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筑工程标准做法

砌筑工程标准做法
砌筑工程标准做法

1目的:

明确砌筑工程的标准做法,提高砌筑实测质量、观感质量、现场整洁度,从而提升客户对于工程质量的满意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深圳区域所有在建及新建项目。

3编制说明

本标准做法要求所有在建及新建项目均按此做法执行。

4、砌筑工程标准做法

灰刀锤吊线锤

毛刷卷尺勾缝器

皮数杆灰槽扫把

4.2原材料

A1(1):散装砌块。上墙龄期不能少于28

天。采用干法砌筑工艺,推荐采用胶粘工

艺。

A1(2):打包砌块。采用专用叉车装车、

卸货,减少人工搬运造成的损坏。上墙龄

期不能少于28天。

A2:砌筑砂浆拌制采用河砂(过筛级配中

砂)。大面施工前必须送检合格

A3 :水泥避免受潮、结块,建议采用普

通硅酸盐水泥32.5#。大面施工前必须送

检合格

A4 :每1.0kgCL干法施工Mb专用砂浆添加

剂兑200kg清水,充分搅拌均匀成胶液,并用此胶

液代替清水配制砌筑专用砂浆。重量配比为:

水泥:砂:水:添加剂=270:1350:231.8:1.2

A5:砌块从厂家运到工地后,集中堆放

场地必须上盖下垫:

1、上盖:采用搭棚的方式,棚的外檐超出砌块外边至

少1米,有效防雨;

2、下垫:方木+模板铺平台,平台高出周边至少10公

分、并能有效排水。

A6:砌块场地内运输:必须专门制作方

正实用的运输小车,以有效控制破损率。

运砖车尺寸为:长1300mm×宽500mm×高

800mm,最多每车运输12皮200 mm×200mm

×600mm尺寸的加气块

A7(1):楼层堆放必须采用移动式堆砖平台

垫底。砌块运到楼层后,应轻拿轻放,如有破损

必须运回集中加工堆放场

A7(2):移动式堆砖平台:采用1张模板与

4条方木钉在一起,平面尺寸900mm×1800mm,

堆砖数量控制在4×3×4=48块,见左图片

A8:设置破损砌块集中堆放场地,破损

的砌块必须集中切割成小砖后方可使用,

以有效控制上墙砌块的质量

补充缺棱掉角的尺寸说明

4.4图纸深化

A9:绘制墙体定位控制图,经监理和

甲方确认后实施

A10:绘制砌筑排砖图,经监理和甲方确

认后实施

A11:绘制皮数杆图,须将反坎、拉结钢

筋、腰梁、顶砖位置表达清楚,经监理和

甲方确认后实施

A12:绘制门窗洞口定位控制图,须将洞

口左右、上下定位表达清楚,经监理和甲

方确认后实施

A13:绘制墙体水电定位控制图,须将电

箱/电盒、水电管线的定位表达清楚,经监

理和甲方确认后实施

A14:建筑与结构图纸叠图,经监理和甲方

确认后实施。主要目的是反映砌体墙与梁

的位置关系、核对建筑与结构尺寸是否吻

A15:设置砌块集中切割场地(防尘、防A16:采用湿法切割

噪)

A17:设置二次构件集中加工区,加工过梁、三角砖、空调孔预制块、门窗洞口边预制块

A18:预制三角砖(尺寸根据砌筑图纸确

定)

A19:预制过梁(当搭接长度不足250mm

时,应采取植筋现浇方式进行)

A20:空调孔预制块A21(1):门窗洞口边预制块(200长×

同砌块高×同墙宽)

A21(2):门窗洞口边小跺,预制“L”形砼砌块或者预留拉结钢筋现浇。

A22:采用滚筒式搅拌机拌制砂浆。搅拌

场外观设置参图片

A23:设置“傻瓜式”配合比牌,将重量

换算成容器计量,便于现场操作

A24:配备称量设备,适时校对。左图为

改装的吊秤;建筑面积5万平米以上须采

用集中搅拌,电子计量方式控制配合比,

见右图

A25(1):砌筑双控制线A25(2):管道井、烟道也须设置双控线。

成品烟道和水电预留孔,在结构施工阶段,

须放线定位

A26:门窗洞口放线定位:通过将控制线引到梁、墙、地面进行洞口定位

A27:立皮数杆,植筋位置用粉笔标识A28:立皮数杆定好位后,植墙体拉结钢筋,

2∮6通长设置(首层及顶层)

A29:厨卫间设置反坎,新旧混凝土接触面凿毛宜预留2∮6@400拉结,卡箍间距≤500mm

A30:厨卫间混凝土反坎浇筑密实、棱角顺

直,截面尺寸符合要求

A31:构造柱、腰梁、反坎等二次构件必须经

过监理验收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A32:砂浆拌好后,须对保水性等指标进行简

单测试

A33:挂线、拉线,并清扫基面之后,座浆打

图24

符合干法施工

要求的砂浆

不符合干法施

工要求的砂浆

A34:第一匹砖必须严格按照皮数杆、控制线精确定位A35:砌体的竖向灰缝应在砌块的一个端面敷浆,再抬高砌块40~60㎜,让其坠落以墩实(或旁敲砌块2~3下)

A36:砌体水平面敷浆要饱满,严禁将敷浆面

的中间刮成凹状(容易导致水平灰缝空心)

A37:敲锤动作要到位

A38:砌筑过程进行拉线、挂线;长度超过3米的墙体端头立皮数杆,以便控制每排砖的水平度A39:外墙标高的中部设置通长腰梁(有窗则设在窗台标高)

