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孔箱涵结构手算

4孔箱涵结构手算
4孔箱涵结构手算

K0+402箱涵荷载计算

关于断面孔径确定

已知:水深h=1.9m,设计过水流量Q=6.0m3/s,原有干渠过水面积w=12.475m2

1)如按平均流速v=Q/w=6/12.475=0.48m/s

2)底坡i=v2/(c2*R)=(n*v/R2/3)^2,n=0.016

水力半径R=w/ρ=面积/湿周=12.475/11.413=1.093m

底坡i=(0.016*0.48/1.093^0.6667)^2=0.0000524

3)按面积等代设计涵洞断面。

4)根据汽车荷载传至涵洞顶板覆土深度计算要求,选择合适的覆土高度。

一.顶板按连续梁计算,不计水平压力(不计轴向压力)

1.恒载竖直压力

覆土120厚,p1=γ土*h=20KN/m3*0.12=2.4KN/m2

涵顶板自重,t=450厚,p2=γ砼*t=26.0 KN/m3*0.45=11.7 KN/m2(程序算)

恒载竖直压力∑=p1+p2=2.4+11.7=14.1KN/m2

2.活载

按<涵洞>P561(说明:汽车荷载按规范车辆布置,以45度角(覆土小于500mm)反射分布至箱顶,计算活荷载传到箱后的压力强度qB=(1+μ)∑P/(a*b),a-活荷载横向分布长度,b-活荷载纵向分布长度,(1+μ)为冲击系数,覆土小于0.5m时按1.3计入)

汽-20重车后轮着地宽0.6m,长0.2m,填土厚0.12m,则:

1)横向分布宽度a

0.6/2+0.12*tan45=0.42m<1.3/2=0.65, 且<1.8/2=0.9,横向分布宽度仅考虑汽车的后轮,则a=(0.6/2+0.12*tan45)*2=0.84m

2)纵向分布长度b

0.2/2+0.12*tan45=0.22m<4.0/2=2.0, 且<1.4/2=0.7,纵向仅考虑汽车后轮,则b=(0.2/2+0.12*tan45)*2=0.44m

则:qB=(1+μ)∑P/(a*b)

=1.3*60KN/(0.84*0.44)=211.0KN/m2;

3.顶板按连续梁计算弯矩图(考虑横活分项系数)

二.侧墙按受(压)弯构件计算

1.按梯形荷载计算

按静止土压力系数取K=0.5

P1=K*20*0.12=0.5*2.4=1.2KN/m2

P2=K*20*(0.12+2.7)=28.2KN/m2

按两端固端单向板(纵向1m)计算侧墙:

M A=-6.83KN-m,M B=-9.91(按10KN-m) KN-m,M中=4.29KN-m

三.节点M分配:

1)横梁线刚度i1=E*I1/L1,侧墙线刚度i2=E*I2/L2,远端均为固端,转

动刚度S AC=4*i1, S AB= 4*i2,分配系数计算如下:

S AC/ S AB=(4*i1/4*i2)=((b1*h1^3/12)/L1)/ ((b2*h2^3/12)/L2)

,b1=b2=沿纵向单位长度。h1=0.45m,h2=0.3m,L1=2.8m,L2=2.25m,

S AC/S AB=(0.45^3/2.8)/( 0.3^3/2.3)=(0.45/0.3)^3*(2.3/2.8)=3.375*0.82 =2.77,则顶板(梁)分配系数Kac=2.77/(1+2.77)=0.73,侧墙Kab=0.27

2)规定杆端弯矩顺时针为正,弯矩分配(分配一次),以A点取矩,根据力矩平衡,约束弯矩m=-(273-6.8)=-266.2(逆),按相反方向加放松弯矩,M 防松=266.2(顺),分配后,侧墙Mab=6.8+0.27*266.2=79,顶板Mac=-273+0.73*266.2=-79KN-m.

3)传递C点得到传递弯矩(远端固端,传递系数C=1/2),

△Mc=1/2*0.73*266.2=97.2KN-m(顺), 对C点增加的△Mc,由于C点两侧梁刚度相同,分配弯矩△Mca=△Mcd=97.2/2=48.6。

侧板B点得到传递弯矩,C=1/2, △M b=1/2*0.27*266.2=36KN-m(顺),对侧墙,B点弯矩Mba=-10+36=26KN-m,其中-10为在三角形荷载作用下的杆端弯矩。

四.底板按连续梁计算,受地基反力作用,不计水平压力

按顶板、底板450厚,侧墙300厚

1.恒载(不计入分项系数)

覆土重+箱涵自重(按纵向1m)

Q1=γ土*h覆土厚+[(11.5*2.7-4*2.5*1.8)*1.0*25]/12.7

=20*0.12+326.25/12.7

=2.4+25.7=28.1KN/m2

2.活载1,按汽车作用,不计冲击系数1.3,Q2=211.0/1.3=162.3KN/m2

3.活载2,水深按1.2m计,Q3=10*1.2=12KN/m2

4.地基承载力,应满足fak>(28.1+162.3+12)=202.4KPa.

5.配筋,仅考虑Q1和Q2,恒1.2,活1.4分项系数计算配筋,恒载扣除底板自重,活载不计水压力,(恒载Q1=28.1-25*0.45=1

6.85,活载Q2=162.3),

连续梁弯矩图:

6.底板与侧墙弯矩分配和传递,可与顶板相同,计算如下:

1)B点分配系数,底板Kbe=0.73,侧板Kba=0.27,其中放松弯矩M=-(215+26)=-241(顺),则分配弯矩△Mba=-241*0.27=-65,△Mbe=-241*0.73=-176,分配后MBA=-65+26=39KN-m,MBA=-176+215=39KN-m

2)传递,按C=1/2

对侧板,A端得到传递弯矩,△Mab=-65/2=-32.5(该部分忽略)

对底板,E端得到传递弯矩,△Meb=176/2=-88,考虑到E点两端梁EB,EF有相同刚度,则E点每侧分配弯矩:△Meb=88/2=44KN-m, △Mef=44,最后E点弯矩M EB=(-188.2-88+44)=-232.2, M EF=(188.2+44)=232.2

7.分配和传递后弯矩图:

