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最新教育文档

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最新教育文档
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最新教育文档

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机制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构建起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和评价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直接影响着课程功能的转向与落实。因此,构建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机制,从而促使课程改革,成为中学教育要研究的课题。

一、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机制的时代要求

1.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与机制是新课程改革的切实需要

新课程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配合课程功能的转变,评价的功能也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学校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单位,为此,打破唯“升学率”论学校办学质量的传统做法,将课程的实施与发展和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相结合,从学校领导班子、制度与管理以及教学研究制度等方面建立有利于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以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学校评价制度无疑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

2.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与机制是现代教育“学生

人本观”的根本要求

现代教育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教育的实质就是研究人、了解人、教育人的事业。正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是教人变的事业,教人变好的教育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教育是坏教育,不教人变的不是教育。”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提出的报告中也强调要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认为“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就要求每个人都有自我负责和实现个人计划的能力”。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受课堂为中心、考试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等观念的限制,对于学生的评价以考试分数为核心,以听不听话为标准;对于学校的评价以升学率的高低排名次,造成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的现象日趋严重。结果是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束缚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现代教育要求以人为发展中心,那么,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也要围绕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体系与机制。

3.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与机制是历史赋予的使命

未来社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素质及其潜能的发挥。未来的社会是知识社会,是智能经济、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的人,应该是善于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并能将知识物化为满足人们需求的物质或精神产品,或将知识融会贯通,组合创新,赋予新的用途的人。这样的人,不仅是一般掌握知识的

人,而且是能驾驭新知识,具有创新能力,全面发展的人。克林顿进行总统竞选时声称,他任职期间的头等大事是要确保美国人享有世界上最好、最全面的教育,要提高青少年的阅读运算能力,并充分利用Internet资源,每个成年人都必须进行终身教育等等。可见,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人的教育和全面发展作为国家的发展中心。我国的教育已经被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为了更好地担负起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地反思我国教育的现状,着眼未来,认真地思考如何从教育评价的角度入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让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二、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机制的目标取向

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实验的目标就是建立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促进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发展潜能的提高;构筑起成长记录袋评价、研究性学习评价、德育评语评价、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评价和学校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等形式共建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机制。具体的实验目标有:

在初中,探索并建立运用成长记录袋对学生进行质性评价的机制,让每一名七到九年级的学生使用成长记录袋,并把它纳入到学生发展的终结性评价之中。

在高中,进一步开发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库区资源,整合研究性学习课程,建立一套完整的研究性评价机制。

营造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从德育方面完善以评语改革为基点的思想品德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德智双馨。

形成教师反思自评,学生和家长参与教师评价,学校主导评价教师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通过评价体系与机制的发展与变革促成课程资源的开发,促成教育者向专家学者型教师转变,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从而推动学校课程改革进程。

建立和推行学生校园申诉制度,加快实现教育的民主化的进程,确保“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评价学生时得到坚持。

总之,实验的目标是探索素质教育视野下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标准、方式和方法、策略和途径,改变旧的单一评价学生的模式,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评价标准。通过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和评价体制,促进学生的成材、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

三、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机制的具体措施

1.走进新课程,培育新观念

要在评价体系和机制方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贡献,就必须在观念上跟得上、敢突破,在行动上有所为、有所不为。学校建立了由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实验小组组长等成员组成

的课题工作小组;先后组织学校相关人员参加课改或课题专题培训,接受培训的教师有近100人;集中主要研究人员和在各部门一线工作的同志对学校当前的评价体系和机制进行研讨和反思;调动全校班主任从教育和教学两个方面写个案,对自己在工作实践里的得与失进行总结;组织人员对我校的校本课程进行深度开发,围绕我校的校本课程探索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与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建立和完善学校和各年级的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收集来自家长和社会的意见和建议……这一系列举措都为研究的启动夯实了基础。 2.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建立成长记录袋

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是评价学生的关键。这些资料通常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和同伴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检测的信息、成绩与作品集及其他有关学生进步的证据等。为每一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袋是评价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表现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评价法就是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档案袋,这个档案袋里装的是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表现情况的记录(含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的督促评价、家长的“关心”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感受以及活动结束后的成果与总结等丰富的内容。这些东西形成的材料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整理完成,档案也由学生保管,教师只需定时或不定时的抽查。

我们的做法是年级统一购买档案袋,由学生填好档案袋袋面

的项目。项目要素是:学生姓名、学校、班级及袋内各种材料的名称。把档案袋发放给学生时,袋内已装有三类评价表格――学生成长记录、课堂学习新方式形成性评价、综合性学习评价。档案袋由学生自己管理,一旦有完成的材料或学习成果就随时把它们装进档案袋。班主任和其他教师要写评语或检查时,学生再提供档案袋。

