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作业设计说明书

农业综合开发作业设计说明书
农业综合开发作业设计说明书

湖北省夷陵区2013年度农业综合开发

核桃基地示范项目作业设计说明书

1.项目提要

2.1项目名称

湖北省夷陵区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核桃基地示范项目

2.2项目管理单位

夷陵区林业局

2.3项目建设单位

宜昌东灵工贸有限公司

2.4项目负责人

韩永平

2.5技术负责人

文锐成

2.6项目区范围

夷陵区乐天溪镇王家坪村

2.7建设内容与规模

新建核桃示范基地2000亩,复修作业道2.0km,扑火设备、病虫害防治设备、办公设备等54台(套),设臵宣传3块。

2.8种苗及主要材料用量

需种苗量万株、

2.9总用工量

需用工量120375个

2.10建设期限

1年

2.11投资预算

总投资344.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320.5万元,占建设总投资93.17%;其它费用23.5万元,占建设总投资6.83%。

2.12资金筹措

申请中央投入120万元,占建设总投资34.88%;省级配套资金48.0万元,占建设总投资13.95%;建设单位自筹资金176.0万元,占建设总投资51.17%。

2.设计依据、原则与主要技术标准

2.1设计依据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

2、国家林业局、国家农发办《关于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计划的批复》(林规发【2013】139号);

3、《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管理实施细则》(林规发【2012】245号,鄂林办计【2012】114号转发);

4、湖北省林业厅《关于编制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作业设计的通知》(鄂林造便【2013】14号)。

2.2设计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以市场为导向,各方效益兼顾原则。

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

3、坚持以科技为依托,采用良种良法,强化管理,集约经营,努力实现早产高产、优质高效原则。

4、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突出重点,适地适树,分类经营,规模发展原则。

5、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措资金原则。

2.3主要设计标准

1、《全国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1995);LY/TNYLYUDC

2、《主要造林树种苗木》(GB 6000-1999);

3、《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LY/T1557-2000);

4、《核桃丰产与坚果品质》(LY1932-1999);

5、《核桃坚果质量等级》(GB/T20398-2006);

6、《夷陵区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核桃基地示范项目可行行研究报告》。

3.项目区基本情况

3.1自然地理条件

3.1.1地理位臵

夷陵区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位于东径110°51′58″—111°39′30″,北纬30°32′33″—31°28′30″。东接远安、当阳、枝江,西邻秭归、兴山,南临点军区、宜都、长阳,北接保康。

项目乡镇乐天溪镇地处风景秀丽的峡江北岸,是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素有“三峡工程门户镇”之称,又有“水电之乡”之说。

项目建设地点乐天溪镇王家坪村与著名的“三峡人家”风景区隔江相望,宜巴路、三峡专用路穿村而过,地理位臵较为优越。3.1.2气候条件

项目区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适宜、雨量充沛。但是由于海拔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差异大,从南到北兼有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特点。全区平均年降水量在997~1370毫米之间。降雨季节和降雨量极不均匀,5~9月雨量集中,降雨量在800毫米左右,占全区降雨量的74%;10~12月的降雨量占14%,1~4月降雨量仅占12%。年平均气温16.6?,≥10?的积温5408?,无霜期278天,极端最高温41.4?,最低温度-12?,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69.2小时。

3.1.3 地形地貌

项目区属大巴山余脉,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高度相差悬殊。西北部天柱山最高海拔2005.5米,东南龙泉镇魏家畈村最低海拔51.6米,相对高差1953.9米,形成了山地、丘陵、河谷等多种地貌,山地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70%以上。

项目乡镇和项目村95%以上的面积属低山地貌,地形地势复杂,海拔70米至1000米。

3.1.4土壤情况

项目区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PH值呈微酸至中性。土壤因受地质、气候、生物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差异比较明显,土壤种类繁多,全区共有7个土类,19个亚类,69个土属,167土种。项目乡镇和项目村主要以黄壤为主,土层深厚、肥沃,利用率好。

3.2森林资源概况

3.2.1各类土地面积

根据2010年全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全区土地总面积为503.85万亩。其中林地面积为402.51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79.9%;非林地面积为101.34万亩,占总面积20.1%。林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为291.35万亩,占72.4%;灌木林地面积为89.87万亩(含国特灌),占22.3%;疏林地面积为17.81万亩,占4.4%;未成林造林地面积为0.5万亩,占0.1%;其它林地面积2.99万亩,占0.8%。

项目建设地点王家坪村总面积为5.07万亩。其中林地面积为4.24万亩,占总面积的83.63%;非林地面积为0.83万亩,占总面积16.37%。林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为1.41万亩,占33.25%;灌木林地面积为1.97万亩(含国特灌),占46.46%;疏林地面积为0.77万亩,占18.16%。

3.2.2森林蓄积量

全区活立木总蓄积量为9124441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为9021353立方米,占98.9%。在森林蓄积中,幼龄林蓄积4610619立方米,占51.1%;中龄林蓄积4156904立方米,占46.1%;近熟林蓄积188070立方米,占2.1%;成过熟林蓄积65760立方米,占

0.7%。森林蓄积按林种分,用材林蓄积438088立方米,占4.9%;防护林蓄积8557906立方米,占94.9%;薪炭林、特用林蓄积23424立方米,占0.2%。

3.2.3覆盖率、绿化率

全区森林覆盖率为68.73%,林木绿化率为75.93%。项目建设地点王家坪村森林覆盖率为66.27%。

3.3经济概况

夷陵区辖11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1个国有林场,182个村民委员会,6个居委会,1230个村民小组。共有18.4万户,其中乡村户数14.1万户。总人口52.0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5万人,占总人口的80.3%;农村劳动力24.67万个,剩余劳动力约11.93万个;城镇人口10.2万人,占总人口的19.7%。2010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182.2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0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1.8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3.35亿元。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04万公顷,粮食总产量22.3万吨,油料产量2.5万吨,蔬菜产量41.7万吨,柑桔产量44.6万吨,茶叶1.01万吨。2010年全区完成财政收入8.15亿元,比上年增加2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53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713元。

项目建设地点王家坪村区域面积5.07万亩,6个村民小组,农业总户数856户,总人口2504人,其中移民236人。党员64人,其中女性8 人;低保户35户,91人。全村劳动力1339人,外出

务工人数620人。耕地面积2195亩,柑桔350亩,茶叶800亩。全村饮水安全工程4处,饮水安全人数700人。该村以“争先创优,打造三峡奇石名村”为奋斗目标,凭借独特的奇石资源、丰实的生态资源,以宜巴线路旅游深度开发为契机大力发展。在奇石能人陈寓富的带动下,沿线奇石产业快速发展,奇石经营户由2008年的不足20户增加到目前的100多户,奇石年交易额由2008年前的不足100万元达到现在的2000万元,还兴建了大型奇石馆1座,用于奇石的交易、展览。2008年,该村整环境,建景区,为把旅游过境地变为旅游观光点,完成了旅游必经之路仙湖路地硬化工程,对宜巴路沿线农房全部按照峡江风格改造,到2010年,改造房屋近300户,形成了一条靓丽的峡江风景线。注重配套发展,创旅游收入,主动与旅游对接,扶持农户开起了农家餐馆,到2010年底,验收合格的农家乐有30多家。2010年该村通过招商引资,发展核桃种植业,沿线发展小水果园,现已种植核桃树木100多亩,计划在2013年内完成3000亩的核桃种植。初步形成了“吃、住、玩、游、购、娱”设施配套齐全的生态型小村庄,2012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64元。

3.4生态区位概况及面临的问题

夷陵区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处,境内有黄柏河东西两支、柏临河、百岁溪、太平溪、乐天溪、莲沱溪、下牢溪等主干河流注入长江。国内著名的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和世界一流的三峡水利枢纽建在我区境内,给我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极

