(整理)动物传染病试题.

(整理)动物传染病试题.
(整理)动物传染病试题.

动物传染病试题(总论)

家畜传染病学试题选

(总论部分)

一、名词解释:

1. 感染(传染:infection)

2. 传染病

3. 带菌者(病原携带者)

4. 传染门户

5. 细胞免疫

6. 体液免疫

7. 内源性感染

8. 外源性感染

9. 单线性感染

10. 混合感染

11. 典型感染

12. 非典型感染

13. 显性感染

14. 隐性感染

15. 消散型感染(一过型感染)

16. 顿挫型感染

17. 恶性感染

18. 良性感染

19. 继发性感染

20. 原发性感染

21. 全身感染

22. 局部感染

23. 潜伏期

24. 前躯期

25. 病程

26. 传染媒介

27. 媒介物(vehicle)

28. 媒介者(vecter)

29. 传播途径

30. 尘埃传播

31. 飞沫传播(或飞沫核)

32. 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

33. 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

34. 传染来源

35. 易感性(或易感动物)

36. 直接触传播

37. 间接接触传播

38. 接触性传染病

39. 疫源地

40. 疫区(或疫点)

41. 受威胁区

42. 自然疫源地

42. 自然疫源性疾病

43. 自然疫源性疾病

44. 流行性(epidemic;empizootic)

45. 地方流行性(enzootic;edemic)

46. 散发性(sporadic)

47. 大流行(pandimic;panzootic)

48. 爆发(outb1eak)

49. 季节性

50. 周期性

51. 发病率

52. 患病率

53. 感染率

54. 病死率

55. 死亡率

56. 带菌率

57. 免疫接种

58. 预防接种

59. 紧急接种

60. 抗感染免疫

61. 传染性变态反应

62. 疫病的预防(prevention)

63. 疫病的防制(control)

64. 疫病的消灭(eradication)

65. 检疫

66. 隔离

67. 封锁

68. 消毒

69. 终末消毒

70. 临时消毒

71. 生物热消毒

72. 免疫程序

73. 气雾免疫

74. 流行病学

75. 流行病学调查

76. 无病

77. 无菌

78. 无特定病原

79 人畜共患病与兽医公共卫生

80.动物病

.

二、选择题:(正确答案用英文小写字母填入括号内)

1. 我国防疫工作的方针是:()

a、防治结合。

b、养防结合。

c、预防为主。

d、综合防疫。

2. 混合感染是指()

a、两种以上的病原体发生的感染。

b、两种以上的病原体先后发生的感染。

c、两种病原体同时侵入动物机体。

d、两种以上的病原体同时参与感染。

3. 按感染的部位,其感染类型应分为()

a、典型感染和非典型感染。

b、全身感染和局部感染。

c、恶性感染和良性感染。

d、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

4.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a、疫源地、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

b、病原体、动物机体和外界环境。

c、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和传染来源。

d、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和外界环境。

5. 影响流行过程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b、动物机体的抵抗力。

c、病原体的种类。

d、病原体的毒力。

6. 流行性是指()

a、流行范围可扩大到几个省或全国,甚至波及几个国家或整个大陆。

b、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畜群中出现比平时多的病例。

c、在一个畜群或地区,有规律地出现较多的病例。

d、在一个畜群或地区,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很多病例。

7. 因某病死亡头数占同期某种动物总头数的频率指标称()

a、患病率。

b、病死率。

c、死亡率。

d、发病率。

8. 传染来源是指()

a、被病原体污染的物体。

b、受感染的动物。

c、病原体的传播媒介。

d、病畜的分泌物与排泄物。

9. 传染来源是指()

a、患病的畜禽。

b、带菌的动物。

c、受感染的动物。

d、人畜共患病的病人和病畜。

10. 疫源地是指()

a、传染源及其排出病原体污染的地区。

b、病畜所在的地区。

c、传染病流行的地区。

d、被病原体污染的地区。

11. 确定检疫期限是根据该种传染病的()

a、最短潜伏期。

b、最长潜伏期。

c、平均潜伏期。

d、病程。

12. 对细菌、芽胞和病毒均有杀灭作用的化学消毒剂是()

a、氢氧化钠。

b、漂白粉。

c、新洁尔灭。

d、酒精

13. 用于芽胞性传染病的最佳化学消毒剂是()

a、氢氧化钠。

b、漂白粉。

c、新洁尔灭。

d、酒精

14. 用于病毒性传染病的最佳化学消毒剂是()

a、氢氧化钠。

b、漂白粉。

c、新洁尔灭。

d、酒精

15. 具有杀鼠效力又对人畜较安全的灭鼠药是()

a、磷化锌。

b、安妥。

c、敌鼠钠盐。

d、氟乙酸钠。

16. 缩写的S P F是指()

a、无菌动物。

b、无病动物。

c、无指定的特定的病原体动物。

d、无病原体的动物。

三、填空题:

1、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区别点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2、传染病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在于大多数传染病都具有该病特征的 _________、一定的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

3、家畜易感性的高低虽与病原体的种类和毒力强弱有关,但主要还是由__________、 ___________等因素决定的。

4、在传染发展过程中,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抗原刺激作用,机体发生免疫生物学的改变,而产生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等特异性反应。

5、宿主对感染的免疫应答,以炎症和发热开始并可引起___________ 或 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免疫或___________ 免疫。

6、传染病的发展过程一般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四个阶段。

7、传染过程可以表现出各种形式和类型,按其病程长短可分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四个类型。

8、感染过程可以表现各种形式和类型,按发病的严重性可分为 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两个类型,按其感染部位可分为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两个类型。

9、根据流行强度,传染病流行过程表现形式分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10、研究家畜传染病潜伏期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11、家畜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12、病原携带者是一个统称,在明确所带病原体的性质时,也可相应地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 。

13、具体说来,传染来源指的就是___________ ,它包括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14、家畜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从家畜 ___________感染发病发展到家畜_________ 发病的过程,也就是传染病在畜群中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的过程。

15、传染媒介包括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

16、研究传播途径的目的在于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这是防制家畜传染病的重要环节之一。

17、对疫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主要方法包括①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和 _________ __等四个方面。

18、家畜传染病常用的诊断方法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 ___。

19、检疫是应用各种诊断方法,对___________ 及___________ 进行疫病检查,以便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20、根据检疫结果,一般可将被检畜群分类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三类。

21、对某些畜禽传染病实施封锁时,应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原则。

22、综合性防疫措施可分为平时的___________ 和发生疫病时的___________ 两个方面的措施。这两个方面的措施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配合和互相补充的。

23、家畜传染病的治疗一般分针对病原体的疗法和针对动物体的疗法两大方面。针对病原体的疗法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 疗法___________ 疗法和 ___________疗法。针对动物机体的疗法则应加强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疗法。

24、家畜传染病消毒的目的是 ___________以切断 ___________阻止疫病继续蔓延。

25、福尔马林蒸气消毒法是按畜舍面积计算用量的,每ms面积应使用福尔马林___________ 毫升,水_____ ______ 亳升和高锰酸钾___________ 克。