图16

图18

A40:窗台卧梁须由里往外找坡,坡度≥10% A41:构造柱、反坎布置的位置参照设计要求(厨卫间、空

调板、飘板、阳露台、管道井等位置必须设砼反坎),具体

位置在图纸上标注并经总包、监理、甲方、设计四方会签,

作为指导施工、结算的依据

A42:砌体墙与构造柱连接预留马牙槎,水平

拉筋锚入构造柱

A43:混凝土构造柱须浇筑密实、表观优质

A44:外墙门窗洞口边采用200mm*200mm预制

块,厚度同墙厚、宽度100mm,设置企口,

A45:宽度大于2米的外墙门窗洞口两侧采用

砼现浇构造柱。

铺浆面

挤浆黏结面

挤浆黏结面

铺浆面图29

企口宽度30mm

A46:斜顶砖45°~60°,灰缝饱满、双面勾

A47:斜顶砖的端头及中部采用预制砼三角块

A48:门窗洞设置过梁,搁置长度≥300mm,

搁置长度不够的应与构造柱或相邻过梁整体

现浇。

A49:空调孔位置采用预制块砌筑

A50:水平及竖向灰缝宽度8~12mm,均匀

一致,双面勾缝

A51:灰缝饱浆要求:将新砌筑的砌块揭开,

砌块的铺浆面和座浆面的挂浆面积≥90%

A52:设置正手墙、反手墙A53:大面施工前,须做户型样板的确认,由

总包、监理、甲方项目部、甲方设计师会签

A54:大面施工前,须做工艺样板的确认,

由总包、监理、甲方项目部会签

通过标高线控制

标高

双控先引上墙控制

左右位置

A55:电盒/电箱、水电管线通过控制线定位A56:管线开槽尺寸要求:线槽深度≤dn+

20mm,线槽宽度≤dn+60mm

A57:管线固定:水泥钉+铜丝固定管线,

固定钉间距不超过300mm

A58:管线固定后,采用干粉砂浆或CL30专

用砂浆将线槽填平,然后挂钢丝网

A59:管线集中位置:装管后,采用微膨胀

混凝土浇筑密实

4.9可视管理

A60:排砖图张贴到现场A61:砌块集中加工后,进行编号

A62:预留位置现场进行标识A63:实测数据上墙,总包、监理、甲方分

别以白、蓝、红三种颜色

A64:砌筑砂浆采用灰斗盛放A65:砌筑过程中,砌块材料堆放整齐;砌筑

完成后,当天将破损的砖块、落地灰清理干净

4.11管理动作

4.11.1构造柱、腰梁、反坎等二次构件必须经过监理验收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4.11.2总包、监理须每日抽查砂浆配合比,并存档影像记录和纸质文件;

4.11.3彩丽公司派专人在现场蹲点指导、监督,每月提交质量报告至区域项目

与产品管理部。

4.12质量标准

4.12.1第三方灰缝抽芯检测合格率必须在80%以上;

4.12.2正手墙面平整度偏差≤8mm,垂直度偏差≤5mm,房间方正偏差≤6mm,外门

窗洞口尺寸偏差为[-5,10]mm;

4.12.3本标准未尽事项,必须满足国家和地方的规范/规程、万科相关标准的质量

要求。

最新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11) 2011年10月8日

1总则 ? 1.0.1为了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统一砌体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 1.0.2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的砖、石、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砌体的施工质量控制和验收。 ? 1.0.3本规范与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配套使用。 ? 1.0.4砌体工程施工中采用的工程技术文件、承包合同文件对施工质量验收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 1.0.5砌体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 2 术语 ? 2.0.3块体——砌体所用各种砖、石、小砌块的总称。 ? 2.0.4小型砌块——块休主规格的高度大于115mm而又小于380mm的砌块,包括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简称小砌块。 ? 2.0.13 薄层砂浆砌筑法——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粘结砂浆砌筑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的施工方法,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为 2mm~4mm。简称薄灰砌筑法。 ?由于加气混凝土与水泥砂浆材料的膨胀与收缩存在着一定差异,加气混凝土又是一种多孔质吸水的材料,传统水泥砂浆难以与加气混凝土粘牢。 ?加气混凝土专用砂浆,其中又分为适用于“薄灰砌筑法”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粘结砂浆、适用于非“薄灰砌筑法”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砂浆。使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粘结砂浆砌筑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时,砌块不需浇(喷)水湿润,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为2 mm~4 mm。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采用薄层砂浆砌筑法有下列优点: ?①不需要对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提前浇(喷)水湿润,不仅方便施工,而且又减少了砌块上墙含水率,有利于对墙体收缩裂缝的控制; ?②对外墙,由于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仅2 mm~4mm,较采用一般砌筑砂浆8mm~12mm大大减小,可减少灰缝处“热桥”的不利影响,提高节能效果; ?③节省砌筑砂浆,并提高砌筑功效。 ? 3 基本规定

石砌体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石砌体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4 石砌体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4.1 总则 4.1.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一般构筑物的石砌体工程。本标准不适用于铁路、公路和水工建筑等石砌体工程。 4.1.2 参考标准与规范 (1)《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02。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 32,295—1999。 (3)《江苏省砌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DB 4.2 术语、符号 4.2.1 术语 (1)条石(料石) 质地坚实的石材通过加工形成形状规则、几何面平整、边楞整齐的石块。 (2)毛石(rubble) 分为乱毛石和平毛石。乱毛石是指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平毛石是指形状不规则,但 有两个大致平行平面的石块。 (3)毛石墙(rubble wall) 采用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毛石砌筑而成的墙体。 (4)毛石挡土墙(rubble retaining wall) 系指用毛石砌筑的防止土体坍塌的围护墙体。 (5)拉结石 为防止砌筑墙体内外分层而设置的向内搭接的丁砌石。 (6)通缝(continuous seam)

砌体中,上下皮块材搭接长度小于规定数值的竖向灰缝。 (7)假缝(supposititious seam) 为掩盖砌体竖向灰缝内在质量缺陷,砌筑砌体时仅在表面作灰缝处理的灰缝。 (8)坐浆法 指每个石块上下左右的砌缝应坐满砂浆,由砂浆胶结牢固,传递应力。 (9)垫片法 有两种,一种是使用石垫片砌筑石材砌块的方法,也叫干砌;另一种是石垫片和砂 浆混合使用的方法,也叫宽缝砌筑。 1 (10)施工质量控制等级(category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根据施工现场的质保体系、砂浆和混凝土的强度、砌筑工人的技术等级综合水平划分的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级别。 (11)职业健康安全(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它人员健康和安全的条件和因素。 4.2.2 符号 MU—表示砌筑块材的强度等级。 表示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 M— 4.3 基本规定 4.3.1 石砌体工程所用的材料应有产品的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料石、水泥、外加剂等应有材料主要性能的进场合格证及复试报告。 4.3.2 砌筑石材基础前,应校核放线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4.3.2 的规定。

