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最新注射指南

胰岛素最新注射指南
胰岛素最新注射指南

概括性介绍卡片

胰岛素注射之前的准备

1. 对每个人来说胰岛素笔和相应的注射药物要求非常严格。

2. 选择清洁、干燥的皮肤注射。无需消毒皮肤和相应的器具。

3. 最好在室温下注射胰岛素。

4. 通过来回摇晃至少10次,充分混匀预混胰岛素直到出现均匀的白色乳浊液。

5. 当预混胰岛素量小于12IU时需更换新的胰岛素笔芯。

6. 每次注射之前,重复向上排出空气直至有胰岛素液从针头溢出。

7. 当一次胰岛素用量超过50IU时,应将胰岛素剂量分开注射并且必要时应尽早分开。

首选的注射部位和组织

1.在皮下组织注射胰岛素

2.速效胰岛素最好注射在腹部,慢效胰岛素最好注射在大腿和/或臀部外侧,而上臂不作为推荐的注射部位。

在上面推荐的注射部位中,不同种类的胰岛素之间没有区别。

3.选择未损坏的皮肤进行注射。

4.注射的部位必须轮换以防皮肤损坏。

5.每年至少检查一次有无皮肤损伤,当存在皮肤损伤时,需要更频繁地检查注射部位并教育相关的其他注射部位、轮换注射部位、针头的一次性使用、减少胰岛素需求量的可能性。

注射针头的特征

1.必须根据不同的注射部位结合注射技术来个体化确定针头的长度。通常使用<8mm的针头特别是5或6mm的针头进行胰岛素皮下注射。

2.每个针头只能使用一次,当注射完胰岛素之后需当即丢弃针头,除非胰岛素的剂量必须被分成两份或更多份注射。

3.胰岛素笔必须提前准备好,同时参考厂家的说明书或者寻找相应的厂家指导。

注射技术

1.关于注射技术,结合注射部位和针头的长度有不同的建议。

当垂直没有皮肤皱襞时,首选短针头(5或6mm)。当针头>8mm时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皮肤皱襞而不是捏起皮下的肌肉组织。关于释放皮肤皱襞的时间没有统一规定。

2.不建议透过衣服进行注射。

3.针头刺入和拔出的速度由患者自己决定。一旦针头刺入皮肤,注射过程中不能改变针头的注射角度。

4.必须缓慢地注射胰岛素。

5.当胰岛素注射完之后,针头必须在皮下停留10s。

6.注射完之后不要按摩皮肤。

胰岛素最新注射指南

该指南适用于绝大多数胰岛素注射病人,但是由于存在个体差异,这些规则仍然需要调整。在下面的各段里,基本信息和操作建议有部分重复。

卫生保健人员的任务

1.目前有三大类注射药物可供糖尿病的治疗:胰岛素,GLP-1因子和胰泌素。

2.糖尿病宣教者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教导病人如何正确地注射这些药物。

3.在对患者进行理想的注射技术教育之前,首先得对注射部位的解剖有一定的了解。

4.有必要认识到不同组织和部位对不同因子的吸收存在差异。

5.教育正确的注射技术的主要目的是避免肌肉注射。

6.卫生保健工作者的另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帮助病人克服注射时可能出现的诸多心里障碍,特别是在实施胰岛素注射治疗的初期。

胰岛素注射治疗的心理挑战

儿童

1.在开始实施注射治疗时,大多数儿童所产生的恐惧通常来源于早期免疫接种注射经历和关于注射的有关负面社会信息。

2.卫生保健工作者和父母害怕伤害到儿童,通常容易将这种恐惧传递给儿童。

3.父母如果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可以减少相应的焦虑,他们平静而肯定的表现对恐惧的孩子来说是最有效的支持。

4.患儿预期中的恐惧往往比实际注射时的恐惧更严重。

5.一个在给儿童注射时面带微笑的卫生保健工作者可能会被误解为喜欢伤害儿童。这个时候最适合的是不带有任何表情。

6.注射时可对幼儿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只要不是使用欺骗的手段),而对于年长儿则更适合使用认知行为疗法。

7.认知行为疗法包括放松训练,引导性思维,等级性接触,积极的动作示范和强化性训练。青少年

1.卫生保健人员需要意识到许多青少年不愿意在同龄人面前注射胰岛素。

2.在青少年里存在一个更大的趋势是忽略注射,大多数是由于单纯的遗忘,尽管有些时候可能是来自于同龄人的压力或自身的情绪抵触等等。

3.如果存在将减少胰岛素剂量视为一种控制体重方法的危险性行为,忽略注射将可能成为一种习惯。

4.在年轻女性当中,存在更多的故意减少胰岛素注射剂量的行为,只要推荐剂量治疗的效果和HbA1C之间产生差异时,都要找出原因。

5.应该给青少年消除疑虑:没有人能够一直很完善地管理糖尿病,偶尔的失误,只要没有养成习惯都算不上是失败,它只会产生很小的、非长期的后果。

6.任何加强他们管理意识的措施都可以对青少年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周末或假期灵活的注射规划)。

7.应该鼓励所有父母,尤其是青少年自己讲述他们关于注射的感受,特别是他们遇到的挫折和自身的努力。

成人

1.虽然只有少数的成人有针头恐惧症,但是仍然有许多人在注射时存在焦虑,特别是在开始治疗的初期。

2.甚至有经验的父母也可能对注射有一定的排斥或厌恶情绪。

3.在开始治疗时,卫生保健工作者采取自我注射胰岛素示范可以减少病人的恐惧心理。4.如果之前患者的父母诊断出糖尿病后有自我注射胰岛素的经历,可以显著减少患者的注射恐惧。

5.胰岛素本身也是患者担忧的一方面原因,卫生保健工作者通过解释该疾病自然、进展性实质

包含了胰岛素的治疗,并解释使用胰岛素治疗并不意味着治疗的失败,从而使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病人将来实施胰岛素治疗时有一个心理准备。

6.需要强调短期及长期控制好血糖的益处。

7.治疗的目标应该是及早地发现合适的联合治疗控制血糖的方案,而不是尽量减少使用治疗药物的种类。

8.卫生保健工作者应该仔细思考自身对于胰岛素治疗的理解,避免使用任何暗示胰岛素治疗是一种失败,一种处罚或威胁形式的相关术语。

9.卫生保健工作者应该从人文化角度,通过适当的比喻,图片和故事,向大家展示胰岛素注射治疗如何延长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

教育

1.有关注射的决策应该在“病人作为参与者,卫生保健工作者负责提供相关经验和建议”这样一个讨论的环境下制定。

2.卫生保健工作者应该花时间来探究病人关于注射过程和胰岛素本身的恐惧。

3.在开始注射治疗初期(和此后至少每年),卫生保健工作者应该讨论下列话题:

注射的方法

使用器具的选择和管理

保护和自我检查注射部位

正当的注射技术包括注射部位的轮换,注射的角度,和皮肤皱襞的使用。

最佳的注射针头长度

合理的器具处理方案

4.卫生保健工作者应该确保患者正确的理解和接受这些信息。

5.如果有可能,每次出诊时,都应该询问和观察患者目前的注射行为,检查和触诊注射部位;或者每年至少一次。

6.应该教导患者(或者糖尿病儿童的父母)如何对注射部位进行视/触诊,以便早期发现脂肪肥大。

7.当对群体进行教育时,有证据显示:只有采用接受过正式训练的教育者,才能产生提高知识和改善代谢控制的效果。

胰岛素针头长度

使用胰岛素/ 艾塞那肽/胰泌素治疗的目标是:确保将药物释放到皮下组织,而没有外溢并减少疼痛或不适。

儿童

1.儿童期被定义为从出生一直到青春期之间。

2.针头恐惧现象在儿童中非常常见,特别是在治疗初期,应该向儿童及其父母小心谨慎地加以介绍。

3.适当的针头长度对儿童来说非常关键,以避免肌肉注射,产生疼痛,恶化糖尿病治疗,有时甚至出现危险。

4.青春期前两性的皮下组织模式基本相同,青春期后女孩比男孩要获得相对更多的脂肪堆积,因此男孩可能存在肌肉注射更高的长期风险。

5.儿童应该使用4,5或6mm的针头,每次注射时都应该捏起皮肤皱襞。

6.没有任何医学依据推荐超过6mm的针头给儿童。

7.当只有8mm的注射针头时,需要捏起儿童的皮肤,以45°角注射。另一种选择就是使用针头缩短器。

8.在注射过程中避免按压或挪动皮肤,因为针头可能会比想象中进入得更深。

9.只有在他人注射并将皮肤捏起的情况下,才能选择在手臂注射。

10.不推荐自我注射手臂,因为同时要捏起皮肤并注射不容易实现。

11.病人和/或其父母应该向卫生保健工作者演示他们的注射技术。

青少年和成人

1.寻找适合不同患者各自合适的针头长度对确保皮下注射,避免肌肉注射来说非常关键。2.任何患者包括肥胖者都可以使用4,5和6mm针头,他们在控制血糖方面与8mm和12.7mm 的针头没有差异。

