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金属6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金属6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金属6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金属6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小试身手

1[基础题] 金属腐蚀的快慢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下列条件下,铁钉的腐蚀速度最快的是()

2[基础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可以防锈

B.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C.用活性炭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D.钛合金是一种纯净物

3[基础题]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铁制品经常会锈蚀。下列做法中不能起防锈作用的是()

①在铁制品表面镀锌

②在铁制品表面涂油

③保留铁制品表面的铁锈作保护层

④在铁器表面刷油漆

⑤自行车脏了用清水冲洗

⑥用废酸液冲洗铁制污水管道

⑦切完咸菜后,尽快将菜刀洗净擦干

A.②⑤B.③⑤⑥

C.①③⑦D.②⑥⑦

4[提高题]某同学用同规格且光亮洁净无锈的铁钉进行了如图6-4-8所示实验。

(1)一段时间后,铁钉表面生锈的是(填“甲”“乙”或“丙”);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是与(填化学式)接触。(2)实验丙中要用“刚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的目的是

(3)工业上常用盐酸除锈,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基础题]乐乐同学是一个热爱劳动、善于观察的学生,在星期天帮助妈妈擦洗玻璃时,发现厨房的钢窗比卧室的钢窗锈蚀严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2)在不拆掉此钢窗的前提下,如何防止钢窗进一步锈蚀?

(3)金属资源储量有限且不能再生,为了保护金属,除防止金属锈蚀外,你还有什么合理的建议?(答一点即可)

直击中考

6[莆田中考] 在铁制品上连接比铁活泼的金属是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之一,下列金属中可行的是()

A.Ag B.Pb(铅)C.Cu D.Zn

7[河北中考] 某同学根据铜绿的成分Cu2(OH)2CO3作出猜想:金属铜锈蚀的条件除有氧气和水外, 还必须有二氧化碳。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如图6-4-9所示实验中的()

A.甲和乙B.甲和丁

C.乙和丁D.丙和丁

8[宜宾中考] 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硬铝片比纯铝片硬度小

B.钢铁的性能优良,是很纯的铁

C.沙漠地区的铁制品锈蚀较快

D.为防止钢铁生锈,可在其表面涂油

9[南宁中考] 下列措施中,不宜用于博物馆保存枪支大炮等铁制文物的是()

A.定期用湿布擦拭铁制文物

B.提醒观众不要用手触摸文物

C.保持文物储存室内空气的干燥

D.在铁制文物表面涂抹一层保护物质

10[潍坊中考] “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图6-4-10为潍坊公共自行车。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标示的各部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填写

序号)。

(2)公共自行车的闸线为钢丝,说明金属具有性。

(3)车架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与接触而生锈。防止公共自行车链条生锈的有效措施是。

(4)公共自行车有些零件选用了铝合金材料,其优点是质量轻、硬度

大和。废旧自行车回收利用的意义是减少环境污染

及。

11[荆门中考]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放入食盐水中

(如图6-4-11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请

你一起参与分析,并完成后续实验设计。

[观察现象] ①装置中右侧导管中液面升高。

②铁钉生锈,试管底部有黑色固体物质。

[提出问题] 导管中液面为何升高?黑色固体物质又是什么?

[理论分析] 小组同学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分析得知,液面上升的原因是。

[猜想与假设] 小组中的小明同学猜测该黑色固体可能含有:①Fe、

②Fe3O4、③FeCl3、④C四种物质。

[分析与验证] 小组同学根据小明的四种猜想做了以下分析:

(1)小红同学认为不可能含有氯化铁,该结论得到小组同学的认可,

理由是。

(2)小强同学认为一定含有碳,该结论也得到小组同学的认可,理由是。

(3)小组同学不能确定是否含有铁,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确认: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你选用的试

剂是

12[黑龙江中考] (1)金属资源面临枯竭,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回收再利用,请说出回收废旧金属的好处。(答一点即可)(2)除回收再利用外,你还知道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有哪些?(答两点即可)

详解详析

1 A ,解析)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接触到酸或盐等物质会加速锈蚀。A中铁钉接触海水,生锈最快;B中铁钉同时接触空气和水分,铁钉锈蚀;C中铁钉只与水接触,不易锈蚀;D中铁钉只与空气接触,不易锈蚀。

2 B

3 B

4 (1)甲O2、H2O

(2)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使铁钉只接触水分

(3)Fe2O3+6HCl===2FeCl3+3H2O

5 (1)厨房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卧室水蒸气的含量高(或厨房钢窗表面不洁净等)。

(2)将铁锈除掉,并在洁净和干燥的钢窗上刷一层油漆。

(3)回收再利用废旧金属(或有计划、合理地开采金属矿物,寻找金属替代品等)。

6 D

7 B

8 D

9 A ,解析)铁在同时接触氧气和水分的条件下易生锈,用湿布擦拭铁制文物,会加速铁制文物的锈蚀。

10 (1)②③(2)延展(3)空气、水涂油

(4)耐腐蚀保护金属资源

11 [理论分析] 铁钉生锈消耗试管内的氧气,使试管内压强低于外界大气压

[分析与验证] (1)氯化铁溶于水

(2)铁钉由铁合金制成,含有碳

(3)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或无气泡产生) 含有 (或不含有)铁

,解析)铁生锈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试管内气压减小,外界大

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进导管;试管内的黑色固体属于不溶物,而氯化

铁是溶于水的物质,所以猜想③不成立;日常生活中的铁制品都是由

铁合金制成,均含有碳;根据铁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的性质设计实验。

12 (1)节约金属资源。(合理即可)

