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音乐欣赏

浅谈中学音乐欣赏
浅谈中学音乐欣赏

浅谈中学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就是人们的感知,理解音乐体现音乐情感的一项音乐实践活动。音乐随处可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欣赏音乐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音乐作为艺术作品,它也有高低良莠之分,中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水平等的限制,他们对于音乐的认识相对肤浅,常常受社会环境所左右。在当今通俗歌曲,摇滚乐的冲击下,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在中学生心目中就是古董,因而加强引导,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以造就全面发展的合格新人势在必行。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的能力不仅是一个人的审美修养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端正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师生积极性,普及音乐教育,发挥音乐教育的特长,这是着眼未来,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大好事。几年来,在音乐欣赏教学里,我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1.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我们的音乐前辈黄自先生认为音乐欣赏时,欣赏者要经过这么一个心理反应过程:感知外部音响→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欣赏教学时必须遵循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音乐欣赏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它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在小学音乐课中欣赏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拥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美国音乐教育家默塞尔与格连在《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指出:“音乐欣赏课可以说是音乐教育中,设法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5]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正如达尔克洛兹说的:“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音乐欣赏课教学,是音乐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就当前现状看,它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作品本身缺乏吸引力;2.教学设备落后,影响听觉效果;3.教师上课形式单调,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4.学习任务不明确,学习没有目的性。本文就对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作以下三点阐述。 一、运用多媒体 音乐理论家修海林曾说过:“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形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再现中。”[6]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渠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音乐欣赏课,只有开放学生多个感知通道,才能让学生对音乐欣赏做到真正的主体参与,激发起强烈的情绪因素,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意境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这一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新技术,以其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界面友好性、反馈及时性的特点,在教学中集图文声像多形态信息为一体,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知识条理化、弥补了课堂教学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多媒体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也扩展了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巧妙地运用它,教学会取得许多积极的效果。 (一)引情激趣,营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 (二)突破难点,优化教学 心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教学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在音乐欣赏课中,如采用多媒体,把视听结合起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采用CAI动态图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能把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的显示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多媒体辅助,可以优化提高教学效果,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突破创新,扩大补充知识容量。例如在欣赏教学中,以前总是对录音磁带进行剪辑,不仅费时,而且效果不理想,但电脑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剪辑,使以前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效果更佳。 《鸭子拌嘴》的乐曲发展顺序是出发——到池塘——拌嘴——回家,在录音时,可分四次将四个乐段分别命名录制,播放时点击哪个乐段,就会播放那个乐段,还可以将“拌嘴”这一乐段设定成循环播放,反复聆听,便于在欣赏时加深印象,对作品更深入的理解。在欣赏《丰收锣鼓》第一乐段主题时,第一遍播放时,采用原速,学生听完后说表现的是

初中音乐欣赏课《金色的秋天》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欣赏课《金色的秋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西风的话》和《在希望的田野上》、《丰收锣鼓》、《扬鞭 催马运粮忙》,感受相同题材的音乐,不同的表现方法,所产生的不同音乐效果。 2、能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来表现秋天丰收的气氛,并且可以了解几种打击乐 器。 3、听辨民乐合奏《丰收锣鼓》中各种乐器的效果,并能够排列出现顺序。 4、能够自选乐器为《扬鞭催马运粮忙》伴奏,并随着音乐模仿马蹄声和动作。教学重点: 体会音乐如何渲染气氛,描绘场景 教学重点: 听辨民族乐器的音色并排序 教学媒体: 多媒体,云锣,木鱼,碰铃,小钹,响板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联系秋天的自然景色变化,引导学生说出秋天应该有的情绪,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从而,引出音乐作品是如何运用多种形式来表现秋天落寞的情绪,以及秋天丰收人们喜庆的场面。 展开新课 1、播放音乐《西风的话》

设计提问:该曲的音乐风格,节奏特点,以及它所表达的音乐感觉是什么样的。 (抒情歌曲,速度中速,表现了深邃悠远,余味无穷的意境,有点淡淡的忧伤。) 2、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设计提问:① 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欢快,热烈,喜气洋洋的情绪。) ② 音乐中出现了哪些事物?表现了什么场景? (炊烟、小河、冬麦、高粱、荷塘、果香等等,表现了一副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 3、从农村富了,粮食丰收了开始,引出农民欢庆丰收的场面。 4、选择合适的乐器。来表现丰收场景。 主要乐器:笛子、二胡、云锣、木鱼、唢呐等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选择乐器,更有利的加深印象。 5、播放民乐合奏《丰收锣鼓》,请听辨先后出现的演奏乐器。 ①堂鼓②唢呐③唢呐④二胡⑤云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听觉灵敏度,也可以加深对民族乐器的印象。 6、给音乐分段。每一段表现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开镰收割,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 第二部分:竹笛开始,表现秋天美景,抒发劳动者欢快的心情。 第三部分:全曲高潮,表现欢庆丰收的热烈场面。

