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样变化

纹样变化
纹样变化

原始绘画中纹样变化的图像对比

原始时期的绘画,主要包括三个主要方面:陶器上的装饰性绘画、岩画和地画。任意的一种绘画形式都将原始绘画中的纹样变化生动地表现出来。下面,将对陶器上的原始绘画的纹样变化进行图像对比,以展现原始绘画中的纹样变化。

在我看来,不管陶器纹饰包含着多么深奥、复杂的观念、内容,它总是当时社会发展和劳动生活的反映,因为任何观念意识都是在现实的土壤上产生的。在历代图案和图画中,都或隐或显地折射出当时社会风貌的基调和时代的主要精神。

一、鸟纹的图像变化

这是鸟纹的变化。

(1)早期,以自然形的鸟纹为主,鸟纹为影像式。如第二幅图中,鸟嘴叼着一条大鱼,鸟眼圆睁有神。在鹳鸟的前方,画着一把立置的长斧,斧柄上绘着X状标号,可能是象征着权威的器物。这幅画的表现技法较为丰富,白鹳用没骨法画成,鹳眼、鱼和长斧的轮廓用黑线画出。笔法多变,苍劲有力。鹳鸟形象比例准确,神态生动。这幅鹳鸟含鱼图是原始社会绘画的杰作。

(2)中期,从出土的古代文物上来看,出现了变形鸟纹。殷墟时期已有鸟纹作为主要纹饰。其中可归纳的纹饰特点为商代鸟纹多短尾,西周鸟纹多长尾高冠。

(3)后期,之鸟纹特点为:小头,长颈,钩嘴,鸟头顶部有一短的钩形翎或较长的十字形翎;鸟身及鸟尾均较长,鸟身略细,鸟足稍呈钩状;鸟尾呈枝状琢刻,以有一主干,其上分出些许勾卷的尾叉,鸟尾无细致的羽毛刻画。

二、鱼纹的图像变化

这是鱼纹的变化。半坡类型文化的彩陶上有较多的动物图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花纹是鱼类纹,数量最多,并贯串于半坡类型文化的始终。半坡早期彩陶上鱼类纹的形象较写实,常见的是单独的鱼纹,多为平展的侧面形象,以直线造型,比例虽较准确,然略显平板。原始时期也有许多鱼纹的图像。

变化:(1)早期的手法:①为黑色影像,突出鱼的外廓形象;②用线勾出鱼的各部分,并结合运

用黑、白映衬的手法。

(2)中期彩陶上的单独鱼纹富于变化,因其造型系以直线与弧线相结合,圆点、弧线和弧边三角穿插运用,故使鱼纹显得活泼灵动。其纹样格式,除平展式外,还出现了回旋、蹦跃等姿态。例如,姜寨二期遗址出土的尖底彩陶罐上的游鱼图像,夸张地表现出游鱼回首返泳的瞬间动态。再如,甘肃省秦安县王家阴洼半坡类型墓地出土的一件彩陶瓶,环绕腹部画着4条不同姿态的游鱼,或舒展平泳,或俯冲疾下,或相对背向地屈身蹦腾,构图活泼,堪称原始绘画的佳作。

(3)晚期彩陶上的单独鱼纹,采取了夸张变形的艺术处理。鱼纹头部的变化最大,突出表现了张大的嘴和露出的牙,鱼纹变成上下对称的式样,而且鱼纹用弧条形统一造型,趋于几何形化,富有装饰性。

其实,在在半坡时期,半坡村的原始艺术家已经开始把具体的物象变形成装饰性的图案,并在其中注入某种观念。他们把一条鱼的侧面分割为鱼头、鱼身、鱼鳍几部分,用直线、孤线、三角形和圆圈等来表现,这是一种很了不起的创造。半坡的彩陶盆上还有一种人面鱼纹图形,把人面和鱼形纹样结合在一起,并且组织成很有规则的图案,旁边有一条鱼在游动。这不仅仅是美化器物而已,很可能与庆贺春天到来,祈祷丰收的祭祀活动有关。这是艺术史上最早带有原始宗教意义的艺术作品了。

三、龙纹的图像变化

龙同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非常广泛。自古帝王多以龙种自居,而民间百姓则将龙当作喜庆吉祥的化身和播云降雨的神灵。龙在中国政治、文学、艺术、习俗及信仰中都有痕迹,它的形象难以将其比附为自然界的任何一种动物,因为龙本身是人们虚构出来的东西,它是人们的一种信仰观念。它的形象只是人们对龙的观念的载体。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龙的形象自其形成后也开始了其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朝代的更迭,人世的沧桑,文明的发展,观念的演变都对龙纹的形象及其含义产生着千丝万缕的影响。所以龙形象的演变往往也体现了有关龙的信仰观念的演变。原始时代,龙纹有许多细微的变化。

(1)早期:我国古代陶瓷上出现的龙纹,据考古证实,是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时的龙是粗长的蛇身,爪为三趾,头圆。在山西襄汾陶寺墓地上出土的一个属于龙山文化早期的泥质褐陶盘,内绘龙纹,形状是蛇身,有麟片,头小,目微张,上下颚长,舌细长向外伸,舌端呈禾穗状。这是我国目前为止发现最早的龙纹。

(2)后期:龙纹大约可分为二类。一类是我们说的鳞虫形态的龙,也即是“蛇体形”,身体像蛇,无肢爪,有一首二体形,也有一体二首形。二里冈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片中,就有这种龙纹。鼻呈如意状,头也像如意头,比新石器时代的要小,头部多了两个卷形角,这是龙角形成的第一阶段。第二类兽体形龙纹,形状是:张目,有肢有爪,身像兽体,尾巴卷转。

四、虎纹的图像变化

(1)早期:虎纹,基本是以写实性的表现手法,以片板状和圆雕的形制出现在玉器上。商妇好墓出土的玉虎作匍匐扑行状,体肥硕,方头昂首露尖齿。目字形大眼,双耳警觉竖立,背微凹臀起,四肢前伸足雕利爪,尾下垂尾尖上卷。身饰变形卷云纹,颈尾以鳞纹或节状纹装饰。虎纹的外轮廓线和身上的几何辅助装饰纹样,在表现手法上,都是以阴线或双钩阴线雕琢而成。虎口以管钻镂钻空,呈上下颌间留出多角星状开孔。玉虎足,外形为方形,有数道阴刻直线或折线,表示关节和爪。因为云动即代表风起,所以虎纹身上配以变形勾云纹,也是先民的一种原始五行五方哲学思想体现。整个虎纹给人的视觉享受是,刻虎似虎,造型极其写实。

