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福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中的几个争议问题

解析福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中的几个争议问题
解析福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中的几个争议问题

解析福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中的几个争议问题

一、财税[2007]92号相关所得税优惠是否继续有效?

要探讨福利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免不了要先对财税[2007]92号文中相关所得税优惠内容是否继续有效进行分析讨论。

财税[2007]92号文中关于福利企业所得税优惠的主要内容有:“……二、对安置残疾人单位的企业所得税政策:(一)单位支付给残疾人的实际工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据实扣除,并可按支付给残疾人实际工资的100%加计扣除。单位实际支付给残疾人的工资加计扣除部分,如大于本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可准予扣除其不超过应纳税所得额的部分,超过部分本年度和以后年度均不得扣除。亏损单位不适用上述工资加计扣除应纳税所得额的办法。单位在执行上述工资加计扣除应纳税所得额办法的同时,可以享受其他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二)对单位按照第一条规定取得的增值税退税或营业税减税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虽然财税[2007]92号文件是2007年6月15日发布,迟于2007年3月16日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企业所得税法》,又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经国务院批准并商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同意,决定在全国统一实行新的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按照正常理解,比单独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适用范围更为广泛、效力更高。但是,基于以下理由,笔者认为财税[2007]92号文有关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内容已经失效。

第一,《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规定的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相关条款不含有即征即退增值税退税的内容。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对福利企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只涉及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的加计扣除,即:企业安置残疾人员的,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残疾人员的范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有关规定。而关于福利企业即征即退增值税退税的所得税优惠不再提及,说明财税[2007]92号文的相关所得税优惠内容在企业所得税法中是有所取舍的,也就是说,福利企业即征即退增值税退税不再是免征企业所得税。

第二,财税[2008]1号《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规定:“……五、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39号),《国务院关于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新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实行过渡性税收优惠的通知》(国发[2007]40号)及本通知规定的优惠政策以外,2008年1月1日之前实施的其他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一律废止。各地区、各部门一律不得越权制定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显然,财税[2008]1号文进行了正列举,该

“除外条款”已很明确,也就是说,除了已列举的法律、法规、政策及本通知规定的优惠政策以外,2008年1月1日之前实施的其他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一律废止。因此,笔者认为,财税[2007]92号文不在列举之内,且相关所得税优惠内容属于2008年1月1日之前实施的其他所得税优惠政策,所以已经不再有效。

第三,国税函[2009]5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08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通知》规定:“……三、对新税法实施以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企业所得税有关管理性、程序性文件,凡不违背新税法规定原则,在没有制定新的规定前,可以继续参照执行;对新税法实施以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企业所得税有关的政策性文件,应以新税法以及新税法实施(2008年1月1日)后发布的相关规章、规范性文件为准。”因此,依照新税法以及新税法实施(2008年1月1日)后发布的相关规章、规范性文件,福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涉及的只有残疾员工工资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并没有提及即征即退增值税退税优惠。依此认为,福利企业即征即退增值税退税不属于所得税优惠内容。

第四,虽然财税[2007]92号文件是2007年6月15日发布,迟于2007年3月16日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企业所得税法》,但是生效时间是2007年7月1日,而《企业所得税法》生效时间为2008年1月1日。新法与旧法是以法律的生效时间先后为标准分类的,所谓“新法优于旧法”的基本含义是,当新法(新的规定)和旧法(旧的规定)对同一事项有不同规定时,新法(新的规定)的效力优于旧法(旧的规定),在新的法律生效后,与新法内容相抵触的原法律内容终止生效、不再适用。因此,财税[2007]92号文属于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以前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企业所得税有关的政策性文件,从实施时间先后来看,应属于旧法(旧的规定)。因此,新《企业所得税法》效力优先,在新法生效后,与新法内容相抵触的旧法内容自动失效。

从以上分析得出结论,财税[2007]92号有关福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内容,仅在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1月1日期间有效,2008年1月1日《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应予废止。

二、福利企业收到即征即退的增值税退税款是否属于不征税收入,或是免税收入?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规定:“收入总额中的下列收入为不征税收入:……(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进一步明确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第(三)项所称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是指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而财税[2008]151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财政性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更是对财政性资金等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明确为:“一、财政性资金:(一)企业取得的各类财政性资金,除属于国家投资和资金使用后要求归还本金的以外,均应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二)对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本条所称财政性资金,是指企业取得的来源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财政补助、补贴、贷款贴息,以及其他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包括直接减免的增值税和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的各种税收,但不包括企业按规定取得的出口退税款……”

从上述相关政策可以看出,企业收到的增值税退税款是否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关键在于对企业享受的增值税优惠,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相关文件中有无对减免或返还的增值税税款规定了“专项用途”。

比如,财税[2008]1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规定:“……(一)软件生产企业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所退还的税款,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不作为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再如,财税[2008]38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核电行业税收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

“……自2008年1月1日起,核力发电企业取得的增值税退税款,专项用于还本付息,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从有关政策的规定看,福利企业收到“即征即退”的增值税退税款,虽然属于财政性资金的范畴,但是由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自2008年1月1日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以来,相关政策中没有对福利企业该“即征即退”的增值税退税款明确规定专项用途。因此认为,福利企业收到“即征即退”的增值税退税款不符合“不征税收入”的条件,需要按规定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那么,福利企业收到“即征即退”的增值税退税款是否属于免税收入?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企业的下列收入为免税收入:(一)国债利息收入;(二)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三)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四)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可见,《企业所得税法》对“免税收入”进行正列举,而福利企业收到“即征即退”的增值税退税款不在规定之列,因此不属于免税收入。

三、残疾人员工资加计扣除超过应纳税所得额的部分能否扣除?

