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中国农村电影题材特征研究总结

“十七年”中国农村电影题材特征研究总结
“十七年”中国农村电影题材特征研究总结

“十七年”中国农村电影题材特征研究

【摘要】“十七年”是中国电影史上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在建国初“写工农兵”,“写给工农兵看”思想的指导下,农村题材电影大量涌现,从内容到类型都表现出与时代命题高度契合的特征。本文从类型出发,分别分析了十七年农村题材电影四种主要类型的特征,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分析各自的不同与相同点,总结十七年时期农村题材电影的特征。

【关键字】农村题材电影;农村改革斗争片;农业生产建设片;农民生活片;少数民族片

中国是农业大国,国家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根系于农村和农民。展现农村变化、反映农民生活的农村题材电影一直在中国电影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建国之初,百业待兴,尤其农业有了许多开创性的发展。和平时代的人民开始追求精神文化的进步,电影成为国家宣传政策,普及文化的重要途径。由于建国初期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中国农业农民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题材电影随之兴起,并进入繁盛。

(一)多种原因促使农村题材电影发展

1、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农村题材电影兴起

新中国初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电影的商业化属性减弱,文艺属性增强。电影不再按照商业化运作,而是作为国家对人民进行改革宣传和教育的重要艺术形似出现。1949 年以后,电影类型衰亡,题材尊显,后者取代了前者,并且被赋予了前者所没有的意义和价值。题材之所以享有这样的殊荣,是因为它不再是艺术性的商品,而成为计划性的宣教品。电影所表现的生活内容要与社会经济生活———工业部、农业部、国防部等诸门类相对应,于是就有了工业题材、农业题材、军事题材等。另一方面,作为宣教产品,电影不但承担起建构‘革命历史’的任务,而且成为证明现存秩序的合法性和真理性的工具。于是又有了革命历史题材、革命战争题材、反特题材、反腐题材、献礼片、‘主旋律’、‘五个一工程’等。

2、农村、农民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农村题材的繁盛发展

中国是农业大国,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民人数众多,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农民人口达到5346135,占当时总人口的86、74%,农民数量众多,且在在新中国

成立过程中作用明显,当时的广大观众迫切需要通过银幕形象直观地了解中国近现代革命的历史,以及现在国家建设情况、人民生活情况。从党及政府的角度来说,为了巩固与强化新生的政权,也需要通过电影这种最有影响的传播媒体向公众进行意识形态教育。计划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电影票价降低,甚至有放映队深入农村循环放映,也为广大农民观看电影提供了方便。电影不再是城市经济富裕阶层的专利,更多的工农兵成为电影的受众。“写工农兵”、“写给工农兵看”的创作宗旨指引着此时期的创作方向,农村题材大量涌现不难解释。

(二)何为农村题材电影

农村题材电影,顾名思义,就是与农村、农民相关的电影,从纵向来看,包括农村历史题材片和农村现实题材片。从横向来看,包括农村革命斗争片、农业生产建设片、农民生活片等,少数名族题材电影也是这一时期农村题材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电影1949—1966 年十七年期间共生产故事片728 部,其中农村题材影片(广义)176 部,年均占比达24. 2%,最高的年份高达58. 3%。在十七年电影中占据很大的比例。

(三)不同电影题材的特征研究

1、改革斗争片,善恶对比,忆苦思甜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的生产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许多地方仍然贫穷、落后,但是与旧社会对比,人们沉浸在巨大的幸福之中。表现旧社会阴暗、落后,进步思想、进步人物的影片很恰当的切合了人们的心理,因此一些改革斗争片受到人们的欢迎。最明显的就是影片《白

毛女》,即以对比异常鲜明的“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人公命运,昭示了时代的整体性变迁:喜儿“不幸”与“万幸”的遭际,均象征着至少一代人天壤之别的处境变迁。《白毛女》在票房(影片1956 年创下票房最高纪录) 与荣誉(于1957 年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一等奖) 上的双丰收,证明了其主题内容和创作思路受到当时观众与政府的一致喜爱和认同。

“苦难”“拯救”“改造”成为这一时期农村题材的改革斗争片的主流。在旧社会人们受尽地主阶级、封建势力以及国民党残部的压迫,在苦难的边缘挣扎,后来多有进步的青年向共产党靠拢,向广大农民传播先进的思想,或是共产党的出现拯救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广大农民,或是实行了分田地的土地改革等进步政策,为农民生活的提高、思想的进步带来了希望。例如《红旗谱》中农民朱老忠、严志和和进步青年江涛、张嘉庆与地主冯老兰和落后势力的鲜明对比,虽然农民生活艰辛,但是进步青年运涛、江涛、张嘉庆等人的出现和行为还是为让人们看到了希望并愿意为之付出血汗。影片《暴风骤雨》更是凸显了1946年土地改革的种种不易,地主韩老六的破坏,但是在工作队和进步农民赵玉林的努力下,恶势力得到惩处,翻身农民积极参加解放战争。《白毛女》更是将地主阶级和穷苦农民的矛盾演绎到极致,也将喜儿前后生活的对比鲜明的表现出来。所有这些影片对旧社会的描述,都是为了在与现实的今昔对比中激发群众对新生活、新社会的热爱。忆苦思甜中更加坚定现在和平年代的来之不易,更加坚定共产党的英明领导,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选择。

这一时期农村题材电影中的改革斗争片“改造”和“拯救”的意味明显,改造不仅表现在社会层面,也表现在对人的改造上。通过落后势力的对比来显示新生思想的生机。使人们在观影过程中回顾过去,坚定现在,忆苦思甜。

2、农业生产建设片、在进步中成长

如果说十七年间的改革斗争题材电影表现的多是农民与落后腐朽势力的敌我双方矛盾,那么农业生产题材电影则多表现的是人民内部矛盾。进步与落后思想的斗争,知识分子与工农兵的矛盾。一些农民固守成见,一时间难以接受国家的新政策、新思想、新机器,或者在新的东西面前动摇怀疑,出现一点差错就断然否定,或者是忽略客观条件,一味贸然前进,后来在进步青年的劝说下,在村支书等人的带领下,或者是看到新政策、新机器带来的成果时,才决定加入进步队

