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浆配合比通知单(M7.5)

砂浆配合比通知单(M7.5)
砂浆配合比通知单(M7.5)

砂浆配合比通知单

签发:

日期:

砂浆配合比通知单

#

签发:

日期:

砂浆配合比通知单

签发:

日期:

砂浆配合比通知单

%

签发:

日期:

砂浆配合比通知单

签发:

日期:

砂浆配合比通知单

签发:

@

日期:

砂浆配合比通知单

签发:

日期:

砂浆配合比通知单

签发:

日期:

砂浆配合比通知单

签发:

日期:

砂浆配合比通知单

!

签发:

日期:

签发:日期:

签发:\

日期:

签发:

日期:2016 .

签发:

日期:2016 . ~

签发:

日期:2016 .

砂浆配合比通知单

签发:

]

日期:2016 .

签发:

日期:2016 .

签发:

:

日期:2016 .

签发:

日期:2016 .

砂浆配合比通知单

@

签发:

日期:2016 .

混凝土施工配料计算

一、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计算 混凝土配合比是在实验室根据混凝土的配制强度经过试配和调整确定的,称为实验室配合比。实验室配合比所用砂、石都不含水分,而施工现场砂、石都有一定的含水率,且含水率对原配合比进行修正。根据现场砂、石含水率调整后的配合比称为施工配合比。 设实验室配合比为:水泥:砂:石=1:x:y,水灰比W/C,现场砂、石含水率分别为W x、W y 则施工配合比为: 水泥:砂:石=1:x(1+W x):y(1+W y),水灰比W/C不变,但加水量应扣除砂、石中的含水量。 二、混凝土施工配料计算 施工配料计算是确定每拌制一盘混凝土需用的各种原料的数量。它根据施工配合比和搅拌机的出料容量计算。 在使用袋装水泥时,同时应考虑在搅拌一罐混凝土时,水泥投入量尽可能以整袋水泥计,省去水泥的配零工作量,或按每5kg进级取整数。混凝土搅拌机的出料容量,按铭牌上的说明取用。 例:某工程C20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为1:2.3:4.27,水灰比W/C=0.6,每立方混凝土水泥用量为300kg,现场砂石含水率分别为3%及1%,求施工配合比。如采用JZ250搅拌机,每拌一盘的材料用量;若采用JZ350搅拌机,求每拌一盘的材料用量(工地使用袋装水泥)。 解:(1)、求施工配合比

按施工现场的砂浆含水率计算施工配合比为: 水泥:砂:石=1:x(1+W x):y(1+W y) =1:2.3(1+0.03):4.27(1+0.01)=1:2.37:4.31 (2)、施工配料计算 1)、用JZ250搅拌机,出料容量为250L(0.25m3),每拌一次各种原材料的用量(施工配料)为: 水泥:300×0.25=750kg 砂:75×2.37=177.8kg 石:75×4.31=323.3kg 水:75×0.6-75×2.3×0.03-75×4.27×0.01=36.6kg 2)、用JZ350搅拌机,出料容量为350L(0.35m3),每拌一次各种原材料的用量(施工配料)为: 水泥:300×0.35=105kg 因工地使用袋装水泥,为了省去水泥的配零工作量,水泥用量取100kg(两袋),其他材料按100kg水泥配料。 砂:100×2.37=237kg 石:100×4.31=431kg 水:100×0.6-100×2.3×0.03-100×4.27×0.01=48.8kg

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换算及一次投料量的计算

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换算及一次投料量的计算 混凝土工程分为现浇混凝土工程和预制混凝土工程。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过程包括混凝土的配料、拌制、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其施工工艺过程见图4.27。 一、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要求 1、水泥 2、砂、石与水 3、掺外加剂 二、混凝土的配料 1、混凝土试配强度 混凝土配合比的选择是根据工程要求、组成材料的质量、施工方法等因素,通过实验室计算及试配后确定的。考虑到现场实际施工条件的差异和变化,混凝土的试配强度应比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提高一个数值,即式中:—混凝土配置强度;—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施工单位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差。由统计求得,无统计资料按规范取值。 2、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换算 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在实验室根据初步计算的配合比经过试配和调整而确定的,称为实验室配合比。确定实验室配合比所用的骨料—砂石都是干燥的。施工现场使用的砂石都具有一定的含水率,含水率大小随季节、气候不断变化。这样仍按原配比投料,必然导致配合比不符。为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保证按配合比投料,在施工时要按砂、石实际含水率对配合比进行修正。根据施工现场砂、石含水率调整以后的配合比称为施工配合比。 假定实验室配合比为水泥:砂:石=1:x:y,水灰比为W/C,施工现场测得 砂含水率为W sa 、石子含水率为W g ,则施工配合比为 水泥:砂:石=1:x(1+W sa ):y(1+W g ) 水灰比W/C不变(但用水量要减去砂石中的含水量)。 例题1某工程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为1:2.28:4.47,水灰比W/C=0.63,每m3混凝土水泥用量为C=285kg,现场实测砂含水率3%,石子含水率1%,求施工配合比及每m3混凝土各种材料用量。