所有的这些从结果上来看是形成图片资料或文字材料,但它们无一例外地都反映出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也就是说,这样做是符合课改精神的,有可操作性的,也是实施质性评价方法的有效途径。

总之,成长记录袋可以说是记录了学生在某一时期一系列的成长“故事”,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我校是区重点中学,承袭了传统教育中关于评价方式的不少典型问题。因此,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重新建立了适合我校实际的科学完善的、操作简便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并得以贯彻实施。

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建设

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建设 摘要:课程评价是课程管理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权衡教育目标设置与达成、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效不如预期,主要的原因之一是课程评价方面存在很大误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存在评价对象窄化、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法单调、评价目标过于量化等问题。只有扩大评价对象,形成以教师为主的多方面参与的评价主体,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同时评价目标摆脱过于量化现状,才能客观科学地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进行评价,最终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 关键词:课程评价、模式、全面发展 一、课程评价的内涵与模式 课程评价是对课程目标的监控,即明确预设课程目标与实际达成目标之间的差距,旨在通过对课程目标的监控,逐步完善课程目标的预设,达到理想课程目标的实现,这也是我国课程评价一直以来承担的主要功用。课程评价不仅是为了通过评价了解课程方案的利弊, 也不仅是为了检查学生是否达到教育目标,它具有对课程诊断、修正、比较和对教育目的预测、确认的功能。 课程评价主要有三大模式,即目标评价模式、CIPP模式和回应性评价模式。 目标评价模式又称泰勒评价模式,是由美国课程评价专家泰勒于

20世纪30年代早期提出的一种课程评价模式。目标评价模式是以目标作为评价活动的核心和依据的方法体系,侧重对课程实施后所达到结果和学生行为的评价。布卢姆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该模式,对教育目标进行了分类,把学生学习应该达到的目标分成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目标评价模式侧重课程目标的实现评价,并注重评价的可操作性,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行为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提高了评价的功效。 CIPP评价模式,亦称决策导向或改良导向评价模式,由美国学者斯塔弗尔比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他认为评价作为一种工具,就是为管理者提供信息的过程,评价者通过为决策者、政策制定者、学校董事会、教师和其他需要评价信息的人服务,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服务。CIPP模式作为一种整合性的课程评价模式,突出了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整合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提高了人们对评价活动的认可程度,并将目标纳入到评价活动之中,根据对象的需求调整目标,使目标本身的合理性得到评价。 回应性评价模式又称应答评价模式,是斯泰克在全貌评价模式的基础上于1973年首次提出。与目标模式相比,它关注的不是预定目标的达成,而是课程本身及其价值。他认为,教育的价值并不一定由其结果直接显示出来,教育的价值有些是长期作用的结果,这样的价值显然不可能从直接评价反映出来,因此,对课程的评价并不能从某种可测量的结果变量来判断其价值,而要注重课程本身的价值。课程评价的方法也不是注重哪种评价方法的选择正确,而是看其评价的

学生评价体系实施方案

学生评价体系实施方案 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学生评价改革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建立新型教育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任务和基本要求。《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样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我们对学生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应强调评价的诊断功能和促进功能,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意考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大胆尝试并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与同学进行交流与合作;是否具有学习的兴趣与克服困难的精神,认真听讲、完成作业。基于以上认识,现制定学生评价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不断改革和完善学生评价机制,着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思想,有利于促进学生充分、全面、终身发展和有差异地发展的学生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等促进发展的功能,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促使全体学生在其已有发展水平上有所发展,在其可能发展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二、学生发展性综合评价的原则: 1、基础性:能切实反映和评价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社会实践、身体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基础水平。 2、发展性:能切实反映和评价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水平。 3、全面性:能全面反映和评价每位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水平。 多元性:基础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百分制评价和学分制评价并存,以提高评价的相对合理性。 三、学生发展性综合学分评价的构成:

