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关于哲学的产生,正确的观点是( )

①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的产生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③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④哲学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情绪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关于哲学智慧的产生,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智慧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产生的

C.哲学智慧是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实践中产生的

D.哲学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

3.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哲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B.哲学是十分高深的,与生活无关C.哲学决定生活D.哲学是生活之外的思想大厦

4.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对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 )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②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

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真正的哲学( )

①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②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生活与实践

③为生活提供有益的指导

④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得与失、名与利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哲学的任务是( )

A.爱智慧或追求智慧B.让人人都成为哲学家

C.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7.哲学的本义是指()

A.智慧B.追求智慧C.聪明D.真理

8.哲学犹如一片水中漂浮的落叶,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但归结到一点就是( )

A.哲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科学

B.对普通百姓来说,哲学只是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

C.哲学总是与人们的主观情绪联系在一起的

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现代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使物质生活的富足成为现实。然而,资源的枯竭、环境的破坏、人口的膨胀使人类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自然资源是否可以无限制地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为什么如此恶劣”“人类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应怎样处理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人们在经过了这一系列思考后理性地选择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据此回答9—11题。9.人们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而进行的思考不可回避地触及到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这说明()

A.哲学的智慧源于生活实践B.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C.哲学是一门生活的艺术D.实践的发展是为了适应哲学的需要

10.为解决好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离不开人们对上述问题的理性思考。这主要说明( )

(

A.哲学不是凭空产生的B.对世界的思考是正确改造世界的根本保证

C.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D.源于生活的哲学都能对生活起很好的推动作用

11.人们在经过了一系列思考后理性地选择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主要体现了( )

A.人们改造世界的水平取决于哲学水平

B.没有哲学就没有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C.哲学来源于人们的理性思考

D.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认识、改造世界

12.下列关于世界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B.有的人有世界观,有的人没有世界观

C.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科学观点

D.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13.每年11月的第三个星期四是“世界哲学日”。世界哲学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2年发起的,目的是鼓励世界各国与其他民族分享他们的哲学传统,提高青少年对哲学的兴趣,激发人们对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进行思考。下列关于哲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B.一切知识的总汇

C.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知识

14.下列关于哲学与世界观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哲学与世界观密切联系

·

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理论

C.哲学是将世界观系统化、理论化的学说

D.哲学与世界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5.“人人都有世界观,但却不一定成为哲学家。”这主要说明( )

A.世界观是自发的、朴素的,哲学需要自觉地思考和学习才能掌握B.有更多世界观才能成为哲学家

C.具有完全科学的世界观才能成为哲学家

D.世界观与哲学没有联系

16.哲学与世界观的主要区别是( )

A.二者的研究对象不同

B.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不一定是科学的

~

C.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D.世界观是零散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7.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

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D.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18.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的正确说法是()

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

B.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

19.具体知识不包括( )

A.自然科学知识B.社会科学知识C.思维科学知识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20.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区别在于( )

A.哲学是世界观,各门具体科学是方法论

B.哲学是方法论,各门具体科学是世界观

C.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的某一领域D.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并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21.“哲学可以被看作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句话对哲学的论述主要说明( ) |

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C.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D.其他科学都是哲学的组成部分22.“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恩格斯的这一论断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具体科学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是( )

①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②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了哲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4.下列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②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来源于哲学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

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了哲学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

25.“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上的革命,还带来哲学史上的革命。它沉重打击了上帝创造物种的神创论,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并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科学依据。”这表明( )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

②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神创论的荒谬性逐渐地暴露出来

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科学前提

④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6.下列对哲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的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7.“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

)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28.一个手工者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个供人玩乐的艺人。”这句话从一定方面或一定程度上正确地指出了()

①哲学可以代替科学和艺术

②科学和艺术都要受到哲学的影响

③哲学对科学和艺术具有指导作用

④哲学是万能的,没有哲学就没有科学和艺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

29.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深处困境是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以上材料说明()

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C.哲学不等于自发产生的世界观

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二、非选择题

30.(辨析)有人认为“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就是哲学,因此,哲学就是世界观”。

>

31.甲同学说:“我喜欢理工科,从没想过当哲学家,考大学又不考哲学。所以,没有必要在哲学上浪费时间。”

