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书3—二沉池

计算书3—二沉池
计算书3—二沉池

一、 二沉池

设计参数

为了使沉淀池内水流更稳、进出水配水更均匀、存排泥更方便,常采用圆形辐流式二沉池。二沉池为中心进水,周边出水,幅流式沉淀池,共2座。二沉池面积按表面负荷法计算,水力停留时间t=2.5h ,表面负荷为1.5m 3/(m 2?h -1)。

1) 池体设计计算

①. 二沉池表面面积

23.2085

.12625m q N Q A =?=?= ②. 二沉池直径

m A D 29.163.20844=?==

ππ, 取16.3m

③. 池体有效水深 m t q h 75.35.25.1'2==?=

④. 污泥部分所需容积

混合液浓度 L mg X /3000=,回流污泥浓度为L mg X R /9000=

二沉池污泥区所需容积

()()34.1562900030002

130002/417)5.01(221)1(2m N X X X Q R V r w =?+??+?=++=平 ⑤. 二沉池边总高度

采用机械刮吸泥机连续排泥,设池底坡度05.0=i ,沉淀池进水竖井半径m r 0.11=。

沉淀池底部圆锥体高度

()()m i r r h 36.005.00.12/3.1614=?-=?-=

沉淀池污泥区高度

()m A V V h w 61.03.2081115.815.836.034.1562225=+?+??-=-=π

二沉池超高为m h 3.01=,缓冲区高度m h 3.03=

m h h h h H 32.561.036.03.075.33.04321=++++=+++=

2) 进水系统设计

①. 进水管计算

单池设计污水流量

s m h m Q Q /087.0/5.3122/6252/33====单

每池进水管设计流量

s m RQ Q Q /116.0058.05.0087.030=?+=+单进=

选取管径DN500mm ,

流速

s m D Q v /59.05.0116.0442

2==单??=ππ ②. 进水竖井

进水竖井采用D 2=1.0m ;

进水竖井采用多孔配水,配水口尺寸0.5m ×0.5m,共3个,沿井壁均匀分布。

出水流速

()2.0~15.0/155.03

5.05.011

6.0≤??=s m v =,符合要求 ③. 稳流筒计算

取筒中流速s m v s /03.0=

稳流筒过流面积

287.303.0/116.0/m v Q A s ===进

稳流筒直径

m A D D 43.287.340.142223=?+=+

=ππ

3) 出水系统设计 ① 单池设计流量s m h m Q Q /087.0/5.3122/6252/33====单

② 出水槽计算

集水槽中流速v=0.6m/s ,集水槽宽B=0.6m

槽内终点水深

m vB Q h 24.06

.06.0087.02=?== 槽内临界水深

m gB Q h k 13.06

.081.9087.013223

22=??==α 槽内起点水深

m h h h h k 28.024.024.013.022*******=+?=+=

设计中取出水堰后自由跌落0.10m ,集水槽高度:0.1+0.28=0.38m ,取0.4m 。集水槽断面尺寸0.6m*0.4m 。

③ 出水堰计算

采用双边90度三角堰出水槽集水,出水槽沿池壁环形布置,环形槽中水流由单侧汇入出水口。堰上水头(三角口底部至上游水面的高度)H 1=0.05m(H 2O)

每个三角堰的流量

s m H q /0008213.005.0343.0343.1347.247.21

1=?==

三角堰个数 )(9.1050008213.0/087.0/11个单===q Q n ,取106个

三角堰中心距(单侧出水)

m n b D n L L 45.0106/)5.023.16(/)2(/111==?-?=-=ππ

④ 出水管

出水管管径DN500mm

s m D Q v /22.05.02087.04242

2=???=?=ππ 4) 排泥系统设计

①. 单池污泥量

总污泥量为回流污泥量加剩余污泥量

回流污泥量

h m QR Q R /5.3125.06253=?==

h m Q Q Q S R /65.31315.15.3123=+=+=总

h m Q Q /83.1562/65.3132/3==总单=

②. 集泥槽沿整个池径为两边集泥

m b h m

b h m

q b s

m h m Q q 5.04.025.125.13.04.075.075.04.0148.09.09.0/148.0/7.5312/5.10632/214.04.033=?==?===?======终点泥深=起点泥深集泥槽宽其设计泥量为单

5) 集配水井设计

①. 配水井中心管直径

设计中取s m v /7.02=

m v Q D 04.17

.0595.044242=??==

ππ,取1.10m ②. 配水井直径 设计中取s m v /3.03=

m D v Q D 93.110.13

.0595.044222343=+??=+=ππ,取2.00m ③. 集水井直径

设计中取s m v /25.01=

m D v Q D 65.200.225

.0595.044223141=+??=+=ππ,取2.70m ④. 进水管管径

取进入二沉池的管径DN600mm

s m s m D Q v /7.0/05.16

.02595.042422≥=???=?=ππ,符合要求 ⑤. 出水管管径 由前面结果可知,DN500mm ,v=0.22m/s ⑥. 总出水管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如下[1]: (1)池子直径(或者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大于6; (2)池径不宜小于16m ; (3)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5~0.1m ; (4)一般采用机械刮泥,也可附有空气提升或净水头排泥设施; (5)当池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小于20m )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6)停留时间2.5~3h ; (7)表面负荷:0.6~1.5m 3/(m 2·h )。 4.5.3设计计算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计算过程如下[1]: (1)沉淀部分水面面积 nq Q F = 式中: Q —设计日平均流量m 3/h ; 池数(个) —n ,本设计设置2座沉淀池; q —表面负荷,m 3/(m 2·h),本设计取1.5m 3/(m 2 ·h) 23333.31111.1m 2 1.5 Q F nq ===? (2)池子直径 37.62m D === 采用周边传动吸泥机,为了符合型号规格,取直径为 m 37=D ,由《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2版) 》第11册P592查知(D >20,采用周边传动的刮泥机),选取周边传动吸泥机37-ZBG ,其性能参数如下表8示: 表8 35-ZBG 性能参数

