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区域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项突破训练:世界的气候(含解析)

2020年高考区域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项突破训练:世界的气候(含解析)
2020年高考区域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项突破训练:世界的气候(含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区域地理专项突破训练

世界的气候

一、选择题

下图为某大陆沿纬线气温和降水量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3题。

1.该大陆是( )

A.非洲大陆B.南美大陆

C.澳大利亚大陆D.北美大陆

解析:根据7月气温低于1月,可判断该大陆位于南半球;根据西部气温较低,可判断该大陆西部地势高。故为南美大陆。

答案:B

2.图中所示纬度可能是( )

A.5°S B.18°S

C.35°S D.50°S

解析:根据图示该纬度的大陆西岸,降水量主要集中于5~10月,为南半球的冬季,而11月~次年4月(南半球夏季)降水量少,故判

断该地区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应分布于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答案:C

3.关于图中大陆东西两岸气温和降水特征及其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西岸气温低于东岸是受洋流的影响

B.夏季西岸气温高于东岸是受大气环流的影响

C.5~10月东岸降水少于西岸,是因为东岸受东北信风控制,而西岸受西风带控制

D.11月~次年4月西岸降水少于东岸,是因为西岸位于信风的背风坡,而东岸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解析:结合上题结论,该地区位于南美洲中纬度大陆的东西两侧,西岸受秘鲁寒流的影响,气温低;东岸受巴西暖流的影响,气温高;夏季西岸气温低于东岸主要是受天气状况影响;5~10月东岸降水少于西岸,是因为东岸受西北风影响,而西岸受西风带控制;11月~次年4月西岸降水少于东岸,是因为西岸受高压控制,而东岸受东南风影响。

答案:A

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

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受大湖效应影响,2017年美国部分地区遭受罕见的暴风雪。下面左图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右图为某区域地图。读图,回答4~5题。

4.上图中( )

A.①气流强弱决定降水量多少

B.②环节可以用GIS技术监测

C.产生③过程的原理类似暖锋

D.④为高空冷气流受热后抬升

解析:①气流从湖泊上空带走水汽,降水量多少取决于湖面水汽蒸发量,A错;②环节为水汽蒸发,不可以用GIS技术监测,可以把数字输入计算机,利用GIS进行分析处理,B错;图中显示③过程的为暖锋,C对;④为高空冷气流,为水平方向,不是受热后抬升,D错。

答案:C

5.上图中出现降雪量最大月份和地点可能是( )

A.1月,甲地B.4月,乙地

C.9月,丙地D.11月,丁地

解析:右图为北美洲的五大湖地区,出现降雪量最大的月份是秋末初冬时节,湖泊水气蒸发量大,气温相对较低,形成大雪天气,此时主要吹西北风,冷空气经过五大湖地区水汽增加,到达丁地区水汽最多,降雪量最大,选择D。

答案:D

新华社肯尼亚蒙巴萨2017年5月31日电蒙内铁路是肯尼亚独立以来最大的基建工程,由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全长480公里,该条铁路全部采用中国标准和中国技术。下图是肯尼亚区域图和内罗毕(1.3°S,36.7°E,海拔 1 798 m)气候资料(单位:温度℃ 降水mm)图。读图完成6~7题。

6.蒙内铁路经过的地形主要是( )

A.平原B.山地

C.高原D.丘陵

解析:根据图中等高线可知,该地区海拔多在500米以上,且等

高线稀疏,可判断为高原地形。

答案:C

7.关于内罗毕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

B.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

C.热带草原气候,由于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D.热带雨林气候,位于低纬,并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解析:由气候资料图可知,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空气对流不旺盛,降水较少,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答案:C

下图中P地季节性受西风影响,Q地常年受西风影响,P、Q两地的西侧均为海洋,40°为纬度。读图,回答8~9题。

8.以下四个地点的气温降水状况中,最可能为P地的是( )

解析:P地位于大陆西岸,季节性受西风影响,应该为地中海气候,从纬度的分布来看该地应该位于南半球,气候特征与C项最相符。

答案:C

9.Q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解析:从题干内容看,Q地终年受西风带控制,且在大陆西岸,该地应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而根据纬度的分布,该地应处在北半球,西风带的风向为西南风,因此选择D项。

答案:D

下图是某地气温年较差等值线分布图(单位:℃)。读图回答10~12题。

10.关于图示地区气温年较差空间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南向北增大

B.由西向东增大

C.由沿海向内陆、由低纬向高纬增大

D.平原地区小,高原、山地大

解析:据图可知,该地区气温年较差自沿海向内陆、由低纬向高纬增大。

答案:C

11.由图中数据可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

A.大陆西岸的降水量多于东岸

B.大陆东岸的森林覆盖率大于内陆

C.大陆东岸河流结冰期短于内陆

D.大陆西岸的海洋性强于东岸

解析:从图中看,大陆西岸的气温年较差小,而大陆东岸的气温年较差大,所以大陆西岸的海洋性强于东岸。

答案:D

12.与同纬度亚欧大陆比较,该地区气温年较差 ( )

A.大陆西岸更大,大陆东岸更小

B.大陆东、西两岸均更大

C.大陆西岸更小,大陆东岸更大

D.大陆东、西两岸均更小

解析:同纬度亚欧大陆东岸是温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大,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小。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3.几内亚比绍共和国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地处北大西洋沿岸,北邻塞内加尔,东部、南部邻几内亚,农业生产以水稻种植为主。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面分别为几内亚比绍示意图(左图)和其首都比绍气候资料统计图(右图)。

材料二:大约从10、11月到次年3、4月,几内亚比绍会从东北方向刮来一种被称为“非洲魔鬼”的哈马丹风,每当它来临,人们就会奔走相告:“不好,哈马丹风来了!”