26、下列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浓度:氢氧化钠___________ ;漂白粉___________ ;石灰乳___________ ;过

氧乙酸___________ ;克辽林___________ 。

27、免疫接种可分为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两种,前者是应用___________ 来进行接种,后者是应用___________ 来进行接种的。

28、一个畜牧场的畜群往往需要用多种疫(菌)苗来预防不同种类的疫病,并需要根据疫(菌)苗的免疫特点来合理制订预防接种的次数和间隔时间,它通常被称为___________ 。

29、无特定病原是指一个畜群不患有某些热量定的特定的确良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疫病,家畜或家禽呈明显的健康状况。

30、人畜共患疫病是指在_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_之间自然传播的疫病和感染。

31、根据兽医公共卫生学的任务,从事兽医公共卫生事业的活动主要是控制和消灭 ___________。

四、是非题:(是√:非×)

1. 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入侵动物机体的过程()

2. 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决定于传染来源,传播途径和易感畜群三个基本环节()

3. 病原微生物突破宿主机体防御屏障进入机体内发育繁殖并深入扩散的能力,称为侵袭力()

4. 一定菌株或毒株的致病力程序,称为毒力()

5. 所谓传染病的顿挫型是指病被症状轻微,而后迅速停止的发展过程()

6. 划分良性感染和恶性感染是依传染病发病率的高低()

7. 由两种不同的病原体同时引起的感染,称为继发感染()

8. 由两种以上的病原体先后侵入机体的感染,称为混合感染()

9. 发病率高的传染病,其病死率必定高()

10. 病死率高的传染病,其发病率必定高()

11. 流行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畜群出现较多的病例()

12. 研究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及其影响因素,是为了制订正确的防疫措施,以控制传染病的蔓延和流行()

13. 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对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无直接关系()

14. 家畜传染病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现象,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这是自然规律()

15. 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多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16. 不需外界环境参与,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使动物感染,这类疫病称为接触性传染病()

17. 环境温度升高,湿度减少时,有利于气源性传播()

18. 疫病的预防,就是采取各种措施来减少或消除疫病的病原体,以降低已出现于畜群中疫病的发病率()

19.凡随病畜的排泄物、分泌物或尸体一起落入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均可称为土壤性病原微生物()

20. 兽医防疫工作是一项除了农业部门外,不与其他部门有密切关系()

21. 在大规模的畜群中,兽医工作应该放在防治并重这个重点上()

22. 及时正确的诊断是防疫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关系能否及时有效地组织防疫措施()

23. 临床诊断不是家畜传染病最基本的诊断方法()

24. 检疫是一项重要的经常进行的一种防疫措施,应用微生物学方法是唯一的检疫手段()

25. 防制家畜传染病重在预防,而治疗并不重要()

26.消毒在于消灭家畜体内的病原微生物()

27. 畜群一旦发生传染病,就必须立即使用疫(菌)苗进行紧急接种()

28. 紧急接种只限在疫区内进行()

29. S P E动物是指动物体内不存在任何一种病原体()

30. 缺乏兽医法规和长远的防疫规划,是造成一些重要传染病不能消灭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问答题:

1. 试述家畜传染病在国民经济上的意义。

2. 家畜传染病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3. 家畜传染病的发展过程一般可分为哪几个阶段,试阐明。

4. 研究家畜传染病潜伏期的意义何在?

5. 家畜传染病早期诊断的意义何在?

6.试述宿主对感染的免疫应答。

7. 试述家畜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8. 试述家畜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在家畜传染病防制上的意义。

9. 简述带菌者在流行病学上的意义。

10. 流行病学调查的意义是什么?对疫区进行流行端正学调查的主要方法包括哪些?

11. 研究家畜传染病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在流行病学上有何意义?

12. 家畜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受哪些因素影响,试简述之。

13. 为什么说疫源地的含义远较传染来源的含义要广泛得多?阐明其理由。

14. 试述自然疫源地的理论,其在流行病学上的意义。

15. 我国防疫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防疫的方针是什么?防疫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八个方面的措施?针对传染来源应采取哪几个方面的措施?针对传播途径应采取哪几个方面的措施?针对易感畜群应采取哪几个方面的措施?

16. 综合性防疫措施包括哪两个方面的措施?试简述之。

17. 试述隔离的意义。怎样对家畜进行隔离?隔离期间应采取哪些防制措施?

18. 试述疫区封锁的原则。在封锁区内外应采取哪些防制措施?

19. 家畜传染病的基本诊断方法包括哪些方面?试分别阐明之。

20. 试列举出免疫学诊断方法的种类名称。

21. 试述微生物学诊断的方法与步骤。

22. 试述家畜传染病治疗的意义及原则。

23. 试述药物治疗和预防在家畜传染病防制措施中的意义,及其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24. 在兽医防疫实践中,常使用化学药品进行消毒,试问影响化学药品消毒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25. 消毒的目的是什么?它与灭菌的概念有何不同?

26. 试举出畜舍消毒常用的消毒剂种类名称,浓度及用量。

27. 举出由芽胞菌引起的传染病,其最佳的消毒剂名称和使用浓度,及其消毒方法。

28. 试述生物热消毒法的原理及其适用范围。

29. 试述福尔马林蒸气消毒法。

30. 试述杀虫。灭鼠在家畜传染病防制上的意义。

31. 免疫种种可分哪两类?进行免疫接种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32. 为什么在免疫接种时,必须按照合理的免疫程序进行?

33. 试述无特定病原的意义。建立无特定病原畜(禽)群的目的、意义及其方法。

34. 简述集约化畜牧业的综合性防疫措施。

>>> 返回目录

兽医传染病学实验内容

兽医传染病学实验内容 兽医传染病学实验室须知 一、注意个人预防、避免病原传播 人类的各种活动是动物传染病在不同地区和动物群间传播和流行的主要助动力。在此过程中,人畜共患性的疾病如炭疽、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禽流感、猪链球菌病、鼻疽等还能造成人类感染、发病,甚至在人群中引起广泛流行。除了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危害的、大家公认的人畜共患病外,目前已知能够感染人类的病原体达1415种,其中868种(61%)可在人和动物间交互感染和传播,皆为人畜共患病原体。在兽医传染病学实验中,由于实验的对象和材料大多与患病动物及其病原微生物有关,操作者稍一疏忽就有可能引起疾病流行,甚至感染自身、危及生命。因此,实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兽医传染病学实验室操作规程,具体措施如下: 1.接近患病动物或实验操作时,必须穿着工作衣帽,必要时(接触或操作危险材料时),要佩戴口罩、穿戴胶靴、围裙、袖套、手套及眼镜。上述衣物在实验结束后需要立即就地消毒清洗;必须携回处理时,要包扎严密,保证安全,防止病原菌污染。 2.实验操作期间,不得进食、饮水和吸烟,勿以手指或其他器物等接触口唇、眼、鼻及面部。操作时(尤其是危险的操作),务须严肃认真、聚精会神。手及面部有伤口时,应避免操作危险材料,必须操作时应涂碘酒,用胶布包扎,或戴橡皮手套。 3.危险材料及其污染的器物处理: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及时正确地处理,防止引起疾病流行或危及他人: (1)使用病理性材料,尤其是危险材料时应严格无菌操作,盛放器皿应轻拿轻放,确保液体不能流出。 (2)实验用过的动物尸体,内脏、血液等废弃病料,以及废弃的病原培养物、生物制品等须深埋或经过严格消毒处理(焚烧、煮沸、高压灭菌等)后丢弃到公共垃圾处理场,严禁将未经消毒的危险性材料直接丢弃。 (3)用过的棉球、纱布、吸水纸等污物须置于固定容器内统一消毒处理,不得任意抛弃。 (4)使用后被污染的器械、器具应定点存放,统一清洗、消毒,不得随处乱放。 4.意外事故的处理:万一危险性材料滴出或打翻,或出现其他意外,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进行及时正确地处理。 (1)手指及皮肤被扎伤、污染,应立即用2%来苏儿(或其他适当的消毒药)洗涤,或2%碘酊棉球擦拭,然后75%酒精棉球再次涂擦。 (2)危险性材料溅入眼中,应立即用清水或5%硼酸溶液冲洗,必要时立即就医。 (3)危险性物品吸入口时,应用清水或10%硼酸溶液漱口,必要时立即就医。 (4)衣帽被污染,可用5%石炭酸、10%福尔马林等浸湿消毒,必要时须用碱水

