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之安防

物联网之安防
物联网之安防

物联网飞速发展安防企业迎来新春

物联网简单概括和描述就是“物物互联、智能感知、物物互动、智慧处置”,从技术角度来说也叫传感网。2010年是中国物联网产业起步关键的一年。这年物联网产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研究机构、企业联盟及应用推广机构遍地开花。在无锡、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福州、深圳、广州、重庆、天津等城市一大批物联网示范项目投入建设并广泛应用到了公共安全、环境监测、智能交通等十余个领域,物联网产业开始实现跨越式发展。

物联网行业概况

物联网的发展情况

目前物联网产业发展主要还是依托政策牵引。2010年1月4日,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国家传感网工程研发中心在太湖国家软件园正式揭牌,拉开了2010年物联网迅猛发展的序幕。2月工信部将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批准为物联网示范基地;“感知北京”示范工程首批项目在中关村签约。3月,温家宝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上海物联网中心在上海市嘉定区揭牌。4月,首届物联网应用峰会召开,工信部透露采取四大措施支持电信运营企业开展物联网技术创新与应用。5月,“中国RFID产业联盟(天津)基地”正式挂牌。6月,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在北京成立,以推进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和标准的制定。7月,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等60家单位加入国内首个物联网联盟,以推进物联网产业链完善、各方互利共赢共同推进物联网标准应用和大规模产业化。

2010年,在“感知中国”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政府、资本、产业等各个层面对物联网的高度关注,促进了物联网、传感网从一个概念向一个产业的成功转变。无锡市物联网的发展就是“感知中国”的一个缩影:一方面政策渐渐明朗,政府在财政、信贷等多方面对物联网的发展进行大力扶持,对于智能交通、环保监测、公共安全、工业控制、医疗卫生等领域

优先推进示范应用。据悉,截至今年8月,无锡机场物联网防入侵、感知市民中心、太湖水环境自动感知系统、安全自动防护系统、智能家居等12个领域79个项目得到应用。另一方面,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紧密合作重点攻克关键技术,推进标准化,完善产业链。目前传感网络国际标准有五项,无锡已参与了三项,牵头其中一项;国家标准有十项,无锡已参与了九项,牵头的有三项。无锡已吸引248家物联网企业进驻,去年实现物联网产业产值220亿元,今年上半年仅无锡新区物联网产业就完成产值90亿。

目前,以无锡为感知中国中心,北京、上海、福州、深圳、广州、重庆、昆山、成都、杭州等城市也迅速加入“感知中国”的队伍中,中国物联网产业已经成功起步正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物联网产业规模

物联网产业规模到底有多大?著名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言:2020年,物物互联业务与现有人与人的通信业务比例将达到30:1,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将是物物互联;美国《福布斯》杂志:未来的传感网比现在的Internet大得多;赛迪:2015年物联网产值将达7500亿元人民币。就安防行业而言,美国在美墨边境研制“虚拟栅栏”投入470亿美元,我国边境线长达4万多公里以此投入则“感知边防”市场规模将达5000亿美元;中国现有安防市场规模已过千亿,在物联网技术促进下这一规模将呈现数倍增长。

在无锡,仅去年物联网产业规模就达220亿元,我们有理由相信无锡市能实现2015年达到2,500亿元的产业发展目标,那么物联网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的时间并不遥远。

物联网应用情况

物联网应用本着重点行业优先发展的思想,目前正在重点工业领域、基础设施、环保监测、公共安全、工业控制、医疗卫生等十余个重点领域大力推行应用示范。

感知环保

2010年4月1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来无锡参加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会议,充分肯定了无锡市在太湖治理中的成效,对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将传感网技术应用到太湖

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给予了高度评价。太湖水面3.6万公顷,传感网系统在湖泛相对严重的地带全覆盖,全天24小时自动监测,并结合陆上屏控及环境卫星遥感,形成太湖水域“三位一体”预防监测体系,省时、省力、及时高效将蓝藻“一网打尽”,这是一个大的应用。

目前,物联网技术在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噪声与环境监测等方面均已经得到了应用。环保产业正从单一治理向综合治理、全过程设计控制发展,这为感知环保应用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感知物流

2005年RFID就开始物流行业试点应用,基于条码技术的物流配送中心在传统配送中心基础上引进了RFID技术,取代了传统配送中心在验货、拣货、清算等作业过程中的手工作业,一定程度上提高作业效率,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经过5年的技术积累,物联网的旋风正将物流信息化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采用RFID、超宽频及Wi-Fi实时定位、智能终端、PLC、传感器等将运输、仓储、装卸、整理、配送等融合,全程追溯,形成完整的供应链有效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感知物流在全国范围正以星火燎原之势发展起来。以江苏为例,智能物流传感网作为十大经济领域传感网示范工程之一,成为其传感网产业规划的重要内容。

感知医疗

通过RFID、传感器技术建立医疗设备的监督和追诉,医疗服务电子便携医疗随访等物联网医疗应用在部分地区已经建立起来了。据悉,卫生部提出要在社区医疗区域的资源共享、身份识别、药品、血液、卫生、耗材、医疗器械生产管理追溯、医疗和医保信息共享、城乡的医疗一体化等十余个方面推进物联网技术应用。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电子医疗体系,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更加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系统在日本、美国、欧洲等地区已经中国的北京、上海等市已广泛使用。利用智能交通动态化、全局化、自动化、智能化的优点实现有效的交通监管、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通行效率。浙江嘉兴正试点建设的智能交通系统就是一个典型的

物联网在交通领域的应用,该系统采用无线传感网技术实时监测交通信息,全面感知城市道路上车辆及车流量信息,实现信号灯智能控制,车辆路径追踪,交通诱导合理分流,公众服务等,为交管部门交通监管和路政规划提供有效保障。