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初探

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初探-旅游管理 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初探 赵秀莉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变,教育部越来越重视德智体美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高中课程的设计安排应该推崇这一模式。高中院校在课程中设立音乐教学,帮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以及欣赏音乐。高中音乐欣赏课是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板块,并且高中生能够利用学习音乐欣赏课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时能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然而在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方面的不足,这就阻碍了高中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培养高中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本文着重阐述高中音乐欣赏课的相关学习内容,探索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一、引言 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开设目的是为了放松高中生的心理压力以及给予高中生音乐上的享受。国家教育体系中开设音乐欣赏课是为了让更多的高中生,在紧张的学习中,能够听到一些舒心的音乐得到放松,缓解高度紧张的学习压力。将音乐欣赏课作为高中课程的必开课,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教育计划,也是高中院校应该注重的课程教育。高中院校的课程体系安排在每一个学期都设立音乐欣赏课,帮助学生在每日紧张的语数外学习中得到放松。音乐欣赏课的课堂气氛是活跃的,轻松的氛围带给学生感官和心灵上的体验,不仅仅可以放松学生的心理,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品位。 二、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目的 高中院校在教学计划中设立了音乐教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音乐教学释放

了学生的高考压力,带给学生放松的学习。音乐教学的形式多样化,有音乐欣赏、教唱学习、听唱结合、示范教学、自我练习等学习形式,不同的教学形式带给学生的直观感受是不同的。国内外的音乐名人有很多,其音乐风格迥然不同,外国音乐豪迈奔放,热情洋溢;中国音乐有其古典之美,优雅动听。每一种音乐都有自身的独特魅力,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上,老师可以将不同的风格的音乐欣赏分课时进行教学。尽量让各种类型的音乐都能给学生欣赏一次,增加学生对音乐的熟知和认识,丰富高中生的视野面和知识面,让其能在三年紧张的学习中得到一些心情的愉悦。 三、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高中课程设计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在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就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帮助了音乐欣赏课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欣赏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 (一)许多高中院校对音乐欣赏课设置的不重视,大部分的院校注重的是语数外及其他重要考试课程的教学,对音乐体育等课程却持置之不理的态度。这类院校不仅不重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甚至在高中三个年级都不设置这类课程。不仅没有音乐欣赏课的上课设备,更加缺乏音乐类教师,在这类院校的看法中,他们认为音乐欣赏课是一种浪费学生学习时间的体现。 (二)部分院校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虽然部分院校设置了音乐欣赏课程,但是其教学形式和教学理念是非常落后的,教学的方式不注重多样化教学,只是单一的放音乐给学生听,这种不重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教学形式应该被社会淘汰。

浅谈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导入

浅谈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导入 武进礼嘉中学戈玉燕【内容提要】:高中音乐欣赏,是一门让学生用情感、用知识体会和分析音乐作品的课程,要让学生们了解它们、热爱它们、喜爱他们。但是由于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年代和时代背景与现在的时代相隔久远,或是内容上与学生们今天的生活内容“格格不入”,所以就造成了学生们喜欢音乐课,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要结合古今、结合综合学科知识,吸引学生去感受、去了解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所以教师从新课一开始的导入就要激起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心理,让他们自己喜欢到你的音乐课堂中来学习。 【关键词】高中音乐欣赏导入兴趣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的影响是最直接、最动人心扉的。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作为塑造人类美好心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将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但是,由于音乐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学生就不太重视,会出现课堂纪律松散、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教学任务就不能很好地完成,针对这种情况,我认真思考了如何上好一节音乐课,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音乐课、爱上音乐课,思考过后,我觉得要想上好一节课,让学生心甘情愿、热情洋溢的跟随你走进音乐课,那么,新课的开端——导入是很重要的。 导入是新课教学的第一步。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优秀的教学导入环节,不但能够起到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爱迪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离开了对音乐的兴趣和情感,就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只有当学生对音乐怀有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地学习音乐。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对导入环节的设计,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不同的导入方式,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导入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不管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进行设计,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他们所需要的、所喜欢的去设计。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采用以下几种导入方式: 一、故事导入法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论文 一堂音乐课生动与否,是看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与配合。如果只有教或者只有学就没有默契可言,没有生动可言,更没有没有效率可言,没有效率就是我们教师的失败。怎样才能做到教与学的互动是我们一直苦苦探询的一个问题。本文旨在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和一些教学实践经验,并参考部分音乐教学论文和专著而成,以音乐课上如何来搭建师生之间的默契桥梁为主题,以如何提高教、学的效率为目标,较浅显的做了以下论述。 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是通过聆听音乐、欣赏音乐而达到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的活动。音乐课不仅是一种审美活动,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步骤。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的改革给我们的音乐课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学生喜欢音乐不喜欢音乐课仍然是个通病,在音乐课堂中,音乐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缺少师生互动的现象仍然存在。 一个人的情绪是极具感染性的,人们的情绪情感很容易相互感染,相互影响。在课堂上,教师的情绪应该是非常富有感染力的,不同的教学情绪收到的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例如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学生们参加活动不积极,如果此时老师采用消极的态度,可能活动就没法再继续进行下去,相反如果老师主动的为大家起个好带头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可能此时的课堂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在我看来学习应该是非常快乐的,所以作为老师的我,时常都提醒自己要把快乐带到课堂上,带给我的每一位学