(3)实际水面面积 22 2 m 67.10744374=?=='ππD F 实际负荷 323222443333.3m /m h 1.6m /m h 237 Q q n D ππ?==?=???()() (4)沉淀区有效水深 qt h =2 式中: 2h —沉淀区有效水深,m ; t —沉淀时间,1.5~4.0h ;取3.0h 2 1.6 3.0m 4.8m h qt ==?= (5)校核径深比2377.74.8 D h ==,在6—12内,符合要求 (6)沉淀部分有效容积 333333.3'3m 4999.95m 2 Q V t n = =?= (7)沉淀区的容积 n SNT V 1000= 式中: S —每人每日污泥量,L/(人·d )一般为0.3~0.8,取=S 0.8 L/(人·d ) N —设计当量人口数,=N 25万 T —两次清除污泥像个时间,d ;取h 2=T n —沉淀池座数,2=n

周进周出二沉池设计之探讨

周进周出二沉池设计之探讨 沉淀池是水处理工程中常用的构筑物,为提高水处理能力、稳定出水水质、降低运行成本和控制基建投资,各种类型的沉淀池都有了较大的改进和革新。笔者在某污水处理厂工程的设计中,针对出水水质要求高、用地面积少的情况,二沉池选用了圆形周边进水周边出水幅流式沉淀池。该工程总设计规模17×104m3/d,近期实施10 ×104m3/d。4座周进周出的沉淀池作二沉池,单池处理能力Qd=3.25×104m3/d。下文对周进周出沉淀池的选择及配水系统的设计谈一些具体做法。 1 周进周出与中进周出沉淀池的比较 1.1 沉淀区的流态二次沉淀池进水为活性污泥混合液,悬浮物固体MLSS的质量浓度在3000-4000mg/L之间,远高于池内的澄清水。由于二者间的密度差、温度差而存在二次流和异重流现象。中进周出和周进周出两种不同池型内的混合液流态各不相同,详见图1与图2:

在中进式沉淀池中,活性污泥混合液从池中心进水管以相对较高的流速进入池内,形成涡流,经布水筒逐渐下降到污泥层上,再沿沉淀区中部向池壁方向流动并壅起环流。分离出的澄清水部分溢流入出水槽,部分在上面从池边向池中心回流;密度大的混合液则在下面从池边向池中心流动,形成了反向流动的环流。这种环流不利于沉淀,限制了池子的水力负荷。 而在周边进水周边出水的沉淀池中,密度流的方向与中心进水式相反。混合液经进水槽配水孔管流入导流区后经孔管挡板折流,下降到池底污泥面上并沿泥面向中心流动,汇集后呈一个平面上升,在向池中心汇流和上升过程中分离出澄清水,并反向流到池边的出水槽,形成大环形密度流,污泥则沉降到池底部。因此,周进周出沉淀池的异重流流态改变了沉淀区的流态,有利于固液分离。 1.2 容积利用率 异重流现象在中进式沉淀池中会形成短流,部分容积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池子的实际负荷比设计负荷大得多。而周进式由于大环形密度流的形成,容积利用率要高得多。 对应进。出水槽位置的不同,中心进水与周边进水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各不相同,详见表1。 表1 幅流式沉淀池容积利用率[1]

建筑电气设计相关计算公式大全

一、常用的需要系数负荷计算方法 1、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三相): 有功计算负荷 Pjs=Kx·Pe(Kw); 无功计算负荷 Qjs=Pjs·tgψ(Kvar); 视在功率计算负荷Sjs=√ ̄Pjs2+ Qjs2(KVA); 计算电流 Ijs=Sjs/√ ̄3·Ux·Cosψ(A)。 式中:Pe---用电设备组额定容量(Kw); Cosψ---电网或供电的功率因数余弦值(见下表); tgψ ---功率因数的正切值(见下表); Ux---标称线电压(Kv)。 Kx---需要系数(见下表) 提示:有感抗负荷(电机动力)时的计算电流,即: Ijs=Sjs/√ ̄3·Ux·Cosψ·η(A) η---感抗负荷效率系数,一般取值0.65~0.85。 民用建筑(酒店)主要用电设备需要系数Kx及Cosψ、tgψ的取值表: 注:照明负荷中有感抗负荷时,参见照明设计。

2、配电干线或变电所的计算负荷: ⑴、根据设备组的负荷计算确定后,来计算配电干线的负荷,方法如下:总有功计算负荷∑Pjs=K∑·∑(Kx·Pe); 总无功计算负荷∑Qjs= K∑·∑(Pjs·tg); 总视在功率计算负荷∑Sjs=√ ̄(∑Pjs)2+(∑Qjs)2。 配电干线计算电流∑Ijs=∑Sjs/√ ̄3·Ux·Cosψ(A)。 式中:∑---总矢量之和代号; K∑---同期系数(取值见下表1)。 ⑵、变电所变压器容量的计算,根据低压配电干线计算负荷汇总后进行计算,参照上述方法进行。即: ∑Sjs变= K∑·∑Sjs干线(K∑取值范围见下表2)。 变压器容量确定:S变=Sjs×1.26= (KVA)。 (载容率为80﹪计算,百分比系数取1.26,消防负荷可以不计在内)。变压器容量估算S变= Pjs×K×1.26= Pjs×1.063×1.26= (Kva)。 同期系数K∑值表: 计算负荷表(参考格式):

