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地理大发现与郑和下西洋的对比与分析

西方地理大发现与郑和下西洋的对比与分析
西方地理大发现与郑和下西洋的对比与分析

西方地理大发现与郑和下西洋的对比与分析

地理大发现是指15~18世纪(又称大航海时代,即新航路的开辟),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它是地理学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而郑和下西洋是指明朝初期郑和奉命出使7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同南洋、印度洋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友好和平交流。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者之间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一下就对二者进行对比与分析。

一.关于原因和目的:地理大发现的历史背景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对新的殖民地。财富的渴望;对未知世界的向往以及来中国的寻金热。在十四和十五世纪,

地中海沿岸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南欧一些国家,手工业

及商业贸易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一些商人渴望向外扩充贸易,获取更多财富。

但从十五世纪中叶起,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占据东西方交通往来的要地——君士

坦丁堡及东地中海和黑海周围广大地区,对过往商人横征暴敛,多方刁难,加

之频繁的战争和海盗活动,从而阻碍西欧与东方陆上贸易的通道;而由东方经

由波斯湾——两河流域——地中海和经由红海——埃及——地中海的两条海

上商路又完全为阿拉伯人所操纵。因此,欧洲商人和封建主为了获得比较充裕

的东方商品和寻求更多的交换手段——黄金,并免受土耳其人、阿拉伯人及意

大利人的层层盘剥,便急于探求通向东方的新航路。同时,由于西方各国在生

产技术方面已有很大进步,指南针也已从我国传到了欧洲,航海术的提高,多

桅快速帆船的出现,利用火药制造大炮和轻便毛瑟枪的出现,以及地圆学说获

得承认等等,都是为远洋探航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思想准备。西班牙和葡萄牙是

当时欧洲最强盛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以其有利的地理位置,逐渐成了探索

新航路的主要组织者。郑和下西洋主要是政治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

国的联系、寻找珍奇异宝。主要是经济目的:侵占海外殖民地,掠夺财富,

进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通过贡赐贸易,以和平友好交往为主要形式进行武力

抢掠。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和前提:1.中国唐宋元朝以来领先世界的先进的航海

技术和发达的造船技术; 2.永乐帝朱棣宣扬大国国威,出于政治目的的需要。

3.中国的元朝的远洋贸易传统,元朝时中国的远洋贸易非常发达,拥有当时世

界上贸易量最大的几个港口和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大量的民船和商船,为后

来的明朝航海奠定了基础。 4.明朝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能够调动力量办大事

[3],能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和军事力量保障;5.郑和船队上的海员、明朝军队士

兵、翻译官等人的共同努力。

二.关于意义和影响:葡萄牙和西班牙对新大陆的发现,都宣布自己的探险队最先到达的地方为本国1627年的一幅世界地图领土,两国因此争执不断。

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调停下,于1494年签订条约,规定佛得角群岛以

西100里加(1里加=5.92公里)处从北极到南极的经线为分界线(称为教皇

子午线),西侧归西班牙,东侧归葡萄牙。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后,争议又起,

再次订立条约,西班牙独占巴西以外的美洲全部,葡萄牙则将亚洲、非洲置于

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之后,荷兰、英国、法国接踵而至,几乎将欧洲以外的

土地瓜分殆尽。对新发现地区的掠夺:由于新大陆的瓜分,导致了印第安人被

大肆屠杀,非洲黑人大批贩卖,黄金、白银、香料等不断运回欧洲。(世界上

接近一半的黄金流入西班牙)对欧洲及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同时,地理

大发现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由

于航海需要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天文学、数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17世纪,科学的中心已从中世纪商业繁荣和文艺复兴的文化中心德国和意大利北部,转移到受地理大发现好处的大西洋沿岸地区,如法国、荷兰和英国南部。对中国的影响:经济上,美洲的马铃薯、烟草、玉米、花生等作物传入中国,促进粮食了粮食产量的提高,有更多的土地种植经济作物,出现了专业生产区域。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客观上为清朝前期人口的迅速增长创造了条件。外交上,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开始侵扰我国。一方面中国被迫开始了反侵略的战争,捍卫国家主权,如郑成功收复台湾;另一方面为抵制西方殖民者在东南沿海海盗式的骚扰,清政府设置了广州行,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导致近代中国逐渐落伍。文化上,“西学东渐”开始,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东来,传播了一些先进的西方文化,如《坤舆万国全国》。徐光启等人开始注意吸收西方科技成果,如在《农政全书》中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与工具。郑和下西洋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睦邻友好、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增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但贡赐贸易无益于国计民生。后来由于国力衰退而终止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为欧洲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奠定了物质基础;引发了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热潮郑和下西洋,其船舶技术之先进,航程之长,影响之巨,船只吨位之大,航海人员之众,组织配备之严密,航海技术之先进,在当时的世界上,都是含有其匹的。正如前文说指出的那样,他们的航海成就显然丝毫不比西方人逊色,甚至在航海时间,船队规模以及航海技术诸方面,均是哥伦布等人的航海活动所望尘莫及的。然而,我们应当看到,郑和远航与西方人开辟新航路的结局,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后果。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虽然声势浩大,但明成祖和郑和死后不久,中国船队便绝迹于印度洋和阿拉伯海,中国的航海事业突然中断了,这使得中国与西洋各国业已建立起来的联系戛然而止。从此,中国人传统的海外贸易市场逐渐被欧洲人所占据,并最终退出了正在酝酿形成中的世界性市场。相反,哥伦布和达·伽马开辟新航路后,在西欧激起了远洋航海的热潮。在中国,作为国家的政治任务,郑和下西洋对于中国的经济的刺激作用微乎其微。而在西方,东方的商品和航海贸易的利润直接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欧洲人对美洲的新开发,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从而揭开了资本原始积累的序幕。从这一点来看,哥伦布等人的航海活动,对于西欧乃在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先前的郑和下西洋所无法比拟的。在郑和下西洋之前,中国经济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结构的转型,已出现了符合世界历史潮流的新趋向。然而,随着郑和下西洋活动的终止,中国政府将自己与当时正在形成的世界市场隔绝开来。而新航路的开辟,为西欧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使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欧洲人在海外广阔的领域里建立了众多的殖民地,从而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创造了条件。大量的黄金,白银流入欧洲,引起“价格革命”——金银贬价,使得物价上涨,而“价格革命”则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对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应有恰如其分的评价。揭开了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明初郑和出使西洋揭开了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是中国拥抱外部世界的象征;郑和以多元宗教文化为先

