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纷解决含义的深层分析 文档

纠纷解决含义的深层分析 文档
纠纷解决含义的深层分析 文档

纠纷解决含义的深层分析 西北政法大学民生法学院副教授,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研究会理事赵旭东

一、纠纷解决的概念

纠纷解决这个名词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特别是在学术领域里。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术语。但是,究竟这个名词的完整含义是什么?谁知道?

19世纪英国法学家威廉·马白克爵士认为,纠纷的解决就是作出一种关于孰是孰非的决定,亦即关于谁的观点在某种意义上能够成立,谁的观点不能成立的二种判定?。顾培东教授进一步指出:“冲突的解决不仅仅限于是非判定的作出。退一步讲,即使马白克的见解能够成立,也仅仅揭示了解决冲突的内涵之一,远没有揭示解决冲突内涵的全部内容。”12’日本学者棚濑孝雄则认为:“传统的

法解释学历来都只是把焦点集中在法官如何才能做出正确的判决这个方面来讨论以审判解决纠纷的问题”,所谓纠纷的解决就是对纠纷解决制度的描述,而他所关注的领域则是对纠纷解决的过程的分析。但是,笔者以为,第一,纠纷解决除了实现一定的目的之外,还应当包含解决的过程和解决的结果状态这样两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应当从纠纷解决的目的、过程和结果状态三个层次来界定纠纷解决的概念。第二,纠纷解决的目的、过程和结果状态这三个层次的概念相互之间并不存在互相包容的关系,他们分别具备各自的特定内涵。第三,纠纷解决这个概念是由两个单元的词组组成,即“纠纷”和“解决”。

其中,“纠纷”这个词组有着特定的含义,所以应当专门作出定义;而“解决”这个词组是一个多义的词组,对纠纷解决的定义主要就是对“解决”作出定义,因此,应当做出具体解释。

首先,从目的性来说,纠纷解决是指纠纷主体或者在第三者参与下通过一定的方式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的活动。在这里,化解矛盾、消除纷争是直接目的,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是间接目的或最终目的。这里的“社会秩序”包括生活秩序、生产秩序、学习秩序、工作秩序等具体范畴的社会交往和主体行为的正当性,也包括社会公正和正义这样的抽象意义上的价值判断。其次,从过程性来说,纠纷解决是指纠纷主体为了化解矛盾或消除纷争而自行协商或者在第三者参与下进行调解、仲裁或诉讼的过程。这个层次上的定义着眼于纠纷解决的过程性,这个过程具体表现为纠纷解决的各种方法和手段的运行过程,这些方法和手段的总称就是纠纷解决机制。再次,从结果状态来说,纠纷解决是指一项矛盾或者纷争通过不同的方法或者手段被化解或者消除的实际结果或者状态。纠纷解决的结果状态所着重揭示的是纠纷被化解或者消除的实际表现形态,它反映了纠纷解决的程度、判断标准和实际效果,而这些表现形态与纠纷解决的具体方法或者手段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纠纷解决就是纠纷主体或者在第三者参与下通过一定的方法或手段在一定意义上化解矛盾或者消除纷争的情形。

二、纠纷解决的意义

纠纷是矛盾外化的产物,纠纷也是可能引起大规模社会冲突的前

因。前者说明了纠纷存在的必然性,而后者则说明了纠纷需要被解

决的必要性。纠纷是妨碍社会进步的现象,所以纠纷必须被解决。但是,从历史的观点来看,如果没有纠纷也就不会产生法律制度,而法律制度的产生却是代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如此看来,纠纷不仅没有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反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还是一种“动力”。又或者你可以说纠纷是因为一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而引起的,所以纠纷必须被解决,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最后,法律秩序的形成还有赖于纠纷的解决,因为,纠纷的解决意味着法律的实际作用的发挥,同时,它对于培养人们的法律意识,保持良好、有序、安定、和谐的社会秩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从这个层面去认识纠纷解决的意义才能够在纠纷解决的实践中把握正

确的方向,充分体现出纠纷解决的实际价值。

三、纠纷解决的方式

通常情况下,相对于纠纷解决机制,纠纷解决方式这种提法是较为普遍的,而且与纠纷解决实践的联系较为密切。在某些场合,纠纷解决方式与纠纷解决机制是可以互相代换的,但是,严格说来,纠纷解决方式所着重强调的是不同的纠纷解决机制之间的外部关系,因此,这种意义上的纠纷解决方式是就各种纠纷解决机制的外部表现所作出的主观性判断。例如,当我们作出“诉讼方式”、“调解方式”、“仲裁方式”这样的判断时,主要是根据他们的外部表现特征的对比的结果所作出的判断,至于他们各自的内部运行机制如何并不属于主要的考虑因素。这种关于纠纷解决方式的含义就是它的第一重含义。

具体而言,纠纷解决方式的第一重含义是指与纠纷解决的个别机制相对应的具体的解决纠纷的制度性安排,如诉讼方式、调解方式、仲裁方式等等,在这种情形下,纠纷解决机制和纠纷解决方式是对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而纠纷解决方式的第二重含义则是指解决纠纷的具体技术和方法。

2、纠纷解决的具体技术和方法

(1)对纠纷的性质、类别及其强度的认识。只有对纠纷具备了全面、透彻的认识,才有可能看菜下饭、量体裁衣,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解决纠纷的方法。现实中的纠纷很难作出细致而全面的分类,但是,至少存在着如本书前面所阐述的如侵权型、违约型、违法型、误解型、家事型等类型的纠纷。这些不同类型的纠纷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解决,以达到纠纷解决的主、客观两方面均衡一致的目的,避免片面化和简单化的倾向。

(2)对当事人诉求的依据和真实意图的把握。纠纷的解决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针对当事人的诉求做出支持或者是否定的过程,当事人的诉求所依据的事实是什么?他试图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只有对此有了充分的把握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容易形成“纠纷无对错”的定势思维,如俗语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认为纠纷的双方各有责任。其实,恶意的诉讼行为在现实中并不少见,而那种纯粹因为受到他人恶意侵害而被迫提起诉讼的情形也不是没有可能。因此,从纠纷解决的目的性以及相应技术和方法的运用上来说,对待这两种不同的情形