(2)后期:后期的虎纹背部纹饰上以平行波折纹表示外,腿部和尾部的纹样趋于简化甚至变得素面无纹了。从纹饰上看,它们已经相当简化,仅用简单几笔就勾划出虎的形象。常常以大涡纹表示关节的形式,不再施以其他装饰性纹样。

五、陶器上的纹样综述

面对这些五千年前的历史遗存,我们很容易想象到历史中讲述的原始氏族社会的情景:男人耕作,狩猎,捕鱼,女人从事家务或采集。没有剥削,没有奴役,一幅平等和谐的社会景象。稍晚于此的半山类型和马场类型彩陶的纹饰则发生了变化,那些锯齿纹、四大圈纹以及蛙纹等显得大起大落,粗犷狞厉,甚至怪诞神秘。当时原始社会行将解体,社会发生变革,战乱、动荡等不安的情绪也在图案中流露出来。由彩陶纹图案所引发的联想并不是浪漫主义的主观臆想,在历代图案和图画中,都或隐或显地折射出当时社会风貌的基调和时代的主要精神。

半坡彩陶屡见的鱼可能意味着对氏族生殖繁衍的祈求,因为原始氏族十分重视的是人类自身的生产,血缘关系是当时最为重要的社会基础和结构。为什么从五千年前的半坡陶器上已开始出现的蛙和鸟纹,经过三千年的发展,从具象到抽象,如鸟的形象逐渐变为代表太阳的金乌,蛙的形象则逐渐演变为代表月亮的蜡蜍。这绝非是偶然现象,它必然是与一个氏族的信仰和传统观念相联系的,这一对纹饰的母题,可能是人们对太阳神和月亮神的崇拜在彩陶花纹上的体现。原始文化的一个重要现象是“图腾崇拜”。对原始人来说,自然现象的风、雨、宙、电,四季与昼夜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神的力量,至于他们的生存与安全保证,更来自于一个远古的神秘物,神秘物的化身是某种植物或动物以及其它物象,与民族有着血缘关系,每个氏族成员必须崇敬,并以其为氏族成员标志。太阳,是人类共同的崇拜对象,在彩陶纹饰上除了鸟(金乌)的形象外,还发现了不少神秘的十字纹或星状纹,这种符号可能与对太阳神的崇拜有关。

那些具象的彩陶纹饰更令人瞩目。在西安半坡村遗址发掘出的彩陶上的动物纹虽然非常简练,但表现得很生动:自由自在游动着的鱼,奔跑的鹿,站立吠叫的狗,好象受到惊吓。从中显示了远古艺术家捕捉动物瞬间特点的才能。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的一个陶盆上,画着五个跳舞的人,手牵手连成一排,既是一幅描绘舞蹈的图画,又是一个适应纹样的图案。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任何艺术品都代表着其创作者的思想以及一个时代的背景。原始绘画中的纹样变化更是代表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变化,从这些图像对比中,我们当代人更加能够体会到那段遥远的历史。

《图案基础》教案: 第三课 图案的变化

《图案基础》教案:第三课图案的变化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图案变化的目的;掌握并熟练运用图案变化的的各种方法。[教学重点] 图案变化的的方法 [教学难点] 图案的题材与变化的关系 [教具] 图案样画、课件等 [教学程序] 讲授新课 图案的变化是把写生的自然物象通过变化加工成为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图案形象。这是基础图案的基本功。没有这个过程,就不能成为图案。 一、图案变化的目的 图案变化的目的是为了设计。就是把各种写生素材,加工变化成为不同类型的图案有着不同的工艺制作要求,如编织图案、刺绣图案、陶瓷图案等。图案变化是从自然形态到艺术形象的创造。就是通过艺术手法使自然形象更美、更典型、更集中、更理想,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图案来源于生活,图案变化就是取素材中最美、最生动的部分,给以加强和减弱,使之成为符合装饰要求的纹样。学习图案变化时,还应加强对形式美学及装饰传统的学习,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培养设计图案形象的创造力。

编织图案

四川彝族刺绣图案陕西刺绣图案

清青花花卉纹大盘明青花缠枝花纹天球瓶 二、图案变化的方法 图案变化的方法多种多样。大体可分为写实变化和写意变化两大类。 写实变化是根据写生的自然形态进行概括、提炼、取舍加工而成的。接近自然形态的写意变化是以写实为基础,适当地作归纳简化、夸张手法的处理,以此加强装饰效果。 写意变化不求形象的真实感,而是追求形象的鲜明及形式美感,追求高度的提炼和极度夸张的统一,追求艺术造型的理想化。

图案变化的具体处理,可以概括为简化法、夸张法、添加法、巧合法、几何法、象征法、分解法、组合法等方法。 1、简化法 简化是一种提炼过程,是艺术的再创造。 它是在不失自然形象特征的前提下,力求达到造型上的简洁与单纯。在变化中要做到精心选择,删繁就简,净化提纯,创造出整体美感强的图案形象。 简化法是抓住物象最美最主要的特征,去掉繁琐的部分,通过归纳、概括、省略,使物象更单纯、完整,以加强整体特征的表现。如菊花,花瓣多、瓣形复杂,通过删繁就简、以少胜多的处理,使形象特征更加鲜明。

图案设计教案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教案首页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教案首页

第一章走进图案 【引入】:(从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图案应用实例引出图案与我们的关系)装饰图案作为造型艺术之一,来源于生活又不同于生活,它是艺术家通过提炼、概括、归纳、夸张、取舍等艺术手段,创造出的具有比现实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典型,更理想的可视图形。 第一节图案的起源与发展

【讲述】: 图案早于绘画和文字,是人类创造的最古老的艺术形式。原始社会人们就已经在制造的工具和器皿上施加纹饰图案作为装饰,还有各种充满想象的奇异图腾、纹身等。“图案”一词最早源于20世纪初日本对英语单词“Design”(设计)的翻译,意思指所有关于形状、构造、色彩、装饰等进行预先设计的总称。如今的图案一般指平面设计图形,表现为装饰纹样的形式,已经不能代表设计的全部含义。【粗体为板书内容】: 一、图案的含义: 1、广义上讲:它是工艺美术品,日用品,或工业产品造型、构成、色彩以及花样的预先设计的图样总称。 2、狭义上讲:是指一件器物或产品表面的装饰纹样。 二、图案的分类: 1、按学习目的分: ①基础图案:学习图案的基础理论,掌握图案的组织构成能力和表现技法。 ②工艺图案:为适应某种产品或工艺美术品的成形而进行的意图设计,如染织图 案,陶瓷图案,服装图案等。 2、按性能用途分: ①、平面装饰图案(学习重点):着重于纹样和色彩的设计,如染织图案,壁挂 图案,地毯图案,印刷品广告,包装,书刊装饰设计等。 ②、立体装饰图案:着重于造型结构设计,并在形体上作适当的纹样装饰和色彩配置,如环境艺术设计,工艺品设计,产生造型工业美术设计。 ③、综合装饰图案:指立体装饰图案和平面装饰图案相结合的装饰图案设计。如展示设计,舞台形象设计等。 三、图案的特性:

图案设计

名词解释 1.巴洛克风格:17世纪,巴洛克风格开始流行于欧洲图形设计领域。其视觉表现元素主要由植物纹样花卉、花环、美人鱼、海马、海神等构成。在形、色、质及细部刻画等方面都表现的极为精细,巴洛克风格的图形设计注重形态的运动与变化,注意装饰性,空间感和立体感,注重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具有庄重、奢华、奇特的设计风格。 2.罗(洛)可可风格:18世纪,法国的“罗可可风格”和意大利的“现代风格”先后在图形设计领域盛行。罗可可风格的图形设计注重浪漫情调,造型借鉴自然形态,东方装饰,中世纪与古典时期的装饰风格,多余c 形或s形等曲折线为主,繁缛精致,奢丽纤巧,色彩较严柔和,具有一种秀雅美和崇尚贵族风尚的时代特征。 3.波普艺术:波普艺术风格的图形,往往是将社会流行的电影、电视、广告等大众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形象为题材,通俗易懂的表达自己的观念。波普艺术的题材既不批判什么,也不美化事物,所画的一切事“我们当代自身生活的一些象征性符号。” 4.图形:Graphic 图形意为通过一定手段产生的图形记号。狭义概念的图形,通常指一种具有设计性的并能说明某种概念或阐释某种思想的视觉符号;一种用形象和色彩直观的、准确的传播信息、意义及交流思想并为大众所理解接受的视觉语言;一种有别于语言、文字并可通过多种手段进行大量复制的传播信息的视觉形式。 5.符号学:符号学主要研究符号的本质、符号的发展变化规律、符号的各种意义、各符号相互之间以及符号与人类多种活动之间的关系。 6.思维: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意志这一系列心理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所做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 7.再造性想象:是指作者借助于其它艺术作品的形式、内容与素材等要素,根据自己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情绪体验创造性的向其注入新的要素,以此来丰富、完善和创造自己作品的艺术形象。经过在造型想象产生的新形象。完全脱离了被借鉴要素原有的形态和意义,因而它具有一种独特全新的理念。 8.创造性想象:基本特征是形象的新颖性和独创性,它能使设计师运用长期积累和记忆中储存的表象素材及体验到的人类某种情感而独立的传造出一个全新的艺术形态。它能将某种意念或信息化为视觉语言,以不合理逻辑的形象去表现出合乎逻辑的寓意,在客观现实于想象之间形成新的意念,并创造出一个绚丽灿烂的异想世界,给人以新奇与强烈的视觉感受。

图案变化设计教学大纲教学大纲

《图案变化设计-世界民俗方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432018 课程英文名称:Pattern Change Design -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Design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09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图案变化设计课程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选修课程。通过教学,应使学生了解世界民俗图案变化的构成与变化的基本规律;掌握民俗图案素材收集与图形提炼变化的基本原理和表现技法,能将自然物象变化成艺术图案形象,从而提高学生图案造型的归纳、夸张、变化能力,进而构成和组织各类形式的图案。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学习形式美的基本原则与要素,能以形式美的原理与方法指导自己的图案设计与制作。并提高艺术的审美能力。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除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外,通过多个民俗图案变化设计案例进行变化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世界民俗图案变化设计的基本设计要素、变化的构思过程,熟练掌握变化设计的创作方法以及形式美法则的重要性; 2.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3.具有独立设计,绘制能力;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 具有鉴赏优秀的世界民俗装饰图案作品的能力;培养从不同方面分析设计作品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了解图案变化设计过程、掌握创作方法、培养学生变化设计能力。设计出的作品要求传达特点清晰、夸张、独特,同时也应唤起自身对新的视觉创作的感受意识。 2.基本理论和方法:认识形态,了解有关形态的基础理论,包括形态知觉心理、形态基本要素、形式美法则,掌握基本形态设计、逻辑构成形式及视觉平衡构成形式。 3.基本技能:具有一定手绘能力,熟练将表现技法运用到变化设计中;能够根据实物形象进行变化设计。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启发创造性思维、引导有目的联想、有效想象;引导学生根据训练要求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图案变化设计;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进行作业作品的自评与互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计算机辅助设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要求学生修完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中国画、中国传统图案相关课程。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图案设计的表现方法有很多

图案设计 图案设计的表现方法有很多,根据表现形式、计法、材料、肌理的不同、可以归纳出以下一些方法。了解、熟悉和掌握这些处理方法,才能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发挥其表现力、使图案设计获得好的结果。 一、以形式为主的表现方法 ⒈黑、白构成法 此法通常是指在装饰图案的设计中运用平面构成的造型因素来表现的方法,有以黑白色块转换的形式.有以线为主的形式,有以点为主的表现形式等。总之是利用点、线、面等造型元素使图案更丰富、更具形式美感和现代气息。 2色彩透叠法 这种表现方法会使画面丰富而梦幻、浪漫而传奇。 二、以技法为主的表现方法 1平涂法 此法是运用水粉色均匀地涂在纹样的形象上.使形象整洁、单纯、直观、醒目,是最为常用的表现方法。 2晕染法 此法又称渲染法.主要用来描绘图案形象明暗、冷暖或纯灰层次中间的,它能使画面柔和、滋润。 3 退晕法 把物象的深浅变化分出若干个明显的色阶,山内到外不断变化,其色阶的变化可以是明度色阶,也可以是色相变化。 4 接染法 接染法是种颜色有深浅、浓淡变化的画法,类似工笔工笔重彩中的接染法,方法是在需要着色的部位两边,用两枝蘸有不同颜色的毛笔从两边向中间涂色相接,使两种未干的颜色相互渗化,自然衔接。 心理因素,在于入对自然界客观事物的长期接触和认识.积累了生活的经验,由色彩产生了一定的联想,由之联想到有关事物产生的冷暖感觉,如:红色使人想到太阳,使人感到温暖或灼热;由蓝色联想到水与天空而产生寒冷感等,所以我们可以说;色彩冷暖的产生是客观外界冷暖概念在视觉上的心理反映,在色环上,由于红黄色有热烈、兴奋的感觉,我们便把红、黄