导,打通东南亚海上丝绸之路的实践,将中国的航海事业铭刻在世界航海史的

里程碑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郑一钧在主题为《人类历史转轨时期

伟大的和平实践》报告中提出,1405年,郑和首次下西洋,揭开了世界性大

航海活动的序幕。郑一钧说,由于世界性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东西方交通为之

大变,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往来,逐渐打破了全球东西方之间、各大洲不同

地区之间相对封闭隔绝的状态。这对人类社会与国际关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

影响,导致人类社会日益具有世界性,从此进入一个带根本性的历史转轨时期。

在这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发生于东方的郑和航海壮举,让大批中国人

走出国门,走向海洋,在人类文明交汇的大舞台上,以伟大的和平实践,谱写

了十五世纪初人类文明史上的壮丽篇章。台湾中华郑和学会理事王桂岩与郑一

钧观点相近。王桂岩说,郑和率领两百余艘船只、两万七千余人员的庞大舰队

出使远航,是世界航海史的空前首航,是了不起的伟大成就,同时也将海上交

通推上高峰,震惊了西洋的航海冒险家,激起了他们东来的欲望,进而使世人

认识了海洋,开辟了海上航道,增进了世界经济繁荣及文化交流。尝试建立和

平和谐的国际社会秩序:专家们认为,与同时代的西方大航海不同,以郑和为

代表的中国人大航海,推动大批中国人以空前的规模走向海洋,是为了以中国

人传统的政治道德理念,尝试建立和平与和谐的国际社会秩序。郑一钧说,中

国传统的政治哲学,是以“仁”、“恕”为核心的价值理念。郑和使团在海外努

力传播中华文教,与古代志士仁人所追求的大同理想,追求人类社会和自然界

的和谐发展,是一脉相承的。这种“大同”与“和谐”的理想,也是各国人民

向往“世界大同”理想的一种表现,反映了海外各国人民向往美好幸福生活的

愿望。印度尼西亚三宝垄市儒学会会长林义彪从自己家乡人民对郑和的崇拜来

表述郑和下西洋和平之旅的意义。林义彪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人类历史上的伟

大创举,是中外关系的丰碑。郑和航海图也被以后的西方航海家所利用。他说,

郑和下西洋,向各国推广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的先进技术,传播了文化文明,

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

三.为什么西方地理大发现可以促进西欧发展而郑和下西洋却不能促进中国发展呢?1.规模大小不同:郑和自1405年到1433年下西洋共7次,历时28

年,经事三朝,所经国家33国,船队遍印度洋各地,总航程达10万公里。比

哥伦布四次西航所乘船只总数30艘还要多好几倍。郑和下西洋尽管比哥伦布

西航要早将近一个世纪,但不论是航行次数之多、时间之长、航程之远、活动

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参加人员之众和素质之高、组织之严密都是此后的哥伦

布远航所望尘莫及, 2.背景不同:郑和下西洋所处历史条件就是中国传统的

封闭式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已发展到顶点,而资本主义的

生产关系尚处在萌芽的前夕。哥伦布西航发生在封建制度开始瓦解和资本原始

积累初期的西欧。西欧各国的封建王朝把开辟新航路同开拓疆土、扩张领土相

结合;货币、黄金是驱使欧洲人远渡大洋的动力,西欧这种开放式的充满经济

活力的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为哥伦布西航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他们两人社

会经济发展内容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商品经济为

基础,这就使得他们远航的目的的性质和影响各不相同。 3.经济后果不同:

郑和下西洋开支浩繁,消耗国家大量储备,加重人民负担,难以长期维持,完

全是弊大于利,明政府对远航只考虑政治影响,而不顾及经济效益。哥伦布到

达美洲带来的是西方殖民者对亚非拉的大肆掠夺和欺骗性贸易,使大量金银财

富源源不断流向西欧,转化为资本,成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以引

起欧洲“价格革命”,新兴资产阶级从中获取暴利,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4.历史功绩:郑和下西洋所发展起来的“朝贡贸易”本质上仍然是为了达到宣扬国威、示中国富强的政治目的。哥伦布西航把西半球和东半球,旧大陆和新大陆连接了起来,世界开始真正成为一个整体,中世纪狭小的世界观被彻底打破,从而为新哲学和新科学的产生开辟了道路;同时,它导致世界市场的形成,原先作为主要商路的地中海东部地区现在转移到大西洋彼岸,使西班牙成为16世纪西欧经济最繁荣的国家,商业、海运和工场手工业获得很大发展。5.航海史方面:郑和第一次横渡印度洋,开创了洲际航海史的新篇章,这对达伽马绕过非洲南端、开辟欧洲到印度的新航路以及对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起了先导作用,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航程,不难看出,郑和实际上是15、16实际世界规模航海活动的引发者;哥伦布西航对世界航海史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最大贡献是:开辟欧洲到美洲的大西洋新航路,促使葡萄牙人加快了开辟欧洲到亚洲印度新航路的步伐,从而把西方航海探险活动推向高峰。总之,哥伦布远航为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其意义远远超过郑和下西洋。

中国与英国封建制度对比与分析

中世纪的英国是封建领主制,中国是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欧洲的资本主义就是在封建领主制的社会里诞生的。

封建领主制的领主有各自的地盘,但都处于小国寡民状态,欧洲有一些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如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这些城市工商业发展,市民力量壮大,当他们要反抗时,封建领主往往镇压力量不足。封建领主之间要相互竞争,谁也不敢对自己领地上的工商城市横征暴敛,如果这样做,会有大量民众携带钱财外逃,跑到对手地盘上去,增加对手力量。当商人以及其他平民富人财力壮大时,封建领主还经常向他们借高利贷。我国战国时候跟欧洲一样,周赧王当年讨伐秦国也是借高利贷的。这些人成为新兴资产阶级,所以资产阶级的力量就在封建领主制度下放开手脚发展了。集权制度下的皇帝和官僚就不用借高利贷了,皇帝或者官僚动用国家暴力的威胁就可以让商人无偿捐献了。

整个中国都是皇帝的,明朝时苏州市民暴动,结果皇帝一下子就调集几十万军队镇压了,换成封建领主,就力不从心了。中国明朝清朝皇帝及其代理人各级官僚、官差可以对工商城市进行肆无忌惮的敲诈勒索,中国工商业无法发展,假如反抗,皇帝朝廷有的是军队。明朝清朝时候少数几个工商城市如苏州扬州等,是中国农业社会海洋中的几个小孤岛,富于反抗的市民阶层在人口中只占极少的一部分,而大多数是逆来顺受的广大农民,这些农民为朝廷皇帝提供了大量的税源兵源,使皇帝镇压新兴市民阶层如捏死一只蚂蚁。

集权制度下的官僚是皇帝雇佣来管理百姓的,这些是皇帝的百姓不是自己的百姓。他们只能在有效的任期内剥削百姓。而封建领主的臣民是自己的,他们要世代剥削百姓。

所以集权制度下的官僚往往是杀鸡取卵的剥削,想实现短期剥削最大化。而封建领主要有节制的剥削,所以集权制度下的官僚比封建领主更狠,更不关心百姓死活。

另外,英国的贵族世袭制度使官职都把持在贵族手里,平民没机会当官,所以平民精英都去当资产阶级、当科学家去了,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中国的平民精英都去考科举当官,当官又剥削百姓,成为社会生产力的摧残者。

英国的封建制度与中国完全不同。因为有宗教等等信仰上的契约,使得国王从最开始就把土地分给了星罗棋布的大大小小的骑士和贵族,这是从罗马占领英国就开始的习惯。国王依赖于骑士的武装和承诺来维护王权。因此国王本身没有武装,或者说没有具有威慑力的军队。因此即使在查里一世(斯图亚特时期)时代,国王根本没有军队和警察来实行专职,人民服从于他的保证完全是一种不稳固的信仰。

