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与文化之歌谣活动》 精品课教案

《中国民俗与文化之歌谣活动》 精品课教案
《中国民俗与文化之歌谣活动》 精品课教案

数控车精品课程教案

江苏省职业学校实习课程教师教案本 (2010 —2011学年第二学期) 专业名称 课程名称 授课教师 学校

《数控车床加工工艺与编程操作》 教案设计说明 实训篇六——轴类零件的加工 本节教学内容属于数控加工基础实训篇课题6的教学内容;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材要求将本节教学内容设计成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四

课题名称实训篇六——轴类零件加工课题序号课题1——轴外圆加工授课日期第12周 2011年5月11日至2011年5月13日 授课时数 4 授课班级10数控授课班级人数30 教学目的与要求1、能根据零件图要求,合理选择进刀路线及切削用量; 2、能根据零件图正确编制外圆、圆弧加工程序,并学会必要的尺寸计算; 3、掌握车削外圆对刀、进刀方法; 4、能正确的装夹毛坯、刀具。 重点与难点1、合理的选择进刀路线; 2、正确的装夹毛坯; 3、刀具的选择; 4、能对加工质量进行分析和处理。 示范内容1、多媒体软件仿真示范; 2、车床上的实际操作示范。 巡回重点及注意事项1、教师巡视;(巡视学生操作的规范性、正确性) 2、对于不正确的学生,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实习课题图或操作工序安排

实习课日安排(分课题操作教学安排)

课题名称实训篇六——轴类零件加工课题序号课题4——阶段性综合 训练 授课日期第14周 2011年5月25 日至2011年5月27日授课时数 4 授课班级10数控授课班级人数30 教学目的与要求1、能根据零件图连贯的编出整个零件程序。 2、能根据零件图要求,合理选择进刀路线及切削用量。 3、合理采用加工技巧保证零件加工精度。 4、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重点与难点1、轴类综合零件工艺分析及程序编制的能力。 2、能根据零件图要求,合理选择进刀路线及切削用量。 3、合理采用加工技巧保证零件加工精度。 示范内容1、多媒体软件仿真示范; 2、车床上的实际操作示范。 巡回重点及注意事项1、教师巡视;(巡视学生操作的规范性、正确性) 2、对于不正确的学生,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实习课题图或操作工序安排

妈妈 精品课教案

妈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视角的独特之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诗人表达的发自内心的情感,珍爱我们的妈妈。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手法,体会诗人对妈妈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凝定在文明之外的妈妈形象。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交流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请同学们用一首诗来描绘图片所表达的内容。一首《游子吟》吟出了全天下游子的心声,这是孟郊表达的对妈妈的思念;“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脸。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这是满文军表达的对妈妈的理解。那么,作为70后的诗人江非,他笔下的母爱又是怎样表现和表达的呢?这一定是一个很有有意思的话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江非的《妈妈》,同诗人一起赞美生养我们的妈妈。 二、读一读 1.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个别朗读。 3.学生评价,教师指导。(童稚、天真——步步紧逼、愈来愈快——深沉、心酸、慢)4.全班齐读。

三、议一议 1.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意象、表现手法、主题三个角度品读诗歌。 2.将全班分成三个大组,分别以意象、表现手法、主题为重点研读诗歌,教师巡视指导。 3.三个大组再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阐述探讨的主要结论。一个大组的三个代表发言结束后,组内成员做适当补充和强调。其他两个大组的成员可就这一组的讨论内容提问或阐述自己不同的认识。。 4.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具体内容做简短恰当的评论或提示。 (1)意象: ①视角:城市化的视角写农村,写农村的妈妈。 ②选取的意象是现代化文明的产物,而不是妈妈身边的事物,这些在都市里司空见惯的事物对一个偏远农村的妇女来说是那么遥远和陌生,暗示着现代文明与乡村文明的距离。 (2)表现手法: 同样的行走,城市里有地铁,有电车,有飞机,无论多么邻近和遥远,他们凭借这些交通工具轻松而舒服地来回穿行,而母亲却只能背负沉重的生活,佝偻地“爬”行在山坡上;同样是财富,城市人是在“哗哗的点钱声和刷刷的印钞声”中享受着劳动的价值与欢乐,母亲呢,只能面对向晚的夕阳,无言地在自己的背上再添加一点柴火;同样是女人,玛丽莲·梦露们以青春、美丽和肉体,这些女性天生的禀赋,享受着生命的欢乐和社会的膜拜,引领着时代和时尚,而母亲,在日复一日的艰难生计中,在乡村小鸟的翻飞中,度过了她最美丽的青春,四十六岁了,还在为着无边的苦难而忧劳,除了身边的乡土,外面的世界与她无涉,她的全部精力和意志只是背回更多的柴火。 全诗20句有15句写现代文明,只有5句写妈妈的生活状态,现代文明普遍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它就与乡村世界形成较大的反差,暗示出妈妈生活的窘迫和视野的局限。 (3)主题:(千呼万唤始出来——妈妈) ①分析妈妈背柴的细节(数字细节)。 ②可否把四十六岁了改为两鬓花白? (更符合生活的真实。还记得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吗?四十上下的女人头发已经全白了,看来,这“头发”和年龄也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我也更倾向“四十六岁”了的写法,用一种确定表达了更多的不确定。) ③诗人笔下的“妈妈”具有什么特点?诗人怎样表达对妈妈的感情? 勤劳坚韧,贫穷朴素,远离都市文明。 通过对妈妈背柴的细节描写“你第三次背回的柴火/总是比前两次高得多”。表达了诗人对