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体系方案

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体系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当前的对学生的评价还主要停留在成绩上,以考分论高低,“以成败论英雄”的现象较普遍,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评价方法过于简单划一,与创新教育形势下的教学方式和人才标准不适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及实践能力。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忽视学生的参与并发挥其主动性;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对学生激励,导向、改进和调控功能。过分关注评价的结果而忽视评价过程,不利于发挥评价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功能。为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必须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向发展。 一、评价内容多元化 评价内答由单一评价学生成绩改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定,评价内容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基础性发展目标从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操作、交流与合作、探究)、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四项内容进行综合评价,学科学习目标,按照学科课程标准评价。在评价内容上立足从全方位的角度评价学生,立足发展性评价。 二、评价方式多元化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纸笔测试,这种评价方式把学生的学习及思维纳入到一个固定僵化的模式中,有些同学在测试中为取得高分,不惜一切代价,甚至不择手段,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对其成长是有害的:因此,对学生评价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行为观察、学生口头表述、情景测试、项目合作、学习日记、成长记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多种方式评价,能更真实有效地反映学生的思想实际,认知水平及行为实践等多种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评价方式的选择上要根据学生的个性与需要选择多种恰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评价机制发挥其更强大的功能,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育。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传统的评价主体是教师、是管理者,学生则处于被审视的地位,很容易产主消极、逆反心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由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完成,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家长参评相结合,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在评价主体扩展的同时,重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学生可就对自己做出的评价结果发表不同意见或看法,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关注被评价者发展的需要。不同评价主体参与学生评价,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如学生自评可发展学生批判思维和评价技能,解决问

学生评价体系实施方案

学生评价体系实施方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学生评价体系实施方案 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学生评价改革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建立新型教育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任务和基本要求。《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样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我们对学生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应强调评价的诊断功能和促进功能,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意考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大胆尝试并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与同学进行交流与合作;是否具有学习的兴趣与克服困难的精神,认真听讲、完成作业。基于以上认识,现制定学生评价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不断改革和完善学生评价机制,着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思想,有利于促进学生充分、全面、终身发展和有差异地发展的学生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等促进发展的功能,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促使全体学生在其已有发展水平上有所发展,在其可能发展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二、学生发展性综合评价的原则: 1、基础性:能切实反映和评价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社会实践、身体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基础水平。 2、发展性:能切实反映和评价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水平。 3、全面性:能全面反映和评价每位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水平。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一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1、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学生的学科学习目标和基础性发展目标。基础性发展目标如: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个性与情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多维评价标准,一是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优势,可以多造几把评价的“尺子”,“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是新课程评价的重要理念。二是将学业成绩的单维评价标准转变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多维评价。三是评价要体现差异性,尊重学生个性。 2、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评价 ①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总结性评价可以反映学生一定阶段实践学习目标的结果,凸显评判功能。实践中我们更应加强过程性评价,开发多种评价方式,如:日常表现性评价、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鼓励学生的过程性成长,并作为升学考核真实的依据,打破“一考定乾坤”的“残酷”的评价方法。 ②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更多地表现为数字,在特定环境下容易导致分数崇拜。我们倡导打破将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手段的垄断,要求采用开放的、质性的评价方法,如:评语、行为观察、学习日记、情境测验、成长记录等。 ③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相结合。正式评价具有明确的评价目的、内容、标准,突出评价结论。实践中往往并非十分严格的依据科学的程序实施评价活动,而需采取灵活多样的非正式评价方式,如:课堂教 学中或渗透在师生交往活动中的评价,观察、讨论等学习活动中的评价等。 ④统一性评价与差异性评价相结合。统一性评价的典型方式是考试,它能有效地考查师生能否达成教学目标,具有比较鉴别、改进教学的功能。但学生发展的程度、层次、领域等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运用差异性评价,努力开发具有不同标准、不同要求、不同形式、甚至不同范畴的评价内容。

学生发展多元化评价体系

学生发展多元化评价体系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创新教育理论对学生的评价,着重考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创新品格等方面的综合发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评价。不仅应关注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更应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以促其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二、多元化评价思路 1、确立评价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魂。 2、围绕评价的发展性、形成性功能。 3、新课程理念与校本实际相结合。 4、从评价目的、内容、主体、标准、方法、过程、结果等方面进行设计。 三、多元化评价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采取自评、互评相结合。 2、全面性原则: 评价内容应具有三纬度特征,必须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3、民主性原则: 把学生当作平等合作的伙伴来对待,可以评自己、评他人、评教师、评教材。 4、个性化原则: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多用一把尺子多一批学生。