系统的色彩称为暖色调,蓝色看上去有寒冷、沉静的感觉,我们就称之为冷色调。

图案的造型

图案的造型 图案造型的主要手法是夸张变形。自然万物多姿多彩,却有着各自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风采。牡丹的富贵、梅花的气节、荷花的高洁……设计者就是要发现美,发现它们的不同点,并根据不同的形状,不同的神态等,加以联想,而后进行提炼、概括、取舍,取其精华,舍其繁杂,夸张其个性。同时,设计者又赋于它情感、神韵甚至语言。 图案的造型是构成图案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再加上巧妙的构图和优美的色彩,才能产生完美的图案。 1、图案的写生 目的:通过写生逐步培养我们敏锐的、精确的观察对象、分析对象、表现对象、思考对象的能力,也为图案制作收集素材。通过写生,加深对对象的深刻认识,然后运用图案的表现形式,把所要表现的理解了的对象提炼概括的描画出来。 要求:选择好看的花姿、最美的花形,再选择一个角度适宜的位置,以便充分表现对象特征。观察:在描绘前要对所描绘的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了解对象的生长规律,细致观察花、枝、蕊、苞、萼、蒂的生态特点、姿态和形态结构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图1 花、叶的生长结构)

(图2 写生牵牛花) 构图:在描绘时要注意自然形态的不同变化。如在花卉写生中,为了丰富画面,同时也为了下一步的图案创作做准备,花的正面、侧面及花苞、叶子、枝梗要做恰当的描绘,并根据其生长规律进行穿插安排,有时也要进行必要的取舍,掌握好主次、疏密关系。

(图3 写生月季) 2、图案的变化 图案形象来源于自然又异于自然。由自然形象变为装饰形象的过程称为图案的变化。自然的形象虽然很美,但它远不能满足人们对美的多样需求。人们的生活需要更加理想、更加超然的艺术形象进行美化。图案的变化就是要把写生的自然对象共性习常部分有舍有删,去粗存精,扬长避短,再将个性化的部分夸张变形,使艺术的形象高度概况,生趣盎然,更

图案设计教案

图案设计教案 教学内容:图案设计 教学目标:利用(人、动物、植物)变形来让学生掌握图案中的夸张手法,让学生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力,大胆联想,然后完成一张美丽的创意图案。 重点和关键: ①、变形、设计、创意要独特 ②、组合一副图案要注意(大小、主次、关系和层次)教学工具:多媒体、纸、铅笔、橡皮、尺子、水笔 教学过程: ①、欣赏、学习。欣赏一些国内国外的图案,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赶兴趣。 ②、图案定义 ③、图案的类别和艺术特征 ④、布置作业

⑴、鉴赏学习: 中国的民间艺术---敦煌的飞天:飞天,意为飞舞的天人。飞天多画在佛教石窟壁画中。飞天是歌神乾闼婆和乐神紧那罗的化身,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歌舞神和娱乐神,他们是一对夫妻,后被佛教吸收为天龙八部众神之内。

唐卡图片: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 藏民族的百科全书。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苯教作品。

六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彩陶上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而瓷上作品相对纸本更具张力,

彩陶艺术中融合了艺术家的各种创作思想、风格、语言,创作出风格各异而又多姿多彩的艺术珍品,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秦砖汉瓦(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说,东方的星象如一条龙,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

星象如一只大鸟,北方的星象如龟和蛇。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天空的星相也随着季节转换。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苍龙显现;春夏之交,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头;秋冬之交,朱雀上升。又有人总称为“四大神兽” 唐宋的瓷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最为出名

基础图案设计教案共4个讲课教案

第一章基础图案设计 第一节图案概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图案的概念,类别和要素、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和欣赏图案作品,加深学生对图案类别、要素和风格的掌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图案概述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图案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了解图案的概念、类别、要素和风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认识图案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具准备:课件PPT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欣赏法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新学期课前导入。 1、对新学期任务和学习内容进行安排; 2、对新学期作业制度的设置,强调课堂纪律和作业要按时完成;对积极参加校内外的美术活动获奖的学生期末总评进行加分等。 二、学习新课,图案概述。 1、了解图案的概念

(图案是一种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的美术形式。) 2、图案的类别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先学会区分,然后教师总结。)(1)从形式上分:平面图案和立体图案; (2)从造型性质区分:基础图案和专业图案; (3)从构成形式分:单独图案、连续图案及综合图案。 3、图案的要素 (1)平面图案由纹样(造型)、构成(组织、排列、构图)、色彩、机理所组成,任何平面图案都超不出此范围。但某些平面图案并不一定包括全部要素。 (2)立体图案由形体、结构、纹饰(纹样及组织、排列,图形与构图)、色彩和机理所组成。 (教师结合图片进行讲解分析) 4、图案的风格 风格是指一个时代,一个流派,包括每个时代的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主要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它可因时代,民族的不同而不同。 我国传统图案分为:华丽风格、朴素风格。 三、思考与讨论 图案存在于自己生活中的哪些方面?有什么作用? 八、板书设计 概念 第一节图案概述类别

图案设计

《图案设计》教案 教师:余岚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基本要求: 图案设计是以各种物象为对象,通过装饰造型训练来完成整体图案设计。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从自然形象到装饰形象的变化规律、形式法则和表现手法,以及对我国传统图案的造型规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能够在日后的专业设计中运用所掌握的图案知识和基本技能。 要求:1、在课堂要以图案设计理论知识讲述为主,并结合示范作品的分析 讲解。 2、课内讲授完成后,应有目的地进行作业辅导,既要求带有普遍意义的指 导全体学生;也要求根据个别学生的特性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图案的形式美法则与艺术特征; 花卉、动物、风景的写生变化; 图案的纹样构成 难点:形式美法则与艺术特征的联系; 写生到变化的处理; 单独纹样、适合纹样、连续纹样的构成设计 三、教学设计: 以练习为主,在理论讲述中要分析讲解透彻,运用范画加强对图案的理解和认识。教学过程按章节有步骤讲解,逐步消化,每讲一个章节作一次练习,并强调制作要点,达到以“练”促学的目的,提高学生对传统图案元素的理解,进一

