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

文天祥
文天祥

《正气歌》教案

目标:

1、了解文天祥的有关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读诵《正气歌》。

3、了解人体身心合一、互相影响的道理,从而重视身心的修养问题。

一、导语:两千多年前,西汉大文学家枚乘写了一篇赋,名叫《七发》。讲的是楚太子因长期安居深宫、纵欲享乐而导致精神萎靡、郁郁不欢、卧病不起,有一位吴国的客人前往探病,通过音乐、饮食、车马(相当于开宝马、奔驰兜风)、宴游(相当于四处游玩和摆设酒宴)、打猎、观涛(相当于看钱塘江潮)以及推荐有识之士,说了七件事来启发楚太子(《七发》之名即由此而来),最后以“要言妙道”的吸引力使楚太子重新振作,一下子病就好了。有人认为《七发》的主要内容是假托楚太子与吴国客人两个人物之间的对话,论述人生的至高哲理。还有人这是中国最早有关心理治疗的文字记载。我曾经翻过一本书,是一个台湾人写的,里面说,他小的时候,老人告诉他,害怕的时候就背文天祥的《正气歌》,就会不怕了。真的吗?诗歌文章竟然能治病?中考过后,一个学生讲他没来由的害怕,也不是有病,问我怎么办。我就推荐他读《正气歌》。过了一阵子问他,果真不害怕了。也许好的诗文承载着良性信息,可以通过改变人的内部程序——思想,从而医治人的显示屏——人的身心。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正气歌》。

二、介绍文天祥:先问学生对文天祥知道多少,再由教师补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南宋后期杰出的民族英雄[1],军事家,爱国诗人和政治家。汉族,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著作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名(状元),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他晚年的诗词,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1283年1月9日(农历十二月九日)在北京菜市口慷慨就义,年仅四十七岁。文天祥在狱中写作大量诗词,《过零丁洋》、《正气歌》等作品已成为千古绝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生平概况等较详细资料见https://www.360docs.net/doc/7c2871841.html,/view/5927.htm

三、介绍本诗前面的序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

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侵沴,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于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然尔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指出:人心充满浩然之气,病不能为害。因为正气在,邪气自退。

四、教师领读《正气歌》,在熟读的基础上,再看后面的解释,并和学生一起研读“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中的十二个人物的英雄事迹。

五、背诵竞赛:反复诵读《正气歌》,看看谁先背过。

六、作业:熟读下文,并背过其中划横线的黑体字。

文天祥从容就义

初八日召天祥至殿中。长揖不拜。左右强之,坚立不为动。极言宋无不道之君,无可吊之民;不幸母老子弱,权臣误国,用舍失宜,北朝用其叛将、叛臣,入其国都,毁其宗社。天祥相宋于再造之时,宋亡矣,天祥当速死,不当久生。

上使谕之曰:“汝以事宋者事我,即以汝为中书宰相。”天祥曰:“天祥为宋状元宰相,宋亡,惟可死,不可生,愿一死足矣。”又使谕之曰:“汝不为宰相,则为枢密。”天祥对曰:“一死之外,无可为者。”遂命之退。

明日有奏:“天祥不愿归附,当赐之死。”麦术丁力赞其决,遂可其奏。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节选自《文文山先生全集》附录。胡广(1370—1418),明代大臣。字光大,江西吉水人)

译文: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八日,元世祖召唤文天祥到宫殿中。文天祥见了皇帝只拱手作揖而不跪拜。皇帝的侍臣强迫他,他仍然坚定地站立着,不被他们所动摇。他极力述说宋朝没有不循正道的国君,没有需要抚慰的人民;不幸谢太后年老而宋恭帝幼小,掌权的奸臣误害了国家,用人、行政,措施不当,你们元人利用我朝的叛将、叛臣,攻入我朝的国都,毁灭我朝的国家。我文天祥在大宋危急而力图恢复兴盛的时候辅佐宋朝,宋朝灭亡了,我文天祥应当尽快就死,不应长久苟且偷生。

元世祖派人告诉他说:“你用侍奉宋朝的忠心来侍奉我,就任用你当中书省宰相。”文天祥说:“我文天祥是宋朝的状元宰相,宋朝灭亡了,只能死,不能偷生,希望一死就够了。”元世祖又派人告诉他说:“你不做宰相,就做枢密使。”文天祥回答说:“除了一死以外,没有什么事可做了。”元世祖就命令他退下。

第二天有大臣上奏说:“文天祥不愿意归顺服从,应当赐他死刑。”参知政事麦术丁极力赞成这个判决,元世祖就批准他们的奏议。

文天祥将被押出监狱前,就写下遗书自我表白,挂在衣带中。那文词写着:“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因为已经尽了人臣的责任,所以达成了仁德。读古代圣贤的书,所学的不是成仁取义的事又是什么事呢?从今以后,我差不多就没有愧疚了!”他被押过市区时,气概神色自然,态度从容,观看的人像墙一样团团围住。即将受刑时,他不慌不忙地向执刑的官吏说:“我的事都已做完了。”问市场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两拜,然后受刑而死。不久,有使者前来传令停止行刑,到达时文天祥却已经死了。看到、听到的人,没有不伤心流泪的。

文天祥简介历史人物

文天祥简介历史人物 文天祥简介(1236年-1283年),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因父丧未受官职。开庆初年(1259)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以振奋人心,并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 后历任刑部郎官,知瑞州等职。咸淳六年(1270),因得罪奸相贾似道而遭到罢斥。德佑元年(1275)正月,闻元军东下,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开赴临安(今杭州,当时南宋的京城)。次年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其时元军已进逼临安,被派往元营中谈判,遭扣留,押往北就。 二月底,天祥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夜亡入真州。复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景炎二年(1277),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不久,为元重兵所败,妻子儿女皆被执,将士牺牲甚众,天祥只身逃脱,乃退广东继续抗元。后因叛徒引元兵袭击,同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 元将张弘范迫其招降张世杰,乃书《过零丁洋》诗以诉之。末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次年,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囚禁四年,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于1283年从容就义,年仅47岁。 文天祥,末年著名的抗元英雄,同时也是汉族史上的民族英雄之一。状元出身的文天祥在南宋末年的时代中,毅然变卖家产组织义

