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案例

思政案例
思政案例

2012-2013春季学期《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

期中考查作业

题目:沉迷于网络的当代大学生

任课教师:王萍

组别:第四组

组长:周婧(201001050717)

组员:王梅(201001050727)

倪绍波(201001050613)

蒋奕鹏(201001050603)

一、案例简介

沉迷网络的当代大学生

小A,男,某地方大学在校大学生,两年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该学校。由于家庭贫困,家人都对其寄予厚望,希望他将来能够有一个好的出路,他也深知父母的期望,来到大学后也非常爱学习,就如高中一样刻苦。然而,事与愿违,尽管他努力学习,但是效果却很不理想。高中时候那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再也找不到了,他觉得周围的同学都比自己强,吃得好穿得好,有钱有胆识,很多方面超过自己……他渐渐的形成了一种自卑感,独来独往,本就内向的性格更加突显,与周围的同学更是格格不入,闲得无聊的时候他就去网吧上网打发时间,慢慢的他迷恋上了网络这个虚拟世界。大一下学期,他更加沉迷网络游戏,没课的时候整天泡在网吧,在课堂上显得无精打采,期末考试挂科较多。大二学期开始,他并没有因为成绩差和挂科而奋发图强,反而是破罐子破摔,继续沉迷于网络,学习一塌糊涂。有几次他在网吧彻夜未归,同学以为他失踪了,害怕出现意外事故,老师和同学们四处寻找,最后发现他在网吧玩游戏。面对他的这种情况,辅导老师非常着急,想方设法要让他回归正途,专心学业。为此老师多次找他谈话,敦促他要端正学习态度,小A承诺不再迷恋网络,然而几天过后,他抵制不住诱惑,又偷偷的溜去网吧。

为了从根本上帮助这位同学,学校老师对该生进行了多次深入的谈话,了解到小A的一些情况:第一,小A从高中升入大学后,对大学教育方式还不能适应,一度陷入了非常迷茫和空虚的状态;第二,进入大学后,小A 来到了一个新的环境,这个环境中的人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甚至是超越自己的,原来读高中时的优越感逐渐转变为一种挫败感,本就性格内向的他更加感到自卑,与周围同学的交流也更少;第三,长期沉迷于网游,使得小A逐渐丧失了自我约束的能力,同时也变得缺乏社会责任感。

了解到这些后,辅导老师对他进行了“特殊照顾”:“辅导老师借口自己办公室事务繁杂,让他课余时间过来帮忙,时不时的与他进行和谐愉快的交流。私下跟其他同学交流,让他们平时多找他出去玩,比如小旅游、打篮球之类的。此外,还与任课老师沟通要多留意他,在课堂上为小A 创造进步的机会,将其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现实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发现进步并给予肯定及表扬,并鼓励其

进行总结,同时带动其他同学改变。

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小A同学逐渐增强了自信心,经常与周围的同学交流,整个人也变得积极、活泼开朗了。到了大二下学期,他真正远离了网游,端正了学习态度,合理的运用网络工具为学习服务,在学习上更加刻苦努力,成绩突飞猛进,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二、背景分析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将其触角伸向社会各领域,影响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网络在方便大学生的同时,网络迷恋也正成为困扰社会和教育的一个难题:“网络可以帮助大学生开拓视野,搜集信息,广交天下,但是,如果一味沉浸网络之中,不能自拔,势必给大学生的身心带来负面影响;现在的大学生普遍都是90后的,家庭条件都比较好,部分学生自制力、责任意识淡化,而且他们接触的网络的时间早,又对网络充满好奇,所以很容易深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目前,国际上把网瘾称为“互联网成瘾综合症”,它是指因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使用者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我国上网人群中有“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症状的比例约为6%,在青少年中这个比例却高达14%。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在的全国13 所高校的调查报告显示,80%中断学业(包括退学、修学)的大学生都是因为网络成瘾。如果对大学生网络迷恋现象不进行及时地引导和教育,就会造成网络成瘾,其负面影响就会更大。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大学生迷恋网络现象,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教育引导,帮助大学生走出网络迷城,重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主题分析

本案例通过介绍小A同学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最终远离网游、重拾学业的事例,目的在于通过探讨一些具有时效性的方法,帮助大学生早日摆脱网络的不良影响,真正把网络作为提高知识能力的工具。同时也表明在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帮助大学生摆脱网络迷恋已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重视的一个问题。

四、互动环节

问题:结合实际,谈谈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学生沉迷网络?有什么方法可以帮

助他们正确利于网络工具,不再沉迷网络(或网络游戏)?

【提出问题,由几个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根据所讲主题对同学发言做一些简短的总结评述,并在接下来的讲述中加以补充完善】

五、启示分析

(一)结合案例和实际,分析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成因

人在网络世界更侧重于精神意义的需要,特别是在现实世界比较难以实现的精神方面的需要,在网络上能够得到更丰富更广泛的满足。但迷恋网络游戏不仅仅会浪费时间,而且还极可能造成心理上的痛苦和行为上分不清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影响人的健康人格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导致他们荒废学业、生活消极。因此,迷恋网络游戏,对大学生来说危害极大。

大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的主要原因

1.不适应大学生活。有许多学生习惯了高中集中管理的生活,进入大学之后,有许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却不知道如何去安排,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因此就会经常光顾网络游戏。还有一部分学生在高中学习一直领先,已经习惯被他人表扬和羡慕,进入大学后,发现有许多学生比自己强,自己的优势位臵不复存在,从而产生失落、不自信的心理,就容易把精力放在网络游戏中,在游戏中再找到高于他人的感觉。案例中小A原本是一位优秀的学生,来到大学之后,因为不适应大学的教育方式和对其他人的嫉妒而产生自卑感,逐渐掉入网络深渊。

2.性格过于内向,不善于与他人交往。由于学习成绩、家庭贫困等原因,导致一部分人性格内向,进入大学之后,可能会产生一些攀比心理,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会产生自卑心理,选择逃避现实,把自己的精力放在网络游戏中,在游戏中寻找快乐,久而久之就会迷恋上网络游戏。

3.自我管理能力差。在高中时期,学校老师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活,把上大学定为学习的目标,考上大学后就失去了目标,尤其是一些学生没有更远大的理想,在高中时期没有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学习的意识不是很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部分学生因为高中时期学习任务紧,家长和老师管理的相对比较严格,没有太多时间接触网络游戏。进入大学后,原来高中那种相对封闭的管理没有了,外界约束(也包括营业性的网吧的管理体制)减弱,接触电脑的时间多且对网络

