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淋巴瘤细胞(L5178Y)TK基因突变试验预实验方法

小鼠淋巴瘤细胞(L5178Y)TK基因突变试验预实验方法
小鼠淋巴瘤细胞(L5178Y)TK基因突变试验预实验方法

小鼠淋巴瘤细胞(L5178Y)TK基因突变试验

1.目的:在正式试验开始之前需要确定供试品的溶解性并确定适宜的供

试品剂量范围。

2.剂量:剂量设计试验通常不考虑供试品的溶解性,分别在有和无S9

的情况下接受3小时处理,最高浓度可达5mg/ml(即使其溶解度大于5mg/ml,也就是说这是最大的剂量);以2倍稀释度向下设6-10个剂量。

3.溶剂:溶剂的选择按其优先顺序依次是RPMI-0、生理盐水、蒸馏水和

DMSO,要尽量避免悬浮液,如果供试品不可溶,应用RPMI-0将其制成悬浮液。

4.方法:

4.1 收集细胞。细胞总量应达到6×107个,用RPMI-10培养基悬浮备用。

(收集过程中每天应调整细胞的细胞量为2×105/ml,)。

4.2 将10ml RPMI-10培养基(约含107个细胞)分别置于一系列50ml一次

性消毒离心管中。为使处理用培养基中血清含量降至5%(V/V),

RPMI-0、溶剂、供试品、1mlS9混合物(代谢活化系统时)或150mM

KCL(非代谢活化系统时)加入离心管的总体积应达到20ml(如表

所示)。

表处理时培养基的组成成分

成分体积

无活化系统有活化系统细胞悬液(106/ml RPMI-10)10ml(107个细胞) 10ml(107个细胞)

RPMI-0 8.8ml 8.8ml

S9混合物-1ml

150 mM KCL 1ml --

供试品0.2ml 0.2ml

将离心管塞紧并置于振荡器上,37℃水浴3小时。然后低速离心(1000r.p.m)5分钟,弃去上清液,用PBS(PH7.4)洗涤细胞两次。重新悬浮细胞于50ml

RPMI-10之中,并调整细胞密度为2×105/ml,,转移至培养瓶中。培养2 天。每天计数细胞生长(DCG),并调细胞密度为2×105/ml左右。

5. 结果

按第1d、第2d的DCG计算相对悬浮生长(RSG).

选择10%-20%RSG作为诱变试验的最高剂量,并以2倍稀释度向下设2-5个剂量。

6. 计算方法

RSG=〔DCG1×DCG2(供试品组)/ DCG1×DCG2(对照组)〕

DCG1为第一天的生长率,DCG2为第二天的生长率。

DCG为:次日细胞密度/ 配制或稀释后的细胞密度。

霍奇金淋巴瘤7页

病理 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特点为: (1)病变部位淋巴结的正常淋巴组织结构全部或部分破坏。 (2)呈现多种非肿瘤性反应性细胞成分,多为淋巴细胞,并可见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及纤维组织等。在多种反应性细胞成分背景中散在数量不等的典型RS细胞及其变异型。它们是霍奇金淋巴瘤真正的肿瘤细胞。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RS细胞CD15及CD30抗原表达阳性,是识别RS细胞的重要免疫标志。最新检测证明RS细胞来源于淋巴细胞,主要是B淋巴细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变往往从一个或一组淋巴结开始,逐渐向邻近的淋巴结及向远处扩散;原发于淋巴结外的霍奇金淋巴瘤少见。霍奇金淋巴瘤累及的淋巴结肿大,早期无粘连,可活动,如侵入邻近组织则不易推动。淋巴结互相粘连,形成结节状巨大肿块。切面呈白色鱼肉状,可有黄色的小灶性坏死。[1] 疾病分类 最新的WHO分类将霍奇金淋巴瘤分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nodular lymphocyte-predominant,NLPHL)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al HL)。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组织学表现多呈结节性生长方式,背景多为淋巴细胞及上皮样组织细胞,典型的RS细胞罕见,大多数为变异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称L/H(lymphocytic/ histocytic)细胞,细胞核呈多形性有空泡,核仁小,近核周,似“爆玉米花样”,故又称爆玉米花(popcorn)细胞,L/H细胞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CD19、CD20、CD22、CD79a)阳性,上皮细胞膜抗原(EMA)阳性而CD15及CD30均阴性。临床多表现颈部局限性病变,局部治疗疗效好,预后好。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又分为结节硬化型(nodular sclerosis)、富于淋巴细胞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lymphocyte-rich classical HL)、混合细胞型(mixed cellularity HL)和淋巴细胞消减型(lymphocyte depletion HL)4个亚型。这其中在我国混合细胞型最常见,结节硬化型次之,淋巴细胞消减型最少见,淋巴细胞为主型较易向其他各型转化。组织学亚型是决定患者临床表现、预后和选择治疗方案的主要因素。 发病原因 霍奇金淋巴瘤至今病因不明,EB病毒的病因研究最受关注,约50%患者的RS 细胞中可检出EB病毒基因组片段。已知具有免疫缺陷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霍奇金