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doc

《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基础生物学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实验项目个数:9 面向专业:生物技术 吟趟材黄诗笺主编《动物生物学实验指导》, 头报教竹:王英典、刘宁主编《植物生物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课程学时学 课程学时: 80 学分:4 实验学时:28 二、实验H的、任务、教学基本要求及考核方式 1、目的和任务: 通过木课程的学习,获得基础生物学必要的基木理论、基木知识和基木技能。了解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于本专业有关的生物技术打下一定基础。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基础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基本操作和技能,熟练使用显微镜,并对原生生物及动植物的基木形态和结构有所了解。 3、考核方式: 操作考核:50% 理论考核:50% 三、实验项目一览表 序 实验项目名称实验 时数 实验内容及目的实验 要求 实验 类型 备注 1显微镜的使用 和细胞形态结 构观察及原生 动物和藻类植 物的形态观察 3 1 .显微镜使用的一般方法; 2.观察眼虫、草履虫、变形虫、鱼腥 藻、衣藻、团藻及寄生性原生动物的 形态结构。 必修 验证 性 显微镜 2植物的营养器 官 3 1.观察各种新鲜植物根的标本,区别 初生根与次生根,双子叶植物根与单 了叶植物的根; 2.观察裸了植物茎,被了植物茎(木 本、草本),分析其结构的区别; 3.观察各种叶子的形态结构,了解不 同生态类型的叶的区别。 必修 验证 性 显微 镜,解 剖镜

3植物的繁殖器 官 3 1 .解剖几种植物的花,认识花的结 构; 2.解剖儿种植物的果实,认识不同类 型的果实; 3.解剖几种种子,了解种子的基木结 必修 验证 性 显微 镜,解 剖镜

传染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测试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测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霍乱的病原体形状为:() A、杆菌 B、弧菌 C、球菌 D、螺旋体 2、按传染病防治法霍乱为:() A、甲类传染病 B、乙类传染病 C、丙类传染病 D、未被列入分类 3、鼠疫是主要通过下列哪种媒介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 A、野鼠 B、鼠蚤 C、蚊子 D、家鼠 4、鼠疫杆菌属哪种细菌:() A、革兰氏染色阴性需氧菌 B、革兰氏染色阴性厌氧菌 C、革兰氏染色阳性需氧菌 D、革兰氏染色阳性厌氧菌 5、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英文名称缩写为:( ) A、AIDS B、SARS C、ARDS D、HFRS 6、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为:( ) A、轮状病毒 B、冠状病毒 C、衣原体 D、支原体 7、流行性感冒是:() A、消化道传染病 B、呼吸道传染病 C、虫媒传染病 D、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8、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为:() A、夏秋季 B、秋冬季 C、冬春季 D、春夏季 9、甲类传染病有:() A、霍乱、鼠疫 B、麻疹、疟疾 C、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 D、乙脑、血吸虫病 10、传染病流行是指:() 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 C 、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D、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 二、是非题 1、霍乱的病原体为革兰氏阴性菌。() 2、霍乱为烈性肠道传染病。() 3、人群对鼠疫杆菌普遍易感。() 4、肺鼠疫患者胸部X线表现与病情严重程度极不一致。() 5、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又称为呼吸窘迫综合征。( ) 6、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弱。( ) 7、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8、流行性感冒的易感人群为儿童和老年人。() 9、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应当将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 10、对甲类传染病的疑似病例,可以进行居家隔离治疗。()

动物传染病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检疫:动物检疫是遵照国家法律运用强制性手段和科学技术方法预防或阻断动物疫病的发生以及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间的传播,谓之动物检疫。 2.隔离隔离病畜是为了控制传染源,防止健畜继续受到传染,以便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加以就地扑灭。 3.免疫程序:就是依据多种疫苗的免疫特性来确定合理的预防接种途径、接种量、接种次数和间隔时间等。 4.免疫监测:利用血清学方法,对疫苗接种动物在接种前后的抗体水平及其变化进行监测跟踪以确定免疫时间和效果。 5.药物预防; 为了预防某些疫病,在畜群的饲料饮水中加入某些安全的药物进行集体的化学预防,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使受威胁的易感动物不受疫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危害。 6.微生态养猪 7.街毒(p85):在自然情况下分离到的狂犬病流行毒株。 8.固定毒:街毒经过一系列的家兔脑或脊髓内传代,对家兔的潜伏期变短,但对源宿主的毒力下降,这种具有固定特征的狂犬病病毒称为固定毒。 9.28 虎斑心:患口蹄疫的动物心包膜有弥散性及点状出血,心肌松软,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似老虎皮上的斑纹,故称“虎斑心” 10.SEW 11.外源性感染:病原体从外界侵入机体引起感染过程,大多数感染属于这一类。12.内源性感染:寄生在动物机体内的条件性致病微生物,在机体正常的情况下,它并不表现出致病性,但当收到不良影响而使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导致病原微生物的活化,毒力增强并大量繁殖,引起机体发病,这种感染过程称之为内源性感染。13.检疫:是指利用各种诊断和检测方法对动物及其相关产品和物品进行疫病、病原体或抗体检查。检疫的目的是查出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病传播。14.药物残留:又称兽药残留,是指给动物使用药物后蓄积和贮存在细胞、组织和器官内的药物原形、代谢产物和药物杂质,包括兽药在生态环境中的残留和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任何可食部分的残留。 15.禁用药物:指绝对禁止使用的兽用药品,如氯霉素、呋喃唑酮、林丹等。 16.限用药物:限制使用的兽用药品,如泰乐菌素、杆菌肽等。 17.紧急接种:在传染病发生时,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尚未发病的动物进行的应急性计划外免疫接种。 18.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 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 19.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20.禽畜的易感性:家畜对于某种传染病病抵抗力的大小,抵抗力大、易感性小。该地区畜群中易感个体所占的百分率,直接影响到传染病是否能造成流行以及疫病的严重程度 21.生物性传播: 某些病原体(如立克次体)在感染家畜前,必须先在某种节肢动物体内经过繁殖、才能有效传播疫病

