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RT-PCR方式定性分析各种肿瘤细胞株中 TRAIL及TRAIL受体

(二)以RT-PCR方式定性分析各种肿瘤细胞株中 TRAIL及TRAIL受体
(二)以RT-PCR方式定性分析各种肿瘤细胞株中 TRAIL及TRAIL受体

(二)以RT-PCR方式定性分析各種腫瘤細胞株中TRAIL及TRAIL 受體的表現情形

TRAIL可以引起許多人類腫瘤細胞株的細胞凋亡,而各種不同的人類腫瘤細胞株對於TRAIL的敏感度各不相同,此種現象可能與decoy receptor假說有關,為了要進一步研究各種人類腫瘤細胞株對於TRAIL 的敏感性是否與其受體表現的不同有關,我們將細胞株以RT-PCR的方式測試其TRAIL及各種TRAIL-R的表現。我們將各種人類腫瘤細胞株培養於medium中,在其生長旺盛時取細胞至少 1 ×106個以TRIzol抽取細胞的RNA,取5μg的RNA以superscript II將RNA反轉錄成cDNA後進行PCR的分析:

PBMC(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為人類正常周邊血液單核細胞,在此和腫瘤細胞株作為比較;Jurkat是人類T淋巴瘤細胞株,對於TRAIL 具有頗高的敏感性,因此在重組蛋白TRAIL的生物功能測定中是作為標準細胞,所以將其加入實驗中以作為比較;β-actin為一種細胞骨架的組成蛋白,在此作為內因性的控制組(internal control),以確認RT-PCR的結果以及控制所使用cDNA的量為一致的;Negative control以不加入cDNA的實驗用以確認primer 未受到污染。

在下圖中,我們發現這五種細胞株大部分都有TRAIL mRNA的表現,其中DG75並無表現、Jurkat的表現量較少、而HA22T的表現量較高;在DR4 (TRAIL receptor 1)的表現中,Jurkat的表現量很少,而其餘六個細胞株表現量

也不是很強;而這五種人腫瘤細

胞株都很明顯的表現出DR5

(TRAIL receptor 2);在DcR1

(TRAIL receptor 3)方面,唯

Jurkat 細胞株及人類正常

的PBMC表現稍明顯,而

Hela、HA22T、Sk-Hep-1及DG75

的表現都很不明顯,Mahlavu 細

胞株則未偵測到;DcR2 (TRAIL

receptor 4)除了Jurkat偵測不到,

其餘四個細胞株都有明顯的表

現。

【圖五】以RT-PCR 方式定性分析人類腫瘤細胞株中

TRAIL 及TRAIL 受體的表現

八、討論及應用

(一)腫瘤細胞株對His-TRAIL有不同的敏感度

各種不同的腫瘤細胞株在基因、型態上都有所不同,對於重組蛋白TRAIL 的敏感度亦有所不同,顯示出各種腫瘤細胞之間的差異性,而這些對於TRAIL 敏感性不同的差異是否也導致臨床上各種人體腫瘤表現上的差異,則仍需更進一步的探討。若要應用於治療癌症則必須考慮到不同腫瘤之間的差異性。這些差異性可能來自於: 1.組織來源之差異。 2.細胞特性上之差異。由同樣來自肝癌細胞株之間可表現出完全不同之敏感性,顯示著細胞特性上之差異可能強烈影響著對於TRAIL引起死亡敏感性的不同,而這些細胞特性上的差異很可能與TRAIL receptor表現的不同有關。

(二)TRAIL及TRAIL-R在腫瘤細胞株中的表現

為了要瞭解各種腫瘤細胞株對於TRAIL 敏感性的不同是否由於TRAIL 受體表現量的不同,我們也分別以RT-PCR 方法測了TRAIL 的四種受體在各種腫瘤細胞株上表現的情形。

實驗中的五種人類腫瘤細胞株在TRAIL及TRAIL-R的表現上十分相似,除了Jurkat沒有表現DcR2以及在DR4的表現量很少、DG75未表現TRAIL 以外,其餘細胞株都可看到TRAIL、DR4、DR5以及DcR2的表現;而在DcR1 的表現方面,Jurkat 細胞株和人類正常PBMC的表現較明顯,而Hela、HA22T、Sk-Hep-1及DG75 則有很弱的表現,在實驗過程中發現DcR1 的表現在PCR 反應條件為「95℃/5分鐘一個循環;95℃/30秒、54℃/30秒、72℃/90秒,35個循環;72℃/10分鐘,1個循環」時較容易被偵測出,而原先的反應條件「95℃/5分鐘一個循環;95℃/1分鐘、55℃/1分鐘、72℃/1分鐘,30個循環;72℃/10分鐘,1個循環」則偵測出DcR1 的機會較小,可能是由於DcR1 的引子雜交(hybridization of primers)條件在54℃時較佳。在國外發表的文獻中,並未偵測出Jurkat 細胞株有DcR1 的表現,且表示幾乎所有腫瘤細胞株皆不表現DcR1,與前述的實驗結果不一致,可能是因為細胞株在不同環境下培養過久,導致細胞株與原先的狀況不同,或是反應條件的不同所致,仍待進一步的確認。

我們發現不同腫瘤細胞株對於TRAIL的敏感度和其TRAIL 及TRAIL受體的表現並無明顯關聯,因此,TRAIL 受體的表現似乎並不能完全解釋它們對於TRAIL 敏感性的差異,也就是說,由我們結果看來,似乎無法完全支持原先在生體外細胞株實驗所推測的引誘者受體(decoy receptor) 假說。而TRAIL 導致細胞凋亡在不同細胞株之間的差異之原因,可能與細胞內其他調控

機轉有關,仍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三)人類正常細胞與腫瘤細胞株之比較

在實驗結果中,我們發現TRAIL 對於許多腫瘤細胞株可導致細胞迅速凋亡,而對於人類正常週邊血液淋巴球卻沒有此現象(見附錄B),這就是為什麼重組蛋白TRAIL 在癌症的治療上這麼具有潛力而受人矚目,然而目前仍然無法有力的解釋此種差異的原因,在我們的實驗結果中,人類週邊血液淋巴球PBMC 表現了較為明顯的DcR1,而腫瘤細胞株則大多表現的非常微量,然而在腫瘤細胞株當中,細胞凋亡比率的高低和其DcR1 的表現並無明顯的關聯,且同樣為Decoy receptor 的DcR2 則廣泛明顯的表現在正常與腫瘤細胞中,實在無法圓滿解釋Decoy receptor假說。

同樣為人類淋巴癌的Jurkat 與DG75,同樣肝癌細胞株的HA22T、Mahlavu及Sk-Hep-1,無論在細胞凋亡的比率上,或是TRAIL 及TRAIL受體的表現,皆無一定規則可循,也無明顯的相關性,因此在癌症治療的應用上仍存在著許許多多的變因,值得進一步研究。