出师表(精品获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22出师表 1.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写作脉络。 3.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4.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背景 作者简介: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背景简介: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助刘备成就大业,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立。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逝,临终对诸葛亮托认国事,并嘱咐儿子刘禅:“汝与丞相从事,当事之如父”。后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诸葛亮辅佐刘禅辛勤治蜀,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国力有所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他于227年率兵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 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帮助解答。 2.在朗读的过程中,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义。 3.教师点拨特殊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②由是感激 ..(古义:感奋激发;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③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灵也(古义:感到痛心、遗憾;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 ④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 【一词多义】 ①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深追先帝遗.诏(遗留) ②效:恐托付不效.(奏效,成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功效) ③所以:此臣所以 ..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

局部的完整 精品课教案

局部的完整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例文,了解造成中心模糊的原因。 2.通过分析例文,了解造成材料的适当与不足的原因。 3.通过分析例文,了解造成局部思路紊乱与重复的原因。 【教学重点】 了解局部性失误的几种情况。 【教学过程】 一、话题探究 俗话说“会做文,还不如善改文。”,古人又说“世人著述,不能无病”(魏?曹植《与杨祖德书》),“改之又改,方成无瑕之玉”(宋代张炎《词源》),修改文章,是提高写作的重要手段。我们通过对文章整体的调整对文章进行进一步完善,这节课我们学习如何对文章进行局部的完善。下面大家阅读话题探究《北京火车站》,找出错误并进行修改思路点拨:这是一个说明语段,介绍的是一个建筑物,用的是定点写景的方法(在固定的地点进行观察、描绘景物的方法),需要遵循空间顺序。大家先画出关键词,所谓关键词就是车站大楼各部位的名称,还要注意代词、关联词语,这些都对句子的衔接起一定的作用,是合理安排语序的指路牌。找到的关键词分别是:北京火车站、车站大楼、中部和两翼、屋顶、中间顶端、屋顶两旁、钟楼的屋顶、东西两翼的塔楼、每座钟楼上、针和字标、长短针、钟面。现在我们按照空间顺序来重新排序,①讲北京火车站的地理位置应是第一句。②讲正面包括几个部分,属于整体介绍,放在第二句。④介绍中间有钟楼,应承接着第二句来说。④⑤⑦⑧⑨⑩这几句都是在讲钟楼,应放在一起说。再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由外而内的顺序进行调整。⑥讲两侧,应放在描述钟楼的句子后面。③是对这座建筑物的评价,放在最后。正确的排序是①②④⑤⑦⑩⑨⑧⑥③。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空间描写顺序的规律,即先总后分(先整体后局部),先大后小,先中间后四周,由远及近,由外而内,也可立足于一点,按东南西北的方位逐一介绍。 描写景物的方法除了上面提到的空间顺序外,还有时间顺序和移步换景。移步换景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游记一般都采用这种写法。即随着游览、参观者的立足点不断转移,相应描述不同地点所见的景物。如同导

《长歌行》精品课教案

《长歌行》 教学目标: 学习《长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学习课文中的“葵”“羹”“煎”三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古诗。(板书古诗两字)同学们,看到古诗一词,你想到了什么?(生:可能想起学过的古诗,就让其背诵;或想起学诗的方法,引导学生补充,教师板书;或问本节学哪首诗,板书课题——长歌行。) 是呀,古诗语言凝练,内容丰富多彩。有许多千古流传的名句,有的使我们体会到优美的意境,有的告诉我们深刻的人生哲理。还记得学古诗的方法吗?(说自己学诗的方法,师适时板书学诗要点) 二、学习《长歌行》。 1、教师导入: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古朗月行》,哪个同学能为我们背一背呢?(指名背)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这种形式的诗——《长歌行》。 2、(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谁愿意来读一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评价他们读得怎样? (指名几个学生读,大家评价)

师:诗中还出现了一个我觉得不好写,不好记的生字。谁来提示大家哪里容易出错?你怎么记住这个字的?(读通) 3、学习向导:(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学习向导”) (1)读一读《长歌行》,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3)记下不懂的问题,画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了的,在全班讨论交流。 (4)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 4、给足自学时间,指导学生按照“学习向导”进行学习。 5、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多媒体可见——全屏显示动画版的课文插图)出示《长歌行》动画插图,教师配乐朗诵,学生看、听、思考,这首诗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按照“学习向导”中问题的顺序,依次进行汇报,交流自学情况。(再次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向导”) (3)学生充分谈,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 (4)教师参与环节:同学们设计的汇报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机会出几道题,考考大家。(出示多媒体课件——练一练) 练一练: 先解释加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黑马 精品课教案

