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的一天》教学反思(1)

《小明的一天》教学反思(1)

《小明的一天》教学反思

《小明的一天》这个节课是一年级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时间的知识,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理解钟面,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会认读整时和半时。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我抓住学生年龄特征,通过猜谜语引出钟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了学习情境。接着,用课件出示了各式各样的钟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各式各样的钟表都想跟我们交朋友,同学们愿意吗?)这个过渡,激发了学生探索相关钟表知识的欲望。其次,抛出“钟面上有什么?”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了解1----12这几个数的排列规律,理解时针和分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表达的机会。当学生对钟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我开始实行教学。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都能很好的按照我设计的教学步骤实行下来,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学生能畅所欲言,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1、很多学生在交流的时候语言不够流畅,表达不够清晰。

2、在小组交流这个环节,有的孩子只顾自己说,不注意倾听别人的想法,不善倾听、不会讨论和总结。

3、因为安排的学生自主活动、交流的内容比较多,比较费时,所以每个环节在时间的安排上显得有些仓促,学生交流不够充分,尤其是那些不善言谈、缺乏自信的孩子,没太多机会表达与展示,参与度不够。

《1-5的认识》教学反思

《1到5的理解》的教学的反思 “1—5的理解”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入学前,学生对1—5的数大多已经会读、会认、会写了,但是对于1—5的书写还不是那么规范。同时,学生对于数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但是数概念的建立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基于以上这些原因,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环节时,旨在协助学生建立基本的数感,并能规范地书写1—5这五个数字。对于这节课的设计,我积极地实行思考,分析学生的学情和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然后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凸现数学教学生活化,使教学切实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一、创设情境,增强数学课堂魅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所以,在上课时,我就以朋友协助朋友的活动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了不但要注重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特别是小学一年级阶段,学习准备期的数学教学,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素养。“寓教于乐”始终是小学教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本课时,我说的是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善待小动物,通过让小朋友看课本上野生动物的情境图,这么多可爱的动物中,你们喜欢哪一种?数出你们喜欢的动物的个数,用相同的小圆片表示出来,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

求知欲,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顺利展开1——5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数学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做”出数学的精彩,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让数学课堂生动化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 操作与实践,探索与发现是理解数学是重要条件,要使学生不是记数学、背数学,而是在活动中探索、活动中发现、活动中发展,那么数学课堂活动化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更体现出其必要性。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摆小棒,摆圆片,猜点子图的游戏,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体验,真正体会1——5的基本含义和数序,符合了一年级小朋友以游戏为主的学习特点,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听得到的现实生活。 学生在整堂课堂中反应积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学效果不错,但在这个忙碌的一周教学工作中,我可能没有将很多问题考虑细致,还是忽略了一些小朋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所有的小朋友全都互动起来。作为老师还应更注重群体教学环境下的个别学生,克服这些学生为活动而活动,这样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课堂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人教小学数学一年级上 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1课时 1~5的认识 导学案

《1~5的认识》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1~5,会用1~5这5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知道1~5的先后顺序,会正确读、写1~5。 3、培养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知道1~5的先后顺序,会正确读、写1~5。 难点:1~5的基数意义。 导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去动物园吗?动物园里有什么动物?现在同学们就来看一看这些可爱的动物。除了看动物之外,我们还要从中学习数学知识,1~5的认识,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二、导学 (一)、教学1~5的认识: 1、(屏幕显示“野生动物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什么?各有几个?说给你的同桌听。(指名说) 2、你们能不能按照顺序来说一说?先说数目小的,在说数目大的。再说给你的同桌听。(指名说,根据学生发言操作课件) 3、这幅图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来表示? 4、(投影“1”数字卡片)现在请你拿出1根小棒,摆在数字“1”的下面,可以怎么摆?(学生上来演示) 5、(投影“2”数字卡片)现在请你拿出2根小棒,在桌子上摆一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学生上来演示)(3、4、5类同) 6、谁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5各数表示? 7、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小伙伴说说你摆的是什么?用什么摆的?用了几个? (二)、教学数序