生。教师快乐的教学,学生才会快乐的学习,作为非主科的音乐课更应如此。 目前教育界大力推行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新课程的全新改革旨在提高课堂的效率,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怎样才能做到呢,关键在于课堂中“教”与“学”,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与“学”的配合默契度,怎样来提高两者之间的默契度还值得我们继续总结、研究。

浅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浅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音乐教师应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手等感官,用懂音乐的耳朵来聆听世界万物之声;用聪慧的眼睛来捕捉人类,大自然乃至宇宙的美的瞬间;用稚嫩的双手描绘出心中的音乐蓝图,从而引导出学生丰富的灵感。音乐欣赏是人类诉诸于听觉的感性活动,它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觉。那么,音乐教育者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呢?笔者认为要从课内外多方面启迪学生感受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并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内涵。 一、课外延伸,在生活中体验音乐的美妙 在课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与课本欣赏课题相关的各种资料(音像、图片相关的诗文介绍、与音乐相关的实物等),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录下各种美妙的声音,配上自己的解说,制作成一个有关音乐专题的片断。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来体验音乐,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课内感受,在音乐的殿堂中品悟美的真谛 音乐教师切忌把音乐欣赏课上成政治理论课,应该让“乐、情”始终贯穿整个音乐课堂。 1.情境导入,激发审美欲望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人的心理动力机制的中心。晓之以理,必先动之以情。无需慷慨激昂的陈词,无需花枝招展的动作,音乐便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最通用的语言。用本堂课的主题音乐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音乐课堂,让学生产生一种神圣、奇妙的感受。接着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随心所欲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展现心中最原始的情绪体验。表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可以用彩色的画笔绘出抽象的线条、不规则的图形或具体形象的实物实景来表达;也可以用朴实或华丽的文字语言——诗歌、散文的形式来表达;还可以用舞蹈形体动作来表达展现……音乐,绘画,文学,舞蹈,各种艺术形式是共通的,美妙的音乐会把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艺术意境。教师只需微笑地带着欣赏肯定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并对他们的表达方式作出一定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的目的就在自然而然中达到了。 2.知性讲解,了解作品背景 教师一边让学生倾听音乐作品,一边用生动的语言简介作品背景,从而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让学生领会每一首音乐作品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也不是无病呻吟的,它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典故。例如:我在“鉴赏与感受——中国民歌”这一单元欣赏课的教学中,通过阐述中国民歌几千年来历经各个朝代发展演变的历史,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歌是民族艺术遗产中的瑰宝。从古至今,民歌一直紧密地伴随