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

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与质量 控制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 【摘要】流式细胞术(FCM)检测HLA等位基因是最近新建立的方法,与原有的分型技术相比,技术上有很大的改进和突破。流式细胞术已广泛用于临床常规检验中,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提高准确度和室间结果的可比性,流式细胞术质量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在功能水平上对单细胞或其他生物粒子进行定量分析和分选,同传统的荧光镜检查相比,具有速度快、精密度高、准确性好等特点。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检测技术;质量控制 流式细胞仪检验技术(FCM),即流式细胞术,是以流式细胞仪作为检测手段,以免疫荧光技术作为主要标记方法的一门先进的分析技术。该方法用免疫磁珠作为载体,在同一微孔内进行反应,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杂交信号和区分探针的种类。本技术使用的免疫磁珠具有一定的特性,磁珠可利用颜色进行标识[1]。当免疫磁珠上两种颜色混合的比例不同时,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后即可区分定义为不同种类的免疫磁珠,目前两种颜色的组合在流式细胞仪上最多可区分成为100种不同的免疫磁珠。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收集 收集近3年本院治疗的30例患者,对30例患者行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受检者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最大年龄60岁,最小年龄17岁,患者平均年龄39岁。 2 检测方法 2.1 采用特定的免疫磁珠作为载体,将已知序列特异性探针(SSO)固定在免疫磁珠上,每一种特异性探针固定在已知颜色比例的免疫磁珠上。由于免疫磁珠上颜色比例的不同,在流式细胞仪红色激光束下可进行区分,根据事先设计的标记情况,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后可确认特定颜色比例免疫磁珠上携带的特异性探针的种类,从而达到将探针区分的目的。 2.2利用标记的特异性引物对目的DNA进行扩增,将PCR扩增产物与免疫磁珠上的序列特异性探针(SSO)在同一孔内进行特异性杂交,再加入荧光显色剂,然后利用流式细胞仪绿色激光束检测杂交信号,红色激光束区分探针的种类,利用软件分析杂交结果得出样本HLA基因型别。 3 方法学评价该方法与PCR-SSO有相似的地方,但是技术上有重大的突破。本方法灵敏度非常高,在

滤泡型淋巴瘤3a级是什么情况

滤泡型淋巴瘤3a级是什么情况 对肿瘤不知道的人可能是不明白是要分情况的,就如很多的癌症一样分早期晚期之类的。滤泡型淋巴瘤也是分等级的,当然不同等级的疾病也是有不同的治疗方式和护理方式的。其中患者对于滤泡型淋巴瘤3a级就不是很了解,这样的话很容易引起很多的问题。那么,滤泡型淋巴瘤3a级是什么情况? 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局部组织变性或肿瘤病变的表现,确诊病情性质后考虑手术方法治疗。结合化疗和中医方法缓解病情发展。

组织病理 真皮内呈结节性或弥漫性浸润,特点为表皮不受侵犯。早期损害可见中心细胞,少数中心母细胞和反应性T细胞混合存在。随着疾病进展,肿瘤B细胞增大,数目增多。 FCCL的组织学分类,按新的工作分类,计有:滤泡性小裂细胞、滤泡性混合细胞和滤泡性大细胞。这些类型与Rappaport和Kiel分类的关系见表1。此瘤的浸润细胞主要在真皮网状层浅表部分甚至深部和皮下组织,偶或呈连续带状分布,与表皮之间隔以无细胞浸润带,早期沿血管和(或)附属器周围呈片状、团块状浸润。10%损害的标本示滤泡型,晚期多呈弥漫型,

常见者为两型兼有(混合型)。浸润细胞的成分不一,但不论以何种细胞类型为主,常见一些向浆细胞分化的细胞,并往往限于单一轻链的克隆。在某些病例中可见浆细胞与瘤细胞之间的过渡形。突出的是,看不到常见于淋巴结FCCL中典型新生物性滤泡结构 而为较大的淋巴样细胞的聚集,边界不清楚,周围绕以不规则分布的较小淋巴细胞。根据新的工作分类和损害的时间,组织象在早期虽可示小裂细胞(small clea red cell,SCC)淋巴瘤,但常见小裂细胞和大细胞混合(mixedcell,MC)淋巴瘤;在晚期甚至在陈旧肿瘤中,虽可示明显MC淋巴瘤,但常示大细胞(LC)淋巴瘤。炎症反应细胞的数量不一,主要为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约10%损害标本中,可见提示生发中心的充分发育的反应性淋巴样滤泡和(或)结构(免疫标记示B细胞多克隆性)。免疫标记示瘤细胞除表达全B细胞抗原(CDl9、C1320和CD22)以及HLA-DR 外,常示免疫球蛋白重链转换,失去IgD,获得IRC或IRA。 免疫病理

小鼠骨髓的综合性实验报告

小鼠骨髓的综合性实验报告 YUNNAN NORMAL UN I VER SITY 本科学生综合性实验报告 学号姓名 学院专业、班级 实验课程名称: 教师及职称 开课学期至学年学期 填报时间年月曰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 一(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名称实验序号 实验室实验时间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制备方法。 2、观察小鼠染色体的形态特征,统计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3、了解微核发生的机制; 4、掌握微核实验的一般程序和实践意义; 5、掌握对实验动物进行药物处理的一般程序; 6掌握进行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和规则,并锻炼实践能力

二、实验原理、实验流程或装置示意图 1、骨髓细胞具有高度的分裂增殖能力。因此可以直接得到中期细胞而不必象 血淋巴细胞或组织那样要经过体外培养。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分裂增殖中的骨髓细胞由于纺缍体的形成受到抑制,染色体不能正常趋向两极而使之停留于中期,同时染色体缩短,轮廓清晰,把收获的细胞进行低渗,固定处理,使细胞处于膨胀状态,再将细胞悬液滴在载片上,使细胞破裂,染色体散开,染色后即可观察到染色体。 2、微核(Micronucleus): 染色单体或染色体的无着丝点断片,或因纺锤体受损而丢失的整个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仍然遗留在细胞质中。末期之后,单独形成一个或几个规则的次核,被包含在子细胞的胞质内,因比主核小,故称为微核。凡能使染色体发生断裂或使染色体和纺锤体联结损伤的化学物,都可用微核试验来检测。各种类型的骨髓细胞都可形成微核,但有核细胞的胞质少,微核与正常核叶及核的突起难以鉴别。 嗜多染红细胞是分裂后期的红细胞由幼年发展为成熟红细胞的一个阶段,此时红细胞的主核已排出,因胞质内含有核糖体,姬姆萨染色呈灰蓝色,成熟红细胞的核糖体已消失,被染成淡桔红色。骨髓中嗜多染红细胞数量充足,微核容易辨认,而且微核自发率低,因此,骨髓中嗜多染红细胞成为微核试验的首选细胞群。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1、材料:小白鼠(2n=40) 2、器具: 注射器( 1 ml ,5ml 各一支)、托盘、解剖剪、镊子、吸管、离心管、离心机、载片、滤纸、白纱布小块等。 3、药品: 0.15mg/ml 秋水仙素,1%柠檬酸三钠,固定液(3份甲醇,1份冰乙酸,临用时现配),Giemsa染液,2.2%柠檬酸钠,0.01M磷酸缓冲液(PBS) pH6.8。