(2)防止金属锈蚀;有计划、合理地开采金属矿物。(合理即可)

,解析) (1)回收废旧金属的好处是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2)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有防止金属锈蚀,有计划、合理地开采金属矿物,寻找金属代用品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和金属材料

金属和金属材料 【知识梳理】 知识点1 常见的金属材料 1、金属的共同物理性质 有金属光泽、能导电、能导热、有延展性等。不同的金属物理性质也有很多差别,如:多数金属常温下呈固态,汞是液态:多数金属是银白色的(铁在粉末状时呈黑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铁、钴、镍能被磁铁吸引,其他金属一般不能被吸引。 2、金属的物理性质与用途 金属的物理性质应用 具有金属光泽贵重金属如金、银、铂等可作装饰品 机械强度大加工成多种工具、如铁锤、剪刀等 延展性好制成车辆外壳、钢丝绳、铝箔纸 导电性好电极、电线、电缆 传热性好铁锅、铝壶等 3、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1)合金:是在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从而得到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合金的用途比纯金属更广,是因为合金与组成它的金属相比:硬度更大、熔点更低、因而性能更优越,加工更容易。 (2)常见的合金:生铁()、不锈钢()、黄铜()、青铜()、铝合金()等。 知识点2 常见金属的化学反应 1、大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 (1)镁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表面形成氧化膜。点燃时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化学方程式: (2)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常涂在铁器的表面用来保护铁。 化学方程式:

(3)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纯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 化学方程式: (4)铜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加热时才反应,红色的铜变为黑色的氧化铜。 化学方程式: (5)金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在很高温度下也不能被氧化 2、金属与酸的反应(发生置换反应) (1)反应规律:金属 + 酸→盐+ 氢气 (2)反应条件: ①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面的金属(如镁、铝、铁等)能与酸(一般指盐酸、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并且金属位置越靠前,与酸反应越剧烈;而氢后面的金属一般不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②酸必须是除硝酸、浓硫酸外的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硫酸等)。 ③生成的盐应为可溶性盐。 金属 稀盐酸稀硫酸 现象化学方程式现象化学方程式 镁 铝 铁 铜 3、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 (1)反应规律:金属+ 盐→新金属+ 新盐 (2)反应条件: ①K、Ca、Na三种金属非常活泼,不能将其单质直接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②金属活动性顺序前面的金属置换后面的金属; ③反应的盐必须是溶于水的。 简记: (3)规律:当一种金属和几种盐的混合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其中排在活动性顺序中最后的金属优先被置换,然后再依次置换出稍后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两金属间距越大,则上述反应越易发生。

九年级化学下册 金属和金属材料重点人教版

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一节 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金属的物理性质 在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 导电性、导热性、熔点较高、有延展性、能够弯曲、硬度较大、密度较大。 金属之最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铁>铝>铜) 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银>铜>金>铝) 熔点最高的金属——钨 熔点最低的金属——汞 硬度最大的金属——铬 密度最大的金属——锇 密度最小的金属——锂 金属的分类 金属的应用 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铜、铝——电线——导电性好、价格低廉 钨——灯丝——熔点高 铬——电镀——硬度大 铁——菜刀、镰刀、锤子等 汞——体温计液柱 银——保温瓶内胆 铝——―银粉‖、锡箔纸 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是混合物。金属氧化物不是合金。 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90多种,而合金已达几千种。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抗腐蚀性强。 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 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可用来造人造骨。 钛和钛合金的优点:① 熔点高、密度小; ② 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③ 抗腐蚀性能好。 生铁和钢性能不同的原因:含碳量不同。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东华大学2018年硕士《无机非金属材料物理化学》考试大纲

东华大学2018年硕士《无机非金属材料物理化学》考试大纲 参考书目: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硅酸盐物理化学)重排版,陆佩文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第一版,2009年重印 第一章结晶学基础 1-1晶体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1-2晶体的宏观对称性 1-3晶体的对称分类 1-4晶体定向和结晶符号 1-6晶体结构的基本特征 1-7晶体化学基本原理 掌握:基本概念,晶体的对称要素,对称类型,晶体结构的基本特征,配位法则(鲍林规则)。 第二章晶体结构与晶体中的缺陷 2-1典型结构类型 2-2硅酸盐晶体结构 2-3晶体结构缺陷 掌握:基本概念,典型晶体结构配位形式和特性,硅酸盐晶体结构类型机典型代表,缺陷化学方程等。 第三章熔体和玻璃体 3-2熔体的性质 3-3玻璃的通性 3-5玻璃的结构 掌握:基本概念,熔体的粘度和表面张力,玻璃的结构学说。 第四章表面与界面 4-1固体的表面 4-2界面行为 4-3晶界 4-4粘土——水系统胶体化学 掌握:基本概念,利用界面表面性能解释实际现象,黏土的离子吸附与交换。 第六章相平衡 6-1硅酸盐系统相平衡特点 6-2单元系统 6-3二元系统