(1)判断哈马丹风的成因,简述其被称为“非洲魔鬼”的原因。

(2)分析比绍气温最高的几个月与雨季的关系,并说明其雨季的形成原因。

(3)随着全球变暖,比热戈斯群岛部分岛礁面临被淹没的危险。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说出你对该地区能源开发的建议。

解析:第(1)问,盛行风的成因,一般要结合气压带、风带来分析。哈马丹风被称为“非洲魔鬼”的原因应结合其所在的地理位置,

从其具有的特征,如高温、干燥、挟带沙尘等方面分析。第(2)问,读右图可知,在雨季来临之前的3~5月,比绍云量少、太阳高度大,气温高。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气压带、风带也向北移动,来自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西南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形成降水,标志着雨季的到来。第(3)问,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石油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应合理开发;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如潮汐能、风能、太阳能等;也可引进先进技术发展核电,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答案:(1)成因:10、11月到次年3、4月,在北非撒哈拉沙漠地区形成了副热带高压。炎热干燥的热带大陆气流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从撒哈拉沙漠向几内亚比绍运动,形成了哈马丹风。

被称为“非洲魔鬼”的原因:哈马丹风是来自撒哈拉沙漠的热带大陆气团,会使当地气候由湿润变得干热,甚至形成旱灾,影响人类生活和生物生存;哈马丹风风力强劲,带来大量沙尘,使大气能见度变差,影响交通;沙尘堆积后会影响地表环境。

(2)雨季来临之前的3~5月,云量少、太阳高度大,气温高;受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影响,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西南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形成降水,雨季到来。

(3)合理开发石油资源;加强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如潮汐能的

开发利用;加强风能的开发利用;加强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引进先进技术发展核电。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7年是加拿大建国150周年,国家公园免费开放一年。加拿大落基山南段的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

材料二:下图为“加拿大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

(1)2017年3月,中国某旅游团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发现沿途的景观带由森林带依次过渡为________________。这种景观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

分异规律。

(2)游客感觉到莱斯布里奇与温尼伯气温不同。试比较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

(3)游客自莱斯布里奇西行,攀登落基山,可能看到的山地垂直自然带有________________。

(4)游客继续西行至“加拿大雨都”温哥华,发现这里与落基山以东的气候不同。温哥华属________气候,这里降水较多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此图是沿50°N附近的地形剖面示意图,由温尼伯自东向西到莱斯布里奇体现了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的变化规律,随着降水量逐渐减少,自然植被由森林依次过渡为森林草原、草原和干草原(荒漠草原)。第(2)题,对比两地的气候资料图可知气候特征的差异,一般从气温(变化)和降水量两方面比较。原因方面,降水量与距海远近有关;气温方面,根据图示的气流方向可知,位于山地背风坡的莱斯布里奇受焚风效应影响气温偏高,温尼伯因为地处北美大陆的平原区,受冬季风影响明显,冬季气温低。第(3)题,自莱斯布里奇西行,攀登落基山,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可能出现的山地自然带为山地针叶林带、灌丛草甸带、冰雪带。第(4)题,根

据图文材料,温哥华位于50°N附近的大陆西岸,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区。此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雨的原因与盛行西风、洋流及地形的抬升作用有关。

答案:(1)森林草原、草原、干草原(荒漠草原) 干湿度(经度,从沿海到内陆)

(2)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年降水量较少(温尼伯冬季气温低;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大;年降水量较多)。落基山东麓地区频繁受到下沉暖气流的影响(焚风效应)。

(3)山地针叶林带;灌丛草甸(草甸)带;冰雪带

(4)温带海洋性常年盛行西风;暖流增湿;地形抬升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世界区域地理专题

20XX年高考专题复习《世界区域地理》 知识点一:世界地理空间定位 1.知识概述: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征,任何地理事物都有具体的空间位置。地理事物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往往决定了其地理环境的特征,因而对地理事物的认识和分析,应首先确立其所在的区域位置,只有首先掌握区域空间定位的基本方法,建立牢固的空间概念,才能在高考中做到得心应手。 2.知识要求: (1)在世界政区图上熟悉16条重要的经纬线:Oo、30oE、60oE、90oE、120oE、180oE、120oW、60oW以及赤道、南、北回归线、30oN、40oN、南北极圈,掌握他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形成经纬网。 (2)熟悉大洲、大洋、各大洲主要分区、主要气候区、大的地形区、世界主要海区、工业区、农业区、重要国家、城市、港口、交通线、矿业基地、旅游点与这“16条线”的关系。如喜玛拉雅山在30oN附近,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东南亚北部地区等。 (3)关注热点地区的经纬度范围:如西亚、里海(大高加索山、乌拉尔山、伏尔加河)、地中海周围地区、东南亚、朝鲜半岛等。 (4)以某一地理事物为参照物,熟悉它与周围地理事物的关系:方位、距离等。 (5)将同类的地理事物从大小、长度、形状上进行比较:如岛屿、水系、国家等。 3.几种常见的空间定位方法: (1)经纬网定位法(绝对定位法) 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的区域位置都可以通过一组具体的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是区域定位中最常见、最准确的方法,也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这种定位方法要求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不仅要脑中有图,而且要胸中有网(经纬网),要用经纬网覆盖脑中的地图,特别要注意掌握地球上一些重要的经纬线 0o经线:穿过欧洲和非洲西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伦敦、巴黎(Oo经线东侧)、地中海、撒哈拉沙漠、几内亚湾等。 东经30o:穿过欧洲中部、非洲东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摩尔曼斯克(30oE东侧)、莫斯科(30oE东侧)、东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交界处、黑海、小亚细亚半岛(西侧)、地中海、开罗、