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好奇,容易产生迷恋倾向。此外,一些可以自主安排的时间,他们不知道应该如何打发,部分学生容易把时间放在网络游戏上,进而逐渐步入泥潭。

总之,大学生沉迷网络不光是大学生自身的问题,它还包括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因素,是各种因素逐渐积累到一定的度产生的后果。

(二)根据案例,分析对迷恋网络的大学生进行教育的方法

分析当代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之后,我们认为应该从中得到启发,对症下药,思考一些具有时效性的方法,采取积极的态度帮助这些学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和网络观念,尽快摆脱不良的网络习惯,使他们尽快地回到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的轨道上来。我们认为,具体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帮助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的开端入学教育环节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学校和所在院系、所学专业以及老师同学的第一映像,也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大学生活的理解和对理想目标的确立。因此,我们学校对新生的入学教育环节作科学周全的安排,引导学生早日适应大学生活,安排资深专业教授介绍相关专业的发展情况、培养模式、社会需求,使学生对所学专业及社会需求有初步了解,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向学生介绍大学的教学方法、考核制度、学习要求,向学生详细宣讲学籍管理的相关知识和奖惩条例,使学生明白上大学为什么,到大学里来做什么,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引导学生学知、学做、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

案例中的小A来到大学后也非常爱学习,尽管他努力学习,但是效果却很不理想。面对周围的同学有比自己优越的条件,他渐渐的形成了一种自卑感,独来独往,本就内向的性格更加突显,与周围的同学更是格格不入,闲得无聊的时候他就去网吧上网打发时间,慢慢的他迷恋上了网络这个虚拟世界。如果在入学之前小A能够了解一些大学生活的相关信息,加上入校时接受学校的入学教育,提醒他们合理有效地安排学习时间、形成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等等,案例中小A情况是可以等到一定缓解的。

(2)指导学生正确评价,合理定位

首先,鼓励同学们逐步自我认知,能够接纳自我。在新的环境中,大家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都已成为普通一员,谁都不会再有所谓的优越感,一切都应从头开始。所以,适当地降低对自己的希望值,接受“不完美”的自己,避免增加不必

要的精神负担,以积极开朗的心情参与大学生活。案例中,A同学就是没有正确认识认识,没有给自己找到合理的定位,才会沉迷于网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

其次,鼓励同学们对自己的评价要恰当、适度。古人说得好:“天生我材必有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有对自己有一个清楚全面的认识,才能在新的环境中准确地对自己进行角色定位,也才能很快适应新环境,克服心理失衡,重新树立自信心。案例中A同学正是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产生自卑心理才会迷恋网络。因此,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帮助大学生全面的认识自己。

再者,在大学里,评价标准并非是单一的学习成绩,能力特长也是在实际生活中衡量一个人素质水平的重要因素。比如,一个大学生知识面很宽,或者社交能力很强、能歌善舞、有体育专长,这些都可以在大学里找到施展的舞台,为自己打拼一块天地。

(3)适时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

1.理论链接:咨询辅导法

咨询辅导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咨询辅导方法的本质是疏导,是引导和帮助人们自主地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它包括心理健康咨询、职业指导、教育与学习辅导、人际关系辅导等方面。心理咨询法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心理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对受教育者的心理、行为施加影响,使其认知、情感、态度发生变化,解决其心理问题,以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方法。

2.由于主体个性化、环境复杂化、和竞争激烈化的影响,大学生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需要得到帮助解决,因而在各大高校中建立咨询辅导工作体系十分必要,近些年来学校也把其作为心理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心理咨询可以对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指导,它的针对性强,有利于将一般的原理用以指导学生个别具体问题,有利于促使教育期望内化为学生的认识,真正解决学生的问题。高校应该重视建立咨询辅导工作体系,在开展重视教育的同时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举办各种心理知识讲座,普及心理卫生常识,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学习心理、社会心理、恋爱心理和求职心理,掌握人际交往艺术,正确对待荣辱、挫折。

3.对心理咨询、教育对象取得的进步要时常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从内心里消除对外界的戒备,重新正确看待周围的人事物。案例中学校老师总会私底下找A同学谈话,加强对他的心理辅导,才使得A同学远离了网络,增强了信心。(4)思想政治教育应引导大学生遵守网络规范,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确立文明上网意识

引导就是因势利导,教育引导指运用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问题特点,采用舒缓的办法解决问题。作为学校、教师不能不负责任把网络迷恋的大学生开除了之,把问题推向社会,推向家庭。学校对于大学生网络迷恋教育管理不足的主要表现就是没有在学生上网之前让学生了解文明的上网规范,帮助大学生树立文明上网的意识。

首先,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上网意识。没有正确的上网意识,甚至没有上网意识,是造成大学生思想松懈,价值判断失衡的主要原因。引导大学生树立文明的上网意识,必须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注重强调文明行为和规范的养成教育。改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形式简单、效率低下等现实,把“形而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同现实的道德遵循和养成教育结合起来。

其次,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伦理教育。网络道德是人在生活中伦理道德在网络交往中的反映。网络伦理道德与网络法律、规范的作用而言,具有主动性和预防性的特点,而且作用时间长。道德的作用在于使人内心的咯守,因此,对于大学生的网络问题的解决必须加强网络道德伦理教育,使大学生上网时有一种新的道德标准促使各种网络问题“防患于未然”。大学生道德伦理教育一直是大学德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网络伦理道德教育,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关心的话题。在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同时,网络道德伦理教育应该纳入整体学校德育教育体系,建立一个健全的网络管理规范和网络道德规范体系。

最后,改进对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的教育方法。传统的道德教育方法重视灌输、过于简单、抽象枯燥,效果不明显。而且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反感,有时候“事与愿违”。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伦理教育,还要在教育方法上作出改进。要结合学校同学身边发生的案例、事件,来进行教育。要充分结合网络信息技术的特点,利用网络来进行授课。制作专门的网络道德教育课件,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改变传统的班级授课形式,调整道德课程的考核办法。

(5)加强班集体建设,经常开展班级集体活动

由于大学教育的方式与高中时代不同,同一专业的学生只有上专业课的时候才聚在一起,平时接触的时间少,相互缺乏了解。初来乍到,身处一个陌生的环境,如果缺少集体的真情和温暖,自然会产生孤独感,造成学习、生活的不适应。良好班集体的建立对新生早日适应大学生活,顺利接受大学的教育和管理,完成人才塑造的主要过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班级大集体之外,宿舍也是一个小小的集体,宿舍是学生休息和学习的地方,也可以培养相互之间的人际关系,辅导老师要时常关心他们的,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和谐友好的宿舍,舍友之间相互相理解包容,相互关心。