(四)影響細胞對於TRAIL 導致細胞凋亡有不同敏感度的可能原因

我們經由RT-PCR得到的結果中,不同腫瘤細胞株對TRAIL的敏感度似乎不符合decoy receptor假說的情形,因此除了decoy receptor的出現以外,仍有其它參與的因子要考慮,如細胞表面上受體或配體的脫離(shedding) 可能就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可能性。在TNF及TNFR超級家族中(以人類為例) 除了一些在生體內原本就是可溶性的分子外(如淋巴毒素LTα),存在一種細胞膜上的受體或是配體脫離細胞膜由膜蛋白變成可溶性蛋白的現象,這個過程中是由膜上的金屬蛋白脢metalloproteinase執行,CD40L、TNF或FasL都有類似的情形。在這種現象中受體的脫離可以阻斷配體的生物功能,而配體由膜蛋白變成可溶性蛋白則其生物功能會有所改變。以Fas及FasL為例,脫離的可溶性Fas可以阻斷FasL引起的細胞凋亡作用,脫離的可溶性FasL則其引起細胞凋亡的能力降低。這些結果可能表示TNF和FasL在生理上是藉由細胞與細胞之間局部的作用而shedding的目的可能是要減弱此過程。有研究指出人類的TRAIL分子也具有可溶性蛋白的存在,而此可溶性蛋白存在的真正意義至今亦尚未明瞭。

另外,由最近的報導已知B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帶有的蛋白質HBx是很強的Caspase 3抑制劑(inhibitor),存在此蛋白的肝癌腫瘤細胞株對多種胞外刺激如缺乏生長激素、TNFα或anti-Fas皆具有抵抗力(雖然此蛋白質的功能仍有爭論),所以肝炎病毒中必定存在有某種因子可以調控TRAIL傳遞的死亡訊息。而這些關係仍有待進一步的研究來加以釐清。

除了在受體本身的調節之外,細胞內的訊息分子顯然有參與著對於TRAIL

所引起細胞凋亡訊息的調控。有相當多的研究指出,病毒的蛋白質具有調節細胞凋亡作用的進行,如Baculovirus所帶有的p35蛋白質,cowpox病毒帶有的Crm A蛋白質都可以阻斷細胞凋亡的發生。另外皰疹病毒(herpsvirus-8) 及molluscipoxvirus所帶有的蛋白質v-FLIP據報導也可以阻斷TRAIL-R媒介的細胞凋亡作用。

TRAIL 導致細胞凋亡的途徑仍是個迷,而造成不同細胞有不同敏感度的原因更是個難解之題,這人體偉大的奧妙正抽絲剝繭中,有朝一日必能一窺其神聖而嘆為觀止的一面。

(五)人類腫瘤細胞株與腫瘤組織之相關性

實驗所用的腫瘤細胞株雖是取自人體,然而經長時間培養成細胞株後,與人體腫瘤細胞之間可能有許多差異。TRAIL能對實驗用的腫瘤細胞株引起細胞凋亡,此種情形是否與人體腫瘤組織的敏感度相一致仍待未來藉由在人體中所得腫瘤組織表現TRAIL情形的研究進一步探討。由於這些實驗的結果可作為日後探討各種不同人體腫瘤組織對於細胞凋亡敏感度研究的初期工作,也可提供選擇出何種腫瘤組織可能以TRAIL作為腫瘤治療的參考。

九、結論

重組蛋白TRAIL 確實具有造成人類腫瘤細胞株凋亡的能力,而由於不同人類腫瘤細胞株間的差異,TRAIL 對於不同細胞株所導致的細胞凋亡比率也各不相同。在進一步以RT-PCR 研究其TRAIL 及TRAIL 受體表現的結果中,發現不同人類腫瘤細胞株對於TRAIL 的敏感度和其TRAIL 及TRAIL 受體的表現並無明顯關聯,似乎無法完全支持原先生體外細胞株實驗所推測的引誘者受體假說。而 TRAIL 導致細胞凋亡在不同細胞株之間的差異之原因,似乎有更複雜的細胞分子機制來調控,仍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十、參考資料及其它

1.Avi Ashkenazi and Vishva M. Dixit 1998. Death Receptors

: Signaling and Modulation. Science 281:1305

2. Douglas R. Green and John C. Reed. 1998. Mitochondria and Apoptosis. Science

281:1309

3. Griffith, T.S., and D.H. Lynch. 1998. TRAIL: a molecule with multiple receptors

and control mechanisms. Curr Opin Immunol 10:559.

4. Nagata, S. 1997. Apoptosis by death factor. Cell 88:35

5.

5. Pitti, R.M., S.A. Marsters, S. Ruppert, C.J. Donahue, A. Moore, and A. Ashkenazi.

1996. Induction of apoptosis by Apo-2 ligand, a new member of the tumor necrosis factor cytokine family. J Biol Chem 271:12687.

6. Pan, G., O.R. K, A.M. Chinnaiyan, R. Gentz, R. Ebner, J. Ni, and V.M. Dixit.

1997. The receptor for the cytotoxic ligand TRAIL. Science 276:111.

7. Pan, G., J. Ni, Y.F. Wei, G. Yu, R. Gentz, and V.M. Dixit. 1997. An antagonist

decoy receptor and a death domain-containing receptor for TRAIL. Science 277:815.

8. Sheridan, J.P., S.A. Marsters, R.M. Pitti, A. Gurney, M. Skubatch, D. Baldwin, L.

Ramakrishnan, C.L. Gray, K. Baker, W.I. Wood, A.D. Goddard, P. Godowski, and

A. Ashkenazi. 1997. Control of TRAIL-induced apoptosis by a family of

signaling and decoy receptors [see comments]. Science 277:818.

9. Degli-Esposti, M. 1999. To die or not to die--the quest of the TRAIL receptors. J

Leukoc Biol 65:535.

10. Griffith, T.S., C.T. Rauch, P.J. Smolak, J.Y. Waugh, N. Boiani, D.H. Lynch, C.A.

Smith, R.G. Goodwin, and M.Z. Kubin. 1999. Functional analysis of TRAIL receptors using monoclonal antibodies. J Immunol 162:2597.

11.Griffith, T.S., W.A. Chin, G.C. Jackson, D.H. Lynch, and M.Z. Kubin. 1998.

Intracellular regulation of TRAIL-induced apoptosis in human melanoma cells. J Immunol 161:2833.

十一、致謝

做研究是個甜蜜的挑戰,有歡笑、有苦惱、有艱辛奮鬥的路程,一路走來並非如此容易,卻也滿載而歸。在此感謝許秉寧教授給我這麼好的機會能進入實驗室從事研究,不厭其煩地帶領我進入研究的領域,實驗室中各個學長姊給予的協助教導,在此感激不盡;學校中薛如娟老師及特教組長于曉平老師、設備組長孫譽真老師,在背後支持我、協助行政事宜,有他們的幫助,今日我方能順利地完成實驗;也謝謝父母及同學們,在我繁忙不堪時給予的支持與鼓勵,千言萬語說不盡我心中的感謝,能夠踏入研究的領域真是我一生最幸福的禮物

