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6doc-“深部煤炭资源赋存规律、开采地质条件与精

简报-6doc-“深部煤炭资源赋存规律、开采地质条件与精
简报-6doc-“深部煤炭资源赋存规律、开采地质条件与精

“深部煤炭资源赋存规律?开采地质条件与精细探测基础研究"

2008年成果交流研讨会在河南焦作召开

2008年8月27?29日,“深部煤炭资源赋存规律、开采地质条件与精细探测基础研究”

9 73计划项目2008年成果交流研讨会在焦作河南理工大学召开。

会议以学术报告和论文交流的形式介绍了各课题取得的相尖成果;项目首席对后三年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对项目和各课题研究最终提交的主要成果、目标作了具体部署和安排。河南理工大学张战营副校长、景国勋副校长,科技部能源领域专家咨询组责任专家黄素逸教授、罗治斌教授,项目专家组专家张泓研究员、虎维岳首席科学家、何满潮首席科学家,各课题的正、副组长、主要技术骨干、课题参加人员及项目办公室人员共60余人出席会议。

会议由项目首席科学家何满潮教授主持。河南理工大学张战营副校长首先致欢迎词。他对研讨会在河南理工大学的召开、对各位专家和代表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张校长简要介绍了河南理工大学的发展历程,希望各位专家到学校参观指导,并提出宝贵意见。

黄素逸教授代表项目跟踪专家讲了话。他说,深部煤炭资源973项目中评估得到了专家较高的评价o 为了更好地完成项目,他建议:1)进一步明确目标,把项目完成好,为下一步滚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各位课题组长、课题骨干、课题成员要全身心投入研究工作,为完成项目的总目标、使项目的亮点更加突出作出自己的努力;3)进一步凝炼主题,集中力

量突破几个重点问题;4)加强各课题之间的数据共享和资料交流。

张泓研究员在讲话中指出,深部煤炭资源973项目对煤田地质勘探行业的作用和影响是很大的。此次成果交流研讨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的会议,希望把中评估中发现的个别课题的研究内容存在一定程度偏离的情况纠正过来,统一到项目总目标上来。他强调,973项目必须严格围绕项目的研究目标开展研究工作,每个课题都是项目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链条,只有所有链条都正常运转,才能保证项目整体目标的实现。

唐跃刚、姜尧发、黄文辉、康红普、王兆丰、虎维岳、何满潮、曹思远、于光明、石显新、曹代勇、朱国维分别作了题为“晋城15减煤中硫的赋存分布规律” ' “华北晚古生代煤层分布与煤质变化特

征”、“深部煤炭资源开发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煤矿井下地质力学测试及应力场分布特征研究”、“地勘期间煤层瓦斯含量测试技术新进展”、“华北东部地区深岩溶形成的地质过程与古地理”、“深井降温技术研究进展”、“煤田勘探中的微断裂检测”、“利用三维三分量地震数据预测煤系裂隙” ' “瞬变电磁法勘探中的低阻屏蔽层问题及解决对策”、“深部煤炭地质勘查模式探讨”、“矿井复杂地质条件

探测装备与方法的研究”的学术报告。

唐跃刚教授在题为“晋城15”煤中硫的赋存分布规律”的报告中,介绍了综合运用沉积

学、煤岩学、煤化学、煤地球化学、煤地质学等多学科理论,采用现代先进的测试分析方法,对晋城王台铺矿15*煤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得出的认识:1)与3*和9#煤相比,15泄煤以暗淡型煤为主,镜质组含量多,惰质组含量最少,煤岩类型好。2)有机硫含量镜质组 >壳质体 > 惰质体。显微黄铁矿类型多,有相当数量的细粒黄铁矿是小于10pm,煤中黄铁矿嵌布类型以大颗粒型、条带型、嵌布型为主,煤破碎易解离,有利于煤的脱刘。3)煤中灰分与硫分、全

硫与黄铁矿硫均呈正比,煤中硫尤其是黄铁矿硫多集中于暗淡煤,且颗粒大,接近顶部硫分增加。4) 1$煤层稀土元素分配模式图的极大相似性表明其物源供给具有同源性和稳定性。这些结论对15#煤中硫与灰的分布与硫的脱出与降硫降灰等综合洁净利用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姜尧发教授介绍了对华北晚古生代煤层分布与煤质变化特征的研究成果:1)华北晚古生代上石炭统太原组煤中全硫含量大都为2%?5%,硫含量总体上呈现出北低南高、东西展布的态势。下二叠统L L I西组煤中全硫含量大都V 1%,仅在盆地南缘局部地区出现异常高值。中二叠下石盒子组至晚二叠统上石盒子组煤中全硫含量大都在1%左右。2)由于成煤原始物质和聚煤环境不同,华北盆地太原组和Lh西组主要煤层的显微煤岩组分含量具有显著的差别。总体而言,太原组煤中镜质组含量普遍较高,镜质组分的降解程度较强,黄铁矿含量较高;而LU西组煤中惰质组含量普遍较高,成煤植物的木质结构保存相对较好,黄铁矿含量普遍较低。石盒子组煤的显微组分特征是壳质组含量较高,且呈现层位越高壳质组含量越高的变化趋势。3)原始沉积在深部的太原组煤层与原始沉积在浅部的山西组煤层在煤质、煤岩、地球化学特征等都表现出显著的差别,反映其原始沉积环境、成煤泥炭沼泽的介质等原始成因因素不同。而同一煤层在横向(或平面)上变化不大。4)后期构造变形就位深部的ill西组煤层,不但表现出与太原组煤层的原始差别,而且[11西组同一煤层的煤质、煤岩、地球化学、煤体结构等特征也随深度不同而变化。

黄文辉教授在题为“深部煤炭资源开发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的报告中指出,深部煤炭资源评价不仅要考虑煤炭资源量问题,还必须考虑开采地质条件、开采技术难度及深部开采的安全问题。在对深部煤炭资源进行评价时,可按照煤炭资源指数、经济开采(或开发难度)指数和安全指数三个分类要素来划分不同的评价参数。煤炭资源指数是评价煤炭资源是否值得开采的首要因素。它主要包括评价区的煤炭资源量的大小指数和煤质优劣指数。煤炭资源量的大小主要包括,煤层的单层厚度、累计厚度、煤层的稳定性、可采指数等o而煤质评价时主要考虑煤的变质程度类型(即煤级或煤类)、煤中灰分和挥发份的相对含量、煤中硫磷等有害元素相对含量等要素。煤炭资源开采条件的评价对深部区意义重大,它决定了评价区煤炭

的开发难度和经济开采潜力。因为深部区存在与浅部完全不同的地质环境条件,同时需要特殊的技术手段和额外的投入。这些因素如深部高应力条件下煤矿巷道的支护问题、深部区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构造地质条件带来的成本问题等。在进行开采条件评价时,开采中涉及到安全的部分要素如瓦斯突出和热害等因素要纳入评价中,并将这些因素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因素进行单独评价。煤炭资源安全指数是评价煤炭开采的安全f生的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深部区地热和瓦斯含量都会急剧增高,同时地应力也增高,这将产生大量的煤矿安全隐患问题。这些安全隐患主要包括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爆炸、冒顶、底鼓以及热害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将严重影响了深部煤炭的开采,因此特将安全指数作为评价深部煤炭资源条件的一个重要指标。