高三区域地理填图

世界地理填图练习 亚洲填图(一) 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安达曼海、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波斯湾日本群岛、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堪察加半岛、朝鲜半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半岛)、库叶岛(又称萨哈林岛)、加里曼丹岛(亚洲最大、世界第三大岛)、苏门答腊岛、斯里兰卡岛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黑龙江、黄河、长江(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长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乌拉尔河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的山脉)、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乌拉尔山、大高加索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秦岭 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阿拉伯高原、德干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蒙古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最大、世界第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日本填图 日本海、太平洋、朝鲜海峡、津轻海峡、濑户内海、东京湾 本州岛、九州岛、四国岛、北海道岛、关东平原(日本最大的平原)、富士山(日本最高峰)东京、横滨(著名海港)、名古屋、大阪、神户(著名海港)、北九州、筑波(科学城)

东南亚填图 太平洋、印度洋、马六甲海峡 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来群岛、克拉地峡、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加里曼丹岛、吕宋岛长山山脉、若开山脉、禅邦高原 元江-红河、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

南亚和印度填图 印度洋、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印度半岛 印度(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孟加拉国(达卡)、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尼泊尔(加德满都)、锡金(甘托克)、不丹(廷布)、斯里兰卡(科伦坡)、马尔代夫(马累)、克什米尔地区 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塔尔沙漠 新德里(印度首都)、孟买(印度最大海港和棉纺织中心)、加尔各答(麻纺织中心、海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班加罗尔(全国第三大城市)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北京(详解)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北京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北京密云白河峡谷山高谷深,冬季雪后,景色别致(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 1. 密云白河峡谷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为 A. 冰川侵蚀 B. 流水侵蚀 C. 流水堆积 D. 风力侵蚀 2. 峡谷中河面更容易结冰的是 A. 凸岸边 B. 凹岸边 C. 河心区 D. 深水区 【答案】1. B 2. A 【解析】 1. 观察图片信息可知,该峡谷有河流发育,山高谷深,大致呈V形,应是流水侵蚀形成,B正确;冰川侵蚀形成的峡谷大致呈U形,A错误;流水堆积形成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扇等地貌,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蘑菇等地貌,两者都不会形成V行峡谷,C、D错误。故选B。 2. 河流的凸岸边沉积作用比较明显,流速较缓、河水较浅,最易结冰,A正确;凹岸边和河心区河水较深、流速较快,不易结冰,B、C错误;深水区河水深,不易结冰,D错误。故选A。 壶穴是指基岩路面上一些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凹坑,经过砂砾冲刷与磨蚀基岩坡面上原先的构造和岩性薄弱部位而逐渐形成的近似壶形的凹坑。不少壶穴底部不平,中央高,周围低,坑中有中央岛。下图示意北京西山峰口庵石灰岩基岩路面上山地壶穴的形态特征。据此完成3~5题。 3. 形成北京西山峰口庵基岩路面上壶穴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冰川侵蚀 B. 冻融作用 C. 风力侵蚀 D. 流水侵蚀 4. 北京西山峰口庵基岩路面上壶穴主要形成于路旁边坡一侧的主要原因是 A. 坡度较缓,地表径流下渗较慢 B. 冲刷砂砾多,基岩磨蚀作用强 C. 基岩破碎,易形成原始凹坑 D. 基岩多气孔,易形成原始凹坑 5. 影响壶穴中央小岛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 侵蚀强度差异 B. 泥沙沉积差异 C. 壶穴深度差异 D. 砂砾粒径差异 【答案】3. D 4. B 5. A 【解析】 3. 北京西山峰口庵海拔较低,没有冰川侵蚀、冻融作用,A、B错误;北京西山峰口庵风力侵蚀较弱,C错误;根据材料中“砂砾冲刷与磨蚀基岩”相关信息可知,形成当地壶穴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D正确。故选D。 4. 路旁边坡一侧坡度较陡,且砂砾冲刷物质多,在雨季,边坡砂砾随雨水对基岩路面产生强烈的磨蚀作用,经过长期的磨蚀形成壶穴,A错误,B正确;基岩路面破碎不会导致壶穴只形成于边坡一侧,C错误;基岩为石灰岩,气孔少,D错误。故选B。 5. 图中壶穴为圆形,雨季地表径流在壶穴中形成旋涡,旋涡中的砂砾优先磨蚀坑底的周沿,而位于旋涡中心的岩石则磨蚀较少,最终导致壶穴周围低、中央高,形成中央小岛。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壶穴指基岩河床上形成的近似壶形的凹坑,是急流漩涡夹带砾石磨蚀河床而成。壶穴集中分布在瀑布、跌水的陡崖下方及坡度较陡的急滩上。类似的地形也可出现在冰川底床上,由冰水冲蚀造成,特称之为冰川锅。北京正研究6条主要的通风廊道,以增强通风能力,读“北京通风廊道示意图”回答下面6~7题。 6.北京城市通风廊道,可以 A.缓解雾霾天气和城市热岛效应B.分散城市职能和疏散城市人口 C.减少交通污染和缓解交通拥堵D.合理利用土地和控制地租价格 7.北京城市风道设计中要考虑的因素及合理的规划分别是

高考区域地理复习方法.doc

高考区域地理复习方法 对区域地理的复习,并不是机械地重复一遍已学过的初中课本,而应该重视对旧知识的加工、整理、重组和联系,并巩固在图像或图表上,还要注意与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有机联系。下面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复习时参考。 一、了解知识系统掌握内容结构 区域地理的知识系统一般都是从总论到分论。总论从宏观上了解自然条件,如位置、地形、气候、河湖、生物、资源等;还有人类活动如农业、工业、商业、旅游业、交通、人口、城市等。分论按分区论述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发展状况、人文景观、人地协调发展等,以及地域之间的差异。掌握知识的层次、脉络及相互关系,绘出知识系统图或列出系统联系表,是复习的重要环节。 结构是局部知识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概括。复习时一般先要了解其组成要素,然后再考虑其相互关系,绘出结构式或关系式。如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地形包括地势、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形特征及成因、特殊地貌等;气候包括气候因素、气候要素、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气候分布、气候资源、气象灾害等;河流包括源流概况、水文特征、各段划分、利用与改造等;湖泊包括类型、特征、演变、利用等;工业包括部门、布局、产品与市场、原料与能源、资金与技术等;农业包括类型、分布、作物或产品、耕作制度等;交通包括类型、路线、作用或意义、枢纽站或港口等;城市包括职能、规模、位置特点、

