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最新信息卷文综政治试题(解析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最新信息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政治(十一)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7年12月26日,财政部、税务局、工信部、科技部共同发布的《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明确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在这一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均衡点由E移到E,(P为价格,Q为数量,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图中最有可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供求影响价格。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人们购买新能源汽车成本降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增加,其价格会上升,①正确且符合题意;A错误;而C D反映的均是供给的变化,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曲线类试题关键在确定数量关系,借助辅助线分析判断。

第一,明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即正相关还是反相关,有的曲线在临界点前成正向变化,在临界点后成反向变化,抑或相反。

第二,确定不同数量关系对应的图象,注意曲线的变化规律。要读懂曲线,仔细观察随着横轴(自变量)的变化,纵轴(因变量)的变化。但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除外,这些曲线的纵坐标是自变量,横坐标是因变量。一般正相关图象曲线走向向上,反相关图象曲线走向向下。

第三,数形对照,看其是否一致。把题干中的数量关系与曲线对照,直接排除不一致的误项,再对剩余选项进行分析,确定正确选项。

第四,如果曲线发生平移,可添加辅助线,分析引起平移的因素,借助辅助线比较判断。

2.2017年12月28日,一篇名为《中国消费者如今已经统治了世界》的报道称,中国的消费性质出现了改变,即消费不再围绕着生活必需品,不断增加的可支配性收入流向了电影院、旅游和保健产品。由此可以看出:

①我国居民生存资料消费需求下降,享受资料消费需求上升

②从整体上看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消费结构优化

③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居民收入增长

④我国生活必需品生产将萎缩,精神文化商品的市场将扩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按照消费的目的不同,消费可分为生存资料的消费、发展资料的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其中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将逐渐增加,恩格尔系数下降,消费结构优化,故②③符合题意;我国居民生存资料消费所占比重下降,不是需求下降,也不是我国生活必需品生产萎缩,故①④错误。故本题答案为C。

3.2017年12月29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

①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②把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③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④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①④适合题意;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②错误;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不能改变,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4.2017年12月,我国进一步降低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我市降税产品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涵盖食品、保健品、药品、日化用品、服装鞋帽、家用设备、文化娱乐、日杂百货等187项商品,平均税率由17.3%降至7.7%。降低消费品进口关税的积极效应是

①提高我国产品竞争力,拓宽消费领域

②提高“引进来”的总体效益

③缩小产品的国内外差价,防止消费外流

④引导我国供给体系转型升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降低消费品进口关税与提高我国产品竞争力并无直接关联,①不选;降低消费品进口关税与提高“引进来”的总体效益无关,②不选;降低消费品进口关税能缩小产品的国内外差价,防止消费外流,③正确;降低相关消费品进口关税能倒逼我国相关企业改革,引导我国供给体系转型升级,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

5.2017年11月,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地发改委联合制定了《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强调共同推进区域绿色低碳发展,共同提升能源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共同研究完善统一标准体系,共同加快能源市场步伐。材料体现了三地政府

①加快简政放权,提高为人民服务能力

②加强协同治理,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环境质量

④优化政府管理,扩大公共服务范围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三地政府加快简政放权,①不选;“共同推进区域绿色低碳发展,共同提升能源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共同研究完善统一标准体系,共同加快能源市场步伐”这体现了三地政府加强协同治理,提高社会管理水平,②正确;三地政府共同推进区域绿色低碳发展,共同加快能源市场步伐,这体现了三地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环境质量,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三地政府扩大公共服务范围,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

6.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和规范党内生活,加强党内监督,严明党的纪律,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

①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②加强党性修养,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

③坚持依法执政,履行党的管理服务职能

④明确党的执政地位,始终坚持党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原则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④是错误的。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和规范党内生活,加强党内监督,严明党的纪律,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有利于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性修养,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①②适合题意;政府履行管理服务功能,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区分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

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中国共产党通过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等方式实现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党不是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具体组织者。政府要依法行政,通过履行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7.2018年1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会谈。习近平指出,中法两国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通过对话和平解决争端,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全球性挑战。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的依据是

①和平与发展是时代潮流,合作共享才能走向共同繁荣

②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助推全球性问题的解决

③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是形成世界新格局的主要途径

④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主权国家合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的知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符合时代主题,助推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故①②表述正确符合题意;③表述错误,夸大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的作用;④表述错误,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本国的国家利益是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故本题选A。

8.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的“北京8分钟”,运用高科技手段使人工智能和演员一起向世界展现了龙凤呈祥、涡纹、中国结等中国元素与文化,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大飞机、高铁、共享单车等新高科技成就与大国形象,给世界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记忆。“北京8分钟”的成功得益于

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底蕴

②世界人民文化欣赏水平的普遍提升

③立足实践在内容与形式上不断创新

④综合国力提高使我国文化领先世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的“北京8分钟”表演在内容与形式上提供了丰富多样、异彩纷呈的素材,又借助于现代传媒与现代科技使之给世界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记忆,①③符合题意。世界人民文化欣赏水平普遍提升的说法绝对化,②排除;我国文化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④不符合我国国情,排除。故选A。

