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管理体系知识

测量管理体系知识
测量管理体系知识

计量工作和测量管理体系的讲座之一

(2013年6月20日)

●测量管理体系在企业推行的目的和作用

●怎样才能把测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与日常的管理有机结合

●测量管理体系与日常计量器具管理的区别

●测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目标应如何制定

●计量要求的概念和导出方法/

●计量确认实施的作用和方法

●测量过程的策划、设计和控制

●测量管理体系的监视

1 测量管理体系在企业推行的目的和作用。

近30年来,我国工业企业的计量工作主要经历了计量定升级、推行计量检测体系、推广应用测量管理体系等时期。从国家计量主管部门的相关资料上看,在工业企业推行这些计量管理体系是根据现代工业发展的特征和国际计量管理的经验所做的部署。

国家的计量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计量行政管理、计量技术管理和计量法制管理。企业的计量工作主要体现为:应用计量科技成果(如:先进的测量设备和检测方法),贯彻落实计量法制管理的要求(如:量值传递和溯源)。

在现代工业企业中,许多工作离不开检测、离不开数据。无论决策或控制,包括质量、安全、环保、节能、经营核算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在企业的地位越来越显著。计量工作首先是保证数字准确、数字安全的。所以,计量是企业技术管理、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基石;完善的计量管理为各个管理体系和方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完善的计量管理可以使企业减少或避免许多风险;完善的计量管理是数字领域的精细化管理。

计量检测结果准确是多种因素合力的作用,包括:测量设备的性能、人员的能力、检测依据的方法文件、环境条件等。认识计量工作不能只看到测量设备。

(1)测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和核心内容

按照GB/T19022-2003/ ISO10012:2003标准的要求建立的测量管理体系是当代国际社会公认的最完善的企业计量管理原则和方法,是企业计量管理史上一次质的提升,开启了企业计量管理工作的新时代。体系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满足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的计量要求。其核心内容可概括为三个确保,即:确保体系内的所有测量过程得到有效控制;确保所有测量设备能够正确可靠地使用(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确保所有测量结果都能溯源到国际单位标准。体系的所有内容都是围绕这三个“确保”而规定的要求。

(2)现代工业企业管理的特征

进入21 世纪以来,在全球经济政治形势发生激烈变化的环境中,面对许多发达国家加速进行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的结合,在多种行业大力推进“再工业化”的巨大挑战,我国企业传统的比较优势将迅速失去,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新的时代主题。新技术时代,重质量、重效益、重创新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支柱。

与此同时,现代工业企业的管理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

――以信息数据为基础的科学管理方法正在突破并取代以往粗放式、经验式、僵化式的传统管理模式;

――系统性智能化管理方式要逐步取代各种管理事项彼此独立、部门分割式的管理;

――立足于国际社会大环境下的管理正在取代自我封闭式的管理。

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成为企业永恒的主题。

(3)在现代企业面临深刻变化的状况下,推行测量管理体系的作用是什么?我列举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工业企业发展的趋势是科技的地位越来越高,企业中科技的含量越来越广。如:计控一体化的设备逐步成为工业企业生产的主要设备。科技与计量密不可分,计量工作的重要性会越来越明显。

第二,科技发展的范围不是局限于生产领域,在许多业务管理事项中也在逐步应用。如: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管理不仅在推行,而

且必将成为企业不可阻挡的潮流。因此,计量工作的覆盖面也随着科技的步伐逐步延伸。

第三,测量管理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向世界范围推行的计量管理系统,以现代企业的计量管理需求为立足点,起点高,内容完善,要求明确具体,是对现代企业实行计量科学化管理最有效的规范,也是计量检测真正的精细化、标准化管理。全面理解和应用这个管理体系的要求,是企业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的重要战略举措。

第四,从企业现实需要来看,认真推行测量管理体系可以发现许多管理过程或管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如:检测不完善、不到位、检测过程控制失效等原因产生不正确测量结果带来的风险等。并可以给出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第五,从企业战略发展来看,建立新技术条件的管理信息系统,实行系统性科学化管理,离不开完善的计量工作为基础,这正是以“三个确保”为核心内容的测量管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

2 怎样才能把测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与日常的管理有机结合。

实行这种有机结合是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必然要求,实行这种有机结合才能彻底摆脱体系与日常工作的“两张皮”顽疾,使管理体系真正成为现代企业管理所需要的工具。实行有机结合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1)对管理体系的认识问题,是把通过XX管理体系认证仅作为一张证书或企业参与某些投标项目的通行证、产品宣传的广告标识,还是作为规范企业管理的有实际价值的指导文件。如果企业最高管理层能够认识到国际管理标准是现代企业实行科学管理所需要的工具,才可能有效推行有机结合。

(2)对管理体系标准内容的充分理解,是实行有机结合的重要前提,也就是体系文件要成为企业日常管理中必备的依据。体系文件的编写要立足于紧密结合日常管理实际贯彻体系要求,应着眼于使日常管理更加规范、提高科学化水平、避免差错和失误,有助于提升管理绩效。而不是对实际工作缺乏指导意义的八股文章。

(3)实行有机结合的具体方法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目前

应先做到:各相关部门、生产单位应在计量专职部门的统一组织或指导下落实测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如:

a. 结合本部门、单位的业务特点、工作重点和关键控制事项制定质量目标,并把实现目标与日常工作的焦重点、关键控制要求的实现紧紧捆在一起。

b. 本部门、单位使用的所有测量设备要确保实现规范化管理。相同型号的设备如果校准给出的误差不同、设备的稳定性不同、准确度等级有差别,也需要明确适合使用的场所,明确用于什么被测量,有效防止测量设备的错用、误用,不合格测量设备勉强使用等情况,这就是计量确认对于使用者的意义。

c. 本部门、单位所有需要进行检测(监测)的点,需要了解和提供的检测数据要完全清楚,其中,哪些是重要的、关键的,更要使所有相关人员明确。所谓测量过程的控制,就是要清楚可能出错的各种因素,防止出错。在管理理念和

方法上都要实现每个测量过程的有效控制。而不是等出了错再去找原因,这是被动、笨拙的措施。测量管理体系对每个测量过程的要求是:形成完整的过程规范,按照过程规范的要求进行控制,并保存完整、规范的测量过程记录。重要的、关键的测量过程必须进行有效的监控,并记录监控的方法和结果。

d. 要有效防止和控制各种不合格的现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所需要的技术文件、管理办法要齐全,每项测量操作都要依据有效的文件进行,不能凭个人经验;

第二,每个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必须进行有效监控,特别是确保关键检测过程和结果不发生差错和失误,关键设备要严格使用和维护的控制;

第三,应主动针对已经发生过的较严重的问题,或其他企业易发的不合格事实,加强自身的防范能力和措施。

e. 按照体系的要求应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必要的记录,记录对促进工作的规范性也有一定的作用,而且作为工作的证据使相关人员理解做好记录的目的。

3 测量管理体系与日常计量器具管理的区别

我这里先简要介绍几个现代计量管理的特点

1)测试方式从单纯的单项检测向系统的综合测试扩展。现在有的检测系统可以同时测量上万甚至几万个数据。

2)测试方法从比较简单的静态测量向以动态在线实时检测飞跃。许多运行中的物质或生产工艺实施的控制,需要动态在线检测才能实现有效控制,并且是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的技术突破。