发展方向等。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因果关系、主次关系、并列关系、包含关系等。绘制图表时可把组成要素列在方框内,然后根据它们的关系分别用箭头、大括号、破折号等联系起来。 二、重视空间分布建立联系线索 地理事物的存在,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变化,都需要依存于一定的空间位置,在此基础上才有空间联系、空间结构,以及空间思维、空间想像的出现。这一切要密切结合有关图像,以具体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为凭借,展开想像,拓宽思路,建立联系线索,使知识多方联系,形成网络,便于提取应用。例如:七大洲和曲大洋,要从名称、位置、轮廓进行读图记忆,再了解界线及相互关系,最后还要从图上掌握通过该大洲或大洋的重要经纬线,或通过其中部的经纬线,以作为参照。 在掌握某项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的基础上,即可进一步联系记忆其他地理事物,形成联系线索。如:七大洲四大洋——板块分布——全球火山地震带一年轻的褶皱山及其附近的高原——古老的高原——世界重要的平原——世界大河的分布。又如:七大洲四大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洋流的分布——气候类型分布——世界自然带分布。并由此可联系植被类型的分布——农作物的分布——农业类型分布——土地利用类型等。再如:把城市、交通线、区域三者联系起来,按点、线、面结合,点连线,线穿点,点线带面,来思考点的分布规律、线的延伸方向、面的区域特征。这都需要以图像上的地理事物分布为基础,才能分析联系、总结规律、综合特征、类比差异、了解发展变化,使地理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便于记忆、理解和应用。

初中地理世界的气候习题及答案分析

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习题及答案分析 一、精心选一选,看哪一个答案更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语句中,描述天气的是()A.终年寒冷干燥B.长夏无冬 C.晴空万里D.四季分明 2.在卫星云图中,白色表示()A.陆地B.海洋C.云雨区D.积雪和冰川 3.我国的吐鲁番盆地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说法,这说明当地比较大的是()A.气温年较差B.气温日较差 C.日平均气温D.年平均气温 4.根据下列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请你判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A.乌鲁木齐:423 B.北京:77 C.济南:63 D.合肥:24 5.北京、上海、哈尔滨、广州四个城市,年平均气温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上海、北京、广州、哈尔滨B.广州、上海、北京、哈尔滨 C.广州、北京、上海、哈尔滨 D.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 6.下列关于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通常是指室内空气的温度 B.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中午12点 C.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子夜12点 D.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叫气温日较差 7.世界上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A.两极地区B.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 C.赤道附近地区 D.温带的大陆东岸地区 8.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A.从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逐渐降低 B.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C.地势高处气温高 D.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低 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山寺”比“人间”春迟是由于()

A.寺庙对桃花的影响B.桃花品种的差异 C.山寺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D.土壤对桃花的影响 10.世界“干极”是指()A.撒哈拉沙漠B.乞拉朋齐 C.阿塔卡马沙漠D.吐鲁番盆地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少 B.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降水少 C.两极地区的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D.山地的背风坡降水较多 12.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的成因是()A.地处高纬地区B.地势高 C.距海远D.地处背风坡 13.对农业生产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A.气候B.地形 C.农业生产水平D.开发历史长短 14.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是()A.终年炎热多雨 B.终年低温少雨 C.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15.关于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等温线是表示一天当中气温变化的曲线 B.等温线分布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异大 C.等温线封闭是高温中心 D.从低纬度到高纬度等温线表示的气温逐渐升高 16.组成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是()A.光照、降水B.气温、降水C.气压、降水D.气压、风力17.下列地区中,降水稀少的是()A.赤道地区B.温带沿海地区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知识点——疆域与行政区划 ●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和行政区划 A 我国位于哪个的半球?北半球、东半球 B 我国所处的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 C 你能说出我国与俄罗斯、蒙古相比,地理位置的优势各是什么? 地处中低纬度,海陆兼备 1.我国的海域图(临4海,1洋) ?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从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经庙岛列岛至山东半岛北端蓬莱角的连线。 ?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西起长江口岸启东角,东至朝鲜半岛南侧济州岛西南角之间的连线。 ?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由福建东山岛南端沿台湾浅滩南侧至台湾岛南端鹅銮鼻之间的连线。 ?台湾海峡属于东海海域 2.中国的疆域 ?一、中国在世界的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二、我国的疆域 1、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2、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北53°31′N临俄罗斯;南4°15′N临马来西亚; (南北跨近50度,长5500多千米) 西73°40′E临哈萨克斯坦;东:135°05′E; (东西跨60多度,长5200多千米) ?三、我国濒临的海洋 1、海域辽阔,自北向南: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2、岛屿众多:E.g 崇明岛,台湾岛,海南岛…… 3、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四、陆界和邻国 1、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万多千米,陆上有14个邻国 2、有6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 ●与我国陆地相邻的14个国家: 东:朝鲜北:俄罗斯、蒙古 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西:阿富汗、巴基斯坦 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 南:缅甸、老挝、越南 ●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 东:韩国、日本东南:菲律宾南: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是省、县、乡三级建制: ? ——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 ——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 ——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4.我国的现行的行政区划概况

区域地理 世界的气候练习及答案

高二世界的气候 图1为某半球甲地位置示意图,图2为甲地降水量月分配柱状图,图3为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图2和图3横坐标表示月份的顺序相同)。读图完成1~3题。 1.甲地降水量最多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图3所示①~④四条曲线中,能反映甲地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的是() A.①曲线 B.②曲线 C.③曲线 D.④曲线 3.甲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 A.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下图为某地牧草成长与乳牛草料需求关系图,下表为该地气候资料表。读图表完成4、5题。 月份123456789101112年气温 (℃) 171716141198911121416均温13 雨量(mm)89797694114122119104941049479 雨量 1 168