浅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浅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发表时间:2010-08-10T14:25:02.780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6月第1期作者:何轶 [导读] (四川省武胜县职业中专学校,四川武胜 638400)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6A-0148-01 音乐欣赏是进行审美教育、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前苏联著名音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文化是培养道德文明和智慧的重要条件之一”。那么怎样才能上好音乐欣赏课呢?作为新世纪音乐教师,任重而道远。要想取得较好的欣赏教学效果,我们必须转换旧教育观念、旧模式。尽自己所能为学生创设一切条件,尽可能让学生全方位置身于课堂教学,参加到教学活动中,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下面我就结合本人的实际工作谈一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一、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1.多听、多欣赏各种类型、风格的音乐作品 音乐欣赏能力的形成,首先是要多听、多欣赏音乐。听的多了,自然慢慢地就能听得懂,这是一个相对的过程。开始觉得好听,就要经常去听。当然,开始时可能只是一种朦胧、初步的感受。如果继续听下去,就能逐渐感受到音乐的变化和特点,不如能够辨别出不同特点的旋律、节奏和音色,同时对音乐所表达的感情、意境也会有所领会,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说是听得懂音乐了。多听音乐,还应该多听各种各样的音乐,不断扩大自己的音乐欣赏面,正如科普兰所说的那样:全部投入音乐意味着要扩大自己的趣味,只喜欢传统类型的音乐是不够的。趣味象灵敏度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是天生的,但这两者都可以通过明智的练习得到发展。这就是说对各个时期各种流派的、新的和旧的、保守的和现代的音乐都要听。这意味着尽可能不带偏见地聆听。广泛地倾听各种类型和不同风格的音乐。一方面可以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从对音乐作品的比较和鉴别中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总之,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只有通过欣赏者自己的聆听、欣赏,才能逐步获得音乐欣赏能力,除此之外是没有其它捷径的。 2.学习有关音乐知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学习一些音乐知识,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必需的。特别是欣赏一些比较大型的、结构复杂的音乐作品,例如交响曲、协奏曲、歌剧等,更要尽可能多学习一些音乐知识。音乐知识的范围很广,学生不可能全部掌握,这就要求有选择地学习和掌握一些音乐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一方面是关于乐理的知识,例如音阶和调式、主题和旋律、节奏和节拍以及乐谱的读法等。学习这些乐理知识,并不是要求每一个学生对乐曲进行理性的纯技术分析,那是音乐理论家的任务;而是要求学生学了这些理论知识,去更好地感受和欣赏音乐。另一方面是关于音乐背景的知识,这包括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作品的风格流派,作曲家的生活经历、艺术道路、创作个性以及具体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等。学习这些知识不是为了对音乐作品进行概念上的分析,而是使学生不仅能够了解音乐作品的外部音响形式,而且还能通过这些音乐知识去进一步了解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领会音乐作品。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一要多听各种类型、风格不同的音乐作品;二要学习有关部门的音乐知识;三是提高文化修养,丰富生活阅历。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一要靠音乐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感受与见解;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去体验音乐、理解音乐,这样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自主、探究、交流的生动过程,实现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全面发展过程。 二、音乐欣赏的审美功能与综合效应 音乐欣赏是一项音乐审美活动,它的基本意义是从中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音乐欣赏的对象多种多样,人们欣赏音乐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是围绕着音乐的审美体验这一中心来进行的。如果说音乐欣赏的作用,那么,从中获得审美体验就是最基本的作用。 而所谓音乐欣赏的综合效应,按我们的理解是指伴随着审美体验所发生的其他效应。例如:欣赏军乐队演奏威武雄壮的进行曲,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还会产生振面精神、整齐步伐的效应;欣赏女声演唱的温柔恬静的摇篮曲,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还会对婴幼儿产生催眠的效应;人们在劳动歌曲的演唱和欣赏中,既可获得审美的体验,又可产生统一劳动节奏、鼓舞劳动情绪的效应,这些都可以说是音乐欣赏所产生的综合效应。 总之,音乐欣赏从其作用与效应上说,最基本的是审美体验,与此同时发生的各种综合效应,无不是在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实现的。而综合效应的发生又丰富和扩展了音乐的审美效应,使音乐欣赏在给人以审美愉悦的同时,又能多方面地发挥作用。 三、日常教学中,在音乐欣赏等方面进行的几点尝试 1.创设情境,引生“入情” 在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音乐,学生每天都要“被迫地”接受许多音乐信息,这种无意识的听,往往都是“听而不闻”,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一种不良的听觉习惯。这种不良的听觉习惯如果不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地加以纠正,那么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听觉分析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而且,这种听觉的不良习惯还会延续到课堂教学上,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校的音乐教育。由此可见,加强音乐欣赏教学,培养学生“听”的艺术,提高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农村中学的学生,知识比较窄,不能理解一些音乐作品的意义和内涵,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只有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方能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从而提高审美能力。每个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利用这一特点,将音乐作品的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结合故事来欣赏音乐,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鲜明的音乐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陶冶了情操。如欣赏《Do Re Mi》时,在欣赏歌曲前先播放美国好莱坞音乐剧《音乐之声》的一个片段,然后简单地介绍一下影片的主要内容。在欣赏歌曲的时候,学生就能更全面地了解歌曲是女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坐在草地上所唱,从而也更理解了美国乡村音乐的旋律风格和演唱特点。 2.鼓励参与,引生“动情” 高尔基说过:“在听音乐时,得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去补充……”。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平时接触知识面比较窄,认识事务很浅显,所以联想不够丰富,但在音乐欣赏中对音乐情绪的直接感受能力并不差,而且自我表现欲望很强。他们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手舞足蹈起来。因此,音乐欣赏课堂中要给学生“动”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动”中加深对歌形象的联想,从而增强对音乐的表现力。教师要

