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设计规范

铁路设计规范
铁路设计规范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

(2009-10-10 08:42:44)

转载

标签:

分类:工作学习

铁路

路基

规范

学习

站场

总结

今天,没有太多需要紧急处理的工作,便拿出了一整天的时间来研读《路基规范》,考虑以后工作的需要,总结如下:

1、在单线铁路中,硬质岩石路堑及基床表层为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的路基,其路肩高程应高于土质路堤的路肩高程;在双线铁路中,并行不等高或局部单线地段的路肩高程应高于双线铁路并行等高地段土质路堤的路肩高程。

对新建铁路,全线的线路纵断面均按土质路堤标准进行设计,线路纵断面上的高程为路肩设计高程。然而,绝大多数铁路中不仅有土质路堤(路肩宽度为0.8m),而且有路堑(路肩宽度为0.6m)、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路基,曲线地段还要对曲线外侧进行加宽,软土路堤和高路堤还要对路基面两侧进行加宽;双线铁路中还有局部单线路基。

为使不同类型路基地段的轨面高程保持一致,并保证道碴厚度和路肩宽度满足要求,路基设计时须对线路纵断面的路肩设计高程进行抬高或降低(曲线加宽地段的曲线外侧、路基面两侧需加宽的软土路堤和高路堤)。

对上面提到的路肩抬高尺寸按《路基规范》p8的公式进行计算,曲线地段路基加宽按p11的公式进行计算,高路堤地段路基面加宽按p26的公式进行计算。

不同填料的基床表层衔接时,应设长度不小于10m的渐变段,在双线铁路中并行等高段与局部单线地段连接时,应在局部单线地段逐渐顺坡至并行等高地段,其顺坡长度不应小于10m。

2、路基基床应分为表层及底层,表层厚度为0.6m。底层厚度为1.9m,总厚度为2.5m,表层需采用渗水性较强的填料,基床底层的顶部和基床以下填料部位的顶部应设4%的人宇排水坡。

路堤基床表层填料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Ⅰ级铁路应选用A组填料(砂类土除外),当缺乏A组填料时,经经济比选后可采用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Ⅱ级铁路应优先选用A组填料,其次为B组填料。对不符合要求的填料,应采取土质改良或加固措施。

路堤基床底层填料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Ⅰ级铁路应选用A、B组填料,否则应采取土质改良或加固措施。Ⅱ级铁路可选用A、B、C组填料。当采用C 组填料时,在年平均降水量大于500mm地区,其塑性指数不得大于12,液限不得大于32%,否则应采取土质改良或加固措施。

路堑基床表层:对于Ⅰ级铁路如果土质不满足填料要求,应进行换填处理;对于Ⅱ级铁路如不满足填料要求应进行换填或土质改良。

路堑基床底层:如不满足要求,应进行加固处理。

此外,过渡段的填料应特别注意复合规范要求。

3、一些材料的使用说明:①土工合成材料(复合土工膜)——当降水量大,同时基床土为亲水性强的填料时,可全断面铺设隔水、防渗土工合成材料;②清淤——在水田地段填筑路堤时,往往表层土为软塑状。一般在填筑前,应先挖好路堤两侧排水沟,疏干水田积水,挖除表层淤泥、腐殖土等;③抛填片石——在池塘、洼地等积水地段,还应抛填片石或砂砾石等渗水土,其高度应高出积水水位。

4、路堤宜用同一种填料填筑,以免产生不均匀沉降。如条件困难,不得不采用性质不同的填料填筑时,亦应使各种不同的填料分开逐层填筑。当采用两种性质不同的填料填筑时:①当渗水土填在非渗水土上时,非渗水土顶层需设4%的排水横坡;②当非渗水土填在渗水土上时,根据上下层填料的粒径差,如果该差值在规定范围内,则可在渗水土上设置平坡,如果该差值超出规定范围,则应在渗水土上加填不小于0.3m厚的中粗砂。

5、几种工程手段的说明:①清除草皮——稳定斜坡上地基表层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地面坡率缓于1:10 时,路堤可直接填筑在天然地面上。路堤高度小于基床厚度的地段,应清除地表草皮;(2)地面坡率为1:10~1:5 时,应清除草皮;②挖台阶——地面坡率为1:5~1:2.5 时,原地面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

2m。

6、边坡率的选用,主要考虑边坡高度是否超过20m,具体根据表7.4.1和8.2.2确定。

7、取弃土场的设置根据是否满足填料要求以及是否影响山体以及边坡稳定进行选择。

8、排地表水的几种沟的说明:路堤天然护道外的称为排水沟;路堑路肩两侧的称为侧沟;路堑顶外的称为天沟;边坡平台上的称为截水沟。

9、新征用地:(1)路堤用地宽度:排水沟、护道或坡脚矮挡墙边缘外不小于3m;(2)路堑用地宽度:天沟外不小于2m,无天沟时,距路堑堑顶外不小于5m。

10、临时用地的范围,主要考虑的是取弃土场。

第一章 (铁路信号设计与施工)初步设计

第一篇信号工程设计 信号工程设计一般按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两个阶段进行,即“两段设计”方式。有些工程规模很小、方案明确,主要技术原则已经确定、投资较少的项目,也可将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合为一个阶段进行,即采用“一段设计”方式。“两段设计”的程序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图中的“竣工图”是施工单位根据施工情况对施工图纸进行必要的修改,形成竣工图纸,作为维修单位日后维护信号设备的依据,也是“施工设计”的必要延伸。