3.患者应该认识到:总有更长的针头可供使用,因此在治疗初期应该从短针头开始。

4.迄今为止,没有证据显示使用短针头(≤6 mm)会产生严重的胰岛素外溢,疼痛增加,糖尿病治疗恶化或其他一些并发症。

5.用这些针头注射时需要垂直皮肤表面90°进针,尽管也有一些证据表明使用6mm的针头,以45°角注射时也可能有效。

6.没有任何医学依据推荐使用>8mm的针头。

7.当注射偏瘦或正常体重的患者四肢或腹部,特别是使用>8mm的针头时,捏起皮肤尤其重要。8.当患者血糖控制欠佳时,需要每年评估针头的长度和患者的注射技术。

皮肤皱襞

1.当皮肤表面到肌肉的距离小于针头长度时捏起皮肤皱襞尤为重要。

2.捏起皮肤皱襞对确保皮下注射来说是一项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3.从开始胰岛素治疗时就应该教会所有患者正确的捏起皮肤皱襞的方法。

4.用拇指和食指(有时加上中指)捏起合适的皮肤皱襞。

5.用整只手捏起皮肤可能会将皮下组织连同肌肉一起捏起,从而导致肌肉内注射。

6.捏起腹部和大腿的皮肤很容易,但是臀部(很少使用)就要困难很多,当自我注射时,这在手臂上根本不可能实现。

7.最理想的顺序应该是:1.捏起皮肤皱襞2.注射胰岛素3.将针头在皮下停留10s 4.从皮下拔出针头 5.释放皮肤皱襞

注射部位护理

1.应该使用清洁的双手注射在清洁部位。

2.在院外通常不需要消毒注射部位。

3.应该在注射之前先检查注射部位。

4.透过衣服进行注射并一定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但是一般常识和事实是患者将看不到注射部位,从而不是一项理想的选择。

5.如果存在脂肪垫,炎症或者感染迹象就需要更换注射部位。

储存和启用

1.用当前配套使用的容器(笔,药筒或者玻璃瓶)在室温下贮存胰岛素(在有效期之内最长可以放一个月)。

2.混合胰岛素(例如NPH和预混胰岛素)必须缓慢地摇晃和/或倾斜至少20圈,直到结晶变成混悬液(溶液变成乳白色)。

3.在注射之前准备好胰岛素笔(可见胰岛素液滴挂在针尖上),以保证注射时液体流畅,没有梗阻。

注射

1.缓慢注射以保证完全下压注射器活塞或者胰岛素笔的拇指按钮。

2.当注射完之后再等10s拔出针头以免外溢,确保注射剂量完全释放和吸收。

3.胰岛素需要在室温下注射,因为有些胰岛素在低温下注射会变性。

4.通常不推荐注射后按摩注射部位,因其会加速胰岛素的吸收。

1.注射笔和笔芯只能用于同一个患者,绝对不能在患者之间共用。

2.注射完之后,应该当即丢弃针头而不是留在笔上,这样可以防止空气或其他污染物进入笔芯和胰岛素外溢。

3.当完全下压拇指按钮之后,患者应缓慢地数到10再拔出笔芯以获得足够的剂量并防止胰岛素外溢。

4.当剂量较大时有必要数到超过10。

注射器

1.在世界范围内有许多患者仍在使用注射器作为他们的主要注射器具。

2.当前没有任何一种注射器的针头长度<8mm。

3.和胰岛素笔不同,没有证据显示当完全下压活塞之后,注射器针头必须在皮下停留10s。4.没有任何医学依据要求使用可拆卸针头的注射器进行胰岛素注射。固定针头的注射器可以提供更精确的剂量并减少无效腔,需要的时候还可以混合胰岛素。

胰岛素类似物(速效)

1.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可以在任何注射部位注射,因为在不同注射部位其吸收速率没有差异。2.速效胰岛素类似物不能肌肉注射,尽管有研究显示其在脂肪组织和静态下肌肉的吸收速率相似。工作状态下肌肉的吸收速率还没有相关研究。

3.餐前15min注射可以保证胰岛素类似物随着糖的吸收更好地发挥活性作用。

胰岛素类似物(慢效)

1.必须避免肌肉注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以防发生严重低血糖的危险。

2.地特胰岛素在腹部注射比在大腿注射吸收得更快。

3.随着进一步研究,患者可以在任何常规注射部位注射慢效胰岛素类似物。

4.地特胰岛素的吸收模式呈剂量依赖性,当大剂量时往往出现显著的峰值,这时候,最好将大剂量分成两次注射。

5.关于胰岛素剂量分开注射范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通常认为在40-50 IU。

6.患者注射甘精胰岛素或地特胰岛素之后参加体育运动,需要谨防低血糖的发生。

人和预混胰岛素

1.NPH胰岛素注射在大腿或臀部时,吸收较慢。这些部位更适合使用NPH胰岛素作为基础胰岛素。

2.可溶性人胰岛素(正规胰岛素注射剂, 常规赖脯胰岛素注射剂)普遍比速效类似物吸收得慢。3.可溶性人胰岛素在注射首选部位-腹部吸收最快。

4.可溶性人胰岛素在老年人吸收非常慢,当需要快效作用时不应该使用这类胰岛素。

5.预混胰岛素推荐早晨注射在腹部,晚上注射在大腿或臀部,如果NPH胰岛素在夜间吸收太快,要谨防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GLP-1因子

1.GLP-1因子应按照已经制定的有关胰岛素注射指南(如针头长度,皮肤皱襞和部位轮换)进行注射。

2.GLP-1因子可以在任何注射部位进行注射,因为不同注射部位其药动学没有差异。

3.注射GLP-1因子的针头只能一次性使用。

脂肪肥大(脂肪垫)

1.脂肪垫是一个增厚的,橡胶样损伤,有一半的胰岛素注射病人可在注射部位皮下组织出现(在儿童可达70%)。

2.检测脂肪垫需要同时对注射部位进行视诊和触诊,因为相对于视诊有些损伤更容易被感觉到。3.患者不应该在脂肪垫部位进行注射,因为其胰岛素吸收可能延迟或不稳定,从而潜在恶化糖尿病的治疗。

4.此外,应该告知患者消除脂肪垫的好处:血糖更少的波动,HbA1C更好的控制,低血糖更少的发生,更好的美感。

5.还没有相关随机、前瞻性研究发表证实脂肪垫的诱发因素。

6.文献证实脂肪垫的形成和不轮换注射部位,在小范围区域注射,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重复使用针头有很大的关系。

7.(当在同一部位重复注射时)胰岛素笔和注射器和胰岛素泵一样都可引起脂肪肥大,所有类型的针头都可以导致这些损伤。

8.卫生保健工作者每次出诊时都应该检查患者注射部位,特别是对已经出现脂肪垫的患者,注射部位每年应至少检查一次。

9.应该教会患者检查自身注射部位和如何鉴别脂肪垫。

10.使用“脂肪模型”(患者可以感受典型的损伤)可使患者更容易掌握。

11.利用群会让患者们互相交流分享关于脂肪垫的认识也会有所帮助。

12.在脂肪垫相应的边缘用墨水做上标记(正常组织和橡胶样组织交界处)以便于测量损伤和长期随访。

13.如果已经可以看见脂肪垫,也可以用相机照下来,以便测量和随访。

14.应避免在肥大区域进行注射直到异常组织恢复正常(大约需要数月至数年的时间)。15.当从脂肪垫更换到正常组织进行注射时,往往需要减少相应的胰岛素注射剂量。根据快速血糖值,需要减少的胰岛素剂量因人而异。

16.使用监测系统(例如糖尿病管理软件)可以帮助患者直接看出不在脂肪肥大区注射的代谢优势,从而使患者更好的依从。

17.当前最好的治疗和预防脂肪肥大的策略包括每次注射时更换注射部位,使用更大的注射区域和不重复使用针头。

图1展示了显而易见的脂肪垫。图2通过比较正常皮肤皱襞(指尖互相靠拢)和脂肪肥大组织(指尖分开),展示了脂肪肥大的触诊检测法。正常皮肤可以被捏紧,而脂肪肥大损伤部位则不可以。