关于福利企业残疾人员工资扣除优惠政策,财税[2007]92号文规定:“……二、对安置残疾人单位的企业所得税政策:(一)单位支付给残疾人的实际工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据实扣除,并可按支付给残疾人实际工资的100%加计扣除。单位实际支付给残疾人的工资加计扣除部分,如大于本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可准予扣除其不超过应纳税所得额的部分,超过部分本年度和以后年度均不得扣除。亏损单位不适用上述工资加计扣除应纳税所得额的办法。”其实,参照本文前面的分析,笔者认为,关于财税[2007]92号文所得税优惠政策内容已经不再有效的问题同样也适用这个规定。因此,财税[2007]92号文“关于残疾人工资扣除优惠政策”的规定,也应于2008年1月1日《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废止,即不再适用。

而现行的福利企业残疾人员工资扣除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企业所得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中,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规定:“企业的下列支出,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一)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二)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六条进一步明确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第(二)项所称企业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的加计扣除,是指企业安置残疾人员的,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残疾人员的范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有关规定。”

那么,福利企业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加计扣除超过应纳税所得额的部分能否扣除?对此笔者认为,从上述福利企业的相关所得税优惠政策问题看,很显然《企业所得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对企业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作出了加计扣除的规定。这里,可能有些人会问,这些规定与财税[2007]92号文的相关规定不是大同小异吗?其实不然,新税法并没有像财税[2007]92号文那样规定“单位实际支付给残疾人的工资加计扣除部分,如大于本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可准予扣除其不超过应纳税所得额的部分,超过部分本年度和以后年度均不得扣除”等内容,也就是说,新税法并没有讲到加计扣除的限制为应纳税所得额部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也正因为财税[2007]92号文“关于残疾人工资扣除优惠政策”的规定随着新税法的实施而失效,新税法才需要就有关问题重新作出规定。

新税法虽然没有讲到加计扣除的限制为应纳税所得额部分,但是笔者认为,对残疾人员工资加计扣除的税务处理,可以比照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相关规定执行。因为,《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对企业的支出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的,仅列举两项,其一是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其二就是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而对于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的税务处理,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税务事项衔接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98号)中有明确,如国税函〔2009〕98号文规定,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部分已形成企业年度亏损,可以用以后年度所得弥补,但是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此外,《企业所得税法》第十八条规定:“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因此,笔者认为,在新税法下,福利企业残疾人工资加计扣除超过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形成的亏损,可以用以后年度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不得超过5年。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关于加班文化(修改版)

关于“加班文化”的一点思考 在日常工作中,加班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不管是在金融,教育还是医疗等等领域,经常能见到加班者的身影,能听到关于对加班的吐槽。在IT行业这种现象更为普遍,仿佛加班已经成为了日常工作中见多不怪,无能为力只能一声叹息的事情。甚至在许多人的口中把“加班”视为该行业最有特色的标签。但现实是,加班让员工身心疲惫,加班让工作效率下降,加班让正常的上下班考勤制度作壁上观,加班消磨掉很多人的工作热情,加班严重影响员工个人的生活安排,加班也是导致员工离职率增加的重要原因…… 之所以不简单的称加班为一种现象,而是概以一种文化,是因为在我的理解中,加班是从中国的国情到各个公司,各个部门最后到各个基层员工日常工作和管理行为的一种综合体现。“加班文化”我视其为一个中性词,在很多行业和特定时间有其合理性与必要性,但在积极推进人性化管理和科学管理的时代背景下,由加班折射出的系列管理问题值得思考和探究,绝非只是一件不足挂齿的小事情。根据我对近期离职同事的咨询和了解,亚信的平均薪资水平在同行业中并无劣势,但大量的无规律加班对员工个人生活干扰和对个人健康的伤害才是造成部分骨干员工跳槽的主要驱策力。 下面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体验及行业的一般了解,谈几点思考: 一、“加班文化”产生的原因 1、在客户利益至上的理念下,忽视员工利益 学了点管理学,其中有一个重要观念觉得很有道理:对内服务好员工,才能对外更好地服务好客户。

2、把加班视作行业的基本特性,反之不正常 以我在亚信科技上海分公司工作的一年半时间之中,加班可以说让我似乎忘记8小时以内和8小时以外的概念,忽略了周末和节假日是法定休息和充电的个人空间。在此期间,我主要经历过项目开发和维护两个部门,这两个部门加班现象尤为严重。对于市场部指定一个新项目,下发需求工单,然后由开发团队进行拆分和编写,由测试团队校验和测试后上线,新业务上线后发现的问题由维护团队来处理解决。由于新业务上线均为夜间上线,客户投诉的不定时性需要有人员值班进行处理,因此加班看起来是无法避免的一种情况。矛盾的是,由于加班相当于司机疲劳驾驶,加之较低的经济补偿,对员工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和生理压力。更可怕的是,面对这类问题的时候,很少有人系统思考,下大力改进,许多人的口头禅就是:IT行业就是这样! 3、把加班当做工作积极乐于奉献的态度,一定程度是对效率的漠视 奉献精神要提倡,但若把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搞成拼体力、耗青春的体力活,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由于维护团队的人员混杂性。7月份以来投诉报障的一线处理被移动招标给了外包公司,但是外包公司并不能独立进行该任务的运作。大量招收的毫无基础和处理经验的新员工和亚信的员工混合办公,在亚信侧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对新员工进行交接和培训之后,截止至现在8月底,仍然需要亚信二线工作人员去协助处理报障单,使之无法全身心投入问题单的查证之中。影响整个团队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效率。 4、管理者视其为小事,员工视其为敢怒而不敢言的大事 正因如此,许多人身在其中日复一日,把它当做不重要的小事情,而许多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促使企业愿意在工作之外的时间继续让员工

企业文化经典案例集.doc

企业文化经典案例集1 上善若水的乙方文化——利泽万物创新服务 情境一: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创造共赢价值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住房成为了当前百姓最迫切的问题。为解决住房保障这一重大的民生项目,重庆市政府推出了公租房这一划时代的解决方案。 2018年年初,重庆设计院公司受公租房建设单位委托,对重庆公租房进行小区管道、弱电、监控、智能化等系统的全方位设计工作。公司接到任务后,立即安排各个专业的设计人员组成项目组进行方案的讨论和研究。因为设计时间紧张,设计规模庞大,且涉及到跨专业的协同设计,因此项目任务艰巨,困难重重。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公司各专业人员积极了解甲方需求,对现场进行细致查勘,并打破常规,创造性的实行多专业人员联合办公,以便更好的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为了能顺利完成项目,设计人员废寝忘食,牺牲了春节假期,甚至除夕夜还在办公室的案头加班,通过对方案反复的检查修正,终于不负所托,提前完成了设计方案,获得客户的高度评价,取得了对方由衷的信赖。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不仅争取到了更多的订单,为公司创造了更多的价值,还用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诠释着国企履行社会责任的深刻内涵。 情境二:真诚服务,为客户提升价值 中通服旗下某公司接到一张本地电信关于V卡的单,其中

