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风景区规划分析

九华山风景区规划分析
九华山风景区规划分析

九华山风景区规划分析

风景名胜区规划课程??以九华山风景区为例目录:

一、九华山风景区概况

二、九华山风景区特色介绍

三、目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四、如何协调九华山景区的开发与保护一、九华山风景区概况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它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南境, 西北隔长江与天柱山相望, 东南越太平湖与黄山同辉, 是安徽“两山一湖“黄金旅游区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区。风景区面积120 平方公里, 保护范围174平方公里。现为国家

A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

区示范点, 被誉为国际性佛教道场。九华山古称九子山。大诗人李白曾多次游

九华山,看到秀丽的景色,九峰如莲花,触景

生情, 与友人唱和的《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中曰: “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 ,因

此改“九子山”为“九华山” 。其“天河挂绿水, 秀

出九芙蓉”诗句成为描绘九华山秀美景色的千古

绝唱。十一五期间, 安徽政府欲以两山一湖作为重点区域, 深度开发各种类型的旅游

产品,最终形成大皖南国际旅游区。十二五期间,以黄山、池州、宣城三市为重点, 以“诗画皖南, 梦里徽州”为总

体形象, 以世界遗产旅游、徽文化体验、佛教文化体验、红色文化体验、文化主题

城市体验、户外运动和养生度假为主打产品, 构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池州市旅游发展思路: 池州市按照“加快

建设以九华山为龙头、主城区为中心、各县区为支撑的大旅游格局”发展思路, 全面实施“ 大九华、大旅游、大产业” 发展战略, 旅游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现在安徽整体旅游产业仍以黄山、九华山为依托, 通过山上旅游山下消费、

建设与旅游互补的产品等措施, 促使山上的产业链向山下延伸。

旅游资源分布

一带: 以九华山为龙头, 环黄山

游憩带, 现在已开发或正拟

开发的南大门汤口镇、北大

门耿城镇

5

以及翡翠k谷太平湖等十余个大小不等的景区

5

二湖:太平湖湖、千岛湖

5

三山:九

山、齐云山、黄山; 从把九华山建成国际

级旅游度假区的目标思考,唯有增加更多主题功能, 方能使大九华山成为“ 目的地型”度假区, 这一点以海南为成功先例

R e s o r t 的三种类型旅游度假区根据自身资与主要市场的距所用交通工每年光顾资源客户停留时间典型案例

源水平和竞争力, 形成

离具频率

不同层次

的R e s o r t ,

覆盖rm

非常强势

的资源, 全

国性乃

几百公里甚至绝大多数1

- 2

周或更海南、丽目的地型R e s o r t 如高品质的海滩、至跨国

客 1 - 2 次

不同范围的客户群。更远乘飞机长时间江

滑雪场户

按照国际标准, 旅游区分散, 但

区域旅游度假类1 0 0 - 3 0 0 公里, 多数自驾域开发因其资源禀赋和一线景观资源或本区域客每半年天目湖、

R e s o r t ( 包括商15 - 4 小时车车2 - 7 天

人文资源户占较大 1 - 2 次千岛湖务旅游) 程前往顾客市场的不同可分为部分

目的地型R e s o r t 、区域旅

游度假类R e s o r t ( 包括商

自驾车或

本地旅游自住休不必是特别强势本部分来

小于

0 0 公里, 捷运系西塘、

1

周末 1 天多次

以及本地旅游

旅游)

闲类R e s o r t 的资源自本区域4 5分钟车程统;购房朱家角

自住

自住休闲类R e s o r t 。九华山总体规划九华山总共分为十一个景区, 分别为: 莲花峰景区、大铜像景区、九子岩景区、狮子峰景区、甘露寺景区、花台景区、九华街景区、闵园景区、天台景区、转身洞景区、南阳湾景区。景区多集中在中部, 北部景区多以登山探险区为主, 中部以步行观光区为主要观光方式。九华山土地利用规划在九华山风景区土地利用规划图上可以看出, 戴村、柯村、老田村、二圣村这四个村落的发展有扩张之势, 九华街区由内向外扩张之势更为明显, 南部的南阳镇也在扩张建设用地。二、九华山景区特色介绍

1. 历史特色

2. 文化特色

3. 主要景点1. 历史

(1) 有“佛国仙城”之美誉的九华山, 以众多的佛教寺庙和优美的自

风光, 成为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灿的明珠。九华山山体形成于新生代晚期九华山佛教始自南北朝时期。据史料记载, 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503 年, 即有僧名伏虎, 在九华山拾宝岩建伏虎庵; 唐朝开元年间, 有僧人檀号来此修行。开元、天宝年间公元