为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可以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举办学科竞赛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提高自信心,培养进取心,不再迷茫,不再失落,大学生中迷恋网络的问题也会得到有效控制。当然,迷恋网络的问题其原因也是多样的,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分析,区别对待,对症下药,同时要积极总结,作为有效控制迷恋网络问题的宝贵经验保留下来,去拯救更多的网络“瘾君子”。案例中,老师为了帮助A同学远离网络,总会找各种借口让A同学帮他处理事情,分散了A同学的注意力,才使得他远离了网络。而在现实中,虽然不太可能随时让同学帮助老师处理琐事,但是可以开展各种班级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分散网络成瘾的同学的注意力,使得他们能够正确对待网络。(6)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帮助大学生摆脱网络迷恋对大学生网络迷恋现象的教育引导,关键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循序渐进的原则,发挥网络迷恋大学生的特长,使大学生正确看待网络和网络对自身成才的作用。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迷恋的学生应采用介入法,循序渐进。学生对网络游戏的成瘾,从一开始的放松尝试,到最后的沉溺其中,不可自拔,一脱离网络就浑身不自在。这里面是一个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就像吸食鸦片,从一开始的尝试到最后的不可自拔,心理产生了依赖。并且网络游戏带来的暂时愉悦满足的感觉让学生禁不住要经常去尝试和体验。因此,教师可以先和他交朋友,谈论各个领域的事,也和他沟通分享他在网络游戏中得到的快乐,最后再明确地指出在游戏中的这种成功满足的感觉是虚幻并且短暂的。只有通过努力学习取得成绩,丰富自己的学识才是真实而长久的。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应提供人际交往辅导,帮助他们理解社会规范发展和社会角色的真正内涵,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及角色调适能力,调整身心、纠正错位的思维定势,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自身性格内向,加上成绩一般,使得A同学与同学和同伴的交往存在着一定的障碍,以前除了同宿舍的室友之外,很少与其他人交往。在案例中,老师鼓励A同学加入了一些学校的社团组织。学校师生共同帮助A同学,才使得他远离网游。因此,应运用团体工作的方法。

最后,注重自我教育法,把个体自我教育和集体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自我教育法是引导受教育者根据社会的要求,通过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自觉接受积极影响,克服消极影响,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方法。运用自我教育法,应遵循下列要求:首先,要善于激励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动机。只有受教育者有了强烈的自我教育的动机,才会主动积极地进行自我教育。其次,要善于营造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应组织多种实践活动,如读书活动、评比竞赛活动、为您服务活动等,为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创造条件,使其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培养自我教育的综合能力。最后,应把个体自我教育和集体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对已经陷入泥潭的同学加以帮助引导,又要在这个过程中对其他同学进行正式、严肃的警示,避免其他人重蹈覆辙。在案例中,虽然老师同学很努力的帮助A同学,但如果A同学自己没有毅力,没有恒心,没有对自己进行反思的话,也不会有效果。

(7)帮助大学生走出迷恋网络的泥潭,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对迷恋网络的大学生进行教育是为了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和使用网络,从沉浸网络中走出来,解决因为网络迷恋而出现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弥补人际关系的欠缺。大学生网络迷恋教育引导不是简单的让大学生离开网络,它不仅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还需要加强网络监管,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而这些工作,就需要充分发挥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完成。

首先,学校要开展相关的知识讲座,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树立正确的上网意识增强,增强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增强自我约束力。让他们认识到,网络只是一种技术,它不是产生网络迷恋的原因。因为使用的目的不同,网络的特点在不同环境下既可以是优点,又可以是缺点,网络并不是不可接触,而是要有选择性的。对网络诱惑要坚决杜绝,可以转移注意力,利用上网的时间锻炼身体和学习,强化自我约束能力。

其次,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监管力度,建设校园绿色网络,促进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的融合。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养成,需要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如果网络环境提供的网络信息是安全的,就不会误导大学生对实事真相的正确判断;因此,社会和学校要运用相关技术加强对网络内容和学生上网的检查、管理,过滤不良信息,对玩网络游戏进行适当的控制。借助于学生对上网的爱好,组织开展以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综合运用能力为目的的电脑网络大赛,加深学子们对网络的理解,从而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充分激发同学们的上进心和创造性,走积极、健康的网络之路,从而促进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的融合,培养学生高雅、活泼、向上的爱好,脱离低俗的内容,避免迷恋沉迷网络。

最后,要建立和谐的家庭环境,在生活学习上给予积极的关心照顾,避免给学生带来家庭感情上的负担和压力,导致他们选择逃避现实,沉迷虚拟世界。六、结语

大学生迷恋网络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由于网络双面性、教育的缺失、心理的需求以及大学生成才的需要,许多大学生迷恋网络广阔的信息贮存、自由的交流方式、虚拟的情景再现等。如果不加引导和教育不当,网络将给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行为上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对大学生网络迷恋的教育引导,就是树立或转变网络教育思路和策略,增加或改变信息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充分利用好网络技术和资源,尊重大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形成网络道德伦理,辩证的对待网络和网络对于成才的作用,避免沉浸网络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从而促使大学生成才。

“XXXX”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模板)-

附件2 “XXXX”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模板) XX学院(部) XXX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提示:本次立项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提示:XX专业XX年级) 教学章节:(提示:请项目负责人从本课程教学内容中选取一个相对完整的、最适宜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的教学章节) 使用教材:(提示:教材名称、出版社) ] 教学课时:2节/3节/4节 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整体设计思路(500字左右) (本部分撰写提示:授课教师是如何根据本教学主题及其教学目标确定在本章节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设计教学方法的;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主要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结合课程内容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如何评价教学成效等。)(“我想怎么改革”)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四、教学重点难点 五、教学过程(3000字左右) 》 (本部分撰写提示:本部分为课程教学实录,要详细写明前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整体设计思路”如何在教学中予以具体落实和开展的。应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描述教学过程尤其是课程思政改革开展的真实情景【如具体有哪些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教师活动及学生活动,以及关键性环节或活动开展的设计意图等】,尽量将教学中的关键环