大的发展机遇。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两坝的安全,让两坝发挥长期效益,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全区水土流失面积177.51万亩,占全区面积的35.2%,其中轻度流失面积102.7万亩,占流失面积的57.9%;中度流失面积58.52万亩,占流失面积的33%;强度流失面积11.17万亩,占流失面积的6.3%;极强度流失面积3.9万亩,占流失面积的2.2%;剧烈流失面积1.22万亩,占流失面积的0.6%。土壤侵蚀模数2900吨/平方公里,年侵蚀总量818万吨。水土流失大多注入长江,水土流失面积分布全区。

3.5生态环境建设情况

夷陵区自2000年起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等重大林业工程,在近十年的林业项目建设中,各乡镇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按区政府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得力,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壮大了特色支柱产业,全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改善,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工程建设成效显著。2001年度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柑桔之乡”和“经济林建设先进县”,2002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天保工程建设先进单位”,2003至2005年连续三年被湖北省林业局授予“天保工程优质奖杯”,2002年、2005年分别获宜昌市“天保工程建设红旗单位”和“退耕还林红旗单位”。2006年又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100个生态治理重点县(区)之一。

1、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情况。从2001至2012年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28.35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完成13.65万亩,宜

林地造林完成14.7万亩。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我区共发展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18.45万亩,主要树种有板栗、茶叶、木本药材(山茱萸、杜仲、厚朴、银杏、黄柏)、桑树、柑桔。

2、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情况。从2001至2012年共完成天保工程建设任务41.8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1万亩,封山育林32.55万亩,飞播补植7.2万亩。

3、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生态公益林建设总面积131.1万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97.2万亩,纳入补偿面积16.5万亩,占国家级公益林面积的17%;省级公益林地33.9万亩,纳入补偿面积33.9万亩,占省级公益林的100%。

4、社会造林情况。2004年至2007年,人工造林以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等重点工程造林为主,2008年至2012年,在完成重点工程造林任务的同时,完成社会造林2.5万亩,其中柑桔、茶叶、核桃2万亩,其它0.5万亩。

3.6作业设计开展情况

3.6.1前期准备

按照湖北省林业厅《关于编制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作业设计的通知》(鄂林造便【2013】14号)精神,夷陵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便组织人员进行资料收集等作业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

3.6.2开展情况

该项目作业设计由宜昌市夷陵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完成。于

2013年9月15日前完成了该设计的外业调查。调查过程以现场调查为主,结合社会调查和走访当地周边群众。技术标准主要采用《湖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森林分类经营调查技术规定》的规定,面积采用1万分之一地形图现场区划调查确定;实地调查记载权属、地类、坡度、坡向、土壤等因子。在现状调查过程中,同时收集社会基本情况、自然概况、森林资源现状等相关资料。10月8日前完成作业设计说明书编写和制图制表等工作。

3.7拟建设地块现状

项目建设地点为夷陵区乐天溪镇王家坪村,位于夷陵区西南部,该村位于群山环岭的西陵峡畔,是乐天溪镇的东大门。地质地貌为低山石灰岩区,土壤质地为砂壤土,土层厚度在60厘米以上。最高山海拔1014.1米,最低海拔65.8米。该村交通便利,立地条件优越,群众基础好。

王家坪村是夷陵区核桃产业规划发展区,土壤、气候以及核桃发展基础都能适应,发展核桃产业潜力巨大。在该地区建设核桃基地示范项目,对本区域及全省核桃产业发展能起到很好的栽培、经营管理以及品种改良提高等方面的示范作用。

4.建设目标与项目规模、布局

4.1建设目标

通过项目建设,完成总面积2000亩核桃示范基地造林,项目建设达到稳产期后,基地实现年产核桃坚果40万公斤,达到兼顾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全面提高项目区林地生产力,增加项

目区森林植被,为社会提供高品质核桃产品,增加当地农民收入;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示范带动当地企业和农户参与核桃产业发展,使核桃产业成为富民强区的重要产业。

4.2建设规模

建设类型及规模一览表单位:亩

4.3项目布局

4.3.1布局原则

1、造林地块相对集中连片,有利于规模化生产,集约经营;

2、区域内森林资源管理严格,造林地权属清楚;

3、当地劳动力资源充足,农户具有一定的营造林经验;

4、避开重点公益林区。

4.3.2布局方案

根据基地建设相对集中连片,有利于规模化经营的原则,基地选择在乐天溪镇王家坪村,基地建设地点水源条件好,均有水池或排灌水沟,周边农户相对集中,土地资源相对宽松,可满足营造核桃2000亩的宜林地需要。

4.4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1、人工造林 2000亩。

2、修复作业道2.0公里,路宽为2米机耕道,不铺设硬质路面,最大纵坡13%,主要满足营造林和日常管理需要。

3、其它设施建设:包括水利设施、森林扑火设施、森林病虫害防治设施、办公设备等建设。

5.人工造林技术设计

5.1立地类型划分

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造林树种、经营目的、培育方式划分立地类型,该基地海拔为485~871米之间,坡度16~23度之间,石灰岩风化的砂壤土,土层厚度在65厘米左右,PH值6.8~7.0之间,可划分为“低山斜坡中厚微酸性砂壤土层”1个立地类型。

5.2 林种及造林树种设计

设计林种为经济林;造林树种为核桃,品种选择生长健壮、抗逆性强、质优、丰产的“清香”为主栽品种,选择上宋品种为授粉品种,配臵比例,清香与上宋8:2。

5.3造林模型设计

根据立地条件,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要求,编制了营造林模

型表(见附表8)。该基地设计1个造林模型。林种经济林,造林树种核桃,造林密度33株/亩,配臵方式正三角形,穴状整地,植苗造林。

5.4整地与施肥

5.4.1林地清理

宜林地整地前的清理,用人工割除杂草、杂灌、荆棘,清理方式全面清理,清理时间在整地前秋冬进行。

5.4.2整地挖穴

在清理好的林地上原则上按照等高线方向放样,即水平向为行距,坡向为株距;平坦地方按照南北方向放样,即南北向为株距,东西向为行距。用生石灰打点,每亩穴个数33个。

整地采用挖穴整地,规格0.6×0.6×0.6米,即面宽0.6厘米,深0.6厘米,以石灰点为中心点挖穴,表土、里土分放两边;整地时间在造林前秋冬进行。

整地时注意保留原生植被,尽量减少地被物的破坏。造林前一周将定植穴回填,回填时将表土回在里层,心土回在表层,回填土高出地面15厘米以上,捡出杂物,形成“馒头形”。

5.4.3施用底肥

栽植前穴中分层压入1公斤/穴复合肥。

5.5 栽植设计

5.5.1栽植时间

定植时间安排在冬春两季,尽量抢在雨天前后定植,保证土壤

有足够墒情。

5.5.2造林用苗

应选择优质、规格统一的苗木建立示范基地,栽植优质嫁接苗是保证核桃优质、高产的前提,优质嫁接苗应具备以下标准(参照DB 42/T 609-2010):

1、应该是所需的品种,品种纯正,无其它品种混杂。

2、嫁接部位愈合良好,根系完整、发达,侧根15条以上、主根保留长度不低于20cm,生长健壮、芽饱满,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

3、采用苗龄1(2)-0、地径大于1.2厘米、苗高大于70厘米的嫁接苗。

为确保造林成活率,在造林地周围临时培植部分苗木(按造林用苗的5-10%),造林当年下半年或翌年春对缺苗穴进行补植,保证核桃初植密度达到33株/亩。

5.5.3苗木处理

核桃苗木在起苗后迅速运抵造林地,当天定植。对当天定植不完的苗木,妥善放臵于背风处,并进行覆盖。定植前将苗木的枯枝、病叶、伤及烂根剪除,然后放在水中浸泡半天,或用泥浆蘸根,使根系吸足水分,以利成活。