药理实验报告

药理学实验报告 学校: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元胡止痛片对小鼠镇痛抗炎镇痛活性研究 组员:指导老师: 摘要:目的:研究元胡止痛片是否具有镇痛抗炎的效果。方法:使用小鼠热板法、醋酸扭体法、耳肿胀法,并分别建立小鼠的镇痛抗炎模型,观察元胡止痛片对小鼠的镇痛抗炎作用的影响。结果:1.热板法:元胡止痛片对小鼠热板法实验中给药60分钟后有显著性差异,阳性药阿司匹林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有明显的痛阈降低,低浓度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有痛阈降低。2. 醋酸扭体法:实验结果有显著差异,阿司匹林阳性药与高浓度元胡溶液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阳性药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而阿司匹林组与生理盐水,低浓度与生理盐水组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3. 热肿胀法:结果显示无显著性差异,阳性药阿司匹林没有明显的抗炎活性。结论:阿司匹林阳性药有抗炎镇痛作用,元胡止痛片无抗炎镇痛作用。 关键词:元胡止痛片;镇痛;抗炎;热板法;醋酸扭体法;耳肿胀法 元胡止痛片为中药复方制剂,由延胡索(醋制)、白芷等中药组成,延胡索(醋制)具辛、苦、温,归肝脾经,由活血、理气、止痛等功效;白芷辛温,归胃、大肠、肺经,其功能与主治为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该制剂为中国药典方,临床上用于气滞血淤的胃痛、胁痛、头痛及月经痛等。由于直肠给药50%以上的药物可以不通过肝脏而直接进入血液作用于全身,可避免口服引起的胃肠道刺激,同时减少。胃液和肝脏对药物的破坏和降解,从而提高药效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另外,直肠给药药物吸收缓慢,可使药效维持较长的时间。本实验旨在对元胡止痛栓的镇痛抗炎作用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健康昆明种小白鼠,体重25±8g,雌性32只,雄性32只。健康昆明种小白鼠,体重40±10g,雄性,32只。 1.2 药品与试剂元胡止痛片,广西半宙天龙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30807;0.9%氯化钠注射液,新疆华世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14070702;阿司匹林肠溶片,临汾宝珠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40401;二甲苯,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批号120411;冰乙酸,天津市光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批号090527。 1.3 仪器YLS-6B智能热板仪,淮北正华生物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出厂日期071018;天孚牌JYT-5架盘药物天平,生产日期2011年8月;YLS-25A电动耳肿打耳器,济南益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出厂日期20140521;电子天平。 2 实验内容 2.1 热板法 2.1.1 动物筛选致痛潜伏期(痛阈值)为5~45s 之间的合格雌性小鼠。32只,热板法镇痛 试验,筛选痛阈值合格的小鼠,取♀小鼠于给药前先用热板仪于55 ±0.5 ℃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正常痛阈值[将小鼠放于智能热板仪上至出现舔后足的所需时间作为痛阈值( s) ,连续2次,间隔30 s,测定平均值即为正常痛阈值]。将舔后足时间<5 s 或>45s,或跳跃者不用于此实验。 2.1.2 分组按体重随机分组,分4组,编号,每组8只。 2.1.3 给药1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按0.1mg/10g灌胃生理盐水),2组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按4mg/10g灌胃20mg/ml的阿司匹林),3组元胡止痛片低剂量组(按0.6mg/10g 灌胃2mg/ml的元胡止痛片溶液),4组元胡止痛片高剂量组(按1.3mg/10g灌胃10mg/ml 的元胡止痛片溶液)。 2.1.4 测定痛阈值各鼠给药前测定正常痛阈值。取智能热板仪,调节温度,使温度恒定在55±0.5℃,取每组合格雌性小鼠,按2.1.2灌胃不同药液,测定给药后每组15、30、60、

流式细胞仪常用的几种检测方法

精品文档,放心下载,放心阅读 流式细胞仪常用的几种检测方法(转载) 一、测定用乙醇固定的DNA的含量 1、培养细胞的DNA含量的测定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制备单细胞悬液于200μl的PBS缓冲液中; 加入2ml预冷的70%乙醇,4℃保存; 附:细胞固定的一般步骤 1) 取单细胞悬液1~2×106个细胞于PBS(PH=7.2)缓冲液中; 2) 300g离心5分钟,弃上清,反复两次; 3) 重悬细胞于0.5ml PBS缓冲液中; 4) 将细胞悬液放置于2~3ml冷70%乙醇中,混匀,保存于4℃,至少30分 钟。在4℃条件下可保存2~3周。 注意: 2根据实验的要求,固定剂也可选用1~3%多聚甲醛; 2将乙醇作为固定剂时,乙醇应预冷至0~4℃; 2细胞在固定时,固定剂应缓慢滴入细胞悬液中,使固定剂的浓度缓慢增加,并不断震摇,以免细胞成团(特别是用乙醇固定时)。 2 300g离心5分钟,去上清,再重悬于400μl PBS中; 2显微镜下观察,若有明显的黏附,须再用筛网过滤; 2加入PI(含Rnase),避光孵育30分钟; 2上机检测。 2、新鲜组织的DNA含量的测定 1) 用200mg湿重组织用机械法制成单细胞悬液; 2) 500g离心5分钟; 3) 弃上清,重悬于10ml染色-去污剂中; 4) 再过滤,用200目的筛网或70~80μm的筛网过滤; 5) 上机检测。 3、石蜡包埋组织切片的DNA含量的测定 1) 从石蜡包埋切取切片50 μm厚,2~3片,制成单细胞悬液; 2) 用PBS缓冲液洗涤,500g离心5分钟,弃上清; 3) 加入PI液1ml室温避光30分钟; 4) 调整细胞浓度为1×106/ml; 5) 上机检测。

