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第八册美术教案

人美版第八册美术教案


课题:封二画页和小朋友的画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作品昂蒂布的夜渔,使学生了解画家的简单情况,并对其作品有个初步认识,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2.通过对小朋友的画的欣赏,启发学生观察生活热爱自然,培养学生记忆、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课业类别:欣赏课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创作热情。
课前准备:
挂图、幻灯片、学生作业。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 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 讲授新课:
1. 介绍画家毕加索: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是世界知名画家,是立体主义绘画的创始人,他一生都在不停的追求绘画艺术的创新,主张把一切物体形象破坏或解体,然后进行新的组合。他能在一个平面上同时表现事物的几个不同方面……今天我们欣赏他的另一幅作品《昂蒂布的夜渔》。
2. 欣赏《昂蒂布的夜渔》
昂蒂布是地中海的一个海滨城市,1939年毕加索居住在那里,通过对当地生活的体验,创作出了这部著名的作品。
教师提问:我们看画中表现的是什么地方的什么景象?
学生回答:是在夜间渔港中的捕鱼情景。
教师:昂蒂布渔港笼罩在夜幕中,一轮明月和闪闪发光的星星给这里带来了光亮。一条小船漂游在五光十色的水面上。船上的两个少年在弯腰捕鱼,其中一个手持渔叉刚好刺中一条大鱼,在灯光照耀下闪着亮光。岸边的几个姑娘为他的成功而手舞足蹈,好象还在为他喝彩。可是船上的另一个人,手握着船舵,俯下身看逃跑的一条大鱼真是惋惜。
毕加索根据所见到的场景,加上他丰富的想象力把多种情节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又用特有的描绘形式表现在画面上真是别有一番情趣,似梦境,似童话,可又是现实的场景。这与我们所见的写实画面是不同的风格。毕加索把自然的形体还原为基本的几何形,分解自然界中的真实形状,特别是改变人体的自然面貌,借用几种几何形(三角形、四边形、圆形)概括的进行组合,使自然界与固有的结构经过画家的重新构成,组成了他创造的主体形象。毕加索的这类绘画还有著名的《格尔尼卡》、《三个音乐师》等。
3.欣赏小朋友的画
欣赏王磊的《毛毛雨》初春时节细雨襟漾,整个画面是一派江南景色.王磊小朋友用中国画层层渲染的方法,在宣纸上制造了迷梦湿润的效果,那几点红色的屋顶,显得那样清新漂亮,更突出了雨景之美.
画幅中也描绘了一家人的生活,妈妈在岸上收凉晒的衣服,爸爸在拉船靠岸,还

有那些小鸟正在归巢……,真是景中有情.
教师提问:欣赏这幅画的感受?
学生回答:湿漉漉的雨景,清新舒畅,我国江南真美……,王磊运用技法很好,画出了迷蒙的感觉.以后画雨景我们可以学习这种方法.
欣赏阿西的《桂林山水》桂林在我国广西,那里的风景秀美之及,有“甲天下”的美誉.阿西小朋友从小生长在桂林,热爱那里的山和水,这幅桂林山水就是一幅成功的佳作.进出红花盛开,远处那些突起的山峰浓郁滋润,更远处是迷蒙的山峦,都笼罩在夕阳之中,桂林的山美,水更美,画幅中那清澈的倒影犹如清镜,来往的船只划破了这平静的碧水,更显出静中有动的生机.可贵的是阿西小朋友那种大胆泼辣的精神,浓淡相间的墨色,粗中有细虚实相映的手法,使桂林山水的美景跃然眼前。
教师提问:看了这幅画你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桂林山水很美,有象盆景一样的山和水;阿西的画很好看,前后分明,近实远虚……
教师小结:阿西居住在桂林他善于观察,把最能表达桂林特色的景色集中反映在画面里,他又掌握一定的中国画技法,所以画得如此成功。
欣赏李琦琦的海上捕鱼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渔网中的鱼是红色的吗?
学生回答:因为海上一片漆黑……
教师给与肯定后提问:这幅画有什么特色,构图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红与蓝对比突出主题,近实远虚捕鱼占画面的三分之二,渔网的几条斜线与平稳的渔船形成对比,也是构图上的特色。
教师小结:这是一幅不常见的景象我们通过李琦琦小朋友的画面,欣赏到捕鱼这一壮观的景色:几艘灯火辉煌的渔轮,在夜幕下显得格外夺目,捕鱼的网中金灿灿的:鳞灯光下更是分外耀眼,小画家能用冷深与浅的对比手法表现这一壮观景色真是了不起。
三、这节课欣赏内容小结