物联网的发展给安防行业带来的影响

未来,物体变得智能,有了物联网,当司机驾驶中出现误操作时,汽车会自动报警,钱包会提醒主人:别人在摸它,旅行箱会通知安监里面放着浓硫酸……这些绝不是科幻电影的镜头,中科院上海微系统研究所在浦东机场建成投入使用的周界传感网防入侵系统把它变成了现实。该系统覆盖约30公里周界采用了10余万只传感器,3万多个传感网节点形成一个传感网络让整个围栏智慧起来,去全面感知其周围“三维空间”靠近目标是什么、在哪里、干什么进行智能判决后再报警,并能对局部气象自适应调节。该技术在上海世博会、无锡市民中心、无锡机场等得到了应用,同时正被应用到边防、监狱、电力、银行等安防领域。有心人士从中不难看出,物联网的发展给安防行业带来的不仅是先进技术,更是机遇和挑战,但更多的还是机遇,它打破了传统安防行业固守的狭窄领域,给予安防企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首先,物联网的发展将带来安防行业的技术革新。安防系统将更具感知特性、更具智能化。物联网就是要实现全面的感知,感知人、物的各种基本特征、行为,以此能将现有安防系统功能和性能带来质的提升,这使得现有安防技术难以满足其要求,一系列新技术将应用到安防行业中。安防产品将向数字化发展,更多的数字化前端设备将取代既有非数字化产品,网络摄像机、网络型报警器、数字化探测器等日益成为主流。安防产品将被赋予更多的智能处理功能,人工智能、云计算、嵌入式芯片等将大量被使用到安防产品中。这些都伴随着大量新技术的更新,就如同入侵报警系统从传统的“信号驱动”技术逐渐被下一代“目标驱动”技术所取代,模拟摄像机逐渐被网络摄像机所取代。

其次,物联网的发展将给安防行业带来巨大商机。一方面是安防市场纵深的扩张,安防行业向社会层面延伸的同时也向前端底层延伸。目前,中国电信“全球眼”和中国联通“神眼”已经成为其拳头业务,中移动也正在大力推进其“千里眼”业务建设,这是视频监控系统的社会化案例。不久的将来安防行业更多的方面也将加入社会化运营范畴,出入口系统尤

其是停车场出入口系统就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那怎么来理解安防行业向前端的延伸呢?以报警系统为例,早期的入侵报警系统前端仅仅是一些红外、微波等报警器,现在的系统解决方案正趋向于把“触角”延伸到环境、物体或者人上面甚至里面去。另一方面是市场范围的扩大,在深圳、在中关村,物联网在平安家居应用如火如荼,平安家居应用已经初具规模;上海浦东耀华地车站物联网在城际反恐领域得到了应用,系统能全面感知化学品等物品并做出智能处置。此外,汽车智能防盗、感知边疆、危险品探测等市场也因为安防技术变革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以及更多增值服务。

此外,物联网的发展对安防行业在技术、市场的巨大影响,势必将导致安防企业格局重新洗牌。那些科研实力较强,有良好信息化、智能化基础或者转型更快的企业将抢占先机;那些敏锐洞察出安防新的应用领域及客户群的企业将成为安防行业新新市场的弄潮者。不久的将来,部分领域将出现新的霸主,同时一批企业也将泯灭在物联网的浪潮中。

安防企业应如何准备迎接物联网时代的到来

一年来,物联网席卷了整个神州大地妇孺皆知,无锡、上海、北京、深圳等各地企业都积极参与到这一技术浪潮中来。作者以为安防企业要成功分享物联网产业盛宴,须具备大勇气、大毅力和大智慧。

所谓大勇气者,敢于站在技术潮流的风口浪尖,敢于果断投入调整战略布局,敢于打破固有思维拓展新新领域应用,敢于广泛合作互利互赢。当前物联网的广阔前景虽然被越来越多人所认知,但其技术应用都处于初级阶段,而此时要去研发某些核心技术、开拓新市场、抑或是改变企业发展战略都面临巨大风险,没足够勇气和信心将难以在物联网浪潮中有所作为。

所谓大毅力者,面对技术难题勇于攻关,面对行业壁垒锲而不舍,坚守信念百折不挠。物联网时代带来了技术的革新,安防企业要引领技术革新或者是迅速掌握新新技术不得不面对重重难题。安防企业要拓展新领域应用需要创新,也需要一步步完善相关产业链,道路亦多崎岖。物联网时代必将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只有坚持到最后的才能笑到最后。

所谓大智慧者,不消极观望,不跟风忙从,实事求是,量体裁衣。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动

物联网发展的政策引导阶段企业应及时改变观念积极主动把握历史机遇,深入调研物联网体系及其发展趋势,发挥企业的优势,重点方向先行,逐步积累完善。

结语

2010年物联网从一个概念走向了社会经济生活中来,国家物联网发展规划日益清晰,技术标准规范及顶层构架逐步完善,项目应用推广在重点领域迅猛发展,相关企业团体实力日渐壮大,产业产值开始跨域式增长。物联网正冲击着全球,正冲击着整个安防行业,给安防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让我们冷静思考大胆出击,去迎接物联网时代下安防行业新一轮发展之春。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系统的生产技术

图片简介: 本技术介绍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系统,该系统包括:社区环境安防子系统、家居环境安防子系统、门禁管控子系统和远程监控终端。设置社区环境安防子系统,能够实现对社区全方位监控,当遇到非法人员进入到监测区域时,可以进行准确定位并通过远程监控终端告知社区管理人员,保证社区环境安全;设置家居环境安防子系统,能够对社区内各住户的家居环境进行安全监测,并在家居环境不安全时,一方面通过报警单元进行报警,另一方面也会发送报警信息至远程监控终端和用户终端,不仅能够使安保人员及时赶到,也能够让住户通过用户终端了解到情况,以便及时应对;设置门禁管控子系统,可以对进出社区人员的身份进行管理,保障社区内住户安全。 技术要求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社区环境安防子系统、家居环境安防子系统、门禁管控子系统和远程监控终端,其中,所述社区环境安防子系统、家居环境安防子系统、门禁管控子系统均与所述远程监控终端通讯连接; 所述社区环境安防子系统包括:摄像模块、图像分析模块和第一输出模块,所述摄像模块设置有多个,其分别安装在社区的各个角落,其用于采集各自监测区域内的视频图像,并将采集的视频图像发送至所述图像分析模块;所述图像分析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视频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各监测区域环境是否安全,并在分析结果显示监测区域不安全时,经由第一输出模块输出该分析结果以及对应的不安全监测区域的视频图像至所述远程监控终端;