3)计量单位的量值传递方式从自上而下逐级进行,逐步转向量传与量值溯源相结合。根据生产、科研的需要,可以由第一线直接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

4)测量设备的智能化进步、微电子测量设备的广泛使用,促使对设备的检定、校准、使用和维护等管理内容及方式,都需要加快适应。

5)对检测结果的衡量,过去是以单件测量设备的量值准确为主,要逐步转向以测量系统装置的动态测量结果和综合测量结果为主。

6)数据处理方式从人工采集、计算、统计、输入、传递向微机系统自动高速处理转变。

7)计量管理的内容要从每个事项的单独管理(如量传、计量人员考核、制定和组织实施技术规范、进行计量单位统一的监督等),转向对测量全部要素进行控制,包括:测量设备、人员、检测方法、环境条件、核查标准、软件、记录、标识、监控措施等。以确保每一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8)计量管理的方式要从人工监控转向以运用信息化平台为主,把各种管理信息收集、汇总到微机系统进行分析处理,实现智能化、高效化管理。

总之,测量设备、检测技术的智能化、系统化发展,要求计量管理的理念、内容、方法和相关制度都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关于测量管理体系与日常计量器具管理的区别,我重点说明以下几点:

第一,管理范围不同。测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测量设备、测量过程、测量结果,以及人员、技术文件、相关记录、使用条件等计量

工作的所有相关事项。对计量器具的管理,增加了计量确认、测量软件、使用条件控制、不合格控制等内容。

第二,管理深度不同。必须确保每台测量设备满足预期使用的要求,并对使用的控制进行监督,从设备到过程,直至测量结果的正确性。

第三,管理方式不同。过去是几项工作的单独管理,现在要求对全部计量工作的系统性管理。

第四,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不同。

第五,衡量管理绩效不同。要以“三个确保”衡量计量人员的工作地位和绩效。

4 测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目标应如何制定

①体系标准5.3条要求:应为测量管理体系规定可测量的质量

目标。

如何认定目标是可测量的?衡量原则是:能够以简单、易于操作的方法通过对相关证据验证,对目标完成情况公正评价。与此,目标的内容应符合以下要求:

a)目标所指的事项要明确规定、容易理解、不存在歧义;

b) 每项目标都应有可操作的衡量准则,凡是可以量化的应予以量化,增长或控制幅度(百分数)应明确规定分母和分子的数据来源;

c)不便于量化的目标,必须做出其衡量准则可操作的表述。

②标准要求:“应规定测量过程的性能判定客观准则、程序及其控制。”该项要求如何理解,并在制定质量目标中应用?

――企业制定的测量管理体系质量目标中,不可缺少针对测量过程应达到的控制目标。

――测量过程质量目标的内容,应针对测量过程预期用途的主要性能特性(标准7.2.2中的“指南”中表述测量过程的主要性能特性包括:测量不确定度、稳定性、最大允许误差、重复性、复现性、操作者的技能水平等。)在制定质量目标时,企业不可能针对每个测量过程制定质量目标,因此,应考虑对关键测量过程和主要测量结果的控制要求。

③应在不同的组织层次制定质量目标。实施要点是:

――每个职能层次都应在企业总体质量目标的框架下制定具体的质量目标;

――各职能层次应针对职责范围的实际(总体目标相关的事项)制定质量目标,以确保企业总体目标如期实现,而不是照抄企业总体目标。

④本条的“指南”给出了一些质量目标的例子,应做参考。但这些例子既不是规定了质量目标的全部内容,也不是唯一的模本。

⑤测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目标应重点考虑以下方面的内容:

――关于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和相关控制的要求,如:

a) 在用的测量设备确保按照规定的周期完成检定或校准;

b) A类和B类测量设备,确保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完成计量确认;

c) 确保计量确认记录规范、清晰、保存完整;

d) 关键测量设备的非正常停机时间每年至少比上年度减少15%。

――关于测量过程的控制要求,如:

a)不合格测量过程的发现不超过一天(当日上班时间);

b)关键测量过程的重复性或复现性控制每月不少于一次;

c)测量过程的所有操作者全部具备上岗资格,技能水平达到胜任

程度。

d)测量过程的原始记录全部予以规范,确保填写清晰、保存完好。

――确保测量结果正确的相关控制要求,如:

a) 不会因不正确的测量结果导致顾客投诉或贸易纠纷;

b) 不会因不正确的测量结果影响产品质量控制和安全监测;

c) 确保关键测量结果零失误、零差错;

d) 测量结果差错的发现不超过当日班次,解决不超过24小时;

e) 防止因不正确的测量结果接收不合格采购物资。

――测量管理体系重要支持过程的控制要求(人力资源管理、测量设备的管理、不合格控制等)。如:

a) 圆满完成人员培训计划,确保所有上岗人员满足所需的能力要求;

b) 人员培训出勤率达100%,考核合格率98%以上;

c) 测量设备标识全部符合要求,破损、丢失等发现不超过二天。

5 计量要求的概念和导出方法

1 计量要求的概念

相关标准没有给出计量要求的定义。根据理解,计量要求是确保正确实施测量的一组限定,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都需要以这些要求来衡量。

计量要求导出过程应包括下列活动:

―――识别并确定全部检测点及被测量;

―――确定被测量的测量要求;

―――导出计量要求;

―――转化为测量设备需要的计量要求等。

①应全面识别和确定顾客的测量要求

本体系标准中5.2条所述“顾客的测量要求”与“总要求”的“指南”中所指的“产品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全面识别和确定顾客的测量要求(技术指标参数)应考虑以下来源:

――从与顾客签订的合同、订单、标书或其他约定文件中,识别和确定顾客以明示方式提出的测量要求;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识别和确定,如:产品标准、环境监测和安全监测的规定和标准、节能降耗等方面的规定;

――对本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实践中进行识别和确定,如:产品设计和开发所需的测量,工艺文件中规定的必要测量,能源管理所需的测量,经营管理所需的测量等;

――产品质量检验和计量校准(测量设备检定)实验室是测量要求比较集中中的区域,应充分识别和确定。

②将测量要求转化为计量要求的方法

a) 测量范围的导出:

通常是把被测量所需测量数据的范围向高、低两边扩展一段范

围。据《现代企业计量工作指导手册(修订本)》解释,这是因为被测值不应在测量设备测量范围的最小处或最大处,为了测得准确,需要做适当的扩展。如:工艺文件规定某监测点需要测量的温度为50℃-70℃,计量要求的测量范围应选择30℃-90℃或35℃-85℃。但这种方法不是惟一的方法,需根据被测量相关的技术要求进行确定。

b) 最大允许误差的导出:

首先确认产品标准、技术规范或工艺文件中所给出的被测量值的允许变动范围(也称正常波动范围),称为容差;然后确定容差与允许误差的比值。

因为测量误差应该比容差小得多,否则就不能准确测量容差。所以一般选择允许误差是容差的1/5至1/10,也可选择在1/3至1/10之间。应根据测量所需的准确程度确定。

c) 测量不确定度的选择和导出:

在测量过程中,测量不确定度通常是由测量设备、操作人员、测量方法、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在测量过程的各要素未经确认有效之前,不可能准确评定,一般采用“过程能力分析”的方法导出。其方法是:

Cp=T/6δ其中,Cp过程能力指数;T为允许误差;δ为标准偏差(设备校准的测量不确定度)。

过程能力指数Cp通过查过程能力表获得,通常可取0.8-1.2的范围。

则,选择的不确定度δ=T/6×Cp 如:允许误差为1℃,过程能力选1.0,

δ=T/6×Cp=1/6×1≈0.16℃

d) 分辨力的选择

测量过程所需的分辨力通常根据能够准确识别测量允许误差的要求确定。

e) 稳定性的选择

测量过程的稳定性应根据测量允许最大误差、允许不确定度随时间恒定的能力确定。

f) 环境条件的选择

测量过程环境条件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影响测量过程的影响量,以不会导致影响量的变化为原则,防止因环境因素而增加测量不确定度分量。

6 计量确认(验证)的含义及过程的活动

计量确认的定义: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的一组操作。

注1: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和验证、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签。

注2: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于预期使用要求并形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

注3:预期使用要求包括:测量范围、分辨力、最大允许误差等。

注4:计量要求通常与产品要求不同,并不在产品要求中规定。

注5:(体系标准中)图2给出了计量确认过程框图。

(1)计量确认的含义

理解定义即可明确计量确认的含义,是为确保每个测量设备都符合预期使用的要求。测量设备的检定或校准合格,只能证明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符合检定或校准规程所规定的要求,而针对具体的被测量,必须经过比较才能证实其是否符合预期使用要求。企业人员不理解的是:企业在建厂的工艺设计中,已经考虑了配置测量仪器的适用性,现在为什么还要进行计量确认?并要求确定确认间隔。

第一,测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必须确保所有测量设备满足预期使用的要求,如果过去没有能够证实的相关文件(记录),应按照体系的要求,对每件测量设备进行验证。

第二,测量设备的性能特性是会有变化的,如设备的示值误差,包括稳定性等发生改变时,需要验证是否继续满足被测量规定的要求。

第三,经过计量确认,使操作者、管理人员都确认每件测量设备

适宜使用的对象,防止误用、错用。

(2)计量确认的实施要求

定义的注1和体系标准中的图2已经明示了计量确认所需进行的活动,包括流程。

①在计量确认之前,测量设备应处于有效的校准状态(在检定有效期内),未校准的、超期的,应在校准之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②比较(验证)的参照标准是被测量(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如果被测量没有变化,已经导出该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不需要重复劳动。问题是:在测量管理体系实施以前,几乎没有哪个企业做过这个工作,所以,根据相关技术文件导出计量要求是必须完成的活动。

③进行验证,即:测量设备经校准确认的特性与计量要求进行直接比较。主要比较测量范围、误差、分辨力、使用条件等。

④验证结果会有不同情况:

――证明符合要求,按规定做好记录、设备加以确认合格标识;

――证明不符合要求,判定能否调整或维修,不能调整或维修的,做报废处置标识;

⑤可维修或可调整的,按规定渠道进行维修或调整。经过维修或调整的设备必须经再次检定或校准合格后,再进行验证;

――需要进行封印的设备,在确认之后应及时进行封印;

――限制使用的设备,应在确认记录上清楚说明限制的范围和条件。

⑥对设备加以确认状态标识也是必要的步骤。

标准要求:计量确认的结果必须让使用设备的人员清楚。除使用标签外,限制使用和封印的设备,应有其他通知的办法。

对于计量确认的记录,体系标准有详细具体的规定。总的要求是:计量确认的记录应证明每台测量设备是否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并由授权人审查批准。

(3)计量确认间隔

①标准要求:用于确定或改变计量确认间隔的方法应用程序文件表述。

①确定或改变计量确认间隔的应主要考虑的因素

――国家颁布的现行的计量检定/校准规程,通常情况下,检定/校准间隔可与计量确认间隔相等(见OIML D10);

――测量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技术资料中关于校准间隔或计量特性的相关说明,或者使用相同设备其他用户的经验数据;

――测量设备所使用的测量过程性能特性对测量设备相关特性的要求;

――所在测量过程控制数据中测量不确定度对测量设备的要求;

――测量环境条件满足程度的影响;

――测量设备周期检定或校准结果数据的统计分析报告;

――设备使用的频次和频次的改变;

――安装在连续运行设施上、不能或不方便拆卸的仪表等测量设备,在未发现损坏或异常的情况下,计量确认间隔可以与设施大修同步实施。

④改变(调整)计量确认间隔的依据

――检定或校准规程重新修订,改变周期,应依据最新版本文件;

――测量设备改变使用部位,依据调整测量设备的记录或文件;

――被测量的计量要求改变,依据相关技术文件;

――测量设备使用的环境条件不适宜,依据相关环境因素记录;

――设备性能下降(如:磨损、经过维修等),依据检定/校准结果数据或统计趋势;

――设备使用频次改变,依据相关规定文件。

(4)测量设备的调整

对某些不允许操作者自行调整的测量设备采取封印或保护措施的要求。

确定需要封印的测量设备及类别,并建立明细表;

确定适宜的封印或保护措施的方法;

规定各使用部门对封印保护的职责;

确定发现封印或保护措施发生破损、脱落等现象的处置措施;

确定对封印设备应形成的记录。

测量管理方案体系内审员试卷试题包括答案.docx

精品文档测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考试题(答案) 单位名称姓名分数 一、判断题(在题后的括号内打“√”或“×”)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编写测量管理体系手册的主要目的是对外描述其测量管理体系。(×) 2、测量设备是指工作计量器具和计量标准(包括标准物质)。(×) 3、测量设备的确认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是不定期的。(×) 4、测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只能由第三方审核。(×) 5、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都需要计量要求。(√) 6、任何测量都存在测量误差,因此也都存在测量不确定度。(√) 7、计量确认一般包括:首先是校准、必要的调整或维修,随后的再校准, 以及所要求的封缄和标签。(×) 8、测量过程的设计应确保一旦出现错误的测量结果能迅速检测出存在的问题 和及时采出纠正措施(√) 9、 ISO10012 中的“验证”是指“测量设备的计量检定”。(×) 10、企业必须建立测量设备的校准装置。(×) 11、计量职能是指组织中负责确定并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行政职能。(×) 12、计量特性是经过校准后得出的。(√) 13、标识不但能用于测量设备上,也能用于测量过程。(√) 14、经过确认合格用于某称重过程的天平,不一定能用于其他称重过程。(√) 15、封签被破坏的测量设备属于不合格的测量设备。(√) 16、测量设备中所说的软件就是指计算机程序。(×) 17、一个测量过程只适用于一台测量设备。(×) 18、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是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 19、对测量过程的要求应该包括:应考虑影响测量过程的影响量;测量过程的控制应当按程序 文件进行;一个测量过程可能会使用多台设备。(√) 20、对不合格的测量过程应当采取的措施是:进行标识;进行必要的纠正;停止使用不正确的 测量结果。(√)

