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81食物中的有机物教案1

初中化学81食物中的有机物教案1
初中化学81食物中的有机物教案1

课题第一节食物中的有机物课型新授1 课时第周年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1)能从组成上区分无机物和有机物,并列举事例加以说明。

(2)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认识有机物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能用实验方法从组成上辨别有机物。

(4)知道糖类(如淀粉、纤维素、葡萄糖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是有机物。

(5)知道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水是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元素。

(6)对有机物存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有所认识。

过程

方法

(1)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社会调查和有关资料的查阅,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1)能正确认识合理摄取营养物质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并学会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重点弄清食物中的有机物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功能、作用及其营养价值

难点食物中的有机物在人体中的功能以及转化和吸收

关键点各种食物的作用及富含的食品

教学媒体

碘水,各种富含淀粉的食品(面包片、米饭、土豆片、苹果片等)教学方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自学法

板书设计:

第一节食物中的有机物

一、糖类:水缓慢氧化

淀粉→葡萄糖C6H12O6+6O2= 6CO2+6H2O

二、油脂:(液态油脂、固态油脂)

三、蛋白质:水

蛋白质→氨基酸

蛋白酶

四、维生素

教学过程

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导入:你还记得化合物的定义及分类吗?还

能从别的角度对化合物进行分类吗?如何分类?回忆,回答。

有机物: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

无机物: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

[活动天地]

认识食品的成分

糖类

淀粉→葡萄糖

C6H12O6+6O

缓慢氧化

=6CO2+6H2O

油脂

巡视指导

提问

强调: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CO、CO2

和NaCO3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

看作无机化合物。

巡视指导

提出问题:

人体摄入的糖类物质主要是什么?如何检验

它的存在?其在体内是如何转化的?作用是什

么?它主要存在于哪些食品中?

巡视指导

提问引导

淀粉遇碘变蓝

人体所需热量的60%--70%来自糖类

淀粉类食品:馒头、面包、小麦、大米、面

条、饼干、土豆、地瓜

其它类有机物那?

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

液态油脂:豆油、花生油、香油等

固态油脂(脂肪):猪油、奶油等

带问题自学教材50页三段内

容。

回答

明确

按教材50页要求分组展开活

动并讨论

5分钟自学并按组展开探究

回答明确

依据学习糖类所要解决的问

题自学教材52页—54页

回答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是帮助人体生长和修

补身体破损组织所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明确

蛋白质→氨基酸

蛋白酶

蛋白质类食品:鸡、鱼、豆、花生、核桃等

初中化学全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空气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初中化学全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空气——初中化学第一册 教案 您现在的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化学教案>九年级化学教案>初中化学全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空气——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初中化学全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空气——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2008-08-04 九年级化学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空气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重点和难点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方法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看不到又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它就是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已经学到,今天将要进一步学习的空气。〔板书〕空气〔提问〕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对它已有哪些了解?(提示: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小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它不是一种单一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物质组成的。人们已经测知它的成分有:〔板书〕一、空气的组成 1.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大约): 〔讲述〕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约占总体积的4/5,氧气约占1/5。〔提问〕你

知道氮气和氧气在性质上主要的不同吗?(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讲解并提问〕实验可以证明: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只是红磷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固体,且极易溶于水。根据上述知识,你能设计一套实验装置用来证明空气中含有大约1/5体积的氧气吗?(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思考和议论)〔演示实验〕①展示如图装置 ②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和红磷燃烧的位置③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后,教师操作。〔提问〕①你看到了哪些现象?②为什么红磷燃烧会生成大量白烟?白烟是什么物质?③为什么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或称反应容器)中?又为什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只占集气瓶体积的约1/5? ④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主要是什么?你如何加以证明?⑤你认为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小结〕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讲述〕人类对空气的`研究和认识,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期间许多科学家都做过类似的实验,但都未能取得明显的成果。直到18世纪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他所以能获得突出的成果,关键是他敢于破除当时传统的错误理论(燃素说)的束缚,能够尊重实验事实,并做出了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判断。在19世纪末以前,人们还深信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后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科学家才陆续发现了稀有气体等其它成分。〔引言〕下面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稀有气体。〔板书〕2.稀有气体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讲述〕稀有气体因在空气中含量极少而得名,以前曾被叫做惰性气体,这是因为过去,人们认为它们不跟其它物质发生反应的缘故。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也能跟某些物质反应,生成其它物质,故改称为稀有气体。由此可见,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因此把稀有气体称为惰性气体是不科学的。〔阅读〕课本使学生了解稀有气体的特性和用途〔讲述〕大家对空气的组成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但是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若不重视工业废气,特别是有害气体的回收和处理,任其进入空气,就会带来空气污染,严重