伍或是改变态度的故事。

这一时期著名的农业生产建设片《春风吹到诺敏河》、《不能走那条路》、《北国江南》、《神秧手》,一方面表现了农民高昂的生产建设激情,也反映了一些对新政策抵触、冒进的现象,《春风吹到诺敏河》中屯长崔成在合作社面前的冒进和动摇,《北国江南》中钱三泰、董子章对打井造林政策的怀疑甚至破坏,《神秧手》中曹顺才对插秧机等技术革命的排斥等,但是结果都是皆大欢喜,与农村改革斗争片片相比,农业生产建设片斗争的色彩减退,更多体现的是温婉的劝说,积极的引导,农民在走了弯路后回归队伍,更加坚定地加入建设队伍。

这一时期的农业生产建设片,无论是表现农村生产面貌的变化,还是表现农民思想觉悟的提高,对于“领路人”中国共产党由衷的感激与礼赞都是这些电影的重要表现内容,先进的组织和进步的人物是这些电影不可或缺的内容,其人所共知的指向和引导作用都是不言而喻的。

3、农民生活片,突破限制,个人感情微露

十七年期间也产生了许多优秀的农民生活片,但是在十七年革命先行,政治为先的大背景下,单纯的农民生活片几乎没有。农民的生活多放在农村生产建设的大背景下,或是贯穿在与封建势力、迷信思想的斗争中。例如当时风靡一时的影片《李双双》,主人公李双双个性的展开,都是随着自己与丈夫的自私行为做斗争和自己对桂英自由恋爱的帮助中体现的。这一时期也产生了许多与封建迷信思想作斗争,提倡尊重个人感情、尊崇自由爱情的影片,典型的如《小二黑结婚》、《刘巧儿》等,主人公都冲破家庭和时代的压力,敢于质疑封建迷信思想,勇于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虽然十七年期间表现农民生活的电影依然未能脱离政治属性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但其对人性的挖掘扔难能可贵。

在十七年表现农民生活的农村题材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有了许多重大突破,许多影片塑造了一批经典的女性形象,例如李双双、刘三姐、刘巧儿等,与旧时期不同的是,女性不再是男性的附属品,而成为与男性平等甚至觉悟高于男性的人物,她们敢于与封建迷信思想作斗争,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她们都敢于同自己的命运做斗争,争取属于自己的幸福,李双双更是全身心投入生产建设中,她不仅在生产建设中积极主动,而且也敢于同丈夫喜旺的大男子主义作斗争,最终用自己的真诚和生产队的喜人景象赢得了丈夫喜旺的尊重和爱情。十

七年农村题材电影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是很大的突破,为后来的电影创作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4、少数民族电影,十七年电影的靓丽风景

少数民族题材影片是十七年电影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一方面,新中国平等开放的民族政策为其发展创造了相对宽松的欢迎,长期为“政治第一,艺术第二”思想所绑缚的电影艺术家们在这里找到了挥洒才情的一方天地。另一方面,这类电影所表现的完全异于汉族文化的地域风景、民风民情也吸引了很多观众的眼光。而最难得的当属这类题材的作品对人性内容、尤其是爱情主题的大胆表现。十七年的文艺主导思想向来是将“革命”与“人性”置于对立的关系,前者是正大光明的,后者则是渺小的,甚至必要时可以做出牺牲的。但在少数民族影片中却很好的将二者结合。例如在影片《刘三姐》中,既有刘三姐对地主莫怀仁的反抗,也表现了刘三姐和阿牛彼此的爱恋。电影《五朵金花》更是以金花和阿鹏的爱情为主线,社会建设为辅线展开,经过曲折的经历和几次误解后,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对爱情故事的大胆开掘开掘,给沉浸在集体狂欢中的观众带来了一丝心理的满足,在改革、建设题材之外增添了几分温暖人心的气息。事实证明,许多当年红极一时的主流电影在时过境迁之后,已渐渐被人淡忘,而那些独具魅力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却仍深刻地留存于观众的记忆当中。例如观众喜爱的《阿诗玛》、《五朵金花》、《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达吉和她的父亲》等。这些电影都在人们心中塑造了许多经典的、难以超越的银屏形象,除了历史价值,更具备珍贵的审美价值。

(四)十七年电影,美中也有不足

对于新中国十七年来说,农村题材电影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不研究这些农村题材电影,就不容易弄清楚这段历史。需要指出的是,“十七年”农村题材电影反映的乡村充满了明亮的色彩,欢快的的生活场景,塑造了李双双、喜儿、刘三姐、阿诗玛等一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再加上乐观、向上的农民形象和精神品格的塑造,总体来看,十七年电影中的农村世界是现实的,又是理想化的。当然,“十七年”电影所展现的乡村世界还不够全面和完整,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如对于乡村社会的苦难,除了一些历史题材影片外,农村现实题材影片基本上没有去表现。再比如片中坏人总能被及时发现,落后者总能迷途知返。革命群众即使

出现一些矛盾、猜忌等不和谐的音符,在最后也往往被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的结局所掩盖。但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政治环境下,十七年农村题材电影依然具备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

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情况汇报

**镇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情况汇报 我镇辖区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人,下辖**个自然村,**个生产队,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今年以来,我镇共放映公益电影场,给群众送去了精神食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我镇公益电影放映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公益电影放映完成情况 按上级要求,每个行政村每月每个行政村要放映1场电影,今年我镇放映农村公益电影任务是16场,截止目前,我镇放映电影场,完成任务的 %,完成了上级下达的要求。 二、放映计划实施情况 由于放映公益电影由电影公司实施,我镇对放映计划了解较少,尤其是在放映前应告知我镇文化站,让文化站备案再核实、了解放映情况,以便了解群众所需、所爱,但放映人没有做到这一点,经常是放映后再拿表格到文化站,文化站与村委会调查了解,村委都会证明其放映了,但调查群众则说法不一。由于一些村委所辖自然村相对较散,群众认为是以自然村为单位放映的或对较远的自然村不了解,造成核实有一定的困难。 三、放映效果 由于受电视影响,且放映电影的场地比较简陋,群众观看电影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反响不是很热烈。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放映氛围 成立由文化广视站组成的宣传小组,圩日利用广播进行宣传,同时深入村、队利用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向群众宣传放映公益电影的意义,让群众家喻户晓,人人参与。 2、进一步加大放映力度 为确保群众真实有效看上公益性电影,成立由村“两委”班子成员组成的放映公益电影领导小组,负责公益电影放映的登记,成立由镇文化广视站人员组成的核查小组,明确职责,杜绝放映人虚报电影场数的出现。 **镇文化广视站 2011年12月14日