测量管理体系知识讲解

计量工作和测量管理体系的讲座之一 (2013年6月20日) ●测量管理体系在企业推行的目的和作用 ●怎样才能把测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与日常的管理有机结合 ●测量管理体系与日常计量器具管理的区别 ●测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目标应如何制定 ●计量要求的概念和导出方法/ ●计量确认实施的作用和方法 ●测量过程的策划、设计和控制 ●测量管理体系的监视 1 测量管理体系在企业推行的目的和作用。 近30年来,我国工业企业的计量工作主要经历了计量定升级、推行计量检测体系、推广应用测量管理体系等时期。从国家计量主管部门的相关资料上看,在工业企业推行这些计量管理体系是根据现代工业发展的特征和国际计量管理的经验所做的部署。 国家的计量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计量行政管理、计量技术管理和计量法制管理。企业的计量工作主要体现为:应用计量科技成果(如:先进的测量设备和检测方法),贯彻落实计量法制管理的要求(如:量值传递和溯源)。 在现代工业企业中,许多工作离不开检测、离不开数据。无论决策或控制,包括质量、安全、环保、节能、经营核算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在企业的地位越来越显著。计量工作首先是保证数字准确、数字安全的。所以,计量是企业技术管理、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基石;完善的计量管理为各个管理体系和方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完善的计量管理可以使企业减少或避免许多风险;完善的计量管理是数字领域的精细化管理。 计量检测结果准确是多种因素合力的作用,包括:测量设备的性能、人员的能力、检测依据的方法文件、环境条件等。认识计量工作不能只看到测量设备。

(1)测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和核心内容 按照GB/T19022-2003/ ISO10012:2003标准的要求建立的测量管理体系是当代国际社会公认的最完善的企业计量管理原则和方法,是企业计量管理史上一次质的提升,开启了企业计量管理工作的新时代。体系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满足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的计量要求。其核心内容可概括为三个确保,即:确保体系内的所有测量过程得到有效控制;确保所有测量设备能够正确可靠地使用(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确保所有测量结果都能溯源到国际单位标准。体系的所有内容都是围绕这三个“确保”而规定的要求。 (2)现代工业企业管理的特征 进入21 世纪以来,在全球经济政治形势发生激烈变化的环境中,面对许多发达国家加速进行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的结合,在多种行业大力推进“再工业化”的巨大挑战,我国企业传统的比较优势将迅速失去,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新的时代主题。新技术时代,重质量、重效益、重创新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支柱。 与此同时,现代工业企业的管理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 ――以信息数据为基础的科学管理方法正在突破并取代以往粗放式、经验式、僵化式的传统管理模式; ――系统性智能化管理方式要逐步取代各种管理事项彼此独立、部门分割式的管理; ――立足于国际社会大环境下的管理正在取代自我封闭式的管理。 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成为企业永恒的主题。 (3)在现代企业面临深刻变化的状况下,推行测量管理体系的作用是什么?我列举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工业企业发展的趋势是科技的地位越来越高,企业中科技的含量越来越广。如:计控一体化的设备逐步成为工业企业生产的主要设备。科技与计量密不可分,计量工作的重要性会越来越明显。 第二,科技发展的范围不是局限于生产领域,在许多业务管理事项中也在逐步应用。如: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管理不仅在推行,而

CCAA管理体系审核员继续教育管理体系认证基础章节测试题及答案.doc

管理体系认证基础 1 1. 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1分)[多选题] 1. 尊重人 2.依靠人 3. 发展人 4. 为了人 2. ()的中心思想是核心技术或能力是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根本,企业应该围绕核心技术或能力的获得、应用和发展去设计发展战略,而不是只盯着短期的利润目标。(1分)[单选题] 1. 核心竞争力理论 2. 战略管理理论 3. 学习型组织理论 4. 企业文化理论 3. 企业文化主要功能:凝聚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辐射功能。()(1分)[判断题] 1. 正确 2. 错误 4. 信息作为组织的一种重要资源,是现代管理的依据和基础,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企业的核心技术。()(1分)[判断题] 1. 正确 2. 错误 5.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1分)[判断题] 1. 正确 2. 错误 6. 系统的特征包括:()。(1分)[多选题] 1. 集合性 2. 层次性 3. 相关性 4. 综合性 7. 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也是泰勒创立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出发点。()(1分)[判断题] 1. 正确 2. 错误 8. 麦格雷戈认为:()的前景非常美好,有助于人类实现“美好社会”。(1分)[单选题] 1. 需要层次理论 2. 成就需要理论 3. X理论 4. Y理论 9. 管理科学学派认为,管理的本质是一种实践,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唯一权威的就是成果。()(1分)[判断题] 1. 正确 2. 错误 10. 社会效益是经济效益的基础,而经济效益又是促进社会效益提高的重要条件。()(1分)[判断题] 1. 正确 2. 错误 11. ()是管理的根本目的?(1分)[单选题] 1. 特定的时空

质量管理体系新版标准培训题及答案

《GB/T 19001-2015/ ISO9001:2015标准的变化理解与转换指南》 培训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依据GB/T19001-2015标准,不合格输出的控制适用于(D) A)产品交付前发生不合格品 B)产品交付之后发现的不合格产品 C)在服务提供期间或之后发现的不合格服务 D)以上都是 2. 依据GB/T19001-2015标准8.5.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A)应对所有产品作好标识,以免混淆 B)在生产和服务提供的全过程,应标识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状态 C)应控制所有产品的唯一性标识 D)以上都对 3.以下不属于质量管理体系评价方法的是(D) A)内部审核 B)自我评定 C)管理评审 D)绩效考核 4. 运行的策划不要求包括(D) A)质量和服务要求 B)生产过程及其资源 C)接收准则 D)质量方针 5. 依据GB/T19001-2015标准8.5.1条款,适用时,应获取的形成文件的信息包括(D) A)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的特征 B)进行的活动的特征 C)拟获得的结果 D)以上全部 6. 顾客提供的财产可以是(D) A)来料加工的原材料、半成品 B)顾客委托运输的货物 C)顾客提供的设备、知识产权

7. 防护涉及的对象是(D) A)成品 B)半成品 C)原材料 D)以上全部 8. 以下描述正确的是(B) A)不合格输出不能交付使用 B)不合格输出得到纠正后应再次验证是否满足要求 C)不合格输出控制不包括交付使用后才发现的产品不合格 D)以上全部 9.对顾客财产必须(B) A)委托专业机构检验 B)进行验证,如:检验、检查合格证明、核对外观和数量 C)对其质量负责 D)与采购产品同等对待 10. 设计开发输出可以是(D) A)图纸 B)计算书 C)包装规范 D)以上都是 11. 对运行的策划应包括确定(D) A)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B)过程准则以及产品和服务接收准则 C)符合产品和服务要求所需的资源 D)以上全部 12. GB/T19001-2015标准中7.1.4“过程运行环境”不包括(C) A)冬天客运列车车厢内的温度 B)化工原材料仓库的通风和防潮条件 C)厂区大门前的绿化情况 D)微电子车间的静电防护装置的合理性 13. 形成文件信息的目的是(B) A)体现组织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能力 B)使各过程一致地、稳定地运行

测量管理体系考试试题

测量管理体系考试试题 一、判断题: 1、测量过程是为确定量值所进行的一组操作。(对) 2、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错) 3、计量确认?是为确保测量设备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一组操作。(对) 4、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确认间隔在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前提下可由使用单 位自己确定。(对) 5、经计量确认合格后用于某称重过程的天平,不一定能用于其他称重过程。 (对) 6、测量管理体系中的所有测量过程并非都需要实施控制。(错) 7、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状态标识确认人应是该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人员。 (错) 8、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通常是通过校准后得出的。(对) 9、不合格测量设备在不合格原因已被排除后即可重新投入使用。(错) 10、测量设备的验证可以通过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与计量要求直接比较来实现。 (对) 11、测量仪器经校准,修正值等于0,因此不确定度也为0.。(错) 12、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大,其引用误差一定也大。(错) 13、增加测量次数,用平均值报检测结果,可以减少测量的系统误差。(错) 14、约定真值仅仅是真值的估计值,因为它具有不确定度。(对) 15、对被测量进行一次测量所得结果是没有不确定度的。(错) 二、单项选择题:

1、某台测量设备经验证不满足计量要求,此时应采取(纠正措施)。 2、测量管理体系要求对所有测量设备都要进行(确认)。 3、测量过程应设计成能防止出现错误的(测量结果)。 4、每次对不合格的测量设备进行维修、调整或维修时,应评审其(计量确认间隔)。 5、为便测量过程受控,应识别和考虑影响测量过程的(影响量)。 6、通过重复观测贝塞尔公式计算得到的标准偏差,随观测次数的增加而?(更为可靠)。 7、在重复性条件下,用温度计对某实验室的温度重复测量了16次,通过计算得到其分布的实验标准偏差s=0.44℃,则其测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是(0.11℃)。8、在规定的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某一计量标准,所得测量结果与计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差是测量的(系统误差)的估算值。 三、多项选择题: 1、不合格控制包括(不合格体系文件、不合格测量设备、不合格测量过程)。 2、测量过程设计应根据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确认计量要求,为了满 足这些规定要求而设计的测量过程应(形成文件、确认有效)。 3、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包括(测量范围、稳定性、分辨力)。 4、测量管理体系人员包括(计量管理人员、最高管理者、测量管理体系内审 员、检验人员)。 5、属于测量设备的是(压力表检定装置、测量的辅助设备、实验用温湿度计)。

2014年测量管理体系工作总结

2014年测量管理体系工作工作总结 测量管理工作是公司的一项基础工作,是确保生产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只有搞好测量工作,才能保证我矿正常生产。针对我矿的实际情况,采剥车间2014年主要做了以下具体工作: 一、加强计量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测量基础工作。 首先,车间内设置有测量管理领导机构,对测量工作实行分级管理,车间主管领导负责车间测量管理体系工作的安排布置,车间配备一名兼职测量管理人员,负责车间日常测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各工区也均有分管领导及负责人员,形成了车间完备的测量管理网络,为采剥车间的计量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其次,对车间测量设备实行“全面监督,保证重点,区别管理”,即:对用电计量设备重点控制,做到及时登记台帐并严格执行程序文件和计量管理规定,按照周期进行检定,对测量设备定期向矿节能计量室送(请)检并取得检定合格证书;对于日常工作用所用的测量设备根据设备的使用频度、使用年限、使用环境、准确度等因素合理安排周期检定计划,分类管理。确保了车间在用测量设备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保证了测量设备100%的合格率,实现在用测量设备管理的有序性、条理性和可控性。 二、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人员素质 提高车间测量管理人员的技术技能素质是保证测量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车间注重测量技术人员的培训教育,同时,还通过一系列的考试来强化测量人员的技能水平,此举更提高了测量工作的准确性。 三、持续改进、不断进取

在节能计量室的正确指导下,我车间测量管理工作正稳步推进。前期工作中购买钢板尺测量油量,在经过时间的见证,证明了此法确实好用,保证了能耗考核的准确性。 四、对测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建议 对于设备配套的压力表随着设备一起来,我车间认为应该在设备尚未组装之前,将压力表及设备上需要完成首检的计量设备送节能计量室完成首检,然后安装到设备上,以保证测量设备的精确度,对于新购测量设备,且不是一次性检定不利于拆卸设备的希望节能计量室能给出相应合理的指导。 昆阳磷矿采剥车间 2014-12-4 信你自己罢!只有你自己是真实的,也只有你能够创造你自己

测量管理体系试题及答案

测量管理体系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测量过程: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 2、测量设备: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3、溯源性: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与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4、测量管理体系: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与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5、计量确认:为确保测量设备处于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状态所需的一组操作。 二、填空题:20分(每题2分,共10题) 1、获证企业表明有能力用准确的测量结果来证实其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以及_经营管理、节能降耗_、__安全检测和_环境监测______等方面满足规定要求。 2、取得国家“AAA测量管理体系证书”的企业,便可证明其能满足以及其他质量认证标准对的质量保证要求。GB/T 19000质量体系认证测量设备 3、ISO10012:2003条文中讲到的资源包括:_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物质资源和_外部供方_四方面;信息资源又包括__程序、软件、记录、标识;物质资源包括_测量设备和环境。 4、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规定的认证要求,有计量法制、_技术能力和质量管理等三个部分。 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出:“十一五”期末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_20% 左右。 6、计量人员含义是与测量管理体系有关的人员,包括有计量管理人员_、_计量检定、_校准人员、计量技术人员、_验证人员、测试人员_、_内审员_等七类人员。 7、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包括国际单位制__2__个基本单位;包括辅助单位在内的__21__个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我国选定的可与国际单位制并用的__16__个非国际单位制单位以及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和有_20___个SI词头和以上单位构成的倍数的单位。 8、计量法第九条规定:对__社会公用__计量标准器具,_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使用的_最高__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_贸易结算、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安全、防护方面的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检定。 9、测量管理体系文件对企业起到_阐述_、__声明_的作用;__指导_、_规定_的作用;还起到_记录__、_证实_的作用。 10、审核员在现场审核时,一般通过_面谈__、_查阅文件_,观察有关方面的_环境和活动_来收集证据。 三、是非题:20分(每题2分,判断错误的倒扣1分)请在每道题的()内,对的打√,错的打×。 1、ISO10012-2003标准中所提到的顾客是购买企业产品的用户。(×) 2、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所有测量结果都能溯源到SI单位标准。(√) 3、测量设备采购和进货后入库验收时,很重要一点是验收是否有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CMC标志和编号的证明。(√) 4、某企业的次级用能单位,月平均用电量为10万kwh,其交流电能表配2.0级就可以满足要求。(×) 5、在评审和审核中发现测量管理体系要素不满足规定要求应采取预防措施。(×) 6、在大多数测量领域,用于标准的设备的校准误差不应大于被确认的设备在其使用时允许误差的1/3-1/10。(√) 7、测量不确定度定义为与测量有关的参数,它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的分散性。(×) 8、测量管理体系的监视对象是测量设备,就是检查企业所有测量设备是否经过检定校准等计量确认过程。(×) 9、非强制检定测量设备的确认间隔由企业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制定A、B、C分类管理办法来确定。(√) 10、比热容物理量名称是瓦每平方米球面度,它的国际符号是W/(㎡·sr),它的中文符号是瓦/(米2·球面度)。(√) 四、问答题:40分(每题5分)1、某企业加热炉温度计量要求为1200℃,最大允许误差为±5℃,现安装一支热电偶,其最大允许误差为±1.5℃,变送器最大允许误差为±1.5℃,和温度显示仪表最大允许误差为±2℃,

计量管理与测量管理体系知识讲座1.