图1:可以看到脐以下两块脂肪肥大区。

图2:正常组织(左)和脂肪肥大组织(右)的不同“捏起”特性。

注射部位的轮换

1.许多研究显示为了保护正常组织,患者必须适当地不断更换注射部位。

2.从开始胰岛素治疗时,就应该教给患者一种简单,易依从的更换方案。

3.一种已经证实有效的方案是将注射部位分为四个象限(当注射大腿时分为两半),每周使用一个象限并顺时钟轮换。

4.在任何一个象限内注射时,每次的注射点都应该至少隔开1cm,以避免重复的组织损伤。5.卫生保健工作者在每次出诊时都应该核实患者对轮换计划的依从性,并在需要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建议。

流血和淤血

1.注射时,注射器有时会伤到血管,导致流血或淤血。

2.更换注射针头的长度或者其他注射参数,并不能改变流血或者淤血的发生频率。

3.流血或者淤血并没有显示给胰岛素的吸收或者糖尿病的整体治疗带来严重的临床后果。

妊娠

需要有更多的研究来阐明妊娠期胰岛素注射问题。因缺乏这些研究,目前合理的推荐如下:1.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管是哪一型),如果要继续在腹部注射时,都应将皮肤提高捏起进行注射。2.常规胎儿超声波检查的应用给卫生保健工作者提供了评估腹部皮下脂肪和根据数据制定相关的注射指南的机会。

3.在妊娠的后三个月应避免在脐周注射。当在肋腹部注射时,需捏起提高皮赘。

皮内注射

1.所有注射部位表皮的厚度在1.5-3.0mm,因此合理的使用4,5和6mm针头不会发生注射进入真皮的风险。

2.将来,真皮内的空间也可能成为注射的靶区,但是在进一步的研究证实之前,仍不推荐在该部位注射。

安全的针头

1.在卫生保健工作者中经常出现针头刺伤,有许多研究显示因各种原因,存在严重的上报不全。2.安全针头可以有效地预防这样的损伤,只要存在污染针头损伤风险时就应推荐使用(例如在医院)。

3.需要进行大量教育和训练以确保正确而有效地使用目前可用的安全针头。

4.这些针头的安全性能需要尽可能的直观化,它们的机理应能自动组合到注射器具的日常使用中。

5.在医院,穿透针刺伤往往发生在卫生保健工作者捏起皮肤给患者进行注射时。

6.大多数安全机制不能预防这一类损伤,因此使用短的针头,不捏起皮肤进行注射将更为合理。

注射用具的处理

1.从一开始注射治疗时就应该教育并自始至终不断地强化患者合理的处理注射器具。

2.不同中心间需要互相交流,因为不同区域现存的方案存在很大的差异。

3.每个中心和区域都应该有一套有效的保护性针头处理系统,需清楚地向患者解释该系统,并由医务人员和其他管理部门执行。

4.无论哪里,只要能提供就应该使用针头切断处理设备。

5.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将无保护性的尖锐利器丢进正常的(公共的)废物或垃圾处理系统。6.当前国家/地方存在的法律或指南都应该向当地患者讲解说明。

7.对于因不实施合理处理所致的法律和社会性后果都应该重新审查。

8.应该向患者家属(例如儿童针刺伤)和服务人员(例如垃圾清理工)解释潜在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

9.所有相关人员(患者,卫生保健工作者,社区工作人员和厂家)共同承担责任,以确保合理处理使用过的利器。

胰岛素的适应症和用法

糖尿病患者在用胰岛素治疗的时候,往往会发现早晨高血糖不易调整。早晨高血糖要引起重视,因为这提示两种可能:一种是“苏木杰现象”,指午夜低血糖后出现早晨高血糖的现1、胰岛素应用适应症 1、1型糖尿病 2、2型糖尿病 1、不宜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 2、口服药物原发或继发失效 3、处于应激状态时 4、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5、糖尿病出现严重慢性并发症或合并症 6、老年2型糖尿病,消瘦明显、营养不良或精神抑郁 7、糖尿病合并妊娠或妊娠糖尿病 8、某些继发糖尿病 9、临床类似2型糖尿病但血液ICA或ADA阳性 10、临床暂时难以分型的糖尿病患者 目标:把血糖降到4567(空腹4~5,餐后2小时6~7),控 制血糖不超过5678(空腹<5.6,餐后2小时<7.8) 糖尿病运动糖尿病中医药糖尿病饮食糖尿病与水果 象,多见于1型糖尿病的患者,患者出现苏木杰反应大多由于胰岛素用量不当,或没按时加餐,或病情控制较好时体力活动增加。

#3 2、胰岛素使用原则 1、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主要控制三餐后的高血糖;中、长效胰岛素主要控制基础和空腹血糖 2、三餐前短效胰岛素剂量分配原则:早>晚>午 3、开始注射胰岛素宜使用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初始剂量宜小,以免发生低血糖 4、全日胰岛素剂量>40U者一般不宜一次注射,应分次注射 5、长效胰岛素与短效动物胰岛素混合使用时,短效胰岛素剂量应大于长效胰岛素的剂量 6、调整胰岛素用量应参考临床症状与空腹血糖、三餐前、后血糖、睡前血糖,必要时测定凌晨3时血糖及尿糖水平 7、调整胰岛素剂量不要三餐前的剂量同时进行,应选择餐后血糖最高的一段先调整,若全日血糖都高者应先增加早、晚餐前短效胰岛素的剂量 8、每次增减胰岛素以2---6U为宜,3---5天调整一次 9、糖尿病使用胰岛素应个体化 10、尽量避免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胰岛素泵治疗指南

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2009)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 起草专家 母义明尹士男 专家委员会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列) 陈璐璐高政南巩纯秀高鑫洪天配纪立农姬秋和刘超李光伟李红李强母义明宁光冉兴无田浩明王卫庆薛耀明严励闫胜利于德民尹士男赵家军赵志刚邹大进

目录 第一章胰岛素泵的概述 (4) 1.胰岛素泵治疗的定义 (4) 2.胰岛素泵简介 (4) 2.1胰岛素泵工作原理 (4) 2.2发展历史 (4) 2.3胰岛素泵的应用现状 (5) 3.胰岛素泵治疗的特点 (5) 第二章胰岛素泵治疗的适应症 (3) 1.短期胰岛素泵应用的适应症 (6) 2.长期胰岛素泵应用适应症 (6) 第三章胰岛素泵治疗规范 (7) 1.胰岛素泵治疗的目的和目标 (7) 1.1胰岛素泵治疗的目的 (7) 1.2血糖控制目标 (7) 2.胰岛素泵使用的胰岛素类型 (8) 3.胰岛素泵的剂量设定 (8) 3.1每日胰岛素剂量的计算............................................8 3.1.1未接受过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胰岛素剂量的计算. (8) 3.1.2已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胰岛素剂量的计算 (8) 3.2剂量分配 (9)

3.2.1基础输注量和基础输注率的设定 (9) 3.2.2餐前大剂量的设定 (9) 3.2.3剂量分配的注意事项 (9) 3.3补充大剂量 (6) 3.4校正大剂量 (9) 4.胰岛素泵输入胰岛素剂量的调整 (10) 5. 血糖监测 (7)

6. 低血糖的处理 (8) 7. 降糖药物的洗脱期 (8) 8. 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后向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方案的转换.................9 9. 胰岛素泵剂量和程序设定的一些方式 (9) 第四章胰岛素泵操作、维护及管理规范 (9) 1.胰岛素泵操作规范 (9) 1. 1输注部位 (9) 1. 2胰岛素泵的安装 (9) 2. 胰岛素泵报警的处理 (10) 3. 意外高血糖的处理 (10) 4.胰岛素泵耗材使用及护理规范 (11) 5.医院胰岛素泵管理规范的制订 (11) 6.个人胰岛素泵管理规范 (11) 7.胰岛素泵的基本技术指标 (12) 8.胰岛素泵售后服务规范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 (19) 1:补充大剂量计算 (19) 2:校正大剂量计算 (19) 3: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后向多次皮下注射的转换 (20)