2014初一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练习题(含答案)

2014初一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练习题 (含答案) 生物人教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1)种类。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六大类。其中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属于有机物。(2)不同的食物(每100克)所含营养成分的多少不同。营养物质 面粉12.7 224.1 11 71 1.5 ― 黄豆10.2 670.5 35 18 16 ― 辣椒 91.9 18.92 1.4 3.7 0.3 62 花生 48.6 263.1 12 5.2 25 14 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种类不同,不同食物含每种营养物质的多少也不同,即不同食物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例1】下列物质中属于食物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物质有()。①蛋白质②脂肪③糖类④水⑤无机盐⑥维生素 A.①②③⑤⑥ B.①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 解析:A × 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所以,①②③④⑤⑥都是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选项C是正确的。B × C √ D × 答案:C 2.蛋白质(1)作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也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但供能不是蛋白质的主要作用。(2)缺少蛋白质的病症。如果儿童长期缺乏蛋白质,会发育不良,生长迟缓等。如果成人长期缺乏蛋白质,会出现体重减轻,抵抗力下降,创伤修复缓慢,贫血和肌肉萎缩等现象。(3)食物来源。食物中蛋白质含量丰富的有奶类及奶制品、蛋类、瘦肉、鱼虾类、豆制品等等。【例2】关于蛋白质的作用,错误的叙述是()。 A.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B.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C.蛋白质可被分解,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蛋白质是储备的能源物质解析:A ×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B × C × 蛋白质也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 √ 一般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

九年级化学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沪教版

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一、学习目标: 认识目标:认识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 能力目标:1、能够说出一些食物中的重要营养物质(如大米中含有淀粉,水果中含有维生素等) 2、知道怎样判断食品中有无淀粉、葡萄糖。 3、了解蛋白质特性。了解消毒的一些常识。了解科学地摄入维生素。 4、了解误食重金属盐后的一些急救的措施。 情感目标:通过本章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营养摄入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第一节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自然界中的物质有千百万种,正是这千百万种物质构成了洵丽多彩的世界,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使我们的生活有滋有味。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将会了解到: 1、什么样的物质称为有机化合物; 2、食品中含有哪些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对人类的生存与健康有何重要作用; 3、淀粉、蛋白质等重要营养物质有哪些性质特点,人们怎样正确摄入这些营养 物质。 [引入]在千百万种物质中,有机化合物质占绝大多数。哪么,什么是有机化合物?它的组成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你已经知道什么?”){你已经知道什么?}葡萄糖、面粉、棉布在空气中会烧焦,煤油、石蜡等物质经点燃后有黑烟冒出。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这些黑色物质是炭,说明这些物质中含有碳元素。 [引出概念,并板书]1、有机化合物:把葡萄糖这类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2、无机化合物:组成中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般叫做无机化合物。 说明:(1)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碳酸盐等极少数含碳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与性质与无机化合物很相似,归入无机化合物来研究。(引导学生看书) (2)有机化合物的一些特性: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都难溶于水,熔点低,受热易分解,容易燃烧,不易导电等。 (3)有机物除含有碳元素以外,还可能含有氢、氧、氮、磷、硫、氯等元素。 有机物分子中可能含有1个或若干个碳原子,碳原子间可以相互连接成链状或环状,碳原子还可以与其他元素的原子连接,碳原子的连接顺序和方

人教版初中化学新版教案(全册)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意识到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强烈愿望。 3)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熟悉化学的重要价值 二、考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化学发展史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化学发展史 2、化学研究的对象

五、板书设计:

2 六、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考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 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3、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2课时 五、教学活动: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上册全套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绪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表演魔术)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 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也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总结