节以及教学过程中某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现象和事件描述清楚。)(“我是怎么改革的”) (特别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问题导向,要紧紧围绕所欲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手段,通过充分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六、教学反思(“对改革的总结和反思”) (本部分撰写提示: 1.反思不仅要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点和成功之处,也要注意指出 本次教学活动激发的值得研究的课程问题、具启发意义的事件或教 学实际实施过程中的缺陷。并就这些问题做出自己的思考,重在通 过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 2.反思要突出重点,不一定面面俱到,建议采用小标题的方式提点反思的几个方面,不宜太多。要注意在事实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提升,不要单纯罗列事实和现象。但理论的总结又要注意语言通俗简明,并利用本次教学活动的具体证据来论证,不要长篇大论地引用他人文章,或脱离具体教学活动做笼统的理论阐述。) 七、教学效果 (提示:本部分请简要概述通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取得哪些具体成效”) 《 附:相关教学资源、学生学习典型成果 (本部分提示: 1.相关教学资源:与本章节教学内容相关可供学生课外学习参考的 课程思政方面的书目、文章、网站信息等。 2.学生相关学习成果:学生课前、课上或课后搜集的与本章节教学内容相关的课程思政方面的典型资料;教学过程中师生学生活动过程的图片等;体现教学改革效果的学生的典型作业或学习心得、感悟等。) (特别说明:以上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撰写模板只是给各

大学课程思政案例(高校课程思政案例)

课程思政案例(20 -20 学年第学期)

微博的政治性、政治社会化功能、特性、传播内容的发布标准等思政案例简介

本课程思政的案例是依托课程讲授人所主持的社科基金青年课题 和个人科研著作《。。。。。。。》而设计完成。本案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的传播作为研究对象 ,从理论上 解析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的难点问题。本案例从理论上提出了政治思想传播的三对张 力”这一学术命题,并从新媒体传播的感性特征与政治思想传播的理性特征、新媒体传播的大众性特 征与政治思想传播的层次性特征、新媒体传播的技术性特征与政治思想传播的意识形态性特征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 因此,本课程思政的突出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系统性的政治观念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在多数的课程思政中, 是将其他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衔接,以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这类贯穿课程思政做法的一个缺陷是容易造成专业内容与课程思政内容的脱节。而鉴于政治与传 播》这一课程的特殊性,它属于典型的具有强烈政治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的课程。在这一课程中,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作为研究对象恰如其分,这样可以的课程设计既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又有必要的现实关照,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 第二,将科研、教学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在一起。如前所述,本案例是结合授课者本人承担的省 部级课题和已经出版的著作设计完成的,将科研成果直接反哺于课堂教学的突出体现。 第三,将课堂教学、批判思考和社会服务结合起来。在本次课堂设计中,会有批判性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果。最后,所给出的传播策略可以直接服务于 党和国家的宣传部门。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 案例:罗某的思维能力很强,小学时成绩很优秀,深得老师的关注和喜爱。在这种氛围中,罗某的成绩一直很好,直至毕业。升了初中,罗某表现的有点贪玩,不爱学习。但他的班主任很重视他,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并给予了他特别的关心和引导。在老师的监督和管理下,罗某的进步很快,成绩一直领先。在参加全县组织的拔尖考试中,罗某以优异的成绩直接考上了省重点考中。当时,班上只有3名同学考上了。升了高中后,由于缺少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罗某逐渐放松了学习,成绩下降,并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加上缺少老师和家长的监管(罗某的父母都是农民,常年外出打工,没时间引导和教育罗某),罗某开始和社会上的一些无业青年来往。在一次骑摩托车抢劫中,罗某被送进了监狱。一个很有潜力的学生最后沦陷成这样,我们都替他感到惋惜。 一、中学生的时代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 (一)人生态度积极向上与消极混日子并存 中学生正处在生理成熟的高峰时期。他们具有旺盛的精力和充沛的青春活力,而且思维能力很活跃。他们在社会积极因素的影响下,能够正确地认识社会现实,理解社会需要和看待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同时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他们的竞争意识也更加强烈。反之,在消极因素的影响下则会错误地认识社会以致走入歧途。像罗某由于缺少正确的认识,与社会上一些无业青年来往,接受了一些消极行为的影响,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人生情感上优越感与失落感并存 中学生正处在蓬勃向上,风华正茂的青春岁月。他们在认识社会和人生的时候,往往怀着乐观的情绪,充满了自信,充满了热情。有些青年学生在生活顺意、获得成功的时候,容易滋生出放荡不羁和骄傲自满的情绪。有些学生在遇到困难和失败时,易产生自卑感和失落感,表现出一种悲观颓废和萎靡不振的情绪。像案例中的罗某在进入高中后学习上遇到了挫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引导开始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想法。 (三)人生理想上高尚健康与享受堕落并存 理想是激励学生为开创美好未来而勤奋学习不断进取的内在动力。理想是人生观的基本内容,并指引着人生观发展的方向。中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随着生活领域的扩大,科学知识的增加以及自我意识的成熟和独立性的发展。能够按照社会的客观要求和自己的主观条件来思考人生。但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上,由于对社会的认识不足,容易造成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以致产生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和对理想的悲观失望情绪。因此,必须加强对中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案例分析.doc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案例分析 案例: 小明,今年17岁,高二学生,是一个男生。上课经常迟到,课堂上爱睡懒觉或搞小动作。作业没按时完成,或者马马虎虎随便了事,许多次,各科目的课代表催他教作业,他因为没有完成而与课代表发生冲突。老师也因为他上课睡觉和没完成作业而经常批评他,逐渐地他对一些老师有意见。一提到学习,小明就无精打采,只说没兴趣,就是挨日子混个文凭。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厌学案例。 案例分析: 一、分析思想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矛盾分析法分析其原因 (1)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思想矛盾 两类不同性质的思想矛盾,一类是敌我的思想矛盾,一类是人民内部的思想矛盾。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矛盾已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人民的内部矛盾上升为社会生活的主题。因此,社会存在的大量思想问题是人民内部的思想矛盾。学校学生的大部分思想问题也是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但是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西方的思潮的涌入,稍不留神,功利主义就会膨胀,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就会滋生。特别是大多青少年网络受众,思想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这些腐朽思想的腐蚀。在这个案例中,通过访问调查法,访问小明身边的同学,以及通过观察法,观察小明对学习内容的反应,特别是政治老师要密切观察小明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反应。教育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活动,学习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了统治阶级的意志。通过这些途径的理解,可以知道小明对学习内容并非反感。由此也可以看出小明厌学并非是反对教育,反对学习内容,因此,可以说小明的思想矛盾并非是敌我矛盾,而是人民内部矛盾。总的来说小明的问题就是学习没有积极性,厌学的问题。 (2)把握思想矛盾的特性 善于分析和把握思想矛盾的特性,这是深刻认识和正确解决思想矛盾的一个重要环节。分析思想矛盾的特殊性就要着重分析诸思想矛盾中起主要作用从各种思想矛盾客观存 在的相互联结、相互关系出发进行分析,可以明白小明的主要思想矛盾是缺乏学习动力,而次要矛盾是与同学(课代表)相处不和睦、与老师发生分歧、以及纪律松散。为此,要解决好缺乏学习动力的主要思想矛盾,也要解决好小明与同学老师不良关系等的次要矛盾。 (二)系统分析法分析其原因 (1)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系统的要素分析 思想信息系统是由一些四线信息的要素所组成,离开了要素就谈不上信息。思想信息要素是思想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思想信息包含了政治教育信息,思想教育信息,道德教育信息,心理教育信息。思想教育信息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信息。 社会上也有读书无用论的观点,这是一个错误价值观。读书混文凭是一种功利价值观,小明则认为读书没什么用,只是一个混个文凭,方便以后找个好的工作而已,这是一种错误的价值观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方面来说,小明没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心理教育信息主要包括各种个人心理活动和社会心理活动的信息,如个人的性格、气质、意志、兴趣以及社会心理活动的特征、趋势等方面的信息。小明的性格属于情绪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se Study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学时:34 课程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属于能力课程模块。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系统学习,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够胜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政工、宣传等实际工作。 (三)学习要求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的原则和方法,明确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探索高等学校、企业、农村、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了解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和国内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分析、编写案例的能力。 (四)先修课程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著作导读》。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导论 课程内容 一、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的涵义 (一)案例与案例分析。 1.案例。 (1)案例的涵义。 案例是一种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对具体事物和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过程所进行的描述。 (2)案例必须具备三个要素。 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由于案例是用于教育活动和科学研究的素材,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所以,它必须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真实性是案例首要和