乙同学说:“哲学对我们很重要,哲学是一种方法论,学好哲学不但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理工科的知识。”

试分析、评论上述两位同学对哲学的看法。

%

课堂练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

30.这一观点片面的,不科学的。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的、理论化的世界观。

(2)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股

人的世界观都是自发的、朴素的、零散的,是缺乏理论的论证和逻辑系统性,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零散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世界观经过概括和总结,把它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而形成一定的思想体系才能成为哲学。

(3)此题的前提是正确的,但结论是错误的。

31.(1)甲同学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学习哲学,不仅仅是哲学家的事情,也是我们的事情。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思想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指导我们理解具体科学知识,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所以,无论是学文科还是理工科,当不当哲学家,都要了解和学习哲学。

(2)乙同学的观点不科学,不全面的。乙同学认为哲学是一种方法论,他看到了哲学对具体科学和实践的指导作用,有其正确的一面。但是,他错误地认为哲学仅是一种方法论,而没有认识到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因此,乙同学的看法是不全面的。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

A、物质

B、意识

C、客观事物

D、客观存在

2、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一观点

A、夸大了物质运动

B、否认了相对静止

C、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

D、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3、人类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A.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B.人脑C.思维着的精神D.客观存在

4、在蚂蚁界,一窝蚂蚁多达万只,但多而不乱,各司其职、分工明细:蚁后的任务是产卵、繁殖;工蚁负责建造、觅食、运粮、育幼等;雄蚁负责与蚁后繁殖后代;兵蚁则负责抵御外侵、保卫家园。对于这种既没有谁挑肥拣瘦,也没有互相扯皮、内耗,大家配合默契的行为,有人认为某些动物还是有意识的。认为某些动物有意识的观点()

A.肯定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否认了只有高等动物才有意识的观点

“花开花落各有时”。传说武则天曾下令百花一夜之间同时开放,唯独牡丹不开,被贬洛阳。今天“花开花落随人意,春去春来不相关”。菏泽春天才开的牡丹,冬天能在南国怒放。回答5—6题。

;

5.“花开花落各有时”表明

()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C.世界是物质的世界D.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6.“花开花落随人意,春去春来不相关”表明

()

A.自然界具有物质性B.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人们可以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造福

胡锦涛同志指出,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回答7—8题。

7.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这说明

()

A.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

8.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这是因为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北京时间2005年7月4日13时52分,美国宇航局的“深度撞击”探测器弹射出的撞击器与坦尔1号彗星成功相撞,撞击形成的“太空焰火”是人类自己首次制造的天象,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空间科学实验,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此次彗星将首次获取大量慧核碎片,为人类探究太阳系提供新线索,也为地球遭遇小天体撞击时“转守为攻”积累数据。回答9—10题。

9.探测器射出的撞击器与坦尔1号彗星成功相撞,意味着

()

A.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制约客观规律B.创造性思维决定事物的发展

C.人类认识和利用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D.人们能够创造和改造自然10.这次撞击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研究彗星本身结构,二是探索轰击小天体这一做法的可能性。这两个目的都和人类保卫地球有关。这说明

()

A.世界是物质的B.意识总能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

C.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

11.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本质角度看的是()

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12.荀子在《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人不能服从自然,要改造自然

B.人不但要尊重客观规律,更重要的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C.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规律使之为人民服务

D.在人与自然之间,人的需要和自由是第一位的

13.目前我国兴建的三峡工程,拦河大坝全长1983米,坝高185米,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768万千瓦。它对防洪、发电、航运、灌溉等所起的作用是极为有利的。这件事说明()

A.人们能认识规律,改变规律,使规律发生的作用有益于人类

B.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重新创造规律,变害为利

C.人们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以发挥其对人们有利的作用D.只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认识、利用和改造客观规律

14.由于长期滥砍滥伐,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不断降低,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沙尘暴频发。这一事实说明()

A.人类活动对客观世界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B.自然界的天地万物都有自己产生的客观过程C.人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应当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D.人类活动决定着自然界的生存和发展

15.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不存在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这表明

A.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B.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

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D.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

~

16.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实践的

()

