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读《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读《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读《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读《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伴随着深刻的文化转型,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全球化时期。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指所有事物都很快地以全球地规模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一体化(Unification)指的是则是完全一样,加入了WTO,就得遵守同样的游戏规则;科技也得按同样得规律来做。所以在经济和科技得绝大部分领域已经一体化了。

但文化显然不可以,也不应该一体化。北京大学的乐黛云教授认为文化从来就是多元的。各个人类群体的生存环境不同,语言不同,传统和习惯不同,文化也就各不相同。必须有不同文化的互相启发,互相促进,构成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态,人类才有发展的前途。中国有句古话:“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就是说,不同,才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互相发展,甚至互相冲突,冲突以后可以发展。如果大家都一样,不断重复,那就不能继续发展了。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持文化生态的丰富性,决不能可以让文化也变成单一化,一体化。这和自然生态的丰富性一样,没有树林的覆盖,没有多样化的自然发展,没有各种生物的相生相克,那就会变成一片的沙漠。如果没有不同的文化之间的“和而不同”,多元并存,我们的文化也会变成一片的文化沙漠。

那么如何来保持和传承及发扬我们的文化呢?要知道我们现在的年代是一个在科技高度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变的时代,是一个世界格局大变动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人类思维方式发展开辟出前所未有的新视野的时代,但是,同时我们也是生活在前所未有的,充满着高科技杀人武器和无处不在的恐怖活动的世界,当艾滋病的幽灵还没有被消除之际我们的人类中间又出现“瘋牛病”“非典”“禽流感”的国际恐慌;纵观人类进现代发展历史,尤其是工业社会和技术时代带来了不仅仅是表面的繁荣而是繁荣背后还有人性的异化,精神危机,物质主义,身心失调,吸毒纵欲,反文化反社会思潮等等的问题。痛定思痛,我们不由地反问科学还是万能的吗?显然,科学地发展无法完全解决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问题;科学理论无法为人们提供人生价值的判断的尺度。人不能根据科学事实去爱,去恨,从而解决精神的,情感的,道德的和信仰的种种矛盾和需求问题,因为人是具有灵魂和精神的动物,科学以外人离不开对人的精神世界及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在这种情况下,保存,传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就显得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了。为什么呢?很简单,别人有的我们有,别人没有的我们也有。现在在我们中国的大街上一样有世界其他大街上跑的福特,宝马,奔驰等,我们的航班一样可以将人们带到世界各地,人们一样拿着手机在沟通,一样会去吃全世界大同小异的麦当劳的汉堡,在一些中国老百姓口中麦当劳还被改称为“M记店”,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当中同样也有精神的危机,物质主义,拜金主义等等的问题,这些都是别人有的我们也有。那么,什么是别人没有的而我们有的呢?那就是“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的‘正史’,也往往掩饰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我想正是“中国的脊梁”们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前仆后继的努力,奋斗,才创造出以中国人特有的方式来把握自然和社会,从而在人类世界文明史上有了中国文化,这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一个独特的贡献。对于这一点我们应该有这么一份“中国人的自信力”,并且我们应该不断地在我们进行地伟大的民族复兴过程当中在为人类世界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之中增强我们的自信力。

读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一书,觉得此书是我们中国这个有五千年璀璨文明的大国,到了今天在世界多事之秋,人类文化处于重要的转型期,再一次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也是一种“我们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努力的结果。此书特别的还有就在于它还有一部中英文对照版,这是我们尊重文明的多样性文化的多元的同时也是在寻求与他种文化的动态的沟通和理解,从而寻求有益于共同的生活的基本知识。同时,我认为这套书的出版,也是我们进行对自身文化批判-沟通-重建的一种努力。我们中国主动打开国门,参与世界交流沟通,已经二十多年了,我认为中国始终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理想原则为准则来参与世界交流的那就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也是一种“礼”,一种“和”,我们是以“礼”以“和”待人,但是,国门打开了,就好象窗户打开了我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但飞蛾也跟着飞了进来。通过二十多年的开放,我想要扩展人们的精神世界,对于我们的传统中华文化有一个重新的认识,梳理,然后得出一个结果来使之在我们的教育树人当中有一个可以把握的根据是必不可少要走的一步,但是,我们不可能看浩如烟海的典籍,而且典籍中也有糟粕,《中华传统美德格言》的出版代表了一种努力,这套书有成人版,少儿版,对于不同的人而设计,使得中华文化传统更多得内化为我们现代中国人的内在尺度,使我们的未来的生活更和谐,正如费孝通先生在《反思。对话。文化自觉》一文中所说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中国四大古都