713?755 年, 新罗国王室贵族金乔觉出家为僧, 渡海来华,到九华山苦修,居住东崖峰的岩洞中, 感动众多善男信女, 当地乡绅诸葛节等损资, 为金乔觉建寺。历史

(2) 建中二年公元781 年池州太守张岩奏请朝廷赐“化城”额於该寺。金乔觉圆寂时, 相传山呜谷陨, 群鸟哀啼,地出火光, 其尸身越三年而栩栩如生, 僧众尊为地藏菩萨, 建肉身塔供奉。九华山遂成为地藏菩萨道场。千余年来, 九华山佛教历经兴衰,大体有四个时期: 唐中期初创;唐后期至五代衰微; 宋元有所

发展; 明清达到鼎盛。明朝洪武、宣德、万历年间屡次赐金修建化城寺, 万历年间还两次给九华山化城寺颁赐《藏经》。历史

(3) 自明代起九华山日益兴旺, 寺庵总数超过一百,僧尼众多, 与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共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清朝康熙、乾隆皇帝数次巡游江南,分别钦赐“九华圣境” 、“芬陀普教”御笔匾额, 屡赐重金修缮化城寺。九华山佛教又有了进一步发展, 除化城寺十方丛林外,又形成了百岁宫、甘露寺、东崖寺、祗园寺四大丛林。到清朝未年, 九华山寺庙一度增至一百五十余座, 僧众多达三、四千人, 香火之盛, 甲于天下。文化佛教文化九华山佛教历史悠久, 遗存的佛教文物众多。除历代名人书画外, 还有不少摩崖石

刻, 又有许多修建寺庙的记事碑, 为考证九华山佛教历史提供了确

凿史料。为广度众生, 九华山佛教“地藏利生宝印”为一大特色,

现存有“九龙金

印”、“九龙铜印”、“狮钮铜印”、“龙钮铜印”、“九狮玉

印”等。佛教经籍是九华山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梵文贝叶经二札, 明版《藏经》两部, 明代血字《大方广佛华严经》, 清版《藏经》三部, 弥足珍贵。还有不少佛教塑像、法器、寺庙, 被定为文物保护单位文化

(1) 茶文化九华山茶初兴于宋, 南宋时的左丞相周必大遍游九华, 曾

撰写《九华山录》, 他游九华, “至化城寺,……谒金地藏

塔,……僧祖瑛独居塔院,献土产茶,味敌北苑”。

北苑在建州建安( 今福建省建阳县), 所产龙凤团茶专供皇家, 是

南宋一代最脍炙人口的名茶。周必大在品尝九华山土产茶后, 评价其滋味可与以北苑茶媲美。显然, 宋代九华山不仅产茶, 而且茶的品质优异, 甚至接近当时最负盛名的北苑贡茶。文化

(2) 诗词文化唐代大诗人李白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刘禹锡畅游九华

后赞赏不已, 写道: “奇峰

一见惊魂魄” , “九峰竞秀, 神采奇

异”'“是天下之至奇” , “集泰岱、华岳、女几、荆山奇丽于一身”的“尤物” 。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游览九华

后,称誉它“楚越千万山, 雄奇此山

兼”。九华山雄奇如此, 素称为“东南第一山”。主要景点介绍天台峰(天台寺): 天台寺又名“地藏寺” 、“地藏禅寺” ,位于安徽省青阳县九华山的天台峰顶, 海

拔1306米,为九华山位置最高的寺院。因天台是佛教徒朝拜地藏圣迹必到之

处地,所以往往将天台称为九华山主峰, 有到九华“不上天台, 等于白来”之说。主要景点介绍

百岁宫:原名摘星庵。坐落海拔871米高的插霄峰上,五层高楼融山门、大殿、肉身殿、

库院、斋堂、僧舍、客房和东司(厕所)为一整体,没有单体建筑的配置,

远观恰似通天拔地的古城堡。这种形制在我国现存寺庙建筑中极为少见。主要景点介绍

祗园寺: 以其建筑结构曲折婉转而著称。九华山佛教协会就设在这里。该寺建筑面积5157平方米,殿宇层层叠叠,回旋曲折,

结构精巧, 气势磅礴。佛像和千僧灶等文物保存完好。

化城寺: 位于九华街芙蓉山下。迎面是一座圆形广场, 广场中间有“娘娘塔”。和当年地藏放生

的月牙池。主要景点介绍花台景区: 位于九华山风景区西北部南连天

台景区,西接闵园景区,东部和北部分别是后山景区和河东景区。景区具有非常典型的花岗岩地形地

貌特征, 自然景观原始、清净,终年

嘉木葱茏, 泉水叮咚。景区内广布古

树名木, 千姿百态, 佛教遗址众多。由于海拔、气候等原因, 九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