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系统建模仿真

气动系统建模仿真
气动系统建模仿真

气动系统建模仿真

————————————————————————————————作者:————————————————————————————————日期:

?

气压控制伺服系统的数学建模及仿真模型建立

关于气动伺服系统的数学建模,主要是通过分析系统的运动规律,运用一些己知的定理和定律,如热力学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理等,通过一些合理而必要的假设和简化,推导出系统被控对象的基本状态方程,并将其在某一工作点附近线性化,从而获得的一个近似的数学模型。虽然这些模型不是很准确,但还是能够反映出气动伺服控制系统的受力和运动规律,并且借此可以分析出影响系统特性的主要因素,给系统的进一步分析和控制提供依据和指导。

另外,利用Si mulin k工具包可以不受线性系统模型的限制,能够建立更加真实的非线性系统,同时其模型分析工具包括线性化和精简工具。因此,本文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之上,利用S imul ink 对所研究的气压力控制系统尝试建立一个非线性数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计算机仿真。

由于气动系统的非线性,如气体的压缩性较大,且在气缸的运动过程中容腔中气体的各参数和变量是实时变化的,所以对气动系统的精确建模是比较困难的。所以为了建立系统的模型,我们对控制系统作一些合理的假设,来简化系统的数学模型。假设如下:

(1)气动系统中的工作介质—空气为理想气体; (2)忽略气缸与外界和气缸两腔之间的空气泄漏; (3)气动系统中的空气流动状态为等熵绝热过程; (4)气源压力和大气压力恒定;

(5)同一容腔中的气体温度和压力处处相等。

1) 比例阀的流量方程

在实际的伺服控制系统中气体的流动过程十分复杂,气动元件研究中使用理想气体等熵通过喷管的流动过程来近似代替。一般计算阀口的流量时采用Sa nville 流量公式:

k

k s d k s d

s

m P P P P k RT k P q 1212A +???

?

??-????

??-=

0.528<

s

d

P P ≤1 )

1(212A 1

1+?

?

?

??+=-k RT k k P q k s m

0≤

s

d

P P ≤0.528 其中:P s —为阀口上游压力;

P d —为阀口下游压力。

0.528为临界压力比。当阀口上、下游的压力比小于等于0.528时,气体通过阀口的流量达到最大值,即气体以音速流动,此时下游压力的降低不会使质量流量再增加,出现了所谓的“壅塞”现象,这种现象使气体流经阀时具有很强的非线性,也是以空气作为传动介质系统中的固有特征。当控制阀上、下游压力之比大于0.528小于1时,通过阀口的气体质量流量不仅取决于阀的结构,而且还取决于阀口上、下游压力,此时通过阀口的气体流动状态为亚音速流动

[26]

由于气动元件内部的结构比较复杂,不同于渐缩喷管。这使流动的音速和

亚音速分界点不是压力比为0.528的点。为解决这个问题,流量计算的新的发展趋势是通过临界压力比b 来计算描述气动元件的过流能力,并用这个参数来计算经过比例阀的流量。

因此,比例阀进出气口的流量方程为:

2111

1

11

1

1

211Q 2201(1)

k k k

d v s s s s m k d v s s

P P P k c x P b RT k P P P P k c x P b k RT k P ωω+-?

?????

-≤

≤ ? ??-?????=??

???≤

≤ ??++???

(1-1)

21

000 2

222

2

1

1

2

2

2

1

1

Q

22

1(1)

k

k k

d v

m

k

d v

P P P

k

c x P b

RT k P P P

P

k

c x P b

k RT k P

ω

ω

+

-

?

????

?

-≤≤

? ?

?-

?????

=?

?

??

?≤≤

?

?++

??

?

(1-2)

其中:

Cd—流量系数

ω—阀口面积梯度

x v—阀芯位移

Ps、P0—气源压力、大气压力

P1、P2—气缸左、右腔压力

利用Simulink工具对进气口式进行建模,如图1-1所示,对其子系统封装如图1-2所示。

图1-1 阀进

同理可对出气口进行建模并封装子系统。

2) 压力微分方程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假定工作介质为连续的,储藏到某控制体中去的质量的储藏率应该等于流入的质量流量减去流出的质量流量。即:

()dM d V dV d M

M V

dt dt dt dt

ρρ

ρ?

?

-=

==+∑∑入

出 将气体状态方程代入上式并化简可得:

1dM dV V dp p dt RT dt k dt ??

=+ ???

假定T 1=T 2=T,忽略温度变化的影响,将气缸两腔参数分别代入上面公式,得:

111

1

1

()

m dx

k RTQ P A dP dt dt

V -=

(1-3)

222

2

2

()

m dx k RTQ P A dP dt dt

V +=

(1-4)

其中:

A 1、A2—气压缸左、右腔面积 V 1、V2—气缸左、右两腔体积

Qm 1、 Qm2—气缸进出左、右两腔的流量 x —气缸活塞位移

用Simul ink对(3)式建模如图1-3所示,子系统封装如图1-5所示。同

图1-2 阀进口流

理对(4)式进行建模如图1-4所示,子系统封装如图1-6。

图1-3 气缸左腔

图1-4 气缸右腔

3) 气缸活塞的力平衡方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到气缸的力平衡方程如下: P 1A

1

-P

A

-F

= m 2

2d dt y +K y+ F

(1-5)

其中:

Ff —作用在气缸上的摩擦力 F —作用在气缸上的的外力负载

m —气缸上运动部件的质量及负载质量总和 K —负载弹簧刚度

根据力平衡方程(5)式在Simulin k中建立模型如图1-7所示,进行子模型封装如图1-8所示。

图1-5 气缸1腔流量

图1-6 气缸2腔流量

4)气缸摩擦力模型

摩擦力是影响气动伺服控制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取决于滑动摩擦副的材料、表面粗糙度、润滑条件、受力大小及温度等因素。气缸的摩擦力对气动伺服系统的影响最大,特别是气缸低速运动时更为明显,所以研究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对系统的建模至关重要。气缸摩擦力是非线性的,通常将气缸摩擦力分为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其中动摩擦力又分为库伦摩擦力和粘性摩擦力。当气缸在静止时摩擦力较大,而它一旦开始运动时,摩擦力随着速度增加急剧下降,在达到一定速度,即临界速度后又随着速度的上升而增加。这一摩擦特性产生了气缸在低速运动时的爬行现象,同时影响气动伺服定位系统的性能。

当前工程上位置控制系统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气缸摩擦力模型是St rib e

图1-7 气缸力

图1-8 气缸力平衡

c k摩擦模型,其摩擦力与速度关系曲线如图1-9所示,摩擦力首先随着速度的增加而降低,到一定速度后又随着速度的上升而下降,其公式为:

(())sgn()s

u u u c s c F F F F e

u Cu

δ

??- ???