另一方面,由于英国的分封制度是非常零散的,整个国家可以说是被分成了无数的小块,因此当人民要表达意愿的时候,代议制就是必要的选择。因为没有区域性的大的代表,谁也不能代替另一个封建领主说话,而每个领土上的人都依赖于领主,所以只有领主(士绅、骑士)可以有代表权,因此必须产生一个由多人组成的政治组织,即议会。而古代中国,虽然同样是分封,但是每个王侯都有相当大的领地,可以说已经能够独立形成一套政治体系(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经常会有诸侯造反的原因,虽然英国历史上也有许多伯爵、王室后代的反叛,但是他们并不是因为拥兵自重,而是因为对于谁应该继承王位右不同的观念,或者宗教信仰、理念不同造成的),而他们数量也不多,所以不具备产生议会的条件,同时皇帝绝对拥有军队的统治,王侯和人民对皇帝的服从建立在军队的威慑,而不是某种宗教信仰或者信念。因此,中国的“封建”不可能产生议会。可以说,英国的这种封建制度是不稳固的,随着地方领主的开明和富有,他们在议会中会要求更多的内容,而不觉得这和以前有什么不同。由于欧洲是经商为主的经济发展,因此财富更多的产生于人民自发的

贸易活动,他们的意愿直接决定了国王的税收,再加上他们有表达意愿的场所——议会,所以要求不断提高和议会权力的不断增大是必然的。

同样是效忠,中国是威慑式的,而英国是依靠宗教信仰而形成的。所以中国会出现谁掌握军队谁就统治的循环历史,而英国则从已开始就存在了人民最终当家作主的条件。可以说这是罗马普及希腊城邦化的结果。

另外这种零散的分封造成的另一个重要后果是革命时期军队的组成。由于军队是由支持者组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神圣不可侵犯的宗教信念,因此他们不会像中国的军队那样唯利是图,每个士兵都是由政治意图的,他们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他们不是以摧毁为目的的。这导致了当军队独裁的时候,军队内部会出现分化,而不像中国的军阀那样,自始至终的效忠。分化之后必然导致了军队的不稳定,所以军事独裁很难持久。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当克伦威尔一次又一次想建立议会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的时候,所有的议会都是一建立就立刻和克伦威尔产生对立。即使他们知道自己会被军事强迫解散,但是议员们的政治理念从来没有改变过。而中国没有议会制度基础,所以会产生袁世凯那种消化。因为所谓的议会议员根本不是代表实实在在的某些人群,他们没有实在的使命感,得不到人民的支持,也不是没有无路可退,因此不可能成为中国的政治体制。

中世纪的英国是封建领主制;中国是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欧洲的资本主义就是在封建领主制的社会里诞生的。封建领主制的领主有各自的地盘;但都处于小国寡民状态;欧洲有一些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如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这些城市工商业发展;市民力量壮大;当他们要反抗时;封建领主往往镇压力量不足。封建领主之间要相互竞争;谁也不敢对自己领地上的工商城市横征暴敛;如果这样做;会有大量民众携带钱财外逃;跑到对手地盘上去;增加对手力量。当商人以及其他平民富人财力壮大时;封建领主还经常向他们借高利贷。我国战国时候跟欧洲一样;周赧王当年讨伐秦国也是借高利贷的。这些人成为新兴资产阶级;所以资产阶级的力量就在封建领主制度下放开手脚发展了。集权制度下的皇帝和官僚就不用借高利贷了,皇帝或者官僚动用国家暴力的威胁就可以让商人无偿捐献了。整个中国都是皇帝的;明朝时苏州市民暴动;结果皇帝一下子就调集几万几十万军队镇压了;换成封建领主;就力不从心了。中国明朝清朝皇帝及其代理人各级官僚、官差可以对工商城市进行肆无忌惮的敲诈勒索;中国工商业无法发展;假如反抗;皇帝朝廷有的是军队。明朝清朝时候少数几个工商城市如苏州扬州等;是中国农业社会海洋中的几个小孤岛;富于反抗的市民阶层在人口中只占极少的一部分;而大多数是逆来顺受的广大农民;这些农民为朝廷皇帝提供了大量的税源兵源;使皇帝镇压新兴市民阶层如捏死一只蚂蚁。集权制度下的官僚是皇帝雇佣来管理百姓的,这些是皇帝的百姓不是自己的百姓。他们只能在有效的任期内剥削百姓。而封建领主的臣民是自己的;他们要世代剥削百姓。所以集权制度下的官僚往往是杀鸡取卵的剥削;想实现短期剥削最大化。而封建领主要有节制的剥削;所以集权制度下的官僚比封建领主更狠;更不关心百姓死活。另外;英国的贵族世袭制度使官职都把持在贵族手里;平民没机会当官;所以平民精英都去当资产阶级、当科学家去了;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中国的平民精英都去考科举当官;当官又剥削百姓;成为社会生产力的摧残者。

云南地理环境概述

云南地理环境概述 云南省位于东经97°31′至106°11′,北纬21°8′至29°15′之间,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属低纬度内陆地区(图1-1-1)。全省东西最大横距864.9km,南北最大纵距990km。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北部与四川省相连,西北部紧依西藏自治区,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云南是全国边境线最长的省份之一,国境线长达4060km,其中,中缅边界1997km,中老边界710km,中越边界1353km。国境线上有25个边境县。全省国土总面积39.4万km2,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4.1%,居全国第8位。全省辖16个州市,其中有8个民族自治州、8个地级市,下辖13市辖区、11县级市、76个县和29个自治县,共129个县级行政单位,省会昆明市。其他主要城市有玉溪、曲靖、个旧、蒙自、大理、楚雄、文山、保山、瑞丽、普洱、临沧、昭通、景洪、瑞丽等。 图1-2-1云南省区位 (1)地形地貌 云南地处中国大陆西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南缘与西南部云贵高原的结合部位,是一个低纬度、高海拔、山地高原为主的边疆内陆省份。全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呈梯级状逐级下降,高差很大。从北到南,坡降为6‰,平均每公里下降6m。其中西北部最高,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山地像张开的

手指,由西北顺着地势分别向东、东南、南、西南和西等方向伸展,相对坳陷的地方,由河谷和陷落盆地组成。降至边缘地带,残余高原面或破碎的低山的海拔仍在1000m以上,河谷谷底、陷落的盆地则在1000m以下。省内最高点为德钦县怒山山脉的梅里雪山卡格博峰,海拔6740m;最低点为河口南溪河与元江汇合处,海拔76.4m。最高点和最低点直线距离不到900km,高差达6663.6m。 云南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高山、中山、低山)、高原、丘陵、盆地(坝子)、平原(河谷冲积平原)等地貌类型,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分布也十分广泛。滇中、滇南和滇西南地区外力以河流作用为主,在砂页岩及岩浆岩、变质岩等分布区,分别塑造出不同形态的山地与河谷。滇东、滇东南及滇西的部分地区,石灰岩地层分布广泛,在不同的外力作用下,形成不同的喀斯特地貌形态。滇西北的高山地区,地势高耸,气温较低,山顶终年积雪不化,所以虽然在岩石性质与构造体系等方面与南部无大差别,地貌形态差异的程度则较大,滇西南、滇南是流水作用形成的山地,滇西北是冰川作用和寒冻风化造成的山地。滇东一带是喀斯特地貌为主体,分别与流水地貌、构造地貌及重力地貌向结合。滇西北以寒冻风化、冰川地貌为主,又与流水侵蚀作用、喀斯特作用相间存在。滇西德宏州附近,以河流作用的山地为主,并与构造地貌、火山地貌等共同组合成一个新的结合体。 云南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山地和高原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4%(山地面积占84%,高原面积占10%),山地、高原间分布众多山间盆地(俗称坝子)。大致以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为界,把云南划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东部为高原地形,属云贵高原的西部。高原内部起伏和缓,古夷平面形态特征比较典型,坝子分布广泛,面积较大,多为湖积冲积型或断陷型,坝子的四周是一些起伏和缓的丘状山地,喀斯特发育,边缘受河流切割成中山山地。西部属横断山区,高原已基本解体,主要由中高山地组成,是省内重要的山地集中地带。坝子数量少,面积不大,多为沿河谷伸展的河谷冲积坝。据研究统计,全省约有面积大于等于10km2的坝子206个,面积约15340.2km2,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云南高原约有面积大于等于10km2的坝子100个,西部横断山区约有面积大于等于10k m2的坝子106个(图1-1-3)。