5.5.4栽植方法

采用植苗造林。植苗时分层复土,先回填部分表土于穴底部,然后将苗木植于穴中央,再回填心土,夯实,并浇足定根水。做到

苗正,根舒,确保苗木成活和生长。

5.6幼林抚育管护设计

5.6.1松土除草

造林后连续抚育3年,主要是松土、除草。核桃定植当年抚育2次,第1次抚育在5~6月,第2次抚育8~9月;定植第二、三年,每年抚育1~2次,抚育时间5~6月或9~10月。

5.6.2肥、水管理

新造林地严禁放牧,次年春天进行补植。从栽植后第二年开始,并结合松土除草进行施肥,施肥方法用环状、条状、穴状均可。追肥每年进行1~2次,第一次在4~5月,以氮肥为主,促进萌芽生长;第二次在幼树快速生长期,以磷肥、钾肥为主。具体施肥量应视具体的树势与立地条件而定。每年春季施肥,以有机肥、专用肥为主,离树50厘米呈半弧形深施。

建园后第1~3年可间作花生、大豆等矮秆作物,以耕代抚,禁止种植高杆作物和藤蔓作物。间作时留足树盘,确保作业时不伤到树体。每年秋季落叶后用花生或玉米秸秆覆盖树盘。定植第4年起不再间作,但可选择耐阴林下经济植物立体种植。每年秋季采果后到落叶前,对核桃园进行行间垦复,施玉米秸秆等腐熟农家肥。有条件的提倡复合配方施肥。

灌水时期视土壤干旱情况、土壤水分和气候情况而定。一般年份,基地春季干旱、少雨多风,应当在萌芽前和开花前后各灌1次,在施肥后也要同时灌水,以促进养分被及时吸收利用。每年3月下

旬至4月上中旬核桃萌芽后,根据土壤墒情及时补充水分,供给核桃萌芽、抽枝、展叶和开花所需水分,5~6月灌水以满足果实硬核膨大及花芽生理分化之用。10月下旬至落叶前,结合秋施基肥灌透水,有利于肥料充分腐烂和核桃树体安全越冬。灌溉的方法有地格子法、沟灌法、穴灌法等。

5.6.3林地管护及病虫害防治

造林后实行科学抚育管护,由林权所有者或经营者执行管护。防止人畜毁损树木,禁止在造林地放牧、砍柴,及时监测、防治病虫危害,预防、扑救森林火灾,巩固建设成果。

核桃常见的病害有溃疡病、炭疽病、细菌性黑斑病、核桃枯枝病;虫害有核桃举蛾、银杏大蚕蛾、云斑天牛、核桃横沟象、核桃长足象、核桃扁叶甲等。

病虫害防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因地制宜地运用营林、生物、物理措施进行防治。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量;禁用高毒残留类化学农药,一般不用或少用化学防治,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做到及时、准确。

5.6.4修枝、除萌

整形修枝、除萌是综合农业技术措施之一,它必须建立在肥水管理基础上才能见效。否则,单纯强调整形修剪、除萌,反而影响幼树生长发育,达不到预期效果。

整形修剪时,首先是根据林事活动抚育施肥的方便及将来作业的需要决定主干高度。幼树在造林后当主干生长到一定高度时,就应按预定的主干高度截顶梢,然后在主干上部选3~4个枝条作为

主枝,均匀导引主枝向外上方生长,并注意均匀分布。第二年主枝适当修剪,控制长势,使之均衡生长,并逐步培养成自然圆头型和开心型的树冠。

对外围枝生长明显减弱,小枝干枯,病虫害危害严重,产量显著下降,同时萌发大量徒长枝,出现自然更新现象的老树,可根据衰老情况,砍除主干或主侧枝,促进萌发新枝,重新形成树冠。一般可选择健壮的主枝,保留50~100厘米长,其余部分锯掉,使其在主枝锯口附近发出新枝;还可实行主干更新,即在距地面1~1.3米处,将树冠全部锯掉,使锯口下的潜伏芽萌发新枝,然后再从新枝中选留方向合适,生长健壮的2~4个,培养成主枝,锯口涂乳胶或油漆,防止虫害入侵。对于衰老不严重的树进行重修剪,首先锯去多余的主枝,进行树体结构调整,再在留下的枝上每年重剪1/3的枝条促其抽发壮枝,翌年结果,三年完成一个轮回。

5.6.5 自然灾害防治

1、设计科学整地造林方式方法,严格控制林地水土流失。对16-25度斜坡林地进行造林整地设计时,必须考虑整地对地表土层结构和植被破环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对25度以上不宜采用坡改梯整地,采取1.5-2.0米宽的带状挖穴整地,带间保留或建设生物带,防止因整地导致水土流失,造成自然灾害。

2、严格执行我国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有害生物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项目建设活动中注重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境。保护珍稀野生植物。

3、严格禁止使用剧毒农药,慎重使用化学农药,尽量使用生物农药,保护有害生物天敌,保护地下水不受污染,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

4、加大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力度。依据有害生物种类与分布范围,预测可能发生程度,编制项目有害生物突发防控预案,做到有备无患;加大种苗检疫力度,配备必要的检疫仪器设备,培训检疫防治人员,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能力建设,为项目营造的基地提供健康保障;加大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根据项目主要树种的分布状况及其主要有害生物的分布状况,设立监测样地、配备专业人员,适时监测有害生物的动态变化,为区、市、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中心及其专家咨询系统提供准确数据、实物、图片等信息,保证项目产业基地建设成果的安全。

7.种苗组织设计

7.1种苗来源

建设单位东灵秀水核桃公司在夷陵区下堡坪乡秀水村建种植示范基地80亩,雾渡河镇、黄花镇建立了500亩的专业苗圃和600亩采穗圃,进行核桃专业化育苗。并由省林木种苗管理站进行苗木生产全过程的监理,确保了核桃苗木品种的纯度和质量。为保证种苗质量,由区林业局牵头组织育苗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并采取种源(品种)质量,苗木检疫等苗木管理措施,种苗质量有保障。按照每亩采穗圃每年生产4000根穗条,每根穗条平均5个接芽,共生产接穗2万个接芽,嫁接成活率60%,出圃率40%,按每亩核

桃苗圃基地每年生产0.4万株优质嫁接苗计算,现有核桃良种繁育基地采穗圃每年能提供良种穗芽160万个,年出圃优质嫁接苗150万株,可推广种植面积30000亩以上。基本实现一个核桃良种基地辐射所有栽培范围,满足核桃种植基地建设需要。

7.2种苗规格

7.3种苗调运原则

实行苗木分级,当天起苗,当天栽植的原则。

7.4种苗质量控制

基地造林种苗,首先由夷陵区林业局统一组织具有《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和《林木种苗生产许可证》的单位,进行招标确定供苗单位;然后由区种苗站组织人员对供苗单位的苗木进行抽样检验,明确质量标准,嫁接苗木质量要求全部为Ⅰ级苗,生长健壮、芽饱满,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并有“三证一签”。

7.5种苗数量

基地建设共需苗木6.6万株。

8.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8.1环境保护措施

1、基地建设过程中的有关保护措施。一是不采用全面垦覆的造林整地方式,以减少水土流失;二是在基地建设过程中,以耕代

抚,并保护林地凋落物,将枯枝落叶归还给林地,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有机质。

2、生态敏感区保护措施。为避免核桃基地建设影响生态公益林及其它敏感区,建议在区域外增加一定缓冲保护距离,来尽量避免这种不良的影响,使基地建设对这些重要敏感区产生的影响减小到最小。

