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梅梁湾大型生态控藻围栏内鲢鳙的生长特征

太湖梅梁湾大型生态控藻围栏内鲢鳙的生长特征
太湖梅梁湾大型生态控藻围栏内鲢鳙的生长特征

第32卷第5期2011年9月

水生态学杂志Journal of Hydroecology Vol.32,No.5Sep.,2011

收稿日期:2011-09-11

基金项目:国家863科技计划(2002AA601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6066);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SQ200907)。

通讯作者:谢平。E-mail :xieping@ihb.ac.cn 作者简介:柯志新,1976,男,博士,主要从事水生生态学方面的研究。E-

mail :kzx@scsio.ac.cn 太湖梅梁湾大型生态控藻围栏内鲢鳙的生长特征

柯志新1

,谢

平2,过龙根2

,徐

军2

,周

3

(1.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1;

2.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2;3.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摘要:富营养化湖泊围栏养殖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鳙(Aristichthys nobilis )控制蓝藻水华在生物操纵示范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2004和2005年,研究了太湖梅梁湾生态修复区内大型生物控藻围栏中鲢鳙的季节生长特征,分析了影响其生长的因素。结果表明,鲢鳙生长受养殖密度的影响很大,鲢在养殖密度低的2004年和养殖密度高的2005年的日均增重分别为6.07g 和4.30g ,

鳙则分别为11.29g 和5.09g 。鳙的生长速度比鲢快,但受密度影响的程度比鲢大。从季节变化来看,鲢属于单峰型生长,生长速度和水温显著正相关;而鳙一年中呈现出2个生长高峰期,分别在5 6月和9 10月,夏季爆发的蓝藻水华对鳙的生长速度有所抑制。为使当年投放

的鱼苗在年底能达到出售的商品规格,太湖梅梁湾水域围栏养殖鲢鳙的初始鱼苗投放密度应低于12g /m 3

关键词:鲢;鳙;生物操纵;围栏养殖;太湖中图分类号:Q1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075(2011)05-0013-06

由于水体富营养化状况的加剧,越来越频繁的蓝藻水华成为困扰众多湖泊和水库的一个严重问题。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放养滤食性的鲢鳙被认为是能控制蓝藻水华、净化水质的有效手段之一(谢平,2003;Starling ,1993;Xie &Liu ,2001)。谢平等(2001)研究发现,东湖多年爆发蓝藻水华的消失正是由于该湖放养了大量鲢鳙的结果。近年来,国内对蓝藻水华控制的应用需求日益增加,

运用放养鲢鳙的方式控制水体蓝藻的过度生长已经在全国各地

富营养化水体得到了广泛应用(Xie &Liu ,2001;Zhang et al ,2008)。关于鲢鳙控藻生态效应的研究非常多,鲢鳙放养对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和水质影响

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谢平,

2003;Datta &Jana ,1998;Dong &Li ,1999);在这种以控藻保水为目标的生态养殖模式下,进行鲢鳙生长特征和经济效益分析的

研究很少;制定合理的放养政策是非常重要的,产出和效益也是广大养殖者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介绍了2004和2005年太湖梅梁湾生态修复区内生物控藻围栏中的鲢鳙生长特征,分析了其生长的影响因

素,

旨在为今后鲢鳙的生态养殖制定合理的放养策略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

梅梁湾位于太湖的北部,面积约100km 2

,水深1.8 2.3m ;不仅是无锡市的主要水源地,而且是一

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在过去的20年间,微囊藻水华频繁地在这个水域暴发,而且在1年中能持续8个月之久,已经被列为太湖的一个超富营养化的区域。

为了控制蓝藻水华的发生,

3个放养鲢鳙的大型围栏被设置在太湖梅梁湾充山自来水厂取水口前方

(图1),该工程也是也是梅梁湾水源地生态修复工程的一部分(秦伯强等,

2007)。每个控藻围栏的面积约为0.36km 2

,网目规格2cm

图1

太湖梅梁湾控藻围栏地形示意Fig.1

Map of Lake Taihu and the location of fish

pens in Meiliang Bay

1.2鲢鳙放养

鲢鳙苗种的投放时间在每年的1 3月,每年12月下旬对围栏内的鱼类用围网进行捕捞。2004年是生态控藻围栏建成开始放养的第一年,由于准

备仓促,

没有足够的鱼苗投放;且在投放鱼苗后的初期,在围栏又发现了不少漏洞,发生了养殖鱼类大量

逃逸的事件,导致该年围栏内鱼的现存量非常低,鲢

和鳙年终产量仅为2.54g /m 3和1.91g /m 3

。2005年增加了苗种的放养密度,加强了防逃管理,鲢鳙年终产量远高于2004年,分别达到36.27g /m 3和19.08g /m 3,具体的放养规格和存栏密度见表1。

表12004和2005年生态控藻围栏内鲢鳙

的放养规格和存栏密度

Tab.1

Body weight and stocking density of silver and bighead carp in fish pens in 2004and 2005

年份项目

平均体重/g

存栏密度/g ·m

-3

鲢鳙鲢鳙

2004

初始

171.0?71.1

301.0?197.9

--最终1612.0?155.42913.0?885.52.541.912005

初始

265.6?45.0

259.5?62.3

7.913.44最终1217.5?164.11438.0?327.7

36.27

19.08

1.3

采样统计研究期间,每月进行1次鱼类生长情况的调查,每次在中间的围栏用迷魂阵或丝网捕捞鲢、鳙各20 100尾,现场测量其体长和体重。大部分鱼在测

量完后放回水中继续养殖,少部分带回实验室进行

其他研究。鱼类采样的同时,

对围栏内水体的理化因子和叶绿素a 含量也进行了调查。每月鱼类的日增长重量是根据相邻2月鲢、

鳙平均体重的差值除以这2月采样间隔天数得来的。鱼类肥满度用下式计算:肥满度=100?W /L 3

;式中:W 表示鱼类的体

重(g ),

L 表示鱼类的体长(cm )。2

结果与分析

2.1

围栏内的水温和叶绿素2004和2005年,围栏所在水域3 11月的平

均水温分别为21.57?和21.67?,

2年间水温的季节变化趋势相同;3 11月,3月份的水温最低,然后

逐渐升高,到8月份达到最高值,然后逐渐降低;养

殖水域在2004和2005年8月的水温分别达到

33.55?和31.23?(图2A )。叶绿素a 浓度除了在8月都有一个突然的峰值外,2年间的季节变化规律不明显。2004和2005年,围栏内水体3 11月的平均叶绿素a 浓度分别为46.94μg /L 和53.35μg /L ,围栏内水体的叶绿素a 含量在多数月份2005年高于2004年。由于蓝藻水华的爆发,2004和2005年围栏水体8月的叶绿素a 浓度分别达到251.72μg /L 和135.70μg /L ,远高于其他月份(图2B )

图2

控藻围栏内水温和叶绿素的季节变化

Fig.2

Seasonal changes of water temperature and chlorophyll-a concentration

2.2鲢鳙的生长速度

从每月的抽样结果来看,

2004和2005年鲢的平均体重在3月分别为133.3g 和202.2g ,2005年略高于2004年;11月的平均体重分别为1612.3g 和1217.5g ,

2004年大于2005年(图3)。2004年11月的抽样个体中,鲢的最大个体达到1930g ,而2005年11月的最大个体为1433g 。2004和2005年3月鳙体重的差异不大,但在11月的平均体重分别为2913.0g 和1438.1g ,

2004年远大于2005年。2004年11月的抽样个体中,鳙的最大个体达

到3458g ,而在2005年11月的最大个体仅为1866g 。

鲢鳙的生长速度2004年显著大于2005年(图4)。2004和2005年3 11月,鲢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6.07g 和4.30g ,鳙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1.29g 和5.09g 。鲢的生长率在一年中呈现良好的单峰型,最高值在7 9月,2004年的最大日增重在8月(10.31g ),

2005年鲢的最大日增重在7月(8.14g )。鳙的生长率在一年中存在2个高峰期,分别位于5 6月和9 10月;在7 8月,鳙的生长

41第32卷第5期水生态学杂志2011年9月

率存在一个显著下降的现象。2004年鳙的最大日均增重在10月(32.65g ),2005年鳙的最大日均增重在6月(10.51g )。

2.3体长与体重的关系

经点图分析,围栏养殖的鲢鳙体长和体重均呈

幂函数相关,可用回归方程W =a L b

表示(图5)。

鲢体长(L ;cm )与体重(W ;g )的回归方程为:

2004年:W =0.0164L 3.0701

(R 2=0.9916,n =1045)

2005年:W =0.0117L 3.1844(R 2=0.9829,n =483)

鳙体长(L ;cm )与体重(W ;g )的回归方程为:

2004年:W =0.0259L 2.9814

(R 2=0.9891,n =304)

