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意义

近年来,在建设和谐社会和中国先进文化的进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底蕴。道德是有继承性的,而传统道德中能够为今天所用的精华,是社会最容易接受的,因而也最容易成为社会道德风尚的铺垫和国家凝聚力的来源。但是,经过批林批孔等歪曲历史的运动,中国传统在50岁上下的人群中被涂抹的不见真面貌了;处在西化的狂潮中,中国传统在40岁以下人群心中被淡化到没有形影了。为此,人们开始关注国学经典教育。很多民间国学传播机构悄悄兴起,而且得到了家长和青少年的响应;传媒的国学讲坛开始火爆,吸引了许多听众和读者……可以看出,善良和正直的人对金钱追逐和名利竞争的世态中所造成的精神贫乏,已经从厌倦到痛恨,人们想从国学经典中找回中国人曾经珍惜过而现代却缺失了的国魂。社会普及领域通过各种渠道对中国典籍的宣传,唤起了人们对传统的亲近感,激起了人们了解传统的兴趣。这在人们渴求了解自己传统的今天,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但是,通过社会传媒宣传中国典籍,毕竟是一种补充渠道,有时也难免因为炒作并发一点副作用。有长远效应的国学典籍教育,真正使国学深入人心的渠道,应当是基础教育,通过语文课程来实现。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从以中国古典音乐创造清新高雅氛围校园背景音乐环境建设,到坚持每日至少诵读经典一刻钟,聆听音乐半小时等等,将所有教学内容巧妙融入儿童日常生活,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甚至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从而培植健康身心、良好性情、完整人格。在童年时代,在儿童启蒙的时代长足的训练他们的记忆力,让他们记住那些文化品位很高的传统文化的精品,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丰厚的文化基础。

三、研究工作小结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

1.组建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并加以论证、确定。

2.开展前期活动,组织教师进行培训。为全校每位老师配备必要的书籍——《儿童中国文化导读(一)(二)(三)》、《论语通译》等,同时利用假期进行自学。

3.原有基础上布置校园环境,在教室的走廊上布置了32条《论语》章句。学生在学校随时能看到《论语》章句,营造了《论语》学习的浓郁氛围。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前期阶段(2007年5月至2007年8 月)

4.开展“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主题读书节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演绎对经典的理

解。

5.在班级开展的基础上,开展校级《论语》朗诵演讲(讲故事)活动。

6.对全校学生的经典诵读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前测)

7.教师假期加强自学,通读《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和《论语通译》等经典书籍。

第三阶段:实验研究中期阶段(2007年9月至2008年1月)

8.根据课题组提供的年段参考书目,各班语文教师结合自己班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材,组织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诵读活动在全校铺开。

9、开展第四届衢州市中小学生尼山杯《论语》朗诵演讲大赛,在初赛、复赛的基础上,来自全市的选手在孔府后花园进行决赛。

10.建设校园背景音乐,营造听觉环境,用国乐美化孩子的学习环境。选用的音乐是《国乐启蒙》系列乐曲:《春江花月夜》、《鱼舟唱晚》、《高山流水》等。

(1)建设经典诵读课诵读音乐环境,在学生诵读经典的时候播放。

(2)建设晨间、午休的等时间段的音乐环境,早晨8:00—8:10,中午12:00—12:20,学校小杏坛广播站播放经典音乐。

(3)建设《弟子规》韵语操的背景音乐,音乐老师根据3个字一句的鲜明节奏,为韵语操配背景音乐。

11.创编《弟子规》操,学生学做《弟子规》操,把《弟子规》操作为学生的课间操。全校学生在大课间时间边吟诵,边做弟子规操。

12.进行全校《弟子规操》上段比赛,全校每个班级,每个学生都参加这项活动。

13.国学经典诵读课展示活动,在各班教师实践的基础上,推出每个年级的展示课,交流探讨。

14.各班开始经典晨读、午诵、暮省活动。

第四阶段:实验研究的后期阶段(2008年2月至9月)

15.继续组织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做好每一次活动的记录,写好阶段性的诵读分析。

16.儒家文化校本课程《南孔学苑》正式投入使用,每周一节,学生兴趣浓厚。

17.教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18.进行全校《弟子规操》下段比赛,衢州电视台“百姓连线”栏目在比赛现场采访。

19.开展第五届衢州市中小学生尼山杯《论语》朗诵演讲大赛,来自全市的选手在孔府后花园进行了决赛。

20.对学生的经典诵读情况进行检测。(后测)

四、研究结果分析

(一)选择了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教材

汉语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因袭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汉语体系就相当成熟,读过诸子百家典籍的人,无不被那精辟冼练、生动优美的语言文字所震撼。可以说,汉语言的源头活力就在我们的经史子集中。而另一方面,一个人的母语素养就靠15岁前的熏陶,以后想补就很难了。经典诵读是个慢活儿,无法一磋而就,因此必须按照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的原则长久规划。基于这样的思考,课题组选择了国学经典诵读的教材:

一二年级的诵读内容以韵文为主,主要有《三字经》、《百家姓》、《幼学琼林》、《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和《唐诗三百首》、《论语》选读以及一些儿歌、童谣等。

三四年级主要诵读《增广贤文》、《大学》、《中庸》、《论语》选读和宋词、经典格言、成语等;

五六年级主要诵读《老子》、《庄子》、《论语》选读。同时阅读凝聚中华文化精髓的典范书籍,比如《史记》精选、明清时期的白话文小说等。

学生毕竟生活在当代,我们倡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但并不死守传统,我们还引导孩子大量通读中外名著、当代校园小说,如《爱的教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底两万里》、《昆虫记》、《安徒生童话》、《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上下五千年》、《淘气包马小跳》、《男生女生》等。

(二)建设了校园国乐背景音乐环境。

中国文化的整体确实有种“一以贯之”的特性,文学、哲学、艺术、武术……虽不同行,而都有同“道”可循,中国音乐同样如此。她的内容博大精深,内容深邃悠远。音乐是心灵之声,在人类文明的漫漫长河中,记录传递着不尽的喜怒哀乐、兴败衰荣;不论它源自河方——远古还是太空,作为一种极其久远古老的生命信息,它蕴涵着人生的妙谛、智慧的境界,体现着文化的精神、民族的灵魂,有着不同于文字语言的独立思维和独特魅力。

我们在指导儿童诵读经典的同时,以中国古典音乐创造清新高雅氛围的校园背景音乐环境,用国乐美化孩子的学习环境。以《春晓吟》、《出水莲》、《渔歌》《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主要风格明朗、愉快的国乐,作为学生开始晨读和午读的引导音乐,能够很快的营造出平和、安宁、幽远、古朴而又充满书香氛围。早晨8:00—8:10,中午12:00——12:20,共计让学生聆听半小时音乐,将其巧妙的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稀释喧嚣、淡