混凝土、砂浆配合比通知单汇总表

混凝土、砂浆配合比通知单汇总表01工程名称滨江时代广场13#楼施工单位安庆宏伟建筑有限公司 通知单编号设计强度使用部位 每立方米砂浆材料用量有重量比 材料名称水水泥砂石粉煤灰 12HP-0064 C35 塔吊基础用量(kg/M3)193 396 719 1079 43 重量配合比 12HP-0071 C15 4-58轴基础垫层用量(kg/M3)191 220 848 1080 91 重量配合比 12HP-0072 C30 4-58轴桩芯用量(kg/M3)197 350 734 1106 39 重量配合比 12HP-0075 C15 A-Q轴,01-05轴 基础垫层 用量(kg/M3)210 223 789 1090 39 重量配合比 12HP-0081 C30 4-58轴基础承台梁用量(kg/M3)197 350 738 1106 39 重量配合比 12HP-0082 C30P6 积水井 用量(kg/M3)197 350 738 1106 39 重量配合比 12HP-0072 C30 A-Q轴,01-05轴 桩芯 用量(kg/M3)197 350 738 1106 38 重量配合比 填表单位:安庆市宏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制表:张可莉年月日

混凝土、砂浆配合比通知单汇总表02工程名称滨江时代广场13#楼施工单位安庆宏伟建筑有限公司 通知单编号设计强度使用部位 每立方米砂浆材料用量有重量比 材料名称水水泥砂石粉煤灰 12HP-00108 C30 A-Q轴,01-05轴 基础承台 用量(kg/M3)193 348 759 1092 38 重量配合比 12HP-00119 C30 23-40轴基础墙、 柱、梁 用量(kg/M3) 193 348 759 1092 38 重量配合比 12HP-00134 C30 1-22轴基础墙、 柱、梁 用量(kg/M3)193 348 759 1092 38 重量配合比 12HP-00135 C30 41-58轴,A-M轴基 础墙、柱、梁 用量(kg/M3) 193 348 759 1192 38 重量配合比 12HP-00 用量(kg/M3)重量配合比 12HP-00 用量(kg/M3) 重量配合比 12HP-00 用量(kg/M3) 重量配合比 填表单位:安庆市宏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制表:张可莉年月日