第一章初步设计 第一节初步设计的任务 初步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选择和确定设计方案,提出设计的经济、工程概算技术指标及各种方案的比较指标,提出主要工程数量、材料设备和劳动力数量、用地面积等。初步设计提出的工程概算审批后,作为实行招标承包和投资包干的主要依据,也是考核设计技术经济合理性和建设成本的依据。 开展初步设计的依据是有关部门下达的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任务书 设计任务书是开展设计工作的重要依据。铁道部根据国家分配或自筹的投资安排全路基建项目,各铁路局根据铁道部分配的基建和大修投资按轻重缓急与铁道部协商提出建设项目,确定投资安排,明确基建或大修计划。这种情况下,信号系统是作为配合线路上部建筑工程的一部分提出的,属于总体设计的一部分。有时为了提高铁路通过能力,信号工程也可作为主体工程提出。但无论是作为配合工程还是主体工程,都必须有铁道部或铁路局批复的设计任务书。设计任务书的主要内容如下: 1.设计范围 说明要求设计的具体车站、车场的名称。 2.设计类型 建议采用车站联锁的标准图号、相邻区间采用的闭塞方式及设备类型。 3.投资 明确投资数目,以便根据投资的控制数目考虑设计方案。 4.建设年限 明确信号工程建成及投产的时间。如果信号工程属配合站场工程时(新建或扩建),要明确站场线路工程完成的顺序及年限,以便考虑信号工程与线路工程之间的相互配合。 5.牵引种类(内燃、电力) 非电力牵引区段,要明确将来采用电力牵引的计划,以便在设计中考虑将来与有关设备的结合设计和合理地预留设备。 6.站场与线路状况 明确站场与线路在5年或l0年内是否有较大变动,有无新线接轨的可能,以及有无预留股道或道岔,以便在设计中考虑预留信号设备的内容。 7.利旧原则 对于营业线的改建工程要明确设计中对原有设备的利用原则。 8.设计分工 明确配合信号设备的使用而设计的通信系统、供电系统、技术房屋、过渡信号等项配合工程的设计分工及要求。 9.新技术及其他 对信号设计提出采用何种新技术和其他要求,如信号楼的数量及控制范围等建议。 10.时间要求 要求设计文件提出的日期,鉴定文件日期以及施工的开、竣工日期。 二、初步设计应确定的设计原则 1.设计范围 在说明站名、场名的前提下,要确定集中区的范围。如果有多楼控制方案,还要进一步确定各楼控制的集中区范围。 2.信号楼数量及位置 一个车站原则上由一个信号楼集中控制全站信号设备。而由数个车场组成的编组站和区

铁路信号维修规则(新)

铁运公司铁路信号维修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满足铁路运输生产的需要,确保铁路信号设备的正常运用,加强信号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特制定《铁运公司铁路信号维修细则》。 第二条信号设备维修工作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计划修与整修相结合的原则,确保信号设备运用状态良好。要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优化维修作业方式方法,提高维修效率,要全面落实责任制,完善考核制度,提高维修管理水平,保证信号设备符合技术标准,在规定的寿命期内性能良好、质量稳定、安全可靠地运用。 第三条铁路信号设备维修工作应坚持以安全和质量为主的原则,依据设备技术状态变化规律和磨损程度相应地进行月度计表、状态维修、故障修。测试工作是信号设备维修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包含在月度计表、状态维修、故障修之中。 第四条铁路信号设备维修工作应以安全管理为核心,实行安全管理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和质量验收制,建立设备质量、技术、设备、成本管理台账。铁路信号维修工作必须与工务工区实行密切协作的制度,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第二章信号设备维修分类 第五条月度计表(占计划60%) 月度计表是每月对信号设备进行的日常养护和集中检修,通过维修,保持设备性能,预防设备故障,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运用状态。 第六条状态维修(占计划30%) 状态维修是根据设备特性变化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维修。状态修要求建立信号设备技术档案,信号值班人员每天通过信号微机软件和设备记录信号设备技术参数,信号技术员通过技术参数分析后随时掌握该设备工作状态及变化趋势,预防可能出现的故障。 第七条故障修(占计划10%) 故障修是当信号设备发生事故或故障时,故障处理人员应严格按故障处理程序处理,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

1总则1.0.1为统一铁路线路设计的技术标准,使铁路线路设计达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一级、五级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客货运线路、重载铁路的标准规范设计。考虑旅客运输的重载铁路线路设计,按照客货共运标准执行。昌平、W级铁路设计按有关设计规范执行。1.0.3铁路线路设计应贯彻绿色、协调发展的理念,落实现代综合交通发展要求,充分研究项目要求、路网规划和综合运输规划等相关因素,准确把握工程功能定位,科学论证施工方案,合理选择主要技术标准和线路走向,优化线路平纵断面。10年和4年铁路设计年分为短期和长期。短期为交货后第10年,长期为交货后第20年。应预测近期和远期交通量。铁路基础设施、建筑物和设备的规模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铁路线下不易改扩建的基础设施、建筑物和设备,应根据远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进行设计。2对于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应根据近期交通量和运输性质进行设计,并保留长期发展条件。三个。根据运输需求的变化,可根据交付后第五年的预测交通量设计动车组、机车和车辆的数量。1公司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的运力应考虑区间承载力的利用系数。客货铁路和重载铁路的区段通过能力应预留一定的储备。扣除综合维修的“天窗”

时间后,单线铁路和双线铁路的储备能力应分别为20%和15%,并应考虑客货运量的波动。]. O、6铁路线路设计应计算线路的预期年输电能力。1.1.0.7铁路线路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确保安全设计和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18号线设计应本着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节约用地、节约能源的原则。10、9号线设计应以系统优化为重点,综合考虑相关专业技术接口,协调固定设施和移动设备。1.0.10铁路线路设计应系统、经济、合理地确定车站、车辆段的布局和规模,节约投资,降低运营成本,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1O.11铁路线路设计应符合环境、能源、土地、文物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1.0.12铁路安全防护区的设立,应当符合《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1.0.13铁路施工边界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 的要求。曲线地段施工缝的伸缩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1O.14铁路线路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速铁路是指设计速度为250km/h(含预留)及以上、多列车运行、初始运营速度不低于200h ugh/h的客运专线,是为相邻城市或城市群而专门设计的。