砌筑工程及墙体抹灰工程标准化做法

砌筑工程及墙体抹灰工程标准化做法(附图参考) 一、砌筑说明: 1、砌体工程的顶层和底层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窗台梁,高度不宜小于120㎜,纵向配筋不少于4φ10,箍筋φ6@200;其他层在窗台标高处,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板带的厚度不小于6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纵向配筋不宜少于3φ8 ; 2、顶层门窗洞口过梁宜结合圈梁通长布置,若采用单独过梁时,过梁伸入两端墙每边不少于600mm,且应在过梁上的水平灰缝设置2~3道不小于2φ6@300通长焊接钢筋网片。 3、顶层及女儿墙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7.5。粉刷砂浆中宜掺入抗裂纤维或采用预拌砂浆。 二、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轻质墙体,当墙长大于5m时,应增设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每层墙高的中部应增设高度为120mm,与墙体同宽的混凝土腰梁,

砌体无约束的端部必须增设构造柱,预留的门窗洞口应采取钢筋混凝土框加强。当框架顶层填充墙采用灰砂砖、粉煤灰砖、混凝土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材料时,墙面粉刷应采取满铺镀锌钢丝网等措施。屋面女儿墙不应采用轻质墙体材料砌筑。当采用砌体结构时,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和厚度不少于120mm的钢筋混凝土压顶。洞口宽度大于2m时,两边应设置构造柱。墙体砌筑15天以上可砌筑斜砖或塞缝;斜砖角度60度,留缝为40~50mm; 三、砌体工程材料的控制 1、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粗砂,禁使用山砂和混合粉。 2、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出釜停放期不应小于28d,不宜小于45d;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龄期不应小于28d。 四、砌筑施工质量控制 1、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一定空隙,填充墙砌筑完并间隔15d以后,可将其补砌挤紧;补砌时,对双侧竖缝用高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嵌填密实。 2、框架柱间填充墙拉结筋应满足砖模数要求,不应折弯压入砖缝。拉结筋宜采用预埋法留置。 3、填充墙采用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材料时,框架柱与墙的交接处宜用15㎜×15㎜木条预先留缝,在加贴网片前浇水湿润,再用1︰3水泥砂浆嵌实。 4、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应一次浇筑完成。 5、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宜60d后再抹灰,并不应少于30d。

砌体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2

砌体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1 一般规定 1.1 应用范围 本章规定适用于本合同施工图纸所示的各类砌体工程建筑物,其工程项目包括坝、厂房、引水渠道、永久生活建筑、道路、桥涵、挡墙、管道支墩、护坡和排水沟等建筑物的石砌体(包括浆砌石、干砌石砌体)工程,以及混凝土小砌块砌体和砖砌体工程。 1.2 承包人责任 (1)承包人应按本合同施工图纸、技术条款的规定和监理人的指示,负责砌体工程基础的场地清理、材料的加工制备、砌体工程的施工及质量检查和验收等工作。 (2)除合同另有约定外,承包人应负责提供本工程砌体工程的各种石材、胶结材料,以及砌体工程施工所需的人工、施工设备和辅助设施。 (3)承包人应负责砌体胶结材料及其配合比的试验和选择,以及砌筑工艺的选择。 1.3 主要提交件 (1)施工措施计划 承包人应在砌体工程开工前,将砌体工程施工措施计划提交监理人批准,其内容包括: 1)施工布置图及其说明; 2)砌体工程施工工艺和方法; 3)主要施工设备的配置; 4)质量控制和安全保证措施; 5)施工进度计划等。 (2)砌体材料试验报告 承包人应在砌体工程施工前,将各项材料试验成果、提交监理人,其内容包括:1)砌体材料的强度等级试验; 2)胶结材料的强度及其配合比选择试验。 (3)质量检查记录和报表 砌体工程施工过程中,承包人应按监理人指示,提交以下施工质量检查记录 和报表:

1)砌体材料和砌筑胶结材料的取样试验报告; 2)砌体工程基础的质量检查记录和报表; 3)砌体工程的砌筑质量检查记录和报表; 4)质量事故处理记录。 1.4 引用标准 (1)《烧结普通砖》(GB 5101—2003); (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3—2002); (3)《烧结多孔砖》(GB 13544-2000); ( 4)《浆砌石坝设计规范》 ( SL 25—2006); (5)《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 (SL 251 —2000); (6)《浆砌石坝施工技术规定》 (SD 120—1984); (7)《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8)《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 63—2006); (9)《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 (JGJ/T 14—2004); (10)《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程》 (JGJ/T 137—2001); (11)《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 98—2000)。 2 石砌体工程 2.1 材料 ( 1 )石料: 1)一般石料应遵守GB 50203—2002第7.1.1 条和第7.1.2 条的规定; 2)砌石坝石料(包括毛石、块石、粗料石)应遵守SL 25—2006 第3.1.1 条的规定。 ( 2)胶凝材料: 1 )砌体采用的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应遵守本合同技术条款第8.2.1 条的规定; 2)用于砌筑石砌体工程的砂浆和小骨料混凝土,其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配合比成果应提交监理人;拌制砂浆和小骨料混凝土的用水应遵守JGJ 63—2006 的有关规定。 ( 3)胶凝材料应采用机械拌制,局部少量的人工拌和料至少干拌三遍,再湿拌

砖墙砌体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砖墙砌体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11.1 施工准备 11.1.1 技术准备 (1)根据设计施工图纸及标准规范编制砖墙砌体专项的施工方案,并经相关单位批准通过。 (2)根据现场条件,完成工程测量控制点的定位、移交、复核 工作。 (3)编制工程材料、机具、劳动力的需求计划。 (4)完成进场材料的见证取样检验及砌筑砂浆的试配工作。 (5)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技术、质量、安全、环境交底。 11.1.2 材料要求 (1)砂浆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砖墙砌筑宜用混合砂浆。 1)水泥:一般采用32.5级或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各强度等级水泥的强度数值见表11.1.2-1。 2)砂:一般宜用中砂并不得含有有害物质,勾缝宜用细砂。 3)水:使用自来水或天然洁净可供饮用的水。 4)塑化材料:有石灰、磨细石灰粉、电石膏和粉煤灰等,石 灰膏的熟化时间不少于7d,严禁使用冻结和脱水硬化的石灰膏。 (2)砖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规格一致, 有出厂合格证及试验单;用于砖墙常有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 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等,具体材料要求见 3.1.2中相关表格规定。 12 主要机具