细胞生物学实验讲义

《细胞生物学》 实验指导 目录 实验一细胞大小测定和生物绘图法(验证性)2 实验二细胞中过氧化物酶的显示(验证性)2 实验三细胞内糖类的显示(验证性)2 实验四细胞Feulgen反应(验证性)2 实验五动物细胞培养(综合性)4 实验六细胞膜通透性的观察和细胞活力测定(创新性)4

实验一细胞大小测定和生物绘图法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用测微尺测定细胞大小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生物绘图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测微尺的原理 测微尺分物镜测微尺(简称物微尺或台微尺)和目镜测微尺(简称目微尺),两尺配合使用,可以测量细胞大小。目微尺是一个可以放在目镜内的特制玻璃圆片,圆片中央刻有一条直线,此线分为若干格。物微尺为一载玻片中央封固的小尺,长1mm,被等分为100格,长为0.01mm(10um)。当测量细胞大小时,不能用物微尺直接测量细胞,而只能使用目微尺。因目微尺测量的细胞是经物镜放大后的像,而它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随物镜的放大率而变,在测量时需要先用物微尺来测定,求出某一放大率时目微尺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然后再用以测定细胞大小。 将物微尺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小心转动目镜测微尺,移动物微尺使两尺平行,起点线重合,然后找出另一处两尺刻度重合处,记录起点线到重合线之间的各尺的刻度数(格数),按下式计算,在该放大系统下目微尺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 物测微尺格数 目微尺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 ×10um 目测微尺格数 例如:目微尺是100倍,其对应的物微尺使80格,则目微尺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为80/100=8um。 测量某一细胞时,如果目微尺测得其横径为5倍,则此细胞横径为8×5=40um。(二)生物绘图的基本要求 1. 具有高度的科学性,不得有科学性错误。形态结构要准确,比例要正确,要求真实感,立体感,精美而美观。 2. 图面要力求整洁,铅笔要保持尖锐,尽量少用橡皮。 3. 绘图大小要适宜,位置略偏左,右边留着注图。 4. 绘图的线条要光滑、匀称,点点要大小一致。 5. 绘图要完善,字体用正楷,大小要均匀,不能潦草。注图线用直尺画出,间隔要均匀,且一般多向右边引出,图注部分接近时可用折线,但注图线之间不能交叉,图注要尽量排列整齐。 6. 绘图完成后在绘图纸上方要写明实验名称、班级、姓名、时间,在图的下方注明图名及放大倍数。 三、实验材料和实验用品 1. 实验材料: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洋葱内表皮,西红柿,芹菜,韭菜,红辣椒 2. 实验用品:普通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消毒牙签、烧杯、吸管、0.9%生理盐水、0.1%亚甲基兰、蒸馏水、吸水纸,HB及2H或3H绘图铅笔、橡皮、直尺、绘图

传染病知识试题答案20200615011333

预防传染病知识竞赛试卷 一、单选题: 1、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期限为(C)天。 A、3 B、5 C、7 D、9 2、中国2012年达到消除麻疹目标,全国麻疹发病率控制在:(C) A. 1/万以下 B.1/10万以下 C.1/100万以下 D.1/1000万以下 3、下列哪些途径会传播丙型肝炎(B) A.接吻 B.共用针头 C.喷嚏、咳嗽 D.共用餐具和水杯 4、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目前按甲乙丙类管理的传染病是:(B) A. 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B.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 C.甲类1种,乙类27种,丙类10种; D.甲类2种,乙类27种,丙类10种; 5、某县CDC疫情管理员在浏览传染病报告卡时,发现外地报告 本地手足口病1例重症患者,且报告卡片未审核,这个病例应该由何地疾控中心审核比较合适(B)

A.本地县级CDC疫情管理员 B. 报告医疗机构属地县级CDC疫情管理员 C. 两地县级CDC疫情管理员 D. 报告医疗机构属地市级CDC疫情管理员 6、常规法定传染病报告属于(B)监测。 A主动B被动C哨点D突发公共卫生 7、凡与传染源有过接触并有可能受感染者都应接受检疫,检疫期为最后接触日至该病的(E)。 A最短潜伏期B5天C15天D30天E最长潜伏期 &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D)。 A病原体能通过动物传播到人的疾病。 B以动物作为传染源,并在动物间传播的疾病。 C 一种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在自然界野生动物中生存繁殖。 D 一种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在自然界野生动物中生存繁殖,并只在一定条件下传给人和家畜。 E经常在某一地区某一人群呈地方性流行的疾病。 9、构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E)。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B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者C传染来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D传染来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 E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10、鼠疫应米取的隔离类型是(A)。

动物传染病试题集与答案

动物传染病试题集与答案 一.选择题 1、近20 多年来,我国动物传染病的防制取得了显著进展,1996 年1月16 日,我国正式宣布消灭了下面哪个疫病(),这是继牛瘟之后我国第二个消灭的动物传染病。 A .猪瘟B.鸡新城疫C.禽流感D.牛肺疫 2、1956 年,在我国宣布消灭了第一个动物传染病是(),为我国近代兽医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A.猪瘟 B.鸡城疫 C.牛瘟 D.牛肺疫 3. 在猪病防制中,我国研制的()疫苗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比较想的猪病疫苗。 A猪蓝耳病B.猪瘟C. 猪流感D、猪伪狂犬病 4. 我国第一个获批准的兽用基因工程菌苗是防制下面哪个疾病的?() A .猪大肠杆菌B.猪沙门氏菌C.猪副伤寒D. 猪痢疾 5.基因工程缺失疫苗在防制()中应用非常广泛,并且效果不错。 A. 猪瘟 B.猪伪狂犬病 C.猪流感 D.猪蓝耳病 6.()是由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的家禽传染病。 A 小鹅瘟B.鸭瘟C.禽流感D. 新城疫 7. )是1984 年由我国首先发现的一种病毒性急性传染病,该病严重危害养兔业。 8. 1997 年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已于1998 年1 月起正式实施,该法规是我国动物传染病防制工作的法律依据。c A 《家畜家禽防疫条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物检疫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9.生物安全包养殖生产中的疫病防控体系、实验室安全体系和()领域3 个方面。 A. 生物技术B 、基因芯片C、基因工程D.预防接种 一、单项选择题 1.发生可疑性炭疽后,应取()进行送检。D A.肝脏、 B.心脏、 C.肺脏、 D.耳朵或天然孔渗出血 2.急性猪肺疫的特征性病变是()A A.纤维素性肺炎、 B.坏死性肠炎、 C.脾肿大,边缘梗死、 D.坏死性肝炎 3.生产上一般采用()进行布病的检疫B A.琼扩试验、 B.试管或平板血清凝集试验、 C.中和试验、 D.ELISA 4.猪丹毒主要发生于()B A.仔猪、 B.架子猪、 C.怀孕后期母猪、 D.香猪 5 猪喘气病是由()引起D A.猪喘气病病毒、 B.猪丹毒杆菌、 C.衣原体、 D.猪肺炎支原体 6.牛流行热又称()A A.三日热或辐射热、 B.五日热、 C.七日热、 D.无高热 7.破伤风是由()引起C A.魏氏梭菌、 B.溶血梭菌、 C.强直梭菌、 D. 巴氏杆菌 8.大肠杆菌有()血清型D A.1 个、 B.2 个、 C.3 个、 D.多个 9.猪伪狂犬病侵一个猪场后,往往难以彻底根除,其根本原因是()B A.病毒毒力太强、 B.动物健康带毒、 C.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太强、 D.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 10.仔猪水肿病的特征病变为()D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普通生物学基础实验A教学大纲(生科)动物生物学