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培养

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的培养 1、取骨髓,对倍稀释 2、用滴管沿管壁缓慢加入淋巴细胞分离液(45度角倾斜,尽量产生气泡,起到缓冲作用) 3、2000转,离心30分钟 4、吸取白膜层,(沿管壁)交替多次吸取,加入5倍体积以上的PBS液 5、1500转,离心15分钟(洗掉血小板) 6、弃掉上清,留少许回流液,轻弹管壁,加入PBS液至50ml 7、800转,离心10分钟,(洗掉红细胞) 8、重复两至三次 9、加入PBS液至50ml,计数:?个细胞 离心后铺板,1X1076孔板培养液,共铺20板。无血清1640+DNA酶12h后轻晃培养液,洗板后加入完全培养基和GM—CSF(1000U/ml)和IL—4(500U/lml) 10、第三天每孔补加等体积的完全培养基和GM—CSF(1000U/ml)和IL— 4(500U/lml) ,这时细胞部分悬浮 11、第五天为imDC,+1LPS(1ug/ml),诱导至第七天,为mDC。 参考Inaba等人的方法,并根据本实验室的经验稍作改进。即: 1. 颈椎脱位法处死C57BL/6小鼠,无菌状态下取股骨和胫骨,浸泡在RPMI-1640培养基中。 2. 用1ml注射器吸取RPMI-1640培养液,从骨干的一端刺入骨髓腔,将骨髓冲洗到一无菌培养皿中,每根骨头反复4~6遍,收集培养皿中的骨髓细胞悬液,离心,1500 rpm×10min。 3. 弃去上清,加入5 ml无菌Tris-NH4Cl溶液悬浮细胞溶解红细胞,于室温下静置2分钟溶解红细胞后,再次离心,1500 rpm×5min,弃上清。 4. 用RPMI-1640培养液洗涤后将细胞用完全培养基悬浮,分至6孔培养板中,并在每孔中加入完全培养基至4 ml,再加入rmGM-CSF至终浓度 10 ng/ml,IL-4终浓度10ng/ml。 5. 将细胞培养板放入37℃,含5% CO2的孵箱中培养48小时。 6. 轻轻吹打细胞后,连同培养液一起吸去悬浮细胞,仅保留贴壁细胞。 7. 加入新鲜的完全培养基及相同浓度的rmGM-CSF,继续培养至第5天。 8. 半量换液,并补足rmGM-CSF;尽量保留悬浮细胞。 9. 继续培养至第7天,用吸管轻轻吹打后收集所有悬浮细胞,即为富集的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dendritic cell, BMDC)。经鉴定,此时BMDC的纯度可达80%以上。 楼上的cherry_28提供的好像是外周血DC的培养方法。我本人没有培养外周血DC的经验,但培养了2年半的小鼠骨髓DC,有稍许体会。其中体会最深的是:强烈反对初次铺板不到24小时就去除悬浮细胞的做法,我接触的网友中用贴壁时间<48小时而养不出DC不少于15位,而延长贴壁时间就可以大大提供集落形成率。下面是我用上述方法培养的小鼠DC,供朋友们共同讨论。

药理实验报告

河子大学小学期制实验结课论文 小学期药理实验报告、 姓名:王义西 班级:药学(3)班 学号:2010515073 指导老师:田慧王晓琴 日期:2013年9月5日

吲哚美辛肠溶片的镇痛抗炎作用 摘要:目的:研究吲哚美辛肠溶片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和热板刺激法观察镇痛作用;用二甲苯小鼠耳廓肿胀法观察抗炎作用。结果:吲哚美辛肠溶片(3.75mg/10g)灌胃给药能显著减少醋酸20min内所致的小鼠扭体次数;灌胃给药(2mg/10g,6mg/10g)能提高小鼠热刺激痛阈值。灌胃给药(4mg/10g)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结论:吲哚美辛肠溶片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且其镇痛抗炎作用比阿司匹林强。 关键词:吲哚美辛肠溶片,阵痛,抗炎,小鼠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domethacin enteric-coated metformin hydrochloride analgesic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Methods: using acetic acid in mice body torsion method and hot plate method to observe the analgesic effect; By xylene in mice auricle swelling method to observe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Results: indomethacin enteric-coated metformin hydrochloride (3.75 mg/g) to fill the stomach to medicine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mice caused by acetic acid in 20 min twisting the body; Drug lavage (2 mg / 10 g, 6 mg / 10 g) can improve thermal stimulus pain threshold in mice. Gastric drug delivery (4 mg / 10 g) can obviously inhibit the mice auricle swelling caused by dimethylbenzene. Conclusion: indomethacin enteric-coated metformin hydrochloride has obvious analgesic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and analgesic than aspirin. 吲哚美辛肠溶片是消炎镇痛类药,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其作用机理为通过对环氧酶的抑制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实验所用的吲哚美辛肠溶片由山西云鹏制药生产的药品,已载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国药准字H14020771 )。本实验研究了其镇痛抗炎作用。 1 材料和仪器 1.1 药物吲哚美辛肠溶片,山西云鹏制药生产;阿司匹林泡腾片, 生理盐水。 1.2 动物小鼠,由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3 仪器PL-200热刺痛仪,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AL104型电子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YLS-Q4耳肿打孔器; 2 方法及结果 2.1 统计学方法实验数据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组间比较或自身比较的t检验。 2.2 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的影响雄性小鼠27只随机分为三组:①生理盐水组;②阿司匹林组 3.75mg/10g;③药物组3.75mg/10g。三组均是灌胃给药,末次给药后30min,每鼠腹腔注射0.7%醋酸0.2ml/10g,观察小鼠20min内小鼠的扭体次数。表1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吲哚美辛肠溶片组能明显减少扭体次数,作用比阿司匹林泡腾片强。

