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我做起发言稿三篇

社区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我做起发言稿三篇
社区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我做起发言稿三篇

社区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我做起发言稿三篇

篇一:社区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我做起发言稿

在“四风”当中,官僚主义因其存在的历史长远、危害巨大、不易克服、人民群众感受更直接而成为其中的关键。

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在其产生的条件和根源方面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在我国流传几千年“官本位”意识是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主观和客观相背离的主观主义、唯心主义是二者产生的思想根源;脱离群众、背弃事业的个人主义是二者产生的现实条件。

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左右呼应、如影随形。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互相包庇。正是由于官僚主义的存在才使得形式主义大行其道、趾高气昂;正是由于形式主义的衬托,官僚主义才获得了所谓的“政绩”,维持了其虚假繁荣。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相互“激励”。具有官僚作风的领导干部高高在上、好大喜功,下属们就投其所好,急功近利,大搞短期行为,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用“假、大、空”来迎合“高、大、全”。在形式主义的“帮助”下,官僚主义取得了用数字堆积起来的虚假政绩,建起了大量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相伴而生,在发展过程中左右呼应、沆瀣一气,最终不可避免造成巨大恶果,带来巨大危害:破坏了党群关系,蛀蚀党的执政基础;败坏官场风气,损害政府威信;抛弃宗旨原则,危害人民权益;妨害公平、效率,危害现代化建设。

官僚主义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根源。官僚主义的要害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与“做官当老爷”相伴而来的便是凌驾于群众之上,追逐荣华富贵,作威作福,纸醉金迷,享乐主义便“应运而生”。享乐主义随着我们的胜利而来,伴着我们执掌权力而生。官僚主义的产生和强化使得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兴起。

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助长官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党面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的考验,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有不断蔓延的趋势。市场经济条件下,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有突出的特点:在思想观念上,信仰缺失,精神空虚,贪图享受,宗旨观念淡薄,把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和群众之上;在工作表现上,掂轻怕重,推卸责任,不愿开展艰巨的工作,脱离实际需要,讲排场、比阔气,奢侈浪费;在生活方式上,吃穿住用行等方面追求“国际化”、“贵族化”,挥霍公款、吃喝玩乐,超标乱配、滥配交通和通讯工具,时时处处盲目攀比,沉湎于花天酒地、声色犬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实践证明,这种追求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行为暴露了其官僚主义的实质,使官僚主义者沉湎其中,无法自拔,进一步助长了其官僚主义作风。

只有通过分析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之间的关系,确定反对官僚主义的关键地位,发现官僚主义的严重危害性,才能够从制度建设、群众监督、绩效考核、个人修养和群众实践等角度针对性地提出克服官僚主义的对策和措施,真正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向深入。

篇二:社区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我做起发言稿

形式主义是一种贪图虚名、不求实效的工作作风。它不仅浪费宝贵资源、贻误发展时机,而且严重损害党的形象、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决反对和努力克服。

树立正确观念。形式主义之所以能够产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丢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而导致工作目的扭曲和工作方法变形。克服形式主义,必须牢固树立三个观念:一是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统一。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搞清楚当官为什么、掌权干什么、工作图什么,真正做到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自觉抵制形式主义。二是抓工作与求实效相统一。求实效,就要说实话、报实情、办实事,真正把心思和功夫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三是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反对形式主义,并不是否定一切形式,而是摒弃对工作无益的形式、采取有利于工作开展的形式,使工作搞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

改进领导作风。改进领导作风对于克服形式主义至关重要。如果领导干部实事求是,对基层情况了如指掌,就会使搞形式主义的人处处碰壁。因此,首先要从领导机关做起,不搞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不搞虚报浮夸的假政绩,不搞劳民伤财的达标活动,不搞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其次要坚决纠正形式主义的做法,一旦发现部属弄虚作假,就应及时予以曝光。再次要讲究工作方法。人们常常看到这种现象:有的工作刚刚布置,索要经验的电话就到了。这种向雏鸡要蛋的做法,往往成了弄虚作假的诱因。因此,克服形式主义,必须改进工作方法。