4.该地气候的突出特征是() A.终年高温多雨 B.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C.大陆性强,降水变率大 D.夏季凉爽,冬季温和多雨 5.图中P部分对应月份的牧草不能够满足需要,主要原因是() A.雨雪频繁 B.降水太少 C.乳牛大量繁殖 D.气温太低 6.关于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逐渐减少 B.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少 C.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D.温带地区降水多 7.就全球范围来看,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8.北回归线经过的地区,大部分是沙漠,但是在我国却形成了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主要原因是()。 A.纬度因素B.地形因素 C.海陆因素D.洋流因素 读同纬度局部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9、10题。 9.图示各区域中,具有相同气候类型的是() A.F和K B.E和G C.D和F D.K和H 10.图中G地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洋流因素 C.受季风的影响 D.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高考一轮复习部分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

2019高考一轮复习部分区域地理的复习方 法 高三地理的复习正进入基础知识的扎实、准确、熟练阶段,其中区域地理的复习占有重要地位。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下是部分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请考生学习。 许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案例都离不开区域地理的具体 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它们的分布、特征、成因、变化等,都是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的最好注解或说明而系统地理的 原理、规律、结构、联系等又需要在区域地理中去落实、验证。因此,区域地理的内容是复习地理知识的基础,许多图像判读技能的训练、基本概念的理解、地理要素间的联系、地理事物的分布、空间概念的建立、地理基本观点的建立等,都应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完成。近年来高考试卷申明显反映出区域地理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许多能力要求的体现,常反映在对基础知识的思考和运用上,其中有很多是以区域地理内容为载体。这就提示我们: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区域地理的掌握。 对区域地理的复习,并不是机械地重复一遍已学过的初中课本,而应该重视对旧知识的加工、整理、重组和联系,并巩固在图像或图表上,还要注意与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有机联系。下面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复习时参考。

一、了解知识系统掌握内容结构 区域地理的知识系统一般都是从总论到分论。总论从宏观上了解自然条件,如位置、地形、气候、河湖、生物、资源等;还有人类活动如农业、工业、商业、旅游业、交通、人口、城市等。分论按分区论述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发展状况、人文景观、人地协调发展等,以及地域之间的差异。掌握知识的层次、脉络及相互关系,绘出知识系统图或 列出系统联系表,是复习的重要环节。 结构是局部知识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概括。复习时一般先要了解其组成要素,然后再考虑其相互关系,绘出结构式或关系式。如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地形包括地势、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形特征及成因、特殊地貌等;气候包括气候因素、气候要素、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气候分布、气候资源、气象灾害等;河流包括源流概况、水文特征、各段划分、利用与改造等;湖泊包括类型、特征、演变、利用等;工业包括部门、布局、产品与市场、原料与能源、资金与技术等;农业包括类型、分布、作物或产品、耕作制度等;交通包括类型、路线、作用或意义、枢纽站或港口等;城市包括职能、规模、位置特点、发展方向等。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因果关系、主次关系、并列关系、包含关系等。绘制图表时可把组成要素列在方框内,然后根据它们的关系分别用箭头、大括号、破

世界地理——世界气候

世界地理——世界的气候 考点一世界的气温和降水分布 聚集目标一:世界气温的分布 仔细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1.等温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把的各点用线连接起来 2.分布规律: (1)纬度影响:世界气温从向逐渐降低 (2)海陆因素的影响:同纬度相比:夏季气温陆地海洋,冬季陆地海洋。 (3)地形因素的影响: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 (4)人为的影响:的大量排放,使全球气温有变的趋势。 聚集目标二:世界降水的分布 仔细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总结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1.在一定的条件下,大气中的水汽结成水滴和冰晶,以、、等形式降落到地面的现象,总称降水。

2.降水的形成条件: 一要有充足的, 二要有, 三要有降温条件(或向高纬运动) 3.等降水量线:把同一时段内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接起来,叫等降水量线。 4 【自主检测】 1.气候的两个组成要素是() A.光照、降水 B.气温、降水 C.气压、降水 D.气压、风力 2.下列诗句中,属于描述气候的是()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C.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3.位于青藏高原的拉萨夏季气温明显低于成都,原因是() A.距海远近不同B.纬度不同C.地形的影响D.河湖的影响 4.我国庐山成为避暑胜地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人类活动D.地形因素 高考演练(2013·浙江文综)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2)题。 材料一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高三区域地理复习提纲

高三区域地理复习提纲:世界地理概况 上海新桥中学高廷琼 考纲要求 ★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不同尺度区域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一个大洲(如亚洲);五个地区(如东南亚、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极地地区);六个国家(如日本、印度、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分析解读 ★识记世界海陆分布、各大洲的界线、海底地形、陆地地形及其分布。 ★理解并掌握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规律及成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

★准确识记世界重要地区的海陆轮廓、经纬度位置、交通位置和经济地理位置。 ★正确理解世界各主要地区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及其政治、经济地理位置和区际联系。 ★掌握区域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的分析方法和区域自然、人文地理的综合分析方法,学会分析总结区域自然和人文特征。 第一节世界自然地理 考点分布 1.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考点解读 1.熟知世界海陆分布,其中重要的海、海峡、岛屿、半岛的分布及地理特征需要重点关注。

2.运用各大洲地形剖面图考查各大洲地形的主要特征、重要的地形单元及分布是命题的另一重点。 备考策略 1.找准“切入点” 可能的考查方式是进行区域位置判断,概括区域的突出特征,并与系统地理有机结合。如航行路线沿线的自然地理概况和相关国家位置及自然特点;不同海域海水性质差异、资源优势和环境问题、地质灾害的原因;盛产某种农产品的自然因素;不同地区气候差异及成因、农业地域类型、影响植被类型变化的主要因素;某一区域的城市区位分析;大洲地形剖面图判读;呈现局部地区轮廓图(含剖面图),要求学生判断相应的地理事物,分析区域特征。结合时政热点考查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区域合作与竞争一直是命题的切入 点。 2.联系高中地理知识