中国高速铁路信号系统分析与思考

文章编号:1673-0291(2012)05-0090-05 中国高速铁路信号系统分析与思考 郭 进,张亚东 (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摘 要:介绍中国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的发展历程及成果,对比分析了中国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技术水平及特点.在总结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现有信号系统的技术标准与体系结构存在缺陷、基础研究薄弱、安全保障体系不符合高速铁路安全需求等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高速铁路;铁路信号;中国列控系统中图分类号:U284 文献标志码:A Study and consideration on Chinese high speed railway signal system G UO Jin ,ZH AN G Yadong (School of Infor matio n Science and T echnology,Southw est Jiaotong U niversity,Cheng du Sichuan 610031,China) 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achievement of Chinese high -speed railway signal system,and then analyzed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Train Control System (CTCS).After summarizing the development of CTCS,some problems of the technical standard and config uration on CTCS w ere men -tioned,and the modification suggestions w ere put forw ard to decrease the risk on CTCS.Key words:high -speed railw ay ;railw ay sig nal;China Train Control System 收稿日期:2011-10-20 基金项目: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资助(2011X025-C,2012X007-D) 作者简介:郭进(1960 ),男,四川成都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铁路信号.email:jguo -scce@sw https://www.360docs.net/doc/7c3494574.html,.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取得了迅猛发展,截至2011年底,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7531km(不包括台湾地区),在建高速铁路1万多千米,已成为世界高速铁路运营速度最高,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1] .铁路信号系统是为了保证铁路运输安全而诞生和发展的,它的第一使命是保证行车安全,没有铁路信号,就没有铁路运输的安全[2].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完全靠人工 望、人工驾驶列 车已经不能保证行车安全了,当列车提速到200 km/h 时,紧急制动距离将达到2km (常用制动距离超过3km ),因此,国际上普遍认为当列车速度大于时速160km 时,必须装备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简称列控系统),以实现对列车间隔和速度的自动控制,提高运输效率,保证行车安全.要实现列车自动控 制,需要解决许多关键技术问题,例如:车-地之间大容量、实时和可靠信息传输,列车定位,列车精确、安全控制等,需要车载设备、轨旁设备、车站控制、调度指挥、通信传输等系统良好的配合才能实现,以现代列车运行控制技术为核心的信号系统可以称为现代铁路信号系统. 高速铁路装备了列控系统后,提高了列车运行速度和行车密度,同时对中国铁路信号技术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发展速度太快,设备、标准、管理与养护都免不了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本文作者简要阐述了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为我国铁路发展所产生的促进作用,也对现有系统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今后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建设提出了改进建议. 第36卷第5期 2012年10月 北 京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JOU RNAL OF BEIJING JIA OT ON G U N IV ERSIT Y Vol.36No.5Oct.2012