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直接现实性

17.“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是()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8.“对于中央的政策,有的同志习惯于照搬照抄,大而化之,不注意认真落实;

有的同志主观随意,不切实际,不求实效,不考虑后果。”从唯物论角度看,上述做法违背了()

①物质决定意识原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②③④

19.中国古代文学有丰富的哲学思想,至今对我们仍有启迪。“疱丁解牛,游刃有余”、“拔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

20.“克隆羊”的诞生是生命科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这个突破引起了世界各种媒体关注。人类可以复制生命——这一重大成果的哲学意义在于()

①有力地驳斥了“上帝造物”的观点,是对“神创论”的新挑战

②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一观点又一次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

③说明意识可以决定物质④证明了人类可以利用自然物,改造自然物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1、近几十年来,人们在做了大量的工作之后,对人类能否征服癌症这个问题的回答越来越肯定了,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癌症生物系主任马克思·艾塞克斯预测:大约再过五十年到一百年,人类将摆脱癌症这个恶魔。这表明

A.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B.人们的意识活动欠缺计划性和目的性

C.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D.人类的认识能力过于有限

{

22、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学习长征精神的热潮。我们之所以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是由于

A.物质决定精神B.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决定物质C.精神离不开物质D.精神可以变物质23、许多成功者有这样一句经验之谈:“脑子决定步子”。这句话主要强调了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D.意识可以决定物质24、为进一步把学习研究宣传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由中宣部理论局主办,人民网理论频道承办的“《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网上座谈会”于2006年7月18

日在人民网召开。我们之所以要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是因为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B.有了科学发展观,就能促进事物的健康发展

C.关于发展的观点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25、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建成后,三峡将按照人们的意志发挥巨大效益的美好前景再次吸引了国人的注意。这表明

A.人们的主观意志可以决定一切B.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产生巨大的效益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

26.上题材料还充分说明

①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②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客观世界

③人们利用规律的前提是服从规律④人们可以改变规律,使其服从人们的需要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

27.2006年高考降下帷幕,紧接着是考生填报志愿的重要13子。连13来,在南昌街头出现了一些算命者,自称能为考生“点拨”报考哪个院校、选择什么专业,当被问及灵不灵时,算命者多以“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进行搪塞。这种说法()

A.主张物质和意识辩证统一B.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属唯意志主义

C.做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有机结合D.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毛泽东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回答28—30题:

28、材料说明的主要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D、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29、“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是因为()①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②人类是世代延续的③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④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0、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而在球形

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

①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②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③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可以有多个真理④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二、非选择题(2大题共40分)

31、胡锦涛同志说:“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关键是要引导全党同志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

(1)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什么要强调求真务实精神(12分)

(2)我们应如何做到还求真务实(12分)

32、(12分)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茵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有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16分)

长乐三中政治单元测试题答题卡

@

班级姓名座号成绩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长乐三中《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答案

1——5 AADBB 6——10 DACCD 11——15 DBCCB

16——20 CBBCD 21——25 CDCAB 26——30 ABCBD

31、(1)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做到求真务实。②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做到求真务实。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认识运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每要点4分,共12分)(2)①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分)②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分)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分)④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2分)

32、(12分)(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求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4分)

(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4分)

(3)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又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最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分)

(4)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输血失败的原因,直到发现人的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分)

高考政治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重要观点和原理 第四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2、什么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3)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区别: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原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1、意识的本质(什么是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表现为: 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二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的自觉性和创造性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条件。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一,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即人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二,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方法论。 一,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生活与哲学》第一第二单元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第一、第二单元测试题 8.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 A.巧妇难为无米之炊B.人的灵明决定天地万物 C.存在就是被感知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B.哲学的产生与当时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 C.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D.任何哲学都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B.以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 C.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 12.下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认识正确的是( )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实践的观点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阶级性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革命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②不可知论与可知论的关系问题③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问题④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17.甲说:“我在故我思。”乙则说:“我思故我在。”从甲乙的观点可以看出 ①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②甲的观点是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 ③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的 ④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8.“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这句话表明( ) ①哲学不具有时代性②哲学都是自己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③任何哲学都是精神上的精华④哲学是一定社会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8.下面关于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思维运动的主体是精神 C.动中有静,静中有动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9.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我们必须做到()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③求真务实,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④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高二上学期思想政治期中测试题