3、施肥与使用农药的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好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减少对土壤环境和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应采用病虫害非化学方法治理,不使用或尽量少用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有害化学药品,使用后及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4、水土保持措施。夷陵区全区土地平均坡度高,植被丰富,总体土壤侵蚀程度属于中等,基地的建设有利于降低水土流失。但是,在营造林过程中,整地、抚育等活动会带来局部的水土流失问题。因此,采取相关的水土保持措施是很有必要的,选择坡度相对较低的土地造林。造林地一旦确定,首先要于造林前一年的冬季完成整地任务,以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

8.2劳动安全措施

8.2.1生产作业安全

建立职业安全卫生职能部门,配备从事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人员,对基地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工作过程中严格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和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安全保护严格执行电力部门制定的各项供电安全防护措施;防爆压力电器安装、验

哈工大-机械设计大作业-V带传动设计-5.3.5-设计说明书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机械设计大作业 题目:V带传动设计院系:机电工程学院班级: 姓名: 学号: ?哈尔滨工业大学

目录 一 任务书 (2) 二 选择电动机 (3) 三 确定设计功率d P (3) 四 选择带的型号 (3) 五 确定带轮的基准直12d d d d 和 (3) 六 验算带的速度 (4) 七 确定中心距a 和V 带基准长d L (4) 八 计算小轮包1 (4) 九 确定 V 带Z (4) 十 确定初拉0F (5) 十一 计算作用在轴上的压Q (6) 十二 带轮结构计 (6) 十三 运动学计算 (7) 十四 参考文献 (7)

带传动设计任务书 题目: 设计绞车(带棘轮制动器)中的V带传动 结构简图见下图:。 原始数据如下:室内工作、工作平稳、机器成批生产 一、选择电动机 由方案图表中的数据要求,查文献2表2-1 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型号及相关数据可选择Y132S-6。如图1.1,电机尺寸示意图。可查得轴径D=38mm,E=76mm,F=10mm,G=33mm。

图1.1 电动机尺寸示意图 二、确定设计功率d P 设计功率是根据需要传递的名义功率、载荷性质、原动机类型和每天连续工作的时间长短等因素共同确定的,表达式如下: d A m P K P = 式中 m P ——需要传递的名义功率 A K ——工作情况系数,按文献1表5.7工作情况系数A K 选取A K =1.1; 考虑到本装置的工作环境,A K 值应扩大1.1倍 所以 1.1 1.1 3.0 3.63d A m P K P KW ==??= 三、选择带的型号 根据d P 、n 1,查看文献1表5.7可选取A 型带。 四、确定带轮的基准直径12d d d d 和 查文献1表5.8 可得V 带带轮最小基准直径min d d 知A 型带min d d =75mm,又由表5.8选取小带轮基准直径: d1d 112mm = 大带轮基准直径: 21 3.2112358.4d d d i d mm =?=?= 查文献1表5.4选取大带轮基准直径2355d d mm =; 其传动比误差 i 3.2-3.17=0.94%5%3.2 i ?=<,故可用。

木质原材料采伐业设计说明书(01号)

镇2010年度 木质原材料采伐作业设计 说 明 书 剑阁县林业局镇林业站 年月日

镇2010年度 木质原材料采伐作业设计说明书 项目编号:201001 设计单位:剑阁县林业局镇林业站 目名称:剑阁县镇2010年度木质原材料采伐作业设计设计单位:剑阁县林业局镇林业站 站长: 报告编写: 制图: 内业统计: 参加人员: 1、作业设计的依据和原则

1.1 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2)中幼林抚育间伐技术规范(四川省地方标准B/T214-94)》(3)《四川省人工林采伐伐区调查设计规程》(试行/2004)(4)《森林抚育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781-1995) (5)《四川省天然林保护条例》 (6)省颁《四川省林木采伐管理办法》。 (7)《西南、西北林区林业采伐企业采伐营林调查设计规程》。 (8)《四川省地方标准营林调查设计规范》DB51/283—1998。 (9)《四川省人工林采伐伐区调查设计规程(试行)》。 (10)剑阁县森林资源分类区划调查成果资料。 (11)林权所有者提供的申请和林权证。 1.2 原则 (1)贯彻执行《森林法》、《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四川省天然林保护条例》和《中幼林抚育间伐技术规范》,坚持“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林业建设方针为指导思想。 (2)坚持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兼顾的原则,人工商

品林采伐作业设计不能单一追求经济效益,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森林经营措施,提高林分质量,尽量减少采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加大森林资源的培育力度,增加森林资源,兼顾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协调发展。 (3)坚持林农自主经营的原则。 (4)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的原则。人工商品林采伐作业设计必须以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充分利用伐区剩余物,发挥企业利用的梢头,枝丫等小材小料的优势,提高采伐林木的经济效益。 (5)坚持采伐面积、蓄积出材量都不超过采伐证规定的面积、蓄积、出材量的原则。 2、作业区基本情况 2.1森林资源情况:我镇总面积0公顷,其中:林业用地0公顷,非林业用地 0公顷。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0公顷,无林地面积0公顷,林场活立木蓄积0立方米,森林覆盖率0%,林内幼苗、幼树及灌木分布不均。森林类型为丝毛草马尾松林,黄荆马尾松林,青杠马尾松林。平均胸径11.5厘米,平均树高6.4米,每公顷株数2000株,郁闭度0.9,林木高生长旺盛,主干纤细,自然整枝明显,自然分化较重,个别地方出现松瘤病等林木病害,每公顷蓄积56.1立方米。灌木高度0.3—1米,覆盖度30%,草本高0.1—1米,覆盖度30%。

国家林业局发布《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国家林业局发布《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各市、县(市、区)林业局: 国家林业局于2003年8月14日发布了《造林作业设计规程》(附后),自2003年12月1日起实施。请各有关单位今后全部按照国家统一要求进行作业设计。除一般造林外,所有造林均要有作业设计和审批,否则视为造林质量不合格。 省造林经营总站 二○○四年十月十九日

LY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Y/T 1607-200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Design Code for Afforestation Operation 2003-08-14发布2003-12-01实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局发布

目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5 造林作业设计的依据和任务 5.1 造林作业设计的依据 5.2 造林作业设计的任务 6 造林作业设计编制单元 7 造林作业设计的程序 7.1 造林作业区选择 7.2 造林作业区外业调查 7.3造林作业区面积量测 7.4 造林作业内业设计 7.5 造林作业设计的文件组成 7.6 造林作业设计文件汇总 8 造林作业设计的组织、设计资格与责任 8.1 造林作业设计组织 8.2 造林作业设计的设计资格与责任 9 造林作业设计审批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造林作业区现状调查表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经费预算表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造林图式示例 附录D(规范性附录)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编写提纲附录 E (资料性附录)造林作业设计一览表 参考文献

大作业说明书

大作业说明书

课程设计 《考试系统》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阿娜尔古丽·台外库力学号 所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计算机15-1 指导教师牛荣 教师职称副教授 塔里木大学教务处制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考试成为教育考试发展的一个趋势。网络考试的形式较为明显的避免了传统考试各环节的人为主观因素,较之传统考试更快捷、更公平、更安全地安排考试工作,将教师从辛苦而又繁琐的组卷、阅卷、分析成绩等工作中解放出来。 本论文研究和分析了当下网络考试系统的发展现状,针对考试组织管理的特点和应用的具体要求,提出了基于JSP的在线考试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案。以本系统的工作流程为基础,从业务需求、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各项子功能介绍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而且对当下已有的网络考试系统实现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论述,为系统的开发和实施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全面先进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指导。论文还对系统的实现技术,包括开发语言、开发工具进行了介绍,最后对系统的核心功能给出了实现过程,以及相关界面的截图。 关键词: https://www.360docs.net/doc/7d12994831.html,平台数据库考试系统系统开发