基本的属性。在此基础上,人们的认识活动才能够得出正确的、有价值的结论; 必须具有典型性:在纷繁复杂的客观现象中,案例所反映的应当是那些代表事物总体特征,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蕴含着主要矛盾和重大问题的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研究,使人们的认识能力得到提高,并受到启发和教育; 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所谓目的,就是使用这一案例所要达到的目标,要解决的问题,它规定着案例的选择方向和使用原则。 (3)案例的类型。 根据反映内容方式的不同,案例可分为描述型、问题型、借鉴型3种类型。 描述型案例以介绍某种客观现象为主要内容,带有一定的启发性。它要求人们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结果进行分析,以确立对待同类现象的正确态度,提高正确认识问题的能力; 问题型案例是围绕某一现象发生的矛盾、问题以及对其发生和变化的过程所作的描述,凸现需要分析解决问题。它要求人们有效地运用理论工具,提出对策; 借鉴型案例着重从正反两方面典型经验和教训出发,总结前车之鉴,从积累经验的角度培养和提高人们分析何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就是以案例为媒体,对所提供的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的信息,进行从部分到整体、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思维过程。 3.案例分析的产生和发展。 案例分析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教育实践;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领导革命和建设实践中,虽然没有提出过案例分析这一概念,但实际上创造了不少类似案例分析的方法; 案例分析作为一种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在很多学科中得到运用,并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现代案例教学把案例分析引进学校的教学过程,形成了一种与单纯理论讲授完全不同的教学模式。它以案例为媒体,把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进课堂,通过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达到学习理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案例。 (1)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2)思想政治教育案例。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是指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综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运用的案例。 (3)思想政治教育案例的特点。

课程思政方案及实施案例

《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论》课程思政方案及实施案例 一、素质目标 1.具备一定的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的自修能力; 2.机电一体化产品发展、结构组成及功能; 3.具备分析机电一体化产品模块功能、典型案例应用,强调产品模块调试方法 4.有较快适应生产、管理第一线岗位需要的能力; 5.提升敬业爱岗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6.形成较强的安全和环保意识; 7.在工程实践中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具有法律意识。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三、实施案例 案例1 从任课班级中挑选成绩好学生组建兴趣小组,根据企业如何进行激光打标机设计开发,培养学生对复杂自动化设备设计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机械系统、部件以及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通过项目实施,一是让学生能针对个人或职业发展的需求,采用合适的方法,自主学习,适应发展。二是能够在机械工程实践中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三是能主动与其他专业的成员合作开展工作,完成团队分配的工作,承担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案例2 通过一个综合案例的学习、设计、研发,内化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形成优秀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 (1)任务引领 按照给定的自动化设备,设计相应的控制电路。 (2)知识传授

掌握基本电子元器件的性能和应用。 (3)能力训练 分组实训,设计电路,并进行模拟仿真,完成预定的电路功能。 (4)检查 分组检查讨论检测结果 (5)评估 学生陈述,教师分析 (6)下次任务布置 知识创新点的提炼,形成知识产权。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思想政治教育经典案例评析

思想政治教育经典案例评析 ---------用预防教育法、疏导教育法、心理疏导法等方法评析案例:一个初三的男孩子,很优秀的一个男孩子,爸爸大学教授,妈妈报社记者,独生子,钢琴九级,班里的学习委员,学校学生会副主席,英语课代表。他喜欢上了班里的很优秀的一个女生,对那个女生暗示了好多次了,可好像对方根本就不理他,他不知道怎么办了,于是找到了班主任,他说:“老师,我有事要跟你说。”老师就问他什么事情要跟老师说。接着男生继续说:“我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个女生,我向她暗示了很多次了,她都不理我,现在我特痛苦,我觉得您能帮我,您说我能不能跟她挑明关系,如果您觉得没问题,我明天就和她挑明。”老师想,在这种情况下,他真的不知所措,找同龄人说,同龄人也帮不上什么忙,找父母帮忙吧,父母反对。然后老师再问:“你能告诉我你喜欢谁了吗?我得知道那个女孩是谁?”男孩说:“我告诉你之后你要答应我三个条件,第一不改变对我原有的看法,第二不告诉我父母,第三不告诉同学。”老师当即爽快的答应了他的条件。男孩说:“那个女生是我们班长得最漂亮的一个宣传委员,能歌善舞的,他说老师您觉得怎么样?”老师的回答出乎意料,她说:“首先我得祝贺你!”男孩说:“啊,我都这样了,你还祝贺我。”老师说:“对,你在选择异性朋友上不俗,选了一个出类拔萃的女孩。”男孩这回就拍着胸口说:“老师我眼力不错吧。”老师说你眼力真不错。然后老师就给他说:“假设你明天就跟那女生说了我爱你三个字后会有

