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马克思杯”省赛《原理》单选题题库(更新)

“卡尔马克思杯”省赛《原理》单选题题库(更新)
“卡尔马克思杯”省赛《原理》单选题题库(更新)

“卡尔.马克思杯”省赛《原理》单选题题库

1.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是()。

A、在《德法年鉴》上发表论文

B、《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完成

C、《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答案:D

2.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是有机统一的。其中,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前提和基础是()。

A、科学社会主义

;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马克思主义哲学

D、历史唯物主义

答案:C

3.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

A、剩余价值理论

B、阶级斗争理论

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D、科学的实践观

答案:D

@

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答案:B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是()。

A、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体现

B、—个以中国国情为基础的全新理论

C、用现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直接解答、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

D、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答案:D

6.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现实条件为转移。这一论断()。

A、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B、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对具体实际的指导作用

C、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

D、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

答案:C

7.被列宁称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B

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现实需要是()。

A、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B、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世界观和阶级立场的转变

C、马克思恩格斯汲取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D、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基本矛盾的显现

答案:A

]

9.早期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具有自发性,导致这种自发性的根本原因是()。

A、工人捣毁机器,烧毁厂房

B、工人要求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待遇

C、工人举行罢工,要求缩短工作时间

D、缺乏科学理论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答案:D

1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

A、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B、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

C、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

D、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答案:A

11.马克思主义基本的和最鲜明的特征是()。

A、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髙度的抽象性和广泛的普遍性的统一

C、直观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D、规范性和开拓性的统一

答案:A

12.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

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世价值

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

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

答案:A

1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出现

答案:A

14.马克思的一生有两大独创发现是()。

A、唯物史观和劳动价值论

B、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C、唯物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D、辩证法和剩余价值学说

答案:B

15.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推翻资本主义社会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D、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答案:D

16.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

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

答案:C

17.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发展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

(

B、社会发展和阶级斗争的学说

C、唯物论和辩证法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答案:D

18.马克思主义最崇髙的社会理想是()。

A、实现人人平等的社会

B、实现共产主义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答案:B

19.“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B、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C、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答案:C

20.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意识是人脑分泌出来的

D、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区别

答案:A

21.相对论原理证明:物质的质量与能量的统一是可以计算的,时空的性质不仅取决于物质的运动,而且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物质分布本身。这说明()。

A、主观的时空观念必然是空洞的抽象

B、时空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C、时空只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D、物质运动是时空的形式

答案:C

22.“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

B、物质和运动的辩证统一

C、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

D、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答案:A

23.在实践的基本形式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

A、物质生产劳动

B、政治实践

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D、科学实验

答案:A

~

24.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实践是()。

A、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活动

B、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

C、人们适应外界环境的本能活动

D、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答案:D

25.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

A、实事求是

B、矛盾分析法

C、唯物史观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案:D

26.“燕子低飞蛇过道,必有大雨到”这句谚语包含的主要哲学道理是()。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C、世界是物质的

D、矛盾具有普遍性

答案:A

2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答案:D

28.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

答案:A

\

29.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同一性和斗争性

C、对抗性和非对抗

D、可知性和不可知性

答案:B

30.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

A、矛盾双方是互相排斥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

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答案:C

31.日本福岛核泄漏引起全球关注,世界各国纷纷调整核政策,采取措施应对核泄漏危机。这件事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答案:B

32.“居安思危”这句成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

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C、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推动事物的发展

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答案:A

33.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认为,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D、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答案:C

34.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的这句话说明了()。

A、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B、规律的平等性

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D、规律的能动作用

答案:A

35.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

A、是否具有客观性

B、是否具有强制性

C、是否具有稳定性

(

D、是否能够离开人类的实践活动而存在

答案:D

36.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巳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人的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围绕着“观念地存在着”的目标和蓝图而进行的。这说明了()。