1、(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老师拨了几颗珠子?用几表示?2、(计数器上再拨1颗珠子)再拨一颗珠子,一添上一是几? 3、齐读1、2、3、4、5。 4、1的后面是几?5得前面是几?3得前面是几?后面是几?(全班回答)5、1数到5,再倒着数一遍。 (三)、教学书写 1、(屏幕显示1~5的数字卡片)请同学们想一想,这5个数字各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物体?(学生自由回答) 2、教学1、2的写法。 1)动画展示“1”、“2”笔顺。 2)请同3学们跟着老师用手划。 3)在书上描写。 3、教学3的写法。(同上) 4、教学4、5的写法。(同上) 三、导疑导疏 练习p16做一做练习三1、2、4、5 四、导评 联系生活,说说日常生活中那些事物可用1~5表示。

人教版小学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1) 教学设计:王史思 教学内容: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47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构乘法意义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表示的简洁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展示情境图 师:这是哪儿?(游乐园)你们喜欢去吗?(喜欢)游乐园里有哪些东西? 游乐园里有没有数学信息?仔细观察,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谁来解答?谁来解释? 问题一: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 算式一:3+3+3+3+3=15 解释一:一架小飞机里有3个人,有5架飞机,就是5个3相加。 问题二:小火车里一共有多少人? 算式二:6+6+6+6=24 解释二:一节车厢里有6个人,有4节车厢,就是4个6相加。 问题三: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 算式三:2+2+2+2+2+2+2=14 解释三:一节车厢里有2个人,有7节车厢,就是7个2相加。 (有其他问题将算式写在黑板左边角落)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 1.认识“相同加数” 师:再来看看这三个加法算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他们的加数都相同。 师:在一道加法算式中,加数都相同,这样的加数叫“相同加数”。(板书) 师:那谁来说说这三个加法算式里,相同加数分别是几呢?数一数有几个这样的 相同加数相加。 (先说:3+3+3+3+3=15 这道算式的相同加数是 3,有 5 个 3 相加(板书),再请 学生说另外两个算式) 师:像这样的算式你还能列吗? (让学生照样子列算式体会相同加数连加,可以是用“你说我写”的方式) 2. 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师:接下来跟老师一起做一个列算式的游戏好吗?注意只列式不计算。快速打开 草稿本准备。 师:一只青蛙有几条腿?(4 条)那 2 只青蛙有几条腿呢,怎样列式?动笔写下 来。三只呢?(学生继续写算式)如果要算 49 只青蛙一共有几条腿?谁来列式? (让学生上台尝试) 师:要写几个 4 相加?(49 个 4)你在写这个算式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生:很麻烦,很费时间。 师:49 个 4 相加,一个一个写真的很浪费时间,那有没有一种简便的写法? 生:乘法。 师:你能上来写一写吗?(49×4) 师:乘法这是一位新朋友,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认识它。(板书课题) 3. 学习乘法算式的读、写,认识乘号 师:谁来说说他刚才是怎么写这道乘法算式的? 生:先写 49,再写乘号,最后写 4。 追问:4 表示什么?(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加法算式中没有 49,49 又表示 什么?(49 个 4)那 49×4 表示什么?(49 个 4 相加,和加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一样) 教师一边在黑板上板书: 4+4+4+4+ ……+4 49 个 4 49×4 师:49×4 这个算式中出现了一个新的运算符号,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乘号) 师:乘号像什么?(叉叉、英文字母里的 X 、把“+”转一下,介绍乘号的由来) 师:这个式子怎么读?(指名学生读),我们跟着他读一读。(49 乘 4) 师:49 个 4 相加,用乘法算式表示可以写成 49×4,还可以写成 4×49。 板书 4 ×49),一道加法算式可以改写成 2 道乘法算式。 师:将左边的加法算式和右边的乘法算式进行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种表达方法? 师:上面 3 题能写成乘法算式吗,怎么写?怎么读?