同4条。 13 作业条件 (1)完成室外及房心回填土,安装好沟盖板。 (2)办完地基、基础工程隐检手续。 (3)按标高抹好水泥砂浆防潮层。 (4)弹好轴线墙身线,根据进场砖的实际规格尺寸,弹出门窗 洞口位置线,经验线符合设计要求,办完预检手续。 (5)按设计标高要求立好皮数杆,皮数杆的间距以15~20m为宜。 (6)砂浆由试验室做好试配,准备好砂浆试模(6块为一组)。 (7)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已完成,并通过了质安员的验收。 (8)脚手架应随砌随搭设,运输通道通畅,各类机具应准备就绪。 13.1 施工组织及人员准备 (1)健全现场各项管理制度,专业技术人员持证上岗,并进行 了技术、安全交底。 (2)班组砌筑工人要求中、高级工不少于70%,并应具有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 13.2 质量、安全与环境保护控制要点 13.2.1 材料的关键要求 (1)砖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规格一致,有 出厂合格证及试验单,严格检验手续,对不合格品坚决退场。

(完整版)砖砌体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砖砌体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1总则 1.1适用范围 本施工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物及构筑物砖墙砌筑工程。 1.2编制依据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JGJ137—2001、J129—2001 2施工准备 2.1技术准备 2.1.1砖砌体工程的施工图、设计说明及其他设计文件完成。 2.1.2材料的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进场验收记录和复验报告完成。 2.1.3图纸会审工作已完成,并已形成记录。 2.1.4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已完成,并经审核批准。 2.1.5施工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已完成,且应完成交底工作,并已签字。 2.2材料要求: 2.2.1砖:砖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规格一致。有出厂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单。用于清水墙、柱表面的砖应边角整齐、颜色一致。 2.2.2水泥: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宜采用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同一厂家生产的产品。 水泥进场需对产品名称、代号、净含量、强度等级、生产许可证编号、生产地址、出厂编号、执行标准、日期等进行外观检查,同时验收合格证。 2.2.3砂:宜采用平均粒径0.35~0.5mm的中砂,应用5mm孔径的筛子过筛,筛好后保持洁净,M5以下砂浆所用砂子的含泥量不超过10%,M5以上砂浆所用砂子含泥量不超过5%,人工砂、山砂及特细砂,应经试配能满足砌筑砂浆技术条件要求。 2.2.4水:拌制砂浆所用水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2.2.5其他材料:木砖(应刷防腐剂)、墙体拉结筋及预埋件应符合设计要求。 2.3主要机具设备准备 砂浆搅拌机、窄手推车、铁锹、筛子、水桶、灰槽、靠尺(2m)、线坠、钢卷尺(标、验*)、水平仪(标、验*)、水平尺(标、验*)、大铲、刨锛、扫帚、拖线板、小百线、百格网、铁锤、钉子等。 *标:指检验合格后进行的标识。验:指量具在使用前应进行检验合格。 2.4作业条件 2.4.1地基、基础工程必须经过相关单位(设计单位、地质勘察、质量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五方认证、检验合格。 2.4.2室内外回填土工作已完成。 2.4.3按标高做好水泥砂浆防潮层。 2.4.4弹好墙身线、轴线,根据现场砖的实际尺寸,再弹出门窗洞口位置线,经检验符合设计图纸的尺寸要求后,并做好轴线标高复测记录。

砌筑工程标准做法

1.目的: 明确砌筑工程的标准做法,提高砌筑实测质量、观感质量、现场整洁度,从而提升客户对于工程质量的满意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在建及新建项目。 3.编制说明 本标准做法原则上要求所有在建及新建项目均按此做法执行。 4.砌筑工程标准做法 4.1原材料 (1):散装砌块。上墙龄期不能少于28天。采用干法砌筑工艺(2):打包砌块。采用专用叉车装车、卸货,减少人工搬运造成的损坏。上墙龄期不能少于28天。

堆放场地必须上盖下垫: 1、上盖:采用搭棚的方式,棚的外檐超出砌块外边至少1米,有效防雨;2、下垫:方木+模板铺平台,平台高出周边至少10公分、并能有效排水。(1):楼层堆放必须采用移动式堆砖平台垫底。砌块运到楼层后,应轻拿轻放,如有破损必须运回集中加工堆放场 (2):移动式堆砖平台:采用1张模板与4条方木钉在一起,平面尺寸900mm×1800mm,堆砖数量控制在4×3×4=48块设置破损砌块集中堆放场地,破损的砌块必须集中切割成小砖后方可使用,以有效控制上墙砌块的质量

绘制墙体定位控制图,经监理和甲方确认后 实施 绘制砌筑排砖图,经监理和甲方确认后实施 绘制皮数杆图,须将反坎、拉结钢筋、腰梁、顶砖位置表达清楚,经监理和甲方确认后实施绘制门窗洞口定位控制图,须将洞口左右、上下定位表达清楚,经监理和甲方确认后实施 绘制墙体水电定位控制图,须将电箱/电盒、水电管线的定位表达清楚,经监理和甲方确认后实施建筑与结构图纸叠图,经监理和甲方确认后实施。主要目的是反映砌体墙与梁的位置关系、核对建筑与结构尺寸是否吻合

设置二次构件集中加工区,加工过梁、三角砖、空调孔预制块、门窗洞口边预制块预制三角砖预制过梁 空调孔预制块(1):门窗洞口边预制块

砌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砌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1、砌筑砂浆 (1)砌筑砂浆的原材料 ①水泥 砌筑用水泥对品种、强度等级没有限制,但使用水泥时,应注意水泥的品种性能及适用范围。宜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选刚强度等级太高的水泥,水泥砂浆不宜选用水泥强度等级大于32.5级的水泥,混合砂浆选用水泥强度不宜人于42.5级的水泥。对不同厂家、品种、强度等级的水泥应分别存放,不得混合使使用。 水泥进入施工场地应有出厂质量保证书,且品种和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对进场的水泥质量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复检,复检达不到质量标准不得使用。严禁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 ②砂 砖砌体、砌块砌体及料石砌体用的砂浆宜用中砂,并应过筛,不得含有草根、土块、石块等杂物。砂应进行抽样检验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 ③石灰 石灰宜用块灰(生石灰),灰末的含量不得超过总量的30%。运到现场的石灰,宜随到随淋。 淋灰应通过孔径不大于3mmx3mmd筛网过滤,沉入淋灰池中充分熟化。熟化时间不得少于 7d。 沉淀池中贮存的石灰膏,应防止干燥和污染。严禁使用脱水、硬化的石灰膏。 ④生石灰粉 本工程所采用的生石灰粉分为优等品。 ⑤石灰膏 块状生石灰熟化成石灰膏时,应用孔洞不大于3mm×3mm的网过滤,熟化时间不得少于7d,对于磨细生石灰,其熟化时间不得少于1d。沉淀池贮存的石灰膏,应防止干燥和污染。严禁使用脱水硬化的石灰膏。 (2)砂浆的配合比的试配 砂浆配合比的确定,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计算砂浆试配强度; 按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中所示的公式计算出每立方米砂浆中的水泥用量。 确定每立方米砂浆砂用量; 按水泥用量计算每立方米砂浆掺加用水量 按砂浆稠度选用每立方米砂浆用水量; 进行砂浆试配;