(完整word版)水泥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例题

施工配合比 试验室配合比是以干燥材料为基准计算而得,但现场施工所用的砂、石料常含有一定水分,因此,在现场配料前,必须先测定砂石料的实际含水率,在用水量中将砂石带入的水扣除,并相应增加砂石料的称量值。设砂的含水率为a%;石子的含水率为b%,则施工配合比按下列各式计算:水泥:C`=C;砂子 S`=S(1+a%);石子G`=G(1+b%);水W`=W-S*a%-G*b% [例]某钢筋混凝土,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30,现场机械搅拌,机械振捣成型,混凝土坍落度要求为50~70mm,根据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和历史统计资料,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取4.0MPa。所用原材料:普通硅酸盐水泥32.5级,密度ρc=3.1,水泥强度富余系数K c=1.12;河砂M x=2.4,Ⅱ级配区,ρs=2.65g/cm3;碎石,D max=40mm,连续级配,级配良好,ρg=2.70g/cm3;自来水。求:混凝土初步计算配合比。 [解]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f cu.h=f cu.d+1.645σ=30+1.645×4.0=36.58(MPa) 2.确定水灰比,根据强度要求计算: W/C=Af cu/(f cu.h+ABf cu)=0.46*32.5*1.12/(36.58+0.46*0.03*32.5*1.12)=0.45;根据耐久性要求由于结构处于干燥环境,对水灰比无限制,故取满足强度要求的水灰比。 3.确定用水量,查表4-12可知,坍落度55~70mm时,用水量185kg; 4.水泥用量C0=W0*C/W=185*1/0.45=411kg,查表4-18,满足耐久性的要求。 5.确定砂率,参照表4-13,通过插值(内插法)计算,取砂率S p=32% 。 6.计算砂、石用量,因无引气剂,取α=1。 C0/ρc+W0/ρw+S0/ρs+G0/ρg+10α=1000;S p=S0/(S0+G0),解上述联立方程得:S0=577kg; G0=1227kg。因此,该混凝土初步计算配合为:C0=411kg,W0=185kg,S0=577kg,G0=1227kg。或者:C:S:G=1:1.40:2.99,W/C=0.45。 根据初步计算配合比,称取12L各材料用量进行混凝土和易性试拌调整。混凝土坍落度为20mm,小于设计要求,增加5%的水泥和水,重新搅拌测得坍落度为65mm,且粘聚性和保水性均满足设计要求,并测得混凝土表观密度kg/m3,求基准配合比。又经混凝土强度试验,恰好满足设计要求,已知现场施工所用砂含水率4.5%,石子含水率1.0%,求施工配合比。 施工配合比(B) [解]1.基准配合比:1)根据初步计算配合比计算12L各材料用量为:C=4.932kg,W=2.220kg,S=6.92kg,G=14.72kg。2)增加5%的水泥和水用量为:ΔC=0.247kg,ΔW=0.111kg。3)各材料总用量为A= (4.932+0.247)+(2.220+0.111)+6.92+14.92=29.35(kg)4)根据式(4-38)计算得基准配合比为:C j=422,W j=190,S j=564,G j=1215。 2.施工配合比: 根据题意,试验室配合比等于基准配合比,则施工配合比为: C=C j=422kg S=564×(1+4.5%)=589kg G=1215×(1+1%)=1227kg

C20和C30混凝土配方

C20混凝土现场拌制方案 配方: C20:水泥强度:32.5Mpa 卵石混凝土水泥富余系数1.00 粗骨料最大粒径20mm 塔罗度35~50mm 每立方米用料量:水:190 水泥:404 砂子:542 石子:1264 配合比为:0.47:1:1.342:3.129 砂率30% 水灰比:0.47 C25:水泥强度:32.5Mpa 卵石混凝土水泥富余系数1.00 粗骨料最大粒径20mm 塔罗度35~50mm 每立方米用料量:水:190 水泥:463 砂子:489 石子:1258 配合比为:0.41:1:1.056:1.717砂率28% 水灰比:0.41 自拌混凝土塌落度:7-9cm 商品混凝土16-20cm G S – 4型混凝土高效早强减水剂(2#防冻剂,-10℃) 本产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8076-1997混凝土外加剂质量标准。 一、物化性能 1、本产品由高效减水剂、增强剂、催化剂等材料配制而成,具有早强减水剂和高效减水剂的双重特性。 2、早强、增强效果显著。20℃左右时,龄期3天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标号的70%左右;0℃左右时,龄期5~7天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标号70%左右。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可以提高20%左右。 3、减水率大,塑化功能好,有一定促硬和引气功能,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冻害、抗冻融、抗渗等性能,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 4、对蒸养适应性好,可以缩短蒸养时间,降低蒸养温度,节省蒸养能耗,提高构件质量。 5、对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均有良好的适应性。 二、主要用途 1、最低气温不低于-10℃的混凝土冬季施工。 2、最低气温不低于-6℃的粉饰砂浆与砌筑砂浆的抗冻。 3、蒸养混凝土,节省蒸养能耗30~50%。 4、常温下要求早强、高强、抗渗、耐冻融、大坍落度的混凝土。 三、使用方法 1、掺量为水泥重量的2~3%。。 2、以干粉直接掺加在水泥里,不要加在湿的砂石上。 3、搅拌过程中减少15%左右的用水量,并适当延长搅拌时间。 4、表面要求光滑的构件,振动密实后应及时抹平。 四、注意事项 妥善存放在干燥处,如受潮结块,应烘干粉碎,通过30目筛后方可使用。

铁路工程建设用表.doc(20210122052831)