糖尿病注射胰岛素注意事项与_护理

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有哪些注意事项 存胰岛素,防止胰岛素贮存不当而发生腐坏,平时治疗时应学会自我观察、自我记录,当出现低血糖反应时应注意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需要再冰箱冷藏层保存,且不宜长时间储存,使用中的胰岛素应放在室温下,选择阴凉干燥处放置,避免阳光直射。短效胰岛素为无色透明的液体,而中长效胰岛素、预混胰岛素和超长效胰岛素为均匀的混悬液,轻轻摇晃后可如牛奶状。如果发现胰岛素瓶底有沉淀物,或液体内有悬浮物,有一层冰霜样物体黏附在瓶壁上,提示胰岛素可能发生变性,失去疗效或剂量不准确,不应再继续使用。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硬结、皮肤损坏、炎性渗出,必要时应请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处理。长期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应自备血糖仪,定期对于空腹和餐后血糖进行测量,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并自己建立记录,以便作为复查时医生调整胰岛素用量的依据。患者在注射胰岛素后出现低血糖反应时,可立刻进食淀粉类食物,严重者可以进食糖果或喝糖水。如果仍不能缓解,应及早就医。 患者不妨先学习。

1、注射前充分消毒--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前应对注射部位的皮肤进行彻底消毒,一般选择碘伏,待碘伏完全挥发再注射可预防刺痛。 2、避免同一部位多次注射--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会导致该部位皮下脂肪增生,注射时应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注射,可经常轮换,避免产生硬结和脂肪肉瘤。 3、注射时间与注射部位统一--在同一时间注射同一部位可以降低血糖波动性,确保吸收速度和吸收率一致,可以在早晨进行腹部注射,中午进行手臂注射,晚上进行臀部注射等。 4、根据药效选择合适注射部位--皮下组织的厚度直接影响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吸收率,使用短效胰岛素或短效与中效混合的胰岛素时,一般选择皮下组织相对较薄的腹部和上臂,中长效胰岛素要求缓慢吸收,最合适的注射部位就是皮下组织较厚的臀部或大腿。 许多糖尿病患者需要每日皮下注射胰岛素2~4次控制血糖,有些患者经过长期的胰岛素治疗出现局部皮下硬结,皮肤感染,疼痛增加等情况,很多患者因此考虑放弃胰岛素注射治疗。这些都是由于没有正确选择胰岛素注射部位而导致的。 胰岛素的常用注射部位包括上臂外侧、腹部、大腿外侧、臀部等,其中腹注射胰岛素吸收最快,臀部注射吸收最慢,肢体介于二者之间。可以根据距离吃饭的时间选择注射部位,如果吃饭提前可选择腹部注射;延迟可选择臀部注射。

糖尿病注射胰岛素的正确方法

糖尿病注射胰岛素的正确方法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胰岛素是终身不可缺少的,目 前应用的速效胰岛素,是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胰岛素分子结构上的某个氨基酸替换而制成的。大家都知道,使用胰岛素治疗是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小的糖尿病治疗方式。如何运用好胰岛素治疗?病友应与医生一起,监测血糖,研究讨论,摸索经验,选择剂量。病友如果能多加学习,自己熟练掌握注射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另外,掌握好胰岛素的注射时间,也是一项重要的学问。胰岛素的注射时间大体有以下几种。 餐前注射 目前临床使用的常规胰岛素是一种六聚体的胰岛素,皮下注射后,需分离成单体后才能吸收入血,起效需时约30分钟。为了使胰岛素与血糖高峰同步,常规胰岛素需在餐前注射。 餐前应监测血糖,按照餐前血糖值来决定胰岛素注射时间。但医学界对于餐前血糖值与注射时间的关系文献介绍并不一致。一般认为,在住院期间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要求需严格些,具体为: 餐前血糖在3.9~6.7mmol/L的患者,在餐前15分钟注射,可适当多进食; 餐前血糖在6.7~10.0mmol/L者,在30分钟注射,按常规进食;

餐前血糖高于10.0mmol/L者,在餐前 45分钟注射,减少进食。 对于老年患者及在家中自行注射胰岛素者,餐前血糖值要放宽些,具体为: 餐前血糖 7~10mmol/L者,餐前15分钟注射; 餐前血糖10~15mmol/L者,餐前 30分钟注射; 餐前血糖高于15mmol/L者,餐前45分钟注射。 单用中效胰岛素者需在餐前30~60分钟注射。 餐时注射 目前应用的速效胰岛素,是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胰岛素分子结构上的某个氨基酸替换而制成的。 人胰岛素类似物。速效胰岛素的特点是:打开了常规胰岛素的六聚体形式,而成为单体结构,注射后不需要再分离成单体的过程,吸收快,起效时间短。进餐时不需提前注射,而注射后必须立即进食,否则可能出现低血糖。 速效胰岛素作用时间为1~3小时,主要用于降低餐后血糖,因而用于餐时注射时低血糖反应少见,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糖尿病治疗。因为不需要在餐前提前注射,速效胰岛素在治疗应用中为病友提供了极大便利。但速效胰岛素注射后必须进食,以防止低血糖。

胰岛素注射技术最新指南

胰岛素注射技术最新指南 该指南适用于绝大多数胰岛素注射病人,但是由于存在个体差异,这些规则仍然需要调整。在下面的各段里,基本信息和操作建议有部分重复。 卫生保健人员的任务 1.目前有三大类注射药物可供糖尿病的治疗:胰岛素,GLP-1因子和胰泌素。 2.糖尿病宣教者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教导病人如何正确地注射这些药物。 3.在对患者进行理想的注射技术教育之前,首先得对注射部位的解剖有一定的了解。 4.有必要认识到不同组织和部位对不同因子的吸收存在差异。 5.教育正确的注射技术的主要目的是避免肌肉注射。 6.卫生保健工作者的另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帮助病人克服注射时可能出现的诸多心里障碍,特别是在实施胰岛素注射治疗的初期。 胰岛素注射治疗的心理挑战 儿童 1.在开始实施注射治疗时,大多数儿童所产生的恐惧通常来源于早期免疫接种注射经历和关于注射的有关负面社会信息。 2.卫生保健工作者和父母害怕伤害到儿童,通常容易将这种恐惧传递给儿童。 3.父母如果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可以减少相应的焦虑,他们平静而肯定的表现对恐惧的孩子来说是最有效的支持。 4.患儿预期中的恐惧往往比实际注射时的恐惧更严重。 5.一个在给儿童注射时面带微笑的卫生保健工作者可能会被误解为喜欢伤害儿童。这个时候最适合的是不带有任何表情。 6.注射时可对幼儿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只要不是使用欺骗的手段),而对于年长儿则更适合使用认知行为疗法。 7.认知行为疗法包括放松训练,引导性思维,等级性接触,积极的动作示范和强化性训练。 青少年 1.卫生保健人员需要意识到许多青少年不愿意在同龄人面前注射胰岛素。 2.在青少年里存在一个更大的趋势是忽略注射,大多数是由于单纯的遗忘,尽管有些时候可能是来自于同龄人的压力或自身的情绪抵触等等。 3.如果存在将减少胰岛素剂量视为一种控制体重方法的危险性行为,忽略注射将可能成为一种习惯。

2020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用量计算方法(课件)

2020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用量计算方法(课件)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用量计算方法 一、每日胰岛素用量: 1、按空腹血糖估算:(u)=[空腹血糖(mmol/L)×18-100]×10×体重(公斤)×0。6÷1000÷2 18为mmoil转为mg/dl的系数,100为血糖正常值(mg /dl),×100为mmol转为mg/di的系数,×10换算每升体液中高于正常血糖量,×0.6是指全身体液量为6 0%, ÷1000是将血糖mg换算为克,÷2是指2克血糖使用1u胰岛素,为避免低血糖,实际用其1/2至1/3量。......感谢聆听 简化公式:每日胰岛素用量(μ)=(FBS克数-0.1)×2~3×体重Kg数?例 1 FBS300mg/dl(0。3克),体重50Kg,计算结果为每日量20~30单位。?为避免低血糖,实际用其1/2--1/3量。 粗略公式:空腹血糖mmol/L×1.8=日胰岛素量。空腹血糖mg/dl÷10=日胰岛素量.......感谢聆听 2、按24小时尿糖估算: 病情轻,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阀正常者,按每2克尿糖给1u胰岛素。 3、按体重计算: 血糖高、病情重,0.5-0.8u/kg(公