=+-+

其中: Fs —静摩擦力 Fc —库仑摩擦力 u —活塞速度

us —S tribeck 分离速度 δ—待定系数,介于0.5到2之间

Strib eck摩擦模型较好地描述了低速下的摩擦力的行为,用一个衰减指数项体现了负斜率摩擦现象。但是Str ibe ck模型没有考虑到摩擦滞后、变化的临界摩擦力等非线性因素带来的影响,在速度穿越零时,摩擦力发生突变,并且突变值较大,在力控制系统中直接反馈到的变量是力,摩擦力的突变会导致反馈力发生突变,进而引发系统高频振荡,不符合实际情况。实际情况中,摩擦力还具有时间依赖性, 即摩擦记忆的特性。摩擦记忆就是接触表面间相对运动速度发生改变时, 摩擦力滞后一段时间才会发生变化的现象,而LuGue 模型较好的考虑了这一方面的因素,加入了摩擦力的记忆特性,避免了因为摩擦力突变而产生的高频振荡现象。因此本仿真模型中采用LuGu e模型,LuGue 模型不仅考虑了Str ibe ck 速度负斜率影响,并且能反映预滑

图1-9 气缸Stribeck 模

动位移、摩擦滞后、变化的临界摩擦力和粘性滑动等非线性特性,是目前较为完善的一个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LuGre 模型将摩擦的接触面看成是在微观下具有随机行为的弹性鬃毛,摩擦力由鬃毛的挠曲产生,其摩擦力模型为:

01

2dz

F a z a a v dt

=++

(1-6)

()

v dz

v dt g v =-

(1-7)

2

0()()s v v c s c a g v F F F e

??

- ???

=+-

(1-8)

其中:

v —摩擦表面的相对速度

Z —粘滞状态下相对运动表面间的相对变形量 a 0—移动前的微观变形量z的刚度 a 1—dz/dt 的动态阻尼 a 2—粘性摩擦系数

根据(1-6)、(1-7) (1-8)三个方程表述的摩擦力模型在S im ulink 中建模如图1-10所示,然后进行子系统封装。

由Lu Gre 模型作出气缸在低速时的摩擦力与速度的关系如图1-11所示。此模型中的摩擦力具有记忆特性,在速度过零点时不会发生突变,而是有一定的滞后,在速度增加到反方向的某一个值时才缓慢的回到零,不会产生高频振荡。并且摩擦力随速度变化关系也满足St ribeck 负效应,符合摩擦力变化趋势,比较适合应用于气压力控制系统仿真模型中。

上面已经对气压力控制系统的4个方程进行了建模,将4个子模型联系起来就可以完成对整个系统的建模。

图1-10 气缸LuGre

图1-11 气缸LuGre 模型

气压力控制系统的线性化

气压力伺服系统为比较复杂的非线性系统,特性也比较复杂,对其进行控制会比较困难,因此对其进行线性化,虽然线性化不能准确的给出实际系统模型,但它对系统的定性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下面针对系统的数学模型在某一工作点对系统进行线性化处理。 首先对阀的流量方程(1-1)式(1-2)式进行线性化处理,由Sanvil le流量公式知,阀的流量方程仅是阀芯位移x v和气缸中气体压力P 1和P 2的函数,在工作点分别对这些变量取一阶偏微分即可得出微分方程的近似线性化方程:

1111m m v c Q K x K P =- (2-1) 2222m m v c Q K x K P =- (2-2)

式中:

2111

1

m11011

1

20.52811Q |x 2200.5281(1)

k k

k

d s s s s

m v

k d s s

P P P k c P RT k P P P K P k c P k RT k P ωω+-?

?????

-≤

≤ ? ??-??

????==?

??

???≤

≤ ??++???

21000

222m2201

1

2

220.52811Q |x 2200.5281(1)

k k

k

d s

m v

k d s

P P P k c P RT k P P P K P k c P k RT k P ωω+-?

?????

-≤

≤ ? ??-??????=

=?

??

???≤

≤ ??++???

m1

11Q P c K ?=-

? m2

22

Q P c K ?=-

? 然后对压力微分方程进行线性化处理,对(1-3)式(1-4)式进行拉氏变换得出:

()110111

(y )m k RTQ P A s P s s V -=

从而

()1m110111

Q s V kRT k

P s P A y V =

- (2-3)

同理 ()2m220222

Q s V kRT k P s P A y V =-- (2-4)

其中

10V V Ay =+,20V V Ay =-

气缸的力平衡方程:A 1P 1- A 2P 2-F-F f= m 22d y

dt

+ Ky

在摩擦力模型中,有一部分与速度成正比的粘性摩擦力,因此线性化过程中可将摩擦力模型简化为f j p F F B v =+,则力平衡方程变为:

A 1P1- A 2P 2-F -Fj = m 22d dt y +Bp dt

dy

+K y

进行拉氏变换,得

()()j

21122p F F A P s A P s ms y B sy Ky s

+--

=++ (2-

5)

将式(2-1) ,(2-2),(2-3) ,(2-4)代入式 (2-5) ,得

2

221012021122121211

2212()m m p

v c c j kP A kP A kRTA K kRTA K ms B s K sy x V V V V kRTPK kRTP K F F V V ??????++++=+-?? ? ??????

???+-+ ???

可此求得由阀芯位移到气缸活塞位移的传递函数为:

()()11221222210120212Y s m m v p kRTA K kRTA K V V X s kP A kP A s ms B s K V V ??

+ ?

??=??

??++++??

????

?

=11221222

210120212m m p kRTA K kRTA K mV mV B kP A kP A K s s s m m mV mV ??

+ ???????++++??

????

?

在力控制系统中,被控制量是力,将输出力由力传感器转换为反馈电压信号与指令电压信号相比较,得到偏差信号,此偏差信号经过控制器输入伺服阀,使伺服阀到气压缸的流量发生变化,从而使输出力向着减小误差的方向变化。

在力控制系统中,输出力F g 为:

F g =P 1A1-P 2A 2-F f= m 22d dt

y

+Ky+F

将上式进行拉氏变换,得

()()()2g F s =t m s K y s +

()()21122g 1222

210120212F s m m v p kRTA K kRTA K K s V V m X s B kP A kP A K s s s m m mV mV ????

++ ???????=??

??++++??

????? 又已知电压到阀芯位移的传递函数为二阶振荡环节,即

()sv 2

2G 21sv

sv sv

sv K s s s ξωω=

??++ ???

其中:

ωv —伺服阀固有频率 ζ—伺服阀阻尼比

K 0—伺服阀增益 综合各部分的传递函数假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可由下式表示:

()2112212222

2101

202212G s 21m m sv f p sv sv sv kRTA K kRTA K K s K K V V m B s s kP A kP A K s s s m m mV mV ξωω????

++ ???????=??????++++++ ?

?? ??????? K f 为其他部分增益之积

必须指出,在以上分析中,特别是对一些关系式的推演过程,没有考虑气流的泄漏影响;另外,还忽略了连接管道的分布阻力和管道柔度的影响,即我们采用的是集中参数模型,把管路内阻力归并到控制滑阀口处,把弹性变形归并到气缸内的活塞位移和气体的容积变化。这种分析和分析液压伺服控制系统一样,也是在控制阀阀芯位移和气缸活塞位移变化在中间平衡位置附近的小扰动变化范围内进行的,即以阀的稳态特性的线性化为基础的。

在此引入气压弹簧的概念,假定一个理想的无摩擦无泄漏的气压缸,两个工作腔内充满压力气体并被完全封闭。由于气体具有可压缩性,当活塞受外力的作用时,活塞可以在气压缸内移动,活塞的移动使气动缸内的一腔压力升高,另一腔压力降低。

根据等熵的假定条件,体积弹性模数e β与稳态时的腔内工作压力i p 成正比,即e i kp β=。

则有

1101

V k

P P Ay =

2202

V k

P P Ay =

则气压弹簧刚度K h 满足12h K y AP AP =-,得

2

2102012

p kP A kP A K V V =+ 同液压弹簧一样,气压弹簧只有在动态时才有意义,在稳态时不存在。假设气缸在初始位置处于平衡位置,即A P10=AP 20,则

101211p K kP A l l ??=+

???

当活塞处在中间位置时,l 1=l 2=l/2,此时

1010422p kP A K kP A l l l ??=+=

???

