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九年级物理《11.3 功》教案 苏科版

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九年级物理《11.3 功》教案 苏科版
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九年级物理《11.3 功》教案 苏科版

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九年级物理《11.3 功》教案 苏科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机械功的概念,明确做功有两个必要条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功的物理意义,认识做功是一个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规律,树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义。

【教学重点】

物体做功的理解

【教学难点】

应用功的公式来灵活解题

【教材分析】

1.“功”的概念是怎样建立的

机械使我们能够做到我们原本做不到的事情。例如:有的机械可以增大我们工作上所用的力(即省力),有的机械可使我们工作得更快(即省距离)。那么,能不能设计出一种更好的简单机械,它既省力,又能省移动距离,这是科学技术史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人们发现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下面就讨论这一问题。 现在要把重力为G 的物体提升一个高度h 。如果我们直接用手把它匀速提升,手用力为G ,手移动的距离为h ,则力和距离的乘积为Gh 。 如果我们用轻质动滑轮匀速提升重物,由于动滑轮能省一半力,手用的力变为G 21,而绳子是对折使用的,手移动的距离为2h ,则力和距离的乘积为Gh h G =?22

1。 如果我们用阻力臂为动力臂2倍的杠杆来匀速提升重物,则手移动的距离是物体升高高度的二分之一,即h s 21=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手用力是物重的2倍,即F=2G 。则力和距离的乘积为Gh h G =?2

12。 综合以上情况,无论是用省力的机械,还是用省距离的机械,由于两种情况的力和距离的乘积不变,因此,省力的机械必定费距离,省距离的机械必定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由此可见,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是一个物理意义的量。为了反映这一特性,物理学中引入了功的概念,把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

2.如何理解做功

物理学中的做功描述的是力的作用效果,即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通过一段距离。力有了这种效果,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例如起重机吊起重物,机车牵引列车前进。在这些现象中,起重机的拉力对重物做功,机车牵引力对列车做功。

由此可见,把物体受力发生移动的过程叫做做功过程,功包括两个必要条件:一是物体要受

力的作用,二是物体要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如果你推一辆陷在泥中的汽车,尽管你已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车子还是纹丝不动,几分钟后,你已筋疲力尽,而车子还是陷在泥中。在这一过程中,虽然你用力推车,但车子没有移动距离,所以你没有对汽车做功。要对一个物体做功,该物体必须在所施加的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当你从家门口把一箱苹果搬到房间里时,也许你认为做了功,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要对一个物体做功,施加的力必须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一致。当你搬运苹果时,你施加一个向上的力来抬起箱子,这样箱子才不会掉到地面。但箱子运动的方向是水平向前的,当你搬运这箱苹果时,由于施加的力是竖直的,在竖直方向上这箱苹果的高度、速度都没有变化,所以你在搬运这箱苹果时没有做功。

3.功的计算和单位

功的决定因素。

提醒学生讨论、体会得出结论:常识会告诉我们:把不同物体从地面抬到同一高度,抬较重的物体需要花费更大的力,因而需要做更多的功;把同一物体抬到不同高度,移动距离远的比移动近的需要做更多的功。

功的计算公式。

物理学中,把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也就是功=力×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用公式表示就是W=Fs,式中的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提醒同学们注意:不能仅从字面上记住功的计算公式,必须跟进一步的文字语言说明和实际做功图景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理解公式。具体到功的计算公式,要注意F与s 之间的关系(同体、同时、同向),即F和s必须对应同一个物体、对应同一段时间、对应同一个方向,而不是随意的一个力和一个距离相乘都是功。例如,给甲物体一个作用力,甲乙物体向某个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两者不相干,算它们的乘积没有意义。

功的国际单位。

根据功的计算公式W=Fs,功的单位是力的单位和距离的单位的组合。在国际单位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N),距离的单位是米(m),功的单位就是这两个单位相乘,也就是牛·米(N·m),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做出的巨大成就,用他的名字命名为功的单位,简称焦(J),1J=1N·m。1焦的物理意义是:物体在1N的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通过1m的距离,则此力做功是1J。同学们在前面已经了解1N的作用力大约是托着两只鸡蛋的力。那么1J的功就大约是手托着两只鸡蛋向上移动1m所做的功。

功的计算原则。

应用公式W=Fs解题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首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②当有几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要根据题意的要求确定哪几个力做功和对谁做功。

③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找出做功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④功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⑤做功多少跟物体的运动形式无关,不论物体是做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不管物体是在光滑平面上还是粗糙平面上,做功的多少只能由W=Fs决定

【教学建议】

在讲授“做功了吗?”这段内容时,建议让学生看图,讨论,指出哪种情况下做功了,哪种情况没有做功,并进一步放后让学生讨论,举出日常生活人的活动中做功和不做功的例子各

一个,并作简单的分析,以强化学生对“做工和做功”有本质区别的印象。

【教学程序】

〖新课引入〗

提出问题:我们生活的功和物理学中的含义是截然不同的

〖新课进行〗

实验活动:

1.课前准备

探究小组准备以下器材:滑轮、杠杆、玻璃板、重物、砝码、小车、弹簧测力计、刻度尺、三合板、白纸、铁架台、细绳等。

2.实验目的

探究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

3.方法点拨

活动一:在三合板上贴一张白纸,在纸面上每隔10cm画一条横线,画蓐平行线。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砝码、小车受到的重力。

在铁架台上装上动滑轮,通过弹簧测力计匀速向上拉动绕过滑轮的细绳,以三合板为背景,当重物提升一格时,记下细绳头抬高的距离(几格),并测出抬高细绳头的拉力。

活动二:在铁架台上装上杠杆,支点在离杠杆一端三分之一处,长端挂上重物,弹簧测力计在短端用力向下拉。以三合板为背景,当重物提升二格时,记下测力计的拉钩移动的距离(几格),并测出向下的拉力(要在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内)。

活动三:玻璃板由铁架台支成一个斜面,用弹簧测力计将小车从斜面底端平行斜面匀速拉到上端,测出拉力,用刻度尺测出底端到上端的距离以及上端的高度,本活动共做三次,每次在小车上放不同数量的砝码。

实验时应注意:(1)杠杆、滑轮要尽量轻一些;(2)摩擦要尽量小一些;(3)重物质量要适当大一些。

归纳上述活动,比较以下两个乘积:

动力(F)和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的乘积Fs。

阻力(G)和阻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h)的乘积Gh。

在测量误差范围内,这两个乘积Fs和Gh存在什么关系?由此关系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归纳总结〗

功的概念,公式,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书上练习

课后实践:测自己上楼的功多少

【板书设计】

1、功的定义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功的公式:w=Fs

4、功的单位:焦耳 J

*教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