食物中的有机物知识总结 1.有机物:人们把含碳的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2.但是CO、CO2、H2CO3、碳酸盐和碳酸氢盐,都是无机物。 3.所以有机物一定含碳,但是含碳的不一定是有机物。 4.有机物种类的繁多的原因是:因为碳的连接方式比较多。碳可以相互连接成链状或环状,还可以与其他原子连接起来。 5.常见的有机物 甲烷(最简单的有机物):CH4 甲醇(工业酒精中的成分,有毒):CH3OH 甲醛(新装修的房子或者新家具会散发出来的气味、水溶液是防腐剂):CH2O 甲酸:CH2O2 乙醇(酒精。):C2H6O 乙醛:C2H4O 乙酸(醋酸):C2H4O2 6.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我们把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有机物称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7.有机物的特点:大多数能燃烧,大多数不溶于水。 8.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 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棉花(纤维素)、羊毛(蛋白质)、蚕丝(蛋白质)、 天然橡胶、淀粉(糖类)。 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9.人体的六大营养素。 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 其中属于有机物的是: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 10.人们获取有机物的方式。 淀粉(糖类):主要存在于大米、面粉等面食中。 维生素:主要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 油脂:食用油、冰激凌、牛奶。 蛋白质:肉、蛋、奶、豆。 维生素:主要存在于青菜中,有利于胃的蠕动,防止便秘。 11.糖类人体的主要功能物质。 (1)包括葡萄糖、淀粉、纤维素。 (2)葡萄糖:C6H12O6,,白色粉末,有甜味,能溶于水。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单糖。 葡萄糖的生成(植物的光和作用,方程式): 检验方法:向新制取的氢氧化铜溶液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加

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下册教案第10单元1第一节食物中的有机物

第十单元 化学与健康 第一节 食物中的有机物 1.了解有机物及无机物的概念。 2.初步学会检验食物中淀粉的方法。 3.了解糖类(淀粉和葡萄糖)、油脂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在人体内的变化和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了解油和脂肪在常温下的状态差异。 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阅读课本第78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有机化合物:通常人们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作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将除了有机物以外的其他化合物统称为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 2.种类:有机物种类繁多,在已经发现的数千万种物质中,90%以上是有机物。甲烷(CH 4)是最简单的有机物,食醋中含有的醋酸(CH 3COOH)、酒中的乙醇(CH 3CH 2OH)等也属于有机物。 3.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CO 、CO 2和Na 2CO 3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通常把它们看作无机化合物。 糖类和油脂 阅读课本第79-80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糖类由C 、H 、O 三种元素组成,又叫作碳水化合物。蔗糖(C 12H 22O 11)、葡萄糖(C 6H 12O 6)、淀粉[(C 6H 10O 5)n ]等都属于糖类。 2.在实验探究10-1中,分别向面包片、米饭、土豆片和苹果片上滴加几滴碘水,观察到这些食物都呈现蓝色,说明它们均含有淀粉。淀粉是一种长链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3.食物中的淀粉不能被直接吸收利用,而是在淀粉酶和水的作用下,转变成葡萄糖并溶解在血液中。 4.油脂是油和脂肪的统称。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油脂称为油,呈固态的油脂称为脂肪。 油和脂肪均为混合物。 5.油脂的转化:在脂肪酶和水的作用下,油脂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 1.淀粉转化:(C 6H 10O 5)n +nH 2O ――→淀粉酶nC 6H 12O 6。 2.淀粉检验:淀粉遇到单质碘(常用碘酒做实验)变蓝色,以此检验淀粉的存在。 蛋白质和维生素 阅读课本第80-82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和修补破损组织所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2.蛋白质的转化:在蛋白酶和水的作用下,逐步分解成氨基酸。 3.维生素是一类组成和结构都较为复杂的有机物,其主要作用是调节新陈代谢,维持身体健康。主要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 4.维生素的主要分类: 维生素A :保护视力,缺少会引起夜盲症。 维生素C :对皮肤和牙龈有重要作用,缺乏引起坏血病。 维生素D :有助于骨骼和牙齿的生长发育,缺乏引起佝偻病。 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能量,试着写出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的化学方程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胜利学校教学设计(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7年秋第一学期定稿 学科:化学; 任课班级:九年级; 任课教师:陈兴洪; 2017年9 月 1 日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意识到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强烈愿望。 3)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熟悉化学的重要价值 二、考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化学发展史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化学发展史 2、化学研究的对象 四、教学活动:

五、板书设计:

2 六、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考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 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3、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2课时 五、教学活动:

初中化学教案大全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初中化学教案大全 初中化学教案大全 第一章空气.氧 第一节空气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初步了解有关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主要用途。 2.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强对空气污染的防治。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组成。 2.介绍空气污染的严重危害,以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用品 水槽、钟罩、燃烧匙、酒精灯、红磷。 教学过程 …提问?①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电灯发光(物理变化)爆炸(举例说明,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②判断下列例子哪个是描述性质?哪个是表述变化的? …讲解?通常镁燃烧,酒精燃烧都是在空气中进行的。 …提问?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板书?第一节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和用途 …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提问?①实验现象

②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钟罩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 …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简介人类对氧气的认识过程。 …板书? 二、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①煤燃烧产生的烟雾 ②石油化工排放的烟雾 ③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 2.造成污染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3.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①工业三废的回收与处理 ②提高汽油、柴油质量 …讲解?1.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造成撐率倚в 对自然界的影响。 2.臭氧摽斩磾的形成──对自然界的影响等。 [作业] 略 第一节空气教案(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和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方法 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摽床坏接臵 蛔艛

初中化学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复习教案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教学案 知识回顾 一、机物与无机物、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1、有机化合物一般指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指___________ 2、食物中含有的重要有机物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食物中的主要_____________ 3、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淀粉、葡萄糖、碳水化合物、油脂 1、习惯上我们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称为碳水化合物,又叫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两个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⑴绿色植物在太阳光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并放出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淀粉的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及葡萄糖的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4、通常将常温下呈固态的油脂叫_____,如____等;呈液态的油脂叫_____,如____等。 三、蛋白质和维生素 1、蛋白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2、蛋白质的主要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维生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精讲 1、有一类有机物名叫烷烃,其组成中只含有C、H元素。现列出其中一些物质的名称和化学式: 名称化学式 甲烷CH4 乙烷C2H6 丙烷C3H8 (1)由上述事实可发现该类物质的名称与有关。 (2)丁烷的化学式为。 2、维生素A1中含C的质量分数为%,H为%,O为%,其相对分子质量是不超过300,则维生素A1化学式为() A、C19H28O2 B、C20H14O2 C、C20H30O D、C19H42O 3、微量元素是指人体内总含量不到万分之一,而质量总和不到人体质量的千分之一的二十多种元素,这些元素对人体正常代谢和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元素中肯定不是人体微量元素的是() A、I B、F C、H D、Fe 4、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区别下列各组物质 (1)牛奶和米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酒精和醋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免费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初中化学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学习目标】 1、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化学,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和使命感。体验化学的科学美。 2、初步认识化学对人们认识周围物质世界的意义。 3、初步认识化学对开发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4、初步了解化学对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知道化学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5、初步体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 【学习重点】 1.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课前准备】 [知识准备] 通读本节教材,对其中感兴趣的知识进行讨论思考,并搜索相关知识留待课堂讨论。 1.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方面的显著成就有。 2.收集一些化学促进社会生产发展和造福于人类生活的实例。 3.你了解“煤气中毒”、“白色污染”、“纳米材料”等常识性知识吗? [物质准备] 教师:准备演示、分组实验器材、药品;准备相关媒体、素材。 学生:准备一些玻璃材料,留做分组实验用。 【课堂学习】 一、引入: [观察思考]:教师以几个趣味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空中生烟等等),展示化学学科的神奇与魅力。同学们认真听讲、受到激发,进入学习情境。 [讨论交流]:你所知道的化学方面的科学成就有哪些? 你所知道的当今世界面临的与化学相关或依赖化学科学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二、师生对话:[讨论交流]:同学们积极思考并说出自己知道的化学对于认识周围物质世界的作用。老师略加总结并板书。你认为化学对人类认识、利用身边物质最典型的例子有: 三、演示实验:[观察思考]:同学们分组完成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介绍简单的实验知识。同学们感悟实验探究的学习、研究思想。写出碳酸氢铵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实验探究,你认为碳酸氢铵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科学最常用的研究手段是 _________,该方法研究的基本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 四、播放录像: [观察思考]:播放有关水、钢铁、白色污染、化工生产、环境污染的影片剪辑。老师小结强调水、环保的相关知识。水的用途有哪些?水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水污染?如何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五、演示实验:[观察思考]: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代表演示铁丝生锈、高锰酸钾褪色的实验。同学讨论、老师总结并板书。你所知道的预防钢铁生锈的方法有哪些?请简要说明验证火柴中是否含硫的基本思路? [讨论交流]:1、你所知道的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人类遇到的问题还有哪些?请你提出解决思 路。。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环境的“无”如“无硫火柴”,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交流:[讨论交流]:同学们根据已有知识,说出自己知道的化学与新科技的知识。老师小结并板书。 七、活动:[动手探究]:分组探究不同玻璃材料的性能差异。[总 八、例题研讨:1.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保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主要措施。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A.冶铁厂排放的白色烟尘B.石灰窑放出的白色