19世纪20年代四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 东南西北四京 首都在中国又称为京城、京都、京畿、京师等。中国重要王朝的的京都在民间被按照方位顺序进行分类。 * 西京(今西安,历史上又称长安、丰镐、丰京、镐京、京兆) * 东京(今洛阳,古又称洛邑) * 南京(今南京,历史上又称金陵、应天) * 北京(今北京,历史上称为燕京、北平) 近代以来,少数民族政权被认为是中国历史内同汉民族政权一样平等的一部分,所以上面所提到的东西南北中国首都并不具有历史学意义,而是一种民间的变称。 如辽、金、元西京(今大同,历史上又称平城、代京、云中) 雁塔北广场、芙蓉晚照、未央区、浐灞斜拉桥 西安古称长安,位于黄河流域关中平原中部秦岭北麓,地跨渭河南北两岸。东有华岳、西据太白,南依秦岭,北临渭水。历史上先后有西周、秦国、秦朝、西汉、新莽、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为都时间长达千年以上,特别是强盛的周、秦、汉、隋、唐以此为都,更增加了其浓厚的文化氛围,号称“十三朝古都”。“秦中自古帝王州”,这是唐代诗圣杜甫在其《秋兴》诗中的名句。 秦中,即关中,是指以西安为中心的渭河平原地区。它东有函谷关,西有大散关,南有武关,故称关中。关中地区南部为我国南北气候地域的分界线——秦岭,北部为高低起伏的丘陵,滔滔渭水贯穿其间,滋润着两岸膏腴的土地。包括长安在内的西起宝鸡,东至潼关的渭河流域,号称“八百里秦川”。这一地区土地肥美,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自古以来享有“陆海”、“天府”的美誉。西安地区河流纵横交错,有“八水绕长安”之说。“八水”即指泾、渭、浐、灞、沣、滈、涝、潏等八条河流。关中地区自古号称“四塞之国”,境内有关山带河之险,沃野千里之富,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封闭性。同时,由关中东出函谷,可联络中原;西逾千陇,可沟通河西;南越秦岭,可抵巴蜀、江汉;北上黄土高原,可进入阴山南北,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外向性。因此,西安在军事战略上的重要性极大。 西安是东方世界的文明中心,浩浩千年古都,位居我国古代众多古都之首。西安与意大利的罗马,希腊的雅典、埃及的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 编辑本段南京 南京奥体中心、总统府、中山陵和鸡鸣寺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不仅孕育了长江文明,也催生了南京这座江南城市。南京襟江带河,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山川秀美,古迹众多。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先生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老16字箴言有感)

文化意识的觉醒与相互认同 ——品费老16字箴言有感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老先生这句名言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它们每一句话都有很深的含义,而合起来更是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各美其美”,从文言文的角度看,第一个“美”为意动用法,即以……为美,直译过来就是各自以自己的美为美。放大到文化领域范围来说,“各美其美”告诉我们要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因为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纵观历史长河,自人类诞生至今,不同地区不同肤色不同人种的人类创造出了琳琅满目异彩纷呈的不同文化。上古时期四大东方文明古国的各具特色的文明令我们无限向往,在建筑方面,古埃及的金字塔至今仍矗立在尼罗河的沿岸,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与视觉冲击,现在人们在尼罗河沿岸游览,看到这埃及古老文明的遗迹,心中仍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如此浩大的工程,在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条件下被建成,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类似的,古代西亚的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及中华文明的万里长城有何尝不是人类历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 思想方面更是硕果累累,其中轴心时代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在其著作《历史的起源与目

标》中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在那个时代,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而超越和突破的不同类型决定了今天西方、印度、中国、伊斯兰不同的文化形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逐渐加强的今天,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交往日益紧密,文化的交流也更加频繁,各民族灿烂的文化使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更加多姿多彩。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在诸多文化中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独立性,经济可以一体化,但文化必须是多元化,很难想象一个丢失了本民族文化的民族如何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老师上课时也曾提起为什么俄罗斯为什么对有关乌克兰的事件如此敏感,因为俄罗斯文明的根——基辅就在乌克兰境内。 因此,在文化交流方面,我们要“美人之美”,即以他人的美为美,换言之就是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没有哪一个民族的文化就要比其他民族的文化优等,它们只是出于不同的社

美美与共学案

美美与共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2、理解“美美与共”在文明对话中的重要性。 3、对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和内化。 [整体感知] 一、请你假设自己是作者,模拟访谈: (1)作为社会学的研究专家,您是怎么想到要写这篇文章的? (2)您这篇文章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果用一个疑问句的话,您会怎样提出这个问题呢? (3)为什么您认为它是一个应该研究的问题呢?研究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 二、阅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画结构。 [文本深化] 1、概念阐释“ 思考:“美美与共”的内涵是什么? 费孝通语言表达: 我们用现代汉语表达:: 2、现实问题讨论: 你怎么看待自己的文化基因与外来文化冲突和融合问题? [拓展延伸] 1、“美美与共”是否会被精神殖民? 2、“美美与共”除了在“文明“,还可在别处吗? [随堂检测 ]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莅(lì)临浸渍(zì)惩(chéng)创不悱(fěi)不发 B.翌(yì)年城垣(yuán)船舷(xuán)混混(hùn)沌沌 C.户牖(yǒu)豆豉(shǐ)栎(lì)树蓊蓊(wěnɡ) 郁郁 D.骀(dài)荡囊括(nǎng)勖(xù)勉风尘仆仆(p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果脯决绝百页窗一筹莫展 B.蛰伏栈道满堂彩浮想联篇 C.款识做秀断代史计日成功 D.佞臣乘势活性炭光风霁月 3、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当今地球上的人类,应该比古代人具有更广阔的胸怀、更远大的目光,对于不同文化有更高的鉴赏力,拥有一个与不同文明和睦相处的良好心态。在这方面,我们的先辈留下了许多包含了深刻哲理的宝贵经验。比如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人们“不应该做什么”,而不是要求人们“应该做什么”;又如“修己而不责人”“退一步海阔天空”等等这样的格言,都包含了克己、忍耐、收敛的意思。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形成的漫长岁月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国人一套特有的哲学思想。 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从现在起就必须提倡在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种“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一场深刻大变革,它可能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这场变革一定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烈的攻击。但是,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这些抵制和攻击又算得了什么! (1).举例说明古代俗语中蕴含的哲理思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的产生有何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不同于中华文明的文明形态,我们应持什么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年广西省高考作文题及优秀满分作文:善善与共,天下大同_议论文