浅谈对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的认识

浅谈对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的认识 一、音乐鉴赏的模块功能和价值 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是能让学生获得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 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高中学生,更应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进而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教材中《音乐鉴赏》的框架:共有18个单元,36个课时。 框架思路充分体现了多元文化价值观。既强调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弘扬,又重视对世界音乐的了解;既强调对传统音乐的继承,又重视对现代音乐的学习;既重视艺术性,也关注流行性。 二、音乐鉴赏的内容标准 详细地规定了学习音乐鉴赏的方法与步骤,最终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这也是我们正确把握课标方向的准绳。 课程标准的内容共有11个要点, 1、聆听丰富多彩的音乐,从中体验音乐的美,享受欣赏音乐的乐趣,增进对音乐的热爱,养成欣赏音乐的习惯。 2、能够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常见音乐体裁及表演形式,认识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欣赏中外作曲家的优秀音乐作品,感受、体验其民族风格、地域风格和时代风格;认识、了解不同音乐流派及其重要代表人物的生平、作品、贡献等。 4、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和世界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 5、了解中国音乐发展的主要线索和成就。了解西方音乐不同发展时期的简要历史。 6、聆听有代表性的通俗音乐作品,认识了解中外通俗音乐的发展简况,并能对其做出评价。 7、能够联系姊妹艺术或其他相关学科,对所聆听音乐作品的音乐风格、文化特征作比较,并进行综合评论。 8、学习音乐美学的一般常识,了解音乐的艺术特征,能够对标题音乐和非标题音乐有基本的认识。 9、能以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对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或社会音乐生活现象做出恰当的评价及选择。 10、能够借助乐谱熟悉音乐作品的主题。 11、能够在电脑上应用相关软件欣赏音乐,并能够通过互联网搜寻和下载音乐资料。 三、音乐鉴赏的特点 1、突出对各种音乐风格的把握和提炼,以点带面,从小见大。 2、开放性的学习,注重实践,使课堂延伸到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 3、每个单元都设计了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初探论文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浅谈 内容摘要: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中我就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结合了自己的实际经验,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讲述通过运用直观教学,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想象,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体参与音乐实践,以此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的能力、与音乐创造能力。 关键词:直观教学;主体参与;营造氛围;情感互动现今在很多学生的眼中,仍有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其实自“学堂乐歌”后,由于种种原因,这种音乐课上只教唱歌的形式,确实一直延续了90多年。而到了现在,这种制度和观念却早已落后了。音乐欣赏,即感受与鉴赏,作为现今音乐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领域,已越来越被音乐教育界所重视,它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让学生在流动的音响中靠听觉来感受音乐形象,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和创造音乐之 中。 但是,传统的欣赏教学已愈来愈不受学生的欢迎。在我们的欣赏课中,一般为先介绍作品基本情况、创作背景、作曲家,然后进行初步欣赏;接下去就是分析曲子,乐器,表现手法,再度欣赏。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就在于教师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于是往往出现教师在上面口若悬河,学生却是云里雾里,甚至根本不想听。那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就是摆在每位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 问题。 我是一名农村中学的音乐教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是我在工作中十分关注的问题。 通过实践和探索,我认为以下一些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一、运用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说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健全审美心理、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的。对音乐感兴趣是青少年的共性,有许多学生往往把每周一节的音乐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刻”。特别是在上到欣赏课的时候,如果我们教法呆板,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学生就会失 去学习的兴趣。 我们的学生在欣赏课中,认识音乐主要靠听觉、想象来完成。其实,视觉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通觉作用。比如说美丽的挂图与优美的板书就能令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忘情的学习。例如:在教唱歌曲《阿西里西》时,我在黑板上画了美丽的傣家竹楼,把歌谱和歌词抄在水波荡漾之中,学生一进教室,就被这强烈的视觉冲击所吸引。上课时自然格外用心。在教唱歌曲《保卫黄河》时,利用大幅彩色挂图引导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兴趣。另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福音。多媒体教学的兴起,使课堂更加生动、精彩、形象逼真。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音像同步展现夕阳西下,皓月东升,江上微波涟涟,白帆点点。乐队的演奏如同正坐在音乐厅中现场欣赏一样。学生们忘情地投入在民族器乐所展现的清丽优雅的意境中。再者在学习戏剧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看录像、听唱腔、见脸谱和戏装、知道舞台美术、用上锣鼓、学点念白和走步、甚至学一两个唱段等,通过这些最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戏剧有了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和体验,对于理解、评价京剧艺术也有 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所以在欣赏过程中,运用一些直观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的音乐欣赏、变抽象为直观。这样的方式能让教师教地更轻松,学生学地更乐意,更投入。