浅谈铁路通信信号一体化技术 赵永旺

浅谈铁路通信信号一体化技术赵永旺 发表时间:2019-07-24T15:51:34.7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作者:赵永旺 [导读] 摘要: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快速进步,推动了信号系统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通信系统、信号系统以及信息化系统之间逐渐的实现了融合及组合,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这也是铁路通信信号系统发展的趋势。 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查布嘎电务工区内蒙古赤峰市 025550 摘要: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快速进步,推动了信号系统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通信系统、信号系统以及信息化系统之间逐渐的实现了融合及组合,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这也是铁路通信信号系统发展的趋势。在本文中,介绍了当前通信信号设备的现状,接着阐述了通信信号一体化系统结构及关键技术。 关键词:铁路通信信号;一体化技术;发展 一、通信信号设备现状 (一)机车信号与超速防护(ATP) 第一,轨道电路制式多。在当前的铁路通信系统中,通信的制式比较多,而且所采用的轨道电路制式也比较多,这种状态导致在传输信号时十分的混乱。第二,站内轨道电路电码化困难。站内电码化是一个过程,需要逐步的进行完善,不过在最初进行设计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兼容性差、协调性弱等。第三,站内干扰严重,站内轨道电路在工作时,经常会受到同频干扰、外界干扰等不同的干扰,从而导致电路经常问题。 (二)调度集中 目前,我国的铁路行业进行调度时,采用的方式为集中调度,这是一种传统的调度方式,效果并不理想,而且随着铁路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集中调度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铁路快速发展的需求。 (三)无线列调 第一,技术落后,在进行通信时利用模拟单信道,通信质量比较差,而且受到的干扰非常的严重;第二,能力饱和,我国现有的无线列调能力已经达到了饱和,因而无线列调就没有能力再进行列车控制、移动通信等业务;第三,效率低下,在专用系统中,各个部门在工作时,都是独立开展的,缺乏有效地沟通及联系性。 二、现代铁路信号 1949年后,60年来,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铁路信号也已经从零发展成为世界铁路信号的强国。今天的现代铁路信号系统,已经成为计算机、现代通信和控制技术在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的具体应用,铁路信号的功能也从传统的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的“眼睛”,扩展为保证行车安全、实现集中统一指挥、提高运输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和提升运营管理水平。现代信号技术已成为实现列车有效控制、提高铁路区间通过能力和编组能力、向运输组织人员提供实时信息的必备手段,是铁路的“中枢神经”,是铁路列车提速与发展高速铁路的关键技术之一。 三、通信信号一体化的优势及其系统结构 3.1通信信号一体化的优势 与传统的轨道电路传送信号相比,通信信号一体化具有五大优势:第一,传输可靠性高,传统的轨道电路在传输信号时,传输者只管发送,接受者是否接到信号无法得知,而实现了一体化之后,有效的实现了双向通信,从而保证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第二,运输效率高,通信信号一体化采用的通信方式为无线通信,这样一来,在传送信号时,实现了移动自动闭塞,使运输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武县城在设备系统接收信息具有较高的实时性与准确性;第三,传输信息量大,传统的轨道电路在传输信号时,载体是铁轨,这种方式虽能传输的信息量比较小,随着列车速度与目的的不断增加,列车控制信号不断增加,而实现通信信号一体化之后,由于是无线通信,所能传输的信息量大增;第四,降低工程投资和生存期成本,信息传输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之后,所需要进行的工程投资也相对减少,信息传输不再依赖轨道电路,设备主要集中在室内与机车上,从而实现了投资的降低与故障面的减少;第五,具体有通用性和灵活性,在系统中,只需要保持原有的设备就可以实现双向运行,这样有效的保证了系统的性能和安全,由于系统中采用的是通用组件,所有未来相互独立的子系统升级或者换代时不会对列产的控制产生影响。 3.2通信信号一体化的系统结构及关键技术 从广义上来说,信号系统主要包含四层,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第一层,局(部)调度中心,该层的主要作用是进行宏观决策;第二层为分局(局)调度中心,在该层中,包含着许多的结构,主要有调度集中、电力调度、机车调度、车辆调度、设备维修中心;第三层为安全控制设备,主要的作用就是保证安全,车站联锁、道口安全控制等都设置在该层;第四层为最低层,现场的信号机、机车信号等都归属于该层。 四、我国铁路通信、信号系统的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跨越式发展,铁路通信信号作为高铁核心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目前,我国铁路通信信号技术已经迈上了新的台阶,尤其是通过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我国已研发出了CTCS、TDCS、等一大批有自主核心技术的铁路通信、信号控制系统,在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需求决定了铁路通信信号的发展方向,不仅对行车安全保障有了更高的标准,还要求通信信号技术能够实现高速铁路站间接发车作业和区间运行的自动化,提高通过速度与列车密度,大大增强高铁运营效率。 4.1铁路通信的发展方向 (1)大力发展GSM-R技术 目前我国铁路对GSM-R技术应用的还不够充分,如有的线路利用GSM-R技术参与列车运行控制,而有的线路仅将其作为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移动通信手段。今后我国应重点围绕客运专线建设,做好对GSM-R移动通信核心网的整体布局规划并加大沿线无线网络的建设,全面推进高速铁路无线通信设备的技术进步。 (2)建设综合视频监控技术平台 为满足安全监控需要,需要建设综合视频监控技术平台,主要应用在几点:对铁路重点线路设备的监控;对客运车站重点区域的监

铁路信号维护规则(最新版)

铁路信号维护规则 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满足铁路运输生产的需要,确保铁路信号设备的正常运用, 加强信号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特制定《铁路信号维护规则》。 第2条铁路信号设备是指挥列车运行,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改善行车组织方式,实现行车指挥现代化的关键设施。电务部门必须贯彻国家有关政策,坚持以运输生产为中心,做好维护管理工作,保证信号设备处于良好运用状态(原为:正常运用)。 第3条铁路信号维护工作是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涉及运输安全。信号工是铁路主要行车工种。信号维护工作必须严格执行铁路有关法规,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法制观念,认真执行标准化作业,保证行车、设备及人身安全。 第4条铁路信号设备技术密集、科技含量高,具有点多线长、设置分散、布局成网、不间断运用、结合部多、易受外界影响等特点。其维护工作技术要求高,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因此,各级电务部门必须加强对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和文化、技术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电务职工队伍素质。参加信号工作的新职工必须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和安全纪律培训,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工作。 第5条信号维护工作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预防与整修相结合的原则,确保信号设备运用状态良好。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器材、新工艺,提高信号设备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要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优化维护作业方式方法,推进修程修制改革,提高劳动生产率,要全面落实责任制,完善考核制度,提高维护管理水平。 第6条《铁路信号维护规则》是做好信号维护工作的基本规则,电务及有关部门制定的细则、标准、办法等,必须符合本规则的规定。 第二章管理 第一节通则 (全部内容进行修改、增加) 第7条铁路信号设备维护工作由维修、中修、大修三部分组成,测试工作是信号设备维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包含在维修、中修、大修之中。 第8条铁路信号设备维护工作应贯彻按期大修、强化中修、确保维修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安全和质量为主的原则,依据设备技术状态变化规律和磨损程度做好大修、中修和维修工作,保证信号设备符合技术标准,在规定的寿命期内性能良好、质量稳定、安全可靠地运用。

铁路线路专业设计规范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铁路线路专业设计规范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 1、区间及站内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最小距离规定,直线部分铁路线间距区间双线120km/h<v≤160km/h线间最小距离为:4.2m;站内正线与相邻到发线v≤120km/h线间最小距离一般为:5.5m。(本题1分) 2、铁路线路分为正线、站线、段管线、岔线、安全线及避难线。 3、车站应设在线路平道、直线的宽阔处。车站必须设在坡道上时,其坡度不应大于1‰;在地形特别困难的条件下,会让站、越行站可设在不大于6‰的坡道上,且不应连续设置,并保证列车的起动。 4、线路两股钢轨顶面,在直线地段应保持同一水平。曲线地段的外轨超高,应按有关规定的办法和标准确定。最大实设超高:双线地段不得超过150mm,单线地段不得超过125mm。 5、道岔应铺设在直线上,正线道岔不得与竖曲线重叠。 6、列车运行速度120km/h及以上线路应全封闭、全立交,线路两侧按标准进行栅栏封闭,并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