6-4三元系统 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则,理解并解释相图。 第七章扩散和固相反应 7-1晶体中扩散的基本特点与宏观动力学方程 7-2扩散过程的推动力 7-3固体材料的扩散及影响扩散的诸因素 7-4固相反应及其动力学特征 7-6影响固相反应的因素 掌握:基本概念,扩散过程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第八章相变 8-1相变的分类 8-2液-固相变过程热力学 8-3液-固相变过程动力学 8-4液-液相变过程 掌握:基本概念,在不同体系中晶体析出的动力及热力学,影响析晶能力的因素等。 第九章烧结 9-1概念 9-2固态烧结 9-3液相参与的烧结 9-4晶体生长和二次再结晶 9-5影响烧结的因素 掌握:基本概念,烧结过程激励及其影响因素。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无机及分析化学_第八章_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法

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法 学习要求 1.掌握溶度积原理、溶度积规则及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 2.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特点; 3.了解莫尔法、佛尔哈德法以及吸附指示剂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4.熟悉沉淀滴定法的应用和计算; 5.了解重量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熟悉重量分析法的应用。 在含有难溶电解质固体的饱和溶液中,存在着固体与其已解离的离子间的平衡,这是一种多相的离子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在科研和生产中,经常需要利用沉淀反应和溶解反应来制备所需要的产品,或进行离子分离、除去杂质,进行定量分析。怎样判断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如何使沉淀的生成或溶解更加完全,又如何创造条件,在含有几种离子的溶液中使某一种或某几种离子完全沉淀,而其余离子保留在溶液中,这些都是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第一节 沉淀溶解平衡 一、溶度积常数与溶解度 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习惯上把在水中溶解度极小的物质称为难溶物,而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溶于水后电离生成水合离子的物质称为难溶电解质,例如BaSO 4,CaCO 3,AgCl 等。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是一个可逆过程。例如在一定温度下,把难溶电解质AgCl 放入水中,一部分Ag +和Cl - 离子脱离AgCl 的表面,成为水合离子进入溶液(这一过程称为沉淀的溶解);水合Ag +和Cl -离子不断运动,其中部分碰到AgCl 固体的表面后,又重新形成难溶固体AgCl (这一过程称为沉淀的生成)。经过一段时间,溶解的速率和生成的速率达到相等,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不再变化,建立了固体和溶液中离子间的沉淀-溶解平衡 ()AgCl s Ag Cl +-+ 这是一种多相离子平衡,其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c (Ag +)/c }·{c (Cl -)/c } 注① 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solubility product constant ),简称溶度积,记为K sp 。 ① 对于难溶电解质,其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活度式,即:K ?=a (Ag +)a (Cl -) 在本章,我们讨论难溶电解质溶液,由于溶液通常很稀,离子间牵制作用较弱,浓度与活度间在数值上相差不大,我们用离子的浓度来代替活度进行计算。

(完整版)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第六章答案

一、选择题 1.如果要求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在 0.1%以下,使用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称取试 样时,至少应称取( )A. 0.1g B. 0.2g C. 0.05g D. 0.5g 解:选B 。根据下列公式可求得最少称样量: 相对误差×100% 试样质量 绝对误差 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称量的绝对误差最大范围为±0.0002g ,为了使测量时的相对 误差在±0.1%以下,其称样量应大于0.2g 。 2.从精密度好就可断定分析结果准确度高的前提是( )A. 随机误差小 B. 系统误差小 C. 平均偏差小 D. 相对偏差小解:选B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密度差说明测定结果的重现性 差,所得结果不可靠;但是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也高,只有在消除了系统 误差之后,精密度越高,准确度才越高。 3.下列有关随机误差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随机误差具有可测性 B.随机误差在分析中是不可避免的 C.随机误差具有单向性 D.随机误差是由一些不确定偶然因素造成的 解:选C 。分析测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随机误差。这种误差可大可小,可 正可负,无法测量, 不具有单向性。但从多次重复测定值来看,在消除系统 误差后,随机误差符合高斯正态分布规律,特点为:单峰性、有限性、对称 性、抵偿性。 4.下列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为四位的是( )A. 0.0030 B. pH=3.24 C. 96.19% D. 4000 解:选C 。各个选项的有效数字位数为:A 两位 B 两位 C 四位 D 不确定 5.将置于普通干燥器中保存的Na 2B 4O 7.10H 2O 作为基准物质用于标定盐酸的浓 度,则盐酸的浓度将( ) A.偏高 B.偏低 C.无影响 D.不能确定解:选B 。普通干燥器中保存的Na 2B 4O 7·10H 2O 会失去结晶水,以失水的 Na 2B 4O 7·10H 2O 标定HCl 时,实际消耗V (HCl )偏高,故c (HCl )偏低。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八章的一些问题及解答