附件3、铁路工程建设用表 编制说明 为了在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范围内统一标准、规范铁路工程建设管理,根据铁道部及太原铁路局有关文件和标准,本着采用现行、最新的原则,收集整理了本套铁路工程建设用表格: 1. “铁程检表”依据《铁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交接办法》(铁建设[2008]23 号)、《铁路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编制移交办法》(铁道部办档[2002]8 号)、(铁建设[2003]127 号)颁布的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太原铁路局企业标准Q/TT46-2006《建设项 目文件编制归档标准》,采用“铁程检04?46表” “铁程检01?03、47表”取消,纳入“工程质量验收表”中。详见“ ‘铁程检表'与‘工程质量验收表'对照表” 。 2. “工程质量验收表”依据(铁建设[2003]127 号)颁布的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采用“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单位工程实体质量和主要功能核查记录、单位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记录、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 3. “质统表”依据《铁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交接办法》(铁建设[2008]23 号)、《铁 路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编制移交办法》(铁道部办档[2002]8 号)、太原铁路局企业标准 Q/TT46-2006《建设项目文件编制归档标准》、《铁路工程试验表格》(铁建设函[2009]27 号),在48个“质统表”中采用27个,有21个失效,由《铁路工程试验表格》(铁建设函[2009]27 号)中的有关“铁建试报”和“铁建试录”表替代,详见“ 原质量保证资料表格(试验报告、记录)与新《铁路工程试验表格》(铁建设函[2009]27 号)对照表” 4. “建交表” 依据《铁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交接办法》(铁建设[2008]23 号)、《铁路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编制移交办法》(铁道部办档[2002]8 号)、《铁路建设项目竣工建

混凝土配料

施工配料是按现场使用搅拌机的装料容量进行搅拌一次(盘)的装料 数量的计算。它是保证砼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影响施工配料的因素主 要有两个,一是原材料的过秤计量,二是砂石骨料要按实际含水率进行 施工配合比的换算。 1 原材料计量 要严格控制砼配合比,严格对每盘砼的原材料过秤计量,每盘称量允许 偏差为:水泥及掺合料±2%,砂石±3%,水及外加剂±2%。雨天应增加 砂石含水率的检测次数。 2混凝土配制强度计算 C30号砼配合比计算书原材料: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砂采用中粗砂, 碎石采用最大粒径为31.5mm的碎石,水采用饮用水。一、计算配制强 度(fcu.o): fcu.o≥fcu.k+1.645×δ=30+1.645×5=38.23Mpa 二、计算水 灰比(w/c)计算所得,砼配制强度fcu.o=38.23Mpa,查〈普通砼配合比 设计规程〉表5.0.4得an=0.46,ab=0.07 fce=1.13×42.5=48.03Mpa。代入 式: W/C=an.fce/(fcu.o+an.ab.fce)=0.46×48.03/(38.23+0.46×0.07×48.03)=0.56 按耐久性要求复核W/C,水灰比最大为0.6,符合要求。三、确定用水 量(Mwo):坍落度取35-50mm,碎石最大粒径为31.5mm,Mwo取 175kg/m3 四、确定水泥用量(Mco): Mco=Mwo/(w/c)=175/0.51=343kg/m3 五、确定集料用量(Mso.Mgo) 取每立方米砼拌和物的假定质量为Mcp=2400kg/ m3,取βs=33%,用质量法 计算: Mco+Mwo+Mso+Mgo=Mcp Mso×100%(Mso+Mgo)= βs Mgo=1261 kg/ m3 Mso=621kg/ 六、计算初步配合比:水泥:砂: 石:水=343:621:1261:175=1:1.81:3.68:0.51 3 施工配合比的换算 砂石含水率的换算是在已知水、水泥、砂、石的重量和砂、石含水 率的情况下进行,换算时: 水泥C,重量不变; 砂S,重量 =原配合比砂重S(1+砂的含水率WS); 石G,重量 =原配合比石重G(1+石的含水率WG) 水W,重量=原配合比水重W-原砂重S×含水率WS-原石重G× 含水率WG 假设实验室配合比为:  水泥:砂:石子 = 1 :x :y  水灰比为W/C  现测得砂含水率为Wx,石子含水率为WY,,则施工配合