黑马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学习《黑马》一诗,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坚强的意志力和顽强的对抗力。 2.了解该诗使用的手法并感受其深厚意味。 3.理解诗中的意象以及它们所表达的意义。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教学难点】 对部分疑难诗句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PPT展示诗歌全文,带领学生进行朗读。 教师提问:读完这首诗,大家有什么感受,请大家畅所欲言。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好,那么我们就来细细品读这首诗歌,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作者和背景介绍 1.教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认识诗人。 作者是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1940-1996),俄罗斯流亡诗人。布罗茨基自小酷爱自由,因不满学校的刻板教育,15岁便进入社会。先后当过火车司炉工、钣金工、医院陈尸房工人、地质勘探队的杂务工等,业余时间坚持写诗、译诗。 布罗茨基从1955年开始写诗,多数发表在一些青年作家和艺术家所办的刊物《句法》上,并通过诗朗诵和手抄本形式流传于社会,被称作“街头诗人”。1963年发表的著名长诗《悼约翰?邓》是他早期创作的代表作。从1965年起,布罗茨基的诗选陆续在美国、法国、西德和英国出版,主要诗集有《韵文与诗》(1965)、《山丘与其他》(1966)、《诗集》(1966)、《悼约翰?邓及其他》(1967)、《荒野中的停留》(1970)等。 1987年,由于他的作品“超越时空限制,无论在文学上及敏感问题方面,都充分显示他广阔的思想和浓郁的诗意”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教师:一首诗歌的创作往往与作者的经历及所处时代密切相关,那么我们接下来一起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高等数学精品课教案

高等数学精品课教案 摘要:一个量无论多么小,都不能是无穷小,零唯一例外.当...的导数的相关公式和运算法...设均可导,则(1);(2)(为常数);(3)30.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设,均可导,则复合... 关键词:论,算法,导 类别:专题技术 来源:牛档搜索(https://www.360docs.net/doc/7c9339671.html,)

本文系牛档搜索(https://www.360docs.net/doc/7c9339671.html,)根据用户的指令自动搜索的结果,文中内涉及到的资料均来自互联网,用于学习交流经验,作品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牛档搜索(https://www.360docs.net/doc/7c9339671.html,)赞成本文的内容或立场,牛档搜索(https://www.360docs.net/doc/7c9339671.html,)不对其付相应的法律责任!

《高等数学》精品课教案 课 题:§1.1函数及其性质 教学目的:1.理解函数、分段函数的概念,会求函数的定义域、表达式及函数值 2.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及反函数的定义 教学重点:初等函数的概念、图形及性质 教学难点:分段函数的概念 课 型: 讲授课 课 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自然界中,某一现象中的各种变量之间,通常并不都是独立变化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依赖关系,我们观察下面几个例子: 例如:某种商品的销售单价为p 元,则其销售额L 与销售量x 之间存在这样的依赖关系:L =px 又例如:圆的面积S 和半径r 之间存在这样的依赖关系:2 r S π= 不考虑上面两个例子中量的实际意义,它们都给出了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对应法则,根据这一法则,当其中一个变量在其变化范围内任意取定一个数值时,另一个变量就有确定的值与之对应。两个变量间的这种对应关系就是函数概念的实质。 二、讲授新课 (一)函数的定义 定义 设有两个变量x ,y 。对任意的x ∈D ,存在一定规律f ,使得y 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 叫x 的函数。记作y=f(x),x ∈D 。其中x 叫自变量,y 叫因变量。 定义10 (集合的观点)A ,B 为两个数集,对任意的x ∈D ,存在f ,在B 中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记作:f :A →B 函数两要素:对应法则、定义域(有的可直接看出,有的需计算),而函数的值域一般称为派生要素。 例1 f(x)=2x 2 +3x-1就是一个特定的函数,f 确定的对应法则为: f( )=2( )2 +3( )-1 例10:设f(x+1)=2x 2 +3x-1,求f(x). 解:设x+1=t 得x=t-1,则 f(t)=2(t-1)2+3(t-1)-1=2t 2 -t-2 ∴f(x)=2x 2 – x – 2 其对应法则:f( )=2( )2 - ( ) -2 定义域: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集合。因此,求函数定义域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分母不等于0 ②偶次根式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 ③对数的真数大于0 ④y=x 0 (x ≠0 ) ⑤y=tanx(x ≠Z k k ∈+ ,2 π π)等. 例2 求函数y=6—2x -x +arcsin 7 1 2x -的定义域. 解:要使函数有定义,即有:

当你老了 精品课教案

当你老了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和讲解,体会本诗的情韵美。 2.探讨爱情的要义,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理解叶芝爱情的崇高圣洁。 【教学难点】 叶芝爱情的圣洁和正确爱情观的树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于爱情的理解也各有不同。今天我们将走入爱尔兰诗人叶芝的情感世界,看看他对于“爱”是如何解读的?我们从他身上又会获得哪些启示?首先我们看课下注释,来一同了解作者。 二、补充介绍叶芝资料 叶芝,爱尔兰诗人、剧作家,著名的神秘主义者。叶芝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也是艾比剧院的创建者之一。1865年6月13日出生于都柏林。曾在都柏林大都会美术学院学习绘画,1887年开始专门从事诗歌创作,被诗人艾略特誉为“当代最伟大的诗人”。1939年1月28日,在法国南部罗克布鲁纳逝世。叶芝曾于19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的理由是“以其高度艺术化且洋溢着灵感的诗作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灵魂”。 三、播放诗朗诵 四、学生朗读 (方式可灵活:男生女生单独读、各自齐读、全班齐读,可配乐。)读完之后,教师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用一个词或几个词概括,并简述理由。 五、介绍背景 从诗歌内容中我们可看出题目“当你老了”中的“你”和作者是什么样的爱情?——单恋。叶芝把这首诗献给一个一生追求但一生被拒绝的漂亮女演员茅德·冈。经过五次求婚, 五次被拒之后,他总算认清了他们永远不可能交合的命运。但那颗受伤的心,还是无法停止 1 / 4