板书设计:



课后小结:通过欣赏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作品昂蒂布的夜渔,学生了解画家的简单情况,并对其作品有初步认识, 通过对小朋友的画的欣赏,启发学生观察生活热爱自然,培养学生记忆、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教师对上一节课中欣赏的内容进行简述
三、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欣赏《小朋友的画》
板书:小朋友的画
欣赏:日本小朋友的《渔船》
这是日本小朋友的一幅写生作品。这条自在岸边的渔船,被这位小朋友发现了,他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描绘,他不但画了这条船,而且,还将码头画下来了,同学们能描述一下画面中的内容吗?
学生回答:码头边上停着一艘渔船,船上放满了各种物件,码头的远处还有一艘大船近......
教师提问:你对这幅画有什么体

会吗?
学生回答:这艘渔船刻划非常认真,每件物体都画得真实、具体,特别是船的形状、结构描绘得细致,我以后画什么东西时一定认真观察,仔细描绘。
学生又回答:画面上远近分明,前面的刻画细致,远处的简单,重点突出。
教师小结:同学们回答的是正确的,补充-点就是色彩,这幅画的颜色运用既丰富协调,有一种清新而明,快的感觉。
欣赏亚妮的《小猴和妈妈》
教师导入:“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象块宝......',世上的人都充满着爱。可爱的动物在幼小时也同样离不开妈妈,你们看亚妮小朋友画的这幅画《小猴和妈妈》。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把画幅上的内容谈一谈呀?
同学回答:几只小猴子在妈妈身边玩耍,有的抢果子,有的相互打逗。只有猴妈妈高兴地看着这些孩子们。
教师提问:画中猴子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小猴子动作显得活泼可爱,猴妈妈显得稳重安详。
教师提问:亚妮小朋友在塑造形象时运用笔墨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回答:亚妮小朋友运用浓淡不同的墨色,表现猴子的动态,也表现了猴子的结构。只有脸部和嘴部用了精石色,猴子的小圆眼睛点得又浓又圆,显出猴子更机灵。
教师小结: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再补充一点就是在构图上也有特色,亚妮小朋友将一群小猴子画在四周,将猴妈妈画在中心,这就突出了猴妈妈,也表现了小猴子们的活泼可爱。再有就是一群猴子的动态很多,如果没有很好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是很难画出来的。今后我们要从中认真吸取经验,多动脑,勤观察,用画笔表现出大家喜爱的画幅来。
欣赏徐京文的《快乐的冬天》教师叙述:外面下雪了,大地一片洁白,纷纷扬扬的雪花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欢乐,黄皮肤、白皮肤、黑皮肤的小朋友们带着惊喜、愉快的心情.欣赏着大自然的奇观,小画家也许就在其中,她想着堆雪人、打雪仗,尽情地欢跳在雪地上.....。
小画家用水粉色在高丽纸上描绘出了人物的形与神,使我们似乎也看到了外面的大雪。画面中的小朋友和小玩具都刻画得细致入微,有很强的装饰美感。
欣赏这幅画同学们应有这样的启示:画的内容与画题要巧妙地结合,而且画题要能引起联想,使其更有意味。
欣赏刘泽曼的《构成》
教师解释构成并引入欣赏:长江......,这位西德小朋友描绘的是他们见‘
构成是绘画中的一种表现形式,通俗地到的缆车。
讲就是将很多的小单元,按照一定的规律重新地组合成一个新的单元,成为一个新的画面。构成又可分成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 后我们会见到这类绘画的。
今天我们欣赏的是刘泽曼的《构成》。将画面分割成不同面积的长方形、正方形,
每个方形中又有许多有趣的形象, 同学们看每个