高考专题复习《世界区域地理》

高考专题复习《世界区域地理》 知识点一:世界地理空间定位 1.知识概述: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征,任何地理事物都有具体的空间位置。地理事物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往往决定了其地理环境的特征,因而对地理事物的认识和分析,应首先确立其所在的区域位置,只有首先掌握区域空间定位的基本方法,建立牢固的空间概念,才能在高考中做到得心应手。 2.知识要求: (1)在世界政区图上熟悉16条重要的经纬线:Oo、30oE、60oE、90oE、120oE、180oE、120oW、60oW以及赤道、南、北回归线、30oN、40oN、南北极圈,掌握他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形成经纬网。 (2)熟悉大洲、大洋、各大洲主要分区、主要气候区、大的地形区、世界主要海区、工业区、农业区、重要国家、城市、港口、交通线、矿业基地、旅游点与这“16条线”的关系。如喜玛拉雅山在30oN附近,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东南亚北部地区等。 (3)关注热点地区的经纬度范围:如西亚、里海(大高加索山、乌拉尔山、伏尔加河)、地中海周围地区、东南亚、朝鲜半岛等。 (4)以某一地理事物为参照物,熟悉它与周围地理事物的关系:方位、距离等。 (5)将同类的地理事物从大小、长度、形状上进行比较:如岛屿、水系、国家等。 3.几种常见的空间定位方法: (1)经纬网定位法(绝对定位法) 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的区域位置都可以通过一组具体的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是区域定位中最常见、最准确的方法,也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这种定位方法要求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不仅要脑中有图,而且要胸中有网(经纬网),要用经纬网覆盖脑中的地图,特别要注意掌握地球上一些重要的经纬线 0o经线:穿过欧洲和非洲西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伦敦、巴黎(Oo经线东侧)、地中海、撒哈拉沙漠、几内亚湾等。 东经30o:穿过欧洲中部、非洲东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摩尔曼斯克(30oE东侧)、莫斯科(30oE东侧)、东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交界处、黑海、小亚细亚半岛(西侧)、地中海、开罗、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区域地理高考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区域地理高考试题【2019全国卷I】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6分)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分)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4分) 【答案】 (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

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以乌裕尔河的变迁过程,扎龙湿地的发展特点为背景,暗含热点国家生态文明的考查,属于生态环境问题。整体考查自然地理,如第(1)问实际上考查影响湿地形成的条件,第(2)问考查了流域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变化,有点难度,第(3)问考查了影响盐度的因素,承接上题,第(4)问属于开放性试题,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即可。 (1)湿地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表积水条件(降水、河流等)和排水不畅(蒸发、地形、冻土等)方面分析。据图可知,扎龙湿地地处松嫩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排水不畅;据材料可知,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说明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2)据材料中知,乌裕尔河原本为外流河,降水量应等于蒸发量和流出到嫩江的水量之和,降水量基本不变,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后成为内流河时,说明蒸发量逐渐增大;随着尾闾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与深度变浅,蒸发面加大,蒸发量增加,直至降水量等于蒸发量,二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3)盐度高低与蒸发量和降水量有关。河水泛滥不断为湿地带来矿物质,且受全球变暖影响湿地水分蒸发加强,盐分析出;且属于内流流域,没有外泄通道,盐分难以排出;据材料知泥沙淤积量大,湿地水浅,随着时间推移,盐分逐渐积累。因此湿地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学科~网 (4)该题为开放性试题,正反均可言之有理即可。同意应从外流河

新高考背景下区域地理高考复习策略

新高考背景下区域地理高考复习策略 摘要: 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任何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规律、原理都离不开区域地理的具体地理事物和现象,它们的特征、成因、分布、联系和变化都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最好的说明。 近些年来区域地理的内容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题型也由简单的填图知识为主变成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学生们做起高考题来还是无从下手。笔者通过对近十年来的高考题进行分析,得出一些区域地理在高考中的命题特点:区域地理高考的命题通常是以区域为背景,然后考察学习过的自然地理学或人文地理学中的知识和原理。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在吉化一中的实习经历,总结出以下几条高考区域地理的复习策略: 1.构建区域地理知识体系 2.确定区域地理位置 3.把握区域特征 4.进行区域比较 5.处理初高中课本间的关系(构建模式图) 关键词: 区域地理;高考复习策略

引言: 地理学科高考复习主要包括自然地理与地图、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由于多种原因,其中区域地理往往是考生最感困惑也是失分最多的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考试题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区域地理的比重上升,难度加大。 虽然近些年来高考地理试题的难度有所降低,但考生的成绩还是不理想,其中主要是在区域地理部分丢分太多,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读图和识图的能力较差;区域地理知识记忆混乱;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没有兴趣。因此怎样处理初高中地理教材的关系?怎样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兴趣?等等,就成了许多一线教师非常重视的问题。 针对此种状况,以下是笔者对区域地理复习的几点体会,希望对教师在教学和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有所帮助。 1.构建区域地理知识体系 高考区域地理需要掌握十几个分区,如青藏地区、西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等,每一个分区又都包括大量小知识点,知识杂而且碎,学生记忆起来比较困难,更容易落掉知识点。构建区域地理知识体系,可以让学生知道区域地理应该掌握哪些知识,不记混也不落掉知识点。 学习一个区域主要学习两方面的内容,即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下表是笔者对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各构成要素的具体总结。 表一区域地理构成要素

最新区域地理——世界的气候

区域地理——世界的 气候

一、天气和气候 1.天气:主要的影响因子是锋面和高低压系统。 2.气候:一个地区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状态。一般变化不大。 二、气候的三大要素 (一)气温 1、气温及表示方法 气温:大气温度,表示大气冷热程度。单位:oC摄氏度 等温线:把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闭合曲线。 2、等温线判读 3、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日较差 问:一天中,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分别出现在什么时间? 问:一天中,陆地与海洋的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分别出现的时间相同吗?一年中呢?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

