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作者:王吉夏小敏黄川桂昕王怡

摘要:作为一个由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与生态学三个专业相互交叉产生的新增专业,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尚未在国内高等院校开设,其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仍处于摸索阶段,而课程

体系是教学改革的基本环节和专业建设的关键。通过与传统的生态学专业进行对比分析,指出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特点及其人才培养目标,并对其课程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构建。

关键词:生态工程,生态学

我国生态工程近1 0多年有进一步发展,研究和应用对象扩展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目标明确为可持续发展,从追求一维的经济增长或环境与自然保护,走向富裕、健康、文明三维一体的复合生态繁荣。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化的迅速扩张,人类对资源开发和环境改造的强度越来越大,导致生态灾难与环境污染事故频繁发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恶化,社会对环保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陆续设置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①②。在2011年的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调整中,工学门类中的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保留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新增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代码

082504,由传统的生态学( 部分) 进行过渡。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不同于生态学#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而是介于它们之间的一个边缘专业,该专业集合了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计算机科学等高新科学技术,旨在培养能够利用生态学原理与技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由于该专业尚未在国内高等院校开设,其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仍处于摸索阶段。作为培养-目标的直接反映,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基础,通过与传统生态学进行对比,拟定出一套培养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人才的思路。

一、传统生态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⑴专业培养方向不明确

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环境与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重点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人类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有关不同组分成分之间的物流、能流、信息流及价值流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由于传统生态学专业缺少明确的产业服务对象,培养目标往往宽泛地表述为可从事森林、海洋、自然生态系统管理等多领域的工作,为了达到培养目标,必然在课程体系中设置大量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与生态学相关的课程几乎面面俱到,学生难以形成较为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培养方向不明确③

(2)课程体系设置重理论缺实践,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较差

传统的生态学专业隶属于理学门类,课程体系的设置偏重理论性强的课程,在所调查的大学中生态学专业的理论课程均占到 80%以上,理论课比重偏大直接导致实验类课程严重不足,加之缺少实习实践环节,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和创新意识均较差,在就业中明显不具有竞争力

二、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特点

环境生态工程是结合环境工程和生态工程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从系统思想

出发,按照生态学、环境学、经济学和工程学的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相关专业经验组装起来的,致力于解决当今社会的环境问题,以期获得较高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现代生态工程系统。环境生态工程专业要求学生既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需要具备工程设计能力,对于受到损害与破坏的环境及生态系统,从生态学、经济学、环境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的角度结合,应用环境生态工程与技术,进行系统组分、受损功能的修复与恢复,最终实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等方面有机结合,从而达到促使环境与生物形成的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谐及可持续利用与发展④

三、从目前我国环境生态工程建设内容来看,环境生态工程可以大致分为5种

㈠无废(或少废)工艺系统,主要用于内环境治理;

㈡分层多级利用废料生态工程,使生态系统中的每一级生产中的废物变为另一级生产过程的原料,使废料均被充分利用;

㈢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废物循环,再生系统,如桑基鱼塘生态工程;

㈣污水自净与利用生态系统;利用生物与微生物进行污水的生物生态处理工程;

㈤城乡(工、农、牧、副、渔)结合环境生态工程,在一定区域内,应用不同生态工程分层多级利用废料实现多个效益的良好协调统一。

四、环境生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

(1) 夯实生态学基础,体现工程特色

环境生态工程与环境工程的根本区别在于借助生态学原理对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问题进行原位修复,因此,生态学基础理论应当在该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得以保留且有所侧重,但考虑到该专业隶属于工学门类,而且需要利用工程手段达到环境治理的目标,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也必须在专业的基础课程中得以体现。

(2)加强实践与动手能力融合

传统的生态学为理学门类,新专业环境生态工程虽为工学门类,但难以摆脱理学的特征,而理工结合恰好成为其最大的优势,因此,在利用原有生态学专业课程体系重新构建新专业课程体系时增加生态工程设计类的课程可以更好地体现理工结合的特点。