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完整版

地理空间分布特征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描述专题 一、点状事物分布特征描述 1.(2011课标卷)下图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读 图,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6分) 2.下图表示2009年我国八大经济区地级市工业竞争力空间格局。 简述我国各地级市工业竞争力的空间分布特征(6分) 3.分析该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特点。(4分) 答: 二、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描述

(单条线描述)下图是我国某区域≥10℃积温等值线图(单位:℃) 4.描述4500 ℃等积温线的分布特征。(6分 (多条线描述)5.读“我国某区域年等降水量分布图”,概括图中降水量线分布特点。 (6分) 三、面状地理事物分布特征描述 6.(2009浙江卷)读下图中国部分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图示区域中,水土流失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 7.据图2分别归纳南疆、北疆绿洲农业空间分布的形态特征并说明其自然原因。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6届高三5月第一次模拟考试)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 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福建省年降水量分布图 (1)描述福建省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10分) (1)年降水量线的分布与海岸线大体平行;(2分)年降水量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起伏式递增;(2分)山地多于平原。(2分)形成原因:福建降水主要由东南季风带

来湿润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2分)两大山带中一些海拔较高的山峰,降水量多;(2分)闽东南沿海地区地势起伏较小,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弱,降水少。 答案 1.【参考答案】 分布不均衡(2分); 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2分); 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2分); 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2分) 2.地级市工业竞争力的空间分布不均,地区差异大;(2)东部地带地级市的共轭竞争力 较强,中西部地带地级市的工业竞争力较弱;(2)大部分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工业竞争力强。(2分) 3. 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于西南地区; 沿河流与交通线分布。 4. 4500 ℃等积温线大体沿秦岭-淮河分布;(2分) 东段(110°E以东):大致为东西走向;(2分) 西段(110°E以西):大致为西南-东北走向。(2分) 5. 大体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与海岸平行);

大数据与中国商业地理分析

大数据与中国商业地理分析 作者:McKinsey China|九月10, 2013| 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 技术,媒体与通信, 麦肯锡季刊| 从全球范围来看,采用商业地理数据进行商业选址及消费者地理细分在发达经济体已经非常普及。为更精准地服务不断升级的中国消费者,宜家家居、麦当劳、星巴克等专门成立了商业地理分析团队,来指导其在中国的店铺选址。麦肯锡的“解读中国”商业地理分析团队亦感受到来自客户方越来越强烈的需求。我们以下图来说明架构在大数据之上的商业地理分析。 ——“80%的商业数据都是带有地理信息的” ——“商业地理分析的目的就是把对的产品放在对的位置上” ——“选址分析专家就是帮助客户找到最有利位置的…风水?先生” 科学选出最优位置 我们服务过一家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该银行希望规划未来在中国某一线城市的网点开设计划。这些网点须开设在(潜在)顾客集中的区域,方便个人及企

业客户的业务办理,同时要避免选择过度竞争的区域,确保业务的健康增长。该如何科学地选出最优位置? 而这正是商业地理分析最擅长的领域。评估某一个特定地点是否具有商业价值,深入该地进行调查是传统的“笨”办法。若想从一百多个城市中选出每个城市的重点商圈,仅凭个人或者小团队的有限知识和商业直觉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认为,一个可行的方案是,利用这些城市的矢量地图并加载更细层面的经济、人口和地理数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来实现批量处理和定量分析。打个比方,风水先生一旦配备了现代化装备,就升级成为商业地理分析专家,他们凭借商业地理数据帮助客户寻找并确定城市中的最优位置。 为了帮助这家股份制银行挑选最有利位置,我们采取了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的方法,从街道到商业楼宇,对可能的位置进行深入分析。综合该城市超过200 个街道的人口统计信息、分区富裕程度、分区内各银行网点的分布及开业年限、各类商业信息点的分布等信息,将这些街道分区归纳为核心分区、次核心分区和避免分区三个大类。新设网点时优先考虑核心分区。接下来,深入到每一个街道分区内部,根据分区特征、商业信息点的分布与区域聚集度进行打分,结合该城市各分区内已建/在建/筹建楼宇列表选出网点的最优位置(见图1)。

世界地理之欧洲

班级: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世界地理之欧洲 一.读欧洲西部图,识别图中序号代表 的地理事物。 (1)在图中填注城市代号: a.伦敦、b.柏林、C.巴黎、d.罗 马、e.华沙、f.维也纳、g.威尼 斯、h.雅典。 (2)图中数码表示的地理事物: 国家:①____、②____、 ③____、④____、⑤____、 ⑥____、⑦____、⑧____、 ⑨____、⑩____。 半岛、岛:A____半岛、B____ 半岛、C____半岛、D____半岛、 E____岛、F____岛、G__ __岛。 海:H____、I____、 J____、K____。 海峡、运河:L____、M____、 N____、O____。 二.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适当位置填注下列地理事 物名称的序号。 河流:①多瑙河②莱茵河半 岛:③日德兰半岛运河:④基 尔运河海洋:⑤波罗的海⑥北 海城市:⑦慕尼黑⑧柏林⑨汉堡 (2)图中H区是著名的_______工业区。

(3)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该区的煤炭工业趋于衰落,原因之一是____逐渐代替煤炭,成为世界上的主要能源。 (4)20世纪70年代,该区的钢铁工业也开始衰落,原因之一是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当时,该区钢铁产品在亚洲的主要竞争对手来自______。 (5)目前,经F河运人该区且运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 欧洲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1)欧洲西部,北临_________洋、西临_________洋、南临_________ (2)海岸线十分_________ 主要半岛有_______________半岛、_________半岛、___________半岛和_________半岛; 主要岛屿有___________群岛和________岛; 内海有___________海、___________海、___________海、___________海; 边缘海有_________海;海峡有___________海峡、___________海峡。___________湾是著名的海湾 2.范围 包括北欧、中欧、西欧、南欧四部分 3.地形 欧洲西部大致位于____°N~_____°N、10°W~_____°E之间,地势________,以_______和_______为主。_______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西欧的地形受_______作用影响明显。