对爱的最后咏唱和想象。就在茅德·冈嫁给了一位爱尔兰军官时,叶芝写下了这首诗。但是诗人没有直接书写,而是将时间推移到几十年之后,想想自己所爱之人衰老时的情景。那么,我们解读完这首诗之后,看看我们会不会有新的感受和认识。 六、赏析指导 全诗共三节 第一节: 第一段设想几十年后,茅德·岗成了老人。诗人描摹着自己恋人的晚年生活,恳请她阅读他早年写下的诗篇,重新回顾年轻时的情感波澜。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一般恋爱中的人,总会赞美自己的恋人如何美貌、如何青春,但叶芝笔下的恋人,早已年华老去,头发花白,睡意昏沉,这表明诗人眷恋的不是“你”的外貌,他的感情也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消退,反而历久弥坚。请注意炉火这个意象,它在诗中出现过两次,具有多重含义:“炉火”,既是代表了晚年生活的场景,暗示了时光的消失、记忆的模糊,烘托出一种恍惚、惆怅的氛围;然而,炉火虽然暗淡,它却仍“红光闪耀”,这也就是象征了爱的激情没有熄灭,穿越了人生漫漫的长夜,它仍然在诗人的胸中燃烧。 这一节一开始就不同凡响,一下子跨越几十年时光,进入一个虚拟的世界――“当你老了”。倾吐出诗人对女友的无限柔情,并强调了诗人的爱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用词造句也很温馨,让人一看就感到确是发自肺腑,真实可信。 作为一首爱情诗,诗人不言眼前所倾慕对象的美丽动人,青春魅力,却想象她老了的情景,这种别出心裁的开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人以“将来过去时”的艺术手法,含蓄地道出了自己对茅德·冈不渝的爱。 第二节: 这节是全诗的重点。诗人以对比的手法继续书写忠贞不逾的爱。 诗人从对将来的憧憬转向直接表白自己的心声:其他人可能只爱“你”的青春、“你”的美丽,无论出自假意还是真心,“只有一个人”──这里是指诗人自己──爱的是“你”灵魂的高贵,为爱尔兰民族自由奋斗不息的圣洁心灵。这是爱情的基础,也是能够把两人一生紧紧联在一起的保证。而且即使有一天你年老色衰,我也不变心。 这一节语言表白质朴无华,情真意切。表达自己爱的是“你”的全部,甚至包括“你”的衰老、“你”的皱纹。其中第三句是这节诗也是全诗的灵魂。它不但道出了叶芝深爱毛特·岗的缘由,也极大地丰富了这首诗的思想内涵。 所以,这里诗人以对比的手法继续书写忠贞不逾的爱。忆往昔,爱你的人有很多,看今 2 / 4

文体活动课精品教案=

1、一次愉快的活动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参加锻炼,提高学生的灵活性和调性. 2、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环保知识,体现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内容: 1、活动项目:呼拉圈,跳橡皮筋,跳绳,踢毽子 2、游戏:"垃圾分类" 教学过程: 1、课堂常规 2、队列练习:原地踏步 学生:用队列练习整理队伍,学生精神集中. 3、准备运动:《健康歌》 教师;引导学生在去公园的路上边走边做运动,语言提示. 学生:由小队长带领走成4个圆形,动作轻快,气氛活跃,听音乐做热身运动. 情境二、在公园里,学生选择公园的活动项目进行活动. 教师:(1)、讲述活动内容顺序方法,提出注意事项. (2)、在学生练习时,师生同乐,并引导学生邀请嘉宾参与. 学生:(1)、小队长组织学生练习和调动队伍. (2)、学生自己创造动作,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呼拉圈跳绳踢毽子跳橡皮筋

(3)、课堂气氛活跃. 情境三:老师发现公园有不干净的地方,引导学生打扫卫生. 游戏一:"清洁环境卫生" 教师:情境解说,讲述发现公园的周围有很多垃圾,引导学生打扫卫生. 学生:积极参与打扫卫生,并将收集的垃圾投放,养成爱清洁的好学生. 游戏二:"垃圾分类" 教师;组织学生站位,讲述垃圾如何分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将课堂推向高潮. 学生:正确把垃圾分类投放,尽情投入. 情境四(4'):快乐的回家路上 1、舞蹈放松 师生: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放松,自由站位,动作优美,师生共舞. 2、课堂评价: 教师:用简洁的语言肯定学生的努力,鼓励学生做环保小卫士. 学生:谈体会,师生告别,帮助老师收拾器材。 教学反思: 2、自制壁挂花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表现物象的形态特征;运用剪、对折、粘贴制作吊饰;有目的的排列。 2、过程与方法: (1)在比较中,感受民间饰物造型、色彩、花纹特点; (2)在探索中学习吊饰的设计方法; (3)在“尝试运用”中把握制作方法。