化学实验室常见仪器的名称及功能

一、常见仪器的分类 一般根据仪器的主要用途的不同,可将常见化学实验仪器分为下列8类: (一)计量类 用于量度质量、体积、温度、密度等的仪器。这类仪器中多为玻璃量器。主要有滴定管、移液管、量筒、量杯等。 (二)反应类 用于发生化学反应的仪器,也包括一部分可加热的仪器。这类仪器中多为玻璃或瓷质烧器。主要有试管、烧瓶、蒸发皿、坩埚等。(三)容器类 用于盛装或贮存固体、液体、气体等各种化学试剂的试剂瓶等。(四)分离类 用于进行过滤、分液、萃取、蒸发、灼烧、结晶、分馏等分离提纯操作的仪器。主要有漏斗、分液漏斗、蒸发皿、烧瓶、冷凝器、坩埚、烧杯等。 (五)固体夹持类 用于固定、夹持各种仪器的用品或仪器。主要有铁夹、铁圈、铁架台、漏斗架等。 (六)加热类 用于加热的用品或仪器。主要有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坩埚等。 (七)配套类

用于组装、连接仪器时所用的玻璃管、玻璃阀、橡胶管、橡胶塞等用品或仪器。 (八)其它类 不便归属上述各类的其它仪器或用品。 二、中学化学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 (一)计量仪器 1.量杯 量杯属量出式(符号Ex)量器,它用于量度从量器中排出液体的体积。排出液体的体积为该液体在量器内时从刻度值读取的体积数。 量杯有2种型式。面对分度表时,量杯倾液嘴向右,便于左手操作,称为左执式量杯。倾液嘴向左,则称为右执式量杯。250 mL以内的量杯均为左执式,500 mL以上者,则属于右执式。 2.温度计 温度计是用于测量温度的仪器。其种类很多,有数码式温度计,热敏温度计痔。而实验室中常用为玻璃液体温度。 温度计可根据用途和测量精度分为标准温度计和实用温度计2类。标准温度汁的精度高,它主要用于校正其它温度计。实用温度计是指所供实际测温用的温度计,主要有实验用温度计、工业温度计、气象温度计、医用温度计等。中学常用棒式工业温度汁。其中酒精温度计的量程为100℃,水银温度计用200℃和360℃2种量程规格。 使用注意事项

qPCR实验操作流程

Q-PCR实验流程 一、①实验前准备,每天早上到实验室后,先把超净工作台的紫外灯打 开15-20分钟。②超净台前做实验,需佩戴干净的橡胶手套/一次性薄膜手套,RNA抽提需带口罩。③取EP管/枪头时需用镊子,不可以用使用过的手套直接取用。取完EP管/枪头后,袋子及时封好。④橡胶手套须放入超净台照射紫外,实验操作过程中不得带出超净台,移液器在一天工作结束后调至最大量程,并用75%乙醇清洁移液器,枪头盒及超净台面。⑤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或观看实验时,没有带口罩不要在超净台前讲话。 二、总RNA抽提 1)细胞培养皿中细胞样品用1*PBS洗两次后,用1ml枪将PBS吸干净,加入1ml Trizol (Invitrogen)溶液,吹打混匀,并吸至1.5ml RNase free EP管中使细胞充分裂解,室温静置5min; 组织样品用液氮充分研磨,加入1ml Trizol (Invitrogen)溶液,混匀,室温放置5min使其充分裂解;(管盖与管壁都需标记样品名称) 2)加入200μl氯仿,剧烈振荡混匀30s,使水相和有机相充分接触,室温静置3-5min;(离心时离心管按顺序排放,离心完毕,离心管的顺序也按顺序排好,与第一步的顺序一致) 3)4℃下,14,000g离心15min,可见分为三层,RNA在上层水相,移至另一个新的RNase free EP管;(用20-200ul的枪吸取上清,吸上清时,枪头应沿着液面上层吸取上清,枪头不可碰到、吸到中间层) 4)沉淀RNA:加入等体积异丙醇,轻柔地充分混匀(颠倒6-8次)(不应用振荡器混匀),室温静置10min; 5)4℃下,14,000g离心10min,收集RNA沉淀(如离心后仍不见EP管底部有沉淀,应将EP管放置在-80度冰箱过夜,继续在4℃下,14,000g 离心10min,收集RNA沉淀),去上清; 6)用75%乙醇洗涤两次(12,000g离心5min)(加入乙醇后只需轻轻颠倒EP管即可,不用振荡器震荡或枪头吸打沉淀),超净台风干;沉淀不

化学实验室功能简介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功能 根据学校教务处和设备处等相关部门的指导性意见,配合学院发展的需要,原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的中心实验室更名为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并设立三个分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室、专业化学实验室、理化检测中心,共同承担了教学、科研、地方服务的任务。各分实验室的主要功能分述如下: 基础化学实验室: 本分室主要承担校级公共平台(生命、环境、医学等专业)化学实验类课程、院内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的基础化学实验类课程的教学工作,包含大学化学、普通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等实验课程。 其中,大学化学实验课程面向07年学校大类平台招生改革而设置,给自然科学大类的一年级学生开设。普通化学实验课程为工科类一年级学生开设。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为生命类和医学类一年级学生开设。这四门实验课程所开设的实验项目以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相关的基础项目为主,包含少量的简易综合性和趣味性实验,以培养学生宽基础的知识体系和实验能力,并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的实验课程为学院内本科生的基础课程。同时承担基础实验教学、开放实验和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实验,其开出的实验项目分为基础性、综合性和设计性三个层次,部分包含选做实验,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进行选择。分述如下: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必修的、独立的基础实验课。它是以实验为手段来研究无机化学中的重要理论、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变化规律,以及相应的仪器、装置、基本操作的一门课程。着力于培养学生具有宽广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技能、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教学内容着眼于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实验研究活动,学习和掌握无机化学专业的基本实验技术,研究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熟悉重要无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加深理解和掌握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地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准确观察化学反应现象,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达到训练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分离、分析与鉴别物质,合成、制备物质及将所学知识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的能力。 通过分析化学实验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定量化学分析及可见吸光光度分析和部分仪器分析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典型的分析方法;通过实验加深对有关理论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验设计与操作;确立“量”的概念、“相对误差”的概念和“有效数字”的概念;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素养,激发实验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本科的一门基础实验课程。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有机化学实验验证、巩固和深入理解所学的有机化学理论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基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思维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为培养合格的化学教学工作者和化学化工技术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通过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巩固物理化学理论课中所学习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通用仪器的基本操作,掌握物理化学中常用的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为学生今后做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和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QPCR原理及应用

QPCR原理及应用 由于Real-time qPCR的众多优点,现在已经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项常规技术。越来越多的研究文章中涉及RT-PCR的实验,也基本上被real-time qPCR 所代替。由于real-time aPCR 输出的数据不同于常规的PCR 电泳检测,很多没有做过real-time qPCR的研究者常常感到高深莫测,不知从何入手;甚至一些做过次实验的研究者也会对数据处理分析感到迷惑,不知所措。 本文就从real-time qPCR的发展史说起,包括real-time qPCR的原理,实验设计,实际操作,数据分析,常见问题解答五个方面,手把手教你从各个方面了解real-time qPCR,彻底的从菜鸟到高手! 一、Real-time qPCR发展史 Real-time qPCR就是在PCR扩增过程中,通过荧光信号,对PCR进程进行实时检测。由于在PCR扩增的指数时期,模板的Ct 值和该模板的起始拷贝数存在线性关系,所以成为定量的依据。由于常规的PCR的缺点,real-time qPCR 由于其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发展非常迅速。现在已经涉及到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比如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SNP检测,等位基因的检测,药物开发,临床诊断,转基因研究等。 在Real-time qPCR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定量PCR仪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95年,美国PE公司(已经并入Invitrogen公司)成功研制了Taqman 技术,1996年推出了首台荧光定量PCR检测系统,通过检测每个循环的荧光强度,通过Ct值进行数据分析。从而荧光定量PCR获得广泛应用。现在的定量PCR 仪有ABI7000、7300、7500,7700、7900HT、StepOnePlusTM、StepOneTM、PRISM@StepOneTM系列;BIO-RAD的CFX96、iCycler iQ5@、MyiQ@、MJ Research Chromo4TM Opticon 系列;Stratagene MxTM系列;Roche LightCycler@系列;Eppendorf Masercycler@;Corbett Rotor-GeneTM;Cepheid SmartCycler@和BIOER的LineGene系列。 随国内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发高水平文章已不再是新鲜事。与其同时,国内公司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也有自主研发的real-time PCR

