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理论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理论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理论

第十二章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理论

例题讲解:

例1 名词解释:

(1)局部均衡:是指不考虑所分析的商品市场或经济体系内某一局部以外因素的影响时,这一局部所达到的状态。局部均衡分析是以“其他情况不变”为基础的,它只考虑这个局部本身所包含的各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是如何达到均衡状态。所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这并不影响它对很多问题研究的有效性。

(2)一般均衡:是指在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市场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根据一般均衡分析,某种商品的价格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供求状况,而且还受到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的影响。所以,某种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均衡,只有在所有商品的价格和供求都同时达到均衡时,才能实现。

(3)福利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条件下,研究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与个人福利的关系,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资源配置与福利的关系,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政策问题。

(4)帕累托最优状态:是用于判断市场机制运行效率的一般标准。一个帕累托最优状态或市场机制有效率的运行结果是指这样一种状态,不可能存在资源的再配置使得在经济社会中其他成员的境况不变或变坏的条件下改善某些人的境况。

(5)帕累托改进:是指如果一个社会处在这么一种状态中,用某种方式改变这一状态可以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其他人的境况至少不会变坏,那么这种状态就不符合帕累托最优,对它所作出的改进就叫做帕累托改进。

(6)社会无差异曲线:在该曲线上,不同的点代表不同的效用组合,但所表示的社会福利却是一样的。所以,从社会角度来看,这些点均是“无差异的”。

例2假设一经济社会由谷物、钢铁、运输三个产业组成,每一产业都使用别的产业的产品作为投入要素,其技术系数(又称生产系数,表示生产每一种产品的1个单位所需要各种投入要素的数量)由下表给出(以元表示):

(a)假设消费者的消费目标为40万元的谷物、60万元的钢铁、50万元的运输,那么各行业应该生产多少才能保证各行业生产过程的需求,又满足消费者的最终消费需求呢?

(b)如果该经济社会里有145万小时(每小时价值1元)的劳动供给量,那么在是否能保证消费者最终消费目标的实现?

解:(a )假设C 、T 、S 分别表示谷物部门、钢铁部门和运输部门所必须生产的价值量。为了保证谷物部门的产品既能满足各部门生产过程的需要,又能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须有下列等式成立:401.02.02.0+++=T S C C (1)

为了保证钢铁部门的产品,既能满足生产过程的需要,又能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须有下列等式成立:602.02.03.0+++=T S C S (2)

为了保证运输部门的产品,既能满足生产过程的需要,又能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须有下列等式成立:501.01.01.0+++=T S C T (3)

联立(1)、(2)、(3)求C 、T 、S

由(1),得401.02.08.0=--T S C (4) 由(2),得602.08.03.0=-+-T S C (5) 由(3),得509.01.01.0=+--T S C (6) 以克莱姆法则(Cramer’s Rule )求解由(4)、(5)、(6)组成的方程组:

D= 9

.01.01.02.08.03.01

.02.08.0------=016.0054.0008.0003.0004.0576.0-----=491.0

C D = 9

.01.0502.08.0601

.02.040---- =8.08.1046.028.28-++++=4.45

S D = 9

.0501.02.0603.01

.0408.0---- =88.106.05.18.02.43++-++=7.63

T D = 50

1.01.0608.03.040

2.08.0----=8.432.32.12.132+-+++=4.39 于是

3.92491.0

4.45≈==D D C C (万元)7.129491

.07.63≈==D D S S (万元) 2.80491

.04.39≈==D D T T (万元) 所以,要想既能满足谷物、钢铁和运输部门的生产过程的需要,又能达到消费者对40万元的谷物,60万元的钢铁和50万元运输的消费目标,那么谷物部门必须生产92.3万元的谷物,钢铁部门必须提供129.7万元的钢铁,运输部门必须实现80.2万元的运输。

(b )由表设及(a )的结果,为实现这些产值目标必须投入的劳动力为

T S C L 6.05.04.0++=2.806.07.1295.03.924.0?+?+?=

12.4885.6492.36++=89.149=(万元或万小时)

而该经济社会只能提供145万小时劳动力,不能满足上述数量要求,因此,现有劳动力不能保证消费者消费目标的实现。

例3 已知X 商品的生产函数为X=5L 0.4K 0.6。而Y 商品的生产函数为Y=4L 0.5K 0.5,如果社会上有L*=100,K*=200,并且仅生产X 和Y 商品,试问:社会的生产契约曲线是什么?

解:由X=5L 0.4K 0.6可得:dX/dL=2 L -0.6K 0.6; dX/dK=3L 0.4K -0.4

由Y=4L 0.5K 0.5可得:dY/dL=2 L -0.5K 0.5; dY/dK=3L 0.5K -0.5

因为生产契约线上的点必须满足MRTS x LK =MRTS y LK

x x x x

x LK L K L K dL dK MRTS ?-=??? ??-=??? ??-=3232 y y y

y y

LK L K L K dL dK MRTS -=??? ??-=??? ??-=;所以有:y y x x L K L K =?32; 在资源充分利用的情况下有:L x +L y =100

K x +K y =200

代入上式得:y y

y y L K L K =--)100(3)

200(2

以上即是生产契约线,由此可知,当K y =100,L y =50时并不满足上式,即要素分配的公平之点不在契约线上,故此契约线必在艾奇沃斯盒形图的对角线的同侧,因为X 和Y 两商品的生产都是规模报酬不变。

例4 由消费者A ,B 以及产品X ,Y 构成的经济中,A ,B 的效用函数为:U A =XY ,U B =40(X+Y )。X ,Y 的存量为:X=120,Y=120。该经济社会的社会福利函数为W (U A ,U B )=U A U B 。求:(1)经济社会的效用边界;(2)社会福利最大化时的资源配置情况。 解:(1)设配置给消费者A 的产品为(x ,y ),消费者B 的产品为(120-x ,120-y ),此时两者的效用分别为:U A =xy ,U B =40(240-x -y )

将上面两式消去y 得:40U A =x(9600-40x -U B )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一方效用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另一方效用极大化的状态,U B 一定情况下,U A 最大的条件是dU A /dx=0,得9600 -U B -80x=0

将上式代入U A 得:21809600A

B U U -=,这是经济系统的效用边界。

(2)社会福利函数为)809600(),(21

A A

B A B A U U U U U U W -=?= 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条件为0120960021

=-=A U dx

dW 当U A =6400时,W(U A ,U B )达到最大。此时U B =3200, x=80,y=80

配置给消费者A 的产品为(80,80),消费者B 的产品为(40,40)。

单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一个完全竞争的经济中,使用既定的L和K生产的产品X和Y的均衡价格分别为2和4元,那么()