1到5的认识教学反思

《1到5的认识》的教学的反思 乌兰敖都小学张永平“1—5的认识”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入学前,学生对1—5的数大多已经会读、会认、会写了,但是对于1—5的书写还不是那么规范。同时,学生对于数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但是数概念的建立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基于以上这些原因,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环节时,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数感,并能规范地书写1—5这五个数字。对于这节课的设计,我积极地进行思考,分析学生的学情和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然后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凸现数学教学生活化,使教学切实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一、创设情境,增强数学课堂魅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因此,在上课时,我就以朋友帮助朋友的活动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了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特别是小学一年级阶段,学习准备期的数学教学,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素养。“寓教于乐”始终是小学教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本课时,我说的是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善待小动物,通过让小朋友看课本上野生动物的情境

图,这么多可爱的动物中,你们喜欢哪一种?数出你们喜欢的动物的个数,用相同的小圆片表示出来,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顺利开展1——5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数学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做”出数学的精彩,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让数学课堂生动化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 操作与实践,探索与发现是理解数学是重要条件,要使学生不是记数学、背数学,而是在活动中探索、活动中发现、活动中发展,那么数学课堂活动化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更体现出其必要性。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摆小棒,摆圆片,猜点子图的游戏,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体验,真正体会1——5的基本含义和数序,符合了一年级小朋友以游戏为主的学习特点,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听得到的现实生活。 学生在整堂课堂中反应积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学效果不错,但在这个忙碌的一周教学工作中,我可能没有将很多问题考虑细致,还是忽略了一些小朋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所有的小朋友全都互动起来。作为老师还应更关注群体教学环境下的个别学生,克服这些学生为活动而活动,这样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课堂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数字1-5的认识教案

1-5的认识教案 藁城市岗上小学卢晓敏 教案背景:学生在幼儿园已经学过数的认识,只是对数的写法还不太熟练,所以教学过程会很轻松的完成,学生也会有很浓的学习兴趣,有较高的积极性。 教学课题:1-5的认识 教材分析:先通过图片认识1-5的个数,让学生数一数,因为有幼儿园的基础,学起来较为简单,再能过计数器认识1-5,出示数字卡片认1-5的形状,练习写工整,培养学生认真 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利用图片,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方法:利用精美图片和课件激发学生兴趣,利用计数器和小棒直观展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组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利用课件展示精美图片。 2.数画面中的人和物。 让学生观察以上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个(或多少只)。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数画面上人和物的数量时最好按一定的顺序数。 3.用1~5各数表示画面中的人和物。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人和物的数量的基础上,派代表按由小到大的顺序 说出图中的人或物。2、3、4、5的教学过程和1的教学过程相同。 4.1~5各数的形状的认识。 在学生用1~5各数表示出图中的人和物以后,课件展示5张数字卡片,学生对着自己摆的1~5这5张数字卡片,念儿歌:“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飘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钩子来卖菜” 5.根据1~5各数的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1)教师:“请你拿出1根小棒,摆放在数字…1?的下面。”学生操作,可让一名学生上台演示。 教师:“请你拿出2根、3根、4根、5根小棒,分别放在数字卡片2、3、4、5的下面,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摆看。” (2)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1~5各数表示。 6.做“做一做”。 课件展示:小花、苹果、圆形纸片,学生数一数 7、逐次感知1~5的数序。 在计数器上拨上一颗珠,问:“教师拨了几颗珠,用数几表示?”学生回答后,在计数器上方标上“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计数器练习 8、教学数的写法 ①课件展示1-5的书写笔顺(2遍)及在写字格中的布局,让学生用眼观察;②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1-5。提醒学生坐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教师巡视时,发现写得好的拿上台在全班展示,写得不正确的要及时纠正,

三年级上册第15课《认识气体》教学设计

《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15课《认识气体》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第四课,本课安排了“给篮球充气”和“气体有质量吗”及“空气的体积会变吗”三个探究活动进行教学。活动一是通过给篮球充气,引导学生观察充气过程中篮球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出“继续充气,篮球会有变化吗?”引导学生观察探究。活动二是指导学生利用简易天平进行测量。把一个没有充气的皮球放在天平上,调节天平使其平衡。取下皮球,给皮球充气,再把皮球放回天平上,观察是否平衡。从而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活动三是引导学生通过拉动注射器活塞,抽取空气,用橡皮堵住注射器管口。并尝试推动注射器活塞,接着放开推动活塞的手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最后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说明空气的体积是会变的,因为它容易被压缩。 二、学情分析 孩子们经过对这个单元中固体、液体的认识后,相信对气体的学习研究会比较容易和掌握方法了,但因为气体的特征又与固体和液体不同,所以老师在这一刻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复习固体、液体的特征入手,让学生在对比的情况下学习气体是怎样的,它有什么样的特征。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指导他们通过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搜集证据、得出结论等实验探究方法一步步的出问题的结论。从而认识空气是怎样的一种气体。 三、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篮球充气的现象。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蓝球在充气前、充气中、停止充气后的变化情况,让其思考篮球充气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并引导其通过讨论、探究得出空气是会流动的。 2.指导学生用简易天平测量出空气有一定质量的特征。在这个活动中,孩子