高中地理 原理规律大归纳

高中地理原理规律大归纳 1.经度的递变 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 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6.东西半球的划分 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7.高中低纬的划分 南北纬30°之间为低纬度,30°-60°之间为中纬度,60°-90°之间为高纬度。 8.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 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9.地图上方向的确定 ①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③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0.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 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11.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由脊。 12.不同日期的分界线 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昨天”。 13.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 14.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①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②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存在液态水;③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足够引力吸引大量气体,形成大气层。 15.月相的变化 ①新月(农历初一、彻夜不见);②上弦月(初七、初八、上半夜西方天空);③满月(十五、十六、通宵可见);④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下半夜东方天空)。16.地球的自转 ①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②周期(1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③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其它各点均为15°/时;线速度:1670COSФ km/h);④地理意义(a.昼夜更替,周期为1太阳日,即24小时。b.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越向东,地方时越早,c.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17.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的关系 北半球观测,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相等。 18.地球的公转 ①轨道(椭圆轨道1月初近日点,7月初远日点);②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③周期(1恒星年,即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④速度(角速度为1°/d,线速度约为30km/s;近日点快,远日点慢);⑤地理意义(a.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b.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19.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以北半球为例) 从冬至到第二年夏至,太阳直射点自23°26ˊS向北移动,经过赤道(春分时),到达23°26ˊN;从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自23°26ˊN向南移动,经过赤道(秋分时),到达23°26ˊS。其周期为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欧洲自然地理概述

第五章欧洲西部 第一节欧洲西部自然地理概述 一、欧洲自然地理环境 (一)地理位置 欧洲是欧罗巴洲的简称,面积1 016×104km2,是世界第六大洲。 欧洲的经纬度位置。以欧洲大陆而言,大部分地区都位于36°~71°08′N, 66°10′E~9°34′W之间。 欧洲大陆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位于寒带的面积也不大,这样的纬度位置成为欧洲以温带气候为主的气候特征的基础。 欧洲的海陆位置和洲际位置。欧洲大陆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东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河-大高加索山脉-黑海海峡同亚洲分界,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有白海、巴伦支海、挪威海、北海、比斯开湾、地中海等边缘海包围。欧洲地处大陆西岸,三面为海洋环抱,形似亚欧大陆向西伸出的一大半岛,使大西洋和西风环流对欧洲气候具有深刻的影响。 (二)大陆轮廓及地形特征 水平轮廓破碎、大陆东宽西窄、多半岛、岛屿和内海、边缘海是欧洲自然地理的一大特点。 欧洲的地形特征是以平原为主、冰川地貌突出。 (三)气候特征 欧洲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属于温带气候,海洋性显著、温带海洋

性气候和地中海式气候典型是其主要特征。 欧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区包括; (1)极地冰原气候区。 (2)极地长寒气候区。 (3)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区。 (4)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5)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6)亚热带夏干气候区。 (7)高山气候区。 (四)河流与湖泊 1、河流 欧洲河流众多、水量比较充分,多国际性大河。欧洲具有河流多、河网密、水量丰富、分水岭不高、通航里程长等特征。长度在1 000km 以上的河流有伏尔加河、多瑙河、乌拉尔河、第聂伯河、顿河、伯朝拉河、莱茵河、北德维纳河、易北河、卢瓦尔河、维斯瓦河等。其中,经济意义最大的是莱茵河、多瑙河和伏尔加河。 2、湖泊 欧洲大小湖泊广布,但以北欧和阿尔卑斯地区分布比较集中,由于欧洲湖泊的形成主要与第四纪冰川作用有密切关系,因此湖泊比较集中分布在第四大陆冰川中心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及其附近的北欧地区和山地冰川中心阿尔卑斯山区。 二、区域性人地关系基本问题

中国植被分布规律

中国植被分布规律 植被地理分布主要决定于热量和降水量,水热结合导致植被沿纬度地带性分布。从沿海向内陆随着降水量变化而使植被沿经度地带性更替。海拔的离度变化形成了植被的垂直地带性。这三方面的结合决定了一个地区植被的基本特点。 (一)中国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 1.纬向变化规律我国东南半部是季风区,发育着各种类型的中生性森林,由于自北而南的热量递增,明显地依次更替着下列森林带:寒温带针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雨林带和赤道雨林带。 2。经向变化规律由于我国东临太平洋,因而夏季东南季风的强弱决定着降水的多少。自东南往西北,距海愈远,东南季风力量愈弱,降水愈少,所以植被按东南一西北近乎经度方向按下列规律更替: (1)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或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区, (2)温带草原地区,在这地区内由东向西随着干燥度的递增,依次出现森林草甸草原带,典型草原带,荒漠草原带; (3)温带与暖温带荒漠地区,从东到西按水分状况可分为东阿拉善一西鄂尔多斯草原化荒漠,中亚东部荒漠和中亚西部荒漠。 3。我国植被水平分布的几个特点 (1)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迫使高原面上的西风环流向南北两侧分流,其北支急流加强了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使其具有荒漠气候,故在北纬35”一50。之间形成了广阔的温带荒漠,

成为世界上纬度最北的荒漠。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反气旋使草原向东南方向扩展,直达欧亚草原区的最南界,而且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也偏向干旱性。 (2)由于冬半年寒潮向南侵入低纬地区,因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季雨林出现一定数量的落叶成分,同时热带植被也向南退到北回归线以南的南海沿岸一线。 (3)滇南和藏南的东喜马拉雅山地的热带山地植被向北挺进可达北纬29”,其原因是青藏高原隆起后,夏季强大湿热的西南季风受东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阻挡,产生大量降雨,为热带雨林发育创造条件。同时由于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使寒潮不能到达藏南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4)我国亚热带地区面积广阔,南北延伸纬度达12。。夏季在强盛的太平洋东南季风影响下,炎热多雨,发育着广阔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在欧亚大陆的其它同纬度地区则为亚热带荒漠和稀树草原,或夏千冬湿的地中海硬叶常绿林和灌丛。 (二)中国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的规律性 1.我国湿润区的山地植被带谱结构和特征 (1)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的系列特点决定于山地所处的纬度,带谱的结构从北向南趋于复杂,层次增多。 (2)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的各个垂直带的海拔高度位置随纬度带由北向南而相应升高。 (3)每一个纬度地带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中,都具有本地带特有的山地植被类型,反映了水平气候地带的特征。 (4)在旱季显著的山地,同一垂直带谱内阴坡与阳坡的森林植被类型有较大差别;而在较湿润和旱季不明显的山地,阴阳坡的森林类型差别不大。 2.我国干旱区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结构和待征 (1)从东到西,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强,山地植被的基带由: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温带荒漠。 (2)从东到西,山地森林带的位置由基带上升到中山带,这是与山地湿润带在干旱地区的上移相关的植被地理分布现象。 (3)草原带位置也由东向西升高,在草原地区,它们是基带;到了荒漠地区的!妇地则成为第二垂直寸告。 (4)在干旱地区,气候愈干旱,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结构愈趋于简化。 (5)干旱地区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的坡向性十分显著,而在湿润区由于湿度条件较一致,不同

世界地理常识之最大全

世界地理常识之最大全 世界地理常识之最大全世界大洲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南极洲。其中亚洲为世界第一大洲。一、地理零总:1.世界热极:巴士拉(伊拉克)最高记录58.8摄氏度;2.世界冷极:东方站(南极)最低记录-89.2摄氏度;3.世界湿极:怀厄莱阿莱(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屿)每年平均有335天下雨,年降水量达12244毫米;4.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南美洲)平均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1845年~1936年的91年间未曾下雨;5.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印度)年降水量10842毫米,1861年年降水量达20447毫米;6.海拔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7.从结构体底部到顶部的最高峰:冒纳凯亚火山(MaunaKea,夏威夷岛,海拔4205米,海下5998米,总高达10203米);8.地球上体积最大的山及火山:冒纳罗亚火山(MaunaLoa,夏威夷岛,海拔4169米,火山体积达7万5000立方公里);9.地球上最高的火山及死火山:阿空加瓜山(海拔6960米,是西、南半球的最高峰);10.地球上最高的活火山:奥霍斯德尔萨拉多山(海拔6893米);11.最高的岛上山峰:查亚峰(新几内亚岛,海拔4884米);12.太阳系内已知的最高、体积最大的山及火山:奥林帕斯火山(火星,高达约27公里);13.最长的陆上山系:安第