所述家居环境安防子系统包括:部署在小区各住宅内的家居环境安防模块,其中每个所述的家居环境安防模块携带有所在住宅的身份标签;所述家居环境安防模块包括:家居环境数据采集单元、家居环境分析单元、报警单元、第二输出单元和用户终端;所述家居环境数据采集单元包括:多个传感器监测节点和基站设备,多个所述传感器监测节点用于采集所在位置的家居环境参数,并将采集的家居环境参数发送至所述基站设备,所述基站设备汇聚各所述传感器监测节点采集的家居环境参数,经压缩处理后转发至所述家居环境分析单元;所述家居环境分析单元,用于基于接收到的家居环境参数,对该住宅内的家居环境安全与否进行判断,并在判断结果显示不安全时驱动所述报警单元进行报警,同时经所述第二输出单元将该判断结果输出至所述远程监控终端和用户终端; 所述门禁管控子系统包括:身份识别模块和门禁设备;其中,所述身份识别模块设置在所述门禁设备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监测节点包括:烟雾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甲醛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块为高清摄像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分析模块包括:人员检测单元、筛选单元、图像处理单元、特征提取单元和安全分析单元; 所述人员检测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人体形态模型以及采集的视频图像,判断监测区域内是否有人员闯入,若有人员闯入,则将包含有该人员的视频图像转发至所述筛选单元; 所述筛选单元,用于对接收到的视频图像进行人脸检测,筛选出包含有人脸区域的目标图像; 所述图像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目标图像进行处理; 所述特征提取单元,用于从处理后的目标图像中提取表征该目标图像中人员身份的人脸特征数据; 所述安全分析单元,用于基于提取到的人脸特征数据和预存的社区人员的人脸特征数据进行比对,若比对结果显示该人员非社区人员,则表明该监测区域环境不安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识别模块包括:指纹采集单元、指纹处理单元、特征提取单元、身份识别单元、报警单元和第三输出单元; 所述指纹采集单元,用于获取进入社区人员的指纹图像; 所述指纹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指纹图像作降噪、分割处理; 所述特征提取单元,用于从处理后的指纹图像中提取表征进入社区人员身份的指纹特征数据;

智慧教室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方案概述

智慧教室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方案概述 本项目对多媒体教室进行统一规划,项目通过在教室安装多媒体教室网关、拾音扩音系统、IP对讲及公共广播系统、环境采集设备、电子班牌等智能设备,采集各个教室的环境状态、音视频信号及设备状态,通过专用网络上传到控制中心形成融合多媒体教室管控平台、IP对讲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常态录播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等相应的功能教室;通过信息发布系统与考勤系统、排课系统、环境采集系统对接,云录播系统与排课系统对接,实现教室管理及教学管理的高度整合。 同时,将智慧教室互动黑板产品应用于教育系统日常教学课堂中,淘汰了传统教学中显得越来越单调枯燥,没有吸引力的普通黑板,替代了亮度低,易损耗,维护费用高投影式电子白板。 系统的建设充分利用原有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设备,一体化黑板、投影机、幕布、授课电脑、扩声音箱等。保证原有的资源利用最大化。 4.1智慧教室概述 智慧教室是基于物联网技术,集设备智能化管控、教学管理、环境智能感知于一体,提供智能、高效、有力的环境采集及

信息交互功能,从而实现教学智慧化管理及服务的新型现代化教室。 智慧教室整体解决方案是以智慧教室综合管控平台为基础,结合教学管理(互动教学、教学督导)、信息系统发布等系统,通过可视化管理(大屏调度系统、智慧电子班牌)展示,形成与门禁考勤、视频监控、录播、标准化考场、IP语音对讲、公共广播等系统之间的场景、情景联动,从而实现对多媒体教学设备控制管理智能化、教学管理可视化、平台管理统一化;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方便教学管理、提高设优化教师授课环境的目的。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备使用效 率、.

图1 智慧教室拓扑图 4.2方案特点 4.2.1教室各独立系统的完美融合,统一管理.

物联网智能安防家居系统介绍

物联网智能安防家居 系统介绍 系统的总体结构 ————本系统整个工程分成智能家居和安全防御两部分,同时可实现人机对话和网络功能.为实现住宅对外的接入,我们通过家庭网络或小区网络实现远程访问,同时为以后的系统升级预留基础平台。 住宅的安防系统是整个系统设计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周界的红外对射和周界的监控设施的控制,起到了住宅的第一层的安全保护,在出现非法入侵的情况,可及定位锁定入侵人员,做出必要的处理方法。 通过对住宅车辆的进出进行了周密的防御及监控措施,住宅门口的门禁系统的身份识别,以及周界于住宅过度区域的入侵定位,可在周界被侵入后起到后备防御,起到了住宅的第二层的安全保护。 第三层安全保护,体现在住宅内部系统中。通过户内传感元件以及门禁识别系统,在住宅内部构建了一套独特的防御体系,起到户内的实时防御及险情预警和自动处理。 在上述系统设备的有效配置后,通过平台管理中心的管理软件,集中控制管理,通过网络实现对智能系统各子系统的信息收集、管理。 我们在系统能化设计上,利用三层安防技术,解决住宅的安全管理问题,通过家庭网络的分布实施,实现了轻松的网络功能。 系统通过跟踪定位,实现了完善的智能家居功能,中心控制单元通过外部信号的反馈和处理,根据住户的实际需要以及生活起居习惯,进行人性化智能化的家居服务。 1.系统范围: 1.1安全防范部分 ☆监控及周界防范系统(包括公共区域监控,出入口管理) ☆门禁及语音系统(包括身份识别验证,语音问候喝止等) ☆家庭安防(包括精确定位,主动防御,燃气报警及处理,特殊情况紧急触发功能等) 1.2智能家居系统 ☆灯光场景自动控制