7、在电气化铁路上,铁路道口通路两面应设限高架。 二、《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2006) 1、新建和改建铁路的等级规定:Ⅲ级铁路为某一地区或企业服务的铁路,近期年客货运量小于10Mt且大于5Mt者。 2、隧道宜设置在直线上。如因地形、地形等条件限制必须设置在曲线上时,曲线宜设置在洞口附近并采用较大的曲线半径。隧道不宜设在方向曲线上。 3、车站咽喉区两端最外道岔及其他单独道岔(直向)至曲线超高顺坡终点之间的直线长度,当路段设计速度大于120km/h时,不应小于40m;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25m。低于上述速度的其他线路不应小于25m。 4、相邻坡段的最大坡度代数差的限值与远期到发线有效长度有关。 5、最短坡段长度的规定说法正确的是:(ABCD) A、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为160km/h的路段,坡段长度不应小于400m,且最小坡段长度不宜连续使用两个以上。

铁路信号系统的现状与发展

铁路信号系统的现状与发展 铁路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主要保障,对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铁路运输具有较低的成本、较高的效率和安全性以及能源节约性等特点,当下世界各个国家都在对铁路运输技术的研发速度进行不断地加快和创新,现代铁路发展方向正逐渐走向高速、重载以及高密度。铁路信号系统不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同时也是让铁路效率得到提升的重要设施之一,是现代化铁路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下我国铁路信号系统依旧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待解决,这对我国铁路运输的发展带来了严重阻碍。 1 我国铁路信号系统现状 1.1 自动化程度有待提升 我国继电技术虽然已经越发成熟,但由于较大的设备体积,智能控制和联网集中监测很难得到有效实现。随着微电子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在工业控制行业中,继电控制技术已逐渐无法有效满足现代化工业要求,PLC和微机控制等智能控制技术逐渐开始得到普遍使用。而相对于工业控制领域而言,我国铁路信息系统却依旧还是运用继电控制设备,虽然也对一些计算机智能控制设备进行了简单使用,但是较慢的发展脚步,促使大规模的综合控制体系很难得到有效形成,从而也就无法让其整体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其资源配置也无法得到优化和完善。 1.2 较低的安全性 由于受到自动化程度的局限,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工作都是运用人力进行,列车的控制也大都是依靠列车司机来观察和判断地面信号。虽然这在传统铁路运行发展过程中有着一定作用,但是随着当下列车速度和密度的不断提升与增长,行车调度指挥工作的也愈加繁忙,相关调度员如果工作时间过长,则很有可能发生疏忽大意的现象,这样

不但会让工作效率降低,同时也会对列车的安全运行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而且,当列车速度超过160 km/h之后,想要单单依赖于列车司机的自身视力,是很难对列车安全运行做到有效保障的。 1.3 管理缺乏统一性,管理水平较为落后 铁路系统属于一个整体系统,时间和地区的不同也就存在较大差异。当下我国铁路信号系统中由于缺乏先进的通信方法,信息传递存在较慢的速度,同时也很难都整体上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虽然已经对微机监测系统进行了运用,但是却并没有让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其次,我国铁路系统在以往大都是由相关政府部门来进行综合管理,当现行的管理机制促使很多铁路系统人员没有认清自身职责所在,从而也就造成了较低办事效率、较为落后的营销手段以及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和合理利用的现状。从当下我国市场经济条件的角度上来看,我国铁路系统作为物理行业中主要核心结构之一,应交给企业来管理,通过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制度,让整体效率得到提升,进而让整体效益得到增加。 2 现代铁路信号系统的特点 2.1 网络化特点 现代铁路信号系统不单单只是有多种信号设备而简单组成的一种系统,而是一种具有完善的功能和层次分明的控制系统。在系统内部中,各个功能单元彼此单独运行,同时又彼此相互联系,对信息进行交换,构建出来非常复杂的网络化结构,能够让相关指挥人员对辖区内的各种情况做到全面了解和掌握,让系统资源得到灵活配置,从而促使铁路系统运行的安全性、高效性得到有效保障。 2.2 信息化 想要保障高速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就必须对列车线路过程中的信息全面、准确的掌握。因此,现代铁路信号系统大都运用了诸多较为先进的通信技术,例如:光纤通信、无线通信、GPRS以及卫星通信等。 2.3 智能化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

1总则1.0.1本规范的制定是为了统一铁路线路设计技术标准,使铁路线路设计符合安全性,可靠性,先进技术,经济性和适用性的要求。1.0.2本规范适用于标准规格的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客货运混合线和重载铁路的I级和e级铁路的设计。考虑旅客运输的重载铁路线的设计,应按照客货混运的标准进行。田级和W级铁路线的设计应按照有关设计规范进行。 1.0.3铁路线路设计应贯彻绿色协调发展理念,落实现代综合运输发展要求,充分研究项目要求,铁路网规划和综合运输规划等相关因素,准确把握项目功能定位,科学地论证施工方案,合理选择主要技术标准和路线方向,系统优化线路平面和垂直截面。1. O.4铁路设计年应分为短期和长期。短期是交货后的第10年,长期是交货后的第20年。短期和长期交通量应采用预测交通量。铁路基础设施,建筑物和设备的规模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铁路线路,建筑物和设备下的不易改造和扩建的基础设施,应根据长期交通量和运输性质进行设计。 2.应根据短期交通量和运输性质设计易于改造和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并应保留长期发展条件。 3.根据运输需求的变化,可根据交付后第五年的预测交通量设计动车组,机车和车辆的数量。 1.本公司的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的通行能力应考虑路段承载力的利用系数。对于客货混合铁

