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网络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高职网络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高职网络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摘要:本文从网络专业职业岗位群的需求方面入手,探讨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的设置及课程群的分布;另外,提出了以高素质的“双师教师队伍”和实训室、实习基地为基本支撑的层次化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职业岗位群;课程体系;课程建设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网络技术专业已经成为高职高专院校的一个热门专业。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该专业。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组建、管理和维护能力以及初步的网络工程规划设计能力,能从事W E B网站的建设、管理与维护,能从事网络设备与技术应用推广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是达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

一、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主,根据就业岗位群的需求,进行合理的网络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

1.根据就业岗位群的需求,以职业能力为主、知识体系为辅,建立课程体系结构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专业在企业、机关、公司、学校等部门的应用情况,特别对分布在珠三角的毕业生就业岗位进行跟踪调查,我们确定网络专业面向以下就业岗位群:(1)网络系统集成:毕业生可以从事校园网、企业网、宽带网的规划设计与安装实施。(2)网络管理与维护:可以从事网络管理,或在企事

业单位进行一般的网络维护。(3)W E B网站建设与维护:可以在专业的网站设计与开发公司任职,也可以在普通企事业单位进行网站开发与维护。(4)网络编程:可以从事基于网络的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5)市场推广业务:可以从事网络技术的推广,网络软硬件产品的销售、培训及售后服务。

高职教育实际上是就业教育,计算机网络专业必须围绕就业岗位群设置课程群支撑体系,课程改革也必须围绕岗位群以知识建构和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对网络专业课程体系来说,其结构由公共平台和专业模块组成,公共平台包括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专业模块的设置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职业支撑模块;第二部分是职业技能模块;第三部分是考证模块;第四部分是职业延展模块;第五部分是融合模块。公共平台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智力基础;职业技能模块是最为重要的职业技能培养部分,又可细分为网络管理模块、网页设计模块、网络编程模块;职业延展模块针对学生专业技能拓展和提高而设置。

2.依据课程体系结构,设置相对应各阶段课程群按照网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职业岗位群所需,本着“立足基础,突出技能,注重素质”的思路,组织各阶段课程群,构建和优化网络课程体系。整个课程体系中还有一个辅助性课程群,即选修课,它是专业必修课程的补充。

本着高职教育基础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我们加大了专业课程的开设比例,将基础性课程进行了整合。例如,原先开设高等数学I、I I,分两个学期,现在改为计算机数学,一个学期。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我们合并、压缩或调整了原有课程中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适时开出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实际操作能力的新课程。如,我们去掉了数字电路、操作系统原理等理论性课程,

另开设了L i n u x原理与应用等新型课程。我们去掉了网络设备课程,因为其内容与计算机网络基础、C i s c o网络技术、网络工程等课程有较多重复。

二、建立以高素质的“双师教师队伍”和实训室、实习基地为基本支撑的层次化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由于高职教育突出的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专业教学中更侧重实践,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实践教学占有较大比重,其实践教学时数应高于理论教学时数。我校网络专业实践课时占比为54%,理论课时占比为46%(我们力争在3年内将实践课时的比例逐步提高到65%以上)。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设计出一些针对性强、独立性强、自成体系的实践课程,它不仅仅依附于理论,而主要是为形成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服务。通过实践课程的设计与形成,按照除工作和岗位能力要求以外,选取适当的实践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编排,纳入课程领域,形成有效地实践课程体系。我们以为,实践教学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为此,提出以高素质的“双师教师队伍”和实训室、实习基地为基本支撑的层次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1.建立以课内实训、实习实训、毕业实践为3个实践阶段的实践教

学体系

在实践教学的组织过程中,可分为课内实训、阶段实训和毕业实践。实践的3个阶段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并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强调职业素质的培训。(1)课内实训是根据课程内容和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进行的实训,一般安排在课堂教学期间,与课程同步进行,由任课教师组织在校内实训室或计算机房进行。其主要目的在于对专业知识了解和运用,尤其是对专业课

程知识点加深理解。网络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每门专业课程都有实训内容,我们要求每门课程都要编写实训指导书。(2)阶段实训是1门或几门课程讲授完成后,为了将知识系统化所进行的训练,一般为1周到2周的时间,由实训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在实训室或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主要目的在于将不同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有机的结合构成相对完整的知识链条。如在学习完网页设计类课程后,可让学生利用D r e a m w e a v e r,F i r e w o r k,F l a sh 网页制作“三剑客”工具软件制作网页,利用https://www.360docs.net/doc/7c446656.html,,SQL Server建立后台数据库,自由成组建设一个W E B网站并参加校内外网页设计比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3)毕业实践体现网络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考查学生参与实践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一般为3个月到半年,由系部总体布置,实习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在校外实习基地或相关企业内进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并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检验,能够通过知识的学习积累结合实际进行创新,最终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和谐统一,完成网络专业的学习任务。