A、生产Y所使用的L的边际产量是生产X所使用的K的边际产量的2倍;

B、L和K生产X和Y时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等于1/2;

C、X的边际成本是Y的边际成本的2倍;

D、X的产量是Y的产量的2倍;

2、在两个个人(甲和乙)、两种商品(X和Y)的经济中,达到交易的全面均衡的条件为()。

A、对甲和乙,MRT XY=MRS XY;

B、对甲和乙,MRS XY=P X/P Y;

C、(MRS XY)甲=(MRS XY)乙;

D、上述所有条件。

3、在两种商品(X和Y)、两种生产要素(L和K)的经济中,达到生产的全面均衡的条件为()。

A、MRTS LK=P L/P K;

B、MRTS LK=MRS XY;

C、MRT XY= MRS XY;

D、MRTS X LK= MRTS Y LK。

4、在两个个人(A和B)、两种商品(X和Y)的经济中,生产和交易全面均衡发生在()。

A、MRT XY=P X/P Y;

B、A和B的MRS XY=P X/P Y;

C、MRS A XY=MRS B XY;

D、MRT XY=MRS A XY=MRS B XY。

5、一个社会要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率,得到最大的经济福利,进入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

A、满足交换的边际条件:MRSAXY=MRSBXY;

B、满足生产的边际条件:MRTS X LK=MRTS Y LK;

C、满足替代的边际条件:MRS XY=MRT XY;

D、同时满足上述三条件。

6、如果对于消费者甲来说,以商品X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3:对于消费者乙来说,以商品X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2,那么有可能发生下述的情况:()。

A、乙用X向甲交换Y;

B、乙用Y向甲交换X;

C、甲和乙不会交换商品;

D、以上均不正确。

7、由上题已知条件,在甲和乙成交时,商品的交换比例可能是()。

A、1单位X和3单位Y相交换;

B、1单位X和2单位Y相交换;

C、X与Y之交换比例大于1/3,小于1/2;

D、上述均不正确。

8、生产契约曲线上的点表示生产者()。

A、获得了最大利润;

B、支出了最小成本;

C、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提高了总产量;

D、以上均正确。

9、两种商品在两个人之间的分配,能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的条件为()。

A、不使其他个人受损失就不能使另一个人受益;

B、个人都处在其消费契约曲线上;

C、个个都处在他们的效用可能性曲线上;

D、包括以上所有条件。

10、转换曲线是从下列()导出的。

A、消费契约曲线;

B、效用可能性曲线;

C、生产可能性曲线;

D、生产契约曲线。

二、判断题

1、根据瓦尔拉斯定理,在一个只有两种商品的经济中,如果一个商品市场供需相等了,另外一个市场一定也达到了均衡。

2、从艾奇沃斯盒形图中某一禀赋开始,如果通过讨价还价达到自由交换契约是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所要求的,那么该交换契约可以位于契约的任何地方。

3、契约曲线显示了所有可以进行贸易的点。

4、经济体系一般均衡的关键是消费者对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边际转换率,与生

产效率关系不大。

5、帕累托最优的理论基础是基数效用理论,但是对于序数效用理论也同样成立。

6、如果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转换率不是对所有消费这两种商品的消费者来说都等于消费者在它们之间的边际替代率,那么两种商品中至少有一种商品不是有效生产出来的。

7、当存在外部效应时,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不一定成立。

8、一个有效运行的经济可能并不令人满意,因为存在不公平。

三、计算题

1、产品X和Y是替代品,假设两者短期供给是固定的:Q X=500,Q Y=200。而需求受到两种商品价格的共同影响:Q X=850-5P X+2P Y,Q Y=540-2P Y+P X。求:

(1)两种商品的均衡价格为多少?

(2)假如X产品的供给增加了150,将对两种商品产生什么影响?

2、假设在一个两人、两种商品纯粹交换的竞争经济中消费者的效用函数是U1=q11q12+12q11+3q12和U2= q21q22+8q21+9q22,消费者I的初始赋有量是8个单位q1和30个单位q2,消费者II的初始赋有量是两种商品各10个单位。求这两个消费者的超额需求函数以及这两种经济的均衡价格比率。

四、简答题

1、什么是庇古的福利命题,包括那些内容?

2、试用社会的和私人的利益和成本的概念来表达帕累托最优条件。

3、简述阿罗不可能性定理的基本内容。

4、什么是公平和效率,如何处理好两者关系?

五、分析题

1、如何理解经济效率与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关系?

2、试述一般均衡过程的条件和保证其实现的机制,并加以评论。

3、整个经济原来处于一般均衡状态,如果某种原因,使商品X的市场供给增加,分析:

(1)在X商品市场中,替代品和互补品市场有什么变化?

(2)在生产要素市场上会有什么变化?

(3)收入的分配会有什么变化?

4、为什么说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第十章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第一节一般均衡理论 到目前为止,我们讨论的市场基本上都是相互独立的市场,也就是说我们假定,当一个 市场的价格发生变化的时候,这种变化并不会影响到其他市场的价格,这是局部均衡分析,这种分析是研究一个单独市场的变化。但是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市场与市场之间总是相 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比如,中国南方的一场大洪水,将使得国内的粮食价格上升,而相应的以粮食为原料的加工工业的产品价格,就会相应的上涨,这可能带动的是一连串的价格变 化。 一、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 1 ?局部均衡分析 只考察某一个市场的供求均衡,而把其他市场、其他主体排除在外,这种分析方法我们称作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 equilibrium approach )。局部均衡分析法是在分析时,只以一种商品为研究对象,而假定“其他事物不变”,即这种商品价格只取决于这种商品本身的供给和 需求的作用,而不受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状况的影响。这种分析方法是马歇尔最先于1890年,在他的代表著作《经济学原理》中使用的,同时也成了马歇尔经济学说在方法论上的一个主要特点。 2. —般均衡分析 一般均衡分析是指,在分经济问题时假定各种商品的价格、供求、需求等等都是相互作 用的、彼此影响的。因此,一种商品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供给和需求的状况,而且也要受到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状况的影响。因而一种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的均衡,只有在一切 商品的价格和供求都达到均衡时才能决定。 通常认为,一般均衡理论是瓦尔拉斯在他的《纯粹经济学要义》中创立的。瓦尔拉斯认为,整个经济体系处于均衡状态时,所有消费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将有一个确定的均衡值,它们的产出和供给,将有一个确定的均衡量。他还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均衡条件下,出售一切生产要素的总收入和出售一切消费品的总收入必将相等。 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假设消费者认为苹果和葡萄是可替代物品。这样,两种产品的相对价格就会对两个市场的总量产生影响。图10.1画出了两个市场的初始均衡。 a