A、人比动物具有更好的记忆力

B、观念的作用是不能够忽略的

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D、人的劳动过程的特殊性

答案:C

37.由于社会历史是由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着的人创造的,因此()。

A、社会规律是由人所创造的

B、人们可以改造或者消灭社会规律

C、社会发展规律只能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起作用

D、人的活动都体现社会规律

答案:C

38.对感性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说明意识具有()。

A、目的性和计划性

B、对生理活动的控制作用

C、能动创造性

D、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作用

答案:C

>

39.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是()。

A、实践

B、规律

C、意识

D、人

答案:A

40.中国跨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进人社会主义社会后,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中国人民经过反复实践和探索,又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这一事实说明()。

A、社会历史规律具有决定作用

B、主体的选择可以不受社会历史规律的制约

C、在社会历史发展问题上,主体没有选择的自由

D、社会发展是历史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有机统一

答案:D

41.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答案:A

42.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具有()。

A、决定性

B、预见性

C、能动性

D、主动性

答案:C

43.《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答案:D

·

44.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A、普遍性

B、绝对性

C、客观实在性

D、直接现实性

答案:D

45.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答案:A

46. 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产生物质

B、意识转化为物质

C、意识决定物质

D、意识创造物质

答案:B

4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

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

B、都是诡辩论的观点

C、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诡辩论的观点

D、前者是诡辩论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

答案:C

48.唯物辩证法的因果联系是指()。

A、—切前后相继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B、—切同时并存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C、引起和被引起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D、反映和被反映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答案:C

.

49.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过程中是否有部分质变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答案:C

50.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

A、本原和派生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答案:B

5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念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答案:C

52.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

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质

D、把握事物的度

答案:D

53. 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

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D、矛盾双方的融洽促使事物发展

答案:C

@

54.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答案:C

55.“动者恒动,静者恒静。”这一说法属于()。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

D、唯心主义的观点

答案:B

56.“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它们的共同启示是()。

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

答案:C

57.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药方,或者拟定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那是很荒谬的。因为这种做法违背了()。

A、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原理

?

B、不同的矛盾用不同方法解决的原理

C、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原理

D、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的原理

答案:B

58. 我们党统一战线中的“又斗争又联合”的策略和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相统一”的方针的哲学依据是()。

A、否定之否定规律

B、事物发展的过程论

C、对立统一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

答案:C

|

59.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人的实践活动

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答案:C

60.“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风景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矿物的商业价值,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这两句话()。

A、表明人的意识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表明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

%

D、是客观唯心主义

答案:C

61.休谟说感觉是人和世界之间的屏障。这一观点是()。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可知论的观点

D、不可知论的观点

答案:D

62.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以科学的实践观来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答案:D

63.中国有句俗话说“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这句话说明()。

A、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能动的

B、意识是人随意创造的结果

C、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答案:A

64.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指出,对待本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要“古为今用.洋

为中用。”这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辩证否定观

B、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C、量变质变原理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答案:A

65.中固有一句古话,”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A、时间的绝对性

B、时间的相对性

C、时间的无限性

)

D、时间的有限性

答案:B

66.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里强调的是()。

A、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质变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答案:B

67.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该原则的哲学依据是()。

A、矛盾的内因和外因关系原理

^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

答案:D

68.恰当地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命题是()。

A、“情人眼里出西施”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

D、“实践出真知”

答案:A

69.“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B、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D、人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

答案:C

70.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辩证思维方法(主观辩证法)是人们正确迸行理性思维的方法。主要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主观辩证法的基础是客观辩证法。分析与综合这一思维方法的客观基础是()。

A、普遍性与特殊性

B、共性与个性

C、局部和整体

]

D、现象和本质

答案:C

71.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方法是()。

A、两点论方法

B、重点论方法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D、矛盾分析法

答案:D

7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这里所说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A、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回答

B、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回答

C、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回答

D、对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的回答

答案:A

73.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

A、人类能够实在感知的自然事物

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具体结构

C、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答案:C

;

74.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答案:A

75.“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D

7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答案:A

77.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答案:A

78.唯物主义运动观与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绝对的

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答案:D

^

7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

A、“绝对观念”的外在表现形式

B、人类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

C、“一切事物的贮藏所”

D、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答案:D

80.规律的根本特点是()。

A、客观性

B、必然性

C、本质性

D、稳定性

答案:A

8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答案:C

82.“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因素,它说明()。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答案:B