15、发展性原则: 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功能。 四、多元化评价的实施 1、多元化评价实施xx (1)评价目的激励、导向、改进化 多元智力论告诉我们: 每个学生都有多种智力,只是这些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存在,各俱特色。因此尽量用激励性的评语促进学生的发展,帮助他们确立目标,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被评价者一起分析、发现存在的优点和缺点,进出合理性建议,发挥评价的改进功能。 (2)评价内容多元化 ①学业内容的评价。学业内容基本上以各学科所应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为主,基本实现了分项考与综合考相结合、学科抽测与定期验收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小组评与家长评、教师评相结合。测评内容以新课标为指导,以细化的评价目标和标准为依据,在命题上力求体现趣味性、灵活性、交际性、实践性。 ②非学业内容的评价。也就是常说的非智力因素评价。非智力因素对于一个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在非学业内容的评价过程中,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愿望、兴趣、主动性、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学习心理等。通过学生自评、教师点评、谈话、家长参评,小组互评等多种形式。 让学生更多地反思自己,改进学习行为。 (3)评价主体多元化 传统的评价方式,通常是以教师为评价主体。这样的评价往往带有较强的2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特点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特点 新课程评价提出了发展性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具体到学生评价上,便集中体现为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理念和方法。顾名思义,所谓发展性学生评价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学生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这一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有以下突出特点。 1.发展性学生评价应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并在实施中制订明确、具体的阶段性发展目标 实施学生评价首先需要有一个评价目标,只有有了评价目标,才能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学生的发展也需要目标,这个目标是学生发展的方向和依据。在传统教育评价中,这两个目标常常出现背离的情况。而发展性学生评价强调这两个目标的一致性,强调评价目标应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 2.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达到目标,而不是检查和评比 发展性学生评价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并与他人比较、排队,而是要通过对学生过去和现在状态的了解,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逐步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3.发展性学生评价是注重过程的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发展性学生评价强调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对学生发展全过程的不断关注,而不只是在学生发展过程终了时对学生发展的结果进行评价。它既重视学生的现在,也要考虑学生的过去,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因此,发展性学生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强调通过在学生发展的各个环节具体关注学生的发展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发展性学生评价还强调收集并保存学生发展过程中能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所有关键资料,因为正是对这些资料的呈现和分析,能够帮助我们形成对学生发展变化的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学生激励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4.发展性学生评价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都是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内容,并且受到同等的重视。比如,在地理课程标准中规定,在评价学生参与地理探索性活动的程度和水平时,评价的重点不在于检查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和使用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在于学生实地考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毅力和探索精神,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行为、关心和爱护人类的意识和行为、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以及学生对地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的深刻体会。 5.发展性学生评价倡导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要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这意味着,评价学生将不再只有一把“尺子”而是多把“尺子”,教育评价“一卷走高低”的局面将被打破。实践证明,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只有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优秀者,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6.发展性学生评价关注个体差异 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学生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学业成绩的差异上,还表现在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动机兴趣、爱好特长等各个方面。这使得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目标以及发展速度和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完整版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我们的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四方面的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教育,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04年起,我校对学生学业成绩评定进行了改革,彻底取消了百分制,实行了《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几年来的素质评价工作使我感受颇多。 一、评价做法 1、思想品德素质评价。 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是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首要内容,对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加强与改善学校德育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校的评价标准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小学生德育纲要》、《小学生手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大纲》等有关法律文件,并结合当前时代要求及学校实际而制定的。 根据学校规定:我在进行思想品德素质形成性评价时,每学期初、期中、期末三次。主要途径是上好思想品德评价课,在评价课上,进行形成性评价,诊断性与综合性评价,这是学生参与评价的重要阶段,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鉴定的重要一环。班主任教师与思想品德课教师都注意学生参评意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同时引导学生用辨证的观点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自己看待同学,并且通过导评,学生自评与互评达到激励目的,其基本结构是:教师导言——学习评价内容和标准——典型自评、互评——分组自评与小组互评——教师总结评价。 2、科学文化素质评价。 对于上级规定开设的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都根据学科特点在教学中进行形成性评价,语文、数学学科每学期进行四次评价,其它学科进行三次。教师根据学生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期末考查,进行学期总评。针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方面,语文、数学每学期评价两次,其它学科评价一次,教师从上课、听讲及提问、发言情况、带齐学具、预习复习、作业完成情况及作业质量、坐姿、课外阅读、学习的努力程度、学习节奏等方面全面考查,给予综合评定。 3、身体素质与劳动技能素质评价。 身体心理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个方面,而身体素质又分体育、卫生习惯和体育运动成绩两个方面,学校每天对学生的卫生检查,周周评比,大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评定,坚持平等与发展性原则,在肯定学生外在行为的基础上,把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加以概括、升华,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劳动技能的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劳动态度与习惯及劳动技能的初步掌握情况,劳动课成绩,由劳动课教师随堂进行三次评定,期末得出成绩。 4、成功的足迹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特点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评价提出了发展性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具体到学生评价上,便集中体现为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理念和方法。顾名思义,所谓发展性学生评价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学生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这一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有以下要求:1.发展性学生评价应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并在实施中制订明确、具体的阶段性发展目标 实施学生评价首先需要有一个评价目标,只有有了评价目标,才能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学生的发展也需要目标,这个目标是学生发展的方向和依据。在传统教育评价中,这两个目标常常出现背离的情况。而发展性学生评价强调这两个目标的一致性,强调评价目标应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 2.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达到目标,而不是检查和评比 发展性学生评价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并与他人比较、排队,而是要通过对学生过去和现在状态的了解,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逐步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3.发展性学生评价是注重过程的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发展性学生评价强调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对学生发展全过程的不断关注,而不只是在学生发展过程终了时对学生发展的结果进行评价。它既重视学生的现在,也要考虑学生的过去,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因此,发展性学生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强调通过在学生发展的各个环节具体关注学生的发展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发展性学生评价还强调收集并保存学生发展过程中能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所有关键资料,因为正是对这些资料的呈现和分析,能够帮助我们形成对学生发展变化的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学生激励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4.发展性学生评价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都是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内容,并且受到同等的重视。比如,在地理课程标准中规定,在评价学生参与地理探索性活动的程度和水平时,评价的重点不在于检查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和使用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在于学生实地考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毅力和探索精神,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行为、关心和爱护人类的意识和行为、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以及学生对地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的深刻体会。 5.发展性学生评价倡导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要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这意味着,评价学生将不再只有一把“尺子”而是多把“尺子”,教育评价“一卷走高低”的局面将被打破。实践证明,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只有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优秀者,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6.发展性学生评价关注个体差异 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学生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学业成绩的差异上,还表现在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动机兴趣、爱好特长等各个方面。这使得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目标以及发展速度和