《红楼梦》 精品课教案

《红楼梦》 【教学目标】 1.从小说发展史的角度认识《红楼梦》的地位及其伟大成就。 2.分析人物个性化语言特征,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理解“情真意切”利于融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筛选并概括文章的关键信息,理解文章主旨;结合细节分析,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方法】 问题导读、课堂激疑、比较阅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开谈不说《红楼梦》,谈尽诗书也枉然”。似乎读红楼梦是文人的专利,但是自从刘心武老师在百家讲坛开坛设讲以后,在社会上掀起了一场红学热,百姓也谈红楼了。其实在座的同学们也对红楼梦并不陌生。 二、背景资料 1.作者曹雪芹的生平与创作: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曾担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康熙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曹寅是当时的“名士”,能写诗、词、戏曲,又是有名的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样的家庭传统对培养曹雪芹的文艺才能起了一定的作用。曹寅病故后,康熙命曹寅的儿子曹颙(十九岁)袭职。五十三年冬因病去世。此为曹家极严重的家难,三年之间,父子双亡,而且还亏欠公款,必须变产清偿;真所谓到了家破人亡的绝境。幸好康熙仁厚,特命曹颙的堂弟曹頫出继为曹寅的儿子,

承袭织造差使;同时又命两淮盐运使李陈常,代完曹颙的亏空。康熙崩逝,雍正即位,全力整饬吏治,曹頫本人少不更事(被康熙成为无知小孩),自然在被淘汰之列。雍正五年年底,曹家因亏欠公款抄家,第二年曹頫携眷回京,曹雪芹那年十三岁。从此,曹家彻底崩溃。 2.《红楼梦》一书在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及成就。 曹雪芹的《红楼梦》在继承文人独立创作的传统基础上,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官僚家庭由盛而衰的过程,歌颂了青年男女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叛逆精神和追求个性自由的美好情感,抨击了黑暗腐朽的封建统治,为封建末世唱响了一曲哀婉的悲歌。 三、文本解读 1.标题中的“猜嫌”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材料:薛宝钗之“奸” 薛宝钗的为人,早已获得贾府上下的普遍赞许,她又格外用力地取悦贾府的统治者。元春从宫里送出的灯谜本不新奇,她故意只说难猜;贾母要她点戏点菜,她就专点热闹戏文和甜烂食品;金钏被逼自杀,她为了安慰王夫人,反说金钏糊涂。 2.宝钗如何做,才能释“猜嫌”呢? 明确:满怀真切情意对待黛玉 筛选关键信息: ①望候体谅,从不苛责;②谈论病症,提出建议;③推心置腹,排遣烦闷; ④赠送燕窝,解决烦难;⑤离开之时,答应再来。 通过对以上细节的分析,可以看出薛宝钗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宽容体贴、善解人意 3.从哪里可以看出“猜嫌”已“释”呢? 明确: (1)情态变化:“叹”——“笑”——“忙笑” (2)对宝钗的态度变化:感激——道歉——倾述——高兴 通过对以上细节的分析,可以看出林黛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坦率真诚 4.关键语句解析 “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 (1)“那个”指什么?“那些话”指的是什么?

《操场上》精品课教案

《操场上》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体育活动为主题,由一幅图,六个词语和一首儿歌组成,词语都是体育活动的名称,其中第一行的体育活动以手为主,词语中的动词都带提手旁,第二行的体育活动以脚为主,动词都带足字旁,儿歌则描绘了下课后同学们在操场上进行体育活动的场景,由此告诉小朋友们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自己的身体更加强壮。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大多数或学生活动活泼好动,对事物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所以,要让他们在动中学,学中动,松弛有度,把学习和游戏结合在一起。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课文插图和生活经验,认识“拔”“拍”等12个生字,和火字旁一个偏旁,会写“拍”“跑”等七个生字,写好足字旁。 2、正确连贯的读好词语,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儿歌。 3、对应插图,联系生活,了解课文中的各项体育活动。 4、培养热爱运动,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增强体质。 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和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1、掌握识记生字的方法,并能准确熟记生字。 2、培养锻炼身体的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音乐导入,播放《运动员进行曲》,请同学们起立,跟着音乐踏步,指着大屏,现在我们到了哪里?(操场上),出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情境识字 1、大屏出示操场上图片,说说你认识的体育活动名称。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参加这些体育活动,你们高兴吗?但是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每个同学都得认识体育活动的名字,你们能行吗? 3、黑板上贴图,出示词语。 4、你点我读,大家认 (1)每张课桌上都有一个小信封,信封里装着卡片,把它们轻轻拿出来,同桌一起认读一遍。 (2)、照老师黑板上的样子,把这些词语整齐的排成两行三列。

藏戏教案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获奖精品

语文藏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传奇、咆哮、旷野、吉祥、柔顺、象征、妖魔、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具准备: 1、Ppt课件。 2、《藏戏》录像。 六、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我今天学习第15课《藏戏》,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前,大家都收集了我国传统剧种的相关资料,谁能说说,你都收集哪些剧种?