计量管理与测量管理体系知识讲座 申欢友 一.前言 为了宣传、普及计量管理知识,让现场计量工作者加深对测量管理体系的理解,促进珠钢计量贯标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特编写本知识讲座。 本讲义内容主要根据有关培训资料编辑而成。考虑到初学入门者的特点,这里主要是对计量和计量技术的基本概念、测量管理体系结构及原理作概括性解释。其中部分内容是本人学习“计量”的理解和发挥,供大家参考。 概念是推理的基础和前提,概念名词是人们描述事物现象或特性的标记,尤其对于新知识、新理论、新系统的概念名词有新的含义。如果对概念模糊不清,思维就会发生概念冲突、概念混淆和逻辑推理混乱的现象。所以,我们只能从概念和概念名词开始学习。下面先就计量问题谈几点学习体会。 1、我们先从汉字本身来解释计、量这两个字的含义。 “量”字有两个读音,①liàng读去声,作名词,如计量,估量,度量,这里的“量” 是作标准器具或量具解;“计”是计算、结算的意思,因此,计量的传统含义是用标准器 具去测量同类型的未知量的大小或多少,表示一种活动。②liáng读上声,作动词,如 测量、丈量,量体温,表示一种测量的动作。 2、现代的计量概念与传统的计量概念已经有很大不同。 从后面的定义可以看到,这时的“量”是代表事物的属性,因此,现代计量是要定性区 别和定量确定这种属性的量值。它用计量单位来定性区别,用测量数据来定量确定。可 见,现代计量是包括了传统的计量概念,但又远远大于传统的计量概念。同时,计量概 念是包含测量概念的。 3、要注意区分计量与计数的概念区别。 计量是对某个未知量的状态、大小的测量,而计数是对相同的已知事物的数量计算或统 计;如统计出席会议的人数,计算一天(月,年)的出钢炉数或钢水吨数等属于计数范 畴。应该说,计数不同于测量和计量,但计量工作包含了“计数”,如计量数据处理等。 4、学习质量管理和计量管理等知识,要注意区分许多名词在不同场合和位臵表示的多重不 同含义和一个概念用不同名词表示的相同或相近含义。 如计量单位、基本单位与工作单位中的“单位”含义不同;作名词的“组织”与作动词 的“组织”含义不同;计量标准与工作标准中的“标准”含义不同;如“被测量”一般 解释为“被测的量”(iàng读去声),也可以解释为某参数“被测量”( liáng读上声)。 同时,在计量管理中也有许多表示相同概念的同义词和近义词,如计量设备、测量设备、计量器具、计量仪器,计量管理、测量管理等。 5、计量的作用问题。 计量是信息数据的主要来源。计量对国家、社会、科学、经济、贸易等各方面的整体作 用是勿容质疑的。但对于一次或一个具体的测量过程,它的作用决定于测量结果(数据)的使用价值。通常没有采用或很少采用或使用价值较低的测量数据,则可以认为该测量 过程的作用很小,可以不予考虑。测量结果(数据)使用价值的评价应该从企业计量管 理的整体利益出发,对于企业的产品质量、安全、环保、经营、能源等方面产生影响的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应纳入计量管理体系。 6、计量单位的统一问题。 第一,任何测量数据必须要有计量单位,没有单位的数据无法区别事物属性,所以是无 意义的。第二。统一计量单位是为了方便测量数据的比较、统计和分析,便于数据共享,可以提高社会或企业管理的效率。第三,统一计量单位是为了提高测量设备的测量准确 度。因为测量设备自身的准确度是保证测量准确度的前提,而测量设备的准确度是靠计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GB/T24001提出了基于五大要素的环境管理体系模式,这五大要素不包括。 A.环境方针 B.策划 C.实施和运行 D.内部审核 答案:D [解答] GB/T24001运用PDCA管理思想,提出了基于环境方针、策划、实施和运行、检查和纠正措施、管理评审等五大要素的环境管理体系模式,要求在识别环境因素的基础上评价和控制其对环境的影响,旨在预防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对资源的浪费。 2. 下列标准中,可以作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的依据。 A.GB/T 19001 B.GB/T24001 C.GB/T28001 D.GB/T 18305 答案:C [解答] GB/T28001标准用于指导各类组织通过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过程及绩效进行控制,它还用于认证机构对组织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依据。 3. 组织与顾客的关系是。

A.组织依存于顾客 B.顾客依存于组织 C.相互依存 D.竞争关系 答案:A [解答] 组织依存于顾客。顾客是组织存在的基础,如果组织失去了顾客,就无法生存下去,所以组织应把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放在第一位。 4. 组织与供方的关系是。 A.组织依存于供方 B.供方依存于组织 C.相互依存 D.相互竞争 答案:C [解答] 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供方提供的产品对组织向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可以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把供方、协作方、合作方都看作是组织经营战略同盟中的合作伙伴,形成共同的竞争优势,可以优化成本和资源,有利于组织和供方共同得到利益。 5.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不包括。 A.领导作用 B.过程方法 C.持续改进 D.卓越绩效 答案:D [解答]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①以顾客为关注焦点;②领导作用;③全员参与;

测量管理体系内审员试题答案

测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考试题(答案) 单位名称姓名分数 一、判断题(在题后的括号内打“√”或“×”)每题1.5分,共30分) 1、编写测量管理体系手册的主要目的是对外描述其测量管理体系。(×) 2、测量设备是指工作计量器具和计量标准(包括标准物质)。(×) 3、测量设备的确认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是不定期的。(×) 4、测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只能由第三方审核。(×) 5、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都需要计量要求。(√) 6、任何测量都存在测量误差,因此也都存在测量不确定度。(√) 7、计量确认一般包括:首先是校准、必要的调整或维修,随后的再校准, 以及所要求的封缄和标签。(×) 8、测量过程的设计应确保一旦出现错误的测量结果能迅速检测出存在的问题 和及时采出纠正措施(√) 9、ISO10012中的“验证”是指“测量设备的计量检定”。(×) 10、企业必须建立测量设备的校准装置。(×) 11、计量职能是指组织中负责确定并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行政职能。(×) 12、计量特性是经过校准后得出的。(√) 13、标识不但能用于测量设备上,也能用于测量过程。(√) 14、经过确认合格用于某称重过程的天平,不一定能用于其他称重过程。(√) 15、封签被破坏的测量设备属于不合格的测量设备。(√) 16、测量设备中所说的软件就是指计算机程序。(×) 17、一个测量过程只适用于一台测量设备。(×) 18、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是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 19、对测量过程的要求应该包括:应考虑影响测量过程的影响量;测量过程的控制应当按程序文件进行;一个测量过程可能会使用多台设备。(√) 20、对不合格的测量过程应当采取的措施是:进行标识;进行必要的纠正;停止使用不正确的测量结果。(√)