砌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砌筑工程施工工艺 标准

建筑工程分工项工艺标准第六分册砌筑工程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 目录 6-1 砖基础砌筑工艺标准(601-1996) —————3 6-2 一般砖砌体砌筑工艺标准(602-1996) ————7 6-3 料石砌筑工艺标准(603-1996) —————10 6-4 中型砌块砌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604-1996)—————12 6-5 空心砖砌筑工艺标准(605-1996) —————14

6 砌筑工程 6-1 砖基础砌筑工艺标准(601-1996)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砖混和外砖内模结构的基础砌筑工程。 2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砖:砖的品种,强度等级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规格一致。有出厂证明、试验单。 2.1.2 水泥:一般采用3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 2.1.3 砂:中砂,应过5mm孔径的筛。配制M5以下的砂浆,砂的含泥量不超过10%;M5及其以上的砂浆,砂的含泥量不超过5%,并不得含有草根等杂物。 2.1.4 掺合料:石灰膏,粉煤灰和磨细生石灰粉等,生石灰粉

熟化时间不得少于7d。 2.1.5 其它材料:拉结筋、预埋件、防水粉等。 2.1.6 主要机具:应备有砂浆搅拌机、大铲、刨锛、托线板、线坠、钢卷尺、灰槽、小水桶、砖夹子、小线、筛子、扫帚、八字靠尺板、钢筋卡子、铁抹子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基槽:混凝土或灰土地基均已完成,并办完隐检手续。 2.2.2 已放好基础轴线及边线;立好皮数杆(一般间距15~20m,转角处均应设立),并办完预检手续。 2.2.3 根据皮数杆最下面一层砖的底标高,拉线检查基础垫层表面标高,如第一层砖的水平灰缝大于20mm时,应先用细石混凝土找平,严禁在砌筑砂浆中掺细石代替或用砂浆垫平,更不允许砍砖合子找平。 2.2.4 常温施工时,粘土砖必须在砌筑的前一天浇水湿润,一般以水浸入砖四边1.5cm左右为宜。 2.2.5 砂浆配合比已经试验室确定,现场准备好砂浆试模(6块为一组)。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拌制砂浆→确定组砌方法→排砖撂底→砌筑→抹防潮层 3.2 拌制砂浆: 3.2.1 砂浆配合比应采用重量比,并由试验室确定,水泥计量

砌体工程工艺及质量标准-详细

1.0适用范围 适用于集团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各类砌体工程。 2.0编制依据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15—2000)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XX公司相关程序文件、标准 3.0施工工艺 3.1施工准备 3.1.1材料 3.1.1.1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品种、规格、强度等级和密度等技术指标应符合设计 要求,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应能满足规范规定,进入施工现场的加气砌块 应具有厂家生产资格证,产品出厂合格证(或出厂产品检验报告),龄期应 满足28天要求,并按规定要求抽样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3.1.1.2水泥:进场应按规定验收和28d强度、安定性见证送检,不合格水泥不准 使用。 3.1.1.3砂:以中砂为宜,并应过筛,不得含有草根,废渣等杂物,其含泥量 要求如下: a)对于水泥砂浆及砂浆强度等级>M5时,不应超过5%。 b)对于强度等级≤M5的水泥混合砂浆,不应超过10%。 3.1.1.4砌筑砂浆根据项目所在地政府要求应使用商品(预拌)砂浆,采用现场搅拌 砂浆时应集中机械搅拌(不允许使用人工搅拌砂浆),搅拌时间应符合规范 规定。 3.1.1.5砂浆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配合比应经试验确定。 3.1.2施工机具(略) 3.2作业条件 3.2.1砌体基层应清扫干净,并在基层上弹好轴线、边线、门窗洞口位置线和其 他墙体尺寸线,放线完成后,必须经甲方、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

砌筑填充墙斜顶砖施工标准正文

目录 1 编制目的 (2) 2 适用范围 (2) 3 操作要求 (2) 3.1工艺流程 (2) 3.2操作要点 (2)

1 编制目的 为提升总承包公司工程施工质量,打造“精品工程”。公司针对砌筑工程填充墙顶端斜砖砌筑,编制《砌体结构顶端斜砖施工标准》,规范砌体结构填充墙顶端斜砖施工标准的相关做法。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各项目在建施工工程的砌体结构顶端斜砖施工标准做法,设计另有明确规定的不适用于本规定。 3 操作要求 3.1 工艺流程 3.2操作要点 3.2.1所有班组预先熟悉图纸,了解墙体布置情况,墙体构造及门窗洞口留置要求;专人负责砌体隔夜的浇水湿润;样板砌筑经验收符合要求后进行大面积施工。 为了保证砌筑墙体的高质量,施工工作展开前在技术组织上进行了详细地部署,砌体工程技术交底对墙体砌筑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并根据净高进行计算,画出排版图,如图一。

图 一 砌筑排版图 根据排版图调整下排砖砌筑高度,如图二。 图二 下排砖砌筑高度 根据净高计算调 整下排砖高度

3.2.2 外墙及弧形外墙控制好垂直通线。墙体砌筑经过预排砌块,水平灰缝控制为15mm左右,垂直灰缝控制为20mm左右,摆砖调正后灌注垂直缝。砌体灰缝补勾平直凹深3mm左右。 3.2.3 严格墙体砌筑的施工工艺,砌体采取分次砌筑的方式,过程如下: 3.2.3.1.砌筑至斜砌部分。接近梁、板底的部位,预留一定空隙,一般为170~180mm 为宜(如图三、图四)。 图三墙体二次砌筑——预留梁底补砌部位及构造柱的位置 图四墙体砌筑——梁底补砌部位细部