出示课件。 师:有一种剧种,复杂到必须带着面具演出,简单到演出时没有舞台,漫长到演出到三五天还没有结束,那就是—— 齐读课题。 那么,藏戏是一种怎样的戏呢?大家愿意欣赏吗? 播放藏戏—— 师:从大家的眼神中,可以看到,大家已经被藏戏的魅力所吸引,但是,我们只能看这些了,因为,藏戏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呢! 师:下面,请大家默读阅读提示。 出示课件。 师:从阅读提示中,我们可以看出学习这篇课文时的方法有哪些?——读、想、说 师: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写。 师:这节课我们就用读、想、说、写这四种方法学习课文,学习之前,刘老师准备了一些难读的词,看大家认识了吧? 出示课件。 (指名读第一组;齐读第二组) 师:下面的这一组,比较难读,谁愿意读?(指名读——齐读)师:大家对唐东杰布有多少了解呢? 出示课件。指名读。 师:唐东杰布可是一个传奇的人物。 出示课件。

精品课教案(第7章)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课时授课计划 年月日№:1

第七章 辅助电气系统 7.1 风窗清洁装置 7.1.1电动刮水器 1.电动刮水器的结构 刮水器的作用是用来清除风窗玻璃上的雨水、雪或尘土,以确保驾驶员良好的能见度。有前风窗刮水器和后风窗刮水器之分。因驱动装置的不同,刮水器有真空式、气动式和电动式三种。目前汽车上广泛使用的是电动刮水器。电动刮水器由直流电动机和一套传动机构组成,见图7.l 。电动机旋转经减速和连动机构的作用变成雨刮臂的摆动。 2.电动刮水器的变速原理 刮水器的变速是利用直流电动机变速原理来实现的,由直流电动机电压平衡方程式可得转速公式为 φ kZ IR U n -= 式中,U ——电动机端电压; I R ——电枢绕组的电阻; k ——常数; Z ——正、负电刷间串联的绕组(导体)数; φ——磁极磁通。 在电压U 和直流电动机定型的条件下,即I 、R 、K 均为常数时,当磁极磁通φ增大时转速n 下降,反之则转速上升。若两电刷之间的电枢绕组(导体)数Z 增多时,转速n 也下降,反之则上升。所以,刮水器变速是在直流电动机变速的理论基础上,采取改变电动机磁极磁通的强弱,或者改变两电刷之间的导体(绕组)数多少来实现的。

(1)改变磁通变速 采用改变电动机磁极磁通变速的方法,只适合于线绕式直流电动机。线绕式电动刮水器的工作原理见图 7.2。 当刮水器开关在Ⅰ位置(低速) 时,电流由蓄电池正极经电源开关→ 熔断器→接线柱②→接触片,然后分 两路:一路通过接线柱③→串励绕组 l →电枢2至蓄电池负极形成回路; 另一路通过接线柱④→并励绕组3 至蓄电池负极而形成回路。此时,在 串励绕组1和并励绕组3的共同作用 下,磁场增强,电动机以低速运转。 当刮水器开关在Ⅱ位置(高速) 时,电流由蓄电池正极经电源开关→ 熔断器→接钱往②→接触片对接线柱③→串励绕组1叶电枢2至蓄电池负极形成回路。此时由于井励绕组3被隔除,磁场减弱,电动机以高速运转。 (2)改变电刷间的导体数变速 改变电刷间导体数变速的方法只能通过永磁电机(三刷永磁式直流电动机)来实现,它的磁极为铁氧体永久磁铁,具有不易退磁的优点,能够实现高、低转速,其工作原理见图7.3(a )、(b )。 B 1为低速运转电刷,B 2为高速运转电刷,B 3为公共电刷。B 1、B 2安装位置相差60°。 当电动机工作时,在电枢内同时产生反电动势,其方向与电枢电流的方向相反。如要使电枢旋转,外加电压U 必须克服反电动势的作用,当电枢的转速上升时,反电动势也相应上升,只有当外加电压U 几乎等于反电动势时,电枢的转速才趋于稳定。 当开关拨向L 时,见图7.3(b )。电源电压U 加在民和B 。之间,由于①、⑤、⑤和②、③、④组成两条并联支路,支路中串联的线圈(导体)均为有效线圈,串联线圈(导体)数相对较多(每条支路串联3组绕组),故反电动势较大,电动机以较低转速运转。 当开关拨向H 时,电源电压U 加在民和B 2和B 3于线圈①和线圈②产生方向相反的电动势,互相抵消,放组成两条并联支路中串联线圈(导体)数相对较少(每条支路串联2组绕组),故反电动势较小,电动机以较高转速运转。 3.电动刮水器的自动复位装置 汽车上装用的电动刮水器都设有自动复位装置。所谓的自动复位, 就是指在

骑桶者 精品课教案

骑桶者 【教学目标】 1.了解卡夫卡和现代派文学。 2.了解虚构与真实的关系。 【教学重点】 领会文章内涵。 【教学难点】 “虚构”“事实”“真实”“想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骑马、骑牛、骑自行车、小孩子骑扫帚、骑木棒,你可听说过能骑桶的人? 二、感知情节,探究主题 1.骑桶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2.你认为他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预测: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性格弱点;交流方式。) 3.走进: 弗兰茨·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后转学法律,190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923年迁居柏林,1924年6月3日病逝于维也纳附 近的基尔灵疗养院。 卡夫卡长期担任公司职员,1904年(21岁)开始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写作,他不以发表、成名为目的,只是想用写作来解除内心的苦闷。主要作品为三部长篇小说《城堡》《审判》《美国》和《变形记》《判决》《地洞》《饥饿的艺术家》等短篇小说,且生前大多未发表,三部长篇也均未写完。 卡夫卡被共认为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奠基人),是欧洲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1 / 5