军抗元,最终兵败被俘。那么文天祥是怎么死的呢?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南宋末期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汉族江右民系,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被称为“宋末三杰”。 文天祥19岁时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中选吉州贡士,并随父前往南宋首都临安应试。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但四天后父亲病故,文天祥归家守丧三年。 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主张迁都;他上疏请斩董宋臣,建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后历任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职等。 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渡江,文天祥散尽家产,招募豪杰,起兵勤王,组织义军三万,以“正义在我,谋无不立;人多势众,自能成功”的口号进行反元斗争。然最终因为孤立无援,抗争失败,到最后仅余六人。 次年任右丞相,赴元营谈判,希望以谈判的方式来刺探蒙古军

文天祥议论文

有关文天祥的作文 你的情,牵动我的情思 作者/管子谊 曾记否,零丁洋边,你的一腔热血,牵动我的情思,重阳佳节,你诉说的千古情愁,牵动我的情思,月圆人未圆,你寄情于酒,诉说的思亲念弟,牵动我的情思。我的情,只为你。 时代的兵荒马乱,黎民百姓的提心吊胆,为国家的未来而着想,力求保全祖国,但天不随人愿,在那天,不幸的你被俘,敌人威逼利诱,都没有使你屈服,或许你心中还为了自己的祖国吧?敌人再怎么诱骗,都没能打动你心中坚定的信念:誓与祖国同存亡。或许,正是伟大的祖国在你心中,你才会为了自己的祖国而牺牲。天际被你的鲜血染红,史册上永远有你的名字,在那生与死的决择时刻,你面对死写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爱国情,永远留名。 你的情深深牵动了我的情思。我的情,只为你,你的情,只为他,伟大的爱国情。 山东省诸城市昌城镇树一中学 推荐教师:彭术标篇二:《文天祥》读后感 《文天祥》读后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铮铮铁骨的诗句正是我国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他那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使我深受震撼。 当我读到文天祥为了招兵抗元,卖了自己的家产做为军饷时,我有些疑惑不解,为什么他不和一些人一样去投降呢?那样既可以每天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又可以做更大的官,那样不是更好吗?哦!当我读到文天祥被俘后所说的话:“国家虽亡,也不能有二心。”时,我才明白了。文天祥面对劝降,却用了《过零丁洋》里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做为答复。这句诗的意思是:“人生自古在世,谁没有一死?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的心关照青史吧!”文天祥对元朝的花言巧语,更是无比蔑视。元朝统治者见他软的不吃就来硬的,给他戴上满身刑具,还把他关押在牢狱中。三年的牢狱啊!也没使文天祥他屈服,他们担心日久生变,就把文天祥杀害了。但文天祥虽然死了,但他的爱国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我们应当学习文天祥的那种宁死不屈,忠诚爱国的精神! 六年级:吴伊妮篇三:文天祥__作文素材 议论文写作素材3 文天祥 一、人物生平: 文天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1236年6月6日出生,南宋民族英雄,以忠烈闻名于世。文天祥生活在一个民族危机阴影笼罩的时代。13世纪初,蒙古族逐渐强大起来,几十年间,它灭了金国,随即挥鞭南指,进攻南宋。文天祥的一生,与这场残酷的民族征服战争相始终。他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他自卖家产,组织义军,举兵抗敌。被俘后,面对敌人的百般劝降,他义正辞严,最终慷慨殉国。 (一)奉诏勤王:金兵率领20万大兵南下,攻城略池,南宋兵败如山倒。谢太后下了一道《哀痛诏》,希望各地文臣武将、豪杰义士,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但宋朝的丧钟已经敲响,各地将官大都观望不前,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响应,自筹资金,召集兵马,起兵勤王。 (二)九死一生:本次救援在元军骑兵猛烈的冲击下,惨淡收场,文臣武将或牺牲,或被捕,文天祥一家只剩下老少三人。虽然文天祥受着国破家亡和妻离子散的巨大打击,但没有动摇其抗元意志。他带兵入粤,在潮州、惠州一带继续抗元。后来文天祥不幸被俘获。他自杀未遂,被押往燕京。 (三)誓死不降:文天祥一共被囚禁了三年两个月。这段期间,元朝曾使用高官利诱,骨肉亲情感化,严刑拷打对他进行劝降、诱降、逼降,甚至连元世祖亲自劝降都未能说服他。