☆温度湿度自动调节 ☆背景音乐智能控制 ☆门窗自动控制 ☆居家电器自动控制 1.3人机对话及网络系统 ☆人机对话系统(系统参数设定,防御方式改变,智能家居功能搭配等) ☆网络访问控制(包括安防部分所有系统可控设备,远程监控功能,以及家居控制等) 安全防范系统 系统特点 ●安全性: 系统采取全访问立体式主动防御,真正做到了防御在前不再是事后防御,变技防为物防更加提高了安全保障 ●实用性: 针对用户的具体情况、具体要求,做个性化设计,使系统最大限度地切合用户要求,并且使用方便、维护方便。 ●可靠性: 系统应能保证长期稳定、可靠运行。设计首先从结构上提供系统可靠的基础,在设备上精心选择,严格按照工程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以保证系统最终稳定、可靠。 ●先进性: 系统设计不仅在当前具有先进性,而且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保证一定的先进性。因此在系统结构设计上采用以模块化的处理单元为主体的控制系统,这在目前是先进的,而且也是安全系统的发展趋势,可以随着技术的发展升级,保证其先进性。 ●经济性 系统要有很好的性能价格比。从系统结构上考虑整体方案,节省预算是控制成本最有效的手段。由于采用以模块化的处理单元为主体的结构,系统大部分功能可由软件实现同时可自由拆分自合,在保证系统强大功能的同时,节省了费用。 ●可扩充性 ☆本系统中的软、硬件都采用模块化设计,系统是根据具体需求灵活组织,所以具有非常好的扩充性,保证在用户要求发生变化时,在原系统的结构上,无需增加更多相关设备,通过软件平台即可满 1.外围区域监控及周界防范报警系统

三维可视化智能物联网管理平台设计

三维可视化智能物联网管理平台 技术方案 二〇一二年八月

目录 一、概述 (3) 1.1项目背景 (3) 1.2建设系统的意义 (4) 1.3设计依据和参考资料 (5) 二、系统特点 (5) 三、设计原则 (6) 3.1可靠性 (6) 3.2先进性与合理性 (6) 3.3开发性 (6) 3.4可扩展性 (6) 四、系统总体构架 (6) 4.1系统整体框图 (6) 4.2系统研究内容 (7) 五、系统组成 (8) 5.1软件组成 (8) 5.2 硬件组成 (9) 5.3 软件功能 (10) 5.4 开发环境 (14) 5.5 系统报价 (14)

一、概述 1.1项目背景 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需要联网的物品与网络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在网络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应用。物联网是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有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 目前,美国、加拿大、欧盟、日本、韩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并启动了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地球”、“U-Japan”、“U-Korea”、“物联网行动计划”等国家性区域战略规划。 我国把发展物联网已经提到国家的战略高度,它不但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升级需要,同时也是实现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次重要契机。2010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发布,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七个产业被列为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在今后加快推进,其中物联网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在近一年里受到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 当前,世界各国的物联网基本都处于技术研究与试验阶段,物联网相关技术研究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物联网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等方面还面临许多挑战。物联网涉及到的关键技术领域很多,包括RFID识别技术、泛在传感技术与纳米嵌入技术、IPV6地址技术以及等。从软件的角度来看,物联网软件技术研究方面也是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基础软件的研究均处于探索阶段。 面对物联网所带来的大数据量、数据时效性高、安全与隐私性要求高等挑战,人们也在不断地探索亲的解决办法。在物联网系统中,由于传感器节点及采样数据的异构性,基础软件显得尤为重要。物联网基础软件不仅屏蔽了各类传感器硬件及数据的差异,实现了物联网节点及数据的统一处理,而且实现了海量物联网节点之间的协同工作,从而大大简化了物联网应用程序的开发。我们以动态位置感知类应用为例,相关的传感器可以包括GPS传感器、RFID传感器、手机定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 系统设计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报告名称: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班级组号: 指导老师: 组长学号姓名: 组员学号名字: 2017年3月17日 目录 一. 项目背景 (1) 二. 系统需求分析 (1) 1.方便的手持设备.............. .. (1) 2.摄像头.............. (1) 3.门禁.............. . (1) 4.空气质量检测.............. (2) 5.湿度、烟雾检测.............. .. (2) 6.远程控制.............. .. (2) 三.智能家居系统功能简述 (2) 1.智能安防系统 (2) 2.智能照明系统. (2) 3.智能电器控制系统. (2) 4.门禁系统. (3) 5.烟雾检测统. (3) 6.空气质量检测系统. (3) 四.智能家庭平面图 (4) 五. 智能家居各系统原理图 (5) 1.智能安防与视频监控系统 (5) .设备组成 (5) .功能 (5)

.程序流程图 (6) 2.智能照明系统 (7) .设备组成 (7) .功能 (7) .程序流程图 (8) 3.智能电器控制系统 (8) .设备组成 (8) .功能 (9) .程序流程图 (9) 4.门禁系统 (10) .设备组成 (10) .功能 (10) .程序流程图 (10) 5.烟雾检测系统 (11) .设备组成 (11) .功能 (11) .程序流程图 (12) 6.空气质量检测系统 (12) .设备组成 (12) .功能 (12) .程序流程图 (13) . 六.团队成员的分工安排 (13)

消防安防物联网解决方案

消防安防物联网解决案 一、行业概述 1、行业发展趋势 目前的消防监控系统基本上都是各单位独立选购安装、独立工作,很容易导致火灾信息漏报、迟报,报警设备出现故障没有及时恢复开通,对设备的故障更是无法评判、预测。 因此,打造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已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2、行业应用价值 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可以采用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已有的各种感知设备、视频采集设备等,将感知和采集到的大量现场信息,借助消防物联网网络层传输到消防指挥中心,再通过消防指挥中心的信息平台整理后进行辅助决策,通过消防指挥中心下发指令及时对灾情的消防处置,并结合消防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力量、救援物资及救援装备的部署。 系统架构图:

二、智物联解决案 1、建筑消防物联网系统架构 智物联的消防物联网,是指通过使用物联网技术,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可以24小时工作,并且变的“耳聪目明”。在此基础上搭建的消防信息数据平台,将传统消防工作提升到“智能消防”时代。通过消防安全信息中心的搭建,主要依靠物联网和云计算这两项核心技术。整个系统可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如图:

2、智物联消防物联网特点 智物联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消防远程管控系统,通过物联网传输终端、物联智能终端实现物联网监控中心、消防相关人员与各地消防设施的沟通与对话,这种将消防领域的人与物、物与物联系起来的网络就形成了消防物联网。 智物联提供集“安装—检查—快速查询—实时监控”一体化的消防产品设备信息化作业链,将消防主管、产品用户、工程维保商三大建筑消防产品设施关联角色的职能融入到系统中,把对建筑消防产品设施的重视提到日常工作上,加强消防监督管理力度。 智物联针对建筑消防设备的生产厂商及运营商的客户众多,且分布在全国各地,设备繁多、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准确性要求很高等特点。智物联的物联网系统平