二沉池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绪论 一、水资源----------------------------------------------------------------------------2 二、设计背景--------------------------------------------------------------------------2 三、水污染处理技术发展状况-------------------------------------------------------3 四、设计意义和目的-----------------------------------------------------------------5 五、设计内容-------------------------------------------------------------------------6 六、设计要求-------------------------------------------------------------------------6 第二章设计参数选择 -------------------------------------------------------------------------6第三章工艺计算 一、主要尺寸计算-------------------------------------------------------------------7 二、进水系统计算-----------------------------------------------------------------10 三、出水部分计算-----------------------------------------------------------------11 四、排泥部分计算----------------------------------------------------------------14 五、设计工艺分析及讨论---------------------------------------------------------15 六、设计感想------------------------------------------------------------------------17

周进周出辐流式二沉池工艺设计

周进周出辐流式二沉池的工艺设计 4.1 配水系统的设计 配水系统的设计是周边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二沉池的关键所在。周进式辐流式二沉池的只有沿圆周各点的进出水量一至,布水均匀,才能发挥其优点。而常用的配水系统为配水槽和布水孔。 4.1.1 配水槽的设计 目前的配水槽大多采用环状和同心圆状如图,也有牛角配水槽如图。布水孔的形状分为圆形和方形。布水孔间距有等距,也有不等距。 图3.3 环状配水槽图3.4 牛角配水槽由于配水槽是混凝土施工,宽度曲线的施工精度不容易保证,牛角配水槽不易实现,因此本次设计选用环形平底配水槽,布水孔孔径和孔距不变的配水系统。孔径为800mm,孔距为1040mm,并在槽底设短管,且短管长度为50~100mm。配水槽宽600mm。 根据结构设计分析,配水槽底厚一般为壁厚度的2倍,分别为0.3m和0.15m。配水槽和集水槽总宽为(从沉淀池池壁边计算)δ2 B(δ为配水槽壁和集水 + +b 槽堰壁厚度)。 4.1.2 进水区挡水裙板的设计 挡水裙板延伸至水面下1.5m处,以保证良好的澄清絮凝效果。与池壁的距离

与配水槽的宽度相等。 4.2 出水装置的设计 出水装置由集水槽和挡板组成。 4.2.1 二沉池集水槽的设计 二沉池集水槽是污水沉淀过程中泥水、固液分离的最后一道环节和工序, 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 常见有3 种布置形式: 置双侧堰式、置单侧堰式、外置单侧堰式, 见图3.5。置单侧堰式、外置单侧堰式均为单侧堰进水, 设计堰上负荷基本一致, 从构造和水力条件来看, 两者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置双侧堰式的集水槽因堰上负荷小、出水水质好而应用较多。但在最近几年的工程设计与应用中发现双侧堰进水集水槽主要存在2个现象[27]: (1) 集水槽两侧水质检测时, 侧水质优于外侧。 (2) 因集水槽平衡孔开孔过大使三角堰均匀集水作用降低。 置双侧堰式置单侧堰式外置单侧堰式 图3.5 二沉池集水槽布置形式 在实际运行中, 可常观察到一种现象:靠近池壁的出水溢流堰一侧, 挟带较多的活性污泥絮体杂质, 而侧出水溢流堰的絮体杂质相对较少。侧溢流堰的出水优于外侧溢流堰,因此本设计采用置单侧堰进水。 集水槽设自由溢流堰,溢流堰严格水平,即可保证水流均匀,又可控制沉淀

二沉池计算

运行方式和处理效果。 二沉池是以沉淀、去除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获得澄清的处理水为其主要 目的。二沉池有别于其它沉淀池,其作用一是泥水分离(沉淀)、二是污泥浓缩, 并因水量、水质的时常变化还要暂时贮存活性污泥。 热门通常处理系统的建设费用是和系统处理构筑物的容积大小成正比的,所以二沉 池的设计计算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整个生物处理系统的运行处理效果和建设费用 的大小。 一般二沉池有辐流式、平流式、竖流式三种形式,池型有圆形、方形。在过去 多年中,对沉淀池的研究较为欠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设计单位(水处理公司) 都有自己的标准或方法,这些技术并不总是有明确的理论论证,常常也会发生矛盾。 目前世界范围内都要求在经济负荷下,提高出水质量标准,由此对沉淀池的作 用进行了重新研究,并对过去已经承认了的参数产生了疑问。 1影响二沉池运行设计的几个主要因素 二沉池运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有些因素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在沉淀 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有:(1)污水:流量、水温;(2)沉淀池:表面积和出流量、

池高度、溢流堰长度地点和负荷、进水形式、池型、污泥收集系统、水力条件、水波和自然风影响;(3)污泥:负荷、区域沉淀速度、污泥体积指数、硝化程度;(4)生物处理情况:活性污泥模式、BOD负荷; 在浓缩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有:(1)污水:混合液流量;(2)池体:池表面积、池高、污泥收集系统;(3)污泥:沉速(ZSV)、SVI、混合液浓度和负荷、回流比、污泥槽高度。 欲获得满意的二沉池运行效果,就必须适当的满足二沉池运行的诸多的条件,就目前研究的情况,设计中主要考虑因素有如下几点: 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 在生物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的特性,特别是污泥的沉降性能,直接影响着二沉池的工艺设计与运行。 衡量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参数有二个:一是污泥指数SVI(mL/g);二是污泥沉降比:SV%。 SVI的物理意义是:曝气池出口混合液经30min静沉后,每克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的容积(mL)。 SV%又称30分钟沉降比,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30 分钟后所形成的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率。 SVI、SV%与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g/L)之间有下列关系:

电气计算书

电气计算书 工程名称: 计算人: 日期:2015年8月

用电负荷计算书《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 参考手册:《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 负荷: 【计算公式】: Pc = Kp * ∑(Kd * Pn) Qc = kq * ∑(Kd * Pn * tgΦ) Sc = √(Pc * Pc + Qc * Qc) Ic = Sc / (√3 * Ur) 【输出参数】: 进线相序 : 三相 有功功率Pc: 275.58 无功功率Qc: 170.79 视在功率Sc: 324.21 有功同时系数kp:0.60 无功同时系数kq:0.60 计算电流Ic: 492.59 总功率因数: 0.85 【计算过程(不计入补偿容量)】: Pc = Kp * ∑(Kd * Pn) =275.58(kW) Qc = kq * ∑(Kd * Pn * tgΦ) =170.79(kvar) Sc = √(Pc * Pc + Qc * Qc) =324.21(kVA) Ic = Sc / (√3 * Ur) =492.59(A)

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书 参考规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1.已知条件: 建筑物的长度L = 77.85m 建筑物的宽度W = 118.0m 建筑物的高度H = 34.7m 当地的年平均雷暴日天数Td =20.6天/年 校正系数k = 1.0 不考虑周边建筑影响。 2.计算公式: 年预计雷击次数: N = k*Ng*Ae = 0.1172 其中: 建筑物的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 Ng = 0.1*Td = 0.1*20.6 = 2.0600 等效面积Ae为: H<100m, Ae =[LW+2(L+W)*SQRT(H*(200-H))+3.1415926*H(200-H)]*10^(-6) = 0.0569 3.计算结果: 根据《防雷设计规范》,该建筑应该属于第三类防雷建筑。 附录: 二类:N>0.05 省部级办公建筑和其他重要场所、人员密集场所。 N>0.25 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 三类:0.01<=N<=0.05 省部级办公建筑和其他重要场所、人员密集场所。 0.05<=N<=0.25 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 居住建筑每户照明功率密度值

二沉池计算23653

1.1.1. 二沉池设计参数 已知流量:Q=25000m 3/d=1042 m 3/h, 水力表面负荷:q 范围为1.0—1.5 m 3/ m 2.h ,取q=1.0 m 3/h 出水堰负荷:取值范围为1.5—2.9L/s.m ,取1.7L/s ·m(146.88m 3/m ·d); 。为挂泥板高度,取;为缓冲层高度,取5m .0h 5m .0h 53 污泥斗下半径r 2=1m ,上半径r 1=2m ;停留时间T=1.5h ;池子个数n=2 池子形式:幅流式沉淀池 1.1. 2. 二沉池的计算步骤 (1) 池表面积:A=Q/q=0 .11042 = 1042 m2 (2) 单池面积:A 单=n A =2 1042m2=521 m2 (3) 池直径:D= π 单池 A 4=25.8m (取26m ) (4) 沉淀部分有效水深: 混合液在分离区泥水分离,该区存在絮凝和沉淀两个过程,分离区的沉淀过程会受进水的紊流影响,取m h 32= (5) 沉淀部分有效容积:V=4 D2 π×h2=1591.98 m 3 (6) 沉淀池底坡落差:取池底坡度为i=0.05,则 m r D i h 55.0222605.0214=?? ? ??-?=??? ??-?= (7) 沉淀池周边(有效)水深:H0=h2+h3+h5=3+0.5+0.5=4m >4.0m 。 5.64 26 0==H D (规范D/H0=6~12) ,所以满足要求,h3取0.5 ,h5取0.5 (8) 污泥斗容积:73m .1tg60)12(tg )r r (h 0216=?-=?-=α污泥斗高度 设贮泥时间采用T w =2h ,二沉池污泥区所需存泥容积 378725000 36003600 1042)5.01(22)1(2m X X QX R T V r w w =+??+??=++= 则污泥区高度为

二沉池设计(DOC)

课程设计 题目某城市11×104m3/d污水处理厂 设计——二沉池设计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 姓名吴运鹏 学号 20122122186 指导教师卫静许伟颖 二O一五年七月二十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环境工程 姓名吴运鹏学号20122122186 题目某城市11×104m3/d污水处理厂设计——二沉池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内容 (1)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比选,并对工艺构筑物选型做说明; (2)主要处理设施二沉池的工艺计算; (3)确定污水处理厂平面和高程布置; (4)绘制主要构筑物图纸。 二、课程设计应完成的工作 (1)确定合理的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并对所选择工艺构筑物选型做适当说明; (2)确定主要处理构筑物二沉池的尺寸,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 (3)绘制主要处理构筑物二沉池的设计图纸。

课程设计评语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环境工程 姓名吴运鹏学号20122122186 题目某城市11×104m3/d污水处理厂设计——二沉池设计指导小组或指导教师评语: 评定成绩 2015年7月31日指导教师

目录 1总论 (2) 1.1设计简介 (2) 1.2设计任务和内容 (2) 1.3基本资料 (2) 1.3.1处理水量及水质 (2) 1.3.2 处理要求 (2) 1.3.3 处理工艺流程 (2) 1.3.4 气象与水文资料 (3) 1.3.5 厂区地形 (3) 2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确定 (4) 3 处理构筑物设计 (5) 3.1设计要求及参数 (5) 3.2设计计算 (5) 3.2.1二沉池主要尺寸的计算..............…………………………….…..…….. .5 3.2.2贮泥容积的计算 (7) 3.3进出水设计 (8) 3.3.1二沉池进水设计 (8) 3.3.2二沉池出水设计 (9)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电气负荷计算书

负荷计算书 B1APEZ1/B1APEB1 (防火分区1消防总箱)负荷计算: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2008: 参考手册:《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 进线电缆采用:WDZN-YJY-4x70+1X35-SC80-MR B1APEZ2/B1APEB2 (防火分区2消防总箱)负荷计算: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2008: 参考手册:《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 进线电缆采用:WDZN-YJY-4x70+1X35-SC80-MR B1APEZ3/B1APEB3 (防火分区3消防总箱)负荷计算: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2008: 参考手册:《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 进线电缆采用:WDZN-YJY-4x95+1X50-SC100-MR B1APEZ4/B1APEB4 (防火分区4消防总箱)负荷计算: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2008: 参考手册:《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 进线电缆采用:WDZN-YJY-4x120+1X70-SC100-MR B1APEZ5/B1APEB5 (防火分区5消防总箱)负荷计算:《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2008:

参考手册:《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 进线电缆采用:WDZN-YJY-4x120+1X70-SC100-MR B1AT2-RD(弱电机房)负荷计算: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2008: 参考手册:《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 进线电缆采用:WDZ-YJY-4x25+1x16-MR SC50 B1AT3-SHB(生活泵房)负荷计算: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2008: 参考手册:《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 进线电缆采用:WDZ-YJY-4x95+1x50-MR SC100 B1AT3-RJZ(热交换站)负荷计算: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2008: 参考手册:《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

周进周出二沉池设计计算说明书

2.5 周边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 2.5.1 二沉池表面积及直径 二沉池面积F q n Q F ?=max 式中 Q max —— 二沉池设计数量250m 3/h ; N ——二沉池座数,此次为1; q —— 表面水力负荷,此次取0.6m 3/(m 2·h) 故 27.4166 .0250m F ≈= 池子直径D : m F D 03.234≈=π,取D=24m 2.5.2 校核固体负荷G ()F X Q R G ??+?=max 124 故 ())/(79.647 .4163250%501242d m kg G ?≈??+?=<150kg/(m 2·d) 满足要求 2.5.3 高度计算 (1)沉淀区高度h 2’ 停留时间t 取2.5h ,故 m F t Q h 5.1'max 2≈?= (2)污泥区高度h 2’’ 取污泥停留时间:T=1h ,故 ()()()()m F X X X Q R T h r 45.07 .4169332505.011212''max 2≈?+??+??=?+??+??= (3)池边水深h 2 m h h h 25.23.0'''222=++=(式中0.3为缓冲层高度)<4m ,满足要求 (4)污泥斗高度

污泥斗上直径D 1=2.3m ,下直径D 2=1.3m ,斗壁与水平夹角为55° 故污泥斗高度h 4为: m 71.055tan 22214≈???? ? ??-=D D h (5)池总高H 二沉池采用单管吸泥机排泥,池底坡度取0.01,故污泥斗边缘与二沉池外边缘底端的高差h 3为: m h 11.001.02 3.2243≈?-= 取超高为0.5m ,所以池总高H : m h h h H 57.35.0432=+++= 2.5.4 出、入流槽设计 采用渐变式的出、入流槽设计,在槽宽不足300mm 时,槽宽采用300mm ,出水槽与入流槽合建。取入流槽起始端流速为V=0.3m/s. 设计流量为Q s =0.07m 3/s.采用经验公式可得起始端水深H 0,并且设槽宽与水深相同,则 m V Q H B s 48.000≈==,取0.5m

电气设计计算书

电气设计计算书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电气设 计计算书 (1)各类设备的负荷计算。 (2)短路电流及继电保护的计算。 (3)电力、照明配电系统保护配合计算。 (4)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 (5)大、中小型公用建筑主要场所照度计算,特殊部分的计算。 各类计算及相应设备、材料选择、按表1—表8的格式分别列出。 开关设备选择表(表1) 回路名称及编号设 备 名 称 型 号 额定电 压 额定 电流 额定开 断电流 (KA) 遮断容 量 (MVA ) 动稳定 性 (KA) 热稳定 性 (KA) 假想 时间 (s) Tjx 备注 (KV ) (A ) 容 许 值 计 算 值 容 许 值 计 算 值 容 许 值 计 算 值 容 许 值 计 算 值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母线选择表(表2) 母线名称型号 及截 面 (m ㎡) 间距 放 置 方 法 负荷电 流 (A) 动稳定 性 (KA) 热稳定 性 (KA) 备注 各相 间 (cm ) 绝缘 物间 (cm ) 容 许 值 计 算 值 容 许 值 计 算 值 容 许 值 计 算 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总负荷计算及变压器选择表(表3) 用电设备组名称设备 容量 Kw 需要 系数 Kx 功率因 数COS Φ计算负荷 变压 器容 量 KVA 备注 有功功率 30 Q(Kw) 无功功 率 30 P(Kvar ) 视在功率 30 S(KV A) 1 2 3 4 5 6 7 8 9 电力负荷计算表(表4) 用电设备组名称设 备 台 数 设备 容量 (kw ) 计算系数有效功 率Kw 计算负荷导线 截面 及管 径 (m ㎡)n Pe Pn 1 c b(Kx ) co sΦ tg Φ cPn 1 bP e (kw ) (kvar) (kva) 计算电 流I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沉池的设计计算讲解

二沉池设计计算 本设计采用机械吸泥的向心式圆形辐流沉淀池,进水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 1?沉淀时间1.5?4.0h,表面水力负荷0.6?1.5m3/(m2?h),每人每日污泥量12?32g/人d,污泥含水率99.2?99.6%,固体负荷 < 150kg/(m2 *d) 2.沉淀池超高不应小于0.3m 3.沉淀池有效水深宜采用2.0? 4.0m 4.当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污泥斗均应设单独闸阀和排泥管,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倾角,方斗宜为60°圆斗宜为55° 5.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h的污泥量计算,并应有连续排泥措施 6.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 7.当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二次沉淀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处理后不应小于1.2m,活性污泥法处理池后不应小于0.9m。 &二次沉淀池的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 1.7L / (sm)。 9、沉淀池应设置浮渣的撇除、输送和处置设施。 10、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宜为6?12,水池直径不宜大于50m。 11、宜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旋转速度宜为1?3r/h,刮泥板的外缘线速度不宜大于3m/ min。当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时也可米用多斗排