定性数据分析第二章课后答案资料

定性数据分析第二章 课后答案

第二章课后作业 【第1题】 解:由题可知消费者对糖果颜色的偏好情况(即糖果颜色的概率分布),调查 者取500块糖果作为研究对象,则以消费者对糖果颜色的偏好作为依据,500块糖果的颜色分布如下表1.1所示: 表1.1 理论上糖果的各颜色数 由题知r=6,n=500,我们假设这些数据与消费者对糖果颜色的偏好分布是相符,所以我们进行以下假设: 原假设::0H 类i A 所占的比例为)6,...,1(0==i p p i i 其中i A 为对应的糖果颜色,)6,...,1(0=i p i 已知,16 10=∑=i i p 则2χ检验的计算过程如下表所示: 在这里6=r 。检验的p 值等于自由度为5的2χ变量大于等于18.0567的概率。在Excel 中输入“)5,0567.18(chidist =”,得出对应的p 值为

05.00028762.0<<=p ,故拒绝原假设,即这些数据与消费者对糖果颜色的偏好 分布不相符。 【第2题】 解:由题可知 ,r=3,n=200,假设顾客对这三种肉食的喜好程度相同,即顾 客选择这三种肉食的概率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假设: 原假设 )3,2,1(3 1 :0==i p H i 则2χ检验的计算过程如下表所示: 在这里3=r 。检验的p 值等于自由度为2的2χ变量大于等于15.72921的概率。在Excel 中输入“)2,72921.15(chidist =”,得出对应的p 值为 05.00003841.0<<=p ,故拒绝原假设,即认为顾客对这三种肉食的喜好程度是 不相同的。 【第3题】 解:由题可知 ,r=10,n=800,假设学生对这些课程的选择没有倾向性,即选 各门课的人数的比例相同,则十门课程每门课程被选择的概率都相等。所以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假设: 原假设)10,...,2,1(1.0:0==i p H i 则2χ检验的计算过程如下表所示:

化学实验室实验室简介

民勤县第三中学化学实验室简介 民勤三中现有化学实验室1个,其中仪器室1个,准备室一个,学生实验室2个。各室的水电到位,布局合理,有防火、防盗、换气设备,双人双锁管理,仪器设备按省级标准配置齐全。实验室完全达到两名学生一组进行分组实验的条件。 实验室设有演示台,供电到位,实验室的演示台和学生实验桌采用防酸碱阻燃面板,长、宽、高及材质符合要求。教师演示台有电源总控制设备,集中控制学生实验电源,配有触电保护器。化学实验室演示台和学生实验桌旁设置水槽,实验室内悬挂有名言警句。仪器室与实验室毗邻设置,配备满足仪器存放的仪器橱。对危险品和毒品有完整的管理和领用制度,配有准备台、工具箱(常用类)等。所有仪器按配备标准顺序上架、入柜。教学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能全部开出。此外,学校还经常及时增补教学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满足教师演示及学生分组实验的需求。所有实验室采光良好,灯管垂直黑板安装;保持自然通风。 实验室实物流水账、管理明细账记录规范;仪器存放、分类、编号、贴签入柜,摆放科学有序,存取方便;药品、仪器分室存放。 实验教学坚持做到期初有计划、期末有总结,各项制度、实验员工作职责都张贴在墙上,以便经常对照学习。实验的周计划,每学期初就公布上墙,做到合理安排,一周工作早知道。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学生实验规则,实验结束要填好实验记录单。仪器损坏按有关制度赔偿。各室登记台帐,既有电子台账,又有纸质台账,做到帐、

物、卡相符,并及时做好新增仪器的登记和仪器的报损工作。实验室工作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加强实验教学环节。保证紧密配合教学工作。服务教学一线,结合新课程要求,开足开齐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演示实验开出率达100%,分组实验的开出率达85%以上。

第二章 定性分析概论

第二章定性分析概论 第一节定性分析的任务和分析方法 一、定义 定性分析的任务是鉴定物质中所含有的组分。 组分:元素或离子(无机物)——无机定性分析 元素、官能团或化合物(有机物)——有机定性分析 我们现在学的是无机定性分析,它是无机化学的后继课程,同无机化学有紧密的联系。 二、本学期的学习目的 通过本学期定性分析的学习,我们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 (1)可以对常见离子及有关化合物的性质、反应条件以及它们彼此的分离和鉴定等有更深刻的理解; (2)定性分析是理论与实际结合得很紧密的课程,学生通过己知物与未知物的分析,可进一步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定性分析的半微量操作技术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细致认真的态度,提高实验操作的技能技巧,为将来进行定量分析及其他精密实验作好准备; (4)定性分析的实验方法本身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是化学实验工作者所不可缺少的知识和技能。 三、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的分类同分析化学总的分类方法一致…… 定性分析方法可采用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法进行。 化学分析法的依据是物质间的化学反应。按反应体系的特征来分,常用有干法和湿法。 1)干法 干法是指固体样品和固体试剂在常温下进行反应的方法。如:粉沫研磨法、焰色反应和熔珠反应等。 焰色反应是根据试样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所呈现的不同颜色的火焰,来鉴定试样中含有何种元素的方法,几种金属元素焰色如下: 熔珠反应是利用硼砂(Na2B4O7·10H2O)或者磷酸氢铵钠(NaNH4HPO4·4H2O)与某些金属盐类于高温下共