3.2.3.2.砌筑接近 梁、板底的部位,待下部砌体沉缩稳定后再补砌,与前次砌筑完成间隔7天以上,采用定制的“斜砌砖(尺寸为190x90x53,倾斜角度为55°)”斜砌并挤紧,其倾斜度为50°~60°左右,砂浆砌筑饱满(如图五)。 图五墙体第三次砌筑——梁底补砌部位细部 3.2.3.3.填充墙顶端斜砖 砌筑边角砌块及中部砌块采用预制砼块构件(如图六,图七) 图六墙体砌筑——梁底补砌砼块位置细部

砖墙砌筑工程工艺要求

砌筑工程(砖墙)施工工艺 1、使用范围 适用于采用专、小砌块等砌筑围墙、防火墙等建(构)筑物的砌筑工程施工。 2、施工流程 施工流程:施工准备、砖、砌块浇水湿润、轴线、砌块技术复核、砂浆拌合、排砖撂底盘角、砌砖、与混凝土梁接触的地方堵缝、墙面清理、质量验收。 3、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质量控制要点 3.1施工准备 (1)材料准备。 1)砖的品种、规格、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合格证,按规范要求进行复验,砖进场应进行尺寸偏差、外观质量等检查。 2)水泥砂浆不宜采用大于32.5级的水泥,混合砂浆不宜采用大于42.5级的水泥。水泥必须有合格证并经见证取样复验。 3)砂采用中砂,使用前应用5mm孔径的筛子过筛。 4)掺和料一般使用石灰:石灰熟化时间不得少于7天。使用其他掺和料时按规范要求复验。5)开个前,应取得资质满足要求的试验检测机构出具的包括配制强度及28天实测强度的混凝土配合比。 6)其他材料准备:墙体拉结筋、预埋件、已做防腐处理的木砖等。 (2)技术准备。 1)图纸会检:严格按照设计、技术规范及施工规范的要求做好图纸会检工作。 2)技术交底:应按照技术及施工规范的要求,每个分项工程必须分级进行施工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内容要充实,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全体参加施工的人员都要参加交底并签名,形成书面交底记录。 3.2砖浇水 砖体用砖必须在砌筑前1~2天浇水湿润,其中粉煤灰砖应当天浇水。温度低于零度时可不浇水,但必须加大砂浆稠度。 3.3砂浆搅拌 砂浆施工配合比必须采用重量比。依据配合比经试验现场测定砂的含水率进行调整。计量精度:水泥士2%,砂、石灰膏控制在5%以内。机械搅拌时不得少于2min,加入粉煤灰或外加剂时,不得少于3min,掺用有机塑化剂的砂浆,应为3~5min。 3.4砖砌体 (1)排砖撂底:排砖应全盘考虑,符合各种影响砌筑质量的因素。 (2)选砖:外墙砖应选择棱角整齐,无弯曲、裂纹,颜色均匀,规格基本一致的材料。清水墙砖规格尺寸误差≤2mm。 (3)盘角:砌砖前应先盘好角,每次盘角不宜超过五层,新盘的大角,及时检查器垂直及平整度,如有偏差及时调整。 (4)挂线:砌筑370墙、240墙,都必须挂双线,如果墙体较长,挂线中间应设置支点,控制线要拉紧,每层砖砌筑时应扣平线,使水平缝保持均匀一致。 (5)砌砖:砌砖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剂揉的“三一”砌筑法。 (6)留槎:一般情况下,砖墙上不允许留直槎,砌体转角与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内外墙分开施工。 (7)预埋混凝土砌块和墙件拉结筋;墙体拉结筋的位置、规格、数量、间距均按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留置,不得错放、漏放。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5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4 1)在墙上留置临时施工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墙面不应小于500mm,洞口净宽度不应超过1m; (2)不得在下列墙体或部位设置脚手眼。 1)120mm厚墙、料石清水墙和独立柱。 2)过梁上与过梁成60.角的三角形范围及过梁净跨度1/2的高度范围内。 3)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 4)砌体门窗洞口两侧200mm(石砌体为300mm)和转角处450mm(石砌体为600mm)范围内。 5)梁或梁垫下及其左右500mm范围内。 6)设计不允许设置脚手眼的部位。 (3)设计要求的洞口、管道、沟槽应在砌筑时正确留出或预埋,未经设计同意,不得打凿墙体和在墙体上开凿水平沟槽。宽度超过300mm的洞口上部,应设置过梁。 (4)搁置预制梁、板的砌体顶面应找平,安装时应坐浆。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采用1:2.5的水泥砂浆。 (1)水泥进场使用前,应分批对其强度、安定性进行复验。检验批应以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编号为一批。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3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1个月)时,应复查试验,并按其结果使用。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2)砂浆用砂不得含有有害杂物。砂浆用砂的含泥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1)对水泥砂浆和强度等级不少于M5的水泥混合砂浆,不应超过5%。 2)对强度等级小于M5的水泥混合砂浆,不应超过10%。 3)人工砂、山砂及特细砂,应经试配能满足砌筑砂浆技术条件要求。 (3)配制水泥石灰砂浆时,不得采用脱水硬化的石灰膏。 (4)消石灰粉不得直接使用于砌筑砂浆中。 (5)凡在砂浆中掺入有机塑化剂、早强剂、缓凝剂、防冻剂等,应经检验和试配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有机塑化剂应有砌体强度的形式检验报告。 (6)砂浆现场拌制时,各组分材料应采用重量计量。 (7)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应分别在3h和4h内使用完毕;当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时,应分别在拌成后2h和3h内使用完毕。对掺用缓凝剂的砂浆,其使用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延长。 (8)当施工中或验收时出现下列情况,可采用现场检验方法对砂浆和砌体强度进行原位检测或取样检测,并判定其强度。 1)砂浆试块缺乏代表性或试块数量不足。 2)对砂浆试块的试验结果有怀疑或有争议。

砌体工程施工工艺及验收标准

明发集团 砌体分项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编写:工程管理中心 2010年5月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1 基本规定 1.1 砌筑基础前,应校核放线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1.2 砌筑顺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底标高不同时,应从低处砌起,并应由高处向低处搭砌。当设计无要 求 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基础扩大部分的高度。 2 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当不能同时砌筑时,应按规定留槎、 接槎。 1.3 在墙上留置临时施工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墙面不应小于500mm,洞口净 宽度不应超过1m。临时施工洞口应做好补砌。 1.4 不得在下列墙体或部位设置脚手眼: 1 120mm厚墙、料石清水墙和独立柱; 2 过梁上与过梁成60°角的三角形范围及过梁净跨度1/2的高度范围内; 3 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 4 砌体门窗洞口两侧200mm(石砌体为300mm)和转角处450mm范围内; 5 梁或梁垫下及其左右500mm范围内; 6设计不允许设置脚手眼的部位。 2 砌筑砂浆