主业要求我们给每位电信客户送上一张V卡,客户只要持V卡到一些商店、酒店、餐厅即可享受打折服务。主业希望通过运作电信客户群,来提高电信客户的忠诚度及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我们负责制作V卡,打印、封装、投递给电信客户,并将送达情况及时反馈给主业,给电信客户送一本V卡指南。但实际的运作情况是电信用户使用很少、商家吸引了越来越弱。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第一是不足于吸引客户;第二是不足于吸引商家;第三不是电信的优势。中通企业实际的做法:1、不直接指出我们的观点;2、让主业最节省地将V卡送出去;3、帮助主业做好客户信息调查,帮助主业拓展目标商家。结果:主业停止运作V卡项目,我们的关系更进一步。 问题提示: 1、“上善若水”的内涵是什么? 2、结合案例谈谈什么是“上善若水”? 案例点评: 上善若水的乙方文化是中国通信服务企业文化的本质体现,是中国通信服务经营管理在价值层面的基本规定,是推动中国通信服务以世界级卓越绩效企业的准则和全面创新管理的精神动力,是乙方文化的发展、落地和升华。价值取向是利泽万物、创新服务;核心思想是聚焦客户、因需而变;追求目标是以服务提升价值。 重庆设计院公司敢于担待,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克服重重困难,完成重庆公租房小区管道、弱电、监控、智能化等系统的全

优秀的企业文化案例

《企业文化》案例 1.雅戈尔理念:“装点人生 一、背景材料 雅戈尔集团公司地处浙江宁波,它的前身是青春服装厂。雅戈尔是英语“青春”(YOUNGER)的译音。80年代初建厂,经过近30年的风风雨雨,它从一个农村手工作坊,发展成为一个上市公司,它的发展可以说是中国乡镇企业发展的典型代表。集团公司有下属企业25家,涉及制衣业、房地产、贸易、商业、金融业、印刷业、建筑业、厂告业和教育等诸多领域。在日本、香港等地设立了多个境外分公司。1995年,按照国际惯例组建了三大中心。生产中心以衬衫西服为龙头,带动其他产品:西裤、时装、童装、针织服装;营销中心从事产品的开发和市场销售,目前营销网络遍布世界各地,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投资管理中心主要从事资本经营及项目投资。现集团公司有员工8000多人,年生产衬衫600万件,西服100万,童装200万件,针织时装20万打,童装和针织品全部销往日本香港等国际市场,其主导产品雅戈尔衬衫多年被评为“中国名牌衬衫第一名”,被中国服装检测中心授予中国衬衫行业第一家产品质量免检单位。1997年4月14日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弛名商标,1998年公司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于10月12日在上交所上市。 二、企业理念的确立和推行 (一)企业理念——装点人生、服务社会 雅戈尔作为一个服装生产企业,从自身的企业特点和行业特点,把“装点人生、服务社会”作为自己的企业宗旨和根本理念。 从1991年以来,公司围绕这个理念做过三次VI导入,前后采用了三个不同的企业标识,1991年采用的是一个圆形图案中间加一个“Y”,(公司地处三江交汇处,Y又是英文“青春”一词的词首字母),1993年改为椭圆形图案加“Y”1994年又增加了一个“1”,表示争创一流,下面加英语转形词YOUNGOR,表示永葆青春。为了统一视觉系统和理念系统,公司认为有必要对它进行整合。于是在1997年进行了新的CI导入,请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和中央美术学院的专家实施MI、BI、VI的整合。 1.就导入的目的、原因与背景、期待成果、作业安排、总概念书、内部传播系

(完整版)国企公司薪酬方案实施办法(完整版全解析)

薪酬方案实施办法 (试行) 为了适应公司发展需要,增强企业凝聚力,逐步形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机制,建立一个与市场同业竞争机制相适应的薪酬体系,把员工个人业绩同企业的经营业绩有效的结合起来,共同分享公司发展带来的利益,达到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目的,促进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现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xxxx 有限责任公司薪酬方案实施办法。 一、编制原则 薪酬方案编制的原则是: 1、工资结构的调整与完善企业内部机制相结合,员工的收入与企业的效益相结合,工资分配与绩效考评相结合; 2、强调绩效分配导向,注重激励性和公平性,追求薪酬管理的系统性、科学性,实现公司薪酬策略,为公司整体经营战略服务; 3、“建立框架、统一标准、规范管理、分步实施” ,实现公司内部分配层次的多样化,激活用人机制。 4、实行“计划管理、规范操作、政策公开、个人保密”制度。 二、指导思想 薪酬方案编制的指导思想是: 1、强化激励作用,贯彻效率优先的原则,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 性、创造性,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促进公司效益的提高; 2、工资水平定位适中,内部分配结构趋向合理,重视生产、技术一线人

员,有利于开发和吸引人才,有利于保证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完成。 三、实施范围 薪酬方案的实施范围为公司正式聘用的员工;从省公司本部借用的人员按省公司规定由人才中心直接管理并执行省公司本部的薪酬体系,并结合公司的考核体系对绩效工资实施考核调整;公司从电力系统借调人员模拟省公司本部借用人员的薪酬体系标准执行。 四、薪酬体系 公司根据管理、软件产品研制和市场营销作业三大职系不同的工作特点,对不同人员实行不同的工资制度,构成公司薪酬体系,包括岗位绩效工资制、年薪工资制、计件工资制、协议工资等。 五、岗位绩效工资制 根据薪酬体系的划分,薪酬结构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经营管理人员的薪酬结构,其主体是岗位考核工资;二是生产作业人员的薪酬结构,其主体是项目(营销)绩效考核工资,三是工勤人员的薪酬结构,其主体是劳动力市场价位工资: 1、薪酬元素 (1)、岗位薪点工资: 从岗位价值和员工的经验积累方面体现了员工的贡献。员工的岗位工资主要取决于当前的岗位性质和工作内容。在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估的基础上,以评估的结果评定出对应的岗位级别(岗位区间标准详见附件一),作为确定岗薪等级的依据;采取岗位分等、等内分档、一岗多薪的方式确定各员工的岗薪等级(岗位薪点工资标准详见附件二)。

中国企业加班文化解析

中国企业“加班文化”解析 目录 中国企业“加班文化”解析 (1) 【案例】 (2) 一、司空见怪的加班现象 (2) 二、“加班文化”背后的社会原因 (3) 1、就业生存压力大是加班现象泛滥的直接原因 (3) 2、企业竞争力匮乏是加班现象泛滥的根本原因 (3) 3、企业管理不科学是加班现象泛滥的深层原因 (3) 三、对“加班文化”的几种观点 (4) 1、加班文化是一种“杀人”的文化 (4) 2、加班文化是一种“剥削”的文化 (4) 3、加班文化是一种非法的文化 (4) 四、现代管理中如何对待加班文化 (5) 1、企业不应该倡导“加班文化” (5) 2、企业应为加班现象负主要责任 (5) 3、通过管理优化提高工作效率 (6) 参考文献: (6)