上面的式子表明,气压弹簧刚度是活塞位置和工作点压力的函数,最低刚度出现在活塞行程的中间位置,此时气压固有频率最低。当活塞偏离中间位置

时,气压弹簧刚度增大,固有频率将增加。由传递函数可知,气压系统与液压系统的传递函数具有相同的形式,其动态特征参数也很相似。明显的差别就是可压缩工作介质,体积弹性模数e β完全取决于稳态时的腔内工作压力i p 和

气体状态变化指数,即根据等熵的假定条件,e i kp β=,因此,

e β的提高受到限制,初始工作压力过高,不仅带来安全问题,且系统元件密封液不易解决。常规工业中使用的气体压力很低,因而气压伺服系统的固有频率和刚度都很低,和液压系统相比,响应速度慢,延滞时间长。在系统设计时,应在工艺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采用高的供气压力和尽可能短的连接管道,以提高伺服系统的输出刚度。 系统仿真分析

在力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

()2112212222

21012022

12G s 21m m sv f p sv sv sv kRTA K kRTA K K s K K V V m B s s kP A kP A K s s s m m mV mV ξωω????

++ ???????=??????

++++++ ??? ??????

? = 2

2112222

12022022

0012211m m m

sv f m sv sv sv kRTA K kRTA K s K K V V s s s s s ωωωξξωωωω????++ ? ?????????++++ ???????

其中K f 为其他部分增益之积

由此可见,系统传递函数由比例环节,二阶微分环节,积分环节和两个振荡环节共同组成的。二阶微分环节和振荡环节的转折频率分别为负载固有频率ωm ,系统固有频率ω0,以及伺服阀固有频率ωsv ,并且ωm <ω0。

下面分析下各个参数对系统传递函数的影响 a)m K

m

ω=

为负载固有频率,它随着负载弹簧刚度的增大而增大,随负载质量的增大而减小。

b) 2

2101

202101202012

12

kP A kP A kP

A kP A K K m mV mV m ml ml ω=

++=++为气压弹簧与负载弹簧并联耦合的刚度与负载质量形成的动力机构的固有频率。它不仅与负

载有关,还与气压弹簧刚度有关,气缸两腔面积越大,压强越大,气压弹簧刚度越大,并且气压弹簧刚度还受到活塞位置的影响。

c ) 00

101202

12

22p p

B B m kP A m kP A m Km l l ?ω=

=+

+为动力机构的阻尼比。粘性

阻尼越大,负载质量越小,系统阻尼比越大。负载弹簧刚度越大,气缸两腔面积越大,压强越大,系统阻尼比越小,系统阻尼比也受到活塞位置的影响。

d) 120101202

1212

m m sv f

kRTK kRTK K

K K K kP A kP A l l K l l ??=+ ???++为系统增益。负载弹簧刚度越大,伺服阀及控制器增益越大,系统增益越高。气缸两腔压力、面积越大,系统增益越低。系统增益也因活塞位置的不同而不同。

由上面分析知,系统的传递函数会随着活塞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我们在分析系统稳定性的时候,要选取系统最不容易稳定的点进行分析,使这一点稳定,系统才能稳定。

以下分具体情况进行讨论。

1) 负载固有频率ωm 大于伺服阀固有频率ωsv

系统的伯德图如图3-1所示,在伺服阀固有频率ωsv 处斜率变为-60dB /10oc t,通过负载固有频率时斜率变为-20dB/10oc t,过了ω0时斜率又恢复为-60dB /10oct 。由于这种情况下ωm 较大,负载弹簧刚度也一般很大,大于气压弹簧固有频率,因此ωm与ω0距离较近,且斜率一直为负值,因此ω0处的谐振峰值不会高于ωs v处幅值,因此谐振峰值不是导致系统不稳定的原因。

由伯德图可以看出,此时相角穿越频率略小于伺服阀固有频率ωs v,但是相角穿越频率处的幅值为正值,幅值裕度为负,系统不稳定,而系统增益是导致不稳定的原因。此时穿越频率较大,快速性较好,而降低系统的穿越频率有利于系统的稳定性,同时快速性也能满足要求。因此只需采用比例调节使幅值穿越频率降到小于相角穿越频率,使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为正值,系统稳定性较好,系统快速性受到的影响也不大。随着系统各个参数变化,系统增益也发生变化,因此比例系数也要相应的发生变化。校正后的系统伯德图如

图3-2所示。

以一个仿真系统为例,负载分别为惯性负载和弹性负载,m=1k g,K=1000000N/m ,控制系统的输出力为F=2000N,选取单出杆气压缸,缸径D =100mm ,活塞杆直径为d =20m m,气缸行程为l=300mm,伺服阀的固有频率

图3-1 气压力伺服系统

图3-2 比例校正后的气

ωsv=500rad/s,阻尼比ζsv=0.5, 此时ωm>ωsv。按上面的Simulink模型进行仿真,力响应曲线为图3-3,此时系统不稳定,对此进行比例控制,=0.01此时力响应曲线如图3-4所示,系统稳定。

比例系数为K

图3-3 力响应曲线图3-4 比例校正后的下面分析各个参数在这种情况下对稳定性的影响。

a)质量负载m的影响

根据传递函数的公式知,m的大小影响负载固有频率,系统固有频率及阻尼比,但是对系统增益没有影响。m的增大使负载固有频率和系统固有频率减小,使ωm向ωsv靠近,并且使系统的阻尼比减小,谐振峰值增加。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m不利于系统的稳定。但是m的增大如果在一定范围内,即负载固有频率不低于伺服阀固有频率,则系统可以通过比例调节达到稳定。

b)负载弹簧刚度K的影响

根据传递函数的公式知,K的大小影响负载固有频率、系统固有频率、阻尼比及其系统增益。K的增大使负载固有频率、系统固有频率增加,并且距离靠近,影响可以近似抵消,使斜振频率远离伺服阀固有频率,但是系统阻尼比减小,由于谐振峰值不是影响稳定性的主要原因,对系统影响较小。K值越大,系统增益越大,但是系统增益与K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K值越大,增益变化越慢。总体来说,K的增加对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负载固有频率不低于伺服阀固有频率的范围内,总体影响较小。

c)气缸两腔压力及面积的影响

气缸两腔压力及面积影响系统固有频率、阻尼比及系统增益。气缸两腔面积、压力越大,系统固有频率越大,阻尼比越小,系统增益越小。在负载固

系统仿真示例

Flexsim应用案例示例 示例一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仿真 (根据:肖锋,基于Flexsim集装箱码头仿真平台关键技术研究,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改编) 1、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概述与仿真目的 1.1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概述 1.2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仿真的目的 2、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的作业流程 2.1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描述 2.2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作业流程 2.3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离散模型分析 3、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仿真模型 3.1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布局模型设计 3.2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设备建模 3.3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仿真 4、仿真运行及数据分析 4.1仿真运行及数据处理 4.2仿真数据的结果分析 小结与讨论 示例二物流配送中心仿真 (根据:XXX改编) 1、物流配送中心概述与仿真目的 1.1物流配送中心简介 1.2仿真目的 2、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描述 2.1配送中心的功能 2.2配送中心的系统流程

3、配送中心的仿真模型 3.1配送中心的仿真布局模型设计 3.2配送中心的设备建模 3.3配送中心的仿真 4、仿真运行及数据分析 4.1仿真运行及数据处理 4.2仿真数据结果分析 4.3系统优化 小结与讨论 “我也来编书”示例 示例一第X章排队系统建模与仿真学习要点 1、排队系统概述 2、排队系统问题描述 3、排队系统建模 4、排队系统仿真 5、模型运行与结果分析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3-5题) 参考文献 1、李文锋,袁兵,张煜.2010.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第6章) 北京:科学出版社 2、王红卫,谢勇,王小平,祁超.2009.物流系统仿真(第6章)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3、马向国,刘同娟.2012.现代物流系统建模、仿真及应用案例(第5章)