斤); 病情轻,0.4-0。5u/kg(公斤);病情重,应激状况,不应超过1。0u/(公斤)。 4、按4次尿糖计算: 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阀基本正常,按每餐前尿糖定性“+”多少估算,一般一个“+”需用4u胰岛素。 5、综合估算:人体内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因素较多,个体差异较大,上述计算未必符合实际。故应综合病情、血糖与尿糖情况,先给一定的安全量,再依病情变化逐步调整。 二、怎样分配胰岛素用量:根据上述估算,每日三餐前15-30分钟注射,以“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的用量分配. 早餐前体内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较多,胰岛素用量宜大一些。短效胰岛素作用高峰时间为2-4小时,午餐前胰岛素用量最小。如果睡前不用胰岛素(晚餐至次日晨再用),晚餐前胰岛素用量应比午餐前大。如果睡前要用胰岛素,则晚餐前胰岛素用量要减少,睡前用量更少,以防夜间低血糖。......感谢聆听 三、怎样调整胰岛素剂量: 在初始估算用量观察2-3天后,根据病情、血糖、尿糖进一步调节胰岛素用量. 1、根据4次尿糖定性调整:只适应于无条件测血糖且肾糖阀正常者) 依据前3-4天的4次尿糖定性进行调整:早餐前胰岛素用量依据午餐前尿糖,午餐前胰岛素用量依据晚

胰岛素笔注射指导

胰岛素笔注射指导 对糖尿病患者,早期使用胰岛素,可以使血糖早期得到控制,延缓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一、胰岛素的安装 正确认识胰岛素注射笔的结构,学会正确安装胰岛素和针头 二、胰岛素注射部位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首选腹部注射 1、腹部:以患者的一个拳头盖住肚脐,在肚脐两侧的一个手掌宽的距离注射。 2、手臂:手臂外侧四分之一的部位。 3、大腿:应选择前面或外侧面进行注射。 4、臀部:注射部位是从髋骨上缘往下至少10厘米

三、胰岛素注射部位的轮换 不同注射部位的轮换: 1、每天同一时间注射同一部位。 2、每天不同时间注射不同部位。 3、每周左右轮换注射部位。 4、切勿混淆每天注射的区域。 同一注射部位的轮换: 1、每次至少与上次的注射部位相距1厘米。避免重复组织损伤。 2、避免1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 3、使用胰岛素注射定位卡,有助于对注射部位内的区域轮换进行准确定位。 注射局部皮肤红肿,发热及皮下硬结,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可更换注射部位自行消失。

四、胰岛素的注射方法 1、自身准备:注射前先洗手,选择注射时间,注射胰岛素后需半小时,胰岛素才发挥降糖作用,一般餐前15至30分钟注射,注射后应定时定量进餐。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优泌乐…)等发挥作用时间较快,注射后应立即就餐 2、胰岛素准备:提前30分钟取出胰岛素在室温下复温,预混胰岛素要混匀。 3、装针头:取出胰岛素注射专用针头,打开包装,顺时针旋紧针头。 4、排气:旋转1至2个单位排气,观察有无药液排除。 5、调节剂量:注射前,先检查确认有足够剂量的胰岛素,然后旋转剂量调节旋钮,调至所需注射数。 6、消毒皮肤用75%的酒精消毒注射部位皮肤待干。 7、进针:用拇指,食指,中指捏起皮肤,将针头快速地插入皮下层进行注射,较瘦的患者可适量减小注射角度,注射后,针头应留在皮下10秒以上,继续按压推键,直至针头拔出。 8、去除胰岛素针:注射结束后,盖上针头帽,卸下针头。

胰岛素泵操作的指南和规范标准

胰岛素泵操作指南和规范 一、目的: 1.控制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以减少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2.使胰岛素的吸收稳定;使胰岛素剂量的精确调整。 3.减少严重低血糖的发生。 4.可促进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便更适合进餐时间,运动,工作的安排。 二、适应症: 1.T1DM患者和需要长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T2DM患者,在住院期间可通过 胰岛素泵治疗稳定控制血糖,缩短住院天数,并为优化多次胰岛素注射的方案提供参考数据。 2.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血糖控制及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控制。 3.妊娠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者。 4.血糖波动大,虽采用多次胰岛素泵皮下注射方案,血糖仍无法得到平衡控制 的糖尿病患者。 5.无感知低血糖者。 6.频发低血糖者。 7.黎明现象严重导致血糖总体控制不佳者。 8.作息时间不规律,不能按时就餐者。 9.要求提高生活质量者。 10.胃轻瘫或进食时间长的患者。 三、操作流程: 1、评估 1.病人的年龄、病情、意识状态、配合情况。 2.病人腹部皮肤的洁净情况及完整性(有无疤痕、炎症、硬结等)。 3.病人的认知能力,操作能力。

4.病人对CSII泵治疗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的了解程度。 5.病人对此操作的心里反应,是否存在紧张、恐惧心理。 2、准备 1.护士: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物品:弯盘,皮肤消毒液,胰岛素泵,助针器,储药器,输注管路,棉 签,治疗巾。 3.环境:清洁、舒适,光线充足。 4.病人:取舒适体位,能配合医护人员的指导与治疗,并进行适当的饮食控制 及活动,能学会微量血糖测定方法,具备操作胰岛素泵的能力以及对各种警 报的理解和处理能力。签署知情同意书. 3、操作程序 表1

糖尿病人如何正确注射胰岛素

糖尿病人如何正确注射胰岛素 正确注射胰岛素对糖尿病人来说至关重要,国内外专家都提倡糖尿病人早期使用胰岛素治疗,可见胰岛素对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性。由于糖尿病需要终生治疗,所以就要求糖尿病人自己学会注射胰岛素。不正确的注射胰岛素会导致血糖波动较大,或造成皮肤发炎甚至破溃。那么糖尿病人自己如何正确注射胰岛素呢? 首先,针头应每次更换。很多患者为了省钱同时也觉得自己的胰岛素反正是自己专用的,就会反复使用一个针头,事实上所有的针头都是依照一次性使用标准生产的,重复使用3 次以上就会使针头产生倒刺,在推进拉出的过程中刺激皮下导致皮下脂肪增生,不利于血糖控制的效果。针头更忌混用,切勿多人共用针头。 其次,注射部位每次更换。胰岛素注射部位为上臂侧面及稍向后面、大腿前侧及外侧、臀部、腹部,而在硬结处、瘢痕处和脐周5厘米内不能注射。胰岛素是一种生长因子,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会致皮下硬结,影响正常吸收。应该是在腹部、上臂、大腿和臀部不同部位间轮换注射。并且避免在一个点上反复注射,最好与上次的注射点距离约1手指宽度。 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尤为重要,注射前应先用酒精棉球消毒注射部位皮肤,不建议用碘伏消毒。糖尿病人抵抗力非常低,消毒不规范很容易造成局部感染,而且难以愈合,消毒范围以注射部位为中心5cm见方。胰岛素是皮下注射,注射时用一只手轻轻捏起注射部位2~3厘米宽的皮肤,另一手握胰岛素注射器,将针头以45°~90°角快速刺入注射部位,推注药液,然后放松提起的皮肤。特别要注意的是,推注药液后不能立即拔出针头,应推注药液后继续保持针头停留10秒以上,这样才能保证胰岛素充分吸收。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胰岛素的使用量大幅度增多,胰岛素已成为许多糖尿病病人的终生伴侣。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重视并学会如何正确注射胰岛素,只有正确注射胰岛素才能取得最佳疗效。

