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聚集试验临床意义

血小板聚集试验临床意义
血小板聚集试验临床意义

血小板聚集试验临床意义

概念:血小板聚集(platelet aggregation,PAg)是指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粘附,显示活化的血小板相互作用聚集成团的特征。在富含血小板的血浆(PRP或全血(WB)中,加入致聚剂(亦称诱导剂)连续搅拌能诱发这种现象。

血小板聚集试验(platelet aggregation test,PAgT)

参考范围:

1.ADP0.5μm时最大聚集率(MAR)0.627±0.143,ADP1.0μm时MAR0.678±0.178(比浊法)。

2.肾上腺素0.4μg/mlMAR0.678±0.178(比浊法)。

3.胶原0.2mg/mlMAR0.717±0.193(比浊法)。

4.瑞斯托霉素1.5mg/mlMAR0.875±0.114(比浊法);玻片定性法大多数在++~+++。

5.玻片法30s不出现凝集为异常。

影响因素:

1.最好采用硅化或塑料注射器,玻璃试管等须涂硅处理或使用塑料制品。因为玻璃可以激活凝血反应。

2.止血带不应扎得太紧,时间最好不超过5min,强调采血顺利,以防激活凝血反应。

3.必须在采血后3h内检测完毕。

4.必须避免用EDTA作抗凝剂,防止血浆中Ca2+的过度被螯合。首选枸橼酸钠抗凝。

5.由于是比浊法,故避免溶血、红细胞混杂及牛奶、豆浆等脂类物质对检测的干扰。

6.阿司匹林、双嘧达莫、肝素、双香豆素类药物在检测前1周内不能应用。

7.血小板聚集试验受当日的环境和试剂影响颇大,最好每次以正常人血小板作对照。

8.血小板聚集作用随血浆中枸橼酸钠浓度的降低而增高,因此在贫血患者中应加入较正常者为多的抗凝剂。

9.采血后的标本以放在15~25℃的室温下为宜,低温会使血小板激活,聚集能力增加。

临床意义:

1)PAgT增高: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见于高凝状态和(或)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糖尿病、脑血管病变、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静脉血栓形成、肺梗死、口服避孕药、晚期妊娠、高脂血症、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人工心脏和瓣膜移植术等。

2)PAgT减低: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见于获得性血小板功能减低如:尿毒症、肝硬化、MDS、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白血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等。还见于遗传性血小板功能缺陷,不同的血小板功能缺陷病对各种诱导剂的反应不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血小板无力症:ADP、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减低和不聚集;巨大血小板综合征:ADP、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正常,但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不凝

集;贮存池病:致密颗粒缺陷时,ADP诱导的聚集常减低,无二相聚集;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正常;α颗粒缺陷时,血小板凝集和聚集均正常;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缺陷:ADP诱导的聚集常减低,无二相聚集,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低下。

血小板聚集功能(AA途径)检测试剂盒(粘度测定法)产品技术要求lepu

血小板聚集功能(AA途径)检测试剂盒(粘度测定法) 适用范围:本试剂盒与血栓弹力图仪配套使用,体外检测人全血的血块强度(MA)指标,通过MA计算抑制率,用于评价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药物后的血小板聚集功能。 1.1包装规格 1人份/盒、5人份/盒 1.2产品主要组成成分 2.1 外观 试剂盒外观整洁,标识清晰。试剂盒内的各液体组分应澄清透明,无沉淀或絮状物,无漏液。样品测定杯无破损,无变形。 2.2 准确性 2.2.1用本试剂盒同Haemoneticse公司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试剂盒对40例临床样本进行对照检测,各自测得的抑制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应满足r≥0.975。 2.2.2用本试剂盒测定正常人群抗凝全血样本,应满足表1的要求。

表1正常人群抗凝全血样本AA途径MA值测试结果范围 2.3 批内精密度 用同批试剂盒的普通杯检测同一份枸橼酸钠抗凝全血5次,计算血块强度(MA)的变异系数(CV),应小于15%。 用同批试剂盒的巴曲酶杯和花生四烯酸杯分别检测同一份肝素钠抗凝全血各5次,计算各自的血块强度(MA)的变异系数(CV),均应小于15%。 2.4批间精密度 用不同三批试剂盒每一批的普通杯检测同一份枸橼酸钠抗凝全血各5次,计算血块强度(MA)的变异系数(CV),应小于15%。

血小板平均体积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小板平均体积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小板平均体积(Meam platelet volume, MPV)是血细胞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血小板活化的一个重要指标。血小板平均体积(MPV)MPV升高,血小板体积增大,活性增强。研究发现MPV与许多疾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脑梗)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其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如下: 一.正常参考值:6.75-12.07 fl(飞升) 二.临床意义 1.鉴别血小板减少的病因。 血小板减少症大致有三种病因:(1)巨核细胞生成不足(如再障);(2)血小板破坏增多(如DIC、ITP);(3)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大)。文献报道,可借助MPV的变化来鉴别诊断。一般情况下,PLT减低而MPV增高,为血小板破坏增多所致;PLT减低MPV也减低,为骨髓病变所致。 2.提示骨髓功能恢复的预后价值。 白血病化疗时,全血细胞减少;完全缓解时,全血细胞应恢复正常。有报道指出:MPV增加,是病情开始缓解,骨髓恢复的第一征候。有学者研究发现:白血病化疗时,骨髓抑制期巨核细胞数、MPV和PLT计数三项指标均下降,而骨髓恢复期巨核细胞数的上升比MPV 的上升早1-2天,而MPV的上升又比PLT的上升早1-2天,提示巨核细胞受剌激而影响MPV。在感染的病人中,局部炎症者MPV正常;败血症时有半数病人MPV减低。若MPV随PLT数持续下降,则为骨髓衰竭的征兆,MPV越小,提示骨髓抑制越严重。许多学者认为大血小板代谢活跃,粘附力强,止血性也强。研究结果证明:MPV与PLT体外功能明显相关,胶原和凝血酶诱导PLT聚集速度及程度与MPV呈正相关。有学者发现,有出血倾向者的MPV显著低于无出血倾向者。虽然PLT重度减低,但MPV高于6.4fl时,则出血的发生率较低。