中国电影发展简史

中国电影发展简史 早期中国电影(1931年以前) 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13年,美国人经营的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短片《难夫难妻》。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拍摄时事短片。次年成立活动影戏部,此后拍摄了两部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阎瑞生》和《红粉骷髅》。1922年,张石川与郑正秋、周剑云等组织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与此同时,出现了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较具规模的影片公司。邵醉翁兄弟于1925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首先取材于民间故事,拍摄一批古装片,并在上海掀起拍摄古装片的热潮,还以此立足于南洋市场。1925~1927年间,上海先后成立140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广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摄影片。1928年明星公司开拍《火烧红莲寺》后又形成一股武侠片热潮。此后的4年间上海各公司拍摄了400多部故事片,其中一大半是“火烧”、“武侠”、“神怪”之类光怪陆离、粗制滥造影片。1928年,民新、大中华百合等影片公司组合成联华影业公司,先后拍摄了《恋爱与义务》、《恒娘》、《桃花泣血记》等片。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联影片公司试制成功蜡盘发音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和《虞美人》。1931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国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雨过天晴》。到1935年,中国完成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过渡。 左翼电影运动(1931~1937) 1930年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于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的抗日战争爆发,电影界的有识之士深感时代需要反映现实的影片。1932年5月,明星影片公司聘请黄子布(夏衍)、郑君平(郑伯奇)、钱谦吾(阿英)担任编剧顾问,与郑正秋、洪深等一起组成编剧委员会。1933年3月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成立,由夏衍任组长,成员有钱杏邨、司徒慧敏、王尘无和石凌鹤。电影小组的成立推动了明星、艺华、联华等影片公司的电影创作,也影响了天一和其他小公司的电影创作。当年生产了《狂流》、《都会的早晨》、《春蚕》、《姊妹花》、《民族生存》、《三个摩登女性》、《小玩意》等一批优秀影片,左翼电影运动取得辉煌成就。国民党统治当局在开展对中国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军事“围剿”的同时,加强了对革命文化的“围剿”。针对这种更为尖锐、复杂的形势,左翼电影工作者进行更加隐蔽的斗争,创作出《渔光曲》、《新女性》、《大路》、《神女》、《生之哀歌》、《逃亡》等有影响的片目,与此同时,左翼电影工作者还开辟了新的制片阵地——电通影片公司,拍摄了《桃李劫》、《风云儿女》等优秀影片。这个时期还创作一批优秀电影歌曲,如影片《大路》里的《大路歌》和《开路先锋歌》,《桃李劫》里的《毕业歌》和《风云儿女》里的《义勇军进行曲》等,随着影片的放映,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将全国人民爱国运动推向一个新高潮,上海电影界为适应新的形势,建立起电影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继“国防文学”口号提出后,1936年2月,“国防电影”作为电影创作口号也被提出。1936~1937年7月,上海各电影公司拍摄出一批不同题材样式和内容的国防电影,有《生死同心》、《压岁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迷途的羔羊》、《狼山喋血记》、《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等影片。

十七年时期电影和爱国主义-精品文档

十七年时期电影和爱国主义 电影是媒介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特点。建国初期,爱国是与阶级斗争联系在一起的。而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内涵则是:维护国家独立和统一,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促进历史进步和发展。随着爱国主义内涵的历史性变化,对爱国主义电影的要求也将改变。 如何让爱国主义电影深入人心,是一个值得思索的主题。打破以往把电影划分为主旋律电影、艺术电影、商业电影三种电影形态的惯例,力图拍摄出既叫好、又叫座,且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是现在电影人追求的目标。为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即将推出一系列的爱国主义电影。在新电影不断涌现之际,有必要再次回顾建国初的十七年(1949―1966)时期电影。不可否认,十七年时期的电影存在“教化”色彩严重、人物塑造脸谱化等缺憾。但是,正确看待十七年时期电影缺憾出现的原因,肯定当时电影人为艺术抗争的努力。认识爱国主义电影在人物塑造与家国关系设置等方面不同的时代特色。这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电影教育不可或缺的一课,只有正确看待过去,才能真正明白爱国主义的与时俱进的内涵。 一、从人物单一化到人性的多元呈现 1993年由中宣部、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文化部统

一发布了《关于运用优秀影视片在全国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通知》。在推荐的百部爱国主义影视篇目的名单中,十七年时期的电影有《林则徐》《小兵张嘎》《南征北战》《鸡毛信》《林家铺子》等二三十部之多。影片多为抗战题材,最大的特征是阶级化身份定位以及单一化人物塑造。 阶级身份上,敌我对立二元划分,并对人物进行单一化演绎。敌人的凶残愚蠢、富人的狡猾胆怯已经被定性。即便表现敌我战争的严酷与艰辛,也是为了显示革命的神圣和英雄的无敌。叙事模式类型化处理本不是坏事,问题是,人物身份的阶级性与性格的单一联系起来,没有多元可能性的参与,只会导致类型化电影中人物的单薄。 例如,《鸡毛信》《小兵张嘎》等电影,人物设置一般为两派:一派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或其他地方武装以及贫苦百姓;另一派是以日本侵略者为首的正统日军、日伪军以及与之勾结的土豪劣绅。影片的情节模式一般演绎为:压迫、侵略,然后是抗争、受挫、再抗争,最终胜利。人物立场经纬明晰。简单化的处理,使得好人坏人清晰明确,而且最终永远是好人胜利、坏人失败。 但是,任何事情的简单化必然导致事物背后本质内涵的模糊。为什么会发生战争?如何看待战争对立国的国民?如何避免战争的再次发生?等等。这一类问题不能因为敌我简单化的处理,就无视对其思考的必要。爱国立场不能仅仅立于对抗层面,而应

电影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7c5499151.html,)/工作总结 电影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加快我县农村科普爱教知识发展,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构建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的宏伟目标,让农民群众看到、看好电影。我公司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进一步繁荣创新,开拓市场,加强公益服务,转变服务职能,为我县电影事业打下坚实而良好的基础,使我县电影公司工作稳步有序的健康发展。 我们不断提高队伍的自身能力,高度重视农村公益电影及社区广场农民工电影放映工作,抓住放映的黄金季节,法制廉洁宣传、科普爱教知识、企业广告联姻电影市场。公司与海尔电器电影下乡、移动广告电影走进千家万户、昌河汽车电影宣传、永尚福邸房地产联姻电影、美的微波炉商业电影、广场企姻文化电影放映100场,社区广场农民工电影放映51场,观众达数十万人次。 在乡、镇、行政村流动电影放映做到统一安排,釆取先难后易,先边远山区、后平川湖泊流动放映办法。全年中、小学校爱教电影流动放映671场,观众达15万人次。全县乡、镇行政村