铁路工程建设用表

12-3、铁路工程建设用表 编制说明 为了在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范围内统一标准、规范铁路工程建设管理,根据铁道部及太原铁路局有关文件和标准,本着采用现行、最新的原则,收集整理了本套铁路工程建设用表格: 1.“铁程检表”依据《铁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交接办法》(铁建设[2008]23号)、 (铁建设[2003]127《铁路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编制移交办法》 (铁道部办档[2002]8号)、 号)颁布的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太原铁路局企业标准Q/TT46-2006《建设项目文件编制归档标准》,采用“铁程检04~46表”。“铁程检01~03、47表”取消,纳入“工程质量验收表”中。详见“‘铁程检表’与‘工程质量验收表’对照表”。 2. “工程质量验收表”依据(铁建设[2003]127号)颁布的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采用“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单位工程实体质量和主要功能核查记录、单位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记录、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3.“质统表”依据《铁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交接办法》(铁建设[2008]23号)、《铁路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编制移交办法》(铁道部办档[2002]8号)、太原铁路局企业标准Q/TT46-2006《建设项目文件编制归档标准》、《铁路工程试验表格》(铁建设函[2009]27号),在48个“质统表”中采用27个,有21个失效,由《铁路工程试验表格》(铁建设函[2009]27号)中的有关“铁建试报”和“铁建试录”表替代,详见“原质量保证资料表格(试验报告、记录)与新《铁路工程试验表格》(铁建设函[2009]27号)对照表”。 4.“建交表”依据《铁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交接办法》(铁建设[2008]23号)、《铁路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编制移交办法》(铁道部办档[2002]8号)、《铁路建设项目竣工建设用地验收交接办法》(铁运[2008]158号)、太原铁路局企业标准Q/TT46-2006《建设项目文件编制归档标准》,采用“建交表1~28(6、7、27除外)”,原“建交

混凝土配料标准

混凝土配料装置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混凝土配料装置的型号、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混凝土配料装置(以下简称配料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6388-1986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3 型号 配料机的型号表示方法如下: A U T O — P C S— 最大秤量 kg 示值形式数字显示 传力机构称重传感器 秤的类别配料秤 工作类别自动型 4 要求 4.1 外观 配料机应满足混凝土配料功能的需要; 连接部件应牢固,控制开关及各功能键的动作应正常; 显示器各种显示值应清晰、完整、正确。 4.2 计量性能 4.2.1 准确度等级 准确度等级按JJG564,5.1的规定确定。准确度等级应对其预期的使用做出规定,包括要称量的物料性质、安装类型、装料质量和称量速率。 产品准确度等级见表 1 表1 称量准确度 混凝土配料装置装料质量(M/Kg) 静态参考准确度等级动态态参考准确度等级

沙、石秤400<M≤2500 Ref(1) X(2) 水泥秤200<M≤1200 Ref(0.5) X(1) 粉煤灰秤200<M≤500 Ref(0.5) X(1) 水秤100<M≤500 Ref(0.5) X(1) 添加剂秤10<M≤40 Ref(0.5) X(1) 00001注:以上均为大于称量1/2量程范围内单独配料称量或累计配料称量精度。 4.2.2 允差范围 4.2.2.1 静态试验的最大允许误差(mpe) 装料衡器应有一个仅适用于静态实验的准确度等级的参考值,对于影响因子试验的最大允许误差应 按照 4.4规定,乘以等级指定因子。应是使用中检验的最大允许偏差的0.25倍。 4.2.2.2 每次装料的最大允许偏差(mpd) 配料机应有一个规定的准确度等级X(x),对此每次装料与装料平均值的最大允许偏差,应为表2、表3规定的范围值乘以等级指定因子(x)。 (x)应为1×10k、2×10k、5×10k,指数k为正、负整数或零。 表2 X(1)级每次装料与装料平均值的最大允许偏差 装料的质量值M/g X(1)级的每次装料与装料平均值的 最大允许偏差mpd 首次检定、后续检定使用中检验 M≤50 6.3% 9% 50<M≤100 3.15g 4.5g 100<M≤200 3.15% 4.5% 200<M≤300 6.3g 9g 300<M≤500 2.1% 3% 500<M≤1000 10.5g 15g 1000<M≤10000 1.05% 1.5% 10000<M≤15000 105g 150g 15000<M 0.7% 1% 表3 X(2)级每次装料与装料平均值的最大允许偏差 装料的质量值M/g X(2)级的每次装料与装料平均值的 最大允许偏差mpd 首次检定、后续检定使用中检验 M≤50 12.6% 18% 50<M≤100 6.3g 9g 100<M≤200 6.3% 9% 200<M≤300 12.6g 18g 300<M≤500 4.2% 6% 500<M≤1000 21g 30g 1000<M≤10000 2.1% 3% 10000<M≤15000 210g 300g