高中政治会考哲学与生活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政治会考哲学与生活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哲学与生活知识点你掌握了多少?来验证一下你学习的内容的成果吧,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政治会考哲学与生活测试题,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政治会考哲学与生活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答卷上。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 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30小题,共计60分) 1. 下列关于哲学和生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生活需要哲学,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②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③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④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说明( ) 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 C.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 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 ) A.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 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4.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

是因为它是( ) A.唯物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B.唯心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根本标志 D.所有哲学必然遇到而且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5.下列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关系正确的是 ( )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C.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不可分割 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6.爱因斯坦曾经说:“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表明 ( ) A.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B.哲学是研究整个世界的,具体科学研究某一特殊领域,二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没有哲学观点的具体科学和没有具体科学材料的哲学都不是科学 D.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哲学也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7.“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没有地球哪有我们的意识呢”这两种观点( ) ①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②第一种属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③第二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④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 8.哲学自产生以来即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 ) A.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B. 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C. 对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D. 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

高二理科班《生活与哲学》水平测试

高二理科班《生活与哲学》水平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I,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②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③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④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 2、下列对“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认识不正确的是() A、哲学具有时代性 B、哲学都是自己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 C、任何哲学都是精神上的精华 D、哲学属于精神的范畴 3、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哲学源于生活,又对人们的生活有反作用 B、哲学是生活之外的高深智慧 C、哲学与生活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D、哲学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意识和物质的辨证关系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 5、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有句名言:“水是万物之源”;我国古代也有“五行说”,认为世界是由水、木、金、火、土演化而来的。这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 A、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本原 B、肯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C、肯定了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 D、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6、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A、没有科学依据 B、历史观是唯心的 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D、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7、“富贵在天,生死由命”这是属于()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8、2007年冬天,我国南方一些省区出现重大雪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材料说明() A、自然界是由上帝控制支配的 B、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有其自身的变化规律 C、世界是物质的 D、"天灾不由人",人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9、人类社会是客观的,因为:() A、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是同时产生的 B、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 C、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的 D、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 10、我国古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原上草”的“枯荣”表明()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11、哲学上讲的静止是指() A、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不变 B、事物处于不变化的状态

会考哲学与生活试题和答案

《生活与哲学》考点梳理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和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世界观与方法论和哲学的关系是什么?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什么? 区别: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是什么? 从哲学与时代的一般关系来看。首先,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其次,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和推动力量。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的关系来看。首先,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时代的要求,是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回答,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基础。其次,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僵死的教条,它紧跟时代步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质。 5.哲学的作用是什么? 从哲学的本义上看,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地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6.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完整版)《哲学与生活》基本原理与易混易错点

《生活与哲学》基本原理与易混易错点 第一单元哲学基本理论 易混易错点 1.错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正确: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 2.错误: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正确:正确的哲学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3. 错误: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错误: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正确: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等) 5错误: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正确: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6.错误: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正确: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7.错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正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 8.错误: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正确: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唯心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之处。 9.错误: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正确: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0.错误: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正确: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1.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上述两者不是简单的直接吸收,而是批判继承和发展。 12.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一、基本原理与方法论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关于哲学的产生,正确的观点是( ) ①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的产生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③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④哲学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情绪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关于哲学智慧的产生,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智慧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产生的 C.哲学智慧是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实践中产生的 D.哲学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 3.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哲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B.哲学是十分高深的,与生活无关C.哲学决定生活D.哲学是生活之外的思想大厦 4.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对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 )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②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 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真正的哲学( ) ¥ ①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②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生活与实践 ③为生活提供有益的指导 ④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得与失、名与利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哲学的任务是( ) A.爱智慧或追求智慧B.让人人都成为哲学家 C.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7.哲学的本义是指() A.智慧B.追求智慧C.聪明D.真理 ; 8.哲学犹如一片水中漂浮的落叶,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但归结到一点就是( )

2019届政治选考第二轮复习《哲学与生活》学案三(第二单第六课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附答案)