宁死不屈的文天祥:中国爱国名人故事

宁死不屈的文天祥:中国爱国名人故事 文天祥 (1236-1283 年),宋末元初人。蒙古族侵略南宋时,他曾率领兵士保卫京城 临安。临安失守后,他转移到南方,与各将领抵抗敌人,保卫国家。后来兵败被 俘,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终于壮烈牺牲。 文天祥的时代,正是蒙古族侵略南宋的时代。 1271 年,元朝建立,派大军攻打南宋,临安危在旦夕。文天祥虽然是个文 官, 但他认为自己既然是国家的一分子, 就应当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 1275 年, 他毅然变卖了家产,招兵买马,购买军粮。百姓纷纷响应,加入他的抗敌队伍。 由于元军势力强大,文天祥和其他将领抵抗不住,不得不退守临安。 1276 年,朝廷派他去和元军讲和,元军将领反而逼他投降,甚至威胁要把他杀死。文 天祥说道:“国家存在,我也存在;国家灭亡,我也灭亡。你们就是把刀、锯、 油锅放在我面前,我也不怕!”元军将领拿他没办法,只好把他扣留起来,再押 送到大都去。 途中,文天祥得到一个船夫的协助,乘机逃脱。他历经许多艰险,好不容易 才回到了南方,重新组织抗元救国队伍,还打了几次胜仗,收复了一些失地。 1278 年,文天祥在一次战役中,被元军俘虏了。元军主帅劝文天祥投降, 但被文天祥一口拒绝。1279 年,元军消灭了南宋的残余部队。文天祥知道国家 灭亡了,伤心欲绝,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他以死报国的决心。这首诗的最后 两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它的意思是:“自古以来,有哪一个人不会死去呢?死要死得有价值,让我 们把红心留在史册上吧!” 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 关在地牢里。 元朝统治者劝文天祥说: “只要你投降, 为我们出力,我们就让你享尽荣华富贵。”可是,不管他们怎样威迫利诱,也无 法动摇文天祥尽忠报国的决心。 文天祥在地牢里,受尽了折磨。1283 年,元朝统治者知道无法逼他投降, 就下令把他杀了。文天祥临死时,朝南方拜了几拜,沉痛地说:“我报答国家的 机会,只能到此了。” 文天祥热爱自己的国家,宁死不屈,以身殉国,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他 的光辉事迹和伟大精神,至今仍然永垂不朽! [宁死不屈的文天祥:中国爱国名人故事
1/5

文天祥《南安军》教案

文天祥《南安军》教案 一、导入新课 文天祥数年坚持抗元斗争,终于无力回天,他不得不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被俘后,他自杀未成,只能随元军北行。梅岭依旧,身边却没有战友陪伴,只剩下元军的脚步,何等孤独!家乡近在眼前,成为囚徒而归故里,还不如不归!山河依旧,城郭沦丧,一切都无可挽回。他决心绝食,死在家乡,好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宁静和安慰,诗人以高亢的诗篇,唱出了他的爱国之志,唱出了他的“一片丹心”。 二、学习目标 1、复习有关文天祥的文学常识; 2、积累文言词汇; 3、结合写作背景,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4、学习诗人强烈的爱国感情,凛然的民族正气; 5、背诵、默写诗歌。 三、师生探究 1、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爱国诗人。20岁中进士第一名,官至刑部郎官,1275年被任命为右丞相,派往元营谈判,遭扣留。后脱险,到福建坚持抗元。1278年,文天祥兵败被俘。他被元军一路押解北行,于1279年5月4日出大庚岭,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庾)时写下此诗。本诗选自《文天祥诗集校笺》 2、写作背景 帝昺(bǐng)祥兴二年(1279年),南宋最后一个据点厓山被元军攻陷,南宋朝庭灭亡。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北行,于五月四日出大庚yú岭,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庾)时写此诗。 3、朗读诗歌 南安/军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4、字词注释 【1】南安军:诗人被俘押解北上,途经家乡江西南安军,曾绝食。 【2】梅花南北路:大庾岭上多植梅花,故名梅岭,南为广东南雄县,北为江西庾县。 【3】采薇: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当周武王伐纣时,二人扣马而谏,商亡,逃入首阳山,誓不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 5、翻译诗歌 梅花岭上的南北路口,凄风苦雨把征衣湿透。 越过梅岭谁与我同路,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山河将存在万古千秋,城郭却哲时落入敌手。 饿死家乡是我的愿望,梦里采蔽在首阳山头。 6、分析诗歌 首联:风雨梅花,心情沉重。颔联:自我反问,行程孤单。 1

文天祥生平大事表

文天祥生平大事表 時間歲重要事跡時事紀要理宗端平三年1 5月2日,生於吉州盧陵縣(今江西吉安市)(1236) 淳祐五年(1265) 18 遊鄉校,見學官所祀歐陽文忠公脩、楊忠襄公邦 義、胡忠簡公銓、周文忠公必大、楊文節公萬里, 有「四忠一節」之稱。欣然羨之曰:「歿不俎豆其 間,非夫也。」 寶祐四年(1056) 21 殿試,理宗親擢為第一 帝喜其名:「此天之祥,宋之瑞也。」因又字宋瑞景定元年(1260) 25 忽必烈即位,是 為元世祖恭帝德祐元年40 12月,開始進入軍國大事決策機構 1月,元兵渡江(1275) 德祐二年 41 1月19日,除授右丞相兼樞密使 3月,伯顏入臨端宗景炎元年1月20日,出使元營與伯顏談判,被扣留安,擄恭帝及太(1276) 2月29日,在北去途中逃脫后北上 7月,至南劍州,以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 5月,益王趙罡 即位為端宗 12月,端宗遣使 奏表請降景炎三年 43 12月,被蒙古漢軍元帥張弘範所執,自殺未遂趙罡病死帝昺祥興元年張世傑、陸秀夫元世祖至元十五年等人擁立衛王趙(1278)昺為帝祥興二年 44 正月,被張弘範押上海船,經珠江口的零丁洋,2月,宋軍大元世祖至元十六年作〈過零丁洋〉。拒絕替元室招降張世傑敗,陸秀夫背帝(1279)四月,啟程北上燕京昺投海死,張世

五月,絕食八日,若無事然傑退至海陵山, 十一月,抵燕京。元人待以上賓之禮,不受船壞溺死,宋亡至元十七年(1280) 45 囚於兵馬司至元十八年(1281) 46 5月、7月,囚室均因暴雨被淹,雨後又烈日曝曬, 臭穢逼至,仍安之若素 5月作〈五月十七夜大雨歌〉:「上天實好生,夜半 下龍章。但願天下人,家家足稻粱!我命渾小事, 我死庸何傷!」。7月作〈正氣歌〉 至元十九年(1282) 47 8月,元世祖謀授以大任,覆書拒絕 12月8日,召入殿勸降,許以中樞宰相之職,再 次嚴拒。 翌日,在柴市,南面再拜,從容赴死