9.“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智能手机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手机依赖症”,使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正成为“遗失的美好”要找回这种“遗失的美好”就应该

①坚持矛盾的观点,权衡利弊,扬长避短

②坚持发展的观点,批判继承,与时俱进

③坚持联系的观点,创造条件,趋利避害

④坚持实践的观点,立足实际,实事求是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A

【解析】

要找回这种遗失的美好,就应该坚持矛盾的观点,权衡利弊,扬长避短。同时坚持联系的观点,创造条件,趋利避害,让智能手机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正发挥其对我们有益的作用,①③项符合题意;材料所述与批判继承,与时俱进,立足实际,实事求是之间没有直接关系,②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10.在基础物理研究领域,高密度高能量的脉冲星是不可替代的宇宙天体实验室,将来它还可以替代导航卫星实施空间飞行器的定位。自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以来,“中国天眼”共发现51颗脉冲星候选体,其中有11颗已被确认为新脉冲星。目前,科学家们正计划在“中国天眼”周围设置若干30米至5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组成“天眼阵”以提高分辨率,从而获得射电源更精确的定位图像。这体现了: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延展了人类认识的眼睛

②人类认识的对象取决于人们的主观需要

③发现新物体是科学研究活动的最终目的

④人类认识水平随实践活动的发展而提高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实践活动的发展为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了先进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能力与水平的提升,①④正确符合题意。人类认识什么与不认识什么,是由客观条件与主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取决于人们的主观需要,②观点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科学研究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的发展,③表述错误。故选A。

11.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材料所反映的哲学道理()

①人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②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基本路径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展

④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对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是人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结果,体现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展,③项符合题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①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乡村振兴需要走曲折的路,②项不合题意;意识活动本身不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意识的指导下,人可以能动的认识和改造世界,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

12.2017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将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以及承包地“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等制度。而在2018年1月17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特别提出了允许利用宅基地建设生产用房,创办小型加工项目,推动返乡人员创新创业。这一场与土地有关的改革

①作为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先导,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②从我国农村当前的实际出发,能够充分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为农业农村发展增添新动能

③符合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客观规律,将给农村带来更大活力和改革机会

④展现了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说明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动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的知识。“三权分置”立足农村实际,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提高闲置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促进农业农村新发展。②④符合题意;“三权分置”改革不是制度创新,①说法错误;“三权分置”改革调整的是农村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13.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就是“三农”发展的不充分。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A乡政府在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促进社会主要矛盾解决的措施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结构优化,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村民承包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改革,保证土地的集体经济性质,促进村民增收,保障经营者受益权,促进农村发展。同时加强农村基础建设,重视生态保护和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该村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示范村。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A乡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是如何发挥作用促进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并就如何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两条政策建议

【答案】(1)①加强宏观调控,通过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创新,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方式转向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③深化“三权分置”改革,保障农村集体、村民、经营者三方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④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⑤践行新的发展理念,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

(2)政策建议:政府制定有利于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财政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政府制定有利于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政策及法规。

【解析】

本题以A乡政府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分析A乡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是如何发挥作用促进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并就如何

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两条政策建议。本题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小问题,实际作答的过程中需要依次进行分析作答。解答第一个小问题,着重需要考生对材料中A乡政府的做法进行充分解读,从中提取出其关键性的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即可。主要可以从加强宏观调控,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三权分置”改革、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践行新的发展理念,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第二个小问题属于开放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例如,政府制定有利于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财政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政府制定有利于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政策及法规等

点睛:解答非选择的要领

第一,认真审题,弄清题意。首先,不管试题以什么形式出现,先要审好题,即要读懂题意,特别是以材料设置的情境试题。要仔细、认真阅读材料或所给的语言,从文字、图表、漫画等信息载体中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将其梳理、归纳,从中准确地抽取材料的主题。其次,审查好题目所问的问题,弄清是什么问题,试题的立意是什么,所考查的知识是什么,问题和材料是什么关系,要用什么知识分析什么问题。弄清命题者的考查意图,理清题目层次,注意与教材知识的比较和联系,学生应较深刻地理解问题的内涵及答题具体要求,从材料着手找答案,从中寻找所涉及的教材知识及其内在联系点。

第二,明确答题所要运用或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解答类似于本题的综合探究题,虽然可以从自己独特的角度进行解答,但不管怎样解答,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知识,防止脱离学科知识进行不着边际的随意“探究”,要体现出政治学科的思想性、方向性的特点,应根据题意及试题的限定要求,联系教材中的有关知识确定答题所要使用的基本概念、观点、原理。

第三,依据教材、题意和自己的认识适当表态。部分探究题要求根据题意和指令要求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即坚持什么,反对什么,自己应该怎样做,等等。表态性的语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层次与所问是否吻合,这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第四,要注意运用好发散思维方式。解答好开放型的设问,切记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教材内外知识的结合上来回答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