2005年:W =0.0188L 3.0659(R 2=0.9828,n =413

图3

鲢鳙的月均体重

Fig.3

Monthly mean body weight of silver and bighead carp in the fish

pens

图4

鲢鳙日均增重的季节变化

Fig.4

Seasonal changes of average daily growth rates of silver and bighead

carp

图5

生态控藻围栏内鲢鳙体长与体重的关系

Fig.5

Correlations of body length and body weight in silver and bighead carp

5

12011年第5期柯志新等,太湖梅梁湾大型生态控藻围栏内鲢鳙的生长特征

2.4

鲢鳙肥满度的季节变化

鲢的肥满度指数在2004和2005年3 11月平均值分别为2.27和2.20,鳙的肥满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51和2.49,

2004年鲢鳙的肥满度都略高于2005年。从周年变化来看,

各月的肥满度指数存在较大的差异(图6)。鲢在6 8月均有较高的肥

满度,

2004年最大肥满度出现在8月(2.51),2005年最大的肥满度值出现在6月(2.38)。鳙的肥满

度在4 6月较高,而在7 9月较低,2004年鳙的肥满度指数最大值出现在5月(2.72),

2005年肥满度最大值出现在6月(2.90)

图6

鲢鳙肥满度指数的季节变化

Fig.6

Seasonal changes of condition factors of silver and bighead carp

3

讨论

3.1

鲢鳙生长速度与养殖密度的关系

对比鲢鳙2年的生长速度,发现在不同的养殖

密度下,生态控藻围栏内鲢鳙的生长速度差异非常大。刘伙泉等(1982)报道,在8月鱼类生长的高峰期,东湖的鲢、鳙日均增重11g 左右,这与本研究的鱼类生长速度相当。在密度增加的情况下,2005年控藻围栏内鳙的生长速度下降了1倍多。2004年底捕捞的时候,鳙的个体普遍达到3.0kg 以上,而2005年捕捞的时候鳙一般只有1.5kg 。对比发现,鲢的生长速度受养殖密度的影响要远比鳙小。研究发现,鲢一般稳定地以浮游植物为主要饵料,而鳙的食性变动较大,且倾向于摄食更多的浮游动物(陈少莲,

1990;Cremer &Smitherman ,1980;Ke et al ,2007)。对比同步进行的鲢鳙食性分析结果,发现鳙在2004年获得快速生长的原因与其在该年摄食了较多的浮游动物有关(Ke et al ,

2008)。相比较而言,鲢拥有更广的食性生态位宽度,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所以鲢的生长速度受放养密度的影响相对较小。3.2

温度和食物对鲢鳙生长的影响

温度和食物是影响鱼类生长的两个最重要因素。从相关分析来看(表2),鲢的生长与水温和叶绿素都密切相关,

2004和2005年鲢的月平均日增长重量与温度均达到了显著正相关(P <0.05)。2年中鲢在水华爆发的7 8月均表现出了最快速的生长速度,显示鲢对这种滤食浮游植物生活方式的

超强适应。鳙的生长与温度的相关性不高,

与叶绿素a 的浓度呈现出负相关的趋势。对比鳙的月均生长速度可以发现,

在叶绿素和温度均较高的7 8月,鳙的生长速度反而出现了明显的下降。鳙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食物质量似乎对其生长的影响更

显著(董双林和李德尚,

1995;Ke et al ,2008)。在7月和8月爆发的蓝藻水华干扰了鳙对浮游动物的有

效滤食,

应该是导致鳙生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从肥满度的季节变化来看,

7 9月鳙的肥满度在全年中均是最低的,显示出该时期较差的营养条件。鳙的生长应该和饵料的质量更相关,在春、秋季浮游动物相对较多的时候,鳙在该时期也表现出了最大的生长率。

表2

鲢鳙生长率和肥满度与水温和叶绿素的相关分析

Tab.2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growth rate of silver and bighead carp and water

temperature and chlorophyll-a

鱼名项目月平均日增重

月平均肥满度2004年2005年2004年2005年鲢水温0.818*0.762*0.5680.443叶绿素a 0.4640.1260.5940.503鳙

水温0.0350.122-0.060-0.176叶绿素a

-0.239

-0.323

-0.363

0.098

注:*表示P <0.05。Note :

*

for P <0.05.

3.3控藻效果与放养密度

统计发现,

2年鲢鳙的体长-体重关系W =a L b 中的b 值均接近3,表明围栏中放养的鲢鳙基本都

为匀速生长,生长过程中鱼类体型没有太大的变化。一般来说,鱼类的生长环境、性别、生长阶段以及饵

61第32卷第5期水生态学杂志2011年9月

料组成等均会影响体长-体重公式中b值的大小(闫洪山等,2007;Koutrakis&Tsikliras,2003)。Tsoumani等(2006)对希腊12个营养化程度不同的湖泊中银鲫(Carassius gibelio)体长-体重参数的b 值研究发现,富营养湖泊中银鲫的b值显著低于中营养和寡营养的湖泊。对比2年的鲢鳙体长-体重公式,发现2004年的a值均大于2005年,但2004年的b值均小于2005年,这种差异与养殖密度有没有规律性的联系尚需要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在2年的养殖中,年初放养的鲢鳙鱼苗在当年底基本都达到了商品鱼规格,但2005年年终的鲢、鳙普遍在1.0 1.5kg/尾,刚刚达到商品鱼规格。要想达到理想的控藻效果,水体的鲢鳙现存量一般要达到50g/m3(Xie&Liu,2001);而在2005年12月的养殖末期,控藻围栏内鱼类的密度也才到55g/m3。

从2年的养殖结果来看,放养密度的增加会极大地影响鲢鳙的生长速度。如果在2005年初围栏内鱼类的密度就达到50g/m3的话,年底围栏内的鱼类体重就极可能都达不到商品出售规格,这将会极大地影响生态养殖的经济效益。综合来看,2005年年初鲢鳙总共约12g/m3的初始放养密度对梅梁湾水域的围栏养殖是非常合适的。

参考文献

陈少莲.1990.论鲢、鳙对微囊藻的消化利用[J].水生生物学报,14:49-53.

董双林,李德尚.1995.鲢、鳙摄食能力的比较研究[J].海洋与湖沼,26(1):53-57.

刘伙泉,谢洪高,黄尚务,等.1982.略论武昌东湖鲢鳙鱼种的年轮形成及湖泊放养的规格问题[J].水产学报,(6):

129-138.

秦伯强,胡维平,刘正文,等.2007.太湖水源地水质净化的生态工程试验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7(1):5-12.

谢平.2003.鲢、鳙与水华控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

闫洪山,刘士洪,孔强,等.2007.碧流河水库鲢、鳙的年龄、生长及其资源量的研究[J].水利渔业,27(4):42-47.Cremer M C,Smitherman R O.1980.Food habits and growth of silver and bighead carp in cages and ponds[J].Aquacul-ture,20:57-64.

Datta S,Jana B B.1998.Control of bloom in a tropical lake:grazing efficiency of some herbivorous fishes[J].Journal of Fish Biology,53:12-24.

Dong S L,Li D S.1994.Comparative studies on the feeding se-lectivity of silver carp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and big-head carp Aristichthys nobilis[J].Journal of Fish Biology,44:621-626.

Ke Z X,Xie P,Guo L G,et al.2007.In situ study on the con-trol of toxic Microcystis blooms using phytoplanktivorous fish in the subtropical Lake Taihu of China:A large fish pen experiment[J].Aquaculture,265:127-138.

Ke Z X,Xie P,Guo L G.2008.In situ study on effect of food competition on diet shifts and growth of silver and bighead carps in biomanipulation fish pens in Meiliang Bay,Lake Taihu[J].Journal of Applied Ichthyology,24:263-268.Koutrakis E T,Tsikliras A C.2003.Length-weight relationships of fishes from three northern Aegean estuarine systems (Greece)[J].Journal of Applied Ichthyology,19:258-

260.

Starling F L R M,Rocha A J A.1990.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impacts of planktivorous fishes on plankton community and ertrophication of tropical Brazilian reservoir[J].Hydrobio-logia,200/201:581-591.

Tsoumani M,Liasko R,Moutsaki P,et al.2006.Length-weight relationships of an invasive cyprinid fish(Carassius gibe-lio)from12Greek lakes in relation to their trophic states [J].Journal of Applied Ichthyology,22:281-284.

Xie P,Liu J C.2001.Practical success of biomanipulation using filter-feeding fish to control cyanobacteria blooms[J].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1:337-356.

Zhang X,Xie P,Huang X P.2008.A review of non-traditional biomanipulation[J].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8:1184

-1196.