第九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第9章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两个人(A和B)、两种商品(X和Y)的经济中,交换帕累托最优条件为( ) A.A与B的MRT XY =MRS XY B.A与B的MRS XY=Px/Py C.(MRS XY)A=(MRS XY)B D.上述所有条件 2.如果对于消费者甲来说,以商品X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3;对于消费者乙来说,以商品X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2,那么有可能发生( )。 A.乙用X向甲交换Y B.乙用Y向甲交换X C.甲和乙不会交换商品 D.以上均不正确 3.在两种商品(X和Y)、两种生产要素(L和K)的经济中,达到生产的全面均衡的条件为( ) A.MRTS LK=P L/P K B.MRTS LK=MRS XY C.MRT XY=MRS XY; D.(MRTS LK)X=(MRTS LK)Y 4.在两个人(A和B)、两种商品(X和Y)的经济中,满足生产和交换帕累托最优条件的是( ) A.MRT xy=Px/Py B.A与B的MRS xy=Px/Py C.(MRS XY)A =(MRS XY)B D.MRTT xy=(MRS XY)A =(MRS XY) 5.一个社会要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率,得到最大的经济福利,进入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 ) A.满足交换的边际条件:(MRS XY)A =(MRS XY)B B.满足生产的边际条件:((MRTS LK)X=(MRTS LK)Y

C.满足替代的边际条件:MRT XY=MRS XY; D.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 6. 生产契约曲线上的点表示生产者( ) A.获得了最大利润 B.支出了最小成本 C.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提高了总产量 D.以上均正确 7.导出下列哪一条曲线必须作出道德的或价值的判断?( ) A.产品转换曲线 B.消费契约曲线 C.社会福利曲线 D.效用可能性边界 8.两种商品在两个人之间分配,满足帕累托最优条件的为( ) A.不使其他个人受损失就不能使另一个人受益 B.个人都处在其消费契约曲线上 C.个人都处在他们的效用可能性曲线上 D.包括以上所有条件。 9.产品转换曲线是从下列哪条曲线导出的?( ) A.消费契约曲线 B.效用可能性曲线 C.社会福利曲线 D.生产契约曲线 10.如果竞争模型是经济的准确描述,那么( ) A.经济运行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 B. 经济运行在效用可能性曲线上 C.资源的配置是帕累托产效的 D.以上均正确 11.不属于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的基本假定的有() A.所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均为完全竞争市场; B.整个经济有n个消费者,每个消费者都是商品的需求者和要素的供给者;

福利经济学中公平与效率新探

11 《华商》 【摘要】公平与效率问题是福利经济学中的一个难题,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福利经济学家们的一个必修课。本文通过考察福利经济发展的历史,梳理了公平和效率两个概念在福利经济学历史中的含义及其演变,结合十七大中关于公平与效率的阐释,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 【关键词】福利经济学;公平;效率福利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提高一个社会居民的生活福利水平的学问。如何提高福利水平?有两个方法,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一个社会的经济水平发展,不断提高国民收入,是其一,其二即是改变社会社会资源的分配结构,改善社会资源的分配状况,提高社会的公平程度。因此,在福利经济学中,公平与效率问题便成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福利经济学之父庇古根据边际效用基数论提出福利经济学两个基本而著名命题,他认为,福利水平取决于国民收入总量和国民收入的分配。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他认为,经济福利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收入的数量和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情况。因此,要增加经济福利,在生产方面必须增大国民收入总量,在分配方面必须消除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均等。虽然庇古的理论受到大家的认同,但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使其理论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质疑。希克斯、帕累托等经济学家从不同的方面对庇古的理论进行了批判。以希克斯为代表的新一代福利经济学家根据效用序数论,以帕累托的理论为基础,反对旧福利经济学将价值判断原则,主张把价值判断从福利经济学中排除出去,进而以实证研究代替定性研究。他们也反对旧福利经济学将高收入者的收入转移给低收入者。根据帕累托最优状态和效用序数论,庇古之后的福利经济学家提出了自己的福利命题,他们认为个人是他本人的福利的最好判断者;社会福利取决于组成社会的所有个人的福利,如果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好起来,而没有一个人的境况坏下去,那么整个社会的境况就算好了起来。 福利经济学发展到今天,出现很多新的理论,其中包括社会福利函数论、外部经济理论、次优理论、相对福利学说等。而这些理论的出现,毫无疑问,他们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展开,那就是如何处理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关系。尽管以卡尔多、希克斯等人为代表的曾经试图把实证问题和规范问题分开、把效率问题和公平等问题分开来进行研究,但是根据伯格森于1938年发表《福利经济学某些方面的重新论述》一文中提出,卡尔多等人的新研究方向是完全失败的。 正如许多学者所说,公平与效率是一对复杂的矛盾,对于他们的概念和关系的理解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在不同的学 科里他们的概念和关系又各有区别,甚至相去甚远。那么什么是福利经济学中的效率呢?在福利经济学中的效率指的是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效率最早是由洛桑学派的创建人、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VilfredoPareto,1848-1923)在1906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教程》一书中提出的。帕累托效率是指这样一种社会资源配置状态,这种资源配置的改变在不损害任何一个社会成员境况的前提下,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社会成员的境况变好,或者说,要改善任何一个社会成员的境况,必定要损害其他社会成员的境况。在这种状态下,一个社会的资源配置达到了最大效率,但这并不意味着收入分配是公平的。如果一个经济没有达到帕累托效率状态,那么这个经济体制中存在着一些无效率状态。当产出可以分割时,从理论上讲,帕累托改进将会使得每一个人的境况改善。 关于公平有多种观点,如体现规则公平、条件的公平、机会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等。其实公平具有客观性、历史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现在我们所说的公平,必须是符合国情、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公平。即合理的公平。所谓合理,就是合自然之理,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之理,合市场经济规律之理。可是这些都不完全是我们福利经济学中所说的公平。从福利经济学产生以来,福利经济学家们对公平的看法也是不断进步的,各抒己见,大致可以分为一下几个派别和观点:(1)功利主义者[庇古(Pigou),1920;豪尔绍尼(Harsanyi), 1955]的效用公平理论。他们把经济福利即总效用作为公平的标准,认为财富分配越平均,福利越大(2)罗尔斯(Rawls,1971)的自由和基本物品公平理论。(3)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 , 1980、1985)的能力公平理论。从一般的意义上的公平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机会的公平。也就是说在一个健康的社会里,我们每一个人的发展机会是一样的,只要我们努力并提高了自己能力,我们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这样的社会尊重奋斗,只要付出就有收获,只要奋斗就有结果。然而在现实世界里,我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可能有些人并通过奋斗就有好结果,有些人凭关系就可以得到更多的资源。公平的第二层含义是指规则上的公平。玩游戏要讲游戏规则,不讲游戏规则就会被淘汰出局,或者受到严重惩罚,这是我们常讲的一句话。好的规则,它必定是公平的。所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两层含义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统一的。机会公平是起点上的公平,而规则上的公平则是发展过程中的公平。 这与福利经济学上的公平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说福利经济学上的公平应该指分配上的公平呢?笔者认为,这是由福利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决定。福利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国民收入,目标就是要提高国民收入,并实现国民收入优化分配,从而提高国民的福利水平。优化国民收入的分配就是要保证分配的公平。公平的分 福利经济学中公平与效率新探 罗贤文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第十章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