鲁教版初三下册化学 第一节 食物中的有机物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节食物中的有机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从组成上区分无机物和有机物,并列举事例加以说明。 (2)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认识有机物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能用实验方法从组成上辨别有机物。 (4)知道糖类(如淀粉、纤维素、葡萄糖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是有机物。 (5)知道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水是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元素。 (6)对有机物存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有所认识。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社会调查和有关资料的查阅,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正确认识合理摄取营养物质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并学会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重点:弄清食物中的有机物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功能、作用及其营养价值。 难点:食物中的有机物在人体中的功能以及转化和吸收。 关键点:各种食物的作用及富含的食品。 教学媒体:碘水,各种富含淀粉的食品(面包片、米饭、土豆片、苹果片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自学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你还记得化合物的定义及分类吗?还能从别的角度对化合物进行分类吗?如何分类? 有机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强调: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CO、CO2和Na2CO3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化合物。

新课: 一、糖类 提出问题: 人体摄入的糖类物质主要是什么?如何检验它的存在?其在体内是如何转化的?作用是什么?它主要存在于哪些食品中? 淀粉遇碘变蓝 人体所需热量的60%~70%来自糖类 淀粉类食品:馒头、面包、小麦、大米、面条、饼干、土豆、地瓜 水 淀粉——→葡萄糖 酶 缓慢氧化 C6H12O6+6O2=======6CO2+6H2O 二、油脂 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 液态油脂:豆油、花生油、香油等; 固态油脂(脂肪):猪油、奶油等。 三、蛋白质 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是帮助人体生长和修补身体破损组织所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水 蛋白质------→氨基酸 蛋白酶 蛋白质类食品:鸡、鱼、豆、花生、核桃等。 四、维生素 调节体内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以保持身体健康; 存在于各种蔬菜和水果中。 长话短说: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当堂巩固: 教材82页“挑战自我”。 板书设计: 第一节食物中的有机物 一、糖类:

2014中考化学复习-食物中的有机物(讲练)

食物中的有机物 【课标要求】 ●知道有机物、无机物以及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 ●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知道淀粉遇碘水变蓝的重要性; ●了解正常安排饮食和从体外摄取必需的营养物质对人的生长、发育等生命需求的重要性。 【核心内容】 通过对食物中主要有机物的学习,了解这些有机物的化学组成及其在人体内的变化,体会化学对生命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要点精讲】 1. 化合物 (1)无机化合物 (2)有机化合物:通常把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为有机物,但CO、CO2、H2CO3、碳酸盐等物质,其性质与无机化合物相似,因此,把它们看做无机化合物。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2. 糖类: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成分,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碳水化合物。 蔗糖C12H22O11 葡萄糖C6H12O6 淀粉(C6H10O5)n 3. 油脂 常温下 植物油脂呈液态——油花生油、豆油动物油脂呈固态——脂肪猪油、奶油? ? ? 4.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是帮助人体生长和修补身体破损组织所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5. 维生素 维生素A:有助于保护视力,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维生素C:也称抗坏血酸,对人体皮肤和牙龈的健康有重要作用,缺乏维生素C,