541032动画建模与仿真技术

动画建模与仿真技术(541032)教学大纲 01.教学单位:软件学院 02.课程编号:541032 03.课程名称:动画建模与仿真技术 04.课程英文名称:Technology of animation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05.课程学时: 32学时,其中含实验0学时 06.课程学分: 2学分 07.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 08.课程性质:选修 09.开课学期:第6学期 10.面向专业:软件工程 11.选用教材 1、侯鹏志等,《3ds Max 2010中文版从入门到精通》,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 2、杨丽等,《城市仿真建模工具:Creator软件教程》,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 3、王孝平等,《Vega Prime实时三维虚拟现实开发技术》,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 12.主要参考书 1、鲍虎军等,《计算机动画的算法基础》,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 2、Robert Bridson,《Fluid Simulation for Computer Graphics》,A K Peters,2007. 13.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课程目的:主要讲授利用三维建模软件3ds Max 2010和Multigen Creator 3.0进行三维物体和场景建模的基本方法,利用实时视景仿真软件Multigen Vega Prime提供的Lynx Prime软件和Vega API进行视景仿真的基本方法。 课程任务:一、掌握利用3ds Max创建三维模型的方法 二、掌握利用Multigen Creator 创建三维模型及生成地形的方法 三、掌握利用Multigen Vega Prime进行实时视景仿真的方法。

中文--Call For Papers-ISMSCS-第一届复杂管理系统建模与仿真国际研讨会-

第一届(2013)复杂管理系统建模与仿真国际研讨会征文通知 仿真建模、分析与优化,已经成为解决复杂管理系统的重要手段,正日益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本会议的目标,旨在为国内外从事复杂管理系统建模与仿真的研究及实践人员提供一个高水平的、专业的论坛,通过思想碰撞与信息交流,探讨系统仿真领域的最新理论和实践,促进相互合作,进而推动仿真建模、分析与优化技术在复杂管理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本会议邀请了国内外在仿真领域卓有建树的知名学者参加,如美国建模与仿真学会(SCS )主席J. Fowler 教授,美国冬季仿真会议(WSC )主任委员会委员J. Smith 教授,2012年WSC 会务主席美国亚利桑那大学Y .J. Son 教授等;以及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广东省系统工程学会推荐的众多专家学者。会议将请各位专家学者就仿真理论、技术及其应用的最新进展做主题报告,大会还将组织针对性强的分组专题报告与研讨。第一届(2013)复杂管理系统建模与仿真国际研讨会期待您的参与和交流。 主办单位: 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离散仿真专业委员会 广东省系统工程学会 深圳大学 承办单位:深圳大学(管理学院) 赞助单位:深圳本斯集团 会议地点:中国·广东·深圳 会议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7c3135703.html,/ismscs13/ 会议时间:2013年6月1日至2日 会议主席:李凤亮教授,深圳大学副校长 大会执行主席: 陈智民教授,深圳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周泓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张光宇教授,广东省系统工程学会 Dr. J. Fowler ,Arizona StateUniv . (USA) Dr. J. Smith ,Auburn Univ . (USA) Dr. Y .J. Son ,Univ . of Arizona (U SA) 学术委员会主席:周泓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术委员会委员: Dr. J. Fowler ,Arizona StateUniv . (USA) Dr. J. Smith ,Auburn Univ . (USA) Dr. Y .J. Son ,Univ . of Arizona (U SA) Dr. P. Ahrweiler, Univ . of Dublin (Ireland) 范文慧教授,清华大学 何世伟教授,北京交通大学 胡斌教授,华中科技大学 隽志才教授,上海交通大学 任佩瑜教授,四川大学 卫军胡教授,西安交通大学 魏新教授,广东工业大学 徐哲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徐宗昌教授,装甲兵工程学院 张光宇教授,广东工业大学 周明教授,深圳大学 朱一凡教授,国防科技大学 戈鹏副教授,四川大学 刘蕾副教授,电子科技大学 龚晓光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 潘燕春副教授,深圳大学 赵晗萍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 会议主题:复杂管理系统建模、仿真与分析---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 议题范围(会议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 复杂管理系统建模:基于系统科学/系统工程的方法; 2. 仿真建模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如离散事件仿真、系 统动力学仿真、多智能体仿真、嵌入式仿真等; 3. 仿真技术与工具; 4. 基于仿真的复杂系统优化; 5. 基于仿真的风险决策与分析; 6.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产与服务:基于仿真的研 究; 7. 系统仿真与信息系统整合:决策支持与智能化管理; 8. 仿真在复杂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包括生产制造系统、 供应链与物流系统、交通运输系统、计算机/通讯网络管理系统、医疗服务管理系统、旅游与智慧景区管理系统、作战与综合保障系统,以及循环经济、项目管理、流程再造、工程或技术管理、战略管理、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等各大领域。 会议出版物:会议拟将录用的论文以光盘形式出版,并申请国际权威检索机构(EI/ISTP )审查收录。 论文投递:论文请用英文撰写,MS W ord 编辑,采用电子投稿方式,投递至大会邮箱ismscs2013@https://www.360docs.net/doc/7c3135703.html, ,论文格式规范详见会议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7c3135703.html,/ismscs13/。 最佳论文奖:大会将评选最佳论文奖(最多3篇),并颁发获奖证书。 重要时间:2013年3月1日,论文扩展摘要或全文(最多6页)投稿截止;2013年4月1日,论文录用与否通知;2013年5月15日,大会注册截止;2013年6月1日-2日,会议召开。 费用:版面费800元(5页内),每超一页加100元;会务费700元每位。版面费和会务费学生减半,详见会议网站。

系统建模与仿真考试题

1.信息时代认识世界(科学研究)的三种方法是:理论研究、(_实验研究_)、(__ 仿真___)。 2.根据系统状态随时间变化是连续性还是间断性的,可将系统划分为(_连续系统_)、 (__离散系统__)。 3.系统仿真中的三个基本概念是系统、(__模型_)、仿真。 4.拟对某系统进行研究,首先要对系统作出明确的描述,即确定系统各个要素:实体、 属性、活动、(__状态_)、(_事件___)。 ?阶段性知识测试 5.系统仿真有三个基本的活动,即系统建模、仿真建模和(__仿真实验__),联系这 三个活动的是系统仿真的三要素,即系统、模型和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6.系统仿真的一般步骤是:(1)调研系统,明确问题、(2)(___设立目标,收集数据 __)、(3)建立仿真模型、(4)编制程序、(5)运行模型,计算结果、(6)(_统计分析,进行决策__) ?阶段性知识测试 7.仿真软件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高级程序语言阶段;(2)仿真程序包、初级仿 真语言阶段;(3)商业化仿真语言阶段;(4) (_一体化建模与仿真环境_)阶段。 8.常用的仿真软件有Arena、Automod、MATLAB、Promodel、(__WITNESS______)、 (______FLEXSIM___)。 9.求解简单系统问题的“原始”方法是(___解析解决____),借助(___实验__)可大大 提高该方法的效率和精度。 ?阶段性知识测试 10.排队系统可简化表示为A/B/C/D/E。其中A为到达模式;B为(服务模式)、C为服 务台数量、D为系统容量;E为排队规则。 11.常见的排队规则有:先到先服务、后到后服务、优先级服务、最短处理时间优先服 务、随机服务等。请以连线方式将下列排队规则名称的中英文对照起来。 先进先出FIFO 后进先出LIFO 随机服务SIRO 最短处理时间优先SPT 优先级服务PR ?阶段性知识测试 12.模型中,习惯称实体为成分。成分可分为主动成分和被动成分。请问排队系统中的 随机到达的顾客属于(主动)成分(主动/被动)。 13.事件是改变系统状态的瞬间变化的事情。一般指活动的开始和结束。事件可分为必 然事件(主要)、条件事件(次要)、系统事件。其中(______)一般不出现在将来事件表中(FEL)。 14.活动是具有指定长度的持续时间,其开始时间是确定。排队系统主要活动有 (_______)和服务活动。 ?阶段性知识测试 15.仿真时钟表示仿真时间的变量。Witness仿真系统中仿真钟用系统变量(TIME)表 示。 仿真策略,也称仿真算法。离散事件系统适用的仿真策略有(_事件调度法_)、活动扫描法、进程交互法、三阶段法等。 16.建立输入数据模型需要4个步骤:(1)从现实系统收集数据;(2)(_确定输入数据