混凝土施工配料计算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是在实验室根据混凝土的配制强度经过试配和 调整确定的,称为实验室配合比。实验室配合比所用砂、石都不含水分,而施工现场砂、石都有一定的含水率,且含水率对原配合比进行修正。根据现场砂、石含水率调整后的配合比称为施工配合比。 设实验室配合比为:水泥:砂:石=1: x: y,水灰比W/C, 现场砂、石含水率分别为W x、W y 则施工配合比为: 水泥:砂:石=1: x(1+W x): y (i+w y),水灰比W/C不变,但加水量应扣除砂、石中的含水量。 二、混凝土施工配料计算施工配料计算是确定每拌制一盘混凝土需用的 各种原料的数量。 它根据施工配合比和搅拌机的出料容量计算。在使用袋装水泥时,同时应考虑在搅拌一罐混凝土时,水泥投入量尽可能以整袋水泥计,省去水泥的配零工作量,或按每5kg 进级取整数。混凝土搅拌机的出料容量,按铭牌上的说明取用。 例:某工程C20 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为1: 2.3: 4.27,水灰比 W/C=0.6,每立方混凝土水泥用量为300kg,现场砂石含水率分别为3%及1%,求施工配合比。如采用JZ250搅拌机,每拌一盘的材料用量;若采用JZ350搅拌机,求每拌一盘的材料用量(工地使用袋装水泥)。 解:(1 )、求施工配合比 按施工现场的砂浆含水率计算施工配合比为:

:x(1+W x):y(1+W y)水泥:砂:石=1 :2.3(1+0.03):4.27(1+0.01)=1: =1 2.37:4.31 (2)、施工配料计算 1)、用JZ250搅拌机,出料容量为250L (0.25m3),每拌一次各 种原材料的用量(施工配料)为: 水泥:300X 0.25=750kg 砂:75X 2.37=177.8kg 石:75X 4.31=323.3kg 水:75 X 0.6 —75 X 2.3 X 0.03 —75 X 4.27 X 0.01=36.6kg 2)、用JZ350搅拌机,出料容量为350L (0.35m3),每拌一次各 种原材料的用量(施工配料)为: 水泥:300X 0.35=105kg 因工地使用袋装水泥,为了省去水泥的配零工作量,水泥用量取100kg (两袋),其他材料按100kg水泥配料。 砂:100X 2.37=237kg 石:100X4.31=431kg 水:100X 0.6 —100X 2.3 X 0.03 —100X 4.27 X 0.01=48.8kg

砂浆资料表格填写说明

填表说明 一、材料进厂验收记录台帐 1、名称——应填写原材料名称,如“水泥、粉煤灰、机制砂等材料名称”; 2、规格等级——应填写原材料的品种、强度等级、级别等; 3、计量单位——应填写原材料进厂验收时所采用的计量单位; 4、年月日——应详细记录每天原材料进厂验收时频次; 5、收入数量——应详细记录原材料进厂时每一车所载数量; 6、合计数量——应记录每天原材料进厂数量的总和; 7、材料产地——应填写原材料的生产单位或产地; 8、车号——应填写原材料的运输车号; 9、合格证编号——应填写原材料生产单位出厂合格证编号; 10、检验报告编号——应填写原材料生产单位出厂检验报告编号; 11、储存仓号——应准确填写存放原材料的储存仓编号; 12、验收情况——应填写随车相关质量证明文件是否齐全吻合或经过外观检查质量好差; 13、验收人——应填写当天验收人员姓名; 14、委托编号——根据原材料相关标准检验批次规定及时取样复检并及时填写委托编号; 二、试验委托书 1、委托部门——应填写送试样的部门(材料部门或质检部门); 2、委托日期——应填写送样时的当天日期; 3、委托编号——应由试验室按年、材料名称字母缩写、流水号填写。如:2010年送水泥 样品一组2010-SN-001; 4、委托人——应填写送样人姓名; 5. 材料产地,厂家等栏目——应填写材料样品的相关详细资料; 6、检测依据——应填写检测材料的相关依据标准或企业标准依据; 7、监证人(质检)——取样时相关在场质检人员签名; 8、内容—— (a)原材料进厂复检应按相应标准规定填写所检验项目,必要时可增加其他项目; (b)做配合比时,应明确填写相关材料的生产厂家、品种等级、规格型号等其他技术要求,并相对应填写所用材料复试报告编号; 9. 接样人——试验室相关受理人签名;