同熔融,反应生成熔珠,由熔珠的颜色确定金属盐类成分的方法。如:钴的化合物与硼砂共熔反应生成蓝色熔珠偏硼酸钴:Co(BO2)2;铬的化合物与磷酸氢铵钠共熔生成深绿色的熔珠磷酸铬:CrPO4。 特点:干法分析只需少量的简单仪器和试剂,操作简便,在野外矿物鉴定上被广泛应用,但这种方法不够完善,鉴定元素种类少,一般只能起辅助作用。 我们所要学习的主要是湿法。 2)湿法 在水溶液中进行反应的方法称湿法。首先须将样品用水,酸等溶剂或碱熔法处理成水溶液供鉴定用,湿法反应是利用化学反应的外部特征来进行离子鉴定的。 常量法定性分析所用的试样量为0.1-1g(或10-3Oml),所用的仪器是普通的试管、烧杯、漏斗等,沉淀与溶液的分离使用过滤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操作技术比较简便,易于掌握,但是,由于操作费时,药品消耗量大,从四十年代开始已被逐步淘汰。微量法所用的试样且为常量法的百分之一,即固体数毫克,溶液数滴。这样少的试样,必须使用小巧而特殊的器皿。所用的手段包括显微结晶分析和点滴分析等等,操作技术较难掌握,不适于初学者。半微量法介子上述二者之间,试样量为常量法的1/10-1/20,即固体试样几十毫克,液体试样1-3ml,沉淀与溶液的分离使用离心机,离子的检出以点滴反应为主。这种方法基本上保留了常量法的优点,又有灵敏、快速、节省试剂等特点,很适合于初学者学习。 我们这学期的定性分析部分所使用的是半微量化学分析法 第二节反应进行的条件 一、定性反应 定性分析中应用的化学反应包括两大类型: (一)分离或掩蔽反应: 用于分离(沉淀)或掩蔽(沉淀、氧化还原)离子的反应。 要求:反应要迅速、完全并有很好的选择性。 (二)鉴定反应: 根据试样和试剂发生化学反应所显示的明显外部特征,判断有何种离子存在的化学反应。 要求:反应灵敏、迅速,而且具有明显的外部特征,否则我们就无从鉴定某离子是否存在。这些外部特征通常是,(P.8) (1)沉淀的生成或溶解(特别是有色沉淀的生成) 例如,在Cl-的试液中,加入AgNO3,试剂即有白色沉淀生成,在沉淀上加氨水后,沉淀即溶解, Cl-+Ag+=AgCl↓(白色) AgCl↓+2NH3=Ag(NH3)2++Cl- 利用上述反应,鉴定Cl-的存在。

(待分)rtpcr原理和实验步骤

原理与实验步骤 一、知识背景: 、基因表达: 单拷贝基因表达存在逐步放大机制,如一个蚕丝心蛋白基因个丝心蛋白(每个存活,可以合成个丝心蛋白)共合成个丝心蛋白。因此单拷贝基因的表达水平对于其功能水平的调控是非常重要的。 、技术( ):即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模板、引物和四种脱氧核苷酸存在的条件下依赖于聚合酶的酶促反应,其特异性由两我工合成的引物序列决定。反应分三步: .变性:通过加热使双螺旋的氢键断裂,形成单链。 .退火:将反应混合液冷却至某一温度,使引物与模板结合。 .延伸:在聚合酶和及+存在下,退火引物沿’’方向延伸。 以上三步为一个循环,如此反复。 、逆转录酶和 逆转录酶()是存在于病毒体内的依赖的聚合酶,至少具有以下三种活性: 、依赖的聚合酶活性:以为模板合成第一条链。 、水解活性:水解杂合体中的。 、依赖的聚合酶活性:以第一条链为模板合成互补的双链. 二、的准备: .引物的设计及其原则: ) 引物的特异性决定反应特异性。因此引物设计是否合理对于整个实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引物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同源序列,同种蛋白的不同亚型,不同的剪切方式以及可能存在的对引物的特异性的影响。尽量选择覆盖相连两个内含子的引物,或者在目的蛋白表达过程中特异存在而在其他亚型中不存在的内含子。 ) 引物设计原则的把握 引物设计原则包括 : 、引物长度:一般为~,引物太短会影响的特异性,引物太长的最适延伸温度会超过酶的最适温度,也影响反应的特异性。 、碱基分布:四种碱基最好应随机分布,避免嘌呤或嘧啶的聚集存在,特别是连续出现个以上的单一碱基。含量(值):%~%,扩增的复性温度一般是较低值减去~度。 、’端要求:’端必须与模板严格互补,不能进行任何修饰,也不能有形成任何二级结构的可能。末位碱基是时错配的引发效率最低,、居中间,因此引物的’端最好选用、、而尽可能避免连续出现两个以上的。 、引物自身二级结构:引物自身不应存在互补序列,否则会自身折叠成发夹状结构或引物自身复性。 、引物之间的二级结构:两引物之间不应有多于个连续碱基互补,’端不应超过个。、同源序列:引物与非特异扩增序列的同源性应小于连续个的互补碱基存在。 、’端无严格限制:’末端碱基可以游离,但最好是或,使产物的末端结合稳定。还可以进行特异修饰(标记、酶切位点等)等等。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适当的引物。常用引物设计软件如,等对于这些条件都可以自行设置。 、耗材:

定性数据分析第二章课后答案

第二章课后作业 【第1题】 解:由题可知消费者对糖果颜色的偏好情况(即糖果颜色的概率分布),调查者 取500块糖果作为研究对象,则以消费者对糖果颜色的偏好作为依据,500块糖果的颜色分布如下表1.1所示: 表1.1 理论上糖果的各颜色数 由题知r=6,n=500,我们假设这些数据与消费者对糖果颜色的偏好分布是相符,所以我们进行以下假设: 原假设::0H 类i A 所占的比例为)6,...,1(0==i p p i i 其中i A 为对应的糖果颜色,)6,...,1(0=i p i 已知,16 10=∑=i i p 则2χ检验的计算过程如下表所示: 在这里6=r 。检验的p 值等于自由度为5的2χ变量大于等于18.0567的概率。 在Excel 中输入“)5,0567.18(chidist =”,得出对应的p 值为05.00028762 .0<<=p ,故拒绝原假设,即这些数据与消费者对糖果颜色的偏好分布不相符。

【第2题】 解:由题可知 ,r=3,n=200,假设顾客对这三种肉食的喜好程度相同,即顾客 选择这三种肉食的概率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假设: 原假设 )3,2,1(3 1 :0==i p H i 则2χ检验的计算过程如下表所示: 在这里3=r 。检验的p 值等于自由度为2的2χ变量大于等于15.72921的概率。 在Excel 中输入“)2,72921 .15(chidist =”,得出对应的p 值为05.00003841.0<<=p ,故拒绝原假设,即认为顾客对这三种肉食的喜好程度是 不相同的。 【第3题】 解:由题可知 ,r=10,n=800,假设学生对这些课程的选择没有倾向性,即选 各门课的人数的比例相同,则十门课程每门课程被选择的概率都相等。所以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假设: 原假设)10,...,2,1(1.0:0==i p H i 则2χ检验的计算过程如下表所示:

化学实验室常见仪器的名称及功能

一、常见仪器得分类 一般根据仪器得主要用途得不同,可将常见化学实验仪器分为下列8类: (一)计量类 用于量度质量、体积、温度、密度等得仪器。这类仪器中多为玻璃量器。主要有滴定管、移液管、量筒、量杯等. (二)反应类 用于发生化学反应得仪器,也包括一部分可加热得仪器。这类仪器中多为玻璃或瓷质烧器.主要有试管、烧瓶、蒸发皿、坩埚等。(三)容器类 用于盛装或贮存固体、液体、气体等各种化学试剂得试剂瓶等。 (四)分离类 用于进行过滤、分液、萃取、蒸发、灼烧、结晶、分馏等分离提纯操作得仪器.主要有漏斗、分液漏斗、蒸发皿、烧瓶、冷凝器、坩埚、烧杯等。 (五)固体夹持类 用于固定、夹持各种仪器得用品或仪器。主要有铁夹、铁圈、铁架台、漏斗架等. (六)加热类 用于加热得用品或仪器。主要有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坩埚等。