浅谈胰岛素注射技术

浅谈胰岛素注射技术 发表时间:2018-12-13T11:10:37.750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34期作者:于芳[导读] 胰岛素是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患者终身治疗的主要药物[1],这就说明胰岛素注射技术是糖尿病注射治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江苏省泰州姜堰第三人民医院江苏泰州 225500)【摘要】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占全世界第一,而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胰岛素。胰岛素注射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如何掌握胰岛素注射装置、注射技术是使用胰岛素治疗的重要环节,这就需要我们护理人员不断地去推广、宣传、教育并正确掌握胰岛素注射技术。【关键词】胰岛素;注射;技术【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4-0234-02 胰岛素是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患者终身治疗的主要药物[1],这就说明胰岛素注射技术是糖尿病注射治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注射胰岛素中怎样才能不造成胰岛素的浪费还能保证胰岛素是进入人体,是医护人员和糖尿病患者面临的重要问题。注射胰岛素有以下优点: 一、无痛,速度快,注射时间持续0.3秒,注射时间短,速度快,所以几乎无痛,注射部位只有轻压的感觉。 二、易吸收无硬结,胰岛素呈雾状喷射在皮肤下扩散,所以药液吸收更快,大大增加了胰岛素的吸收率、注射点、不起硬结。 三、舒适更安全,由于是无痛注射,大大减轻了糖尿病患者对针头注射而产生的交叉感染的机会。长期打胰岛素有以下危害:危害一:长期注射胰岛素易造成过敏胰岛素过敏主要因为注射了纯度不高的胰岛素或动物胰岛素,可导致局部过敏与全身过敏。危害二:长期注射胰岛素会引起腹部肥胖胰岛素长期注射可使人体重增加,尤其是腹部肥胖,这种以二型糖尿病患者比较多见。危害三:长期注射胰岛素易出现水肿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糖尿病病情还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由于自身体内的失水、失钠、细胞外液减少。一旦患者开始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患者会在血糖控制后的4-6天内,出现体内水钠潴留的现象,造成四肢水肿的现象。胰岛素常用来治疗血糖过高的患者,注射胰岛素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三项:1.合理选择注射部(1)腹部,脐周5cm内不可注射。(2)上臂外侧中1/3。(3)大腿前外侧上1/3。(4)臀部外上侧。 我们一般常用注射部位大多数为腹部(离脐5cm以外的区域)双上臂外侧,臀部及大腿外侧,但是不同部位胰岛素吸收有快至慢,由快到慢分别为腹部、上臂、大腿、臀部。如果偶尔吃饭时间提前,则选腹部注射。相反,如果吃饭时间推迟,则选臀部注射。此外,运动可以加快吸收,如果要锻炼身体,应避免在上臂和大腿上注射,这样做是避免因肢体运动,加速对胰岛素的吸收,从而导致低血糖发生。 2.注射部位轮换 (1)同一注射部位内,每次的注射点间隔约1cm。(2)同一注射位点的使用至少间隔4周。(3)将注射部位分为四个等分区域(大腿或臀部可等分为两个等分区域)。(4)每周使用一个等分区域,并始终按顺时针方向进行轮换。 3.掌握注射的技巧可减轻疼痛(1)胰岛素需放至室温下。刚从冰箱中取出,由于温度低,注射时会引起疼痛,因此注射前应将胰岛素放一会儿在注射。(2)注射器中无气泡。(3)待消毒皮肤的酒精挥发。皮肤消毒用的酒精就注射,酒精会以针眼带到皮下引起疼痛。(4)进针要快。用一只手轻轻捏起注射部位皮肤,并引起轻微疼痛后在注射,这样既方便注射,又能分散扎针引起的疼痛感,进针时要果断性迅速,进针时越慢,痛感越强。(5)进针和拔针时千万别改变方向。(6)注射时嘱咐患者肌肉放松。(7)更换注射部位,防止硬结的发生。(8)尽量减少针头重复使用次数。胰岛素笔的针头很细,多次重复使用后,会导致针头变钝或出现俐勾。 4.胰岛素注射方法引起注射疼痛。(1)捏起皮肤形成皮褶,用酒精棉球消毒注射部位皮肤。(2)和皮褶表面呈90°进针后,缓慢推注胰岛素。(3)当活塞完全推压到底后,针头在皮肤内停留至少10s。(4)拔出针头,拔针时不能改变方向,用干净棉球压迫注射部位5~8秒,但不要揉。(5)松开皮褶。 5.胰岛素的保存 已开启的胰岛素,可在室温(25℃左右)阴凉的条件下保存28天,也可在2℃~8℃的温度条件下储存[1]但在注射前30min,最好将胰岛素从冰箱中取出回温[2],这样可以避免注射时不舒服的感觉,同时也能减少对皮下组织的刺激。 6.胰岛素注射注意事项

2型糖尿病胰岛素起始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9年版解读共10页word资料

2型糖尿病胰岛素起始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9年版)解读 杨国庆,母义明 根据2019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hinese Diabetes Society,CDS)组织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20岁以上的人群中,年龄标化的糖尿病患病率为9.7%[1]。糖尿病的慢性血管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威胁极大,给家庭以及患者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同时也为家庭、国家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糖尿病复杂的发病过程使人类至今尚未找到根治的方法,但有效的血糖控制可以显著减少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2]。为达到尽早、有效、持久的血糖达标,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自我血糖管理能力、生活方式指导以及合理的药物治疗等均至关重要。由于近年来大量有关糖尿病流行病学、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循证医学的迅速发展,CDS根据最近研究成果特别是大量基于中国大陆人群的循证医学数据,针对2019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做了大量修改和补充,于2019年正式发布了2019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3]。对于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最终可能均需要胰岛素治疗以达到目标血糖水平[4]。现就新版指南中,2型糖尿病胰岛素起始治疗做一解读。 1 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 2019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糖尿病治疗指南确立了基础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指南推荐,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当生活方式干预加1种口服降糖药(OHA)血糖控制不佳时,加用基础胰岛素是最有效的血糖控制策略。在2019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也指出,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2种或2种以上OHA治疗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仍未达标即可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较差,胰岛素抵抗相对较轻,及时启动基础胰岛素治疗是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自身特点的治疗策略。基础胰岛素不仅有效控制空腹血糖,进而实现血糖全面达标;更重要的是,可最大限度保留更多β细胞功能,延缓2型糖尿病的进展。目前临床应用的基础胰岛素包括中效人胰岛素(neutral protamine hagedorn,NPH)和长效胰岛素

胰岛素注射流程

胰岛素注射液使用规范及流程 一、规范 (一)、适应症 1.Ⅰ型糖尿病。 2.Ⅱ型糖尿病有严重感染、外伤、大手术等严重应激情况,以及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肾脏或视网膜病变等。 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 4.长病程Ⅱ型糖尿病血浆胰岛素水平确实较低,经合理饮食、体力活动和口服降糖药治疗控制不满意者,Ⅱ型糖尿病具有口服降糖药禁忌,如妊娠、哺乳等。 5.成年或老年糖尿病病人发病急、体重显著减轻伴明显消瘦。 6.妊娠糖尿病。 7.继发于严重胰腺疾病的糖尿病。 8.对严重营养不良、消瘦、顽固性妊娠呕吐、肝硬变初期可同时静脉摘注葡萄糖和小剂量胰岛素,以促进组织利用葡萄糖。 (二)用法用量 l.皮下注射一般每日三次,餐前15-30分钟注射,必要时睡前加注一次小量。剂量根据病情、血糖、尿糖由小剂量(视体重等因素每次2-4单位)开始,逐步调整。Ⅰ型糖尿病患者每日胰岛素需用总量多介于每公斤体重0.5-1单位,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Ⅱ型糖尿病患者每日需用总量变化较大,在无急性并发症情况下,敏感者每日仅需5-l0单位,一般约20单位,肥胖、对胰岛素敏感性较差者需要量可明显增加。在有急性并发症(感染、创伤、手术等)情况,对Ⅰ型及Ⅱ型糖糖尿病患者,应每4-6小时注射一次,剂量根据病情变化及血糖监测结果调整。 1 / 3文档可自由编辑

2.静脉注射 主要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性昏迷的治疗。可静脉持续滴入每小时成人4-6单位,小儿按每小时体重0.1单位/kg ,根据血糖变化调整剂量;也可首次静注l0单位加肌内注射4-6单位,根据血糖变化调整。病情较重者,可先静脉注射10单位,继之以静脉滴注,当血糖下降到1 3.9mmol/L(250mg/ml)以下时,胰岛素剂量及注射频率随之减少。在用胰岛素的同时,还应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并注意机体对热量的需要。不能进食的糖尿病患者,在静脉输含葡萄糖液的同时应滴注胰岛素。 二、规范及流程