化浮躁,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甚至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从而培植健康身心、良好性情、完整人格,为日后学会变生存压力为生活智慧,化琐屑生活为和谐人生奠定一生受用的基础。

(三)开设了国学经典诵读课。

为了引导和激励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我们每周开设一节国学经典诵读课。诵读课的设计做到两点:

一是接受传统教育中的诵读原则:“素读”为主。所谓“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的深度,不作精细讲解,只在乎背诵的熟练。这种做法成年人很难做到,但小学生却毫不费力。南怀谨先生说: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诵,读得多了,自然懂得语言和文字的音韵。

二是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寓教于乐。运用多媒体和现代记忆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比如,诵读《论语》时,我们应用了陈琴老师的经验,采用“经典课堂六幕剧”:第一幕:声音先于义理——放声读;第二幕:

学而不思则罔——读而悟;第三幕:古文今说洗耳听——明大意;第四幕:熟读成诵过目不忘——我乐背;第五幕:引经据典古为今用——格言美;第六幕:相关连接:故事屋——我爱听。整个教学环节,没有过多的深挖文义。每节课的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诵读的文本控制在300字以内,化整为零。几个重要环节都体现出重在积累和传授记诵方法。

(四)实践了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日常教学的有机结合

国学经典诵读很重要,但不是孤独的,也不是唯一的。经典课堂处处在,贵在持久巧安排。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初步实践了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有机结合。可以概括为八个字:三维并举,内外结合。

三维并举,即强调“诵读经典”不只在阅读中,不只在高年级,而是与识字、阅读、表达相伴而行的,低中高年级一脉相承。在识字中,积累成语;在阅读中,读古诗名著;在表达中,引用名句。

内外结合,主要是指经典积累的不同路径,即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

1.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主,但有必要和可能进行“经典”诵读。

从识字开始,在识字中,由字带故事,由字带代成语,由字带古诗。我们将其概括为1+1模式。由字带故事,更多指向字理图识字。由字带成语,更多指向结构成语能力强的汉字。由字带古诗,可以带出一首新诗,也可以复现已有的古诗。如学习《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使枝花。”怎么实现1+1?做法一,由十个汉字带成语,如一马当先、二龙戏珠、三羊开泰等等;做法二,再找一首数字诗让学生学,如乾隆皇帝的《飞雪》: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2.课内外阅读

经典诵读我们集中体现为18×1的模式,坚持每周一节经典诵读课,每周一本课外书。18表示18周,1代表一节经典诵读课,还代表一本课外书。

3.经典诵读与表达

在表达中如何激活经典,我们尝试通过两种模式实现:一是8×1模式,每篇习作中至少使用一个成语,用上一个经典名句,8表示8篇习作。二是8—1模式,即每学期有1篇模仿某一篇经典文章的样式。

(五)探索了国学经典诵读与其他课程、活动的结合。

在抓好经典诗文诵读的基础上,课题组还重视做好经典诵读与其他课程、活动的结合渗透。

如在教学三年级《品德与生活》中的《做学习的有心人》时,可结合诵读陶渊明《惜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这些诗句学生反复诵读,烙刻在脑海中,渐渐就转化为学生的思想,指导学生今后的行为,形成惜时、勤勉的习惯。

数学课上,学校数学教研组的老师适度引进了经典古诗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认识1到10的数字的灵活运用;引入古算诗题,如“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用尽不差争。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请问先生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等。

《弟子规》以《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的最佳读物。它三个字一句,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学校音乐老师编排了《弟子规操》,在大课间做。学生每天口诵之,体操之,心想之,行践之,如此耳濡目染,逐渐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融经典学习、道德教育、锻炼身体为一体,一举多得,提升综合素质。音乐老师还创编了《论语》歌曲《有朋自远方来》,编排了大型的歌舞节目《有朋自远方来》。

在学生背诵经典的基础上,我们组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扩充意境,补充感受,续编情节,把流传千古的诗词佳话、美文华章,或歌或舞或吟,进行诗情画意,美仑美奂的再现和演绎,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了“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庆“六一”读书活动。我们还开展了年级经典背诵擂台赛、讲《论语》故事比赛等,每次学生个个有备而来,比赛异常激烈。

(六)研究了国学经典诵读与学校特色文化相结合

溯自宋代,衢州便有“仲尼家”之美誉,史家称为“东南阙里”、“南孔圣地”。数百年来,衢州浸润在南孔文化的芳泽之中。我们何其幸运的生活在儒学的故乡。我校的前身是孔子后裔的私塾小学堂,有着深厚的儒学根基,尤其是近几年,在创建特色校园文化“儒家文化”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形成了浓郁的儒学文化氛围,开发了校本课程《南孔学苑》。《南

孔学苑》融儒学经典、美德故事、实践体验于一体,分年级每周一节《南孔学苑》课程,落实在学校的地方课程,是我校国学经典学习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尼山杯衢州市中小学生《论语》朗诵演讲大赛,至今年9月份,已成功举办了5届,有效地促进了衢州市中小学生对《论语》的学习。

(七)加强了教师对国学经典的学习

我们认为国学经典的导读,最重要的不是教师的讲解如何精辟,不是教师有多么高超的教学技巧,而是教师自身对国学经典的热爱,是教师自身的国学功底和文化修养,这才是根本中的根本。只有教师自己先成为读书人,才可能引领着学生走进经典阅读的大世界,正如先圣孔子所说的“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为了提高教师的国学素养,一方面我们为教师提供经典书籍。为教师配备人手一套《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具体内容包括《孝经》、《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增广贤文》、《大学》、《中庸》、《论语》、《老子》、《庄子》)、《论语通译》、《中医养生启蒙》等。另一方面是开展多种活动,在活动中提升。(1)参与编写校本课程《南孔学苑》,在编写的过程学经典,用经典;(2)担任孔府读经班的指导老师,学《论语》、教《论语》;(3)开展青年教师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促进年轻教师学经典;(4)采用“以我带他”的感染措施,让那些热爱古诗文教学的教师带动身边的老师一起学、一起教,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研究成效分析

(一)国学经典诵读促进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优化。

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千百年年传唱不衰。诵读它,可以修身养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教育专家认为,“道德”“情操”“品性”“气质”等人文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因此,在国学经典诵读,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能改变德育以说教为主的方式。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共生共处之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个人与社会健康互动之道;“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的创生之道,以及“民吾同胞,物吾与生”的人文关怀,等等。通过这些经典熏陶,可以帮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准则和方法,从中得到做人的乐趣,不断提升精神境界,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优化。实践证明,“润物无声”的经典诵读是提升学生品性和修养的有效途径。在国学经典的浸染下,学生的性情变得平和了,审美情趣更浓了,想象创作能力更强了,胸怀更为广阔,富有个性,人格健全。经典作品,为孩子的内心世界涂下亮丽的底色。