路和重载铁路的区间承载能力,应预留一定的储备。扣除综合维修的“天窗”时间后,单线和双线铁路的后备能力应分别为20%和15%,并应考虑客运量和货运量的波动。]。O. 6在铁路线的设计中应计算预期线的年传输能力。1.1.0.7铁路线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都要进行安全设计和风险管理。1. O. 8铁路线的设计应以保护自然生态和环境,土地节约和能源节约为基础。1. O.9铁路线设计应注意系统优化,全面考虑相关专业技术接口,协调固定设施和移动设备。1.0.10在设计铁路线时,应系统,经济,合理地确定车站和场站的布局和规模,以节省投资,降低运营成本并最大化综合效益。1. O. 11铁路线的设计应符合有关环境,能源,土地和文物的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1.0.12铁路安全保护区的设置应符合铁路安全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1.0.13铁路施工间隙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曲线段施工间隙的扩大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1. O.14铁路线的设计不仅应符合本规范,而且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高速铁路是指设计速度为250 km / h(含预留)及以上,多列火车运行,初次运行速度不低于200 h ugh / h的客运专线。2.1.2城际铁路是一种快速,便捷,高密度的旅客专用铁路,设计速度为200 km / h及以下,是专为邻

国内铁路信号技术发展及趋势

国内铁路信号技术发展及趋势 铁路运输与其他各种现代化运输方式相比较,具有受自然条件影响小、运输能力大,能够负担大量客货运输的显著特点。迫于运输市场愈演愈烈的竞争,各国铁路部门都在积极采取铁路新科技来提升铁路的运输能力。而在实现高速、重载运输的同时,要保证列车的行车的安全,就不能不提到铁路信号。铁路信号设备是保证列车行车安全的重要基础设备,其技术水平发展直接影响到了行车安全水平和铁路运输效率。 1.铁路信号的定义 铁路信号是用特定的物体(包括灯)的颜色、形状、位置,或用仪表和音响设备等向铁路行车人员传达有关机车车辆运行条件、行车设备状态以及行车的指示和命令等信息。铁路信号是铁路运输系统中,保证铁路行车安全、提高区间和车站通过能力以及编解能力的手动控制及远程控制的技术和设备的总称;是在行车、调车工作中,用于向行车人员指示行车条件而规定的符号;是显示、联锁、闭塞设备的总称。 2.铁路信号作用及发展历程 铁路信号的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保证铁路行车安全。 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升,从最初的人持信号旗、骑马前行、引导列车前进;到逐渐发展的球形固定信号装置、电报信号、连锁机、轨道接触器、自动停车装置;到后来出现的车内信号、调度集中控制、行车指挥自动化等设备。 每一次铁路速度的提升就会要求一种新型铁路信号的出现;每次铁路信号的革新,就会给铁路运输带来一次质的飞跃。随着铁路信號技术的发展和铁路信号的广泛应用,铁路信号的发展也成为提高铁路区间和车站通过能力、增加铁路运输经济效益的一种现代化技术手段。 3.铁路信号的组成

3.1信号控制设备 信号控制设备是指信号联锁系统,是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的核心,是铁路信号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信号控制设备通过信号传输设备接收和发送不同的信息,经由联锁关系来控制信号设备及各种信号的显示。 3.2信号显示设备 信号显示设备指接收来自于信号控制设备的信息,通过信号机,机车信号,控制台、显示器,音响等设备,采用声、光等信息,来实时反应列车和相关信号设备状态的铁路信号设备。 3.3信号传输设备 指服务于信号控制系统与信号显示系统之间,进行各种信息互通的传输设备及媒介。 3.4信号防干扰措施及设备 指为防止信号被其他因素干扰而产生错误的信号显示而设立的防干扰设备及措施。 4.国内铁路信号技术及发展趋势 4.1信号控制设备的技术发展 信号控制设备中的核心是联锁系统。 国内联锁系统发展主要历经了早期的继电器联锁,90年代时期的计算机联锁加安全型继电器执行形式的控制系统,以及目前在广泛推广的计算机联锁系统。 计算机联锁除了自身的联锁系统管理之外,还可以向旅客服务系统、列车运行监督系统以及列车指挥系统等提供信息,加快铁路运输管理的一体化的实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对于可靠性技术和容错技术的深入研究,计算机联锁技术日趋成熟,我国的计算机联锁也逐步开始由计算机联锁加安全型继电器控制型向全电子计算机联锁转变。 全电子计算联锁系统是基于未来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联锁设备集成度高、安装速度快、维护方便的使用需求而研制;具有模块化程

铁路信号设计与施工

铁路信号设计与施工 项目1 计算机联锁工程设计 1、勘测调查初步设计文件包括:说明书、图表、概算。 2、现场勘测包括:线路方面、车站作业方面、信号机方面、道岔方面、轨道电路方面、电缆径路方面、信号楼方面、其她方面。A5hSZDb。 3、轨道电路得划分依据就是绝缘节。 4、信号楼得外墙至最近线路中心距离为距到发线不少于5m,距站内正线不少于7m。 5、布置调车信号机得顺序就是:首先布置集中区边界处得防护信号机与专线作业用得信号机;再将满足平行作业起阻挡作用得信号机及减少调车车列走行距离得折返用得信号机布置好;最后再考虑有无特殊情况需要设置得调车信号机。74n7gDH。 6、在尽头线、机车出库线、机待线、岔线、牵出线及编组线等通向集中区入口处,都应设置调车信号机进行防护。tMSsBpd。 7、在咽喉区接车方向对象道岔岔尖处,为了满足转线作业需要,应设置调车信号机。 8、调车信号机一般采用矮型。在牵出线、场间联络线及专用线上得调车信号机多采用高柱,可有较远得显示距离。Kc8Mq2m。 9、牵出线、机待线、出库线、专用线或尽头线入口处得调车信号机前方应设置一段轨道电路其长度距离不小于25m。4Duf2Iz。 10、道岔区段轨道电路,一般不应超过三组单开道岔或两组交分道岔。 11、安全线、避难线上得钢轨绝缘应尽可能设在尽头处。