就应当作出不同的处理。

(3)对纠纷的产生背景包括当事人的社会处境、心理状态的了解。纠纷往往不是孤立的,了解了纠纷产生的背景,才有可能使纠纷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决。在传统的纠纷解决理论中,往往不加分别地强调纠纷当事人的平等性,实际上,纠纷当事人的社会地位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法律对于不同社会地位的当事人也存在着不可否认的“差别待遇”,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承认这种差异的存在对于案件的正确处理有重要意义。正如唐·布莱克所言“在现代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法理学模式将差别待遇视为异常现象,一种应被纠正的对道德的背离行为。??没有人会抛开社会差异去观察法律体系。差别待遇是无所不在的。这是法律的自然行为的一个方面,就像鸟儿飞翔、鱼儿游泳一样自然。”?但是,承认差别待遇的存在并不等于认可这种差别待遇,而是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和公平。

(4)对法律规范和法雒精神的充分理解。现代意义上的纠纷解决必然和法律制度关系密切,法律为我们提供了最终的参照标准和行动准则,因此,对法律的充分理解是解决纠纷的必要前提。这里包括法律的规范和法律的精神。因为,法律规范往往是通常情况的参照标准,针对一个具体的纠纷,往往难以对号入座,但是,法律的原则和精神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所以,在没有具体法律规定可以参照的情况下,依据法律原则和精神对纠纷作出判定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的情形。正因为如此,赋予法官自由裁

量权就成为必要。5.对场所、态度和时机的把握。人是感性的动物,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一定情形下,“一念之差”往往可以决定事情的成败。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往往表现得不够理性,意气用事的情况是经常存在的。因此,在纠纷解决的过程中,促使当事人回复应有的理性是一项必需的功课。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纠纷的解决者就应当努力创造一些看起来与纠纷本身的关系不那么密切的外部条件,比如一个合适的场所,一种温和的气氛以及一个恰当的时机。在这一方面,美国的法学院开设的ADR课程对他们的学生做出了十分具体而周详的寻训练。例如在调解实务的训练中,他们要求调解人成为一个“有技巧的倾听者”,在“富于同情心的倾听”过程中,还要与当事人进行言词上的和非言辞的(如眼神、面部表情和形体姿势)交流,以营造一种互相理解和信任的气氛。这样一些“技巧”的运用可以为纠纷的解决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一。

四、纠纷解决的标准

笔者以为,纠纷解决的目标的确立不仅应当考虑纠纷解决本身的主观性效果,而且应当考虑客观的社会性效果,这两个方面的效果的统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纠纷的解决。而为了说明纠纷解决的主观性效果和客观性效果以及二者的统一,就需要引入外部的判断标准,这就是纠纷解决的标准所赖以建立的基本理由。进而言之,纠纷解决的标准所

要解决的问题是,一个纠纷在何种程度上的解决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解决。下面将从纠纷解决的主观性标准和客观性标准两个方面进行具

体分析。

(一)纠纷解决的主观性标准

纠纷解决的主观性标准是指纠纷当事人和纠纷的解决者从自己的角

度对纠纷的解决所持的标准。也就是说,从主体上看,纠纷解决的主观性标准涉及当事人和纠纷的解决者两个方面的主体,这两个方面的主体从各自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对纠纷的解决所持的标准是有所区别的,但是,他们都属于主观性的标准,主观性这一点属于他们的共性。而在纠纷的解决者的角度,一方面,对当事人的愿望的充分的尊重是其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尽管这种尊重有时只是具备形式上的意义,并不能对纠纷解决者构成实质上的约束;另一方面,纠纷的解决在纠纷的解决者那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程序的完成。也就是说,在纠纷解决者看来,一个纠纷是否得到了解决,和一个案件是否办理完毕是同一个意义上的问题。这个特征向我们昭示:纠纷当事人对纠纷解决结果无论是接受或者是不接受,都应当看作是一种常态,因为这种对纠纷解决结果的反应属于纠纷当事人的主观性标准的范畴,属于可以理解的范畴。而对于纠纷的解决者,我们不应当苛求他作出一个绝对公正的裁决,由于判断标准的不同,对于公正与否也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但是,只要纠纷解决者的裁决符合他所认为的“结案标准”的依据,那么,就应当说,这个裁决是一个公正的裁决。

(二)纠纷解决的客观性标准

所谓纠纷解决的客观性标准,是指对于纠纷解决的结果的社会性评价。这里涉及到社会性评价的原因、评价的方式和评价的依据。

首先。纠纷的解决之所以存在社会性评价,是由以下两个原因决定的:一是社会环境对纠纷的解决发生着一定的影响;二是纠纷的解决具有社会示范效应。首先,纠纷的发生是社会矛盾的一种表现形态。从表面上看,纠纷一般是发生在相对的当事人之间,但是,细究起来,相对的当事人之间之所以会发生纠纷,可能与某些社会因素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例如,医患纠纷,从纠纷的个案看来是某一个病人和某一个医生或者医院之间的纠纷,但是,这种纠纷可能和某种医疗制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而这个医疗制度所涉及的主体却不限于纠纷的双方,它还涉及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以及在执行这些制度的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相关因素。

其次,社会对于纠纷解决的评价的方式,有公开的评价和隐蔽的评价。公开的评价如社会舆论,隐蔽的评价,则是指社会个体对纠纷解决的结果所产生的不具有明显表面特征的心理反应。纠纷解决的标准,不是当事人自己的标准,不是充满着抽象意味的社会道德标准,不是社会舆论,也不是某一条看起来已经过时的或者是不合情理的法律规范,更不是所谓的程序正义,而是法律秩序。