(二)国学经典诵读发展了学生记忆力。

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记忆力和理解力。理解力个记忆力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曲线是不同的。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0岁开始的6-13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期,至13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高峰。我们开展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根据儿童的记忆特点来安排的。反复诵读,是儿童的自然喜好。背书,是他的拿手好戏。指导孩子背诵过大量经典诗文的家长

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对经典诗文的背诵一旦突破一两百篇(首),接下来的背诵就变得非常容易。这是因为在背诵的过程中,孩子的记忆力得到的很好的开发和锻炼。从各班教师提供的诵读阶段性总结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记忆力大大提高。从部分家长的诵读反馈表中也可以看出,孩子们背书比以前背得快。二(2)班何浩然的家长说:“老师每天布置我女儿背诗,刚开始,我女儿背的很慢,不愿意背。我还是坚持让她背,一年多坚持下来,现在是背得又快又好。看来,让小孩子背诗是真是一件好事情。”

(三)国学经典诵读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渠道。少年儿童正处于储备语言的最佳时期,多读、多背诵一些经典,不仅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记忆力,更有利于小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如:学生诵读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各种题材广泛的典故;读了《增广贤文》会说话,读《幼学琼林》就是在读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笠翁对韵》为声律启蒙读物,它既能给学生一种写作格式的对韵,又传送了历史、地理以及古典文学知识;《论语》《庄子》,儒家和道家是我们民族思想的源头构成;唐诗所表达的人的思想情感的丰富性、复杂性、广阔性是前所未有的……优美文化经典,这些范文烙印脑中,自然就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又促进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学生认的字多起来了,提高了初读课文的效率。背诵能力强了,课文能很快读熟,会背。理解课文内容时,发言时语句通顺,常常引经据典,很有深度,常有令人感叹的顿悟之言出现。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诵读经典。形成了良性循环。

(四)国学经典诵读进一步丰富了学校文化内涵。

学校以“尼山”为校名,学校的校门以孔子的竹简《论语》为造型,校园里有孔子塑像、孔子简介、32块《论语》宣传牌,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校风,有“进德修业,教学相长”的教风,有“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的学风,有体现学校特色、弘扬传统文化的校歌、校报,营造了浓郁的儒家思想文化氛围。国乐校园背景音乐环境的建设,营造国学氛围、创造高雅环境,学习环境减压、减负,和谐放松。校园里每天都能听到学生诵读经典的朗朗书声,能够聆听到悠扬的国乐。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五)国学经典诵读提升了教师的国学素养。

诵读经典,就犹如在聆听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智者讲述生活的经验、生命的真谛、生存的哲理,就仿佛徜徉于知识的黄金海岸。经过经典文化的滋养,教师正心、修身、养德为以德立教提供了可能,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找到了动力源,师生共同诵读经典,文化立校、道德立人的的社会效应十分显著。诵读经典逐渐成为教师的生活习惯,成为教师的文化自觉。经过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研究,教师对经典的认识已经得到了大大的丰富和拓展。《论语》《礼记》,增长了教师的教育智慧;熟读蒙学读物、诸子散文和经典诗歌,丰富人生体验和审美体验,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在教学中注意了学科与国学经典诵读的整合,更加注意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更好地指导小学生诵读活动广泛深入开展。

六、研究结论与思考

(一)结论

经过经典诵读的实验,老师和家长欣喜的发现,孩子们从文化素养到精神气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家里,孩子们的语言变得丰富灵动了。常常妙语连珠,出口成章;写作文也常常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老师和家长也为此惊喜不已,更让家长高兴的是,孩子们懂得了孝敬;懂得了感恩,懂得了一衣一食来之不易。经典诗文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净化了学生的品格,全面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经过经典诵读的实验,教师对国学经典的认识得到了大大的丰富和拓展,自身的国学素养得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课题研究成效明显,具有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二)思考

在课题实验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常常碰到一些问题,影响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经典诵读不能奢望孩子们能够现学现用,对于小学生而言,经典熏陶是不可能即时显奇效的。因此部分家长对经典诵读的活动不够理解,支持的力度不够,部分教师对经典诵读实践的力度不大,主动性不够强;由于种种原因,诵读的时间有时不能保证;诵读促使学生的变化不能进行量化。尽管如此,我们仍旧会研究经典诵读。

我们相信,通过开展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与研究,那些博大精深、睿智宏伟的国学经典,必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学生阅历的增加而慢慢释放出浓醇的芬芳。尼山小学这所古老而又年轻学校的文化底蕴亦将更加丰厚。

参考文献

1李振村《与经典同行—陈琴和她的经典诵读课》——《小学韵文教师》2007年第3期

2、钱梦龙《民族的科学的现代的——评洪镇涛先生语文教学本体改革》——2001年7月26日在全国语文教学本体改革第四届研讨会上的报告

3、王宁《让国学经典教育进入中学课堂》——《人民教育》2007年5期

4、李振村《让经典的诗文润泽学生的生命》——《小学语文教师》2005年第12期

5、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儿童经典诵读教育手册》

6、金春峰《国学现代化与中国哲学史》——《孔子研究》2007年第7期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近三年来,根据实际情况,一直在努力实施新课改,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领学生走向社会,关注自然,体验生活。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了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的思想素质的提升,激励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号召、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培养自我发展和合作精神意识。 一、充分发掘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活水之源,真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所在,对学生而言,只有经过生活的体验,才能有感而发、有为而作。由此,我们要切实关注孩子们的生命轨迹,把学生的精彩生活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用自己的心灵去探寻综合活动之源,以积极的心态去参与活动,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还学生一个原生态的自我。让他们把自己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三年级学生正处于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此时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大多同学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小学生普遍对动物存有好感,表现为愿意与动物亲近。而且小学生对动物并不陌生,也朦朦胧胧地感受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但对动物对人类的所做的贡献,动物与人类的亲密关系问题的了解都不是深入,因此有必要在教学中逐步加以解决。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和认知实际,引导学生大量感知,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热爱生活关爱动物的情感。信息技术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过程中,具有其他授课方式所不具备的特性。因此,教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促进认知和情感激励的作用,利用展示再现、交互和扩大信息量的功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自主探索,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和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于是在上《我给小鸟造新屋》时,我带领学生查阅资料,让其通过自己的努力了解到很多的有关鸟类的知识,鸟是大自然的歌手,鸟语是大自然的音乐和诗歌。自然界中大多数的鸟是益鸟,为人类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人类的朋友。保护益鸟,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是每个地球人的义务,而这种意识应从儿童抓起。因此,设计这样一个活动方案,