公益电影流动电影放映1872场(其中数字放映机放映521场,观众达11万人次)。垦殖场、企业集团公益电影流动放映534场(其中数字放映机放映25场,观众达1万人次)。总计3077场,观众达63万人次。结止12月份我公司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科普爱教流动电影放映任务12%。 我们的放映工作人员从没有提出任何怨言而是默默的奉献工作。他们根据各乡、镇、垦殖场、企业集团、行政村、学校、社区的特点,选择放映价值高的科技、爱教、法制影片,如《杂交水稻》《水稻病虫害防治》《致富经》《西瓜高效栽培技术》《梨虫害识別与防治》《柑桔种植与病虫害防治》《大棚辣椒主要病虫要的发生与防治》《板栗的栽培》《草莓大棚种植》《异育养殖》《淡水养河蟹》《家圈养畜禽》《动物防疫》《农膜残留危害大》《农用电机维修技术》《农村防结核病》《农村防非典》《预防甲流h1n1流感》《艾滋病》《任长霞》《生死牛玉儒》等等深受广大百姓欢迎,大大促进我县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一、着重重点开展普法廉洁电影 在全县大肆宣传普法廉洁电影放映宣传力度,突出重点,狠抓发动和落实工作,以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为己任,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达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效果。我公司深入广大农村开展实地宣传,印发普法宣传资料5000份,实现全县所有行政村每村至少放一场法治电影的目标。印发2万多册

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程实施情况汇报

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程实施情况汇报 我局自开展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活动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文化局和市电影公司的精心指导下,严格按照为民办实事的工作目标,强化责任,健全制度,狠抓落实,使我县XX年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截止到10月31日,已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4088场次,占今年目标任务4020场次的101.7%,提前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放映任务。10月28日和11月16日,市文化局和省文化厅领导先后到我县明查暗访,对我县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给予了充分肯定。广大农民群众对“百姓不交一分钱,免费电影看一年”的农村电影公益放映赞不绝口。事实证明,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的开展,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丰富广大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实施科教兴农,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认识高,责任明确要求严 为把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抓实抓好,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3月27日,县政府向各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下发了《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工作方案》,文件明确了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组织领导和工作要求。县政府成立了由副县长任组长,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县政府办

纪检组长、监察室主任和县文化局局长任组长,县文化局、县财政局、县电影公司等7个相关单位负责人及各乡镇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县农村电影放映工程领导小组。县文化局、县电影公司、各乡镇都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抓、工作人员具体抓、乡镇文化站和各村支两委配合抓的层层落实工作新机制。为进一步强化责任和措施,4月21日,我县以两办名义下发了《关于全县XX年为民办实事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责任体系、考核体系、指标体系和工作要求。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县政府副县长等县级领导非常关心和重视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切实为这项实事工程解忧排难,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先后主持召开了四次调度会,率领县考核办工作人员经常开展专项督查。4月18日晚上,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镇**村指导农村电影放映工作,要求相关单位切实做好这项“爱心工程”、“民心工程”和“惠民工程”。5月16日,县政府副县长在**广场数字公益电影启动仪式上,要求各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创造有力条件,为公益电影工程解决实际问题。县文化局作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的主要责任单位,先后6次召开专题局务会,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县政府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优先安排了7.5万元的配套资金并及时拨付到位,有力地促进了为

(推荐)十七年电影

(推荐)十七年电影 导读:本文(推荐)十七年电影,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目录 导言 第一章十七年电影批评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左翼电影批评 第二节“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提出 第二章“工农兵电影”的建构 第一节《武训传》:反人民的叙述 第二节《电影的锣鼓》:什么是工农兵电影 第三节“工农兵电影”的最终确立 第三章电影批评的体制化 第一节电影生产制度的国营化 第二节影评人的体制化 第四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批评的确立 第一节十七年间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流变概述 第二节艺术真实,还是生活真实 第三节题材决定论 第四节英雄典型论

第五节夏衍的电影批评实践:对《几个剧本问题》的文本分析第五章十七年电影批评的现代性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在中国,电影美学的追求不只是理论上自主自发的状态,而且总是根据政治的需要来进行选择取舍。由于中国电影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及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使得中国的电影评论不仅仅局限于电影美学和理论的范畴,而更多地与时代、政治、社会结合在一起,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质。在每一个时代,它都是一定历史语境下的产物。1949年新的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带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艺术在更大程度上成了一种工具,对时代洪流中的艺术家来说,是抒发胸臆的生命渠道;对新生的共和国来说,是确立新的国家意识形态、保障政治权威的有力手段。因此,1949—1966十七年间的中国电影批评作为新电影文化的舆论支持,在体现艺术自觉意识的同时,也很大程度上与国家强大的政治意志交融在一起。本文通过

对十七年影评形成与演进的分析,力图再现作为社会文化形象记录之一的电影批评所体现的历史风貌。 本文共分导言、主体和结语三部分。导言部分是对十七年电影创作与批评的历史定位,重在阐明十七年影评在这一时期电影文化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与时代、社会和政治因素是如何纠葛在一起的。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本文的写作意义与大致思路:以服务于“工农兵电影”电影形态的十七年批评的具体历史为线索,详尽地分析其发展和演进的过程,并对支撑“工农兵电影”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艺政策进行讨论,并提出有关十七年影评和现代性的问题。 论文主体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十七年电影批评的历史渊源”是对十七年影评的历史背景的说明,旨在通过对建国前文艺界/电影界、解放区/国统区文艺和电影思想与实践的考察,发掘十七年影评的思想渊源与理论依据。本章又分两节:第一节“左翼电影批评”以三十年代的左翼电影文化为关照对象,重点揭示了左翼影评人的理论背景与批评作风,以及这些历史线索在十七年影评中的反映。第二节“‘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提出”则以与国统区相对应的解放区为地域分界,介绍了作为十七年影评宏观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其直接指导方针的毛泽东文艺思想,在40年代是如何在中国化的过程中成为指导文艺实践的党的政策的,并随着时间的演进和地域的拓展而对创作批评者施加影响的。 第二章“‘工农兵电影’的建构”目的是理清十七年影评形成演进的过程,并指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是如何贯彻到电影