(生物科技行业)普通生物学基础实验A教学大纲(生科)动物生物学

普通生物学基础实验A2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207313 学时:34 学分:1 开课对象:生物科学系本科生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课程英文译名:BasicalbiologyexperimentA2 一、教学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是高校生物类壹年级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建立壹个科学、合理的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实验教学,不只是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而是更能切实掌握动物生物学基本实验技能,正确使用常规仪器,学会正确记录,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初步综合运用已学实验技术方法设计简单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的训练。为继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以动物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为基础,精选重组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及知识范围,操作难度适宜的自选实验的比例,引导、指导学生初步设计实验。建立壹个既和理论课有壹定互补作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科学、合理、实用性强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在切实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求实的态度,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在突出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为先导的基础上,以进化上有重要地位门

类的代表动物(实验动物)为材料,贯穿生物学原理,由简单到综合,由基础性到提高层次的实验,构成包括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自选性和设计实验3个层次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本课程总共34学时,1学分。 实验壹动物细胞、组织的制片和观察 实验目的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能够规范和较熟练地使用和维护。 2、学习掌握涂片法制作动物细胞显微玻片标本,动物组织平铺片等临时装片和涂片的制 作方法。 3、了解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4、掌握动物的4类基本组织结构特点及其结构和机能的关系。 实验内容 1、双筒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和维护方法。 2、制备口腔粘膜细胞标本,观察细胞形态结构。 3、制备和观察蛙的肠系膜平铺片、蝗虫的肌肉组织分离片、血涂片。 4、利用显微镜观察动物4类组织玻片标本。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双筒光学显微镜,无菌牙签,解剖器材,玻片,注射器,染色缸,蛙,蝗虫 7%生理盐水,0.9%生理盐水,0.1M碘液或0.1%亚甲基蓝,1%硝酸银,甲醇,姬母萨染液。 实验二原生动物系列实验 实验目的 1、学习在显微镜下对运动活泼的原生动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精选)ak

2020年度传染病预防知识试题 传染病试题库 一、选择题 1.伤寒第1次菌血症相当于临床过程的哪一期 A、潜伏期 B、初期 C、缓建期 D、极期 E、恢复期 答案:138、A 2.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肠出血 B、肠穿孔 C、中毒性心肌炎 D、中毒性肺炎 E、肾衰竭 答案:134、B 3.出疹性传染病疹子的形态分为4大类,不包括 A、斑疹 B、风疹 C、出血疹 D、疱疹或脓疱疹 E、荨麻疹 答案:129、B 4.男,51岁。发热伴咳嗽、腹泻2月余,有血友病病史,经常输注浓缩Ⅷ因子10余年。体查:T38、2℃,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咽喉充血,口腔见鹅口疮,双肺呼吸音粗,肝脾肋下未触及。血常规:WBC3、5×10↑9/L,RBC4、9×10↑(12)/L,CD4↑+淋巴细胞计数为0、4×10↑9/L。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是 A、血清肥达反应 B、血清HIV抗体 C、血清抗PPD-IgG D、血液细菌培养 E、大便培养细菌 答案:5、B

5.男,22岁。腹泻呕吐20小时,大便20余次,黄色水样,无腹痛,无发热,尿少,呈中度脱水,周围血RBC5、6×10↑(12)/L,WBC10、5×10↑9/L,Hb160g/L。下列哪项检查最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A、血培养 B、大便涂片镜检 C、血清学试验 D、大便培养 E、尿培养 答案:21、D 6.能抑制HIV复制的机体免疫应答是 答案:3、D 7.男,50岁。1个月前畏寒、腹痛、腹泻,大便带脓血,每天10次左右,伴里急后重,诊断为菌痢,服用SMZCO、黄连素,1周后好转,近1周来又腹泻、腹痛,大便每天10余次,大便常规:RBC+/HP,WBC+++/HP,PC+/HP,吞噬细胞3~4个HP,既往无腹泻史。应诊断为 A、慢性菌痢迁延型 B、慢性菌痢隐匿型 C、慢性菌痢急性发作 D、急性菌痢普通型 E、急性菌痢轻型 答案:18、D 8.病人,男,12岁,因发热、头痛3天入院,体查:体温39、8℃,脉搏112次/min,颈抵抗,胸前发现数个小出血点及小淤斑,克氏征弱阳性,布氏征弱阳性,血常规:WBC:15×10↑9/L,N0、82,L0、18,脑脊液混浊,压力340mmH↓2O,细胞总数1100×10↑6/L,多核0、88,单核0、12,蛋白质1、2g/L,糖0、9mmol/L,氯化物95mmol/L。选用下列哪一种药物进行病原治疗较为合适 A、头孢曲松 B、红霉素 C、氯霉素 D、磺胺药 E、氧氟沙星 答案:11、A 9.HIV不能通过下列哪种途径传播 A、性接触

动物传染病介绍

也称亚洲鸡瘟也称亚洲鸡瘟,,是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多种禽类的传染病类的传染病,,被OIE OIE列为列为列为A A 类病类病。。 我国民间所说的鸡瘟就是新城疫 真性鸡瘟真性鸡瘟、、欧洲鸡瘟是禽流感 新城疫

本病对养禽业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在历史上远超过AI AI,,目前仍广泛存在于亚洲目前仍广泛存在于亚洲、、非洲非洲、、美州美州、、欧洲等国家国家。。历史与现状 19261926年首先发现于印尼年首先发现于印尼年首先发现于印尼,,同年发现于英国新城(newcastle city)city)------------故名新城疫 故名新城疫

我国最早见于我国最早见于193519351935年年,发病仍然比较普遍发病仍然比较普遍,,是影响我国养禽业的发展及禽产品出口的重要疫病

历史上新城疫的历史上新城疫的44次大流行 1、第一次第一次::开始于开始于202020世纪世纪世纪202020年代年代年代,,最初可能起源于东南亚源于东南亚,,历经历经303030年左右传遍世界大部分地年左右传遍世界大部分地区。