毛概社会实践开题报告

“毛中特概论”社会实践调研开题报告 1.选题方向:《孝道重构与农村养老问题调研》 2.具体题目:《农村社会养老的现状调研》 3.选题意义: (1)我国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赡养矛盾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农村社会养老已成为政府面前一个重大社会现实问题。 (2)青年人结婚后与父母分居,另立门户已成为普遍现象,赡养老人意识逐渐淡薄。 (3)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农民的生活水平、生存状态如何,关乎整个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而由于受生活环境、经济状况、文化素养等方面的限制,农村老年人更是社会的弱势群体。 (4)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如何做到使广大的农民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不仅是关系着尊老、敬老美德能否得以继承发展的精神文明建设,而且更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的问题。 二、研究对象:农村老人,子女,养老院设施建设与服务,农村养老政策。 1.确定关键词: 关键词一:“农村” 关键词二:“农村养老保险政策” 关键词三:“养老方式” 2.解析关键词 关键词一“农村”解析:农村(乡村),对应于城市的称谓,指农业区,有集镇、村落,以农业产业(自然经济和第一产业)为主,包括各种农场(包括畜牧和水产养殖场)、林场(林业生产区)、园艺和蔬菜生产等。跟人口集中的城镇比较,农村地区人口呈散落居住。在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前,社会中大部分的人口居住在农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人口居住的地区,是同城市相对应的区域,具有特定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经济条件,也叫乡村。农村同城市相比有其特点:①人口稀少,居民点分散在农业生产的环境之中,具有田园风光;②家族聚居的现象较为明显;③工业、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较低。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农村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沿海地区已先后和数量不等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农村中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小农经营的自然经济。

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报告格式及如何写结题报告

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报告格式及如何写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的格式 教育科研课题基本完成以后,需要撰写结题报告。结题报告的写法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有大致的框架结构。课题结题报告不同于课题报告。课题报告侧重于研究成果的表述,而结题报告则侧重于回顾过程和评价成果。从应用写作的角度考察,课题结题报告可以分为标题、前言、正文、结尾和附件等5个部分。 一、结题报告的标题: 课题名称和文种——结题报告。 二、结题报告的前言: 简述课题概况,包括课题来源及级别、历时,对课题成果的总体评价及作用意义。 三、结题报告的正文: 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课题的一般情况,阐述课题的背景;指明课题目标、研究思路及原则;说明研究历时及阶段,并分析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和特点。 (2)课题的研究成果,简要阐明本课题的基本观点及其逻辑联系;着重揭示本课题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强调本课题与实践的关联性,乃至在实践工作中应用的阶段性成果。

(3)课题的评价意见,自我评价——根据国内外、所在地区和同类单位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现状,对本课题的地位给予正确的定位,并揭示本研究成果的作用及前景。 专家评价——综述专家对本课题的意见,并点明典型评语。 实践工作者的评价——如果本课题在实践中已有应用端倪,则可给出实践者的反馈意见。 四、结题报告的结尾: 对与本课题相关的问题,指出进一步探索的方向;对本课题的应用推广等问题,表明课题组需作出的努力。结尾的写作应视情而定。 五、结题报告的附件: 列具课题组成员名单;附上课题研究过程中已发表的论文篇目,研究成果已被采纳或开始应用的佐证材料,致谢等其他材料。 上述结题报告,在课题鉴定会结束以后,可根据专家意见作适当的修改。然后经课题组长签署后存档。根据课题级别的高低、研究成果的大小、研究者认识的深浅,结题报告将各具特色,但其总体要求是,反映全貌,突出重点。反映全貌,要求撰写者把握从立项到结题的“全程”轨迹,把握课题预定目标、探索重心和研究成果的“全素”关节,把握研究者、评价者乃至实践者的全员意见。突出重点,既需要突出研究成果的创新特色,更需要突出实践中已有效果的评述和将有效果的预测。

2016年大学生 暑期社会实践结题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结题论文 课题:同饮一江革命水,共探“红色旅游”源 调查对象:重庆市文化局主管红色文化传播的相关领导 重庆市旅游局主管红色旅游业的相关领导 歌乐山革命景区(渣滓洞、白公馆、红岩广场)负责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学院政治部主任(涉及保密问题) 重庆市市民、中小学生 各地旅游者 调查地点:重庆市及周边地区 调查方式:问卷发放咨询采访建立暑期社会实践基地调查时间:2016年6月30日至7月5日 系部名称:光学与电子科技学院 指导老师:光学与电子科技学院 领队: 小组成员:

实践报告撰写: 目录 摘要··4 关键词··4 第一章引言··5 1.1 实践的主题及目的·5 1.2 实践背景·5 1.3 实践意义··5 第二章调查结果··5 2.1 红色旅游的定义及起源··5 (1)、红色旅游的定义·5 (2)、红色旅游的起源·5 2.2 重庆市红色旅游业现状··6 (1)、基本特点··6 (2)、发展优势··6 a.发展前景··6 b.发展方向··6 2.3 浙江省内红色旅游资源··7

第三章分析及建议··7 3.1《关于推广红色旅游业的几点建议》·7 第四章组员社会实践心得体会(部分)·9 参考文献··10 附件: (1)浙江在线网站对活动的报道截图 (2)中国计量学院光电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红岩小分队调查问卷(3)中国计量学院光学与电子科技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共建协议书 【摘要】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总结“十一五”规划完成后取得的骄人成绩,细数党在这伟大的90年中取得的累累硕果。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我们无法见证党的成长,却可以追随她的足迹。 我们扛起鲜艳的党旗,踏上探索“红色旅游”的征程。掀开那一段鲜为人知却难以忘怀的历史,亲身探索”双十协定”的诞生与破产,回顾我党在解放战争时期带领人民冲破阻挠奔向新中国的坚定决心!重温江姐、小萝卜头在狱中艰辛的时光!学习我党优秀党员为了共产主义不惜生命的伟大精神!我们愿意通过自己身体力行的调查和努力,让更多的人来看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在一个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中,我国红色旅游业的发展、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重温党的伟大精神关注红色旅游业和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

项目结题报告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08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及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项目结题报告 项目编号: 项目负责人:王林 项目完成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十月 二○一二年 一二年十