8,顶板按梁配筋,有倒角350x350,M=0.8*287=230KN-m,梁截面1000x600.钢筋保护层厚度3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盖板计算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盖板计算 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和所处地理位置,选取荷载等级和环境类别(影响保护层厚度和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值得选取);按照拟定的盖板混凝土等级、主筋的直径等参考《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的3.1.4和3.2.3规定取相应的设计值;盖板容重和土容重可根据《公路桥涵通用设计规范》(JTG D60-2004)4.2.1中的规定取值(盖板容重一般取25KN/m3,土容重一般取18KN/m 3)。 根据《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中7.0.6关于涵洞结构的计算假定:盖板按两端简支的板计算,可不考虑涵台传来的水平力。 一、外力计算 参考《公路桥涵通用设计规范》(JTG D60-2004)4.1.1和4.1.3规定; 永久作用:(1)土的重力=土的容重×填土高度(m)×单位宽度(m) (2)盖板自重=盖板容重×盖板平均厚度(m)×单位宽度(m) 可变作用:由车辆荷载引起的垂直压力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4.3.4的规定: 计算涵洞顶上车辆荷载引起的竖向土压力时,车轮按其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做30°角分布。当几个车轮的压力扩散线相重叠时,扩散面积以最外面的扩散线为准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4.3.1关于车辆荷载的规定: 车辆荷载顺板跨长:La=13+2×填土高×tan30(m) 车辆荷载垂直板跨长:Lb=5.5+2×填土高×tan30(m) 车轮重: P=1100kN 车轮重压强: p=P÷(La×Lb)kN/㎡ 二、内力计算及荷载组合 1)由永久作用引起的内力:跨中弯矩 M1=(土的重力+盖板自重)×L2/8 ( KNm) 边墙内侧边缘处剪力 V1=(土的重力+盖板自重)×净跨径/2(KN) 2) 由车辆荷载引起的内力:跨中弯矩 M2=车轮压强× L2/8 ( KNm) 边墙内侧边缘处剪力 V2=车轮压强×净跨径

箱涵设计计算书

公路桥涵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资料 公路上箱涵,净跨径L 0为2.5m ,净高h 0为3.0m ,箱涵顶平均为2.0m 夯填砂砾石,顶为300mm 沥青混凝土路面铺装层,两侧边为砂砾石夯填,土的内摩擦角?为40o ,砂砾石密度γ=23KN/m 3,箱涵选用C25混凝土和HRB335钢筋。本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荷载为公路-Ⅱ级。 二 设计计算 (一)截面尺寸 顶板、底板厚度 δ=40cm(C1=30cm) 侧墙厚度 t=40cm(C2=30cm) 故 横梁计算跨径 L p =L 0+t=2.5+0.4=2.9m 侧墙计算高度 hp=h0+δ=3.0+0.4=3.4m (二) 荷载计算 1.恒载 恒载竖向压力 221/0.56m KN H P =+=δγγ 恒载水平压力 顶板处 2 002 11 /00.1024045tan m KN H e p =???? ? ?-=γ 底板处 2 002 12 /01.2934045tan )(m KN h H e p =??? ? ??-+=γ 2.活载

汽车后轮地宽度0.6m ,公路-Ⅱ级车辆荷载由《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第4.3.4条计算一个汽车后轮横向分布宽,按30。角向下分布。 m m H 23 .145.0130tan 26.00?=+ m m H 2 8 .145.0130tan 26.00?=+ 故,横向分布宽度为029.43.1230tan 1.026.00=+??? ? ??+=a m 同理,纵向,汽车后轮招地长度0.2m : m H o 2 4 .1255.130tan 22.0?=+ 故,m H b 509.2230tan 22.00=??? ? ???= ∑G=140KN 车辆荷载垂直压力 2m /25.13509 .2029.4140KN b a G q =?=?∑= 车 车辆荷载水平压力 2 002 m /2.8820445tan KN q e =??? ? ??-?=车车 (三)内力计算 1.构件刚度比 1.171 21=?= P L h I I K 2.节点弯矩和轴向力计算 (1)a 种荷载作用下(图1)

浅谈midas FEA在双孔涵洞结构计算中的应用

浅谈midas FEA在双孔涵洞结构计算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6-07-15T16:19:19.1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8期作者:黄德胜 [导读] 文中通过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midas FEA结构计算软件对青年运河大边塘排洪涵洞的设计过程,对类似工程有很强的参考性。 摘要:为保证排洪涵洞处堤防安全,采用midas FEA结构计算软件对排洪涵洞进行建模计算,分析结构内力与变形,结合现场施工及后期运行管理经验,保证不影响涵洞功能与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结构设计,确保涵洞经济、安全、适用。文中通过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midas FEA结构计算软件对青年运河大边塘排洪涵洞的设计过程,对类似工程有很强的参考性。 关键词:青年运河;灌区;midas;FEA;排洪涵洞 1 引言 湛江市雷州青年运河灌区原设计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管理手段落后、工程维护资金严重不足等,经过近50年的运行,工程设施老化损坏、渠道渗漏严重、险情不断,工程效益逐年衰减,1997年起该灌区被列为实施续建配套的全国重点大型灌区之一。2011年1月湛江市雷州青年运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运河部分)开工建设至今。 东运河1#(大边塘)排洪涵为拆除原址重建建筑物,位于东运河桩号4+434,于2014年1月-2月施工,尚未完工,2014年5月20日发生决堤损毁。 2014年6月17日至6月27日期间,广东省水利厅对湛江市雷州青年运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进行了稽查,2014年7月24日,广东省水利厅发文《广东省水利厅关于湛江市雷州青年运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稽查整改意见的通知》(粤水农水【2014】26号),文中提出:对全部渠下涵进行补充渗流计算和涵洞洞径相关计算,全面复核其安全性,进而完善方案。 2 工程概况 湛江市雷州青年运河灌区是自鹤地水库引水灌溉的大(2)型灌区,灌区位于广东省西南部的雷州半岛北部,北以九洲江南岸为界,南至南渡河北岸,东北至化州鉴江西岸及吴川塘缀河之西,西南至北部湾,东南濒临广州湾。灌区原设计可灌溉面积200万亩,现状实际灌溉面积100.1万亩,工程同时承担廉江市区、遂溪县城、湛江市赤坎区、麻章区及霞山区生活及工业用水供水任务。灌区涵盖湛江市及茂名市所属的9个县、市、区,分别为:廉江市、遂溪县、雷州市、吴川市、湛江市区的麻章区、赤坎区、坡头区、霞山区和茂名市辖的化州市。该灌区建成于1960年,灌区工程由运河部分(包括主河、四联河、东海河、西海河、东运河、西运河)、灌溉流量1m3/s及以上的干、支渠道和灌溉流量1m3/s以下支、斗、农、毛渠等工程组成。六条运河共长277.659km,恢复灌溉面积大于1万亩的干、支渠54条,总长700.54km。 3 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初步设计阶段勘察成果,参考临近位置钻孔资料,东运河大边塘排洪涵洞处分布地层主要有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s)、第四系冲积层(Q4al)、第四系中更新统北海组洪冲积层(Q2pal)、第四系湛江组河湖沉积层(Q1mc)组成。各土层力学指标详见表1~2。 4 设计基本情况 原排洪涵洞位于雷州青年运河灌区的东运河中上游,桩号为4+434。 原排洪涵洞与东运河相交,近似垂直穿过东运河底部。原排洪涵洞的设计规模为2(孔)×2.0m(净宽)×1.9m(净高),为浆砌石侧墙,钢筋砼盖板涵,涵洞进水口高程与河底高程基本持平,功能是排洪涝。 原排洪涵洞的集水面积为12.0km2,属于小范围的平原区,田面高程在23.7m~29.4m(珠基,以下同),河长5.0km,比降1.8‰。

