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详细汇总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1.什么是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价值& 使用价值。

①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②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3.货币的产生。

从原始社会时期出现了物物交换,但“商品—商品”的交换比较复杂而不方便,于是人们先把自己的东西换成市场上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然后再去换回自己所需要的商品。一般等价物就出现了,一般等价物用于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而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成了货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4.早期的一般等价物有牲畜、布帛、贝壳等。

5.贵金属金银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优点。

6.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7.纸币的优点: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8.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纸币发行量过多会造成通货膨胀,物价持续性上涨;发行量过少会引起通货紧缩,导致物价持续性下跌。

9.货币流通规律: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10.经济收支往来中常用的结算方式有:现金支付& 转账支付。

11.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工具:信用卡、支票。

12.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持卡人可以在发卡银行指定的场所消费,或指定的营业机构存取现金或转账。

13.信用卡的优点: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14.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票据。

15.在我国,支票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16.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17.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要懂得判断国汇率上升或下降)

18.本国人民币升值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19.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和意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供求影响价格: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宗教信仰、习俗等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当商品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出现“物以稀为贵”现象,此时是卖方市场,价格上涨。当商品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出现“货多不值钱”现象,此时是买方市场,价格下跌。

②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格最终是由其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时间。

2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生产者的意义:每个商品者用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都只能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因此,个别

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处于有利地位;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处于不利地位。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该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生产率。生产率提高了,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会降低,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24.价格的影响

(1)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①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影响较大,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较小。

③价格变化对相关商品需求有影响。当一种商品价格上涨时,需求减少,人们会增加其替代商品的购买,而减少其互补商品的购买。(升减替代增,升减互补减)(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当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反之则获利减少,压缩生产规模。

②调节生产要素投入。为了降低成本,哪种生产要素价格下降,生产者会增加该生产要素的使用量。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25.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根本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因素: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的收入越多,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总量就越大。

②居民消费也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对未来收入,如果人们有非常乐观的预期,那么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会加大。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大小有密切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26.消费的类型

(1)按照消费方式的不同:

①钱货两清的消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旦交易完成,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即买主自己享有。

②贷款消费。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当一次性付款可能会超出一些买主的支付能力,这些买主可考虑预支未来收入进行的消费。适合那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持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积蓄的人。

③租赁消费。对于一些消费者无力购买或使用次数有限不想购买的商品,可通过短期租赁,不变更该商品的所有权,而获得该商品一定时期内的使用权。(2)按照消费目的的不同:

①享受资料消费。满足较低层次的衣食住行的需要,是最基本的消费。

②发展资料消费。比如:上学,教育培训等消费。

③享受资料消费。

27.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①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

②加强社会保障,激发预期消费。切实解决居民关心的教育、医疗、就业、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缓解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③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增加中低收入家庭收入,努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28.常见的消费心理有哪些:

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人们跟风随大流的心理往往能引发对某类商品或风格的商品的追求并形成趋势。消费是否应从众,要具体分析,盲目从众是不可取的。

②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消费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但要考虑社会认可,要考虑代价,过分的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的。

③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这种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

④求是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者在选择商品的时候,考虑价格、质量、服务、功能、操作等,讲究实惠,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这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29.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如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为了撑面子不惜举债消费而不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的行为是缺乏理智的。过于紧缩消费会使人们的需求的不到满足,也不利于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因此,我们提倡消费要适度。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随大流购买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是不理智的。要避免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略精神消费的倾向。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

宗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其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人们将绿色消费概括成“5R”: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难以战胜困难,成就事业。艰苦奋斗精神,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

(1)价格P与需求量Q的关系(2)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②与高

档耐用品①不同程度的影响

(3)设某商品甲的互补品为乙,替代品为丙。则甲价格变动对乙和丙需求量的影响

如上图

3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有客观的物

质生产状况决定的,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

③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生产积极性

32.社会再生产的过程

社会再生产的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33.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未来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基本要求。

34.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③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④全面深化改革