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知识点2

知识点2 1. 结合具体制造系统或服务系统,分析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2. 什么叫“状态空间爆炸”?产生状态空间爆炸的原因是什么?它给系统性能分析带来哪些 挑战? 3. 常用的离散事件系统建模方法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分类的? 4. 什么是马尔可夫特性?它在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分析中有什么作用? 5. 根据功能不同,仿真模型(程序)可以分为哪三个层次?分析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6. 分析事件调度法、活动循环法、进程交互法和消息驱动法等仿真调度方法的特点,在分 析每种调度方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阐述几种仿真调度方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绘制每种仿真调度方法的流程图。 7. 结合具体的离散事件系统,如银行、理发店、餐厅、超市、医院、作业车间等,采用事 件调度法、活动循环法或进程交互法分析建立此类系统的仿真模型,试分析仿真模型中的建模元素以及仿真调度流程。 8. 从系统描述、建模要点、仿真时钟推进机制等层面,比较事件调度法、活动循环法和进 程交互法的异同之处。 9. 什么叫仿真时钟,它在系统仿真中有什么作用?什么叫仿真时钟推进机制?常用的仿真 时钟推进机制有哪些?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适合于怎样的系统? 10.结合具体的离散事件系统,分析若采用固定步长时间推进机制、下次事件时间推进机制 或混合时间推进机制时,分别具有哪些优点和缺点,以图形或文字等形式分析时钟推进流程。 11.什么叫仿真效率?什么叫仿真精度?分析影响仿真效率和仿真精度的因素? 12.从仿真效率和仿真精度的角度,分析和比较三种仿真时钟推进机制的特点,并分析三种 仿真时钟推进机制分别适合于什么样的系统? 13. 什么是蒲丰投针试验?绘制蒲丰投针试验原理图,通过推导蒲丰投针试验中针与任一直 线相交的概率,分析采用随机投针试验方法来确定圆周率π的原理。 14. 按照蒲丰投针试验的条件和要求,完成投针试验,在统计投针次数、针与直线的相交次 数的基础上,求解π的估计值,并以报表或图形等形式表达试验结果。具体要求如下: ①自行确定针的长度、直线之间的距离。 ②投针10次、20次、30次、40次、50次、…、100次、…、200次、…,分别计算针 与直线相交的概率、π的估计值。 ③以一随机变量描述上述试验结果,并通过编程或采用商品化软件,以图形、报表等形 式表示投针试验结果,分析其中的规律,并给出结论。 ④写出试验报告。 ⑤在熟悉投针试验原理的基础上,编制投针试验仿真程序,动态运行投针试验的过程。15.什么是蒙特卡洛仿真?它有什么特点,蒙特卡洛仿真应用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16.采用C或C++等语言,分别编写产生均匀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以及威布尔分布的伪随机数序列,通过改变每种分布中参数的数值,分析不同参数数值对随机数值的影响;通过对所产生的伪随机数分布区间的统计、分析和绘图,检验伪随机数的特性及其数值特征。 17. 对于制造系统而言,库存有哪些作用和功能? 18. 在制造企业中,库存大致可以分成四种类型。简要论述四种库存的名称和功能。 19. 什么是安全库存、订货提前期?确定安全库存和订货提前期时分别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20. 什么叫“订货点法”?要确定订货点,需要哪些条件?订货点法适合于怎样的库存系统?

三维建模与三维动画的仿真技术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很多工程建筑和很多的媒体技术中,三维建模和三维动画的仿真技术被人们广泛运用,本文就三维建模和三维动画仿真技术的概念特点等进行分别介绍,集体研究。 关键词:三维建模;三维动画;仿真技术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7-0043-01 一、关于三维建模 (一)三维模型 所谓的三维模型就是一个物体用三维的多边形表示出来,然后用计算机或者其他的设备用视频的形式进行显示。现实的物体可以使在现实世界里存在的实际物体,也可以是设计者虚构出的,总之就是不管是有的没得,只要是能想出来的都能用三维模型表示出来。 (二)三维建模的应用范围 三维建模在现在这个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已经被运用在各个领域,其中在视频游戏中,三维建模是作为计算机和视频游戏中的资源被运用,而在医疗行业中,三维建模被使用于器官的制作模型等,在电影电视行业中,他们被用于特技手段和活动的人物制作,在建筑业中,三维建模用来展示所要表达的建筑物和地貌风景等。 (三)三维建模的方法 1、软件建模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比较先进的建模软件,比如3dmax、maya、autocad等等,这些软件的共性是用一些较基本的几何体,如长方体、正方体、立方体和球体等,构建一系列的平移、旋转、拉伸和一些较复杂的几何场景来实现的。能够用团建来进行三维建模的主要是屋里建模、几何建模和行为建模等等,而其中尤几何建模的创建和描述是三维建模之间的重点。 2、仪器设备测量建模 三维建模中重要的工具就是三维扫描仪,又被叫做三维数字化仪。这种仪器能够将现实世界中的彩色努力提的信息快速的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识别和处理的数字信号,并且能够为三维建模实现数字化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3、图像或者视频建模 在现在的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领域,用图像或者是视频来进行三维建模是很多学者比较感兴趣的,这种方法同那些比较传统的建模方法相比,具有很多特别的优势,比如,用图像或者视频创建的模型会比别的方法更加真实和自然,并且,运用这种方法创建模型会变得更方便,速度也会大大提升。质量和速度的提高,是图像或视频建模最大的特色。 二、关于三维动画的仿真技术 (一)动画 借用人的视觉暂留原理,一系列的静态图像播出之后,会在人的视网膜上留下动态的效果,而利用计算机设计的动画效果,就是用计算机中比较高效的图像处理的功能,用一连串的关键帧来对物体的关键时刻进行描述,准确的几率物体关键时刻的位置结构和其他的参数,并且自动的形成中间的图像,然后创建出一幅流畅的画面。 (二)三维动画的的仿真应用 三维动画的仿真技术能够将真实的物体模拟成一个虚拟的动画,但是这个动画会产生一定的价值。三维动画的真实和精确,可操作性,三维动画在教育、军事、建筑和医学、娱乐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发展性。 在影视制作方面,三维动画能够制作出比较有创意的特效和3d动画,还能够制作出精良的后期效果和特效动画,应用这项技术,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眼球,得到很多客户的青睐,剧中的爆炸,烟雾,下雨和光效还有撞车,变形和很绚丽的片头片尾等等的出现,都得益于