测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考试题

测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考试题 单位名称姓名分数 一、判断题(在题后的括号内打“√”或“×”)每题1.5分,共30分) 1、编写测量管理体系手册的主要目的是对外描述其测量管理体系。() 2、测量设备是指工作计量器具和计量标准(包括标准物质)。() 3、测量设备的确认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是不定期的。() 4、测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只能由第三方审核。() 5、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都需要计量要求。() 6、任何测量都存在测量误差,因此也都存在测量不确定度。() 7、计量确认一般包括:首先是校准、必要的调整或维修,随后的再校准, 以及所要求的封缄和标签。() 8、测量过程的设计应确保一旦出现错误的测量结果能迅速检测出存在的问题 和及时采出纠正措施() 9、ISO10012中的“验证”是指“测量设备的计量检定”。() 10、企业必须建立测量设备的校准装置。() 11、计量职能是指组织中负责确定并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行政职能。() 12、计量特性是经过校准后得出的。() 13、标识不但能用于测量设备上,也能用于测量过程。() 14、经过确认合格用于某称重过程的天平,不一定能用于其他称重过程。() 15、封签被破坏的测量设备属于不合格的测量设备。() 16、测量设备中所说的软件就是指计算机程序。() 17、一个测量过程只适用于一台测量设备。() 18、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是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 19、对测量过程的要求应该包括:应考虑影响测量过程的影响量;测量过程的控制应当按程序文件进行;一个测量过程可能会使用多台设备。() 20、对不合格的测量过程应当采取的措施是:进行标识;进行必要的纠正;停止使用不正确的测量结果。()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知识培训测试题与答案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知识培训测试题 单位: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5分,总计30分) 1、用于认证的标准是()。 a.ISO9000 b.ISO9001 c.ISO9004 d.ISO19011 2、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必须根据()。 a.统一的模式 b.上级的要求 c.组织自身的特点 3、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对技术规范的()。 a.替代 b.加强c补充 4、不合格事项是指()。 a.产品某些质量特性不符合标准要求 b.质量管理体系某些要求不符合标准要求 c.产品设计某些指标不符合顾客要求 5、质量管理体系方法是()原则应用于质量管理体系研究的结果。 a.过程方法 b.管理方法 c.管理的系统方法 6、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的活动是()。 a.质量保证 b.质量控制 c.质量改进 d.质量计划 7、质量管理体系评价的活动方式有()。 a.管理评审 b.内部审核 c.自我评价 d.a+b+c 8、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是()。 a.产品 b.过程 c.程序 d.服务 9、管理评审是谁的责任()。 a.最高管理者 b.管理者代表 c.质量经理 d.a+b+c 10、发现不合格应采取()。 a.纠正措施 b.质量改进 c.原因分析 d.控制非预期使用 11、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依据是()。 a.ISO9001标准 b.质量手册 c.适用的法律法规 d.a+b+c

12、纠正措施跟踪指的是()。 a.跟踪抽样 b.跟踪检查 c.验证确认 d.a+b+c 13、ISO9001中7.5.5搬运是指()。 a.产品完工后交付顾客的搬运 b.从原料直至成品交付的搬运 c.仓库储存中的搬运 d.a+b+c 14、可追溯性可涉及()。 a.产品 b.记录 c.校正 d.a+b+c 15、以下哪项活动必须由无直接责任的人员来执行()。 a.管理评审 b.合同评审 c.内部审核 d.a+b+c 16、返工是使不合格品()的方法。 a.满足顾客要求 b.满足预期使用要求 c.符合要求 d.a+b+c 17、能力是组织、体系或过程()并使其满足要求的本领。 a.实现产品 b.实现顾客要求 c.持续改进 d.a+b+c 18、标识和可追溯性的主要目的是()。 a.识别不同的产品 b.识别产品的状态 c.防止不合格品流转 d.a+b+c 19、验证是提供客观证据对()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a.顾客要求 b.规定要求 c.合同要求 d.特定要求 20、对产品有关的要求进行评审应在()进行。 a.作出提供产品的承诺之前 b.签订合同之后 c.将产品交付给顾客之前 d.采购产品之前 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 1、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主要包括() a.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b.质量策划 c.质量改进 d.建立管理体系 2、顾客要求是指( ) a.明示的 b.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c.不言而喻的惯例 d.法律法规的要求 3、下列()是顾客满意的程度基本特征 a.主观性 b.经济性 c.层次性 d.客观性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培训试卷答案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培训试卷 姓名部门得分 一、判断题(每题2分,对打√,错打×) 1、测量管理体系中的测量设备和技术程序都应标识。 (√) 2、计量确认是为确保测量设备处于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状态所需要的一组操作。 (√) 3、在企业中所有的测量设备都需要进行计量确认。 (×) 4、维修后的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间隔必须重新评定。 (√) 5、不合格测量设备即是指经确认不符合预期使用要求的测量设备。 (√) 6、封缄不适用于那些不需要外部校准而由用户自行调整的装置。 (×) 7、满足顾客的计量要求是指只要满足外部顾客的计量要求就可以了。 (×) 8、应对测量管理体系中的所有测量过程实施控制。 (√) 9、对计量检测体系中的每个测量过程都应评价测量不确定度。 (√) 10、对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价应计算所有的不确定度分量。 (√) 11、测量管理体系,主要是通过计量确认,防止测量设备失准而对企业带来的风 险。(×) 12、不合格测量设备在不合格原因被排除后即可重新投入使用。 (×) 13、计量职能是组织中负责确定并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行政职能。 (×)

14、外来服务,是指外部检定和校准工作。 (×) 15、测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和内容应由企业根据由于不符合计量要求而带来的风险 和 后 果 自 主 确 定 。 ( √ ) 16、测量管理体系中的人员不包括测量人员和质量检验人员。 (×) 17、计量要求是通过校准后得出的。 (×) 18、经计量确认合格后用于某称重过程的天平,也一定能用于其他称重过程。 (× ) 19、测量管理体系的管理程序文件不一定必须足够详细。 (×) 20、监视和记录用的室内湿度计没有必要计量确认。 (×)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 1、确认证据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获得。(A B C ) A、查阅记录; B、测量或试验; C、面谈; D、 推断。

测量管理体系培训试题答案 1

测量管理体系培训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1题2分计40分 1.核查方法正式发布后的(A )内,工厂计量技术人员必须完成对所有相关核查人员的培训。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2. 对量值溯源原理的核查方法,要保证标准器的选用稳定可靠,应按照标准器的说明和要求将标准存放在适宜的(A )等环境条件下,由工厂计量人员设立台账管理。 A、温度和湿度 B、温度 C、湿度 3. 对统计学原理的核查方法,要确定核查数据的允差范围,需要先收集至少(C )组比对数据用于计算误差上下限。 A、15 B、20 C、25 D、35 4. 期间核查核查记录保存时间为(C )。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永久 5. 期间核查范围:有核查方法的实验室仪器应全部列入核查仪器范围,有核查方法的在线仪器中A类仪器核查比例不应低于( D ),B类仪器核查比例不应低于(B ),因特殊工况不易拆卸的仪器除外。 A、20% B、30% C、40% D、50% 6. 按工艺要求,热碱液回收管道应安装在线(A )检测碱液是否达到回收标准。 A、电导率仪 B、酸度计 C、密度计 D、溶氧仪 7. 糊化锅的测温铂电阻应至少采用的准确度等级,以及进厂后应纳入什么类别的计量管理(A )。 类B级、B、D 类B级、A、C 类A级、B、B 类A级、A、A.