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的护理

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的护理 标签:糖尿病;胰岛素;护理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慢性高血糖为公共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日益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现将笔者所在科室使用胰岛素治疗的68例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糖尿病患者68例,其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最大85岁,最小21岁,住院天数最长达35 d,最短12 d。 2护理体会 2.1心理护理长期的血糖波动使患者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应多安慰患者,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心态稳定,配合治疗。强调糖尿病可防可治,解除患者的思想负担。初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担心会成瘾,向患者说明胰岛素治疗的目的和意义,并举例说明,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使患者心情愉快的接受治疗。 2.2使用胰岛素的护理 2.2.1胰岛素的注射工具有胰岛素专用注射器、胰岛素笔、胰岛素泵3种。专用胰岛素注射器,注射器上直接表明胰岛素单位,减少发生剂量错误;胰岛素笔是一种笔式注射器,胰岛素笔直接装入笔内,不需抽取,易于携带;使用胰岛素泵时,将短效或超短效胰岛素装入其储药罐内,按预先设定程序注入体内,也可餐前追加负荷量。 2.2.2使用胰岛素的注意事项(1)胰岛素的分类有人胰岛素、动物胰岛素两种,剂型有短效、中效、长效三种。(2)吸药顺序:长、短效或中、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时,应先抽短效胰岛素,再抽长效胰岛素,然后混匀,切不可逆性操作。(3)胰岛素的保存:未开启的胰岛素放于2 ℃~8 ℃冰箱保存,切忌冷冻。使用中胰岛素在室温(25 ℃左右)下保存一个月,避免高温及在阳光下暴晒,旅行外出可将胰岛素放于胰岛素专用(冷藏)包内保存。(4)注射部位的选择与更换:注射部位可选择上臂、臀部、大腿前侧、腹部等,硬结、瘢痕处不能注射。注射部位要经常更换,长期注射胰岛素可引起局部皮肤反应,红肿、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出现硬结应行热敷或理疗。注射同一区域,两次注射间的距离在2 cm以上。(5)注射胰岛素时用乙醇消毒胰岛素瓶盖瓶塞,如为混合胰岛素应轻轻揉搓滚动混匀后在进行注射。短效胰岛素于餐前0.5 h皮下注射。(6)注意监测血糖,如发现血糖过高或过低,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糖尿病注射胰岛素注意事项及护理

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有哪些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在长期应用胰岛素注射治疗的过程中应注意正确保存胰岛素,防止胰岛素贮存不当而发生腐坏,平时治疗时应学会自我观察、自我记录,当出现低血糖反应时应注意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需要再冰箱冷藏层保存,且不宜长时间储存,使用中的胰岛素应放在室温下,选择阴凉干燥处放置,避免阳光直射。短效胰岛素为无色透明的液体,而中长效胰岛素、预混胰岛素和超长效胰岛素为均匀的混悬液,轻轻摇晃后可如牛奶状。如果发现胰岛素瓶底有沉淀物,或液体内有悬浮物,有一层冰霜样物体黏附在瓶壁上,提示胰岛素可能发生变性,失去疗效或剂量不准确,不应再继续使用。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硬结、皮肤损坏、炎性渗出,必要时应请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处理。长期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应自备血糖仪,定期对于空腹和餐后血糖进行测量,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并自己建立记录,以便作为复查时医生调整胰岛素用量的依据。患者在注射胰岛素后出现低血糖反应时,可立刻进食淀粉类食物,严重者可以进食糖果或喝糖水。如果仍不能缓解,应及早就医。 不少糖尿病患者为方便,经医生指导后常自行注射胰岛素控制病情,却不能达到较好的疗效,实际上,注射胰岛素大有学问,糖尿病患者不妨先学习。

1、注射前充分消毒--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前应对注射部位的皮肤进行彻底消毒,一般选择碘伏,待碘伏完全挥发再注射可预防刺痛。 2、避免同一部位多次注射--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会导致该部位皮下脂肪增生,注射时应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注射,可经常轮换,避免产生硬结和脂肪肉瘤。 3、注射时间与注射部位统一--在同一时间注射同一部位可以降低血糖波动性,确保吸收速度和吸收率一致,可以在早晨进行腹部注射,中午进行手臂注射,晚上进行臀部注射等。 4、根据药效选择合适注射部位--皮下组织的厚度直接影响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吸收率,使用短效胰岛素或短效与中效混合的胰岛素时,一般选择皮下组织相对较薄的腹部和上臂,中长效胰岛素要求缓慢吸收,最合适的注射部位就是皮下组织较厚的臀部或大腿。 许多糖尿病患者需要每日皮下注射胰岛素2~4次控制血糖,有些患者经过长期的胰岛素治疗出现局部皮下硬结,皮肤感染,疼痛增加等情况,很多患者因此考虑放弃胰岛素注射治疗。这些都是由于没有正确选择胰岛素注射部位而导致的。 胰岛素的常用注射部位包括上臂外侧、腹部、大腿外侧、臀部等,其中腹注射胰岛素吸收最快,臀部注射吸收最慢,肢体介于二者之间。可以根据距离吃饭的时间选择注射部位,如果吃饭提前可选择腹部注射;延迟可选择臀部注射。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胰岛素的治疗 一、胰岛素应用适应症 1、1型糖尿病 2、2型糖尿病 1)不宜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 2)口服药物原发或继发失效 3)处于应激状态时 4)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5)糖尿病出现严重慢性并发症或合并症 6)老年2型糖尿病,消瘦明显、营养不良或精神抑郁 3、糖尿病合并妊娠或妊娠糖尿病 4、某些继发糖尿病 5、临床类似2型糖尿病但血液ICA或ADA阳性 6、临床暂时难以分型的糖尿病患者 二、胰岛素使用原则 1、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主要控制三餐后的高血糖;中、长效胰岛素主要控制基础和空腹血糖 2、三餐前短效胰岛素剂量分配原则:早>晚>午 3、开始注射胰岛素宜使用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初始剂量宜小,以免发生低血糖 4、全日胰岛素剂量>40U者一般不宜一次注射,应分次注射 5、长效胰岛素与短效动物胰岛素混合使用时,短效胰岛素剂量应大于长效胰岛素的剂量 6、调整胰岛素用量应参考临床症状与空腹血糖、三餐前、后血糖、睡前血糖,必要时测定凌晨3时血糖及尿 糖水平 7、调整胰岛素剂量不要三餐前的剂量同时进行,应选择餐后血糖最高的一段先调整,若全日血糖都高者应先 增加早、晚餐前短效胰岛素的剂量 8、每次增减胰岛素以2---6U为宜,3---5天调整一次 9、糖尿病使用胰岛素应个体化 10、尽量避免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11、当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与短效胰岛素同时使用时,应分别使用注射器抽取药液,并注射在不同的部位 三、胰岛素治疗方案(一般需10----20d完成如下过程:1、初始剂量的选择2、餐前剂量分配3、剂量缓慢调整4、最终治疗量)。 正常人每日胰岛素分泌量为24----32U,空腹平均分泌h,进餐后分泌水平上升为基础值的8----10倍,高达h,因此将24U作为胰岛素的基础量,餐后作为追加量。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开始必须用普通胰岛素,经反复调整满意后,为减少注射次数需配合NPH或PZI,正规胰岛素与N混合后,各自起作用,与P混合后剂量比例发生变化。(早餐前或夜间高血糖,胰岛素>50U/d,应睡前加注少量胰岛素,有酮症者增加液体,必要时小剂量胰岛素维持静点)

《中国1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要点

《中国1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要点 一、中国1型糖尿病(T1DM)患者生存状况 (一)中国T1DM患者血糖达标率低 (二)中国1型糖尿病患者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率高 (三)中国T1DM患者寿命短 二、中国T1DM胰岛素治疗方案与国外差异 中国3C研究发现,国际倡导的“基础+餐时”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在我国应用率低,接受调查的 764例T1DM患者,仅34.7%使用每日注射4次的基础加餐时胰岛素治疗方案,而有45.0%采用每日2 针的胰岛素治疗方案,且使用每日2次注射方案者以儿童、青少年居多。广东省T1DM转化医学研究对1 270例入组患者的分析显示,仅有12.5%的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治疗,34.3%的患者使用每日注射4次的基础加餐时胰素治疗方案。西太平洋地区T1DM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胰岛素治疗以每日2次方案者居多(占67.9%),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使用率较低(4.7%),与西方国家相比有显著差距。

三、规范中国T1DM胰岛素治疗的必要性 规范我国T1DM胰岛素治疗,有利于患者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减少血糖波动,降低低血糖和糖尿 病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胰岛素类型 一、按制剂来源分类 分为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类似物。 二、按作用时间分类 1. 胰岛素:短效胰岛素,也称常规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如中性鱼精蛋白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如鱼精蛋白锌胰岛素。 2. 胰岛素类似物: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包括赖脯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和谷赖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目前国内有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 常规胰岛素是目前广泛使用的静脉输注胰岛素剂型,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可静脉输注,但评估和注意事项较多,未被广泛推荐。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及其类似物只能用于皮下注射,不能用于静脉输注(表1)。 T1DM胰岛素治疗 一、T1DM胰岛素治疗原则 1. T1DM患者因自身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完全或部分需要外源性胰