混凝土施工配料单(优选.)

o .. .. 3 ..... ........................................................................................................................................................................................ os .. .. kl ..... ........................................................................................................................................................................................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 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表号:铁建试录037 混凝土施工配料通知单 批准文号:铁建设函 [2009]27号 搅拌站名称 搅拌机编号 通知单号 通知日期 工程名称 生产班组 施工部位 生产日期 粗骨料2 水胶比(W/B ) 1.00 1.76 (2) 材料含水率试验结果 (3) 施工配料计算 (4) 施工配合比 粗骨料2 外加剂 水 水胶比(W/B ) 附注:搅拌时间不小于规范规定的最小值。 坍落度(mm):1、 含气量(%) :1、 温度 : 试验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 领取人__________________

水泥砂浆现场搅拌施工工艺

水泥砂浆现场搅拌施工工艺 1.5.1 施工准备 1.5.1.1 技术准备 (1)图纸会审:核对砌筑砂浆的种类、强度等级、使用部位等设计要求; (2)施工方案: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所需搅拌机,计量器具的规格、型号、性能、使用 精度及参数等; (3)砂浆试配:委托有关部门对砂浆配合比进行试配,并出具砂浆配合比报告; (4)技术交底:施工前应向操作层进行书面技术、安全交底。 1.5.1.2 材料准备 (1)按砂浆配合比要求,对所需原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进行检查验收; (2)由持证材料员和试验员按规定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验,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1.5.1.3 主要机具 (1)机械搅拌时:砂浆搅拌机、投料计量设备; (2)人工搅拌时:灰扒、铁锹等工具。 1.5.1.4 作业条件 (1)确认砂浆配合比; (2)建立砂浆搅拌后台,并对砂浆强度等级、配合比、搅拌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挂牌;(3)采用人工搅拌时,需铺硬地坪或设搅拌槽。 1.5.1.5 施工组织及人员准备 (1)试验员:须持证上岗,要求熟知材料及砂浆试块的取样规定,熟知砂浆试块的制作、 养护规定,操作熟练; (2)材料员:须持证上岗,要求熟知材料进场的检验、验收、入库规定: (3)计量员:应熟知计量器具的校检周期、计量精度、使用方法等规定; (4)搅拌机操作人员:须持证上岗,要求熟知操作规程和搅拌制度,操作熟练; (5)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并掌握投料、搅拌、运输等技术与安全交底内容,操作熟练。 1.5.2 质量、安全及环境保护控制要点 1.5. 2.1 材料的关键要求 (1)水泥进场使用前,应分批对其强度、安定性进行复验。检验批应以同一生产厂家、同 一编号为一批。 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日期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复查试验,并应按试验结果使用。 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水泥应按品种、强度等级、出厂日期分别堆放,并应保持干燥。 (2)砂中不得含有有害杂物。砂浆用砂的含泥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1)对水泥砂浆和强度等级不小于M5 的水泥混合砂浆,不应超过5%; 2)对强度等级小于MS 的水泥混合砂浆,不应超过10%; 3)人工砂、山砂及特细砂,应经试配满足砌筑砂浆技术条件要求。 (3)拌制砂浆用水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它来源水时,水质必须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 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 63 的规定。 (4)凡在砂浆中掺入有机塑化剂、早强剂、缓凝剂、防冻剂等,应经检验和试配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有机塑化剂应有砌体强度的型式检验报告。 1.5. 2.2 技术的关键要求 (1)砌筑砂浆应通过试配确定配合比,当砌筑砂浆的组成材料有变化或设计强度等级变更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试配,并出具配合比单;