2.实践课程体系的支撑

(1)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高职院校参加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必要条件。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是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就决定了实践教学在高职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为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对教师进行以提高技能水平为目的培训,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好高职教育的关键。近几年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对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年轻教师从普通本科院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或者普通

本科院校的教授退休后聘入高职院校任教,这些教师存在着没有太多实践经验或不重视实践的问题,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本身需要3~5年的时间,针对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策略。一方面,可以考虑在企业中寻求一些具有实践经验,并有一定教学能力的应用性人才,作为学院的实践教师,来弥补实践教师的不足,这些人才的加盟必将使本专业的师资队伍的结构得到较好的调整。另一方面,I T技术的快速更新需要教师不断地加强学习,以适应I T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要求,学院应该大力鼓励并支持普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为了培养“双师型”队伍,我们学院分批次派专业教师到CEAC总部参加CEAC网络工程师的认证培训,并派教师参加L i n ux工程师、C C N A、C C N P认证培训,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参与企业实践,并按满工作量计算。

(2)构建高性能的网络实训室,满足网络实训需求网络实训室是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性学习的平台,是学生学习网络互连、网络配置和维护的重要场所,必须解决好实训室的环境配置问题,虽然可以用软件模拟网络系统进行一些基本的配置操作,但由于缺少现场的操作过程,没有感性认识,它不能代替网络实训室,只能作为网络实训的补充。网络实训室的主要设备是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和计算机,交换机和路由器是网络实训室的必要设备,购买何种品牌及种类的交换机,也要进行功能分析,C i s c o的交换机和路由器历史悠久,性能稳定,种类齐全,虽然价格上比其他品牌的产品稍高一些,但考虑到市场上的计算机网络书籍都是以C i s c o设备为例的,C i s c o网络设备的市场占有率最高,学生只要掌握了C i s c o网络设备的应用,其他品牌的网络设备很容易学会,因此,网络设备选择Cisco的产品是最佳选择。

最后,建立合理的网络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不仅要考虑网络专业就业岗位群的需求,还需考虑其它多个方面,如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学院的办学力量等。

参考文献

[1]夏菲,姜美珠,孙占学,郭福生.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2

[2]李庆风.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7

[3]朱伟,刘群.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职教版),2006,2

[4]王秀平.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6,1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陈柳艳 摘要: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是系统工程,课程体系改革要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从课程综合化、模块化、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改革与考核评价方法改革等方面采进行。本文结合学院实际工作对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及研究。 关键词: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一、关于离职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目标定位是最重要的,它直接关系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向性问题。影响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与实施、考核方式等的改革。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输送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从人才培养方案说,课程体系定位应与人才培养下作目标相一致。我同高职教育的基本H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要有一技之长.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传统的技术型人才已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要的适应性,多元性的要求。在今天很多岗位消失得很快,越来越多的丁作岗位需要宽厚的理论基础与较高的操作技能,也就是我们的教育要保证使受教育者以宽厚的基础与实力去迎接多元化、快速发展的世界。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技能要有可迁移性,可延续性。 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要与此相匹配一因此.如何使学生能理解并提高专业群、职业群的知识能力。使课程的框架臣宽、更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是课程体系改革应该考虑的问题。在课程改革目标选择上。既要让学生掌握较强的实践技术能力,满足行业、企业的需要。

又应该考虑学生的职业生涯的发展、职业素质的养成,使学生有较强的就业弹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同家对高职教育提出了必须坚持内涵发展的道路.要努力抓好实践教学、基础课两个课程系统的建设,课程体系改革要实现: 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性。以职业能力作为课程的主线,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 注重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素养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有很强的技术操作能力.也要有良好的素质和职业道德。高职教育培养的不是片面的“职业人”,而是完整的“社会人”。 二、高职课程体系改革内容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建设时,首先要开展科学、有效的市场调研.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把社会产业结构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作为确定课程体系的依据。职业教育的课程从工作任务出发。关注工作过程系统。课程体系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兼顾公共基础等人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确定、整合课程内容。 (二)按照模块化、综合化的结构建构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除了选择教学的内容.还有一个是教学内容如何序化、结构化的问题。传统的学科课程结构体系割断学科的联系,难以形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综合能力。模块化教学有效地避免了课程内容之间的交叉重叠,教学的目的性强,使教育教学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建市模块课程体系,依据真实T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整合序化