电影放映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电影放映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电影放映员,这个工作让不少人有种神秘感。但在我看来,任何一种工作都会有它的利与弊。 首先是工资待遇。有不少人问过我这份工作的待遇如何,我并没有直接回答,因为我不确定其它影城的待遇水平。但是这个职位的收入标准是相对固定的,放映员本身与票务、卖品、场务人员一样,都是为了观众更好地观影进行服务。唯一的区别是,其它部门都是在台前工作,只有放映员是在幕后工作,徒增了几分神秘感,也让人误以为这份工作的收入应该不差。既然工作性质是一样的,那么收入也不会有多少差别。这样解释,应该可以理解了吧。 其次是工作强度。现在的影城都使用数字放映机,所以通常情况下没有多少强度可言,不像胶片放映机又要挂片又要倒片,很麻烦。由于数字放映机的内部构造比较复杂,因此维护起来会比较麻烦,除此之外,没有什么高强度的工作需要做。所以,大多数时间里,放映员都是很清闲的,只要不耽误正常放映。放映员的工作时间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早晚班,就是早上到下午一个班,下午到半夜一个班,每周可以休一天;一种是隔天班,上一整天班,然后休一整天,两班倒。两种工作时间各有利弊,就我个人来说,更喜欢早晚班,因为每天的工作时长能感觉短一些。 再者是工作状态。由于需要长时间守在放映室,因此这份工作的新鲜感一旦消失,随之

而来的就是枯燥和乏味,每天重复相同的工作内容,毫无兴奋点。最终的结果就是与其它工作无异,失去耐性,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那如果是放映胶片拷贝呢?虽然放映胶片拷贝会多一些趣味,但是恐怕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起初觉得很有趣,很有热情,一旦时间久了,自然会产生排斥。而且这种排斥很可能比放映数字拷贝更严重,因为工作量更大。但也不是所有的工作内容都很无趣,拷片就是比较有趣的一项。原因很简单,拷贝来了,说明有新片要上映,放新片总比放旧片有意思一些。当然,也要看影片的质量,如果是一堆烂片,就完全扫了兴致,乐趣全无。 最后是工作环境。放映室的设备众多、环境嘈杂、灯光昏暗、噪音吵闹,就像我曾说过的,第一印象与工厂厂房无异。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些状况多多少少都会影响身心健康。放映室本身不通风,再加上设备的散热,室内温度明显高于室外,也不利于保持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虽然夏天有空调,但是降温效果也不够明显,而且还会增加噪音。 看了上述内容,是不是觉得这份工作太惨了?这份工作确实不怎么样,但是也确实可以接触到很多人都不了解的东西。另外,影城员工最基本的福利就是免费观影,某种程度来说,一年可以省下不少电影票钱,对于电影爱好者来说,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情。至于有人怀疑这份工作会让人对电影失去兴趣,纯属无稽之谈。虽然在完整看过影片之前和之后,都会反复看很多遍影片的片段,尤其是片头和片尾(为了影片开始前关灯和结束后开灯),但是对于观影时的状态和心情影响并不大。而且,如果足够喜爱电影,反而会越来越喜欢坐在影厅里看电影的感觉。对于这份工作,既说不上多么热爱,也谈不上多么厌恶。不过,我喜欢…!!电影放映员确实是我想尝试和了解的职业,所以,如果

农村电影放映员工作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农村电影放映员工作总结 篇一:电影院放映员个人工作总结 电影院放映员个人工作总结 做电影放映员已经有近三个月的时间了,对于这个行业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有些人很向往,觉得这是一个特别有趣的职业;有些人很羡慕,认为我在做一份很合胃口的工作。其实事情从来都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和表面化,这篇总结,算是我对这份工作的一个态度。首先是工资待遇。有不少人问过我这份工作的待遇如何,我并没有直接回答,因为我不确定其它影城的待遇水平。但是这个职位的收入标准是相对固定的,放映员本身与票务、卖品、场务人员一样,都是为了观众更好地观影进行服务。唯一的区别是,其它部门都是在台前工作,只有放映员是在幕后工作,徒增了几分神秘感,也让人误以为这份工作的收入应该不差。既然工作性质是一样的,那么收入也不会有多少差别。这样解释,应该可以理解了吧。其次是工作强度。现在的影城都使用数字放映机,所以通常情况下没有多少强度可言,不像胶片放映机

又要挂片又要倒片,很麻烦。由于数字放映机的内部构造比较复杂,因此维护起来会比较麻烦,除此之外,没有什么高强度的工作需要做。所以,大多数时间里,放映员都是很清闲的,只要不耽误正常放映。放映员的工作时间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早晚班,就是早上到下午一个班,下午到半夜一个班,每周可以休一天;一种是隔天班,上一整天班,然后休一整天,两班倒。两种工作时间各有利弊,就我个人来说,更喜欢早晚班,因为每天的工作时长能感觉短一些。 再者是工作状态。由于需要长时间守在放映室,因此这份工作的新鲜感一旦消失,随之而来的就是枯燥和乏味,每天重复相同的工作内容,毫无兴奋点。最终的结果就是与其它工作无异,失去耐性,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那如果是放映胶片拷贝呢?虽然放映胶片拷贝会多一些趣味,但是恐怕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起初觉得很有趣,很有热情,一旦时间久了,自然会产生排斥。而且这种排斥很可能比放映数字拷贝更严重,因为工作量更大。但也不是所有的工作内容都很无趣,拷片就是比较有趣的一项。原因很简单,拷贝来了,说明有新片要上映,放新片总比放旧片有意思一些。当然,也要看影片的质量,如果是一堆烂片,就完全扫了兴致,乐趣全无。 最后是工作环境。放映室的设备众多、环境嘈杂、灯光昏暗、噪音吵闹,就像我曾说过的,第一印象与工厂厂房无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卢米埃尔(1864~1948)法国电影发明家,导演。1864年10月5日生于贝桑松,1948年6月6日卒于邦多勒。1895年,他与其兄获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专利。1895年12月28日,他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厅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放映了自己拍摄的影片《工厂大门》、《火车到站》等,这一天被认为是电影的诞生日。从1896年起,他培训了大批放映员在世界各地巡回放映,使电影迅速流传全世界。他的影片是早期电影的经典之作,他的影片运用了特写(《婴儿午餐》)和景深镜头(《火车到站》);他还拍摄了最早的喜剧片(《水浇园丁》)。1897年,卢米埃尔兄弟把原先独立反映的四部影片《火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拯救遇难者》将其连成一部来放映。得到观众欣赏,由此形成最初的剪辑。他是电影的创始人。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