第十章 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一、选择题 1.当最初的变化影响广泛分散到很多市场,每个市场只受到轻微的影响时,( ) A. 要求用一般均衡分析 B. 一般均衡分析很可能推出错误的结论 C. 局部均衡分析很可能推出错误的结论 D. 局部均衡分析将提供合理可靠的预测 2.被西方经济学界推崇为“福利经济学之父”的是( ) A.霍布森 B.庇古 C.帕雷托 D.埃奇沃斯 3.假定只存在两个人(A 和B )、两种商品(X 和Y )的经济中,要想达到交换全面均衡的条件是( ) A. 对于A 和B ,Y X XY P P MRS = B. 对于A 和B ,XY XY MRTS MRS = C. 对于A 和B ,XY B XY A MRS MRS = D. 上面三个条件都是 4.假定一个经济中,只有两种商品(X 和Y ),两种生产要素(L 和K ),那么要想达到生产的全面均衡的条件是( ) A. K L LK P P MRTS = B. XY LK MRS MRTS = C. LK Y LK X MRTS MRTS = D. LK XY MRS MRT = 5.假定存在一个经济,其中有两个人(A 和B )和两种商品(X 和Y ),生产和交换的全面均衡条件是( ) A. XY B XY A XY MRS MRS MRT ==

B. Y X XY P P MRT = C. Y X XY P P MRS = D. XY B XY A MRS MRS = 6.小李有5个鸡蛋和5只苹果,小陈有5个鸡蛋和5只苹果,小李更喜欢鸡蛋,小陈更喜欢苹果。在帕累托状态下,可能( ) A. 小李消费更多的鸡蛋 B. 小陈消费更多的苹果 C. 两人的苹果和鸡蛋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D. 上面说得都对 7.两种产品在两个人之间进行分配,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的条件为( ) A. 不使其他人受损失就不能使另一个人受益 B. 每个人都处在其消费契约曲线上 C. 每个人都处在他们的效用可能性曲线上 D. 包括以上所有条件 8.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从下列哪条曲线推导而来的 ( ) A.无差异曲线 B.生产契约曲线 C.消费约束曲线 D.社会福利曲线 9. 下面哪些计划不属于贫困救济范畴( ) A. 向低收入者提供廉价住房计划 B. 食品补助票计划 C. 医疗救济计划 D. 社区公共设施建设计划 10.下面哪些家庭最容易沦入贫困阶层( ) A. 单身汉家庭 B. 三代同堂的家庭 C. 由夫妻组成的小家庭 D. 单身母亲和孩子的家庭 11.周期性失业的发生一般是由于( ) A. 低生产率 B. 意愿需求的变化 C. 劳动力市场的歧视 D. 缺少人力

微观经济学 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习题

第十章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一、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局部均衡、一般均衡、帕累托最优状态 2.简单的一般均衡模型 3.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4.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5.生产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二)难点 1.社会福利函数与三种代表性的社会福利函数:平均主义者的社会福利函数、功利主义者的社会福利函数、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 二、关键概念 局部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最优状态交换的一般均衡产品转换率罗尔斯社会福利标准不可能性定理契约曲线福利经济学社会无差异曲线 三、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当最初的变化影响广泛分散到很多市场,每个市场只受到轻微的影响时,()。 A.要求用一般均衡分析 B.一般均衡分析很可能推出错误的结论 C.局部均衡分析很可能推出错误的结论

D.局部均衡分析将提供合理可靠的预测 2.被西方经济学界推崇为“福利经济学之父”的是( )。 A.霍布森 B.庇古 C.帕雷托 D.埃奇沃斯 3.假定只存在两个人(A 和B )、两种商品(X 和Y )的经济中,要想达到交换全面均衡的条件是( )。 A.对于A 和B ,XY X Y MRS P P = B.对于A 和B ,XY XY MRS MRTS = C.对于A 和B ,A B XY XY MRS MRS = D.上面三个条件都是 4.假定一个经济,在其中只有两种商品(X 和Y ),两种生产要素(L 和K ),那么要想达到生产的全面均衡的条件是( )。 A.LK L K MRTS P P = B.LK XY MRTS MRS = C.X Y LK LK MRTS MRTS = D.XY LK MRT MRS = 5.假定存在一个经济,其中有两个个人(A 和B )、两种商品(X 和Y ),生产和交换的全面均衡条件是( )。 A.A B XY XY XY MRT MRS MRS ==

第十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答案)