卡夫卡笔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他们在这充满矛盾、扭曲变形的世界里惶恐,不安,孤独,迷惘,遭受压迫而不敢反抗,也无力反抗,向往明天又看不到出路。 卡夫卡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成为席卷欧洲的“现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并在欧洲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 作品回眸: 《变形记》通过写小职员格里高尔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表现现代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异化”现象。 《城堡》写土地丈量员K在象征神秘权力或无形枷锁统治的城堡面前欲进不能、欲退不得,看得到城堡却永远到不了城堡,只能坐以待毙。 《审判》借银行职员约瑟夫·K莫明其妙被“捕”又莫明其妙被杀害的荒诞事件,揭露 资本主义社会司法制度腐败及其反人民的本质。 《地洞》借小动物防备敌害的胆战心理,表现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时刻难以自保的精神状态和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的孤立绝望的情绪。 4.了解了卡夫卡和他的几部代表作品,对小说《骑桶者》有新的认识吗?卡尔维诺对《骑桶者》的解读,认为这是一篇用“轻”来化解“重”的文本。 缺煤、寒冷、乞求,这都是一些沉重的主题;飞翔则是一种轻灵的举动。在这里,“轻”中和了“重”,让作品达到了一种奇妙的平衡,而且让作品的层次丰富起来。 主题:人与世界的不通融性。这是一次借煤球的失败,也是一次交流的失败。 补充资料: 很多人在对卡夫卡有所了解后给他的标签更多的是异化,说他表现的是一种制度对人的异化,而且会举出大量的例子比如说“变形者”“地洞里的人”。然而,我不以为然。西德批评家安得特斯曾如此说:“作为犹太人,他(卡夫卡——引用者加)在基督徒当中不是自己人。作为漠不关心的犹太人——卡夫卡最初的确是这样——他在犹太人当中也不是自己人。作为说德语的人,他在捷克人当中不是自己人。作为波希米亚人,他不完全是奥地利人。作为替工人保险的雇员,他不完全属于资产阶级。作为中产阶级的儿子,他又不完全属于工人。但是在职务上面他也不是全心全意的,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作家。但是他连作家也不是,因为他把全部精力献给家庭。‘在自己的家庭里,我比最陌生的人还要陌生’。”就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卡夫卡的写作是一种内心化的寻找自己的行为,而所有的努力也只是在寻找一个生命 2 / 5

诗三首 精品课教案

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学会用意象分析法解读诗歌 教学重难点:把意象连缀成画面,体会意境美,从而把握诗歌主旨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图像 教学思路:一找意象,体会意境。二找表达感情色彩的词语或句子。意象是理解诗歌最有效的钥匙,找出了意象,再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置身画面中,自然可以体会诗歌表达的内涵。而那些直抒胸臆的句子正是赤裸裸地告诉读者作者的所思所想了,这样的词句我们怎能视而不见。我认为,任何一首诗歌都是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意象)的结合,如果我们可以看透,何愁不能理解鉴赏呢? 课时:两个课时 导入:意象?意境? 意图:启发学生 教学过程: 1教师示范方法 《涉江采芙蓉》 一找意象:芙蓉(荷花、莲花、菡萏),兰泽、芳草、远道、旧乡、长路(漫浩浩)、“我”(省略的主语) 二体会意境:

(1)把芙蓉、芳草、兰泽、我连缀成画面——在一片芳草碧连天的水泽地里,星星点点的兰花丛中,大朵大朵的芙蓉随风轻摇、风姿绰约。我看着青青的芳草,闻着馥郁的芬芳,满心欢喜地采摘着鲜艳多姿的莲花。 (2)体会氛围:美好、高雅、愉悦。 (3)问题:这种美好愉悦的心情一直延续下去了吗?没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是转折句。补充: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黯然销魂做铺垫。 (4)把远道、旧乡、长路、我连缀 成画面,并体会感情。——大朵大朵的芙蓉芬芳了我的胸怀,可是我该把它们送给谁呢?我回头看看,通往故乡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漫长,青山连绵,阡陌交错,我望穿秋水,也无法看见故乡的影子,更别说我想送花的心上人了……如此看来,“我”的欢悦的神情定如花朵般凋谢了!心情低落到谷底了…… 三找表达感情的词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主旨句)可见,前面的欢欣是为后文的失落做铺垫了。这种以乐写哀的手法使哀倍增其哀! (5)总结方法:找出意象、描绘画面、体会意境、把握感情 2、师生共同完成 短歌行 一找表达感情的词句——忧。