再次,社会性评价,纠纷的解决与否,关键是看是否有利于法律秩序的维护:在有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形下,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定;在法律规定不够明确的情形下,需要根据法律原则;在法律规定过时或者明显不合理的情形下,就要依靠社会正义的理念作出裁断,这就是纠纷解决的客观性标准。所以,纠纷解决的客观性标准归根结底是建立在法律秩序基础之上的,有利于法律秩序的纠纷解决就是合理的、

正义的,否则就是不合理的、非正义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纠纷的解决应当只是着眼于以法律的规范或者精神去“解决”纠纷,而不是着眼于当事人的权利或者是利益的实现程度或者是当事人的满意程度。唯有树立这样的观念,才能将纠纷的解决纳入社会法治建设的轨道,使其朝着建设文明、有序的法治社会的方向发展。

如何进行信度检验、效度检验:概念介绍 & 软件操作

如何进行信度检验、效度检验:概念介绍&软件操作一、构念的维度: 可以用验证性因子分析(CFA)检验因子(维度)与测项之间的从属关系是否正确。检验指标是各个拟合优度指数和路径系数。 二、量表的信度: 信度包括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在一次测量中,只能检验内部一致性信度,通常是用α系数。SPSS可以进行信度检验,一般要求α>0.7。每个测项的item-total correlation(项对总项相关系数)>0.4。同时还要看每个测项“α if item deleted”的值,它表示的是当删除该测项时,量表的α系数的值。如果α if item deleted>原来的α,则应该删除该测项。 三、构念的效度 1. 构念的收敛效度(convergent validity) 收敛效度指的是量表与同一构念的其他指标确实相互关联的程度。收敛效度可通过CFA检验,观察测量项目在构念上的负载(loading),如果标准化估计值(standardizes estimate)大于0.5,且t值大于1.96,平均提取方差(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AVE)大于0.6,组合信度(construct reliability,CR)大于0.7,通常认为收敛效度较高。 ●平均提取方差(AVE):表示的是潜变量的变异量中有多大比例能用指 标变异量来解释(即指标解释潜变量的程度); ●组合信度(CR):模型内在质量的判别准则之一,反映了每个潜变量中 所有测项是否一致性地解释该潜变量。 2. 构念的判别效度(discriminant validity) 判别效度指的是一个测量值与其他应该有所不同的构念之间不相互关联的程度。判别效度可通过CFA检验,如果各个因子的AVE的平方根比该因子与其他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大,则判别效度较高(或者说AVE的平方根大于该构念与任何其他构念的相关系数,则判别效度较高)。 另外一种检验判别效度的方法是卡方检验。在一个限制模型中(相关系数限制为1),配对构念之间的相关系数如果允许自由估计,卡方值显著地减少了,则说明两个构念之间的判别效度较高。卡方分布临界点为 3.84(P<0.05)或6.63(P<0.01)。 3. 构念的法则效度(nomological validity) 法则效度指的是量表以在理论上可以预测的方式,与不同但相关的构念的测量值之间相互关联的程度。 ◆收敛效度、判别效度、法则效度并称为建构效度(construct validity);另外 两种效度是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和标准效度(criterion validity)。内容效度是对量表的内容表现特定测量项目任务的优劣程度的一个主观而系统的评价。标准效度指一个量表是否像预期的那样反映与选作标准的其他变

问卷信度效度检验

从统计数据质量角度谈调查问卷的设计质量 一、引言 从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统计工作过程看,统计数据质量可以被划分为统计设计质量、统计调查质量、统计整理质量、统计分析质量以及数据发布传输质量等。统计设计质量是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首要环节,在统计数据质量保证体系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统计设计质量一般包括调查问卷设计质量与调查方案设计质量,其中调查问卷设计质量指的是:通过问卷测量得到的,反映调查对象客观现象的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即调查问卷设计质量的好坏,需要通过问卷测量能力的高低来检验。 在市场调查中,为了深入地研究一些本质的或理论性的现象,问卷调查法被广泛运用,除了调查时采用的抽样方法以及所抽取的调查对象是否具有代表性之外,调查者最关心的就是调查问卷的测量能力。问卷测量能力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即问卷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是统计数据质量蕴涵的最主要的两个特性,一个好的调查问卷设计不仅可以保证在多次重复使用下得到可靠的数据结果,即准确性;也可以保证所得测量结果能够反映它所应该反映的客观现实,即有效性。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问卷测量能力的分析来检验问卷的设计质量,对问卷设计进行质量控制,进而发现问卷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改进问卷设计,提高其测量能力,最终将有助于我们得到高质量的调查数据。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质量检验 信度和效度的概念来源于心理测试中关于测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研究,当建构和评估测量时,通常使用信度和效度这两个技术性指标。因此我们采用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来评估其测量能力,进而实现对问卷设计质量的检验。 1.问卷设计质量的信度检验 所谓问卷设计质量的信度检验,指的是对问卷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分析,即对设计的问卷在多次重复使用下得到的数据结果的可靠性的检验。在实际应用中,信度检验多以相关系数表示,常用的方法有:重测信度,复本信度,折半信度,克朗巴哈信度,评分者信度等。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关于这些信度分析方法介绍的文献,在这里,笔者不再一一详述,仅列出相关公式作为参考。 (1)重测信度,也叫稳定系数,对同一组调查对象采用同一调查问卷进行先后两次调 查,采用检验公式,其中为两次调查结果的协方差,为第一次调查结果 的协方差,为第二次调查结果的协方差。系数值越大说明信度越高。 (2)复本信度,也叫等值系数,对同一组调查对象进行两种相等或相近的调查,要求两份问卷的题数、形式、内容及难度和鉴别度等方面都要尽可能的一致。检验公式同稳定系数公式,系数越大,说明两份问卷的信度越高,具体调查时使用哪一份都可以。 (3)折半信度,也叫内在一致性系数,将调查的项目按前后分成两等份或按奇偶题号分成两部分,通过计算这两部分调查结果的相关系数来衡量信度。当假定两部分调查结果得 分的方差相等时,检验用Spearman-Brown公式来表示:,其中表示折半信度系数;当假定方差不相等时,采用Flanagan 公式:,其中、分别 表示两部分调查结果的方差,表示整个问卷调查结果的方差。如果折半信度很高,则说明这份问卷的各项题之间难度相当,调查结果信度高。 (4)克朗巴哈信度,是对折半信度的改进,检验公式是:,其中