如何搞好农村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

浅谈如何搞好农村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 【摘要】音乐欣赏课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音乐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但在很多农村中学中,常常忽视了音乐欣赏课教学。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从四个面就如何搞好农村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展开论述。 【关键词】夯实基础;学会聆听;分析比较;辅助欣赏 音乐欣赏课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音乐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前苏联著名音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文化是培养道德文明和智慧的重要条件之一”。音乐欣赏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积累音乐词汇,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乃至世界音乐文化的情感。 音乐欣赏课越来越受到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视,可在许多农村中学,由于经济落后,教学设备简陋,加上音乐教育资源的严重匮乏和教学理念陈旧,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浅薄,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教学活动还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音乐欣赏教学往往被忽视。在不少农村音乐教师的理念中,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课堂上学生并不是认真的聆听音乐,有的交头接耳,有的昏昏欲睡,有的在做其它作业,根本谈不上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受。学生喜欢音乐,但不愿上音乐课。 针对农村中学音乐欣赏课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就如何搞好农村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提出几点看法。

1 夯实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欣赏技能训练 在一些农村小学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没有开设音乐课,即使开设音乐课,也被语、数等学科占用,好点的也就是把音乐课上成单一的唱歌课。加上教学设备简陋,使音乐欣赏枯燥、单调,这样就使得学生音乐知识缺乏,他们上初中后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减小,因此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也难以理解音乐作品。很多学生对一些基本乐器都不认识,不能鉴别这些乐器发出的音色,又怎么能对一部音乐作品进行体验感受呢?因此需要对学生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欣赏技能训练,如节奏、节拍、拍子、拍号、调式、调性、常用符号,以及有关的欣赏知识。当然,讲授这些知识应在运用的过程中有机穿插进行,注意方法,以免将音乐欣赏课上成枯燥无味的理论课。加强基础训练主要是指节奏的训练。小学六年的音乐课,多多少少学生都在节奏韵律上有些感知。上初中后,在音乐教学中进行以学生为主的创编。比如,教师写出各种小节奏型,让学生去用不同的拍号编写出各种节奏型,或用格字式编写出各种节奏,能让学生用不同的拍子,按不同的顺序编出节奏进行节奏韵律练习,或者两人或多人编节奏进行练习,然后让学生来拍击自己编写的节奏,这样训练往往会获得较好的效果,并能在训练中让学生懂得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通过以上措施可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进一步提高音乐素养,为上好音乐欣赏课完成重要的一步。 2 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使学生学会聆听 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也是欣赏音乐和鉴赏音乐的基础,只有培

浅谈怎样上好音乐欣赏课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感受与鉴赏的教学应注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活力的讲解提示,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并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使人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满足,身心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在这里本人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音乐欣赏课的几点体会。 一、聆听初步感知---营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俗语说:“触景生情”。说明了氛围对人的情感的重要,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使学生在“音乐心理”中去感受作品。同时有意识地营造探究过程中的兴趣情景、问题情景,以景激趣,以情启思。1、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演奏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进行音乐欣赏课马头琴独奏曲《万马奔腾》的教学活动中,我通过让学生认识接触实物马头琴,利用多媒体播放的演奏方式,感受马头琴的音色,从而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接着运用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利用多媒体观赏感受万马奔腾的赛马情景,音画结合,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学生很快就被引入作品的意境中,让学生对乐曲更容易理解与感受,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达到了感受美、欣赏美的教学目的。2、要从课内外多方面启迪学生感受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并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内涵。从课外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与课本欣赏课题相关的各种资料。例如我在讲授欣赏课《青春的旋律》选曲时,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为了使学生在欣赏课中感受“青春旋律”主题,选择了几首关于青春主题的歌乐曲:《青春舞曲》,《十六岁的花季》《共青团之歌》等,选择这几首歌曲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不同年代反映青春的不同理想,和平年代与战争年代所做出的努力,首先播放这几首歌乐曲让学生初步感知,学生看了视频歌曲播放后沉醉其中,陶醉于心。 二、情感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情感体验阶段是音乐欣赏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获得情感体验。音乐的长处在于传情,运用音乐的各种要素巧妙地引导,让学生参与到音乐当中去感受、想像、理解、再现音乐形象。例如在教学欣赏《十六岁的花季》时,我先简要介绍这首主题歌的电视剧《花季少年》故事情节及创作背景,初步揭示其思想意义,端正学生的审美态度,让学生感受花季少年的活泼快乐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当我再次播放(视频)影片主题歌《共青团之歌》时,学生的表情一下变得深沉,说明了学生直接接受音乐的感染,产生情感的共鸣,这首歌曲体现了共青团员们带着无限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伟大情怀离开家乡母亲依依惜别参加战争的情景。最后一曲欢快的歌曲《青春舞曲》阐述了青少年时代要珍惜青春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师生一起边唱边跳,学生拿出自制的乐器(瓶装沙子、碗筷子)让学生在创作律动和创编节奏中感受和体验新疆民歌的风格特征. 设计舞蹈在这种边唱边舞的活动中,积极的情感体验和主动的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轻松活泼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音乐教学论文-浅谈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