中华传统文化讲故事比赛《文天祥的故事》

文天祥舍生取义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刚才我朗诵的这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过零丁洋》就是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所作。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他舍生取义的故事。 1271年,元兵攻打南宋,都城临安危在旦夕。文天祥虽是个文官,但他认为自己既然是国家的一分子,就应当担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1275年,他毅然变卖了家产,招兵买马,购买军粮,百姓纷纷响应,加入他的抗敌队伍。 元军势力强大,文天祥的抗敌队伍抵抗不住,不得不退守临安。1276年,朝廷派文天祥同元军讲和,元军将领趁机逼其投降,甚至威胁要把他杀死。文天祥毅然说道:“国家存在,我也存在;国家灭亡,我也灭亡。你们就是把刀、锯、油锅放在我面前,我也不怕!”元军将领拿他没办法,只好把他扣留起来,再押送到大都。途中,文天祥得到一个船夫的协助,趁机逃脱。其后历经许多艰险,文天祥好不容易才回到了南方,重新组织抗元救国队伍,还打了几次胜仗,收复了一些失地。 1278年,文天祥在一次战役中,被元军俘虏了。元军主帅劝文天祥投降,被文天祥一口拒绝。1279年,元军消灭了南宋的残余部队,

文天祥得知国家灭亡,伤心欲绝,他说:自古以来,哪一个人不会死去呢?但是死也要死得有价值,让我们把红心留在史册吧!于是他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关在地牢里。元朝统治者劝文天祥说:“只要你投降,为我们出力,我们就让你享尽荣华富贵。”可是,不管他们怎样威逼利诱,也无法动摇文天祥精忠报国的决心。 文天祥在地牢里,受尽了折磨。1283年,元朝统治者知道无法逼他投降,就下令把他杀了。文天祥临死时,朝南方拜了几拜,沉痛地说:“我报答国家的机会,只能到此为止了。”文天祥热爱自己的国家,宁死不屈,以身殉国,舍生取义,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的伟大精神永垂不朽。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文天祥的爱国事迹五篇

与文天祥爱国事迹有关的作文1 南宋在崖山灭亡后,张弘范向元世祖请示如何处理文天祥,元世祖说:「谁家无忠臣?」命令张弘范对文天祥以礼相待,将文天祥送到大都(今北京),软禁在会同馆,决心劝降文天祥。 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梦炎对文天祥现身说法,进行劝降。文天祥一见留梦炎便怒不可遏,留梦炎只好悻悻而去。元世祖又让降元的宋恭帝赵显来劝降。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对赵显说:“圣驾请回!”赵显无话可说,怏怏而去。元世祖大怒,于是下令将文天祥的双手捆绑,戴上木枷。关进兵马司的牢房。文天祥入狱十几天,狱卒才给他松了手缚:又过了半月,才给他褪下木枷。 元朝丞相孛罗亲自开堂审问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枢密院大堂,昂然而立,只是对孛罗行了一个拱手礼。孛罗喝令左右强制文天祥下跪。文天祥竭力挣扎,坐在地上,始终不肯屈服。孛罗问文天祥:“你现在还有甚么话可说?”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兴有衰。国亡受戮,历代皆有。我为宋尽忠,只愿早死!”孛罗大发雷霆,说:“你要死?我偏不让你死。我要关押你!”文天祥毫不畏惧,说:“我愿为正义而死,关押我也不怕!” 从此,文天祥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在狱中,他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儿的来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然而,文天祥尽管心如刀割,却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狱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强忍痛苦,写出了不少诗篇。《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等气壮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狱中写出的。 与文天祥爱国事迹有关的作文2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忠守臣节,义不投降,为南宋撒下了赤诚的鲜血。他生得其所,死得伟大,活,就要活得刚劲有力,死,就要死得无怨无悔—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文天祥。