2019届政治选考第二轮复习《哲学与生活》学案三 (第二单元第六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相应括号里写T,错误的写F,并进行解析,每题3分,共30分) 1.(F)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它具有直接现实性。 解析: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能够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具有直接现实性。改造主观世界不属于实践活动,而是认识活动。 2.(F)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活动,这种活动与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没有本质差别。 解析: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与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有本质差别,实践是人类特有的能动性的活动。 3.(F)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 解析: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他人和社会的纯粹的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但与社会相联系的个人活动是存在的。 4.(F)在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能够实现“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这说明学习也是获得认识重要来源。 解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学习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真正亲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秀才”通过现代技术得到的认识,是间接地获得的。 5.(T)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解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观点正确。 6(F)真理与谬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伴而行,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解析: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与谬误有明确的界限,不能混淆。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因此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7.(F)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因此真理具有客观物质性。 解析: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因此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但真理属于认识范畴,不具有客观物质性。 8.(F)人们要得到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要经历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因此认识具有反复性。 解析: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因此认识具有反复性。 9.(F)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前进中不断超越或推翻自己。 解析:认识运动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在发展中超越自己。但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是真理的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10.( F)人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解析:宇宙是无限的,它无始无终,无边无际,因此整个人类的对世界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但每个人的生命和能力是有限,个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二、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选项的编号写在题号后的括号内,并对每个选项作简要评析,每小题3分,共30分。) 11.(A)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

(完整版)哲学基本知识点(一二单元)

《生活与哲学》基本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与生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源于生活)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指导生活) ①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 (1)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2)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 (3)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6、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7、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8、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易错易混问题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易错易混问题 1.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 1)联系: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物质是从万事万物即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如果离开了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可见,物质只有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之中,而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2)区别物质所概括和抽象的仅仅是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特性;物质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这一共同的唯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有生有灭的。 【特别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一特性是所有物质的具体形态(除意识以外的万事万物)的共同点,是唯一能把物质和意识区别开来的特性。物质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可知性。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是指物质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不论人们是否喜欢,是否承认,是否组织,它都一直存在着。不论在人类社会出现前,还是出现以后,它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存在,即具有客观性。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是指物质是可以被人认识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又总是在扩展、加深。因此,物质世界是客观的,又是可知的,物质具有可知性。 2.世界统一于物质 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上各种事物和现象有一个统一的本原,这个本原是物质而不是意识,但这并不是说世界上只有物质的东西,没有意识的东西。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的本质和起源,深刻说明了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 3.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 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概括了一切具体形态和不同物质结构的物质的共性。不管物质的形态结构如何变化,但其客观实在性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不变的,因而具有永恒性和绝对性。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共同的特性。 2)客观存在既指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也包括意识的存在,是具体的、多变的、易逝的。不同事物有不同的存在状态、不同的性质和不同的特征。 3)唯物主义的客观实在性和客观存在的区别可以概括为前者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存在,而后者不依赖于“我”的意识而存在。前者的客观是针对“人们”的主观而言,是绝对不变的;后者的客观是相对于“我”而言,是相对的,多变的。|如果把二者区别弄不清楚,则容易犯唯心主义错误。 4.物质与运动 1)运动是宇宙中一切变化和过程。其基本形态有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和社会运动。 2)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物质在运动中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和运动密不可分。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一个特征, 3)世界上也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无论哪一种形式的运动都是以一定的物质为主体的运动。如思维活动是意识活动的本质,而意识无论从它的产生生理基础内容来看,都依赖于物质。意识活动的主体就是人脑,这一点已为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所证实。因此,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必然会陷入唯心主义。 4)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样的,或者说客观存在本身有哪些属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和运