浅谈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 引言 一直以来,在高中音乐教育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存在着种种问题,不少音乐工作者对此进行了讨论。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大量音乐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新的《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音乐欣赏课在高中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才得以确定,并得以重视。笔者通过对高中音乐欣赏课的现状以及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本身所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初步的建议和措施,供从事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教师参考。 一、高中开设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 音乐欣赏课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并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其在高中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音乐作为一门听觉的艺术,它不仅调节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的紧张节奏、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力、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培养,有着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功能。音乐欣赏课作为音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1、对学生生活的调节作用 高中阶段的文化学习是很繁重的,尤其是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不仅在学习上有压力,在精神上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在学习之余,他们可以通过听音乐来舒缓紧张的学习节奏,调节疲劳的神经,减少心理压力。因为,听音乐能使人愉快,心旷神怡,得到美的享受。而且,科学证明当悦耳的音乐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层以后,优美的旋律能刺激神经系统,随着感情的变化,使人精神愉快,情绪振奋,同时起到加强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促进消化,解除疲劳的作用。 2、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作用 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并不是只有思想道德课之类的文化政治课才能发挥作用,音乐同样能够起到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作用。在音乐课还没有得到中学教育重视的时期,中学教育中就把音乐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辅助手段,可见音乐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作用非浅。从音乐欣赏本身来看,音乐欣赏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确实发挥着重要作用,优美高尚的音乐,有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中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中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 3、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作用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极其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情意素质,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音乐教育中,音乐欣赏能使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赏析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获得音乐所能表现的思想和意境,获得情感的陶冶和培养。

初中音乐欣赏课目的

初中音乐欣赏课目的 近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正进行着一场史无前例的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的“道路上”,实行新的课程改革成为了行进中的“重要动力”。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积极的学习《音乐课程标准》,想把新 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新的实施方法用于自己的课堂 中去。音乐课程计划中音乐的感受欣赏作为重要模块逐渐受到了教 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视,音乐课已经不是简单的“唱歌课”了,新 课程的基本理念已经赋予它新的要求,音乐审美成为了核心,在音 乐欣赏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感知能力,提高音乐审 美情趣从而陶冶他们的情操。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无效的,乏味的, 甚至是痛苦的,那么就更谈不上产生情感共鸣,更谈不上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了。所以怎样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出发点。 初中音乐欣赏课目的创作音乐欣赏环境 1、生活中的音乐环境: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从不爱听音乐到爱 听音乐再到会听音乐的过程,但是每个人对所听到音乐的感受是不 同的,“音乐的耳朵”需要大家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去训练它,刺 激它。就像学习语言一样,长期的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学习,那么 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如果孩子们时常处于一个音乐环境中,让他们能不时地触碰到它,即使他们只是听到而已,并不是在 欣赏它,那么潜移默化的,他们也是在受到音乐的浸染。从初步感 知上接触它,聆听它,那么如果在课堂上出现了那些乐曲,学生会 觉得好像似曾相识,会对它产生亲切感,而不是满耳陌生的“天外 来音”不知所谓了。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聆听音乐寻找音乐,如从自 己喜欢的影视、动画作品中聆听优秀的音乐;在平常的节日庆典中聆 听不同环境下,不同风格的音乐。 2、课堂学习环境:例如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集中注意力,力求达到教学最优化。将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探