2013年广西省高考作文题及优秀满分作文:善善与共,天下大 同 4月29日,尚先生把手机落在了出租车上。他随后拨打那部手机,对方接听后立即挂断。他又发短信表示,愿意出2000元“买”回手机。一小时后,尚先生收到回复,说要归还手机。见面后才知道,捡手机的是一位年轻人。尚先生要酬谢他,但对方交还手机后就转身离去了。 当天晚上,记者联系到那位年轻人,年轻人说:“我本来无意归还,但看到手机里的照片和信息,发现机主刚刚给庐山地震灾区汇去一大笔捐款,很受感动。我不能见利忘义,不能用贪心对待爱心。我也要像尚先生那样多一些真诚和友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满分作文: 善善与共,天下大同 费孝通说:“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善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有善的传递,善的共鸣,才会有天下大同的局面吧! 拾手机的年轻人决定归还手机,不正是尚先生的善感染了他,才有了善的共鸣,使一个贪心的人变成了有爱心之人吗? 善善与共,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只有人人善我,我善人人,才有“与共”的纽带。以真诚待人待事,才会收到真挚的回馈。冰心怀善,她说:“你的一抬手,这热力便催开了一朵花,你的一转身,也使万物颤动。”于是,她理解了自然给她的回应,于是也在清风明月、朗月蓝天中寻找美,以善意的姿态欣赏大自然,才写

下了清新动人的诗篇,难道这不也是大自然对她的善意的回馈吗? 余秋雨亦如此。他怀善,以善意的姿态,敬仰着“文化”,于是他踏过冰封的雪山,荒凉的大漠,沉睡的江南小镇,终悟得千年一叹,换取凝练的情思。与号啕着“文化”却终日坐在高档写字楼里的文化人相比,他躬行的善意收到了来自大自然与历史的同样的回馈,一颗沉寂之心。 同样的,恶意相待也终换来恶意的苦果,这何谈“天下大同”?倘若捡手机的年轻人不归还手机,会不会使尚先生对“善”的必要性产生怀疑呢?前些时候的投毒案,源于舍友闹了纠纷,这让人想起十九年前的清华铊中毒案。两案如出一辙,都是高材生,而终落得你死我活,其中不正因善语相向而不主动调解吗?倘若大家都宽容些,以善而不是恶的心态来解决问题,又该成全了几家人的幸福啊! 而善善与共需要传递的过程,正如路遥所说“流动是河唯一的前途与出路”。这善需要起源需要接力。做善的起源,像罗素一样,带着清除陈见的扫帚扫去对女性的歧视,成为女性解放运动的首批男性领导者;像南丁格尔一样,带着挑破病痛的利刃为伤员救治而减缓痛苦,使“护士之母”的美名流芳百世。他们在传递善意,并成功地让这善的涓流遍布大地。如果人人都从自己做起,以善的心灵去触碰世界,这会是崭新的世界,一个宁谧而详和的天堂。 赛万提斯说:“上帝带黎明来,是送给每个人的。”善的号角在吹响,“中国梦”在不远的未来,召唤每个人都以善对世界,对生活。 何不善善与共,使天下大同。 点评: 本文紧紧围绕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立意,提出了“善善与共,天下大同”的观点,立意精准,主题鲜明。文章材料典型新鲜,以冰心、余秋雨、罗素等召人

0412——作文讲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试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题材不限(诗歌除外),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进行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1.对所给材料的基本理解 这是一则价值取向明显、立意角度多维的作文材料。“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费孝通先生在他的80寿辰聚会上,对民族文化问题提出的意味深长的16字箴言,四句话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意思就是欣赏自己的美和欣赏别人的美。 第二个层次是“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意思就是将欣赏自己的美和欣赏他人的美结合起来,就可以达到天下大同。 第一个层次是基础,第二个层次是结果,审题的重点应落实在第二个层次上。 如果有考生只写“美”,什么是美,怎样美或者自然景物之美,标明未读懂材料,此类作文应当判为四类卷。如果考生只写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或者每类都写,则未抓住中心,判为三类卷。如果考生能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角度写,则判为二类卷以上。 这只是从审题角度判断,实际操作时可根据立意、材料和文采上下浮动判分。 2.对立意的思考 首先,“各美其美”,是指各自懂得美化自己的美,欣赏自己的美,可写肯定自我,欣赏自我;发挥自身优势;每个人都应该自爱,从欣赏自我中获取自信。大而言之,可写民族的文化,精神,使国人充满民族自信心,而不妄自菲薄。 其次,“美人之美”是指赞美他人的美,可写学习欣赏他人,学习他人长处,“君子成人之美”。大而言之,我们要学会欣赏外族或者外国的优秀文化,用于借鉴接受外来文化,而不应闭关自守,夜郎自大。 最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指将欣赏自我和欣赏他人结合起来,方能建立大同世界。可写个体的互相尊重,互相欣赏,互相包容,互相融合,求同存异,也可写文化、精神相