议论文文天祥

议论文写作素材3 文天祥 一、人物生平: 文天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1236年6月6日出生,南宋民族英雄,以忠烈 闻名于世。文天祥生活在一个民族危机阴影笼罩的时代。13世纪初,蒙古族逐渐强大起来, 几十年间,它灭了金国,随即挥鞭南指,进攻南宋。文天祥的一生,与这场残酷的民族征服 战争相始终。他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他自卖家产,组织义军,举 兵抗敌。被俘后,面对敌人的百般劝降,他义正辞严,最终慷慨殉国。 (一)奉诏勤王:金兵率领20万大兵南下,攻城略池,南宋兵败如山倒。谢太后下了一 道《哀痛诏》,希望各地文臣武将、豪杰义士,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但宋朝的丧钟已经敲响, 各地将官大都观望不前,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响应,自筹资金,召集兵马,起兵勤王。 (二)九死一生:本次救援在元军骑兵猛烈的冲击下,惨淡收场,文臣武将或牺牲,或 被捕,文天祥一家只剩下老少三人。虽然文天祥受着国破家亡和妻离子散的巨大打击,但没 有动摇其抗元意志。他带兵入粤,在潮州、惠州一带继续抗元。后来文天祥不幸被俘获。他 自杀未遂,被押往燕京。 (三)誓死不降:文天祥一共被囚禁了三年两个月。这段期间,元朝曾使用高官利诱, 骨肉亲情感化,严刑拷打对他进行劝降、诱降、逼降,甚至连元世祖亲自劝降都未能说服他。 (他们给文天祥戴上木枷,关在一间潮湿寒冷的土牢里。牢房空气恶浊,臭秽不堪。文天祥 每天吃不饱,睡在高低不平的木板上,又被穷凶极恶的狱卒呼来喝去,过着地狱一般的生活。)(四)从容就义:忽必烈没有办法使他屈服,决定判他死刑。行刑前,文天祥问明了方 向,随即向着南方拜了几拜。监斩官问:“丞相有什么话要说?回奏尚可免死。”文天祥不再 说话,从容就义,终年47岁。二、关于文天祥的对联: 1北京文天祥祠联:南宋状元宰相;西江孝子忠臣。 正气贯人寰,河岳日星传万世;明禋崇庙观,丹心碧血照千秋。 2海丰县方饭亭联:热 血腔中只有宋;孤忠岭外更无人。 3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三、文天祥片段(信 念,气节,傲骨) 1、他感动苍天,连地名都来帮忙,让他的惶恐和零丁都融入了草木山川。他感动世人不 只因为他对故国故土故民的无限依恋,还因为他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矢志不渝,毫不世俗和功 利的不识时务,以及视死如归的浩然气概。一个忠臣孤子的泣血残红,谱写成一首人间绝响 的正气歌。 2、国家危亡时,他毅然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他不幸被俘,在拘囚中, 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他的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是人民的楷模。他的慷慨 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他的写照. 3、英雄末路,他用生命诠释忠诚。衣袂飘飞,落叶无语,他用坦然的选择面对刀光剑影, 他用雍容的态度拒绝高官厚禄,他用自己的生命维护着一个民族的尊严,用自己的鲜血谱写 了一首生命的赞歌。当他视死如归完成了尘世的使命,当他毅然决然用丹心书写汗青,零丁 洋里那无悔的千年一叹,震彻千古。这个民族从此变得更有骨气。 4、历尽艰辛,九死一生,只为精忠报国,兴复南宋的远大志向;拒绝皈依,抵挡利诱, 只源于心中矢志不渝,忠于民族的鉴定信念。他的坚守,沉淀为精神的沃土,滋养着无数的 爱国赤子! 5、为雪九庙之耻,他鞠躬尽瘁,九死不悔;为复高祖之业,他毁家纾难,殒身不恤;为 求救国之策,他高风亮节,义薄云天。这样的他,注定流芳百世,名垂千古! 岭南文化十大名片 广东音乐颁奖词:在中国民族音乐百花园中,以丝竹乐合奏为特色的广东音乐只是小家 碧玉,但它扎根岭南文化的沃土,广泛吸收民间小调、小曲,经长期孕育演化,终成一朵亭

最新关于文天祥的英雄事迹概括400字汇总

关于文天祥的英雄事迹概括400字汇总 文天祥写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我国的千古名句。他的这种爱国精神和坚强意志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文天祥的英雄事迹作文,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文天祥的英雄事迹篇1 在宋朝末年,朝廷衰弱,国内纷乱,外族乘机入侵。先后钦、徽二帝被俘,朝廷被迫南迁,把都城迁到临安,就这样北宋灭亡,南宋开始,保住了半壁江山,这真是奇耻大辱。后来,北方王朝的铁蹄向践踏,半壁江山也难保的时候,南宋朝廷荒淫无度,奸臣挡道,最后连都城都处于危机之中,在危难之际,大宋丞相文天祥挺身而出,变卖了所有家产,组织了万人军队,参加了保卫临安的战斗。后来被俘,写了《过零丁洋》一诗。后来,元军把文天祥关了4年,威逼利诱全部使尽,文天祥誓死不降,最后英勇就义。 文天祥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他的事迹流传千古,万古流芳。他有一颗为国为民的赤心,这颗赤心必将光照千古!文天祥的壮举惊天动地,泣鬼神,他禀然正气;他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他临刑前还那么昂首挺胸,神态自若。文天祥是天之骄子,是英雄豪杰,做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文天祥保家卫国,是一个热血男儿,为不让家破人亡、国破家亡而浴血奋战,赤贫沙场,抗战杀敌。文天祥为国尽忠有一股“宁做”宋朝鬼,不做元朝臣的劲头“他死前说了一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绝世佳话表明了什么?表明了

文天祥宁死不屈的意志!我明白,他只有两条路一是:投降,二是:死。抛弃自己的信仰,出卖自己的灵魂来保住自己的头颅,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做的,文天祥决定以死报国。 我也要像文天祥一样有一颗赤心报国的心! 关于文天祥的英雄事迹篇2 竹子样子很美观,长长细细的竹竿一节节的,叶子顶稍尖,全身绿油油的,亭亭玉立。 竹子的用处很多,做筷子,编篮子,做床,桌子,椅子,扎扫帚,做笔,做竹简等,都少不了它。 竹子质地坚硬,不管风吹雨打,都不低头折节,仍然挺立着身子。为此,我想到了文天祥。 文天祥小时候曾受过父亲的教育。文天祥的父亲文仪,他非常热爱竹子,在院落里种了许许多多的翠竹。有一天,他指着翠竹问儿子,“翠竹有哪些用途呢?你们说一说。”弟弟说:“竹子可以做筷子,做篮子。”文天祥接着说“还可以做笔,做竹简。”“不错!”文仪点点头,“那你们知道竹子的高尚品格是什么吗?”文天祥想了想说“竹子不管风怎么吹,雨怎么打,它都保持正直。”文仪欣慰地笑了,感叹地说“我平生最爱竹子。竹子身可焚而不可毁其节,干可断而不可改其直。做人也要像它这样才行啊。”文天祥听了,点点头,把父亲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里。 公元1283年冬天,一位衣衫褴褛的中年人,面对刽子手,坚定地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他就是文天祥!他像竹子