2、第二次第二次::于6060年代中年代中 期起源于中东期起源于中东((伊拉 克),),并于并于并于707070年代初年传年代初年传 播到欧洲 也怀疑起源于南 美,通过南美的笼 养鸟养鸟((如鹦鹉如鹦鹉))将 其传播到欧洲和美 国

3、第三次大流行第三次大流行::开始于开始于707070年代末年代末年代末,,赛鸽赛鸽(racing (racing pigeon) pigeon) 被认为是本次流行的起因被认为是本次流行的起因被认为是本次流行的起因,,到19811981年年,流行传播到欧洲并很快波及世界各地播到欧洲并很快波及世界各地。。

《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2015-2016)

《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 实验1 总DNA提取 生物总DNA的提取是分子生物学实验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不同的生物材料细胞壁的结构和组成不同,而细胞壁结构的破坏是提取总DNA的关键步骤。同时细胞内的物质也根据生物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因此不同生物采用的提取方法也不同,一般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设计实验方法。本实验介绍采用CTAB法提取植物总DNA的技术。 [实验目的] 学习和掌握学习CTAB法提取植物总DNA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学习和掌握紫外光吸收法鉴定DNA的纯度和浓度。 [实验原理] 植物叶片经液氮研磨,可使细胞壁破裂,加入去污剂(如CTAB),可使核蛋白体解析,然后使蛋白和多糖杂质沉淀,DNA进入水相,再用酚、氯仿抽提纯化。本实验采用CTAB法,其主要作用是破膜。CTAB 是一种非离子去污剂,能溶解膜蛋白与脂肪,也可解聚核蛋白。植物材料在CTAB的处理下,结合65℃水浴使细胞裂解、蛋白质变性、DNA 被释放出来。CTAB与核酸形成复合物,此复合物在高盐(>0.7mM)浓度下可溶,并稳定存在,但在低盐浓度(0.1-0.5mM NaCl)下CTAB-核酸复合物就因溶解度降低而沉淀,而大部分的蛋白质及多糖等仍溶解于溶液中。经过氯仿/ 异戊醇(24:1) 抽提去除蛋白质、多糖、色素等来纯化DNA,最后经异丙醇或乙醇等沉淀剂将DNA沉淀分离出来。 由于核酸、蛋白质、多糖在特定的紫外波长都有特征吸收。核酸及其衍生物的紫外吸收高峰在260nm。纯的DNA样品A260/280≈1.8,纯的RNA样品A260/280≈2.0,并且1μg/ml DNA 溶液A260=0.020。 [实验器材] 1、高压灭菌锅 2、冰箱 3、恒温水浴锅 4、高速冷冻离心机 5、紫外分光光度计 6、剪刀 7、陶瓷研钵和杵子 8、磨口锥形瓶(50ml) 9、滴管10、细玻棒11、小烧杯(50ml)12、离心管(50ml)13、植物材料 [实验试剂] 1、3×CTAB buffer(pH8.0) 100mM Tris 25mM EDTA 1.5M NaCl 3% CTAB 2% β-巯基乙醇 2、TE缓冲液(pH8.0) 10mmol/L Tris·HCl 1mmol/L EDTA 3、氯仿-异戊醇混合液(24:1,V/V) 4、95%乙醇 5、液氮 [实验步骤] 1、称取2g新鲜的植物叶片,用蒸馏水冲洗叶面,滤纸吸干水分。 2、将叶片剪成1cm长,置预冷的研钵中,倒入液氮,尽快研磨成粉末。 3、待液氮蒸发完后,加入15mL预热(60℃)的CTAB提取缓冲液,转入一磨口锥形瓶中,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课程标准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课程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设计 1.总体目标 本课程是动物检疫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临床常见动物疫病发生原因、流行特点、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措施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常见动物疫病的诊断、预防、治疗与扑灭的专业技能。加强学生对常见动物疫病防治措施临床应用技能的培养与练习,使学生能够独立诊断动物疫病,并能提供合理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2.能力目标 (1)能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消毒程序,会正确选择和使用消毒剂,对养殖场的环境、畜禽舍、工具、门口等进行消毒,并能利用实验室检测手段,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价。 (2)能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会正确保存、稀释和使用疫苗;会根据不同的疫苗种类选择不同免疫途径,正确操作对动物进行免疫接种。 (3)能熟练掌握动物剖检技术,能正确解剖动物、正确识别动物内脏的形态和位置,会识别内脏器官的异常变化。 (4)能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做好禽流感、新城疫、口蹄疫、猪瘟、蓝耳病的上报、扑杀等工作。 (5)能根据动物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症状和病变做出初步诊断。 (6)能利用实验室对动物常见传染病进行检测与分析。 (7)会制定动物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8)会对禽流感、新城疫、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等抗体进行监测,并能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应用。 (9)会正确制定治疗方案,选择敏感药物,对动物常见传染病进行治疗。 (10)能正确识别寄生虫病的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并能做出初步诊断;能利用实验室对寄生虫病做出明确诊断;会使用药物治疗和预防寄生虫病。 3.知识目标 (1)掌握动物传染病的特征、发展阶段、流行过程;了解动物传染病的发生条件。 (2)掌握动物传染病的诊断方法。 (3)掌握动物传染病平时的预防措施和发生后的扑灭措施。 (4)掌握动物常见传染病的病原结构和血清(亚)型的种类;掌握动物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了解动物常见传染病的实验室诊断程序和方法;掌握动物常见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及发生后的扑灭措施;了解国家有关动物常见传染病的相关法律法规。

动物传染病的传染和流行过程

动物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 主要内容: 动物传染病流行病学的调查与分析 基本要求: 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统计学方法 重点: 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发病率、病死率、感染率、患病率、死亡率 难点: 统计学方法:发病率、患病率、感染率。 教学学时: 1学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室 动物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 一、目的意义 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是人们研究动物传染病流行规律的主要方法,其目的在于揭示动物传染病在动物群中发生的特征,阐明其流行的原因和规律,以作出正确的流行病学判断,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动物传染病的流行。 二、调查种类 流行病学调查的种类,根据调查对象和目的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个例调查、爆发调查、观察调查(也称流行情况调查或现况调查)、回顾性调查和前瞻性调查。其中个例调查与现况调查是发生疫情时最基本和常用的调查。 三、调查方法 1.询问调查这是流行病学调查的一种最简单而又基本的方法。 2.现场察看 3.实验室检查 4.统计学方法在流行病学分析中常用的频率指标有下列几种: 发病率:表示动物群中在一定时期内某病的新病例发生的频率。 发病率=(某期间内某病新病例数/某期间内该动物群动物的平均数)×100%