目录 1.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研究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考试系统的系统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研究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研究思路和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基于web的考试系统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系统需求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系统功能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设计思想及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可行性研究及需求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系统详细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设计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数据库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数据库设计实现.......................................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程序功能的实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登录系统设计与实现............................... 错误!未定义书签。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长宁县国有竹林采伐作业设计说明书

长宁县国有楠竹林采伐作业设计说明书 一、基本情况 长宁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北纬28°15′——28°48′,东经104°44′——105°03′之间,宜宾市东南,北临长江,南接珙县、兴文,东北与江安县接壤,西北毗邻高县、翠屏区、南溪县。县内地形复杂,从南至北分别为低山、深丘、浅丘地貌,南北地势高差悬殊(从海拔270——1600米)。长宁县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年均气温18.2℃,年均降雨量为1104.2mm。南部低山区包括梅硐、富兴、双河、硐底、龙头等5个乡镇,幅员面积555﹐050亩;中部深丘区包括三元、铜鼓、井江、花滩、铜锣、竹海、桃坪等7个乡镇,幅员面积473﹐500亩;北部浅丘区包括下场、古河、梅白、开佛、长宁、老翁6个乡镇,幅员面积433﹐950亩。 据2010年度森林资源出数可知:全县幅员面积97﹐913公顷,其中林业用地40﹐080公顷,成片竹林面积15﹐301公顷,县国有成片竹林面积1247公顷,以楠竹、杂竹为主。 二、竹林采伐作业设计依据 (一)、采伐设计原则 针对不同竹林的培育目的和经营方向,根据“三砍三留”的采伐原则确定采伐竹株,采伐强度最大不超过25%,保留竹林合理的立竹度、疏密度,以达到促进竹林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目的,并且不突破采伐限额。(二)、采伐作业设计依据 根据《长宁县林业局关于下达2012年度森林采伐限额的通知》以及局领导及林政资源股对国有楠竹林承包业主采伐申请的有关批示。(三)、采伐作业设计的技术规范

《四川省林木采伐管理办法》 《四川省人工采伐伐区调查设计规程》(试行) 三、采伐作业设计调查方法 (一)、伐块区划和立地因子调查 按《四川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办法》(试行)和《四川人工林采伐伐区调查设计规程》(试行)的规定执行。 (二)、蓄积量调查 1、楠竹调查 采用标准地法调查,按采伐竹林小班面积大小,在楠竹林内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不同大小的标准地(20×20米、1亩)调查楠竹立竹株数、径阶和采伐竹株数,以标准地平均数推算伐块立竹株数和采伐竹株数,标准地面积不小于伐块面积的2%。 四、采伐作业设计结果 (一)、采伐方式:择伐 (二)、采伐对象:县国有竹林 (三)、采伐设计量及采伐强度 本次作业设计面积1765亩,伐块16个。设计采伐楠竹蓄积量为48000株,最大采伐强度是24.7%,最小采伐强度是6.7%,采伐后每亩保留最大蓄积量是283株/亩,每亩保留最小蓄积量是165株/亩。附件:1、国有、集体竹类采伐设计一览表 2、楠竹、木材、标准地(样地)调查表 长宁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 二〇一二年十月十八日 2

造林工程作业设计说明书提纲以县为单位

XX县能源林基地 2017年度造林工程作业设计 X X县能源基地 2017年度造林工程作业设计设计部门: 设计文号: 部门负责人: 设计负责人: 调查设计人员: 制图: 审核: 设计时间: 前言 1、调查设计时间及过程 2、设计范围、面积概要 3、地方政府、林业部门支持及参与设情况 4、设计目的,与地方哪些林业项目相结合 5、其他情况 目录 每一部分设计说明书 第二部分附表 1、立地类型表 2、造林类型表 3、造林小班现状调查登记表

4、造林作业设计表 5、用工、材料需要量及经费预算表第三部分附图 1、基地造林位置示意图 2-1、挖穴整地造林典型图式 2-2、鱼鳞坑整地造林典型图式 3、造林小班设计图

县级造林作业设计提纲 县级造林作业设计文件,由三部分组成。即:第一部分: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第二部分:造林作业设计表;第三部分:造林作业设计图(小班造林作业设计图、造林典型设计图式)。第一部分:作业设计说明书 ××县××年度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 1 概述 造林作业区范围:阐述所在的行政区域涉及的乡、村、组。 造林面积:阐述设计的造林小班总数、造林面积;各林种和亚林种的造林面积。 经营权所有人:××公司;法人代表:×××。 施工单位:单位名称、法人。如系个人应注明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与住址;如系村委会或林业局、林业站等则直接注明单位名称。(不明确则本小节删除) 2 县域自然社会经济情况 项目县地理位置:省市县,四至、经纬度,国土面积等。 自然条件:地形地势、气候、土壤水系等情况 林业情况:森林资源情况,林业企业情况,木材消耗量等 社会经济情况:乡、村人口数,农业人员数,国民产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收等等。 3 造林作业区现状 立地条件:主要介绍作业小班的平均情况:包括地貌类型、海拔、坡度、土壤名称、土层厚度、石砾含量、母(质)岩等情况。 植被现状:群落名称,主要植物(优势种与建群种)种类及其、盖度、高度、分布状况、对造林整地的影响等。其中:退耕地要说明退耕的理由,以及近年来耕作情况,种植农作物种类、收成等。 交通情况:作业区交通情况。各小班可及度面积统计数据或文字定性说明。 4 作业设计的原则和依据 设计原则: ⑴坚持能源林基地建设“集中连片、规划经营、分步实施、总体推进”的原则; ⑵坚持“适地适树、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营造林原则; ⑶坚持“宜封则封、宜补则补、因地制定、封补结合”的封山育林原则; ⑷坚持“基地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设计原则; ⑸

作业提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资料讲解

毕业设计说明书作业提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院(系)、部: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专业: 班级: 完成时间:

摘要 作业提交系统是基于B/S结构,使用ASP与ACCESS开发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学生提交作业和教师批改作业都得靠纸质交流,或者是用单一的上传,拷贝等方法交流不方便的问题。系统分了管理员模块和学生模块,学生提交作业采用在线提交方式,根据选择教师来选择作业,在教师公布标准答案之后查看作业标准答案。系统具有操作简便,界面友好的特性。管理员能够对用户信息和权限进行方便的修改和管理。论文详细阐述了本系统的开发背景、研究意义,开发环境以及系统的需求分析,详细说明了数据库的设计,以及系统各功能的实现。 作业提交系统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用来代替传统的作业提交方式,实现在线作业提交方式的网络化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它的功能将会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ASP,作业提交系统;ACCESS; Abstract The chief purpose of the work submission system is to solve the inconvenient questions of exchanging, that is, the students hand in the work and the teacher corrects students' papers, but all the communication has to depend on the paper. The system has the manager module and the student module. It has a perfect characteristic that the operation will be simple and has the friendly surface. The paper has explained the background, significance, developing environment and requirements analysis of system, it also describes the database design and system functions detailedly. The system is based on the B/S structure, using ASP and ACCESS as the platform. The system has a bright future. It will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the ways of handing in homework and realize the ways of handing in homework’s network management. Key words:The work submission system;ASP;ACCESS;