第五,依据题意及其指令要求,精心组织答案,严格按设问要求答题,如题目中要你“举一例”、“提两项建议”等;注意书写的层次和条理,切勿不分段落,结构混乱;回答时语言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注意表述的完整性、科学性;能结合试题中的相关内容规范运用有关术语等。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决定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2017年试点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党的十九大对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再动员再部署,要求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组建国家、省、市、县

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这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健全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强化党和国家自我监督具有重大意义。2017年11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关于在全国各地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决定在即将召开的省、市、县人民代表大会上产生三级监察委员会。11月7日,备受公众关注的《监察法(草案)》在中国人大网首次公布,并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是怎样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并说明这项改革的意义。

【答案】做法:①党发挥在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对改革做出重大部署;坚持科学执政,运用先试点再推广的科学方法部署改革。②全国人大行使决定权,决定各级人大产生相应的监察委员会;行使立法权,通过科学民主立法完善相关法律。③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坚持了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

意义:①完善我国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有效监督公权力,推进反腐败斗争。②做到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相统一,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解析】

本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为素材切入,从《政治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中国共产党、人大、依法治国等知识以及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知识,设问指向我国是怎样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并说明这项改革的意义。解答第一问把握材料中提到的主体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明确党的十九大对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再动员再部署,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关于在全国各地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调动运用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作用、全国人大的最高决定权、依法治国方略等知识加以分析。第一小问属于意义类试题,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解答时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运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效监督公权力,推进反腐败斗争等知识进行分析。

【点睛】解答意义类主观题有以下对策:

对策一:根据主体分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从不同主体进行分析。比如,分析经济意义时,常见主体有消费者、经营者、企业、国家、劳动者等。

对策二:寻找角度分析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比如,分析科技创新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我们可以从科技本身的角度、农民的角度、农业的角度、农村的角度等来分析。

对策三:回归教材分析意义。即把试题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对题中的材料和设问作出分析,

把材料观点与课本知识一一对照,选取相关知识作答。

对策四:结合材料分析意义。即要注意结合材料,根据教材中的观点谈解决问题的必要性、重要性。

对策五:要遵循由微观到宏观、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的原则,体现由小到大原则。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冰洋冷饮雪糕实现“一小时达”,五芳斋万种定制粽任君选择,百雀羚新媒体广告圈粉“90后”……乘着互联网的东风,目前全国有超过半数的中华老字号上线网店,老品牌,新姿态,老字号们正敞开怀抱迎接新零售时代。

老字号承载了厚重的生活与文化记忆,常被视为城市的精神地标,但也曾艰难度日,甚至抱憾终结。如今,人们喜欢老字号,不仅因其历史悠久、手艺精湛,还在于它们能跟时代接轨、与需求合拍。近来,老店“广州酒家”挂牌上市,上海计划将经营不善的老字号放进“品牌池”,招募更合适的经营者……老字号不再死守“酒香不怕巷子深”,而是大胆走出舒适区,争当下、赢未来。

市场不相信眼泪,“倚老卖老”没有出路。只有具有善用互联网思维激活老字号的商业基因,巧用市场力量壮大老字号的发展实力,才能打造“不老传说”,相信未来将有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中华老字号能赢得未来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说明中华老字号是如何“焕发青春”的。

(3)请就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激活老字号的商业基因提出两条建议。

【答案】(1)①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华老字号能主动利用新媒体、互联网强大的传递、共享功能,传播企业文化,重塑企业品牌;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中华老字号能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新工艺,壮大自己的实力;③中华老字号能不断地为自身注入新的时代精神。中华老字号能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参与市场竞争,在顺应时代的变迁中不断地发展壮大自己。

(2)①坚持辩证否定观,通过市场竞争主动淘汰落后的工艺;②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破除落后观念,主动适应市场变化;③针对中华老字号存在的问题,能够主动寻找新思路,开拓新境界;④通过创新激活巾华老字号的传统基因,借助科技进步提升发展空间。

(3)①利用互联网宣传中华老字号的企业品牌和优秀企业文化;②开设中华老字号品牌网站、微信公众号;

③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寻找企业发展的商机。(其他答案只要围绕主题,言之有理,也可以酌情给分)【解析】

本题以中华老字号“焕发青春”,赢得未来为背景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文化创新、辩证的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1)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中华老字号能赢得未来的原因。我们看到一个“原因”类设问,第一个应该想到的问题就是课本上关于这个问题具体有哪些内容?联系课本是分析原因的最基本的角度,很

多问题通过联系课本内容就能够得到解决的。中华老字号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故本题可以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科技进步影响文化发展等角度思考分析。

(2)本题考查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设问指向中华老字号是如何“焕发青春”的。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有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中华老字号的发展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统一。

(3)请就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激活老字号的商业基因提出两条建议。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