强化群众监督。干部的品德、能力、作风和实绩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因此,干部选拔任用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包括周围群众的意见,使那些搞形式主义的人前进无路、后顾有忧。同时,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辨别能力,强化群众的监督意识,引导群众自觉同形式主义作斗争;疏通民主渠道,推进制度创新,为群众监督创造有利条件。

严肃政治纪律。有的干部误以为做表面文章费力小、见效快、名利双收,以致滋长了投机取巧的心理。刹住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歪风,需要建立科学的用人标准,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使那些讲实话、报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切实为群众谋利益的人得到褒奖,使那些搞形式、装门面、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人没有市场。要严肃政治纪律,凡是作风飘浮造成损失的、虚报浮夸骗取荣誉的、弄虚作假掩盖过失的,都必须根据情节和危害以党纪政纪论处。只有这样,才能杜绝形式主义。

篇三:社区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我做起发言稿

官僚主义作为一种不良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是我们党的作风建设中一直未能彻底根治的顽症,已经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邓小平同志曾经尖锐地指出,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和危害就是“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成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诿,以致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等。”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形象地把官僚主义比喻为泥塑的神像,说其是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

不正,六亲无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十分无用。经过几十年的进化,官僚主义在有些干部中比当年的泥塑更具了几分“灵气”。只要我们略作留意,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官僚主义作以比较,就会发现,我们现在的官僚主义现象,除了与历史上的官僚主义有相通之处,还有自己不同于旧中国官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官僚主义的特点。从外在的表现看,目前突出表现为:

一是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摆架子,抖威风,以家长自居,作风粗暴,专横跋扈,把公仆当成老爷,把同志当成“丫鬟”;官不大,僚不小;布置工作盛气凌人,官气十足,讨论问题一个频道,不容二声;日常管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二是沽名钓誉,图形式,走过场。整天摸上级所想,猜上级所思。投其所好,不惜劳民伤财,竭泽而渔,拆房补墙;藏其所恶,不惜弄虚作假,把领导当成演员,把工作当成戏台;以浮夸对付上级,用假象应付群众。汇报成绩添枝加叶,见风说雨,夸大其词;谈问题轻描淡写,避重就轻,欺上瞒下。

三是工作飘浮,不深入实际。办事拖拉,不讲效率,繁文缛节,火烧眉毛人不急,豺狼咬腿心不慌。没有服务观念,缺乏竞争意识。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路边工程”。调查研究如蜻蜓点水,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谈工作思路云里来,雾里去,满篇无用的废话;解决问题像风吹浮云,有唱功,无做功,有说法,无做法。

四是盲目决策,不研究,不论证。嫌研究复杂,怕论证声杂。抽烟想点子,关门画圈子,宾馆谈方子。缴不完的学费,补不完的漏洞。花着公款不觉穷,浪费时间不心痛。群众称其为“拍马屁当官,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四拍干部”。

五是饱食终日,养尊处优,无所用心,不思进取。上班一张报纸一杯茶,下班歌厅舞厅任潇洒。对群众的声音充耳不闻,对所管的事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对遇到的矛盾与危机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对单位存在的问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责任意识淡化,既无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的自觉,也无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之举。

六是眼睛向上看,围着领导转。缺乏群众意识和群众观点,忘记了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不怕得罪群众,就怕得罪领导,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高兴。把党性归结为向领导负责,把工作定位于领导的喜好。

七是墨守成规,思想僵化。不见改革开放浪涛汹涌,无视党的思想路线。“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对善于创新的人要么认为不稳重划入另册,要么认为难领导打入冷宫;对工作不是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而是没有文件等文件,有了文件等经验,有了经验试试看,稍有风吹向后转。

八是见工作就让,见困难就避,见功利就要,见责任就推。

九是热衷于迎来送往,热热闹闹。有的热衷于旅游参观,工作就是公关;有的全力搞接待,抽空抓工作;有的下基层车水马龙,前呼后拥。把财政款装进了眼眶子,把发展资金放进了胃袋子,把办公费花给了车轮子,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扔进了水池子。