步启发学生掌握传统图案在设计中的运用。第一章图案概论 重点:图案的形式美法则与艺术特征; 难点:形式美法则与艺术特征的联系; 一、图案的起源 1、原始本能的再现 我们对装饰的形成因素和基本概念可以归纳为:借助在物体上的装饰图形,使原有物更加美观,为生存空间增添光彩;也可以说,对远古的现实生活的体验,形成了最早了装饰。 对装饰的欲求,在原始的先民中早已存在,即使在刀耕火种的原始洪荒时代,也有对图形装饰的要求,这种在衣、食、住、行、用方面进行图形装饰的行为来自美的心理,来自对生活的切实体验和一种由希望而产生的冲动情绪。这种行为创造了装饰,使原始的求美本能得以满足。譬如,在身体上涂抹颜色和图案纹身,在头上和身体等部位围上野花和藤草,在颈上和腕上挂一串骨头或贝壳,把漂亮的鸟羽当作头饰或身体的装饰等,其目的是激动同类,引起自身的快感和异性的注意。这种最原始的装饰欲求,可以说是最初的美感观念了,是自然而本能的流露,归属于本能的求美心理。显然,这种装饰是具有实际意义的相关精神因素的作用。而原始人最初打磨的石器工具、制作的弓箭、为方便取水而制作的尖底陶罐等,则具有实际意义的物质功能因素。比较二者,前者对生命本体的赞美是通过装饰来体现的,后者为生存而创造的实用物品是通过造型来表现的。 原始人在他们的居住栖息地、洞穴内、器物上、工具及饰物上涂抹记忆刻画不同的色彩和物象,有着不同的目的和作用,但大多出于本能的要求,如祈求丰收、驱灾避邪、安居繁衍等,而很少出于纯粹欣赏与表现的目的。例如,画凶猛的野兽是为了消除恐惧的心理;画鬼避邪,以神攻恶;画渔猎、牛犁来表明对收获和安居生活的渴望;画受伤的猎物来表明得到占有物的喜悦;画弓箭、长茅来表明这种捕猎工具的威力并能射杀猎物的现实等。用装饰图形表现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和生息繁衍的愿望,是先人对最本能的美感的崇尚。2、无为而为的装饰

图案变化设计-中国传统方向教学大纲

《图案变化设计-中国传统设计方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442016 课程英文名称:Pattern change design - Chinese traditional direction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09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图案变化设计课程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中国传统的设计方向是通过基本教学,使学生了解动植物以及人物和风景的图案变化构成与变化的基本规律;掌握动、植物、人物风景素材收集与图形提炼变化的基本原理和表现技法,能将自然物象遵循传统形式,变化成艺术图案形象,从而提高学生图案造型的归纳、夸张、变化能力,进而构成和组织各类形式的图案。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学习形式美的基本原则与要素,能以形式美的原理与方法指导自己的图案设计与制作。并提高艺术的审美能力。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除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外,通过多个动、植物、人物、风景设计案例进行变化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传统图案变化设计的基本设计要素、动、植物、人物、风景变化的构思过程,熟练掌握动、植物、人物、风景变化设计的创作方法以及形式美法则的重要性; 2.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3.具有独立设计,绘制能力;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 具有鉴赏优秀的装饰动植物、人物、风景图案作品的能力;培养从不同方面分析设计作品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 基本知识、能力:了解动、植物、人物、风景变化设计过程、掌握创作方法、培养学生变化设计能力。设计出的动、植物、人物、风景设计作品要求传达特点清晰、夸张、独特,同时也应唤起自身对新的视觉创作的感受意识。 2. 基本技能:具有一定手绘能力,熟练将肌理效果运用到变化设计中;能够根据实物形象进行变化设计。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研究传统图案的基础之上采用启发创造性思维、引导有目的联想、有效想象;引导学生根据训练要求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动、植物、人物、风景变化设计;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进行作业作品的自评与互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中国古代纹样的变迁

中国古代纹样的变迁 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化传统的艺术大国,装饰纹样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出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恢宏的成就。我国传统装饰纹样千变万化、绚丽多彩。因其附着载体的不同从而产生了陶器纹样、青铜纹样、织绣纹样、玉器纹样等;因其装饰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动物纹样、人物纹样、植物纹样、生活场景纹样等;按其装饰手法又可将其分为抽象纹样、具象纹样等。从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角度来看,它大概经历了一个从简洁抽象到繁缛,从狰狞严肃到活泼和生活化,从简单的动物植物到寓意丰富的装饰吉祥纹样占居主流这样一个历史发展演化的脉络。 早在几千年前的陶器时代,先民们就开始运用图案来装饰自己的生活,利用装饰语言来表达对美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彩陶是我国古代工艺美术中一种卓越的创造。它的图案组织和表现手法的出色成就在装饰艺术领域中放射着灿烂的光彩。从彩陶图案整体看,是以丰富多彩的集合图案为主体,但也有山纹、花瓣纹。 几何印纹陶的制作,有手制、模制和轮制集中,几何形花纹常见的有水浪纹、米字纹、回纹、方格纹、编织纹、绳纹等十种。这些几何纹连续反复,系那个成了一种规律的图案美。所以被誉为是最优秀的东方沿海的古代文化。 商代青铜器的装饰花纹,多流行想象的动物纹。例如,饕餮纹、夔纹、龙纹、凤纹等。其主纹常见的饕餮纹,多饰在器物的显要部位。龙纹是我国装饰纹样中应用最久的一种,最早见于青铜器。商代青铜器的图案纹样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多采用对称的格式。尚待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后期出现了三层刻画,即除主纹和地纹外,还在较粗的花纹或主体花纹上,再勾刻以细线。 周代纹样打破了商代一直线为主的特点,也打破了对称的格式,一般都组成形,但又未完全摆脱直线的雏形,因此形成直中有圆、圆中有方的特点,窃曲纹就是代表性的一种。周代盛行鸟纹,环带纹应用也较多。另外,还有重环纹、瓦纹等。周代的装饰特色是不用地纹,装饰画纹中,在商代成为主体花纹的饕餮纹已退居次要地位;装饰格式御用二房连续的带状纹样以取代商代的单独适合对称形式。周代早期的装饰大体与商代相似,而后期才形成自己的特点,趋于质朴的风格。 春秋战国时期,装饰纹样中最主要的是蟠螭纹,后期则流行蟠虺纹。到了战国后期,出现了一些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纹样,例如宴乐渔猎攻战纹、水陆攻战纹。 规矩镜在汉镜的发张中,是流行时间最长的一种。在这类痛经山,一般有用青龙、白虎、