盖板涵设计规范

盖板涵设计规范

盖板涵设计规范 篇一:钢筋混凝土盖板涵设计规范 设计说明 一、技术标准与设计规范: 1、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001-97 2、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 021-89 3、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 022-85 4、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 5、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二、技术指标 1、净跨径:1.5、2.0、2.50、3.00、4.00米 2、斜度:0o、10o、20o、30o、40o(涵洞轴线与路线法线之夹角) 3、荷载等级:汽车——20级,挂车——100;汽车——超20级,挂车——120 4、涵洞净跨径、净空及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 三、主要材料 四、设计要点 1、盖板采用简支板计算图式进行设计。按承载能力极限

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 进行计算和验算。 2、盖板的计算高度按d1计,为提高盖板强度在盖板跨中加厚为d2。预制盖板宽度为 99cm。 3、盖板底层设受力主筋,顶层设架立钢筋,各种钢筋沿板长和板宽方向均匀布置。 4、当涵洞为斜交时,涵身部分中板以正交预制板铺设,二端洞口部分以梯形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构成,梯形板支撑端短边长度99Ld50(cm),钢筋构造见相应图纸。 5、路面车辆活荷载对涵顶的压力按30 o 角进行分布;填土内摩擦角为35 o,土容重 18KN/m。 6、涵台的计算按四铰框架模式进行。 7、当涵洞跨径L<2.0M时,支撑梁可采用块石砌筑。L=2.0M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浇 筑。 8、当涵洞过水流量按无压力式涵洞设计。确定涵底坡度时,一般应小于本图册水力计 算表中设定流速下的最大坡度imax,同时应大于表中的临界坡度Ik。当设计涵底坡度小于临界坡度时,泄水能力应予折减。 9、图册中涵洞洞口形式均采用八字墙式,如采用其它形

箱涵设计说明书

工程设计说明书1、工程概况修水县洪坑河安置小区位于洪坑河上游左岸山脚,该处有一溪流途经安置小区,本次排水设计采用新建盖板涵穿跨安置小区将水排至洪坑河,在盖板涵首端设消力池及拦污栅,引水线路总长189.5m,工程主要建筑物有消力池、拦污栅、盖板涵、检修井等。在修水县义宁镇领导及小区村委会的密切配合下,我公司技术人员对项目区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地质、土地利用现状、现有基础设施状况、水源、水系走向等进行了实地勘察及测量,收集整理了项目区内水文、气象、水利基础设施及相关规划资料等,为项目的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本工程等级为Ⅴ等,主要建筑物和临时筑物均为五级。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P=5%),洪峰流量6.36m3/s。 2、水利计算 2.1洪水计算根据1:10000地形图计算秀水大道公路涵处集雨面积为0.38km2 ,主河道长1.08km、坡降为0.0225。本项目区河道特征与大坑站较相似,大坑站流域面积9.4km2,主河道长5.7km,比降0.0216,2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54 m3/s,距洪坑河溪流较近,流域内下垫面条件也相似,具有1966~1985年20年实测流量资料。故采用大坑站洪水资料通过水文比拟法推求溪流末端处设计20年一遇洪峰流量,采用瀑雨查算手册法进行复核。洪水置换公式:Q设m = FF 参设n Q参m=(0.38÷9.4)(2/3)×54=6.36(m3/s)采用瀑雨查算法计算出该处洪峰流量为6.35m3/s,为偏安全考虑故取大值。2.2盖板涵断面设计拟定盖板涵内部尺寸为2×2m,假设盖板涵为无压工况,可采用明渠均匀流公式进行复核计算:Q=ACRi=91.13>33.41(m3/s)底宽b 过水深h 过水断面积A 湿周X 水力半径R 坡降n 谢材系数C 过流量Q 2 1.8 3.6 5.6 0.64 0.01 0.017 54.65 19.67 由上计算结果可知拟定的盖板涵尺寸可满足20年一遇洪水过流量要求。3、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洪坑河安置小区建设位于河道右岸,该处有一溪流,需将溪流引至河坑河,使该小区满足城市排涝标准。4、主要建筑结构设计 4.1盖板涵引水盖板涵总长189.5m,其中从溪流至公路处长182.5m,平均坡降i=9.5‰,穿公路盖板涵处长7m,涵身采用矩形断面,内部断面尺寸为2×2m,砼强度等级为C25,顶板及底板厚30cm,边墙厚顶宽0.3cm、背水坡为1:0.2,底板厚20cm。穿公路段盖板涵本次未考虑,仅预埋预制园管临时排水。 4.2检查井及小区排水孔在盖板涵桩号0+048.7m及0+100.8m处顶部设检查井,井口直径为0.8m,井盖为市场购置的铸铁园形结构;下井检修可采用家用木制爬梯;在盖板涵侧墙预留0.3×0.3m排水孔,便于小区生活排水。