泥。

12、 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0.5m ;机械排泥时,应根据 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 0.3m 。 13、 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0.05。 2.2设计计算 设计中选择2组辐流沉淀池,每组设计流量为 0.325m 3 s 1、沉淀池表面积 _基=0.65 3600 = 780m 2 nq 2汉 1.5 式中 Q ——污水最大时流量,m [;s ; q' --- 表面负荷,取1.5m 3 m 2 h ; n ――沉淀池个数,取2组 池子直径: 2、实际水面面积 D 2 二竺=804.25m 2 4 4Q max 4 0.65 3600 3 2 头际负何q ma x 2 1.45m 3/(m 2 ? h),符合要求 wD 2 2兀汉 322 3、沉淀池有效水深 I m = qt 式中t ——沉淀时间,取2h 。 h^ 1.5 2 = 3.0m 二 31.52m 取 32 m 。 4 780 ,3.14

住宅电气设计计算书

电气设计计算书 (一)计算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95)、《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5-9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民用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J 133-90)、《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等规范规定。(二)计算内容 (1)供配电系统: 1、根据住宅设计规范及建设单位要求,本工程住宅用电标准为每户4KW。住宅用电负荷计算,采用需要系数法。 用电负荷计算书 功率额定电 总负荷: 同时系数: 1.00 进线相序: 三相 总功率: 80.47 总功率因数: 0.85

视在功率: 80.47 有功功率: 68.40 无功功率: 42.39 计算电流: 122.26 无功补偿: 补偿前 : 0.85 补偿后: 0.9 补偿量 : 9.26 2、电缆选择表: (2)照明配电系统 1、照度及照度均等的计算(采用利用系数法、单位容量法及逐点法) 照度计算书 选择起居室计算: 房间长度:3.90 房间宽度:3.00

计算高度:2.50 利用系数:0.52 维护系数:0.75 光源种类:环行和U型荧光灯 光源型号-功率、光通:YU40RR 1800 照度要求:30.00 计算结果: 照度数目:1 照度校验:37.00 (3)建筑物防雷系统 1 、年平均雷暴日的计算:防雷计算书 (次/km2.a 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且小于或等于0.3次/a的住宅,属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本工程按三类防雷建筑设防,同时还考虑了内部防雷措施,包括:等电位联结。合理布线、安装电涌保护器(SPD)、接地等。

周进周出二沉池设计

周边进(出)水型二沉池的设计 才振刚 众所周知,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如不加以处理控制,直接排入水体和土壤中,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仅损害人民的身体健康,还严重制约着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的发展。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率很低,长年徘徊在10%以下,一些城市的水环境已经恶化,修建大量的城市污水处理厂 已迫在眉睫。在各类城市污水处理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活性污泥法,而在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中,二次沉淀池是保证出水水质的关键构筑物之一。下面,我结合实际工程,就二沉池的选型、计算探讨如下: 一、适用条件 沉淀池主要是去除悬浮于水中的可以沉淀的固体悬浮物。初次沉淀池主要是对污水中以无机物为主体的比重大的固体悬浮物进行沉淀分离。而二次沉淀池是对污水中以微生物为主体的、比重小的、因水流作用易发生上浮的固体悬浮物进行沉淀分离。一般来说,二次沉淀池多采用竖流式和辐流式,前者比较适用处理水量不大的小型污水处理厂;后者则适用大、中型污水处理厂。 二、不同类型二沉池设计、运行参数比较 一般辐流式和竖流式沉淀池,原污水从池中心进入,在池周边出流,进口处流速很大,程紊流现象,影响了沉淀池的分离效果。而周边进水型辐流式和竖流式沉淀池与此恰恰相反,原污水从池周边流向池中心,澄清水则从池中心返回到池周边流出,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上述缺点。原污水流入位于池周边的进水槽中,在进水槽底部设有进水孔,再从进水孔均匀地进入池内进行悬浮颗粒的沉淀,从而提高沉淀效率。根据国外资料介绍,这种沉淀池的处理能力比一般辐流式沉淀池要高出一倍。沉淀池设计计算时一般以水力负荷来计算有效面积,用固体负荷做较核,在二沉池中尤为重要。根据国外资料,国外所采用周边进水中心出水和周边进水周边出水的二次沉淀池的水力负荷最大为2.72m3/(m2.h),最小为1.0m3/(m2.h),而我国较有代表性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中二沉池所采用的水力负荷值,最大为1.19m3/(m2.h),最小为 0.73m3/(m2.h),由此可以看出,周边进水型二沉池的水利负荷要比普通型二沉池水力负荷平均高出1.72倍。这就显示了周边进水型二沉池具有气节省面积、减少池数和投资等优越性,是可以推广应用的一种新型二次沉淀池。 三、二沉池中的泥、水间的运动 正常的混合液在量筒中停留10分钟,将出现上下两层,即清水面层和悬浮活性污泥层。10分钟后悬浮的活性污泥层开始浓缩,但完成浓缩过程至少要半小时以上,甚至好几个小时。浓缩过程意味着层面以下的活性污泥浓度不断的变浓,在量筒底部出现不高的浓集活性污泥层。这种在量筒里观察到的现象,在实际的二次沉淀池中,就是明显地存在着澄清层、悬浮沉降层、活性污泥浓密压缩层、底流污泥层等层面。一般设计计算二次沉淀池时,要考虑两个停留时间,即污水停留时间和活性污泥停留时间。所以在设计二沉池的有效深度时,将这些层面简化为澄清层和污泥层,两层相加成为二沉池的有效水深。 在二次沉淀池中起浓密作用的是悬浮沉降层的活性污泥颗粒不断下沉传递给浓密压缩层,而污泥层随着时间延长而不断压密浓缩,最后形成底流污泥层。显然这些层面的高度是随着进水流量、混合液浓度、排泥浓度、回流活性污泥量的变动而有所变动。这些层面变动的客观事实在周边进水的二沉池表现为:活性污泥混合液进入二沉池后,由于悬浮液的浓度差,就形成了密度流。而在二沉池中由于不断进入的混合液浓度与澄清层之间的密度总是存在的,所以密度流也总是存在的。 四、周边进水型二沉池的若干优越性 上述密度流所形成的环流现象显然给普通辐流式二沉池带来了问题,主要表现在:环流在出口处上升时会带走轻的细小污泥絮体,影响出水水质;沿底部的密度流又与日俱增刮泥方向相反,容易搅动起轻的活性污泥颗粒,影响沉淀效果;普通辐流式的沉淀池的进口在排泥斗的上方向,混合液进入池后,又是先降落到池底,这样就会造成部分混合液从排泥斗直接短路排出。这些问题与密度流流速大小有关,流速越大越严重。要控制流速,往往只有限制进水流量,也就是要控制过流率即水力负荷值。由于这一原因,一