“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及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项目结题报告 王林 为了贯彻实施我校新一轮的人才培养计划,英语系于2008年秋季开始按照重新制定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贯彻具体的课程教学,即,为非师范应用英语方向学生陆续增设了“译介学”、“外事公务英语”、“旅游英语”、“新闻翻译”、“时文翻译”等等课程。我们在应用翻译课程中开展“文本细读教学法”旨在:以现有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创新、拓展和丰富应用翻译课程的教学路径。 文本细读源于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语义学。细读法是新批评对文本的鉴赏方法,即把语义分析作为文艺批评的最基本方法和手段,对作品进行耐心仔细的分析推敲,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从语言和结构中探寻意义的痕迹与线索。选择文本细读作为本教学研究的抛砖之石是基于对当今网络文化的客观现状和本校英语专业学生阅读实际水平的考虑:1)目前学生的主要信息源除了课本就是网络,但由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使得文本位置常常处于空缺或半空缺状态,无效信息的繁复搜集更是侵蚀着文本解读的时间、干扰着学生想象力的发挥。网络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看似繁华、喧嚣,其背后却隐藏着一定的浮躁和浅薄。2)大部分英语专业学生极少涉猎外国文学原著,或者仅只热衷于流行小说,如《哈利·波特》等,且多是中文的翻译版本。而对于外国文学作品的批评,他们大多停留在印象式的笼统标签里。 毋庸置疑,在这样的背景下文本细读非常必要。教学要以“本”为本,不要“忘本”:文本以及教学的根本。“文本”(text)在词源上与编织物(textile)有关联,“文本”也可以说是一种编织体。“文本”在此指的是具有层次结构的能指系统,是立体的,多层次的,主要有语音、字形、词义、句式、篇章结构、整体内容、形象、意蕴与意味等等。 本教学方式的探索开始于2008年9月,历时三年(2011年12月),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教学理论的温习以及学生阅读文本资料的确立。(规定学生课本以外的阅读文本为:Sense and Sensibility,Fairy Tales of Wilde,The Joy Luck Club,Othello必须反复欣赏的影视作品为:Rebecca,the Great Walts,Gone with the Wind,for Whom the Bell Tolls,Random Harvest,Casablanca,Waterloo Bridge,Rome Holiday,The Philadelphia Story,Bathing Beauty,Love Story)

节约用水的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节约用水的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篇一:《节约用水》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节约用水,关爱生命之源方案 ——节水增源社会实践活动 节约用水,关爱生命之源——社会实践活动 一、活动背景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是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特殊资源。然而随着人口膨胀和工农业的迅猛发展,因人类对淡水的需求量激增和水体污染而造成的水资源危机,因此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了加强学生对水资源的认识,增强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使命感,城北小学决定开展“节约用水,关爱生命之源”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调查、讨论的过程中知道生活中水的污染、水浪费是多么严重,水资源是多么的匮乏,明白珍惜身边的每一滴水的重要性二、活动目的 1、通过调查,了解家庭用水、学校用水及周边用水的情况, 2、教育同学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宣传节约用水,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研究设计节水方案,激发学生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三、指导教师 王雪梅刘锡荣陈宗娟孙希良田晓玲 张海燕于丽艳王立磊唐新强

四、活动地点 学校校园、家庭、周边社区 五、活动方法: 采访询问、上网、社会调查、社会实践 六、成果形式: 节水承诺书、节水、浪费水相关调查表、宣传画、板报。 七、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动员、准备阶段 1、指导教师讲清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介绍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和水资源的受污染情况。 2、收集报刊、杂志或互联网上有关水资源匮乏和水污染的相关资料。 3、观看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 4、完成节水承诺书时间安排:九月份 第二阶段:实施、交流阶段 一:收集调查活动流程: 1、调查、上网查询资料,了解有关水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及水资源危机的情况。 2、设计了两份调查表,一份是“水浪费情况调查表。”另一份是“节约水的情况调查。”调查表如下: 水浪费情况调查表 年级班年月日

广东省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结题报告书【新版】

广东省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结题报告书广东省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 结题报告书 课题编号: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 学科分类:信息技术 课题名称:《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学生学 科能力发展研究》 课题负责人:张xx 负责人所在单位:xx市xx小学 联系电话: 8725xxx 电子邮箱: 填表日期: xx年11月24日 一、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 课题负责人 姓名 张锦庭 性别 性别

42 专业职称 中高 课题组主要成员姓名 性别 年龄 专业职务 工作单位 课题研究分工 冯xx 女 39 小高 xx小学 参与 张xx 女

小一 xx小学参与 谢xx 女 35 小高 xx小学参与 曾xx 女 32 小高 xx小学参与 黄xx 女 37

xx小学 参与 二、阶段性成果一览表 作者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出版或发表单位 发表时间 谢xx 关于网络学习社区的分析 分析报告 xx区xx小学 xx.12. 徐xx 点燃激情相聚五环 课例 xx市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三等奖 xx

步步高 课例 xx市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三等奖 xx 戴xx 分数大小的比较 课例 xx区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二等奖 xx 蔡xx shapes-英语课 课例 xx区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三等奖 xx 三、最终成果 作者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字数(万字) 张锦庭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学生学科能力发展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0.6 四、最终成果简介 1、“最终成果简介”是结题的必需材料,供课题成果的介绍、宣传、推广、转化使用。 2、主要内容应包括:该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成果的学术价值、实践意义和社会影响,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有何特色、有何突破、有何建树。字数要求3000字左右。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合理运用网络学习社区,发展小学生的学科能力。探索如何在教学中充分使用网络学习社区,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服务,通过培养学生合理运用网络学习社区进行跨时空的学习与交流,进而培养小学生的学科能力。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 课题研究的内容关系到一线教师的具体利用网络学习社区教学方式方法,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对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实用价值。在工作方法、思路等方面,我们正在探索可操作性较强的系统化的经验。 成果(一)、提高了全体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社会实践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之令狐文艳创作

结题报告 令狐文艳 【课题名称】 消费者购物的心理规律探究 【成员】 Xxx xxx xxx、 【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上的商品日益丰富,人们的消费选择越来越多样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改变,体现享受与发展需求的住房、健康、教育、娱乐、交通、通信等支出的比重迅速上升,于是购物便成了人们休闲的又一种方式。然而,在购物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有一种强烈的欲望,看见自己中意的东西就想买下来,由于把持不住自己,人们也经常会买没有必要的商品,使自己很快就捉襟见肘了。因此我们要对消费者的心理进行研究,分析购买欲产生的原因及消费者购物的心理规律。 【研究意义】购物欲会使消费者轻易的放弃合理消费,增大经济负担。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依据消费者的心理制定出有效的方法,让消费者学会控制购物欲,也让人们对于自己的心理有更深的了

解。 研究内容 1)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内在条件,包括: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消费者购买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因素。 2)影响消费者心理及行为的外部条件,包括:社会环境对消费心理的影响、消费者群体对消费心理的影响、消费态势对消费心理的影响、商品因素对消费心理的影响、购物环境对消费心理的影响、营销沟通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了解消费者购物时的心理活动规律。 2、通过调查、采访、实验、查找资料等活动,锻炼学生 的动手能力,发展创新思维能力,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选择确立主题,制定活动方案 活动一开始,我们便想到了这个课题。这项课题贴近于生活,服务于民众,从心理进行分析,实用且新颖。这项课题是我在和妈妈购物时听到有两个年轻的女孩抱怨钱花光了,自己还有许多想要的东西没有卖。我忽然有了灵感,这不是一个研究课题吗?最终,我想到了这一课题。