大同文化

中国古都天下大同 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久远的历史,瑰丽的文化,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被誉为“塞外名城”的大同市位于山西省的最北端,处在内外长城之间,是山西第二大城市。这里三面环山,桑干河的支流御河纵贯南北。长期以来,人们对大同的认识止于煤都的富饶、云冈的瑰丽、华严寺的雄浑,其实,早在1982年,大同市就与北京、承德等24个城市一起首批入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山西唯一一座首批入列的城市。那么,大同这座城市究竟承载了怎样的历史和文化,使它得以获此殊荣呢? 第一点,大同的历史确实悠久,准确的说两千多年,大同的历史是有了,而且在这个历史长河中,它建过一次都—首都,做过两次陪都。 第二项就是文化,一个句注山(雁门关)一隔,我们的太原、晋南属于黄河流域文化,句注山以北,如果勉强说的话,就是桑干河流域文化,那么这两个文化大不相同,这两个文化的差异点在什么地方呢?我觉得这么来看,句注山以南是中原的农业经济文化,句注山以北是游牧文化与农业文化相结合的文化,那么这地方的文化特点就出来了,它是一个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正是由于少数民族文化给大同的文化带来了特色,高不能算高,但是它有特色,特色就可贵呀! 第三条就是都城,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里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建过都的,比如西安、洛阳、北京、南京,这都是几朝的都城,而且时间也很古,特别西安、洛阳这是古都嘛,那么大同作为都城,仅仅是一朝,北魏,而且是南北朝分割的时期,它是北方的一个都城,但是准确的说,有九十七八年的历史,在这个地方建都,在这九十七八年中,这个都城有过一段辉煌,这个辉煌的状况,那还是文献记载不多,通过近年的研究,那还是可观的,都城加上遗址加上它的历史,加上它的文化,使大同成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当之无愧。 大同古称平城、云中,辽代改称大同。历史上这里是中原的汉民族和塞外的游牧民族争夺天下的古战场,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大同绵延数千年的战争史和民族交融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就是在这里摈弃汉人笨重的战车长袍,推广轻便的胡服骑射,从而成就了一代霸业。汉朝时,刘邦率军抗击匈奴,在平城白登山被困七天七夜,后来用陈平的计策,贿赂匈奴单于的妻子阏氏,才得以突围。这一次战争失利使西汉政府改变了对匈奴的策略,与匈奴结下了和亲之约,也就有了后来传为佳话的昭君出塞。 一座历史名城,总是与一些傲视古今的历史名人联系在一起的。公元398年,一位来自草原深处的鲜卑族首领拓拔圭统一北方、建立北魏,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南方汉族政权抗衡的少数民族王朝。北魏定都平城,就是今天大同市内的东北部。直到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为止,平城作为北魏的都城近百年之久。“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经过近百年的苦心经营,平城成为当时北方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书写了大同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章。至今,在大同还有北魏风韵的遗存,那便是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洞窟53个,石雕造像五万多尊。其中尤为珍贵的是第十六至二十窟,世称“昙曜五窟”,是北魏名僧昙曜奉文成帝旨意开凿的,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令人惊奇的是昙曜五窟中的五尊大佛,竟然是北魏几代帝王的真实写照,连脸上脚上的黑痣也相吻合。《魏书》记载,“是年诏有司为石像,令如帝身。既成,颜上足下各有黑石,冥同帝体上下黑子。”这种天衣无缝的配合当然不会是巧合,而有着更深层次的政治原因。北魏之所以尊崇佛教、大兴石窟,是基于佛教对于皇权有“济益之动”的考虑。拓拔圭借高僧法果之口喊出了“皇帝即当今如来”的历史强音。礼佛崇帝的要求,迎来了北魏在云冈浩大的开窟造像工程,昙曜五窟也就应运而生,从而实现了

作文范文之美美与共800字作文

美美与共800字作文 【篇一:材料作文题目及参考立意】 期末考试作文模拟试题 请为以下作文题目拟出最佳立意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林语堂说,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 切都不懂。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③用规范汉字书写。参考立意:懂与不懂的辩证关系对自我(或世界)的认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学无止境,虚怀若谷是人生真谛有限与无限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走进书店,最畅销的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啊,健康类啊, 营销类啊……读它可以直接帮你升学、谋生,获得利益。其实读一 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 了在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 变化,往往来自这样的机会。不仅读书是这样,世上很多事情又何 尝不是如此? 请联系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 选文体;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无用实则有用,成功往往垂青有准备的人切勿急功近利,超越自己 往往在不经意间博学广知,创造成功无用之举往往是有用之源超 越功利的人生境界 3、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请根据以上材料中的一条或几条,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 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大角度:摒弃幻想, 立足现实要学会适应残酷的现实生活正视现实,努力拼搏小角度: 略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古都名胜与文化(自己整理)