1到5的认识

1到5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会读5个数。 2.借助小棒、计数器、点子图等学习用具,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初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欢乐,培养优良的学习习惯。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数数都不陌生,但对数的含义并不理解,而且也不理解数序的意义。 这节课,我主要借助多种学习用具,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帮助他们学好本节知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1~5的基数含义和读写方法,并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小棒、计数器、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秋天到了,李奶奶家的院子里是一派丰收的景象。观察李奶奶家院子里的物品,并数清晰他们的数量。和同学交流你看到了什么,它们有几个。 (二)认识数的基数含义,认读数

1.学生自主发言,说说自己看到的物品。说的有4只小鸡、1只小狗、5个南瓜等,我们发现这样说会很纷乱。因此要想不乱,我们就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别人才能听清晰看明白,并做到不重不漏。 2.认识1~5 1只小狗、1个老奶奶的数量是1,像这样数量是1的物体,我们可以用“1”来表示。 继续看,我们发现有2个盘子、2只鹅,我们可以用“2”来表示。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用“3”“4”“5”来表示数量是3个、4个、5个的物品。 (三)巩固数的基数含义 我们刚认识了1~5这几个数,让学生摆出相应数量的小棒,理解数的含义。 (四)理解1~5的顺序 我们在计数器上拨一颗珠子,用数1表示;再拨一颗是2颗珠子,用数2表示,可以看到数2是在1颗珠子的基础上再添一颗得到的。同理,我们可以得到数字3、4、5。学生自己动手在计数器上拨出1到5并数出来。 (五)教学1~5的写法 根据教材范例,教学生书写1~5这几个数,注意从哪里起笔、到哪里落笔和笔的走向。 写的时候思考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用这个数字表示。(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学生在幼儿园时就学过数字1~10的写法,这里主要是提醒他们注意书写的规范和美观。) (六)课堂作业 学习了数字,我们就要用他们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图,我们可以看到几头大象?除了大象,我们还可以看到什么动物?他们有多少?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74、75页。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一个十和几个一),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感知十进制。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将数学与生活进行联系的应用意识。 3、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思想品德和安全意识教育,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且从中品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数出11~20各数,并且知道它们的组成。 2、教学难点: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字?你还知道哪些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口述学习目标:正确数出11~20各数,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法”。 二、操作观察,探究新知 1、数一数,摆一摆。 ⑴认识11 数一数水果的数量,用小棒摆出。 师:小朋友请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满10根后捆成1捆放在一旁,然后继续往下数,满10根后再捆成1捆,现在开始。(学生数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刚才我们在摆小棒的时候,把10根捆成1捆就是1个十,小朋友们请想一想,怎样才能很快地拿出11根小棒?让小组进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指名汇报,引导学生用最快的方法拿出11根小棒(1捆小棒加1根小棒)。 提问:为什么拿一捆小棒和一根小棒就知道是11根呢? 理解:一捆小棒就是1个十,所以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十一。(教师动画演示摆放11根小棒的操作过程) 强调:知道一个十和几个一就可以读作十几。 教师范读11(十一),让学生跟读。教师板书:十一。 2、说一说,加深理解 3、接着用小棒摆出正方体和小球的数量,说说11至20数的组成。 正方体15个,小球18个。 学生回答后,动画演示小棒的捆扎过程,然后教师总结归纳:满10根就可以捆成1捆,所以1捆就是1个十,2捆就是2个十。(师板书:1个“十”,2个“十”) 4、看直尺,感知数的顺序、大小 1)、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直尺,找出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读一读。(先学生自由的读,再同桌互读,然后指名读) 2)问:看着尺子上的数,你能提出些数学问题?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从1读到20,从7读到13。 2、抢答题。 (1)1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1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14。 (4)20里面有()个十。 3、练习十四的1、2、3题。