地质科研项目结题报告

地质科研项目结题报告 篇一: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XX年学生科研立项结题报告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XX年学生科研立项 结题报告 作品名称:关于校内翻译实习基地的建立研究 所属学院:外国语学院 项目负责人:叶菁 类别: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 目录 一.项目成员情况 (3) 负责人情况........................................3 成员情况 (5) 二.综合研究报告 (6) 项目题目…………………………………….6 项目的由来和基本思路…………………….6 项目的分工……….…………………………6 作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6 项目研究的过程与步骤…….……………..7 项目研究的阶段性成

果 (8) 三.阶段性报告 (9) 参考文献 (12) A.项目成员情况 篇二:项目结题汇报材料格式 科研成果验收(鉴定)汇报材料编写指南 科技成果验收(鉴定)汇报是项目研究工作的最后一环,同时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成果验收(鉴定)汇报的质量好坏可能对科研项目的评定结果产生较大影响。汇报材料的编写过程,应是对科研成果报告提炼、升华的过程。汇报的总体要求是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般为30分钟)充分展示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创新点及实施后的经济效益,对成果达到的水平给予客观准确的定位。建议汇报提纲采用如下形式: 附件3.1 项目验收多媒体材料编写模版 一、规定研究任务及指标完成情况(对照合同或任务书) 三、项目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前景分析 四、组织管理及经费使用情况(应提供项目经费使用的财物报告) 西部分公司严格按照项目任务书要求,投入项目研究人员和设备,确保了在要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而组织起来的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虽然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带来教师角色的根本性变革,由传统的主导者、支配者转变为引导者、参与者,但这一阶段小学生发展的水平决定了教师还是要给予他们切实的指导,活动的组织、内容的选择,甚至有些活动在实际操作上,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可以说,教师对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高课程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相关研究的概述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为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并且对这三个阶段的指导策略都有所研究。但是,对具体主题的指导缺乏深度的探究,因此在活动过程中还存在教师指导目标不明,各环节的指导缺乏策略,指导方式单一,指导力度不当等问题,学生也很难获得丰富的活动体验。

(三)研究的现实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这五个特征,它的目的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是综合性课程的开发者,学生活动的引导者,更是活动过程的分享者。通过教师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积极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包容,还学会信任并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等。 (四)概念的界定 教师指导策略——指教师指导中的思维策略及行为策略。思维策略体现指导内容的产生途径及着力点,行为策略体现指导方式。 二、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 高综合实践能力。 2、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教师的指导策略和方法。 (二)内容 1、制定相关调查问卷并对学生进行调查。 2、反思教学指导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惑,并分析其原因。

《幼儿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幼儿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幼儿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我们也想让孩子试着做力所能及的事,但怎么说都学不会,多是说说罢了,孩子太小能做啥┅┅” “让孩子到广场怕摔着,郊游怕累着,到哪里都是背着或抱着┅┅” “真想让孩子参加演出,但害怕排练太辛苦,天气冷又容易感冒┅┅” “这些社会教学内容真的枯燥无味,我都不知从何讲起,他们也听不懂┅┅” 我经常会听到家长和老师谈到以上问题,到底是孩子真的什么也不会?还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虽然我们都懂的,不能让孩子太过依赖成人,不要过分束缚孩子的自由。然而,在我们这里,却是如此相似:孩子很少外出与小伙伴游戏;游戏的孩子不是爷爷看着,就是奶奶拉着;都以纸张呈现,要么是符号式、机械化的简笔画;要么是绿草地、红太阳、彩色花、圆脑袋的小鸟,不同幼儿园的孩子画出来的居然那么相似:要么就老气横秋得令人难过,即使是儿童画比赛中的获奖作品,有些也有着明显的成人指导过的痕迹。难道孩子们运用的是同一种思维,说的是同一种语言?这样的画让我疑惑:孩子的感觉、孩子的想象在哪里呢? 通过教师、幼儿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当前幼儿园主要存在的问题: 1、教育方法老套。一个孩子六个养,教育方法又不能达到统一,爷爷奶奶惯着养,爸爸妈妈顺着养,孩子从小就只知道安逸的享受,从不知感恩。目前的家庭在幼儿社会及健康教育方面,多是以说教为主,孩子听就听,不听就算了。幼儿园由于孩子多,地方受限,直观性素材又太少,教师上课要准备的教具、学具较多,使得教师不愿上此类课。 2、活动受局限。幼儿各项活动只在园内开展,活动内容较为单一,说教式谈话太空,局限了幼儿的思维与想象,难于满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各项活动多局限在操场和活动室展开,内容和效果都受限制,且教师给孩子概念性的知识太多,所以孩子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表现,只停留在一种概念性上;导致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一碰到困难和挫折,便会产生低落的情绪,注意力的持续性比较低。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提出创设宽松、愉快的活动环境,开展不同形式的课外实践活

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模板及范文

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模板及范 文 一、做什么?简介课题主要内容(500~800字左右) 二、为什么做?课题立项研究背景(500字左右) 三、怎么做?课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1000~3000字左右) 1.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2.主要的研究方法、手段、途径和视角 3.课题难点或关键点以及解决办法 四、做得怎么样?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500~1000字左右) 1.立项时的预期研究成果和实际达到的研究成果对比2.课题应该有同行专家鉴定报告(如有需要科研处可组织专家验收) 3.成果创新程度 五、反思总结:存在问题及需要说明的情况,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完成,原因何在?(500~800字左右)注:上述第二至四部分是结题报告的正文部分,每部分的字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掌握,我们给出的字数只做参考。 范文:新课程下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主持人: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钱萍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中小学《语

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核心。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务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帮助。 二、课题实验的进展 1.方案的制定 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以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新课标》思想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研究主渠道,从教学的

工程实践结题报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 工程实践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江西省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平台项目管理案例分析 姓名: 组别: 学号: 专业方向: 所属院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 指导老师: 实践起止时间:2009 年8 月至2009 年12 月