流式细胞仪常用的几种检测方法

流式细胞仪常用的几种检测方法(转载) 一、测定用乙醇固定的DNA的含量 1、培养细胞的DNA含量的测定 制备单细胞悬液于200μl的PBS缓冲液中; 加入2ml预冷的70%乙醇,4℃保存; 附:细胞固定的一般步骤 1) 取单细胞悬液1~2×106个细胞于PBS(PH=7.2)缓冲液中; 2) 300g离心5分钟,弃上清,反复两次; 3) 重悬细胞于0.5ml PBS缓冲液中; 4) 将细胞悬液放置于2~3ml冷70%乙醇中,混匀,保存于4℃,至少30分 钟。在4℃条件下可保存2~3周。 注意: 2根据实验的要求,固定剂也可选用1~3%多聚甲醛; 2将乙醇作为固定剂时,乙醇应预冷至0~4℃; 2细胞在固定时,固定剂应缓慢滴入细胞悬液中,使固定剂的浓度缓慢增加,并不断震摇,以免细胞成团(特别是用乙醇固定时)。 2 300g离心5分钟,去上清,再重悬于400μl PBS中; 2显微镜下观察,若有明显的黏附,须再用筛网过滤; 2加入PI(含Rnase),避光孵育30分钟; 2上机检测。 2、新鲜组织的DNA含量的测定 1) 用200mg湿重组织用机械法制成单细胞悬液; 2) 500g离心5分钟; 3) 弃上清,重悬于10ml染色-去污剂中; 4) 再过滤,用200目的筛网或70~80μm的筛网过滤; 5) 上机检测。 3、石蜡包埋组织切片的DNA含量的测定 1) 从石蜡包埋切取切片50 μm厚,2~3片,制成单细胞悬液; 2) 用PBS缓冲液洗涤,500g离心5分钟,弃上清; 3) 加入PI液1ml室温避光30分钟; 4) 调整细胞浓度为1×106/ml; 5) 上机检测。 二、细胞凋亡检测及相关分子检测 1、细胞DNA含量分布(由细胞DNA降解方式检测细胞凋亡)

晚期惰性或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的可治愈性

晚期惰性或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的可治愈性 Fernando Cabanillas, AuxilioMutuo Cancer Center; University of Puerto Rico School of Medicine, San Juan, Puerto Rico;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Houston, TX; and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Moffitt Cancer Center, Tampa, FL(发表于《临床肿瘤期刊》2013年1月1日) 作为肿瘤学家,几十年来有两个观念一直指导着我们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目前晚期惰性或低级别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不可治愈性和大部分侵袭性淋巴瘤的潜在的可治愈性。基本上所有的肿瘤学家都是在这两个观念下成长起来的,以至于它们成为了我们执行的教条和操作中的信条。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有必要对这两个观念的基础进行重新审视。 第一个观念告诉我们晚期的低级别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病症,容易多次复发,病人平均生存时间约为6到9年。随着利妥昔单抗的出现,他们的平均生存时间被延长到超过10年。这个观念是由斯坦福小组首先倡议的“观察等待法”的理论基础,其出发点是:既然这种病症表现惰性而且不能治愈,为什么还要治疗?的确,一些随机试验未能证明“提前干预”相对于“观察等待”能够提高生存率。 第二个观念声称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潜在可治愈,如果病人无病生存期超过2年,就可以认为被治愈了。这个操作标准源于De Vita等人于1974年在Lancet发表的论文,标题是“弥漫性淋巴瘤,一种潜在可治愈的疾病”。论文描述了27个病人,均患有现在定义为弥漫大B淋巴瘤的疾病。其中,有10个病人实现了完全缓解,其中仅1人出现了复发。在这9个所谓被治愈的病人的基础上,他们得出了关于“在治疗结束后如果无病生存期超过2年就可以等同于被治愈”的结论。 在总结了这两个观念的来源和基础后,我们现在可以来恰当的审视一下它们的合理性。由于这些观念多年来塑造着我们的思想,所以这个问题不仅仅具有学术上的意义。如果我们接受惰性淋巴瘤不可治愈的观念,那么我们研究的问题,以及治疗的目标,将受限于这个不可治愈性的观念。二期临床试验的首要目标,将是有效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因为不存在治愈这个问题,新药研发将着重于发现更多的新的有效药物,而不是开发出一种联合的可治愈的战略。 在继续探讨之前,有必要给“治愈”下一个定义。传统上的对治愈的不成文的定义是无失败生存率(FFS)或者是无病生存率曲线在某个时间点后变得平坦,表明病人在首次缓解到达那个时间点之后可以认为被治愈了。但是,如果我们将这个标准应用于弥漫大B淋巴瘤,我们会发现这个定义不准确。在1992年,我们发表了关于弥漫大B复发的经验,我们发现有6.8%的病人在完成治疗的2年以后复发了。Coiffier等人最近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果。这是否意味着弥漫大B不可治愈?这似乎表明对无失败生存期曲线出现绝对的平台的要求是不合理的。因此,对治愈的更合理的定义应该是Frei等人1971年提出的观点,即“对某几个类型的癌症,可以有信心的(可能性超过95%)说如果一些病人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复发就可以认为被治愈了”。这个定义不要求无失败生存率曲线出现一个绝对的平台,而是提出在某个时间点后有超过95%的信心疾病不再复发。换句话说,这个定义对应的是我们在统计学上讲的风险系数。进一步说,这个定义不仅依据于时间也依据于疾病种类,也就是说对其它类型肿瘤可用并不代表一定对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可用。因为它们可能是完全不同种类的疾病。