83.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唯物辩证法作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B、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答案:B

|

84.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使社会进一步稳定;社会进一步稳定,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使民生改善。从因果联系来看,这说明()。

A、原因和结果相互区别

B、原因和结果无法区分

C、原因和结果关系复杂多样

D、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

答案:D

85.“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哲学上反映的是()。

A、可能和现实的关系

B、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C、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

D、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答案:B

86.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A、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B、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

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D、真象是真实的,假象是一种错觉

答案:A

87.列宁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归根到底,辩证法不过是每个人所固有的矛盾精神经过规律化和系统化而发展起来的”;

B、“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

C、“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是在陈述中才可能有矛盾”

D、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答案:D

88. 辩证的同一是()。

A、指事物与其自身完全等同

B、不包含差别的绝对同一

C、以差别、对立为前提的同一

D、不包含否定因素的同一

答案:C

(

89.矛盾的斗争性在推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斗争本身就是发展

B、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C、任何斗争都能起到推动事物发展的作用

D、斗争性始终处于主要的方面

答案:B

90.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

A、矛盾的普遍性决定的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C、矛盾的次要方面决定的

$

D、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

答案:B

91.“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生命。”从哲学上讲,这说明()。

A、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B、辩证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C、真理是主观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D、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

答案:B

92.“概念的辩证法本身就变成只是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的自觉的反映,从而黑格尔的辩证法就被倒转过来了。”这段话表明,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答案:A

93.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其中分析与综合的客观基础是事物()。

A、特殊和普遍的关系

B、个性和共性的关系

C、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答案:D

94.有人认为,既然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外部世界的反映,那么人脑里的“鬼”.“神”意识就是对外在世界上的鬼.神真实存在的反映。这种观念的错误在于()。

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B、把意识看成是物质的产物

C、认为意识是对存在的直观反映

D、混淆了人类意识自然演化的阶段

答案:C

95.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

这表明()。

A、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

B、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C、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D、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加重要

答案:B

96.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A、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C、社会意识各种形式各自具有其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答案:D

97.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

A、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

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

D、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答案:C

98.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D、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

答案:A

99.关于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分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答案:B

100.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A、物质

B、意识

C、运动

D、实践

答案:A

101.列宁对物质概念的定义是通过()。

A、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界定的

B、—般与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C、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D、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答案:D

102.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

A、物质

?

B、思维

C、语言

D、劳动

答案:D

103.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物质与意识相互决定

C、物质受意识制约,意识影响物质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完全受物质制约

答案:A

~

104.甲说: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组成;乙说:存在就是被感知。对于甲.乙的观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乙是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甲的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乙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甲的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乙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甲的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乙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B

105.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B、人的意识

C、社会实践

!

D、生产力

答案:A

106.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

A、简单的沟通和交流

B、相互依赖,谁也无法离开谁

C、相互渗透

D、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答案:D

107.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矛盾是指()。

A、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

B、人们思维过程中由于违反形式逻辑规则所造成的自相矛盾

C、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D、我承认万事万物都有矛盾,但是我认为咱们班上没有矛盾

答案:A

108.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同一性和斗争性

C、共性和个性

D、必然性和偶然性

答案:B

·

109.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

A、根本矛盾

B、非根本矛盾

C、主要矛盾

D、次要矛盾

答案:C

110.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矛盾分析法

B、联系与发展

C、对立统一

-

D、客观分析法

答案:A

111.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的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自然规律

答案:B

112.“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种观点属于()。

A、辩证否定观

<

B、形而上学否定观

C、诡辩论

D、唯心论

答案:C

113.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的是()。

A、必然性和偶然性

B、原因和结果

C、内容和形式

D、可能性和现实性

答案:B

<

114.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A、尊重客观规律

B、创造规律

C、摆脱规律的束缚

D、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

答案:A

115.意识自身“物化”过程的实质是()。

A、人的意志改造世界的过程

B、人的意识创造物质的过程

C、人用意念变物的过程

D、通过实践改造物质世界的过程

答案:D

116.“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A、精神力量可以变成物质力量

B、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C、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D、精神的力量可以替代物质的力量