3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36.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7.公有制的范围: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8.国有经济:社会全体劳动者共有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39.国有经济的地位和意义: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保障国家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发展战略性产业,提供公共服务,具有关键作用。

40.集体经济:由部分劳动者共有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它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广泛存在于城乡工业和服务业中。它包括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1.集体经济的作用:集体经济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42.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①必须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②必须退静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4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体现: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就全国而言,有些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

差别。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44.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体现: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军工、印钞;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矿产资源:电力、电网、电信、煤炭、铁路运输;公共产品和服务:大型水利设施,环保、城市公交;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装备制造,航天,大钢铁石化,汽车集团,国家实验室等)

45.非公有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外资经济。

46.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

47.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优点: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48.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

49.完善发展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50.如何坚持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见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要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51.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52.企业的地位: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53.企业的类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其中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54.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

55.公司: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56.公司的含义:依法设立,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企业法人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

57.两种法定公司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1)相同点:①“有限”:指股东对公司债务负有有限的清偿责任。

②“合股”:拥有股份的人叫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

(2)不同点:

58. 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决策机构(董事会)执行机构(总经理)监督机构(监事会)

59.公司制的优点: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管理结构。

60.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

①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②公司要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良好形象

④企业的兼并与联合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61.企业兼并与破产的意义:

①兼并: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那些相对劣势的企业,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以优带劣,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②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济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企业破产,及时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优胜劣汰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62.劳动的含义和意义: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

63.劳动者: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我国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光荣属于劳动者。

63.就业的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①就业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②劳动者通过取得报酬,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③劳动者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4.解决就业的措施:

①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②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自身文化、技术素质;适应市场需要,发扬创业精神,自主创业。

65.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就业观念: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

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66.为什么要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①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②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享有的权利。这些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保证。

67.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③休息、休假的权利;

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⑥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68.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①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劳动者享受权利与履行义务互为前提;自觉履行劳动义务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

②重要保证: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权益的重要依据。

③具体途径: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采用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要求维护。

69.储蓄存款:是指居民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凭证,个人依据凭证可以支取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70.我国的储蓄机构主要是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农业,交通,建设)

71.我国居民储蓄的目的:教育,购房,买车,养老,资金安全,获得利息。

72.存款利息计算公式: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73.我国的储蓄存款主要有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两大类。

74.活期储蓄是储户可以随时存入和提取,不规定存期,存取的金额和次数不受限制的储蓄方式。

75.定期储蓄是事先约定期限,存入后不到期一般不得提前支取的储蓄方式。存期越短,利息率越低,存期越长,利息率越高。

76.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的特点比较:

77.我国的商业银行的业务:

①存款业务:这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②贷款业务:这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主要分为工商业贷款和消费贷款。

③结算业务:经济活动中发生货币收支提供手段与工具的服务,收取的一定费用。

④中间业务: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险箱,结算业务。

78.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股票代表其持有者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

79.股东的权利:出席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姑息或分享红利等权利。

80.股票投资的收入:

①股息或红利收入

②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81.股票的特点:高风险,高收益

①股东参股投资取得股票后,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

②要改变股东身份,要么等公司破产清盘,要么将股票转售给第三人。

③经国家证券管理部门审批同意后,股票可以在证券市场上流通买卖。

82.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的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83.一般来说,债券主要由期限、面值、利率和偿还方式等要素组成。

84.债券主要可以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85.债券和股票比较:

86.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87.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

对象,如健康险,意外伤害险,人寿险等。财产保险是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对象,如汽车保险、运输保险等。

88.订立保险的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89.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90.经济制度决定分配方式: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的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91.按劳分配的含义: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9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93.按劳分配的意义:

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是对几千年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

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荣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94.公有制自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制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95.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常见情况:

96.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社会意义:

①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②有利于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97.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对比:

98.对收入公平的正确理解

①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

②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收入差距不能过大,保证人们基本的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和平均主义有根本的区别。

③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注意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99.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和理由去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健全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再调节的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100.效率的含义:指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