2021年新课标中学生评价体系

年新课标中学生评价体系_自我评价 新课标中学生评价体系(文章一) 时间像发动的车轮一样永不停息地向前滚动着,转眼间本次培训将接近尾声。虽然学习的时间短暂,但却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新理论,自参加国培以来,我认真聆听多位教育专家生动、形象而有精彩的讲座,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撰写学习心得体会、积极参加班级交流和互评,从中我学到了很多值得我参考和借鉴的经验和案例,我深感自己在思想观念上受到教育和启发,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我决定细品所学,总结所得,把此次培训的所学、所得用于现实教学中。 多位教育名家的讲座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给我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鼓舞。使我更加懂得怎样备好课、备好学生,怎样去评课,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这些都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帮助,为我前行注入了新的原动力。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更加坚信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与时俱进,随时用新理论、新方法来指导自己,提高自己,要认真学习新《新课程标准》,把握教学要求,对要求滥熟于心,然后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及时主动的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采用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启迪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训中专家讲的很透彻

到位,这应该都是我平时先做的,只是比较粗略,可以说是略知一二罢了。让我明白了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怎样实现自我发展,成长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所应当具备的智慧。作为教师首先应当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去吃透教材,根据实际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取舍和增减,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教学目的。同时我们应当对所从事的职业充满热爱,这种热爱体现在对工作充满,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兢兢业业。要有自强不息,永不停止的精神,去不断地学习,更新自我,充实自我,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你所面对的学生,并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学生做出榜样。 总之,这次培训我收获的不单单是专家们讲解的内容,更是一种理念,一股动力。在今后教育道路上我会不断地用新理论、新知识来武装自己,提升自己,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满腔的热情,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标中学生评价体系(文章二)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受到的启示很大。新课改是一项综合性改革,在语文学科中实施新课标,进行课改,不论是思想观念,还是具体操作层面上都在发生着巨大的转变。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标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强调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更注重语文课的人文性,注重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觉得须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1、树立新型的教学观、课程观

什么是发展性评价

什么是发展性评价 作者:林少杰文章来源:《现代教育论丛》2003年第6期 发展性评价是8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关于教育评价的最新理念。通过系统地搜集评价信息和进行分析,对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的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实现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商定发展目标的过程。 1999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宗旨、重点和目标;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了改革现行价出教育课程体系,研制和构建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的任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全面启动。 2001年6月,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评价改革以“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为目的,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科学的发展历程,是人们对教育规律的不断认识的过程,反映了教育科学进步的足迹,教育评价科学的发展基本是沿着“从关注评价者得主观需要出发”向“关注被评价者的素质发展”的方向前进。下边通过这些价值取向来说明发展性评价的特点。在实施发展性评价时,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是以上的“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 1.过程取向 (1)把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全部情况都纳入评价范围,凡是具有教育价值的活动,都应受到评价者的重视; (2)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流,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3)方法论特征是量化与质性相结合,本质上受实践理性支配。 2.主体取向 (1)评价目的是要让被评价者认同,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共同建构评价的意义; (2)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平等交往; (3)反对量的评价,主张质的评价;