【摘要】如今加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成为公司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加班文化也被许多公司上升到企业文化的高度。本文从企业员工加班的现状及原因入手,浅析现代管理中如何正确对待加班文化。 【关键词】加班压力企业文化科学管理 【案例】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每天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用人单位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才可以延长劳动时间。”然而,法律的规定被“文化”消解于无形之中。 “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劳动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在许多行业,中国员工的劳动时间几乎已经赶超日韩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一位专业人士如是说。而全国总工会保障工作部的一位处长则说:“当加班成为一种‘企业文化’的时候,其负作用正在迅速显现。” 上有“严苛”的企业制度高悬,身边有“先进”的工作榜样,大家为了保住难得的职位,不得不忍耐超时加班之苦,加之来自家庭、社会舆论的对于过度工作的褒扬,共同作用之下,促成了难以逆转的“加班潜规则”。这个“潜规则”带来的结果是,过度加班的氛围在社会渐渐弥漫,演变成一种共通的“加班文化”。 上海最新一项调查显示:42%的劳动者处于超时工作状态。“拼命加班”成职场“潜规则”。最近,国内一家门户网站进行了调查。对于“你经常加班吗?”这个问题,近7000名被调查者中,64%“经常加班”,27%“偶尔加班”。从每次加班时间来看,2小时以上的多达78%,而超时加班能获得补贴的员工只占17%。翰德人力资源公司最新调查显示,上海目前有42%的员工每周工作时间超50小时。无独有偶,上海社科院在同一天公布的“上海市员工工作倦怠现状”调查显示,40%的员工对工作表示倦怠。 一、司空见怪的加班现象 当今社会,人们对“加班”二字毫不陌生,许多人或多或少地经历着加班。因为,“加班”在如今这个社会里,俨然已经成了一种文化,许多企业甚至用加班多少来衡量一个员工的敬业度。在关系到员工去留与否、加薪与否、升降与否等方面的关键问题上,加班无疑成了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最新出版的2006 年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3》指出,中国七成知识分子走在“过劳死”的边缘,平均寿命从五十八九岁下降到五十三四岁。

企业文化经典案例集

上善若水的乙方文化——利泽万物创新服务 情境一: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创造共赢价值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住房成为了当前百姓最迫切的问题。为解决住房保障这一重大的民生项目,重庆市政府推出了公租房这一划时代的解决方案。 2018年年初,重庆设计院公司受公租房建设单位委托,对重庆公租房进行小区管道、弱电、监控、智能化等系统的全方位设计工作。公司接到任务后,立即安排各个专业的设计人员组成项目组进行方案的讨论和研究。因为设计时间紧张,设计规模庞大,且涉及到跨专业的协同设计,因此项目任务艰巨,困难重重。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公司各专业人员积极了解甲方需求,对现场进行细致查勘,并打破常规,创造性的实行多专业人员联合办公,以便更好的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为了能顺利完成项目,设计人员废寝忘食,牺牲了春节假期,甚至除夕夜还在办公室的案头加班,通过对方案反复的检查修正,终于不负所托,提前完成了设计方案,获得客户的高度评价,取得了对方由衷的信赖。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不仅争取到了更多的订单,为公司创造了更多的价值,还用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诠释着国企履行社会责任的深刻内涵。 情境二:真诚服务,为客户提升价值 中通服旗下某公司接到一张本地电信关于V卡的单,其中主业要求我们给每位电信客户送上一张V卡,客户只要持V卡到一些商店、酒店、餐厅即可享受打折服务。主业希望通过运作电信客户群,来提高电信客户的忠诚度及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我们负责制作V卡,打印、封装、投递给电信客户,并将送达情况及时反馈给主业,给电信客户送一本V卡指南。但实际的运作情况是电信用户使用很少、商家吸引了越来越弱。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第一是不足于吸引客户;第二是不足于吸引商家;第三不是电信的优势。中通企业实际的做法:1、不直接指出我们的观点;2、让主业最节省地将V卡送出去;3、帮助主业做好客户信息调查,帮助主业拓展目标商家。结果:主业停止运作V卡项目,我们的关系更进一步。

深度分析:加班现象反映职场潜规则.

深度分析:加班现象反映职场潜规则 “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上班;比上班痛苦的,莫过于天天上班;比天天上班痛苦的,莫过于加班;比加班痛苦的,莫过于天天加班;比天天加班痛苦的,莫过于天天免费加班!”这段调侃生动道出了职场人士对于加班的反感和无奈。你敢不加班吗?难道不加班就不能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拼命? 2006年5月28日,年仅25岁的华为固网产品线硬件工程师胡新宇,因长期加班导致急性脑炎,抢救无效去世。该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传说华为有个“床垫文化”———每人上班带着一个床垫,中午就地休息,为晚上加班养精蓄锐。记者采访了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华为员工,他说:“加班是这里的文化,每天的平均工作时间是和员工的计效考评挂钩的,员工每个季度都有一个考评。如果平均工时不高,基本上考评就是c以下,而被打两次d 就要被开除了。华为倡导的企业文化叫做‘狼性’文化,平时就算没事,一般也要待到8点半左右(当然是不给加班费的),有事的话就没谱了,没办法的,要饭碗还是早回家你自己选……有一次我们部门领导晚上11点来我们项目组,发现只有项目经理一个人在了,于是火冒三丈!把我们项目经理领到加班人多的项目组参观,第二天就发邮件给我们强调华为精神———9点之前谁也不许走。” 另一位已经离开华为的员工至今还保留着带床垫的习惯。他认为,“床垫文化”其实没有错,在华为可以扎扎实实地学会很多事情,即使忙些也是好的。但问题在于,公司制度不是很公平,加班不给钱,工资不给涨,你辛苦了半天,考评只是领导按照自己的印象说了算,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感觉得不偿失,没有成就感,这才是导致很多人跳槽的原因。 加班并不是华为的专利,东方时空与智联招聘共同进行的“人在职场”大型社会调查的报告显示,在将近1.5万的受访者中,仅有4%的人表示从来不用加班,而16.6%的人则是天天加班。此外,34.8%的人会经常加班。 你属于哪种加班类型 记者与高建华和陈阳老师交流后,对于加班员工进行了如下分类: 1:积极主动加班型 一些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得很严谨,期望在短时间内可以进入管理层。就会尽心工作,专注投入,并不会过多介意在奋斗过程中业余时间的损失。 2:任务紧急加班型