答案:A

11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实践观点

<

B、联系的观点

C、发展的观点

D、物质

答案:A

118.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是指()。

A、工具、手段

B、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C、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D、运用、操作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答案:C

119.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客体是指()。

A、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B、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C、工具和手段

D、自然界

答案:B

120.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A、科学文化实践

B、社会政治实践

&

C、物质生产实践

D、人类社会的自生产

答案:C

121.牛顿说“假如我能够比别人瞭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这句话肯定

了()。

A、感性认识的作用

B、理性认识的作用

C、直接经验的作用

D、间接经验的作用

答案:D

[

122.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表明实践()。

A、为认识发展提供条件

B、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C、不断强化主体的认识能力

D、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答案:B

123.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唯心主义路线坚持()。

A、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B、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C、认识来源于实践

,

D、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答案:B

124.把人的认识看成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这种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唯物主义

D、辩证法

答案:B

125.进入人的认识活动,并被主体的观念把握活动所指向的客观对象是()。

/

A、认识主体

B、认识中介

C、认识手段

D、认识客体

答案:D

126.认识过程中脱离感性认识,会导致()。

A、经验论

B、唯理论

C、经验主义

D、唯心论

马克思主义概论考试题库(带答案)

第 1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答案: A 第 2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是()。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包括其继承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理论体系 答案: A 第 3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是()。 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 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 关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互相斗争的科学 答案: B 第 4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19世纪20年代 19世纪30年代 19世纪40年代 19世纪50年代 答案: C 第 5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是()。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资本论》的发表 《反杜林论》的发表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答案: D 第 6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政治经济学理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阶级斗争学说 答案: C 第 7 题(单选): 促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辛亥革命 十月革命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成立 答案: B 第 8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大同思想 三民主义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理解和认识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就明确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定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虽然可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崭新武器,却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还需要做到将马克思基本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也就是如何认识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思考和探索的过程,最终在党的七大上,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并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客观实际问题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古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古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结智慧的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集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基本遵循。同时,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家安设的理论也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这个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在认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最新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了一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这个“承”和“进”恰恰就体现在这些新的思想、观点和论断上。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二者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也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共同的理论基础。同时,他们都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坚持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绝不意味着贬低或抛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而是体现和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当代中国又有了新的成果,体现和强调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有了新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第三章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第3章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分,共分)。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 )ch3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2.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 )ch3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3.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C)ch3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4.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C)ch3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5.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C )ch3 A.生产对象; B.生产工具; C.生产者; D.生产资料 6.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是说(C)ch3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B.生产力直接决定生产关系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 7.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D)ch3 A.客观的物质世界 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D)ch3 A.对立统一规律 B.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 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化工原理第三章题库.doc