摘要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与国家财产安全,是一个有关国际影响的重大政治问题。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宗旨就是要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促进国家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安全生产管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伴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实现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创新成为一个迫切的课题。 随着江西省安全生产业务不断发展,江西省安全生产应急指挥工作的迫切性已经不断显现出来,各种安全生产事故的不断发生,急切的需要江西省建立起完善的应急指挥体系以及相关的软硬件配套设施。其中,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水平正在逐步提高,一方面,信息化为安全生产日常工作和管理决策带来了很大帮助,而另一方面,一些弊端正在阻碍安全生产信息化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如需求不断变更、项目难以按时交付、系统软件质量低劣、软件可维护低、各地信息系统无法共享造成“信息孤岛”等。 本文将针对安全生产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原因,研究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体系应用,探讨信息系统软件项目管理方法。本文通过实证的方法,论述了“项目管理思想与信息化建设的特点相结合”是提高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成功率的有效方法。本文从项目管理的整体管理、组织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沟通管理等方面来具体的分析安全生产项目开发与应用中的具体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进一步加快安全生产监控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高整个安全生产监督体系的现代化水平、保障我国全面实现安全生产监控现代化、信息化和促进国民经济增长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安全生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初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初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初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初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一、选题阶段 我们初一语文备课组,考虑到初一年级学生在七年级语文上册学习了《本命年的回想》和《端午日》两篇课文,加上现在的青年人特别崇尚西方文化而忽视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觉得有必要加强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故此,经全组成员商议,趁学生放寒假回家的机会,给他们布置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我家乡的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二、准备阶段 对这次语文实践活动,我们做了精心的准备工作,提出了活动的目的,设计了活动方案: 主题:只调查自己家乡春节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寄寓了什么含义。方式:可以是文字介绍,也可以用图片配合文字解说,装订成册。 报告册包括封面、目录、家乡相关习俗(自己写或配合照片),别人吟咏家乡习俗的文章或诗篇、自己对家乡习俗的认识和感悟、家长感言等。 报告册封面:封面图案色彩自行设计,封面内容包括题目、调查地区、调查人姓名,所在学校、所在班级。 报告册要求使用A4纸,正文文字全部使用四号字,宋体。 三、实施阶段 学生回家,利用寒假时间,在父母的指导下,借用相机,电脑的设备实施此项活动,完成装订,成册后来校上交。

四、总结阶段 各班收齐调查报告后,由语文老师认真审阅,并组织全班学生展阅交流,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各班组织一次班内主题活动由一等奖获得者总结此次语文实践活动心得和经验交流。 五、结题感言 此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经过全体初一语文老师的精心策划,在全体同学的积极参与下,在广大家长的鼎力支持下,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认识传统文化,理解并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同时还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电脑打字、排版制作的能力,美术插图的审美能力,正如某些同学所说“她让我明白了中国传统习俗,对青少年来说,不只是吃喝玩乐,在父辈拜天祭祖中、在孩辈怀揣红包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在欣赏祭祀神灵,驱鬼帖符中寄托长辈对美好未来生活憧憬和期盼”,的确孩子们能对春节习俗有如此高的认识确实很难得。同时,学生家长们也对这次活动给于了高度的评价:“作为家长,我认为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以后可以通过学生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加强这方面的调查活动,让学生更早的认识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我非常支持学校组织这样的实践活动,它能让孩子知识面拓宽,能使孩子更加深入的去了解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对他们的学习能有更好的帮助。”等等,总之我也希望各年级组能多开展这样的活动,一边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扩展阅读:初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初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一、选题阶段

社会实践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 消费者购物的心理规律探究 【成员】 Xxx xxx xxx、 【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上的商品日益丰富,人们的消费选择越来越多样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改变,体现享受与发展需求的住房、健康、教育、娱乐、交通、通信等支出的比重迅速上升,于是购物便成了人们休闲的又一种方式。然而,在购物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有一种强烈的欲望,看见自己中意的东西就想买下来,由于把持不住自己,人们也经常会买没有必要的商品,使自己很快就捉襟见肘了。因此我们要对消费者的心理进行研究,分析购买欲产生的原因及消费者购物的心理规律。 【研究意义】购物欲会使消费者轻易的放弃合理消费,增大经济负担。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依据消费者的心理制定出有效的方法,让消费者学会控制购物欲,也让人们对于自己的心理有更深的了解。 研究内容 1)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内在条件,包括: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消费者购买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因素。 2)影响消费者心理及行为的外部条件,包括:社会环境对消费心理的影响、消费者群体对消费心理的影响、消费态势对消费心理的影响、商品因素对消费心理的影响、购物环境对消费心理的影响、营销沟通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了解消费者购物时的心理活动规律。 2、通过调查、采访、实验、查找资料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创新思维 能力,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选择确立主题,制定活动方案 活动一开始,我们便想到了这个课题。这项课题贴近于生活,服务于民众,从心理进行分析,实用且新颖。这项课题是我在和妈妈购物时听到有两个年轻的女孩抱怨钱花光了,自己还有许多想要的东西没有卖。我忽然有了灵感,这不是一个研究课题吗?最终,我想到了这一课题。 (二)收集资料 我们通过上网等途径获取了以下资料: 消费心理是指人作为消费者时的所思所想。 消费行为是指从市场流通角度观察的,人作为消费者时对于商品或服务的消费需要,以及使商品或服务从市场上转移到消费者手里的活动。 任何一种消费活动,都是既包含了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又包含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准确把握消费者的心理活动,是准确理解消费行为的前提。而消费行为是消费心理的外在表现,消费行为比消费心理更具有现实性。

快乐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快乐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快乐教育研究 二、题研究时间: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 三、课题的由来 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是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仍处于被动地位,其主要表现是:课前无主动探求的欲望,课堂无主动参与的意识,课外无自觉钻研的兴趣,他们把学习活动作为一种任务,甚至认为是负担,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学习过程还未激发出他们内心的热情。如何使教育教学工作由学生沉重的负担变成使他们欢乐鼓舞和全面发展的源泉呢?那就是把孩子们吸引到有兴趣和快乐的学习活动中,激发他们因成功、进步、发展而享受到应有的乐趣,才能使他们自觉钻研,乐学“不厌”。“快乐教育”,正是基于这一目的对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等问题的一种可贵探索,为课程改革试验寻找到一个有指导意义的、可操作的实验研究平台。 四、实验的原理及预期结果 “快乐教育”在教育领域由来已久,自从英国著名哲学家斯宾塞在 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快乐教育”的思想后,“快乐教育”就为中外有识之士所实践。“快乐教育”作为一种现代的、科学的教育思想,其实质是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创设乐学的心理氛围,焕起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欲望。通过亲身的学习体验,产生一种对学习的快感,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最终达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通过实验研究,改变课堂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引导教师自觉转变课堂教学行为,定位教师角色;倡导学习过程转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且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丰富多样的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初步形成符合学科特点的、学生自主参与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终身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五、课题研究跟踪年级:2011年9月新招生的一年级新生 六、实验的过程 (一)自我探索阶段(2011.5---2012.7) 1、宣传学习,明确第二轮快乐教育实验的背景、主题以及研究意义。 小学新课程快乐教育实验是我市一项重要的教改实验,也是小学阶 段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它将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素质发挥积极的作用。快乐教育教改实验旨在深化课程改革,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的一项实验课题。它是针对目前仍然存在的重负担、灌输式教学方式及