2.1 水泥进场使用前,应分批对其强度、安定性进行复验。检验批应以同一生 产 厂家、同一编号为一批。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复查试验,并按其结果使用。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2.2 砂浆用砂不得含有有害杂物。砂浆用砂的含泥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对水泥砂浆和强度等级不小于M5的水泥混合砂浆,不应超过5%; 2 对强度等级小于M5的水泥混合砂浆,不应超过10%; 3 人工砂、山砂及特细砂,应经试配能满足砌筑砂浆技术条件要求。2.3 配制水泥石灰砂浆时,不得采用脱水硬化的石灰膏。 2.4 砌筑砂浆应通过试配确定配合比。当砌筑砂浆的组成材料有变更时,其配 合 比应重新确定。 2.5 凡在砂浆中掺入有机塑化剂、早强剂、缓凝剂、防冻剂等,应经检验和试 配 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2.6 砂浆现场拌制时,各组分材料采用重量计量。 2.7 砌筑砂浆应采用机械搅拌,自投料完算起,搅拌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不得小于2min; 2 水泥粉煤灰砂浆和掺用外加剂的砂浆不得少于3min; 3 掺用有机塑化剂的砂浆,应为3~5min。 2.8 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应分别在3h和4h内使用完毕; 当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时,应分别在拌成后2h和3h内使用完毕。 2.9 砌筑砂浆试块强度验收时其强度合格标准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同一验收批砂浆试块抗压强度平均值必须大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等级所对应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同一验收批砂浆试块抗压强度过的最小一组平均值必须大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等级所对应的立方体抗压强度的0.75倍。 3 砖砌体工程 3.1 砌筑砖砌体时,砖应提前1~2d浇水湿润。 3.2 砌砖工程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750mm;施工期间气温

砌筑工程标准化做法【最新版】

砌筑工程标准化做法 一、砌筑材料要求 1、加气混凝土砌块厂家的要求 年生产能力大于20万立方米,堆场堆放能力1万立方米以上,供应商必须有比较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 生产工艺和设备必须比较先进和现代化:原材料质量可靠、配料必须有电脑严格控制,有六面切割的自动化切割设备,蒸压养护设备有可靠的压力和温度供给和控制。 2、加气块材料标准 必须达到或超过规范要求的合格品标准(砌块按尺寸偏差与外观质量、体积密度和抗压强度可分为三级:合格品[C]、一等品[B]及优等品[A])。

3、砌块的尺寸允许偏差和外观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所有砌块应附有出厂合格证,并应对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强度等级进行进场复检。 加气砼砌块的出厂龄期不得少于28天。加气砼砌块进入现场堆放防雨养护时间必须不少于15天。

不得使用龄期不足、浸水或表面被污染的砌块。 4、几何尺寸和外观 1)主控技术参数: 立方体抗压强度外墙≥5.0MPa,内墙≥3.5MPa 干体积密度为7 KN/M3 干燥收缩值:≤0.80mm/m [快速法:温度为50±1℃,相对湿度为(30±2)%]。(提供检测报告) 放射性达标(提供检测报告) 耐火性和隔声性、隔热性较好 握裹力:Ф6MM膨胀螺栓>100KG 二、基本工序流程 清理基层→施工放线→绘砌块排列图、立皮数杆→预埋拉结筋→

墙底坎台施工→选砌块(按砌体类型浇水湿润)→满铺砂浆或粘结剂→摆砌块→(圈梁或配筋带施工)→(安装门窗边预制砼块)→摆砌块→安装门窗过梁→浇灌构造柱→技术间歇不少于7天→砌筑顶部配套砌块(或灌细石混凝土)→挂加强网。 三、基本工艺要求 1、墙体砌筑前,应检查基础、防潮层或楼板等基层,砌筑位置表面应平整(否则应提前一天找平)、清洁,不得有污染、杂物,并按设计图放出墙体轴线、边线、洞口线。 2、砌筑前,应检查主体结构上预留拉结钢筋的数量、长度和位置,预留各类管线位置、给水管出口和开关插座的定位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不符合要求者应及时调整、补充。 3、墙体施工前应据墙体及其门洞、窗洞的尺寸、砌块规格与砌块上下皮竖向灰缝错缝搭砌长度的要求按照已绘编砌块排列图执行,以确保砌体组砌合理有章可循。砌块排列:要求整齐且有规律性,避免通缝,应以大规格砌块为主砌块,使其占砌块总数的70%以上。辅助砌块最小长度不应小于100mm。砌块排列应上下错缝,搭接长度不宜小于被搭接砌块长度1/3。门窗过梁搭砌部位应为整砖。

砌体工程施工的安全措施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2651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砌体工程施工的安全措 施标准版本

砌体工程施工的安全措施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1、上班前,应对各种起重机械设备、绳索、吊蓝、临时脚手架和其他施工安全设施进行检查。 2、砌块装蓝时,不能满装满运、以防坠落伤人。 3、卸下和堆放砌体的地方应根据施工平面布置的要求合理堆放,场地要求平整,无杂物,无块状物体,在楼面卸下堆放砌块时,应尽量避免冲击,严禁倾卸及撞击楼板,砌体的堆放应尽量靠近楼板的端部,楼面上砌块的储备量,荷载不能超过楼板的允许承载能力,否则应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4、砌块施工时,不得站在墙身上进行砌筑、划

线、检查平整度和垂直度、勒缝、清扫等操作,更不准在墙身上行走。 5、已经就位的砌块,必须立即进行竖缝灌浆,对稳定性较差的窗间墙、独立柱和挑出墙面较多的部位,应加临时稳定支撑,以保证其稳定性。 6、在砌体上,不得拉锚缆风绳,不得吊挂重物,更不能为其它施工设施作支撑点,如果确定需要时,应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7、遇到下列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 ○1、因刮大风、吊蓝在空中摆动不能停稳时。 ○2、噪音过大,不能听清信号时。 ○3、起吊设备、索具、吊蓝不安全因素未排除时。 ○4、大雾或照明不足时。 8、冬季施工时,应在上班前清除附在机械,脚