如何进行信度检验效度检验概念介绍 软件操作

如何进行信度检验、效度检验:概念介绍& 软件操作一、构念的维度: 可以用验证性因子分析(CFA)检验因子(维度)与测项之间的从属关系是否正确。检验指标是各个拟合优度指数和路径系数。 二、量表的信度: 信度包括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在一次测量中,只能检验内部一致性信度,通常是用α系数。SPSS可以进行信度检验,一般要求α>0.7。每个测项的item-total correlation(项对总项相关系数)>0.4。同时还要看每个测项“α if item deleted”的值,它表示的是当删除该测项时,量表的α系数的值。如果α if item deleted>原来的α,则应该删除该测项。 三、构念的效度 1. 构念的收敛效度(convergent validity) 收敛效度指的是量表与同一构念的其他指标确实相互关联的程度。收敛效度可通过CFA检验,观察测量项目在构念上的负载(loading),如果标准化估计值(standardizes estimate)大于0.5,且t值大于1.96,平均提取方差(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AVE)大于0.6,组合信度(construct reliability,CR)大于0.7,通常认为收敛效度较高。 ●平均提取方差(AVE):表示的是潜变量的变异量中有多大比例能用指标 变异量来解释(即指标解释潜变量的程度); ●组合信度(CR):模型内在质量的判别准则之一,反映了每个潜变量中 所有测项是否一致性地解释该潜变量。 2. 构念的判别效度(discriminant validity) 判别效度指的是一个测量值与其他应该有所不同的构念之间不相互关联的程度。判别效度可通过CFA检验,如果各个因子的AVE的平方根比该因子与其他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大,则判别效度较高(或者说AVE的平方根大于该构念与任何其他构念的相关系数,则判别效度较高)。 另外一种检验判别效度的方法是卡方检验。在一个限制模型中(相关系数限制为1),配对构念之间的相关系数如果允许自由估计,卡方值显著地减少了,则说明两个构念之间的判别效度较高。卡方分布临界点为 3.84(P<0.05)或6.63(P<0.01)。 3. 构念的法则效度(nomological validity) 法则效度指的是量表以在理论上可以预测的方式,与不同但相关的构念的测量值之间相互关联的程度。 ◆收敛效度、判别效度、法则效度并称为建构效度(construct validity);另外 两种效度是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和标准效度(criterion validity)。内容效度是对量表的内容表现特定测量项目任务的优劣程度的一个主观而系统的评价。标准效度指一个量表是否像预期的那样反映与选作标准的其他变量(标准变量)之间的关系,包括平行效度(parallel validity)和预测效度(predictive validity)。 四、软件操作示意图

Spss数据分析效度

Spss数据分析 KMO 與Bartlett 檢定 Kaiser-Meyer-Olkin 測量取樣適當性。.712 Bartlett 的球形檢定大約卡方675.492 df 153 顯著性.000 Communalities 起始擷取 sex 1.000 .657 grade 1.000 .837 one 1.000 .758 two 1.000 .683 three 1.000 .735 four 1.000 .706 five 1.000 .615 six 1.000 .634 seven 1.000 .642 eight 1.000 .700 nine 1.000 .767 ten 1.000 .735 eleven 1.000 .609 twelve 1.000 .844 thirteen 1.000 .697 fourteen 1.000 .779 fifteen 1.000 .707 sixteen 1.000 .655 擷取方法:主體元件分析。 說明的變異數總計 元件 起始特徵值擷取平方和載入 總計變異的% 累加% 總計變異的% 累加% 1 4.706 26.146 26.146 4.706 26.146 26.146 2 2.021 11.228 37.374 2.021 11.228 37.374 3 1.499 8.327 45.701 1.499 8.327 45.701 4 1.367 7.59 5 53.29 6 1.36 7 7.595 53.296 5 1.109 6.160 59.457 1.109 6.160 59.457 6 1.046 5.809 65.266 1.046 5.809 65.266 7 1.013 5.627 70.893 1.013 5.627 70.893