感染率:指用临诊诊断法和各种检验法(微生物学、血清学、变态反应等)检查出来的所有感染动物头数(包括隐性患者),占被检查动物总头数的百分比。 感染率=(感染某动物传染病的动物头数/检查总头数)×100% 患病率(流行率、病例率):是在某一指定时间,动物群中存在某病的病例数的比率。代表在指定时间动物群中动物传染病数量的一个侧面。 患病率=(在某一指定时间动物群中存在的病例数/在同一指定时间动物群中动物 总数)×100% 死亡率:指某病病死数占某种动物总头数的百分比。 死亡率=(因某病死亡头数/同时期某种动物总头数)×100% 病死率(致死率):指因某病死亡的动物头数占该病患病动物总数的百分比。它能表示某病临诊上的严重程度,比死亡率更为具体、精确。 病死率= (因某病致死头数/患该病病动物总数)×100% 四、动物传染病流行病学的分析 流行病学分析是在调查所得资料的基础上,找出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本质和有关因素。应认真对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取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系统整理,综合分析,得出流行过程的客观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制订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实践工作中调查与分析是相互渗透、紧密联系的,流行病学调查为流行病学分析积累材料,而流行病学分析从调查材料中找出规律,同时又为下一次调查提出新的任务,如此循序渐进,指导防疫实践的不断完善。 小结 掌握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统计学调查的率 板书 动物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 一、目的意义 二、调查种类 三、调查方法 1.询问调查 2.现场察看 3.实验室检查

重点传染病试题及答案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测试试题 霍乱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霍乱的病原体形状为:() A、杆菌 B、弧菌 C、球菌 D、螺旋体 2、按传染病防治法霍乱为:() A、甲类传染病 B、乙类传染病 C、丙类传染病 D、未被列入分类 3、霍乱属:() A、国家检疫传染病 B、地区检疫传染病 C、国际检疫传染病 D、局部地区检疫传染病 4、霍乱的传染源哪项不正确:() A、轻型患者 B、隐性感染者 C、带菌者 D、来自流行区的人 5、目前引起霍乱暴发流行的菌株属于:() A、O1群古典生物型 B、O1群埃尔托生物型和O139群 C、O1群古典生物型和O139群 D、O1群和O22群 6、霍乱流行特征不包括:() A、突然暴发 B、传播快 C、可引起全球性大流行 D、呈明显季节性 7、有关霍乱的临床分期哪项不正确:() A、吐泻期 B、脱水期 C、恢复期 D、循环衰竭期 8、下列哪项不符合霍乱诊断条件:() A、有腹泻表现,粪培养阳性 B、流行区出现典型霍乱症状及体征,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上升者 C、粪培养阳性前5天有腹泻症状者 D、非流行区出现呕吐、腹泻表现,但无流行病学史者 9、霍乱的治疗原则不包括:() A、严格隔离 B、预防治疗 C、及时补液 D、抗菌治疗 10、霍乱的预防措施中哪项不正确:() A、普遍预防服用抗菌药物 B、建立腹泻肠道门诊 C、加强引水消毒和食品管理 D、疫苗接种 11、典型霍乱患者脱水期不包括哪种表现:() A、循环衰竭 B、代谢性酸中毒 C、电解质平衡紊乱 D、首先发生抽搐、昏迷 12、典型霍乱患者血常规检查不出现哪种结果:() A、红细胞计数升高 B、淋巴细胞比率上升 C、白细胞升高 D、血红蛋白升高 13、吐泻期典型霍乱患者临床表现不包括:() A、腹泻时常有里急后重感 B、腹泻为首发症状 C、发热少见 D、严重患者出现“米泔水”样排泄物 14、关于霍乱患者补液治疗哪项不合理:() A、轻度失水以口服补液为主 B、液体多选择541溶液 C、重度脱水通常采用两条静脉通道补液 D、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补液 15、切断霍乱传播途径中不合理的措施为:() A、不去疫区旅游 B、改善卫生设施 C、加强饮水消毒和食品管理 D、消灭苍蝇等传播媒介 二、是非题 1、霍乱的病原体为革兰氏阴性菌。() 2、霍乱为烈性肠道传染病。() 3、人群对霍乱病原体不存在普遍易感性。() 4、霍乱病原体在自然环境中存活时间不长。() 5、霍乱病原体对消毒剂敏感。() 6、夏秋季不是我国霍乱流行季节。() 7、霍乱患者均出现“米泔水”样呕吐、腹泻物。()

动物传染病B卷(7)

(2005-2006学年第1学期) ____________学院____________班(年)级课程动物传染病学 (B)卷题目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计20分) 1、传染源 2、免疫程序 3、抗感染免疫 4、疫病预防 5、痒病 6、伪狂犬病 7、小鹅瘟 8、持续性感染 9、传播媒介 10、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 二、填空题(每空格1分,计20分) 1、猪细小病毒感染,其特征为受感染的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本乙型脑炎,在马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猪表现为 ________________,而牛、羊多呈________________。 3、不同年龄的畜禽感染衣原体病后,其症状表现不一。其中, ________________多表现为关节炎、结膜炎;________________多表现为肺肠炎,怀孕牛、羊则多数发生流产。家禽中以 _______________发病较为严重,常归于死亡。 4、家畜的口蹄疫病毒目前已有7个血清型存在。1997~1998年台湾地区猪群中发生口蹄疫,其病原属于________型;2005年在我国部分地区牛群中发生口蹄疫,其病原属于________型。 5、猪肺疫的病原体是________________;猪气喘病的病原体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体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马立克氏病病毒有三个血清型,1型为________________,2型为 ________________,3型为________________,常用作冻干苗的为血清型病毒。 7、当确诊为一类动物传染病或当地新发现的畜禽传染病时,兽医人员应立即报请当地政府机关、划定疫区范围,进行封锁,执行封锁时应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三、选择题(每题1分,计10分) 1、成年母猪发生伪狂犬病的主要临诊特点是________。

生物技术实验报告

生物技术实验报告 篇一:生物技术实验报告 组别:第六组 组员:苏琳伟、陈治、陈家和、陈硅 报告人:陈硅 学号:10349069 词汇&释义: Parafilm 封口膜 Chloroform 氯仿(三氯甲烷) Isopropanol 异丙醇 DEPC 焦碳酸二乙酯 TRIZOLa mono-phasic solution of phenol and guanidine isothiocyanate Phenol苯酚 isthiocyanate 异硫氰酸胍 MCS multiple cloning site (polycloning site) 注:MSC是DNA载体序列上人工合成的一段序列,含有

多个限制内切酶识别位点。能为外源DNA提供多种可插入的位置或插入方案。 实验任务: 1. 从猪肌肉纤维中提取RNA; 2. 2对RNA上EGFP基因密码子片段进行RT-PCR扩增; 3. 将经RT-PCR技术扩增的cDNA与插入载体质粒,并将其转化入大肠杆菌进行克隆; 4. 从大肠杆菌中提取含目的基因的载体质粒。 实验目的: 1.掌握提取纯化总RNA的原理和技术; 2.掌握RT-PCR原理和技术; 3.掌握TA克隆原理和技术。 实验原理: A.总RNA提取和纯化 RNA 分离的最关键因素是尽量减少RNA 酶的污染。但RNA 酶活性非常稳定,分布广泛,除细胞内源性RNA 酶外,环境中也存在大量RNA 酶。因此在提取RNA 时,应尽量创造一个无RNA 酶的环境,包括去除外源性RNA 酶污染和抑制内源性RNA 酶活性,主要是采用焦碳酸二乙酯(DEPC)去