《1~5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

《1~5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对数学课还不甚了解。 《1~5的认识》这节课是通过一幅野生动物园的图,来引导学生数数,进而学习1~5这几个数字。在观察插图时,我尽量引导小朋友们有序的数数,进而感知1到5的数序。因为给小朋友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思考空间,孩子们观察的都特别仔细,有些我都没有发现,比如:数"1"时,有人数出一只大象,这并不奇怪,可之后孩子们的一些细致的发现让我很高兴也很意外。一片绿草地、一位女老师、一个扎两个小辫的女孩儿、一只黄颜色的小鸟等等;在数"3"时,又有惊喜:加上老师,共有三位女性,在书的第十五页上有三朵白云等等,孩子们精彩的回答和发现让我感慨不已。 当然在教学中难免有一些失误,在两个班级的对比中,做到了一定的改进但是做的不到位的地方还是不少。如:对课堂整体把握能力不够,有时因为练习而完成不了课时计划;有些课堂问题由于我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够了解,大费周张的去讲解,结果小朋友们已经会了。还有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有些课后练习题,不理解编者的意图,讲解不到位。 诚如白纸般的孩子们,在教学的道路上我还会遇到不少的磕磕碰碰,但我愿意在实践中跟可爱的孩子们一起成长。 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单元时,主要是把认数与生活相联系。 本节课根据小朋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学生们一开始便情绪高涨。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愿望。在游览动物园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数一数喜欢的小动物的个数,最后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通过创设的情景和摆圆片的操作过程,巩固了学生认识数1——5这一知识点。 在1—5加减法的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算理,就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口算方法的灵活运用,有能加强对算理的`深刻理解。比如5—2=?从数的分成上思考,学生在反复说和记忆中,可脱离图示和手指等形式,学生在头脑中总直接建立算法模式后,再出示一些类似的题进行口述训练,强化算理,使学生通过练习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另外,在练习的设计上还要突出生活性。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使学生真正认识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进行找“生活中的数”和“用喜欢的数说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1-5的认识》教案范文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1-5的认识》教案范文教学目标: 1、在观察农家小院图提取信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 1~5的写法,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一、给出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同学们知道,一年四季是那几个季节吗? 学生:知道。春夏秋冬。 教师:那现在是哪一个季节啊? 学生:秋天。 教师:对了,现在是秋天,秋风送爽,硕果累累,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我们看看这位老奶奶,家里是不是收获了很多东西啊? 学生:是。 教师:同学们瞧瞧,这幅图里面都有什么东西呀? 学生:南瓜/花朵/老奶奶…… 二、进入新课

教师:有多少个南瓜呀? 学生:5个。 教师:有多少朵花? 学生:3朵/4朵。 教师:这样一会儿3一会儿5又一会儿4的,老师听着觉得很乱。我们应该按顺序来,老师教大家,我们可以从小到大数。最小的数量是多少啊? 学生:1。 教师:图中有什么数量是1的呢? 学生:一个老奶奶/一只小狗/一串玉米。 教师:对啦!老奶奶、小狗和玉米的数量都是1,可以用数“1”表示。那我们数量1的东西数完了,接下来应数数量几的呢? 学生:2。 教师: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中可以用数“2”表示的东西。 学生:2只鸭子/2个筐/2个盘子。 教师:很对。它们的数量都是2,可以用数“2”表示。2数完了应该数几呢? 学生:3。 教师: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里面可以用数“3”表示的东西。 学生:3只小鸟/3盆花/3只蝴蝶。 教师:很棒,它们都是数量为3的东西,可以用数“3”表示,3数好了接下来应该怎么数?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数字15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数字15教案(附教学反思)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小班数学活动认识数字1-5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背景,活动目标,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 认识数字(1-5),区分数字(1-5),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数学 活动课,快来看看认识数字1-5教案吧。设计背景 1本次设计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的实际情况,我利用直 观的教具,幼儿就能很快的准确描述(1-5)各数,知道数字符号代表 的意义。 2根据数字儿歌,帮助幼儿认识数字。 3设计一棵果树,树上有许多苹果,每个苹果都是一个数字(1-5)然后让幼儿根据老师的口令涂上颜色!例如:给标1的苹果图上绿色……。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1-5)。 2区分数字(1-5)。 3知道数字符号代表的相应意义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数字(1-5) 难点:理解数字符号代表的相应意义 活动准备 1装有5个数字卡片的箱子 2彩色笔若干