(责任编辑万月华)

71

2011年第5期柯志新等,太湖梅梁湾大型生态控藻围栏内鲢鳙的生长特征

81第32卷第5期水生态学杂志2011年9月

The Growth Characters of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and Aristichthys nobilis in

Large Fish Pens in the Meiliang Bay of Lake Taihu

KE Zhi-xin1,XIE Ping2,GUO long-gen2,XU Jun2,ZHOU Qiong3

(1.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Bio-resourc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CAS,Guangzhou510301,China;

2.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CAS,Wuhan430072,China;

3.Fisheries College,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430070,China)

Abstract:Silver carp(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and bighead carp(Aristichthys nobilis)was widely pen-cul-tured in Chinese eutrophic lakes for the control of cyanobacterial blooms.In2004and2005,the growth characters of pen-cultured silver and bighead carp was studied in the large biomanipulation fish pens in the Meiliang Bay of Lake Taihu.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owth rates of silver and bighead carp we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 stocking density.The average growth rates of silver and bighead carp was6.07g/day and11.29g/day in2004 with a low stocking density,and4.30g/day and5.09g/day in2005with a high stocking density,respectively.The growth speed of bighead carp was higher than silver carp's,but the influence by the stocking density of its growth rate was stronger than bighead carp's.Growth rate of silver carp showed a single peak in one year,which ha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water temperature.However,growth rate of bighead carp showed two peaks during May to Jun and September to October,and the outbreak of cyanobacterial blooms seemed to hinder the growth of bighead carp in summer.In order to reach the commercial specification in one-year culture,the initial stocking density of fingerlings should less than12g/m3at the beginning of the year in the Meiliang Bay of Lake Taihu.

Key words: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Aristichthys nobilis;biomanipulation;pen-culture;Lake Taihu

太湖生态修复与治理

太湖生态修复与治理对策 [摘要]2007年太湖爆发严重的蓝藻污染,给无锡市居民生活用水困难,全市陷入了用水危机。十年过去, 文章重新对太湖富营养化发生的原因进行梳理分析,概括出太湖富营养化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地理位置、湖泊自身特征和人类活动”。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表现就是湖泊内TN,TP含量过高,超过湖体的自净能力对于水体营养盐的控制目前采用的主要治理对策为:截断外源性污染、控制内源污染和生物控制。文章在对水体营养盐的控制措施提出以后,继续提出彻底治理湖泊富营养化的方法。文章首次提出用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的方法来治理湖泊的富营养化现象。对于湖泊富营养现象,文章认为首先应对湖泊的富营养物质TN,TP进行有效清理之后,再对区域内水生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只有对区域内水生生态系统的修复才能彻底达到修复湖泊富营养化的问题。笔者认为水生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单纯对某一个方面进行的修复成效不大, 需要对整个湖泊的水生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才能够彻底扭转湖泊富营养化,达到治污的目的。 [关键词]富营养化;生态修复;水生生态系统 1 引言 2007年5月,江苏省无锡太湖爆发严重的蓝藻污染,造成无锡市居民生活用水困难。 全市陷入了用水危机。一时之间,太湖蓝藻水污染事件引起了全国上下和全世界的关注。太湖水污染事件让人们开始对水污染有了一定的认识。太湖是无锡市居民生活用水的重要供水源,一旦太湖的水质出现问题,将产生重大的水危机,严重威胁群众的生命安全。因而。治理和修复太湖的水污染显得尤为重要。太湖爆发的水污染事件归根结底是水体富营养化而引起的蓝藻大量繁殖造成太湖水域污染。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泊,也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体之一。我国共有1km2以上的湖泊2759个,总面积达91019km2,其中只有三分之一是淡水湖。而这些湖泊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与东部沿海,大部分为浅水湖泊,相对于深水湖泊而言,浅水湖泊在夏季不存在热力分层。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面积仅次于鄱阳、洞庭,位居第三。太湖水不深而浩淼,山不高而绿秀,但平均水深不过2米左右,是典型的浅水湖泊。最近几十年,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的同时,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湖泊富营养化也越来越严重。人类活动导致的入湖营养盐的增加是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大量含有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围巾处理直接排放到湖泊当中去,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引用等都会造成水体中营养物质的累积。这次事件中所谓的蓝藻是在淡水湖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浮游植物种类,在适宜的气象条件和营养盐的浓度下,就会爆发性地生长,从而形成蓝藻。也就是常说的“水华”。顾宗濂把我国的湖泊富营养化分为天然富营养化和人为富营养化,通常在自然条件下湖泊的富营养化需要经过几千年或者更长的事件才能形成,而人类活动却可以使湖泊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富营养化。近来也有研究表明,自然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加剧对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但是,人类活动导致湖泊营养盐的增加仍然是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湖泊富营养化会导致水体质量下降,功能减退,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受损。随着水体中富营物质的增多,湖泊营养水平逐步由最低的

太湖水环境问题

《水环境》课程论文 学院 xxxxxxxxx 专业水文水资源工程 年级 xxxx级 学号 xxxxxx 姓名 xxxxxx

目录 1引言 (2) 2我国湖泊水质概况 (3) 2.1水污染情况 (3) 2.2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状况 (4) 2.21我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概况 (4) 2.22“三大湖”水体富营养化情况 (4) 3本文研究目的以及研究对象 (5) 3.1太湖自然状况 (5) 3.2太湖水环境状 (5) 3.2.1污染原因以及来源 (5) 3.2.2太湖治理 (6) 3.2.3太湖水质变化过程情况 (7) 4结语 (9) 太湖水环境问题 摘要:本文以太湖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总结分析了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以及治理情况。结果表明,经过治理,太湖流域的水质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由早期的中度富营养化转变为现在的轻度富营养化。 关键词:太湖流域、水环境、水污染、富营养化 1引言 水污染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指由于大量的氮、磷、钾等元素排入到流速缓慢、更新周期长的地表水体,使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地生长繁殖,使有机物产生的速度远远超过消耗速度,水体中有机物积蓄,破坏水生生态平衡的过程。 从两者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水污染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2我国湖泊水质概况 2.1水污染情况 表1-1个湖泊水质监测情况 通过分析整理历年水利部水资源公报,整理了1998-2011年各湖泊水质监测评价情况可以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2003年以前,我国湖泊水体污染严重,约占评价总数的50%;自2006年后,

沙河垂钓鲢鳙大法

近日许多钓友打电话给朕,说白龟山水库频繁放水,沙河鲢鳙成灾,加之众多钓友电话骚扰,言语挑逗,朕又在外地工作,无法回家小解毒瘾,急的朕抓耳挠蛋,毒瘾大发,且无处排解。为安抚百姓、德泽黎民,朕特将平日垂钓鲢鳙之大法诏告天下,以慰苍生。 1、线组配置 针对鲢鳙上钩后冲劲大的特点,钓竿采用中硬或硬钓,便于控鱼;钓钩建议采用新关东无刺型,此钩型刺鱼准确率高,钩条粗细适中,适合垂钓鲢鳙。钓线宜采用质地柔软的碳素线,主线线径不宜低于1.2,子线不宜低于1.0。浮标宜采用竹脚浮标,翻身快,便于打截口。浮钓鲢鳙子线长度20厘米左右为宜,底钓鲢鳙子线长度40厘米以上为宜。 2、浮钓鲢鳙。 浮标调到标肩,钓四目以下任何钓目。垂钓水深为钓点水深的三分之二,如发现浮标上下左右晃动,但是不吃饵,或出现锚鱼现象,说明鲢鳙在饵料的上方,应向上调整饵料深度;如果经过反复抽杆,没有鱼口或鱼口较稀,但是窝子里一直冒泡,说明鲢鳙在饵料下方,应向下调整饵料深度。经过反复调整,根据吃饵情况,确定鲢鳙的真实泳层。 垂钓鲢鳙的饵料味型其实不太讲究,腥香酸臭均可,关键是饵料状态。鲢鳙饵的雾化效果必须非常好,这是垂钓鲢鳙成败的关键所在,一般浮钓鲢鳙的饵料应在入水两分钟内全部雾化完毕。同时应在饵料中添加至少一半的轻比重饵料,如纯麸或膨化饲料粉末等,保证鲢鳙