农村公益电影服务体系的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c5499151.html, 农村公益电影服务体系的建设 作者:孔晶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7年第20期 [摘要]精神文明建设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通过多种举措我国整体的文明程度将出现较大的提升。相较于城市而言,农村地区的文化程度、经济发展速度相对滞后,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现状需要政府的不断努力。农村公益电影服务体系的建设及投入使用可以改善农村居民的认知结构,这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意义重大。以下本文将简单分析农村公益电影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及意义,重点围绕农村公益电影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建议及提高农村公益电影服务质量策略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农村;公益电影服务体系;建设;背景;策略 中图分类号:J99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0-0245-01 一、农村公益电影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及意义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农村的认知大都局限于农业、经济落后、文化程度低,但是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农村地区发展较为快捷,部分地区的农村现代化、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文化程度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背景下,相关部门提出了农村公益电影建设项目,旨在以此来丰富各地区农村居民的精神生活,借助电影来进行正确价值观、世界观的引导。经过近些年来的不懈努力,农村公益电影项目的播放次数与放映种类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这种成果离不开政府的资金支持与政策扶持,我国的农村公益电影服务体系也日趋成熟。 农村常住人口占据着我国整体人口的较大比例,为了拉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认知差异,通过工艺电影体系的完善可以很好的带动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农村公益电影服务的提出不仅可以很好的推动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同时可以通过电影放映来贯彻党的重大决策和传统文化的传播。我国近年来的电影市场发展较好,高频率的电影上映下,农村居民也可免费的观看很多新上映的电影,这种进步也极大的表明了我国政府扶持和带动农村经济文化发展决心,因此,针对农村公益电影服务体系的研究与完善需及时有效的落实下去。 二、农村公益电影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在新农村的建设背景下,很多地区的农村经济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但是在文化、技术创新上依然存在些许不足,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带来的便利性可以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提供有利的支持。此时,农村公益电影服务可以在茶余饭后给农村居民提供精神食粮,透过电影这一窗口去更好的了解外面的世界,这也是新时期党和政府民生建设中的一大举措,需要得到逐步的完善和改进。 1、农村公益电影服务体系中电影节目供应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总结

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总结 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总结 摘要:根据上级的安排部署,我县今年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送数字电影下乡)的目标任务是4164场,广场电影500 根据上级的安排部署,我县今年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送数字电影下乡)的目标任务是4164场,广场电影500场。截止11月24日,全县共放映公益电影4428场,广场电影546场,完成全年任务的106%和109%,观众人数80多万人次,较好地完成了上级部门下达给我县上半年的目标任务。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现将我县2016年度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分工明确 今年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继续列入了县民生大爱行动,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各乡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县委办、政府办联合下发了《县2016 民生大爱行动实施意见的通知》。《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作的管理,抓好放映质量和放映进度,全面完成送数字电影下乡工作任务。县电影公司专门成立了县农村公益电影服务站,在湘翼院线公司的指导下,负责全县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作的业务指导、技术培训、日常管理和督查工作。服务站对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作人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不定期地对各自管辖的放映区域进行督促检查。同时将每月农村电影和广场电影完成情况与进度情况上报县政府督查室、县统计局和湘翼院线公司。 二、建立健全制度,明确目标责任 县农村公益电影服务站根据我县的具体情况将全年的放映场次划分为上半年和下半年两个阶段完成。建立健全了《农村电影公益放映管理制度》、《农村电影放映资金管理制度》《放映设备与拷贝管理制度》、《县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公示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绘制了《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及广场电影任务完成进度表》。全县组建了13个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投入了14台数字电影机。各电影队与县农村公益电影服务站和湘翼院线公司签定了《市农村数字电影公益放映承包合

团委周末电影放映工作总结

团委周末电影放映工作总结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周末课余时间,同时考虑到刚入校的新生对周边环境不熟悉等因素,这学期团委定期在每周六傍晚上映电影,以供同学们学习和娱乐。学习是因为电影放映的主要内容是以记录片和教育片为主,不定期地上映一两部青春偶像剧。逢主题月的时候,我们也会适时的上映一两部电影以呼应该月的主题,例如,今年11月份属于安全教育月,我们就曾放映过三部灾难片电影加深同学们对该月主题的理解。随着期末的临近,周末电影放映的活动也即将告一段落。在此,我对这段时间负责这项活动的工作做了一份简单的总结。 首先,是同学们对于这项活动的反映情况,在活动开展初期,因为宣传力度不够,同学们反应平平,到场观看的同学不是很多,但这种情况仅仅持续了两个礼拜,在这以后的放映日上,几乎每每达到了爆满的局面,更意外的是,有的同学担心没有座位,早早地就在教室的外面等候。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肯定,让我们感到欣慰。在此,我要感谢在我们之前负责这项活动的几位副部长,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努力,才使我们后来接手这项工作的时候,不至于太过担心出现冷场的状况,不久前,我曾做了小范围的调查,大约有80%的同学都支持我们的这项活动长期举办下去。我们也在考虑类似的问题,我们将会尽力去争取!其次是电影放映过程中,出现过的一些问题:1.

因为钥匙紧缺,放映电影的教室的钥匙总是不容易拿到。2.随着观看电影人数的增加,卫生情况越发不近如人意,经常是电影结束后,地板上瓜果纸屑到处都是。W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几个负责人想出的对策是在电影海报上增加一条有关保持卫生的友情提示,同时在电影结束后,我们几个负责人先进行一些简单的打扫工作,使教室的卫生状况不至于太过脏乱。3.有关于坐位的问题,教室里的座位有好几个是坏掉的,不能坐的。这直接影响到同学们观看电影的心情。教室里本来椅子就不多,再加上几把坏掉的,很影响上座率,在下学期的时候,我们会寻找相关人员进行维修。4.电影放映已有一段不短的时间了,到目前为止,纪律还算维持的比较好,不至于太过吵闹。偶尔出现了一两次小的骚乱,我们也做出了相应的处理。5.设备问题,上周放映电影时,教室的设备出了一些小故障,幸好及时排除,没有影响到电影的正常放映。对于这个问题,今后我们将会提前更早的时间去检查设备,避免出现类似的状况。 除了放映电影外,我觉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举行一些小型讲座,主题直接围绕大学生就业及心理健康等颇受关注的问题。这既可以吸引更多的同学,也可以增加同学们的知识面,值得一试。 总的来说,这学期周末电影的放映活动还算是比较成功的,明年我们会尽力争取,让这项活动持续久远。 团委