方形中有什么形象呢?
学生回答:有向日葵、小鸟、脸谱、房屋,还有些奇奇怪怪的不知是什么。
教师:看清形象的可以说是具象的, 些就是抽象的了。这些大小不同的方形中的形象,是一幅小的画面,可以独立成幅,它们在这整体中又是一个小单元。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又是一幅丰富多彩的完整的画幅,多么有趣而耐人寻味。
欣赏西德小朋友的画《天车》
“天车,,是架在两座高山之间的游览车,不仅可以使游人节省体力.而且可领略空中行走俯视高山美景的乐趣。我国的很多风景点都有这种电缆车,北京、黄山、泰山、
教师提问:怎么能看出这是缆车呢?学生回答:湛蓝的天空上,飘着朵朵自以云,缆车在空中行走才有这样的景象。
教师提问:缆车中的旅游者都是些什么人呢?他们的表情是什么样子呢?
学生回答:不同皮肤颜色的旅游者是来自不同的国家,他们兴高采烈又惊奇地望着车窗外的美景。
教师小结:西德小朋友创作的画幅《天车》是很有情趣的画,它色彩鲜艳主体突出,
有在描绘细节上,将小鸟也画在了缆车上,使生动有趣的景象增加了幽默的美感。也使我们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
教师展示本校学生的儿童画创作作品,诱导启发学生进行欣赏。有条件的学校也可
以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创作草图。草图的画题可以参考已经欣赏过的儿童画作品。如表现家乡风景的,表现某个故事情节的,但是应以风景为主。
四、教师总结:
教师根据欣赏课的实际内容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



课后小结:通过对小朋友的画的欣赏,启发学生观察生活热爱自然,培养学生记忆、想象能力,教育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课题:景物的近大远小现象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讲课与观察实物,使学生认识到景物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使学生懂得视平线和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课业类别:绘画知识课
教学重点:
观察实物,认识景物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教学难点:
对近大远小现象,从理论的高度加以总结与认识。
教师教具准备:
几幅表现景物远近关系的绘画作品,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
教学过程:
1.铃声响过,在学校*场集合,体育课队形站好。告诉学生今天要上一节绘画知识课。
整队,组织教学
2.解题:景物都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大至楼房、大街,小至一本书、一个火柴盒,我们每时每刻都可以看到这种现象今天我们要从这常见的现象之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这样同学们今后画画,就可以更真实地表现景物。
引导学生在*场上选择一些景物观察:
①校教学楼
②体育器械,(看两根立柱长短)
③校门口两墙
4.整队,回到教室
5.打开课本

,教师分析课本照片及透视图,结合室外观察对照片透视现象的认识。
6. 教师将自己绘制的景物作品分别粘贴在黑板上。这些作品有的是对的有的是错的,要学生分辨,并讲出一定道理。实际上是一次智力测验情况的反馈.




课题:一条小巷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对一条小巷的写生,使学生学会以近大远小的原理观察实际的景物,并正确地
运用这一原理,表现一条小巷的透视现象。
作业要求:
把你观察到的景物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画出来。
课业类别:绘画习作课
教学重点:
分析课本上和实地的透视现象。复习前节学习的透视现象。
教学难点:
实地的景物结构和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学生学习用具准备:
写生用的画板或纸夹子、铅笔或彩色水
教师教具准备:
若干幅学生表现一条小巷或街道的线描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节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2.复习前课讲的近大远小透视现象。
提问:一条大衔的近大远小是怎样体现出来的?近处房子与远处的房子是怎样体现
出近大远小的?
3.出示新课题,解题,
告诉同学今天是一节写生课。
4.分析课本上的照片与学生作品,通过分析作品,教师总结出前面分析的三个要点,并做板书:
①地面----近宽远窄
②建筑----近高远低
③天空----近宽远窄
5.介绍外出写生的要求:注意整体观察,先以简单的轮廓线勾出地面、建筑、天空的轮廓,初步体现出景物的近大远小现象。只要做到了这一点,第一节课的目的达到了。对第二节课的内容及要求,不要提及,否则容易使学生感到紧张。
6.进行外出写生前的准备工作,提出纪律上的要求:
①整队到达小巷,组长负责。②按小组到指定地点。③先进行观察三分钟。④作画。
7.外出作画
作画中的辅导工作,贯彻教师刚才的几项要求,特别强调要多观察。
作画结束时,可根据学校具体情况或者把同学集合好带回教室,或者原地解散
回教室,可考虑多给同学一些作画时间,不必急于小结。