十是文件安排,会议落实。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表面上忙忙碌碌,实际上空空荡荡。问题越积越多,发展越来越慢。群众称其为忙了书生,苦了印刷工,害了老百姓,出尽风头,败坏了党的名声。

从官僚主义的内在根源看,可以划分为六种类型:

一是愚昧型。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现代领导科学知识与技能,缺乏扎扎实实地调查研究和对客观现实情况的了解,缺乏虚心学习的态度与意识。常常主观动机是好的,内心也想为人民群众服务,但缺乏科学的方法,惯用经验思维和小生产的管理方式,效果不理想,出力不讨好。

二是自我满足型。好不容易做了官,开拓创新的精神却入库了,强国富民的责任下岗了,吃苦耐劳的干劲没有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淡化了,满足于做平安官。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回避矛盾,敷衍塞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保官位稳。

三是集权型。把权力看得过重,乐于揽权。事无巨细,无不插手。思想意识中缺乏领导主要精力是抓大事、谋大局,主要工作是组织协调的观念。限于精力和能力,无暇抓大事,管大局,疲于应付,整天陷于事务主义。

四是文牍型。这种官僚主义在思想方法上是一种典型的教条主义。办事喜欢寻找一种“程序和格式”。工作中不愿做扎实细致的调查研究,缺乏实事求是的创新精神与开拓进取的作风,满足于墨守成规,擅长于文字游戏。文件安排,会议落实,不是抄转文件,就是行政命令,却不管是否符合实际,能否解决问题。

五是老爷型。这种类型的官僚主义,有着深厚的封建思想意识。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君为臣纲的官威意识在有些干部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只有当官做老爷的观念,没有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为了满足当官做老爷的欲望,不但动员了福利、组织等行政措施,而且绞尽脑汁搞“四清”,想尽办法排异己。用下级服从上级的组织原则否定党内同志之

间的平等关系,把上下级之间的工作关系变成了无原则的服从与“尽忠”关系。眼睛向上看,围着领导转,一切为了做官,主仆意识颠倒。

六是利己型。这种类型的官僚主义实际上是极端个人主义在领导工作中的表现,是西方腐朽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有些干部思想中的反映,是封建官本位的一种现代翻版。在思想意识中把手中的权力作为能挖掘自我利益的“金矿”,官中寻觅黄金屋,官中追求颜如玉。处理问题的标准,不是“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而是是否对自己有利。遇事以个人利益为转移,利大的大干,利小的小干,没利的创造机会也要获取利益地干。这种类型的官僚主义者,其权力不被用来贯彻党和国家的意志,为人民谋利益,反而是在“国家的”或“人民的”名义下,实现当权者一己私利。

官僚主义者拥有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却不能带领干部群众抢抓机遇,谋划民族振兴之大计;肩负强国富民之责任,却不能贯彻为人民服务之宗旨。严重干扰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的贯彻执行,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和社会风气,涣散民心,影响党的事业,损害人民的利益。其危害性、危险性之大,已经成为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敌,成为一个关系党和政府形象,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党的生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大问题,到了非下决心解决不可的时候了。我们必须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从思想教育入手,强化干部素质,紧紧围绕制度建设这个根本,标本兼治,多管齐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干部考察、评价、监督、激励的科学机制,全面推行政务公开,狠刹官僚主义,切实转变作风,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

尤其在制度建设中,一是要废除干部终身制,建立一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公平公开的竞争性的!人用人体制与机制,做到以好的作风!人,!作风好的人。使德才兼备、勤政廉政、作风好的人有用武之地,得到重用。使官僚主义者无法为官,为官者想搞官僚主义也难以生存;二是要理顺党政关系、政企关系,切实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明确每个人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责、权、利,使办事的人有权,有权的人有时间、能力、精力去办事;三是精简机构,切实解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问题;四是严肃惩戒制度。对于那些热衷于搞官僚主义的人,要给于严厉的批评教育、政纪党纪处分,对因官僚主义给社会带来重大危害的,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