此为本人自己整理查找的,考到了很多,需要的同学自己参考。 什么是古都? 1、时间上,应当是较为长久的。 2、空间上,其古代遗址应当能够确指,并与当代相关城市相近。 3、性质:是一个不受外来控制的、独立王朝或政权的政治中心所在。 八大古都 西安、洛阳、安阳、郑州、开封、杭州、南京、北京。 依据:在中国的历史上,八大古都都是主干王朝的都城,在时间,空间上有相对的稳定性,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故其有代表性,具有影响力。 古都北京 主要时期: 1、先秦燕国都邑:蓟 2、辽陪都南京:燕京析津府 3、金中都:燕京,1149年后为都。 4、元大都:忽必烈1260抵中都,1267建大都。 5、明北京城:永乐19年即1421年以后为都。 6、清北京城:顺治元年即1644年~1911。 古都西安 西安曾经是12朝古都,其为都的时间千年以上,主要有以下统一王朝: 1、西周:丰镐 2、秦:咸阳 3、西汉:长安 4、隋:大兴 5、唐:长安 古都洛阳 主要时期: 夏中晚期:二里头遗址 商:西亳(偃师) 周:洛邑 东汉:雒阳 曹魏西晋:洛阳 北魏:洛阳 隋唐东都:洛阳 北宋西京:洛阳 古都郑州 主要时期: 1、文明肇始 轩辕故里(新郑西山古城) 禹都阳城(登封王城岗遗址)

2、夏启、少康之都(新密新砦遗址--夏邑);还有巩义、荥阳等地都有遗址(公元前2070~)。 3、商汤亳都(郑州商城,3600年前) 4、郑韩故都(新郑) 古都安阳 (一)地理特点: 地处洹漳流域,由安阳和邺组成。 (二)主要时期: 1、殷商:公元前1300年第20王盘庚迁至北蒙,叫做“殷”(今安阳小屯),以后8代12王为都254年。 2、曹魏邺都 3、十六国时期的邺都 4、南北朝时代的邺都 古都开封 主要时期: 1、夏都:老丘(陈留镇国都里村) 2、战国魏:大梁,公元前365年。 3、五代时期:后梁的东京、后晋后汉后周的东都。 4、北宋东京:开封 5、金朝南京:汴京 6、明初北京:大梁 古都南京 主要时期: 1、东吴:229年建都建业。 2、东晋:317年都建康。 3、南朝(宋齐梁陈)420年都建康。 4、十国时期的南唐,937年都金陵,称江宁府。 5、明初都城:南京应天府,又称京师。 古都杭州 主要时期: 1、五代十国时期吴越:923年都杭州。 2、南宋:1138年正式都临安府。 古都迁徙特点 宋代以前,由西向东,南宋以后,南北交替的大十字迁徙,最后定都北京,是经济发展及民族融合的结果。 古都布局与规划 (1)平面布局:方正型;自然型 (2)城市规划: 1、以宫殿建筑为中心 2、中轴对称

美美与共教案教学设计

美美与共 【教学目标】 1.了解费孝通及《美美与共》的相关内容。 2.通读文本,把握文章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难点:理解作者“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经典文化作品往往蕴涵着深刻的社会道理,有着璀璨的思想光芒、完美的表现形式和精湛的艺术手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美美与共》,一起来感受费孝通笔下的世界。 二、作者简介 教师: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了解作者。 费孝通(1910.11.2-2005.4.24),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费孝通在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该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费孝通先后对中国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进行实地调查,提出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策略。同时,开始进行一生学术工作的总结,提出并阐述了“文化自觉”的重大命题,并出版有《行行重行行》、《学术自述与反思》、《从实求知录》等著作,被誉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三、背景介绍 于1990年12月,在东京召开的“东亚社会研究国际研讨会”上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箴言。 四、课文赏析 1.整体把握 本文是针对什么问题而写的?

明确:本文是针对如何对待人类不同文明展开的。 作者认为对待人类文明应该持怎样的态度?达到怎样的境界? 明确:“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达到“天下大同”的境界,这也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解释几个“美”的含义,学生小组讨论解决) 明确:“各美其美”和“美人之美”:第一个“美”都是欣赏、赞美的意思,第二个“美”都是优秀的文化的意思。“美人之美”是更高一层的文化自觉。 这句话的含义:人们要懂得各自欣赏自己创造的美;懂得欣赏别人创造的美;将各自之美和别人之美结合在一起,就会实现人人平等、自由的社会状态。 (1.2设计意图:把握文章核心内容,解释几个美的含义是让学生明白课文题目的含义,理解语句内在的联系,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 2.梳理段意,把握文章写作思路 第1段:提出处理好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的条件是“平和、谦逊”的心态,即古人所谓的“君子之风”。 第2段:提出中心论点“各美+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并分析了实现这一设想的艰难性。 第3段:具体分析达到“美美与共”境界艰难的原因。 第4段:正确对待本土的历史文化和异文化。 第5段:以历史上日本学习和接受唐文化,获得很多文化资源为例,谈要善于“美人之美”。 第6段:实现“美美与共”这一设想的可能性。 第7段:提出要树立“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建设“和而不同”的美好世界。(设计意图:对于这篇学术论文,学会概括段意还是必要的。) 3.结构特点 (1)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 (2)采用层层深入的论证方式。先论证基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然后论证更深层次的“美美与共”。 (3)论据典型,结合中国历史,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论证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作业布置】 1.如何解读“美美与共”的内涵? 2.阅读费孝通的其他作品。