康红普研究员介绍了煤矿井下地质力学测试及应力场分布特征的研究成果:1)根据煤矿

井下特点,提出了小孔径、单孔、多参数、耦合地质力学原位快速测试方法;采用一个钻孔,就可完成地应力、煤岩体强度、煤岩体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尖系的测量。2)开发研制出小孔径

水压致裂地应力测试装置、煤岩体强度测定装置及矿用钻孔窥视仪,并进行系统集成,形成了与单孔、多参数、耦合快速测试方法相配套的井下煤岩体地质力学快速测试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使井下快速测试变为现实。3)采用开发的煤岩体地质力学原位快速测试系统,在12个省份、20个矿区进行了200 余个测站的测试工作。绘制了山西省煤矿矿区地应力分布图,并与震源机制解及全国宏观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比较。所测煤矿矿区的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与我国宏观构造应力场特征存在较好的一致性。4)进行了单孔不同层位地应力测量,得出岩性不同地应力不同,煤岩层强度与刚度越大,水平应力越高的规律。基于地应力、煤岩强度与结构测试数据,分析了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尖系。5)对不同岩性、不同强度与刚度的煤岩层

赋予不同的原岩应力值,分析了巷道、掘进工作面与采场周围应力分布特征。这些研究成果已在煤炭企业十几个矿区得到推广应用,在巷道支护设计、巷道布置、采煤、煤矿安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效果与经济效益。

王兆丰教授在“地勘期间煤层瓦斯含量测试技术新进展”报告中指出,我国现行的地勘时期煤层瓦斯含量测定方法(AQ1046-2007)以及煤层气含量测定方法JGB/T 19559- 2004)存在技术缺陷,测值误差随钻孔取心深度增加而增大,当煤层埋深超过800m时,大部分测

值误差为40%?80%。鉴于此,课题组研制了泥浆介质取心模拟测试装置并申报了发明专利;解决了提钻过程泥浆压降模拟和提钻过程漏失瓦斯量实时精确测定两个技术难题;建立了模

拟逼近推算提钻过程煤心漏失瓦斯量的测试方法;研究了泥浆介质中取样过程煤的瓦斯解吸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空气介质中煤样瓦斯解吸是一个速度衰减的等压解吸过程,在泥浆介质中取样过程煤样瓦斯解

吸则是一个速度先增后减的非等压解吸过程,它们的解吸特征及解吸规律是截然不同的,用煤样在空气介质中的瓦斯解吸测定数据及规律不能准确地推算出在泥浆介质中取样过程煤样的漏失瓦斯量,为此认为,我国煤层瓦斯含量解吸测定法测定瓦斯含量的两个基本假设“煤样提至孔深一半处开始解吸瓦斯”和“提钻过程的漏失瓦斯量可用Q-舗规律推算”是不成立的;基于煤的瓦斯解吸规律研究结果,提出了泥浆介质中取样过程煤样漏失瓦斯量推算新方法,经实际应用证明,采用新的漏失瓦斯量推算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煤层瓦斯含量解吸测定法的测值准确性与可靠性。

虎维岳首席在题为“华北东部地区深岩溶形成的地质过程与古地理”的报告中,从华北东部地区岩溶与地质和古地理气候演化历史、岩溶优先分异与叠加效应、华北东部地区深岩溶发育的基本特征3个方面介绍了研究成果。他指出,在华北地区自古生代以来约6亿年里,奥陶系灰岩先后经历了沉积成

岩、溶蚀破坏、充填交结和再度溶蚀破坏的过程。目前我们看到的岩溶结果是历史岩溶作用和结果叠加的产物。奥陶纪华北古地理环境表明,华北地区主要为陆表浅海相沉积环境,为巨厚的可溶性灰岩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地理环境,以致华北及东北南部奥陶系广泛发育,且岩相稳定。由于在马家沟灰岩沉积后不久就受到加里东运动的影响,使得该地区大面积抬升露出水面,海水退去,陆地抬升,开始了长达 1.5亿年的加里东运动剥蚀期,使得奥陶系灰岩遭受了第一次岩溶过程。该期间华北古地台非常平缓,地形起伏不超过20 m,所以,在该时期本区地下水交替十分缓慢,加之地貌表层覆盖有10?30m

的铝土层,岩溶不发育,只是在南北陆台隆起带和边缘地区岩溶发育相对较强o在加里东后期奥陶系灰岩顶部溶孔被充填,使岩石的岩溶裂隙度降低,渗透性减弱,这就是目前多种资料证明的马家沟灰岩顶部岩溶充填充分胶结,岩层渗透性差的根本原因。从中石炭开始,华北地区接受了从本溪组到石千峰组巨厚煤系的沉积,到了晚石炭和二叠纪,华北地区地面又开始缓慢下降,进入了滨潜海环境,由于海陆环境的交互出现,沉积了大量的薄层灰岩和煤系。大约从侏罗纪开始,华北地区受燕111运动影响再次上升剥蚀,这一时期大陆的连续抬升,地形高差加大,水循环和水交替活动加剧,岩溶发育强度大且连续,膏溶角踩岩层、岩溶陷落柱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岩溶作用的产物,岩溶陷落柱中充填着晚古生代沉积岩石说明了主要岩溶活动发生在晚古生代后期。到了三叠纪以后,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和火Lb活动,出现北北东或北动向排列的小盆地,断裂活动频繁,岩层发生褶皱和倾斜,地形起伏加剧,河湖发育,地下水循环加剧,河流、地貌、断裂控制着地下水循环特点,深循环水造成现代岩溶的发生。古岩溶化可溶岩抬升裸露地面后,在浅部露头区受到垂直水流的作用,已经充填的古岩溶再次遭受现代岩溶作用,形成现代岩溶带。较深部的加里东期未被充填的古岩溶受分异岩溶的叠加作用,形成岩溶暗河、大的岩溶洞穴。目前揭露的多种资料表明,华北地区深部

(>500m)岩溶发育的基本特征是:在垂直方向上,上部由浅而深,岩溶发育强度由强变弱;下部由浅而深,岩溶发育强度呈现弱一强一弱规律。在顺层方向上,由浅至深,岩溶发育由强变弱。

何满潮首席在题为“深井降温技术研究进展”的报告中,从我国深井热害情况、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研究进展3方面介绍了研究成果。他指出,我国深井热害非常严重,现场调研表明,在山东、江苏、河南及安徽四省40个矿工作面温度〉26C。高温热害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工人体能下降、工作效率彳氐;高温中暑、诱发疾病;现场晕倒、影响安全等,已严重影响到我国深部能源开采,因此,深井热害治理迫在眉睫。目前,国内外深井降温工程技术主要有集中空调式降温技术(分地面集中式和井下集中式)、冰冷式降温技术、气冷式降温技术、热?电■乙二醇降温技术等o 这些降温技术各有所长,但也有局限性。其中,地面集中空调式降温深度大,压力高,因而造价高,而井下集中空调式降温技术有排热困难、降温效果差、运行费用高的缺点;冰冷式降温技术容易形成堵塞以致中断运行,通过喷淋降温会增加湿度,且运行费用高;气冷式降温技术需要有压缩气源、降温能力小、运行费用高;热- 电?乙二醇降温技术要求矿井必须具备坑口瓦斯发电厂,冷源需经过二级制冷,冷量提取小,且类似条件少,难以推广。针对目前深井降温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结合徐州矿务集团深井热害控制工程具体条件,课题组研发了矿井水冷式降温技术,设计了以矿井涌水为冷源的HEMS降温系统。在下列3方面取得了进展:1)提出了利用矿井涌水作为冷源的深井新型降温模式,研发了HEMS降温系统的成套技术和装备;2)根据地层温度场特征及矿井涌水量的不同,提出了深井热害控制的三种模式,形成了相矢的配套技术及工艺系统;3)研发了