同问如何判断化合物中某原子的杂化类型?讲得清楚一定加分! 2011-08-29 10:09 提问者:匿名|浏览次数:621次 我来帮他解答 您还可以输入9999 个字 满意回答 2011-08-29 10:28 如果大概讲的话就是那什么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啦···· 百科里的: 价层电子对理论预测分子空间构型步骤为: 1.确定中心原子中价层电子对数 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数和配体所提供的共用电子数的总和除以2,即为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规定:(1)作为配体,卤素原子和H 原子提供1个电子,氧族元素的原子不提供电子;(2)作为中心原子,卤素原子按提供7个电子计算,氧族元素的原子按提供6个电子计算;(3)对于复杂离子,在计算价层电子对数时,还应加上负离子的电荷数或减去正离子的电荷数;(4)计算电子对数时,若剩余1个电子,亦当作1对电子处理。(5) 双键、叁键等多重键作为1对电子看待。2.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 根据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从表9-4中找出相应的价层电子对构型后,再根据价层电子对中的孤对电子数,确定电子对的排布方式和分子的空间构型。 2 直线型(sp) 3 平面三角形(sp2) 4 四面体(sp3) 5 三角双锥(sp3d或dsp3) 6 八面体(sp3d2或d3sp3) 实例分析:试判断PCl5 离子的空间构型。解:P离子的正电荷数为5,中心原子P有5个价电子,Cl原子各提供1个电子,所以P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5+5)/2 = 5,其排布方式为三角双锥。因价层电子对中无孤对电子,所以PCl5 为三角双锥构型。实例分析:试判断H2O分子的空间构型。 解:O是H2O分子的中心原子,它有6个价电子,与O化合的2个H原子各提供1个电子,所以O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6+2)/2 = 4,其排布方式为四面体,因价层电子对中有2对孤对电子,所以H2O分子的空间构型为V形。 还有就是不等性的杂化,比方说氨气,虽然是有4但它是三角锥形的····· 追问 多中心怎么办?像C3N4如何判断C,N的杂化类型?还是说这样就要结合晶胞才能做出判断?

兰叶青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答案 第六章

第六章 习题答案 6-1解:C. 6-2解:A. 6-3解:D. 6-4解:C. 6-5解:A. 6-6解:A. 6-7解:① +- 3[H ][N H ][O H ]=+ ② + - 3[H ][N H ][O H ][H Ac]=+- ③ -+ -2[O H ][H ][H S ]2[H S]=++ ④ + --2[H ][O H ][C N ]C =+- ⑤ + -2-3-4434[H ][O H ][H PO ]2[PO ][H PO ]=++- ⑥ + 2---4[H ]2[SO ][H C O O ][O H ]=++ 6-8解:① 35 (NH ) 1.7910b K Θ-=? +4 1410 5 (N H ) 1.0010 5.5910 1.7910 a K Θ ---?∴= =?? 又 +4 7 (N H ) 10a K Θ- ∴NH 4Cl 不能直接用酸碱滴定法滴定。 ② 4 (HF) 3.5310a K Θ-=? - 1411 4 (F ) 1.0010 2.8310 3.5310 b K Θ ---∴= =?? 又- 7 (F )10 b K Θ - ∴NaF 不能被直接用酸碱滴定法滴定。 ③ 3310 H BO 7.310 K Θ -=?;不能用强碱直接滴定。 ④ 见教科书P. 6-9解:酸:H 3PO 4, HCl 碱:AC -, OH - 既是酸又是碱:H 2PO 4-

6-10解:HCl NaAc HAc NaCl +=+ 由-(Ac )pH p lg (H Ac)a c c K c c ΘΘΘ =+ 得- (Ac )4.44 4.75lg (H Ac)c c c c ΘΘ =+ - (Ac )(HAc)0.50c c ∴= 为和HCl 反应而生成HAc 需加入NaAc 的物质的量: 1 0.10 1.00.10m ol L L m ol -??= 设为得到缓冲溶液需再加入的量为x mol 的NaAc 0.10 0.50x mol mol = 0.050()x m ol = 即NaAc 的总加入量为:0.100.0500.15()m ol += 即:1 0.1582.0312.3mol g mol g -??= 6-11解:2HB NaOH NaB H O ++ 加入0.2 g NaOH 的浓度为:1 0.2400.10.05()mol L -÷=? 设原溶液中抗碱成分B -为x mol/L 0.055.6 5.3lg 0.250.05 x +=+- 0.0520.20 x += ,0.35()x mol L = 设原溶液pH 为y : 0.355.3lg 0.25 5.30.15 5.4 y =+=+= 6-12解:要配制 5.00pH =的缓冲溶液,首先选择共轭酸碱对中酸的(HAc)p a K Θ 尽可能和 p H 5.00=k 接近。查附录四,(HAc)p 4.75a K Θ =。故选用HAc-NaAc 缓冲对。 0.20(N a A c )5.004.75 l g 0.20(H A c ) V V ?∴=+? (H A c )(N a A c )0 .575V V =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金属和金属材料专题

金属和金属材料专题学案 知识目标: 1.认识金属材料及其作用 2.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认识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3.能利用金属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4.了解金属腐蚀的简单方法及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 考点1 金属材料 1.金属材料:包括________以及它们_______。2.合金:(1)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具有____________的物质。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_____,熔点一般比各成分金属__ 。 考点2 金属的性质 1.金属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它们都是固体(但________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数呈银白色(但________是紫红色,________为黄色);大多数金属具有良好的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等。 2.金属的一些化学性质(以Fe为例,写出代表的化学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2)(3)的反应基本类型___________ 考点3 金属活动性顺序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4 铁的冶炼 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5 铁的锈蚀与防护 1.铁生锈的条件:(1)__________; (2)_________。 2.防锈措施 (1)保持金属表面的________。如:菜刀用完后擦干挂起来。 (2)金属表面涂上一层________。如:刷漆、涂油、电镀等。 (3)改变铁的单一结构,制成合金。如:制成不锈钢。 基础训练: 1.(2015北京)下列材料属于合金的是() A.玻璃 B.合成橡胶 C.生铁 D.陶瓷 2.(2015扬州)下列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A.Cu B.Zn C.Fe D.Mg 3.(2015厦门) 夏天防雷电,远离金属。这是因为金属具有 A.导电性 B.导热性 C.延展性 D.光泽 4.关于金属物品的使用正确的是() A.铝合金门窗变旧变暗后用砂纸或钢丝球打磨