血球仪检测血小板的临床意义

血球仪检测血小板的临床意义 2015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83528个,比上年增加2096个。其中:医院2758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20770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1927个。与上年相比,医院增加172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343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减少3102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4321个,乡镇卫生院36817个,诊所和医务室195290个,村卫生室640536个。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17503个。康宇医疗表示血球仪的市场需求量还是很大,但是对血球仪的质量要求更高了,今天主要主要讲一下血球检测血小板的临床意义 什么是血小板呢,康宇医疗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 血小板是体内最小的血细胞。在循环血中能存活14天。血小板的确很小。血小板直径为2~4μm(微米),厚0.5-1.5μm,是有折光的扁圆形小体。血小板由最大的血细胞——骨髓成熟巨核细胞胞浆发育而来。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血小板数量、质量异常可引起出血性疾病。数量减少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等症。数量增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病症。质量异常可见于血小板无力症。 血小板计数意义 血小板减少见于: 1)血小板生成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放射线损伤; 2)血小板破坏过多,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药物损伤;

3)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输入大量血浆血液受稀释等。 血小板增多见于: 1)急性大失血和溶血后可呈反应性增多; 2)骨髓增生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康宇医疗生产的血球仪,在当地具有影响力,完善了医疗机构的设施设备,增强诊疗安全,规避医疗风险,减少误诊漏诊,得到了当地医院、诊所、医务工作者的好评。

血小板激活和聚集

因血管创伤而失血时,血小板在生理止血过程中的功能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段,第一段主要是创伤发生后,血小板迅速粘附于创伤处,并聚集成团,形成较松软的止血栓子;第二段主要是促进血凝并形成坚实的止血栓子。 (一)血小板粘附与聚集 止血中较松软的血小板止血栓子的形成,要经过血小板粘附与聚集两个过程。 血管损伤后,流经此血管的血小板被血管内皮下组织表面激活,立即粘附于损伤处暴露的胶原纤维上。参与血小板粘附过程的主要因素包括:血小板膜糖蛋白I(GPI)、vonWillebrand因子(vW因子)和内皮下组织中的胶原。当血小板缺乏GPI或胶原纤维变性时,血小板粘附(thrombocyte adhesion)功能便受损。发生血小板粘附过程的可能机制是vW因子再与血小板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此外,血小板膜上的糖苷移换酶活性和胶原蛋白分子的构型与粘附也有着密切关系。 粘附主要是一种表面现象,粘附一旦发生了,血小板的聚集过程(thrombocyte aggregation)也随即发生。聚集是指一些血小板相互粘连在一起的过程。聚集开始时,血小板由圆盘形变成球形,并伸出一些貌似小刺的伪足;同时血小板脱粒,即原来贮存于致密颗粒内的ADP、5-羟色胺等活性物质被释放。ADP释放和某些前列腺素的生成,对聚集的引起十分重要。 1.ADP的作用在体外实验中看到,ADP是使血小板聚集最重要的物质,特别是从血小板释放出来的这种内源性ADP尤其重要。在血小板悬液中加入小量ADP(浓度在0.9μmol/L以下),能迅速引起血小板聚集,但很快又解聚;若加入中等剂量的ADP(1.0μmol/L左右),则在第一聚集时相结束和解聚后不久,又出现第二个不可逆的聚集时相,这是由于血小板释放的内源性ADP所引起的;若是加入大量ADP,则迅速引起不可逆的聚集,即直接进入聚集的第二时相.以不同剂量的凝血酶加入血小板悬液,也可使血小板发生聚集;而且与ADP相似,随着加入剂量的逐渐增加,可看到从只有第一时相可逆性聚集,到出现两个时相的聚集,再到直接进入第二时相的聚集.因为,用腺苷阻断内源性ADP的释放或用腺苷三磷酸双磷酸酶(apyrase)以破坏ADP,均可抑制凝血酶引起的聚集,说明凝血酶的作用可能是由于凝血酶与血小板细胞膜上的凝血酶受体结合后,引起内源性ADP释放所引起的。加入胶原也可引进悬液中的血小板聚集,然而只有第二时相的不可逆聚集,一般认为这也是由于胶原引起内源性的ADP释放所致。 一般能引起血小板聚集的物质均可使血小板内cAMP减少,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则使cAMP增多。因而目前认为,可能是cAMP减少引起血小板内Ca2+增加,促使内源性ADP释放。 ADP引起血小板聚集,还必须有Ca2+ 和纤维蛋白原存在,而且要消耗能量。将血小板悬浮于缺乏葡萄糖的溶液中数小时,或用药物阻断或减弱血小板产生ATP的代谢过程,均将抑制血小板的聚集。ADP也不能使洗净了的血小板聚集,除非加入纤维蛋白原;但凝血酶和胶原可使洗净了的血小板聚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可使血小板a 颗粒内的纤维蛋白原释放。 ADP是通过血小板膜上的ADP受体引起聚集的。目前认为,血小板膜上有表面ATP酶,这是防止血小板相互粘聚所必需的,而ADP可抑制表面ATP酶的活性;ADP还可使血小板暴露出磷脂表面,因而可以通过Ca2+“搭桥”而互相粘聚。 2.血小板前列腺素类物质的作用血小板质膜的磷脂中含有花生四烯酸,血小板细胞内有磷脂酸A2。在血小板被表面激活时,磷脂酶A2也被激活。在磷脂酶A2的催化作用下,花生四烯酸从质膜的磷脂中分离出来。花生四烯酸在血小板的环氧化酶作用下,产生前列腺素G2和H2 (PGG2、PGH2)。PGG2和PGH2都是环内过