沉降与过滤一章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一密度为7800 kg/m 3 的小钢球在相对密度为1.2的某液体中的自由沉降速度为在20℃水中沉降速度的1/4000,则此溶液的粘度为 (设沉降区为层流)。D ?A 4000 mPa ·s ; ?B 40 mPa ·s ; ?C 33.82 Pa ·s ; ?D 3382 mPa ·s 2、含尘气体在降尘室内按斯托克斯定律进行沉降。理论上能完全除去30μm 的粒子,现气体处理量增大1倍,则该降尘室理论上能完全除去的最小粒径为 。D A .m μ302?; B 。m μ32/1?; C 。m μ30; D 。m μ302? 3、降尘室的生产能力取决于 。 B A .沉降面积和降尘室高度; B .沉降面积和能100%除去的最小颗粒的沉降速度; C .降尘室长度和能100%除去的最小颗粒的沉降速度; D .降尘室的宽度和高度。 4、降尘室的特点是 。D A . 结构简单,流体阻力小,分离效率高,但体积庞大; B . 结构简单,分离效率高,但流体阻力大,体积庞大; C . 结构简单,分离效率高,体积小,但流体阻力大; D . 结构简单,流体阻力小,但体积庞大,分离效率低 5、在降尘室中,尘粒的沉降速度与下列因素 无关。C A .颗粒的几何尺寸 B .颗粒与流体的密度 C .流体的水平流速; D .颗粒的形状 6、在讨论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时,临界粒径这一术语是指 。C A. 旋风分离器效率最高时的旋风分离器的直径; B. 旋风分离器允许的最小直径; C. 旋风 分离器能够全部分离出来的最小颗粒的直径; D. 能保持滞流流型时的最大颗粒直径 7、旋风分离器的总的分离效率是指 。D A. 颗粒群中具有平均直径的粒子的分离效率; B. 颗粒群中最小粒子的分离效率; C. 不同粒级(直径范围)粒子分离效率之和; D. 全部颗粒中被分离下来的部分所占的质量分率 8、对标准旋风分离器系列,下述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C A .尺寸大,则处理量大,但压降也大; B .尺寸大,则分离效率高,且压降小; C .尺寸小,则处理量小,分离效率高; D .尺寸小,则分离效率差,且压降大。 9、恒压过滤时, 如滤饼不可压缩,介质阻力可忽略,当操作压差增加1倍,则过滤速率为原来的 。 B A. 1 倍; B. 2 倍; C.2倍; D.1/2倍 10、助滤剂应具有以下性质 。B A. 颗粒均匀、柔软、可压缩; B. 颗粒均匀、坚硬、不可压缩; C. 粒度分布广、坚硬、不可压缩; D. 颗粒均匀、可压缩、易变形 11、助滤剂的作用是 。B A . 降低滤液粘度,减少流动阻力; B . 形成疏松饼层,使滤液得以畅流; C . 帮助介质拦截固体颗粒; D . 使得滤饼密实并具有一定的刚性 12、下面哪一个是转筒真空过滤机的特点 。B A .面积大,处理量大; B .面积小,处理量大; C .压差小,处理量小; D .压差大,面积小 13、以下说法是正确的 。B A. 过滤速率与A(过滤面积)成正比; B. 过滤速率与A 2 成正比; C. 过滤速率与滤液体积成正比; D. 过滤速率与滤布阻力成反比 14、恒压过滤,如介质阻力不计,过滤压差增大一倍时,同一过滤时刻所得滤液量 。C A. 增大至原来的2倍; B. 增大至原来的4倍; C. 增大至原来的 倍; D. 增大至原 来的1.5倍 15、过滤推动力一般是指 。 B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及答案

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课程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题库及答案 一、基本知识填空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年代 2、20世纪初,()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概括。 3、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初,完成于()初期。 4、()年10月俄国革命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5、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是(),(),(),() 6、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罗伯特·欧文)、(沙尔·傅立叶)、(昂利·圣西门) 7、(19世纪7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阶段。 8、(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起义并建立了巴黎公社。 9、马克思在(《歌达纲领批判》)中,把未来社会划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 10、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11、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12、经济全球化趋势萌芽于()阶段,()年代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了。 13、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初,完成于()初期。 14、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是()与()。 15、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与()。 二、解释基本概念 1、马克思主义 2、唯心主义先验论 3、社会意识形态 4、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5、辩证否定观

6、哲学 7、真理 8、社会意识 9、英雄史观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三、区别基本范畴 1、原因与结果 2、主观唯心论与客观唯心论 3、必然性与偶然性 4、内容与形式 5、唯物论与唯心论 6、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四、简答基本问题 1.什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那些? 4、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有那些? 6、简述实践和人类世界的关系。 7、简述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的作用。 8、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是什么? 9、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10、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 1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12、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13、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三章选择题

第三章选择题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存在是指 A.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2.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 A.制造使用工具 B.具有宗教信仰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C.具有思想意识 D.具有语言文字 3.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地理环境的优劣 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社会风气的好坏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7c6972402.html, D.人口增长的快慢 4.社会意识是 A.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B.社会的教育活动过程 C.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D.社会的普遍交往过程 5.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A.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 B.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 C.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D.技术科学、哲学、艺术 6.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采集者退散 A.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B.政治思想、语言学、艺术 C.自然科学、道德、宗教 D.法律思想、哲学、艺术 7.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B.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它具有历史继承性 D.它具有相对独立性 8.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考试大论坛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关系问题