课程体系建设总结分析报告

课程体系建设总结分析报告

课程体系建设总结分析报告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动适应市场对人才发展需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按照“校院合作、工学结合、以岗位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思路,以“共建共管、互利双赢”为原则,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专业依托行业企业的优势资源,破解专业建设过程中的瓶颈,形成以“1个中心、4个模块、4个阶段”为特点的“梯进式144”人才培养模式。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瞄准职业岗位,按岗位标准要求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围绕职业岗位能力组织实施教学,实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岗位的一致性,实现专业教育与行业教育、岗位教育有机结合,学生与行业、岗位、社会“零距离”接触,使学生在真实的岗位环境中训练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 (一)以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基于工作岗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针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存在的“宽而不精、学而不专”的问题,我们瞄准人才市场的发展需求,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上,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检验行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兼顾医疗卫生大行业就业岗 位迁移,构建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基于工作岗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专业建设实践,逐步形成以校企双赢为基础的“梯进式144”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主动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确定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 医学检验专业是面向医疗卫生技术行业的通用型、宽口径专业,具有专业涉及面广、毕业生就业面广的特点,但普适性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存在学习内容全面但不深入、学生学无专长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岗位适应 性,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是专业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以临床检验为核心职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

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
骆 斌 张大良 邵 栋1 210093)
(南京大学软件学院 1、引言
南京市汉口路 22 号
软件工程是指开发、操作和维护软件系统的系统、规范、可度量的方法。从历史上看, 软件工程学科曾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但随着软件产业不断发展的需求,传统的计算 机学科逐步上升到计算学科, 2001 年 IEEE 发布的计算学科教学规划把计算学科划分为计算 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和其他有待发展的学科等子学科, 标志了软件工程这个名词作为与计算机理论相对应的各种软件实践技术的总称已经得到世 界范围内的公认。 我国在 2001 年底推出了示范性软件学院计划,把我国软件工程专业定位在面向软件产 业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型软件实用人才。围绕这一定位,软件工程教育应该围绕大型软件开 发过程中的工程方法、关键技术和相关工具展开,在专业教学过程力图使得学生具备科学 世界观,掌握科学方法,具有扎实软件基础,受到良好软件工程训练,熟悉软件应用和工 具,参与过实际项目,拥有较好职业素质。 本文研究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在研究过程中引入了科学的方法,参照 IEEE CC2001 的成熟做法, 首先明确专业的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 然后建立相关的知识体系, 再后确定课程体系,最后确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 2、软件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领域简介 课程体系必须建立在对本专业知识体系的全面研究之上。作为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的基本依据,我校编写的《复合型软件实用人才的知识体系》定义了基本素质 BAS,计算 机软件基础 CSE,软件工程与软件管理 SEM,数学、工程和职业基础 MEP,软件系统与应 用 SSA,软件工具与产品 STP 等 6 个知识体系子类,并在各子类之下细分为知识领域、知 识单元和知识点三级。为方便讨论课程体系设计,现将与专业相关的 5 个子类的知识领域 简单列举如下: 1)CSE 定义了从事软件工作所应具备的软件专业基础知识,包括离散数学基础 CSE.DS,程序设计与算法基础 CSE.PF,计算机硬件基础 CSE.CH,系统软件基础 CSE.SS, 数据库应用基础 CSE.DB,网络通信基础 CSE.NC 和软件构造技术 CSE.CT 等知识领域。 2)SEM 定义了软件工程与软件管理知识,包括软件模型与分析 SEM.MA,软件设计 SEM.DE,软件检验和有效性验证 SEM.VV,软件演化 SEM.EV,软件过程 SEM.PR,软件 质量 SEM.QA 和软件管理 SEM.MG 等知识领域。 3)MEP 定义从事软件工作所应具备的数学、工程和职业知识,包括软件的数学基础 MEP.MF,软件的工程基础 MEP.EF,软件行业的职业素质 MEP.PP,软件业的外国语能力 MEP.FL 等知识领域。 4)SSA 定义从事某一方面软件工作应具备的专业或领域应用知识,包括网络工程与网 络应用 https://www.360docs.net/doc/7c446656.html,(计算机网络进阶 AN,分布式计算 DC,多媒体技术 MM) ,嵌入式与实时
1
骆斌,教授,副院长,博士;张大良,教授,副校长,软件学院教学委员会主任;邵栋,讲师。联系邮件, luobin@https://www.360docs.net/doc/7c446656.html,。