环境生态工程的工学特征要求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必须注意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强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是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与传统生态学专业的重要区别之一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中,尽可能地安排实验( 包含上机实验) ,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传统生态学注重野外实习,在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教学实习环节可以进一步强化野外的生态学实践,突出培养学生对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思考,在毕业实习环节,将毕业论文逐步过渡为毕业设计,通过综合的设计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利用生态工程手段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五、环境生态工程学习模块

基于以上环境生态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建设思路的分析,针对传统生态学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之处,初步建立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表(1)

核心课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生态监测、评价、规划及生态工程设计管理的综合能力,在课程中大量设置实验课程以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训练,提高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

鉴于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具有理工结合的特征,在学科基础课模块中设置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普通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大学物理学等数理化类课程,在此基础上,开设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基础生态学、微生物学、环境地学、气象学原理与气候学等课程,突出其生态学基本的特征,以普通测量学、工程力学以及数理课程体现工程特色,为学生学习专业核心课奠定基础。

环境生态工程是一门交叉性强的专业,其主干学科为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为了充分反映这些学科的特点,突出该专业的特色,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开设土壤学、生态制图、农业生态学、水土保持原理与技术、生态环境监测、生态工程学#生态评价、系统工程学、恢复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生态规划、土壤污染防治

为了更好突出环境生态工程的课程特点,我们不仅理论知识方面要广泛,而且要多增加实验课,充分让学生多动手,这样解决了理论知识缺乏操作的弊端,

是学生明白理论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①李顺兴,陈智煜,陈焕林,等.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本科专业就业分析及培养模式探讨[J].环境保护,2005,(4):35-39.

②董玉瑛,陈景文,马静,等0 环境工程专业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J]. 教学研究,2009,26(6):535-538.

③陈芳清,王传华,王建柱. 三峡大学生态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建设[J]. 科技创新导报,2010,(17):177-178.

④杨京平. 环境生态工程[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重点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一、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概述 1.如何理解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内涵?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运用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特点,对规划区域内的自然生态因子和人工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过程及相互作用特征予以相应的重视,研究区域内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生态过程及相互关系,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对策,以促进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共生、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的文明、经济的高效和生态的和谐。 与传统规划思维的不同点: (1)以人为本; (2)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基础; (3)规划标准从量到序; (4)规划目标从优到适。 2.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环境规划有什么异同? 环境规划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在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不同于环境规划,环境规划侧重于环境,特别是自然资源的检测、评价、控制、治理、管理等,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则强调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的和谐与生态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不仅关注区域或城市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利用与消耗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影响,也关注系统结构、过程、功能等的变化和发展对生态的影响。同时,还考虑社会经济因子的作用。 3.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国土规划有什么异同? 国土规划是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进行全面规划。 国土规划主要是进行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合理发展的战略布局,是经济建设综合开发方案性的规划,给国民经济带来长远计划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提供可靠依据。 1 / 15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国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国土环境综合整治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4.简述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目的及其在国家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目的:依据生态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原理,调节系统内部各种不合理的生态关系,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在有限的外部投入条件下,通过各种技术的、行政的、行为的诱导手段实现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在国家生态建设中的地位: (1)保障生态环境建设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体现了生态环境建设保护以预防为主方针的落实; (3)是各级政府和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有效的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 (4)为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规划、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城市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5.什么是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它包括哪些内容?如何报批?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建议书是对准备建设项目的设想和建议,是项目主管部门或项目法人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水土资源,经全面调查研究,掌握基本资料,分析项目建设的技术、经济等条件后,以项目建议书的形式,向国家推荐建设项目的报告。 内容: (1)项目名称、承办单位、项目负责人; (2)项目提出的依据、必要性、目标和任务; (3)项目区概况; (4)建设规模及防治措施布局; (5)技术支持; (6)项目实施; (7)项目组织管理; (8)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2 / 15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题目与答案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 考试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 1 .在借鉴发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时,我们应该()。 ?A. 照搬照抄 ?B. 对自己完全的否定 ?C. 有针对性筛选 ?D. 自我探索,完全抛弃外国经验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2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以()为目标。 ?A.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 环境承载力 ?C. 遵循自然规律 ?D. 绿色科技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3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写入党章,强化了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A.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B. 生态文明 ?C. 生态环境保护 ?D. 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4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 ?A. 生态公正 ?B. 经济发展 ?C. 生态安全 ?D. 新能源革命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5 .什么是生态文明的厚重之本? ?A. 发展红色 ?B. 发展褐色 ?C. 发展黑色 ?D. 发展绿色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6 .“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属于下面哪个层次??A. 生产方式层次 ?B. 物质层次 ?C. 生活方式层次 ?D. 以上都不是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7 .()是解决环境问题不可替代的力量。 ?A. 政府监督 ?B. 企业守法 ?C. 公众参与 ?D.