手架和作业区内的积雪、冰霜,严禁起吊同其它材料在一起的砌块。 9、大风、大雨、冰冻等异常气候之后,应检查砌体是否有垂直度的变化,是否产生裂缝,是否有不均匀下沉等现象。 这里写地址或者组织名称 Write Your Company Address Or Phone Number Here

高层住宅砌筑工程施工技术方案标准范本

编号:QC/RE-KA9935 高层住宅砌筑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标准范本 In the specific resource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ation, and the effect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record, the formation of experience,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ture programs. (执行方案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层住宅砌筑工程施工技术方案标准范 本 使用指南:本执行方案文件适合在为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条件下,依据规范完成,并把完成时所达到的有形或无形的效果记录,形成经验或者总结,使用数据记录并为以后的方案提供参考。文件可用word任意修改,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编辑。 高层住宅砌筑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地上部分外墙部分采用200厚现浇钢筋混凝土墙和部分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M5砂浆砌筑;内墙分户墙大部分用200厚现浇钢筋混凝土墙,部分采用200厚陶粒混凝土砌块,户内分隔墙采用100厚GRC 板。 1、施工准备: (1)砌筑前一天将砌块和结构相接的部位洒水湿润,保证砌体粘结牢固; (2)穿墙管线及时预留到位;

(3)每隔500 mm预留6拉结筋。 (4)墙体根部先砌好两层实心砖,高度为踢脚板高度。 (5)剪力墙、柱上按500 mm水平标高控制线弹出砌块层数,灰缝厚度预先计算,相应的部位弹出门窗洞口尺寸线,并在楼板上标出窗口边线。 2、施工工艺: (1)基层处理:砌筑部位墙根的砖表面清扫干净,抹砂浆找平层,拉线用水平尺检查平整度; (2)砌筑: 1)砌筑前根据墙体尺寸、砌块的尺寸,进行排砖设计,不够整块时可切割成合适的尺寸,但不得小于砌块长度的1/3;

砖砌体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砖砌体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1一般规定 1.1 本技术标准适用于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混凝土多孔砖、混凝土实心砖、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等砌体工程。 1.2 砌筑砌体时,混凝土多孔砖、混凝土实心砖、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等块体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 1.3 不同品种的砖不得在同一楼层混砌。 1.4 砌筑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粉煤灰砖、蒸压灰砂砖砌体时,应提前1d~2d浇水,适度湿润,严禁采用干砖和处于吸水饱和状态的砖砌筑。 1.5 采用铺桨法砌筑砂浆时,铺浆长度不应超过750mm;当施工期间气温超过30摄氏度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00mm。 1.6 240mm墙厚承重墙的每层墙的最上一皮砖,砖砌体的阶台水平面上及挑出层的外皮砖,应用整砖丁砌。(见节点示意图图3) 1.7 多孔砖的孔洞应垂直于受压面砌筑。(见节点示意图图4) 1.8 竖向灰缝不应出现瞎缝、假缝和透明缝。 1.9 砖砌体临时间断处补砌时,必须将接槎表面清理干净,洒水湿润,并填实砂浆,保持灰缝与原墙灰缝一致。 2施工准备 2.1材料要求 2.1.1 砖、水泥、砂、外加剂。

2.1.2 砖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规格一致,有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2.1.3 水泥:采用符合设计要求的水泥品种,并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2.1.4 砂:宜选用中砂,砂中不应有杂物,且含泥量不大于3%。 2.1.5 外加剂:使用不同品种的外加剂时,其掺量稀洗办法,拌和要求和使用范围,应严格按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规定使用,并有试验室试配确定。 2.2 主要机具设备 2.2.1 机械设备:砂浆搅拌机、施工升降机。 2.2.2 主要工具:大铲、刨锛、拖线板、线坠、水平尺、皮数杆、灰扎子、砖夹、砖笼、灰斗、运砖车、运浆车、试模、磅秤和水桶等。2.3 作业条件 2.3.1 砌筑前,基础及防潮层应经验收合格后,在基础顶面弹出墙身轴线及门口线和柱垛位置线。 2.3.2 办好基础隐蔽验收手续。 2.3.3 回填完基础周边及房内土方,要砌好暖气沟,盖好沟盖板。2.3.4 在墙转角处,楼梯间及外墙交接处,设置皮数杆,皮数杆的间距应根据房间尺寸适当设立。 2.3.5 砂浆由实验室做好试配,准备好砂浆试模。 3 施工工艺 3.1 工艺流程

砖砌体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砖砌体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第1章适用范围 砖砌体与水泥砂浆或水泥砂浆混合砂浆砌成。砖墙用料生产工艺简单,施工方便,工效高,施工速度快,适应性强。 第2章材料准备 1 砖: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试验单。清水墙的砖应色泽均匀,边角整齐。 2 水泥:品种及标号应根据砌体部位及所处环境条件选择,一般宜采用32.5 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硅酸盐水泥。 3 砂:用中砂,配制M5 以下砂浆所用砂的含泥量不超过10%,M5 及其以上砂浆的砂含泥量不超过5%,使用前用5mm 孔径的筛子过筛。 4 掺合料:白灰熟化时间不少于7d,或采用粉煤灰。 5 其它材料:墙体拉筋及预埋件、木砖应刷防腐剂等。 第3章施工机具 1 应备有大铲、刨锛、瓦刀、扁子、托线板、线坠、小白线、卷尺、铁水平尺、皮数杆、小水桶、灰槽、砖槽、砖夹子、扫帚等。 2 作业条件 2.1 完成室外及房心回填土,安装好沟盖板。 2.2 办完地基、基础工程隐检手续。 2.3 按标高抹好水泥砂浆防潮层。

2.4 弹好轴线墙身线,根据进场砖的实际规格尺寸,弹出门窗洞口位置线,经验线符合设计要求,办完预检手续。 2.5 按设计标高要求立好皮数杆,皮数杆的间距以15~20m 为宜。 2.6 砂浆由试验室做好试配,准备好砂浆试模(6 块为一组)。 第4章工艺流程 第1节工艺流程 第2节砖浇水 粘土砖必须在砌筑前一天浇水湿润,一般以水浸入砖边1.5cm 为宜,含水率为10%~15%,常温施工不得用干砖上墙;雨季不得使用含水率达饱和状态的砖砌墙;冬期浇水有困难,必须适当增大砂浆稠度。 第3节砂浆搅拌 砂浆配合比应采用重量比,计量精度水泥为±2%,砂、灰膏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