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346体育综合考研核心题库之教育学辨析题精编

2021年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346体育综合考研核心题库之教育学辨析题精编

特别说明

本书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并结合历年考研真题对该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考研科目该题型常考试题及重点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一、2021年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346体育综合考研核心题库之教育学辨析题精编

1.教育发展受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发展教育。

【答案】(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2)生产力发展对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①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物质基础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前提条件,既包括经济技术条件,也包括提出的客观要求。发展教育事业总要有一定的经济条件,有一定的人、财、物。生产力发展水平与教育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社会要求教育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发展,以保证生产力发展所需的人才。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因为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方式决定着劳动力规格,进而决定着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规格。③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学生的结构。表现在:教育经费的支付能力直接影响校舍建设等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需求程度。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的变革。生产方发展一方面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对学校教育内容提出要求,要求学校培养的人必须掌握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因此,学校教育内容总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更新。⑤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革。学校的物质设备、教学实验仪器、组织管理所使用的某些工具和技术手段,都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地获得改善和提高。

(3)但由于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不平衡规律已具有新的形式,不能理解为生产力发展了再发展教育,而是要使教育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先于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要发展,教育需先行”。所以本题的说法是错误的。

2.从杜威对教育目的的看法方面可以判断他主张教育无目的论。

【答案】(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杜威基于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持续不断改造的过程的主张提出,教育本身是一个过程,除这一过程自身发展以外,教育没有其他的目的。他说:“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无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但这不表示杜威就是一个教育无目的论者。他认为由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推动的具体教育过程,即“生长”,也就是教育的目的,而由社会、政治需要所决定的教育目标则是“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杜威指责这是一种外在的、虚伪的目的。因而,杜威不是一般的教育无目的论者。他只是反对那种普遍性的终极目的,而强调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从人的发展的角度设想的教育目的的重要价值,当然,只强调教育过程而抛开社会影响来讲教育目的,这是片面的。事实上,杜威又认为要完成教育在社会变革中的使命,就必须培养青少年使其具有维持民主主义社会、管理国家的能力,具有制造、生产的真实本领,也就是说杜威也十分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这就反映了杜威教育目的论的多维性。

(3)所以,杜威不否认教育的具体目的,但反对人们给教育加上社会的功利性目的,我们不能说他是一个教育无目的论者,只能说他界定教育目的的角度有其独到之处。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说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答案】错误。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但不能说明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环境按成分和性质为标准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指环绕着人类并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界,主要有大气、土壤、水、岩石、植物、动物、太阳等。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从总体上制约着人的发展状态?在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过程中根据人的主动性发挥的程度,可以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方式分为两种:被动接受和主动选择。所谓被动接受,指人总是首先接受和适应环境的影响,然后才能获得发展。所谓主动选择,是指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作用离不开个体的主动选择,需要个体发挥主观能动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作用首先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人对环境的主动选择和能动的活动是实现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才是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4.教育制度化是任何国家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答案】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教育制度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这是人类与自然、社会相互合作、相互发展的规律使然。人在不断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探寻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制度化是人类必经的历史阶段,通过人类理智化的成果——制度,实现有序社会的理想。但制度不是万能的,人类通过制度改造社会的同时,也陷入了制度化的囚笼,并带来了人自身的制度化,从而感受到自由的危机。因此,对于教育制度化应该历史地看待。虽然制度化不可避免,但要在制度化的过程中解决人类自身的危机。

5.人是教育的产物。

【答案】错误。

【解析】“人是教育的产物”的观点表示人是由教育生产出来的,是一种外铄论的主张,过分夸大了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种,主要包括遗传素质、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交织在一起,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因此,人不是任何一种力量的单独产物,而是遗传素质、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等多种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

因此,题干中的观点一方面忽视了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忽视了人在自身发展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仅仅强调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以偏概全,过分夸大,是错误的。