(完整word版)热点实验:实验动物造模

我公司新增一热点实验服务,即实验动物造模服务。实验动物造模为开展药品、生物制品、医用高分子材料、医用辅料、化学品、食品添加剂等安全性研究以及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研究提供最基础的研究平台,是后续各种实验指标检测的基础。因此,我公司为广大科研实验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科研实验研究天地,可以对各种疾病以及所需要的动物模型进行造模服务,欢迎广大新老客户的来电来函咨询相关服务事宜。 我公司常做的动物模型有:心肌缺血和心肌梗塞模型、神经系统疾病模型、心律失常模型(抑郁、焦虑模型;中风、疼痛模型;老年性痴呆、帕金森氏病)、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中医“证”的动物模型、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呼吸系统疾病动物模型、裸鼠成瘤的动物模型(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诱发性动物肿瘤模型:肝癌、胃癌、食管癌、肺癌、鼻咽癌、宫颈癌、结肠癌)、类风湿性关节炎(RA)模型、神经系统疾病模型、心肌缺血和心肌梗塞模型、抗炎镇痛解热模型(耳肿胀、扭体、肉芽肿、热板实验)等等。 在动物造模中,各种动物的种类以及用途稍有区别。小鼠及裸鼠常用于药物安全性评价,生物制品的检定,药物筛选,药效学评价试验,在肿瘤学(自发性肿瘤、诱发性肿瘤、人癌细胞移植)、免疫学(制备单克隆抗体、动物模型、免疫功能的研究)、遗传学(遗传学分析、基因研究、遗传性疾病动物模型)、老年病学、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方面有着广阔的用途。大鼠常用于肿瘤学研究,药物学研究,内分泌研究等研究等等,与小鼠大同小异。常规的动物操作有:1)常规动物操作:注射,灌胃及取血等。 2)鼠兔腹颈部外科操作。 3)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4)各种动物模型的建立。

流式细胞仪试验方法

流式细胞仪实验方法 一、实验准备 1.标本制备: 2.最小化非特异性结合: 二、凋亡 1.凋亡的检测方法:网站和其它 2.PI染色法 3.Annexin V 法 4.TUNNEL法 三、细胞因子 1.激活的细胞因子 2.CBA 四、血小板 1.活化 2.活化检测 3.网织血小板 五、红细胞 1.网织红细胞 2.PNH 3.胎儿红细胞 六、肿瘤学 1.DNA 细胞周期 2.蛋白 3.多药耐药 4.微小残留白血病

第一部分标本处理 一、流式细胞术常规检测时的样品制备 (一)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 取一定量细胞(约1X106细胞/ml),在每一管中分别加入50μl的HAB,并充分混匀,于室温中静置1分钟以上(),再直接加入连接有荧光素的抗体进行免疫标记反应(如做双标或多标染色,可把几种标记有不同荧光素的抗体同时加入),。孵育20-60分钟后,用PBS(pH7.2—7.4)洗1-2次,加入缓冲液重悬,上机检测。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易于分析,适用于同一细胞群多参数同时测定。虽然直标抗体试剂成本较高,但减少了间接标记法中较强的非特异荧光的干扰,因此更适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测。 (二)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 取一定量的细胞悬液(约1X106细胞/ml),先加入特异的第一抗体,待反应完全后洗去未结合抗体,再加入荧光标记的第二抗体,生成抗原—抗体—抗抗体复合物,以FCM检测其上标记的荧光素被激发后发出的荧光。本方法费用较低,二抗应用广泛,多用于科研标本的检测。但由于二抗一般为多克隆抗体,特异性较差,非特异性荧光背景较强,易影响实验结果。所以标本制备时应加入阴性或阳性对照。另外,由于间标法步骤较多,增加了细胞的丢失,不适用测定细胞数较少的标本。 二、最小化非特异性结合的方法 1.荧光标记的抗体的浓度应该合适,如果浓度过高,背景会因为非特异性的相互作用的增加而增加。 2.在使用第一抗体之前,将样品与过量的蛋白一起培育,如小牛血清蛋白(BSA),脱脂干奶酪,或来自于同一寄主的正常血清来作为标记的第二抗体。这个步骤通过阻断第一抗体和细胞表面或胞内结构的非特异性的交互作用来降低背景。 3.在使用第一抗体之后,将样品与5%至10%的来自于同一寄主的正常血清和作为标记的第二抗体一起培育。这个步骤会减少不必要的第二抗体与第一抗体、细胞表面或胞内结构之间的交互作用。 通过用来自于同样的样品的血清稀释标记过的抗体可以略过此步骤。此步骤适用于很多方面,但有时候它也会导致已标记的第二抗体和正常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的免疫复合体的形成。这种复合体会优先与一些细胞结构进行结合,或者它们最终会导致期望得到的抗体活性的丢失。 4.使用F(ab’)2片段会使背景决定于第一或第二抗体与FC受体的全分子结合。大多数的第二抗体的F(ab’)2片段容易利用。而第一抗体的F(ab’)2片段一般是不能利用或很难制作。因此,在NaN3存在的条件下,将新鲜组织或细胞与正常血清一起培育应选择优先加入第一抗体。在此情况下,即使在随后的步骤中用完所有的抗体分子,FC受体决定的背景影响已不再重要。 5.其它:已标记的抗体和其他一些内在的免疫球蛋白或加入实验系统中的其它物质的交叉反应也可能会有背景影响。为了降低背景,在多重标记过程中,所有的已标记的抗体应被吸附,避免其他种类蛋白的交叉反应。