箱涵计算书

铜川市北市区生活垃圾处理工程计算书 陕西丰宇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

1 道路圆管涵结构计算 1.1基本设计资料 1.1.1依据规范及参考书目: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简称《桥规》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 022-85) 《公路小桥涵设计示例》(刘培文、周卫编著) 1.1.2 计算参数: 圆管涵内径D = 1500 mm 圆管涵壁厚t = 150 mm 填土深度H = 4000 mm 填土容重γ1 = 18.00 kN/m3 混凝土强度级别:C20 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Ⅱ级 修正后地基土容许承载力[fa] = 150.0 kPa 管节长度L = 2000 mm 填土内摩擦角φ = 17.0 度 钢筋强度等级:R235 钢筋保护层厚度as = 25 mm 受力钢筋布置方案:φ10@100 mm 1.2 荷载计算 1.2.1恒载计算 填土垂直压力: q土= γ1×H = 18.0×4000/1000 = 72.00kN/m2 管节垂直压力: q自= 24×t = 24×150/1000 =3.60 kN/m2 故: q恒= q土+ q自= 72.00 +3.60 = 75.60 kN/m2 1.2.2 活载计算 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第4.3.1条和第4.3.2条规定,计算采用车辆荷载; 当填土厚度大于或等于0.5m时,涵洞不考虑冲击力。 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第4.3.5条规定计算荷载分布宽度。 一个后轮单边荷载的横向分布宽度=0.6/2+1200/1000×tan30°=0.99 m 由于一个后轮单边荷载的横向分布宽度=0.99 m > 1.8/2 m 故各轮垂直荷载分布宽度互相重叠,荷载横向分布宽度a应按两辆车后轮外边至外边计算: a=(0.6/2+1200/1000×tan30°)×2+1.3+1.8×2=6.89 m 一个车轮的纵向分布宽度=0.2/2+1200/1000×tan30°=0.79 m 由于一个车轮单边的纵向分布宽度=0.79 m > 1.4/2 m 故纵向后轮垂直荷载分布长度互相重叠,荷载纵向分布宽度b应按二轮外边至外边计算: b=(0.2/2+1200/1000×tan30°)×2+1.4=2.99 m q汽= 2×(2×140)/(a×b) = 560/(6.89×2.99)= 27.24 kN/m2 1.2.3管壁弯矩计算 忽略管壁环向压力及径向剪力,仅考虑管壁上的弯矩。

板涵、盖板涵设计要点及施工注意事项

板涵、盖板涵设计要点及施工注意事项(一) 一、类型 1、分离式基础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洞一般适用于涵顶填土厚度0.5m~4.5m。 2、整体式基础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洞一般适用于涵顶填土厚度2.5m~7.5m。 二、上部构造设计要点 1、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按简支板计算内力,不考虑涵台传来的水平力。 2、盖板涵设计为变厚度板,根据内力计算分别确定跨中与板端的厚度 3、计算涵洞上车辆荷载引起的竖向土压力时,车轮按其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按30°扩散,当几个车轮的扩散线相重叠时扩散面积以最外边扩散线为准。 4、盖板上小填土为0.5m。 5、预制盖板按99cm和74cm两种宽度绘制,若需要变更盖板宽度时,可参照本图的陪筋根数,按实际板宽进行折算。 6、当斜交涵洞时,洞口两端盖板设计为梯形盖板,可预制安装亦可现场浇筑。 二、下部构造设计要点 1、计算涵台内力时,将分离式基础盖板涵结构型式简化成盖板与涵底铺砌为横向支撑,涵台为上下端简支的竖梁,承受台后的水平压力;对整体式基础盖板涵涵洞,按一端简支,一端固定的竖梁计算。 2、台后荷载换算成土柱高度,计算台后土压力。 3、涵洞之基底应力超出本图拟定的土的基底应力容许值范围后,不能直接使用。此时要求提高土基承载能力,在基底设置砂砾石或碎石垫层或基层材料,提高基底土承载能力。 4、部分涵顶填土厚度较小的涵洞,在荷载作用下台身产生较大的偏心距,设计适当加大了按弯曲抗拉强度验算条件计算的台身宽度。 板涵、盖板涵设计要点及施工注意事项(二) 1、涵顶填土对涵洞的竖向压力按土柱重力计算,车辆荷载以车轮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按30o 角度分布。 2、钢筋混凝土板(明)涵,跨径1.5m者,板块间无横向联系,按单块受力计算;跨径2、 3、4 m者,板块间设企口缝,用企口榫槽混凝土连接,车辆荷载横向分布按铰接板计算。截面按叠合板设计,考虑4 cm厚的涵面混凝土铺装层参与预制板共同作用。因此要求涵面铺装层与预制板紧密结合。 3、钢筋混凝土盖板(暗)涵板块间无横向联系,按单块板受力计算,且按不同填土高度计算盖板厚度和配筋。 4、涵台利用盖板及涵底铺砌(或支撑梁)作为上、下端的支撑,构成框架体系,涵台作为上、下端简支承受台背水平土压力的竖梁进行计算。 5、为使涵台与盖板连接起到支撑作用,涵台顶面作成椅背与盖板顶面齐平抵紧。也可采用栓钉连接的方式,此时台帽应预埋与盖板锚栓孔位置相对应的锚栓钢筋。 6、对于钢筋混凝土板涵,在台帽上设置三角垫层,以使涵面形成1.5%的横坡。 7、台帽或涵台顶面,应铺设厚度不小于1cm的油毛毡垫层。 8、为了对涵洞下端起支撑作用,涵底必须铺砌。不作铺砌时,也必须每隔2~3m砌筑一条30×40cm的浆砌块石或混凝土支撑梁。 9、钢筋混凝土板涵的地基承载力不得低于0.2MPa。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涵台尺寸,大多数情况下是受地基承载力控制。当地基承载力不足时,应进行换土或另行计算尺寸。 10、盖板预制时必须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才允许脱底模、堆放和运输。堆放和运输时,必须在盖板端部用两点搁支,并不得使上、下面倒置。