9.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D.人与劳动资料之间的关系 10.在劳动资料,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A.运输设备 B.动力系统 C.传动装置考试大论坛 D.生产工具 11.自然科学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这是因为 A.它是对自然界的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B.它能把生产力系统中的各要素组合成统一整体 C.它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D.它是构成现代生产力系统的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12.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D.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 13.生产关系各项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劳动的分工协作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产品的交换方式 14.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A.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B.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C.社会化的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1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经济制度遵循了 A.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B.生产力具有加速发展的原理 C.经济基础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原理 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7c6972402.html, 16.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 A.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17.上层建筑由两大部分构成,它们是 A.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B.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

《化工原理》试题库答案

《化工原理》试题库答案 一、选择题 1.当流体在密闭管路中稳定流动时,通过管路任意两截面不变的物理量是(A)。 A.质量流量 B.体积流量 C.流速 D.静压能 2. 孔板流量计是( C )。 A. 变压差流量计,垂直安装。 B. 变截面流量计,垂直安装。 C. 变压差流量计,水平安装。 D. 变截面流量计,水平安装。 3. 下列几种流体输送机械中,宜采用改变出口阀门的开度调节流量的是(C)。 A.齿轮泵 B. 旋涡泵 C. 离心泵 D. 往复泵 4.下列操作中,容易使离心泵产生气蚀现象的是(B)。 A.增加离心泵的排液高度。 B. 增加离心泵的吸液高度。 C. 启动前,泵内没有充满被输送的液体。 D. 启动前,没有关闭出口阀门。 5.水在规格为Ф38×的圆管中以s的流速流动,已知水的粘度为1mPa·s则其流动的型态为(C)。 A.层流 B. 湍流 C. 可能是层流也可能是湍流 D. 既不是层流也不是湍流 6.下列流体所具有的能量中,不属于流体流动的机械能的是(D)。 A. 位能 B. 动能 C. 静压能 D. 热能 7.在相同进、出口温度条件下,换热器采用(A)操作,其对数平均温度差最大。 A. 逆流 B. 并流 C. 错流 D. 折流 8.当离心泵输送液体密度增加时,离心泵的(C)也增大。 A.流量 B.扬程 C.轴功率 D.效率 9.下列换热器中,需要热补偿装置的是(A)。 A.固定板式换热器 B.浮头式换热器型管换热器 D.填料函式换热器 10. 流体将热量传递给固体壁面或者由壁面将热量传递给流体的过程称为(D)。 A. 热传导 B. 对流 C. 热辐射 D.对流传热 11. 流体在管内呈湍流流动时B。 ≥2000 B. Re>4000 C. 200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正确答案:A A、19世纪四十年代 B、19世纪五十年代 C、19世纪六十年代 D、19世纪七十年代 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正确答案:A 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 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3、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正确答案:D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正确答案:B A、伟大发展 B、伟大革命 C、伟大发现 D、伟大发明 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6、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正确答案: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7、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8、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正确答案:A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复习题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历史观是() A、人们对社会历史的一切观点和看 B、人们对社会历史的主要看法和认识 C、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看法 D、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或总的看法 2、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 A、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B、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规律 C、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D、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关系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3、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人民群众决定社会历史发展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使自然和社会既联系又区别的基础是() A、社会意识 B、社会劳动 C、人的作用 D、生产资料 5、在人类社会全部关系中,最基础的是() A、血缘关系 B、思想关系 C、法律关系 D、生产关系 6、历史唯物主义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C、全部和局部的关系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7、地理环境是指() A、人类所处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合 B、一地的气候条件 C、一地的动植物分布状况 D、一地的矿产资源状况 8、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在于() A、根本否认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B、片面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C、承认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有一定的作用 D、认为地理环境是社会的自然历史前提 9、人口因素是指() A、人口数量 B、人口质量 C、人口密度 D、数量、构成、分布、素质及其变化规律 10、人口决定论的错误在于() A、片面夸大了人口因素对社会的作用 B、完全否认人口因素对社会的作用 C、重视人口因素对社会的作 D、主张对人口数量和质量进行积极调控 11、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A、客观规律 B、生产方式 C、地理环境 D、人口因素 12、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是为了() A、控制人口数量 B、提高人口素质 C、减轻国家负担 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3、生产方式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 D、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试题