图案设计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图案概述 填空题: 1.(图案工作)就是设计一切器物的造型和一切器物的装饰。 2.图案具有(实用)和(美观)的双重意义,与一般意义上的绘画有着明显的区别。 3.图案集形式美、实用美、艺术美于一身,是现代艺术专业设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4.从空间形态来划分我们可将图案分为(平面图案)和(立体图案)。(平面图案)即应用于(二维空间)或者说是在平面的物体上配置 的图案纹样,主要突出纹样的装饰和色彩的协调配合。(立体图案)是指在(三维空间)中创作的图案形式。 5.从组织形式上可以将图案分为(单独图案)、(连续图案)和(适合纹样)。而连续图案又以连续的方向为依据,分为(二方连续)和 (四方连续)图案。适合纹样又根据框架结构分为(圆形适合纹样)、(方形适合纹样)、(三角形适合纹样)等。 6.(民族性)就是无别与其他民族的具有独特价值的某些因素。 7.图案设计提倡(民族性),是指图案作品象征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艺术水平,反映出改民族丰富多彩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8.图案的思想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设计者本人)的思想情感表达,二是满足(广大人民)的思想感情需要。 9.图案主要注重实用目的,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0.图案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应用),这个过程是一个(技术生产)、(制作)的过程,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受经济条件和技术因 素的制约。 11.(图案设计)既是物质生产又是艺术创造,具有很强的从属性。是(艺术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12.图案设计一半不单独使用,它讲究(符号化)、(连续性)的设计原则,在各种使用目标上都反映着装饰的(连贯性)与(统一性)。名词解释: 1. 什么是图案? 答“图”指图形、图画,也包括文字,设计图形等。“案”本意指“食具”,后又引申为“公案”。“案”通“按”,指认识处理特殊食物的方式,有设计的概念。图案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装饰性和实用性,它是和工艺制作相互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图案对应的英文是Pattern ,Design则被翻译为“设计”。 广义上:是指为了对某种起舞的造型结构、色彩、纹饰进行预想工艺处理,并根据材料要求,制作要求,实用功能,审美要求所创作的方案,图样的通称,属于实用美术。装饰美术,工艺美术的范畴。 狭义上:是对平面设计而言,指器物上的装饰纹样或图形。图案不仅要反映自然,还要对自然形象进行艺术加工和变化,使之更加适合我们生活的需要,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 2什么是图案的装饰性? 答:根据具体的使用条件,在对自然物体进行一定的艺术提炼和概括基础之上使图案具有不同的装饰要求和装饰效果,这就是图案的装饰性。 简答题: 1为什么要学习图案? 答:(1) 图案集形式美、实用美、艺术美于一身,是现代艺术专业设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以锻炼我们的艺术思维,提高我们的审美素质,培养我们的创造设计能力。 (2) 在学习传统美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艺术的创作,提高艺术表现能力。 (3)通过对俺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图案创作技巧和图案的设计与制作方法,就可以自由的进行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和创意。 2图案的特性包含哪些? 一共同性包含(1)民族性(2)现实性(3)思想性(4)艺术性 二特殊性包含(1)实用性(2)装饰性(3)技术性(4)制约性(5)系统性 第二章图案艺术发展演变 填空题: 1.早在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们就在(彩陶)上运用图案装饰自己的生活,利用特有的装饰语言和表现方式来体现,表 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2.(原始社会)的图案以(彩陶文化)为代表,因此大部分的装饰主要表现在(彩陶)、(黑陶)和(印纹陶)上。

图案设计教案

图案设计教案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教案首页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教案首页

第一章走进图案 【引入】:(从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图案应用实例引出图案与我们的关系)装饰图案作为造型艺术之一,来源于生活又不同于生活,它是艺术家通过提炼、概括、归纳、夸张、取舍等艺术手段,创造出的具有比现实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典型,更理想的可视图形。 第一节图案的起源与发展 【讲述】:

图案早于绘画和文字,是人类创造的最古老的艺术形式。原始社会人们就已经在制造的工具和器皿上施加纹饰图案作为装饰,还有各种充满想象的奇异图腾、纹身等。“图案”一词最早源于20世纪初日本对英语单词“Design”(设计)的翻译,意思指所有关于形状、构造、色彩、装饰等进行预先设计的总称。如今的图案一般指平面设计图形,表现为装饰纹样的形式,已经不能代表设计的全部含义。 【粗体为板书内容】: 一、图案的含义: 1、广义上讲:它是工艺美术品,日用品,或工业产品造型、构成、色彩以及花样的预先设计的图样总称。 2、狭义上讲:是指一件器物或产品表面的装饰纹样。 二、图案的分类: 1、按学习目的分: ①基础图案:学习图案的基础理论,掌握图案的组织构成能力和表现技 法。 ②工艺图案:为适应某种产品或工艺美术品的成形而进行的意图设计, 如染织图案,陶瓷图案,服装图案等。 2、按性能用途分: ①、平面装饰图案(学习重点):着重于纹样和色彩的设计,如染织图 案,壁挂图案,地毯图案,印刷品广告,包装,书刊装饰设计等。 ②、立体装饰图案:着重于造型结构设计,并在形体上作适当的纹样装饰和色彩配置,如环境艺术设计,工艺品设计,产生造型工业美术设计。