中国电影史简答题总结

中国电影史 第一章“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年~1932年) 1、投机性的电影生产对中国电影初期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答:中国最早的一些电影企业大部分都是为了商业投机的目的而兴办的,缺乏坚实的经济技术基础,创作上低级趣味,粗制滥造,脱离时代,脱离人民生活。 但也有一批有志之士对中国电影事业和艺术基础的奠定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如商务印书馆成立活动影片部,坚持严肃的制片方针,可以说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认认真真地把电影作为一种事业来办的开端。 还有一些人虽然开始也是以投机为目的涉足电影,但最终致力于电影事业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如“明星”电影公司等一些影片公司,形成了一批比较稳定的电影生产队伍,成为左右中国电影市场的主要力量。这些电影公司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功罪各有不同,但它们的出现为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有了这种事业的基础,中国电影才有可能在艺术上逐渐进步。 2、郑正秋在中国电影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答:郑正秋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也是早期最主要的电影艺术家。他早年以“药风”为笔名从事戏剧评论,主张戏剧应是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对提倡新剧、改良旧剧做了不少工作。郑正秋坚持主张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化的方针,把他丰富的戏剧经验运用到电影创作中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1923年由他编剧、张石川导演拍摄了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艺术形式上,《孤》没有像当时大多数中国电影那样盲目模仿西方电影,而是从中国传统的叙事艺术和舞台戏剧学习了许多表现方法运用到影片拍摄之中。《孤》是中国电影成为一种有民族特色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一个开端。它的成功不仅在经济上拯救了“明星”公司和初兴的中国电影事业、促进了对电影的投资,而且在艺术上奠定了郑正秋在当时电影创作界的领导地位,推动了他的艺术主张的传播。这部影片的成功在使“影戏”风格在中国电影发展中占据主流地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电影编导,郑正秋在艺术创作上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郑正秋作为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其主要的功绩并不是把某种电影语言的具体表现手段介绍到中国来了,除了在电影事业的开拓方面的功绩之外,最主要在于他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从戏剧舞台艺术方面吸取丰富的创 作养料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电影艺术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3、如何看待田汉等人早期的电影主张? 答:在知识分子加入到电影行列之中,田汉早期的电影主张提得最明确,也最有代表性。田汉1926年组织了“南国电影社”,筹拍了《到民间去》和《断笛余音》两部带有明显民粹派色彩的影片。田汉把电影看作是

“十七年”时期(1949―1966)译制片海报一瞥

20世纪30年代初期,国民党政府所属的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出版过很短一段时间的电影审查公报,此公报是对当时的国产电影和进口影片进行审查后的详细记载及说明。当时,占据中国银幕的影片90%为美国电影,因此对美国电影的修剪、禁演的说明最为详尽繁复。如对色情场面、对有辱国人形象的场面、对恐怖场面、对抽烟、赌博场面、对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的场面等都有修剪说明。以“性主题”为例,1936年《国民党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公报》上曾对一部美国片《爱的协调》(原名《欲焰(symphony of love)》)提出了以下修改意见:“本片剪去爱伐卧床思想……水中之裸影……爱伐卧于草地上”①当时的国民政府对国产片及外国片中的情色场面控制得相当严格,其实不仅是国民政府,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同样在审查美国电影时保持着相当高的警惕性。1929年,《字林西报》刊登了一篇《有声电影在日本――审片官在审查“野餐”时的繁重工作:口音问题》的文章,《野餐》是美国联美公司1929年出品的一部影片,文章写道:“《野餐》是在日本上映的第一部全对白影片,但同时也在这一年的电影目录上成为了第一部被电影检查官做了最大幅度删减的有声片……下令删掉吻戏场面,裸戏场面等这些根据提倡日本道德保护原则的人士的观点看来是挑动情欲的成分……” [1] “我们从来不理会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这有两个原因:第一,中国人有权利决定让什么电影在中国上映,第二,在看了很多中国生产的影片后,我们不认为在拍摄床上镜头和充满性内容的镜头等方面,好莱坞可以与中国制品厂竞争。因为中国影片在这方面其实已经做的很地道了。但有一个领域,电影审查部门应该为所有当地人民(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的利益着想而实施权利。我想说的是出现在上海的中文报和外文报上关于好莱坞电影的广告问题。好长一段时间,我们都看到一部叫‘ingagi’的电影广告。这部影片正在上海的captical 戏院上映,它的故事情节我们不得而知,而且现在也没有兴趣到电影院去观看,诞生报纸上广告语的标题写着:‘殖民地大发现,此地每年都将一名妇女送于一只猩猩。’在标题下面,是一副插图:一只身材巨大的猩猩怀抱一名黑肤色的非洲少女。匆匆看过插图,会发现这位非洲少女仅在脖子和手腕上系着丝带或彩带这类的东西。通过标题和图画,你会觉得这只大猩猩正在和这位非洲少女亲热。在我们办公室的一位中国助理在看过同样插图的中文报纸后说,这则电影广告实在太糟糕了,只适合男人去看。我们不知道‘ingagi’是好还是坏,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则广告给人造成的印象实在太坏,这对电影作品来说是不公平的,在当地的中文报纸和外文报纸上出现的这种关于美国电影的劣质广告太多了,这里仅只是一例而已……我们并不是说要如何美化电影广告,但如果一个人仅凭广告来判断电影本身,那么留给他的印象一定是及其糟糕的。造成这种广告的原因就是竞争,每个电影制片商都想战胜所有对手,方法就是刊登这种包含夸张成分的广告,更糟糕的是用特意设计的插图来满足观众的一些最低级的本能要求。上海国际租界(英美租界)最近成立了一个新的电影审查委员会,由当地的美国人、英国人和中国人组成。我们希望中国委员会首要关注的不是电影审查,而是当地新闻媒体上所刊登的电影广告的审查。因为这个行业激烈的竞争状况,电影的低俗广告对大众造成了及其恶劣的影响,迟早会对整个电影业的发展造成危害。”[2] 以充满“性暗示”的电影海报为同样充满性挑逗的美国影片做宣传推广似乎是“门当户对”的事情,只是电影可以审查删减,海报则不在政府的审查范围之内。因此,当我们看到以下这则撩人心绪的电影海报――甚至连片名也做足挑逗功夫――便无需惊讶了:片名《露滴牡丹》①与荡漾春无限的画面真是相得益彰,珠联璧合。 1949年,中国历史展开了一页新的篇章,充满毒素的美国电影连带同样遭人唾弃的电影副产品――如低俗色情的电影海报――在政府的宣传攻势与民间的响应行动中顷刻间被涤荡得干干净净。 据统计资料显示,1949年,在上海银幕上映出的国营厂摄制的影片3部(占1.5%);民