6.双轨学制是资产阶级学制,不适合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僵化认识导致一些人认为一国的学制必然受到政治制度的影响,因此,资本主义采纳的学制会带来社会的不平等,造成阶级的分化,不适合社会主义社会。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能够充分利用闲暇时间接受教育,人们的教育需求越来越成为学制变化的依据,无论单轨学制、双轨学制还是混合学制,都是基于人们的需求而产生的。现代社会,各国学制更为复杂的原因即在于此。因此,题目中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7.1951年学制奠定了我国新学制的基础。

【答案】正确。1951年学制吸收了原来解放区的经验、1922年学制和苏联学制的合理因素,发扬了我国单轨学制的传统,使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衔接,保证了劳动人民子女受教育的平等权利。1951年学制反映了当时政治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继承了解放区教育的优良传统,批判地吸取了旧学制中某些可资利用的东西,它奠定了我国新学制的基础,对发展我国人民教育事业和全国经济文化建设都起了重要作用。

8.“因材施教”的提出主要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答案】错误。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教育固然要依据这一特点来进行,但更重要的是“因材施教”的提出主要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发展水平、先后和表现方式的差异,以及个体努力程度和自我意识水平、自主选择方向的差异等。

9.社会本位论的主要观点是:①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的需要制定的,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而制定的。②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③人身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的发展。个人本位论者认为,如果按照社会要求去要求个人,这些社会要求就会阻碍个人本能的健全发展。

【答案】错误。个人本论的主要观点是:①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的需要制定的,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而制定的。②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③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职

能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的得到发展。个人本位论者认为,如果按照社会要求去要求个人,这些社会要求就会阻碍个人本能的健全发展。

10.非正式课程都是隐性课程。

【答案】把非正式课程与隐性课程视为从属关系,混淆了二者的基本内涵。非正式课程与正式课程相对,正式课程是学校课程表中安排的,在学校中必须付诸实施的课程,在这个意义上,非正式课程的课程形式上具有多元性、课程内容具有临时性特征,但不管怎样,仍然属于教育者的有意识行为。而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是教育者无法完全有意识设置,但却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的课程。因此,从教育者是否有意识的角度看非正式课程与隐性课程,二者是截然不同的。所以,题中的观点错误。

11.教育应与人的天性合作。

【答案】正确。

教育应与人的天性合作是指教育应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一方面,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和不平衡性。这些规律对教育产生制约作用,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遵循量力性原则;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教育要关注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恰当把握儿童语言、思维、人格发展的关键期,积极促进儿童身心发展。

另一方面,教育的开展基于人的天性,对于人的天性的促进作用或引导作用有限,教育切不可违逆人的天性,这样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12.德育就是思想品德教育。

【答案】德育顾名思义即道德教育。但在我国,一直以来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中把思想、政治、法律、品德等方面的教育统合在一起,甚至中小学德育教材也命名为“思想品德”。由此,形成了德育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通俗理解。但这种理解在道德教育理论上是存在分歧的。因此,不能简单地这样表述。

13.学生的基本属性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答案】错。学生从本质属性上看是多元的,学生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具有发展潜力的人,是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的人。也正是这些本质属性使学生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人。

14.教学只不过是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答案】错误。

关于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概括起来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是大教学小课程观。它认为教学是上位概念,课程是包含其中的,课程只是教学的一个部分。第二种观点是大课程小教学观。它认为课程涵盖的范围要宽于教学,教学只不过是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学只是指课程的实施与设计。

这两种观点看似截然相反,其实是相互关联的。课程主要强调学习的范围,教学主要强调教师对学生引导的行为。课程与教学属于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两者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认为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15.教师的社会地位是由教师的经济地位决定的。

【答案】错。教师的社会地位由教师的专业地位、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以及教师的职业声望等综合因素决定的,而不是仅仅由教师的经济地位决定的。因此,判定教师的社会地位应持全面的、宏观的、发展的观点,而不能仅以经济收入水平来妄下结论。同时,也应看到,当前我国教师的社会地位问题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加之我国现有经济发展水平、劳动人事与工资制度及法制建设诸方面的不足与缺陷,造成我国教师地位偏低问题难以得到彻底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