效度的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

效度的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 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是教育科学研究设计中应该遵守的标准,也是评价研究设计乃至整个研究结果科学性水平和质量的标准。就整个研究而言,研究的效度是指研究在揭示所研究内容的本质或其规律方面的准确、客观、科学程度,或者说研究结果符合客观实际的程度。研究必须有效才有意义,所以,教育科学研究设计要以研究的效度为前提,并作为评价研究设计与结果的基本标准。 一、内部效度的概念 研究的内部效度是指在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一定关系的明确程度。如果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并不会由于其它变量的存在受到影响,从而变得模糊不清或复杂化,那么这项研究就具有内部效度。它所涉及的问题是: (1)所研究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 (2)是否确实是自变量的变化引起了因变量的变化? 研究设计要对可能涉及的各种变量进行有效的控制与消除,使与研究目标无关的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因而,研究变量之间(如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确定的和真实的,意味着一项研究的内部效度高。 二、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 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比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历史、研究被试、研究手段方法和程序、统计回归效应四方面因素。 三、内部效度的条件 研究的内部效度不会自动形成。内部效度的获得,主要是通过研究设计,认真细致地选择变量,切实控制好各种变量,保证研究变量之间的确定关系,消除与研究目标无关的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上述4种方面的因素,都是在研究中应特别注意控制的,最有效的途径是采用随机化程序。对于教育科学研究的各种具体情况(例如不同的研究活动),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种类、数量、作用大小会有一定的差别,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分析、预估、识别、并采取适当措施予以控制或消除,以提高研究的内部效度。 四、外部效度 研究的外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够一般化和普遍适用到样本来自的总体和到其它的总体中的程度,即研究结果和变量条件、时间和背景的代表性和普遍适用性。外部效度可以细分为总体效度和生态效度两类。 总体效度指研究结果能够适应于研究样本来自的总体的程度与能力,或说对总体的普遍意义。要使研究结果适用于总体,就必须从总体中随机选取样本,使样本对总体具有代表性。如果研究所选样本有偏差或数量太小,不足以代表总体,其结果就难以对总体特征进行概括。 生态效度是指研究结果可以被概括化和适应于其它研究条件和情景的程度和能力。要使研究结果能够适用于其它研究条件和情景(例如,自变量与因变量、研究程序、研究背景、研究时间和研究者等方面的不同),就必须特别设计研究条件与情景,保证对其它条件、情景有代表性。 一般认为,内部效度是外部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内部效度低的研究结果就谈不上对其它情景的普遍意义;可是内部效度高的研究,其结果却不一定能够一般化到其它总体和背景中去。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是要发现教育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提高研究结果的外部效度十分重要。一项研究的内部效度再高,如果其结果仅适应于特定的范围,特定的测量工具、特定研究程序和特定的研究条件等,那么,从获取一般知识和揭示普遍规律的角度来看,其价值、意义不大。因此,研究的外部效度与内部效度在重要性上毫不逊色。 五、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 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主要有4个方面:研究被试方面、变量的定义和测试方面、研究手段和程序方面、实验者方面。 六、外部效度的条件 上述4方面因素,有时单独存在,有时同时存在若干方面的影响。要提高研究的外部效度,必须注意在研究中消除和控制上述各种影响因素。外部效度的要求是研究能够符合客观情况,适用于更大的总体。其中,关键的一环就是做好取样工作。取样工作不但包括被试的取样,而且也包括有代表性的研究背景(工作场所、学校、家庭、实验室)、研究工具、研究程序和时间等的选择。取样的背景与实际情景越接近,研究结果的可用性、适用性、推广性就越强。一般来说,随机取样,提高模拟现实情景的程度,采用多种相关的研究方法,变化研究条件寻求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是获得外部效度、提高研究结果可应用性的重要条件。 七、统计结论效度 统计结论效度是关于研究的数据分析处理程序的效度检验,或者说,它是检验研究结果的数据分析程序与方法的有效性的指标。统计结论效度的基本问题是研究误差、变异来源与如何适当地运用统计显著性检验,它不涉及系统性偏差的来源问题,而是研究误差变异情况和如何适当运用统计显著性检验的问题。例如,采用小样本的研究数据时,由于样本成份与测量数据都波动比较大,稳定性差,如果依赖统计显著性水平做出推论是不可靠的。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运用功效分析(power analysis),看看一定的样本范围、变异程度和α水平上能够检验出多大的效应。这就是统计结论效度所考虑的问题。 八、影响统计效度的因素 影响统计效度的因素主要有方面:统计功效低、违反统计方法的使用条件、测量信度低。 九、统计结论效度的条件 研究的统计结论效度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数据的质量,数据分析程序的效度是以数据的质量作为基础的,数据质量差的研究是谈不上统计结论效度的;二是统计检验方法,数据分析中所采用的各种统计方法,都有其明确的统计检验条件的要求,一项研究中统计检验条件不明确或者被

内容分析法定义及特点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地描述地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地分析,即由表征地有意义地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地过程.内容分析地过程是层层推理地过程. 内容分析地种类可归纳为:实用语义分析,语义分析和符号载体分析. 内容分析地研究模式有推理模式和比较模式两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观点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文献内容作客观系统地定量分析地专门方法,其目地是弄清或测验文献中本质性地事实和趋势,揭示文献所含有地隐性情报内容,对事物发展作情报预测.它实际上是一种半定量研究方法,其基本做法是把媒介上地文字、非量化地有交流价值地信息转化为定量地数据,建立有意义地类目分解交流内容,并以此来分析信息地某些特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内容分析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地优点: 较为客观地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是一种规范地方法,对类目定义和操作规则十分明确与全面,它要求研究者根据预先设定地计划按步骤进行,研究者主观态度不太容易影响研究地结果;不同地研究者或同一研究者在不同时间里重复这个过程都应得到相同地结论,如果出现不同,就要考虑研究过程有什么问题.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结构化研究. 内容分析法目标明确,对分析过程高度控制,所有地参与者按照事先安排地方法程序操作执行,结构化地最大优点是结果便于量化与统计分析,便于用计算机模拟与处理相关数据.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非接触研究. 内容分析不以人为对象而以事物为对象,研究者与被研究事物之间没有任何互动,被研究地事物也不会对研究者做出反应,研究者主观态度不易干扰研究对象,这种非接触性研究较接触研究地效度高.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定量与定性结合. 这是内容分析法最根本地优点,它以定性研究为前提,找出能反映文献内容地一定本质地量地特征,并将它转化为定量地数据.但定量数据只不过把定性分析已经确定地关系性质转化成数学语言,不管数据多么完美无缺,仅是对事物现象方面地认识,不能取代定性研究.因此这种优点能够达到对文献内容所反映“质”地更深刻、更精确、更全面地认识,得出科学、完整、符合事实地结论,获得一般从定性分析中难以找到地联系和规律.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揭示文献地隐性内容.内容分析可以揭示文献内容地本质,查明几年来某专题地客观事实和变化趋势,追溯学术发展地轨迹,描述学术发展地历程;依据标准鉴别文献内容地优劣.其次,揭示宣传地技巧、策略,衡量文献内容地可读性,发现作者地个人风格,分辨不同时期地文献体裁类型特征,反映个人与团体地态度、兴趣,获取政治、军事和经济情报;揭示大众关注地焦点等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内容分析法地常见用途有以下三种: 、趋势分析 内容分析法可以利用同一对象不同时期内容资料量化结果地比较,分析某种思想内容地发展过程、发展规律及其发展趋势.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比较分析 内容分析法可以通过对同一中心问题但对象或来源不同地样本量化结果地对比,从而对不同地区、学校、团体、个人地教育思想、教育成果、工作方式进行比较.例如,比较不同国家