血小板计数的意义及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班计数的意义 血小板计数的概念是指计数单位容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值为100~300×10^9/L。血小板减少是引起出血时间延长,严重损伤或在激状态可发生出血。当血小板计数<50×10^9/L时,轻度损伤可引起皮肤粘膜紫癜,手术后可以出血;当血小板计数<20×10^9/L时,常有自发性出血。一般认为,当血小板计数<20×10^9/L时,需要预防性输入血小板。如果血小板计数>50×10^9/L,且血小板功能正常,则手术过程不至于出现明显出血。 1.血小板增多:当血小板计数>400×10^9/L时即为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10^9/L,经治疗后情况改善,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脾切除术后血小板会有明显升高,常高于600×10^9/L,随后会缓慢下降到正常范围。 2.血小板减少:当血小板计数<100×10^9/L即为血小板减少,常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等;血小板破坏增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消耗过度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家族性血小板减少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 血小板减少症 疾病简介 血小板疾病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血小板减少症)或功能减退(血小板功能不全)导致止血栓形成不良和出血而引起的. 血小板数低于正常范围14万~40万/μl. 血小板减少症可能源于血小板产生不足,脾脏对血小板的阻留,血小板破坏或利用增加以及被稀释(表133-1).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严重血小板减少,都可引起典型的出血:多发性瘀斑,最常见于小腿;或在受轻微外伤的部位出现小的散在性瘀斑;粘膜出血(鼻出血,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和阴道出血);和手术后大量出血.胃肠道大量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内出血可危及生命.然而血小板减少症不会像继发于凝血性疾病,那样表现出组织内出血(如深部内脏血肿或关节积血). 也可能因遗传导致.男性发病,女性携带.(WAS综合症) 与白血病区别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出血,在发病前期,皮肤会出现针扎样红点,之后会发展成块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的大小不等,小的如黄豆粒,大的能达到手掌那么大。 出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部位一般在体表皮肤比较松弛的部位,如颈部、眼睛周围、下肢等,并伴有肿痛,严重的会在口腔黏膜部位出现紫斑。血液中正常血小板数量为30万/立方毫米,患病时可减少到4万~5万,当血小板数量降至2万时,患者就有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血尿等,危及生命。

血小板聚集试验临床意义

血小板聚集试验临床意义 概念:血小板聚集(platelet aggregation,PAg)是指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粘附,显示活化的血小板相互作用聚集成团的特征。在富含血小板的血浆(PRP或全血(WB)中,加入致聚剂(亦称诱导剂)连续搅拌能诱发这种现象。 血小板聚集试验(platelet aggregation test,PAgT) 参考范围: 1.ADP0.5μm时最大聚集率(MAR)0.627±0.143,ADP1.0μm时MAR0.678±0.178(比浊法)。 2.肾上腺素0.4μg/mlMAR0.678±0.178(比浊法)。 3.胶原0.2mg/mlMAR0.717±0.193(比浊法)。 4.瑞斯托霉素1.5mg/mlMAR0.875±0.114(比浊法);玻片定性法大多数在++~+++。 5.玻片法30s不出现凝集为异常。 影响因素: 1.最好采用硅化或塑料注射器,玻璃试管等须涂硅处理或使用塑料制品。因为玻璃可以激活凝血反应。 2.止血带不应扎得太紧,时间最好不超过5min,强调采血顺利,以防激活凝血反应。 3.必须在采血后3h内检测完毕。 4.必须避免用EDTA作抗凝剂,防止血浆中Ca2+的过度被螯合。首选枸橼酸钠抗凝。

5.由于是比浊法,故避免溶血、红细胞混杂及牛奶、豆浆等脂类物质对检测的干扰。 6.阿司匹林、双嘧达莫、肝素、双香豆素类药物在检测前1周内不能应用。 7.血小板聚集试验受当日的环境和试剂影响颇大,最好每次以正常人血小板作对照。 8.血小板聚集作用随血浆中枸橼酸钠浓度的降低而增高,因此在贫血患者中应加入较正常者为多的抗凝剂。 9.采血后的标本以放在15~25℃的室温下为宜,低温会使血小板激活,聚集能力增加。 临床意义: 1)PAgT增高: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见于高凝状态和(或)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糖尿病、脑血管病变、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静脉血栓形成、肺梗死、口服避孕药、晚期妊娠、高脂血症、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人工心脏和瓣膜移植术等。 2)PAgT减低: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见于获得性血小板功能减低如:尿毒症、肝硬化、MDS、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白血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等。还见于遗传性血小板功能缺陷,不同的血小板功能缺陷病对各种诱导剂的反应不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血小板无力症:ADP、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减低和不聚集;巨大血小板综合征:ADP、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正常,但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不凝