无机及分析化学(董元彦)第八章选择题及答案

16. Al3+与EDTA形成(C) A. 非计量化合物 B. 夹心化合物 C. 鳌合物 D. 聚合物 17. 下列几种物质中最稳定的是(A) A. [Co(en)3]Cl3 B. [Co(NH3)6] (NO3)3 C. [Co(NH3)6]Cl2 D. Co(NO3)3 18. 下列配离子在强酸中能稳定存在的是(D) A. [Fe(C2O4)]3- B. [AlF6]3- C. [Mn(NH3)6]2+ D. [AgCl2]- 13.AgNO3处理[Fe(H2O)5Cl]Br溶液,产生沉淀主要是( A) A. AgBr B. AgCl C. AgBr和AgCl D. Fe(OH)3 8. AgCl在1mol?L?1氨水中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大。其原因是:( B ) (A)盐效应(B)配位效应(C)酸效应(D)同离子效应10. 在下列浓度相同的溶液中,AgI具有最大溶解度的是:( D) A.NaCl B. AgNO3 C. NH3 · H2O D. KCN 7. 下列物质,能在强酸中稳定存在的是 ( D ) A. [Ag(S2O3 )2]3- B. [Ni(NH3)6]2+ C. [Fe(C2O4 )3]3- D. [HgCl4]2- 9. 用EDTA直接滴定有色金属离子,终点所呈现的颜色是:(D ) A.指示剂-金属离子配合物的颜色 B. 游离指示剂的颜色 C. EDTA-金属离配合物的颜色 D. (B)和(C)的混合颜色 8.下列说法何种错误(C ) A.配合物的形成体(中心原子)大多是中性原子或带正电荷的离子。 B.螯合物以六员环、五员环较稳定。 C.配位数就是配位体的个数。 D.二乙二胺合铜(Ⅱ)离子比四氨合铜(Ⅱ)离子稳定。 14.在配位反应中,一种配离子可以转化成()配离子,即平衡向生成()的配离子方向移动。( C) (A)不稳定的更难解离的(B)更稳定的更易解离的 (C)更稳定的更难解离的(D)不稳定的更易解离的 11、下列说法何种欠妥C (1)配合物的形成体(中心原子)大多是中性原子或带正电荷的离子。 (2)螯合物以六员环、五员环较稳定。 (3)配位数就是配位体的个数。 (4)二乙二胺合铜(Ⅱ)离子比四氨合铜(Ⅱ)离子稳定。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与金属材料单元测试卷.docx

九年级上化学金属与金属材料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联合国卫生组织经过严密的科学分析,认为我国的铁锅是最理想的炊具,并向全世界大力推广,其主要原因是() A.价格便宜 B.熔点高 C.烹饪的食物中留有铁元素D.导热性好 2.下列各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颜色是无色的是() A.锌和稀硫酸B.铁和稀硫酸C.铁和硫酸铜D.铁和稀盐酸 3.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铜的导电性是金属中最好的,故用于制作电线 B.铜、黄铜、锡、焊锡都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 C.铝比铁金属活动性强,但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 D.镀锌的“白铁皮”不易生锈,说明锌没有铁活泼 4.已知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下列化学反应不能发生的是()A.Mn+2HCl=MnCl2+H2↑ B.Mg+MnSO4=MgSO4+Mn C.Fe+MnSO4=FeSO4+Mn D.Mn+CuSO4=MnSO4+Cu 5.“绿箱子环保计划﹣﹣废弃手机及配件回收联合行动”已在全国40个重点城市中开展了近两年.下列有关废弃手机的金属材料回收利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可以节约金属资源B.可以减少对环 境的污染 C.可以节约冶炼相关金属所消耗的能源D.回收废弃手机 中的金属材料没有任何价值 6.一定质量的锌、铁分别和等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与 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产生氢气的质量锌比铁大 B.t1时,产生氢气的速率锌比铁大 C.t2时,参加反应锌的质量与铁相同 D.t2时,锌、铁消耗的盐酸质量相同 7.某合金与铁的物理性质比较如下: 熔点密度硬度导电性 某合金2500℃ 3.00g/cm37.4 2.3 铁1535℃7.86g/cm3 4.5 17 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该合金适合用作() A.导线 B.保险丝C.飞机外壳 D.炊具 8.将锌片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取出,溶液的质量减轻的是()A.盐酸 B.CuSO4溶液C.AgNO3溶液D.稀硫酸 9.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讲解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 【知识点精讲】 知识点1:金属材料及其发展史 1.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 2.金属材料的发展史 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使用铝制品使用合金 【例1】下列生活用品用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是() A.陶瓷杯 B.不锈钢碗 C.塑料盆 D.玻璃茶壶 知识点2: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其用途 1.金属的物理性质 (1)几种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见表1: 铁铝铜(又称紫铜) 物理性质 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 泽,质软,有良好的延展性, 密度为7.86g/cm3,熔点为 1535 ℃,沸点为2750℃, 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铝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密度为2.7g/ cm3,熔点为660℃,沸点为2467℃,具 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 铜具有紫红色金属光泽,密度 为8.92g/cm3,熔点为1083℃,沸 点为2567℃,具有良好的延展 性、导电性和导热性 分析表1可知,金属有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如图3所示。 有金属光泽能够导电有延展性,能拉成丝,能展成薄片能够导热 (2)金属的特性 金属除具有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外,不同的金属又有各自的特性。 ①颜色:大多数金属为银白色,而铜却呈紫红色,金呈黄色。 ②状态:常温下,大多数金属为固体,而汞却为液体。 ③导电性:银、铜、铝(由强到弱)是导电性很强的金属。 ④熔点:钨的熔点最高,汞的熔点最低。 ⑤硬度:铬的硬度最大,而钠、钾等较软,可以用小刀切割。 ⑥密度:锂、钠、钾等的密度比水的小,其他大多数金属的密度比水的大,其中密度最大 的金属是锇。 2.金属的用途 金属在生活、生产中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根据不同的用途选用不同性能的金属,如表2所示: 金属的物理性质应用 有金属光泽可做装饰品(如金、银首饰等) 导电性好电极、电线、电缆等 导热性好做炊具,如铁锅、铝壶等 延展性好制成车辆外壳、钢丝绳、铝箔 硬度大加工成多种工具,如铁锤、剪刀、机床底座等 由表2中的内容可知,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而物质的用途又反映了物质的性质。金属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要考虑价格、资源、制品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例如,银的导电性强,但它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少,价格昂贵,故不宜做导线。 巧记速记1.金属特性:黄金白银紫红铜,多数固体液体汞。2.金属共性:导电导热延展性,金属光泽在表面。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六章答案