构建全方位的学生评价体系

构建全方位的学生评价体系 (莲湖区西安市九十一中学王卫张运飞) 摘要:本论文针对目前中学化学学科传统评价体系滞后于课程改革,不能全面评价学生本学科的学习状况的问题,提出适合普通学校学生的评价体系,并应用这一体系进行了一学期的实验,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得出较为合理的评价方法。 关键字:评价体系全方位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一选题依据 ㈠背景及其意义。 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继续实施与推进,在整个国家教育体系中产生了多方面深刻而具体的转变,而这其中评价体系的转变也是引人注目的一个方面,它是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环节之一。课程改革,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评价体系的变革。在这一现实大背景下,我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根据我校的高一学生具体实际情况,树立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其意义在于: 1是现今社会的需要。当今的社会需要学生是终身学习者、有能力的工作者、积极的公民和合格的指导者。 2是教育评价的需要。①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下,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身心和谐成长和发展、学校教学质量的教育评价体系,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②学生评价,是整个教育评价体系中的关键而基础的一环,学生评价的实际改革非常重要。 3是普通学校校情的需要。新课改实行以来,过去传统的评价体系明显不适应现今的教学模式,比如,实行学分制后,对于学生学习的评判标准除了学习成绩以外,还有课堂学习,完成作业等学习态度的评价,放入档案袋中,但是对于学生学习态度、方法等的评价没有比较客观的标准,仅凭老师对学生的印象,对学生的评价演变为给学生打印象分。一个班几十名学生,给老师留有深刻印象的学生就是突出的几个,那么其他学生的评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公正,这就对于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学习,以及动手实验能力、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都非常不利。 作为公办普通学校,学生的某些方面素质偏低,特别是化学学科的学习成绩和基础存在较大问题。所以全面评价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在多方面发现学生,促其发展比对学科成绩的要求更具有实际意义,特别是在对学生的努力程度方面加以肯定至关重要。教育的核心目的还是重在塑造和培养人,因此,我们要通过化学的教学来树立培养身心健康的人,同时也必然使学业成绩有所提高。 ㈡国内外关于学生评价的现状 1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综述(理论基础) 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阐明:在教育评价,特别是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要真正把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作为评价的目标,评价要注重反映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注重适应新课程的标准,要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调节、改进的功能。 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可实行闭卷和开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校里不存在“差生”,一个人不存在聪明不聪明,只存在哪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由此产生的学生观要求我们对每个学生都要抱以积极的、热切的期望,要从多角度去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演示教学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2017-2018 学年度 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一切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指导思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三个面向”和党教育方针为依据,以新课改基本理念为指导,采用科学的手段对学生综合素质做出正确评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二、评价原则 1. 方向性原则要依据党和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法律法规及学校的实际开展评价工作。坚持正确的方向,树立正确的学生素质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以及身体心理素质。 2. 科学性原则按照教育发展、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传统经验与现代科学的关系,用科学手段和方法评价学生综合素质。 3. 可行性原则 评价工作要从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使评价工作切实可行。 4. 动态性原则 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对学生素质进行评价,既要对学生的过去进 行评价,又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还要对评价体系本身进行不断 的修正,真正实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三、评价内容 1. 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为:“ 五爱”为核心的思

想感情状况;法制观念、纪律观念等思想觉悟状况;文明礼仪、社会公德、行为举止、人际交往等行为规范的养成情况。 2. 科学文化素质对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基础知识:各学科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基本技能:(1)相关科目的听、说、读、写,以及分析、综合、推理、运算的能力。(2)相关学科要求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 身体素质身体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为: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生理机能水平,运动能力水平,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4. 审美素质审美观:审美方向、审美标准、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审美能力:学生感受美、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能力。表现美的能力:学生在音乐、美术、书法、语言、行为等外在美及心灵世界的内在美两方面的表现能力。 5. 劳动素质劳动技能与习惯评价的主要内容: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态度、劳动习惯等方面。 6. 个性心理素质个性心理评价包括个性倾向、个性特征及心理过程几个方面,主要评价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与性格和心理情感与体验等方面。 四、评价方式