什么后果吗?” 男生摇了摇头。老师继续说:“第一种结果是人家根本就没有那种心思,你是单相思,那怎么办呢?第二种结果是你俩都互相喜欢,开始谈恋爱了,堕入情网,消磨时光。初一入校时,你曾在全班谈理想的主题班会上,向全部宣过誓,说我要考上清华大学啊,现在你初三就谈恋爱,可以上清华吗?不一定。高三毕业的是有可能你会看到,清华的录取通知书被别人领走了。因为什么,爱因斯坦说过一句名言,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主要原因业余时间。在你专心的去谈恋爱的时候,别人专心的去读书了,所以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没到你手里。”同时,到真正那一天的时候,我说,“老师一定还向你表示祝贺,因为你获得了爱情”。男孩听了心里美滋滋的。老师这时候又说了,“你不是女人,你不知道,世上任何一个优秀女人,都不可能喜欢一个一无所成的男人,到那个时候,这个女同学可能移情别恋了。你是鸡也飞了,蛋也打了,竹篮打水一场空,你觉得值吗?不后悔吗?明天你就选择去。”通过与老师的这么一番谈话,相信那男孩会冷静的思考做出选择。 这个老师在班里曾经做过调查,只要性心理成熟的人数达到三分之一,她就要进行两个大课的讲授。一是人体生理解剖课,请医生来讲。把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图挂到黑板上,让孩子们看,教给孩子们什么叫生理。人的生理告诉你男性女性在你这个年龄阶段,出现什么样的生理变化。另一个是个体心理辅导课。找不同的心理专家来给孩子们讲,这个时候怎么去控制自己的情感,怎么去调试

思政方法论案例分析

11.28圣战以及6.9圣战 ——对追星热的反思 2009300130014 郑熙案例介绍 11.28圣战 2008年11月下旬,事件在韩国发生,两名中国女粉丝到韩国看东方神起的表演,其中一位是孕妇,表演结束后2名女粉丝追随该组合,然后该组合成员沈昌珉与金在中进了女厕所(因为男厕所坏了),2位粉丝跟随进去,随后,沈昌珉莫名其妙的砸了2个中国歌迷(其中一名已怀孕)的相机并动手随后被金在中和保安制止! 其实,东方神起到底有没有打人,到后来似乎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件事之后,引发的一系列事情: 【西南民族大学桂雪玉的道歉信】 之所以事件并没有平息,广大仙后们却认为一切都是中国歌迷的错,还有在韩的中饭要去代表“中国人”去谢罪! 事件爆出后不久,论坛上有网友称,中国粉丝前往东方神起的官方网站上刊登道歉信,大意为“我觉得抛开粉丝的立场,作为中国人也应该道歉,本来中国人看一次神起都很难,居然扔包。怕韩国人认为中国粉丝都是这样的,其实不是。居然骂…不得好死?,我心里很痛,我们中国粉丝不是这样的,昌珉,对不起。”道歉信立刻引起网络一场大规模骂战,网友称无论原因如何,作为偶像,东方神起打人的行为是不对的,中国粉丝在韩国网站上的说法无法代表所有中国人的看法。有些仙后们不仅没同情心,反而说要把那两名妇女人肉搜索出来后“打到她流产”。 PS:仙后们对沈昌珉打人这件事为作假给出的理由是:相由心生,像神起那么俊朗(-_-)有教养(凸) ,又生在比中国发达文化久远的韩国,所以是不会打人的.(本人表示能脑残成这样实属银河系之不易) 之后,更离谱的事情发生了: 【侮辱国旗和领袖】 仙后们拿国旗说事,拿神圣的国旗跟她们那五只做比喻:五颗星就是东方神起的五只,最大那颗是郑大队;其余的红色部分都是仙后众。之后,仙后中的一员无端侮辱周恩来总理等自己的民族象征和民族领袖,还制造了不堪入目的图片。事情已经上升到民族的高度。 PS:居然有NC仙后说网民的批评举动有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并高端的指出现在的中国已经不值得她们去爱。有图有真相,我爸是李刚。 终于在2008年11月28日,仙后们的公然挑衅使得人们不能再忍受这样一个外来的文化侵略者对我国同胞的侮辱。百度魔兽世界吧的WOWER们(魔兽玩家)率先发出呼号——圣战! 带动了全百度有志之士,有义之吧奋勇团结,在8点对

《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课程学时: 60学时 课程学分: 适用专业:学院所有上有机化学的专业 案例作者: 审核人签字(系部盖章): 一、案例主题 爱国教育 二、结合章节(项目、任务) 第一章绪论 三、教学目标 通过“庄长恭:科研一生,我国有机化学的先驱”这一案例的引入,要说明中国的化学家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具有坚定的政治态度和政治选择,学生应该向化学家学习,要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四、案例意义 通过案例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引发学生对化学家作为一个社会人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 五、教学过程实施 庄长恭(1894—1962),主要从事有机合成和天然产物的研究。他曾经留学美国,1921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回国后任东北大学教授;1931年去德国,在哥廷根大学和慕尼黑大学从事研究工作,抗日战争初期回国。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去美国考察,当时美国一个制药厂出高薪聘请他,被他拒绝了,德国拜尔药厂要求购买他的专利,也被他拒绝了。 庄长恭1948年回国任台湾大学校长。全国解放后,他向往新中国,离开台湾回到大陆。 庄长恭是一位爱国的化学家,又是一位具有政治鉴别力的爱国的化学家。新中国建立以前,他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为高薪所动,不为金钱弯腰,多次出国,又多次返国;新中国建立以后,他即回到祖国大陆,为新中国服务。

爱国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又具有不同的内容。在全国解放后,庄长恭热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并为她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不仅表明了他的爱国思想,而且表明了他的政治态度和政治选择。 此案例以讲授和讨论的形式进行,通过案例,帮助同学们理解我国化学研究起步较迟,但也不乏化学家。同时告诫学生学习化学后的用途,是要将所学知识用于祖国的发展上。不为高薪所动,不为金钱弯腰,一定不能为了一些金钱私欲将化学用在不法行为上。 六、教学考核评价 通过学习通APP进行教学并实施考核,通过“将有机化学用于何处”的讨论、意见发表及课后思考,评价学生的爱国情怀。 七、教学反思 通过案例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引发学生思考,告知学生所学必有所用,所用必在“正道”,在为祖国伟大复兴上,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思想。