第十章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局部均衡分析 2、一般均衡分析 3、交易的一般均衡 4、生产的一般均衡 5、交易与生产的一般均衡 6、公共品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一个完全竞争的经济中,使用既定的L和K生产的产品X和Y的均衡价格分别为2和4元,那么( B ) A、生产Y所使用的L的边际产量是生产X所使用的K的边际产量的2倍; B、L和K生产X和Y时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等于1/2; C、X的边际成本是Y的边际成本的2倍; D、X的产量是Y的产量的2倍; 2、在两个个人(甲和乙)、两种商品(X和Y)的经济中,达到交易的全面均衡的条件为( D )。 A、对甲和乙,MRT XY=MRS XY; B、对甲和乙,MRS XY=P X/P Y; C、(MRS XY)甲=(MRS XY)乙; D、上述所有条件。 3、在两种商品(X和Y)、两种生产要素(L和K)的经济中,达到生产的全面均衡的条件为( D )。 A、MRTS LK=P L/P K; B、MRTS LK=MRS XY; C、MRT XY= MRS XY; D、MRTS X LK= MRTS Y LK。 4、在两个人(A和B)、两种商品(X和Y)的经济中,生产和交易全面均衡发生在( D )。 A、MRT XY=P X/P Y; B、A和B的MRS XY=P X/P Y; C、MRS A XY=MRS B XY; D、MRT XY=MRS A XY=MRS B XY。 5、一个社会要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率,得到最大的经济福利,进入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 D )。 A、满足交换的边际条件:MRSAXY=MRSBXY; B、满足生产的边际条件:MRTS X LK=MRTS Y LK; C、满足替代的边际条件:MRS XY=MRT XY; D、同时满足上述三条件。 6、如果对于消费者甲来说,以商品X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3,对于消费者乙来说,以商品X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2,那么有可能发生下述的情况:( A )。 A、乙用X向甲交换Y; B、乙用Y向甲交换X; C、甲和乙不会交换商品; D、以上均不正确。 7、由上题已知条件,在甲和乙成交时,商品的交换比例可能是( C )。 A、1单位X和3单位Y相交换; B、1单位X和2单位Y相交换; C、X与Y之交换比例大于1/3,小于1/2; D、上述均不正确。 8、生产契约曲线上的点表示生产者( C )。 A、获得了最大利润; B、支出了最小成本;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笔记(第9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第9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一般均衡 1.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1)局部均衡 局部均衡是指在假设其他市场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产品或要素的市场均衡。局部均衡分析研究的是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其研究方法是把所考虑的某个市场从相互联系的整个经济体系的市场全体中“取出”来单独加以研究。 (2)一般均衡 一般均衡是指在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一般均衡分析从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角度出发,考察每一种产品和每一个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状态所需具备的条件和相应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供销量应有的量值。一般均衡论所考察的问题是:在社会上各种产品的交易市场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背景下,最后各种自发的经济活动是否趋于供求均衡? 1939年,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在《价值与资本》一书中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去研究一般均衡问题,在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之间架起桥梁。当代经济学教材中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来说明一般均衡理论。 2.一般均衡的存在性 瓦尔拉斯首创了一般均衡理论体系。他认为经济社会是由相互联系的各个局部组成的体系,当消费者偏好、要素供给和生产函数为已知时,就能从数学上论证所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可以同时达到均衡状态,即整个经济可以处于一般均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所有商品和要素的价格和数量都有确定的量值,均衡条件是消费者的效用极大化和生产者的利润极大化,所有市场的供需总量相等。 后来的研究证明,在一定的假设条件全部得到满足时,一般均衡体系就有均衡解存在。 3.实现一般均衡的“试探过程” 为了证明一般均衡,瓦尔拉斯假定,在市场上存在一位“拍卖人”。该拍卖人的任务是寻找并确定能使市场供求一致的均衡价格。该拍卖人寻找价格的方法是在拍卖市场上采取逐一试错法,将该市场供求一致的价格固定下来,将错误的价格收回然后重新试错,直到价格使得需求与供给一致时停止。 二、经济效率 1.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回答“是什么”的问题,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的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 规范经济学回答“应当是什么”的问题,根据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对一个经济体

西方经济学 第七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理论

第七章一般均衡与福利理论 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有: 一、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二、帕累托最优的条件分析 三、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一、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1、局部均衡 局部均衡一般是指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或均衡状态。其特点是假设一个市场价格变动对其他市场价格没有显著影响的条件下,分析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或者均衡状态。 在局部均衡的分析中,单个市场似乎是孤立的,互不影响的。 马歇尔是局部均衡的代表人物。 2、一般均衡 一般均衡是指在承认各个市场上不同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关系存在相互影响的条件下,所有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与供求之间的关系或均衡状态。 在一般均衡的分析中,单个市场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 瓦尔拉斯是一般均衡的代表人物。 3、举例说明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的区别 例如:某地区由于天灾导致柑橘减产,下面分析这一事件对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影响,从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两个角度去分析。 进行局部均衡分析,我们只分析柑橘市场的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化。由于天灾导致柑橘减产,即柑橘的供给减少,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柑橘的价格上升。如下图所示:

进行一般均衡分析,我们要分析柑橘市场的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化对其他商品市场的供求影响和价格变动。比如,柑橘的价格上涨会导致我们对苹果的需求增加,引起苹果市场的价格上涨;苹果市场的价格上涨,导致对运输市场的需求增加,引起运费的价格上涨;运费市场的价格变动又会引起汽油价格的变动…… Q P P 1 P 0 Q 1 Q 0 P P 1 P 0 Q 1 Q 0 P P 1 P 0 Q 1 Q 0

其他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动由同学们自己分析,此处省略。 二、帕累托最优的条件分析 一般均衡的目标是经济效率的最优,即经济福利最优。。 在评价经济效率时,经济学家通常采用的是帕累托最优标准。 帕累托最优标准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一经济变动改善了一些人的状况,同时又不使另一些人蒙受损失,这个变动就增进了社会福利,称为帕累托改进;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不减少一些人的经济福利,就不能改善另一些人的经济福利,就标志着社会经济福利达到了最大化状态。可以说,帕累托最优状态是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 要想实现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必须同时满足交易的帕累托最优、生产的帕累托最优和交易与生产帕累托最优的三个条件。 1、交易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消费者福利最大化) 交易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当社会生产和收入分配状态既定的条件下,通过产品在消费者之间的交换,使得交易者达到最大效用的状态。 按照帕累托的理论,交易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消费者各自拥有商品的组合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一种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状况变好或不变,而不使另一个人的状况变坏。也就是说,只要这种改变还能使一方的景况得到改善,而不会损害另一方,就没有实现交易的帕累托最优。 下面分析交易的帕累托最优化或消费者福利最大化的实现。为了分析问题的方便,假设社会上只有两个人(甲和乙),只有两种产品(X和Y),两个人的无差异曲线如下图所示: 商品X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第八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帕累托最优的必要条件()。 A.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对于所有消费他们的消费者都是相同的 B.两种商品的边际转换率一定等于所有消费这两种商品的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 C.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于生产中运用这两种要素的所有商品来说都是相等的 D.生产一定在生产可能性边界进行 E.上述各项都是帕累托最优的必要条件 2.假定对于苹果和桔子,小王更喜欢苹果,小李更喜欢桔子,水果的价格对两人是 相同的.在效用最大化时()。 A.小王的苹果对桔子的边际替代率大于小李的 B.小王将消费比他拥有的更多的桔子 C.两人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D.只有B和C正确 3.在一个完全竞争的经济中,x1和x2的均衡价格分别为5元和10元。那么,( ) A.生产x2中所用的劳动的MP-定是生产x1中所用的劳动的MP的2倍 B.生产x1的两种要素的MRT一定是1/2 C.x1的生产一定是x2的2倍 D.x1的边际成本一定是x2的边际成本的1/2 4.被西方经济学界推崇为“福利经济学之父”的是()。 A.霍布森 B.庇古 C.帕累托 D.埃奇沃斯 5.瓦尔拉斯认为,在消费者偏好、要素供给和技术况状不变下,一般均衡的条 件是()。 A.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 B.生产者的利润最大化 C.所有市场的需求总量等于供给总量 D.所有商品和要素的价格和数 量都相等 6.帕累托最优条件包括:()。 A.交换最优条件 B.生产最优条件 C.消费与分配最优 D.交换与生产最优 7.福利经济学认为,在生产上符合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 A.任何两种要素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任何使用这两种要素的两个生产品都相等 B.任何一种要素用于一种商品生产时的边际产品对任何两个生产者都相等