①纬度:低纬大,高纬小(太阳高度日变化小) ②海陆位置:内陆大,沿海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③地形地势:大尺度高原山地(海拔越高越大),中小尺度地形(凸地﹤平地﹤凹地); ④天气:晴天大,阴天小 (2)气温的年变化——气温的年较差 北半球,大陆上,月最高,月最低; 海洋上,月最高,月最低。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①纬度:纬度越高越大(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年变化大); ②海陆位置:内陆大,沿海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③地形地势:高原山地小,平原大。 气温的水平分布状况用什么表示?——等温线 ★等温线的特点 1、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3、等温线呈闭合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之是高温中心。 ★世界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 (1)从赤道到两极气温逐渐降低(纬度因素)——(纬度越高,气温越低)(2)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下垫面性质均一

高考区域地理复习方向

高考区域地理复习方向 1 新课程中高考区域地理的复习方向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综合运用经纬网、等高线、海岸线突出区域地理气候、地形、水系、水文、农业城市人口、交通、资源、概括区域发展问题、提出区域发展对策等分析。不要盲目的追求社会焦点与热点问题,这些热点、焦点的发生必然在一定的区域之中。问题最终落脚点还是考查地理基础知识与地理基本能力,因此重在把复习的重点放在区域地理的分析方法和构建模型上,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素材,用学科知识去分析、阐释。同时要求学生每天要坚持看地图,熟悉见过的图。地理试题的信息往往来源于图表,图表也是地理学科的特殊语言,因此对地理图表的分析应该成为经常性的练习。 2 区域地理分析的方法 近年来有关区域地理的考试内容和题型,有分析理解区域特征、地理分布、地理变化、地理成因、区位因素、存在问题、解决措施等,对比分析区域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高考常用手法),区域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发展方向等。这里归纳出一些复习方法。 2.1 以区域综合分析方法培养为重点 一个区域是多种要素的综合体,如陆地自然环境的整

体性中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因此在分析各要素时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自然地理要素是基础,决定了人文要素,如人口数量和分布、工农业生产、城市分布、交通分布、区域开发等。 2.2 加强区域各要素的比较 区域对比仍然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着地理要素的异同,通过逐项比较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准确掌握各地理区域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同时也便于记。比较项目有差异,但是仍是多个各要素或某一要素的对比。因此在区域地理教学和复习中,要经常指导学生进行区域地理特征相似或差异性对比来学习区域地理。 2.3 突出区域中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2.4 突出某区域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特征的影响(变化)。 如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对黄河下游的水文特征有何影响。 2.5 重视区域人文区位因素的分析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相关知识的迁移。 如分析“南溪”管道施工困难的主要地理原因。(经过河流、山地和海底,地形复杂;线路长,地质构造复杂;

初中地理 世界的气候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主备人:智利萍审核人:高丽珍杜立芳 导学目标: 1、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分别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描述。 2、能够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以及通过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的能力。 导学重点: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导学难点: 能够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2分钟) 投影展示: 1、你知道江西著名的避暑胜地是那里吗?为什么人们夏季喜欢去那里度假? 2、每年新春佳节之际,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年一度的冰灯节和冰雕展上游客流连忘返,而在海南省三亚市的海滨浴场则人声鼎沸。为什么我国南北方的景观相差如此之大? 教师点题:同学们刚才所描述的其实是指各地的气候。 二、出示目标:(1分钟) 1、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分别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描述。 2、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三、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P.58、P.59内容,认真读图3.22、3.23,了解图中信息。

四、自主学习:(20分钟) (1)看一看:请同学看课本第57页的A、B两幅景观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2)想一想:能告诉大家A、B两地景观不同的原因吗? 教师总结:因为A、B两地的降水不同。 教师引导:想像一下你此刻在南极会看到什么?在我国的海南又会看到什么?为什么? 教师总结:因为A、B两地的气温不一样。 读图提问:请同学看课本第57页的3幅景观图,说说人们在谈论某地的气候时通常会谈及到哪两个方面?(学生通过图片中的文字描述及回顾前两节的学习内容很快得出结论) 教师提醒: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千差万别,因此世界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很大。 (3)做一做: 投影展示: 1、请同学们看《世界气候分布图》,完成表1、表2。 表1 分布地区气候类型 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寒带气候 表2 中纬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分布分布地区气候类型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专题训练——四川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四川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成都附近有十几座雪山,但这些雪山往年成都人难得一见。2017年6月5日,成都人却看到了一座座晶莹别透的雪山。下图示意成都天府广场可见的雪山位置。据此回答1~3题。 1. 成都人可遥望贡嘎雪山,主要原因是由于成都 A. 距离该雪山近 B. 地形平坦 C. 海拔较高 D. 与该雪山的相对高度大 2. 影响成都人对附近雪山难得一见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天气 B. 地形 C. 距离 D. 气候 3. 唐代杜甫写下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许多关于雪山的诗句,而今成都人看到雪山的机会要比杜甫生活的时代少得多,其主要原因是成都 A. 云雨增多 B. 降雪减少 C. 雾霆增多 D. 高大建筑物增多 【答案】1. D 2. A 3.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对自然景观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不大。 1. 读图可知,图中贡嘎雪山距离成都237千米,较其他大雪塘及光光山等较远,A错。成都地势平坦与否,对于是否可以遥望贡嘎雪山关系不大,B错。成都的海拔不高,而与雪山相对高度大,不易受其他地形阻挡,C错,D对。故选D。 2. 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光照弱,大气透明度低,一般难以遥望到远处的雪山,但有时却能看到,说明此时天气条件较好,天气晴朗,大气能见度高时就能看到远处的雪山,