T?P耦合作用实验系统,通过实验研究,揭示了温度一瓦斯控制效应,压力破裂?气体负压效

应;揭示了降温至30 C可有效阻止吸附瓦斯逸出的重要规律。

曹思远教授正在国外,由方吾松硕士代替他宣读了论文。论文中介绍了煤田勘探中的微断裂检测技术,重点介绍了点谱分析技术。他指出,点谱分析是一种连续时频分析技术,它给地震道的每一个时间样点计算一个频谱。这种技术具有很好的时间定位和频率定位,可以避免傅立叶分析中复杂的时窗问题、改善地层特征的可视性、估算薄层厚度、压制噪音、弱信号提取、改善谱平衡及计算拟吸收衰减系数,进而提高地震分辨率。

于光明博士后在题为“利用三维三分量地震数据预测煤系裂隙”报告中,介绍了课题组针对薄煤层裂隙探测的特殊性,结合3D3C地震勘探的PS波观测记录,通过含裂隙煤系的地震波场模拟和倾斜界面三维PS波共转换点道集抽取及影响因素分析等研究,取得的成果:1)利用理论地震图计算得到薄煤层内裂隙引起反射PS波的视偏振异常及随方位变化,可作为煤层是否存在裂隙的重要标志;2)引入倾角CCP道集方法将以往PS波的二维动校叠加扩展到三维动校叠加,研究论述了实现PS波共转换点抽道集的倾角等影响因素,并论述了新的PS

波动校近似公式精度;3)在倾角CCP道集基础上通过PS波偏振的角道集分析并结合钻井资料初步验证了

煤层裂隙带预测的新方法。

石显新研究员在题为“瞬变电磁法勘探中的低阻屏蔽层问题及解决对策”的报告中,针对我国华北型煤田地表浅层广泛存在低阻屏蔽层的现状,将时域有限差分(FIKD )法和时频

分析技术引入地球物理勘探中电磁场的模拟计算,通过大量的数值模拟深入研究了低阻层对电磁法勘探的屏蔽影响规律,定量研究了低阻层对电磁场的延迟作用和减速作用,系统研究了在低阻屏蔽层下的探测深度问题,为在华北型煤田进行深部电磁法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并能很好地指导深部煤炭资源勘探的实践。此外,针对目前深部煤田水文地质条件探测中广泛应用的瞬变电磁法,开展了瞬变电磁法中心回线装置边缘效应的影响及消除方法研究,提出了基于大定源回线的视电阻率计算方法,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消除边缘效应的影响,可以大大提高瞬变电磁法的资料解释精度,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曹代勇教授作了题为“深部煤炭地质勘查模式探讨”的报告。他指出,当前,东部地区煤炭资源勘查重点转向巨厚新生界覆盖区、推覆体下、老矿区深部等区块。勘查难度加大,常规方法和技术已难以满足深层煤炭资源地质勘查的需要,急需采用新的理论和先进技术。为此,课题通过对深层煤矿床典型实验区的系统对比研究,划分出深层煤矿床的综合勘查模式,即在赋煤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查明某类煤矿床所必须具备的有利地质条件、有效勘查技术手段、合理勘查程序和勘查工程布置方案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当前,中国东部煤炭资源勘查工作已从直接找煤和以钻探为主的勘查模式,转变为地质、物探、遥感等多种方法有机组合,识别深、难、新类型的综合勘查阶段。勘查区类型的划分和勘查模式的建立,提供了类比、借鉴类似煤矿床勘查经验的基础,可以为深部煤炭资源勘查提供方法学依据,拓宽找煤勘查思路,制定最佳工作方案。在老矿区深部或外围勘查区,勘查工作应遵循由浅至深,从已知到未知的原则,在对浅部已有资料的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矿区深部的构造形态和煤系煤层延伸状况做出初步推断,由浅部勘探线向外延展,布置深钻孔控制主采煤层埋深。然后,采用适量的钻探和物探工程查明煤层赋存状况和开采地质条件。在深部新区勘查区,要从区域地质背景入手,充分利用区域地质、物探资料,尤其是石油部门的物探资料和深钻井资料中有矢煤层的信息,加强多元信息综合分析、详细研究聚煤规律和赋煤构造格局,优选有利的勘查靶区。技术手段应采用物探与钻探结合的综合勘查方法,工作程序应为物探先行,地震或电法圈定煤层赋存范围和有利区块,再施工少量钻探工程进行验证,由点到面,逐步展开。在复杂地质条件勘查区,要特别重视地表和浅部地质工作,加强区域构造格局和控煤构造样式的研究。在构造预测基础上,选择有利区段,采用地质填图、槽探和井探等LLf地工程,配合浅钻,了解煤系赋存状况,控制赋煤块段,在此基础上,施工钻探和物探工程,查明煤炭资源。在生产矿井深部煤层勘查区,要以上部煤层勘查和开采成果为依据,着重加强对聚煤作用时间演化和煤层地质条件垂向变化规律的研究;在技术方法和工程布置方面,可采用井下钻探与井下物探工程相结合的方案,开展下部煤层的勘查。

朱国维副教授在题为“矿井复杂地质条件探测装备与方法的研究”的报告中,分别介绍了分布式矿井三分量地震仪、GR-2矿井地质雷达及矿井复杂地质构造探测方法。所研制的全数字化分布式矿井地震仪主要包括数字三分量检波器、本安便携式主机等,采用总线型结构实现主机和各数字三分量检波器

(从机)的互连,通过数据传输协议来实现各节点之间数据的可靠传输。GR?2矿井地质雷达设计了多级雪崩发射机,提高了发射机的稳定性和发射功率,设计的发射机瞬间发射电压可达700V ;开发了延长二次重采样差分式接收机,接收机的灵敏度V100卩V,能接收15V以上信号而不会被高压信号击穿,从而为加大发射机的功率提供技术保证;在数据采集系统方面,利用步进延迟和等效采样技术实现地质雷达数据高速采集。课题组应用上述装备开展了矿井探测技术与方法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完善装备技术,初步建立了矿井复杂地质构造精细探测技术,并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国家软件版权2项。目前正在申请的专利有2项。

总之,各位报告人在报告中介绍了中评估以来各课题取得的部分成果,其中,有的优秀成果正在申报煤炭行业的科技进步特、一等奖;特别令人鼓舞的是,针对中评估中专家提出的意见,许多课题结合自己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实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在后续的研究工作中得到体现,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与会的专家和首席科学家,对各课题取得的成果和本次交流研讨会上的报告,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学术报告结束后,虎维岳首席作了总结讲话。他首先通报了项目中期评估工作的情况,并做了简要总结。他指出,深部煤炭资源973项目中评估总体评价是好的,专家和科技部主管部门领导都对项目前两年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但也提出了几个问题:1)个别课题的研