12、距警冲标小于3、5m时称为侵限绝缘。 13、进站、接车进路、调车信号机处得钢轨绝缘允许安装在信号机前后方各1m得范围内;出站或发车进路信号机处得钢轨绝缘可装在信号机前方1m或后方6、5m得范围内。E9Gf1T0。 14、两根钢轨得绝缘应尽量设置在同一坐标,当不能设于同一坐标时其错开距离(死区段)最大不能超过2、5m。OCXx4Qa。 15、两相邻死区段得间隔或与死区段相邻得轨道电路得间隔,一般不小于18m。 16、警冲标距岔心距离与辙叉号、连接曲线半径与线间距离三个参数有关。 17、凡高度距离轨面在1100mm以内,而边缘距线路中心距离在1875mm以上得设备将不会侵入限界。 18、矮型不带进路表示器得信号机,在警冲标内方不少于3、5m处。 19、股道有效长就是股道内可以停留列车,而不至于妨碍邻线行车得部分线路长度,它就是自股道一端出站信号机起至另一端警冲标为止。tJA5vqs。 20、电缆径路图包括得内容:①轨道电路极性得配置②轨道电路送、受电端得布置③室外电缆网络连接设备类型与位置得确定④室外信号设备得串接顺序与电缆径路得确定⑤每根电缆类型、长度与芯数得确定。R0Jw0JX。 21、不实行轨道电路电码化得道岔区段,可先把道岔绝缘布设在直股上;实行轨道电路电码化得道岔区段得道岔绝缘应布设在弯股上。11eSV3B。22、一送多受轨道电路,最多不应超过三个受电端。

铁路信号维护规则(最新版)

铁路信号维护规则 第一章总则第 1条为满足铁路运输生产的需要 , 确保铁路信号设备的正常运用加强信 号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 , 特制定《铁路信号维护规则》。 , 第 2条铁路信号设备是指挥列车运行, 保证行车安全, 提高运输效率, 改善行车组织方式 , 实现行车指挥现代化的关键设施。电务部门必须贯彻国家有关政策 , 坚持以运输生产为中 心 , 做好维护管理工作 , 保证信号设备处于良好运用状态(原为:正常运用)。 第 3条铁路信号维护工作是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号工是铁路主要行车工种。信号维护工作必须严格执行铁路有关法规产法制观念 , 认真执行标准化作业, 保证行车、设备及人身安全。, 直接涉及运输安全。信 , 牢固树立安全生 第 4条铁路信号设备技术密集、科技含量高,具有点多线长、设置分散、布局成网、 不间断运用、结合部多、易受外界影响等特点。其维护工作技术要求高 , 既相对独立 , 又相互联 系 , 因此 , 各级电务部门必须加强对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和文化、技术业务知 识培训 , 不断提高电务职工队伍素质。参加信号工作的新职工必须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和 安全纪律培训 , 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工作。 第 5条信号维护工作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 贯彻预防与整修相结合的原则 , 确保信号设备运用状态良好。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器材、新工艺, 提高信号设备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 要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优化维护作业方式方法,推进修程修制改革,提高劳动生产率,要全面落实责任制,完善考核制度,提高维护 管理水平。 第 6条《铁路信号维护规则》是做好信号维护工作的基本规则, 电务及有关部门制定的 细则、标准、办法等 , 必须符合本规则的规定。 第二章管理 第一节通则 (全部内容进行修改、增加) 第 7条铁路信号设备维护工作由维修、中修、大修三部分组 成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 包含在维修、中修、大修之中。 , 测试工作是信号设备维 第 8条铁路信号设备维护工作应贯彻按期大修、强化中修、确保维修的指导思想 以安全和质量为主的原则, 依据设备技术状态变化规律和磨损程度做好大修、中修和维 修工作,保证信号设备符合技术标准, 在规定的寿命期内性能良好、质量稳定、安全可 靠地运用。 , 坚持

铁路选线设计重点总结定稿版

铁路选线设计重点总结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20.简述选线设计的基本任务答:1)根据国家对设计线在政治、经济及国防诸方面的需要,结合线路经行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分布和工农业发展等情况,规划线路的基本走向,选定设计线主要技术标准;2)根据沿线的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结合村镇、交通、农田、水利等设施具体情况,设计线路空间位置,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力争提高线路质量,降低工程造价,节约运营开支。3)与其他专业共同研究,布置沿线的各种建筑物,如桥、隧、涵、挡土墙等,并确定其类型或大小,使它们和线路在总体上相互协调配合,全局上经济合理。} 21.列车运行附加阻力与基本阻力有何区别它们是否都是阻止列车运行的力为什么答:1)列车运行基本阻力是指列车在空旷地段沿平直轨道运行时所遇到的阻力。只要列车在运行,就受到此项阻力作用,它在列车运行过程中总是存在的。2)而附加阻力是指列车在线路上运行时受到的额外阻力,如坡道阻力,曲线阻力,隧道阻力及起动阻力等。附加阻力是有线路状况、气候条件及列车运行条件决定的。3)列车运行阻力基本上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反,即阻碍列车运行。而坡道阻力的方向取决于列车是上坡还是下坡。当列车上坡运行时,列车所受到的坡道阻力的方向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反;当列车下坡时,列车所受到的坡道阻力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同,即有助于列车前进。 22.简述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答:(1)必须保证行车安全和平顺。主要指:不脱钩、不断钩、不脱轨、不途停、不运缓与旅客乘车舒适等,这些要求反映在《铁路线路设计规范》(简称《线规》)规定的技术标准中,设计要遵守《线规》规定。(2)应力争节约资金。即既要力争减少工程数量、降低工程造价;又要考虑为施工、运营、维修提供有利条件,节约运营支出。从降低工程造价考虑,线路最好顺地面爬行,但因起伏弯曲太大,给运营造成困难,导致运营支出增大;从节约运营支出考虑,线路最好又平又直,但势必增大工程数量,提高工程造价。因此,设计时必须根据设计线的特点,分析设计路段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工程和运营的要求,通过方案比较,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3)既要满足各类建筑物的技术要求,还要保证它们协调配合、总体布置合理。铁路上要修建车站、桥涵、隧道、路基、道口和支挡、防护等大量建筑物,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不但关系到这些建筑物的类型选择和工程数量,并且影响其安全稳定和运营条件。因此,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各类建筑物对线路的技术要求,还要从总体上保证这些建筑物相互协调、布置合理。