大学生思政教育案例分析

案例: 某学生赵某,来自贫困山区。为了供他上学,三个妹妹都忍痛辍学。而他在学校期间,却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看小说上。他看了“燕子李三”后,对主人公走南闯北、劫富济贫的行径十分羡慕,也想学着试一试,于是,便盗窃了市人民商场,最终被发现。 再如,某学生陈某,他先后偷过同班同学书桌里、床铺下的现金共100 多元,图书馆的书、杂志等20 多本。在接受处分时,他不以为然地说:“我偷这点东西算什么,社会上有的人一转手就能捞几千元几万元。” 活动要求: 1. 根据本专题中所学知识,设计1份比较详细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案,实现对这两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2. 不少于300 字。 以上案例中张某的行为是不合法的。根据: 一、《行政处罚法》第15条规定:“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实施。”罚款属于行政处罚,是一种外部行政行为。学校是事业单位、不是行政机关,教师没有罚款的权利。张某触犯了《行政处罚法》第15条之规定。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张某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之规定。 为此,本人认为:当学生出现迟到、旷课、不交作业、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习惯时,首先要弄清出现“问题”的原因,再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其进行“人性化”教育。要做到关爱学生、维护学生人格尊严;对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用科学、守法、负责的态度从心灵深处感化、引导学生;要用理解和宽容学生;必要时要联系学生家长,求得学生家长的帮助,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我想采取“人性化”教育方式的教育学生,效果将会比采取“以罚教育”的教育方式教育学生的效果好得多。 次彪提2009-12-08 20:46:17 案例: 某学生赵某,来自贫困山区。为了供他上学,三个妹妹都忍痛辍学。而他在学校期间,却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看小说上。他看了“燕子李三”后,对主人公走南闯北、劫富济贫的行径十分羡慕,也想学着试一试,于是,便盗窃了市人民商场,最终被发现。 再如,某学生陈某,他先后偷过同班同学书桌里、床铺下的现金共100 多元,图书馆的书、杂志等20 多本。在接受处分时,他不以为然地说:“我偷这点东西算什么,社会上有的人一转手就能捞几千元几万元。” 活动要求: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案例主题: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思政渗透 结合章节:三年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指导我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些要求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所以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以外,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但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听到一些学校优秀教师公开课时有时会发现,有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性不强,有喧宾夺主之嫌。 案例意义:品德教育与数学教学,两者是水乳交融的关系,思想与精神要融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我们的教学中,首先要求我们的教师拥有一双睿智的眼睛,思维敏捷的应变能力,优良的课堂教育机智。及时捕捉好的素材,适时的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步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使思想与精神真正走进学生心田,最终积淀成良好的品质,达到“润物无声”的最佳效果。 教学过程实施: 案例: [分西瓜]:一位教师在教授三年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个大西瓜,在母亲节的时候,你准备怎样分这个西瓜呢?” 生1:“母亲节到了,我准备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两份,给妈妈留一半,我留一半。” “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问。 生1:“一半,妈妈一半,一样多,这样谁也不吃亏。” 教师未作任何评价。 生2:“母亲节到了,我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我给妈妈5份,我留3份。” “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微笑地问。 生2:“妈妈很辛苦,在母亲节里应该多给她一些。” “你真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教师热情地表扬了她。 其他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要把西瓜平均分成6份、9份、12份等,都说在母亲节应该多给妈妈一些,教师都一一赞扬了他们。 这时,生3举手回答:“我把这个西瓜全都给妈妈吃。” 这位教师一楞,连忙微笑地问:“你为什么这样作呢?” “我一点儿都不喜欢吃西瓜,所以我都给妈妈吃。” 此时,这位教师脸上的微笑霎时凝固起来,吃惊地说:“你怎么把不喜欢吃的东西送给妈妈,你的思想有问题呀!” 教学效果评价 案例中,学生把自己不喜欢吃的西瓜给妈妈,难道思想就有问题了吗?如果换一个角度来说,我们更应该看到这个孩子身上有着诚实的品质。孩子是敢于说真话的,而我们成人往往缺乏这种勇气。相反,成人可能会用虚伪、虚情假意来掩饰自己。不仅如此,有时为了“思想教育”的需要,我们还在教育着我们的孩子学会说假话,鼓励他们说假话。他们慢慢知道了:说真话有时不和时宜,会受到训斥,而随声附和老师的意思还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多么可怕的教育!没有真诚的教育怎能培养出健康人的品格。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案例主题: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思政渗透 结合章节:三年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指导我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些要求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所以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以外,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但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听到一些学校优秀教师公开课时有时会发现,有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性不强,有喧宾夺主之嫌。 案例意义:品德教育与数学教学,两者是水乳交融的关系,思想与精神要融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我们的教学中,首先要求我们的教师拥有一双睿智的眼睛,思维敏捷的应变能力,优良的课堂教育机智。及时捕捉好的素材,适时的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步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使思想与精神真正走进学生心田,最终积淀成良好的品质,达到“润物无声”的最佳效果。 教学过程实施: 案例: [分西瓜]:一位教师在教授三年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提 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个大西瓜,在母亲节的时候,你准备怎样分这个西瓜呢?” 生1:“母亲节到了,我准备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两份,给妈妈留一半,我留一半。” “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问。 生1:“一半,妈妈一半,一样多,这样谁也不吃亏。” 教师未作任何评价。 生2:“母亲节到了,我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我给妈妈5份,我留3份。” “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微笑地问。 生2:“妈妈很辛苦,在母亲节里应该多给她一些。” “你真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教师热情地表扬了她。 其他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要把西瓜平均分成6份、9份、12份等,都说在母亲节应该多给妈妈一些,教师都一一赞扬了他们。 这时,生3举手回答:“我把这个西瓜全都给妈妈吃。” 这位教师一楞,连忙微笑地问:“你为什么这样作呢?” “我一点儿都不喜欢吃西瓜,所以我都给妈妈吃。” 此时,这位教师脸上的微笑霎时凝固起来,吃惊地说:“你怎么把不喜欢吃的东西送给妈妈,你的思想有问题呀!” 教学效果评价 案例中,学生把自己不喜欢吃的西瓜给妈妈,难道思想就有问题了吗?如果换一个角度来说,我们更应该看到这个孩子身上有着诚实的品质。孩子是敢于说真话的,而我们成人往往缺乏这种勇气。相反,成人可能会用虚伪、虚情假意来掩饰自己。不仅如此,有时为了“思想教育”的需要,我们还在教育着我们的孩子学会说假话,鼓励他们说假话。他们慢慢 知道了:说真话有时不和时宜,会受到训斥,而随声附和老师的意思还会受到老师的表扬。