环保部门执法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8 .低碳经济的本质是()。 ?A. 可持续发展经济 ?B. 低能耗 ?C. 低排放 ?D. 低技术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9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A. 质量有所降低,环境整治效果不明显 ?B. 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 ?C. 明显好转,整治效果突出 ?D. 质量有所好转,趋势稳定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10 .()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 ?A. 草原 ?B. 海洋 ?C. 森林 ?D. 湖泊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11 .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 ?A. 艰巨性 ?B.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合同(doc 7页)

主合同编号: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合同 甲方: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气田产能建设项目组)乙方:北京众博达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签订地点: 签订时间:年月日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合同 发包方: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气田产能建设项目组)(以下简称甲方) 承包方:北京众博达石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及有关安全环保的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及有关规定,为进一步明确甲乙双方安全生产的权利、义务及责任,保障人身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现就《2009年第三采气厂200口单井数据无线远传技术服务合同》(以下简称“主合同”)中的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有关事宜,甲乙双方按照平等互利、磋商一致的原则,签订本合同。 1.定义及解释 1.1违约、违规、违章:指本合同当事人违反安全法律法规,违反安全规定、标准,违反安全规章的行为。 1.2 安全生产事故:指在本合同规定的范围内,由于当事人责任或不可抗力造成的停工、有关财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事件。 1.3 不可抗力:指合同当事人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包括地震、水灾、火灾、雷击、雪灾等自然事件以及战争、当事人之外的毁坏行为等社会事件。 1.4 健康安全环境作业指导书:指承包方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健康安全环境作业指导书)中关于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方针、目标、承诺、控制与管理等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其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目标、安全管理组织机谈判职责、安全危险源的辩识与控制技术和管理措施、对从事危险环境下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计划和对危险源及其风险规避的宣传与警示方式以及项目安全管理提出的主要措施。 1.5 安全要求:是指为了保障施工作业安全制定的预防性措施。 (石油工业对安全生产的要求,有一些与其他产业部门相同或相似,例如工程施工中的安全要求及对自然灾害的预防等,对此称为“一般安全要求”,另外,还有一些是石油工业生产的特点所决定的,例如防火、防爆、防静电聚积等方面的安全要求,则称之为“特殊安全要求”。) 2.工程概况 2.1工程项目名称:2009年第三采气厂200口单井数据无线远传技术服务合同 2.2工程地点:苏14井区、桃2井区、苏48井区 2.3工程内容:200口单井数据无线远传技术服务 2.4工程承包范围:数据采集 2.5工程主要危险点源及危害:施工现场起重吊装伤害、车辆伤害、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焊接时的灼伤、火灾、爆炸、CO气体、H2S气体、尘毒、噪声、施工现场的流动污染源(固体废弃物、

03-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中国生态经济网来源:南宁市环保局网站 前言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社会繁荣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南宁市生态环境,是改善投资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是我市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要确保这一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完成,需要有一个具有长期指导作用并能广泛动员和依靠全社会力量实施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为此,我们在《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广西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广西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指导下,制定本规划,并纳入南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中。这对于作为广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首府南宁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精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南宁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制定。 本规划确定规划期为30年,分近期、中期和远期规划。从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实际出发,本规划对全市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的一些重要方面进行规划,主要包括:植树种草、水土保持、防治石漠化,防治酸雨,机动车尾气治理,噪声达标区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土地、天然林、珍稀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保护,矿山生态恢复与建设,水资源保护等。 一、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概况 南宁市地处南亚热带,广西南部偏西,在东经107°45′~108°51′,北纬22°12′~23°32′之间,属南亚季风气候区,年均降雨量约1246毫米,常年平均气温21度左右。全市面积10029平方公里,辖兴宁、新城、永新、城北、江南五个城区以及郊区、邕宁县、武鸣县。1999年全市总人口281万,壮族占63%,市区人口为128万。