二沉池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课题: 某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二沉池的设计 学生姓名:陈培农学号: 010302122 专业班级:环工101 指导教师:黄建辉 环境与生命工程学院制 2013年 11 月 目录 一、设计原始资料 (3)

二、设计原则 (3) 三、设计依据 (4) 四、二沉池的设计计算 (4) 1 二沉池的主要设计 (4) 2 二沉池的进水设计.......................................... ...... ..6 3 二沉池的出水设计 (7) 4 污泥部分计算 (8) 五、设计总结或结论 (9) 参考文献 (9)

《某经济开发区污水二沉池的设计》 一、设计原始资料 1.污水进水水量30000 m3/d,K=1.4;尾水排放水体按4类水质标准控制,出水水质执行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中的二级排放标准。 2.设计进、出水水质 表1 污水进出水水质 3.处理工艺流程采用A/O工艺。 4.厂址现状污水处理厂自北向南逐渐降低,地面坡度5%。 场地坐标 管底标高 53 m 管径 500 mm,充满度h/D=0.5 5、污水排水接纳河流位于场区东南角,最高洪水位37 m 二、设计原则 1.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好 2.工艺先进,管理方便

3. 基建投资少,占地面积小 三、设计依据 1.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2. 《给排水设计手册》 3. 《给排水工程快速设计手册》 4. 《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31-89》 5. 《给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01》 6. 《水污染控制工程》高廷耀 四、二沉池的设计计算 1.二沉池主要尺寸计算 设计选用n=3座辐流式沉淀池. ⑴.二沉池最大流量的计算 h m d m Q o /2000/108.4334=?= %80=R 则h m R Q Q /36008.12000)1(3 0m ax =?=+?= ⑵.沉淀部分水面面积A: 2m ax 1200)13/(3600/m nq Q A i =?== 式中: i A ——池表面积,2m ; max Q ——最大设计流量,3m h ; q ——表面负荷,本设计321.0m m h ?。 n ——为池的个数。 ⑶.二沉池直径D 为: 098.3914 .31200 44=?= = π i A D ,本设计取m 39。 ⑷.实际水面面积F :

电气相关计算公式

一电力变压器额定视在功率Sn=200KVA,空载损耗Po=,额定电流时的短路损耗PK=,测得该变压器输出有功功率P2=140KW时,二次则功率因数2=。求变压器此时的负载率和工作效率。 解:因P2=×Sn×2×100% =P2÷(Sn×2)×100% =140÷(200×)×100%=% =(P2/P1)×100% P1=P2+P0+P K =140++2× =(KW) 所以 =(140×)×100%=% 答:此时变压器的负载率和工作效率分别是%和%。 有一三线对称负荷,接在电压为380V的三相对称电源上,每相负荷电阻R=16,感抗X L=12。试计算当负荷接成星形和三角形时的相电流、线电流各是多少 解;负荷接成星形时,每相负荷两端的电压,即相电压为U入Ph===220(V) 负荷阻抗为Z===20() 每相电流(或线电流)为 I入Ph=I入P-P===11(A) 负荷接成三角形时,每相负荷两端的电压为电源线电压,即==380V 流过每相负荷的电流为 流过每相的线电流为 某厂全年的电能消耗量有功为1300万kwh,无功为1000万kvar。求该厂平均功率因数。 解:已知P=1300kwh,Q=1000kvar

则 答:平均功率因数为。 计算: 一个的电感器,在多大频率时具有1500的电感 解:感抗X L=则 =(H Z) 答:在时具有1500的感抗。 某企业使用100kvA变压器一台(10/,在低压侧应配置多大变比的电流互感器 解:按题意有 答:可配置150/5的电流互感器。 一台变压器从电网输入的功率为150kw,变压器本身的损耗为20kw。试求变压器的效率解:输入功率 P i=150kw 输出功率 PO=150-20=130(KW) 变压器的效率 答:变压器的效率为% 某用户装有250kvA变压器一台,月用电量85000kwh,力率按计算,试计算该户变压器利率是多少 解:按题意变压器利用率 答:该用户变压器利用率为56%。 一台变压器从电网输入的功率为100kw,变压器本身的损耗为8kw。试求变压器的利用率为多少解:输入功率为 P1=100kw 输出功率为 P2=100-8=92kw 变压器的利用率为 答:变压器的利用率为92%。 有320kvA,10/变压器一台,月用电量15MWh,无功电量是12Mvarh,试求平均功率因数及变压器利用率 解:已知 Sn=320kva,W P=15Mva

某辐流式二沉池工艺设计(下)