滤泡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滤泡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诊断要点 (一)病理分级诊断 滤泡性淋巴右(FL)的治疗与其病理分级密切相关,因此,在病理检查时应该仔细观察所有的切片,其中至少包括一张代表肿瘤组织的石蜡包埋切片,如果这些材料不能确诊,则必须重新活检。滤泡性淋巴瘤的WHO分级诊断标准如表所示。 1 级:O-5中心母细胞/hpf 2级:6-15中心母细胞/hpf 3级:大于15中心母细胞/hpf 3a:大于15中心母细胞/hpf,但仍存在中心细胞 3b:中心母细胞成片浸润,无中心细胞 (二)免疫表型检查 免疫表型检查是目前淋巴瘤分型诊断的必备项目,Fl的典型免疫表型为:CD20(+)、CD10(+/—)CD23(+/—), CD43(—), CD5(—), cydinD(—), bcl-2(+)(~90%)。当怀疑FL 时,需检查下列项目以确诊。 1.石蜡包埋切片:检查CD20 (L26/Pan B )、CD3, CD5, cyclin Dl, CD10和bcl-2等表型即可确立诊断CD43-和k/入为备选项目. 2流式细胞仪细胞表面标志分析:检查k/入、CD19, CD20, CD5, CD23, CD43和CD10等标志即可确立诊断。 3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检查:在某些情况下,在冰冻切片上检查K/入,CD5, CD23, CD10, CD43和bd-2等表型有助诊断。 (三)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检查 t(14; 18) (q32; q21)和BCL-2重排均见于80%FL病人,在某些情况下有助FL诊断。 (四)临床分期检查 同其他惰性淋巴瘤的常规检查。由于治疗方法在不同病期FL病人之间显著不同,因此要特别重视骨髓活检、骨髓涂片和腹部、盆腔CT等检查。 二、治疗 FL (3级)的治疗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FL(1、2级)的治疗方法决定于就诊时疾病累及的范围. (一)无腹部巨大肿块的I/II期(Ann Arbor) FL的治疗 以病灶局部放射治疗(RT,30-40Gy)为主。扩大部位RT或R丁加化疗是二种备选方法,它们可以改善无失败生存期(FFS),但并不能改善总的生存期(OS)。如果考虑到病灶部位RT的副作用大于临床益处,可不治疗而观察。持续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的病人可继续观察直至复发,也可鼓励病人加入临床试验。 (二)I/II期FL复发后、伴腹部巨大肿块的II期FL及Ⅲ、Ⅳ期FL病人的治疗 这些病人的治疗指征如下:①有症状;②危及脏器功能;③继发于淋巴瘤的血细胞减少;④有巨大肿块;⑤在6个月期间病情稳定进展;⑥病人偏爱。 无治疗指征者,每3个月体检1次,直至1年,以后每3-6个月体检1次。 有治疗指征者的初始治疗可选用如下方法:①临床试验:由于常规治疗不能治愈FL,应考虑研究性治疗为一线治疗;②局部RT:为减轻局部症状的姑息性治疗方法;③单药或联合化疗加或不加干扰素;④抗体治疗;⑤抗体联合化疗。 初始治疗后达CR或PR后可进行随访,直至疾病进展.初始治疗无效(NR)者,如果有治疗指

小鼠骨髓干细胞取样制备方法

小鼠骨髓干细胞取样制备方法 Mouse SP protocol 1.水浴设置在37度,并用温度计量确认温度。预热DMEM+,预冷HBSS+ 2.使用 5-8 周龄雄性小鼠,取大腿骨和胫腓骨处的骨髓悬浮于HBSS+、 1)杀死小鼠,背朝下躺着,用70% 酒精喷洒腹部灭菌、 2)臀部稍下方用齿状刀口的剪刀水平切开腹部皮肤、 3)从此刀口同时向上向下同时撕裂皮肤,用钳子钳住膝盖骨扯下所有腿部皮肤、 4)从膝盖处剪断,取下胫腓骨,尽可能将肌肉组织剔除干净,剪掉脚,将其放于陪替 氏培养皿,其中放有5 ml左右预冷的HBSS+,置于冰上、 5)剔除干净大腿骨上的肌肉类组织,在臀部处剪掉大腿骨,骨髓细胞主要在这里,所 以尽可能取得更多的大腿骨,骨上组织尽可能剔出的越干净越好,以免骨髓细胞粘 附上面、将其置于培养皿、 6)一个小鼠取得四段腿骨, 用钳子固定垂直培养皿方向固定腿骨,用27-G 10ml注射 器打入HBSS+、骨髓细胞会从另一端推出,尽可能取得更多细胞,腿骨上下颠倒再 推打, 骨髓取出后腿骨会变白的、 7)用 18-G 针头反复推吸4-5次培养皿里的细胞,以打散团块细胞、但尽量不要打入 气体,因为气泡容易导致细胞死亡、将细胞转移到50ml的PP离心管里,同时用 70um的滤网过滤去处碎骨或团块, 计数有核细胞、 3.精确计数有核细胞、(平均5 x 107 有核细胞/6周龄的C57Bl/6 小鼠)、 4. 5 min 500g 4°C离心,弃上清,加溶血素裂解红细胞: 注:当红细胞较多时细胞悬液:红细胞裂解液=1:8室温静置10min 当红细胞较少时细胞悬液:红细胞裂解液=1:4室温静置5min 红细胞裂解液为10×,临用前用DDW稀释成1× 5.用HBSS+(2%FBS)洗细胞(5 min 500g 4°C离心) 6.用预热的DMEM(2%FBS)调整细胞浓度为106/ml 7.分两管,其中一管加入verapamil,verapamil的终浓度为100 μM,封口膜封好37度水 浴10min后,和另一管同时加入Hoechst 33342染色,终浓度5ug/ml ,37度水浴90min,

霍奇金淋巴瘤有那些类型

霍奇金淋巴瘤有那些类型 霍奇金淋巴瘤有那些类型?患上霍奇金淋巴瘤后,身体质量大打折扣。平日里当身体出现有霍奇金淋巴瘤病症发生,要及时引起重视,及早检查霍奇金淋巴瘤,避免霍奇金淋巴瘤给自身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此病发作的高峰期是中少年时期以及老年人时期。那么霍奇金淋巴瘤有哪些类型?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不同的病理变化与预后关系很大,根据分类可分为以下四种: 1、淋巴细胞优势型。 2、结节硬化型。 3、混合型。 4、淋巴细胞削减型。 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分期: 霍奇金淋巴瘤的病变范围采用Ann Arbor分期系统: Ⅰ期:病变限于1个淋巴结区或单个结外器官(IE)受累。 Ⅱ期:病变累及横膈同侧两个或更多的淋巴结区,或病变局限侵犯淋巴结外器官及横膈同侧一个以上淋巴结区(IIE)。 Ⅲ期:横膈上下均有淋巴结病变。可伴脾累及(ⅢS)、结外器官局限受累(ⅢE),或脾与局限性结外器官受累(ⅢSE)。 Ⅳ期:一个或多个结外器官受到广泛性播散性侵犯,伴或不伴淋巴结肿大。肝或骨髓只要受到累及均属Ⅳ期。 A组: 无全身症状。霍奇金淋巴瘤有那些类型? B组: 有全身症状:包括不明原因发热(>38℃, 连续三天〕或盗汗或体重减轻(6个月内下降10%以上)。 霍奇金淋巴瘤的典型症状: 1、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是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常呈无痛性、进行性肿大。