浅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

浅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本文作者从工作实际出发,阐述了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内容,以及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申报、管理、检查评估与验收方法。 关键词:高职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作为高职院校,只有通过不断地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建立课程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等手段,建立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体系,才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及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以现代人才观和课程观为依据,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改革为动力,全面审视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建设目标,通过调整归并、增删取舍、综合开发、探索创新等方式和手段,优化课程体系和内容体系,从而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1、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的原则。各专业教学计划中所设置的课程要与就业目标直接挂钩,能清晰地体现出就业方向和工作必需的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与就业目标有益而无关的课程,可开可不开的不开,可讲可不讲的内容少讲。使得课程设置精减实用,目标明确。 2、以专业目标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形成为本位的原则。专业培养目标应以人才规格分析为前提,课程设置应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人才规格分析形成的能力模块,是课程设置模块的重要依据,在课程模块对应能力模块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尽量减少和弱化与能力无关的课目,大力强化能力培养。 3、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标准为尺度的原则。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中心,建立有利于能力形成,特色鲜明的实践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有别于本科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标志。实践课程体系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衡量教学效果的尺度是国家制定的行业职业标准。因此,实践课程体系应与国家(乃至国际)行业标准紧密接轨。各专业应以职业标准中包括的素养、知识、技能要求为依据,制定出培训项目明确详尽,培养过程严格有序的实践课程体系,并通过这一体系,为学生提供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使之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网络工程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网络工程专业2013-2017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概述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的世纪、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世纪。随着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深入,政府办公网、校园网、企业内部网、小型局域网和无线网络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及Internet服务等逐步普及。于是在网络规划与设计、施工安装、管理维护等方面需要大量的网络专业技术人才。这些巨大的社会需求给网络工程专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校网络工程专业经过八年的建设,本专业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专业教学基本建设、专业市场跟踪及形成专业特色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现已建立了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及实验、实习基地,形成了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基本合理的师资队伍。 二、专业现状分析 (一)、专业概况 我校网络工程专业是2006年开办的四年制本科专业,本专业现实行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大类招生,采用2+2培养模式,每年招生规模在80人左右,本专业在校学生近300人。 本专业自创办以来,始终秉承“面向社会需求,有利学生成才,理论实践并重,兼顾前沿进展”的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为龙头,以科研为先导,以课程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以学生为根本”的办学思路。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本专业不断革新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实验手段,稳步推进专业内涵建设,在人才培养上形成特色,取得较好的培养质量,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广泛好评,近几届毕业生协议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 (二)、专业办学条件 经过多年的建设,网络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均有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人才培养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网络工程实践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根据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网络工程专业具有专业知识更新快、技术发展迅速的特点,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整合,加强课程实践环节,

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摘要:针对大数据时代下地方应用型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大数据环境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以咸阳师范学院为例,介绍了对传统课程体系进行的调整。一方面调整了整个课程体系的结构,另一方面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融入了大数据相关理论和技术等内容。通过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该套课程体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为同类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地方应用型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0引言 大数据作为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行业又一颠覆性的技术,备受人们的关注,大数据技术正从概念转向实际的应用,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大数据技术应用成功案例,大数据的价值也在迅速增长。2015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达到115.9亿元人民币,增速达38%,预计2016~2018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将维持40%左右的高速增长[1]。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软件行业对人才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咸阳师范学院作为咸阳市地方应用型高校以服务咸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肩负着培养满足咸阳地方社会需求软件人才的使命,需要把培养面向大数据时代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作为战略任务来抓。而课程体系的建设是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通过分析我院传统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以及大数据时代下企业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要求,找出大数据时代下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中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我院面向大数据环境的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中课程体系的建设。 1我院软件工程专业传统的课程体系 自我院计算机系成立以来,软件工程专业一直是我院重点建设专业。2013年,“‘3+1’校企合作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确定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一直以来,该专业以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为培养目标,以企业、市场需求为导向,重视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与尚观科技、中软国际、华清远见、蓝鸥科技等西安多家企业联合,采取3+1嵌入式校企联合教育培养模式,将课程教学、工程实践、行业理念进行无缝结合。课程体系是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2],主要反映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上[3]。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设计既要体现基础知识的传授,也要体现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职业能力规划发展问题。我院2013-2015级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如图1所示。图12013-2015级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从图1可以看出通识教育必修课程的教学阶段共3个半学年,主要涉及思想政治基础知识、体育、人文历史、外语应用能力等;相关学科基础类课程主要包括高数、线性代数、数字逻辑等数学类课程;本学科基础类课程主要涉及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等;专业技能教学阶段强调对学生工程性、实用性、技术性和复合型能力的培养,主要安排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等,专业选修课程包括Web软件开发、Linux系统应用程序开发、移动终端开发等。根据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软件工程行业规范[4],本着“轻理论,重实践”的原则,我院在一定程度上压缩理论课课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标准