第二节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2.小结上次外出写生的情况,包括绘画与纪律两个方面。
3.展示同学有关的线描作品。
提出今天外出写生要完成的目标:
1勾出建筑的细节。2把小巷中的人电线杆画完。3在近大远小的透视正确的前提下,对画面的细节刻划,尽量不失整体感。
4.外出写生
5.把同学带回教室,在教室进行画面的整理工作。
6.总结情况,展示一些好的作业。




课题:放学了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这幅创作画,使学生学到速写的方法,明了速写在创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学会以速写为基本素材,把它扩展成为一幅有意义的创作画

。同时,也受到一次讲文明、守纪律的思想教育。
作业要求:
认真观察放学时同学行进的动作,画一幅走路姿势的速写。注意表现背书包行路的动作。根据速写再画一幅放学的路队创作画。
课业类别:绘画创作课
教学重点:
启发同学用发散型思维,在天天可见的放学路队这一平凡事物中,寻找出有意义的绘画内容。
教学难点:
人物速写,教师除讲解外还要进行当场示范。
学生学习用具准备:
铅笔、油画棒或水彩。
教师教具准备:
同学以前画的有关创作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节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2.出示课题,解题。
在解题时,教师应当首先从小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上,指明放学路队体现了一个学校、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我们画这幅创作,正是要表现出同学们讲文明,守纪律,有着良好的道德规范。
3.指明这次创作与平时有一个不同之处:不是直接画创作,而是先画一幅速写。这节课的重点就放在速写上。
教师介绍速写的画法,叫一同学在前做放学行进的姿态,边画边讲。
4.提出画速写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和纪律上的要求,做好速写前的准备工作。
5.学生画速写
中间让做动作的同学休息3—5分钟。
6.画完速写后,教师引导同学讨论你打算怎样画《放学了》这个总题目。为了讨论好,教师应该注意启发学生:①你知道在放学时,我们学校有过哪些好人好事?②XX班的残疾儿童在放学时是怎样得到照顾的?③哪个班的路队特别好?你们能不能把他们画下来?④下雨、下雪时,我们的路队是什么样?
7.同学讨论完,趁热打铁,叫同学在图画本上画一张小草图,留做下次上课用。




第二节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2.总结上节课同学们构思情况,将一些好的构思介绍给同学。
3.介绍怎样利用速写,将它扩展成一队人物的方法。教师可以一幅创作为例,在黑板上展示扩展过程。同时强调,扩展不等于重复,在队伍中人物应当有许多变化:男生、女生、服装、头发……。
4.学生作画
估计学生作画时间较短,如完成不了,可增加一些课外时间。
作画的工具可由教师自定。





课题:赛跑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创作《赛跑》,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动作人的画法,巩固上节课所学得的创作技巧:怎样以一个人扩展成一组人。
作业要求:
注意观察赛跑的运动员动态以及手臂摆动时和腿的关系。
课业类别:绘画创作课
教学重点:
以教具或图示,向同学演示人处在动

态时的结构与动作关系。
教学难点:
跑步时人的姿态,教师通过记忆画加以表现。
学生学习用具准备:
铅笔、油画棒或水彩。
教师教具准备:
用纸或木头做成人的结构简单教具,向学生演示各种动作时用。
教学过程:
第一节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2.整队到*场。
3.向学生介绍今天创作的内容,解题。在班里找两名跑得快的同学为大家表演赛跑,未表演之前,教师向同学提出观察他们动作的要点,特别是摆臂与腿的关系。
4.整队回教室
用教具或图向学生讲解:人体结构与动作的关系。
5.提出有关创作的要求:
①动作要画正确;
②既然是赛跑,就要有一组人;
③要有运动场简单的环境描写;
④可以画各种场合中的赛跑。
6.学生作画