中国福利思想

浙江省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福利思想试题 课程代码:0028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标志社会福利制度由古代向近现代福利制度转变开始的是( C ) A.《贝弗里奇报告》 B.《新济贫法》 C.《伊丽莎白济贫法》 D.《社会保障法》 2.现代社会保险制度首先产生于( A )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3.公民权利的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倡导者是( D ) A.庇古 B.亚里士多德 C.蒂特马斯(社会国家) D.托马斯·马歇尔 4.第一个描述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羊吃人”现象,并对之给予严厉谴责的思想家是( A ) A.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原型:柏拉图《理想国》 B.马克思 C.康帕内拉《太阳城》,实物的自然循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唯物主义观点 D. 18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代表:梅叶《遗书》指出了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的现实之路;摩莱里《自然法则》依靠理性和法的力量;马布利(认为私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5.傅立叶提出的和谐制度的基层组织是( B ) 圣西门:按劳分配,实业制度,协作制 欧文:空想共产主义,劳动公社 A.新村 B.法郎吉 C.实业制度 D.劳动公社 6.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立者是( A ) A.17世纪,配第:劳动价值理论,最低工资理论 B.18世纪,斯密:主张放任自由市场C.19世纪,李嘉图:税 D.马尔萨斯:人口法则,反对《济贫法》 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起于布阿吉尔贝尔,终于西斯蒙第。

浅谈华为企业文化的管理20160521

浅谈华为企业文化的管理 一、背景: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涌现出一了大批优秀企业,但像华为这样既拥有本地气质,又兼具国际视野的高科技公司并不多。从跟跑到领跑,从创新到引领,华为用30年时间,造就了一个中国民营企业的神话。但神话不是一蹴而就,华为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一流企业,不仅仅是掌握了几项先进技术,更重要的是他拥有一支优秀的团队,打造了先进的企业文化。 华为的巨大成就其实就是企业文化的成功。企业文化决定了其核心竞争力。诚如世界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指出的:“企业文化创新的成功不取决于它的新颖度,它的科学内涵和它的灵巧性,而取决于它在市场上的成功。”华为以它在市场上的巨大成功,验证了这一论述。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管理 1、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企业文化是指现阶段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循的一系列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通常表现为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管理模式、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沿袭的传统与习惯等。 2、企业文化管理 企业文化管理是指通过文化建设,形成一套适应企业发展战略的文化体系,并使广大员工认同企业所倡导的文化体系,达成共识,从而有效发挥文化的导向、约束、凝聚、激励、调节、辐射等功能,以最大程度实现多层面自主管理的一种现代管理方式。 企业文化管理主张尽可能通过文化来对生产经营进行管理,从过去强调命令和服从的传统企业管理,上升到注重企业文化的驱动性、影响性和激励性的现代企业管理。优秀企业文化的重要特点是重视人的价值,正确认识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员工的整体意识,从根本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_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调研报告(2012·大中城市)

2013年 第1期 一、调研说明(一)调研内容 本次项目调研内容包括企业员工福利保障体系的覆盖广度、保障深度等客观状况,以及企业员工对当前福利保障体系的满意度评价及企业对现有福利保障体系的投入产出效益评价。 同时,本次调研还包括企业福利保障方案的未来规划和员工对福利保障项目的需求等内容。 (二)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在中国内地经营的企业,主要受访者为企业员工以及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通过整合分析多维度信息,从多方视角观测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三)概念界定 企业员工福利保障体系:指企业员工所享有的各类福利及保障项目,包括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商业补充保障和非保险类福利四大类。 企业员工福利保障覆盖广度:指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所覆盖的人群的多少。 企业员工福利保障覆盖深度:指企业所提供的员工福利保障项目的多少。 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满意度评价:指企业员工对所获得的各项福利保障的满意程度。 企业福利保障效益评价:指企业对其向员工所提供的各项福利保障所产生效益的评价(即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投入回报效果评价)。 社会保险:指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强制性基本 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 住房公积金:指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是住房分配货币化、社会化和法制化的主要形式。 商业补充保障:指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各种商业意外保险、商业性补充医疗保险、重大疾病保险、商业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以及家属保障等。 非保险类福利:指除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和商业补充保障之外的其他福利(如企业福利假、津贴、培训、补充住房公积金等各项福利)。 二、调研发现 通过此次调研,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类型和不同企业规模的企业员工福利保障状况进行了全面了解和指数化测量,对企业员工福利保障需求及企业对员工福利保障的投入意愿进行了分析,主要发现如下。 (一)2012年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状况处于基础水平。 此次调研数据表明,2012年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为65.37,保障状况处于基础水平,保障体系初步构建。其中,企业员工福利保障广度指数为61.33, 是员工福利保障指数中最为薄弱的部分,法定社会保险覆盖较广,但补充性福利保障覆盖人群较窄,获取门槛较高。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深度指数为64.64,员工福利保障项目相对不足,不够丰富,主要存在保障项目单一、保障力度不均衡等问题。 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调研报告 (2012·大中城市)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关系研究中心 14

中国企业文化调查分析报告(doc 10页)

年度中国特许连锁经营企业文化调查报告 目录 引言 (3) 一、企业文化对于特许企业的意义 (3) 1、企业文化是什么 (3) 2、企业文化对特许企业的意义 (3) 二、调查统计数据 (4) 1、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与传播 (4) 2、“诚信”和“务实”的核心价值观. 4 3、优秀文化提升企业凝聚力 (5) 4、特许总部和加盟商需要在核心价值观上保持一致性5 5、向加盟商传播企业文化的渠道5 6、奖励与惩罚员工/加盟商常用方法比较6 7、总部要求加盟商的统一度 (7) 8、定期总结以促进企业文化提升 (7) 三、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8) 1、个性不鲜明 (8) 2、加盟商关系体现不足 (8) 3、认知与实施中有偏差 (8) 四、优秀特许企业文化实践 (8) 1、以顾客为中心,提高顾客满意度 (9) 2、以员工为本,夯实企业内功 (9) 3、对加盟商平等、务实的服务与支持9 4、企业文化的本土化融合 (10) 5、企业文化的创新 (10) 6、参与公益活动,承担任务责任 (10) 五、优秀企业文化建设启示 (10) 1、与战略匹配,用制度保障 (10) 2、塑造英雄、树立模范 (11) 3、挑选有共同理念的加盟商 (11) 4、发挥直营店的示范和传输作用. 11 5、培训和督导在传播企业文化中的重要性11 6、召开加盟商大会呈现企业文化 (11)

7、发挥企业领导者的影响力 (12) 结束语 (12)