血小板检验及临床意义

血小板检验及临床意义 血小板检测方法可归纳为出血、血栓和药物监测3大类。虽则有些方法能应用于多种检测目的,但为特殊目的而创建的方法亦有重要价值。故在检测时应合理地运用。 血小板的基本功能是黏附、聚集、分泌、促凝血、血块回缩。通过这些功能维持着正常人体的初期止血作用。由于这些功能异常而导致的出血疾病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类,在有些疾病同时会有血小板功能异常和数量减少。 1 血小板数量检查 1.1目测计数法 将血液用适当的稀释液作一定量稀释,混匀后充入计数池内,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体积内的血小板数量,经过换算得出每升血液中血小板数。 1.2细胞分析仪计数法 1.2.1电阻抗法 血小板通过小孔引起电阻变化,产生的脉冲经数字化后,根据不同的阈值,计算机分别给出血小板数目。 1.2.2光散射法 折射率与细胞内容物有关,血小板有别于红细胞等其它非血小板颗粒,其折射率较低,通过低角度光散射即可与红细胞区别。 2 血小板形态、结构检查 瑞氏染色,显微镜观察;MPV检查,应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 3 血小板功能检查 3.1血块收缩试验(CRT) 血块收缩时有相应的血清析出,计算占原有血量的百分数。 3.2血小板粘附试验 一定量血液与一定表面积的异物接触后,即有相当数目的血板粘附于异物表面上,测定接触面后血小板数之差,可求出占血小板总数的百分率。 3.3血小板聚集试验 血小板聚集是血小板的主要功能之一,主要有比浊法、剪切诱导血小板聚集测定法、散射性粒子检测法、全血电阻抗法、血小板计数法、微量反应板法等。 3.3.1比浊法 在特定的搅拦条件下,在富含血小板血浆中加入诱导剂后,由于血小板发生聚集,悬液的浊度随之下降,根据描记曲线可以计算血小板聚集程度及速度[1]。 3.3.2剪切诱导测定法

谈国产血小板聚集仪

谈国产血小板聚集仪 谈国产血小板聚集仪 一.血小板聚集仪:属于临床检验仪器。 (一)应用领域:临床医学.药物研究.科研教学 (二)测定方法:比浊法 (三)测定仪器分类:● 血小板聚集仪● 全血(血浆)血小板聚集仪● 多通道(单/双/四通道)血小板聚集仪● 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分析仪 二.分析血小板聚集仪: (一)全血(血浆)血小板聚集仪:A.产品功能:采用微量全血直接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B.临床应用:它广泛应用于血小板无力症,血管性假血友病,血小板增多症等疾病的诊断,并在伴有高凝状态的疾病:如中风.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症等和低凝状态的疾病:如上消化道出血.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的临床防治,以及在评价各种血栓病药物治疗作用和中医活血化癌药物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和解聚的研究等方面也是一个重要指标。C.产品特点:D.主要零配件及耗材:一次性测试杯.测试株。G.代表机型:QX-200全血血小板聚集仪H.主要技术参数:测量范围测量速度温度控制测量误差电源外形尺寸重量△R=20.0Ω5分/次 37±0.5℃不大于±0.3ΩAC220V,50Hz,135W500×330×130mm11kg (二)多通道(双/四通道)血小板聚集仪:a)

产品功能:根据 BORN 方法进行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曲线显示;参数设置;最大聚集;最大斜率;解聚时间;面积计算等;统计功能.回归与偏差比较;直方图等;可使用多种诱导剂。 ●可测量参数:最大聚集;斜率(Slope);双相聚集(Biphasic aggregarion);解聚(Desaggregation);解聚斜率(Slope (Desaggregation));形状变化(Shape change);延迟相(Lagphase);面积(Arca);角度(Angle)。 ●测量体积:200ulRRP+20ul诱导剂;最小测量体积 180~200ul。 ●统计:可进行Student-t和Wilconxon检验;回归与偏差比较;直方图;曲线放大.平滑等。 ● 诱导剂:可用多种诱导剂。b) 测定方法及原理:流式密度测定法(可用各种澄清或混浊试剂)。据 BORN 方法而发展的专利测量技术-涡流式密度测量法,自动校零和磁力搅拌棒组成光学-机械结合系统,保证反应系统的均一性和提高灵敏度。c) 应用范围:可用ADP.COL.RIS.ADR等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由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可检测出因聚集功能低下,所造成出血倾向疾病,或因聚集功能过高所形成血栓,诊断血栓栓塞并发症,如中风,心梗等疾病源监测,并可提早预防避免发生。e) 产品特点:● BORN方法和电流法相比,最大的优点在于对血小板含量较低的样本可以进行富积处理后再测量,而用全血作样