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阅读附答案

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心愿。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股脑儿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希望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能够彻底拋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中华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我想我们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方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要知道,不论哪种文明,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因此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 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从现在起就必须提倡在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文化观念上的一场深刻大变革,它可能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在这场变革中,一定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烈的攻击。但是,当我们看到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这些抵制和攻击又算得了什么。 (选自《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费孝通,有删节) 1.下列对“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在文中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者的心愿在几年前就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但是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 B.面对今天的“信息爆炸”纷至沓来的形形色色的“异文化”,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而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 C.在树立“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场文化观念上的变革中,我们要警惕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的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 D.“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是一种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的心态。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天下大同”即人类能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从现在起就必须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 B.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中的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欺凌的

中国八大古都简介

中国八大古都简介 “八大古都”是指由中国古都学会通过并经国内史学家承认的古代都城。 中国八大古都按定都时间先后,: 洛阳(从夏朝始)、郑州、安阳、西安、开封、南京、杭州和北京。 由于中原地区不仅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而且长期是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所以八大古都中,有四个位于今河南。这些古都,在建筑、风景及文化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华文明的代表和结晶,那么这些名胜古迹你都去过哪些呢? 中国八大古都 一.中国八大古都按目前国际影响力排名: 1.北京; 2.西安; 3.杭州; 4.南京; 5.洛阳; 6.郑州; 7.开封; 8.安阳。 二.中国八大古都按历史建都政权数量排: 1.洛阳,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帝喾、夏(早期、末期)、商(初期)、西周(成王五年后)、东周、战国韩(早期)、秦末河南王、西汉(高祖初)、更始、东汉、曹魏、西晋、北魏(493年后)、隋(炀帝后)、李魏、王郑、唐、武周、大燕、后梁、后唐、后晋(高祖初)、中华民国(32年)。二十三个政权。 陪都政权:新莽、后赵、东魏、北周、后汉、后周、北宋、金。八个政权。 合计:三十一个政权。 2.西安,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西周(初年、末年)、秦、西汉、新莽、更始、赤眉、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燕(一个月)、东魏、北周、隋(文帝)、唐、武周(2年)、黄齐、大顺(一个月)。十九个政权。 陪都政权:曹魏、后赵、五胡夏、后唐、中华民国。 合计:二十四个政权。 3.北京,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诸侯蓟、诸侯燕、秦末燕王、前燕、安史燕、刘燕、辽(1125年)、金(中期海陵王后)、元、明(成祖后)、大顺、清、中华民国(早期)、洪宪、中华人民共和国。 合计:十五个政权。 4.南京,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东吴、东晋、桓楚、侯汉、宋、齐、梁、陈、南唐、南宋(初期)、明、南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十四个政权。 陪都政权:杨吴。一个政权。 合计:十五个政权。 5.开封,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夏(帝杼后)、诸侯杞、战国魏(前364年后)、后梁、后晋、辽(辽太宗三个月)、后汉、后周、北宋、张楚(一个月)、刘齐、金(海陵王及宣宗南迁后)、韩宋。十三政权。 陪都政权:明。一个政权。

天下大同解说词

纪录片《天下大同》解说词 (2012-05-25 17:20:56) 转载▼ 标签: 杂谈 序这里是阴山脚下的一段长城遗址,兀然矗立的烽火台,默默见证了几千年来农耕文明与游牧部落的激烈冲突。也许是看惯了太多的铁马金戈血火铮鸣。这片充斥着烽烟与战鼓声的土地,却有了一个安宁祥和的名字,大同。 两千年前,东方哲人孔子,用“大同”来阐述人类政治的终极目标,但鲜有人知道,大同还是人类文明的起点。历史在这一刻惊人的重合了。 在人们的最初印象中,大同总是以朔漠为伴,是孤独的驼队,经历了漫长的跋涉,迈进中原的第一座驿站。 而在更遥远的时代,几百万年前,这里曾经是一个巨大的湖泊。当时的大同湖,温暖湿润,周围长满了落叶松、冷杉、云杉等乔木、灌木。生活着数十种哺乳动物,其中包括野牛,三趾马、纳玛象、剑齿虎等。湖里游弋着刺鱼、鲤鱼、丽蚌、蚬、螺等,许多水生动物。 几百万年过去了,突然间地动山摇,大同火山爆发,灼热的岩浆从湖底喷出,大同湖像煮沸的开水。迷雾笼罩着湖面,灾难降临了。湖中生物化为灰烬,湖边动物纷纷逃遁,这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岩浆冲破湖水露出地面,凝固成一个个锥形火山丘。石匣里裂开一道峡谷,湖水外泄,火山丘露出地面,桑干河蜿蜒曲折流经其间。这便是大同火山群的由来。 大同湖在亿万年的地球历史中,仅是惊鸿一现,人类史前历史的迷雾,却在此一层层渐次拨开,这里埋藏着大同早期文明的秘密。 1921年3月的一天,在天津耶稣会,崇德堂的神父寓所里,法国传教士桑志华写了几封信。这位博物学家自1914年,来到中国后,便开始在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进行地质、古人类,旧石器的考察研究。他写的一