思政案例分析

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给我国的启示 [摘要] 中国和新加坡有很多相似的方面,新加坡之所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而且政治稳定、社会秩序良好,其中,思想政治教育起了重要作用。结合我国国情,从新加坡的成功经验中得出有益的启示,对于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大家知道,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国家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战线,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思想教育,并非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有。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运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以政治思想教育为核心与重点的,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人类阶级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其名称形式可以各式各样,但实质及性质都是相同的,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国外虽然不一定有思想政治教育之名,但存在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确实是事实。但是为什么一样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可取得的效果却有那么大的差异呢?同为亚洲国家的新加坡国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得他在比较短的时期内发展强大,而且社会秩序良好,成为了一个大多数人都向往的国家。我们应该吸收和借鉴新加坡成功的经验,虽然我们两国的国情不同、制度不同,但在许多方面具有相同的文化根源,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关于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 1、把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国法的高度。新加坡是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境内具有多元种族、多元宗教、多元道德价值观,为此,新加坡政府注重统一国民思想,共同致力于发展。他们以各民族都能接受的方式向国民灌输“我是新加坡人”的国家意识,使人们产生归属感和责任感,在心理上认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并在这一旗帜下为新加坡而奋斗。通过法律明文规定,每个新加坡籍的男性公民高中毕业后必须服役两年。根据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需要,新加坡针对乱扔废弃物、乱涂乱画、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便后不冲水、随便攀摘花木、公共场所抽烟、吐口香糖渣等思想道德不良行为,先后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法规条例,并在国民中进行宣传教育。为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在对全国政府官员和公务员进行勤政廉政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制定颁布了完备的勤政廉政法规章程,使政府官员和公务员的行政决策、组织实施行为全部置于国家的法律规章监督之下。

教学案例:思政课案例教学论文

思政课案例教学论文 1.古今兼顾,以今为主 案例的取舍要恰当,就是说要有思想性、典型性、时代性,要能说明问题并具有感染力。追朔源远流长的历史,洞察日新月异的今天,思政课具有异常丰富的“案”源,然而,在有限的课时里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要求教师在案例的取舍上务必力求以今天,即当代发生的典型案例为主;同时,深入挖掘其思想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一,思想性。所选案例要有一定的内涵和深度,给学生以回味和思考的余地。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学生能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理论知识和人生道理,开阔视野,拓宽知识,更能从思想上行为上反思、反省,活跃思维,引起共鸣。其二,典型性。选取的案例要有代表性,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给学生榜样的力量。教师对案例内容的准确概括、情节的生动描述、结果的深度追踪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澄清理论热点难点,排除学生思想中的困惑与迷惘,使学生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极大关注我国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其今后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其三,时代性。选取的案例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富有时代气息。思政课的案例较之其他学科案例有其特殊性,它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性与开放性两大基本特征,因此,案例的选择也要“与时俱进”。让学生在那些能反映时代的发展特征、当今社会的背景的案例中,学会历史地全面地认识和看待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理性客观地审视自身,并由此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明确前进的方向。例如,在讲到“爱国主义”时,“钱学森的中国情结”案

例生动地诠释了“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拳拳的赤子之心”。这样的案例能深深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2.内外兼顾,以内为主 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相互激荡,各种新思潮层出不穷,特别是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冲击,使我们十几年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挑战。这种挑战表现在部分大学生在一些问题上常常表现出矛盾或多变性,对社会主导价值和信仰抱有更多的“游离”态度。因此,肩负培养“两拥护”(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两服务”(服务祖国、服务人民)大学生使命的思政课教师更应充分发挥思政课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优势,在思政课教学中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彻始终,这是思政课鲜明的阶级性、政治性决定的。所以,教师选取教学所需要的案例时,要内外兼顾,以内为主。内外兼顾,能通过横向对比说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阐明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以内为主,能通过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学生自觉以马克思主义及健康、积极的思想指导自身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目的。如果,教学中没能处理好“内外”两者的关系,往往会给学生一种“社会主义被冷落,资本主义受追捧”的错觉。例如,在讲到“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依法治国理念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并非如某些西方国家所讲到的那样“虚无”。“赵作海案”就是一个例子。运用这样的实例就是要让学生看到并坚信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哪怕过程比较漫长曲折。实际上,就是要教给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学案例:思政课案例教学的方法技巧

思政课案例教学的方法技巧 摘要: 思政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状迫切要求改进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来提高教学效果,这是思政课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案例教学中案例要有针对性,问题要有层次性,讨论要有开放性,结论要有超越性,这是运用好案例教学的方法技巧。 关键词:思政课;案例;问题;讨论;结论 案例教学可以运用有趣的案例来吸引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通过讨论来进一步思考问题,通过教师给出的结论来澄清问题,得到答案,进而让学生掌握应该学习的知识。这种方法被广泛的运用到各种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但是为了到达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就要进一步思考案例教学的运用方法。 一、案例要有针对性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教学案例为基础,以学生在课堂内外对真实事件和情景的分析、思辨为重点,以提升学生应用理论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教学方法。[1]一个好的案例教学应该从一个好的案例开始,好的案例必须具有针对性,既要针对现实问题,针对书本上的理论问题,也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学生的认知特点。案例编写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前提,教学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2]案例应该针对现实问题。好的案例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来源于实践,

来源于人们的生活。人的认识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这个感性认识就是实践,就是人们实际的生活。比较贴近实际的案例,比较能够吸引学生。思政课教学过程不是纸上谈兵的过程,要针对现实世界,针对人们的生活,针对学生的实际,这样才能使课堂生动起来,使理论的光芒照耀着实际生活,使实际生活散发着理论的光芒,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如何才能针对现实问题呢?第一,要做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在日常生活中多看多想,细心的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第二,要扩展视野,一个人的生活总是有限的,一个人的经历总是有限的,我们要从网络、电视、报纸等传媒上多看多想,多收集。案例应该针对理论问题。要使案例针对理论问题,首先要吃透理论,吃透理论,就要彻底的理解理论。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不仅要理解理论的内容,还要深刻反思理论是如何产生的,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理论等。比如,在讲马克思主义时,就要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问题。要使案例针对理论问题,其次要融会贯通,不仅要吃透本次课所讲的理论,还要吃透本门课程的所有内容,使每一次课的内容能够融会贯通,使本门课程的内容前后联系起来,从前后内容的联系上重新审视理论和理解理论,这样对理论知识的内容才算是真正的掌握。这样在寻找案例时,才能够挑选恰当的案例,使案例反映的内容不仅针对某一个的理论知识,还能够针对所讲内容的前后联系上。案例应该针对学生思想问题。案例要针对学生的思想问题,这一方面要在掌握学生思想的现状上来挑选案例,使案例能够吸引学生;另一方面案例的呈现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呈现给学生。一个好的案例不仅能够针对现实,又针对理论,还能够吸引学生。案例的选择决定了案例教学的成败,合适的案例是成功的案例教学的前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