物联网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物联网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行业背景 “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 物联网被广泛地应用到各行各业的服务中,打破物品之间的壁垒,使之日益为客户提供融合的服务体验。以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和一系列高科技术为标志的数字经济积极地打破顾客、企业、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之间的界限,提供数字化快速传输和大量数据存储,提高信息传播的安全性,实现商业流程的自动化。 随着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芯片、传感器、网络设备成本不断降低,自动化设备的网络通讯和信息处理能力日渐强大,加之宽带网络日益普及,奠定了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 方案概述 XXXX物联网解决方案涵盖物联网的各个层次,研发范围包括物联网应用平台、多种物联终端以及应用系统。 物联网应用平台 XXXX研发的物联网应用平台是一个支撑物联网应用的核心支撑平台,是一个高效、稳定的物联网应用基础运行平台,向下提供连接各种物联终端等硬件设备的通信接口(包括各种有线和无线通信方式),方便和终端进行数据的交换;向上为智能交通、智能物流、城市管理、智能家居等应用提供一些业务基础服务(例如位置服务、工作流服务、电子地图显示服务等等)以及业务基础框架。 通过平台,上层物联网应用系统不用关心底层终端的工作方式,只要专注于功能的实现,促进应用系统的开发部署更加快捷高效。

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以下功能组件: ●统一服务接口:平台为上层应用提供统一的服务接口,对于各种构件的调用采用 SOA服务模式。 ●统一安全认证:以用户信息、系统权限为核心,集成各业务系统的认证信息,提 供一个高度集成且统一的认证平台。其结构具有系统健壮、结构灵活、移动办公、 安全可靠等特点。 ●业务基础服务:提供物联网常用的GIS、定位、工作流、调度等基础服务,提供 图形报表、终端控制、数据加密、数据传输等统一的实现方法,实现系统的松散耦 合,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保障快速开发、降低运营维护成本。 ●业务基础框架:支撑基础服务运行,提供统一的开发模式、数据持久化、系统权 限管理及其它一些公共模块(多语言、日志、缓存、配置管理等)。 ●通信层:物联应用平台和终端设备之间沟通桥梁,支持无线和有线的联系方式。 主要功能是提供平台和终端层之间安全高效的数据传输服务。 ?终端产品 终端层涵盖各行业涉及的相关终端设备,如个人使用的手机、PAD、PC、笔记本电脑;智能家居相关的IP可视门禁、IP可视电话、机顶盒;工控行业的RTU、DTU、温控传感器;

消防安防物联网解决方案

消防安防物联网解决方案 一、行业概述 1、行业发展趋势 目前的消防监控系统基本上都是各单位独立选购安装、独立工作,很容易导致火灾信息漏报、迟报,报警设备出现故障没有及时恢复开通,对设备的故障更是无法评判、预测。 因此,打造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已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2、行业应用价值 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可以采用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已有的各种感知设备、视频采集设备等,将感知和采集到的大量现场信息,借助消防物联网网络层传输到消防指挥中心,再通过消防指挥中心的信息平台整理后进行辅助决策,通过消防指挥中心下发指令及时对灾情的消防处置,并结合消防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力量、救援物资及救援装备的部署。 系统架构图:

二、智物联解决方案 1、建筑消防物联网系统架构 深圳智物联的消防物联网,是指通过使用物联网技术,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可以24小时工作,并且变的“耳聪目明”。在此基础上搭建的消防信息数据平台,将传统消防工作提升到“智能消防”时代。通过消防安全信息中心的搭建,主要依靠物联网和云计算这两项核心技术。整个系统可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如图: 2、智物联消防物联网特点 深圳智物联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消防远程管控系统,通过物联网传输终端、物联智能终端实现物联网监控中心、消防相关人员与各地消防设施的沟通与对话,这种将消防领域的人与物、物与物联系起来的网络就形成了消防物联网。 深圳智物联提供集“安装—检查—快速查询—实时监控”一体化的消防产品设备信息化作业链,将消防主管、产品用户、工程维保商三大建筑消防产品设施关联角色的职能融入到系统中,把对建筑消防产品设施的重视提到日常工作上,加强消防监督管理力度。 深圳智物联针对建筑消防设备的生产厂商及运营商的客户众多,且分布在全国各地,设备繁多、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准确性要求很高等特点。智物联的物联网系

物联网智能安防监控系统方案

物联网智能安防监控系统方案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居住环境也不断在升级,越来越重视自己的个人安全与财产安全,以及对家庭住宅的小区的安全方面也及其重视,同时,经济的快速的发展,城市流动人口也急剧增加,这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一个大难题,为了要保障小区的安全,防止偷抢事件发生,那么就必须有自己的一套防范系统。 智能家居安防系统是传感技术、无线电技术、模糊控制技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应用,利用现代的宽带信息网络和无线电网络平台,将家电控制、家庭环境控制、家庭监视监测、家庭安全防范、家庭信息交流、家庭娱乐、小区管理和服务集为一体构成的智能系统产品,是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前瞻性的新产品。这套系统包含门磁传感器、红外广角探测器、红外幕帘探测器等。 智能安防监控五大系统 防盗报警系统

防盗报警系统是通过安装在防护现场的各种入侵探测器对所保护的区域进行人员活动的探测,一但发现有入侵行为的时候产生报警信号,以达到防盗的作用。 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是以图像监视为手段,对现场图像进行实时监视与录像。视频监控系统可以让安保人员直观的掌握现场情况,并能通过录像回放对事件进行分析和取证。视频监控系统是安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视频监控系统与防盗报警系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更为可靠的监控系统。 出入口控制系统 出入口控制系统又称门禁系统,其功能是控制人员的出入,还能控制人员在防范区域内的活动。在防范区域内,必须使用各类卡内、密码或通过生物识别技术经控制装置识别确认,才能通过。停车场管理系统实际上也属于出入口控制系统。 楼宇对讲系统 楼宇对讲系统为访客与室内人员提供双向通话或可视通话、遥控开锁以及报警功能。 电子巡更系统 在大型楼宇或室内外场所中,出入口很多,来往人员复杂,必须有专人巡逻,较为重要的地点应设巡更点或巡更路线,定期进行巡逻。电子巡更系统是安保人员在规定的巡更路线上,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向中心控制室传送巡更信号,以表明巡视过相关路线和地点。