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

第十章 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一、选择题 1.当最初的变化影响广泛分散到很多市场,每个市场只受到轻微的影响时,( ) A. 要求用一般均衡分析 B. 一般均衡分析很可能推出错误的结论 C. 局部均衡分析很可能推出错误的结论 D. 局部均衡分析将提供合理可靠的预测 2.被西方经济学界推崇为“福利经济学之父”的是( ) A.霍布森 B.庇古 C.帕雷托 D.埃奇沃斯 3.假定只存在两个人(A 和B )、两种商品(X 和Y )的经济中,要想达到交换全面均衡的条件是( ) A. 对于A 和B ,Y X XY P P MRS = B. 对于A 和B ,XY XY MRTS MRS = C. 对于A 和B ,XY B XY A MRS MRS = D. 上面三个条件都是 4.假定一个经济中,只有两种商品(X 和Y ),两种生产要素(L 和K ),那么要想达到生产的全面均衡的条件是( ) 5.假定存在一个经济,其中有两个人(A 和B )和两种商品(X 和Y ),生产和交换的全面均衡条件是( ) 6.小李有5个鸡蛋和5只苹果,小陈有5个鸡蛋和5只苹果,小李更喜欢鸡蛋,小陈更喜欢苹果。在帕累托状态下,可能( ) A. 小李消费更多的鸡蛋 B. 小陈消费更多的苹果 C. 两人的苹果和鸡蛋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D. 上面说得都对 7.两种产品在两个人之间进行分配,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的条件为( )

A. 不使其他人受损失就不能使另一个人受益 B. 每个人都处在其消费契约曲线上 C. 每个人都处在他们的效用可能性曲线上 D. 包括以上所有条件 8.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从下列哪条曲线推导而来的() A.无差异曲线 B.生产契约曲线 C.消费约束曲线 D.社会福利曲线 9. 下面哪些计划不属于贫困救济范畴() A. 向低收入者提供廉价住房计划 B. 食品补助票计划 C. 医疗救济计划 D. 社区公共设施建设计划 10.下面哪些家庭最容易沦入贫困阶层() A.单身汉家庭 B.三代同堂的家庭 C.由夫妻组成的小家庭 D.单身母亲和孩子的家庭 11.周期性失业的发生一般是由于() A. 低生产率 B. 意愿需求的变化 C. 劳动力市场的歧视 D. 缺少人力资本 二、填空题 1. 是主要讨论一个市场出现的情况而忽视其他市场。 2. 首创了一般均衡理论体系。 3.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建立在效用论基础上。 4. 被西方经济学界推崇为“福利经济学之父”的是。 5. 经济中生产的所有商品都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在个人之间加以分配,这样的要求成为。 6. 转换曲线是从导出的。 7. 边际转换率是的斜率。 8. 导出必须做出道德的或价值的判断。

第八章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

第八章 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局部均衡分析的问题是( ) A . 一个部门的变化对其他部门的影响 B .一个市场出现的情况,忽视其他市场 C . 经济中所有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关系 D . 与供给相独立的需求的变化 2.当最初变化的影响广泛分散到很多市场,但每个市场受到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时,( ) A . 要求用一般均衡分析 B .一般均衡分析很可能推出错误的结论 C . 局部均衡分析很可能推出错误的结论 D .局部均衡分析将提供合理可靠的预测 3.帕累托最优配置所定义的资源配置情况是( ) A .总产量达到最大 B . 边际效用达到最大 C .没有一个人可以在不使他人境况变坏的条件下使自己的境况变得更好 D .消费者得到他们想要的所有东西 4.经济中生产的所有商品都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在各人之间加以分配,这样的要求在经济学上被称为是( ) A .生产的效率 B .分配的效率 C .产品组合的效率 D .交换的效率 5.在甲和乙两个人、X 和Y 两种商品的经济中,达到生产和交换的全面均衡所满足的条件是( ) A . MRTxy=Px/Py B . 甲与乙MRSxy=Px/Py C .(MRSxy )甲=(MRSxy )乙 D . MRTxy=(MRSxy )甲=(MRSxy )乙 6.一个社会要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率,得到最大的经济福利,也就是说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 A .满足交换的边际条件:(MRSxy ) 甲=(MRSxy )乙 B .满足生产的边际条件:Y LK X LK MRTS MRTS C .满足生产和交换的边际条件:MRTxy=MRSxy D .同时满足上述三条件 7.生产契约曲线上的点所表示的生产者情况是( ) A .获得了最大利润 B .支出了最小成本 C .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提高了总产量 D .以上均正确 8.两种商品在两个人之间的分配,能被称为帕累托最适度条件的是( ) A .不使其他个人受损失就不能使另一个人受益 B .个人都处在其消费契约曲线上 C .个人都处在他们的效用可能性曲线上 D . 包括以上所有条件 9.在下列曲线中,与边际转换率有关的曲线是( ) A .消费契约曲线 B .效用可能性曲线 C .社会福利曲线; D .生产可能性曲线 10. 在下列概念中,与帕累托效率无关的概念是( ) A .交换的效率 B .所有人平等地分享收入 C .产品组合的效率 D .生产的效率 11.如果有A 和B 两个消费者,对于A 消费者来说,以商品X 替代商品Y 的边际替代率为5;对于B 消费者来说,以商品X 替代Y 的边际替代率为3,假如A 和B 之间最终进行了交换,那么X 和Y 两种商品之间的交换比率可能为( )