引言 在特许领域的交流和访问中,常常有人问:特许企业的总部是如何维护自己商业诀窍,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良好发展,而且还可以保持自己在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呢?反思思考、讨论,并与企业反复论证后,大家一致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灵魂。只有企业文化是不易被复制和失窃的,只有建立了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保持特许品牌持续竞争力,保证特许基业长青。 作为特许企业,要实现同一品牌下体系的统一,真正让加盟企业与总部形神合一,就需要特许企业的领导者锁定企业文化之本,建立强而有力的企业文化,让加盟商融合到体系共同的价值观和信念中,促使整个体系团结、协调一致。 另外,随着特许连锁企业发展的时间越长,其外部形象、产品和服务都可能被复制、模仿,这时特许企业要依靠其优秀的文化来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同时可防止优秀加盟商的流失。 这些既要求特许企业在体系建立之初就有意识、主动地建设和培育自己的企业文化;同时要求正在快速发展的特许企业和老字号品牌特许企业,不断地对企业文化进行提炼、传播和创新。将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注入特许扩张、系统管理以及终端形象维护之中,从而产生巨大的文化管理效能,推动特许企业高速、健康地发展。 既然企业文化对于特许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有着如此重要意义,那么中国特许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做了哪些工作,起到哪些作用,有哪些成功经验可以与大家分享。 带着这些问题,中国人力资源调研网在2006年初开展了中国特许企业文化建设的调查访问。此调查进行了近四个月,接受调查与访问的特许企业有61家,包括特许经营各个领域:如餐饮、便利店、专卖店、家装家居、房产中介、洗染、教育、经济型酒店、服装等行业;同时,还专门邀请特许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多次探讨。通过对这些基础数据和资料的收集、整理,完成本篇报告。 一、企业文化对于特许企业的意义 1、企业文化是什么 什么是企业文化呢?各学者在定义企业文化时,由于站的角度不同,表述不尽一致,但其共同表达了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企业价值观,即企业每一个成员共同分享的价值观、精神象征和行为规范体系。企业文化分三个层次:精神层次(包括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理念、企业道德等,为企业的制度层和物质层提供思想基础并起到决定性作用,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制度层次(约束和规范着精神层和物质层的建设)、外在表现层次(如企业标识、环境面貌、企业口号和歌曲、文化传播网络和其它各种物化形式,为制度层和精神层提供物质基础,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 2、企业文化对特许企业的意义 企业文化的研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其重要性已经是不言而喻。美国管理学家法兰西斯对企业文化价值给予的评价:“你能用钱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能用钱买到劳动,但你却不能用钱买到热情,

华为企业文化的分析

华为企业文化的分析 华为企业文化分析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专业从事无线电、微电子、通信、路由交换等业务。其企业口号是“丰富人们的交流和生活”。在XXXX,作为一家私营企业,它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129位。它的口号是“华为,不仅仅是世界500强”。在智能手机、终端路由器、交换机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作为知名企业,华为的企业文化贯穿其发展过程。在华为 的企业文化中,狼文化、床垫文化、自主创新文化和拼搏精神得到了明显的展现,因此对这些文化进行了分析。华为 总裁任正非非常重视团队意识、危机意识和所谓“狼文化”中的企业精神任生于军中。他的军事经验和换工作后的创业经历影响了他的管理风格。一篇社论说:“华为的狼没有退化。它已经变成了血,在华为的身体里静静地流淌。”华为的所有目标都将不惜一切代价实现,这一点迄今没有改变。从电信设备到终端,再到企业业务,华为都是出于狼的本能。” “狼文化”中的第一点应该是团队意识(Team Orientation),即“胜利是为了庆祝而干杯,失败是为了拯救而不顾一切”任正非在他写给新员工的书中写道:“华为的企业文化是建立在国家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使所有员工团结合作,走集体奋斗的道路。”有了这个平台,你的智慧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你也可以有所成就。那些没有责任感、不善于合作、不能团队合作的人,就等于失去

了在华为取得进步的机会。“它对团队的重视是显而易见的 概括的狼文化的第二点是进取性,即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和战斗精神,“像狼一样不断进攻”《华为基本法》第二章第二十三条规定:“我们坚持‘压力原则’,在关键成功因素和选定的战略增长点方面,分配的资源超过我们主要竞争对手的实力。如果我们不这样做或不这样做,我们将极大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实现关键突破。”“华为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也是这种进取精神的体现华为已成为中东和北非最大的通信设备供应商,取代了过去爱立信和西门子等西方运营商的地位。非洲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华为成为非洲第一品牌。一对外国朋友的视频显示,华为在许多海外市场拥有很高的市场份额。 狼文化的第三点是危机感。它强调“像狼一样,有敏锐的嗅觉”,并有危机感、远见和设计感。任正非本人写过许多文章,如《华为的冬天》、《春天的一条河向东流》、《华为的红旗能持续多久》等。所有这些文章都表达了对华为发展的深切危机感。然而,华为员工也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对生存和竞争非常敏感。上海贝尔的市场研究部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次电信设备展览会上,一名戴眼镜的华为员工为他准备了一些宽带城域网信息,然后向他要了一张名片。当我得知对方来自上海贝尔时,我想从对方那里取回信息。另一方立即严厉斥责他的小家庭,他以一种被动的方式退缩了。这位人士认为,从这样一件小事上,充分暴露了华为自上而下对竞争对手的敌意和警惕,这种团结的心态绝对能让所有员工有明确的目标和高昂的士气。 然而,华为对“狼文化”的想法有所抵触。早年,华为员工胡馨予之

企业品牌突围案例剖析

浙企品牌突围案例解析 没有什么是绝对的最佳模式,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1.坚定自创品牌 庄吉、雅戈尔,从选择品牌发展道路之初,他们就很坚定地走自主积累、全程切入的经营方式,从生产、设计到品牌运作,全部依靠自身的力量发展。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控 E歌时代来临了!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缤纷彩音风暴免费听上网实用手册 性强,可以为企业找到一个积累信誉的载体,随着时间的延续,信誉积累越来越多,最后,所到之处,消费者都将你视为最可信任的朋友和某种心理的代言人。 但走这条道路的企业风险也较大,要求企业需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是某一细分市场的先入者、领导者。 案例解读:《庄吉:行百里者半九十》 我们是一家非上市公司,但在董事会中,同样设立独立董事席