效度的分类 全

效度的分类 0.效度的涵义: 就是测量结果的有效性。或某项测量活动能够测量到测量者所希望了解的特性的程度。 效度与测量目的相关,同一种测量工具在某些测量中具有高效度,但在另一些测量中却效度不高。例如:一把信度很高的尺子在测量身高时具有很好的效度,但在测量血压时效度显然不佳。 一、内部效度/内部一致性程度: 指在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一定关系的明确程度。 外部效度: 指研究结果能够一般化和普遍适用到样本来自的总体和到其它的总体中的程度,即研究结果和变量条件、时间和背景的代表性和普遍适用性。 二、效标关联效度/实证效度 1涵义:效标关联效度是以经验性的方法,研究测验分数与一些外在效标间的关系,故又可称为经验效度或统计效度。 实证效度测验对实际行为的预测能力。实证效度在一定程度上与效标关联效度存在重叠,当效标是实际行为时,两种效度意义相同。 2分类:根据选择效标的时间不同,可分为: ●同时效度是指测验分数与实施测验同一个时间所取得的效标之间的相关,旨在使用测验分数 估计个人在效标方面的目前实际表现。例如测量学生智力时,将学生当时的成绩作为效标。 ●预测效度:(考)是指测验分数与实施测验后一段时间所取得效标之间的相关,旨在使用测 验分数预测个人在效标方面的未来表现。例如测量学生智力时,将测量之后一段时间的学生成绩作为效标。 另外也分为 ●区分效度:(考)与测量不同建构的其他测验(不相关效标)之间的关系不应很高,如自评 抑郁问卷SDS得分与测量上网成瘾的测验之间的相关必然不会很高。 在一项测验中,如果可以在统计上证明那些理应与预设的建构不存在相关性的指标确实同此建构没有相关,那么这项测验便具有区分效度。 ●聚合效度:(考)与测量相同或相似建构的其他测验(相关效标)之间的关系,如SDS与CES-D 之间的高相关是支持聚合效度的证据。MTMM法用来确定区分效度和聚合效度,如果采用纵向设计还可以将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纳入。 3测量方法:1.命中率3.相关法2.显著差异法 三、结构效度/构思效度/构念效度(考) 1涵义:指测验能够测量到理论上的结构或特质的程度。指理论构思或假设的合理性、科学性,及其转换为研究目标的恰当程度和可操作性。 2分类: ●聚合效度:如果某一测量工具的测量分值与测量相同结构或特质的其他测量工具的分值有高 的相关度时,则可以说明聚合效度高; ●辨别效度:如果某一测量工具的测量分值与测量不同结构的其他测量工具的分值有低的相关 度时,即辨别效度高。 3测量方法:常用因素分析法。可分为两种,探索性因素分析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建立量表或问卷的结构效度,而验证性因素分析则是要检验此结构效度的适切性与真实性。 4用途智力测验人格测验

常用数据分析方法分类介绍(注明来源)

常用数据分析方法有那些 文章来源:ECP数据分析时间:2013/6/2813:35:06发布者:常用数据分析(关注:554) 标签: 本文包括: 常用数据分析方法: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对应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 问卷调查常用数据分析方法:描述性统计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Cronbach’a 信度系数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分析(structural equations modeling)。 数据分析常用的图表方法:柏拉图(排列图)、直方图(Histogram)、散点图(scatter diagram)、鱼骨图(Ishikawa)、FMEA、点图、柱状图、雷达图、趋势图。 数据分析统计工具:SPSS、minitab、JMP。 常用数据分析方法: 1、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 聚类分析指将物理或抽象对象的集合分组成为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分析过程。聚类是将数据分类到不同的类或者簇这样的一个过程,所以同一个簇中的对象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不同簇间的对象有很大的相异性。聚类分析是一种探索性的分析,在分类的过程中,人们不必事先给出一个分类的标准,聚类分析能够从样本数据出发,自动进行分类。聚类分析所使用方法的不同,常常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不同研究者对于同一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所得到的聚类数未必一致。 2、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 因子分析是指研究从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统计技术。因子分析就是从大量的数据中寻找内在的联系,减少决策的困难。 因子分析的方法约有10多种,如重心法、影像分析法,最大似然解、最小平方法、阿尔发抽因法、拉奥典型抽因法等等。这些方法本质上大都属近似方法,是以相关系数矩阵为基础的,所不同的是相关系数矩阵对角线上的值,采用不同的共同性□2估值。在社会学研究中,因子分析常采用以主成分分析为基础的反覆法。 3、相关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 相关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相关分析是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并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其相关方向以及相关程度。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的关系,例如,以X和Y分别记一个人的身高和体重,或分别记每公顷施肥量与每公顷小麦产量,则X与Y显然有关系,而又没有确切到可由其中的一个去精确地决定另一个的程度,这就是相关关系。 4、对应分析(Correspondence Analysis) 对应分析(Correspondence analysis)也称关联分析、R-Q型因子分析,通过分析由定性变量构成的交互汇总表来揭示变量间的联系。可以揭示同一变量的各个类别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变量各个类别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个联列表的行和列中各元素的比例结构以点的形式在较低维的空间中表示出来。

教育测量与评价(简答题和名词解释)