8. 计量检定规程:是指为评定计量器具的(B ),作为检定依据的具有国家法定性的技术文件。 A、测量性能 B、计量性能 C、检定性能 D、校准性能 9. 仪器期间核查周期可执行核查方法建议时间,也可以附录5表格中的10项要素为依据与工艺人员讨论后自行制订,最长不超过( B )。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2个月 10. 公司计量管理程序规定:已封存的计量器具需重新启用时,应由使用部门提出,由计控管理部门填写《计量检测设备处理单》后,( C )即可投入使用。 A、直接 B、更改台帐及粘贴标识C经对启封仪器重新检定合格,更改台帐及粘贴标识 二、多选题:(共10题)1题4分计40分 1.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包括(B、D)。 A、常用的市制单位 B、国际单位制单位 C、国际上通用的计量单位 D、国家选用的其它计量单位 2.《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由(A、B)。 A、国务院批准 B、国务院发布 C、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 D、国家技术监督发布3.计量监督员负责在规定的行政区域内,对违反计量法律、法规的行为,可以做出下列现场处理(A、B)。 A、封存计量器具 B、责令停止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 C、给计量器具发检定合格证 D、销毁计量器具 4.国家检定机构的计量检定人员,必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B、D)、 、取得计量检定证书D 、颁发任命书C 、考核合格B 、任命A 5.接受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可以执行下列任务(C、D)。A、计量监督检查B、现场处罚C、强制检定D、有关的检定、测试任务

测量管理体系培训试题答案

测量管理体系培训试题 答案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测量管理体系培训试题

—单项选择题(共20题)1题2分计40分 1- 核查方法正式发布后的(A)内,工厂计量技术人员必须完成对所有相关核查人员的培训。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2.对量值溯源原理的核查方法,要保证标准器的选用稳定可靠,应按照标准器的说明和要求将标准存放在适宜的(A)等环境条件下,由工厂计量人员设立台账管理。 A、温度和湿度 B、温度 C、湿度 3.对统计学原理的核查方法,要确定核查数据的允差范围,需要先收集至 少(C)组比对数据用于计算误差上下限。 A、15 B、20 C、25 D、35 4.期间核查核查记录保存时间为(C)。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永久 5.期间核查范围:有核查方法的实验室仪器应全部列入核查仪器范围,有 核查方法的在线仪器中A类仪器核查比例不应低于(D), B类仪器核查比例不应 低于(B),因特殊工况不易拆卸的仪器除外。 A、20% B、30% C、40% D、50% 6.按工艺要求,热碱液回收管道应安装在线(A)检测碱液是否达到回收标准。 A、电导率仪 B、酸度计 C、密度计 D、溶氧仪 7.糊化锅的测温钳电阻应至少采用的准确度等级,以及进厂后应纳入什么

类别的计量管理(A)。 A、A级、A类 B、B级、A类 C、A级、B类 D、B级、B类 8.计量检定规程:是指为评定计量器具的(B).作为检定依据的具有国家法定性的技术文件。A、测量性能B、计量性能C、检定性能D、校准性能 9.仪器期间核查周期可执行核查方法建议时间,也可以附录5表格中的10 项要素为依据与工艺人员讨论后自行制订,最长不超过(B)。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2个月 10.公司计量管理程序规定:已封存的计量器具需重新启用时,应由使用部 门提出,由计控管理部门填写《计量检测设备处理单》后,(C)即可投入使用。 A、直接 B、更改台帐及粘贴标识C经对启封仪器重新检定合格,更改台帐及粘贴标识 二、多选题:(共10题)1题4分计40分 1-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包括(B、D) o A、常用的市制单位 B、国际单位制单位 C、国际上通用的计量单位 D、国家选用的其它计量单位 2.《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由(A、B) o A、国务院批准 B、国务院发布 C、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 D、国家技术监督发布 3-计量监督员负责在规定的行政区域内,对违反计量法律、法规的行为,可以 做出下列现场处理(A、B)。 A、封存计量器具 B、责令停止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 C、给计量器具发检定合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培训试卷答案精修订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培训 试卷答案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培训试卷 姓名部门得分 一、判断题(每题2分,对打√,错打×) 1、测量管理体系中的测量设备和技术程序都应标识。 (√) 2、计量确认是为确保测量设备处于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状态所需要的一组操作。 (√) 3、在企业中所有的测量设备都需要进行计量确认。 (×) 4、维修后的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间隔必须重新评定。 (√) 5、不合格测量设备即是指经确认不符合预期使用要求的测量设备。 (√) 6、封缄不适用于那些不需要外部校准而由用户自行调整的装置。 (×) 7、满足顾客的计量要求是指只要满足外部顾客的计量要求就可以了。 (×) 8、应对测量管理体系中的所有测量过程实施控制。 (√) 9、对计量检测体系中的每个测量过程都应评价测量不确定度。 (√) 10、对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价应计算所有的不确定度分量。 (√) 11、测量管理体系,主要是通过计量确认,防止测量设备失准而对企业带来的风险。 (×) 12、不合格测量设备在不合格原因被排除后即可重新投入使用。 (×) 13、计量职能是组织中负责确定并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行政职能。 (×) 14、外来服务,是指外部检定和校准工作。 (×) 15、测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和内容应由企业根据由于不符合计量要求而带来的风险和后 果 自 主 确 定 。 ( √

) 16、测量管理体系中的人员不包括测量人员和质量检验人员。 (×) 17、计量要求是通过校准后得出的。 (×) 18、经计量确认合格后用于某称重过程的天平,也一定能用于其他称重过程。 (×)19、测量管理体系的管理程序文件不一定必须足够详细。 (×) 20、监视和记录用的室内湿度计没有必要计量确认。 (×)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 1、确认证据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获得。(A B C ) A、查阅记录; B、测量或试验; C、面谈; D、推断。 2、以下哪些属于测量设备 (A B D ) A、测量工作辅助用的夹具 B、实验室配备的干湿温度计 C、财务处配备的计算机及软件 D、材料试验机 3、在测量管理体系中信息资源包括以下内容。(A B C D ) A、程序 B、软件 C、标识 D、记录 4、用于体系改进的方法包括:(A B C D ) A、管理评审; B、内部审核; C、顾客满意情况的监视; D、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监视。 5、不合格控制包括对(A B C )的控制。 A、不合格体系文件; B、不合格测量设备; C、不合格测量过程; D、不合格人力资源。 三、问答题(每题8分) 1、为什么要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对测量管理体系主要有哪些要求 第一问:P46 或 P81 《引言》之第一自然段。 关键内容: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和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 第二问:P92 关键内容:体系应确保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主要有:对测量设备的要求(通过计量确认过程确保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对测量过程要求(通过测量过程控制确保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 2、什么叫计量确认怎样才算完成计量确认 第一问:P47“术语和定义”。 计量确认是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的一组操作。 第二问:P193

2020新版企业管理体系建设基础知识

( 管理体系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新版企业管理体系建设基 础知识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is the general term for safety management methods that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same enterprise must have different management systems.

2020新版企业管理体系建设基础知识 体系 词义:是指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如工业体系、思想体系等。 体系(system)是一个科学术语,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自然界的体系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人类社会的体系则要复杂得多。影响这个体系的因素除人性的自然发展之外,还有人类社会对自身认识的发展。 关于体系,往大里说,总宇宙是一个体系,各个星系是一个体系。往小里说,社会是一个体系,人文是一个体系,宗教是一个体系,甚至每一学科及其内含的各分支均是一个体系,一人、一草、一字、一微尘,也是一个体系。大体系里含有无穷无尽的小体系,小体系里含有无尽无量的、可以无穷深入的更小的体系。众多的小

体系,构成了一个大体系以至于总体系。总则为一,化则无穷,反之亦然,这就是体系。 基本解释 [system;setup]若干事物或某些意识互相关联而构成的整体 工业体系 详细解释 若干有关事物或思想意识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 魏巍《东方》第五部第二章:“这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秦牧《艺海拾贝?核心》:“我们写作任何作品,大的小的,都必须努力以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为指导。” 体系的分类 敞开体系 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转换,又有物质交换。 封闭体系 体系与环境之间有能量转换,没有物质交换。 孤立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