2、淋巴结周围器官受累:当肿大的淋巴结压迫邻近器官组织时,也可造成一侧肢体水肿、胸腹水、少尿等功能障碍和相应临床表现。 3、淋巴结外器官受累:霍奇金淋巴瘤原发结外或病变晚期也可累及淋巴结外器官,如小肠、胃、咽淋巴环、骨骼、骨髓、乳腺、甲状腺等,造成相应器官的解剖和功能障碍。 4、发热:20%~30%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可出现发热症状,发热可为低热,也可为周期性发热(Pel-Ebstein 热),数日内体温逐渐升高,达到38-40℃,持续数天后逐渐下降,经过10天或更长时间的间歇期,体温又复上升,周而复始,并且逐渐缩短间歇期。霍奇金淋巴瘤有那些类型? 5、全身症状:一半左右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初诊时可以出现不同程度全身症状,如乏力、盗汗、消瘦、瘙痒、饮酒后淋巴结疼痛等。 原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7c12790672.html,/861hqjlbl/2015/0819/230281.html

细胞内细胞因子的流式细胞仪检测

细胞内细胞因子的流式细胞仪检测 一、简介 随着研究的进展,仅仅对细胞进行定量和活性的检测已不能满足需要。在单细胞水平研究细胞因子的表达能力对研究细胞因子在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显的重要无比。目前检测单个细胞特定细胞因子的表达手段包括:ELIspot、原位杂交、免疫细胞化学、限制性稀释分析(limiting dilution analysis,LDA)和单细胞PCR,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细胞因子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可以识别Th1和Th2细胞,此方法可获得较强的细胞内信号,但此方法工作量大、主观性强,难以进行大样本检测,且人肉眼识别能力有很大的局限性,而ELISPOT及单细胞PCR技术,技术性强、劳动强度大,难以进行广泛推广。随着多标记及胞内细胞因子标记流式细胞技术的出现,使对细胞内细胞因子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下面主要对胞内细胞因子流式细胞技术作以介绍。 早期细胞因子表达与细胞功能相关性研究是基于特定克隆细胞的激活。尽管研究应用T 淋巴细胞克隆证明了不同细胞因子的合成,如TH1(IL-2,IFN- )与TH2(IL-4,IL-5,IL-10),但这些研究很难外推,因为T细胞克隆与体内T细胞功能相关性还未被揭示。 近来,Jung与Picker采用了monensin、PMA等药物预孵,用Brefeldin(BFA)、Monensin 阻断了胞内高尔基体介导的转运的方法使得细胞因子聚集,蓄积,增强细胞因子信号可被流式细胞仪检测。因为自然状态下,T淋巴细胞产生少量的细胞因子,通常要对T淋巴细胞体外活化进行研究。在体外刺激过程中,T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已释放出来,胞内细胞因子信号较弱,难以进行检测。这一方法可检测单个细胞内多个细胞因子,并可区分表达特定细胞因子的细胞亚群。在细胞水平该方法证明了人与鼠的淋巴细胞都存在1型与2型分化,且这些分化在特定细胞因子增强时可被逆转。且这些研究清楚地证明,只有激活的细胞亚群可以表达细胞因子,静止的正常淋巴细胞(T、B、NK)不能分泌细胞因子。 胞内流式分析法是用抗细胞因子抗体与细胞表面或胞内特定亚群标志组合,即可检测不同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的分泌,同时采用特殊的化学与抗体选择,确保静止与无细胞因子分泌细胞的最小荧光背景。具有其它方法难以比拟的优点:

滤泡性淋巴瘤3a是什么

滤泡性淋巴瘤3a是什么 我们在治疗疾病的时候,医生往往在诊断疾病的时候会用数字或者是字母来表示一个疾病的严重程度,有的是越大,疾病就越是炎症,而字母的话,越是前面的字母,那么说明疾病也更严重,这个表达方法都是各有不同的,也有的时候是相反的,很多人在患上了滤泡性淋巴瘤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看到有标志3a一个现象,那么这个滤泡性淋巴瘤3a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滤泡型3a级的一般认为恶性程度是低度的,不是很严重的。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浅表淋巴结肿大,以颈部多见,其次为腋窝、腹股沟部等。 滤泡性淋巴瘤3期治疗: 滤泡性淋巴瘤是对化疗和放疗最有效的恶性肿瘤之一。另外约25%的病人可以发生自发缓解——经常是暂时的。对于一个无症状的老年病人,开始观察等待可能是一个合适的处理方案。对于极少数局限性滤泡性淋巴瘤,受累野的放疗将会产生极好的治疗效果。对于需要治疗的病人,以前单药瘤可宁或环磷酰胺或联合化疗方案CVP或CHOP最经常被应用。

最近几年多个临床试验已证明利妥昔单抗联合含氟达拉滨 方案或R-CVP或R-CHOP方案更有效,已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年老或体弱患者的一线方案可选择单药烷化剂(瘤可宁或环磷酰胺),但更推荐利妥昔单抗单药应用。 而且已经证明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能显著延长无病生存期。标记放射性同位素的单克隆抗体的疗效也得到肯定。肿瘤疫苗的试验是令人鼓舞的。自体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使复发的滤泡性淋巴瘤病人产生高的完全缓解率,可以产生长期缓解。 预后 滤泡性淋巴瘤有很高的比例转化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每年7%)。大约40%病人在病程的某个时候重复活检被证实有转型,而死检时几乎所有病人有转型。这种转型常常因局限性的淋巴结快速生长和发生全身症状诸如发热、盗汗、体重减轻而被预知。尽管这些病人预后很差,但加强的联合化疗方案有时候可使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完全缓解。 如果这个滤泡性淋巴瘤疾病都已经用3a来表示的话,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