《高等数学》精品课教案

《高等数学》精品课教案 课 题:§1.1函数及其性质 教学目的:1.理解函数、分段函数的概念,会求函数的定义域、表达式及函数值 2.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及反函数的定义 教学重点:初等函数的概念、图形及性质 教学难点:分段函数的概念 课 型: 讲授课 课 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自然界中,某一现象中的各种变量之间,通常并不都是独立变化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依赖关系,我们观察下面几个例子: 例如:某种商品的销售单价为p 元,则其销售额L 与销售量x 之间存在这样的依赖关系:L =px 又例如:圆的面积S 和半径r 之间存在这样的依赖关系:2 r S π= 不考虑上面两个例子中量的实际意义,它们都给出了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对应法则,根据这一法则,当其中一个变量在其变化范围内任意取定一个数值时,另一个变量就有确定的值与之对应。两个变量间的这种对应关系就是函数概念的实质。 二、讲授新课 (一)函数的定义 定义 设有两个变量x ,y 。对任意的x ∈D ,存在一定规律f ,使得y 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 叫x 的函数。记作y=f(x),x ∈D 。其中x 叫自变量,y 叫因变量。 定义10 (集合的观点)A ,B 为两个数集,对任意的x ∈D ,存在f ,在B 中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记作:f :A →B 函数两要素:对应法则、定义域(有的可直接看出,有的需计算),而函数的值域一般称为派生要素。 例1 f(x)=2x 2+3x-1就是一个特定的函数,f 确定的对应法则为: f( )=2( )2+3( )-1 例10 :设f(x+1)=2x 2+3x-1,求f(x). 解:设x+1=t 得x=t-1,则 f(t)=2(t-1)2+3(t-1)-1=2t 2-t-2 ∴f(x)=2x 2 – x – 2 其对应法则:f( )=2( )2 - ( ) -2 定义域: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集合。因此,求函数定义域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分母不等于0 ②偶次根式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 ③对数的真数大于0 ④y=x 0 (x ≠0 ) ⑤y=tanx(x ≠Z k k ∈+ ,2 π π)等. 例2 求函数y= 6—2x -x +arcsin 7 1 2x -的定义域. 解:要使函数有定义,即有:

炮兽 精品课教案

炮兽 【教学目标】 1.领会小说的内容和主旨。 2.把握作品中主要人物形象。 3.认识场景描写在小说中的地位和功能。 4.了解场景描写的方法和场景效果。 【教学重点】 1.通过美丑对照原则把握作品中主要人物形象。 2.认识场景描写在小说中的地位和功能。 3.理解雨果在小说中场景描写的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阅读小说,把握小说的内容和主旨 (可让学生在阅读小说的基础上复述故事) 二、了解作者雨果即其长篇小说《九三年》 三、思考讨论问题 问题设置: (一)划分小说的场景,给每一个场景列一个小标题。 (提示:我们在讲解“场景”话题时说,从传统小说概念的角度小说以人物塑造为中心,从场景的角度说,场景同样以人物为中心,但同时还包括事件和环境,小说是由一个一个的 场景构成,虽然每一个场景不一定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是在每一个场景中,人物、事件 都相对集中,环境发生转换的可能不大) 明确:三个场景炮兽肆虐人兽大战赏功罚罪 问题设置: (二)采用美丑对照原则,通过分析场景中对照,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场景创作方法和 功能。 1 / 3

雨果创作主张“美丑对照原则”,他认为“丑就在美旁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 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共存,光明与黑暗与共。”美丑对照原则是雨果最喜欢使用的创作方法。在这篇小说中,他是如何运用的? 场景一:(讨论、交流) 1.炮兽的庞大、凶猛、威力无穷——人的渺小、怯懦、无能(全景) (可适当探讨小说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现炮兽的恐怖) 2.勇士的六神无主——“老人的沉着冷静”(聚焦) 在这一场景中,炮兽越是凶猛,庞大,威力无穷,越是显得的人的渺小、怯懦、无能, 人越是渺小、怯懦、无能,就越是显出炮队队长的勇敢,困难越大,就越能现出人的力量强大,这样的对照,为队长的出场作了铺垫。 面对炮兽的破坏力,大家内心似都充满了恐怖,连勇士都犹豫不决,只有老人沉着冷静,这一对照,暗示了老人作为一位领导人物,所具有的临危不惧的优秀品质,把读者的注意力 吸引到神秘人物的身上。 场景二:(讨论、交流) 1.船员的束手无策——炮队队长的英勇无畏 2.炮队队长的勇斗大炮——神秘老人智取大炮在这一场景中,雨果也是通过船员、炮队队长、老人的层层对照写出了老人的智勇与果敢,与其他人的束手无策相比,炮队队长的勇 气则是为了衬托出神秘老人的有勇有谋,这个场景的重要作用就是通过层层对照,将重要人 物的坚毅、勇敢、智勇双全作了第一次展示。 场景三:(讨论、交流) 1.赏功——罚罪 2.欢呼——惊慌 侯爵的赏功与罚罪都是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对炮队队长的两次截然相反的处置的对比, 是他赏罚分明,刚毅坚定,严酷无情的性格跃然纸上。多用对照法,使雨果的场景创作十分 成功,凸显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为人物出场作了铺垫。 问题设置: (三)《桥边的老人》中,海明威一二百字就展示了军民撤退的壮阔画面,而雨果所写 的第一个场景简单说就是“炮兽肆虐”,但雨果却写了那么多文字,这是怎么一回事?我们 来当一回海明威,根据“冰上理论”,将1—5段中可以删去的内容全部删去。 (保持主要信息,尽量从简) 2 / 3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