箱涵支架计算书

箱涵支架计算书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龙口至青岛公路莱西至城阳段 第二合同段 箱涵支架设计计算书 编号: 版本号: 发放编号: 编制: 复核: 审核: 批准: 有效状态: 生效日期: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龙青高速土建二标段项目经理部

涵洞支架设计计算书 一、支架设计 我标段内涵洞支架均采用φ48×的钢管进行搭设,支架从上至下依次为~2cm的竹胶板+横向方木(10×10cm,间距45cm)+纵向方木(10×10cm,间距80cm)+钢管支架(纵向间距80cm×横向间距80cm),大小横杆步距均取,顶层横杆采取双扣件滑移。底托直接坐立于C25涵洞底板混凝土上,扫地杆距地高度为20cm。 二、、计算依据 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2、《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3、《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 三 三、计算参数 1、Q235钢材抗拉、抗压、抗弯强度设计值215MPa,抗剪强度设计值fv=125MPa,弹性模量E=206GPa。 2、脚手架布距时,单根立杆设计荷载40KPa,立杆延米重取60KN/m,HG-60横杆每根重29N。 3、木材容重:6KN/m3,抗弯强度设计值11MPa,顺纹抗剪强度设计值fv=,弹性模量E=7GPa。 4、2cm竹胶板重:20kg/m2 5、钢筋混凝土容重:26kN/m3 6、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m2 7、振捣混凝土荷载标准值:m2

8、倾倒混凝土产生荷载标准值:m2 9、荷载分项系数:恒载,活载,为偏于安全,计算时将所有荷载按恒载和活载进行叠加组合。 四、荷载标准值计算 计算模型取我标段内标准涵节跨径6m×6m,厚度的顶板进行验算。 盖板区内荷载标准值计算: 1、方木重量G1=×6=m2 2、竹胶板重量G2=m2 3、支架重量G3=3kN/m2 4、钢筋砼自重G4=*26= kN/m2 荷载总重:++3+= kN/m2 五、横向方木分配梁验算 参数计算:I= bh3/12=×12=×10-6m4 W= bh2/6=×6=×10-4m3 横向方木为10×10cm,间距45cm。 恒载:×[×(++)]=m 活载:×[×(+2+2)]=m 荷载q=+= kN/m 为计算偏于安全,计算取单跨简支梁模型进行验算,跨度。 M中=ql2/8=×1000××8= σ=M/W=×10-4=<11×=(露天环境强度进行折减,抗弯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盖板涵设计要点及施工注意事项(矩形板+异型板)

板涵、盖板涵设计要点及施工注意事项 一、类型 本图按涵顶填土高度设计为两种型式 1、分离式基础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洞一般适用于涵顶填土厚度0.5m~4.5m。 2、整体式基础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洞一般适用于涵顶填土厚度2.5m~7.5m。 二、上部构造 (一)设计要点 1、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按简支板计算内力,不考虑涵台传来的水平力。 2、盖板涵设计为变厚度板,根据内力计算分别确定跨中与板端的厚度 3、计算涵洞上车辆荷载引起的竖向土压力时,车轮按其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按30°扩 散,当几个车轮的扩散线相重叠时扩散面积以最外边扩散线为准。 4、盖板上最小填土为0.5m。 5、预制盖板按99cm和74cm两种宽度绘制,若需要变更盖板宽度时,可参照本图的陪筋 根数,按实际板宽进行折算。 6、当斜交涵洞时,洞口两端盖板设计为梯形盖板,可预制安装亦可现场浇筑。 (二)盖板主要材料 (三)施工要点 1、必须在预制盖板的强度到达设计强度的70%后,方能脱模吊运。 2、盖板块件堆方时得采用两点搁置,可用钢丝绳吊装。 3、盖板上的帽石可就地浇筑安装,亦可预制砌筑。 三、下部构造

(一)设计要点 1、计算涵台内力时,将分离式基础盖板涵结构型式简化成盖板与涵底铺砌为横向支撑, 涵台为上下端简支的竖梁,承受台后的水平压力;对整体式基础盖板涵涵洞,按一端简支,一端固定的竖梁计算。 2、台后荷载换算成土柱高度,计算台后土压力。 3、涵洞之基底应力超出本图拟定的土的基底应力容许值范围后,不能直接使用本图。此 时要求提高土基承载能力,在基底设置砂砾石或碎石垫层或基层材料,提高基底土承载能力。 4、部分涵顶填土厚度较小的涵洞,在荷载作用下台身产生较大的偏心距,设计适当加大 了按弯曲抗拉强度验算条件计算的台身宽度。 5、图中未附涵台及一字墙勾缝工程数量,设计时可按具体尺寸予以计算。 (二)主要材料 (三)施工要求 1、盖板安装完毕后得用30号水泥砂浆充填台背与盖板间的空隙,当其强度达设计值的 70%后,方能于台后进行填土,要求在不小于两倍孔径范围内,采用透水性能良好的砂质土或砂砾土等,对称分层夯实。 2、涵台台身及基础应根据土质情况,每隔4~6m设沉降缝一道,缝宽2cm,用沥青麻絮 和其它具有弹性的不透水材料填塞。 3、分离式基础盖板涵洞铺砌采用7.5号砂浆砌40cm双层片石,砌筑时应保证砂浆饱满, 以起到支撑梁及承受冲刷的作用。