物联网管理系统

1、简介 昆仑海岸物联网云服务平台是由北京昆仑海岸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面向物联网设备的数据服务平台。目前昆仑海岸物联网云服务平台需要和本公司自主研发的KL-H系列物联网网关产品配套使用,通过物联网网关可以实现对温度、湿度、照度、土壤温度、土壤水分、照度、二氧化碳、氧气等环境值的监控,同时可以下发控制命令,完成对一些设备的控制。通过这套系统,可以很好地实现智慧农业、智慧城市等一些项目。如图1: 图1

云服务平台功能分三个模块:应用模块、数据服务模块、单机版模块,如图2: 图2 应用模块:会员通过该模块,可直接享受数据服务、地图定位、历史记录、历史曲线等功能。 数据服务模块:会员通过该模块,可以将我公司服务器上的数据信息下载到本地计算机上,便于二次开发。单机版模块:会员通过该模块,可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实现数据收发功能,便于二次开发。

2、申请账号与登录 用户通过浏览器(推荐使用非IE 内核的浏览器,如火狐浏览器)访问昆仑海岸物联网云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为“平台”),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域名https://www.360docs.net/doc/7d12843359.html, 进入平台主界面。 点击【注册】进入用户注册界面,填写相关信息并点击【确认提交用户信息】按键,如图3所示。 当用户申请账号操作完成后,需要等待账号被平台管理员授权后方可使用,若账 号未被授权,则登录时会出现如图4所示的提示。 会员通过浏览器(推荐使用非IE 内核的浏览器,如火狐浏览器)访问平台,在浏 览器地址栏中输入管理平台的域名https://www.360docs.net/doc/7d12843359.html, 进入登陆界面。使用已被授权的账号 登陆管理平台,如图5 所示。 图 4 图 3 图5

登陆成功后,会员可【查看账户信息】,来查看账户信息、设备信息、以及联系 方式等。本平台一个账户最多可以提供5只物联网网关的服务,如果多于5只将不能 添加设备,会员可以拨打电话,来实现扩容服务。如图6: 图6

智慧污水处理基于物联网的污水处理综合运营管理平台整体解决方法

智慧污水处理-----基于物联网的污水处理综合运营管理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一、案例背景 污水处理行业作为国家新兴战略产业之一,国家“十二五”规划对城镇污水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明确要求县级镇、尤其是重点镇必须建立污水处理厂。截止2012年9月,全国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3272座,处理能力达到1.40亿立方米/日,城镇污水处理厂不论是数量和处理能力都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 目前国内的城镇污水处理项目通常存在配套污水收集系统不完善,污水来量不足,污水中污染物浓度低达不到设计进水浓度,污水处理运行管理人才短缺,污水系统不稳定,运行费用偏高等棘手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各级政府加强管理和监督,另一方面也需要污水处理企业通过加强或改进自身的工艺运行管理方式、方法和转变运营管理模式,提升污水厂运行和企业运营管理水平,尽可能的将上述问题产生的影响降至最低。信息化运营管理模式逐步已成为大型水务集团公司提升企业整体运营管理水平、应对逐渐激烈的市场化竞争、获取最大化经济效益的发展方向。 易净水网跟踪目前智慧污水处理的技术前沿,掌握了基于物联网的污水处理综合运营管理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二、组成与方案 2.1、整体目标基于物联网的污水处理综合运营管理系统实现集团公司下属厂、分公司和总部各层级的信息化管理,实现集团公司管理全数字化、虚拟化、集约化、智能化等目标,关键生产指标(进出水水量、进出水污染物浓度、集水井水位等)、生产运行数据(设备开关、电流、电压等)的自动采集、远程实时监控、智能预警,能加强各级管理人员对各厂运行情况的实时监管力度:通过对生产现场的各类运行数据的分析和数据挖掘,为各污水厂运营管理提供实时运行监测、全厂过程控制、工艺运行模拟、运行异常预警、优化运行决策等功能;为公司提供整体综合运营决策的工艺分析、设备分析、成本分析、风险分析等功能。借助物联网技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调度监控、事务处理、决策等业务过程进行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信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

物联网传感器应用智能家居解决方案

物联网传感器应用智能家居解决方案 原文:史新华南京物联传感技术 一、实施背景 当主人外出时,用手机调到“离开”状态,发号施令将家里所有的安防设备打开布防;主人在家时,智能网关自动把红外感应探测器、门磁、窗磁报警器和防盗探头关闭,同时把烟感、火 灾、煤气等探头打开;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各种类型探头的开闭实现布防。一旦有人触发这些探头,系统在自动报警的同时,还可以把报警信号传到主人或小区物业。 这么安全可靠的家庭安防监控不是只在梦想中实现,现在只要用一部手机就能轻松搞定,这就是智能家居安防系统带来的神奇便利和安全感。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用户对安全感的需求正在逐渐增加,在不少大中城市,人们选择高档公寓和别墅的同时,对家居安防的意识地不断提高。除了由房地产商和建筑工程商设计施工的安防工程和已有的“小区安防,保安人防”模式的基础上,逐渐 融入了人们的自主选择与购买。作为智能家居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家庭安防系统也将像家庭房屋装修一样,成为选择购房和购房后必须考虑的一项家庭开支。 应运而生的物联智能家居系统,不但能够实现智能家电、智能照明、智能窗帘等控制,便利了 生活,提高了品质,还能实现全天候立体式的安防监控,为住户构建立体安防体系,保障了家庭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物联智能家居安防系统工作原理和结构分布 一套完善的智能家居安防报警系统可确保每一个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物联智能家居安防系统 为智能家居住户提供基础的家庭安保系统,分为前端探测器,智能家庭控制器,网络信号传输系统,控制中心控制系统等。 特别一提的是,智能家居的前端物联网传感器器,可分为无线门磁、无线窗磁、无线煤气探测器、无线烟感探测器、无线红外探头、无线紧急按钮等。若有人非法入侵便会触发相应的探测 器,家庭报警主机会立即将报警信号传送至小区管理中心或用户指定的电话上,以便保安人员迅速处警,同时小区管理中心的报警主机将会纪录下这些信息,已备查阅。 此外,智能家居安防系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及兼容性,具有住户室内智能报警、周界自动报警、视频监控、感应卡门禁及内部通讯等不同功能,各种功能利用智能系统网络传输部分以及系统前端家居智能控制器,在设置自己的控制器和管理软件基础上,便可完成各自的控制,同时该系统还为用户提供了对家中的电器设备多种控制方式,无论主人身居何处,都能够及时了解家中电器的使用状况以及对它们进行控制。例如主人出差在外能够通过电话或网络把家中的空 调、电动窗帘打开使室内空气保持清新;或主人在家中会客时,使用遥控器就能对室内的灯光进行场景切换。 三、具体性能特点: 从安防角度来讲,智能家居安防系统可实现家居安防的报警点的等级布防,并采用逻辑判断,避免系统误报警;可采用遥控器或键盘对系统进行布防、撤防,一旦发生报警,系统自动确认 报警信息、状态及位置,而且报警时能够自动强制占线。以下分类介绍物联智能家居安防系统在家庭的只要设备和应用功能特点:

物联网能否成为大安防时代行业发展新机遇概要

国家物联网战略将在十二五期间得到大力推进。从2011—2015的5年,将是掘金物联网的关键时期。物联网能否成为安防行业发展的新机遇?国家物联网战略发展中,安防能做什么?当如何立身? 从近期各地发布的十二五期间物联网规划纲要看,智慧城市是各地物联网建设的主要目标。城市公共安全、平安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安防、环境保护、智能楼宇、智能电网、物流管理、智能工业、数字化农业、数字城管、智能社区、智能家居、智慧医疗等区域子项目构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从这些项目的情况看,物联网城 市建设并不是从零起步,各地的物联网城市建设实际上是以已经开展了多年的数字城市建设为基础的。如北京市在以智慧北京为核心的物联网发展规划中就明确提出, 北京已经有了10年的数字化城市建设的基础,未来10年,北京将在数字化城市的基础上,用10年的时间建设智慧北京。在过去的10年,北京市已经广泛采用网络、RFID和传感器、GPS 监控、视频监控等技术在城市交通、市政市容管理、水务、环保、园林绿化、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实现了自动化的监测和管理,为全面建设智慧北京、感知北京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中,北京将通过整合现有城市管理系统资源建设,同时在全市构建统一的物理网架构体系,推进全市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和物联网应用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实现全市资源的整合、信息的共享和业务协同。 可以这么说,在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数字化城市的基础和格局奠定了未来智慧城市的框架基础。 物联网与数字城市的建设内容、架构及技术支撑 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物联网与数字城市的建设内容和架构。中国安防行业知名的学者型专家,CSST中国安防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官曹国辉在他的著作《数字中国,物联天下》中,对物联网与数字城市建设的内容、架构和技术支撑做了清晰的梳理。 曹国辉将物联网与数字城市建设内容按照“安全”便“捷”“健康”高“效”服“务”四个建设目标进行了分类。整个物联网与数字城市系统架构于融合了智能感知层、泛在接入层、共性平台层、个性应用层的体系中。共性平台是物联网的运营支撑平

物联网

物联网 物联网作为实现数字城市的技术支撑,包含了丰富的技术内涵,其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有三部分:前端的透彻感知技术,中端的泛在网络接入技术和后端的智能数据处理技术,三种技术融合共生。 透彻的信息感知技术属于感知层,包括了传感器与传感网技术、RFID技术、视频监控技术、遥感遥测技术、条码标志技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等等。物联网中的透彻感知技术,更强调对信息感知的范围和强度,通过大范围的布置传感设备,建立感应基站,联通各种信息通信网络,形成一个覆盖全面、稳定、通畅的感知世界。物联网的泛在接入技术包括了目前所有的网络传输渠道,包括有线接入技术和无线接入技术。目前成熟的网络包括通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等。感知层和网络层是物联网的基础,是对物体信息的感知和传输,要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管理,达到真正的物物相连,则依赖于对数据、信息进行智能化分析与处理的平台应用层对物物相连所产生的海量数据信息进行智能的处理、分析和应用,实现物联网的价值。这些技术就是云计算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云存储技术和异源异构数据的整合技术。 发展物联网技术应把握两个重点方向,一是物联网技术在产品和系统方面的产业化,二是物联网综合运营平台的产业化。 物联网产品系统的产业化包括五方面的内容:感知识别;新型传感;通讯传输;微控制处理;软件及信息服务。 物联网综合运营平台的产业化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物联网应用中心。面向物联网应用,建设系统集成与组网测试公共支撑平台,提供物联网体系结构,通信协议,能效设计,网络性能优化,动态能量管理,安全保护与可靠性等系统调试,测试、监控和仿真工具,开展物联网系统架构、信息交互、接口技术、协同信息处理等国家标准的符合性验证和应用模拟。面向生产制造、社会管理和公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校园安防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校园安防系统设计 王秀平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物联网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028 摘要:针对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增多的现象,提出了将RFID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ZigBee技术等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校园安防管理之中,设计了包含RFID校园门禁系统、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和防火报警系统等多个子系统的整体化校园安防系统,有助于各类学校进行“平安校园”、“智能校园”的建设。 校园安防系统;物联网技术;RFID;无线传感器网络;ZigBee TP393A1002-4956(2011)08-0103-04 Design of campus security system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Wang Xiuping  2010-10-20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资助(苏教师[2007]2号);江苏高 等职业技术院校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项目资助(JH10-9) 作者简介:王秀平(1970-),男,江苏东台,工学硕士,副教授,无锡科技 职业学院物联网技术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物 联网应用、智能控制. E-mail: wxpmasm@ sina. com

部或

[1]沈苏彬,范曲立,宗平,等.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研究[J].