试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试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共十七大提出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国家治国理念的一个新发展,是根据中国国情条件、顺应社会发展规律而做出的正确决策。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深刻洞察,是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国际化主动承担大国责任的庄严承诺。 生态,一般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存在状态,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一次顺应世界潮流的新选择。作为一种基本的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对当代中国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实践性提升,它将通过多种渠道对发展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行重大的引导和调整,进而引导国家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前进。 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文明形态表现在物质、精神、政治、科技等各个领域,它涵盖了全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涵盖了社会和谐和人与自然和谐的全部内容。生态文明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重点在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植根于自然界之中,根植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之中。从性质上来讲,生态文明是一种文化伦理观,是用于指导全社会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形态。中共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提到了发展目标的高度,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历史主动精神。由于长期实行主要依赖增加投资和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能源和其他资源的消耗增长很快,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如果生态系统不能

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建设生态水利

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建设生态水利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water conservancy 摘要:水利工程在保障社会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造成了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破坏。运用生态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设计和建设既满足人类社会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需求,又兼顾水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利用的水利工程,生态水利工程应运而生。 关键词:水利;生态;现状;建设 Abstract: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suring social security and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also causes the degradation and destruction of river ecosystem. Using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meets human society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demand, and Gu aquatic 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The ecological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Keywords:Water conservancy; ecology; current situation; construction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外国语学院20103536 王姗姗 第九题: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共十七大提出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国家治国理念的一个新发展,是根据中国国情条件、顺应社会发展规律而做出的正确决策。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深刻洞察,是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国际化主动承担大国责任的庄严承诺。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二、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三、建设生态文明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 四、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五、建设生态文明是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对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 怎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一.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三.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 **************安装公司 ************项目部