浅谈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音乐欣赏课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和对音乐的鉴赏力,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起着重要的作用。 面对不同的学生,音乐欣赏课也应采取不同的教法,应针对你的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材,探索适应于其心理、生理及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你的欣赏课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怎样适应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上好音乐欣赏课有着如下几点体会: 1.针对年龄特点选择适合教材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关键。初中阶段,从11、12岁至14、15岁,属少年期或学龄中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已不满足于小学阶段的活泼、快乐,描写小动物和描写人生活的音乐,他们对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开始逐渐将兴趣转向能满足其多方面感情需要的音乐作品,例如:优美、活泼的,开朗、奔放的,兴奋、激昂的,悲惨、哀怨的等等。 这个时期,可以有针对性的将中外一些优秀的经典音乐作品介绍给他们,让他们广泛的接受各种音乐信息,扩大音乐视野,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 1.1 有优美音乐旋律、结构简单的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音乐作品最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比如:外国作品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中国作品《鸭子拌嘴》、《金蛇狂舞》等。 1.2 初中生生活范围大了,接触的事物多了,其情感情绪也日益丰富,虽然这种情感还不稳定,但对了解各种情感的音乐已经有了兴趣,像描绘美好爱情的中国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表现喜悦之情的《北京喜讯到边塞》,表现节日欢庆之情的《春节序曲》,歌颂对大自然热爱之情的《蓝色多瑙河》,表现作者个人感情的《未完成交响曲》以及包含音乐家创作心情的《惊愕交响曲》等等。 1.3 初中阶段的孩子意志品质不断得到发展,自觉性较小学阶段有了明显的增强,他们钦佩意志坚强的英雄人物,模仿性强,也希望自己成为意志坚强的人。针对这一特点,外国作品贝多芬《第五交响曲》、肖邦《C小调革命练习曲》、中国作品《草原英雄小姐妹》、《嘎达梅林交响诗》等表现个人英雄气概的作品是最佳选择。 1.4 对欣赏音乐的兴趣,而保证这个兴趣的前提就是选择最优秀的音响资料,对那些虽然是名曲,但在演唱、演奏上经过随意篡改原作品的“通俗音乐”则必须拒之于欣赏教学的课堂之外。 有了好的音乐,怎样让学生喜欢,愿意听且从中受益,就要看教师用什么方

[欣赏课,上好,音乐]浅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浅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音乐欣赏是普通高中的必修课,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与途径。高中音乐教材选编了大量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传统的音乐欣赏课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因此,如何优化课堂教学,上好每一堂音乐欣赏课,从而积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领学生步入高雅的艺术殿堂,就成了音乐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音乐欣赏德育审美能力高中音乐教材汇集了大量古今中外经典音乐作品,这些作品有着极高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对于培育和提高青少年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审美情趣、思想修养,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一、课堂导入要新颖,吸引学生 一堂好的音乐欣赏课,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开始。由于流行音乐和国外音乐对我们国内音乐文化的冲击,使得学生们的音乐文化生活变得单一肤浅。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怎样使学生的音乐文化生活多样化,深刻化,这就是高中音乐欣赏开设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这些音乐作品离现在学生的时代和生活很“遥远”而且“格格不入”,所以就形成了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结合综合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入你的音乐课堂之中。 音乐课与其它的学科教学一样,导入新课是教学的首要环节,好的导入方法有着其他环节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方法标新立异,而又不失自然自在,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对所学习的音乐兴趣浓厚,课堂上学生兴致盎然,教者得心应手,学者轻松愉快。导入新课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在思想上产生“我愿意学习”“好有意思”等的愿望,学生有了这样的兴趣,会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 二、教学过程中多学科结合,融会贯通 (一)音画交融,视听互补,可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一切创造性思维离不开想象,无想象就绝无创造。正如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想象比知识还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们在音乐教学中,用图画的描绘,实物的演示,能使学生在音画交融,视听互补过程中激发联想,培养想象思维。 1.创设情境,激发联想。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绪,必须有一个实际的思绪,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绪的开始阶段。因此,为了让学生在感性接触教材时,能获得诱因化刺激,我们可设计适当的情境,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表象、联想和想象中把握对象。如在欣赏德彪西所作的《大海》乐曲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和声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可让学生闭上眼睛听乐曲,这时教师再给学生介绍作品的情境,一轮红日渐渐升起,天空由紫色变成青色,逐渐增加了光辉,一副开阔的大海黎明景色就被生动的描绘出来了。当音乐进行到一半时,海风吹到海面,引起阵阵骚乱的潮声,犹如风和海的对话,此时配合大屏幕的大海画面教学,在此情此景的音乐感染中产生强烈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