教育测量与评价(简答题部分) 什么是表现性评价:一种性质的评定方法新型的更加直接的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方法,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方面有显著作用 表现性评价 1优点:有助于测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的能力尽可能得到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终身学习打基础注重知识技能的整合与综合运用复杂的任务表现教学性评价与教学活动有密切的联系2缺点:信度问题效度问题实用性问题耗时过多不能评价所有类型的学习目标高利害评使用表现性评价就要十分谨慎品德测试的意义:有利于学生思想上的自我教育和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激励先进和鞭策后进有利于学生德育管理德育和行为科学研究的重要手 段 品德测评的类型: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 品德测评的基本要求:外显行为测评和道德认识测评相结合单项测评和整体测评相结合定向性测评和定量测评相结合 测评指标体系确立的依据:社会的需要德育大纲德育结构学生年龄特征测评基本要求:重视指标体系的开放性教育性处理好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稳定性和发展性的关系统一性的灵活性的关系 品德测评的方法、运用:定时考核(学生成绩测量)问卷测评(问卷或量表测试)项目评分(设置一些测试的项目,给予一定的分数,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表现进行测量)情景测验(设计情景,展开活动)社会关系测量(通过学生回答,来了解学生的人际关系)意向测评法(Q技术、和语义分析)行为观测法(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学生思想行为) 教师评价的特点:是一个活动过程,一个特殊的连续活动,包括一系列的方法和步骤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过程根本目的在于形成价值判断,进而做出选择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是同一的 教师评价的主体: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参评(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对教育人力支援进行管理对教师的考核人工作进行指导和督导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信度与效度)学生参评(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直接承受着教师教学效能的影响)

研究的效度

研究的效度 心理学研究的选题、理论构思、设计、实施、统计和推论以及评价,是一组相互影响、密切联系的科学活动,整个研究的效度也取决于研究各个方面的效度,在此过程中,人们需要对以下问题作出判断和决策:(1)所研究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尤其是,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否有关系?(2)如果所研究的变量之间存在一定关系,这种关系是否因果关系?(3)如果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它所包含的具体的因果关系构思是什么?(4)假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构思明确,这种因果关系对于其他的人员、背景条件和时间的普遍意义如何?第(1)种研究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属于内部效度的问题;第(2)种在变量之间判定因果关系,这是统计结论效度的问题;第(3)种因果关系的构思性质,是构思效度;第(4)种变量之间关系的普遍意义,是研究的外部效度问题。 内部效度指研究中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关系的明确程度。如果在测量中,排除对结果产生影响的无关因素,因变量所产生的变化都是由研究者所操纵的自变量所引起,说明这个研究具有好的内部效度。内部效度的获得,一是由于正确地选择了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这样才有可能作出有关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陈述;二是周密的实验或研究设计,在进行实验设计时,明确地意识到各种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运用多种设计措施,控制这些影响因素,突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有:(1)历史因素,可分为前摄历史因素和后摄历史因素,前摄指被试固有的和习得的差异,一般用随机化来平衡,后摄指在研究过程中发生的对研究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一个或多个特定事件,这些事件可能会影响被试的反应,有两种情况,一是在研究过程中,发生特定事件,可能和自变量一起对被试的行为产生干扰,二是在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中,某些事件只对其中的一个组产生影响。(2)成熟,在研究期间,由于被试自身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成长或变化引起的系统变异,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某种系统效应,降低内部效度。控制的方法是尽可能随机化,并设立对照组。 (3)被试选择因素,就是前摄历史因素,一般有这些特征:年龄,性别,民族,力量,成熟,动机,灵活性,文化程度,智力,态度,阅读能力,社会经济地位,信仰,心理健康,强壮,风俗习惯,职业。(4)被试的更换和淘汰,研究过程中,被试由于事故、生病或研究调整等原因而被更换或停止参加研究,这会降低内部效度,在纵向研究中较易出现这类情况,被试有合作型、消极型、评价担忧型和忠实型。(5)测验,主要指先前的处理对被试在随后的处理中的反应产生影响,常见的有练习效应、疲劳效应和敏感效应(前测的使用使被试对后测更加警觉和有意识,使他们对随后所发生的处理更加敏感和做出更积极的反应),一般通过设立无事前测定组加以控制。(6)实验处理和程序,(a)有关实验处理和程序的信息的扩散和交流,使对照组实际上得到了实验处理或受其影响;(b)实验处理的实施包含着其他好处,产生补偿性等同效应;(c)由于实验处理而使实验组十分引人注目或炫耀,产生补偿性竞争。 (7)研究工具,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实验人员的变化,包括仪器使用不当出现问题或主试身心发生变化,控制的办法是将所有程序标准化,研究前对研究工具进行校准,实验人员保持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8)统计回归,在进行重复测量时,初测时获高、低极端分数者会在重测时倾向于向平均值偏移,即高分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成绩下降,低分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成绩升高。控制的办法是在研究中把极端分数者单独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注意它们的结果差异,进而作出有关自变量效应的正确结论。(9)多种研究条件和因素的交互作用,在研究过程中由于测试程序、因素控制和实验安排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多种条件和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从而影响效度。控制的办法有单盲法或双盲法,还有就是采用具有较高内部效度的设计,所罗门四组设计,它通过随机化程序和设立4个不同处理的实验或对照组,保证了研究的内部效度。 统计结论效度,是检验研究结果的数据分析程序与方法有效性的指标,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研究误差、变异来源与如何恰当地运用统计显著性检验。统计结论效度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数据的质量,包括数据的量表特征、数据的分布特征、信度和效度等;二是统计检验的假设,数据分析中所采用的各种统计方法,都有其明确的统计检验假设,一旦