第六章氧化还原平衡及氧化还原滴定法习题 1.下列物质中元素的氧化数。 (1)CrO42-中的Cr (2)MnO42-中的Mn (3)Na2O2 中的O (4)H2C2O4·2H2O中的C 解答:(1)Cr:+6;(2)Mn:+6;(3)O:-1;(4)C:+3 2. 下列反应中,哪些元素的氧化数发生了变化?并标出氧化数的变化情况。 (1)Cl2+H2O=HClO+HCl (2)Cl2+H2O2=2HCl+O2 (3)Cu+2H2SO4 (浓)=CuSO4+SO2+2H2O (4)K2Cr2O7+6KI+14HCl=2CrCl3+3I2+7H2O+8KCl 解答:(1)Cl:from 0 to+1and-1 (2)Cl:from 0to -1;O:from -1 to 0 (3)Cu:from 0 to +2;S:from +6 to +4 (4)Cr:from +6 to +3;I:from -1 to 0 3. 用离子电子法配平下列在碱性介质中的反应式。 (1)Br2+OH-→BrO3-+Br- (2)Zn +ClO-→Zn(OH)42-+Cl- (3)MnO4-+SO32-→MnO42-+SO42- (4) H2O2+Cr(OH)4-→CrO42-+H2O 解答:(1) Br2+12OH-=2BrO3-+6H2O+10e (2e+Br2=2Br-)×5 6Br2+12OH-=2BrO3-+6H2O+10 Br- (2)Zn +4OH-=Zn(OH)42-+2e H2O+ClO-+2e=2OH-+Cl- Zn +H2O+2OH-+ClO-=Zn(OH)42-+Cl-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金属材料》教案2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金属材料》教案2篇 PEP ninth grade chemistry "metal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编订:JinTai College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金属材料》教 案2篇 前言: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在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本教案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金属材料》教案 2、篇章2: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篇章1: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金属材料》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价格、资源、回收等; (3)认识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3)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无机及分析化学_第六章_分析化学概述

分析化学概述 学习要求: 1.熟悉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掌握分析化学分类的方法。 2.掌握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及终点误差的基本概念; 3.掌握标准溶液配制方法、基准物质的用途及其应用符合的条件,了解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条件和应用范围; 4.掌握滴定度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表示方法;掌握滴定分析中的定量依据及各种计算方法。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分析化学的任务、方法及发展趋势 分析化学是获取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分析化学包括成分分析和结构分析,成分分析是分析化学的基本内容。分析化学不仅对化学本身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而且在医药卫生、工业、农业、国防、资源开发等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都需要分析化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因此,人们常将分析化学称为生产、科研的“眼睛”,是认知“未知”的强有力手段,是让人们“放心”的科学,是打击“伪科学”和防伪科学、打击犯罪科学的有力工具。它在实现我国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宏伟目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分析化学的任务 分析化学是获取物质化学组成、含量、结构及相关信息的科学。分析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任务主要有三个方面:确定物质的化学组分(由那些元素、离子、官能团或化合物组成)、测定有关成分的含量、确定物质中原子间的结合方式(化学结构、晶体结构、空间分布等),它们分别属于分析化学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及结构分析的内容。 二、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分析化学方法归属于不同的类别。现将根据分析化学任务、分析对象、分析原理、操作方法等分类方法简要说明如下: (一) 定性、定量、结构分析 根据分析化学任务不同可分为定性、定量、结构分析。定性分析是根据反应现象、特征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鉴定试样有哪些元素、原子、原子团、官能团或化合物;定量分析是根据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计量关系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构分析是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晶体结构。 (二) 无机分析与有机分析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蔡富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 3.通过实验判断金属的活泼性程度。 4.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认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2.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及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掌握置换反应的概念。 2. 认识部分金属重要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及金属间的置换)。 教学难点: 1. 活动性顺序强弱的探究及排序。 2.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教学方法: 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教学方法。 教学思路: 提出问题――→回顾与总结――→分析与归纳――→解释与结论――→回归问题。 教学准备: 镁、铝、锌、铁、铜等金属,稀盐酸、稀硫酸等以及酒精灯,试管(9支)、镊子、砂纸