饵在水中雾化后产生横向及向上漂浮的效果,以便形成柱状雾化区。抛竿频率保持一致,饵料大小保持均匀,浮标出现下顿信号后扬竿称鱼,溜鱼时应张弛有度,是保证与鱼获的关键。 3、底钓鲢鳙 浮标调整至7到8目,钓目为2到3目,保证下饵到底,上饵悬空,这里有一个小窍门,上下钩距保证在3-4个钩距,上钩饵料雾化时产生的雾状区域会将下饵掩盖住,提高下饵的隐蔽性,同时方便鲢鳙吃饵。饵料雾化状态同样是底钓鲢鳙的关键所在,要保证饵料到底一分钟内,饵料全部雾化完成。子线长度在40厘米以上,延长饵料下落时间,专打截口,提高中鱼率,饵料在下落过程中出现加速下沉、停顿、轻微上顶等信号后及时刺鱼。 4、雨天掉鲢鳙 最近平顶山雨水较多,毒瘾较大的钓友可能会选择在雨天出钓。鲢鳙的手竿钓法分浮雕和底钓,按说下雨应该影响不是太大,但一定会受些影响,因为鲢鳙一般吃饵都非常谨慎,从我们平时垂钓鲢鳙时的浮标语言就可以看出来,一般十三目的台钓浮标我们通常把它调至8目以上,甚至标肩处,钓目为3目或2目左右,鲢鳙吃饵时最多表现出来的就是半目到一目的下顿信号,如果出现黑标或3目以上的下顿,说明都是个体较小的鲢鳙。且鲢鳙又属于中上层鱼种,所以下雨时,水面上的涟漪及雨滴敲打水面的声音,都会对鲢鳙吃饵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雨天垂钓鲢鳙时,一定要比平常抛竿频率快,饵料雾化

无公害水产养殖方法

无公害水产养殖方法 目前,常用的无公害水产品池塘养殖法主要有5种: 1 人工生态养殖法 人工生态养殖法即通过在池塘中营造出针对性的生态环境,来养殖相应的水产品。该方法养殖成本较低,获得的经济效益较高,是目前农村地区采用的主要的水产品池塘养殖法。例如,在兰州市永登龙泉恒竹养殖场养殖虾蟹时,就会在池塘较浅的区域种植适当的水草,供虾蟹食用。 2多品种立体养殖法 多品种立体养殖法即根据多种鱼虾的生活特性,适当搭配共同养殖的方法,从而达到构建平衡的池塘养殖环境,降低污染,提高养殖效率的效果[1]。例如,草鱼、鲢鳙、鲤鱼、鲫鱼等可在同一个池塘中进行养殖,草鱼的养殖有助于池塘内部浮游生物的生长,这对鲢鳙的养殖十分有利,而饲料的残渣可供鲤鱼、鲫鱼食用,有助于净化池塘水质,相对于分开养殖节约了大量的成本,从而起到良好的连环作用效果,兰州市永登县福水生态养殖场就采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无公害水产品的养殖。 3 开放式流水养殖法 开放式流水养殖法即根据自然水流环境的特征,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圈建池塘,及时为池塘提供良好的流动水,如湖水、河水、水库等。该方面只需要注重饲料投放与水质监测即可,可节省大量的人工清理池塘时间,同时也有着较好的养殖效果。兰州市永登丹霞科技养殖有限公司就利用当地丹霞地貌及水库的优势,完成了无公害水产品和产地的双认证。 4 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法

全封闭式扦环水养殖法即采用科学方法对水质进行杀菌消毒,防止鱼病出现。该方法能够增大养殖容量达到良好的养殖效果,也能够大大降低养殖人员的工作量,但养殖成本较高,对于小农户经营来说较为不利,需要政府部分的大力支持,因此兰州市永登水产站拟引进集装箱养殖技术,目前正在技术落地试验阶段。 5 微生物制剂养殖法 微生物制剂养殖法即通过向池塘中增加微生物来达到净化水质、促进鱼虾生长的效果,主要采用的微生物制剂包括益生菌、乳酸菌等,可及时分解池塘中的有机物,提高水质,同时也能够增强鱼类的消化功能,加快鱼虾生长,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

洈水鲢鳙鱼无公害养殖操作规程

洈水鲢鳙鱼无公害养殖操作规程 鳙鱼,又名花鲢、胖头鱼,浮游动物食性,其肉质肥嫩,味道鲜美,历来被捧为水产上宾。鲢鱼,又名白鲢鱼,浮游植物食性,是人们常见的大宗水产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食品结构的不断调整,鳙鱼更为广大消费者所青睐。为了适应加入WTO后国际市场的准入机制,特对洈水牌鲢鳙鱼进行无公害养殖,并制定养殖操作规程。 1. 养殖前的准备 1.1 养殖水域选择 1.1.1 池塘条件 养殖鲢鳙鱼为主的池塘首先选择是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避风向阳,面积10—20亩且池底平坦,池埂宽大、坡比在1:2.5—1:3之间,池塘水深能够保持2米左右。 1.1.2 湖泊条件 养殖鲢鳙鱼为主的湖泊,选择以蓄水为主的湖泊,并保持丰富的生物资源,且捕捞方便,排灌方便。 1.1.3水源条件 无公害养殖鲢鳙鱼水域的水源应选择远离城市工业废水排放区,远离鱼病疫区的地方,且进排水方便,其湖泊及池塘进水的主要水源应是水质清新的洈水水源。 1.2 池塘消毒

主要是彻为主的池塘而言,鲢鳙鱼池塘消毒主要是针对养殖. 底清除池塘野杂鱼及有害微生物。 1.2.1 氧化钙(生石灰)池塘消毒 干池清塘消毒每亩用氧化钙(生石灰)75公斤全池泼洒,带水清塘消毒每亩每米水深用氧化钙(生石灰)150公斤全池泼洒,以彻底杀灭池塘中敌害生物及致病微生物。 1.2.2 漂白粉清塘消毒 每亩每米水深用漂白粉12-15公斤兑水全池泼洒,彻底杀灭池塘中敌害生物及致病微生物。 1.3适度肥水 以养殖鲢鳙鱼为主的池塘,在清塘消毒后,每亩施粪肥300公斤或绿肥400公斤。 2. 鱼种投放 2.1 鱼种来源 主要是本地人工繁殖的鲢鳙鱼苗经过培育成大规格鱼种,再进行套养成0.2-0.5公斤的鲢鳙鱼鱼种。 2.2 苗种繁殖 2.2.1 亲鱼选择 鲢鳙鱼亲鱼种的选择,其亲本来源应该是国家规定的四大家与原良种基地,应选择性腺成熟、体型完整、品质优良、品种纯正、无病无伤的个体,雌性个体生长3-5年,雄性个体生长2-3年。育亲鱼的培2.2.2

手竿悬坠钓法钓鲢鳙鱼 钓位钓饵钓具如何选

手竿悬坠钓法钓鲢鳙鱼钓位钓饵钓具 如何选 https://www.360docs.net/doc/7b614265.html, 2010年10月11日17:32 《中国钓鱼》 使用悬坠钓法钓鲢鳙鱼,要有精确的调漂、细腻的操作手法和强有力的扬竿爆发力,才能准确捕捉鲢鳙鱼吸饵时的细小浮漂信息。本文介绍一下水库手竿悬坠钓法钓鲢鳙鱼。 一、选择钓位钓点 使用手竿在大中型水域钓鲢鳙鱼,必须有合适的钓位钓点,钓位钓点选择不当是钓不到鲢鳙鱼的。一般情况应选择在深水处,小水面水浅点,大水面水深点。因为鲢鳙鱼是滤食性鱼类,过着追逐浮游生物的生活方式,所以,就要在浮游生物多的地方选择钓点。钓位要选在大沟汊的沟口处、大水面的坡陡水深处、泄洪闸附近、两山口处、直岸中间有大凹湾并且水深的地方,这些地方在风力的影响下,聚集了大量浮游生物,为鲢鳙鱼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时间不长,就会吸引成群的鲢鳙鱼来到这里,这些地方就成了钓获鲢鳙鱼的上佳钓位。 二、诱钓饵的配制 多年的经验证明,钓鲢鳙鱼的主要环节就是诱鱼,只有充足、雾化好的饵料才能诱来鲢鳙群。鲢鳙鱼不光喜欢酸臭饵,也钟情于香、甜、腥等其他味型的饵料,而酸臭也只是在微生物作用下变成的结果。不管是酸臭还是香甜腥,雾化好才是钓鲢鳙鱼的本质,否则就别想钓上它们。在水肥的水域,使用清香略带甜味的饵料比较好。在大中型水域钓鲢鳙鱼,酸臭饵的威力是诱鱼性强,却不如香、甜、腥饵上鱼率高。不管是用酸臭饵还是香甜饵,都必须雾化好,否则,就别想钓到鱼。 我的诱饵配方是用发酵过的豆腐(奶)渣和炒香的麦麸与小草鸡饲料喂窝。其优点是豆腐渣发酵后变得微酸或微臭,又有酵香味,配合炒香的麦麸,能形成大片的雾化区。麦麸炒后有股浓烈的麦香,其质轻,一时半会到不了底,可以很快吸引鲢鳙鱼进窝。鸡饲料是由麦麸、玉米粉、豆粕、维生素、多种氨基酸、食盐、骨粉或鱼粉等精制而成,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微量元素和矿物质。颗粒鸡饲料能很快沉到水底,几分钟后就被泡散,因其质细,鲢鳙鱼在水底觅食时,会带动水流把诱饵搅得“腾空而起”,起到二次诱鱼的作用,对滤食性的鲢鳙鱼来说,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力。 钓饵选用雾化性好、比重轻、清香中略带甜味的鱼饵,可加入蒜香型的商品鱼饵和雪花粉。草莓香味的主攻鲢鱼,而鳙鱼则喜欢蒜香型的饵料,应根据各人喜好的鱼种配制不同的钓饵。因鲢鳙鱼视力较弱,主要依靠嗅觉来寻找食物,根据这一点和鲢鳙鱼的胃口,要有针对性地配制在水中穿透力强的饵料。大多数鱼饵厂家生产的鲢鳙鱼饵都可用做基础饵。因为钓鳙鲢饵的关键是雾化,味在其次,钓浮比重要轻,延缓雾化饵料在水中的滞留时间;钓底比重稍大,可使饵料快速到位,直击水底大鲢鳙,这是经验也是常识。至于酸臭饵,我现在是不用了,麻烦不说,弄得手上洗也洗不掉,都过去好几天了,手上还有一股怪味。