除外源性RNA 酶,通过RNA 酶的阻抑蛋白Rnasin 和强力的蛋白质变性剂如异硫氰酸胍抑制内源性RNA 酶。 Trizol试剂是直接从细胞或组织中提取总RNA的试剂,是一种由苯酚和异硫氰酸胍组成的单相溶液它在破碎和溶解细胞时能保持RNA的完整性,裂解细胞并释放出RNA,酸性条件使RNA与DNA分离,加入氯仿后离心,样品分成水样层和有机层。RNA存在于水样层中。收集上面的的水样层后,RNA可以通过异丙醇沉淀来还原。在除去水样层后,样品中的DNA和蛋白也能相继以沉淀的方式还原。乙醇沉淀能析出中间层的DNA,在有机层中加入异丙醇能沉淀出蛋白。共纯化DNA对于样品间标准化RNA的产量十分有用。 无论是人、动物、植物还是细菌组织,各种样品最大使用量(1ml Trizol),动物组织( 50mg),植物组织(100 mg),丝状真菌( 100mg),动物细胞(5×106~1×107),酵母(1×107) 。 TRIZOL试剂能促进不同种属不同分子量大小的多种RNA 的析出。例如,从大鼠肝脏抽提的RNA琼脂糖凝胶电泳并用溴化乙啶染色,可见许多介于7 kb和15 kb之间不连续的高分子量条带,(mRNA和hnRNA成分)两条优势核糖体RNA 条带位于~5 kb (28S)和~2 kb (18S),低分子量RNA介于0.1 和 0.3 kb之间 (tRNA, 5S)。当抽提的RNA用TE稀释时其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 2 分,共10 分) 1. 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2. 感染:人和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也是病原体对人体的寄生过程。 3. 病原携带者: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而无临床表现的人。 4. 暴发: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小范围内发病人数急剧增多。 5. 流行过程:传染病的病原体从传染源的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而形成新的传染,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30 分) 1. 构成感染的必备条件是病原体人体环境。 2. 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 传染源包括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隐性感染者受感染的动物 4. 常见的水平传播途径有 4.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 土壤传播 5.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6.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特异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免疫性 7. 典型急性传染病的病程经过可分为.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4 个阶段。 8. 传染病的诊断需要综合分析.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三方面资料。 9. 传染病的治疗方法中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是。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X) 1 .传染过程必然导致传染病。F 2.所有传染病都有传染性。T 3.构成传染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传染源、病原体、传染途径。F 4.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病理损害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表现,通过免疫学检测可测得抗体。T 5.传染病只是传染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T 6.有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它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点。T 7.所有的病原携带者都是传染源。T 8.抗生素对病毒性疾病有效。F 9.人群对某些传染病易感性的高低明显影响传染病的发生。T 1 0.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在于消灭被污染环境中的病原体和传播病原体的生物媒介。T 四、简答题(10 分) 简述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感染过程有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病原携带状态、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五种表现。以上五种表现不一定一成不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如潜伏性感染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转变为显性感染。一般认为隐性感染最常见,其次为病原携带状态,显性感 染所占比例最低,但易于识别。 五、选择题(共40 分) (一)A1 型题(每题 1 分) ( B ) 1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不断排除体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症状,这称为 A.隐性感染 B.病原携带状态 C.显性感染 D.潜伏性感染 E.轻型感染 ( D ) 2.病人急性期血清中出现较早的抗体是 A.IgG B.IgE C.IgA D.IgM E.IgD

动物传染病实验课教案

实验一病料的取材和送检 目的1.学会被检病料的采取、保存、包装和记录方法 内容和方法 (一)注意事项: 1.剖检前的检查急性死亡,镜检末梢血中是否有炭疽菌存在;须排除炭疽;疑为炭疽禁止剖检。 2.器械的消毒,操作应注意无菌。 3.合理取材 (1)首先了解该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病理解剖检查。 (2)针对性,采集合适的样本进行检验/全面取材,即根据不同的传染病,相应地采取该病常侵害的脏器或内容物,如败血性—心、肝、脾、肺、肾、淋巴结等;肠毒血症—肠内容物;神经症状—脑;无法估计—全面采集。 (3)微生物学检查, 所采样本应未经抗菌素治疗者。 4.取材时间越早越好,一般<4~6h。 5.顺序接种培养→采样→剖检→病理。 6.作好个人防护与环境消毒。 (二)病料的采取 1.组织、脏器:供病理切片2×2cm 2.血液、血清:供血清学反应可加入5%石炭酸1~2滴;全血采集应加入抗凝剂。 3.脓汁、创伤感染样品 4.鼻咽分泌物 5.粪便 6.胃肠内容物 (三)病料的保存 1.细菌检验病料_30%甘油缓冲盐水; 2.病毒检验病料_50%甘油缓冲盐水; 3.病理组织学材料_10%福尔马林溶液,1:10;24h后换液一次。 (四)病料的运输 1.标号(样本、包装),记录,附病料送检单(一式两份):详见教材pag21。 2.包装容器密封、冷藏/不冷藏

试验二免疫接种 目的: 1. 掌握免疫接种的方法、步骤 2. 熟悉兽医生物制品的保存、运输、用前检查方法 内容及方法 (1)生物制品的用前检查 外包装:瓶签、密封性等; 生物制品的用前检查 (1)购买专业化知名疫苗生产厂具有正式批准文号的疫苗。 (2)购买时应检查外包装、制品名称、产地、生产厂名、批号、有效期、物理性状、贮存条件等是否与说明书相符。如有瓶子裂纹、胶塞松动、油乳剂破乳、色泽及其它物理性状与说明书不符者不得使用。 生物制品的保存、运输 ()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运输、贮存和保管,特别是要求低温保存的冻干苗应更加注意原则:低温、干燥 灭活苗、免疫血清等应保存在2~15℃,防止冻结; 弱毒苗应置于0℃以下,冻结保存。 免疫前注意: (1)根据实验室监测情况,制定免疫程序,决定免疫时间。 (2)免疫接种只针对健康畜群。 (3)接种前后应减少应激反应,弱毒菌苗前后各10天不得用抗生素和含抗生素类药物的饲料;免疫病毒活苗前后各7天不能用抗病毒药物,但可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维生素等抗应激的物质。 (4)免疫当天禁止对畜禽舍消毒。 (5)搞好器械消毒。最好用高温、蒸煮等方法消毒,不要用化学消毒剂消毒针头、注射器及其它直接接触疫苗的容器。 (6)用前检查: 疫苗说明书与瓶签是否相符,检查物理性状、贮存条件等,如有瓶子裂纹、胶塞松动、油乳剂破乳、色泽及其它物理性状与说明书不符者不得使用。 (7)使用专用稀释液或清洁、不含氯等任何消毒剂的生理盐水、蒸馏水、凉开水或深井水进行稀释, (8)禁用金属容器,器皿应清洁,无洗涤剂和消毒剂残留 接种方法及步骤 方法: 1.饮水 2.滴眼滴鼻 3.肌肉或皮下注射 4.气雾免疫 5.翼膜刺种 6.擦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