期末考试试题(时间:120分钟共100分)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类别:A 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的答题卡内。 1.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 A.实事求是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 2.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 ) 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生活理想 D.职业理想 3.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C ) A.战斗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D.逻辑性 4.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 A. 不可逆性 B. 客观现实性 C. 可知性 D. 伸张性 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A ) A.广延性和伸张性 B.持续性和顺序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 D.有限性和特殊性 7.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B )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 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 D.一切创造性活动 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一种(B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改变规律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 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 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1.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 13.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B.从判断到推理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 从知觉到表象 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C) A.真理的相对性B.真理的绝对性C.主观真理论D.客观真理论 15.科学家洛伦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

南工大化工原理第三章 习题解答

第三章习题 1)有两种固体颗粒,一种是边长为a的正立方体,另一种是正圆柱体,其高度 和形状系数的计 为h,圆柱直径为d。试分别写出其等体积当量直径 2)某内径为0.10m的圆筒形容器堆积着某固体颗粒,颗粒是高度h=5mm,直径 d=3mm的正圆柱,床层高度为0.80m,床层空隙率、若以1atm,25℃ 的空气以0.25空速通过床层,试估算气体压降。 [解] 圆柱体: 3)拟用分子筛固体床吸附氯气中微量水份。现以常压下20℃空气测定床层水力特性,得两组数据如下: 空塔气速0.2,床层压降14.28mmH2O

0.693.94mmH2O 试估计25℃、绝对压强1.35atm的氯气以空塔气速0.40通过此床层的压降。 (含微量水份氯气的物性按纯氯气计)氯气, [解]常压下, 欧根公式可化简为 3)令水通过固体颗粒消毒剂固定床进行灭菌消毒。固体颗粒的筛析数据是:0.5~ 0.7mm,12%;0.7~1.0mm,25.0%;1.0~1.3,45%;1.3~1.6mm,10.0%; 1.6~ 2.0mm,8.0%(以上百分数均指质量百分数)。颗粒密度为1875。 固定床高350mm,截面积为314mm2。床层中固体颗粒的总量为92.8g。以 20℃清水以0.040空速通过床层,测得压降为677mmH2O,试估算颗粒的形状系数 值。