【公平】09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关键字】公平 第9章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第一节一般均衡 一、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1、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的含义: 局部均衡是指单个经济主体的均衡与单个市场的均衡;所有市场的同时均衡叫做一般均衡。微观经济学中,对均衡的分析分三个高低不同的层次进行:单个经济主体的均衡、单个市场的均衡与所有市场的同时均衡。前两种均衡叫做局部均衡,最后一种均衡叫做一般均衡。 2、分析一般均衡的必要性: (1)在局部均衡分析中,产品与要素的价格没有真正被决定 在局部均衡分析中,假定各种产品与要素价格的决定是彼此独立的,相互之间没有联系。实际上各种产品与要素的价格的变动相互影响,任何一种产品或要素的价格都不能独立决定。 例如,其他产品的价格变动→在既定的价格下引起对所考察的X的需求量变动(替代效应或互补效应)→X的需求曲线变动→X的价格变动。或者要素价格变动→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变动→在既定的价格下引起对所考察的X的需求量变动→X的需求曲线变动→X的价格改变。 (2)任何一种产品与要素的价格,只有在所有其它产品与要素的价格都被决定时(均衡时)才能真正被决定。因此,为了真正说明产品与要素价格的决定,在分析局部均衡以后,还要进行一般均衡分析。 3、一般均衡分析的目的: 一般均衡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证明,在一定条件下,经济体系中存在一组价格,这组价格正好使各种商品与要素的供求相等,所有市场同时出清,以至于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 一般均衡分析有两种方法。尽管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分析最为典型,但为了简化,往往采用意大利经济学家埃奇沃斯的一般均衡分析法。 二、交换的一般均衡 1、假定:只有A、B两个消费者,消费X、Y两种数量既定的商品:。 2、交换的埃奇沃斯盒状图:A、B两位消费者的两套无差异曲线的组合。略。 3、交换的一般均衡条件: 任何两位消费者所消费的任何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相等。即: 4、交换契约线: 两套无差异曲线切点的连线。不论两位消费者的初始的禀赋点或者交换开始前的状态处于什么位置,最终的交换或者均衡的交换点一定位于这条曲线上。因为该曲线上每一点都满足交换的一般均衡条件。 5、效用可能性曲线: (1)定义:交换达到一般均衡时,两位消费者的效用组合的轨迹;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第9章【圣才出品】

第7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7.1知识结构导图 7.2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1: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 (1)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等于买者对一种物品的支付意愿减去其实际为此所支付的量。支付意愿是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价格,衡量买者对物品的评价。消费者剩余可用几何图形表示,通过求出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以上的面积,可计算消费者剩余。

价格下降可增加消费者剩余,这种消费者剩余的增加由两部分构成:①原有消费者可以为要购买的量少支付而得到了更多的剩余;②新的买者由于现在价格低于他们的支付意愿而进入市场,新的消费者剩余出现。消费者剩余衡量买者参与市场中得到的利益,反映了买者的经济福利。 (2)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等于卖者出售其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它们的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卖者为了生产一种物品而必须放弃的所有东西的价值,生产者剩余即生产者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可用几何图形表示,通过求出市场价格以下、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可计算生产者剩余。 价格上升可以增加生产者剩余,这种生产者剩余的增加由两部分构成:①原有卖者可以为要出卖的量而得到了更多的利益;②一些新卖者进入市场,新的生产者剩余出现。生产者剩余衡量卖者从参与市场中得到的利益,反映了卖者的经济福利。 【名师点读】 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都是考试中的频繁考点,经常以概念题或计算题的形式出现,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不仅要对该考点理解透彻,还应准确作图与分析计算。相关考研真题如下:1.【概念题】消费者剩余[中央民族大学2015研;华东理工大学2015研] 2.【计算题】考虑以下古诺竞争模型。市场中有N个企业,生产相同的产品,均没有生产成本。市场需求函数为p=a-bQ,其中a,b>0,Q为行业总产量。如果企业同时展开产量竞争,那么: (1)均衡时价格是多少? (2)此时消费者剩余是多少?[中央财经大学2014研]

第七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理论

第七章一般均衡与福利理论 学习要求: 1.重点掌握:一般均衡和帕累托最优标准问题。 2.一般掌握:社会福利最大化问题。 3.一般了解:交易和生产各自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第一节一般均衡理论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一、局部均衡及其假定条件 局部均衡是在假定其他市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孤立地考察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或均衡状态,而不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局部均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马歇尔。前面几章讨论的内容均属于局部均衡范畴。 其假定有三:P173页。 ⑴在商品市场上,一个商品价格的变化不会影响其他商品(替代的还是互补的)的价格变化; ⑵在要素市场上,一个要素价格的变化不会影响其他要素(替代的还是互补的)的价格变化; ⑶要素价格与商品价格之间不存在相互的影响。 二、一般均衡及其案例分析 一般均衡是指在承认供求与市场上各种商品价格和供求关系存在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条件下,所有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与供求的关系或均衡状态。一般均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瓦尔拉斯。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由四个方程组来表示:商品需求方程、要素需求方程、厂商供给方程和要素供给方程。由于模型假定要素收入等于产品销售价值,故此四个方程级中必定有一个方程不是独立的。 通过令任一商品为货币商品并以此货币商品定义其他商品和要素的价格,便可使模型的未知数数目与相互独立的方程式数目相一致,从而满足方程组即模型有解的必要条件。 三、帕累托最优标准 一般均衡的目标是经济效率最优,即经济福利最优。那么怎样判别福利的优劣?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如果某一经济变动改善了一些人的状况,同时又不使另一些人蒙受损失,这个变动就增进了社会福利,称为帕累托改进;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不减少一些人的经济福利,就不能改善另一些人的经济福利,就标志着社会经济福利达到了最大化状态,实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可以说,帕累托最优状态是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 帕累托最优状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交易的帕累托最优、生产的帕累托最优以及社会一般的帕累托最优。 第二节交易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一、交易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交易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当社会生产和收入分配状态既定的条件下,通过产品在消费者之间交换,使得交易者达到效用最大化的状态。用无差异曲线和埃奇沃思方框图来说明。