2013年机械设计大作业轴设计

大作业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 机 械 设 计 设计题目: 设计搅拌机用单级斜齿圆柱 齿轮减速器中的低速轴 院 系: 理 学 院 专业班级: 机械电子工程0211411班 设 计 者: 学 号: 设计时间: 2013年12月20日 湖 北 民 族 学 院 HUBEI MINZU UNIVERSITY

目录(宋体,三号,加粗,居中) 1、设计任务书 (1) 2、…………………………………………………………… 3、轴结构设计………………………………………………… 3.1轴向固定方式……………………………………………………… 3.2选择滚动轴承类型……………………………………………………… 3.3键连接设计………………………………………………… 3.4阶梯轴各部分直径确定…………………………………………………… 3.5阶梯轴各部段长度及跨距的确定……………………………………… 4、轴的受力分析…………………………………………………………… 4.1画轴的受力简图……………………………………………………… 4.2计算支反力……………………………………………………… 4.3画弯矩图……………………………………………………… 4.4画扭矩图……………………………………………………… 5、校核轴的弯扭合成强度…………………………………………………… 6、轴的安全系数校核计算……………………………………………… 7、参考文献…………………………………………… 注:其余小四,宋体。自己按照所需标题编号,排整齐。

设计任务书 1.已知条件 某搅拌机用单级斜齿圆柱减速器简图如上所示。已知:电动机额定功率P=4kW,转速n1=750r/min,低速轴转速n2=130r/min,大齿轮节圆直径d2=300mm,宽度B2=90mm,轮齿螺旋角β=12°,法向压力角αn=20°。 2.设计任务 设计搅拌机用单级斜齿圆柱减速器中的高速级/低速轴(包括选择两端的轴承及外伸端的联轴器)。 要求:(1)完成轴的全部结构设计; (2)根据弯扭合成理论验算轴的强度; (3)精确校核轴的危险截面是否安全。 - 1 -

贵州采伐设计(模板)

目录 第一章基本情况3 一、自然概况 3 (一)自然条件 3 (二)森林资源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社会经济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2011年补充设计采伐范围及规模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采伐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采伐设计依据、标准和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伐区调查 4 三、采伐范围 5 四、采伐对象、依据 5 五、采伐类型 5 六、采伐蓄积、出材量计算5 (一)计算依据 5 (二)计算方法 6 七、林木采伐作业 6 八、采伐作业要求8 第三章经济效益估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技术经济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效益估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迹地更新设计9 一、更新原则9 二、迹地基本情况9 三、更新技术措施9 (一)迹地更新9 (二)整地方式10 (三)抚育措施10 四、更新造林投资10

(一)火炬松造林投资预算10 (二)樱花造林投资预算11 (三)造林投资合计11 第五章资金使用计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采伐迹地更新及抚管投资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办公经费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其他不可预见费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木材销售管理办法1 一、进库检尺 1 二、木材销售价格制定 1 三、木材销售检尺 1 四、严格实行放行条制 1 附: 1、2011年贵州省林科院试验林场采伐作业设计(补充)蓄积汇总表; 2、2011年贵州省林科院试验林场采伐作业设计(补充)伐区调查一览表; 3、2011年贵州省林科院试验林场采伐作业设计(补充)伐区设计一览表; 4、2011年贵州省林科院试验林场采伐作业设计(补充)迹地更新投资预算表 5、2011年贵州省林科院试验林场采伐作业设计(补充)迹地更新小班因子调查一览表; 6、2011年贵州省林科院试验林场采伐作业设计(补充)迹地更新作业设计一览表; 7、2011年贵州省林科院试验林场采伐作业设计(补充)采伐设计图 8、国有山林权证; 9、火烧迹地照片。

造林规划设计方案说明书(0)

造林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前言 为了保证自然资源的不流失(防止水土流失)、加强校园绿化、保证空气的清新度等一系列原因,有必要恢复校园后山的植被,可为我校后山作出造林绿化规划,并以予实施,待实施完成后,可供给我校师生散步散心等使用,更为我校林业班、园林班、园艺班提供实训基地。 二、基本情况: 1、自然条件: 造林地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经济开发区凯开大道1009号。地处东经107度89分57秒,北纬26度53分21秒,地理交通位置便利东与凯里市区相通,西抵凯麻高速,南达高铁站,西至麻江。海拔700米至800米。其中我们组负责的职院的(1)(2)小班土壤结构主要以沙粒土为主,土壤表层有浅层黑壤土,结合适地适树的原则,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基本适合五被子、蜂糖李的生长。 2、气候类型: 造林地后山(1)(2)小班作业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4℃至18℃,最冷月份(1)月平均气温5至8℃;最热月份(7)月平均气温24℃至28℃,全年日照时数为1068至1296小时,无霜期270至330天,降水量1000至1200CM,相对湿度78%至84%。 3、社会经济情况: 2017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年末常住人口352.37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5%。年末户籍人口475.9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4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7.41万人,占总户籍人口比重为28.9%,比上年末提高2个百分点。全年全州人口出生率为14.05‰,死亡率为6.9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06‰。2017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5.51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种植业增加值106.77亿元,增长6.8%;林业增加值30.76亿元,增长7.6%;畜牧业增加值50.55亿元,增长4.5%;渔业增加值7.78亿元,增长7.9%;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9.64亿元,增长5.8%。总而言之作业区劳动力雄厚,足够发展第一产业需求。 三、造林技术措施 1、整地 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它可以改善幼苗生长的立地条件,从而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促进幼林生长。根据我校后山地形地势特征,我们此次采用的是块状整地,整地采用块状明穴方式进行整地,其穴规格为80×80×80cm,株行距规格为200×200cm。整地质量是造林成活的重要因素之一,应组织专人严格检查,特别是挖穴,如有不合格的必须坚决返工。穴内要检除树根、杂草及时石块。明穴经技术人员验收合格后方能回填穴土,回填穴土时要先回填表土(包括周围表土),后回填心土。回填穴土可与施基肥同时进行。

林木采伐作业设计书

林木采伐作业设计书 ___________县、场,乡、镇,、年度 林木采伐作业设计书 (江西省林业厅统一式样 2012年版) 编号:林采设字, ,第号 森林类型 采伐类型 采伐方式 申报单位 设计单位 技术负责人 填报日期: 年月日 status in the Center, evening rush hour congestion is particularly acute, sections of the road network in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 old city were full, and very low level of service, traffic congestion seriously. Tai Nan Street-little-salt city at North Street, North Street, road-minjiang River Bridge-Zhongshan, Renmin road, Wu Road, street 一、伐区调查设计说明 ,一,进行伐区调查设计的依据: 1、采伐单位,个人,采伐申请~此申请要附入设计书中, 2、 3、 ,二,伐区位置及立地条件:

1、山场座落在乡镇,林场, 村,分场, 组,林班, 小班~细班号~宗地号~林权证号。山场名称: 山场四至:东至南至西至北至~图幅号 2、海拔高 M~坡度~坡向~坡位。 3、母岩~土类~厚度 CM~腐殖层厚 CM。 4、主要下木类种和盖度。 5、林冠下天然更新情况: ,三,伐区林况: 1、权属地类森林类型林种采伐类型采伐方式。 2、优势树种平均胸径 CM~平均高 M~林木组成。 333、山场,宗地,面积亩~每亩蓄积 M~总蓄积 M 5、郁闭度起源年龄 ,人工林造林年度 , 6、山场经营情况: ,四,实施采伐技术措施与要求 ,五,迹地更新技术措施和要求 填表要求:1、采伐作业设计以宗地或小班、细班进行。伐区位置图用1:10000地形图勾绘~也可实测伐区平面图。 2、森林类型:商品林~公益林, 采伐类型~商品林分主伐、抚育采伐、其他采伐~公益林分更新采伐、抚育采伐、其他采伐,采伐方式分:皆伐、择伐、渐伐。 3、皆伐面积每块一般不超过300亩。标准地面积应占伐区面积的2%,天然林面积应占3%,。标准地的周界测量记录及有关伐区材料等另行保存~不附入设计书中~以备查。 4、本设计适用:?蓄积10立方米以上成片林木采伐?10厘米以上抚育间伐?公益林采伐?国有林木采伐?其它采伐。造林清山柴由省厅审批。