摘要:高职的课程标准建设是高职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文章从课程标准的内涵和课程标准建设的意义入手,探讨如何进行课程标准建设和建设要点。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建设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提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1)由此可见,高职的课程标准建设是高职教育改革中的关键问题,也是一个焦点问题!它是高职院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内涵建设整体水平,促进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一、课程标准的内涵何谓标准?在汉语词典里的意思是“衡量事物的准则”,那么何谓高职教育的课程标准呢?针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特殊性,高职课程标准可以理解为各各院校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规定课程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要求及过程等的为课程教学提供指导的文件。课程标准是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化,是规范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涵:(一)内容标准内容标准里包含了课程的学习任务与学习内容。学习任务是学习领域课程的基础。它是在每个学习情境下,设计的要学生完成的基本工作任务。学习内容是为完成学习任务,课程应讲授的具体知识与技能。简单地说内容标准就是说明“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二)考核标准考核标准里包含了学习目标和考核评价。学习目标简单地说就是明确学生在经过学习以后应该“知道什么”和“会做什么”,还有学生要“学到什么程度”,老师要“教到什么程度”,是指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考核评价也就是“考什么?怎么考?”,对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提出“质”与“量”的考核标准,并提出相应的考核方式。(三)教学指导教学指导包括了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根据内容标准与考核标准要求,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条件,科学设计学习情境,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二、课程标准建设的意义(一)有章可循课程教学应该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程序、有内容的活动。(2)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是教与学的主要指导依据。课程标准科学合理,才有可能完成课程的教学内容并达成教学目标。教学改革离不开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首先要从课程标准建设入手。因此,课程标准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的关键问题。进行课程标准建设是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的必要过程。正如管理的逻辑过程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一样,课程标准的建设包含了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整个逻辑过程,从之前的策划与设计,到教学的组织设计,到教师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应用和最终教学质量的检查监控。(三)与行业企业零距离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课程标准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是把工作任务的要求课程化,把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课程化,使学生达到职业岗位素质能力要求。基于此,与行业企业零距离的课程标准建设势在必行。三、如何进行课程标准建设(一)精准的课程定位好的课程标准建立在精准的课程定位基础上,而精准的课程定位的前提是对课程开发过程的了解,对典型工作任务如何转换为此门学习领域课程的了解。在制定课程标准之前,首先要了解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要求,典型工作任务来明确课程的性质,弄清本门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简练的语言对该课程的性质、典型工作任务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等进行总体描述。其中,课程性质要说明该课程在

机电一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职业教育的教学现状迫切需要实施课程体系改革。一是课程体系的陈旧,造成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与就业的联系不够紧密,就业市场对中职学校毕业生提出新的要求,学生感觉学不到实用的东西;二是从学生学习现状来看,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弱,学习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基础,致使学生听不懂,学不会,大部分时间只好在课堂上睡觉,满足不了现代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要求。以至于造成学生“学不懂,用不上,留不住”。教师感觉“课堂秩序难以维持,教学效果难以提高,劳动得不到认同。”因此要结合实际探索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必需、实用、够用”为依据的新型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型应用人才的战略部署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划纲要(2010—2020)》的具体要求,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遵循“加强实践、注重应用、增强素质、培养能力”的原则,以建设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为先导,以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为前提,以课程内容和教材建设为核心,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教材和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为依托,以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建设工作,构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理念先进、学生技能一流”的课程教学体系。 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立足瑞安,服务机电行业,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质量,为“瑞安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课程体系建设的意义和目标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建议摘要: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事关学校课程改革,关系着学校教学改革和教育质量的提升,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要坚持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线,以职业实训为导向,其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实训指导、方案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要坚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职业院校;精品课程;数字资源 一.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1.职业院校建设精品课程关系着职业院校教学与课程改革,直接影响着职业院校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势必会筹集和配置最优质的团队师资力量,最优质的学科资源,以少数特色专业带动职业院校专业与课程方向改革,以精品课程建设来发现传统教学方式中的缺陷与不足,从而逐渐改变传统的、效率较低的课堂教学方式,青年骨干教师的创新教学方式直接推动院校教学改革和课程教学改革,带动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2.职业院校建设精品课程是提高职业院校特色专业课程建设、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职业院校的教育方式与教学目标与普通本科高校有着明显的差异,直接导致了职业院校课程建设与普通本科教育的课程建设有所不同。职业院校只有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专业,建设一批具有极具特色、强大优势的精品课程,才能为职业院校提升一定的知名度、吸纳更多的优质生源、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3.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有利于推动信息化教学和数字开放教育资源建设。职业院校精品课程虽然耗费了学校最优秀的师资力量,优势学科和高额的经费投入,但精品课程的建设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职业院校采用远程教学、信息化教学、开展数字化教育的进程。职业院校建设的精品课程是一种数字开放教育资源,其建设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着职业院校开放数字教育资源社会共享的程度,关系着职业院校在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发展中的贡献程度。 二.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 1.教学内容。精品课程选择和建设的内容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最关键要素之一。选择正确和合适的课程课题,不仅有利于精品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能够深受师生的广泛欢迎和接受,这样的课程才开始起到了应有的效用。由于精品课程的内容设置和教学内容方案的设计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笔者认为,精品课程教学内容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①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内容的选取和设置,要坚持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即要坚持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重点突出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职业院校精品课程的选取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②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内容设置和选取要符合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和接受能力。课程内容不能远远超出学生的领会能力和接受能力,否则就会造成学生学习效率的下降,也不能停留在表层、肤浅的层面,为此职业院校精品课程不宜选择那些理论性强的课程作为首选。③职业院校精品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建设应该利于推广职业院校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精品课程的建设是职业院校进行广泛和深入教学与课程改革的试行,只有先行的课程改革进行的顺利,才能有效地促使教育主管者积极主张进行传统的课堂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 2.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任何教学团队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只有一支业务素质强、教学水平优、团结奉献责任感高、教师职业道德高尚的团队才能打造出一批出色的精品课程。职业院校在进行精品课程建设选择师资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前言 本专业主要面向湖南省及沿海开放地区的各类中小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工作一线岗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诚信守法、勤奋敬业、坚持原则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掌握必备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会计实务工作能力和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本专业的培养分了会计实务方向和审计实务方向。 通过多年来的打造,本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学生竞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本专业专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7人,讲师4人,高级职称比例67%。本专业拥有2门国家精品课程《企业纳税实务》(2008年)和《会计循环综合实训》(2010年),主编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2本,省级规划教材20本。建有11个专业实训室,一个实践平台(长沙明正会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为长沙市2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代理记账,代办工商登记,代办纳税申报服务,为湖南省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应有的职业支持,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自2008年来,本专业先后主持了5个省级的大型项目:承办了2008年和2009年湖南省中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技能竞赛,2010年负责完成了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师培训标准的制定,2010年负责完成了湖南省会计专业技能抽查考试标准的制定和抽查考试题库建立工作,并将在2010年11月承担全省会计专业1000多名学生的技能抽查考试工作。2010年,本专业还承担了教育部会计专业资源库建设项目下的一个子项目――《行业会计比较》课程建设任务。近年来,本专业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先后共获得了18个奖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1个,省级奖励7个):在“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大赛上,2008年-2010年连续3年蝉联湖南省高职组第一名,2008年全国总决赛高职组第三名,2009年全国总决赛高职组第一名;2008-2009连续两年派学生参加湖南省教育厅举办的职业院校冬季技能竞赛—高职会计实务与电算化项目,我院的学生全部获得一等奖。此外,在2009年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的高职专业水平评估中,本专业以雄厚的办学实力,突出的办学特色和显著的工作业绩获得优秀等级并名列全省高职会计专业第一名。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会计专业已经成为了湖南省高职院校的品牌专业,且在国内具有了一定影响力。 一、专业标准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各类中小企业、非营利组织会计工作一线岗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诚信守法、勤奋敬业、坚持原则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掌握必备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会计实务工作能力和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群)为:中小企业的出纳、会计核算、审计和财务管理等岗位;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的会计代理、会计咨询和审计助理等岗位;财务软件的推广、培训和维护等岗位。 (二)人才培养规格