系统建模与仿真课后作业

、系统、模型和仿真三者之间具有怎样的相互关系 答:系统是研究的对象,模型是系统的抽象,仿真通过对模型的实验以达到研究系统的目的。 、通过因特网查阅有关蒲丰投针实验的文献资料,理解蒙特卡罗方法的基本思想及其应用的一般步骤。 答:蒲丰投针实验内容是这样的:在平面上画有一组间距为a的平行线,将一根长度为L(L

(1)实体流图

(2)活动循环图 、以第二章中图2-5所示的并行加工中心系统为对象,建立Petri 网模型。 3214所示Petri 网模型的运行过程,并将分析结果同例3-5相比较。

、任取一整数作为种子值,采用第三题中得到的随机数发生器生成随机数序列的前200项数据,并对其统计性能进行检验。 解:由第3题可得到一个随机数发生器: a=5 b=9 c=3 m=512 取种子值,生成的随机数序列前200项数据如下: n n 5000032458 4 t t P t P P P P t P (2)t3发 生后 t t P t P P P P t P (3)t2发 生后 (4)t1不能 发生 t t P t P P P P t P (5)t4发 生后

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简介

系统建模与仿真 开课对象:工业工程开课学期:6 学分:2学分;总学时:48学时;理论课学时:40学时; 实验学时:0 学时;上机学时:8学时 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教材:系统建模与发展,齐欢,王小平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7 参考书: 【1】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顾启泰,清华大学出版社 【2】现代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刘兴堂,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3】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王维平,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4】系统仿真导论,肖田元,清华大学出版社 【5】建模与仿真,王卫红,科学出版社 【6】仿真建模与分析(Simulaton Modeling and Analysis)(3rd eds.),Averill M. Law, W.David Kelton,清华大学出版社/McGraw-Hill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建模与仿真是当代现代科学技术的主要内容,其技术已渗透到各学科和工程技术领域。本课程以一般系统理论为基础,让学生掌握适用于任何领域的建模与仿真的一般理论框架和基本方法。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 1.掌握建模基本理论; 2.掌握仿真的基本方法; 3.掌握一种仿真语言及仿真软件; 4.能够运用建模与仿真方法分析、解决工业工程领域的各种常见问题。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建模与仿真的作用和发展,理解组成要素。 2.掌握建模的几种基本方法,及模型简化的技术手段。 3.掌握建模的一般系统理论,认识随机数的产生的原因及统计控制方式。 4.能对离散事件进行仿真,并能分析运行结果。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3学时) 1.系统、模型、仿真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第一章控制系统及仿真概述 控制系统的计算机仿真是一门涉及到控制理论、计算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综合性新型学科。这门学科的产生及发展差不多是与计算机的发明及发展同步进行的。它包含控制系统分析、综合、设计、检验等多方面的计算机处理。计算机仿真基于计算机的高速而精确的运算,以实现各种功能。 第一节控制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 1.系统: 系统是物质世界中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着的、以期实现某种目的的一个运动整体,这个整体叫做系统。 “系统”是一个很大的概念,通常研究的系统有工程系统和非工程系统。 工程系统有: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机械系统、水力、冶金、化工、热力学系统等。 非工程系统:宇宙、自然界、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交通系统、管理系统、生态系统、人口系统等。 2.模型: 模型是对所要研究的系统在某些特定方面的抽象。通过模型对原型系统进行研究,将具有更深刻、更集中的特点。 模型分为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两种。数学模型可分为机理模型、统计模型与混合模型。 3.系统仿真: 系统仿真,就是通过对系统模型的实验,研究一个存在的或设计中的系统。更多的情况是指以系统数学模型为基础,以计算机为工具对系统进行实验研究的一种方法。 要对系统进行研究,首先要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对于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可以采用分析法或数学解析法进行研究,但对于复杂的系统,则需要借助于仿真的方法来研究。 那么,什么是系统仿真呢?顾名思义,系统仿真就是模仿真实的事物,也就是用一个模型(包括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来模仿真实的系统,对其进行实验研究。用物理模型来进行仿真一般称为物理仿真,它主要是应用几何相似及环境条件相似来进行。而由数学模型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研究的仿真一般则称为数字仿真。我们这里讲的是后一种仿真。 数字仿真是指把系统的数学模型转化为仿真模型,并编成程序在计算机上投入运行、实验的全过程。通常把在计算机上进行的仿真实验称为数字仿真,又称计算机仿真。

数值建模与仿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数值建模与仿真在日常生活和娱乐行业的应用首先,先概述一下数值建模与仿真技术的发展趋势。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数值建模与仿真技术已经成为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具有重要影响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学科。仿真建模方法更加丰富,更加需要仿真模型具有互操作性和可重用性,仿真建模VV&A 与可信度评估成为仿真建模发展的重要支柱;数值建模与仿真体系结构逐渐形成标准,仿真系统层次化、网络化已成为现实,仿真网格将是下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仿真应用领域更加丰富,向复杂系统科学领域发展,并将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 如今,数值建模与仿真的应用领域已不仅仅局限于在国防工业、军事、航空航天工程、土木工程、船舶水利、机械制造等领域进行科学研究与分析,也逐渐开始在人们日常生活娱乐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此之谓技术的发展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人类。 本文将对数值建模与仿真技术在交通影响分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娱乐行业等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典型例子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介绍。 典型案例一:数值建模与仿真技术在交通影响分析中的应用情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之扩大及速度之加快和城市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啊,交通问题凸显,交通问题已经关乎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专家以数值建模仿真技术为手段,对交通问题进行了有效仿真,并提出了有效处理方法,这对交通安全问题的解决是很有帮助的。 交通仿真技术特别是TransCAD的OD (Origin2Destination) 反推技术以及VISSIM 的动态仿真技术,是进行交通规划和交通影响分析的重要技术手段。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城市大型公建项目越来越多。

由于建筑规模大和土地利用性质特殊,大型公建吸引和产生的交通量势必对周围乃至整个城市的路网造成冲击,导致路网局部的交通供求不平衡,引发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环境恶化、能源消耗等问题。因此,在项目方案实施前对其进行交通影响分析非常必要。以下以购物广场为例,设计出项目交通影响分析的仿真流程,为交通影响评价提出了一种新的较为实用的方法。 交通仿真所依赖的技术主要主要有两种:基于TransCAD 软件的OD反推技术和基于VISSIM软件的动态交通仿真。前者是具备交通规划地理信息功能的软件,为交通需求预测准备了一整套完善且又能随时更新的工具,包括数字化地图、地理数据管理、地理坐标显示以及复杂的交通规划应用、操作研究以及统计模型。后者,VISSIM 是德国PTV公司的产品,它是一个离散的、随机的、以10 - 1 s 为时间步长的微观仿真模型。VISSIM 还提供了图形化的界面,用2D 和3D动画向用户直观显示车辆运动,运用动态交通仿真进行路径选择。 案例背景:市银座购物广场五里桥店位于人民路与西六路交叉口处,总建筑面积2. 8 万m2 ,营业面积1. 8万m2 。基地周围有齐赛科技城、齐鲁证券、富尔玛、长城医院等大型公建,向南可以辐射到共青团路,向北可以辐射到华光路,西至世纪路,东至柳泉路,这些道路都是城区的主干路,如下所示。