位”,庄吉集团董事会秘书邓淦群向记者介绍说。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走自创品牌发展道路的庄吉集团,在开始阶段,就具有相对较好的基础。 夯实品牌基础 与大部分民营企业不同,1996年由在服装、电器领域摸打多年的陈敏、郑元忠、吴邦东等人组建的庄吉集团,从一开始就摆脱亲缘和家族的局限,建立了一整套新型的法人治理结构,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并按照各自的特长、而不是股份大小进行分工,充分发挥各个股东的才智。集团的几位主要领导,都是有丰富经验的管理者。当时的董事长陈敏,曾经成功运作过“金顶针”西服品牌;时任常务副总裁的吴邦东,加盟庄吉之前,是一家电器企业的老板,早在1993年,温州企业界还在崇尚企业股东既是企业所有者又是生产经营者的管理模式时,他就主张“两权分离”;时任总裁的郑元忠更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这样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团队,在温州服装企业中,是绝无仅有的。 根据中国服装协会公布的数据,2002年服装行业利润总额百强企业名单,庄吉排名19;2002年服装行业销售收入百强企业名单,庄吉排名25。在这项排名中,庄吉已经是连续7年上榜,而且排名

《中国福利思想概论》解析

中国福利思想概论 一、单选 先秦时代 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变革的时代,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原典时代”。奠定了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概念、范畴和理论体系。 2.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主要表现在于,形成了儒、法、道、墨等各具特色的社会福利主张,奠定了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概念、范畴和理论体系。 3.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提出了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概念,并初步构建了别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4.中国社会福利主张的理论依据是其仁学思想体系。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重礼”是其表层结构,“贵仁”是其思想核心。 5.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并称“显学”,其思想理论的核心也都大谈“爱”字,但应该指出的是,与儒家的等级之爱不同,墨家强调的是“兼相爱”,而且,人们之间的“兼爱”同“相利”是分不开的。 6.孔子所强调的“礼”,实际是要求人们从各方面恢复或遵循“周礼”。学术界一般认为“周礼”是在周初期确定的一整套典章。 7.《周礼》还开创了“矜老恤弱”的法制传统。《周礼·秋官·司刺》规定了三赦之法,即“壹赦曰幼弱;再赦曰老耄;三赦曰愚蠢”。 8.《周礼》是一部谈论国家政权的组织、机构、人员设置和智能的专书,其特点在于用官制联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种制度,堪称是古典时代的百科全书。 9.孔子的“仁学”认为在一个“有道”的理想社会里,应该重点关心照顾老人和儿童。 10.孔子的“仁”包括爱人、孝悌、忠恕三方面,正是对“仁”的理解,儒家才提出爱民、惠民、养民。 11.孟子所描述的理想社会的生活量化指标大多是以老人为标准。 12.孟子认为,实施救穷济弱的社会实体机构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君为代表的国家政权;二是带有强烈宗法色彩的乡里邻居的社会组织。 13.孟子把“民”置于社会各构成要素的序列化关系之中,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5.汉初解决老人和儿童福利的具体举措,使得汉代的尊老,除了社会救济作用外,还具有政治文化意义。 16.郑观应的著作《盛世危言》,刊行于1893年。他提出了颇具特色的社会福利思想,主要包括赈灾论、慈善论和养民论等。 18.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从其“礼说”和“仁论”出发,构建了理想的“王道”、“仁政”社会的福利观。 19.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学家则从“人性自私论”和“自以为利”理论出发,提出了“贫富分化合理论”、“反足民论”和“反济贫论”的反社会福利主张。 21.韩非认为百姓在“财货足用”后会产生奢侈欲和怠惰心,因而,“足民”不但不能使人富足,反而会使人堕入贫困深渊。 22.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从“道论”出发,对现实社会的不平等进行了激烈的抨击,提出了“损有余以补不足”的社会福利主张,并将其思想的社会福利付账的实现寄托于“小国寡民”社会,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4.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范蠡以农作物收获循环为依据,提出了谷物平粜思想,成为中国救荒史上平粜理论的鼻祖。 25.学术界普遍认为:“古代思想家能察觉劳动大众的饥寒交迫的穷苦生活者甚多,而把不得息作为人民巨患之一与饥寒并列着,还只有墨子一人。”因此,将“劳者得息”作为“利民”的重要指标,应是墨子社会福利思想的一大特色。 26.在先秦时代,就有了由政府机构出面主持的乡饮酒礼民间仪式,到明代仍因循沿用,规定在每年正月十五日和十月初一日举行。 古代 1.汉初的社会救济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为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状况而采取的宏观社会救济措施;另一类则是

华为企业文化的分析

关于华为企业文化的分析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主经营无线电,微电子,通讯,路由交换等业务,其公司口号为“丰富人们的沟通与生活”,2016年作为民营企业位于世界500强第129位,宣传语曰“华为,不仅仅是世界500强”,在智能手机、终端路由器、交换机等领域成就杰出。作为知名企业,华为的企业文化贯穿其发展历程。 华为的企业文化中,狼性文化、床垫文化、自主创新文化与奋斗精神表现明显,故对这些文化进行分析。 华为总裁任正非对所谓“狼性文化”中的团队意识、危机意识与进取心十分看重。任正非是军人出身,军队的经验和转业之后的创业经历对其管理方式产生了影响。有社评说:“华为身上的狼性没有退化,它已经化为血液,在华为的躯体里静静流淌。凡是华为认定的目标,均会不惜一切代价去达成,这一点至今未变。从电信设备到终端再到企业业务,华为是靠着狼性走过来的。” “狼性文化”中的第一点应是团队意识(Team Orientation),即“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任正非在其所写《至新员工书》中有表述:“华为的企业文化是建立在国家优良传统文化基础上的企业文化,这个企业文化粘合全体员工团结合作,走群体奋斗的道路。有了这个平台,你的聪明才智方能很好发挥,并有所成就。没有责任心,不善于合作,不能群体奋斗的人,等于丧失了在华为进步的机会。”其对团队的强调可见一斑。 所归纳的狼性文化的第二点是进取精神(Aggressiveness),即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奋斗精神,“像狼一样持续进攻”。《华为基本法》第二章第二十三条这样表述:“我们坚持‘压强原则’,在成功关键因素和选定的战略生长点上,以超过主要竞争对手的强度配置资源,要么不做,要做,就极大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重点突破。”华为积极向海外扩展市场也是这种进取精神的体现。华为公司已成为中东北非地区市场份额最大的通信设备供应商,取代了过去爱立信、西门子等西方运营商的地位;非洲市场的快速发展已经使华为登上非洲第一品牌宝座。在一对外国友人的视频可发现华为在很多海外市场占有率很高。 狼性文化的第三点是危机意识,强调“像狼一样,嗅觉敏锐”,有危机感、远见与设计感,任正非本人著有《华为的冬天》、《一江春水向东流》、《华为的红旗还能打多久》等多篇文章,均表达出对华为发展的深刻的危机感。而华为公司员工也受这种文化影响,对生存与竞争十分敏感。上海贝尔的市场研究部人士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次电信设备展览会上,一位戴眼镜的华为员工为他准备了一些宽带城域网的资料,然后向他索要名片。当知道对方来自上海贝尔后,竟想从对方手中把资料夺回。对方对他这种小家子气立即厉声训斥,他才讪讪而退。这位人士认为,从这样一件小事,充分暴露出华为从上到下对竞争对手的敌视和警惕,这种同仇敌忾的心理必然能使全体员工目标明确、士气高涨。 然而,华为公司对“狼性文化”的提法有其抵制心理,早年华为公司员工胡新宇因过劳去世曾引发舆论高度关注,一度把华为推上风口浪尖。至今过劳死的阴影仍缠绕在华为头上。虽然当时华为曾以“一个普通员工,毫无利己的动机,把华为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对去世员工给出高度评价,但不能抹去这种外界所说的“狼性文化”的负面影响。华为是中国企业“狼性文化”的缔造者,但华为内部很反感这个词。在华为看来,企业需要狼性,但“狼性文化”带有负面意义。因此,华为推崇“床垫文化”,认为“床垫文化”不能丢,却要与“狼性文化”划清界限①。据说在华为,几乎每个开发人员都有一张床垫,卷放在铁柜的底层,办公桌的下面。午休时,席地而卧;晚上加班,盈月不回宿舍,就这一张床垫,累了睡,醒了爬起来再干。一张床垫半个家,华为人携着这张床垫走过了创业的艰辛。“床垫文化”伴随着华为从1988年一路走过来,华为人也是凭借这股精神实现超常的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华为企业文化中Aggressiveness的文化纬度。