(七)配套类 用于组装、连接仪器时所用得玻璃管、玻璃阀、橡胶管、橡胶塞等用品或仪器。 (八)其它类 不便归属上述各类得其它仪器或用品。 二、中学化学常见仪器得名称与使用 (一)计量仪器 1。量杯 量杯属量出式(符号Ex)量器,它用于量度从量器中排出液体得体积.排出液体得体积为该液体在量器内时从刻度值读取得体积数。量杯有2种型式。面对分度表时,量杯倾液嘴向右,便于左手操作,称为左执式量杯。倾液嘴向左,则称为右执式量杯。250 mL以内得量杯均为左执式,500mL以上者,则属于右执式。 2。温度计 温度计就是用于测量温度得仪器。其种类很多,有数码式温度计,热敏温度计痔。而实验室中常用为玻璃液体温度。 温度计可根据用途与测量精度分为标准温度计与实用温度计2类.标准温度汁得精度高,它主要用于校正其它温度计。实用温度计就是指所供实际测温用得温度计,主要有实验用温度计、工业温度计、气象温度计、医用温度计等。中学常用棒式工业温度汁。其中酒精温度计得量程为100℃,水银温度计用200℃与360℃2种量程规格。 使用注意事项

常见化学实验室仪器的名称及功能1

常见化学实验仪器的名称及功能 实验仪器是进行化学实验的重要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实验工具的齐备与否,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成功与失败。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应选择相应的实验方法,用不同的实验仪器才能进行实验。而实验仪器的构造和性能又决定了它特有的操作方法和不同的适用范围。所以必须对化学仪器的有关知识及功能有一个完整的了解,才能掌握它、正确地使用它,迸而在熟练基础上达到得心应手;完成好各种实验。 这里向大家介绍常见化学仪器的分类及各种仪器的名称、性能、规格和使用注意事项。 一、常见仪器的分类 一般根据仪器的主要用途的不同,可将常见化学实验仪器分为下列8类: (一)计量类 用于量度质量、体积、温度、密度等的仪器。这类仪器中多为玻璃量器。主要有滴定管、移液管、量筒、量杯等。 (二)反应类 用于发生化学反应的仪器,也包括一部分可加热的仪器。这类仪器中多为玻璃或瓷质烧器。主要有试管、烧瓶、蒸发皿、坩埚等。 (三)容器类 用于盛装或贮存固体、液体、气体等各种化学试剂的试剂瓶等。 (四)分离类 用于进行过滤、分液、萃取、蒸发、灼烧、结晶、分馏等分离提纯操作的仪器。主要有漏斗、分液漏斗、蒸发皿、烧瓶、冷凝器、坩埚、烧杯等。 (五)固体夹持类 用于固定、夹持各种仪器的用品或仪器。主要有铁夹、铁圈、铁架台、漏斗架等。 (六)加热类 用于加热的用品或仪器。主要有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坩埚等。 (七)配套类 用于组装、连接仪器时所用的玻璃管、玻璃阀、橡胶管、橡胶塞等用品或仪器。 (八)其它类 不便归属上述各类的其它仪器或用品。 二、中学化学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 (一)计量仪器 1.量杯 量杯属量出式(符号Ex)量器,它用于量度从量器中排出液体的体积。排出液体的体积为该液体在量器内时从刻度值读取的体积数。 量杯有2种型式。面对分度表时,量杯倾液嘴向右,便于左手操作,称为左执式量杯。倾液嘴向左,则称为右执式量杯。250 mL以内的量杯均为左执式,500 mL以上者,则属于右执式。 2.温度计

定性数据分析第二章课后答案

定性数据分析第二章课后答案

第二章课后作业 【第1题】 解:由题可知消费者对糖果颜色的偏好情况(即糖果颜色的概率分布),调查者 取500块糖果作为研究对象,则以消费者对糖果颜色的偏好作为依据,500块糖果的颜色分布如下表1.1所示: 表1.1 理论上糖果的各颜色数 橙色 黄色 红色 棕色 绿色 蓝色 150 100 100 50 50 50 由题知r=6,n=500,我们假设这些数据与消费者对糖果颜色的偏好分布是相符,所以我们进行以下假设: 原假设::0H 类i A 所占的比例为)6,...,1(0==i p p i i 其中i A 为对应的糖果颜色,)6,...,1(0=i p i 已知,16 10=∑=i i p 则2χ检验的计算过程如下表所示: 颜色类别 i n 0i np 020)(i i i np np n - 1A 172 150 3.2267 2A 124 100 5.7600 3A 85 100 2.2500 4A 41 50 1.6200 5A 36 50 3.9200 6A 42 50 1.2800 合计 500 500 0567.182=χ 在这里6=r 。检验的p 值等于自由度为5的2χ变量大于等于18.0567的概率。在Excel 中输入“)5,0567.18(chidist =”,得出对应的p 值为05.00028762.0<<=p ,故拒绝原假设,即这些数据与消费者对糖果颜色的偏好分布不相符。

【第2题】 解:由题可知 ,r=3,n=200,假设顾客对这三种肉食的喜好程度相同,即顾客 选择这三种肉食的概率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假设: 原假设 )3,2,1(3 1 :0==i p H i 则2χ检验的计算过程如下表所示: 肉食种类 i n i np i i i np np n 2)(- 猪肉 85 66.67 5.03958 牛肉 41 66.67 9.88374 羊肉 74 66.67 0.80589 合计 200 200 72921.152=χ 在这里3=r 。检验的p 值等于自由度为2的2χ变量大于等于15.72921的概率。在Excel 中输入“)2,72921.15(chidist =”,得出对应的p 值为 05.00003841.0<<=p ,故拒绝原假设,即认为顾客对这三种肉食的喜好程度是 不相同的。 【第3题】 解:由题可知 ,r=10,n=800,假设学生对这些课程的选择没有倾向性,即选 各门课的人数的比例相同,则十门课程每门课程被选择的概率都相等。所以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假设: 原假设)10,...,2,1(1.0:0==i p H i 则2χ检验的计算过程如下表所示: 类别(课程) i n 0i np 020)(i i i np np n - 1 74 80 0.4500 2 92 80 1.8000 3 83 80 0.1125 4 79 80 0.012 5 5 80 80 0.0000

韩集初中化学实验室简介

韩集初中化学实验室简介中学实验教学是中学各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化学学科,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离不开化学实验。特别是新课程教育的开展,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合作学习的探究过程中体验全新的学习方式,并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知识的来龙去脉和思维方式。它更可以让学生感悟知识并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化学实验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 我校的化学实验室位于操场的东面,跨进校门即可看到右边三层楼的实验楼。化学实验室配制符合国家农村学校二类标准,现有学生分组化学实验室1个,共96平方米;实验室的演示台和学生实验桌采用防酸碱阻燃面板,桌面以下水管不外露。学生实验桌供电到桌,教师演示台有电源总控制设备,集中控制学生实验电源,配有触电保护器。化学实验室演示台和学生实验桌旁设置塑料水槽,配置鹅颈管水龙头。仪器室与实验室毗邻设置,面积约为24平方米;配备满足仪器存放的仪器柜。共有仪器药品柜16个,其中仪器柜12个,药品柜4个(普通药品2个,危险药品储藏柜1个,易然药品柜1个)。对危险品和毒品有完整的管理和领用制度,双人双锁管理,并严格执行。配有工具箱(常用类)、手推车等。