名人故事阅读——文天祥

名人故事阅读——文天祥 导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出自文天祥之笔,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文天祥的故事,欢迎阅读! ?人物生平: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相貌堂堂,身材魁伟,皮肤白美如玉,眉清目秀,观物炯炯有神。在孩提时,看见学宫中所祭祀的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画像,谥号都为“忠”,即为此高兴,羡慕不已。 说:“如果不成为其中的一员,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他二十岁即考取进士,在集英殿答对论策。当时宋理宗在位已很久,治理政事渐渐怠惰,文天祥以法天不息为题议论策对,其文章有一万多字,没有写草稿,一气写完。宋理宗皇帝亲自选拔他为第一名。考官王应麟上奏说:“这个试卷以古代的事情作为借鉴,忠心肝胆好似铁石,我以为能得到这样的人才可喜可贺。”宝佑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不久,他父亲逝世,回家守丧。 开庆初年(公元1259年),元朝的军队侵伐宋朝,宦官董宋臣对皇上说要迁都,没有人敢议论说这是错的。文天祥当时入朝任命为宁海军节度判官,上书“请求斩杀董宋臣,以统一人心”。因不被采纳,就自己请免职回乡。后来逐渐升官至刑部侍郎。董宋臣又升为都知,文天祥再次上书一一列举他的罪行,也没有回音。 因此出外任瑞州知州,改迁江南西路提刑,升任尚书左司郎官,多次遭台官议论罢职。担任军器监并兼任代理直学士院。贾似道称说有病,请求退休,用以要挟皇上,诏令没应允。文天祥起草制诰,所写文字都是讽刺贾似道的。当时起草圣旨诰命的内制沿袭要呈文稿审查,文天祥没有写,贾似道不高兴,命令台臣张志立奏劾罢免他。文天祥已经几次被斥责,援引钱若水的例子退休,当时他三十七岁。 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起用为荆湖南路提刑。因此见到了原来的宰相江万里。江万里平素就对文天祥的志向、气节感到惊奇,同他谈到国事,神色忧伤地说:“我老了,观察天时人事应当有变化,我看到的人很多,担任治理国家的责任,不就是在你吗?望你努力。” 文学成就: 文天祥给人民留下的精神财富是丰富的。虽然他在文学研究上除了《御试策—道》这篇哲学专著外,再无其它专题研究或专著,这是由于当是的环境不允许他坐下来进行专题研究所致,除对策、封事等外,他在百忙中不却友人之所托,写了大量的文稿,其中包括序言、墓志铭,寿序、赞、颂、祝辞、书、启、跋等各种不同形式的文体。此外,诗、词最多,除了《指南录》和《指南后录》和《吟啸集》外,还有《集杜诗》200首以及《十八拍》和少量的词等。这是最有价值的著作,称之为史诗。此外还有在抗元前的部分诗稿。 轶事典故: 文天祥在狱中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明白: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但文天祥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口刑场的那天。监斩官问他:“丞相还有什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又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 历史评价

古人简介

文天祥 严父良师 文天祥的父亲文仪,是个读书人,一生不曾做官。他嗜书如命,只要书本在手,就废寝忘食,经常一盏孤灯,通宵苦读。天色微明,又站在屋檐下细认蝇头小字。他的学问十分渊博,对经史诸子百家无不精研,甚至天文、地理、中医、占卜之书也广泛涉猎。他还有买书的嗜好,有时没有钱,即使把身上的衣服典当,也要把书买下。文仪对劳苦的乡里充满了同情,有读书补世的志向,著有《宝藏》三十卷,《随意录》二十卷。文天祥文辞出众,父亲文仪的教育实在居功至伟。 浩然正气 囚禁三年 文天祥从至元十六年(洋历1279年)十月抵达大都到至元十九年(洋历1282年)十二月被杀,一共被囚禁了三年两个月。这段期间,元千方百计地对文天祥劝降、逼降、诱降,参与劝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诱的手段之毒、许诺的条件之优厚、等待的时间之长久,都超过了其它的宋臣。甚至连忽必烈亲自劝降都未能说服他.因此文天祥经受的考验之严峻,其意志之坚定,也是历代罕见的,从《正气歌》的惊天地泣鬼神可以体现文天祥誓死不屈的精神。 骨肉难圆 文天祥的妻子欧阳夫人和两个女儿柳娘、环娘被元朝政府俘虏后送到大都,元政府想利用骨肉亲情软化文天祥。文天祥一共育有二子六女,当时在世的只剩此二女,年龄都是十四岁。文天祥接到女儿的信,虽然痛断肝肠,但仍然坚定地说:「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已如此,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又写诗道:「痴儿莫问今生计,还种来生未了因。」表示国既破,家亦不能全,因为骨肉团聚就意味着变节投降。利诱和亲情都未能使文天祥屈服,元朝统治者又变换手法,用酷刑折磨他。他们给文天祥戴上木枷,关在一间潮湿寒冷的土牢里。牢房空气恶浊,臭秽不堪。文天祥每天吃不饱,睡在高低不平的木板上,又被穷凶极恶的狱卒呼来喝去,过着地狱一般的生活。由于他坚决不低头,元丞相孛罗威胁他说:「你要死,偏不让你死,就是要监禁你!」文天祥毫不示弱:「我既不怕死,还怕什么监禁!」在囚禁的孤寂岁月里,他写下了不少感人肺腑的爱国诗篇。 封官诱降 至元十九年(洋历1282年),皇帝忽必烈问大臣们:「南方和北方的宰相,谁最贤能?」群臣奏称:「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忽必烈下了谕旨,拟授文天祥高官显位。投降元朝的宋臣王积翁等写信告诉文天祥,文天祥回信说:「管仲不死,功名显于天下;天祥不死,遗臭于万年。」王积翁见他如此决断,不敢再劝。不久,忽必烈又下令优待文天祥,给他上等饭食。文天祥请人转告说:「我不吃官饭数年了,现在更不吃。」忽必烈召见文天祥,当面许他宰相、枢密使等高职,又被他严辞拒绝,并说:「但愿一死!」 从容就义 至元十九年(洋历1282年)十二月初九,是文天祥就义的日子。这一天,兵马司监狱内外,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卫兵,戒备森严。上万市民听到文天祥就义的消息,就聚集在街道两旁。从监狱到刑场,文天祥走得神态自若,举止安详。行刑前,文天祥问明了方向,随即向着南方拜了几拜。监斩官问:「丞相有什么话要说?回奏尚可免死。」文天祥不再说话,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 英名千古 文天祥殉难后,人民以各种方式纪念他。曾经参加义军的王炎午写了《望祭文丞相文》,赞扬文天祥像岁 寒的松柏一样坚贞。他的死,使「山河顿即改色,日月为之韬光」。洋历1323年,在文天祥家乡吉州的郡学里,他的遗像挂在先贤堂,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等并列祭祀。洋历1376年,北京教忠坊建立了「文丞相祠」,后来,他的家乡吉州庐陵也建立了「文丞相忠烈祠」。文天祥的文集、传记在民间流传很广,历久不衰,激励着民族的正气。在抗元过程里,文天祥对忠君与爱国二事处理得非常恰当。宋恭帝投降前,他起兵勤王;宋恭帝投降后,他没有跟着投降,而是坚持「君降臣不降」。后来,文天祥兵败被囚,元朝又利用宋恭帝去劝他投降,他还是不从。在他看来,宋恭帝是君主,不幸而失去国家,值得同情。但当此之时,社稷为重君为轻,他决不能以忠君的行动去改变他忠于国家的信念。文天祥不仅是一个爱国者,也是一个政治家。他认为大宋的危机主要在内部而非外部,因此积极要求改革。他批评大宋「守内虚外」(即镇内媚外)的方针,要求加强地方力量以抵御外侮。同时提出革除祖宗专制之法,通言路、集众思、从众谋,发挥中书枢密院的作用,主张用人必须举贤授能,收用君子,起用直言敢谏之士。由此可见,文天祥的政治主张,不但表达了时代的要求,而且顺应了