斯山系(长达7500公里);14.最长的海底山脉:中洋脊(长达80000公里);15.最低的火山:笠山(笠山,日本,标高112米);16.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17.最大的火山口:阿苏山(周长100多千米,日本);18.喷发次数最多的火山:埃特纳火山(已达210次,意大利)。 二、岛屿:19.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面积达2166086平方公里);20.最大的河中岛:巴纳纳尔岛(巴西托坎廷斯,面积达20000平方公里);21.最大的湖中岛:马尼图林岛(休伦湖,面积达2766平方公里);22.最大的淡水湖中岛:马尼吐岛;23.最大的岛中湖中岛:沙摩西岛(苏门答腊岛多巴湖,面积达520平方公里);24.最大的陨石坑类湖中岛:连尼尼华撤拉岛(加拿大魁北克省,面积达2020平方公里);25.最大的沙质岛:芬瑟岛(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面积达1630平方公里);26.最大的完全被淡水包围的岛:马拉若岛(巴西亚马孙河口,面积达40100平方公里);27.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和最大的沙岛:崇明岛(面积达1200多平方千米);28.地势最高的岛屿:新几内亚岛(岛上的查亚峰海拔4884米);29.人口最多的岛屿:爪哇岛(人口达12400万);30.人口密度最高的岛屿:鸭脷洲(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68200人);31.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由印度尼西亚的13000多个岛屿及菲律宾的7000多个岛屿组成);32.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面积约有322万平方

(完整版)地域分异规律

穿衣指数是根据自然环境对人体感觉温度起主要影响的天空状况、气温、湿度及风等气象条件,对人们适宜穿着的服装进行分级,以提醒人们根据天气变化适当着装。读我国某日穿衣指数落区图,回答1-2题。 1.如图所示,由海南背心—广西、湖南短袖—湖北衬衣—河南西服—河北、辽宁大衣—吉林、黑龙江厚羽绒服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2.新疆和海南的穿衣指数不同,反映了区域环境的 A.整体性 B.联系性 C.开放 性 D.差异性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年降水量及植被类型分布。读图,完成3-4题。 4、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典型植被分别是 ( ) A.草甸灌丛、常绿阔叶林、高寒草原、高寒荒漠 B.高寒荒漠、高寒草原、常绿阔叶林、草甸灌丛

C.高寒荒漠、草甸灌丛、常绿阔叶林、高寒草原 D.常绿阔叶林、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甸灌丛 4、导致甲、乙、丙植被更替的直接原因是 ( ) A.热量 B.降水 C.地形 D.土壤 读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回5-6题 5.自然带①出现在南回归线附近的沿海 地区,这种分布属于(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现象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现象 C.垂直地域分异现象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6.自然带②南北延伸较长,主要是受到沿岸( ) A.向南流动的寒流影响 B.向北流动的暖流影响 C.向南流动的暖流影响 D.向北流动的寒流影响 读“安第斯山西坡不同地带垂直景观略图”,完成7~10题。 7.甲、乙、丙代表的景观分别是( ) A.雨林常绿硬叶林荒漠或半荒漠 B.雨林常绿硬叶林草原 C.雨林落叶阔叶林草原 D.雨林落叶阔叶林荒漠或半荒漠 8.甲、乙、丙景观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纬度地带性规律 B.经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9.影响图中5°S~30°S安第斯山垂直自然带分布较少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水分 D.相对高度10.图示山麓自然带中,导致丙自然带所跨纬度最大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分布 C.洋流 D.地形 导致100N-50S和300S-370S两段垂直自然带数量差异的原因是() A.相对高度洋流 B.地形洋流 C.纬度海陆分布 D.纬度相对高度读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最适合图的图名

初中地理知识点:德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初中地理知识点:德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一、选择题 发展乳畜业需要大量的多汁牧草(生长过程喜湿喜温)。经济高度发达的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北部濒临北海、波罗的海。该国乳畜业十分发达,乳畜产品大量出口。读德国相关资料图和材料,完成1~3题。 1.德国农业分布图中的四个城市,最可能成为啤酒工业中心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该国乳畜业主要分布区的海拔范围为 A.200米-1000米B.200米以下C.1000米以上D.无法确定3.德国北部地区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是 ①全年温和湿润②位于北部沿海,海运便利③地形平坦④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4.读德国地形图,回答下题. 德国的地势特征为 A.南低北高B.南高北低C.东高西低D.东低西高

德国鲁尔工业区曾是煤炭、钢铁、化学等部门的聚集地。21世纪以来,德国发起的工业4.0计划被认为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结合表和图,完成5~8题。 5.有同学认为汉堡和柏林所在地区的地形是平原,你认为他的判断理由是 ①有运河流经②等高线稀疏,地表平坦③河流自南向北流④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势低A.①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6.流经工业区的河流对区内生产部门的影响有 ①污染河流,水质下降②提供各部门所需水源③利于运输原料、产品④工业用水使流量减小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7.关于表2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缓慢增长B.第二产业缓慢增长 C.第三产业持续增长D.1980年以后第三产业成为主导8.德国未来工业发展定位是 A.发展高新技术产业B.发展轻工业 C.加大劳动力投入D.开拓国内市场

大数据分析和处理的方法步骤

大数据处理数据时代理念的三大转变:要全体不要抽样,要效率不要绝对精确,要相关不要因果。具体的大数据处理方法其实有很多,但是根据长时间的实践,天互数据总结了一个基本的大数据处理流程,并且这个流程应该能够对大家理顺大数据的处理有所帮助。整个处理流程可以概括为四步,分别是采集、导入和预处理、统计和分析,以及挖掘。 采集 大数据的采集是指利用多个数据库来接收发自客户端的数据,并且用户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库来进行简单的查询和处理工作。比如,电商会使用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MySQL和Oracle等来存储每一笔事务数据,除此之外,Redis和MongoDB 这样的NoSQL数据库也常用于数据的采集。 在大数据的采集过程中,其主要特点和挑战是并发数高,因为同时有可能会有成千上万的用户来进行访问和操作,比如火车票售票网站和淘宝,它们并发的访问量在峰值时达到上百万,所以需要在采集端部署大量数据库才能支撑。并且如何在这些数据库之间进行负载均衡和分片的确是需要深入的思考和设计。 统计/分析 统计与分析主要利用分布式数据库,或者分布式计算集群来对存储于其内的海量数据进行普通的分析和分类汇总等,以满足大多数常见的分析需求,在这方面,一些实时性需求会用到EMC的GreenPlum、Oracle的Exadata,以及基于MySQL 的列式存储Infobright等,而一些批处理,或者基于半结构化数据的需求可以使用Hadoop。统计与分析这部分的主要特点和挑战是分析涉及的数据量大,其对系统资源,特别是I/O会有极大的占用。 导入/预处理 虽然采集端本身会有很多数据库,但是如果要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还是应该将这些来自前端的数据导入到一个集中的大型分布式数据库,或者分布式存储集群,并且可以在导入基础上做一些简单的清洗和预处理工作。也有一些用户会在导入时使用来自Twitter的Storm来对数据进行流式计算,来满足