究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项目的总体目标;2)部分研究工作在不同课题之间存在交叉和重复,部分研究工作与其他研究项目存在交叉;3)要加强对相尖领域研究成果的利用和借鉴;

4)在重点研究区的选择上要更加集中。为此,根据专家意见,对有些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目标作了调整。他特别强调指出,今后3年是项目攻坚阶段、出成果的阶段,任务十分繁重,希望大家本着对国家高度负责的态度,通过努力拿出高水平的成果。对于项目后3年的研究工作,虎首席提出了4点要求:1)为了确保完成项目研究工作的总体目标,各个课题之间要密切合作,加强交流,特别是课题1和和课题2之间,课题7、8、9之间,课题10和课题3、4、5、6之间要加强合作,加强资料共享。2)项目研究工作目前进入矢键阶段,各课题要抓紧各项工作,对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要及时总结和发布(包括发明、专利、论文、著作、科研成果申报等)。3)各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成果及研究工作动态要及时通报项目办公室,由项目办公室及时在项目网站公布并向科技部项目跟踪专家和相矢管理部门汇报,使管理部门与专家及时掌握项目动态、项目研究人员共享项目成果和资料。4)高度重视项目主要研究成果和技术资料的保密工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虎首席还对各课题预期提交的最终成果及提供的形式作了具体布置o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表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表 项目名称: 申请人(盖章、签字): 编制单位(盖章): 编制时间:年月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制

填表说明 1、根据《取水许可管理办法》,取水量较少且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的建设项目,申请人可不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但应当填写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表。填表项目的具体范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结合实际规定,规定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 (2)简化论证工作与加强取水许可管理相结合; (3)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开发利用状况相适应; (4)充分考虑不同产业、行业、取水水源类型的差别; (5)防止水功能区的损害、地下水的过量开采。 2、本表须由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甲级或乙级资质单位填写。 3、“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页有关内容说明: (1)“建设单位或个人”:填写建设工程的所有权人。 (2)“联系地址”:个人填写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填写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3)“项目性质”:指新建、改建、扩建。 (4)“取水地点”:是指取水工程所地点名称,须填写到村镇或街道办一级,并填写经纬度坐标。 (5)“取水水源名称”:取地表水的填写取水的江河湖库名称;取地下水的名称可不填;取再生水与矿井疏干水的填相应的再生水供应单位和矿坑名称。 (6)“取水水源类别”:按照湖泊、水库、河道、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填写;(7)“取水方式”:取地表水为蓄、引、提;取地下水为单井、自流。 (8)“取水用途”:按照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工业和农业等填写,多种用途的一并注明。 (9)“取水量年内月分配表”:水电项目可填发电年内月分配,单位为“KW时”。(10)“退水地点”:填写退入江河湖泊的地方,具体填写到村镇一级,并填写经纬度坐标。退入市政污水处理厂的,须填写污水处理厂的名称。 4、对于改、扩建工程,在相应栏目说明已建工程情况,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取水许可情况(含取水许可证编号,批准取水水源、水量及取排水口位置)、历

煤 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泥炭地质勘查的目的和任务、阶段划分、工作程度要求、勘查方法原则,煤、泥炭资源/储量分类条件和估算原则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T 50215-94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GB50197-94 露天煤矿工程设计规范 GB/T 127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3 煤炭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 煤炭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是为煤炭建设远景规划、矿区总体发展规划、矿井初步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4 煤炭地质勘查的基本原则 4.1 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必须从勘查区的实际情况和煤矿生产建设实际需要出发,正确合理地选择采用勘查技术手段,注重技术经济效益。 4.2 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必须以现代地质理论为指导,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勘查方法,提高勘查成果精度,适应煤矿建设技术发展的需要。 4.3 煤炭地质勘查必须坚持“以煤为主、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的原则,做到充分利用,合理保护矿产资源,做好与煤共伴生矿的其他矿产的勘查评价工作。 5 煤炭地质勘查的工作程度 5.1 阶段划分 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划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 5.2 预查阶段 5.2.1 预查应在煤田预测或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其任务是寻找煤炭资源。 5.2.2 预查工作程度要求 a) 初步确定工作地区地层层序,确定含煤地层时代 b) 大致了解工作地区构造形态 c) 大致了解含煤地层分布的范围、煤层系数、煤层的一般厚度和埋藏深度,大致了解煤类和煤质的一般特征 d) 大致了解其他有益矿产情况 e) 估算煤炭预测的资源量 5.3 普查阶段 5.3.1 普查是在预查的基础上,或已知有煤炭赋存的地区进行。 5.3.2 普查工作程度一般要求 a) 确定勘查区的地层层序,详细划分含煤地层,研究其沉积环境特征和聚煤特征。 b) 初步查明勘查区构造形态,初步评价勘查区复杂程度。 c) 初步查明可采煤层层位、厚度和主要可采煤层的分布范围,大致确定可采煤层煤类和煤质特征,初步评价勘查区可采煤层的稳定程度。 d) 调查勘查区自然地理条件、第四纪地质和地貌特征,大致了解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环境地质现状。 e) 大致了解勘查区开发建设的工程地质条件和煤的开采技术条件。 f) 大致了解其他有益矿产赋存状况。 g) 估算各可采煤层推断的和预测的资源量。 5.3.3 在煤炭资源条件较差、地质条件较复杂只能提交普查报告的井田,在普查工作程度的一般要求是: a) 基本查明井田的构造形态和初期采区内的主要构造,详细了解井田构造复杂程度。 b) 初步查明可采煤层的层数、层位、厚度、结构及可采范围,适当加密控制初期采区范围内煤层的可采边界。 c) 初步查明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基本确定煤类及其分布,详细了解其他有益矿产的工业价值。 d) 水文地质条件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的勘查工作参照5.2.2.1条并按实际情况调整后确定。 e) 估算可采煤层的推断的和预测的资源量。

地质勘探规范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一) 本标准的制定考虑了地质工作高度流动、分散的野外作业要求,规定了地质勘探作业安全生产条件和作业技术要求。 本标准覆盖了地质勘探技术手段和方法的安全生产技术要求,并考虑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的现有文件的技术内容。 本标准无意包含地质勘探作业中所有必要的条款。使用者应对本标准的应用自负其责。使用者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不免除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起草。 .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勘探工作野外作业、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地质遥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和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质实验测试等方面的安全要求以及职业健康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地质勘探工作设计、生产和安全评价、管理。 本标准不适用于使用地质勘探技术手段和方法从事其延伸业的设计、生产和安全评价、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1995) 中国民用航空探矿飞行工作细则(1975)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 GB 16424─1996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 GB/T 6067—1985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T 5972—1986 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 GB 6722-2003 爆破安全规程 DZ/T 0141—1994 地质勘查坑探规程 GB 3787—1983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地质勘探 exploration, prospecting 是指根据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重点有所不同的调查研究工作。包括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地质遥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和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质实验测试等。 3.2 艰险地区 是指海拔3000m以上无人居住的地质工作区。 4 野外作业基本规定 4·1 地质勘探单位,应建立地质勘探工作区安全档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伤害源,流