会引起坏血病。 维生素D:有助骨骼和牙齿的生长发育。 食物纤维:食物纤维不能被人体吸收,但具有促进肠蠕动,帮助消化等功能。 例题解析 【例1】食物中主要的营养素有:①蛋白质②糖类③油脂④维生素⑤无机盐⑥水,其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②③④ C.只有⑤⑥ D.只有①③④【解析】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外)叫做有机物,不含碳的化合物叫无机物,①②③④都属于有机物。答案:B 点拨:根据有机物的定义来判断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物质那些属于有机物。 【例2】维生素C(C6H8O6)是六大营养元素之一的维生素中的一种,它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须从食物中摄取,它主要存在于(填食物名称)中,它能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若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病。 ⑴现取3粒维生素C压碎后溶于10mL水中,然后过滤。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色,说明维生素C的水溶液呈性; ⑵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在高温时易被破坏。请你想一想,如何食用黄瓜才能充分利用黄瓜中丰富的维生素C? 【解析】维生素C也称抗坏血酸,对人体皮肤和牙龈的健康有重要作用,人体若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由于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在高温时被破坏,因此食用黄瓜应避免高温,加醋凉拌最好。答案:蔬菜和水果坏血⑴酸⑵加食醋凉拌 点拨:采用科学的方法食用食物,能防止食物中的营养素被破坏,确保人体能充分吸收各种营养素。 【技能训练】 1.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与发现调节蛋白质降解机理的三位科学家。关于蛋白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课时 六、教学过程: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1)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一、教材分析 (一) 知识脉络 饮用食品不仅能为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素、调节口味、满足人体营养需要,而且其中的某些成分还是具有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防御疾病发生、增进人体健康的作用。本节教材从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作为饮品、调味品的乙醇、乙酸这两种有机化合物入手将学生逐步带入维持生命和健康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油脂、糖类和蛋白质。即由简单有机物到复杂有机化合物、由单官能团的烃的衍生物(乙醇、乙酸、酯、油脂)到多官能团的烃的衍生物(糖类、蛋白质)、由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乙醇、乙酸、酯、油脂、葡萄糖、蔗糖、氨基酸)到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这样编写便于学生的学习、知识的积累及迁移应用。 (二) 知识框架 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新教材不拘泥于以往的知识体系,单一的从官能团及其衍变进行展示,而是从生活中的营养物质切入具体有机物,按“结构——性质——重要应用——回归人体中的作用”这样的明线展示,将它们之间的衍变作为暗线隐含于教材或习题之中。这样的编写,贴近学生的生活,不仅可以使他们通过本节的学习认识了一些重要的烃的衍生物的典型代表物,而且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常识,有利于他们自觉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正确对待卫生、健康等日常生活问题,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烃的衍生物 单官能团 多官能团 乙醇 乙酸 酯 油脂 简单低分子 天然有机高分子 葡萄糖 氨基酸 淀粉 纤维素 蛋白质

1.使学生认识教材所涉及乙醇、乙酸、酯、油脂、糖类、蛋白质等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主要性质和主要应用。 2.引导学生常识性地了解人类生命、营养、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联想·质疑”引导关注学生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激发他们对相关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等知识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2.通过“观察·思考”、“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设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让他们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2.帮助学生学习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1.乙醇、乙酸、酯、油脂、糖类、蛋白质的化学性质及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2.对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的化学反应本质的辨证认识。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使学生能从理性上探索事物变化的本质,发现事物变化的规律,强化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 收集各种含有酒精的饮料和调味品(图片或实物) 2.预习 (二)教师准备 1. 教学媒体、课件;准备“活动·探究”实验用品。 2.编制“活动·探究”活动报告及评价表。 五、教学方法 问题激疑、实验探究、交流讨论、 六、课时安排 5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展示各种含有酒精的饮料和调味品(图片或实物)。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胜利学校教学设计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7年秋第一学期定稿 学科:化学; 任课班级:九年级; 任课教师:陈兴洪; 2017年 9 月 1 日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意识到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强烈愿望。

3)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熟悉化学的重要价值 二、考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化学发展史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化学发展史 2、化学研究的对象

六、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考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 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3、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2课时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全册)解析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极性。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不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道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于人类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2.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疑点物理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4.解决办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 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三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的石灰水,水。 五、学生活动设计 1.教师演示课本[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4],学生观察实验并按教师要求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教师提问: (1)实验1、2的共同特征? (2)实验3、4的共同特征? (3)实验1、2与实验3、4有什么本质区别? 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 [目的: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师写出几种描述,由学生讨论而得出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以及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目的: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学会应用。] 4.学生阅读课本第3、4页内容,讨论: 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目的: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求知欲。] 5.学生阅读课本第4页内容,讨论: 如何学好初中化学? [目的: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鼓励学生要树雄心、立壮志祖国的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学好化学。]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