12m箱涵计算书

12m箱涵计算书-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钢筋砼箱涵计算 一基本设计资料: 1.跨径:12米。 2.涵身壁厚:0.85米 3.荷载标准:城市-A级; 人群荷载:m2; 4.混凝土容重:m3; 5.采用的主要规范:《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D62-2004);《公路涵洞设计细则》 (JTG/T D60-04-2007); 6.选用材料: ①混凝土C40,fcd=,ftd=,E=; ②普通钢筋HRB400:fsk=400MPa,fsd=360Mpa,E=; 7.结构重要性系数:ro= 8.重力系数: 9.设计要点: 箱涵按整体闭合框架计算内力。顶、底板按受弯构件配置钢筋(不计 轴向力的影响),侧墙按偏心受压构件计算。 涵身荷载:涵身所受荷载包括涵身自重、涵身侧面及顶面填土、铺装 的压力,不计涵内底板上路面。涵身所受活载的考虑,明涵按45o角扩 散车轮荷载,并计入冲击力;暗涵按30o角扩散车轮荷载,不计冲击 力。土容重采用19KN/m3,内摩擦角采用30o。 温度应力按±10℃考虑,并考虑了底板、侧墙与顶板分期浇筑时的混 凝土的收缩影响,此项按降温15℃处理。 斜涵涵身的计算,仍试作正交箱涵计算。 箱涵洞口八字洞口采用悬臂挡墙设计,洞口设有洞口铺砌和隔水墙。 10.荷载组合: 钢筋混凝土构件按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并考虑长期效应影响 进行验算,其计算的最大裂缝宽度不得超过规范要求(参照规范JTG D62 2004第6.4.2条)。 二模型建立 1.计算的基本假设: 1)取3m箱涵长度为研究对象,单元按钢筋混凝土构件II环境设计; 2)模拟地基土弹簧刚度为20000KN/m3; 2.荷载工况: 1)混凝土收缩徐变:3600天; 2)体系温差:升温15、降温20; 3.施工阶段 1)安装模板,浇筑混凝土;(7天); 2)计算收缩、徐变;(3600天); 4.使用阶段 1)箱涵顶板土压力按1m填土厚度计算;

箱涵基底应力计算

K18+312.200涵洞地基承载力计算 1 概况 K18+312.200涵洞采用箱涵结构形式,截面尺寸3-3.5×3.3m ,顶、底板均为0.3m ,腹板厚度为0.28m ,采用C30钢筋混凝土,基础采用0.1mC15混凝土,涵长14.2m 。 箱涵顶部覆土厚度1.032m ,土的内摩擦角取30°,填土容重18kN/m 3。 结构形式如下图: 2 荷载计算 1)恒载(取单位涵长计算) 箱涵重力:P1=4293.12kN/14.2m=302.33kN/m ; 基础重力:P2=409.68kN/14.2m=28.85kN/m ; 填土重力:P3=2567.88kN/14.2m=180.84kN/m ; 水重力:P4=2087.4kN/14.2m=147kN/m ; 2)车辆荷载 公路涵洞设计应采用车辆荷载。 汽车后轮着地宽度为0.6m ,由《公路桥涵通用设计规范》(JTG D60-2004)第4.3.4条规定,“计算涵洞顶上车辆荷载引起的竖向土压力时,车轮按其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做30°角分布。” 一个后轮横向分布宽度 1.32 >m 0.6 1.032tan 300.8962 +??=m 1.82

故 0.2( 1.032tan 30)2 1.3922 b =+???=m 车辆荷载垂直压力: 214032.527/3.092 1.392q kN m = =? 1.032.52711.62 1.0377.96P qL kN =?=??= 车辆荷载水平压力: 223032.527tan (45)10.842/2 e kN m ?=??-= () 1.010.842(3.90.15) 1.043.91E e h d kN =+?=?+?= 弯矩: 3.90.15( )43.91()88.9222 h d M E kN m ++=?=?=? 3)地基应力(取1m 涵长计算) N=(P1+P2+P3+P4)×1+P = 302.33+28.85+180.84+147+377.96=1036.98kN M=88.92kN.m A=11.62m 2, W=8.206 m 3 基底容许承载力:[]200a f kPa = 基底平均应力: 1036.9889.24[]20011.62 a N p kPa f kPa A = ==<= 基底最大应力: max 1036.9888.92100.08[]20011.628.206 a N M p kPa f kPa A W = +=+=<= 故基底承载力满足要求。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盖板涵结构设计计算

4.8米净跨径明盖板涵整体计算 一.盖板计算 1.设计资料 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级;环境类别:I类环境; 净跨径:L =4.8m;单侧搁置长度:0.30m;计算跨径:L=5.1m; 盖板板端厚d 1=40cm;盖板板中厚d 2 =40cm;盖板宽b=6.60m;保护层厚度c=4c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轴心抗压强度f cd =13.8Mpa;轴心抗拉强度f td =1.39Mpa; 主拉钢筋等级为HRB335;抗拉强度设计值f sd =280Mpa; 主筋直径为25mm,外径为27mm,共45根,选用钢筋总面积A s =0.022091m2 涵顶铺装厚H 1=15cm;涵顶表处厚H 2 =1cm; 盖板容重γ 1=25kN/m3;涵顶铺装容重γ 2 =25kN/m3;涵顶铺装容重γ 3 =1kN/m3 根据《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JTG D61-2005)中7.0.6关于涵洞结构的计算假定:盖板按两端简支的板计算,可不考虑涵台传来的水平力

2.外力计算 1) 永久作用 (1) 涵顶铺装及涵顶表处自重 q=(γ 2·H 1 +γ 3 ·H 2 )·b=(25×0.15+1×0.01)×6.60=24.82kN/m (2) 盖板自重 g=γ 1·(d 1 +d 2 )·b/2/100=25×(40+40)×6.60/2 /100=66.00kN/m 2) 由车辆荷载引起的垂直压力(可变作用)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JTG D60-2004)中4.3.1关于车辆荷载的规定:车辆荷载顺板跨长 L a =0.2m 车轮重 P=280kN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JTG D60-2004)中4.3.2关于汽车荷载冲击力的规定:汽车荷载的局部加载,冲击系数采用1.3 车轮重压强