《太湖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议》

《太湖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议》 太湖流域位于我国沿海与沿江两条生产力主轴线的结合部,区位优越,经济实力雄厚,无论是在长江经济带还是在全国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xx年,太湖流域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4%,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9.9%,人均生产总值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1]。当前,流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而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流域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年来,太湖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但污染排放、生态破坏、环境风险等问题仍较为突出,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2],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不健全是其重要原因。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xx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太湖流域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改革顺应了流域生态环境统一监督管理的要求,流域生态环境领域“九龙治水”的痼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仍无法完全满足太湖流域共抓大保护的现实需求,未来亟需健全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太湖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状 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可以理解为政府、市场和社会在法律规范和文化习俗基础上,依照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运用行政、经济和社会管理的多元手段,协同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的体制、制度体系及其互动合作过程。当前,太湖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已初步形成,主要体现为:在政府层面,太湖流域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xx年8月,生态环境部“三定”方案提出太湖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作为生态环境部设在太湖流域的派出机构,主要负责流域生态环境

监管和行政执法相关工作,实行生态环境部和水利部双重领导,以生态环境部为主的管理体制。xx年5月,生态环境部太湖流域东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生态环境部太湖流域监管局”)挂牌成立。同年8月,生态环境部太湖流域监管局“三定”方案正式印发,从主要职责、内设机构、人员编制等方面作出了规定。在市场层面,太湖流域两省一市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并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太湖治理。以江苏省为例,xx年,省级财政每年安排20亿元的太湖治理专项引导资金,地方财政拿出10%~20%的新增财力同步配套,重点支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及其实施方案中所列的工程项目,以及省政府提出的年度治太重点任务。十年十期共支持了6400多个项目,累计投入省级专项引导资金约180亿元,带动全社会投资超1000亿元。在公众层面,太湖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多元参与局面逐步形成。例如,浙江嘉兴建立“大环保、圆桌会、陪审员、点单式、道歉书、联动化”的公众参与模式,公众参与涉及环保宣传、抽查监督、决策咨询、评审评估等环节[3]。在此过程中,环境保护社会组织在动员、吸纳、组织公众参与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市、江苏省通过信息公开、民意征集、圆桌对话、舆论与社会监督等方式,引导公众参与太湖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并鼓励环境保护社会组织通过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生态环境保护宣传、环境公益诉讼等方式参与太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太湖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法律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一是法律法规对流域机构职能的界定

花鲢使用养殖技术

花鲢实用养殖技术 鳙的食物是水中大量生长的浮游生物。它的鳃耙细长而排列紧密,但没有骨质桥,也没有筛膜,因此滤水作用较快,滤集浮游动物的能力较大。食物的主要组成是轮虫、甲壳动物的枝角类,也包括多种藻类。从个体数量上看,藻类往往多于动物性食物。但从体积上来看,动物性食物仍占主要成分。从鳙的摄食特点可以看出,它是一种不断摄食物的种类,在浮游生物的生长季节内,只要嘴不断张闭,食物就不断地随水进入口腔。 在自然条件下,鳙鱼与其他家鱼一样,其性腺在静水中可以发育,但卵子成熟却需要江河水环境和水位上涨等生态条件。在长江的干、支流中,每年4月下旬至7月上旬,当流域内降雨汇集干流造成水位上涨、水温达到18℃时,亲鱼在溯流过程中性腺迅速成熟,由IV期转入V期即行产卵和受精,鱼卵受精后顺水漂流发育,孵化成鱼苗。 无论养殖或天然生长的鳙鱼,只要达到性成熟年龄,个体大、生长良好并无伤病,均可作为亲鱼。雄鱼在胸鳍前面有几根鳍条上缘各生有似刀的锋口,用手左右抚摸,有摸在钝刀锋上的感觉;腹部较小,性成熟的个体,轻压生殖孔有乳白精液流出。此鱼胸鳍光滑。 亲鱼培育 (1)亲鱼培育池。要近水源、水质良好、排灌方便、开阔向阳、交通便利;池底平坦,以壤土并有一些淤泥为好。放养亲鱼前必须进行常规清整与消毒。 (2)放养密度。每1/15 hm2可放养10—20尾。另搭配草鱼亲鱼2—4尾,每1/15 hm2 放养总量。以150—200kg为度。雌雄比例为1:1.5为好。 (3)亲鱼培育。亲鱼放养前,应先施好基肥,放养后,根据季节及池塘具体措施追肥。一般每1/15 hm2 750—1000kg,在冬季或产前可适当补充些粉状精饲料(每尾年投精料20kg左右)。 亲鱼催产 (1)亲鱼选别:雌鱼腹部比较膨大,生殖孔附近饱满、柔软、略有弹性,生殖孔红润,仰翻腹部能隐见助骨,太高尾部,隐约可见卵巢轮廓向前移动。但是如果雌鱼腹部过分膨大,弹性消失则需要放在清水池或微流水池几天后再行进催产。雄鱼能挤出入水即散的乳白精液,都可选用。 (2)雌雄配组:自然产卵受精,雌雄比例为1:1—1:1.5;采用人工受精雄鱼可少于雌鱼,1尾雄鱼的精液可供2—3尾同样大小的雌鱼受精。 孵化 人工孵化是将受精卵放入孵化工具内,在人工管理条件下孵出鱼苗。有时也用曝晒过氯气或用硫代硫酸钠处理后认为安全的自来水。孵化水温必须相对稳定,经过滤池或过滤闸进行三级(40目、60目、80目)逐级过滤。孵化工具有孵化箱、孵化桶、孵化缸、孵化环道、孵化槽和塑料孵化器,要因地制宜地选用。孵化时间因水温而异。 苗种培育及运输 培育 (1)池塘条件 鳙鱼苗种培育池面积以1/15—1/15hm2,池深1.5米左右;池堤牢固不渗漏;池底平坦淤泥适量,无水草丛生;鱼池向阳,阳光充足。而且放养前必须经过清整和消毒。 (2)鱼苗放养密度:每1/5hm28万—12万尾。 (3)鱼种放养: 体长30—60mm时,多采用单养,其密度根据池塘大小、水深、肥瘦来决定。培养鳙鱼种时,应注意勿搭配食性相近的鲢鱼。 (4)投饵技术与投饵量