管理系统仿真建模及应用结课论文

管理系统仿真建模及应用结课论文 题目: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摘要:系统仿真技术也称为系统模拟技术,所谓电子通信系统的计算机仿真,就是利用计算机对实际电子通信系统物理模型或数字模型进行试验,通过这样模型实验来对一个实际系统的性能和工作状态进行分析和研究。在科研领域,计算机技术与系统仿真技术相结合,形成了计算机仿真技术,作为人们科学研究的一种新型方法,被人们应用到各个领域,用来解决人们用纯数学方法或者现实实验无法解决的问题,对科研领域技术成果的形成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关键字:计算机仿真技术;概述;现状;发展前景。 一、引言 计算机仿真技术是建立在系统科学、系统辨识、控制理论、计算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等学科上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科学。它以计算机和专业实验设备为工具,以物理系统的数学模型为基础,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已经存在的或尚不存在的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和设计。目前,计算机仿真技术不但是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也是分析、综合各类工程系统或非工程系统的一种研究方法和有力手段。 计算机仿真技术已经在机械制造、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船舶工程、经济管理、工程建设、军事模拟以及医疗卫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计算机仿真概述 计算机仿真又称计算机模拟或计算机实验。所谓计算机仿真就是建立系统模型的仿真模型进而在电子计算机上对该仿真模型进行模拟

实验研究的过程。计算机仿真方法即以计算机仿真为手段,通过仿真模型模拟实际系统的运动来认识其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计算机仿真作为分析和研究系统运行行为、揭示系统动态过程和运动规律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 随着系统科学研究的深入、控制理论、计算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 随着信息处理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仿真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计算机仿真主要有以下三种仿真形式: 物理仿真:按照实际系统的物理性质构造系统的物理模型,并在物理模型上进行试验研究。直观形象,逼真度高,但代价高,周期长。在没有计算机以前,仿真都是利用实物或者它的模型来进行研究的。 半物理仿真:即物理数学仿真,一部分以数学模型描述,并把它仿真计算模型,一部分以实物方式引入仿真回路。针对存在建立数学模型困难的子系统的情况,必须使用此类仿真,如航空航天、武器系统等研究领域。 数字仿真:首先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将数学模型转化为仿真计算模型,通过仿真模型的运行达到对系统运行的目的。现代计算机仿真由仿真系统的软件/硬件环境,动画与图形显示、输入/输出等设备组成。 作为新兴的技术方法,与传统的物理实验相比较,计算机仿真有着很多无可替代的优点: 1. 模拟时间的可伸缩性 由于计算机仿真受人的控制,整个过程可控性比较强,仿真的时间可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

《建模与仿真》课程教学大纲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课程编码: 学分:2.5 总学时:40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 先修课程:生产计划与控制、工程统计学、工程数学、运筹学、计算机编程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建模与仿真》是面向工程实际的应用型课程,是工业工程系的主导课程之一。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初步运用仿真技术来发现生产系统中的关键问题,并通过改进措施的实现,提高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本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堂教育和上机训练,能了解如何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生产系统的布置和调度管理。并熟悉和掌握计算机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和能够实现的功能。使学生了解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步骤。结合本课程的特点,使学生掌握或提高系统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系统化管理生产打下基础。二、教学基本要求 具体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应该达到: 1.全面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框架内容以及理论和方法; 2.掌握仿真的概率统计基础知识。 3.掌握供理论模型建模方法。 4.掌握仿真模型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5.熟练应用建模理论,对排队系统、库存系统、加工制造系统进行建模仿真。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是仿真技术的重要领域,在规划论证、方案评估、计划调度、 加工制造、产品试验、生产培训、训练模拟、管理决策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本课程 深入地介绍了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仿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突出对理论建模方法和计 算机实现技术的讲解,对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仿真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做了比较详尽的介 绍。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 4学时

本章分析了系统和制造系统定义、组成与特点,介绍了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步骤,并给出应用案例。 本章教学目标: 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常用术语及常用的仿真软件,了解仿真技术的的发展状况及应用。 理解系统与制造系统的定义及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概念及系统、模型与仿真之间的关系。 掌握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步骤。 本章教学重点: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原则及基本步骤。 本章教学难点: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原则及基本步骤 第一节系统与制造系统 0.3学时 (一)什么是系统 (二)制造系统的组成与特点 第二节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概念。 0.3学时 (一)系统、模型与仿真的关系 (二)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的特点 第三节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概念。 0.3学时 (一)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的特点分析 (二)制造系统类型及建模元素 (三)制造系统仿真的功能分析 第四节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步骤 0.4学时 第五节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案例分析 0.5学时 (一)连杆生产线的组成与功能分析 (二)连杆生产线仿真模型的构建 (三)仿真逻辑的分析与定义 (四)仿真结果分析及系统优化 第二章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原理 2学时 本章在分析离散事件系统模型的分类和元素组成的基础上,介绍了建立系统模型的常用方法。 本章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常用的系统建模方法 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在工业工程中的应用 0713020

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在工业工程中的应用0713020 工业工程刘鹏 [摘要]介绍了企业发展和建模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分析了制造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在优化企业资源中的作用及意义,详细地论述了制造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在优化企业资源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企业优化;仿真应用 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的含义 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是以相似原理、模型理论、系统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建模与仿真应用领域的有关专业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系统、与应用相关的物理效应设备及仿真器为工具,利用模型参与已有或设想的系统进行研究、分析、设计、加工生产、试验、运行、评估、维护、和报废(全生命周期)活动的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 仿真科学和技术的通用性和战略性 仿真的通用性表现在一切基础学科(如物理、化学、天文?)都可以通过仿真来研究;并可以极大地提高研究的安全性。仿真的战略性表现在一切复杂巨系统的研究都离不开仿真技术,可以说研究复杂巨系统采用仿真技术是唯一的途径。正如宋健院士所说:“系统仿真是科学实验的利器。 国内仿真技术发展 在我国仿真技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从军工走向国民经济。已经从工程走向非工程;已经从确定的小系统走向不确定的复杂巨系统。最初的仿真技术只是用计算机来求解方程,为了实时性,大

都采用电子模拟计算机。现在的仿真技术已经融合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系统技术、控制技术和高性能的计算技术,以完全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现在,摆在我们仿真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在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通过仿真技术构筑起一个平台,来勾画出创新型国家的轮廓,例如,国家正投入几个亿,来建设国家级研究经济模型的仿真实验室。 仿真技术,一方面反映了我国仿真技术和仿真技术应用发展的现状,另一方面,又对我国仿真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产生了指导作用。近年来,我国仿真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是十分迅猛的。仿真技术的发展,使人感到震惊。研究天文、地理、宇宙进化论等等,要依靠仿真,几乎没有哪个领域能离开仿真技术。凡是能写成方程的都要进行仿真。故应鼓励仿真界的科技人员发挥聪明才智,搞好仿真技术。 仿真技术的广度、深度、高度的提高,正反映了我国仿真技术和应用的发展。例如,“面向复杂性地理问题的虚拟研讨厅体系研究”,“复杂系统建模中的几个问题”等都是有代表性的好文章,反映了我国仿真技术已经在军事和国民经济的一些复杂巨系统研究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制造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在优化企业资源中的作用及意义 计算机仿真技术作为一门高新技术,其方法学建立在计算机能力的基础之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仿真技术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其应用领域及其作用也越来越大。尤其在航空、航天、国防及其他大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技术.