等,多媒体ppt。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播放一段视频) 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时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黄铜(铜锌合金)单纯从颜色和外观上看,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今天我们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就可以鉴别黄金的真假。 知识回顾:回忆上册所学知识,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2.铁丝在空气中红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导入:1、所有的金属都可以和氧气反应吗?2、你知道它们和氧气反应的条件吗? (学生看书: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讨论1:(1)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那么为什么我们用的铝制品有很好的抗腐蚀性? (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Al2O3)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2)为何不宜用钢刷来擦洗铝制餐具呢? 若用钢刷擦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铝保护膜擦掉,使铝再次发生氧化。 讨论2:分析“真金不怕火炼”蕴含的化学原理。 (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镁、铝。 2Mg+O2====2MgO 4Al+3O2====2Al2O3 2.铁在点燃时也能够和氧气反应,铜在加热下能与氧气反应。 3.金即使在高温时不能与氧气反应。 结论: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8章 习题答案

第八章 氧化还原反应 习题解答 1. 什么叫金属的电极电势?以金属-金属离子电极为例说明它是怎么产生的? 1. 当把金属插入其盐溶液中,在金属与溶液间由于电荷不均等原因而产生了电势差,这种产生在金属和它的盐溶液之间的电势叫做金属的电极电势。 当把金属插入其盐溶液中,会同时出现两种相反的过程。一方面金属晶格中金属离子受极性水分子的吸引而形成水合离子进入溶液。另一方面金属表面的自由电子会吸引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使其沉积到金属表面。这两个过程可表示如下: M(s)M (aq)e n n +-+ 溶解 沉积 当溶解速率与沉积速率相等时,就达到动态平衡。一般地说,在溶解和沉积过程中,由金属表面进入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总数与从溶液中沉积到金属表面的金属离子总数并不相等,这样在金属与溶液间就由于电荷不均等而产生了电势差。 2. 举例说明什么是歧化反应? 2. 在Cl 2+H 2O=HClO+HCl 中:Cl 2既是反应的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这种氧化-还原反应叫做歧化反应。 3. 指出下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氧化数: 4. 举例说明常见电极的类型和符号。 4. 常见电极共有四种类型: (1)金属-金属离子电极 金属置于其金属离子的盐溶液中所构成的电极。如Zn(s) | Zn 2+ (2)气体-离子电极 这类电极的构成需要一个固体导电体,该导电固体与所接触的气体和溶液都不起反应,但它有时能催化气体电极反应的进行。如Pt | H 2(g) | H + (3)金属-金属难溶盐或氧化物-阴离子电极 表面涂有该金属的难溶盐(或氧化物)的金属浸入与该盐具有相同阴离子的溶液即构成此类电极。如Ag | AgCl(s) | Cl - (4)“氧化还原”电极 将惰性导电材料(铂或石墨)放于含有同一元素不同氧化数的两种离子的溶液中即 构成此类电极。如Pt | Fe 2+,Fe 3+ 5. 写出5种由不同类型电极组成的原电池的符号和对应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5. (1)(-)Pt | H 2(p ) | H +( c 1 ) || Cu 2+(c 2 ) | Cu(+) (2)(-)Pt | H 2(p ) | H +( c 1) || Cl - (c 2 ) | AgCl | Ag(+) (3)(-)Zn | Zn 2+(c 1) || Cl - (c 2) | AgCl | Ag(+) (4)(-)Zn | Zn 2+(c 1) || Fe 3+(c 2 ), Fe 2+(c 3) | Pt(+) (5)(-)Pt | H 2(p ) | H +( c 1) || Fe 3+(c 2), Fe 2+(c 3 ) | Pt(+) 6. 用氧化数法配平下列方程式: (1) 4 Zn +10 HNO 3(极稀) = 4 Zn(NO 3)2 + NH 4NO 3 +3 H 2O (2) K 2Cr 2O 7 + 6 KI + 7 H 2SO 4 = Cr 2(SO 4)3 + 4 K 2SO 4 + 3 I 2 + 7 H 2O