第二节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2.总结上节课同学作业完成情况,表扬构思与画面独特的作品。
总结的过程,实际上是以简明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这对儿童是一个很重要的交流与传播的过程,对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开阔学生的思路、眼界都有积极的作用。所以教师不可小看这项很普通的工作。
3.提出上色完成作品的要求:
①对颜色有一个整体的设想;
②有利于表现赛跑的人,他们是画面的主角;
③对环境的设色一定要简明,不能过于强烈或颜色过多。
4.学生作画
如学生作画时间不够,可利用课外或自习时间另加。





课题:绘画日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绘画日记的学习,使学生从生活中体会真、善、美。
2.学习用绘画表现日记的形式特点。
3.提高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作业要求:
用单线或着色完成一幅表现有意义或重要事件的绘画日记,记上日期,写出感受。
课业类别:绘画创作课
教学重点:
学习绘画日记的表现特点,感受真、善、美。通过观察范画并启发分析进行解决。
教学难点:
绘画日记的绘制,通过观察、分析范画解决。
学生学习用具准备:
黑色水钢笔(蓝色也可)、各类颜色(自选)。
教师教具准备:范画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重点:
了解绘画日记的表现特点,感受真、善、美。
教学难点:
选择表现内容,并写下来。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纪律常规及学习用具的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分析日记的特点及表现形式。(意图:使学生了解文字日记与绘画日记的共性与各自特点。)
设问(1): 日记是表现什么的?
小结

: 日记是用来表现、记录每天发生的有意义的或重大的事情,是记录一个人在一个阶段时间内的活动和经历过的事情的一种表现方法。
设问(2):你见过用什么方法记日记?
小结:最常见是用文字记日记,也有人用绘画记日记。
设问(3):两种方法的共性与各自特点是什么?
小结:文字日记与绘画日记的目的都是一样的,绘画日记更直观、更形象。
2.分析绘画日记的创作特点及步骤,(意图:使学生明确绘画日记的完成过程)
(看范画或课本18—2l页)
设问(1):绘画日记的结构。
小结:分文字部分及绘画部分。文字部分有日期、天气的记录,有繁有简的文字叙述。画面可以用各种方法表现,比如2l页两幅都是线描表现的,一幅文字单独成页,另一幅则把文字记在画面里。其它幅绘画日记有的用国画方法,有的用彩色水笔、油画棒、水粉等工具进行表现,文字部分比较简练,安排在画面的下部。
设问(2):完成绘画日记的步骤。
小结:完成绘画日记,注意要先把所表现的事情或繁或简,用文字叙述出来,再构思运用什么样的工具、手法表现效果好。
3.向学生讲清本课及本课时的教学任务。(意图:使学生明确本课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及本课时应做的事情)
本课学习运用绘画形式表现日记,将主要选材用文字表述出来。
(板书本课题目及小标题)
4.分析本课时作业步骤:(意图:明确本课时的作业步骤。)
(1)构思:要从一天中发生的有意义的、使自己感受深的事情中去选材、构思,并设计出文字与画面的结合方法。
(2)文字表现:选材、构思设计后,按照整体与文字的安排,进行书写文字的制作。注意字迹要工整。
三、课堂练习
构思。
四、课堂小结:
选设计文字与画面结合有特点、选材有意义、文字简练、书写格式美观的作业讲评。
布置下课时准备的用具: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




第二节
教学重点:
了解绘画日记的形式并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
教学难点:
绘画日记的表现方法。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纪律常规及学习用具的准备情况。
二、复习旧知识:
设问:绘画日记的特点是什么?
小结:具有和文字日记一样的目的,但其效果更直观、更形象。
三、讲授新课:
1.分析绘画日记作品的表现手法。(意图:通过观察、分析示范作品,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绘画日记的选材及表现手法)
设问:讲一幅日记作品的选材内容及表现手法。
小结: (例举20页上作品)作者以自己 到房上喂鸽子,鸽子飞了起来