A选项正确。如果是地形影响其难以看到远处的雪山,那应该是一直都看不到,但有时却看到了,说明地形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排除;距离成都更近的雪山都不易看到,反而是距成都更远的贡嘎山在成都遥望到了,说明距离也不是主因,C排除;气候在该地区常年稳定,不会导致偶尔看到远处的雪山,D排除。故选A。 3. 成都地处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自古以来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自然条件优越,人口众多,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车辆的增多,受盆地地形影响,该地大气污染加剧,雾霾天气增多,大气能见度降低,导致人们要看到远处的雪山的机会大大降低,C选项正确。故选C。 大瓦山位于我国四川省,横断山东侧,为世界第二大桌状山。桌状山常发育在近于水平或倾斜平缓的软硬相间的岩层分布区,受流水的强烈侵蚀切割,顶部覆有坚硬的岩层时,就会形成顶平坡陡的桌状山。大瓦山是地形倒置的向斜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完成4~5题。 4. 大瓦山桌状地貌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A. 沉积作用——板块挤压——褶皱断层——岩浆喷出活动——断块抬升 B. 板块挤压——岩浆侵入活动——地壳抬升——周边岩层被侵蚀、搬运 C. 板块挤压——褶皱断层——地壳下陷——沉积作用——地壳抬升 D. 褶皱断层——岩浆喷出活动——断块下沉——外力沉积形成石灰岩 5. 假若玄武岩层和石灰岩层的上下位置颠倒一下,呈现的地貌最可能是 A. 桌状山 B. 丹霞地貌 C. 雅丹地貌 D. 喀斯特地貌 【答案】4. A 5. D 【解析】试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

地理世界的气候知识点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5分钟训练 1.描述气候一般只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要素。 思路解析:天气关注的是短时间的大气的状况,所以比较详细,例如温度、降水、风、云、雾等。气候关注的是长时间的综合的特征,所以比较简略,集中在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答案:气温,降水 2.热带雨林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此种气候分布在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气候特点主要体现在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或者说,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温度带,另一个是降水特点。它的分布也是由这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综合后体现出来的。赤道附近温度高,海洋面积大,饱和空气浓度大,空气上升对流显著,降雨多而且频繁。 答案:全年高温多雨赤道附近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思路解析:气候最主要的两个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影响降水的因素也是如此。因此,这三个因素也就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答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 4.将下列温度带与对应的气候类型用直线连起来。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1)热带 C.热带季风气候(2)亚热带 D.热带雨林气候(3)温带 E.极地气候(4)寒带 F.温带海洋性气候 思路解析:气候类型由两部分决定和体现,一个是温度带,另一个是降水特点。一般地,先说温度带,然后说降水类型。这个题目就是一种训练和强化。 答案:热带(C、D)亚热带(A、B )温带 (F)寒带(E) 10分钟训练 1.四季气温变化显著,春暖、夏热、秋凉、冬冷的气候带为() A.热带 B.寒带 C.温 带 D.亚热带 思路解析:热带的气候一定是全年高温的,寒带的气候一定是全年低温的,亚热带的气候冬季也是很温暖的。所以题干中的特点可以清楚表明它是温带。 答案:C 2.分布在亚洲东部的主要气候类型有() A.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C.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 思路解析:亚洲东部背临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临最大的洋——太平洋,所以季风气候显著。另外,亚洲东部是亚热带和温带。所以综合起来,应该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A 3.下列气候类型中,主要分布在大陆内部的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复习大全

第三部分世界地理第一单元世界地理概况 一、东亚 (一)概述 1.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 2.国家: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 3.地形特征: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和丘陵,半岛、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主要大河向东注入太平洋 4.气候特征:(1)季风气候显著成因:海陆热力差异类型: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2)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中国西北部、蒙古特点: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干燥少雨(3)东西部气候差异:东部气候海洋性明显,向西大陆性增强。 5.人口和居民:人口主要分布于沿海平原居民:大多数为黄色人种民族 6.经济:东西部差异显著,东部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发达,西部气候干旱,牧业为主 (二)日本 1.自然地理特征:(1)位置及领土组成: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及周围小岛组成(2)地形:多山,山地丘陵占3/4,平原狭小。(3)气候:以海洋性季风气候为主(4)资源:森林水力资源丰富,矿产贫乏 2.发达的经济(1)条件:有利→丰富劳力资源,较高科技水平,多良港,不利→矿产资源缺乏,需从国外进口(2)经济特征:外向型经济(3)地位: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部门齐全(4)对外贸易:主要贸易对象:美国,其次为亚洲和西欧最大贸易港口:神户、横滨 3.太平洋沿岸的工业四大工业区:东京—横滨、大阪—神户、名古层、北九州 4.渔业发达,农业单产高 二、东南亚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1.位置和范围: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主要国家:内陆国—老挝,面积最大国—印度尼西亚 3.重要地理位置: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通道,东方“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 4.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5.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二)居民和经济 1.居民:绝大部分属黄色人种分布:多分布大河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及沿海平原。(2)宗教:佛教、伊斯兰教(3)华人、华侨最集中地区 2.经济:(1)主要农产和矿产农产品:水稻、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矿产资源:锡、石油最为著名(2)迅速发展的工业和旅游业加工工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发展快(三)新加坡 1.城市岛国马来半岛南面,领土由新加坡和附近一些小岛组成处马六甲海峡东口,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上华人占34 2.新兴工业国:(1)利用优越地理位置、优良港口,发展转口贸易,对外贸易和航运业(2)出口加工工业发展迅速(3)利用本国优势发展旅游业 3.花园城市注意:环保和美化城市 三、南亚 (一)概述 1.历史和宗教人类文明中心之一,佛教、印度教发源地 2.位置和范围(1)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的亚洲部分,包括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上的许多岛屿(2)主要国家:内陆山国:尼泊尔、锡金、不丹;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3.三大地形区:北部喜马拉雅山南坡山地;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4.主要河流: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向西部注入阿拉伯海恒河:源于喜马拉雅山区,注入孟加拉湾,河口有恒河三角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