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

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第1期 32 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 ●南京大学骆斌张大良邵栋 件工程是指开发、操作和维护软件系统的系统、规 范、可度量的方法。从历史上看,软件工程学科曾 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但随着软件产业不断发展的需求,传统的计算机学科逐步上升到计算学科,2001年IEEE 发布的计算学科教学规划把计算学科划分为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和其他有待发展的学科等子学科,标志了软件工程这个名词作为与计算机理论相对应的各种软件实践技术的总称已经得到世界范围的公认。 我国在2001年底推出了示范性软件学院计划,把我国软件工程专业定位在面向软件产业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型软件实用人才。围绕这一定位,软件工程教育应该围绕大型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工程方法、关键技术和相关工具展开,在专业教学过程力图使得学生具备科学世界观,掌握科学方法,具有扎实的软件基础,受到良好的软件工程训练,熟悉软件应用和工具,参与实际项目,拥有较好的职业素质。 本文研究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在研究过程中引入了科学的方法,参照IEEE CC2001的成熟做法,首先明确专业的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然后建立相关的知识体系,确定课程体系,最后确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 1. 软件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领域简介 课程体系必须建立在对本专业知识体系的全面研究之上。作为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我校编写的《复合型软件实用人才的知识体系》定义了基本素质BAS,计算机软件基础CSE,软件工程与软件管理SEM,数学、工程和职业基础MEP,软件系统与应用SSA,软件工具与产品STP6个知识体系子类,并在各子类之下细分为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级。为方便讨论课程体系设计,现将与专业相关的5个子类的知识领域简单列举如下: (1)CSE定义了从事软件工作所应具备的软件专业基础知识,包括离散数学基础CSE.DS,程序设计与算法基础CSE.PF,计算机硬件基础CSE.CH,系统软件基础CSE.SS,数据库应用基础CSE.DB,网络通信基础CSE.NC 和软件构造技术CSE.CT等知识领域。 (2)SEM定义了软件工程与软件管理知识,包括软件模型与分析SEM.MA,软件设计SEM.DE,软件检验和有效性验证SEM.VV,软件演化SEM.EV,软件过程SEM.PR,软件质量SEM.QA和软件管理SEM.MG等知识领域。 (3)MEP定义了从事软件工作所应具备的数学、工程和职业知识,包括软件的数学基础MEP.MF,软件的工程基础MEP.EF,软件行业的职业素质MEP.PP,软件业的外国语能力MEP.FL等知识领域。 (4)SSA定义了从事某一方面软件工作应具备的专业或领域应用知识,包括网络工程与网络应用https://www.360docs.net/doc/7c446656.html,(计算机网络进阶AN,分布式计算DC,多媒体技术MM),嵌入式与实时系统SSA.EM,图形软件系统SSA.GH,信息系统SSA.IS(组织和管理GM,系统开发理论SD,智能信息处理IP,ERP系统EP,电子商务系统EC)等领域。毕业生应该深入理解其中至少一个软件应用领域。 (5)STP定义了从事软件工作所应掌握的当前主流软件工具与软件产品,包括硬件,网络设备,PL,OS,DBMS,CASE工具等。 2.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策略 在确定软件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之后,紧接着应研究课程体系的设计策略。课程体系设计策略包括课程启动策略、课程组织策略和特色课程设置策略。 课程启动策略主要有:(1)围绕算法设计展开的算法优先策略。(2)自底向上展开的硬件优先策略。(3)从计算机导论展开的广度优先策略。(4)强调编程能力的程序设计优先策略。(5)强调系统使用的命令优先策略。(6)从面向对象展开的对象优先策略。课程组织策略包括:(1)基于主题的组织模式,把知识体系中的每个知识领域组织成一门或几门课程。(2)基于系统的组织模式,把每类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设置一门或几门课程。(3)混合模式,在课程设计时不区分前两种方法。特色课程设置策略依据本校的办学特色和研究专长确定。 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规划一方面应强调工程性、技术性、实用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复合型,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认识到强化基础在更快、更好、更有效地解决复杂软件的构造和应用方面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因此,对于课程启动策略,传统计算机科学专业的课程启动方式并不适合于本专业,但工程优先策略也不适合于那些没有任何计算机基础的本科生;对于课程组织策略,基于主题的组织模式更多地具有科学研究属性,而基于系统的组织模式又不利于强化基础知识;对于特色课程设置策略,也应避免缺乏全面综合考虑,因人设课,从而造成特色课程系统性差,教学内容重复和遗漏并存。 我院在课程体系设计时认真考虑了上述因素,采用了 软