小学学生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

小学学生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 一、制定学生发展性评证的目的 为了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本校学生评价体系,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如下。 二、成立学生发展性评价领导小组 教育评价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评价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整个教育评价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评价、教师评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我校在开展学生评价改革的同时,也同步进行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的改革。为了加强领导,更好地贯彻落实学生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我校特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陈伟中 副组长:张大云陈金友 成员:陈宝树罗秀存郭晓阳赖陈云季泽民各年段长各班主任 三、确立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我校学生评价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改革要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突出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和发展性,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发现发展潜能,建立自信,转变学习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教师转变观念和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和水平;有利于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2、全面性原则。我校的评定原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公民素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制定的学科具体评价目标,应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 全面落实各项评价内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3、发展性原则。发展是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我校通过评价的功能、内容、方式方法、主体参与等方面的改革,突显评价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改进功能。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导向,促进课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与层层深入,评价发展迅速,教师的评价观念、使用的评价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评价在课堂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我校自2002年秋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学校领导对评价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实验教师对评价工作充满了热情。大家认真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一系列文件,深刻地理解了评价改革的理念,围绕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做了许多有益的努力和尝试。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形成了《阿城市第四中学学生评价手册》(以下简称《评价手册》)。实施评价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护学生求知的热情。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课程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评价的内容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教育观、质量关和人才观。教育不仅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和人才,还要使每一个学生成为有能力追求幸福生活的个体。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是对每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 1.新课程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学习活动是一种要求学习主体发挥出积极性的过程。学习中,学生没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就不会有什么学习成果可言,教学中,教师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他的教学将以失败而告终。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他产生积极性的根据。如果一个学生知道现在要做什么,随后要做什么,怎样去做,能发现错误,能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定,那么这个学生的学习就是主动的、积极的;如果一个学生不具备这些特征,不会给自己规定学习任务,不会复习、预习,不会独立阅读,不会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方法,不能对自己的学习活动作出正确评价,那么,他就是一个没有真正学会学习的学生。所以,评价在学习过程中显得至关重要。评价与检查是密切相关的。通过评价可以明确学生掌握的知识

如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

如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 评价作为班级工作和管理的一项导向性工作,对学生的品德修养、学业成就、行为习惯 等各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班主任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有效机制,在学生成长过程 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班主任作为在学校中学生最重要的接触者,在对学生实施评价时的认识观念、策略方法 都对学生的自我认识有着直接影响,制约着学生的发展空间及成长轨迹。所以班主任应该建 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一、确立全面发展的评价理念 班级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组成的,存在着各种差异与个性的学生,这就给班级管 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如何评价和看待学生是班主任工作成功与否的基础,也是影响班 级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确立全面发展的评价理念可以使班主任多角度、多层次地认识学生,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关注学生的整体性而非片面性,这样有利于班主任调 动全班每一分子的力量形成合力,促成班级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小学生在 自我认识、自我调控及自我意识上往往缺乏自主能力,一般都以他人的观点与意见来勾勒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评价很可能直接决定着学生看待自己的方式及选择自己的人生轨迹。班主任作为学生的“重要他人”更是以强大的力量影响着学生。而评价本身具有导向、诊 断与教育功能,所以,确立全面的评价理念就是要以宽容与广阔的视角审视学生,以足够的 耐性等待其成长,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学业评价与非学业评价相结合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全面多元的教育观念不断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评价内 容的审定越来越被重视。学业成绩评价作为学生受教育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的确必不可少,但不能忽视学业成绩以外的包括对学生发展状况、学习态度、知识掌握、身心健康品德修养、意志情感等全方位的关注。班主任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全面了解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 学生的个性特点等,把偶然发现和长期观察、书面资料和现实表现综合起来,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形成对学生的全面评价。 三、坚持做到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班主任应在评价内容多元化的基础上寻求评价手段的多元化,使其成为辅助评价的催化剂,准确而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班主任可以采用等级制与分数制、特长评价与评语评价 相结合的形式,改变书面测试作为单一评价方法的状况,既要有形成性评价,在工作中随时 发现问题,随时纠正,又要有总结性评价,工作一阶段结束后加以总结;既要有分析性评价,又要有综合性评价;既要有考查评价,又要有调查评价;既要注重对学生的定量分析,又要 注重对学生的定性分析,通过档案袋评定、素质报告单反馈、情景化测试、综合能力测查和 观察等多种定性评价形式,真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有针对性地实施评价。只有从总体 上全面把握各项评价指导,形成立体性评价体系,才能比较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这样不 仅增加了评价的效力,同时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最优发展。 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班主任作为班级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客观上决定了其成为对学生实施评价的主体。但是完全由班主任一人评价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便关注到了学生,也难以顾及学生 的各个方面。班主任应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整合多方面力量,形成评价的多主体,使家长、任课老师、学生参与其中,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评价与看法,给学生一个准确、客观、恰如 其分的评价,尽量使评价做到全面、多维、立体化。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一、评价目的 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胡锦涛同志关于“十七大”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态度,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二、评价内容 1、思想品德评价:按“学生德育评价方案”,从24个方面分别按ABCD四个等级评价,每个方面均有不同的权重,学期评出A等在90%以上,并且无D等的为优秀,学期评价D等在85%以上D等不超过5%为良好,学期评价D等在30%以下为合格,学期评价D等在30%以上为待合格。 2、知识与能力的评价:以期中和期末各科检测成绩评价第一科成绩,达85分以上为优秀,75分以上为良好,60分以上为合格,60分以下为待合格。 3、学习过程的评价:各科教师根据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综合评价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4个等级。 4、体育与健康的评价:任课教师根据学生体制,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健康状况(含心理和身体各方面)综合评价,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4个等级。 5、艺术和美术评价: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审美情操、艺术课上的参与程度综合评价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4个等级。 6、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己在集体活动中各方面的表现,各学科课上的参与程度,遵守学校纪律,自我约束状况,与同学合作交际的情况,综合评价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4个等级。 7、小组评价:由学生所在的班小组成员在听取本人自我评价总结后,经过集体讨论该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参与表现,课上参与情况,与