水资源论证报告1

萍乡市上栗县农村饮水安全赤山镇集中供水工程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 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二O一五年元月

乡市上栗县农村饮水安全赤山镇集中供水工程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 委托单位: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人民政府 编写单位: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证书等级: 证书编号: 批准:(上岗证号) 审定:(上岗证号) 项目负责:(上岗证号 ) 报告编写:(上岗证号 ) 编写日期:二O一五年元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5) 1.1项目来源及任务 (5) 1.2取水规模及范围 (7) 1.3编制依据 (7) 第二章建设项目概况 (9) 2.1取水点地理位置 (9) 2.2气象水文 (9) 2.3地形地貌 (9) 2.4生活用水量标准划分 (10) 2.5综合供水类型 (10) 2.6合理取用水量标准确定 (11) 第三章区域水资源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12) 3.1区域水资源基本情况 (12) 3.2水源泉出露状况及成因特征 (14) 3.3水源补给、迳流、排泄条件 (15) 3.4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15) 第四章建设项目地下取水水资源论证 (17) 4.1地下泉水资源量分析 (17) 4.2水资源论证等级及分析范围 (19) 4.3地下水可开采量分析 (19) 4.4取用水可靠性与可行性分析 (21)

第五章地下水质评价及水资源保护 (23) 5.1地下水水质类别划分 (23) 5.2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 (24) 5.3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 (24) 5.4退水量与退水处理 (25) 第六章水资源论证结论与建议 (27) 6.1结论 (27) 6.2建议 (28) 附件:宜春市袁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报告复印件

煤炭地质勘查规范(参考模板)

煤炭地质勘查规范 目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煤炭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 4 煤炭地质勘查的基本原则 5 煤炭地质勘查的工作程度 5.1 阶段划分 5.2 预查阶段 5.3 普查阶段 5.4 详查阶段 5.5 勘探阶段 6 煤炭地质勘查的控制程度 7 煤炭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 7.1 资源/储量分类依据 7.2 煤炭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 8 煤炭资源/储量估算 8.1 煤炭资源量计算指标 8.2各类型资源量计算块段划分的基本要求8.3 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要求 8.4 有夹矸的煤层采用厚度的确定方法

8.5 露天勘查煤层的夹矸和剥离物的估算 9 煤层气和其他有益矿产勘查工作 10 泥炭地质勘查 10.1 泥炭预查 10.2 泥炭普查 10.3 泥炭详查 10.4 泥炭勘探 10.5 泥炭资源/储量估算 11 资源编录、综合研究和报告编制 附录A(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附录B(资源性附录)勘查工作研究的技术要求 B.1 煤质研究 B.2 勘查区(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勘查研究 B.3 工程地质勘查工作 B.4 环境地质工作 附录C(资料性附录)煤层气及其他有益矿产的勘查研究 C.1 煤层气的勘查评价 C.2 其他有益矿产的勘查评价 附录D(资料性附录)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类型划分及钻探工程基本线距 D.1 构造复杂程度划分为四种类型 D.3 选择钻探工程基本线距的要求

D.4 泥炭勘查工程控制的程度 附录E(资料性附录)建议的资源/储量比例及资源量估算指标附录F(资料性附录)采样及测试工作量 D.2 煤层稳定程度划分为四种类型 附录G(资料性附录)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的划分及勘查工作量G.1 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的划分 G.2 水文地质勘查工程量 G.3 露天煤矿的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 G.4 露天煤矿勘查的抽水试验工程量 附录H(资料性附录)露天边坡、剥离物分类及勘查工程布置H.1 按构成露天边坡岩层的岩性、物理力学性质和结构面的发育程度露天边坡可分为三类 H.2 露天边坡勘查工程布置 H.3 按剥离岩层的岩性和物理力学性质可将剥离物分为三类H.4 露天剥离物勘查工程布置 附录I(资料性附录)小煤矿勘查工作 附录J(资料性附录)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J.1 概略研究 J.2 预可行性研究 J.3 可行性研究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完整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勘探工作野外作业、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地质遥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和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质实验测试等方面的安全要求以及职业健康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地质勘探(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除外)工作设计、生产和安全评价、管理。 本标准不适用于使用地质勘探技术手段和方法从事其延伸业的工作设计、生产和安全评价、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引用文件最新版本,以及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5)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2002) GB6722-2003 爆破安全规程 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MH/T1010-2000 航空物探飞行技术规范 GB6067-1985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5972-1986 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 GB50194-1993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GB3787-1983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GB16424-1996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地质勘探exploration 是指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质灾害、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勘察、调查研究的活动。包括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地质遥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和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质实验测试等。 3.2 艰险地区areas with hard ships and dangers 是指海拔3000m以上或者其他无人居住,自然条件恶劣、生存条件差的地质工作区。 3.3 野外作业open country work 是指在非城镇地区户外进行的地质勘探活动。 4 总则 4.1 地质勘探单位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逐步推广安全质 量标准化管理。 4.2 地质勘探单位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建立、健全以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2014【新标准】

《规定》执行日期为2014年3月1日,原煤炭工业部1983年11月颁发的《露天煤矿地质规程》(试行)和1984年5月颁发的《矿井地质规程》(试行)同时废止。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煤矿地质工作,查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及时处理煤矿地质灾害,有效预防煤矿事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有关单位的煤矿地质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煤矿地质工作是指在原勘探报告的基础上,从煤矿基本建设开始,直到闭坑为止的全部地质工作。 第四条煤矿地质工作应当坚持“综合勘查、科学分析、预测预报、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五条煤矿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 (一)研究煤矿地层、地质构造、煤层、煤质、瓦斯、水文地质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等地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开展地质类型划分。 (二)查明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各种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做好相应的预测预报工作。 (三)进行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地质观测、资料编录和综合分析,提供煤矿建设和生产各个阶段所需要的地质资料,解决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地质问题。 (四)估算和核实煤矿煤炭资源/储量以及煤矿瓦斯(煤层气)资源/储量,掌握资源/储量动态,为合理安排生产提

供可靠依据。 (五)调查、研究煤矿含煤地层中共(伴)生矿产的赋存情况和开采利用价值。 第六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下同)具体负责煤矿地质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技术管理。 第七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设立地测部门,配备所需的地质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建立健全煤矿地质工作规章制度。 煤矿地质类型为复杂或极复杂的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除符合本条第一款规定外,还应配备地质副总工程师。 地质副总工程师、地测部门负责人应由地质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第八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组织或安排地质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或业务培训,每3年至少进行1次。 第九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积极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装备,认真开展煤矿地质研究,不断提高煤矿地质工作的技术水平。 第二章煤矿地质类型划分及基础资料 第一节煤矿地质类型划分 第十条井工煤矿应根据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瓦斯类型、水文地质类型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进行类型划分。井工煤矿地质类型分为简单、中等、复杂和极复杂4种类型(表2-1)。

水资源论证报告最新版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水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是国家战略性基础资源,在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已显得十分重要。为了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实施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保障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务院《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三队芙蓉商住楼采用钻井抽取地下水用于地温中央空调,四一三队委托我院编制地温中央空调取地下水的水资源论证报告。 1.2 编制依据 1.2.1 法规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29日)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 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条)