3幼儿的操作材料包:橡皮泥一根筷子 活动过程 一手指谣。 二认读5以内数字。 1 教师:说说数字像什么依次举出五个数字,让幼儿说出每个数 字像什么? 问题:12345的形状各像什么? 2 根据幼儿的描述选择变成儿歌,帮助幼儿认识数字(1像铅笔能写字、2像鸭子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小旗迎风飘、5像钩子挂东西) 3从数字箱抽卡片,读数字 教师:请小朋友抽出一张卡片,然后大声读出卡片上的数字,这 项练习,幼儿轮流从箱子里摸出数字卡片,并读给大家听。正确的小 朋友掌声鼓励,错误的小朋友再给他(她)一次机会。大家帮助他说 正确,反复进行。 4涂色:(出示大树的图) 教师:让幼儿把树上的数字1涂成红色、数字2涂成绿色、345也用同样的方法,多次进行。 三找找数字1和5。 教师介绍材料操作内容: 问题(1)小朋友看看图上有什么?(小鱼、太阳、数字等) (2)找找看,图中有哪些数字宝宝?(1、2、3、4、5)幼儿找出所有数字大声认读数字。 四理解数字代表的相应意义。

幼儿园大班数学《1到5的认识》教案模板范文

幼儿园大班数学《1到5的认识》教案模板范文.docx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6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6页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设计: 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师:小朋友们,你去过动物园吗?你们瞧,(课件演示)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野生动物园。(课件出示14~15页主题图),这里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跟你的小伙伴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 [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野生动物园"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 学生小组内交流,并且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数,并且进行有序观察。 [通过教师参与,渗透分类观察的方法。] 2.学生汇报。 3.老师根据汇报情况适时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 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通过小组交流、认读数字卡片以及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等活动,逐步抽象出数。] 反馈实践 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本含义,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2.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请告诉你的小伙伴你是用哪种方式来表示这个数的。 3.同桌之间考一考,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活动中。 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

《15的认识》教学设计

《1-5的认识》教学设计 大栗小学李谱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5根等长的小棒、计数器若干个、点子图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14~15页的“野生动物园”图 1.创设动画情景。 书中图片展示:湛蓝的天空一轮红日,漂来4朵白云;一位教师带4个学生来到野生动物园游玩;一头大象从左边徐徐走来;右边大树旁有2头犀牛在休息,3只羚羊、3只长颈鹿从不同的方向进入视野;4只小鸟自由飞翔;草丛中5朵鲜花开放。 2.数画面中的人和物。 让学生观察以上画面,然后以同桌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个(或多少只)。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数画面上人和物的数量时最好按一定的顺序数,先数数目小的,再数数目大的。 3.用1~5各数表示画面中的人和物。 在学生以同桌为单位说出人和物的数量的基础上,派代表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说出图中的人或物。当学生说“1个太阳、1头大象”时,

告诉学生,一个太阳、一头大象都用数“1”来表示。贴上“1”。并提问:“这幅图中还有哪些东西的个数可以用1来表示?”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可能有许多答案,如,“有一位老师;一朵蓝色的花;有一只鸟飞向太阳”等。 2、3、4、5的教学过程和1的教学过程相同。 3、1~5各数的形状的认识。 在学生用1~5各数表示出图中的人和物以后,同桌的或在小组里说一说,1~5这5个数字各像生活中的哪些东西。学生说的也许是我们教师不曾想到的物体,对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不能随意扼杀,应积极鼓励。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1~5各数的形状特征:1像小棒,2像小鸭,3像耳朵,4像小旗,5像秤钩。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加深学生对1~5这5个数的形状的正确记忆。 4、根据1~5各数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1)教师:“请你拿出1根小棒,”学生操作,可让一名学生上台演示。 教师:“请你拿出2根、3根、4根、5根小棒,分别放好,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摆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拿3根小棒摆出的图形除了三角形还有其他形式,只要是用3根小棒就可以;拿4根、5根小棒摆出的图形除了正方形、五边形外,还有许多由孩子的想象力所产生的各种图形,可以让学生上台展示,让他们体验用数表示物体的乐趣。 (2)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1~5各数表示。 5、做第16页上的“做一做”。

