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服装企业现状的认识和评价

对我国服装企业现状的认识和评价
对我国服装企业现状的认识和评价

对我国服装企业现状的认识和评价

05613班邓小雪15号据了解,目前我国时常上的服装品牌大约有10万个,而每年大约有200多个品牌被淘汰。在这些众多的品牌中,只有一少部分已经在国内市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度,并被消费者认可和接受,但具有世界级的知名服装品牌还未产生。服装市场的这种现状与我国服装企业的特点密切相关。

一、优势

目前,我国的服装主产区浙江、福建、广东、江苏、河北等地,围绕着专业市场或出口加工生产,形成了众多以产品品种为导向的区域性产业集群。这些集群区域具有很强的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具有较低的生产成本、交易成本、政策成本和体制优势、整体协调等优势,以其高效率、低成本吸引着越来越多国内外的客户和订单。

二、劣势

虽然我国服装业的制造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先进行列,我国也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成衣加工中心,但我们并没有自己的世界级服装品牌。在影响我国服装品牌竞争力的诸多因素中,我认为有两点是非常重要的,一是我们服装企业的经营本质有偏差,另一个就是现有的服装品牌被赋予的内涵不够。

1、服装企业的经营本质

现在服装企业竞争的焦点已经从资源和劳动力成本的比较,转向国内优势企业同国外大公司在品牌、营销、技术、网络、服务等方面展开的全方位的竞争。但是,在传统营销理论指导下的服装企业本质上仍属于企业导向或生产导向,而不是以消费者为导向。

纵观我国的服装企业,大多数懂得树立品牌营销的观念,各路品牌纷纷进驻百货店、专卖店和服装专业市场,也都不遗余力地做广告、请名模、使用导购等促销手段。但在表面繁荣的背后有着巨大的隐患: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厂家与销售渠道之间缺乏沟通;渠道不积极把顾客的意见、爱好反映给厂商。造成服装产品不能适销对路,大量积压,最后只能打折、降价和大甩卖,极大地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另一方面,消费者只好持币观望,推迟消费。造成这种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的服装企业仍然空喊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真正实施的却是传统的营销观,也在于销售渠道没有起到联系并沟通厂家和消费者的桥梁及纽带作用。在这里,企业明显处于主导地位,而消费者则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在这种观念指导下,企业十分注意运用推销术和广告术,向现实买主和潜在买主大肆兜售产品,以期压倒竞争者,提高市场占有率,取得较为丰厚的利润。由于这种强调推销的经营观念是从既有产品出发的,因而在本质上依然是生产什么就销售什么。

2、服装品牌被赋予的内涵不够

一个好的服装品牌应该具有:时尚性,即符合当今社会的流行趋势和审美方向,被消费者易于认同;其次是科技性,即要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尤其是在面料和设计等方面,要研究不同人群的人体特点及他们对色彩、款式等的可接收程度;最后还要有文化性,即服装的款式、色彩、名称、包装、营销、宣传等要符合本国人对美的追求和享受。实际上,国外知名品牌服装,在体现时尚和蕴含高科技的同时,都渗透着本国独特的文化。因此,那些顶极的世界知名品牌服装,往往也是一个国家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目前我国的服装品牌除了在面料的科技含量与国外的差距大外之外,同时缺乏服装的时尚性

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主要还是以跟随、学习国外时尚潮流为主,欠缺创造时尚的能力。

三、我的看法

我认为,要想让我国的服装品牌能够真正的“冲出亚洲,走向世界”,除了要提高科技水平之外,首先要改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要根据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来生产产品,并赋予服装丰富产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准确的定位品牌,再加上科学有效的企业管理和合理的营销方法,相信我国的服装早晚能够走上世界时尚的舞台!

世上没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没有一处人事不复杂。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