欧洲自然地理分区

东欧自然地理特征 、位置范围: 东欧位于欧洲东部,西濒波罗的海,北濒巴伦支海,南濒黑海、里海为界。包括:东欧平原区、乌拉尔山区、克里木半岛 二、地形: 以平原为主,冰川地貌广布。 乌拉尔山脉,东欧平原。 三、气候: 以温带大陆性为主,东欧平原中南部;东欧平原北部为苔原气候;东欧平原西部为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黑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 四、水文: 特征:河网稠密,数量多,流程长。主要河流有:伏尔加河、乌拉尔河、第聂伯河、伯朝拉河。 湖泊多为冰川湖,拉多加湖是欧洲第一大湖。 五、植被、土壤 大部为亚寒带针叶林一一漂灰土 六、资源: 矿产资源:铁矿资源:库尔斯克(世界上最大的铁矿异常区) 石油资源:伏尔加一乌拉尔油田 煤炭资源:伯朝拉煤田、莫斯科煤田、顿涅茨克油田 有色金属:乌拉尔山区、

西欧的自然地理特征 范围: 位于欧洲西部,包括不列颠群岛,法兰西和荷比低地; 地形: 以平原为主。主要地形单元:西欧平原,巴黎盆地,奔宁山脉、中央高原、 洛林高原、阿登高原、伦敦盆地。 不列颠群岛(西北高东南低),法兰西(东南高西北低)。 气候: 西欧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特征:冬暖夏凉,年温差小;全年有雨,冬雨较多;气温年变化与日变化都很小;多云雾天气,湿度大;在法国临近地中海的地区有一小部分地中海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植被: 植被类型主要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山毛榉、橡树等为代表性树种。地中海沿海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河流: 河网密布,运河航运发达。河流补给类型为降水。主要河流有卢瓦尔河、加龙河、塞纳河、罗纳河、泰晤士河、黑文河。 资源: 煤:奔宁山脉,里尔煤矿区,比利时阿登高原 油田:北海 铁矿:洛林

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介绍

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 一、背景与目标 基于邳州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支撑环境,以基础信息资源库(人口库、法人库、宏观经济、地理库)为基础,建设融合业务展示系统,提供综合信息查询展示、信息简报呈现、数据分析、数据开放等资源服务应用。实现市府领导及相关委办的融合数据资源视角,实现数据信息资源融合服务与创新服务,通过系统达到及时了解本市发展的综合情况,及时掌握发展动态,为政策拟定提供依据。 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设融合分析平台、展示平台,整合现有数据资源,结合政务大数据的分析能力与业务编排展示能力,以人口、法人、地理,人口与地理,法人与地理,实现基础展示与分析,融合公安、交通、工业、教育、旅游等重点行业的数据综合分析,为城市管理、产业升级、民生保障提供有效支撑。 二、政务大数据平台 1、数据采集和交换需求:通过对各个委办局的指定业务数据进行汇聚,将分散的数据进行物理集中和整合管理,为实现对数据的分析提供数据支撑。将为跨机构的各类业务系统之间的业务协同,提供统一和集中的数据交互共享服务。包括数据交换、共享和ETL 等功能。 2、海量数据存储管理需求:大数据平台从各个委办局的业务系统里抽取的数据量巨大,数据类型繁杂,数据需要持久化的存储和访问。不论是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还是非结构化数据,经过数据存储引擎进行建模后,持久化保存在存储系统上。存储系统要具备高可靠性、快速查询能力。 3、数据计算分析需求:包括海量数据的离线计算能力、高效即

席数据查询需求和低时延的实时计算能力。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需要数据平台具备线性扩展能力和强大的分析能力,支撑不断增长的数据量,满足未来政务各类业务工作的发展需要,确保业务系统的不间断且有效地工作。 4、数据关联集中需求:对集中存储在数据管理平台的数据,通过正确的技术手段将这些离散的数据进行数据关联,即:通过分析数据间的业务关系,建立关键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将离散的数据串联起来形成能表达更多含义信息集合,以形成基础库、业务库、知识库等数据集。 5、应用开发需求:依靠集中数据集,快速开发创新应用,支撑实际分析业务需要。 6、大数据分析挖掘需求:通过对海量的政务业务大数据进行分析与挖掘,辅助政务决策,提供资源配置分析优化等辅助决策功能,促进民生的发展。

地理分布图的判读方法与技巧

地理分布图的判读方法与技巧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读图分析类的题型在高考试题中所占分值比重很大。很多试题都是“以图入题”,几乎是“题题有图,无图不成题”。经常是在一道大题中,图表多达3—4幅的现象,可以说是将地理的图表功能、图文结合的特色演绎得淋漓尽致。地理新课程目标之一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如果一个高中毕业生对中国和世界的基本状况没有一个清晰的“图”的概念,在接触到地理事物时不注意先去判明其区位,对各类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不能作出判断,那当然不能算完全合格。地理图像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它能够提供比文字描述更为丰富的地理信息,由于从地理图像中可以进行多层次地获取与分析信息、归纳与评价信息,因而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空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统计图表的能力,因此地理图表的判读技能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历届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的一个最大特色。 地理分布图在常考地理图表中所占比例大,以分布图为信息载体,侧重于考查学生对材料分析处理能力、地理空间位置判断能力和地理原理迁移应用能力。 一、应在复习中帮助学生梳理地理分布图的类型 地理分布图类型复杂多样,首先,做到心中有数。按照地理事物在图形中分布的范围和形状,将分布图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点状地理分布图 点状地理分布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是标定在图上离散的点。①表示分布地点:如我国水电站的分布(只表示其空间位置)。②表示类别:用不同图例区分,如我国有色金属矿的分布。③表示数量:用定位符号的大小来区分(或同时在符号旁边注明绝对数量)。 2.线状地理分布图 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洋流、等值线等。读线状地理分布图要注意事物的起止点、事物的沿途变化和事物的走向。线状地理分布图注重同一空间不同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和相互影响的结构体系。 3.面状地理分布图 面状地理分布图表示地形区、气候区、农业地域、工业区等地理事物。①表示分布范围:在地图中用封闭的界线,或用一种图例把具有某种专题事物的分布范围画出来,表示呈面状分布的某种事物的分布。②表示类别:在某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内,用不同的颜色或图例,在各个范围内用不同图形加以区分。③表示数量:常用散点法(点数多少)、等值线法。读面状地理分布图,要明确事物