血小板聚集临床意义-最新版本new

血小板聚集临床意义 血小板由骨髓造血组织中的巨核细胞产生,呈圆盘状存在于循环血中。血小板聚集是指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相互粘附形成血小板团的功能,血小板聚集特性是其参与止血与血栓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血小板聚集率的测定是一种功能性测定,是血小板活化及其释放反应,膜糖蛋白受体等综合因素的共同表现,是血小板功能检测的基础。血小板聚集功能是血小板的一个重要生理特性,是指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黏附,显示活化的血小板相互作用成团的特征,是血小板参与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血小板聚集试验可用于鉴定先天性血小板功能异常以及获得性血小板功能异常、测量血小板的反应能力和监测药物治疗后血小板功能抑制程度。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对于临床上诊断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一直是血小板体外功能评价的金标准。 检测原理: 血小板的聚集过程可以在体外进行模拟,即在富血小板血浆分别加入花生四稀酸、ADP、胶原和肾上腺素等不同诱导剂。透光度增加程度代表血小板聚集的强度。吸光度(OD)的变化被测量记录代表着聚集度,加入诱导剂后连续搅拌能诱发血小板聚集。 使用ADP和肾上腺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聚集反应有两相:I相:血管壁损伤部位血小板黏附,通过损伤的组织或红细胞释放出ADP所致。特点是聚集发生迅速、可逆即聚集后的血小板又自行分离(称解聚);Ⅱ相:聚集是由血小板本身释放的ADP诱导发生的,特点是聚集过程缓慢、不可逆。 血小板的功能和作用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修补破损的血管。血小板的表面糖衣能吸附血浆蛋白和凝血因子Ⅲ,血小板颗粒内含有与凝血有关的物质。当血管受损害或破裂时,血小板受刺激,由静止相变为机能相,迅即发生变形,表面粘度增大,凝聚成团;同时在表面第Ⅲ因子的作用下,使血浆内的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后者又催化纤维蛋白原变成丝状的纤维蛋白,与血细胞共同形成凝血块止血。血小板颗粒物质的释放,则进一步促进止血和凝血。血小板还有保护血管内皮、参与内皮修复、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血液受损伤流血时,发生止血和凝血效应的机制有多种,但大都与血小板的作用有关系,

血小板聚集试验

「参考值」玻片定性法大多数在++~+++ 比浊法:为均值±ISD 浓度6×10-6M 的ADP可引起最大的可逆性聚集,此时,最大聚集率为35.23±13.52%,坡度为63.91±22.17度。浓度4.5×10-6M的肾上腺素可引起双相聚集曲线,此时第1相的最大聚集率为20.25±4.82%,坡度为61.92±32.90度。「生物学变异」使用某些药物后,如阿司匹林,右旋糖苷、保泰松等,可使聚集性减低,故在本试验前应停用有关药物。「临床意义」血小板聚集系指血小板之间相互粘着的能力。血小板膜上存在着ADP特殊受体,ADP可使血小板聚集。ADP主要来源于血管损伤部位发生血小板粘附后的损伤组织及红细胞释放的ADP,但主要是由血小板释放内源性ADP可使血小板聚集,如果血小板释放内源性ADP量不足或不能释放,血小板就会解聚而恢复正常形态。除ADP外,胶原纤维、凝血酶、肾上腺素等也可使血小板发生聚集并诱发血小板释放内源性ADP. 1.血小板聚集性增加见于手术后,糖尿病,急性心肌梗塞,静脉血栓形成: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肺炎、高β-脂蛋白血症,抗体-抗原复合物反应,肾移植的排异反应,人工心脏瓣膜移植术,多发性硬化症。口服避孕药,高脂肪食谱、吸烟。 2.血小板聚集性降低血小板无力症(Glanzmann病)原发及继发血小板疾病Bernard-soulier综合症,释放反应异常(贮藏池疾患),血管性假性血友病,May-Hegglin异常,Swisscheese病,先天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迁延性及严重肝病,Wilson病、肾病(尿毒症)维生素B12缺乏、细菌性心内膜炎、抗血小板抗体、术后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在有血小板缺陷患者中,血小板加入肾上腺素后第二波可以不出现,这是由于血小板内源性ADP释放不佳所致。

一种新型血小板聚集仪功能的比较与研究

一种新型血小板聚集仪性能评价 及几种血小板分析仪的比较研究 任军伟关杰朱远白洁丛玉隆* (解放军总医院西院检验科,北京 100853;* 通讯作者,北京 100853) 摘要:目的通过新型PL-11血小板分析仪(结果用最大聚集率,maximum aggregation rate , 以PL-MAR%表示)与光比浊法血小板聚集仪(light transmittance aggregometry, LTA),结果用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以LTA-MAR%表示)及Verifynow抗血小板治疗监测系统(VerifyNow)结果用血小板抑制百分数INHI% (inhibition of platelet aggregation percentage )表示,用(100-INHI%)表示Verifynow血小板聚集率进行比较。方法利用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phosphate,ADP)诱导的LTA实验,ADP诱导的PL-11血小板分析仪实验,VerifyNow的P2Y12阻断剂检测板实验(VerifyNow)同时检测对照组与单服氯吡格雷患者组(以下用患者组表示)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①对照组与患者组对比,LTA-MAR%,PL-MAR%,INHI% 3个参数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1和P<0.05);②PL-MAR%,与(100-INHI%), LTA-MAR%呈正相关(r分别是0.794、0.889)。结论:①氯吡格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效果。②PL-11作为一种新型的血小板分析仪,检测结果与LTA法、VerifyNow法结果相关性良好,精密度更高,可作为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新方法。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PL-11;光比浊血小板聚集仪;ADP;VerifyNow; 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超过2.7亿,按全国人口14亿计算,近5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患心血管疾病。随着心血管病人抗血小板药物的广泛使用,如何更有效、更准确地掌握个体患者的服药效果,科学地进行个体化治疗,就需要有更好的临床检验监测手段。目前,光比浊法血小板聚集仪(light transmittance aggregometry, LTA)在临床上的使用率超过95%,是临床应用的最多一种检测方法[1]。VerifyNow抗血小板治疗监测系统(VerifyNow)近年来在国际上广泛被研究应用,普遍认为其结果准确、可靠。南京神州英诺华公司新推出了一种以电阻抗法连续监测血小板数量判断聚集情况的新型仪器 PL-11。本文通过PL-11与LTA及VerifyNow在血小板聚集功能方面的平行检测,达到对PL-11检测性能和方法学的深入了解,使其成为临床医生进行抗血小板药物药效监测及血小板功能检测不可多得的新方法,能够更加准确、有效,快速地服务于患者。 1 材料和方法 1.1 仪器及试剂:CHRONO-LOG MODEL700血小板聚集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美国