网络安全工程师课程详解.doc

一、技术模块 计算机基础课程 本课程是百日精英各专业的的选修课程。 培养目标:了解计算机最基本的技术与应用,安装个人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掌握互联网中使用网络资源的本领,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自动化系列软件,培养学员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在课程中,首先先介绍了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的维护与安全使用。 其次介绍了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安装和使用方法。包括视窗操作系统Windows XP的安装、基本操作和简单设置;应用软件Office 2003的安装、基本操作和高级使用技巧。通过对每个知识点的讲解,结合课程中的大量实验进一步使学员了解计算机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之间的关系。通过熟练操作,提高使用技巧。 核心课程是OFFICE系列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运用和高级使用技巧,学员能够熟练制作使用文档、表格、幻灯片等。为以后的方案书制作,投标报价,演讲打下基础。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CCNA) 本课程是百日精英网络工程师BCNP底层技术的基础课程,也是重要课程之一。 培养目标:了解网络的基本结构;掌握网络构建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网络下三层结构模型(物理、数据链路、网络层);配置Cisco 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产品在多协议网络环境中运行。 本模块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特别增加了对实验的训练,并真正跟踪最新思科技术,平均每3个月,银河的课程就会随着技术和业界需求而变化,增强学员在实际工作中的广泛适应性。课程包括网络互联、交换技术及应用、网络协议、配置CISCO路由器及IOS管理命令、IP路由、虚拟局域网VLAN、管理CISCO网络、应用NAT和PAT扩展网络、访问列表、广域网技术、项目案例等。 在理论积累的基础上,学员能够在Catalyst 2900/2950系列交换机上配置VLAN和端口安全性,在Cisco 2500、2600、4000、7500系列路由器上配置多种路由协议如:RIP、IGRP、EIGRP、OSPF,并设置VLSM支持和路由归纳。配置Cisco路由器支持多种广域网连接技术,获得充分的实际操作经验; 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学员能够参加CCNA Exam 640-801考试。 华为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HCNE) 本课程是网络底层技术的扩充部分,在熟悉思科技术的基础之上,掌握华为网络设备技术。 培养目标:了解华为网络设备和思科设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一步掌握网络基本知识,能够驾驭华为的网络设备设计和实施一个中小型企业网络。 在相同的网络理论知识之上,重点讲解思科技术和华为技术的不同部分,包括设备的操作系统,相关命令的表现方式等,为学员掌握多厂商技术,实施综合解决方案,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学员能够参加HCNE Huawei Certified Network Engineer考试 无线局域网配置与管理(DWE) 本课程是网络底层技术另一扩充,无线技术是网络基础建设的另一发展方向。 培养目标:深入了解无线网络技术标准及工作原理,可以熟练应用无线网络产品组建无线网络。 课程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无线网络的概念、逻辑结构和应用特点;