⑥国务院《取水许可实施办法》(1993年8月1日) ⑦《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基本要求》(水利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2年第15号令) ⑧《湖南省水法实施办法》(2002年5月1日) ⑨水利部《取水许可申请审批程序规定》(1994年6月) ⑩《湖南省取水登记规则》及《湖南省取水申请书及审批程疗》(1990年9月20日) 1.2.2 规范 ①《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 ②《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2.1~2.3-93); ③《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④《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93);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94); 1.2.3 资料 ①《芙蓉商住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湖南省湘北地矿工程勘察所2000年8月11日) ②《常德市武陵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报告》 ③《二00四年常德市水资源公报》(常德市水利局) 1.3 取水水源与取水地点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三队芙蓉商住楼采用钻井抽取地下水用于地温中央空调取水点位于常德市洞庭大道与芙蓉路交汇

地质构造对于煤矿开采的重要性

地质构造对于煤矿开采的重要性 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开采年限的增加,煤炭资源逐渐萎缩。煤炭开采受地质构造影响极大,煤矿采煤工作面地质构造主要指断层、褶曲构造、陷落柱、岩浆岩侵入体等。利用矿山多年探采结合取得的经验和理论成果,生产、开采、回收工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同时也对地质工作人员如何在越来越复杂的地质构造中优化开采、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地质构造对煤矿生产安全的主要威胁 (一)矿井水灾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地质构造是导致出水事故的关键,加强地质构造分析预测及防治措施落实,提高安全回采率,有利于延长矿井的生产年限,这对煤炭资源日益枯竭,剩余储量受水威胁严重的煤矿区来说尤其重要。研究分析矿井出水的条件,关键是弄清各种不同形态的地质构造在井下出水所起的作用,掌握其规律,做到防患于未然。总结近年来煤矿水害发生的基本规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矿井水害发生位置方面,主要发生在矿井掘进巷道的迎头,由于掘进过程中遇到地质构造(掘进前未探知)造成不同水源的水突入矿井; 2、采煤工作面突水,主要是回采过程中遇到工作面内部地质构造(陷落柱、封闭不良钻孔等)和顶底板采矿扰动诱发的导水破裂带导通不同水源水突人矿井。 二)瓦斯事故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煤与瓦斯突出常发生在地质构造破坏地带已为大量实践所证实,煤

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与地质构造复杂程度有密切关系。地质观察及研究表明,矿区构造特征控制煤与瓦斯突出的分布,构造的分级、分区和分带造成煤与瓦斯突出分布的不均衡。 (三)采煤沉陷采煤沉陷是我国煤炭矿区现存的最大安全隐患之一,如果不能完全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就难以保证煤炭开采工作的安全、稳定、有序进行,甚至有可能造成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对于社会的安定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煤矿区地质构造的不同是引起采煤沉陷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不同的地质构造其岩石组成成分、硬度、强度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引发采煤沉陷的几率也有所区别。针对这一主要原因,在煤矿区设立时就要可采取如下措施: 1、煤炭矿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要对矿区实地情况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与勘查; 2、逐步制定一套或多套详尽、合理、科学的煤炭开采计划和开采组织形式; 3、在煤炭开采中一定要尽量避开较易发生采煤沉陷的地区。 二、矿井地质构造预测 鉴于地质构造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严重的威胁,矿区必须做好对矿井地质构造预测、分析。准确地预报、预测未掘区或开采区的地质构造,不但要有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而且必须采取各种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做出正确判断,达到准确的预测预报效果,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在矿井中收集大量原始资料,综合分析、对比和试验,利用一些小构造形迹变化来预测矿井地质构造,准确性较高,而且效果较好。 矿井地质构造预测方法概括起来有两类:1、以锤子、罗盘、放大

煤矿地质构造带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编号:AQ-JS-00456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煤矿地质构造带施工安全技术 措施 Safety technical measures of coal mine geological structure belt construction

煤矿地质构造带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由于东翼运输巷煤层赋存不稳定,溶洞等地质构造发育频繁,为了保证井下巷道正常掘进,确保施工安全,特制定如下安全技术措施。 一、施工方法 (一)、支护形式: 特殊地质构造,煤层顶板破碎严重(溶洞区)、顶板冒落较高,巷道围岩地质变化较大,煤质松软,含水量较大等地质情况较复杂时,采用钢管超前埋管支护形式进行支护,超前埋管支护好后,再进行砌碹支护,钢管超前埋管支护施工方法如下: 钻孔布置在巷道顶部,采用单排钻孔布置,孔深2.0m(根据钻眼条件可适当增减),孔距≤0.2m,水平布置。 一寸钢管超前埋管支护施工流程为: 敲帮问顶后→确定钻孔位置→钻孔→塞1寸钢管→砌碹支护

3、采用的材料:1寸无缝钢管(长约2m,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风钻、钻杆、钻头等。 4、支护技术措施严格按《岩巷砌碹作业规程》执行。 (二)、施工顺序: 准备→安全检查→敲帮问顶→刷帮→支护→安全检查→下一个循环 二、施工技术措施 1、巷道掘进、刷帮、支护时,必须掘进断面进行准确施工。 2、严格按照工程质量标准对上一班进行检查和验收,发现不合格必须立即进行整改。 3、巷道质量标准 严格按质量标准化进行验收。 4、巷道断面标准 净断面: 5、砌碹断面图(后附图) 三、施工安全措施

煤矿地质构造发育规律研究

2019年第7期 西部探矿工程*收稿日期:2019-01-21 作者简介:李伟(1991-),男(汉族),山西天镇人,助理工程师,现从事矿井地质工作。 煤矿地质构造发育规律研究 李 伟* (山西古县西山登福康煤业有限公司,山西临汾042403) 摘 要:煤炭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之一,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 水平。但是,随着近些年来产能过剩以及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其共同挤压了煤炭的生存空间,使得我国煤炭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减少产能以及整合重组的情况。因此,我们就应加强研究与分析煤矿地质构造发育规律,准确地评价矿井构造的复杂程度,这样才能促进煤炭资源的高效率开采。就针对煤矿地质构造发育规律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关键词:煤矿资源;地质构造;发育规律 中图分类号:P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16(2019)07-0102-02地质构造主要就是在一些作用力下使岩层发生形变,这样就会导致断层、劈理等构造会对地质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也就影响了煤矿资源的安全开采。因此,我们就应合理地分析煤矿地质构造的发育规律,为煤矿选择合理的开采工艺,这样才能促进煤矿资源的高效率开采,以此来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稳步提升。1 煤矿地质构造类型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在不断的加大。而如何对煤矿开采进行高效的设计,确保其能够提高煤矿资源的开采水平是当前煤矿企业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因此,我们就应对煤矿地质构造的发育规律有较为明确的认识,这样才能保障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顺利展开,从而就能有效地保障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下面,就针对煤矿地质构造类型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1.1 断层构造 断层主要是由于地壳发生断裂,使破裂的岩块发生位移而成的。其中,断层的规模大小是不同的,有些断层可以无限的延长,甚至可以切穿地壳,而有些断层则会组合在一起,形成相应的地垒或者地堑形态。当出现断层现象时,在断层处往往会形成相应的泉水湖泊,这样就影响了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而也就威胁了煤矿工作人员的开采安全。而倘若不及时地对断层问题进行解决,就会增大后期的维护难度,这样也 就无法提高煤矿资源的开采水平。因此,我们就应首先分析与研究断层的发展规律,才可以促进我们了解到断层构造的主要走向以及不同位置的断层所受的形变力的影响。其中,断层中心的位置由于受到形变力的影响较大,其就会出现很多弯曲和扭转的现象,且其还需要承受较大的形变量。而在一些垂直断层的方向上,在断层的位移过程中,越靠近断层面的位置就会加大位移所产生的形变程度,进而也就给相关煤矿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难度。此外,断层发生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地垒和地堑两种。其中,地垒主要就是指发生形变时岩石之间上升的断块,其大小规模一般都不确定,较大的断块可能有数百里,这样就会影响相关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展开。而地堑主要就是由于断层之间的凹陷形成的,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反映了地壳在拉伸运动中会逐渐变薄,这样也会影响煤矿工作的安全顺利展开。因此,只有提前做好地质发育情况的勘察工作,才能为煤矿工作的合理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才能提高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性和合理性。1.2 褶皱构造 褶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构造现象,其一般向斜是盆地,而背斜一般和石油有关。因此,大多数的褶皱构造都较为复杂,但是其一般存在与边浅的地表,这样就降低了对煤矿资源开采的影响程度。但是,当褶皱受到力的挤压时,其就会产生很多的裂隙,这样就会破坏整个岩石的完整性和强度,从而也就增大了煤矿开采 102