文天祥爱国小故事

文天祥爱国小故事 文天祥(1236-1283年),宋末元初人。蒙古族侵略南宋时,他曾率领兵士保卫京城临安。临安失守后,他转移到南方,与各将领抵抗敌人,保卫国家。后来兵败被俘,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终于壮烈牺牲。 文天祥的时代,正是蒙古族侵略南宋的时代。 1271年,元朝建立,派大军攻打南宋,临安危在旦夕。文天祥虽然是个文官,但他认为自己既然是国家的一分子,就应当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1275年,他毅然变卖了家产,招兵买马,购买军粮。百姓纷纷响应,加入他的抗敌队伍。 由于元军势力强大,文天祥和其他将领抵抗不住,不得不退守临安。1276年,朝廷派他去和元军讲和,元军将领反而逼他投降,甚至威胁要把他杀死。文天祥说道:“国家存在,我也存在;国家灭亡,我也灭亡。你们就是把刀、锯、油锅放在我面前,我也不怕!”元军将领拿他没办法,只好把他扣留起来,再押送到大都去。 途中,文天祥得到一个船夫的协助,乘机逃脱。他历经许多艰险,好不容易才回到了南方,重新组织抗元救国队伍,还打了几次胜仗,收复了一些失地。 1278年,文天祥在一次战役中,被元军俘虏了。元军主帅劝文天祥投降,但被文天祥一口拒绝。1279年,元军消灭了南宋的残余部队。文天祥知道国家灭亡了,伤心欲绝,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他以死报国的决心。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它的意思是:“自古以来,有哪一个人不会死去呢?死要死得有价值,让我们把红心留在史册上吧!” 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关在地牢里。元朝统治者劝文天祥说:“只要你投降,为我们出力,我们就让你享尽荣华富贵。”可是,不管他们怎样威迫利诱,也无法动摇文天祥尽忠报国的决心。 文天祥在地牢里,受尽了折磨。1283年,元朝统治者知道无法逼他投降,就下令把他杀了。文天祥临死时,朝南方拜了几拜,沉痛地说:“我报答国家的机会,只能到此了。” 文天祥热爱自己的国家,宁死不屈,以身殉国,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的光辉事迹和伟大精神,至今仍然永垂不朽!

文天祥的资料简介

文天祥的资料简介 文天祥 (1236 年 6 月 6 日-1283 年 1 月 9 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 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南宋末大臣,文学 家,民族英雄。宝佑四年(1256 年)状元,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 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 抗元。祥光元年(1278 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 柴市从容就义。着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 歌》等。 一、文天祥简介 文天祥选中贡士后,他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佑四年(1256)中状元, 他又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号文山。历任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 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等职。 二十岁考取进士第一,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德佑元年(1275 年)闻元兵 东下,在赣州组织义军,入卫临安(今浙江杭州)。次年任右丞相,出使元军议 和,被扣留。后于镇江脱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由海路南下,至福建 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1278 年被俘,后来被押送到大都(今北京), 在监狱关了三年。元军屡次劝他投降,都被他坚决拒绝了。1283 年 1 月 9 日, 文天祥慷慨就义,时年四十七。 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 年),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最终失败。1276 年奉诏入福州,任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往南剑州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 筹饷以继续抗元战争。 景炎二年 (1277) 夏, 文天祥率军由梅州出兵, 进攻江西, 在雩都(今江西于都)获得大捷后,又以重兵进攻赣州,以偏师进攻吉州(治今 江西吉安),陆续收复了许多州县。元江西宣慰使李恒在兴国县发动反攻,文天 祥兵败,收容残部,退往循州(旧治在今广东龙川西)。秋,元军攻入福建,端 宗被拥逃海上,在广东一带乘船漂泊。祥兴元年(1278)夏,文天祥得知南宋行 朝移驻崖山,为摆脱艰难处境,便要求率军前往,与南宋行朝会合。由于张世杰 坚决反对,文天祥只好作罢,率军退往潮阳县。同年冬,元军大举来攻,文天祥 在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 1279 年兵败被俘。 受俘期间, 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 文天祥宁死不屈, 与陆秀夫、 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文天祥服毒自杀未遂, 被张弘范押往崖山, 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 文天祥说:
1/9