一年级数学上册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1~5的认识》教学反思

作品编号:51897654258769315745896 学校:密参录bwt市背合属镇丹面高小学* 教师:性设景* 班级:鹦鹉参班* 《1~5的认识》教学反思 教学《1-5的认识》这节课中,主要是把认数与生活相联系。本节课根据小朋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学生们一开始便情绪高涨。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愿望。在游览动物园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数一数喜欢的小动物的个数,最后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通过创设的情景和摆圆片的操作过程,巩固了学生认识数1--5这一知识点。 新授知识中,主要通过四个环节来进行:分别是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说一说。摆一摆,采用同桌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根据所摆图片的个数从学具卡片里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或根据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圆片个数,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并且由组内同学相互评价摆的是否正确。拨一拨,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器,知道在计数器上依次从1拨到5,每拨一次,珠子的个数就增加1个,可以使学生感知1—5各数的联系,体会这五个数的数序排列。写一写,先由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再让学生自己试一试,把这些数字写在自己的本子上,从1写到5。写完后小组内的小朋友相互评价,师生互评。说一说,让学生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1-5这几个数字?让大家深深体会到数字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现了数字的意义。 从课堂学生掌握情况反馈来看,学生在“说一说”一部分存在一定的困难。反思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感觉此部分课学教学中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估计不足。因此,今后课堂教学中还应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一年级数学上册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1~5的认识》教学反思

作品编号:4862354798562348112533 学校:兽古上山市名扬镇装载小学* 教师:葛蝇给* 班级:朱雀捌班* 《1~5的认识》教学反思 教学《1-5的认识》这节课中,主要是把认数与生活相联系。本节课根据小朋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学生们一开始便情绪高涨。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愿望。在游览动物园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数一数喜欢的小动物的个数,最后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通过创设的情景和摆圆片的操作过程,巩固了学生认识数1--5这一知识点。 新授知识中,主要通过四个环节来进行:分别是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说一说。摆一摆,采用同桌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根据所摆图片的个数从学具卡片里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或根据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圆片个数,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并且由组内同学相互评价摆的是否正确。拨一拨,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器,知道在计数器上依次从1拨到5,每拨一次,珠子的个数就增加1个,可以使学生感知1—5各数的联系,体会这五个数的数序排列。写一写,先由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再让学生自己试一试,把这些数字写在自己的本子上,从1写到5。写完后小组内的小朋友相互评价,师生互评。说一说,让学生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1-5这几个数字?让大家深深体会到数字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现了数字的意义。 从课堂学生掌握情况反馈来看,学生在“说一说”一部分存在一定的困难。反思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感觉此部分课学教学中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估计不足。因此,今后课堂教学中还应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一年级1到5的认识教案

一年级1到5的认识教案 【篇一: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1-5的认识】 《1~5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件,展示野生动物园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场景,体会数量的关系。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3)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 (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学生回答,课件展示:1)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课件展示2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课件展示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课件展示4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课件展示5 板书:1、2、3、4、5(全班齐读:正、反读) 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4.体观察图中的物体数量,再次体会1——5的数量关系。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练一练 观察“儿童乐园的场景”让学生说出相应物体的数量。 【篇二:1~5的认识教案】 1~5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章p14~16《1~5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与操作,学生学会用数字1~5来表示数量为1~5的物体,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言,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教学重点:1~5的认识。 四、教学难点:1~5的书写。 五、教学流程: (一)情境激趣,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我们一起去老奶奶家看看她家后院都有哪些小动物吧。(出示课本主题图) 师:通过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2015新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2015新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赵庄镇三座楼小学:张贤伦 【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比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方法】引导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你能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几个问题吗? 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 :16 1/3 :2/5 4.5 :2.7 10 :6 二、探索新知 1.用ppt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1)观察课本情境图。(不出现相片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②图中图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你知道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3)这些图片的长和宽的比值各是多少? A.6 ∶4= B.3∶2= C.3∶8 = D.12∶8= E.12∶2= (4)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①D和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12∶6=8∶4,所以就像。 ②A长与宽的比是6∶4,B长与宽的比是3∶2,6∶4=3∶2,所以就也像。2.认一认。 图D和图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图A和图B两张图片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12∶6=8∶4 6∶4=3∶2 (5)什么是比例?