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 根据《山东省建设工程现场环境保护标准》和《山东省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规定,为了更有效防止由于建筑施工造成的作业污染和扰民,保障建筑工地附近居民和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要有效的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我项目部将采取多项有效措施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一、综合管理 (1) 我公司将根据公司管理标推、国家省市规定要求建立环境保护机构,落实责任人,建立奖罚制度。 (2)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时,必保证环保措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施工过程中严格实施。 (3)经常进行环保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 (4)设立群众来访接待室,建立干部值班制度,热情接待群众来访,及时沟通信息,化解矛盾。 (5)建立包括废气、废水、垃圾和噪声等环境因素的管理计划,定期检查,并有完整的记录。 二、环境保护措施 1)、防止大气污染措施: (1)清理施工垃圾时使用容器吊运,必须搭设封闭式专用垃圾道或用容器吊运,严禁随意凌空抛撤造成扬尘。施工垃圾及时清运,清运时,适量洒水减少扬尘。 (2)施工主要道路全部采用硬化,有专人清扫,并制定洒水降尘制度,并随时清扫洒水,减少道路扬尘。 (3)工地上使用的各类柴油、汽油机械执行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不使用气体排放起标的机械。 (4)石灰、水泥等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应采取库内存放或严密遮盖;在装卸运输时,采取措施防止遗洒和飞扬。如露天存放时采用严密苫盖。运输和卸运时防止遗洒飞扬。 (5)搅拌站格设封闭的搅拌棚,在搅拌机上设置喷淋装置。 (6)在施工区禁火焚烧有毒、有恶臭物体。 (7)在人口稠密的区域,严禁用敞口锅熬制沥青,必须使用密闭和带有烟尘处理装置的加热设备。 (8)土石方运输装载必须低于槽帮15厘米,采取有效措施封闭严实,杜绝遗撒污染路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文如下: 生态环境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得基本条件,就是经济、社会发展得基础。保护与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得一项基本方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得优越性,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设生态农业,经过一代一代人长期地、持续地奋斗,建设祖国秀美山川,就是把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得重大战略部署。全面实施这项跨世纪得宏伟工程,既就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得伟大壮举,也就是履行有关国际公约得实际行动与对世界文明作出得重要贡献。为此,国家制定具有长期指导作用得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得实际出发,本规划仅对全国陆地生态环境建设得一些重要方面进行规划,主要包括:天然林等自然资源保护、植树种草、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草原建设、生态农业等。 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概况 建国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并积累了大量宝贵得经验。特别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等一系列林业生态工程,开展黄河、长江等七大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加强草原与生态农业建设,使我国得生态环境建设进入了新得发展阶段。40多年来,全国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万平方公里,修梯田、建坝地、治沙造田1067万公顷,人工造林保存面积3425万公顷,飞播造林2533万公顷,封山育林340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百分之十三点九二(按郁闭度大于0、3计算,如按国际通行得郁闭度大于0、2计算,相当于百分之十五点二五)。建成50个生态农业示范县与2000多个生态农业示范点,人工种草与改良草地保留面积1482万公顷。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作出得各种努力正在并将继续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得影响。但就是,应当清醒地瞧到,我国自然生态环境仍很脆弱,生态环境恶化得趋势还没有遏制住。主要表现在: ——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得百分之三十八。近年来,很多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侵蚀强度、危害程度呈加剧得趋势,全国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 ——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并且每年还以2460平方公里得速度扩展。 ——大面积得森林被砍伐,天然植被遭到破坏,大大降低其防风固沙、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毁林开垦、陡坡种植、围湖造田等加重了自然灾害造成得损失。 ——草地退化、沙化与碱化(以下简称“三化”)面积逐年增加。全国已有“三化”草地面积1、35亿公顷,约占草地总面积得三分之一,并且每年还在以200万公顷得速度增加。一些地区为了短期利益,不合理开垦草原,加剧土地得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我国已有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得动植物种类受到威胁,高于世界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五得平均水平。 日益恶化得生态环境,给我国经济与社会带来极大危害,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一就是加剧贫困程度。目前,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生活在生态环境比较恶劣得地区。恶劣得生态环境就是当地群众贫困得主要根源。二就是加剧经济与社会发展得压力。我国人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匮乏,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将严重影响我国得可持续发展。三就是加剧自然灾害得发生。由于降雨量减少与水土流失等原因,黄河河道淤积越来越严重,加之超量用水,断流时间越来越长,长此下去,黄河有可能成为间歇性河流;