2017高考满分作文:善善与共,天下大同_话题作文

2017高考满分作文:善善与共,天下大同 费孝通说:“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善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有善的传递,善的共鸣,才会有天下大同的局面吧! 拾手机的年轻人决定归还手机,不正是尚先生的善感染了他,才有了善的共鸣,使一个贪心的人变成了有爱心之人吗? 善善与共,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只有人人善我,我善人人,才有“与共”的纽带。以真诚待人待事,才会收到真挚的回馈。冰心怀善,她说:“你的一抬手,这热力便催开了一朵花,你的一转身,也使万物颤动。”于是,她理解了自然给她的回应,于是也在清风明月、朗月蓝天中寻找美,以善意的姿态欣赏大自然,才写下了清新动人的诗篇,难道这不也是大自然对她的善意的回馈吗? 余秋雨亦如此。他怀善,以善意的姿态,敬仰着“文化”,于是他踏过冰封的雪山,荒凉的大漠,沉睡的江南小镇,终悟得千年一叹,换取凝练的情思。与号啕着“文化”却终日坐在高档写字楼里的文化人

相比,他躬行的善意收到了来自大自然与历史的同样的回馈,一颗沉寂之心。 同样的,恶意相待也终换来恶意的苦果,这何谈“天下大同”?倘若捡手机的年轻人不归还手机,会不会使尚先生对“善”的必要性产生怀疑呢?前些时候的投毒案,源于舍友闹了纠纷,这让人想起十九年前的清华铊中毒案。两案如出一辙,都是高材生,而终落得你死我活,其中不正因善语相向而不主动调解吗?倘若大家都宽容些,以善而不是恶的心态来解决问题,又该成全了几家人的幸福啊! 而善善与共需要传递的过程?,正如路遥所说“流动是河唯一的前途与出路”。这善需要起源需要接力。做善的起源,像罗素一样,带着清除陈见的扫帚扫去对女性的歧视,成为女性解放运动的首批男性领导者;像南丁格尔一样,带着挑破病痛的利刃为伤员救治而减缓痛苦,使“护士之母”的美名流芳百世。他们在传递善意,并成功地让这善的涓流遍布大地。如果人人都从自己做起,以善的心灵去触碰世界,这会是崭新的世界,一个宁谧而详和的天堂。

“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评析

一、费孝通老先生在80寿辰时,曾经意味深长地讲了一句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结合所学世界文明史内容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和当前国际形势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0分) 答:这句话表面的意思是:人们要懂得各自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的欣赏别人创造的美,这样将各自之美和别人之美拼合在一起,就会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 这句话联系到世界文明史时,便附上了很多含义。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与习俗,有着自己的文明,只是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很多民族自己的文明却慢慢地为其他民族文明所取代。中国自己的文化便是包含着包容,而现在提出的口号是对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是在现代这个社会,随着美国、哈韩、哈日的文化入侵,文化之间的矛盾也愈演愈烈,使中国自己的文化传承收到了极大的挑战。在中国古时,便是以汉族自身的文化为尊,但中华民族本身的文明则是以不同民族之间共同的创造。如春秋时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则是吸收了外来文化,达到了美美与共,最终使赵国盛极一时。其实不仅是文化之间,很多方面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便是一个例子,每个学说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与适用的方面,所以虽然每个学说信奉者之间会进行争辩,但是却能做到尊重他人的想法,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学说,达到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有了美美与共,有了百家争鸣的盛况。中华民族本身的文化发展本就是融合而成,才有了很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成果。但到了晚清时,由于开始时国人自以为大,对外国新的文化有所排斥,对新的机器及生产方式心存芥蒂,不能美人之美,所以导致了最终的接近亡国。而新文化运动中,则是对自身的文化排斥过激,以致很多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都被视为糟粕,不能各美其美,所以也存在很多缺陷。近几十年来对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使自身的古老文化不断创新,虽然存在着文化之间的矛盾,但由于正确认识到了发扬自身文化与吸收外来文化两者并存的重要性,才使近几十年成为又一个文学盛世。 不仅是中国,世界上很多国家也是如此,若一个文明征服另一个文明时,会吸收部分被征服文明的文化,而不是彻底排斥,则能坚持比较久的统一,而对于被征服民族的文明彻底排斥的国家,虽说一开始迫于武力没有很强的反抗,但这样的国家很少有能长久统一的。以罗马为例,虽说罗马帝国武力确实很强,不过每个君主对于国家的治理还是很用心的,他们都会采取一些政策化解民族矛盾,也对他人文明很尊重,也吸取了很多精华,所以帝国存在的时间很长。可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确是“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重要前提。 当今世界存在着多种文明,不同文明之间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文明之间有不同,则有冲突。现代文明的冲突主要是由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矛盾造成的。而引起文明冲突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社会的不平等。 由于各个文明都有其灿烂灿烂之处,各个文明之间需要交流和相互学习,因此人类的文明融合也是必然的。而某些强国却想通过经济力量来扩大自己的影响,进而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世界文明。细看中国历史,每个朝代都会实行一系列尊重其他民族的政策,这样国家才能统一和富强,而轻视他人文化的王朝必将遭到历史的覆灭,这是历史的必然。不仅是中国,世界文明都是一样,一个王国建立起来,都会对之前王国的文化进行很多的吸收,才能使自己强大起来。各种文明都有共性,即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文明的融合石发展的关键,只有做到既发扬自己的文明,又尊重他人的文明,才会美美与共,从而天下大同。