混凝土施工配料计算

混凝土施工配料计算-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一、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计算 混凝土配合比是在实验室根据混凝土的配制强度经过试配和调整确定的,称为实验室配合比。实验室配合比所用砂、石都不含水分,而施工现场砂、石都有一定的含水率,且含水率对原配合比进行修正。根据现场砂、石含水率调整后的配合比称为施工配合比。 设实验室配合比为:水泥:砂:石=1:x:y,水灰比W/C,现场砂、石含水率分别为W x、W y 则施工配合比为: 水泥:砂:石=1:x(1+W x):y(1+W y),水灰比W/C不变,但加水量应扣除砂、石中的含水量。 二、混凝土施工配料计算 施工配料计算是确定每拌制一盘混凝土需用的各种原料的数量。它根据施工配合比和搅拌机的出料容量计算。 在使用袋装水泥时,同时应考虑在搅拌一罐混凝土时,水泥投入量尽可能以整袋水泥计,省去水泥的配零工作量,或按每5kg进级取整数。混凝土搅拌机的出料容量,按铭牌上的说明取用。 例:某工程C20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为1::,水灰比W/C=,每立方混凝土水泥用量为300kg,现场砂石含水率分别为3%及1%,求施工配合比。如采用JZ250搅拌机,每拌一盘的材料用量;若采用JZ350搅拌机,求每拌一盘的材料用量(工地使用袋装水泥)。 解:(1)、求施工配合比 按施工现场的砂浆含水率计算施工配合比为:

水泥:砂:石=1:x(1+W x):y(1+W y) =1:(1+:(1+=1:: (2)、施工配料计算 1)、用JZ250搅拌机,出料容量为250L(0.25m3),每拌一次各种原材料的用量(施工配料)为: 水泥:300×=750kg 砂:75×=177.8kg 石:75×=323.3kg 水:75×-75××-75××=36.6kg 2)、用JZ350搅拌机,出料容量为350L(0.35m3),每拌一次各种原材料的用量(施工配料)为: 水泥:300×=105kg 因工地使用袋装水泥,为了省去水泥的配零工作量,水泥用量取100kg(两袋),其他材料按100kg水泥配料。 砂:100×=237kg 石:100×=431kg 水:100×-100××-100××=48.8kg

铁路工程建设用表

12-3、铁路工程建设用表 编制讲明 为了在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范围内统一标准、规范铁路工程建设治理,依照铁道部及太原铁路局有关文件和标准,本着采纳现行、最新的原则,收集整理了本套铁路工程建设用表格: 1.“铁程检表”依据《铁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交接方法》(铁建设[2008]23号)、《铁路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编制移交方法》(铁道部办档[2002]8号)、(铁建设[2003]127号)颁布的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太原铁路局企业标准Q/TT46-2006《建设项目文件编制归档标准》,采纳“铁程检04~46表”。“铁程检01~03、47表”取消,纳入“工程质量验收表”中。详见“‘铁程检表’与‘工程质量验收表’对比表”。 2. “工程质量验收表”依据(铁建设[2003]127号)颁布的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采纳“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单位工程质量操纵资料核查记录、单位工程实体质量和要紧功能核查记录、单位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记录、施工现场质量治理检查记录”。 3.“质统表”依据《铁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交接方法》(铁建设

[2008]23号)、《铁路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编制移交方法》(铁道部办档[2002]8号)、太原铁路局企业标准Q/TT46-2006《建设项目文件编制归档标准》、《铁路工程试验表格》(铁建设函[2009]27号),在48个“质统表”中采纳27个,有21个失效,由《铁路工程试验表格》(铁建设函[2009]27号)中的有关“铁建试报”和“铁建试录”表替代,详见“原质量保证资料表格(试验报告、记录)与新《铁路工程试验表格》(铁建设函[2009]27号)对比表”。 4.“建交表”依据《铁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交接方法》(铁建设[2008]23号)、《铁路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编制移交方法》(铁道部办档[2002]8号)、《铁路建设项目竣工建设用地验收交接方法》(铁运[2008]158号)、太原铁路局企业标准Q/TT46-2006《建设项目文件编制归档标准》,采纳“建交表1~28(6、7、27除外)”,原“建交-6、7、27表”由“地验交-4、5、7表”替代,在“地验交表”中使用。详见“‘建交表’与‘地验交表’对比表”。 5.“地验交表”依据《铁路建设项目竣工建设用地验收交接方法》(铁运[2008]158号),采纳“地验交1~8表”。 6.“决算附表”依据《铁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交接方法》(铁建设[2008]23号)、《铁路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编制移交方法》(铁道部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