哲学与生活试题及答案1

高2014届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政治试题(普通班) 考试说明: 1、考查范围:必修四 2、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3、本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的答案必须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性试题必须统一做在答题页上,其他地方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4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A级)1.哲学和我们的生活之间的关系是() ①哲学和我们的生活的关系不大②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③人人都懂哲学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A级)2.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区别在于( ) A、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B、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 C、哲学是社会知识的总结,具体科学是自然科学的总结 D、哲学研究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规律,具体科学研究的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问题 (A级)3.哲学的基本问题( )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D、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A级)4.“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这是恩格斯的名言,说明了( ) A、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的构成部分 B、哲学是一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C、哲学对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有反作用 D、哲学对社会变革有先导作用 (A级)5.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A级)6.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着其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三大自然科学的发现是( )①细胞学说②生物进化论③能量守恒定律④地质学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级)7、最近日本上演了一场“购买钓鱼岛”的闹剧,少数极右分子提出了种种拥有“钓鱼岛主权”的论据,但始终改变不了三个历史事实,那就是中国人首先发现钓鱼岛并予以命名和开发利用的;钓鱼岛后来是被日本人侵略中国非法占有的;中国政府和人民从来没有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 1.右图漫画中公鸡的观点与下列选项中 哪种说法的哲学思想一致() A.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B.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天不变、道亦不变 2.世界万物形态各异,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特性是() A.看得见、摸得着 B.客观实在性 C.可知性 D.多样性 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客观实在 B.发展 C.运动 D.规律 4.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有许多关于月亮的名言佳句,如“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而动物只能在月光下从事它们的本能活动。这说明() A.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 B.意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它和动物的心理有本质区别 C.人能反映事物,而动物则不能 D.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 5.30年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改变了人们对人对事的态度,对政府的政务由“不知”到“求知”,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①物质决定意识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④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 6.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 A.意识决定存在的变化 B.意识反作用于存在 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存在决定意识 7. 唯物主义的发展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都认为(C) A.物质可归结为某种具体事物 B.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C.先有物质后有意识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8.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期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自居易的这—认识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想问题办事情要: A.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发挥意识对事物的促进作用 D.从主观出发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哲学与生活》的增加与变化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哲学与生活》的增加与变化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变化-----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 (新)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旧)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得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方XX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2、变化-----知识的分类 (新)具体科学知识概括为三类: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如心理学、逻辑学等) (旧)具体科学知识概括为两类: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如政治学、伦理学、逻辑学等) 3、增加-----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具体内容 4、变化-----哲学基本问题 (新)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旧)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5、增加-----“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一目 6、增加-----“时代精神的精华”一课 (1)“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一目 (2)“社会变革的先导”一目 (3)“马克思哲学的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4)“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特征”: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XXX思想的活的灵魂。

浙江高中哲学与生活易错点.docx

哲学第一单元易错点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2、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5、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冃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6、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7•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8•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9.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木问题。 10.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1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12.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13.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14.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15.辩证法和形而上淫是哲淫屮的两个基本派别。 哲学第二单元易错点 1、物质就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2、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5、只承认静止、否认运动属于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观点。 6、离开物质谈运动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7、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8、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 9、规律是客观的,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10、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 11、意识是客观存在在大脑屮的反映。 12、人脑是意识的来源(源泉),有了人脑就有意识。 13、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14、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15、意识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变化。 16、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17、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18、读书学习也是认识的來源。 19、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20、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丿力史的统一。

全国100所名校政治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答案

全国100所名校政治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答案 1、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最早出现在(? )[单选题] * A.封建社会 B.奴隶社会(正确答案) C.资本主义社会 D.原始社会 2、习近平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应对人们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这是( ) [单选题] * A.顺应经济全球化历史潮流和时代要求的体现(正确答案) B.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更好地发展我国经济 C.提前当今世界竞争成为时代主流的发展趋势 D.我国坚持主导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深化合作 3、28.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1)长期共存(2)互相监督(3)肝胆相照(4)荣辱与共。* [单选题] * A、(1)(2) B、(2)(3) C、(1)(2)(3)(4)(正确答案) D、(2)(3)(4)