关于太湖资源以及环境保护的报告

关于太湖资源以及环境保护的报告 一、太湖的简介 太湖是太湖流域第一大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又是长江中下游五大淡水湖之一。湖面形态如向西突出的新月。南岸为典型的圆弧形岸线,东北岸曲折多湾,湖岬、湖荡相间分布,以湖岸计算的湖泊面积2427.8平方公里。太湖中现有51个岛屿,总面积89.7平方公里。因此太湖实际水面面积为2338.1平方公里,湖岸线总线405公里。平均水深1.89米,从湖底地形可见湖盆的地势是由东向西倾斜,湖盆形态呈浅碟形。在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接宜兴,东邻苏州,水域面积约为3159平方千米。 太湖古称震泽、具区、笠泽、五湖。历史上太湖水域基本属苏州所辖,今三分之二水域在苏州行政区划之内。过去认为太湖是由长江、钱塘江下游泥沙封淤古海湾而成,有一种说法是近一万年前陨石撞击形成的湖荡区,产生了太湖、阳澄湖、淀山湖、金鸡湖、独墅湖、汾湖等众多湖荡,天体猛烈撞击而产生了一次较强大的地震等破坏,故古人称太湖为震泽。正常水位3公尺时湖面积2,25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94公尺,蓄水27.2亿立方公尺。主要水源有二︰一为来自浙江省天目山的苕溪,在湖州市以下分为70多条漊港注入;另一来自江苏宜溧山地北麓的荆溪,分由太浦、百渎等60多条港渎入湖。太湖水由北东两面70多条河港下泄长江,以娄江(下游称浏河)、吴淞江(下游称苏州河)、黄浦江为主(“三江”)。黄浦江为最大泄水河道约占总出水量的80%。其余诸河港流量较小,每因海潮顶托或江水上涨而倒流。整个太湖水系共有大小湖泊180多个,连同进出湖泊的大小河道组成一个密如蛛网的水系。对航运、灌溉和调节河湖水位都十分有利。江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组成部分,它自镇江谏壁口引长江水南流,穿过太湖水系众多的河流和湖荡,吞吐江湖,调节水量,成为这个水网的重要干流。湖中现存岛屿40多个,以西洞庭山最大。东岸、北岸有洞庭东山、灵岩山、惠山、马迹山等低丘,山水相连,风景秀丽,为著名游览区。沿湖丘陵和湖中岛山盛产茶叶、桑蚕以及亚热带果品杨梅、枇杷、板栗、柑橘等。太湖平原旧河网大都河道浅窄多曲、排灌系统紊乱,洪渍仍是潜在威胁。现已进行统一规划,禁止盲目围垦,并整修河道,增加排洪能力,提高引灌效益。 二、太湖的旅游资源 太湖是平原水网区的大型浅水湖泊,湖区号称有48岛、72峰,湖光山色,相映生辉,其有不带雕琢的自然美,有“太湖天下秀”之称。无锡山水、苏州园林、洞庭东山和西山、宜兴洞天世界都是太湖地区的著名旅游胜地。1982年,太湖以江苏太湖风景名胜区的名义,

钓鲢鳙技巧123

钓鲢鳙技巧 欲钓鲢鳙,则先要了解和熟悉其生理特点和习性,所谓知己知彼,然后才能有的放矢的选择好钓点,配制出鲢鳙喜欢的饵料,选择适合钓鲢鳙的钓具和钓组,并掌握钓鲢鳙的各种有效钓法,以求事半功倍之效。 一、鲢鳙有何习性特点?(只说与垂钓有关的) 白鲢和花鲢统称为“鲢鳙”,白鲢(又叫跳鲢、鲢子),鳙鱼(又叫花鲢、胖头、大头),白鲢和花鲢虽然都是鲢鱼,但其生理习性特点既有共性也存在个体差异。鲢鳙属于虑食性鱼类,喜欢集群活动在深水区水体的中上层,具有河湖洄游习性,平时多生活在江湖、水库等较大的自然水域中,适宜水温18-30度,冬季潜入深水蛰伏越冬。这是它们的共性。区别是:白鲢性情较急躁,极易受惊跳跃,而花鲢性情较温和,行动迟缓。在食性上虽然都属于滤食性,但白鲢以水体中的植物藻为主要食物,而花鲢的食性与白鲢不同,它以水体中的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桡足类为主要食物,兼食多种浮游生物藻类。白鲢和花鲢对素食气味的喜爱虽然接近但也有区别,很多钓友都知道鲢鳙喜酸臭饵,但更详细的说,白鲢更喜欢酸、甜、臭的混合气味,而花鲢则更喜欢腥、香、臭的混合气味。喜臭是它们的共性,而白鲢喜酸甜,花鲢喜腥香则是它们的区别所在。 二、越是炎热越钓鲢,烈日当空好钓鳙 鲢鳙的适宜水温较高,因此钓鲢鳙主要是在晚春、夏季和初秋。就是在比较炎热的盛夏和初秋也要选择晴好的天气白天出钓收获才会更好,在一天当中,从上午10点到下午6点是钓鲢鳙的最好时段。也有钓友喜欢夜钓鲢鳙,盛夏季节夜钓鲢鳙虽然也能钓,但与白天相比效果相差甚远。钓鲢鳙除了要选择晴好的天气之外,还要注意风向和风力,一般来说要选择三级以下微风或偏南风的天气,这样的天气一般气温较高,如果是三级以上的偏北风天气大多是比较凉爽的降温天气,这种降温天气比较适合钓鲫鱼、鲤鱼、草鱼等,而不适合钓鲢鳙。风力过大,在较开阔的自然水域水面会波浪层层,不仅不利于观察浮漂的微小动作,而且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和藻类很难在水的上层形成积存,不利于鲢鳙摄食。因此,每逢这种天气鲢鳙便不知去向,很难钓获。即便是垂钓时打窝,窝饵也很难在水体的中上层形成固定的窝区。 三、查看天气、风向,根据地势选位 选择一个理想的钓位是垂钓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钓鲢鳙的钓位选择首先要观察风向,要选顺风或偏风的钓位,尽量避开顶风的钓位。要根据水边地势选择背风处或回风湾等水面有藻类积存的地方;要选择风吹水面起浪与平静水面的交界处;要选择陡岸的深水处。如果是在有网箱养鱼的湖泊或水库,要选择网箱附近的下风处,或有生活废水排入口的附近都是鲢鳙的好钓位。 四、钓具钓法要灵活运用 手竿钓和抛竿钓都是钓鲢鳙的好方法。但要钓大鲢鳙就必须使用抛竿。手竿钓鲢鳙可底钓也可钓离底、钓半水和钓浮,底钓一般只在春、秋气温较低时使用,夏季则多采用后

手竿底钓鳙鱼(花鲢、胖头鱼)的技巧详细分析

手竿底钓鳙鱼(花鲢、胖头鱼)的技巧详细分析 手竿底钓鳙鱼(花鲢、胖头鱼)的技巧详细分析 以坠钩沉底,有形食物为饵的传统钓很少钓到鲢鳙,这是因为鲢鳙是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终生以浮游生物为食,不食有形食物。虽然坠钩沉底偶尔也能钓到它们,但都是挂的,钩不在嘴里,而是刺中下颌、腹、尾或挂住了鱼鳍。台钓之后中鲢鱼、鳙鱼的机会多了,虽然 以坠钩沉底,有形食物为饵的“传统钓”很少钓到鲢鳙,这是因为鲢鳙是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终生以浮游生物为食,不食有形食物。虽然坠钩沉底偶尔也能钓到它们,但都是挂的,钩不在嘴里,而是刺中下颌、腹、尾或挂住了鱼鳍。“台钓”之后中鲢鱼、鳙鱼的机会多了,虽然也有刺唇外挂鱼体的,但鳙鱼却十有八九是衔住了钩。 气象学上把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22℃称为秋天,低于8℃,则是冬天。长江以南地区11月的日平均气温多在9—15℃之间,称晚秋。此时,随水流漂移的浮游生物不像夏天那么多了,半水或浮至上层摄食的鲢鳙就沉底了。

自初夏到中秋钓鲢鳙多用“飞钩”“篮头”钓组,如改炸弹钩的塔簧形饵托为诱饵笼,内贮酸臭糟饵,四周披挂5~7枚鱼钩,然后用超大型浮标将组钩悬挂在水的中层或上层,利用糟食雾化诱鱼聚拢,.使鱼误吸和触碰空钩引起浮标的晃动、下沉为鱼讯。可是此法伤鱼,所以许多养殖鲢鳙的水域不准用“飞钩”“篮头”。例如8年前阳澄湖镇新泾社区就因“篮头”钓鲢发生过一起纠纷——在日收费40元的放养浜因钓底口轻,离底多小白鲦,于是有人用“篮头”钓半水集结的鲢鳙,不到4个小时就钓了尾重1—1.5千克的鲢鱼和鳙鱼40多尾。养鱼人见损失太大,提出放鱼退钱,可是钓手不干,争执中还动了粗,惊动了派出所。自此后养鱼人拒绝“飞钩”“篮头”。然而“台钓”普及了,在养殖鲢鳙的水域要避免鲢鳙中钩多困难,对此养鱼人也只好默认,只要不是专门钓鲢,钓多了留一条两条也就算了。 因伤鱼而禁用“飞钩”“篮头”,可是手竿钓鲢鳙依然盛行,尤其是深秋水面上看不到鲢鳙的时候,半水狙鲢、沉底钓鳙成了许多人的喜好。 鳙鱼又名花鲢、大头鲢、胖头鱼、黄鲢、黑鲢等,全国各地都有养殖,属温水性大型鱼类。在天然水体中5千克以上的个体很普遍,由于生长快,1龄鱼体重0.27千克,2龄2.3~