实验室工作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加强实验教学环节。保证紧密配合教学工作。服务教学一线,结合新课程要求,开足开齐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演示实验共54个,分布在十九个章节,其中包括四个选做实验和一个多媒体演示实验(炼铁的原理),实验前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和步骤,做好实验准备,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及步骤,鼓励学生多动手操作。分组实验共九个分六次做完。实验前教师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及药品,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原理、仪器及药品、步骤及方法,教师在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室先做讲解示范,对于装置复杂,难度较大的实验,指导学生分步完成,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完成实验报告。上册共四个,重点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及性质验证,下册的重点实验是金属及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配制和粗盐的提纯,开出率达95%以上。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些演示实验也在实验室进行,如溶解与乳化,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并积极创造条件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在教师和实验人员的指导下开展课外活动。

半定量RT-PCR的实验原理和方法步骤

半定量RT-PCR的实验原理和方法步骤 以下实验步骤仅供参考: 1 样品RNA的抽提 ①取冻存已裂解的细胞,室温放置5分钟使其完全溶解。 ②两相分离每1ml的TRIZOL试剂裂解的样品中加入0.2ml的氯仿,盖紧管盖。手动剧烈振荡管体15秒后,15到30℃孵育2到3分钟。4℃下12000rpm离心15分钟。离心后混合液体将分为下层的红色酚氯仿相,中间层以及无色水相上层。RNA全部被分配于水相中。水相上层的体积大约是匀浆时加入的TRIZOL试剂的60%。 ③RNA沉淀将水相上层转移到一干净无RNA酶的离心管中。加等体积异丙醇混合以沉淀其中的RNA,混匀后15到30℃孵育10分钟后,于4℃下12000rpm 离心10分钟。此时离心前不可见的RNA沉淀将在管底部和侧壁上形成胶状沉淀块。 ④RNA清洗移去上清液,每1mlTRIZOL试剂裂解的样品中加入至少1ml的75%乙醇(75%乙醇用DEPCH2O配制),清洗RNA沉淀。混匀后,4℃下7000rpm离心5分钟。 ⑤RNA干燥小心吸去大部分乙醇溶液,使RNA沉淀在室温空气中干燥5-10分钟。 ⑥溶解RNA沉淀溶解RNA时,先加入无RNA酶的水40μl用枪反复吹打几次,使其完全溶解,获得的RNA溶液保存于-80℃待用。 2 RNA质量检测 1)紫外吸收法测定 先用稀释用的TE溶液将分光光度计调零。然后取少量RNA溶液用TE稀释(1:100)后,读取其在分光光度计260nm和280nm处的吸收值,测定RNA溶液浓度和纯度。 ①浓度测定 A260下读值为1表示40 μg RNA/ml。样品RNA浓度(μg/ml)计算公式为:A260 ×稀释倍数× 40 μg/ml。具体计算如下: RNA溶于40 μl DEPC水中,取5ul,1:100稀释至495μl的TE中,测得A260 = 0.21 RNA 浓度= 0.21 ×100 ×40 μg/ml = 840 μg/ml 或0.84 μg/μl 取5ul用来测量以后,剩余样品RNA为35 μl,剩余RNA总量为: 35 μl × 0.84 μg/μl = 29.4 μg ②纯度检测 RNA溶液的A260/A280的比值即为RNA纯度,比值范围1.8到2.1。 2)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定 ①制胶 1g琼脂糖溶于72ml水中,冷却至60℃,10 ml的10× MOPS电泳缓冲液和18 ml 的37% 甲醛溶液(12.3 M)。 10×MOPS电泳缓冲液 浓度成分 0.4M MOPS,pH 7.0 0.1M 乙酸钠 0.01M EDTA 灌制凝胶板,预留加样孔至少可以加入25 μl溶液。胶凝后取下梳子,将凝胶板

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简介

ICP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 VARIAN 725-ES 工作原理:利用氩等离子体产生的高温使用试样完全分解形成激发态的原子和离子,由于激发态的原子和离子不稳定,外层电子会从激发态向低的能级跃迁,因此发射出特征的谱线。通过光栅等分光后,利用检测器检测特定波长的强度,光的强度与待测元素浓度成正比。 功能及特点:ICP主要用于无机元素的定性及定量分析,能检测70多种元素。具有: 检出限低,检出灵敏度高(检出限达ng/ml量级); 分析精密度高; 分析动态范围大(工作曲线的直线范围可达4-5个数量级); 基体效应小; 多元素同时分析,分析速度快; 操作简单,使用安全等特点。 VARIAN 725-ES是全谱直读型ICP,采用的检测器为二维CCD检测。通过不同前处理方法,检测范围最大可以是百分之几十,最小能达到微克每千克(及ppb量级)。应用:ICP广泛应用于科研、地质、质量检验、环境保护、化工等各行各业。 按照分析材料性质不同可分为: 金属材料(包括贵金属、稀有金属、稀土等); 非金属材料(包括陶瓷、矿石、土壤等); 半导体材料(包括多晶硅、砷化镓、碳化硅等); 化工原料及化学试剂; 食品; 药品; 其他(水、空气等)。

AAS原子吸收光谱仪 工作原理:利用光源发出特征光谱辐射,经过原子化器室后,由分光系统得到单色光经过光电倍增管后到达检测器,终端电脑从检测器得到信号,进一步转化为数据进行处理,因为原子化器没有进样时,光通过原子化器时没有被吸收,透光率为100%,而当原子化器进样时,光通过原子化器时有一部分被吸收,透光率减小。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吸光度与样品浓度成正比,因此参照标准,根据吸光度可得出样品的浓度。 功能及特点:AAS巳成为金属元素分析的最有力工具之一,而且在许多领域巳作为标准分析方法。 具有: 检出限低(检出限达ng/ml量级); 准确度高,火焰原子吸收的相对误差<1%; 选择性好,大多数情况下共存元素对被测元素不产生干扰; 分析速度快,应用范围广。 应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现巳广泛用于各个分析领域,主要有四个方面:理论研究;元素分析;有机物分析;金属化学形态分析。

第二章 常见离子的定性分析2.2.1-2.2.2

§ §2 2- -2 常见阳离子的系统分析法 常见阳离子的系统分析法 1. 1.系统分析法: 系统分析法: 选用适当的组试剂,将 阳离子分成若干个组,使 各组离子按顺序分批沉淀下来,然后在各组中进一 步分离和鉴定每一种离子。 常见阳离子的分组 一次分出一组离子的试剂就叫做组试剂; 若再利用某种试剂将分析组分成更小的组,此小 组就称为分组或族,所用的试剂称为族试剂。 利用不同的组试剂,可以提出许多种分组方案。比较有意义的是 硫化氢系统分组方案。 硫化氢系统分组方案。

硫化氢系统: 硫化氢系统:主要 主要以硫化物溶解度不同 为基础的系统分析法。以 为基础的系统分析法。以HCl HCl 、 、H 2 S S 、 、(NH 4 ) 2 S 和 和(NH 4 ) 2 CO 3 为组试剂,将 为组试剂,将24 24种常见阳离子分 为五个组。 为五个组。