名企案例之-著名企业文化案例

著名企业-企业文化案例 ----国际企业成功管理案例1西安杨森:文化是魂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是目前我国医药工业规模最大、品种最多、剂型最全的先进技术型合资企业之一。合资中方为陕西省医药工业公司、陕西省汉江制药厂、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和中国医药对外贸易总公司,以陕西省医药工业公司为代表,外方为美国强生公司的成员比利时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强生公司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产品最多元化的生产消费者护理品、处方药品和医疗专业产品的企业,迄今为止在世界上50个国家拥有168个子公司,并向150个以上的国家销售产品。目前,强生公司在中国有7家合资、独资企业。比利时杨森公司创办于1953年,1961年加入美国强生公司。到现在,比利时杨森已成功研制出80多种新药,成为世界上开发新药最多的制药公司之一。 比利时杨森是以发明新药为主的公司,创始人杨森博士一生的主要追求是将更多更好的新药介绍给更多的人。他对中国怀有好感,说“如果我发明的新药不能供占全世界人口1/4的中国人使用,那将是莫大的遗憾。”于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比利时杨森公司就主动到中国尝试进行合作。 经过3年的谈判,1985年10月,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成立了。总投资19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比例为外方占52%,中方占48%,合资期限50年。 一、严格管理,注重激励 合资企业的工人和中层管理人员是由几家中方合资单位提供的,起初,他们在管理意识上比较涣散,不适应严格的生产要求。有鉴于此,合资企业在管理上严格遵循杨森公司的标准,制定了严格的劳动纪律,使员工逐步适应新的管理模式,培养对企业和社会的责任感。 他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中国员工尤其是较高层次的员工中,价值取向表现为对高报酬和工作成功的双重追求。优厚的待遇是西安杨森吸引和招聘人才的重要手段,而不断丰富的工作意义,增加工作的挑战性和成功的机会则是公司善于使用人才的关键所在。在创建初期,公司主要依靠销售代表的个人能力,四处撒网孤军奋战,对员工采用的是个人激励。他们从人员——职位——组织匹配的

中国传统企业福利制度

中国传统企业福利制度,主要是指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依据当时的国情而建立的一种以企业为本位的社会保障制度,即企业按国家的政策制度安排,以本企业生产经营收入为财政基础,以本企业职工及其家属为受益对象,通过举办劳动保险、集体福利设施、建立补贴制度、组织职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为职工提供退休养老及劳保医疗保障等方式,承担着保障职工生活,稳定社会秩序的功能。这是在中国社会保障事业极度不发达条件下为解决现实问题而产生的一种在国际上十分特殊的企业福利制度。在美国、日本等世界其他国家,因为有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其企业福利是作为社会保障的补充,从而企业福利是企业的一种制度安排。由于美国是西方国家的典型代表,而日本虽然也是发达国家并被纳入西方七国行列,但在传统文化方面却有着与中国相通的基础。因此,将中、美、日三国的传统企业福利制度进行比较,可以为我国企业福利制度的建设和创新提供有益启示。 一、中美日传统企业福利制度的共性 企业福利是企业的一种制度安排,并作为社会保障的补充,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独立存在,所以中、美、日三国的传统企业福利制度在以下四个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或相似性。 (一)企业本位的福利设计。在三个国家中,企业福利都坚持以

企业为本位,企业是举办企业福利的主要主体。一方面,企业福利考虑的是本企业职工或其亲属的各种福利;另一方面,由企业出钱,从企业利润和企业收益中拿出一部分钱来举办福利;同时,企业还要承担企业福利组织管理的主要责任,企业都设有专门的工作机构,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制订相应的工作制度,通过策划、管理、服务、监督等手段,保证企业福利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企业福利享受的身份性。从企业福利惠及的对象看,三个国家企业福利的享受者均限于本企业职工或其亲属,限于企业内部成员受益,因此,虽然三个国家在企业福利的内容等方面存有一定差异,但三个国家在企业福利的享受对象资格上却有相同之处,即企业福利的享受具有严格的身份性,非本企业员工是决不能享受到该企业福利的。 (三)企业福利项目设置有相通的一面。中、美、日三国的企业福利在设置项目上,都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是法定福利部分,虽然在社会制度、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各国都用法律形式规定比较一致的企业必须给职工提供的一些福利项目,如企业职工养老金计划、医疗保障等:二是企业自主设置的福利部分,各国企业根据本国企业的特点及实际要求,设置了有关企业福利项目,如美国比较注重退休和储蓄计划,日本比较重视住宅、娱乐设施等,中国比较注重生活服务等。即使是企业自行设立的福利项目,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