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题库带答案

论语题库带答案
论语题库带答案

.

《论语》:学而、述而、子路、为政、里仁

一、上下句背诵

一、《学而》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二、《为政》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三、《里仁》

1.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2.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四、《述而》

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子曰:“德之不修,学而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子曰:“若圣与仁德,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而已矣。”

五、《子路》

1.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

2.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徙。”

3.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4.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二.解释加线字词的意思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时:以时按时。

2.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恼怒

3. 吾日三省吾身省:检查

4. 为人谋而不忠乎?谋:策划,考虑

5. 敏于事而慎于言敏于事:在办事情上敏捷

6. 就有道而正焉就:走向,接近

7. 学而不思则罔罔:罔然无所得

8. 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

.

.

9. 诲女知之乎诲:教导

10. 是知也是:指示代词,这

11. 学而不厌厌:满足

12.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修:培养讲:讲习研究

13. 饮水,曲肱而枕之枕:动词,当枕头用

14.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愤:因不满意而感情激动

1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几个人,并非确指“三”

16. 正唯弟子不能学也唯:表示判断

17. 君子喻于义喻:明白,懂得。

18. 礼乐不兴兴:盛。

19. 野哉由也野:鄙陋。

20. 则民无所措手足措:放。

21. 无所苟而已矣苟:不严肃,跟“敬”相对。

22. 欲速则不达达:到达。

三、名句出处

《学而》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为政》

1.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里仁》

1. 朝闻道,夕死可矣。

2.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4.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5.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述而》

1.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 三月不知肉味。

4.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路》

.

.

1.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2.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4.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四.派生的成语、俗语

1.《论语子路》中有:“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欲速则不达

2《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固执然小人哉!”

言必信,行必果

3《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不亦乐乎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贤思齐

5《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节用爱民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诲人不倦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

9、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

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暴虎冯河

10、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

浮云。”

乐在其中

《为政》

11.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措诸枉,则民服;举枉措诸直,则民不服

举直措枉

12.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见义勇为

《里仁》

13.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造次颠沛

.

.

五、文学常识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集子。1.《论语》是()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成书于战国初年,现存《论语》(2. 20 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伦理观念,品德修养,教育原则四个方面( 3.《论语》的内容包括:政治主张4.孔子所说的“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是哪种人?君子

5.曾子。名(),字()。参子舆

6.“由,诲汝知之乎?”“由”的字是()子路

7.孔子用“正名”回答了哪位弟子的提问?子路

8.《里仁》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与()的区别。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君子与小人

9.《为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为政以德

10.我们文学上所说的“四书”即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11.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哪一位?颜回

12.“孝悌”的“悌”是什么意思?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

13. 儒家讲人生过程有八个过程,也称“八条目”,请至少讲出三条。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4. 孔子提倡哪两种教学方法?学思结合温故知新

15.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本篇

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中有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教育思

想,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品格完善,以及()的思想。和而不同

16.传说有弟子()人,身通六艺者()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3000 72

17.《.论语》是在( )代由()列入”四书”之一宋,朱熹18.孔子是()时期,()国人,()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和()。春秋,鲁,儒,仁,礼

19.孔子诸多弟子中()被后人追封为“卫侯”“河内公”子路

20.《子路》篇主题涉及孔子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即()思想。正名六.注音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yu

è)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y

ùn)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xǐng)...4、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sh

èng).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r

ǔ).6、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s

ōu).7、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zhuàn)

.

.

(hào)” 8、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yú反,9、举一隅不以三隅则不复也.(yì)弋不射宿。

子钓而不纲,10、

(qī)小人长戚戚子曰:11、“君子坦荡

荡,.(shuò)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12、子游曰:“事

君.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肱子曰:“饭疏食饮水,曲、13.)

(gōng我如浮云)(fěi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4、.(qiǎnɡ)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夫如是,、15则四方

之民.(kēnɡ)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16、曰:“言必信,行必果,

硁..何足算也?”(shāo)子曰:“噫!斗筲之人,、

17.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也。”狷、子曰:“不得中行

而与之,必也狂18 (juàn)偲,怡怡如也,可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子曰:“切切偲19、

谓士矣。(sī)知?”、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20.(zhì).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