一年级数学上册:《1-5的认识》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1-5的认识》教学反思 学生对《1-5的认识》在学前和“数一数”的教学中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感. 教学时我重视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从他们熟悉的生活中挖掘活动的素材.在新授课时,课件出示“野生动物园”主题图,先让学生自由观察,说一说图中有哪些动物和人?数量各是多少?又引导学生按从少到多的顺序观察,进行数数强化练习.最后又把这些数量的物和人抽象成数字.通过学生观察主题图,让学生把所看到的情景说一说、动手摆一摆等活动,加深对1-5这几个数字的理解.课堂上我还设计了对口令、拍手等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他们在玩中学,在乐中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下,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游戏中. 由于孩子刚入学,倾听习惯很差,如果让他们摆学具,很多孩子会把学具当成玩具玩个不停,所以我没有让孩子们准备学具(配套的学具还没有来),而是让他们数笔袋里的铅笔橡皮.等孩子们比较会听课了,再逐渐训练他们动手操作学具. 写数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对数字的结构和笔顺不易掌握,有的学生还会把上、下、左、右的位置搞错,手指也不灵活.所以教学书写1--5时,我先在黑板上范写,边写边讲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清每个字起笔、运笔、收笔的位置,告诉孩子们1写得要直直的,2、3、5写得要“圆圆满满”才美观,让学生用手指和我一起书空练习,然后再让他们在书上描红,要求他们描的不要出格,比一比谁描的和书上印的一模一样,然后再让孩子在田字格本上练写.这样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按照一定规则写数字,使他们知道一个数字如何布局,如何书写美观、漂亮.教学时我还注意关注孩子们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让孩子从小养成一丝不苟、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我看到大部分孩子在田字格作业本上写的数字都非常漂亮,我在巡视指导时及时发给他们“红花”进行奖励,孩子们为了得到奖励写得更认真了. 本节课的教学也有令我不太满意的地方,特别是大部分学生不能把图上的

1到5的认识教学反思

1到5的认识教学反思 |||| ,接着提问你能换种摆法但同样也能表示这些数吗? 学生出现的是 3 4 5 △ □ 五边形,从而突出数概念的本质,不会让学生局限于形式,同时在我删去了原先想让每个人动手摆的过程,如若这样学生的重心仅仅偏向于摆的形式。 2)再问:除了用小棒,你还能用身边的东西表示 3、4、5吗? 生1:拿出3本相同的本子; 生2:拿出3支铅笔; 生3:拿出3个大小不同的橡皮擦; 生4:拿出1支铅笔、1本书、1本练习本表示3; 最后一个学生更是突破了 3 这个书概念,从本质上突出了3不仅仅可以表示3样相同的事物,还可以表示3个不同的事物,表示的是事物的数量多少。 另一个难点是关于数的数序:特别是把 1、2、3、4、5从大到小排,倒数是没多大的问题,反而错误率较高的是这样的题型()、4、()、2、1.针对这一问题,我先让学生说从小到大排、从大到小排,紧接着问:你能从大到小排老师给你发下的1-5的数字卡片吗? 让数序从初步感知到具体操作,数概念再次得到巩固和提高,再次利用顺口溜从小到大排, 1、2、3、4、5;从大到小排,

5、4、3、2、1 让差生得以同步发展。 1到5的认识教学反思五: 1-5的认识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入学前,学生对1~5的数大多已经会读、会认、会写了,但是对于1~5的书写还不是那么规范。同时,学生对于数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但是数概念的建立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基于以上这些原因,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环节时,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数感,并能规范地书写1~5这五个数字。对于这节课的设计,我积极地进行思考,分析学生的学情和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然后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凸现数学教学生活化,使教学切实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一、创设情境,增强数学课堂魅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因此,在上课时,我就以朋友帮助朋友的活动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了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特别是小学一年级阶段,学习准备期的数学教学,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素养。寓教于乐始终是小学教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本课时,我说的是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善待小动物,通过让小朋友看课本上野生动物的情境图,这么多可爱的动物中,你们喜欢哪一种?数出你们喜欢的动物的个数,用相同的小圆片表示出来,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顺利开展1 5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