环境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探讨和研究

环境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探讨和研究 发表时间:2017-09-21T11:26:42.7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5期作者:孟琳琳 [导读] 摘要:随着环境问题成为全球热点和难点,环境资源保护与利用也成为科学研究的重点。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停在谈论探究生态环境及生态环境保护,也在大力推进环境工程建设,着重解决大气污染、污水处理再循环、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的回收再利用。 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随着环境问题成为全球热点和难点,环境资源保护与利用也成为科学研究的重点。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停在谈论探究生态环境及生态环境保护,也在大力推进环境工程建设,着重解决大气污染、污水处理再循环、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的回收再利用。环境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虽侧重点有所区别,但都旨在保护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旨在改善我们的生活和居住环境,实现人类、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境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关系 经济在快速进步,这种形势下更多人也意识到环保的必要价值,开始重视环保。环境工程的内涵为:针对环境污染,探析相应的防治手段及技术。这种基础上,致力于防控更广范围的环境污染,消除多层次的污染。然而受到多样的要素影响,环境工程现有的建设状况并不完善,有待长期的改进[1]。建设环境工程的做法应当有利于净化城乡环境,为人们提供洁净且优美的日常生活环境。探析环境工程与生态环境的深层联系,有助于明确详细的建设思路,在根本上推进综合的环保事业完善。 一、生态城市的意义 不只是中国,全球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生态城市就是运用生态学相关原理和知识,来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并综合运用环境工程技术、系统工程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理论和方法来协调和解决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环境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来有效保护并利用可以利用的能源与资源,尽量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的修复、调节以及发展能力,实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建设涉及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既包括了生活中的污染处理,更包括了环境工程的建设,强调在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相处的基础上思考人类经济活动模式与生态恢复和建设的关系,从而建立人、社会、自然生态系统三位一体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格局。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是要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经济系统的高效运转,人与自然系统的整体和谐以及社会系统的文明健康发展,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二、生态城市的环境工程建设 (一)城市中水回用 以污水分散与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为原则,形成点源、面源、区域三个不同层次内中水回用循环体系,保证城市污水资源化总体利用率达到20%以上,城市水面达到5%以上,实现城市水面对生态环境的调控作用。在学校、住宅区、宾馆饭店、政府机关、大型企业等进行中水回用,达到污水处理后用于绿化、景观、保洁、卫生冲厕、工业用水等。进行污水集中处理,补充城市水系环境用水。建设集中型及生态型污水处理厂,主要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综合处理,每天处理后的80多万吨中水,40多万吨适时适量地补充浑河、南北运河、细河、人工湖等城市水系。 (二)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 固体废弃物是城市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副产物,而且根据废弃物的性质,可以将固体废弃物分为可循环使用废弃物和不可循环使用废弃物。以淮北市的生态城市建设为例,该市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产生大量的垃圾,该市每人每年的垃圾生产量可以达到440kg,并以8%~10%的增长率不断增加,严重影响城市的健康。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是环境工程建设技术中的重要类型,该市结合城市的基本情况,科学建立固体废弃物处理厂,该市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厂每日可以实现2700m3的处理量,有效地实现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通过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可以将部分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以金属废弃物为例,经过加工处理,使得废弃金属可以为冶金等提供基础材料,进而使得资源可以得到有效的应用,提高生态城市自净能力的提升,实现生态城市功能性发挥。 (三)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耗费程度是非常巨大的,在生态城市的构建中充当着难以替代的角色,企业的发展应当以节约低耗为前提,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柱,对提高资源利用率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应当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不断优化企业结构,控制能源的消耗程度,逐步完善产业结构的政策调整,积极的推行能源的结构调整,运用高科技产品,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为生态城市的建设做出贡献。 三、环境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 环境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两者之间有很多共同点及相似的特征,如两者的根本目的都在于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资源,重点都在于协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三者的关系和效益。在运用原理方面也有诸多相似性,环境工程运用环境学科、工程学、生物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理论方法,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工程学等相关学科原理,两者之间是互通的。 环境工程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二者具备共同点,同时也表现出差异性。这是因为,环境生态工程的着眼点在于长久性的生态改善,但环境工程建设相对更重视治理末端的生态污染,它的目标是更详细且更具体的,虽然见效更快但却缺乏长久的成效性。与此相比,环境生态工程更重视确保平衡的能量循环和物质循环,重点是消除累积性的生态污染。由此可知,环境生态工程虽然历时较长,见效也相对较慢,但是这类工程却能收到长久性的治理实效。此外,环境生态工程相比于环境工程也更能避免各区域的生态破坏。受到人为干扰,生态破坏都是很难彻底杜绝的。只有加强整治,才可以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并且慎防水土流失。 四、完善对策 (一)建立标准体系,完善法规法律 对于环境工程的管理工作,必须严格制订并实施标准体系和相关法律规范,从而使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在相关法律规范方面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通过标准的管理系统,可提升环境工程管理的有效性。比如,在环境工程实验中,应制订明确的实施规范及相关网站的管理规定等,从而有效强化环境工程实验管理。在环境项目实施前,必须严格考察项目,搜集大量的数据资料后,才可进入审批环节;审批通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对策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对策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独辟专章集中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定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在于其“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是“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关键词:生态文明,科技文明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本次盛会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领会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生态文明建设观念,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认清生态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人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本世纪以来,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 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加速推进了文明发展的进程。与此同时, 人口剧增、资源过渡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南北差距扩大等日益突出, 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 严重的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继而威胁着全人类的未来生存和发展。”当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生态危机的根源通常被人们归纳为三大问题: 人口增长、技术影响、消费方式。这些影响因素虽然重要, 却往往被误解或夸大, 从而掩盖了其根本性问题。快速增长的人口通常被列为环境破坏的头号原因。而人口爆炸多出现于发展中国家, 可是多数的环境破坏, 尤其是那些具有全球性后果的环境破坏, 却是由人口已相当稳定的工业国一手造成。人口增长同环境破坏只不过是同一根本疾患的不同表征而已。 科学技术。无可否认, 对于造成当今生态危机的现状, 科学技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8 世纪纺织机器、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吹响了工业革命的号角。在短短100 年里人们就创造了过去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进入20 世纪中叶, 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激光通讯、海洋开发以及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的出现, 标志着新技术革命时代的到来。可是, 生态环境已经在在科技的穷追猛打下千疮百孔。因此, 科学技术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利剑”, 在为人类带来充分舒适的同时也为人类埋下了一颗危险的炸弹。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特殊国情的必然抉择,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面临着全面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速度也加快了,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和污染物的产生量大幅度上升,这就使我国本己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面临更大的压力。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建议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建议为积极响应我国的建设生态文明目标,本文将在思想观念、行为、政策、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以促进全体人们携手保护环境,推进生态建设,促使人们的美好生活。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建议,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转变,为适应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现状,首要工作就是加快生态建设发展。为此,需建立林业发展的建设规划,从而加快林业发展,以实现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在林业环境的建设下受众多因素影响,例如森林资源、法律法规等。 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问题,并提出具体建议,以加强建设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 为积极响应我国的建设生态文明目标,本文将在思想观念、行为、政策、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以促进全体人们携手保护环境,推进生态建设,促使人们的美好生活。 1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意义 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维护自然资源,保护地球的重要举措。林业资源是地球重要的生态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社会长期发展的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关注精神文