社会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社会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时间:2020年08月01日编稿:作者一 第一篇:社会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社会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本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小组研究的课题是“中国风音乐的魅力”,小组一共有十个人,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每个人都彼此配合。丁玲负责调查中国风音乐的魅力中的“音乐中的中国风”;程雅思负责调查中国风音乐的魅力中的“中国风音乐的影响”;徐贝负责调查中国风音乐的魅力中的“中国风音乐的背景”;卢冲负责调查中国风音乐的魅力中的“中国风音乐的内容”;吴迪负责调查中国风音乐的魅力中的“中国风音乐的进展趋势”;彭雅雯负责调查中国风音乐的魅力中的“历史上的中国风”;肖涵琳负责调查中国风音乐的魅力中的“中国古典音乐的唱法和技巧”;张蝶负责调查中国风音乐的魅力中的“中国风音乐的舞蹈”;而我,负责调查中国风音乐的魅力中的“乐器中的中国风”。 我使用的是访谈法,通过和老师面对面的访谈,我收获了无数。我对老师访谈的内容是“乐器中的中国风音乐,我们民族的音乐,我们民族的乐器,演奏出美妙的声音,带着强烈的中国韵味,让人们更加认识中国,陶醉于中国风音乐的魅力”。我对老师访谈的目的是“了解中国的传统音乐,让更多人了解中国风音乐风音乐的魅力,了解乐器中的中国风,更清晰的认识我们中华民族的音乐,让我们对中华文化更深入的了解”。我对老师提出了四个问题,分别是“老师,

在你的认识中,中国传统乐器有什么特色?”,“老师,你能不能具 体说说我们中华民族最常演奏中国风的乐器有哪些?”,“老师,你 在教有关中国风乐器的音乐课上,你怎样让同学们了解我们民族博大 精深的乐器文化?”,“老师,你认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中国风音乐文化,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我对老师提出的这四个问题,老师都 细心的回答了我,并给了我很大的启迪。第一个问题老师的回答是:“在我的认识中,中国传统乐器历史悠久,音色独特,有的乐器的音 色高昂,有的乐器的音色凄凉,这些构成了我国独特的音乐风格,在 世界有无数乐器都带有中国风的特点”。第二个问题,老师回答我:“我们中华民族的乐器有无数无数,最常见的有古筝,琵琶,二胡,笛子……这些乐器都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带走浓厚的中国风,是 我们民族的智慧结晶,这些中国风的乐器演奏的中国风音乐在世界的 影响很大,悠远的声音,激昂的声音,悲哀的声音,各种声音,各种 情感,用这些乐器都可以表达的淋漓尽致。”第三个问题,老师的回 答是:“我授课时,会给同学们讲解中国风乐器的历史,让每个同学 都能知道我们民族的音乐,我们民族的文化,能够懂得去观赏我们民 族的中国风乐器。”最后一个问题,老师的回答是:“中华民族的这 些乐器,这些音乐,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展,这些都是我们中华 民族的精髓,这些乐器中的中国风音乐,我们要用观赏的态度去对待。” 感谢老师这样耐心的回答,让我收获了无数无数,同时,这次的 综合性实践活动,也让我收获了无数无数…… 这次活动,每个人尽心竭力的对“中国风音乐的魅力”这个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与实验的目的及意义 (一)实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第一,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身生活中或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清晰地表述问题,具体地分解问题,运用基本的逻辑方法分析问题。问题是研究的核心,是研究活动始终应把握的基本要素。通过研究性学习,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尝试运用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体验研究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并不一定强调得出某些正确的、科学的研究结论,但研究方法的运用和研究过程的完整亲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第三,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无论是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还是科学研究活动,都强调研究过程的科学性、研究方法的规范性,都十分注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它的意义在于: 1.课程代表了新的课程设计理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不注重传授给学生规范的,系统的书本知识,它强调的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掌握和运用生活知识、实践知识。 对于学生而言,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要解决实际问题,仅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生活知识、实践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具有与书本知识同等的价值。另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式也区别于学科教学,它完全摒弃了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模式,主张让学生自由、

自主地开展探究活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多次的尝试甚至是多次的失败当中自己“学”到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主题使之区别于以往任何一次教 学改革,那就是新课程旗帜鲜明地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根据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内容于实施方式的分析,就不难得出结论,该课程代表了新的课程设计理念。 2.该课程所倡导的课程发展方向,与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是完全一致的。 从上个世纪开始,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兴起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变化的基本趋势是由过去对“百科全书式”人才的需要逐渐转变成对“创造型”、“复合型”、“实践型”人才的需要,所以,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蓝领,有时候往往比初出茅庐的白领更受欢迎。人才应该具备如下几个特征:有较高的基本素质,有教强的实践能力,有创新意识,善于沟通合作,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心里品质。人才观的变化带来了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等一系列教育教学观念的变化。为了增强综合国力,世界纷纷将目光投降教育改革,而改革的主流趋势,就是注重实践教育,而实践教育的本身就需要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所以教学走向综合、走向实践,是世界教育改革的主导方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特征恰好在于综合与实践,因此,该课程代表了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 3.该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可以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报告撰写的一般结构和要求

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报告撰写的一般结构和要求 课题研究进行到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撰写结题报告(有人称研究报告),结题报告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实用性报告类文体。它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描述,是课题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也是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主要依据。本人曾多次参加各级别和各种类型的课题结题验收评审会,从评审验收中,深刻感悟到课题结题报告撰写的规范性和研究成果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课题是否能顺利通过结题验收以及成果能否有效推广。同时也发现立项课题的结题报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是对如何撰写结题报告不够清楚,现就结题报告撰写的一般结构和要求谈一些看法,供从事课题研究的同仁们撰写结题报告时借鉴。 一、结题报告的一般结构 一篇规范、合格的结题报告,需要回答好3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即这项课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研究这项课题有什么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是“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要着重讲清研究的理论依据、目标、内容、方法、步骤,讲清研究的主要过程。三是“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一般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标题:申报课题名称+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和结题报告常常使用比正文大2-3号的字型与变化了的字体(黑体较常见)来排列,上空2-3行,下空1-2行。课题名可以与原申报的相同,也可以根据所需略有调整,但更强调的是特色的反映,字数太多时(超过20字时)也可考虑使用主副标题的形式。(二)、署名:单位、姓名(负责人执笔人) 一般为“××单位课题组或×××”,注课题组的一般在首页下部或文末加注,标明课题的级别、性质、归属、负责人姓名、成员名单、报告的撰写者以及一些谢辞。也可单独一页,将具体的工作与成员予以说明。 (三)、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内容摘要是对研究报告中所描述的背景、采用的主要方法、形成的结论与提出的新见解的简要说明,以100~300字而不超过300字为宜。关键词除了帮助检索之外,还在于提醒读者须着意理解所列词语。关键词以2~5个为宜。 (四)、正文 一般的结题报告(研究报告)其正文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课题提出的背景(问题的提出)。要阐明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前人研究综述等。 2、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归入“课题提出的背景”部分); 这两个部分着重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4、课题研究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