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训练

童趣

一、填空。

课文《童趣》选自《》,作者是代文学家。课文详细叙述了两件自以为有“物外之趣”的事情:一是“戏蚊于帐中”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景象;二是“观虫斗草间”遇到“”的经过。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童稚()(2)鹤唳()(3)土砾()

(4)丘壑()(5)癞蛤蟆()(6)藐小()

三、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

余忆童稚时( ) 项为之强()()

果如鹤唳云端()()以丛草为林()()

方出神()兴正浓()

驱之别院()则或千或百()

以丛草为林()心之所向()

二虫尽为所吞()昂首观之()

项为之强()物外之趣()

常蹲其身()怡然称快()

必细察其纹理()果然鹤也()

四、古诗文中有很多表意精练的语句,被当作成语保存到现代汉语中来,试从文中摘录这样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翻译下列句子。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2、故时有物外之趣。

3、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4、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5、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六、将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补写在相应的括号中。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一日,见二()虫斗()草间。

3、常蹲其身,使()与台齐。

七、请用课文原句填空。

1、作者童稚时,时有物外之趣,关键原因是:

2、第三段中的“林”“兽”“丘”“壑”俱全一妙境完全源于作者敏锐的童心,它们分别指的是:

四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

所拔的“山”指的是:,所倒之“树”指的是:

《论语》十则

一、填空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论语()吾日三省吾身()诲女知之乎!()

诲女知之乎!()不亦说乎()殆()

人不知而不yùn()

2、在括号中解释加点字,在横线上解释整个词语。

(1)温故知新()_____________ __

(2)见贤思齐()______________ _

(3)任重道远()____________ ___

(4)三人行,必有我师()____________ ___

(5)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 _

(6)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 _

(7)已所不欲,勿施于人()______ _________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______ ________

二、选择题。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比较下列各句“而”的不同用法,按A、(顺接)B、(转接)分别归类,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A、学而时习之()

B、人不知而不愠()

C、思而不学则殆()

D、择其善者而从之()

5、下列对《〈论语〉十则》中句子(谈学习方法与谈学习态度)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A、(1)(2)(3)/(4)

B、(2)(3)/(1)(4)

C、(2)(3)/(1)(4)

D、(1)(3)/(2)(4)

三、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岂不善者而改之。”

1、以上这几句语录选自《》,这本书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书。这本书是 ____________家的经典著作,与《》、《》、《》

合称“四书”。

2、从这句语录看,孔子认为学习的快乐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与“思考”二者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从这几句语录看,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这种观点是否与第5条语录的观点相矛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古代诗歌五首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ǒng zhì()()jié()石澹澹()()

萧瑟()()没马蹄()白沙堤()

二、下面各句中都有错别字,请在错别字下面划横线,并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1、幸甚至栽,歌以泳志。()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县。()

3、乡书何处达,归燕洛阳边。()

4、路转溪头忽现()

三、填空、简答。

1、《观沧海》一诗选自《》,作者,字,(朝代)家、

家、诗人,他的诗以见长。他与其子、合称“三曹”。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该诗作者为代诗人。

3、《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

:,。,。

4、《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5、《西江月》一词选自《》,作者,字,号,(朝代)著名的词人,与并称“苏辛”,是“豪放派”的代表。

6、“西江月”是名,这首诗里写

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图。词中作者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农村丰收景象和人们喜悦心情的诗句是:。

7、《天净沙·秋思》体裁为,“天净沙”是名,作者,代著名家。

四、下列诗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是()

A、七八个星/天外

B、江春/入/旧年

C、几处/早莺/争暖/树

D、断肠人/在天涯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按文后要求答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在横线上补全省略的句子。

2、这首诗选自《》,作者是代大诗人。

3、这首咏西湖的诗,形象地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作者绕湖而行,从到

最后到,对沿途景物展开描写,描写中还选择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从而突出了环境和季节的特征。

4、如果在标题的“春”字前补上一个字,以准确显示诗人出行的时间,可为:春。

5、请试说说“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渐”和“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

6、“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两句体现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

7、歌咏西湖的古诗词也不少,你能否试着写出两句呢?

(作者:)

山市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青冥()

2、飞甍()

3、高垣()

4、禅院()

5、逾时()

6、连亘()

7、倏忽()

8、窗扉()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然数年恒不一见()

2、高插青冥,相顾惊疑()()

3、往来屑屑()

4、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

5、连亘六七里()

6、或凭或立,不一状()()

7、数至八层裁如星点()8、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9、见山上人烟市肆()10、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三、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见宫殿数十所

B、层层指数

然数年恒不一见数至入层

C、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

D、或凭或立不以状

又闻有早行者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A、然数年恒不一见()

B、见宫殿数十所()

尘气莽莽然()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C、始悟为山市() D 又闻有早行者()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2、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

3、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4、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六、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按音节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然数年恒/不一见。

B、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

C、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D、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七、把下列这段话中省略的内容补写在括号中。

孙公子禹年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八、请用课文原句填空。

《山市》是以为顺序,描绘了变幻莫测的山市蜃景,条理清晰,语言简洁,请填写出山市变化的几个阶段:(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复述)

“山市”的形成阶段:

“山市”的发展阶段:

“山市”的高潮阶段:

“山市”的消失阶段:

《世说新语》两则

填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未若柳絮因风起()()俄而雪骤()()

撒盐空中差可拟()陈太丘与友期行()

相委而去()入门不顾()下车引之()公欣然曰()太丘舍去()

三、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còu)

B.公大兄无奕女(yì)

C.尊君在否(bù)

D.友人惭(chán)

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词义变化。

A、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今义:

B、太丘舍去古义:今义:

C、下车引之古义:今义:

D、元方入门不顾古义:今义:

五、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尊君在否待君久不至君与家君期日中

六、下列句子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

B.即公大兄无奕女

译:突然间,雪下得紧了。译:就是谢安长兄的女儿无奕

C.待君久不至,已去。

D.元方入门不顾

译:等了很久也没来,已经离开了。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了。

七、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兄女曰:“。”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谢太傅()雪骤()差可拟()柳絮()无奕()

2、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3、“儿女”一词古今义有何差别。

古义:今义:

4、翻译下列句子。

⑴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⑵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5、文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6、谢太傅一家可谓其乐融融,你的家庭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片断吗?模仿课文,以简洁的文字记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①期行()②尊君在不()③相委而去()

④下车引之()⑤尊君()⑥家君()

2、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寓言》两则

阅读《智子疑邻》,完成下列问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天雨墙坏():而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筑,必将有盗。

(2)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3、课文开头八个字写了什么?

答:

4、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

答:

5、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答:

阅读《塞翁失马》,完成文后问题。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字。

善术者()亡而入胡()将胡骏马而归()以跛之故()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此何遽不为福乎?(3)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2)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3、本文是蕴含的道理是:

,成语“,”就出自本文。

4、你认为塞翁“善术”是本文故事情节变化的根本原因吗?塞翁的真正高明之处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第一学期

文言文训练参考答案

童趣

一、填空《闲情记趣》清沈复鹤唳云端庞然大物

二、(略)

三、(1)我(2)脖子同“僵”僵硬(3)果然鸣叫(4)把当作(5)刚刚(6)兴致(7)驱赶(8)有的

为:当作被因此之:主谓之间、可不译它,指蚊子的其:自己的它的然:……的样子是

四、1、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见鸟类新长出的羽毛。2、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十分满足的样子。3、庞然大物:非常庞大的东西。4、拔山倒树:使山动摇,使树倒下,形容气势极大。

五、略

六、1、余2、(前一空删去)、于3、身

七、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2、丛草、虫蚊、土砾凸者、凹者

3、癞虾蟆土砾凸者丛草

《论语》十则

一、略

二、3、B 4、A、B、B、A 5、B

三、1、论语孔子及弟子的言行儒孟子大学中庸

2、不断学习、复习相辅相承辩证统一的。

3、温故知新经常学习的人不会矛盾只要虚心学到处都有老师。

古代诗歌五首

一.竦峙碣dàn dàn xiāo sèmòdī

二.1.哉咏 2.悬 3.雁

三.1.《乐府诗集》曹操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慷慨悲壮曹丕曹植 2.停泊唐王湾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5.《稼轩长短句》辛弃疾幼安稼轩南宋苏轼 6.词牌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花香、蛙声、星光、小雨、茅店、社林农村夏夜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7.(散)曲曲牌马致远元戏曲作家

四.C

五、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白氏长庆集》唐白居易乐天香山居士 3.孤山寺贾公亭白沙堤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4.早(或:初) 5.这里用“渐”和“才”准确地描绘了早春时节花木的生长态势。

6.体现出游春时欢快、喜悦的心情。

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山市

一、mīng méng yuán chán yúgèn shūpìnì

二、经常青天、天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匆匆同“无”高连绵不断有的人靠着同“才”突然于是店铺广大隐隐约约

三、D

四、A.但是、可是……的样子 B.几点数、计算 C.是当作、成为 D.的人的

五、1.看见几十座宫殿,青绿色的屋顶,高高的屋脊好像要飞起来的样子。2.城中有像楼一样的、像厅堂一样的、像街巷一样的,景象清晰地出现在眼前。3.楼上的人来来往往、忙忙碌碌,有的人倚靠着、有的人站立着,形状各不一样。

4.突然间变得像拳头、像豆粒,于是什么都看不见了。

六、D

七、于他们孤塔孙公子与同人他们

八、时间“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不一状。”“逾时,楼渐低……遂不可见。”

《世说新语》两则

一、南朝宋刘义庆寒雪日内集谢太傅与儿女讲论文义

二、不如乘不久、一会儿急差不多可以相比约定同行丢下回头看拉高兴地离开

三、B 四、A.期古义:约定动词今义:日期名词 B.去古义:离去、距离今义:前往C.引古义:拉今义:引用 D.顾古义:回头今义:照顾或顾客

五、略六、B

七、1.fùzhòu nìxǜyì 2.D 3.古义:指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4.⑴不久,大雪下得急了,谢安十分高兴地问:“纷飞的白雪就像什么?”⑵(道韫)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5.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的比喻比胡儿好。因为柳絮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一种意境美,而“撒盐”的比喻过于直接,缺乏令人遐想的美感。

6.略

八、1.①约定②通“否”③丢下、丢弃④拉⑤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⑥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2.C

3.做人要重礼守信

4.略

《寓言》两则

一、1.yù下雨。fǔ老人。wáng 丢失。 2.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⑵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老人干的。 3.写故事发生的背景。 4.家富,且“天雨墙坏”。 5.教育人们不可因人废言,要看意见正确与否。

二、1.擅长、善于。逃跑。带领。因为。 2.⑴这件祸事怎么就不会变成好事呢?⑵(老人)家里有了很多的好马,他的儿子又喜欢骑马,(一次)堕下马跌断了他的大腿。⑶靠近边塞的人家,战死的青壮年占十分之九。3、祸福相依、好坏共存,看待事物要持辩证的态度,要懂得努力将坏事变成好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4.不是。塞翁的高明之处是不悲观,能辩证地看待问题,从反面思考问题。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