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87)煤地字第65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 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 (87)煤地字第656号 1 总则 1.1 煤样是研究煤质的基础。煤样的采取质量直接影响对煤岩特征、煤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工业用途的正确评价。因此,所采取的样品必须能如实地反映煤层的自然特征,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1.2 本规程对各类煤样采取方法的规定及质量要求,是根据目前国内技术水平并吸收了主要产煤国家的经验而提出的。在工作中,应注意国内外煤质研究、煤的加工利用等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做好采样工作。 1.3 本规程是根据《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对煤质工作的要求编制的,适用于煤炭资源勘探中各种煤样及其夹矸的采取。 凡采样方法已有国家标准或部标准的,均按国家标准或部标准执行。 2 煤芯煤样 2.1 煤芯煤样从钻孔煤芯中采取,取样前应对煤芯进行整理和编录,要求如下: 2.1.1 煤芯提出井口后,要按上下顺序依次放入岩芯箱内,断口互相衔接,煤芯不得受污染,采样前要先进行拍照。 2.1.2 记录煤层各分层的厚度和芯长,描述宏观煤岩类型及煤芯状况; 2.1.3 从煤芯取出到采样结束,一般不得超过48小时。 2.2 煤芯煤样一般按独立煤层采取全层样。 特厚煤层可分层采样,分层厚度一般不得大于3.00米,应尽量使各采样点的分层层位相一致。急倾斜特厚煤层可适当加大分层厚度。 当煤层结构十分复杂或煤煤岩类型及煤质有显著差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层采取。 顶底界面不明显的煤层和高灰分煤层,分层厚度一般不得大于0.30米。 有专门研究目的的煤样的分层厚度,应根据需要确定。 2.3 大于0.01米至等于煤层最低可采厚度的夹矸,应单独采样;大于煤层最低可采厚度的夹矸,属非炭质岩的,一般不采样,属炭质岩或松软岩的,需单独采样。厚度小于或等于0.01米的夹矸,应与相邻煤分层合并采样,不得剔除。 煤层中的多层薄层夹矸,可单独采样,也可按相同岩性合并采样。 2.4 炭质泥岩为煤层的伪顶或伪底时,应分别采取全层样。非炭质泥岩为伪顶或伪底时,层厚大于0. 10米时,采0. 10米;层厚小于0. 10米者采全层,分别送样。 2.5 煤芯煤样一般不缩分,应全部送验。若必须缩分时,应按国家标准GB474-83《煤样制备方法》的规定进行,缩分出的煤样重量不得少于表1的规定,并应能满足各

地质勘查规范

地质规范目录 国家标准 1.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1-1998) 2.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2-1998) 3.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3-1998) 4.地质图用色标准(1∶500000~1∶1000000)(GB6390-1986) 5.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GB958) 6.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GB/T13923-2006) 行业标准 1.1∶250000地质图地理地图编绘规范(DZ/T0191-1997) 2.1∶20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0160-1995) 3.1∶50000区域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则(DZ/T0157-1995) 4.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0)(DZ/T0179-1997) 5.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1995) 6.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0001-1991) 7 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Z/T0246-2006) 8.1∶1000000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DZ/T0247-2006) 9.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DZ/T0151-1995) 10.1∶50000海区地貌编图规范(DZ/T0235-2006) 11.1∶50000海区第四纪地质图编图规范(DZ/T0236-2006) 12.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1∶50000)(DZ/T0158-1995) 13.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1∶5000)(DZ/T0175-1997)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煤矿地质工作,查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及时处理煤矿地质灾害,有效预防煤矿事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有关单位的煤矿地质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煤矿地质工作是指在原勘探报告的基础上,从煤矿基本建设开始,直到闭坑为止的全部地质工作。 第四条煤矿地质工作应当坚持“综合勘查、科学分析、预测预报、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五条煤矿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 (一)研究煤矿地层、地质构造、煤层、煤质、瓦斯、水文地质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等地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开展地质类型划分。 (二)查明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各种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做好相应的预测预报工作。 (三)进行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地质观测、资料编录和综合分析,提供煤矿建设和生产各个阶段所需要的地质资料,解决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地质问题。 (四)估算和核实煤矿煤炭资源/储量以及煤矿瓦斯(煤层气)资源/储量,掌握资源/储量动态,为合理安排生产提供可靠依据。 (五)调查、研究煤矿含煤地层中共(伴)生矿产的赋存情况和开采利用价值。 第六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下同)具体负责煤矿地质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技术管理。

第七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设立地测部门,配备所需的地质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建立健全煤矿地质工作规章制度。 煤矿地质类型为复杂或极复杂的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除符合本条第一款规定外,还应配备地质副总工程师。 地质副总工程师、地测部门负责人应由地质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第八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组织或安排地质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或业务培训,每3年至少进行1次。 第九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积极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装备,认真开展煤矿地质研究,不断提高煤矿地质工作的技术水平。 第二章煤矿地质类型划分及基础资料 第一节煤矿地质类型划分 第十条井工煤矿应根据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瓦斯类型、水文地质类型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进行类型划分。井工煤矿地质类型分为简单、中等、复杂和极复杂4种类型(表2-1)。 表2-1 井工煤矿地质类型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表)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表 项目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请人(盖章、签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盖章): 编制时间:年月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制 填表说明 1、根据《取水许可管理办法》,取水量较少且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的建设项目,申请人可不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但应当填写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表。填表项目的具体范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结合实际规定,规定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 (2)简化论证工作与加强取水许可管理相结合; (3)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开发利用状况相适应; (4)充分考虑不同产业、行业、取水水源类型的差别; (5)防止水功能区的损害、地下水的过量开采。 2、本表须由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甲级或乙级资质单位填写。