铁路通信信号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1.1编制依据 (1) 1.2编制原则 (1) 1.3施工组织设计标准 (1) 1.4工程实施概况 (1) 1.5施工范围 (1) 1.6施工条件 (2) 1.7工期要求 (2) 1.8气象: (2) 第二章施工总体部署 (3) 2.1施工组织人员安排 (3) 2.2安全施工要求及责任 (3) 2.3工程项目分工 (3) 2.4工程项目实施 (4) 2.5关键工序的施工组织措施 (4) 2.6材料采购措施 (5) 2.7临时工程安排 (5) 2.8工期 (5) 2.9安全目标 (5) 2.10质量目标 (5) 第三章主要项目施工方法和措施 (6) 3.1总体施工方案 (6) 3.2施工顺序 (6) 3.3光电缆线路施工方法 (7) 3.3.1 光缆施工工艺 (7) 3.3.2 电缆施工工艺图 (7) 3.4信号机施工方法 (10) 3.5用户系统、信息及户线施工方法 (11) 3.6安放系统施工方法 (11) 3.7设备安装施工方法 (11)

3.8电源设备安装 (11) 第四章质量保证措施 (12) 4.1施工技术措施 (12) 4.2控制工程施工措施 (12) 4.3质量保证措施 (13) 4.3.1 质量保证制度 (13) 第五章冬季和雨季施工措施 (15) 5.1冬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5) 5.2雨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5) 第六章安全保证措施 (16) 6.1安全目标 (16) 6.2安全管理机构 (16) 6.3安全管理制度 (16) 6.3.1 实行施工计划的申报和审批制度 (16) 6.3.2执行施工安全员持证上岗制 (17) 6.3.3实行安全奖惩制度 (17) 6.3.4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17) 6.3.5 实行事故申报及管理制度 (17) 6.3.6 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 (17) 6.3.7 建立民工安全管理制度 (17) 6.4保证施工安全措施 (18) 6.5保证人身、设备安全措施 (19) 第七章工期保证措施 (20) 7.1工期保证总体指导思想 (20) 7.2工期进度计划的控制 (21) 7.2.1工期进度计划的实施 (21) 7.2.2 工期进度计划的检查 (22) 7.2.3 工期进度计划的调整 (23) 第八章文明施工措施 (23) 8.1文明施工措施 (23)

铁路信号系统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铁路信号系统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近20多年来,在运输市场激烈竞争的压力下,各国铁路,特别是发达国家铁路为实现提速、高速和重载运输,积极引进采用新技术,大幅度提高了现代化通信信号设备的装备水平,新型技术系统不断涌现。 一、故障-安全技术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新材料的发展,故障—安全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故障—安全核心设备出现了“二取二”、“二乘二取二”和“三取二”等不同结构形式,其同步方式有软同步和硬同步。西门子公司、阿尔斯通公司、日本京山公司、日本日信公司等推出了不同类型的采用硬件同步方式的安全型计算机。 故障—安全技术的提高为高可靠和高安全的铁路信号系统的发 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水平的实时操作系统开发平台 实时操作系统(RTOS,Real Time Operation System)是当今流行的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开发平台。RTOS最关键的部分是实时多任务内核,它的基本功能包括任务管理、定时器管理、存储器管理、资源管理、事件管理、系统管理、消息管理、队列管理、旗语管理等,这些管理功能是通过内核服务函数形式交给用户调用的,也就是RTOS 的应用程序接口(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在

铁路、航空航天以及核反应堆等安全性要求很高的系统中引入RTOS,可以有效地解决系统的安全性和嵌入式软件开发标准化的难题。随着嵌入式系统中软件应用程序越来越大,对开发人员、应用程序接口、程序档案的组织管理成为一个大的课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系统的容错性和故障—安全性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RTOS开发出的程序,具有较高的可移植性,可实现90%以上设备独立,从而有利于系统故障—安全的实现。另外一些成熟的通用程序可以作为专家库函数产品推向社会,嵌入式软件的函数化、产品化能够促进行业交流以及社会分工专业化,减少重复劳动,提高知识创新的效率。 在铁路这样恶劣工作环境下的计算机系统,对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的要求更高,必须使用安全计算机,以保证系统能安全、可靠、不间断地工作。而安全计算机系统的软件核心就是RTOS。目前,英国的西屋公司(Westinghouse)已经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采用了RTOS,瑞典也有很多铁路通信和控制系统采用OSE实时操作系统。 采用实时操作系统可以满足如下性能或特性: 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实时操作系统可以成为整个软件系统的中间件,即实时操作系统通过驱动程序与底层硬件相结合,而上层应用程序通过API和库函数与实时操作系统相结合。实时操作系统完成系统多任务的调度和中断的执行,这样系统的安全模块和非安全模块将会得到有效的隔离,RTOS可以很好地解决硬件冗余模块的同步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