4、8. 第一产业不包括()。* [单选题] * A、林业 B、渔业 C、电业(正确答案) D、农业 5、98. 农村实行的“一事一议”制度是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形式之一。*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 错 6、62. 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它们在行使同级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拥有自治权。* [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错 7、(? ?)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单选题] * A.《资本论》 B.《共产党宣言》(正确答案)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哥达批判纲领》 8、29. 湖南省委决定举行一次献计献策活动,同时还刊登了参与方式。15岁的中学生姚超博写下了2000余字的文章,整理出20条建议。特别是关于农村的教育问题,更是详细提出了解决方案。由于叙述有理有据,这些建议得到了省领导的重视。姚超博的举动告诉我们()。* [单选题] * A、应该积极地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正确答案) B、应该积极参与经济生活 C、应该积极参与生产经营活动 D、应该积极参与社团活动 9、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单选题] *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实践高于(理性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正确答案)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10、我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单选题]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正确答案) B.奴隶主和奴隶的矛盾 C.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哲学与生活》 第二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 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一、高考考点。 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的统一。 3.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通性。 二、知识梳理。 1、物质。 (1)物质的含义: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 (3)世界是_______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_______ 2、运动。 (1)运动的含义。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3、规律。 (1)规律的含义。 (2)规律的特点。 (3)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

总结:整个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可以认识、利用、把握规律。 三、[例题精析] 例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据此回答1~2题。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 )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C.所有有形的物体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例2.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 ) ①人脑②基本路线③生产关系④思想观念⑤国家⑥辩证唯物主义 A.①③⑤ B 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例3.“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问断的变化之中”。这句话是说( ) ①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②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例4.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这说明() A.绘画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B.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决定的 C.艺术创作只凭主观虚构 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 例5、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的“深度撞击”号经过170多天的飞行,成功地在距地球1亿多千米外准确命中坦普尔1号彗星内核。“深度撞击”被比喻为“在高速飞行的针上穿线”。撞击的成功,表明() A.客观规律是可以为人类认识和利用的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C.人类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过程 D.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科学实验获得成功的基础和前提 四、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湖北省随州市的兰草生长面广量大,品种繁多,品位较高,被誉为继日本、韩国之后的第三大兰草产地。兰草资源虽然让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可自

哲学与生活知识点归纳(精华)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一部分: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 一、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世界观〗: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客观物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物质决定意识 〖世界观〗: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三、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或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 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四、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五、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 〖世界观〗: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六、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 〖世界观〗: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七、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性的,又是普遍的

高中政治 《哲学与生活》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1课时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单元概述 世界从哪里来?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人能不能认识世界?人在世界中处于什么位置?人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还是可以做世界的主人?这一连串的问题,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上下求索。 本单元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我们周围的世界是同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正确看待和把握周围的世界,实际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二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围绕上述问题,本单元设置了三课、一个综合探究。第四课和第五课主要讲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第六课主要讲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综合探究主要讲党的思想路线。 基本结构是:物质(第四课)——意识(第五课)——实践(第六课)——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综合探究)。 附:单元知识结构图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整体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第二课时主要分析论证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这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前提和出发点。 教学重点 1.世界的物质性。 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以及方法论要求。 教学难点 1.物质的含义。 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物质、运动、相对静止、规律的含义。

2.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3.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分析说明物质观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要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列举实际事例分析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也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其现象的能力。 2.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地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2.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使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反对离开相对静止谈论运动,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 第一课时世界的物质性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导入一 (多媒体课件展示) 《圣经旧约创始记》上说:上帝第一天造出了白天和黑夜,第二天造出了空气和水,第三天造出了各种各样的植物,第四天造出了日月星辰,第五天造出了水中的各种生物,第六天造出了地上的各种生物和人。天地万物都造齐了,第七天就被定为休息日。 问题探究: 天地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吗?联系你所知道的有关地球起源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 学生:世界并不是上帝创造的。 教师进一步设问:那你知道世界的起源吗? 学生:不知道。 教师引导: 现在不知道没有关系,学了本课的内容,我们就会知道了,而且一定要知道的。 导入二 地球的起源(多媒体课件展示) 每过一年,大家都要长大一岁。一年,对我们大家来说是个比较长的时间,可是这在地球的历史上,简直是微不足道的一瞬。地质学家发现:覆盖在原始地壳上的层层叠叠的岩层,是一部地球几十亿年演变发展留下的“石头大书”,地质学上叫做地层。地层从最古老的地质年代开始,层层叠叠地到达地表。一般来说,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地层在上,越靠近地层上部的岩层形成的年代越短。 问题探究: 探究有关地球起源的材料,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学生:说明自然界是物质的、客观的。 教师引导: 地球以及地球上的各种物体、植物、动物都有其起源和发展的历史,它们在人类产生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