新规范双孔箱涵计算书

双孔箱涵计算书 园中路双孔箱涵计算书一、设计资料 箱涵净跨径L。=2×4m,净高H。=3.6m,箱涵顶面铺装沥青砼0.05m+C40细石砼层0.2m 3(平均),两端填土r=18KN/m,Φ=30?,箱涵主体结构砼强度等级为C30,箱涵基础垫层 采用C10砼,受力钢筋采用HRB335钢筋,地基为粉质粘土,汽车荷载为城-B。 二、设计依据 《公路钢筋砼及预应力砼桥涵设计规划》(JTG D62-2004) 三、内力计算 1、荷载计算 1)恒载 2 恒载竖向压力p=r?H+r?δ=24×(0.05+0.2)+25×0.4=16KN/m211 恒载水平压力: ,2,2顶板处:p=,H,tan(45,) =1.5KN/m ,212 ,2,2底板处:p= =27.87KN/m ,(H,h),tan(45,),312 2)活载 a=a+2H=0.25+2×0.25×tan30?=0.54m 12 b=b+2H=0.6+2×0.25×tan30?=0.89m 12 G60,2 车辆荷载垂直压力q===124.84KN/m车0.54,0.89a,b11 22 车辆荷载水平压力e=q?tan(45?-Ψ/2)=124.84×0.333=41.61KN/m车车 3)作用于底板垂直均布荷载总和q=1.2q+1.4q恒车111 25,3.6,(2,0.3,0.3)rH(2dd),,,34q=p++=16+=25KN/m 恒11B8.9

q=124.84 KN/m 车1 q=1.2q+1.4q=1.2×25+1.4×124.84=204.78 KN/m 恒车111 9 4)作用于顶板垂直均布荷载总和q=1.2q+1.4q恒车222 q= 16KN/m 恒2 q=124.84 KN/m 车2 q=1.2q+1.4q=193.98 KN/m 恒车222 5)作用于侧墙顶部的水平均布荷载总和q=1.2q+1.4q恒车333 q= 1.5KN/m 恒3 q=41.61 KN/m 车3 q=1.2q+1.4q=60.05 KN/m 恒车333 6)作用于侧墙底部的水平均布荷载总和q=1.2q+1.4q恒车444 q= 27.87KN/m 恒4 q=41.61 KN/m 车4 q=1.2q+1.4q=91.7KN/m 恒车444 2、恒载固端弯矩计算 22q,L16,4.31恒2FM,,,,,,24.65KN,m AC恒1212 FFM,,M,24.65KN,m 恒恒CAAC 22q,L25,4.31恒1FM,,,,38.52KN,m BD恒1212 FFM,,M,,38.52KN,m 恒恒DBBD 2222q,L(q,q),L1.5,4(27.87,1.5),42恒3F2恒4恒3M,,,,,16.06KN,m AB恒12301230 2222q,L(q,q),L1.5,4(27.87,1.5),42恒3F2恒4恒 3M,,,,,,,,23.10KN,mBA恒122012203、活载固端弯矩计算 22q,L124.84,4.31车2FM,,,,,,192.36KN,m AC车1212

箱涵计算书

目录 1 计算依据与基础资料 (1) 1.1 工程概况 (1) 1.1.1截面尺寸 (1) 1.1.2填土情况 (1) 1.2 标准与规范 (1) 1.2.1 标准 (1) 1.2.2 规范 (1) 1.3 主要材料 (2) 1.4 设计要点与参数 (2) 1.5 计算软件 (2) 2 计算模型简介 (3) 2.1 计算模型 (3) 2.2 荷载施加 (3) 3 箱涵结构计算 (4) 3.1 荷载组合 (4) 3.2 箱涵受力计算 (4) 3.2.1 箱涵弯矩 (4) 3.2.2 箱涵剪力 (5) 3.2.3 箱涵轴力 (6) 3.2.4 箱涵配筋验算 (7) 4地基承载力验算 (32)

4.1荷载计算 (32) 4.2地基应力 (32)

1 计算依据与基础资料 1.1 工程概况 道路在桩号K1+000处设置两孔6x3.5m箱涵,箱涵结构中心线与道路中线的法线逆交13.5度,箱涵全长46m 1.1.1截面尺寸 净跨径:6m 净高:3.5m 顶板厚:0.6m 底板厚:0.65m 侧墙厚:0.6m 倒角:0.15x0.15m 基础:15cmC15素混凝土垫层;50cm浆砌片石垫层; 基础宽度:14.8m 1.1.2填土情况 箱涵覆土厚度:1.729m 土的内摩擦角:30° 填土容重:18KN/m3 1.2 标准与规范 1.2.1 标准 桥梁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 设计荷载:汽车荷载:公路-I级,人群荷载:根据《桥梁设计准则》要求。 跨径:2孔6.0x3.5m钢筋砼箱涵; 箱涵总长:46m; 横坡:根据道路设计进行设置。 地震烈度:7度; 环境条件Ⅰ类; 地震荷载: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动荷载峰值加速度0.1g,Ⅱ类场地。 1.2.2 规范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盖板涵计算书很全面

盖板涵计算书(参考版) 一、盖板计算 1、设计资料

其中: ①汽车荷载等级通过《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 4.3.1所得: 砼轴心抗压强度、抗拉强度通过《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3.1.4所得: ②安全结构重要性系数通过《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1.0.9和4.1.6所得: ③环境类别通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TG D60-2004)中3.5.2所得:

④混凝土轴心抗压、抗拉强度通过《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3.1.4所得:

⑤各结构层容重通过《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 4.2.1所得: 根据《公路污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中7.0.6关于涵洞结构的计算假定: 盖板按两端简支的板计算,可不考虑涵台传来的水平力。

5.0m ×2.5m 盖板涵洞整体布置图 2、外力计算 1)永久作用 (1)竖向土压力 q=K ×γ2×H =1.067965×20×0.5=10.68 kN/m (2)盖板自重 g=γ1×d=25×0.65=16.25 kN/m 2)有车辆荷载引起的垂直压力(可变作用)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4.3.4的规定:

计算涵洞顶上车辆荷载引起的竖向土压力时,车轮按其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做30 °角分布。当几个车轮的压力扩散线相重叠时,扩散面积以最外面的扩散线为准。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4.3.1关于车辆荷载的规定: c 轮为汽车轮胎在行车方向的着地长度 (m) ,d 轮 为汽车轮胎宽度 (m)。 车辆荷载顺板跨长: La=c 轮+2×H ×tan30°=0.2+2×0.5 m 车辆荷载垂直板跨长: Lb=d 轮+2×H ×tan30°=0.6+2×0.5m 单个车轮重: P=70*1.3=91 kN 车轮重压强: p=a b =P L L 91/(0.77735×1.17735)= 99.43 kN/m 2