高考优秀作文范文: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高考优秀作文范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导读:本文高考优秀作文范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哲人隽语,更是时代风尚。 “共生共存,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这是中华文化,更是人类智慧。 两河流域的辉煌化作一抹烟云,在历史的天空留下遥远而又凝重的一笔;古埃及文明早已随时光化铅,成为一段饱含沧桑的回忆;古印度文明也像是被蒙上历史的风尘,暗淡了昔日的光芒。唯有华夏文明,与时俱进,历久弥新,不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灿烂辉煌。为什么上下五千年的风霜不但没有侵蚀它、湮没它,却为它添砖加瓦、增光溢彩了呢?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也就是能做到“美美与共”。 中华文明能够一面继承传统,一面推陈出新。它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中不断发展壮大。北魏时孝文帝改革,鲜卑族在华夏文明前选择了交汇融合。蒙古人放弃了中原牧马,却也沿袭了汉人“勤农桑,务耕织”的制度优势。八旗子弟踏破天门豪情万丈,在入主中原后“兴科举,礼孔孟”,俨然已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

与光大者。中华文化总是能以其兼容并包的顽强生命力走过历史的风雨,如大江大河滔滔不绝,渐行渐远渐无穷。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是中华文明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不断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内在要求。这种交流从古至今都存在着。 鉴真大师东渡,马可波罗来华,玄奘西天取经,郑和西洋送宝,民族文化的交流与汇合是历史的经验,也是世界的大势。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那时的神州大地,是儒家和道教的天下,可是佛教并没有因此就被排挤出去,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对中华文化起了深远持久的影响。自隋唐开始,佛教经由中国义理的逐步改造,使中国化了的佛教教义,颇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佛、道、儒在碰撞中交融,三教合一,在中华文化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烙印。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明沟通的桥梁,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渗透。如今,“一带一路”倡议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搭建了一个更加巨大的平台,既有利于各国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各族文明在交流*存,在交流中壮大。2015年9月,新时代领路人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明确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革命性理念,倡导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2017年3月23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通过决议,载入了新时代领路人关于

《美美与共》教学设计

《美美与共》教学设计 类别:中学语文编号: 【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课文、积累常见词语。 2、把我文章论述思路、分析论证方法。 3、理解作者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 【重点难点】 1、分析课文论述思路、论证方法 2、理解作者“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探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课前预习,完成以下题目: 1、认识作者 费孝通:江苏吴江人,社会学家。著有《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生育制度》《行行重行行》等。 2、积累词语 谦逊糟粕欺凌酝酿截然相反 妄自菲薄:过分地看待自己。 纷至沓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 修已而不责人:提高自己的素养而不过多地苛责别人。

3、北京论坛:是以学术和文化为中心的世界级学术性论坛。它将以北京雄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在介绍和发展世界高水平学术成果的同时,借鉴并吸收世界范围内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从而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高水准的学术论坛。 (设计意图: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学会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积累词汇,提高语文素养。) 二、上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一个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并用这种文化影响其他民族,每一种文化需要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当然也离不开对其他文化的借鉴和吸收,各种文化之间坚持对话,摒弃偏见,增进交流,消除隔阂,那么人类的文化就会呈现出灿烂的前景,即文化界的“大同社会”,今天我们学习《美美与共》这篇课文,寻找实现这一“大同社会”的途径。 (设计意图:紧扣课文主要内容,带领学生迅速进入文本。) (板书课题:美美与共) (二)整体把握 1、本文是针对什么问题而写的? 明确:本文是针对如何对待人类不同文明展开的。 2、作者认为对待人类文明应该持怎样的态度?达到怎样的境界? 明确:“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达到“天下大同”的境界,这也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解释几个“美”的含义,学生小组讨论解决)

论述类文本费孝通《美美与共》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美美与共 费孝通 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心愿。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古脑儿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希望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能够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我想我们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要知道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所以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 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从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一场深刻大变革,它可能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在这场变革中,一定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烈的攻击。但是,当我们看到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这些抵制和攻击又算得了什么。 1. 下列对“‘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在文中含义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它需要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和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B. 这是一种理智的、稳健的而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 C. 这是一种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既“理解”又“选择”的心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