的情景为内容,画出白鸽子衬在红屋顶、红门窗的一片红色的房子上,形成了很美的景象。作者在处理 画面时,在作业纸上用了大部分的面积画房屋,只留了左下角一小片空白,梯子与人在房屋中间部分倾斜出现,鸽子也在这里飞起。大面积的红色使房屋复杂的线条统一起来,为了突出画面,人和梯子都没有着色,再加上飞起的白鸽,作品显得格外鲜明、美丽。画面使文字更形象,达到了文字所达不到的效果。
(例举2l页图)这幅作品表现了作者发现自家院子种植了很多花草,院子成了美丽的、幽雅的花园。作者在左面用了大篇幅去叙述和描写,右边则采用线的疏密排列所产生的效果去突出恬静、优雅的气氛。画面表现了从上到下的吊兰、龟背竹、箭兰及各种小叶、密叶脉的花,花丛中围坐着纳凉的人们,给人以幽雅清新之感。用画面反映日记,别有一番情趣。
2.向学生讲清本课的学习任务。(意图:使学生更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本课时在上一课时文字叙述的基础上,用绘画将其表现出来。
(板书课题及本课时的小标题)
3.分析作业步骤及要求:
(意图:使学生明确绘画日记作业的步骤)
①构思(上课时已完成)
②文字表现(上课时已完成)
③构图:根据日记内容确定用大场面还是小场面表现,选择恰当的角度用铅笔定出环境中各景物的位置。
4.深入表现和着色:如采用线表现,那么就以黑色钢笔直接描绘,从近向远处画。用油画棒、彩色水笔、国画等也基本用此法定稿。需要着色再按要求进行。
四、课堂练习:构图
五、课堂小结:
选择题材有意义、文字与画面组织有特点、画面主题突出、表现手法有特色的作业讲评。布置下次课准备的用具。

课题:水族箱
课时: 4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对水族箱制作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2.使学生了解海底世界。学习运用不同质地材料,绘制海底景色、动植物,并组装成“水族箱”。
3.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
作业要求:
运用废纸箱制作一个色彩鲜明、以水族为主并有海底景色、动植物的“水族箱”。课业类别:工艺设计制作课
教学重点:
了解海底世界,启发美感。通过看资料、图片,进行启发。
教学难点:
海底景物的画法及制作组装。运用观察,分析,示范进行解决。
学生学习用具准备:
第一课时:海底风景资料图片、水粉或水彩、废纸箱(盒)、裁纸刀。
第二、三课时:海洋小动物资料图片、水粉或水彩、彩色水笔、剪刀、稍厚些的图画纸。
第四课时:海底世界资料及

纸箱、绘制好的背景。海洋小动物及植物、针、粗线、剪刀、胶水等。
教师用具准备:
海底世界各种资料(录像、幻灯片或图片)、水族箱示范作品,鱼的画法步骤图等。
教学过程:
第一节
(画水族箱背景)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纪律常规及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出示水族箱示范作品并板书课题)
1.分析水族箱的结构及材料。
设问(1):观察水族箱后的感受。
意图: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整体认识美感及学习兴趣。
小结:如同看到海的世界。各种形象的、各种颜色的、图案不一的鱼和海洋小动物,川流不息地在蓝色的海洋里游来游去,很壮观。
设问(2):水族箱的结构。
意图:使学生搞清水族箱的构成。
小结: 由废纸箱(盒)、各种海洋小动物、海洋植物、海洋景色的背景及砂石、贝壳等组成。
设问(3):水族箱用什么材料制成。
意图:使学生直观了解不同质地材料应用于不同的内容,并组合成整体。
小结:有支撑力、有厚度的废纸箱(盒),稍厚、能折叠、着色的图画纸,沉重坚硬的石子,拉力较强的线,这些不同质地的材料经过巧妙的组合可成水族箱。
设问(4):水族箱怎样表现海洋空间?
意图:使学生了解表现空间的层次。
小结:水族箱有表现远处海洋景色的背景、近处游动的海洋小动物及水草、海带,使水族箱产生了空间。
2.向学生讲清本课教学目的:
本课教学内容用四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海洋背景,第二、三课时完成海洋小动物形象的绘制,第四课时进行水族箱的组装。
(板书课时标题)
3.分析水族箱背景的处理:
(出示海洋风景录像或图片资料,最好没有海洋动物。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海洋的景色。
设问(1):这些景色怎样体现在水族箱里?
意图:使学生自己找出运用画背景表现空间的方法。
小结:应采用表现远景,用远景衬托前景的方法。