浅谈海报设计中的图形设计方法

李浩宇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在视觉图形的创造与研究中,已经有许多前人进行了探索,并总结了许多实用的方法,本文通过对图形设计方法的总结并结 合当代设计中的趋势,对图形设计中的一些普遍规律进行学习与探索,探讨如何提升平面设计中的视觉体验。关键词:平面设计;设计方法;图形设计中图分类号:J 5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9)07-0074-01 作者简介:李浩宇(1994-),男,汉族,新疆库尔勒人,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018级研究 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1图形设计的概述 1.1图形的起源 从根源上讲图形起源于原始时期,人类的图腾纹样、洞窟壁画等原始的图像符号。是原始人类出于对现实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是出于对现实生活的记录与思想表达的需要。人类先民在狩猎、劳作、社会生活中将所见所闻通过图形表现出来,作为信息交流的媒介。是一种先于文字,且比文字更直观的信息载体。 1.2图形的定义与作用 图形是指以传递信息、思想观念为目的说明性的图画形象,其有别于文字、语言,是一种可以通过多种视觉媒介进行广泛传播的视觉形式。图形是作为一种交流信息的媒介而存在的,这与我们通常的美术、图案作品有本质的区别。不同于美术作品主要以创造美、反应社会与生活,表达作者个人情感等作用,图形具有很强的功能性,和文字语言等媒介一样。其作为信息的载体,必然蕴含有一定的信息量在里面。对于海报中图形的创造与认识应该从图形的本质要求出发,看它是否能很好的表达出设计者的观念,清晰准确的传达信息,而美学则是其所内涵的艺术价值,图形的视觉美是服务于图形的传达功能的。 2图形设计的方法 2.1异质同构图形 人们对于一个事物总是有着固有的认知, 对于想要将其作为创意的一部分的人来说,我们可以将它进行解构,将组成这个事物的所有的相关的词全部分解出来,提取出我们想要的,然后找到与其有相同属性的物品,进行重组。同构图形是设计中打破固定思维的一种有效的手段,能够彻底的颠覆观者对于作品主题的顺势联想,从而吸引观者的视觉。 福田繁雄是将异质同构的设计方法率先运用于海报设计中的先驱者,在福田繁雄许多的海报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该设计原理的巧妙运用。他所运用的这种异质同构的表现手法,虽然物与形之间的结构不变,但是将一种事物的形态与另一种事物相结合,在同一形式载体下形成不同的变化,不断联想不同形象在同构形式下的视觉表现,最终使视觉体验达到和谐和统一。使两者形成内在联系的同时,具有视觉冲击力。 2.2矛盾空间 矛盾空间早期运用于绘画中,之后随着欧普艺术的流行而产生的视错觉艺术使得包括矛盾空间在内的大量的视错觉设计风格流行开来,通过客观的、理性的艺术形式对所有的观看者产生统一的艺术效果,并不再纯粹以展现个人艺术风格或思想感情为主要目的,探索通过二维平面的变化追求纯粹的艺术效果。利用人们视点对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效果的转换和交替,利用几何形象和光色效果产生视错觉,通过构成共用面、强色彩交替、交错式幻像等表现形式画面,产生视觉逻辑错误,从而造成空间的混乱。 1987年在《福田繁雄招贴展》的招贴设计中,福田繁雄在海报中将四个人坐在桌前的形象以不同的角度表现出来,并将他们结合在统一的平面之中,使得画面在整体的统一中,存在逻辑上的矛盾,增加画面的趣味性和内涵。 2.3正负形 正负形是利用图底关系将不同的事物在 统一的基础上以正负关系分别表现并结合在一起的创意图形。其中,正形是突出的在观者眼前,最引人注目的。负形是隐藏在正形的背景中,依靠正形的轮廓表现的,是正形存在的空间环境。正形和负形之间互相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元素,同时二者又互相矛盾。最早对正负形进行研究的是埃德加·鲁宾,《鲁宾之杯》呈现了“杯子”和“人侧脸”之间的关系,富有创造力的将其结合在一起,使整个作品的 趣味性和吸引力大幅增加。 2.4图形化文字 利用文字本身所蕴含的特点进行夸张 或替换,将文字所表达的内容进行形象化,将作为文字的基本单位的点线面加以变形,进行整体的编排,使之成为一个富含趣味的,具有实际内容的特定的图形。这种设计手法现在广泛运用于平面设计的方方面面,由于文字的可阅读性,使图形化文字成为最容易清晰表现设计师所要呈现的艺术内涵与设计理念的设计方法。 2.5图形设计中的文化元素 在物质生活发达的今天,传统文化可以说是精神上的沉淀,对于设计者而言,没有任何设计是可以凭空想象出来的,设计必定有来源,经过数千年积累的传统文化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它可以为我们提供无数的设计灵感。同时文化也是历史与精神的体现,加强对传统文化意识与观念的解读,并不断地探究和剖析传统文化形态及其隐喻的含义,无疑可以更加引起观者的共鸣。让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更好的结合可以使作品具有更好的视觉表现效果与内涵,这充分说明了继承与创新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3总结 综上所述,图形设计是综合了诸多方面原因所形成的观者对于作品的整体感受。在信息爆炸,传播媒体多样的现代社会,平面设计有这其独特的价值,从商业上来说,图形设计的提升可以更好的展现商品的功能性与价值性,促进消费者的关注度,提高商品的销售能力。从人文的角度来说,设计所内涵的社会价值和人文关怀,也促进着社会对于审美与内在历史或文化的了解。参考文献: [1]李颖.图形创意设计与实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2]王建辉.图形创意[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3]秦瑾.图形创意设计与实践[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6.[4](美)唐纳德·A ·诺曼.小柯译.设计心理学.设计未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58-59. CULTURE AND DESI GN -74-

3-4次装饰图案设计发展和形式美

第 4 次课教学整体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实施步骤及时间分配)步骤1:复习巩固、检查课后搜集的资料(10分钟) 回答下列问题:不同历史时期的图案特征? 步骤2:本节课学习任务(5分钟) 一件优秀的工艺美术作品,不但要有深刻而生动的内容,而且要具有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我们进行图案设计必须运用的重要法则。因此,研究探讨图案的形式规律是很必要的。 人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总结了许多关于图案艺术的形式法则和规律。这些法则和规律是表现图案内容的方法,是图案完美形式的一些共同原则。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发展变化,反映在图案上的法则也是在不断的丰富。因此,我们在图案创作的艺术实践中,应结合图案的实用要求和具体内容,结合不同材料和制作条件,去学习和运用这些法则,并使其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发展。 步骤3: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使学生装饰图案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95分钟) 一、变化与统一 变化与统一的法则,是适用于一切造型艺术表现一个普通的原则。它反映着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也是构成图案形式美的最基本的法则。例如一套设计成功的茶具或餐具,图形不一,大小不一,为什么我们感到它的形象有变化而又协调,让人看起来就知道是一套呢?这就是设计者很好地运用了变化与统一的法则的结果。变化与统一的法则就是在对比中求调和。工艺图案中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要求,如:内容的主次,构图的虚实、聚散;形体的大小、方圆、厚薄、高低;线条的粗细曲直,长短、刚柔;色彩的明暗、冷暖、深浅;工艺材料的轻重、软硬以及质感的光滑与粗糙等等,都是互相矛盾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找到统一的因素,使变化得到和谐。 变化是一种对比关系。相互对比的形,色线等,给人以多样化和动的感觉,处理好了会感到生动活泼、强烈新鲜、富有生气。但是过分“变化”容易使人感到松散,杂乱无章。“统一”是规律化,就是图案各部分的造型、色彩、结构等有相同的或类似的因素,把各个变化的局部,统一在整体的有机联系之中。如同花布统一变化在色彩的组合上;又如同一套家具,