4周进周出辐流式二沉池的工艺设计 4.1 配水系统的设计 配水系统的设计是周边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二沉池的关键所在。周进式辐流式二沉池的只有沿圆周各点的进出水量一至,布水均匀,才能发挥其优点。而常用的配水系统为配水槽和布水孔。 4.1.1 配水槽的设计 目前的配水槽大多采用环状和同心圆状如图,也有牛角配水槽如图。布水孔的形状分为圆形和方形。布水孔间距有等距,也有不等距。 图3.3 环状配水槽图3.4 牛角配水槽由于配水槽是混凝土施工,宽度曲线的施工精度不容易保证,牛角配水槽不易实现,因此本次设计选用环形平底配水槽,布水孔孔径和孔距不变的配水系统。孔径为800mm,孔距为1040mm,并在槽底设短管,且短管长度为50~100mm。配水槽宽600mm。 根据结构设计分析,配水槽底厚一般为内壁厚度的2倍,分别为0.3m和0.15m。配水槽和集水槽总宽为(从沉淀池池壁内边计算)δ2+ B(δ为配水槽 +b 内壁和集水槽堰壁厚度)。 4.1.2 进水区挡水裙板的设计 挡水裙板延伸至水面下1.5m处,以保证良好的澄清絮凝效果。与池壁的距

离与配水槽的宽度相等。 4.2 出水装置的设计 出水装置由集水槽和挡板组成。 4.2.1 二沉池集水槽的设计 二沉池集水槽是污水沉淀过程中泥水、固液分离的最后一道环节和工序, 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 常见有3 种布置形式: 内置双侧堰式、内置单侧堰式、外置单侧堰式, 见图3.5。内置单侧堰式、外置单侧堰式均为单侧堰进水, 设计堰上负荷基本一致, 从构造和水力条件来看, 两者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内置双侧堰式的集水槽因堰上负荷小、出水水质好而应用较多。但在最近几年的工程设计与应用中发现双侧堰进水集水槽主要存在2个现象[27]: (1) 集水槽两侧水质检测时, 内侧水质优于外侧。 (2) 因集水槽内平衡孔开孔过大使三角堰均匀集水作用降低。 内置双侧堰式内置单侧堰式外置单侧堰式 图3.5 二沉池集水槽布置形式 在实际运行中, 可常观察到一种现象:靠近池壁的出水溢流堰一侧, 挟带较多的活性污泥絮体杂质, 而内侧出水溢流堰的絮体杂质相对较少。内侧溢流堰的出水优于外侧溢流堰,因此本设计采用内置单侧堰进水。

建筑电气计算书详细版

变配电室电压损失计算 取距离变配电室距离最远处回路进行计算,采用负荷矩方法: 【结论】:总线路电压损失Δu% =Δu% =Δu%(变压器)+Δu%(变压器出口升压) +Δu(线路)= -3+5-(0.153+0.220) = 1.627,符合规范要求(-5<Δu%<5)。 1#变配电室低压短路电流计算书 屋顶层排烟风机处短路电流计算: 排烟风机配电箱进线为WDZN-YJY-4X70+1X35 ,长度约40米,计算配电箱处的短路电流,同时校验断路器的灵敏度。 参考手册:《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 计算单相短路电流: 线路末端单相短路电流周期量有数值Id1 Id1 = 5.84kA 校验:断路器In=40A,短路电流分断能力满足要求。且断路器短路电流整定值I3=10In,满足 Id1=5.84KA 1.3 I3=0.52KA的灵敏度校验要求。 计算变配电室配电箱APE-PD1的末端三相短路电流及热稳定性校验:条件:变配电室配电箱ATPD1进线为WDZ-YJY-4x35+1x16 ,长度约15米,排风机配电回路线缆为WDZ-BYJ-4x10-CT,长度约20米,计算配电箱处的短路电流。 求变配电室配电箱ATPD1的末端三相短路电流周期量有数值Id3: Id3 = 14.47KA 排风机的末端三相短路电流周期量有数值Id3: Id3 = 4.93KA

APE-PD1进线断路器选用T1N160R40F3P, AC 50Hz ,380/415V的条件下,额定运行短路分断能力Ics 为36kA> Id3=14.47KA,满足规范要求。 校验变配电室配电箱ATPD1的热稳定性: s≥Id3*t/K=14470*02 .0+/100=28.94mm2,故ATPD1进线选为WDZ-YJY-4x35+1x16 ; .0 02 满足热稳定要求。 校验排风机的热稳定性: s≥Id3*t/K=4930*02 .0+/100=9.86mm2,故排风机进线选为WDZ-YJY-4x10 ;满足热 02 .0 稳定要求。 照度计算书 工程名: 计算者: 计算时间: 参考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13 参考手册:《照明设计手册》第二版: 计算方法:利用系数平均照度法 1.房间参数 房间类别:教室, 照度要求值:300.00LX, 功率密度不超过9.00W/m2 房间名称: 房间长度L: 8.77 m, 房间宽度B: 7.24 m, 计算高度H: 2.25 m 顶棚反射比(%):80, 墙反射比(%):80, 地面反射比(%):10 室形系数RI: 1.76 2.灯具参数: 型号: TL5 HE 21W/827 , 单灯具光源数:2个 灯具光通量: 2100lm, 灯具光源功率:41.00W 镇流器类型:TL5标准型, 镇流器功率:5.00 3.其它参数: 利用系数: 0.57, 维护系数: 0.80, 照度要求: 300.00LX, 功率密度要求: 11.00W/m2 4.计算结果: E = NΦUK / A N = EA / (ΦUK) 其中: Φ-- 光通量lm, N -- 光源数量, U -- 利用系数, A -- 工作面面积m2, K -- 灯具维护系数 计算结果: 建议灯具数: 9, 计算照度: 271.23L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