分析化学第六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六章 习题参考答案 1 解:C 6H 5NH 3+ —C 6H 5NH 2 Fe(H 2O)63+—Fe(H 2O)5(OH)2+ R-NH 2+CH 2COOH —R-NH 2+CH 2COO -(R-NH-CH 2COOH) 2解:Cu(H 2O)2(OH)2—Cu(H 2O)3(OH)+ R-NHCH 2COO -—R-NHCH 2COOH 4 解:(1) MBE: [K +]=C [HP -]+[H 2P]+[P 2-]=C CBE: [K +]+[H +]=[HP -]+2[P 2-]+[OH -] PBE: [H +]+[H 2P]=[OH -]+[P 2-] (2) MBE: [Na +]=C [NH 3]+[NH 4+]=C [HPO 42-]+[H 2PO 4-]+[H 3PO 4]+[PO 43-]=C CBE: [Na +]+[NH 4+]+[H +]=[OH -]+[H 2PO 4-]+2[HPO 42-]+3[PO 43-] PBE: [H +]+[H 2PO 4-]+2[H 3PO 4]=[OH -]+[NH 3]+[PO 43-] (3) MBE: [NH 3]+[NH 4+]=C [HPO 42-]+[H 2PO 4-]+[H 3PO 4]+[PO 43-]=C CBE: [NH 4+]+[H +]=[OH -]+[H 2PO 4-]+2[HPO 42-]+3[PO 43-] PBE: [H +]+[H 3PO 4]=[OH -]+[NH 3]+[HPO 42-]+2[PO 43-] (4) MBE: [NH 3]+[NH 4+]=C [CN -]+[HCN]=C CBE: [NH 4+]+[H +]=[OH -]+[CN -] PBE: [H +]+[HCN]=[OH -]+[NH 3] (5) MBE: [NH 3]+[NH 4+]=2C [HPO 42-]+[H 2PO 4-]+[H 3PO 4]+[PO 43-]=C CBE: [NH 4+]+[H +]=[OH -]+[H 2PO 4-]+2[HPO 42-]+3[PO 43-] PBE: [H +]+[H 2PO 4-]+2[H 3PO 4]=[OH -]+[NH 3]+[PO 43-] 5 解:(1) HA(浓度为C A )+HB(浓度为C B ) 混合酸溶液的PBE:[H +]=[A -]+[B -]+[OH -] 因混合酸溶液呈酸性,故[OH -]可忽略。 [H +]=[A -]+[B -]= ] [][] [][+++ H HB K H HA K HB HA ∴ [H +]=][][HB K HA K HB HA + (1) 若两种酸都较弱(C A /K HA ?400, C B /K HB ?400),则可忽略其解离的影响,此时:[HA]≈C A ,[HB]≈C B (1)式简化为:[H +]=HB B HA A K C K C + (2) (2)NH 4Cl 10 5 141 106.5108.1101---?=??==b w a K K K , H 3BO 3 Ka 2=×10 -10

课题1 金属材料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及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难点: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三、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我们知道做饭时食物变熟,需要能源提供的热量。从图片中你还可以看到哪些共同点?做饭时同样需要炊具。 【交流讨论】炊具一般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说一说你身边的金属制品。 【图片展示】各种金属制品。 【过渡】我们身边的很多生活用品,如锅、壶、水龙头等很多都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人类使用的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你知道金属材料的发展历程是怎么的吗? 【讲解】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器时代,继而进入铁器时代。到了铁器时代,铁和钢的使用就比较广泛了。在100多年前,人们又发现和利用了铝。而铜、铁、铝是现代社会应用的最多的三种金属材料。 【交流讨论】金属材料的应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而这些金属的广泛应用都与它们的性质有很大的联系。结合实际生活,及图片中金属的用途,说一说金属都有哪些物理性质。 【总结】金属一般具有以下性质: 1.金属一般是银白色的,有金属光泽。(金为黄色、铜为紫红色) 2.金属一般为固体。(汞是液体) 3.金属一般易导电、传热。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金属及金属的化学性质(提高)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 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金属及金属的化学性质(提高) 【学习目标】 1.知道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特性及其应用;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2.掌握铁、铝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掌握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3.掌握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 【要点梳理】 要点一、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它们的合金。 1.几种常见的金属 (1)常见的重要金属:铁铝铜锌钛锡金银等。 (2)金属有许多共同的性质,如:①金属光泽;②良好导电性、导热性;③良好的延性、展性;④韧性好、能弯曲。 2.常见金属的特性 (1)颜色:大多为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 (2)状态:常温下大多为固体,汞为液体; (3)密度差别很大:金为19.3g/cm3,铝为2.7 g/cm3; (4)导电性差异很大:银为100,铅仅为7.9; (5)熔点差别大:钨为3410℃,锡仅为232℃; (6)硬度差别大:铬为9,铅仅为1.5。 3.一些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

4.合金知识 (1)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是混合物,合金中至少含有一种金属。 (2)生铁(含碳量为2%~4.3%)和钢(含碳量为0.03%~2%)都是铁合金。因含碳量不同合金的性能不同,含碳量越大,硬度越大;含碳量越低,韧性越好。 (3)黄铜、青铜、焊锡、硬铝、18K黄金、18K白金、钛合金等也是常见的合金。 (4)合金的性能与组成合金的各成分的性能不同。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硬度大,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熔点低。 【要点诠释】 1.金属的用途要从不同金属的各自不同的性质以及价格、资源、美观、便利、回收等各方面考虑。如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但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因为铜的密度比银的密度小,价格比银低很多,资源比银丰富得多。 2.合金的硬度、强度、抗腐蚀性等一般都好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 要点二、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的化学性质》三)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下: 【要点诠释】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金属可以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与酸反应的速率就越大。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K、Ca、Na除外)。 要点三、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Mg+2HCl=MgCl2+H2↑ Fe+H2SO4=FeSO4+ H2↑ Fe+CuSO4=FeSO4+Cu Cu+2AgNO3=2Ag+Cu(NO3)2 【要点诠释】 1.置换反应可以表示为:A+BC=AC+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