造林作业设计书Word

造林作业设计书 设计单位: 技术负责人: 设计时间:二00 年月设计说明书(提纲)

一、概况。包括乡镇基本情况,年度造林总任务,涉及村,各林种类别、面积、造林小班个数,计划完成时间,栽植苗木数量、造林组织形式,管理方式,主要施工措施等 二、整地。包括整地时间、方式等 三、造林。包括造林方式、方法、造林密度等分林种、树种说明。 四、造林苗木。包括苗木品种、种类(容器、裸根、种子或其它等)、规格、质量 五、造林后抚育管理。包括松土、扩穴、除草、修枝、病虫防治等措施。 六、投资概算。 七、有关设计图示。包括整穴图示、栽植点配置图示、混交图示等。

造林小班自查统计表 检查人:检查时间:

(正面) 造林小班档案卡片 县(市、区)________乡(镇处、林场)________村(林班)______小班,GPS纵坐标__________,GPS横坐标__________,权属__________,项目工程类别____________ ,林种___________。 一、地类:_______________,面积________亩。 二、立地条件:海拔______m,微地貌________,坡向_______,基岩_______,土壤类别______,质地_______,土层厚度______cm,地下水埋深______m。 三、植被:植物种类________,盖度________,分布_______,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整地:时间_________,方式_________,规格__________,用工量___________。 五、施肥:时间______,方法__________,种类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苗木:级别___________,苗龄_______,苗高________,地径_______,种类_______。 七、造林:时间_______,树种______,株行距____ ,密度____ 混交方式__________。 八、检查:检查时间__________,检查面积_______亩,检查株数______,成活株数______,成活率________%,保存率_______%,死亡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检查人员__________________。 九、补植:成活率______%,保存率______%,补植时间______,补植株数及规格_______。 十、幼林生长情况:平均胸径(根径)_______cm,平均树高______m,平均冠幅________m,郁闭度______,生长情况_____________,调查时间__________,调查人____________。 十一、责任制落实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建档时间: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建档人:________________。

C语言程序设计大作业设计说明书修改版(计算器设计)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大作业 设计说明书 简单计算器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11级通信工程4班 学生姓名彭艺 学号201130095302 指导老师张伟娜

1.概述: 本程序是在C++6.0环境下开发的一款集整数与小数的四则运算和求余运算为一体的简单计算器。主要运用了赋值、计算、选择结构(switch语句实现多分支选择结构)、条件运算、循环计算、函数调用等原理。 2.程序概要设计: 前实现的功能: 程序已经可以完成整数、小数的基本加减乘除;整数基本求余运算;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的相互转换,并可以对输入者的输入错误提出错误警告;程序可以循环运行,也可以自我实现退出菜单的功能(需要按2次回车)。目前发现的BUG有: 1、在整数输入数字的时候,如果输入的是小数的话会一直循环菜单,不会出现结果,也不会提示输入者输入错误,也不会有结果。 2、在整数求余功能中,如果输入的是小数或者输入不合理也会出现一直循环菜单的情况,同样不会提示输入者输入错误,也不会有结果。 目前没有实现的功能有: 1.给出一个二进制数,不可以计算它的原码、补码和反码。 2.整数,小数的基本运算和整数求余的运算出现错误无法提示,函数不是十分完整。 3.全部进制的函数输入的数字个数都是有限制(数字个数不能大于100),超范围就会输出错误结果,无法实现无限制的输入而得出正确结果。 4.每次算完第一次不能按回车,只能按其他按键,否则会退出,因为按两次回车就会退出程序。 5.每次算完,按非回车键都会出现一级菜单,有点繁琐,再次选择整数、小数、进制运算。 流程图:

3.程序详细设计: 在主函数中设置了全局变量,以实现功能选择,并用char函数实现循环输入。 运用do while语句控制结束程序,即在运算过后,如由键盘输入回车键则结束程序。 之后进入功能选择菜单,先调用写好的menu函数(回车2次可退出程序)。 输入提示及输入控制: 若输入的数字不是1-3,则提示输入错误,重新输入: (运用选择结构进行判断) 其中,整数、小数、及进制转换计算功能分别使用了另一个switch语句嵌套,实现选择功能。 整数的加减乘除: 运用基本的加减乘除的函数完成,输入和输出的数字为整型。将输入的数字赋值到变量中,在让变量在程序进行相关的基本运算,输出结果即可。 小数的加减乘除: 运用基本的加减乘除的函数完成,输入和输出的数字都双精度浮点型。将输入的数字赋值到变量中,在让变量在程序进行相关的基本运算,输出结果即可。 整数求余运算: 运用%计算来完成,将输入的数字赋值到变量中,在让变量在程序进行%的运算。得出的值就是所求的余数,输出结果即可。 二进制转换八进制:

人工商品林采伐作业设计

xx县xx镇xx村xx组安叉沟坡 人工商品林采伐作业设计说明书 设计主持技术职务年月日设计人年月日审核技术职务年月日审查技术职务年月日审批技术职务年月日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设计单位:xx县林业站设计组证书编号:省证丙字021 组长:XXX 工程师 设计人员:XXX助理工程师 XXX 助理工程师

XX县XX镇XX村XX组安叉沟坡 人工商品林采伐作业设计说明书 为了进一步做好我县2011年度人工商品林采伐工作,根据X林发[2011]51号文件要求,我组和申请人XXX于2011年11月24日对XX镇XX村XX组安叉沟坡作业区进行了调查设计,现将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作业区基本情况 作业区位于XX镇XX村XX组安叉沟坡,区划为1个小班,四至:东至新推路,南至小沟渠,西至耕地,北至小片油松林。该区土壤为褐土,土层中等,坡度18°,海拔1225米,林下有黄蔷薇等灌木,地植被以羊胡子草为主。 二、作业区林分调查设计方法 小班区划采用万分之一地形图对坡目测勾绘,深入小班内校正的方法,利用QCG-2A型数字求积仪计算小班面积。在全面踏查的基础上,共选设500m2标准地块(标准地面积0.05公顷,占总面积的5 %,符合要求),用围尺逐株测胸径,然后计算标准地平均胸径,选择接近平均胸径的标准木3-5株用SCG -1型视距测高仪逐株测量树高求其加权平均数为林分树高。

蓄积量计算采用实验形数法即V蓄=G1.3(H+3)fθ(刺槐的形数f θ=0.39)。规格材出材率按省上下达指标47%。 三、作业区森林资源调查结果 作业区区划为1个小班,小班面积为1.0 公顷,可作业面积1.0公顷,树种为刺槐,郁闭度0.7。每公顷株数1900株,每公顷蓄积49.45 m3 ,平均胸径11.6 cm,平均树高11.2m,立木总蓄积49.45 m3,林龄22年,林相参差不齐,属单层同龄成熟用材林。 四、设计依据 1、《XX县2011年人工商品林采伐工作实施方案》。 2、《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 3、《国有林抚育间伐、低产林改造技术试行规程》。 4、《XX县森林、林木、林地林权界定资料》。 五、林木采伐作业设计 根据《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用材林的主伐方式为择伐、皆伐和渐伐。”“小面积皆伐适用于坡度在25°以下,土层深厚,交通便利的成、过熟单层林,中、幼树少的异龄林。”《XX县2011年人工商品林采伐工作实施方案》规定“刺槐主伐龄为21年”。该作业区属单层同龄成熟用材林,应采取皆伐,采伐面积1.0公顷,采伐蓄积49.45 m3,出规格材23.24m3,伐后应断根更新。 采伐作业规范技术:

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提纲)

、尸■、■ 刖言 根据《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2010年造林补贴试点工作的意见》(财农[2010]103号)和《湖南省林业厅、财政厅关于开展2010年国家造林补贴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2010年7月)两个文件的要求,2010年中央财政造林补贴我省确定在金洞管理区等五个单位。金洞管理区领导非常重事这一工作,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了大力宣传,并迅速组织人员落实好造林直补各项工作,由金洞管区林调队,组织了10名技术人员,历时15 天实地调查,选取了造林质量高,并相对集中的地段共计19000 亩,作为造林直补的对象。 二基本情况。 (一).自然条件: :⑴地理位置 金洞管理区位于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南部,地处东经110 °53 43 〃勺12 °13 37〃,北纬262 1 0 "-26 °21 37 〃之间,东靠常宁市,南抵双牌、宁远、新田、桂阳县,西临永州市零陵区,北接祁阳县。东西宽约33公里,南北长约36公里,总面积54840.4 公顷。 ⑵地形地貌 金洞管理区位于湘江流域的中、上游,南岭余脉阳明山脉的 东北部,境内山峦起伏、山体密集、坡度陡峭、沟河纵横。最高海拔1435米,位于白果市乡与大江林场交界处的熊霸岩主峰;最低海拔

108米,处在金洞镇附近的新家滩。山脉走向由南向东北延伸,西南高、东北低。境内河流和小溪众多,其支流贯穿全林区。溪河蜿延曲折、易涨易落,但大多水量较足,对林区的灌溉、小水电开发十分有利。 ⑶自然条件 ①气候条件 金洞管理区属中亚热带东南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 18 C,极端最高气温40 C,极端最低气温-8 C。年降水量1600?1890毫米,年蒸发量1225毫米。年有效日照时数为1617小时,相对湿度为75?82 %,全年无霜期260?344天,植物生长期280?300天,二10 C的活动积温为4700?5720 C。 ②土壤 金洞林区成土母岩主要是古生代的志留系和泥盆系的浅变 质砂岩、板页岩以及印支早期的花岗岩。花岗岩主要分布在白果市、小金洞、晒北滩,其分布海拔在420?1200米之间,花岗 岩体周围由于高温的作用,多分布着变质砂岩,海拔较低的地方分布着浅变质砂岩、板岩、页岩,此外还有少量的坡积母质及河流冲积母质。林区土壤以黄红壤和黄壤为主,海拔1000米以上的主要为黄棕壤,丘陵地区以红壤为主,土层厚度一般在60厘米以上,土壤较疏松,通气良好,质地轻至中壤,石砾含量一般在20?30%,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在2%以上,最高达11 %。 土壤微生物小循环非常明显,有利于形成树木生长所需的养分。植被

作业设计说明

PPT作业设计说明 一、概要说明 1.作业封面设计: 版式为空白内容版式 插入文本框,调整对齐方式,输入相关文本,设置字体格式 在标题文本框插入艺术字第一行第五种,宋体,44磅字 插入相关背景图片 2.完成作业的计算机环境: 硬件环境:CPU:1.99GB 内存:512MB 硬盘:80G 光驱:DVD 键盘:104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7 文字处理系统:Word2003 3.素材说明: 作品制作过程中应用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百度 4.作品设计的目标: (1)幻灯片基本设置 第二张幻灯片: 版式为标题幻灯片 在标题文本框中插入艺术字,宋体,96磅字,粉红色,艺术字第一行第三种, 填充效果为预设中的心如止水,线条色为粉红色,字符间距:稀疏 副标题文本框中输入相关文本,楷体,32磅字,颜色自动 第三张幻灯片: 版式为标题和两栏文本 输入相关文本,设置字体格式,字体大小为28,颜色自动,设置对应的超链 接到文档中的位置,设置动画效果,超链接的全部有返回按钮 第四张幻灯片: 版式为标题竖排文本 输入相关文本,设置字体格式,楷体,32号字,颜色自动 第五张幻灯片 版式为标题与文本 输入标题,颜色自动,黑体,44号字 在文本框中输入相关文本,宋体,24号,颜色自动 标题自定义动画圆形扩展,方向由外,速度中速;文本动画效果自左侧切入, 中速。 第六张幻灯片: 版式为垂直排列标题与文本 在标题文本框中输入相关文本,宋体,44号字,颜色自定义 在文本框中输入相关文本,黑体,24号字,颜色自定义 标题动画效果进入扇形展开,快速;文本为渐变式回旋,快速。 插入相关背景图片 第七张幻灯片: 版式为标题、文本与图片 插入相关图片,高度13厘米,宽度14厘米,旋转345度

大作业说明

《建筑结构检测》大作业说明 一、总则 1. 《建筑结构检测》大作业的形式为回弹法混凝土强度检测报告,包括封面、报告正文、原始记录和计算表4项内容。各项内容均应认真按指定格式完成。建议同学们根据指定题目,按照以下顺序完成:①填写原始记录(必须手写);②完成计算;③撰写报告。同学们上交的大作业,必须按以下顺序进行装订:①封面;②报告正文;③钢砧率定表;④回弹法混凝土强度原始记录表;⑤计算表。 2. 本课程大作业,除封面的成绩栏和报告正文的批准栏,其余各栏均应填写,不需填写的内容可用“/”划去。除封面的姓名栏可以打印,其余的签名栏均应手写签名,签名栏未签名者,大作业成绩按不及格计。 3. 本课程的大作业必须在2016年12月9日上课前上交至所属班级学习委员处,学习委员于12月9日课后将大作业统一交给老师,未按时上交的同学期末总评成绩按不及格计。 二、成绩评定 1. 本课程大作业的成绩评定根据完成质量的三个层次(格式正确、计算正确和过程严谨)分为ABCD四大档,ABC三挡内分三小档。D档为不及格,若大作业最终成绩为D,该课程总评成绩不及格的概率为95%。 2. 成绩分档的原则如下: (1)若大作业格式正确,计算正确,且作业中总错误处不超过3处,可获评A 档:其中,无错误为A+,错一处为A,错2~3处为A-; (2)若大作业格式正确,计算正确,且作业中总错误处超过3处但不超过13处,可获评B档:其中,错4~5处为B+,错6~9处为B,错10~13处为B-;(3)若大作业格式正确,计算错误,或大作业格式计算均正确,总错误处超过13处,可获评C档:其中,大作业格式计算均正确且错误不超过20处为C+,格式正确但计算错误且其他错误不超过20处或格式计算均正确且错误不超过30处为C,格式正确但计算错误且其他错误不超过30处或格式计算均正确且错误不超过45处为C-; (4)大作业出现以下情况,成绩评定为D: ①上交的大作业不完整; ②报告正文、原始记录和计算表中签名栏未签名; ③大作业格式不正确; ④大作业格式正确但计算错误,且其他错误超过30处; ⑤大作业格式和计算均正确,错误超过45处。 注意: (1)同学们交上来的封面、报告正文、原始记录和计算表中出现的任何一处格式与提供的PDF文件不一致或装订顺序错误均属于格式错误; (2)和回弹法计算相关参数的填写错误属于计算错误,包括回弹值、碳化深度、检测依据、混凝土骨料和混凝土工艺。 三、原始记录 1. 本课程大作业的原始记录包括钢砧率定表和回弹法混凝土强度原始记录表,所有原始记录表均应以手写的方式填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