如何做好学生的发展性评价

如何做好学生的发展性评价 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作好学生发展性评价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关心的问题。在当前的评价改革中,人们关注的焦点集中在直接指向学生学习活动的3个操作性环节上,即确定评价目标、收集有关学生学习状况的信息、向学生提出反馈意见以求其改进。这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发现,即使教师对学生提出了恰当的评价(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充分的了解、作出了合理的判断,给学生提出了恰当的反馈和改进建议,学生的学习也仍有可能没有丝毫改进,甚至可能在评价过程中形成师生之间的对立。我们认为,这是由于评价操作发生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只有对上述评价操作的环境进行优化,为其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真正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正如“教育现象学”的开创者马克斯·范梅南所说,“教育从根本上讲既不是一门科学,也不是一门技术。不幸的是,有些人确实学了所有教学技术却仍然是一个拙劣的教师。” 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决定了发展性评价必须重视其发生的环境和基础。(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富有教育意义的。(2)发展性评价以师生互动为载体,必然受到师生关系和师生交往状况的制约。学生与教师不是机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不是机械操作,发现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只要调整其中的程序或者变动一下其结构就可以了。因此,不能将日常教学中的评价固化为测验、考试和提问等具体形式,也不能将其窄化为明确目标、收集信息和给予反馈等操作流程,必须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置于富有教育意义的师生互动之中,强调评价过程中师生的心理条件及情感基础。 我们认为,有效的发展性评价需要建立在两个重要的基础之上。 教师:对学生抱有期望、给予激励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般来说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所以其评价行为必然受到其对学生的期望以及怎样实现此目的的信念的制约。教师期望是教师对学生未来行为或学业成绩的估计和预期,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现状了解的基础之上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一个人不相信孩子,认为孩子将一事无成,在学校不会有所作为,那么,他不仅会使孩子们痛苦,而且自己也会终身都感到苦恼。”罗森塔尔效应非常典型地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经由激励性的教导和评价促进儿童认知和学业提升的“魔力”。教师在评价中对学生的期望激励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分别会在教师和学生身上产生积极的效应。(1)教师会根据其对学生的期望选择特定的评价行为。如果教师对某个学生有较高的期望,那么他就会更倾向于给学生提出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即使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教师也会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评价中更多地给予学生信任和鼓励。而如果教师对学生形成了消极期望,那么他就很容易忽视这些学生,对他们的学习成绩要求不高,很少给他们回答问题或表现的机会,也不愿耐心启发、引导他们回答问题;教师也较少运用各种身体语言、动作来鼓励这些学生。(2)从学生的角度来讲,一旦教师的期望被其知觉到,这种期望就会成为其确定自身价值、评价目身发展水平和可能性的重要线索,在此基础上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力。学生会将教师对他们的期望作为一种“预言”,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与自我概念,进而他们对自己也会产生一个较高的期望,并且朝着实现预言的方向努力。 因此,教师在任何教育教学环节中,都要始终对学生抱有期望,相信学生有一个更好的未来,相信评价应该,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此,教师应做到以下3点:(1)教师要对每个学生形成合理、积极的期望。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明确自己努力的目标。该目标既要富有挑战性,也不能难度过大,以免使学生丧失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