太湖湿地公园调研报告

太湖湿地公园调研报告 前言: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坐落在“人间天堂”苏州市区的西部,西枕太湖,东接东渚,南联光福,与“中国刺绣之乡”镇湖毗邻,规划总面积平方公里,一期对外开放平方公里,投资近4亿。由苏州市园林设计院编制的“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方案设计”完成,由英美两国的世界顶级设计师联手设计。充分结合当地自然人文特色,展现鱼米之乡、江南水乡、刺绣之乡的特征。2007年6月,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被江苏省林业局命名为省级湿地公园,于2010年2月正式对外开园。 关键词:湿地保护区设计生态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是一个自然与文化相融的个性独具的原始时尚休闲景区,汇集了生态环境、度假休闲、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景区在突出“自然、生态、野趣”的基础上,融入观景、人文、休闲和游乐等要素,规划设计了湿地渔业体验区、湿地展示区、湿地生态栖息地、湿地生态培育区、水乡游赏休闲区、湿地生态科教基地、原生湿地保护区等七大功能区,全面展现了现代水上田园的自然生态景观。景区内五十余座名称造型各异的桥梁,与五里木栈道蜿蜒相连,错落有致地贯穿整个湿地公园。桃源人家、桑梓人家、七桅古船、渔矶台、槿篱茅舍、半岛茗茶、客至画舫、烟波致爽等景点,让人时而如同打开一册底蕴深厚的志书史籍,时而又有轻松翻阅风情风物掌故逸兴读物的美妙感觉;而植物知识长廊广场、濒危植物观察廊、水八仙景

区、观鸟亭、湿地栖息岛等景点又将人们带入了一个科普知识的教育园地,让游客汲取生态科学知识,提升自然生态的环保理念。 作为天然湿地,该地区原为太湖的一处秀丽湖湾,水壤交错,有茭芦莲菱、鱼虾蜄蛤之利,更有白鹭飞天、蛙鸣鸟啾之境。当地人文荟萃、物产丰富,因春秋时吴王常来此游湖而史称“游湖”。 一、周边环境 自20世纪90年代起,苏州的城市化进程开始高速化,城市在扩张中吞并了原本位于城市边缘地带的湿地。公园的用地范围是由黄海高程为4m左右的大堤围起的人工鱼塘群,鱼塘高程在~之间,属于人工湿地。大小不一的鱼塘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随着多年的变化,场地初步形成了4种自然型湿地类型: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漫滩湿地和沼泽湿地等。场地的陆生植被以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为主,有极少量的小乔木,可分为6种简单的群落类型:灌木丛、芦竹群落、野生油菜群落和人工菜地、草本群落、藤本群落以及人工林。水生植被类型分为沉水植物群、挺水植物群和浮叶植物群。鱼塘中以人工养殖的淡水鱼虾和螃蟹为主,并伴生螺蛳、贝壳等底栖动物和浮游生物。总的来说,湿地的现状不容乐观:围垦过度,湿地生态功能下降;镇区污染治理不到位,对湿地生态环境有严重影响;保障与管理不力,湿地保护缺乏良好的法制环境;退渔还湖后,替代产业发展困难。 二、设计形式 太湖湿地公园包括三大景区、两条主轴线,即原生态湿地景区、滨湖特色文化景区、山屿生态游憩景区及太湖大堤景观主轴线和马山、大小贡山景观主轴线。 在规划设计中,以“大地记忆”——“文脉延续”——“生境培育”为主线,提出七大湿地功能区:湿地渔业体验区、湿地展示区、湿地生态栖息地、湿地生态培育区、水乡游赏休闲区、湿地生态科教基地和原生湿地保护区。城市主要干道分布在整个公园的东部和西部,整个公园分别设置了三个主要的出入口,在出入口设置机动车停车场,减少对湿地公园环境的影响。公园内部主要通过人行散步道和电瓶车组织游线。公园设一条宽的主环路和多条宽度分别为、、的二、三级游路,以及各类自然式小游步道。 (见P3规划总平面图)

水库鲢鳙鱼种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

大中型水库鲢鳙鱼种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 水库有大、中、小之分,渔业条件各不相同。因此,鱼类的养殖方式,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也各不相同。 大、中型水库具有是面大、水深、库容大的特点,生态条件复杂且难控制。目前的养殖方式主要是利用库内的天然饵料进行较为合理的粗养。 放养密度主要是根据水域的供饵能力决定的,不同水域的供饵能力不同,鱼产力(水域生产某种鱼所能达到的最高产量)也不同。从理论上讲,一个水域某种鱼的合理放养密度,应当是放养后存活鱼群恰好能达到这种鱼产力的密度,或者说是某种鱼对饵料的利用强度同饵料资源增殖能力相适应的密度,低于或高于此密度均属不合理,但在生产中很难达到这个要求。通常是通过渔获物分析,根据某种鱼放养后的生长情况,逐年对密度加以调整,使之逐步趋于合理。 在鱼种规格13.2厘米,放养鱼种回捕率约40%,商品鱼的起捕率达到70%左右,成鱼起捕标准1千克/尾的情况下,不同营养类型的大、中型水库每年鱼种的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鱼产力(千克/亩):富营养型水库:30~40,中营养型水库:20~30,贫营养型水库:15~20;放养密度(尾/亩):富营养型水库:110~140,中营养型水库:80~110,贫营养型水库:50~80;鲢鱼的搭配比例(%):富营养型水库:35~40,中营养型水库:30~35,贫营养型水库:25~30;鳙鱼搭配比例(%):富营养型水库:50~55,中营养型水库:55~60,贫营养型水库:60~65;草、鲤、鳊、鲴等搭配比例(%):富营养型水库:5~15,中营养型水库:5~15,贫营养型水库:5~15。 在水库渔业生产中,如放库鱼种的规格不到13.2厘米或回捕率达不到40%,或2~3龄的鲢、鳙个体生长已超过1千克,则鱼类的放养量应适当增加,反之,则应适当减少。同理,若当年起捕率达不到70%,则下一年度的鱼种放养量亦应适当减少,反之,则应适当增加。养殖鱼类搭配比例的调整亦需因库制宜。有的水库,水土保持较差,库水经常混浊,则鲢、鳙的搭养比例可适当减少,草鱼、鲤、鲫的搭养比例可适当增加。至于作为主养鱼类的鲢和鳙之间的混养比例须根据同龄鱼的生长速度调整。若同龄鳙的个体生长显著快于鲢,则鳙搭养比例适当增加;反之,鲢的放养比例应适当增加。许多高产水库的渔业生产实践表明,大型水库鳙的放养比例一般以大于鲢为佳。 对于新建成的大、中型水库,由于大水初淹库区,水质较肥,青草、有机碎屑等饵料也较丰富,开始1~2年的鱼种放养量可高于该库正常放养量(根据营养类型的特征而定)的2~3倍。草鱼、鲤、鳊等草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的搭养比例也可提高到20%左右。新建水库由于鱼类区系尚未形成,没有或很少有凶猛鱼类,鱼种的放养规格也可适当降低,甚至放养夏花鱼种也可以 一、合理放养的涵义 (1) 二、放养对象的选择 (1) 三、鱼种放养规格 (3) 四、鱼种质量 (4) 五、鱼种放养密度 (5)

洈水鲢鳙鱼无公害养殖操作规程

洈水鲢鳙鱼无公害养殖 操作规程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洈水鲢鳙鱼无公害养殖操作规程鳙鱼,又名花鲢、胖头鱼,浮游动物食性,其肉质肥嫩,味道鲜美,历来被捧为水产上宾。鲢鱼,又名白鲢鱼,浮游植物食性,是人们常见的大宗水产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食品结构的不断调整,鳙鱼更为广大消费者所青睐。为了适应加入WTO后国际市场的准入机制,特对洈水牌鲢鳙鱼进行无公害养殖,并制定养殖操作规程。 1.养殖前的准备 养殖水域选择 池塘条件 养殖鲢鳙鱼为主的池塘首先选择是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避风向阳,面积10—20亩且池底平坦,池埂宽大、坡比在1:—1:3之间,池塘水深能够保持2米左右。 湖泊条件 养殖鲢鳙鱼为主的湖泊,选择以蓄水为主的湖泊,并保持丰富的生物资源,且捕捞方便,排灌方便。 水源条件 无公害养殖鲢鳙鱼水域的水源应选择远离城市工业废水排放区,远离鱼病疫区的地方,且进排水方便,其湖泊及池塘进水的主要水源应是水质清新的洈水水源。 池塘消毒

池塘消毒主要是针对养殖鲢鳙鱼为主的池塘而言,主要是彻底清除池塘野杂鱼及有害微生物。 氧化钙(生石灰)池塘消毒 干池清塘消毒每亩用氧化钙(生石灰)75公斤全池泼洒,带水清塘消毒每亩每米水深用氧化钙(生石灰)150公斤全池泼洒,以彻底杀灭池塘中敌害生物及致病微生物。 漂白粉清塘消毒 每亩每米水深用漂白粉12-15公斤兑水全池泼洒,彻底杀灭池塘中敌害生物及致病微生物。 适度肥水 以养殖鲢鳙鱼为主的池塘,在清塘消毒后,每亩施粪肥300公斤或绿肥400公斤。 2.鱼种投放 鱼种来源 主要是本地人工繁殖的鲢鳙鱼苗经过培育成大规格鱼种,再进行套养成公斤的鲢鳙鱼鱼种。 苗种繁殖 亲鱼选择 鲢鳙鱼亲鱼种的选择,其亲本来源应该是国家规定的四大家与原良种基地,应选择性腺成熟、体型完整、品质优良、品种纯正、无病无伤的个体,雌性个体生长3-5年,雄性个体生长2-3年。