数字电影放映个人工作总结-优秀范文

数字电影放映个人工作总结-优秀范文 我作为一名数字电影放映员,在上级的指示下,积极开展数字电影放映工作。迄今共放映数字电影场,观众达人(次),极大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反响。现将2020年我的工作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 2020年,我认真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积极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在思想上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思想。平时,我注重学习数字电影方面的技术,做到学深学透,以便自己在实际工作中能熟练解决各种难题。更好地为大家放好电影,使大家感受数字电影带来的视觉享受。 二、认真负责,做一名称职的放映员 (一)、做好前期电影宣传工作 为了能让大家及时了解电影的放映情况,便于大家筛选自己喜爱的影片,我们都是提前做好宣传工作的。每个生产队每季度张贴放映公告,让大家知道有哪些电影会在下个季度放映。每周还会把下周放映的电影简介张贴出来,便于大家对影片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电影是每周星期三固定在村委会放映的,便于大家前来观看。 (二)、注重工作细节,为大家服好务 一是为了确保数字电影工作在农村的顺利开展,镇领导是高度重视。平时,会专门与我们放映小组开会,提高我们的思想认识。另外,还会专门组织我们进行业务技能方面的培训。以便我们更好地掌握数字电影这门高科技的放映技术。二是

在电影放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放好电影,还要给大家服好务,让群众不仅能看到好看的电影,还能有一个愉快的心情。在电影放映之前,我们会认真把场地的卫生打扫干净,给大家一个舒适的观看环境。三是在放映过程中,我还要处理一些与群众相关的问题。比如,哪个老人眼睛不好,耳朵也不好使,我就把他安排在前方中间位置,便于他观看电影。如果,没有座位了,我会鼓励年轻的朋友起来,发扬一下雷锋精神,给老人和小朋友让座。 (三)、建立健全工作档案 为确保工作按计划、按质按量顺利完成,我要按时按要求做好各种资料、报表的收集上报工作。以便合理安排每月的放映任务。 三、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方向 2020年,我认真努力做好数字电影的放映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绩,但是与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对电影的热情相比,我还是需要继续努力和提高。今后,我要继续加强学习相关的业务技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全心全意为大家做好放映工作,做一个称职的数字电影放映员。争取在新的一年里取得优异成绩。 〈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可下载后编辑修改〉

电影放映员20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电影放映员20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电影放映员20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的范文,觉得有用就请下载哦精品精心整理了“电影放映员20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望给大家带来帮助!更多个人总结范文,工作总结范文,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教师工作总结范文,个人工作总结范文,年终工作总结范文,销售工作总结范文,试用期工作总结等范文,请关注工作总结栏目! 为了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加快我市农村科普爱教知识发展,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构建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的宏伟目标,让农民群众看到、看好电影。我电影公司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进一步繁荣创新,开拓市场,加强公益服务,转变服务职能,为我市电影事业打下坚实而良好的基础,使我市电影公司工作稳步有序的健康发展。 我们不断提高队伍的自身能力,高度重视农村公益电影及社区广场电影放映工作,抓住放映的黄金季节,法制廉洁宣传、科普爱教知识、农村电影放映800余场,社区广场电影放映200余场,心得体会观众总人数达六万余人次。 在乡、镇、行政村流动电影放映做到统一安排,釆取先难后易,先边远山区、后平川流动放映办法。全年全村、组每月至少

一场的放映要求保证每个村民能及时的观看到电影,我公司的放映方针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和较好评价,结止12月份我公司基本完成上级下达放映任务。 我们的放映工作人员从没有提出任何怨言而是默默的奉献工作。根据各镇、乡、村的实际情况放映各种影片深受广大百姓欢迎,大大促进我县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一、与时俱进、全力打造电影文化 今年一月份我市电影公司由上级业务部门配备数电影机5台,在我市开展数电影放映工作。全年共放映数电影1000余场,观众观看人数达六万人(次),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1、措施得力,确保农村电影放映工作顺利完成。 在数电影放映仪式,当宽大的银幕上显示出清晰的电影画面,耳边传来令人震憾的音响效果时,全场一片欢呼,整个观映场沸腾了。这一刻,让山村的百姓、湖泊的渔民、中、小学校的学生娃真切地感受到了数电影高新技术的无穷魅力。也让我们看到了数电影放映工作的希望和信心。为保证数电影放映工作正常有序进行,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电影放映队的思想认识,积极响应“新农村、新电影、新希望”的号召,把数电影流动放映工作充分做好,把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思想上、行动上引起高度重视。 二、提搞数电影放映工作,并制定了放映计划,和详细可行的放映安排表,有计划、有步骤、认真细致地开展科普、爰教电

农村电影公益性放映工作方案

农村电影公益性放映工作方案 table>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电影放映工作,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四川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工作的通知》(川广发〔XX〕49号)文件精神,为确保XX年我市三县三区(不含泸县)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目标任务的实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市场动作、企业经营、政府购买、群众受惠”的原则,继续大力实施“2131工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市农村电影放映网络,创新农村电影放映机制,建立为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相协调的农村电影发行放映体系,积极推进农村电影数字化工程建设,全面推动农村电影事业的快速发展,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二、目标任务 根据《四川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工作的通知》(川广发〔XX〕49号)文件精神,我市三县三区(不含泸县)XX年放映场次任务为:农业

行政村1497个,应完成公益性电影放映任务17964场。 三、工作措施 1、XX年我市三县三区(不含泸县)的农村公益性电影的放映由xx飞高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具体实施。市广电局与xx飞高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签订《年度农村电影公益场次放映责任书》。院线公司要制定放映工作实施计划,明确行政村村名、电影队覆盖计划、负责人及电话、拟放时间等,报市广电局审核后,报省广电、财政部门备案。 2、落实责任,确保任务完成。xx飞高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应与所属放映队签订相应的《年度农村电影公益场次放映合同书》。将年度电影场次任务分配到放映队,并组织完成放映任务,落实场次补贴的发放。 3、放映单位要如实填写《四川省农村电影公益性放映登记表》。放映1部故事片或1部长纪录片(90-120分钟)或1部长科教片(90-120分钟)为一场,短科教片累计放映3-5部为一场。登记表有所放映的行政村村委会签章和乡镇广播站复核并经乡镇政府确认,由县(区)广电、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市广电局审定。 4、加强对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作的监管。区县广电、财政部门要指定乡镇广电专干或委托乡镇分管电影工作的干部具体负责对放映工作的监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