纹样变化

原始绘画中纹样变化的图像对比 原始时期的绘画,主要包括三个主要方面:陶器上的装饰性绘画、岩画和地画。任意的一种绘画形式都将原始绘画中的纹样变化生动地表现出来。下面,将对陶器上的原始绘画的纹样变化进行图像对比,以展现原始绘画中的纹样变化。 在我看来,不管陶器纹饰包含着多么深奥、复杂的观念、内容,它总是当时社会发展和劳动生活的反映,因为任何观念意识都是在现实的土壤上产生的。在历代图案和图画中,都或隐或显地折射出当时社会风貌的基调和时代的主要精神。 一、鸟纹的图像变化 这是鸟纹的变化。 (1)早期,以自然形的鸟纹为主,鸟纹为影像式。如第二幅图中,鸟嘴叼着一条大鱼,鸟眼圆睁有神。在鹳鸟的前方,画着一把立置的长斧,斧柄上绘着X状标号,可能是象征着权威的器物。这幅画的表现技法较为丰富,白鹳用没骨法画成,鹳眼、鱼和长斧的轮廓用黑线画出。笔法多变,苍劲有力。鹳鸟形象比例准确,神态生动。这幅鹳鸟含鱼图是原始社会绘画的杰作。 (2)中期,从出土的古代文物上来看,出现了变形鸟纹。殷墟时期已有鸟纹作为主要纹饰。其中可归纳的纹饰特点为商代鸟纹多短尾,西周鸟纹多长尾高冠。 (3)后期,之鸟纹特点为:小头,长颈,钩嘴,鸟头顶部有一短的钩形翎或较长的十字形翎;鸟身及鸟尾均较长,鸟身略细,鸟足稍呈钩状;鸟尾呈枝状琢刻,以有一主干,其上分出些许勾卷的尾叉,鸟尾无细致的羽毛刻画。 二、鱼纹的图像变化 这是鱼纹的变化。半坡类型文化的彩陶上有较多的动物图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花纹是鱼类纹,数量最多,并贯串于半坡类型文化的始终。半坡早期彩陶上鱼类纹的形象较写实,常见的是单独的鱼纹,多为平展的侧面形象,以直线造型,比例虽较准确,然略显平板。原始时期也有许多鱼纹的图像。 变化:(1)早期的手法:①为黑色影像,突出鱼的外廓形象;②用线勾出鱼的各部分,并结合运

手抄报图案设计图片有哪些

手抄报图案设计图片有哪些 手抄报版面设计参考图(2) 手抄报版面设计参考图(3) 手抄报版面设计参考图(4) 手抄报版面设计参考图(5) 手抄报版面设计参考图(6) 一、趣味猜字谜 隔门听鸡叫(打一成语)——谜底:名(鸣)声在外 士元谋计烧赤壁(打一成语)——谜底:庞然大物 置身于歌坛(打一成语)——谜底:安居乐业 龙城飞将美名传(打一成语)——谜底:广为人知 安公子遇上安姑娘(打一成语)——谜底:安安合适 从二到九(打一成语)——谜底:缺衣少食(缺一少十) 二、老先生与服务生 老先生常到一家商店买报纸,那里的服务生总是一脸傲慢无礼的样子,就连基本的礼貌都没有。做事追求效率固然重要,可是缺乏礼貌一定会流失客人,没有了客人服务速度再快,又有什么用?朋友对老先生说,为何不到其他地方去买? 老先生笑着回答:“为了与他赌气,我必须多绕一圈,浪费时间,徒增麻烦,再说礼貌不好是他的问题,为什么我要因为他而改变自己的心情?” 大道理:不要因为别人的不好而影响了自己做事情时候的心情,也不要因外界的不如人意而影响了一生的幸福快乐。想想美好的一面,心情也会是很快乐的。

【成语】:感戴二天 【拼音】:gǎdàièrtiān 【成语故事】: 汉朝时代,有一个叫做苏章的人,做到刺史;刺史,是监察检举地方的官吏的长官,权力很人。一次,苏章外出视察,探知他的朋友清河太守贪赃枉法,连证物都被搜出来了。郡守仗恃着和苏章的私交,极力逢迎的招待他,以为官官相护,在大的事都可以化为乌有。他怀着感恩的心情,对苏章恭维的说:“人人都只有一个天,而我却有二个天。”他认为自己犯了严重的贪污,本该处死,但凭着老友的宽恕、包庇,可以重新诞生,傲视一切了。没料到苏章公私分明:“我今天前来,是为着咱们私人的情谊;但明天我将处理你的案子,这是遵照国家的法令。”结果,这位赃官终于被治罪正法了,使官吏的风纪整肃起来。这真是一个大快人心的打虎典范。 苏章这种不偏护下属和好友,而以大众利益为前提的做法,实在值得我们仿效。现在,我们就常用“感戴二天”这句成语来形容那些把人从危险、艰难、疾病当中挽救出来的人。和“恩同再造”是一样的意思。

图案变化设计-当代国际设计方向教学大纲

《图案变化设计-当代国际设计方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432017 课程英文名称:Pattern Change Design -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Design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9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图案变化设计课程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选修课程。通过教学,应使学生了解图案变化的构成与变化的基本规律;掌握图案素材收集与图形提炼变化的基本原理和表现技法,能将自然物象变化成艺术图案形象,从而提高学生图案造型的归纳、夸张、变化能力,进而构成和组织各类形式的图案。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学习形式美的基本原则与要素,能以形式美的原理与方法指导自己的图案设计与制作。并提高艺术的审美能力。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除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外,通过多个图案变化设计案例进行变化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图案变化设计的基本设计要素、变化的构思过程,熟练掌握变化设计的创作方法以及形式美法则的重要性; 2.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3.具有独立设计,绘制能力;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 具有鉴赏优秀的装饰图案作品的能力;培养从不同方面分析设计作品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了解图案变化设计过程、掌握创作方法、培养学生变化设计能力。设计出的作品要求传达特点清晰、夸张、独特,同时也应唤起自身对新的视觉创作的感受意识。 2.基本理论和方法:认识形态,了解有关形态的基础理论,包括形态知觉心理、形态基本要素、形式美法则,掌握基本形态设计、逻辑构成形式及视觉平衡构成形式。 3.基本技能:具有一定手绘能力,熟练将表现技法运用到变化设计中;能够根据实物形象进行变化设计。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启发创造性思维、引导有目的联想、有效想象;引导学生根据训练要求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图案变化设计;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进行作业作品的自评与互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计算机辅助设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要求学生修完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中国画、中国传统图案相关课程。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