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题库

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 《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正式发布 胰岛素泵疗法是采用人工智能控制的胰岛素输入装置,通过皮下持续输注胰岛素的方式,模拟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模式从而控制高血糖症状的一种胰岛素治疗方法。在美国,胰岛素泵的使用已有20年的历史。2005年,美国胰岛素泵使用者已达到278000人,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占绝大多数。胰岛素泵进入我国约有10年时间,目前使用人数已近两万。在我国使用胰岛素泵患者中的调查显示,1型糖尿病患者占54%,2型糖尿病患者占44%,其余2%为其他原因引起的糖尿病患者。 日前召开的第八届中国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学术年会上,《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正式发布。指南中明确指出,中、短期胰岛素泵治疗的适应证包括1型糖尿病患者和需要长期强化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他们可通过胰岛素泵治疗控制血糖稳定,缩短住院天数,并为优化胰岛素多次注射方案提供参考数据;需要短期胰岛素治疗控制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血糖控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控制;妊娠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者。另外,短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禁忌证包括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伴有严重循环障碍的高血糖症。 需要长期胰岛素治疗者均可采取胰岛素泵治疗,研究显示,以下人群使用胰岛素泵获益更多:1型糖尿病患者和需要长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血糖波动大,虽采用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方案,血糖仍无法得到平稳控制的糖尿病患者;伴有无感知低血糖者;频发低血糖者;黎明现象严重导致血糖总体控制不佳者;作息时间不规律,不能按时就餐者;要求提高生活质量者;胃轻瘫或进食时间长的患者。而不需要长期胰岛素治疗者;对皮下输液管过敏者;不愿长期皮下埋置输液管或不愿长期佩戴胰岛素泵者;患者及其家属缺乏胰岛素泵使用相关知识,接受培训后仍无法正确掌握如何使用胰岛素泵者;有严重的心理障碍或精神异常者;无监护人的年幼患者、年长患者以及生活无法自理者,则不宜长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 指南中还明确,胰岛素泵使用的胰岛素类型为短效人胰岛素或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常规浓度为U-100(100单位/毫升),特殊情况可使用浓度为U-40(40单位/毫升)的低浓度胰岛素,但要注意换算和核实胰岛素泵有无与低浓度胰岛素相关的功能。选用胰岛素时,应遵循胰岛素说明书。中效、长效及预混胰岛素不能用于胰岛素泵治疗。 每日胰岛素剂量的计算应根据患者糖尿病分型、血糖水平以及体重情况确定,初始推荐剂量如下:对于未接受过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剂量设定为一日总量(单位)=体重(公斤)×(0.4~0.5);对于未接受过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日总量(单位)=体重(公斤)×(0.5~0.8),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血糖监测水平进行个性化剂量调整。 已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根据胰岛素泵治疗前的胰岛素用量计算,一日总量(单位)=用泵前胰岛素用量(单位)×(70%~100%)。具体可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而定,并在使用过程中根据血糖监测水平进行个性化剂量调整。 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 第一章胰岛素泵概述 1.胰岛素泵治疗的定义 胰岛素泵治疗是采用人工智能控制的胰岛素输入装置,通过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的方式,模拟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

近2年糖尿病药物治疗指南、共识汇总【最新版】

近2年糖尿病药物治疗指南、共识汇总 二甲双胍应用于临床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近两年,针对二甲双胍的研究涌现出了一些新的临床证据。为此,内分泌临床专家、药学专家对2014年版《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形成《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 该共识共包括7大方面内容,分别为:临床地位与使用时机,作用机制,剂量与临床疗效,特殊人群用药,安全性,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和降糖外作用。 磺脲类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 磺脲类药物是发现最早和使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物之一,在国内外2型糖尿病管理指南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磺脲类药物可以与多种其他降糖药物联合应用,且可作为治疗方案的基础用药之一长期使用。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磺脲类药物的认识,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内分泌专家基于循证证据的进展,对2004年版《磺脲类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形成《磺脲类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

格列喹酮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 格列喹酮作为二代磺脲类促泌剂,具有良好的降糖作用及安全性,同时兼具肾脏保护作用,获得全球多个权威指南推荐。为进一步指导规范格列喹酮的临床应用,中国50余位知名内分泌代谢领域专家起草、讨论、制订了《格列喹酮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建议 不同作用机制的口服降糖药(OAD)联合治疗T2DM 在临床应用中已十分广泛,其中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是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美国糖尿病协会等国内外指南推荐的首选治疗方案之一。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作为二者的固定复方制剂,具有经济方便的优点,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临床应用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单独使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或与其他多种OADs联合用药。 为提高或加深临床医生对此类单片复方制剂的认识,促进基层治疗的合理用药,内部分内分泌专家和学者依据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提出了《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建议》。 最新专家建议教你正确应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

糖尿病病人注射胰岛素注意事项

糖尿病病人注射胰岛素注意事项 1.胰岛素的存放温度要求:胰岛素存放温度应该在2~8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直接影 响胰岛素的使用期限,甚至失效,应该避免受热或阳光直射,不能冰冻。如果不能正确存放,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胰岛素的治疗效果。 2.关于胰岛素制剂、类型:胰岛素制剂从作用时间上分为超短效、短效、中效、长效、 超长效和预混,预混胰岛素根据中、短效胰岛素的比例有30R(内含30%短效胰岛素)、50R(内含50%短效胰岛素)。胰岛素剂型有瓶装和笔芯两种:瓶装胰岛素为10ml内含400单位胰岛素,0.1ml内含4单位;而笔芯胰岛素一支为3ml内含300单位胰岛素,0.1ml内含10单位胰岛素,如同样为短效胰岛素笔芯胰岛素剂量是瓶装剂量的2.5倍。因此笔芯胰岛素不能用1ml注射器来抽吸注射,必须安装在胰岛素笔芯内方可使用。 3.胰岛素注射部位及注射的轮换原则、不同部位的胰岛素吸收快慢:人体的皮下均可 注射胰岛素,但最好选择远离关节、神经及血管的部位,如上臂外侧、腹部、大腿前外侧、臀部外上1/4。不同部位胰岛素吸收由快到慢,依次为腹部、上臂、大腿、臀部。 4.各类胰岛素的起伏及达峰时间:这对观察胰岛素的疗效和低血糖反应有着重要的作 用。胰岛素治疗方案是根据其药代动力学而制定的,如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皮下注射即刻起效,故可以进餐时注射;而短效胰岛素(诺和灵R),皮下注射后30min起效,2~4小时达高峰,持续时间6~8小时,故每日三餐前30min注射;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后2~3小时起效,8~12小时作用最强,故可临睡前注射来控制次日空腹血糖;预混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由于是短效和中效的混合,故可早晚一日两次餐前30min皮下注射。 5.选用腹壁注射胰岛素的优点:1)腹部对胰岛素吸收速度均衡,可防止血糖浓度波 动过大2)可减少运动对胰岛素吸收速度的影响3)腹部注射可选面积大,患者自行注射方便,可在腹壁行多点皮下注射。 如何对糖尿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 根据病人的个性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于满不在乎的病人,我们除宣教疾病的基本知识外,重点强调其危害性,使之重视所患疾病;对于惶恐不安的病人,我们首先安慰病人,着重讲解情绪与疾病的关系;而对于沉默寡言、消极逃避的病人,我们耐心的开导、关心体贴,并请病情控制良好的其他病人现身说法,增进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教育内容要制定标准的、切实可行的糖尿病教育计划,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的健康宣教材料;便于记录、整理、评价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表格。教育方法有:1)主动接触病人,积极进行交流:病人一入院,护士热情接待,自我介绍,为其测量生命体征、身高、体重,详细讲解病区环境、设备,主管医生、护士长,并询问病人有何要求,增进病人的信任。2)采取多种形式教育:问答式教育;随机性教育;如输液、发药时为病人讲解药物的作用、用法及副作用等;课堂式集体化教育:每周指定一天下午定为糖尿病健康教育日,分别由专科医生、护士长、护士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糖尿病的预防、治疗、饮食、运动等相关知识,并及时解答病人的提问;出院健康教育:在病人出院的前两天,为其系统地讲解糖尿病的自我监护常识,并在出院当天要求病人及家属复述重点及注意事项,演示指测血糖及胰岛素的注射,解答病人出院前的疑问并定期电话随访。 胰岛素治疗中低血糖发作的相关因素 1.饮食不当:因呕吐、腹泻以及进食减少过者合并有胃轻瘫等并发症,影响食 物的吸收;空腹饮酒;延迟进食如空腹状态下进行一些用时较长的特殊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