箱涵结构计算书

箱涵结构计算书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 设计者_____________校对者_____________ 一、示意图: 二、基本设计资料 1.依据规范及参考书目: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 191-2008),以下简称《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 D60-2004,以下简称《通规》 《涵洞》(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熊启钧编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高层建筑基础分析与设计》(宰金珉、宰金璋)2.几何信息: 箱涵孔数n = 1 孔净宽B = 2.900 m 孔净高H = 2.500 m 底板厚d1 = 0.500 m 顶板厚d2 = 0.500 m 侧墙厚d3 = 0.400 m 加腋尺寸t = 0.250 m 3.荷载信息: 埋管方式:上埋式 填土高Hd = 3.200 m 填土种类:密实砂类土、硬塑粘性土内摩擦角φ = 36.0 度水下内摩擦角φ = 32.0 度 填土容重γ = 22.000 kN/m3填土浮容重γs = 18.000 kN/m3 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Ⅱ级 4.荷载系数: 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γQ1k= 1.20 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γQ2k= 1.10 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γG1k= 1.05 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γG2k= 1.20 构件的承载力安全系数K = 1.35

5.材料信息:

混凝土强度等级: C15 纵向受力钢筋种类: HRB335 纵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as = 0.040 m 最大裂缝宽度允许值ωmax = 0.250 mm 6.荷载组合: 7.荷载组合下附加荷载信息: 8.约束信息: 第1跨左侧支座约束:铰支 第1跨右侧支座约束:铰支 9.地基土参数: 按弹性地基上的框架进行箱涵内力计算。 地基模型:弹性半空间模型 地基土的泊松比μo = 0.200 地基土的变形模量Eo = 20.00 MPa 三、荷载计算 1.垂直压力计算 顶板自重q v2= d2×25 = 12.500kN/m 垂直土压力计算公式如下: q v1 = K s×γ×H d 工况:正常使用,顶板上的垂直土压力q v1 = 84.053kN/m 作用于顶板上的垂直压力qt = q v1+q v2 = 96.553kN/m 2.侧向水平土压力计算 水平土压力计算公式如下: q h= γ×H×tan2(45°-φ/2) 3.汽车荷载 由《通规》第4.3.1条规定并考虑车辆荷载的相互作用得到:q q = 8.676 kN/m,顶板承受汽车荷载 汽车荷载产生的对称作用于侧墙两侧水平土压力为: q qh = q q×tan2(45°-φ/2) = 2.25 kN/m 4.荷载单位及方向规定 垂直、平行集中荷载单位:kN 弯矩单位:kN·m 均布荷载、三角形、倒三角形等线性分布荷载单位:kN/m

盖板涵说明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设计说明 一.技术标准与设计规范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J D61-2005。 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5.《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 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二.设计要点 1. 技术指标 ①设计荷载:人群荷载:m2; ②净跨:米。 ③净高:、、米。 ④暗涵填土厚度:净跨米为~15米。 ⑤设计参数:土壤内摩擦角Ψ=35°。 2.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盖板按两端简支板计算内力,不考虑涵台的水平压力。 3. 计算暗涵盖板内力时,涵洞顶上活载引起的竖向土压力,按车轮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作30°角分布计算。明涵盖板则按45°角分布计算。 4. 涵台的计算按四铰框架模式进行,涵台按上、下端简支的竖梁计算。 5. 预制盖板按99厘米宽度计算及设计。 6. 为了配合路面横坡,设计明涵时应调节涵台身的高度,使台帽顶面做成与路面相一致的横坡。位于曲线段上的明涵,当需设置超高时,可用调节台帽或台身高度及台帽面坡的方法与超高横坡相适应。 7. 本图按路基边坡1:,1:设计。洞口建筑采用八字翼墙及一字墙锥坡形式; 三.建筑材料 1.洞身建筑:台身及分离式基础采用C20混凝土,整体式基础采用C20及C25混凝土,台帽采用C30混凝土,盖板采用C30混凝土,涵底铺砌采用号浆砌片石。盖板明涵顶及搭板范围内采用C40防水砼浇筑。 2.洞口建筑:除帽石用C25混凝土、勾缝采用M10砂浆,八字翼墙墙身C20砼、基础采用C20片石砼外,其余用浆砌片石。 四. 施工要求: 1. 必须在预制盖板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能脱模、吊运及堆放。预制盖板堆放时应在板块端部采用两点搁支,不得将顶底面倒置。 2. 明涵盖板顶面应进行拉毛处理,以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3. 盖板安装前,板端与台帽之间留6厘米空隙,待盖板安装好后现浇C20小石子砼填塞封头,使板端与台墙顶紧。当盖板与台帽间的C20小石子砼封头、涵底铺砌砂浆及涵台台身强度均达到设计值75% 以上时,方能于台后进行填土。台后填土顺路线方向长度,应自台身起,顶面不小于涵台高度加2米,底面不小于2米。要求采用透水性良好的材料作填料,其内摩擦角不小于35°,分层夯实,密实度应达到96 %。本图未附台后排水构造,施工时按常规方法处理。 4. 涵洞洞身两侧填土应对称均衡分层夯实,其每侧长度不应小于洞身两侧填土高度的一倍,压实度不小于96%。 5. 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值要求时,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除了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基底压应力相差不大时,可采用加宽基础或做整体式基础外,可采用夯实法、砂(土)桩挤密法、砂垫层法(换土)、旋喷法等方法进行加固处理。 6. 砌筑用片石的石材强度等级不小于MU30。 7. 除岩石地基上的涵洞不设沉降缝外,洞身和基础应根据地基的土质情况每隔4~6米设沉降缝一道,翼墙与台墙设沉降缝隔开。沉降缝应贯穿整个断面(包括基础),缝宽1~2厘米,缝内用沥青麻絮填塞。 8. 位于陡坡上的涵洞,当洞底纵坡大于5%时,涵底宜每隔3~5m设置消能横隔墙或把基础做成阶梯形。当洞底纵坡大于10%时,涵洞洞身及基础应分段做成阶梯形,前后两节涵洞盖板的搭接高度不应小于其厚度的1/4。 9. 在涵台帽顶盖板支承宽度范围垫两层油毡作为支座。 10.斜交涵洞时,洞口两端设计为梯形盖板,施工时应采用现场浇筑的方法。 11.涵底铺砌采用砂浆40厘米厚片石,砌筑时必须保证砂浆饱满,以起到支撑梁及承受冲刷的作用。 12.施工时应采取可行的措施确保基础与台身、台身和台帽之间的连接牢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