血小板计数低的原因

血小板计数低的原因 血小板计数的测定原理 同红细胞计数。所用的稀释液有两类。一类不破坏红细胞,以柠檬酸钠甲醛液为代表,其优点是当血稀释100~200倍时,可同时做红细胞计数,缺点是血小板混杂在大量红细胞之间,计数时容易遗漏。在血小板显著减少的情况下这种方法更不适用。另一类稀释液能破坏红细胞,如尿素稀释液、草酸铵稀释液,由于红细胞完全被溶解,视野较清晰,计数方便,稀释倍数可低至20,误差范围较小,尤其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患者。缺点是如经验不足可能把红细胞碎片误认为血小板。我国目前多选用后一类稀释液。在不破坏红细胞的稀释中应考虑加入等渗剂、抗凝剂及固定防腐剂以保证红细胞等渗不易发生沉淀,有效地阻止血凝,很快将血小板固定,防止形态改变及污染等。而在破坏红细胞的稀释液中主要应加入溶血剂,并要求将红细胞破坏完全。 血小板计数低的原因 1.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血小板破坏或者消耗过多: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等 3.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功能亢进等。 血小板计数的临床意义 血小板计数有助于临床上止血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生理性 正常人血小板计数一天内可有6—10%变化,表现为早晨较低,午后略高;春季较低,冬季略高;平原居民较低,高原较高;静脉血比毛细血管血高10%;女性月经前降低,月经后升高;妊娠中晚期升高,分娩后降低;运动后升高,休息时恢复。 病理性 1.血小板增多:当>400x109/l时为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例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恶性肿瘤、感染、缺氧、创伤、骨折等。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109/l,经治疗后情况改善,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脾切除术后血小板会有明显升高,常高于600x109/l,,随后会缓慢下降到正常范围。 2.血小板减少:当<100x109/l即为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生成减少(见于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急性放射病等) 血小板破坏过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疾病) 血小板消耗增加(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家族性血小板减少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

血常规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血常规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主要反映有无感染,当然作用很多,这是主要作用. 红细胞系列的主要反映有无贫血. 血小板系列的主要反映有无血小板减少或者增多. 以上是常用的作用. 检验项目英文缩写正常值范围临床意义 红细胞计数RBC 男(4.4-5.7)×1012/L 女(3.8-5.1)×1012/L 新生儿(6-7)×1012/L 儿童(4.0-5.2)×1012/L RBC↑,见于真性经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烧伤、 休克、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一氧化碳中毒、 剧烈运动、高血压、高原居住等。 RBC↓,各种贫血、白血病,大出血或持续小出 血,重症寄生虫病,妊娠等。 血红蛋白Hb、Hgb 男120-165g/L 女110-150g/L 血红蛋白增减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计数基本相同 红细胞压积PCV或HCT 男性0.39-0.51 女性0.33-0.46PCV↑脱水浓缩,大面积烧伤,严重呕吐腹泻,尿崩症等。 PCV↓各种贫血,水中毒,妊娠。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100fL MCV、MCH、MCHC是三项诊断贫血的筛选指标。平均细胞血红蛋白MCH27-32Pg 平均细胞血红蛋白浓 度 MCHC320-360g/L 网织红细胞计数Ret·c成人0.5%-1.5%Ret·c↑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 Ret·c↓肾脏疾病,分内泌疾病,溶血性贫血再生危象,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血小板计数PLT BPC(100-300)×109/L ↑增多,急性失血、溶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 性血小板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术后(2月内)、急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恶性肿瘤、大手术后(2W内)等。 血小板计数PLT BPC(100-300)×109/L 减少①遗传性疾病。②获得性疾病,免疫性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各种贫血。

血小板聚集功能(ADP及AA途径)检测试剂盒(粘度测定法)产品技术要求lepu

血小板聚集功能(ADP及AA途径)检测试剂盒(粘度测定法) 适用范围:本试剂盒与血栓弹力图仪配套使用,体外检测人全血的血块强度(MA)指标,通过MA计算抑制率,用于评价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及噻吩并吡啶类药物后的血小板聚集功能。 1.1 包装规格 1人份/盒、5人份/盒。 1.2 产品主要组成成分 2.1 外观 试剂盒外观整洁,标识清晰。试剂盒内的各液体组分应澄清透明,无沉淀或絮状物,无漏液。样品测定杯无破损,无变形。 2.2 准确性 2.2.1用本试剂盒同Haemoneticse公司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试剂盒对40例临床样本进行对照检测,各自测得的抑制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应满足r≥0.975。

2.2.2用本试剂盒测定正常人群抗凝全血样本,应满足表1的要求 表1 正常人群抗凝全血样本ADP及AA途径MA值测试结果范围 2.3 批内精密度 用同批试剂盒的普通杯检测同一份枸橼酸钠抗凝全血5次,计算血块强度(MA)的变异系数(CV),应小于15%。 用同批试剂盒的巴曲酶杯、二磷酸腺苷杯及花生四烯酸杯分别检测同一份肝素钠抗凝全血各5次,计算各自的血块强度(MA)的变异系数(CV),均应小于15%。 2.4批间精密度 用不同三批试剂盒每一批的普通杯检测同一份枸橼酸钠抗凝全血各5次,计算血块强度(MA)的变异系数(CV),应小于15%。 用不同三批试剂盒每一批的巴曲酶杯、二磷酸腺苷杯及花生四烯酸杯分别检测同一份肝素钠抗凝全血5次,计算各自的血块强度(MA)的变异系数(CV),均应小于15%。 2.5 稳定性 将试剂盒置于2℃~8℃,保存12个月之后对试剂盒进行检测,其结果应符合2.1、2.2.2、2.3的要求。