宋朝名人名言之文天祥

宋朝名人名言之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汉族,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宋理宗宝祐时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 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後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後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他晚年的诗词,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著作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 【文天祥名言】 男儿千年志,吾生未有涯。 青春岂不惜,行乐非所欲。

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 知已肝胆相照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 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 【文天祥诗词】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

[总结范文]文天祥的故事

[总结范文]文天祥的故事 文天祥的故事 学习总结(1): 文天祥的故事 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淳化乡富田村的一个地主家庭。其父爱读书,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设法聘名师就教。文天祥无论寒暑都要在贴满格言警句的书斋中与弟弟一齐诵读、写作、谈古论今。 18岁时,文天祥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20岁入吉州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即中选吉州贡士,随父前往临安应试。 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被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由理宗皇帝亲自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4天后父亲不幸病故,文天祥归家守丧3年。 宦海浮沉 之后,蒙古军两路攻宋,蒙哥率西路入川,攻战成都。忽必烈率东路,越天险长江与自云南北上潭州的另一支蒙

古军合围鄂州。南京朝野震惊,宦官董宋臣提请避兵迁都四明,以便理宗随时逃往海上。对此。文天祥仅以进士身分大胆上书直言:“陛下为中国主,则当守中国;为百姓父母,则当卫百姓。”请斩董宋臣以安人心。后因蒙哥病死,忽必烈欲北归争夺汗位,才允准南宋右丞相贾似道秘密称臣纳贡后撤军。 贾似道转而谎报朝廷:“诸路大捷”,被加封卫国公,大权独揽。继而度宗即位,耽于酒色,贾似道欺上瞒下,国事益乱。文天祥奏疏无人理睬,只被派一闲差。 此后十几年中,文天祥断断续续出任瑞州知州、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或半年或月余。之后又因讥责贾似道而被罢官。 国难见臣忠 忽必烈即帝位后,改国号为元,于公元1274年发20万元军水陆并进,直取临安。南宋政权一片混乱,度宗死,仅4岁的赵隰即位,为恭帝。谢太后临朝,要各地起兵“勤王”。 次年,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散尽家资招兵买马,数月内组织义军三万,以“正义在我,谋无不立;人多势众,自能成功”的信心和勇气,开始了戎马生涯。义军赶往吉

文天祥的个人简介

文天祥的个人简介 文天祥 (1236?1283),小名云孙,字天祥;后以字为名,改字履善;后又改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大臣。宝四年(1256 年)进士。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年),任湖南提点刑狱,次年调任知赣州,得元军渡江的消息,立刻组织万人起兵勤王。德二年(1276年)正月,谢太后向元军投递降表,文天祥被派往元营谈判,被扣留,押解北上,后设法逃脱,再组织民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文天祥收复兴国等县,包围赣州,军势颇盛。不过,文天祥组织起来的民兵,战斗力不强,很快就被元军击溃,文天祥的妻子也被元军俘掳。他只好收拾残兵奔循州,驻南岭。后在广东的潮州、惠州继续抗元。祥兴元年(1278 年),宋廷圭寸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十二月,元军从海陆大举进攻,文天祥撤出潮阳,转移海丰。因叛徒的出卖,他在五坡岭再次被元军俘掳。次年正月,被移上海船,经珠江口零丁洋时,写下〈过零丁洋〉一诗。诗中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明宁死不屈之志。 南宋灭亡后,文天祥被押北上,于至元十六年(1279年)十月初一抵达大都(今北京)。前宋丞相留梦炎、受元朝封为瀛国公的宋恭帝,先后向他劝降,都被拒绝。他身在狱中,但诗句 墨迹传遍京城,被视同珍宝。又在狱中写下千古传颂的〈正气歌〉,历数各代不畏强权、不怕牺牲的人物,以明自己准备随时为国捐躯的决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1283年1月9日),在柴市(今北京东四北大街府学胡同,一说在宣武门外菜市口)就义,年四十七。文天祥的遗著有《文山先生全集》。他与张世杰、陆秀夫被称为宋亡三杰。其存词不多,但大多笔触有力,感情强烈,风骨凛然,表现了诗人威武不屈的英勇气概,有震撼人心之力量。三首《酹江月》是他最著名的作品,其中又尤以前两首流传最广。蛟龙(元)不是池中物之句常为后人所引用。有《文山先生全集》。

宋史文天祥传阅读附答案

宋史文天祥传阅读附答案 《文天祥传》是史书《宋史》中人物传记,是关于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一辈子的传记;较为详实的介绍了文天祥的生平事迹。附答案,欢迎大家参考! 宋史文天祥传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 天祥捧诏涕零,发郡中俊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抚慰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 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促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摆布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以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

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 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10. 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深恨于此恨:怨尤 B.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庶:希望,希望 C.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抗论:据理力争 D.南乡拜而死乡:通向,向着 11. 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字, 古人在本名以外,大多另有字,这类风气在年龄战国时代就有了。男子在18岁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在15岁行笄礼时取字。 B. 进士,在中国古代科举轨制中,是古代科举殿试中举者的称呼,是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C. 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情势。 D. 咸淳,帝王年号。咸淳九年是帝王年号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四种。 12.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