地理空间大数据服务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方向分析

地理空间大数据服务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方向分析 在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发生变革、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技术大融合、业务大整合的背景下,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与地理空间大数据紧密的结合起来,从战略和全局高度研究和谋划创新发展,对自然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将主要对地理空间大数据服务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进行分析,并展望其发展方向。 标签:地理空间大数据;自然资源;调查监测 前言 为履行中央关于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和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简称“两统一”职责),2018年10月,自然资源部研究印发了《自然資源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以“一核两深三系”为主体的自然资源重大科技创新战略,将构建地球系统科学核心理论支撑(“一核”),引领深地探测、深海探测国际科学前沿(“两深”),建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国土空间优化管控、生态保护修复技术体系(“三系”)。在地理空间大数据架构下,按照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工作要求,能够建立全流程地理空间大数据技术体系。 1自然资源管理与调查监测 根据自然资源部的管理职责,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主要包含以下4个方面:①开展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②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③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④自然资源保护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其中,开展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任务包括制定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制度、指标体系和统计标准;组织实施自然资源调查和监测;对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进行汇交、管理、使用和发布等。 2地理空间大数据服务自然资源调查监测 2.1全天候立体化监测网 一方面建立基于传感器的“天基—空基—地基”地球观测数据一体化获取网络,另一方面,利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常态化数据交换获得各类专题统计分析与调查数据和互联网上的众源地理空间数据,形成满足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全天候立体化监测网,提升对监测区域的全天候和众源数据获取能力。 2.2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大数据仓库 面向众源、异构、动态性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源的共建共享与集成应用,

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特点) 一、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试题通常以某一区域图为背景图来呈现点状事物的分布状况,在读图时要注意从点的大小、疏密、组成的形状来观察点状事物代表的含义。 描述的角度:疏密+数量+极值+方位。具体描述:①总体分布特征(疏密状况,是否均衡;如果不均,哪多,哪少); ②极值区位置名称(最多、最少、最集中的地带在哪,沿什么线分布,或者说出最稠密或最稀薄区的地区名称等。)③点组成的形状——反应什么规律。其他——大小,代表的含义(如城市等级),点的动态变化等。当然,描述时要看图说话,突出重点,因题而宜(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例1】(2013四川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是甲国地图。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6分)

【答案】城市分布较密集(2分);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或湖、海沿岸及其附近)(2分);多等级较高的城市(2分)。 提示:本题没有考查图示区域城市的分布特点,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该区域东西城市分布的差异,说出西部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侧重考查图示信息的获取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注意从疏密和城市等级两角度解答。 【例2】(2011课标卷)下图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

【答案】分布不均衡。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 二、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山脉、等值线等。带箭头的表示动态,不带箭头的表示静态。线段的长短、粗细表示量的大小(或标上数值)。具体可分为两类: (1)描述一条线(通常为等值线)的分布情况

欧洲西部“自然环境”(地理教案)

欧洲西部“自然环境”(地理教案) 欧洲西部自然环境——欧洲西部自然环境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海岸线对欧洲西部气候的影响欧洲西部重要的地理事物教学难点欧洲西部与西欧的区别冰川作用对海岸线地形湖泊的影响教具自然环境教学课件(导入)大家能否说出一些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这些国家中的绝大多数位于哪个大洲?(课件展示)欧洲西部的范围及划分(引导学生明确西欧和欧洲西部的区别)(讲解)欧洲西部是指不包括原苏联的欧洲部分的地区,按地理位置又可分为:北欧南欧西欧中欧西部分。 (课件展示)欧洲西部的位置(提问)本地区北南西三面都面临哪些海洋?(讲解)本区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濒地中海,从形状上看好像亚欧大陆向大西洋突出的一个大半岛。 (提问)从纬度位置看,本地区绝大部分处于哪两条纬线之间?这样的纬度位置对它的气候有什么影响?(讲解)本地区大部分处于~之间,位于北温带,并决定了在气压带和风带中的位置―西风带,这对欧洲西部的气候产生重大的影响。 (课件展示)欧洲西部主要半岛岛屿内海和海湾及景观图片(引导学生依次确认欧洲西部的半岛岛屿内海和海,利用景观图片帮助记忆名称和分布)(课件展示)欧洲西部轮廓与非洲轮廓对比图(提问)对比两个地区的海岸线有何不同?(讲解)非洲海岸线比较平直,而欧洲海岸线十分曲折,沿海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及对外贸易。

其中直布罗陀海峡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联系了地中海和大西洋,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课件展示)直布罗陀海峡(承转)(课件展示)欧洲西部的地形(提问)分析欧洲西部的地形以何为主?平原有哪些,分界线在哪里?平原的特点,读出海拔,看平坦的状况本地区还有那种地形分布较广?主要的山脉都有哪些?分布在哪里?(总结)整个欧洲的海拔都很低,是世界最低的大洲。 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 平原主要分布在中部的北海沿岸和波罗的海沿岸,主要有西欧平原波德平原,以莱茵河为界。 地形向大西洋开放,适合海风吹入。 山地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的阿尔卑斯山系。 (课件展示)阿尔卑斯山脉及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景观图(提问)欧洲西部的山脉两侧都分布有湖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海岸还非常弯曲,多峡湾,那么这种地理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呢?(讲解)欧洲西部现在的地形分布及特征,主要是长期以来内力作用的结果,但外力作用也对本区的地形有明显的影响。 例如,西欧和中欧的平原地区有低缓的波状丘陵,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湖泊众多,半岛西侧有许多崖壁陡峭,幽深曲折的峡湾,南欧年轻和阿尔卑斯山脉两侧散布着湖泊等等,这些都是受到冰川作用的影响。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板书设计第十四章欧洲西部第一节自然环境

高中世界地理--欧洲练习题

地理周练习 下二图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读图完成1--3题。 1.M、N、P、Q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2.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洋流 D.距海远近3.图示地区主要的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游牧业读右图为《欧洲某地剖面地形图》,B为柏林 市,D为威尼斯市。回答4---6题: 4.此地形剖面图大致是沿 A.350N纬线而作 B.130E经线而作 C.本初子午线而作 D.400 N纬线而作 5.A地形区的形成主要受到的外力作用是 A.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 D.风化作用 6.下列农作物不适宜在C平原种植的是 A.小麦 B.甜菜 C.棉花 D.马铃薯 读等值图,回答7---9题。 7.图中的等值线所表示的要素可能是 A.降水量B.海拔高度 C.距海里程 D.太阳辐射量8.关于上题所述要素对图示区域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海岸线曲折,港湾优良 B.使本区的气候具有典型的海洋性特征C.海运对区域经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D.造就了大面积的平原地形 9.岛屿A与山系B的相同点是 A.其形成均与板块的水平运动有关 B.两处的地壳均较稳定 C.一月份,两处的气压中心均为高压 D.两处均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读右图“鲁尔区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变化示意图”,回答10-12题 10.关于图示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三大产业的就业人数均发生了很大变化 B.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从1985年开始超过第二产业 C.2000年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比重达80% D.第二产业减少的人数几乎都补充到第三产业中 11.图示内容最能直接反应鲁尔区振兴的综合整治措 施是 A.拓展交通,完善交通 B.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C.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D.产业结构调整12.下列经济活动能促进鲁尔区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长的是 A.将废弃矿点改建成工业博物馆、休闲公园 B.将炼钢高炉建到荷兰海边 C.兴建废弃物和污水处理厂 D.扩大市郊养殖场规模,满足城市要求 下图是 60°所作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3---16题。 13.有关图中四海域相关概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C海域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区 B:E海域表层海水大致自西向东流 C:F海域沿岸地区季风气候盛行 D:D海域四地中温度最高 14;有关图中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山位于板块张裂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B:B山为二大平原的分界线,同时也是洲界线 C:②③二地形区的大致分界线是一条自北向南流的河流,属于北冰洋水系 D:④地形区森林广布,枝叶繁茂,生物循环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