明,热衷于地球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工作。人类破坏自然而导致自然生态的恶化,例如:人们的乱砍乱伐、开山采矿、工厂排污流入河流、汽车尾气等,人类的各种索取、活动都直接加重了大自然的负担。所以,只有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珍爱环境,才能实现共赢,长久地生活发展下去。 2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具体建议 明确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基本观念 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上,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基本观念。(1)以人为本。加强资源供给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林区职工争取福利,以发展林业的生产和改善职工的生活条件,继而保障林区职工的生活经济状况。 在林业发展中,妥善处理好生产林业经营者的投资关系,切实维护林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使林业建设的开展。(2)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树立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生命,尽快做好林木恢复,以发展林业建设。(3)良好道德品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节约资源从我做起,在林业资源建设上努力维护,树立良好的保护环境思想品德,共同携手为人类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自然资源的枯竭是大自然对人们不节制的惩罚,

1Z305000建设工程施工环境保护

1Z305000 建设工程施工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和文物保护法律制度 2011、2012年各章分值统计 【内容框架】

1Z305000 建设工程施工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和文物保护法律制度分值分析 第一节5010 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四类污染) 1.施工现场噪声污染防治的规定 2. 大气污染防治的规定 3. 水污染防治的规定 4. 施工现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规定 1.施工现场噪声污染防治的规定 1.1 建设项目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项目整体) 1.2 施工现场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项目建设过程中) 1.1 建设项目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项目整体三项制度) 【2012年真题】根据《水污染防治法》,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水污染防治设施,应当经过()验收,验收不合格的,该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A.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B.省级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答疑编号950183050101]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施工现场废气、废水污染防治的规定。建设项目

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水污染防治设施,应当 经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验收,验收不合格的,该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 或者使用。参见教材P188。 【2011年真题】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 A.立项 B.竣工 C.设计 D.施工 E.投入使用 [答疑编号950183050102] 【答案】CDE 【解析】本题考察三同时制度。三同时制度的内涵是防治污染的设施, 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参见教材P183。 1.2 施工现场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 【关注点一】建筑施工噪声排放标准 (夜间,是指晚22点至早6点之间的期间) 【关注点二】使用机械设备可能产生环境噪声的管理 ■噪声申报制度 ·施工单位在工程开工前15日前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环保部门申报项目情况 ■落后设备淘汰制度 ·公布限期禁止生产、禁止销售、禁止进口的环境噪声污染严重的设备名录 【关注点三】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施工作业 【案例解析】教材P185 ■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 ■但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除外