3、“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页有关内容说明: (1)“建设单位或个人”:填写建设工程的所有权人。 (2)“联系地址”:个人填写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填写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3)“项目性质”:指新建、改建、扩建。 (4)“取水地点”:是指取水工程所地点名称,须填写到村镇或街道办一级,并填写经纬度坐标。 (5)“取水水源名称”:取地表水的填写取水的江河湖库名称;取地下水的名称可不填;取再生水与矿井疏干水的填相应的再生水供应单位和矿坑名称。 (6)“取水水源类别”:按照湖泊、水库、河道、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填写; (7)“取水方式”:取地表水为蓄、弓I、提;取地下水为单井、自流。 (8)“取水用途”:按照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工业和农业等填写,多种用途的一并注明。 (9)“取水量年内月分配表”:水电项目可填发电年内月分配,单位为“ KW寸”。 (10)“退水地点”:填写退入江河湖泊的地方,具体填写到村镇一级,并填写经纬度坐标。退入市政污水处理厂的,须填写污水处理厂的名称。 4、对于改、扩建工程,在相应栏目说明已建工程情况,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取水许可情况 (含取水许可证编号,批准取水水源、水量及取排水口位置)、历年实际取用排水量情况、水资源费缴纳情况、用水水平分析、节水和水资源保护措施等,可附页说明。 5、本表还需提供下列附图及附件:(1)附图:建设项目所在流域水系及位置图;水资源论证范围及分析范围图;项目所在位置水功能区划图;水平衡图;取用地下水的项目还需增加水文地质图(2)附件:论证编制委托书(函);受影响方的意见或补偿协议。 6、报告表须由3名以上专家提出意见,可不举办专门的评审会议。报告表须附专家组人员名单。 7、本表一式四份。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一份留批准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一份送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一份送项目审批部门作为审批项目依据,一份留本单位(或个 人)。

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

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GB/T13727—9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本规范规定了天然矿泉水(医疗、饮用矿泉水、下同)的勘探程度、勘探质量、储量计算、水源地保护、开发技术经济评价及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1.2 本规范适用于医疗、饮用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是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设计书编制、工作布置、报告编写与审批的主要依据。也可供天然矿泉水地质普查、详查工作参考。 2 引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8537 饮用天然矿泉水 GB 8538.1~8538.63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GB 11615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3 总则 3.1 本规范所指天然矿泉水,包括饮用矿泉水和医疗矿泉水。它是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宝贵的液态矿产资源,以水中所含适宜医疗或饮用的气体成分、微量元素和其它盐类组分而区别于普通地下水资源。 3.2 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查工作,按矿泉水资源勘查工作精度要求的不同,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三个阶段,勘探阶段之后为开采阶段。普查阶段为详查工作提供依据;详查阶段为勘探及建设立项提供依据;勘探阶段为水源地建

设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提供依据。 3.3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需水量明显小于允许开采量,直接利用单井(泉)的矿泉水勘查,可不分阶段,依据矿泉水水源地建设需要,直接进行勘探阶段工作。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埋藏型矿泉水勘查,宜分阶段遵循地质勘查工作程序进行。 3.4 天然矿泉水勘探是在已确定立项开发的矿泉水水源地进行工作,应详细查明矿泉水形成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确定矿泉水生产井位置及卫生保护区边界,取得不少于一年的水质、水量、水位、水温连续观测资料,在动态观测或生产性抽水资料基础上计算评价矿泉水允许开采量,其精度一般应满足B级要求,提出技术经济最佳开采方案。并对可能提供二期开发的远景区作出初步论证和评价。 3.5 已开发的矿泉水水源地,应着重水质、水位(水量)、水温的系统监测与综合分析研究,准确划定矿泉水卫生保护区,建立经济合理的开采管理模型,核算矿泉水允许开采量,为矿泉水开发管理或扩大开采提供依据。 4.勘探研究程度要求 4.1 地质工作 4.1.1 从地层、地质构造活动、地表及岩心观察到的近代地下流体引起的蚀变、沉淀析出物,研究其与水源地在空间位置上的联系; 4.1.2 从岩石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研究其与矿泉水组分间可能存在的联系;4.1.3 研究构造断裂—裂隙系统,基岩风化裂隙系统在平面和深部的延伸、分布,及其对水源地富水性的影响。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勘探工作野外作业、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地质遥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和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质实验测试等方面的安全要求以及职业健康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地质勘探(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除外)工作设计、生产和安全评价、管理。 本标准不适用于使用地质勘探技术手段和方法从事其延伸业的工作设计、生产和安全评价、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引用文件最新版本,以及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5)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2002) GB6722-2003爆破安全规程 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MH/T1010-2000航空物探飞行技术规范 GB6067-19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5972-1986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 GB50194-199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GB3787-1983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GB16424-1996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地质勘探exploration 是指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质灾害、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勘察、调查研究的活动。包括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地质遥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和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质实验测试等。 3.2艰险地区areas with hard ships and dangers 是指海拔3000m以上或者其他无人居住,自然条件恶劣、生存条件差的地质工作区。 3.3野外作业open country work 是指在非城镇地区户外进行的地质勘探活动。 4总则 4.1地质勘探单位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逐步推广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 4.2地质勘探单位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建立、健全以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a)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岗位等安全生产责任制; b)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c)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d)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制度; e)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 f)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使用制度; g)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h)作业安全规程和各工种操作规程。 4.3地质勘探单位应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相应安全生

水资源论证报告

水资源论证报告 陕西汉江水电勘测设有限公司 2022年五月.西安 建设单位:汉中鑫鹏投资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汉中市南郑县碑坝河 批准:渊尧蕃 审定:刘建续 校定:王旭韩菲 编制:程华卫艾伟张力中 詹先意张强 编制单位:陕西汉江水电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22年三月

目录 1总论 (5) 1.1目的和意义 (5) 1.2编制依据 (6) 1.3取水水源与取水地点 (7) 1.4论证范围与典型年 (7) 2建设项目基本概况 (8) 2.1建设项目名称、项目性质 (8) 2.2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 (8) 2.3建设规模及实施计划 (9) 2.4建设项目投资、职工人数与生活区建设情况 (9) 2.5主要产品及用水工艺情况 (9) 2.6建设项目用水要求 (10) 2.7建设项目废污染水排放 (10) 3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10) 3.1区域概况 (10) 3.2水资源状况 (12) 3.3水环境状况 (12) 3.4区域现状供水调查 (13) 4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 (15) 4.1论证原则 (15)

4.2水源论证 (15) 4.3项目取水口合理性分析 (18) 5用水合理性分析 (18) 5.1用水过程与水平衡分析 (18) 5.2节水措施 (19) 5.3用水合理性分析 (19) 6建设项目退水及其对水环境影响的分析 (19) 6.1退水组成概况 (19) 6.2污染污排放及达标情况 (19) 6.3退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20) 7项目取水对水资源状况和其他用户的影响 (20) 7.1项目取水对碑坝河径流量的影响 (20) 7.2对其他用水户的影响 (20) 8水资源保护措施 (21) 8.1工程措施 (21) 8.2非工程措施 (21) 9水资源论证结论与建议 (22) 9.1水资源论证结论 (22) 9.2建议建设项目允许取水量 (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