大中型水库鲢鳙鱼种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

大中型水库鲢鳙鱼种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 作者:钟海平点击数:62 更新时间:2011-12-28 来源:瑞金市水产站临近冬季,各地大中型水库又到了开始准备投放鱼种的时候,采取科学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能够在同等条件下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水库有大、中、小之分,渔业条件各不相同,鱼类的养殖方式,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不尽相同。大、中型水库具有面大、水深、库容大的特点,生态条件复杂且难控制。目前的养殖方式主要是利用库内的天然饵料进行较为合理的粗养。 放养密度主要是根据水域的供饵能力决定的,不同水域的供饵能力不同,鱼产力(水域生产某种鱼所能达到的最高产量)也不同。从理论上讲,一个水域某种鱼的合理放养密度,应当是放养后存活鱼群恰好能达到这种鱼产力的密度,或者说是某种鱼对饵料的利用强度同饵料资源增殖能力相适应的密度,低于或高于此密度均属不合理,但在生产中很难达到这个要求。通常是通过渔获物分析,根据某种鱼放养后的生长情况,逐年对密度加以调整,使之逐步趋于合理。 在鱼种规格13.2厘米,放养鱼种回捕率约40%,商品鱼的起捕率达到70%左右,成鱼起捕标准1千克/尾的情况下,不同营养类型的大、中型水库每年鱼种的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鱼产力(千克/亩):富营养型水库:30~40,中营养型水库:20~30,贫营养型水库:15~20;放养密度(尾/亩):富营养型水库:110~140,中营养型水库:80~110,贫营养型水库:50~80;鲢鱼的搭配比例(%):富营养型水库:35~40,中营养型水库:30~35,贫营养型水库:25~30;鳙鱼搭配比例(%):富营养型水库:50~55,中营养型水库:55~60,贫营养型水库:60~65;草、鲤、鳊、鲴等搭配比例(%):富营养型水库:5~15,中营养型水库:5~15,贫营养型水库:5~15。 在水库渔业生产中,如放库鱼种的规格不到13.2厘米或回捕率达不到40%,或2~3龄的鲢、鳙个体生长已超过1千克,则鱼类的放养量应适当增加,反之,则应适当减少。同理,若当年起捕率达不到70%,则下一年度的鱼种放养量亦应适当减少,反之,则应适当增加。养殖鱼类搭配比例的调整亦需因库制宜。有的水库,水土保持较差,库水经常混浊,则鲢、鳙的搭养比例可适当减少,草鱼、鲤、鲫的搭养比例可适当增加。至于作为主养鱼类的鲢和鳙之间的混养比例须根据同龄鱼的生长速度调整。若同龄鳙的个体生长显著快于鲢,则鳙搭养比例适当增加;反之,鲢的放养比例应适当增加。许多高产水库的渔业生产实践表明,大型水库鳙的放养比例一般以大于鲢为佳。

如何钓鲢鱼

如何钓鲢鱼 欲钓鲢鳙,则先要了解和熟悉其生理特点和习性,所谓知己知彼,然后才能有的放矢的选择好钓点,配制出鲢鳙喜欢的饵料,选择适合钓鲢鳙的钓具和钓组,并掌握钓鲢鳙的各种有效钓法,以求事半功倍之效。 一、鲢鳙有何习性特点?(只说与垂钓有关的) 白鲢和花鲢统称为“鲢鳙”,白鲢(又叫跳鲢、鲢子),鳙鱼(又叫花鲢、胖头、大头),白鲢和花鲢虽然都是鲢鱼,但其生理习性特点既有共性也存在个体差异。鲢鳙属于虑食性鱼类,喜欢集群活动在深水区水体的中上层,具有河湖洄游习性,平时多生活在江湖、水库等较大的自然水域中,适宜水温18-30度,冬季潜入深水蛰伏越冬。这是它们的共性。区别是:白鲢性情较急躁,极易受惊跳跃,而花鲢性情较温和,行动迟缓。在食性上虽然都属于滤食性,但白鲢以水体中的植物藻为主要食物,而花鲢的食性与白鲢不同,它以水体中的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桡足类为主要食物,兼食多种浮游生物藻类。白鲢和花鲢对素食气味的喜爱虽然接近但也有区别,很多钓友都知道鲢鳙喜酸臭饵,但更详细的说,白鲢更喜欢酸、甜、臭的混合气味,而花鲢则更喜欢腥、香、臭的混合气味。喜臭是它们的共性,而白鲢喜酸甜,花鲢喜腥香则是它们的区别所在。 二、越是炎热越钓鲢,烈日当空好钓鳙 鲢鳙的适宜水温较高,因此钓鲢鳙主要是在晚春、夏季和初秋。就是在比较炎热的盛夏和初秋也要选择晴好的天气白天出钓收获才会更好,在一天当中,从上午10点到下午6点是钓鲢鳙的最好时段。也有钓友喜欢夜钓鲢鳙,盛夏季节夜钓鲢鳙虽然也能钓,但与白天相比效果相差甚远。钓鲢鳙除了要选择晴好的天气之外,还要注意风向和风力,一般来说要选择三级以下微风或偏南风的天气,这样的天气一般气温较高,如果是三级以上的偏北风天气大多是比较凉爽的降温天气,这种降温天气比较适合钓鲫鱼、鲤鱼、草鱼等,而不适合钓鲢鳙。风力过大,在较开阔的自然水域水面会波浪层层,不仅不利于观察浮漂的微小动作,而且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和藻类很难在水的上层形成积存,不利于鲢鳙摄食。因此,每逢这种天气鲢鳙便不知去向,很难钓获。即便是垂钓时打窝,窝饵也很难在水体的中上层形成固定的窝区。 三、查看天气、风向,根据地势选位 选择一个理想的钓位是垂钓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钓鲢鳙的钓位选择首先要观察风向,要选顺风或偏风的钓位,尽量避开顶风的钓位。要根据水边地势选择背风处或回风湾等水面有藻类积存的地方;要选择风吹水面起浪与平静水面的交界处;要选择陡岸的深水处。如果是在有网箱养鱼的湖泊或水库,要选择网箱

手竿浮钓鲢鳙技巧揭秘

手竿浮钓鲢鳙技巧揭秘 一、钓竿和线组 钓800~1500克的鲢鳙;(1)、钓竿用3.6米,装饵、引鱼、抛竿和扬竿的节奏比较快也轻松。(2)、线组(主线不需太长,齐杆即可);用2号主线, 1号子线,短的子线15cm,长的子线17cm,两钩的钩距不需太大。2~3号浮漂(垂钓鲢鳙不需用很高档的浮漂),0.5号欧娜OC新关东钩(也可用“隼”牌伊豆6号钩)。 钓1500克以上的大鲢鳙;(1)、钓竿用4.5米,因钓的鱼偏大,竿长一些便于溜鱼。(2)、线组;用3号主线,1.5号子线(主线、两子线的长度和钩距与钓800~1500克的鲢鳙一样)。3号白雪公主浮漂,0.8号欧娜OC新关东钩(也可用“隼”牌伊豆7号钩)。 请钓友注意,湖泊和河流的水面较大,那里的鲢鳙力气特别大,选择钓竿和配置线组时一定要考虑这种因素。 二、饵料配方 (1)饵料配方:龙王恨的雪花粉(一袋);200克+龙王恨的虾粉;20克+龙王恨的蒜粉;3克+拉丝粉;20~30克+膨胀粉;适量。 (2)有些工薪阶层用普通的食用面粉代替拉丝粉加在上述饵料的配方中,效果也可以,但饵料的状态和雾化效果不太理想。本人认为刚开始学习此种垂钓方法,最好先用拉丝粉调配饵料,待有一定的经验后,再考虑用面粉,但一定要调好饵料的状态及雾化效果,有条件的可以在装水的玻璃器皿中挂上饵料,观察一下雾化效果和饵料散落的时间。 (老鬼鱼饵公司生产的,),(3)有些台钓高手,在上述配方中添加10%的左右的“香鲫2#” 效果也很不错,但是要注意饵料的比重和雾化状态。 听朋友介绍,有一次在湖北孝感的野猪湖用罗非竿垂钓鲢鳙时,在饵料中添加了一些少量的白粉鱼饵,钓得也非常好。 三、垂钓的方法 (1)垂钓的水层;因为鲢鳙最怕天气沉闷和气压低,所以每次都是鲢鳙最早浮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