@@[1]冯文勇.关于地理科学专业野外教学实习的几点思考——以忻州师 范学院地理系野外实习基地建设为例[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 23(2): 56-58. @@[2]段代祥,赵丽萍.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9(5):109-111. @@[3]齐义山.高校成本控制问题初探[J].交通高教研究,2004(2):41-42. @@[4]童亿勤.野外实习安全问题探讨[J].实验室科学,2008 (2): 159-160. @@[5]张培林,刘清.交通运输专业虚拟实习平台的建设[J].武汉工程大 学学报,2009,31(9):72-77. @@[6]曾建超,俞志和.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1996. @@[7]龚建华,林珲.虚拟地理环境——在线虚拟现实的地理学透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汤跃明.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33. @@[9]邱隆伟.虚拟现实技术在地学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地质教 育,2006(2):61-64. @@[10]刘家兴,蔡砥.基于Google Earth的“地理野外实习基地”数字化教 学模型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5):41-46.@@[11]李文航,龚建华.协同虚拟地理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实现[J].武汉 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8,33(3):289-292.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6,29(6):1-11. @@[2]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ER/OL].[2010-08-06]. http://www. most. gov. cn. 2006. @@[3] LEWIS F L. Smart Environments:Technologies, Protocols, Appli cations[M]//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New York[s. n. ],2004. @@[4] Bhaskar Krishnamachari . An Introduction to Wireless Sensor Net works[ER/OL]. [2010-08-07]. http://ceng. use. edu/~ bkrish na/. 2005. @@[5]崔莉,鞠海玲,苗勇,等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进展[J].计算机研究 与发展,2005,40(1):163-174. @@[6]任丰原,黄海宁,林闯.无线传感器网络[J].软件学报,2003,14(7): 1282-1291. @@[7]任秀丽,于海斌.ZigBee无线通信协议实现技术的研究[J].计算机 工程与应用,2007,43(6):143-145. @@[8]陈建新.基于ZigBee技术的校园防火报警系统设计[D].北京:北 京工业大学,2009. @@[9]李欣,王伟,贲睨烨.智能校园突发事件紧急预案可视化平台[J].计 算机应用研究,2009,26(9):3369-3371. @@[10]王东,张金荣,魏延,等.利用ZigBee技术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 [J].重庆大学学报,2006,29(8):95-97. @@[11]原羿,苏鸿根.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网络应用研究[J].计算机 应用与软件,2004,21(6):89-91.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安防系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d12843359.html,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安防系统 作者:连天锋 来源:《中华建设科技》2017年第07期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与群众生活水平的日渐提升,实现智能化家居生活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物联网不仅涵盖了互联网整体功能,而且其物理实体与物理实体间能良好通信;并把物理实体和虚拟网络相连起来,让用户不受空间因素限制的对物理实体进行控制。根据自身工作经验,首先对物联网智能家居安防系统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其次分析研究了物联网智能家居安防系统的系统构建和工作原理。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家居;安防系统设计 【Abstract】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and the rising standard of living of the masses, to achieve intelligent home life will be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Internet of Things not only covers the overall function of the Internet, but also its physical entities and physical entities can communicate well; and physical entities and virtual networks connected to allow users from space constraints on the physical entities to control. According to their own work experience,firstly, the intelligent home security system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Secondly,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intelligent home security system are analyzed and analyzed. 【Key words】Internet of things;Intelligent home;Security system design 1. 前言 物联网是以无线传感技术为基础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与应用的不断发展,物联网的内涵有了较大变化。早在2005 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在《The Internetof things》报告中对物联网概念进行扩展,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物体之间的互联,无所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在计算的发展愿景,智能终端、传感器技术等技术将被更加广泛地应用。物联网中的“物”均具有标识、物理属性以及实质上的个性,使用智能接口,完成与信息网络的无缝整合。物联网的关键环节为“感知 - 传输 - 处理- 反馈”。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安防系统的完美组合,可以实现全面的的安全管理和安全保护,使得安全管理机构可以全方位的监控所有的安全测控点,实现智能安防系统能力的大幅提升。 2. 智能安防系统物联网体系结构设计 物联网/ 泛传感器网络系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内,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执行能力或计算能力的各类信息传感设备,使用网络设施完成信息传输,从而实现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由各种末端网、通信网络和应用层3个层次组成,传感器网络是物联网末端采用的关键技术之一。智能安防系统的物联网体系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为

物联网一体化智能家居安防系统解决方案

物联网一体化智能家居安防系统解决方案智能系统采用最先进的高阶数字化集成技术,在两芯线上同时传送影像、声音、控制信号及直流电源,而呈现出最完美的影像画面(D1等级)及声音,同时建立一套最完整的数字通讯系统。 高科技的创意,将电话系统、门禁系统、影像对讲系统、监视系统、数字控制系统、网络服务系统及3G手机等集成为一个系 统,而设计出完全符合物联网应用概念的系统、带给使用者更便利、更安全及更舒适的人性化生活。 大屏影像话机 1、4.3寸彩色显示屏,免持听筒对讲 2、高画质解析度(D1等级),影像最清晰 3、具有28首优美的响铃音乐(Wave等级) 4、其中有5首响铃音乐可自行下载更新 5、具有SD卡(支援到8G) -有人按门铃,立即拍照存档(可储存14万张) -可执行数字相框播放功能

-通话中,可规划手动或自动6、执行同步录音,具12个可程式键,依需求做设定,建立单键操作 7、具有头戴耳机插座,智能家庭之情境控制都可在数字话机上操控 8、所有摄像头的状况都可在数字话机上监看 9、采用桌挂两用型 彩色摄像门口机 1、采用高画质CCD摄像镜头,可做上下角度调整 2、具有夜间补光功能,让影像更清晰 3、具有最安全的Mifare感应卡功能,可选用感应卡做门禁管理,既方便又安全 -出门感应一下,”防盗启动”声光宣示 -回家感应一下,”防盗关闭”声光宣示 4、两芯无极性配线,安装与维护都很简单 5、可接阳极锁,做门禁控制 6、停电时,系统可自动切换备用电池,让一切动作正常

7、采用挂壁式(尺寸:高158X宽118X厚46mm) 3G手机扩充卡 外出时,有人按门铃声,立即拍照存档,并将访客影像转接到3G手机,直接通话外出后,如有警报发生,立即将警报状况经由3G 扩充卡(或PSTN)通知3G手机,当然可以透过3G手机查看所有摄像头的现场状况为确保DU智能系统控制的最高安全性,我們规划”双保险验证”,首先确认3G手机的电话号码,再确认各种DU智能系统的控制代码,在双重确认后,再执行各种控制动作,让使用者感受到安全又便利 系统集成效益 门禁系统 1、有人按门铃,系统立即拍照存档,每台彩色影像数字话机均可看到访客影像,直接做应答及开门,非常实用 2、人不在家,如有访客按门铃,系统立即拍照存档并启动3G 模块,将访客影像转3G手机,直接通话,完全掌握访客资讯监控系统 1、每台彩色影像数字话机都可以同时监看4支摄像头的影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