阳离子的硫化氢系统分组方案 阳离子的硫化氢系统分组方案 可溶组,钠组 可溶组,钠组 Mg 2+ , ,K + , ,Na + , NH 4 + Ⅴ 碳酸铵组,钙组 碳酸铵组,钙组 Ba 2+ , ,Sr 2+ , ,Ca 2+ (NH 4 ) 2 CO 3 (NH 3 + NH 4 Ⅳ 硫化铵组,铁组 硫化铵组,铁组 Al 3+ , ,Cr 3+ , ,Fe 3+ , ,Fe 2+ , , Mn 2+ , ,Zn 2+ , ,Co 2+ , ,Ni 2+ (NH 4 ) 2 S (NH 3 + NH 4 Cl) 或 或TAA TAA ,△ Ⅲ 硫化氢组 硫化氢组, ,铜锡组 Ⅱ ⅡA A -- --铜组 Ⅱ ⅡB B -- --锡组 Ⅱ ⅡA( A(硫化物不溶于 硫化物不溶于Na 2 S) S): : Pb 2+ , ,Bi 3+ , ,Cu 2+ , ,Cd 2+ Ⅱ ⅡB( B(硫化物溶于 硫化物溶于Na 2 S) S): : Hg 2+ , ,As Ⅲ Ⅲ, ,Ⅴ , ,Sb Ⅲ Ⅲ, ,Ⅴ , ,Sn Ⅱ Ⅱ, ,Ⅳ Ⅳ H 2 S ( (0.3mol/L HCl HCl )或 )或 0.2~0.6mol/LH Cl,TAA, Cl,TAA,△ Ⅱ 盐酸组 盐酸组, ,银组 银组 Ag + , Hg 2 2+ , Pb 2+ 稀 稀HCl Ⅰ 组的其它名称 组内离子 组试剂 组别 组别

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简介

ICP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VARIAN 725-ES 工作原理:利用氩等离子体产生的高温使用试样完全分解形成激发态的原子和离子,由于激发态的原子和离子不稳定,外层电子会从激发态向低的能级跃迁,因此发射出特征的谱线。通过光栅等分光后,利用检测器检测特定波长的强度,光的强度与待测元素浓度成正比。 功能及特点:ICP主要用于无机元素的定性及定量分析,能检测70多种元素。具有: 检出限低,检出灵敏度高(检出限达ng/ml 量级); 分析精密度高; 分析动态范围大(工作的直线范围可达4-5 个数量级);基体效应小; 多元素同时分析,分析速度快;操作简单,使用安全等特点。 VARIAN725-ES是全谱直读型ICP,采用的检测器为二维CCD佥测。通过不同前处理方法,检测范围最大可以是百分之几十,最小能达到微克每千克(及ppb量级)。应用:ICP广泛应用于科研、地质、质量检验、环境保护、化工等各行各业。按照分析材料性质不同可分为: 金属材料(包括贵金属、稀有金属、稀土等); 非金属材料(包括陶瓷、矿石、土壤等); 半导体材料(包括多晶硅、砷化镓、碳化硅等); 化工原料及化学试剂; 食品; 药品; 。)水、空气等(其他. AAS原子吸收光谱仪 工作原理:利用光源发出特征光谱辐射,经过原子化器室后,由分光系统得到单 色光经过光电倍增管后到达检测器,终端电脑从检测器得到信号,进一步转化为数据进行处理,因为原子化器没有进样时,光通过原子化器时没有被吸收,透光率为100%,而当原子化器进样时,光通过原子化器时有一部分被吸收,透光率减小。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吸光度与样品浓度成正比,因此参照标准,根据吸光度可得出样品的浓度。 功能及特点:AAS巳成为金属元素分析的最有力工具之一,而且在许多领域巳作为标准分析方法。 具有: 检出限低(检出限达ng/ml 量级);准确度高,火焰原子吸收的相对误差<1%;选择性好,大多数情况下共存元素对被测元素不产生干扰;分析速度快,应用范围广。 应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现巳广泛用于各个分析领域,主要有四个方面:理论研究;元素分析;有机物分析;金属化学形态分析。. CS 工作原理:被测样品在富氧条件下由高频炉高温加热燃烧使碳、硫氧化成CO2 和S02气体,该气体经处理后进入相应的吸收池,对相应的红外辐射进行吸收再由探测器转化成对应的信号。此信号由计算机采样,经线性校正后转换成与CO2 和S02浓度成正比的数值,然后把整个分析过程的取值累加,分析结束后,此累加值在计算机中除以重量值,再乘以校正系数、扣除空白,即可获得样品中碳、硫百分含量。

第二章 常见离子的定性分析2.2.3

§ §2.2.3 2.2.3阳离子第二组(硫化氢组) 阳离子第二组(硫化氢组) Pb 2+ 、Bi 3+ 、 Cu 2+ 、 Cd 2+ Hg 2+ 、As Ⅲ,Ⅴ 、Sb Ⅲ,Ⅴ 、Sn Ⅱ,Ⅳ 组试剂: 0.3mol/LHCl 存在下的H 2 S 。 ? 本组离子的共同特性是 本组离子的共同特性是在稀的 在稀的HCl HCl 溶液中与 溶液中与H 2 S S 可生成 硫化物沉淀 硫化物沉淀,按本组被分出的顺序,称为第二组,按 所用的试剂称为硫化氢组。 ㈠ 主要特性 1. 离子的存在形式

Ⅲ,Ⅴ Ⅲ,Ⅴ Ⅱ,Ⅳ As Ⅲ,Ⅴ 、Sb Ⅲ,Ⅴ 、Sn Ⅱ,Ⅳ 的存在形式

n n 2. 氧化性和还原性 氧化性和还原性 Pb Pb 、 、Bi Bi 、 、Cd 仅各有 仅各有1 1种重要阳离子: 种重要阳离子: Pb 2+ 、 、Bi 3+ 、 、Cd 2+ Cu Cu 、 、Hg Hg 有两种价态的离子: 有两种价态的离子: Cu 2+ 、 、Cu + 、 、Hg 2 2+ 、 、 Hg 2+ Cu + 在溶液中不稳定,易被氧化为 在溶液中不稳定,易被氧化为Cu 2+ ; ; Cu 2+ 有氧化性,可利用 有氧化性,可利用Cu 2+ 被还原为 被还原为Cu + 的反应进行鉴定 的反应进行鉴定

:它们的氧化性和还原 Hg 2 2+ 很容易被进一步还原,得到黑 色的金属汞,故 色的金属汞,故Hg 2+ 还原为 还原为Hg 2 2+ 的反应 常用于 常用于Hg Hg 的鉴定 的鉴定 Sb Ⅲ Ⅲ, ,Ⅴ 、 、Sn Ⅱ Ⅱ, ,Ⅳ : :它们的氧化性和还原 性在分析上很重要 性在分析上很重要 As As 有三种价态,即正三价、正五价、 负三价。负三价的 负三价。负三价的As As 主要以 主要以AsH 3 形式存 在, 在,AsH 3 还原力极强,能将 还原力极强,能将AgNO 3 中的 中的 Ag + 还原为金属 还原为金属Ag Ag ,是 ,是As As 的一种重要检 出反应。 出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