第37卷第1期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Vol. 37No. 12007年1月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Edition J an. 2007 收稿日期:2006203216.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D0305002040111 . 作者简介:施国标(1972 , 男, 讲师, 博士. 研究方向:车辆系统动力学与电子控制. E 2mail :sgb@https://www.360docs.net/doc/7c3135703.html,. cn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技术 施国标1, 申荣卫1,2, 林逸1 (1.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 北京100081; 2.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 河北邢台054035 摘要:概述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 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并介绍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 特性的设计方法。在分析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各组成部分数学模型的基础上, Simulink 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仿真模型。采用了PID 流进行闭环跟踪控制。仿真结果表明:间的矛盾, 同时, 。关键词:; ; :167125497(2007 0120031206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electric pow er steering system Shi Guo 2biao 1, Shen Rong 2wei 1,2, Lin Y i 1 (1.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V ehicle Engineering , B ei j ing I nstitute of Technolog y , B ei j ing 100081China; 2. De partment of A utomobile , X ingtai V 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 X ingtai 054035, China Abstract :The st ruct ure and working p rinciple of t he elect ric power steering (EPS system were summarized and t he design met hod of t he assistance characteristic of t he EPS system was int roduced. From t he analysis of t he mat hematical models of t he component modules of t he EPS system a simulation model based on Simulink was built. The clo se 2loop cont rol st rategies of PID and PWM were adopted to cont rol t he target current of t he motor of t he EPS system. The simulation result s show t hat t he designed assistance characteristic alleviates t 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 he steering agility and t he road feel , and t he act ual current of t he motor follows p recisely t he target current , proving t he validity of t he cont rol st rategy. K ey w ords :vehicle engineering ; elect ric power steering (EPS ; assistance characteristic ; modeling ; simulation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开发一般包括系统总体设计、建模仿真、试验台试验、实车试验、性能优化等环节[1]。其中, 建模仿真的任务主要是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建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数学模型, 然后利用仿真软件建立整个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 可以初步完成系统的设计, 减少开发成本, 加快开发进程。作者开发了基 于Simulink 的电动助力转向仿真模型, 为便于仿真, 引入了驾驶员模型模拟驾驶员的操作。利用该模型可进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助力特性研究以及控制策略的验证等重要工作, 初步完成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匹配设计和基本控制参数的标定, 为以后控制器的开发、试验台试验和实车试验打下基础 。

系统建模与仿真

系统建模仿真技术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工程133 胡浩3130212026 【摘要】: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仿真技术已经成为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具有重要影响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学科。本文对建模与仿真技术发展趋势作了较全面分析。仿真建模方法更加丰富,更加需要仿真模型具有互操作性和可重用性,仿真建模VVA与可信度评估成为仿真建模发展的重要支柱;仿真体系结构逐渐形成标准,仿真系统层次化、网络化已成为现实,仿真网格将是下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仿真应用领域 更加丰富,向复杂系统科学领域发展,并将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 工程系统的仿真,起源于自动控制技术领域。从最初的简单电子、机械系统,逐步发展到今天涵盖机、电、液、热、气、电、磁等各个专业领域,并且在控制器和执行机构两个方向上飞速发展。 控制器的仿真软件,在研究控制策略、控制算法、控制系统的品质方面提供了强大的支持。随着执行机构技术的发展,机、电、液、热、气、磁等驱动技术的进步,以高可靠性、高精度、高反应速度和稳定性为代表的先进特征,将工程系统的执行品质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相对控制器本身的发展,凭借新的加工制造技术的支持,执行机构技术的发展更加富于创新和挑战,而对于设计、制造和维护高性能执行机构,以及构建一个包括控制器和执行机构的完整的自动化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AMESIM软件正是能够提供平台级仿真技术的工具。从根据用户需求,提供液压、机械、气动等设计分析到复杂系统的全系统分析,

到引领协同仿真技术的发展方向,AMESIM的发展轨迹和方向代表了工程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一、系统仿真技术发展的现状 工程系统仿真作为虚拟设计技术的一部分,与控制仿真、视景仿真、结构和流体计算仿真、多物理场以及虚拟布置和装配维修等技术一起,在贯穿产品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维护改进乃至退役的全寿命周期技术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在满足越来越高和越来越复杂的要求。因此,工程系统仿真技术也就迅速地发展到了协同仿真阶段。其主要特征表现为: 1、控制器和被控对象的联合仿真:MATLAB+AMESIM,可以覆盖整个自动控制系统的全部要求。 2、被控对象的多学科、跨专业的联合仿真:AMESIM+机构动力学+CFD+THERMAL+电磁分析 3、实时仿真技术 实时仿真技术是由仿真软件与仿真机等半实物仿真系统联合实现的,通过物理系统的实时模型来测试成型或者硬件控制器。 4、集成进设计平台 现代研发制造单位,尤其是设计研发和制造一体化的大型单位,引进PDM/PLM系统已经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潮流。在复杂的数据管理流程中,系统仿真作为CAE工作的一部分,被要求嵌入流程,与上下游工具配合。

车辆热管理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车辆热管理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作者:世冠工程公司 车辆热管理系统广泛意义上包括对所有车载热源系统进行综合管理与优化,现阶段主要研究对象通常以冷却系统为核心,综合考虑润滑系统油冷器、空调系统冷凝器及中冷器等与冷却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动机冷启动特性研究和发动机舱流动传热分析为车辆热管理研究的首要问题。 典型的车辆冷却系统(见图1),包括:冷却水泵、发动机、油冷器、节温器、散热器、暖风与膨胀水箱等部件。 图1 典型车辆冷却系统结构 通过对系统进行建模仿真计算,必须考虑以下物理现象: 1.系统各支路流量、压力与温度分布; 2.节温器的工作特征; 3.系统动态过程温度波动; 4.系统各处的换热情况。 车辆冷却系统 AMESim针对车辆冷却系统提供了热库、热流体库及冷却系统库等专业库,涵盖了冷却系统建模所需要的全部部件,通过鼠标拖放操作就可以快速建立起冷却系统的仿真模型。

图2 AMESim车辆冷却系统模型 图2为应用AMESim建立起的车辆冷却系统模型,该模型需要输入的参数如下: 1.实际系统的管网结构; 2.采用冷却液的种类; 3.各段冷却水管的几何尺寸; 4.水泵特性曲线; 5.系统各部件的流阻特性(散热器、油冷器和水套等); 6.散热器性能MAP图。 通过设定系统外部边界条件(大气压力、大气温度等)及系统初始条件,给定仿真周期,AMESim能够自动选择最优的积分算法与步长,快速完成系统瞬态计算。AMESim车辆冷却系统典型仿真结果见图3。

图3 AMESim车辆冷却系统仿真结果 由图3可见,通过AMESim建模仿真可以计算系统各支路流量与流动阻力,对系统整体性能进行评估,选择关键部件的尺寸并设计控制策略等。基于AMESim冷却系统解决方案,工程师可以研究新的部件、新型结构对系统效率和性能的影响,包括: 1.分析采用新型电子水泵和电子节温器的影响; 2.分析系统最高工作温度; 3.分析新的部件、新的布置结构以及管路尺寸的影响; 4.分析更高的水箱压力对汽蚀的影响。 发动机热模型 采用上述冷却系统模型并不能精确计算发动机的冷启过程,因为上述模型并没有考虑机体内存储的能量与机体内部的换热过程,因此,需要建立更加详细的发动机机体热模型,充分考虑机体内的换热过程。首先,考虑一个典型的发动机机体结构,为了建立发动机机体离散热模型,必须考虑热流体属性(润滑油、冷却液、空气和燃烧废气)、固体热容(铝、铸铁)以及这些热容间的传热(传导、对流和辐射)。发动机机体(见图4)被离散为以下热容结构(最少热容点离散方式,可以进一步细化):油底壳、曲轴箱、曲轴、连杆、活塞、缸体外壁、气缸、气缸盖和凸轮轴。 图4 机体热模型基本结构 对发动机机体进行离散后,必须正确考虑离散后各部分之间的传热现象,包括: 1.各离散质量点之间的热传导(缸体、缸盖及活塞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