血液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 T)是测定全血中血小板的浓度,是凝血检查最常用的试验之一。正常范围为(100~300)×109/L。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具有保护毛细血管的完整性的功能。有效的血小板质量和数量在机体正常止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血小板止血兼有机械性的堵塞伤口和生物化学性的黏附、聚集、释放作用。血小板计数是诊断出凝血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指标。 临床意义 生理性: 血小板数量随时间和生理状态的不同而变化,午后略高于早晨;春季较冬季低;平原居民较高原居民低;月经前减低,月经后增高;妊娠中晚期增高,分娩后减低;运动、饱餐后增高,休息后恢复。静脉血血小板计数比毛细血管高10%。 病理性: ①减少:主要见于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线损伤、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②增多:主要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大出血、急性溶血、脾切除等。 血小板计数升高 血小板大于400×109/L为升高。 见于:骨髓增殖性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以及肿瘤骨髓转移。在脾切除手术后,血小板也能呈现一过性增多。此外,骨折、出血和手术后,血小板可反应性轻度增高。 血小板计数减低 见于:①血液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

蛋白尿(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白血病、脾功能亢进等。②某些内科疾病:胶原性疾患、尿毒症、肿瘤骨髓转移。③血小板消耗过多: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or 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败血症、粟粒性结核等,血小板也往往减少。

谈国产血小板聚集仪

谈国产血小板聚集仪 一、血小板聚集仪:属于临床检验仪器。(一)应用领域:临床医学、药物研究、科研教学(二)测定方法:比浊法(三)测定仪器分类:●血小板聚集仪●全血(血浆)血小板聚集仪●多通道(单/双/四通道)血小板聚集仪●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分析仪二、分析血小板聚集仪:(一)全血(血浆)血小板聚集仪:A、产品功能:采用微量全血直接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B、临床应用:它广泛应用于血小板无力症,血管性假血友病,血小板增多症等疾病的诊断,并在伴有高凝状态的疾病:如中风、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症等和低凝状态的疾病:如上消化道出血、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的临床防治,以及在评价各种血栓病药物治疗作用和中医活血化癌药物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和解聚的研究等方面也是一个重要指标。C、产品特点:D、主要零配件及耗材:一次性测试杯、测试株。G、代表机型:QX-200全血血小板聚集仪H、主要技术参数:测量范围测量速度温度控制测量误差电源外形尺寸重量△R=20.0Ω5分/次37±0.5℃不大于±0.3ΩAC 220V, 50Hz, 135W500×330×130mm11kg (二)多通道(双/四通道)血小板聚集仪:a) 产品功能:根据BORN 方法进行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曲线显示;参数设置;最大聚集;最大斜率;解聚时间;面积计算等;统计功能、回归与偏差比较;直方图等;可使用多种诱导剂。●可测量参数:最大聚集;斜率(Slope);双相聚集(Biphasic aggregarion);解聚(Desaggregation);解聚斜率(Slope (Desaggregation));形状变化(Shape change);延迟相(Lagphase);面积(Arca);角度(Angle)。 ●测量体积:200ulRRP+20ul诱导剂;最小测量体积180~200ul。●统计:可进行Student-t 和Wilconxon检验;回归与偏差比较;直方图;曲线放大、平滑等。●诱导剂:可用多种诱导剂。b) 测定方法及原理:流式密度测定法(可用各种澄清或混浊试剂)。据BORN 方法而发展的专利测量技术-涡流式密度测量法,自动校零和磁力搅拌棒组成光学-机械结合系统,保证反应系统的均一性和提高灵敏度。c) 应用范围:可用ADP、COL、RIS、ADR等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由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可检测出因聚集功能低下,所造成出血倾向疾病,或因聚集功能过高所形成血栓,诊断血栓栓塞并发症,如中风,心梗等疾病源监测,并可提早预防避免发生。e) 产品特点:●BORN方法和电流法相比,最大的优点在于对血小板含量较低的样本可以进行富积处理后再测量,而用全血作样本的仪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则无法进行测量。另外,以全血为样本时,积压液中的其它成分如红细胞等会对血小板功能检测带来干扰。而以血浆为样本时可以避免这样的问题。●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主要决定于诱导剂的种类和浓度,只有以血浆为样本时,才能检测不同浓度诱导剂的聚集功能。而以全血为样本则不能进行类似的比较。f) 主要零配件及耗材:一次性测试杯、测试珠、诱导剂g) 代表机型1:APACT2 / APACT4 多通道血小板聚集仪h) 主要技术参数:混合速度光源孵育部件测量通道试剂预温槽测量时间重复性灵敏度界面功率600~1000rpm,(可调)发光二极管,650nm温度控制37.4℃±0.3℃2/44个位置(适合直径32.0mm及22.5mm的试剂瓶)最长6000秒(100分钟)CV<5.3%±10%聚集率RS232C80VAJ)代表机型2:LBY-NJ四通道血小板聚集仪●所属类别:Ⅱ-6840-6临床检验仪器●产品功能:专为血栓/止血实验室设计配套的系列仪器之一。●主要功能:主要用于人或动物血小板聚集功能(PAG)测定,以其功能齐全、性能可靠、操作简便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药物研究和科研教学。●产品功能及特点:1.仪器采用透射比浊法原理和嵌入式控制器进行设计,