第九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第九章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一、本章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主要内容: 1.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分析。 2.帕累托最优状态 3.帕累托最优条件与一般均衡。 4.社会福利函数。 二、学习提要: (一)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模型 瓦尔拉斯首创了一般均衡理论体系。他认为一种商品的价格不仅取决于该商品的供求,而且受其他商品的供求的影响。当整个市场体系中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商品供求都相等时,市场才能达到均衡。他认为经济社会是由相互联系的各个局部组成的体系,当消费者偏好、要素供给和生产函数为已知时,就能从数学上论证所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可以同时达到均衡状态,即整个经济可以处于一般均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所有商品和要素的价格和数量都有确定的量值,均衡条件是消费者的效用极大化和生产者的利润极大化,所有市场的供需相等。简单的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由四个方程组来表示:居民户的商品需求方程、要素供给方程和厂商的商品供给方程、要素需求方程。由于模型假定要素收入等于产品销售价值,故此四个方程组中必定有一个方程不是独立的,可以由其他方程推导出来。但通过令任一商品为货币商品并以此货币商品定义其他商品和要素的价格,便可使模型的未知数数目与相互独立的方程式数目相一致,从而满足方程组即模型有解的必要条件。 (二)帕累托最优状态 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存在帕累托改进。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不存在帕累托改进,也就是说任何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已经不可能在无损于任何人的条件下,使得

任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好,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三)帕累托最优条件和一般均衡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对所有的消费者均相 等。即 MRCS A XY =P X /P Y =MRCS B XY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任何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所有的生产者均 相等。即 MRTS C LK =P L /P K =MRTS D LK 生产和交换的最优条件: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边际转换 率。即 MRT XY =P X /P Y =MRCS XY 当上述三个等值条件均满足时,整个经济便达到了一般均衡,实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任何完全竞争的均衡都是帕累最优状态。 (四)社会福利函数 帕累托最优状态不是一个而是有许多个,边际条件并不能决定在哪一点社会福利是最大的。为此,伯格森、萨缪尔森等人提出了社会福利函数将之引入福利经济学,以解决帕累托未能解决的唯一最优条件。社会福利函数包括了所有影响社会福利的因素,实际上它是社会所有个人的效用水平的函数。根据社会福利函数描绘出来的社会福利曲线及效用可能性曲线推演出来的效用可能性边界,便能得到兼顾国民收入数量和国民收入分配状态的社会福利的极大值。

9.第九章社会作业doc

9.3 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一般情况下,去个性化状态和个体侵犯行为之间是( )。 A.零相关 B.负相关 C.正相关 D.不确定 2.挫折一侵犯学说是由( )提出的。 A.罗伦兹 B.弗洛依德 C.班杜拉 D.多拉德、米勒 3.伯克威茨以“武器效应”的研究为根据,进一步修正了( )。 A.本能理论 B.挫折一侵犯理论C.社会学习理论 D.去个性化理论 4.小明平时温文尔雅,但有一天大家都在乱“起哄”时,他也表现出粗鲁无礼,这是一件( )。 A.从众现象 B.服从现象 C.去个性化现象 D.社会助长现象 5.公检法人员抓强盗、调查贪污、惩治罪犯等行为,属于( )。 A.非侵犯行为 B.反社会的侵犯行为 C.亲社会的侵犯行为 D.被认可的侵犯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 1.挫折一侵犯学说的要点包括( )。 A.人在受挫折后,一定会产生侵犯行为 B.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呈正比 C.抑制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强度呈正比 D.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则越小 2.侵犯的构成,主要有( )方面的因素。 A.破坏道德规范 B.伤害行为 C.侵犯动机 D.社会评价 3.侵犯的本能论的代表人物有( )。 A.弗洛伊德 B.罗伦茨 C.多拉德 D.伯克威茨 4.最常见并且影响最大的侵犯行为是( )。 A.校园内的欺负事件 B.街头的暴力抢劫c.家庭中的暴力虐待 D.师源性伤害 5.侵犯的学习观认为个体习得侵犯行为的途径有( )。 A.强化 B.习惯 c.观察 D.模仿 6.广义的侵犯包括( )。 A.反社会性质的侵犯 B.亲社会性质的侵犯 C.被认可的侵犯 D.自我防卫性的侵犯 三、名词解释 去个性化[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考试2004年真题] 四、简答题 简述挫折一侵犯假设。[中国政法大学2005研]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9第九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第2版)第九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试用DIM分析法,比较分析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不同。 答:经济机制又称为经济运行机制,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经济组织或经济系统内部和外部各构成要素、各环节之间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的方式及其运作机理。经济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决策机制、信息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埃冈·纽伯格和威廉·达菲等学者将其称之为经济机制的“DIM”分析法。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基本经济机制有两种: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市场机制就是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协调经济各部分的关系;计划机制则是把政府的各种经济计划作为调节经济各部分关系的基本手段和资源配置的方式。尽管二者都是配置资源的方式,但却有所区别。具体而言,运用DIM分析法,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不同之处体现在: (1)决策机制不同 市场这种资源配置方式下,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完全由经济主体独立决策,决策权高度分散。企业和消费者是市场的主体,作为理性经济人,在进行独立决策时,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消费者以效用最大化为原则。 在计划经济中,资源基本归国家所有,经济的组织和管理由中央计划机关负责,整个社会就像一个大工厂,成千上万个国有企业是其中一个工段或一个车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权高度集中于中央计划机构,依靠强制力、所有权及自身掌握的信息进行决策,但本身并不从事经济活动。企业和居民则根据政府的决策生产、就业以及获得收入进行消费。 (2)信息机制不同 市场经济下的信息机制是相对价格。价格由供给者和需求者双方通过竞争来决定。价格提供的信息量是巨大而充分的,可以从中了解市场上各种商品供给的数量、需求的多少、成本的高低、收益的大小。价格提供的信号简单、明了、透明度大、公开性强;市场价格信号可以横向和无限地传递,收集、整理快速,可以节省成本。 在计划经济方式下,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传递是通过政府计划部门纵向进行的。首先由各企业上报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计划经过逐级整理后再逐级上报中央,政府计划部门经过测算、平衡,根据掌握的国内外有关该部门的供需、价格的信息和动态,制定出计划,再逐级下达到企业,作为指令执行。这种信息收集和传递机制缺乏公开性和透明度,信息收集和传递速度缓慢,组织费用较高,而且容易失真。依靠这样的信息制定的计划很难符合瞬息万变的客观实际的需要,最后往往异化成主观主义或官僚主义的计划,造成资源配置不当。 (3)激励约束机制不同 在市场经济下的激励约束效应是强大的。与计划经济条件下以实物和使用价值为经济追求的目标不同,市场经济下经济追求的目标是货币和价值。货币在量上是无限的,追求货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