4)以单只滤框的板框压滤机对某物料的水悬浮液进行过滤分离,滤框的尺寸为 0.20×0.20×0.025m。已知悬浮液中每m3水带有45㎏固体,固体密度为 1820。当过滤得到20升滤液,测得滤饼总厚度为24.3mm,试估算滤饼的含水率,以质量分率表示。 6)某粘土矿物加水打浆除砂石后,需过滤脱除水份。在具有两只滤框的压滤机中做恒压过滤实验,总过滤面积为0.080m2,压差为3.0atm,测得过滤时间与滤液量数据如下: 过滤时间,分:1.20 2.70 5.23 7.25 10.87 14.88 滤液量,升:0.70 1.38 2.25 2.69 3.64 4.3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具体内容由以下阐述: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具有其独创性的丰富理论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这个体系中的理论观点经过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检验,证明它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理论是其基础性部分。所谓基础性,就是说这一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和理论体系的形成做出了创造性的独特贡献,搭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架构,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根本性、奠基性的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性部分。所谓开创性,就是说这一重要思想面向新世纪,着眼当代世界的新变化和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都具有各自的相对独立性。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是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主要用来指导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是关于中国建设的理论,主要用来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它们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符合中国实际的正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三章练习题单选题 1.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依据是(C)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2.唯心史观的重要特征是(A) A. 认为英雄人物创造历史 B.重视社会基本矛盾的作用 C.认为社会历史是物质发展史 D.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区分国家的类型和本质的根据是(B) 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 B.国体 C.领土大小、人口多少和力量的强弱 D.政体 4.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D)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5.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A )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B.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它具有历史继承性 D.它具有相对独立性 6. 恩格斯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念,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关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这句话的意识是(D ) A. 社会意识及其载体都是社会存在 B.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 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 D.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7. 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从根本上说,这是由(B ) A. 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的 B.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C.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国际环境决定的 D. 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改革决定的 8. 社会存在是指( D ) A.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 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00道机考题库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 D ) A.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B.是非正宗的马克思主义 C. 是实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D.是继承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中,列宁将其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 A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 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D.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 3、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学者是( D ) A.马克思 B. 恩格斯 C. 马克思、恩格斯 D.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根本原因是( D ) A.世界革命的影响 B.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介绍 C.它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D.它能适应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 第一章世界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每年11月的哪个星期的星期四为“哲学日”( C ) A.第一个星期 B.第二个星期 C.第三个星期D.第四个星期 2、西方哲学史上公认的第一位哲学家是( D ) A.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泰勒斯第一位哲学家 3、哲学正式形成于( A ) A.奴隶制社会 B.原始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4、哲学是( A )世界观 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 5、世界观就是( B ) A.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 C.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D.对社会某些领域具体问题的看法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D)思维和存在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7、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 A ) A.适应时代的需要 B.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 C、反映劳苦大众的需要 D、适应思想创新的需要 8、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D ) 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C.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B ) A.主要内容B.理论基础 C.核心部分 D.实质或灵魂 10、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B )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1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是( B )A.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之间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必然和偶然之间的关系 D.无限和有限、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取得的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都反复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历史和实践证明,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巨大进步的致胜法宝,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得到坚持和发展。所以我们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在中国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的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对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的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历史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中国走向和平发展、繁荣富强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正是由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思想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伟大成果才得以全面展开并达到成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伟大的成果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未竟之业。他科学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形成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真正实事求是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之路。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思想、新观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它是我们党实现的第二次理论飞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推进到邓小平理论的崭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成果是: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正确应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勇气和求实精神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理论飞跃,体现了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四个成果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 第三章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C )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D )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C )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D ) A、生产力 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7、上层建筑是指D )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关系 C、科学技术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8、社会形态是( B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B )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C )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社会形态的更替 D、科技的进步 11、社会革命根源在于( D ) A、人口太多 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C )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实现社会公平 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C )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14、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C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15、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C ) A、阶级斗争史 B、思想发展史 C、劳动发展史 D、文化发展史 16、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B ) A、思想范畴 B、经济范畴 C、政治范畴 D、文化范畴 17、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C )

201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完整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间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空间的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 A、实践主体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B、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C、实践是个人日常生活的活动 D、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下列选项中,表示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是()。 A、因地制宜 B、对症下药 C、注意分寸 D、实事求是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所谓“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等等,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邓小平指出:“(),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独立自主 D、求真务实

【答案解析】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层次。 A、低级 B、中级 C、高级 D、中高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 将社会意识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是从()角度来划分的。 A、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 B、对经济基础的关系 C、反映社会存在的方式 D、社会意识主体的范围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从社会意识主体的范围来看,可以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太阳辐射、气温、水分”等属于地理环境中的()。 A、生物资源 B、生态资源 C、矿物资源

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1917年,随着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21年7月,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从此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领导人民阔步推进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统一的学说,是现代最先进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告诉我们:人们要认识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必须通过实践,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因而有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 情况相结合,通过实践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然而在建党初期,在怎样学习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重大的基本问题上,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一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教条主义态度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当作语录,只注意他们的具体结论,而忽视了引出结论的具体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没有看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许多观点,是根据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经验总结而来的,生搬硬套地将它用到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社会,。这种态度看起来取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经”,但实际上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活的灵魂;看起来思想无比革命,实际上思维十分保守。一旦采用这种思想来指

导实践,很容易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带来严重的损失,中国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后不得不进行长征便是由这种 态度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用毛泽东同志的话讲就是用马列主义这根“矢”,去射中国革命实践这个“的”,理论科学,目标明确,这才叫做“有的放矢”,用中国化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去指导中国的实践,就会做到无往而不胜。因而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经过艰苦的实践和探索,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和动力,提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两步走的战略,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最终中华民族取得了独立,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同志带领全党领导全国人民,在较短的时间内,医治战争创伤、实行“一化三改”,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此后,在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毛泽东同志提出“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开启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序幕。《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从理论上提出并初步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一系列新矛盾、新问题。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并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奠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积累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