第二节
(画海洋小动物及植物稿)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纪律常规及带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出示以海洋小动物、植物为主的录像或资料图片,以使学生对海洋生物有更直观的感受。
1.分析海洋小动物的美感及形象特点。
意图:引发学生对海洋小动物的美感并掌握其特点,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并敢于表现。
设问(1):谈观看录像或资料图片的感受。
小结:形象不同于常见的河鱼,有各种形状,色彩鲜艳醒目,有大有小品种很多,是个很美的五彩斑斓的世界。
设问(2):这些鱼的形象特点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结:海鱼每部分的形状变化很大,如身体可以是圆形、椭圆形还可以是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鱼鳍可以在胸背部,可以都接近尾部,还可以从头顶到尾部,从下颏到尾部都被鱼鳍包围起来等。鱼鳍的形状可以是三角形的,也可以是尖尖的刺。尾鳍,甚至头的形状都变化很大,所以海鱼形象很丰富,特点很强。
2.向学生讲清本课教学目的:
本课接着上课时的作业,完成水族箱的主要部分,海洋动植物的稿。
(出示课题及课时标题)
3.分析作业步骤并示范:
(1)按纸箱大小比例,选择5—10条大小不同的鱼。注意鱼的形象要有变化,其
中要少量较大和较小的鱼,另有一、两条是匍匐在海底的动物。
(2)按鱼的大小,将纸裁成两倍大小。并按上下中线折好。
(3)将鱼及水族分别用铅笔画在作业纸的一面。注意要求鱼背最高点要与折线相
连,打开后两面能连接在一起不会离开。
(4)用剪刀按形象轮廓线剪下来。
(5)再画些高矮不同的水草或海带。
4.课堂练习:
确定形象,裁纸折纸,描绘形象,剪。
5.课堂小结:选水族有形象、大小变化的作业讲评。
布置下次准备的用具:海洋动植物资料、颜色(水粉、水彩、彩色水笔都可)。
第三节
(为海洋动植物铅笔稿着色)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纪律常规及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出课题及本课时标题)
1.分析海洋小动物、植物的颜色。
(出示录像或资料图片或书24、25页,意图:使学生直观看到水族的真正颜色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o)
小结:海洋中的小动物有的颜色非常鲜艳,如24页左中的鱼,身体从左上到右下一条对角线,把鱼斜分为白、黄两部分,黄部的尾部及白部的前端各以一黑圆斑及弧形黑斑相呼应,使颜色鲜明而谐调。右下这一条鱼的身体以湖蓝、黑、黄三色向左右顺序排列,形成了又美丽又有规律的条纹。胸鳍则以黄、紫、蓝顺序密集排列,与身体纹样形成既统一谐调又相互陪衬的关系,给人感觉色彩鲜艳又和谐。
范图中的水草、海带点缀着海洋,使海洋更加有生机。
2.作业步骤
(1)将鱼的颜色从浅到深的顺序染出。
(2)将水草、海带等植物用不同绿色.染出。
(3)将着完色后的植物剪下来。
3.作业要求:
(1)设计水族颜色时,要考虑与背景颜色差开,最好选用鱼的主体色与背景色成对比关系。
(2)先着浅色,再着深色。
(3)有的鱼要带有白颜色,以保障整体明快感。
三、课堂练习
为水族着色,染植物,,剪。
四、课堂小结:选色彩鲜明并有主色调、

着色均匀的作业讲评。
布置下次准备的用具:海底世界的资料及绘制好的背景、水族、植物等作业,砂石、胶水、针线(粗些)及做框架的废纸箱(盒),透明膜、纸。

第四节
(水族箱的组装)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纪律常规及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出示课题及本课时标题)
(放海底世界录像片断或看资料图片)
1.分析海底世界的组成和空间层次:意图: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海洋世界并分析出空间的层次,以使学生组装成水族箱时有计划、有步骤。
小结:近处有左、右游动的水族及直立的水草,远处有蓝色的水和海底。
2.分析水族箱的组装步骤及方法: 出示水族箱示范作品。意图:使学生自己讨论组装水族箱的步骤及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及参与意识。
设问(1):这个水族箱的组装步骤。
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