常见化验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2009-05-10 19:41 常见化验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测定 红细胞计数(简写RBC) 1.正常值 男性:400~550万/mm3 (4.0—5.5×1012/L) 女性:350~500万mm3 (3.5—5.0×1012/L) 新生儿:600~700万mm3 (6.0—7.5×1012/L) 2.临床意义:红细胞计数最常用的是做为检查贫血的主要指标。 (1)红细胞增多: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a.相对增多:在剧烈呕吐,频繁腹泻、多汗时、多尿、长期 不能进食者,由于血液浓缩,红细胞可以出现相对地增多。 b.绝对增多:在某些正常情况下因缺氧也可以出现红细胞增多,如:由平原移居高原生活或剧烈地体力劳动和体育运 动以后及新生儿均可出现红细胞增多。此外,红细胞增多 还见于一些疾病,如:严重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先天 性心脏病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红细胞减少:主要表现为贫血。如:妊娠中、后期的贫血、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失血性贫 血以及溶血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测定(简写Hb) 1.正常值: 男性:12~16克(120—160g/L) 女性:11~15克 ( 110—150g/L ) 新生儿:17~20克 ( 170—200g/L ) 2.临床意义:血红蛋白测定常与红细胞计数同步进行,其增高与减少的临床意议与红细胞计数同。

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 白细胞总数(简写WBC) 1.正常值 成人:4000~10000/mm3 (4—10×10g/L ) 6个月至2岁婴儿:11000~12000/mm3 (11—12×10g/L ) 新生儿:15000~20000/mm3 (15—20×10g/L ) 2.临床意义: (1)增多:白细胞总数增多,是检查体内感染的主要指标之一,主 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感染。在急性大出血、严重的损 伤和急性中毒等也可见到。还有白血病和某些恶性肿瘤, 白细胞均 有增多。此外,在某些正常情况下也可以见到白细胞增多,如:新 生儿、妊娠5个月至分娩后4~5天,以及剧烈运动或劳动后,寒冷、饱餐或淋浴之后等等。 (2)减少:白细胞总数减少,临床上最常见于某些特殊感染,如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病毒等)、伤寒,疟疾等。在某些中毒、长期接触放射线、影响骨髓造血功能的药物、抗癌药物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会出现白细胞总数的减少。 白细胞分类计数(简写DC) 1.正常值 嗜中性粒细胞(简写N) 杆状核:3~5% 分叶核:55~65% 嗜酸性粒细胞(简写E):1~3% 嗜碱性粒细胞(简写B):0~1% 淋巴细胞(简写L):25~35% 单核细胞(简写M):3~8% 2.临床意义: (1)嗜中性粒细胞的增多或减少与白细胞总数的临床意义相同。

血小板聚集率(综述)

血小板聚集率 1、血小板聚集率的意义 血小板聚集率是血小板功能的一个检测指标。血小板聚集率升高时,血小板容易聚集形成血栓,其数值越高,形成血栓的可能越大。在形成血栓的同时,TXA2(血栓素2)↑,还引起冠状动脉痉挛,使心机微循环发生障碍。 在动脉硬化、冠心病、脑梗、高血压、糖尿病等血栓性疾病中,血小板聚集率往往会升高。通过治疗,血小板聚集率↓时,不但可抑制血栓形成,还会使已形成的血栓溶解,因此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可以有观察疗效、筛查药物的作用。而对于目前没有这类疾病的血小板聚集率增高者(血栓前状态)来说,这一指标可作为预测这些疾病发生的重要参考指标,如果根据指标的提示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则有预防这类疾病发生的可能。 2、血小板聚集率升高的原因 ①体内体积大的血小板↑,其功能活跃、致密小体含量高,大量释放ADP、肾上腺素、 血栓素等因子促使血小板聚集率↑ ②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产生血小板活化因子,减少生成PGI2 (前列环素);同时其表面ADP酶生成减少,引起ADP灭活减少,致使血小板聚集 率↑ ③血管内皮细胞生成的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功能的NO减少 ④血管内膜损伤、血流受阻、局部血管壁切应力增高。 3、治疗对策 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是目前常用有效药物。 阿司匹林抑制环氧化酶,能减少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过氧化物(PGG2\PGH2)和 血栓烷A2(TXA2),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氯吡格雷是血小板ADP受体拮抗剂,其活 性代谢产物可选择性、不可逆地与血小板膜表面ADP受体P2Y12结合,进而抑制血 小板聚集。阿司匹林服用剂量:75—325mg,最佳剂量75—150mg;氯吡格雷服用 剂量:负荷剂量300—600mg,维持剂量75mg。由于上述两种药物作用机制的互补 性两者合用增强疗效。实验认为,临床上夜间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及氯吡格 雷疗效优于日间服用。 目前存在对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抵抗,大约4—30% 这两种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应遵照医嘱。 ②有研究表明,中医血淤症病人血小板聚集率增高,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能降低血小板 聚集率。体外实验表明人参皂苷(人参主要成分)抑制血小板聚集率作用最强。有 文献报告:复方丹参滴丸、熟西红柿、大白菜汁具有降低血小板聚集率的作用。也 有文献报告,有氧运动能降低血小板表面糖蛋白受体的表达,促使血小板聚集率↓,其机制不明,可能与促进人体NO合成释放,提高血浆NO浓度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