1 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具备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在饭店、景区、旅行社等一线工作的初中级服务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围绕这一目标,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必须以职业需求为导向。 一、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要求,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必然要求有相应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这种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把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放在第一位的,也就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构建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目的。 二、建设目标 制定出适合“双元主体重德强能三入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根据“三入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积极探索以各种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方性和职业性。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从而构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双元主体重德强能三入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这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培养适应岗位职业能力人才的实际需要,更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内涵建设的需要。 三、建设思路 根据“双元主体重德强能三入递进”的人才培养方案,依托区域内与学校有长期实训合作关系的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饭店等旅游企业,对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作深入调研,同时对本专业已毕业学生进行跟踪调研,了解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状况,确定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从企业真实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出发,将真实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性工作任务的思路。通俗一点说就是从事企业某一工作岗位,完成该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都需要学校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之进行培养,使学生一毕业就

软件工程专业办学现状及发展特色分析

软件工程专业办学现状及发展特色分析 摘要:针对目前软件工程专业办学从课程体系设置到教育教学模式构建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单一性和趋同性问题,提出将移动互联网作为专业建设重点,加强校企合作办学,推行CDIO工程实践教学理念,借助Moodle平台引入群体―探究类教学模式以培养企业急需的工程实践性高级人才。 关键词:软件工程;办学现状;特色;本科教育 0 引言 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根据工信部2013年1月2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软件产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万亿元,同比增长%。2015年,国家对软件人才的需求超过600万人。然而,目前我国每年最多能培养20万软件人才,难以满足社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因此,加大力度培养软件人才储备仍然是我国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国家战略的迫切需要Ⅲ。 1 目前软件工程办学现状 截至2009年底,全国有普通本科院校792所,普通高职院校1 239所,经国家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316

所,经国家审定的分校办学点共68个;目前,接近80%的院校都开设有软件及软件相关专业,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多个专业,学历、学位层次覆盖博士、硕士、本科和专科。同时,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和《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的精神,实现我国软件产业人才培养跨越式发展,教育部以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软件、集成电路、信息安全等信息技术关键行业的战略性和紧缺性人才培养为突破口,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改革举措。从2001年起至今,国家先后批准成立37所示范性软件学院、35所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25个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成立了40个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紧跟发展形式,也先后批准成立超过50多所地方性示范软件学院。2008年,教育部还在高校中批准设立20个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以重庆市为例,全市共有57所高等院校,目前开办软件工程本科专业的院校已有15所。纵观这些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从课程体系设置到教育教学模式构建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单一性和趋同性。事实上,

高职课程体系建设问题分析

高职课程体系建设问题分析 摘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界的热点,高职课程体系建设是高职 院校教学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分析了我国高职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以专项职业技能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目标,以及高 职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高职;课程体系;建设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 16 号文件)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和难点。因此,如何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就成了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高职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借鉴了国外高职教育的一些经验,引入了能力本位的概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学科本位思想在课程建设中的表现仍根深蒂固。能力本位 的课程模式基本还停留在概念层面,在人才培养计划中仍沿用学科本位的课程体 系和课程形式,课程体系主要是参考就业市场的需求、借鉴本科教育课程设置的 体系和模式,这些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理论知识有余,专业技能不足,学生实 际动手操作能力较弱,不能满足企业、行业即到即用的需求,造成社会急需的优 秀高技能人才短缺。随着各行各业自动化程度的日趋提高,高级技师的缺口日益 突出。 分析其原因,学校始终未能彻底摆脱传统的学科型教学模式的束缚,课程设 置和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的能力要求脱节,教材内容没有很好地突出职业性和实 践性。教师偏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而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职业素质和职 业技能的培养没有有机结合。即使实验实训课程的设置,也是验证性实验多,学 生的独立性和创新新很难得到提高,体现不了高职教育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和技能 培养的特色。此外,考核形式上,笔试仍是主要形式,技能评价的体系难于建立,技能训练无法真正到位。因此,立足于职业岗位分析,针对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从源头开始突出高职课程体系的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显得十分必要。 二、高职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是要在各专业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思路,以职业岗位分析为基础,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高职教育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开发以专项职业技能形成为核心的项目课程,建立反映职业能力要求的课程标准,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基本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高职课程体系的建设应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把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贯 穿课程建设的始终。 1.知识目标。高职课程知识目标的设置应紧紧围绕所定岗位(群)职业能力 培养的需求进行,淡化公共基础科、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重新整合课程,课程的设定要符合应用性,以必需、够用为原则。 2.能力目标。高职课程能力目标的设定应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培养适应 岗位需求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培养适应社会的方法与能力。 3.素质目标。高职课程素质目标的确定围绕着职业需求展开,培养适应社会 的通用素质,如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与培养适应岗位的专业素质,如职业道德相结合。 三、高职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