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 原则和战略目标

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目标 (一)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八届六次全会为指导,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中心,以北京市生态环境规划为依据,以科技为先导,以法律法规为保障,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治理与防护相结合,紧紧围绕水土流失、风沙危害、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等重点问题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分区推进,促进我区生态、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构筑首都第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做出贡献。(二)生态环境建设遵循的原则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节约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2、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长远与当前、北京与房山以及不同建设部门间的关系,优先安排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水资源保护、天然林保护和防风固沙等重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3、坚持生态环境建设的系统原则。在系统论的指导下,从永定河流域生态环境整治的大局出发,以生态环境建设区划为基础,以重点工程为骨干,通过实施重点整治工程,建立山区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平原治沙与生态农业和城市绿化美化相协调的生态环境体系,实现全区生态环境的整体优化。4、突出科技创新的原则。从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三高”原则出发,瞄准国内外生态环境建设的先进水平,充分利用首都的人才优势,加强房山区的国内国际交流,借鉴国内外生态环境整治的先进经验,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建设生态环境整治的精品示范工程。5、景观生态多样性原则。针对房山区自然环境优美、旅游景点众多的特点,生态环境建设应遵循景观生态多样性的原则,不仅要体现生态功能,而且要构建合理的景观空间格局。6、治理、建设、保护并重的原则。以保护水资源、森林资源和农田环境为目标,以造林绿化、建设绿色屏障为核心,生物、工程、农业措施相结合,治理、建设、保护并重,在重点治理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的基础上,全面整治房山区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全区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 7、坚持生态环境整治与加速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房山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开发、农民增收、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力求将房山区建成环境优美、城镇居民、农民富足和社会稳定的新郊区。(三)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目标房山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总目标是: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的统筹安排,围绕建设国际现代化大都市环境建设的总任务,积极组织全区人民,运用政策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形成完善的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

关于环境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关系的探析

关于环境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关系的探析 摘要:经济建设在新形势下一直在飞速进步,与此同时人们逐渐意识到生态环 境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环境工程就是针对环境污染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和 预防手段,来控制环境污染进一步的扩散和恶化。但是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环境工程建设现状并不乐观,它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长期坚持改进。 建设环境工程一定要有利于美化城乡生态环境,为人们营造干净优美的人居环境,保障居民身心健康发展。对于环境工程建设和生态关系的深层次研究,不仅有利 于明确城乡建设新思路,还会助推环保事业新发展。 关键词:环境工程;生态环境;污染;对策 1生态环境问题的基本状况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式并不是十分的乐观,如果从整体上来看,全国的生 态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其破坏的程度也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其 主要的表现有森林资源和草原上的植被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损害,生态功能退化现 象十分的严重。尤其水水土流失和土地盐碱化特别严重,在这一过程中所出现的 人和生态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严重。地下水位出现了非常严重的下降现象。同时,生态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弱,在这一过程中因为海域污染十分明显,沙尘暴出现的 频度也越来越高,这样一来也给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2影响环境工程建设的主要原因 2.1 经济发展原因 经济的发展是要以自然环境的开发和利用为主要的基础的,二者之间是存在 着非常大的联系的,同时二者之间也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在充分的保证 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必须也要将环境保护当做一个重点的内容。但是在人们的 生产和生活当中过于重视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却相对较为忽视,在这样的情况 下就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2.2 人为原因 人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主角,人在对自然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系统 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认为因素会使得自然环境系统产生非常严重的破坏,同时 它也成为了环境工程建设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在实际中,人们比较重视经济 效益的实现,于是就对资源进行过度的开发,这样也就使得很多自然资源都面临 着非常危险的状况。此外,因为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在某些方面并不能形成一个 相对较为科学的认识,因此产生了一些环境破坏的现象,这对我国环境保护都是 极为不利的。 2.3 生态环境原因 自然生态环境管理和保护是非常关键的工作之一,这项工作的难度相对较大,生态环境本身具有非常强的不可控性,采取人为方式对其治理相对较难,比如自 然灾害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等等。目前,全球变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全球的 气候都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这也给我国的环境治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甚至还在某些地区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生态破坏现象,这样也就使得生态环境 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恶化现象。 2.4 生产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相关的生产工程建设随之大力 的发展,由于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自然、经济资源的不平衡,加之各地的 发展形式和发展内容的多样性,总体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状态不高,如高耗能和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