效度分析含义及其分类

效度分析涵义及其分类 一、效度的涵义: 简言之,就是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或某项测量活动能够测量到测量者所希望了解的特性的程度。 效度与测量目的相关,同一种测量工具在某些测量中具有高效度,但在另一些测量中却效度不高。 例如:一把信度很高的尺子在测量身高时具有很好的效度,但在测量血压时效度显然不佳。 因此有人将效度定义为: 测验等够达到某种目的的程度(Mehens&Lehmann,1978,p.109) 二、效度的类型: 由于效度是相对于研究目的和研究侧面而言的,具有多层面的特性,因此效度具有多种类型。主要有: 1.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 2.效标关联效度(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3.结构效度(construct validity) (一)内容效度 涵义: 内容效度是指测量工具的内容是否能够代表所欲测量的行为领域,即量表内容是否具有代表性。 例如:一位教师给学生做一个数学测验,该测验的题目如果涵盖了教学所欲达成的目标,及教材的重要内容,我们说该测验有内容效度。 测量方法: 尚没有一种数量的测量方法,它的确定主要是采用逻辑的分析方法,仔细判断每一项目是否符合及涵盖所要测量的研究领域。 (二)效标关联效度 涵义: 效标关联效度是以经验性的方法,研究测验分数与一些外在效标间的关系,故又可称为经验效度或统计效度(empirical or statistical validity),(Thorndike & Hagen,1977,p.60). 根据选择效标的时间不同,可分为: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 同时效度(concurrent validity):是指测验分数与实施测验同一个时间所取得的效标之间的相关,旨在使用测验分数估计个人在效标方面的目前实际表现。 例如测量学生智力时,将学生当时的成绩作为效标。 预测效度(predictive validity)是指测验分数与实施测验后一段时间所取得效标之间的相关,旨在使用测验分数预测个人在效标方面的未来表现。 例如测量学生智力时,将测量之后一段时间的学生成绩作为效标。 测量方法: 1.命中率 当测验用作取舍决策时,常使用命中率这一指标。因为这类测验效度高不高,就是看其取舍是否与实际一致。命中率包括总命中率、正命中率和负命中率。总命中率是指根据测验

构念效度的定义

1.构念效度的定义 1.构念效度就是测验能够测量到所欲测量的心理特质程度 2.心理学的许多特质都是假设的人的属性和理论概念(理论构念),如智力、创造力、焦虑、自我效能感等。只能通过观察行为(测验项目)间接推论其存在。 3.构念效度就是指测验分数在多大程度上测量或解释了某种理论构念。 1.创造力是人对一定刺激产生大量的独创性反应的能力,主要表现为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提出构念,并给出构念的结构框架) 2.创造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创造力与智力相关不高,与学习成绩只有微不足道的相关。(提出与该构念相关的理论假设) 3.计算创造力测验分数与年龄、智力测验等的相关系数。(收集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验证) 3.构念效度的验证方法 1.测验内方法:通过研究测验内部构造(如测验内容、对测验题目的反应以及题目之间和分测验之间的关系)来研究测验的构念效度) 2.测验间方法:同时考虑几个测验的相互关系,聚合效度、区分效度、因素分析(内部结构) 3.多元特质多重方法矩阵:综合运用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考察构念效度。 4.效标关联效度:求新编测验与以知的测量同一特质具有较高构念效度的测验的相关,也可以称作相容效度。 (1)测验内方法 1.内容效度方法:测验内容效度的双向细目表就是对测验目标做了类似理论结构的解释,因此一个测验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可以作为构念效度高的证据。 2.被试反应方法:一个测验测量什么目标,有没有测到,可以采用个别测验的方式,让被试边想边做边说,了解其思维操作过程,可以核实测验是否真正测到了想要测量的东西,如数学推理测验借此可以了解被试的推理过程。 3.同质性系数方法:通过考察克伦巴赫系数判断测验时单一特质还是多维特质,进而考察与特质(构念)吻合程度。 (2)测验间方法 聚合效度:如果两个测验是测量同一特质的,即使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它们之间的相关也是比较高的,又称求同效度、收敛效度。 区分效度:如果两个测验测量的是不同的特质,即使使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测量,他们之间的相关也应该是低的,又称求异效度、判别效度。 1.项目难度的定义 项目的难度是指测验项目的难易程度,是指被试作答时感受到的测验项目的难易程度。 1.一般只用于认知测验中。能力测验中就是指试题的难度水平。 2.人格测验不存在难度问题,与此相应的指标称为通俗性或者是流行性,或是项目赞同度。即总体中在答案选项上回答的人数水平。

数据分析名词解释

重要名词解释 数据整理 1、数据(Data)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是计算机代码。 2、数据的类型:按收集方法分、按被描述的现象和时间分、按计量尺度分、按获取途径分。 3、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4、数据整理:数据整理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调查数据(特别是二手数据)进行审核、分类或分组、汇总,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并以集中、简明的方式反映调查对象总体情况的工作过程。 数据整理的作用: [1]是对调查资料的全面检查。查缺补漏,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保证数据的真 实。 [2]是进一步分析研究数据的基础。对数据的分析必须借助完备的系统的资料, 因此它是研究阶段的第一步。 [3]是保存数据的客观要求。只有进行整理之后,才能使原始数据具有长期保存 的价值。 5、数据缺失是指在数据采集时由于某种原因应该得到而没有得到的数据;现有数据集中某个 或某些属性的值是不完全的。 缺失数据的处理: [1]删除元组:个案剔除法 [2]数据填充:1)单一填充:人工填写、平均值填充、回归值填充、热卡填充 2)多重填充:多重插补法 [3]不处理 假设检验 6、显著性水平(significance level):是指当原假设正确却被拒绝的概率或风险,即;它是由人们根据检验的要求确定的,社会科学研究中通常使用0.1(10%),0.05(5%),0.01(1%)显著性水平,其统计意义指的是当我们拒绝原假设H_0而接受备择假设H_1的时候,我们有10%、5%、1%的几率犯错误了(反过来说:我们拒绝原假设的时候,我们这一决定有90%、95%、99%的概率是对的)。 7、临界值(critical value):指的是对应相应显著性水平的值;如果检验结果的统计值高于临界值,我们有理由拒绝原假设,如果如果检验结果的统计值低于临界值,我们有理由接受原假设。 8、依据显著性水平大小把概率划分为二个区间,小于给定标准的概率区间称为拒绝区间,大于这个标准则为接受区间。事件属于接受区间,原假设成立而无显著性差异;事件属于拒绝区间,拒绝原假设而认为有显著性差异。 9、置信度:指根据样本对总体所作的估计落在一个指定范围内的可靠程度,即(1- );通常用一个百分数表示,如95%的置信度是指根据样本对总体所作的估计落在一个指定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