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期末考试重点题

教育技术期末考试重点题
教育技术期末考试重点题

教育技术重点题整理(仅是老师所划)

一,选择填空

1,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出自他1946年所著<<教学中的视听方法>>一书,依次分为:“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和“抽象”的经验.

2,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有学习理论、传播理论、教学理论和系统理论.其中学习理论又分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四大学习理论派别.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3,教学媒体主要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觉媒体,交互媒体以及多媒体系统.具有固定性,散播性,重复性,组合性,工具性和能动性.

4.教学媒体的发展趋势:更加小型化和智慧化,印刷图文、影像、声音的数字化和学习网络化.

5.听觉媒体的教学方法包括录音示范法,创设情境法,反馈训练法,交互对话法.

6,多媒体的特性包括: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和控制性.

7.多媒体课件开发的一般步骤:环境分析-教学设计-脚本设计-课件生成-评价与修改.

8.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的两种典型模式:肯普模式和史密斯-雷根模式.

9,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有三类:认知领域的学习目标、动作技能领域的学习目标和情感领域的学习目标.其中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又分为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6级.

10,教学目标ABCD编写模式四要素:对象-指教学对象;行为-主要说明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条件-主要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程度-规定行为应达到的程度或标准。

11.教育信息化的特征是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12.网络教学的特点有:信息传递的远程性,教学的交互性,信息共享性,学习的个别化和教学的实效性。

13、协作式教学策略主要有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竞争、协同和伙伴等。

14,一般的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都包括4个基本要素:学习者,目标,策略和评价.

15.教学评价的功能有诊断功能,反馈功能,定向功能,鉴定功能和教育功能.

16.现代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教育技术

二,名词解释

1,教育技术“九四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它从教学整体出发,运用系统科学以优化资源配置与学习过程,使其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2,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3,教学系统设计(ISD):也称作教学设计,是以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

4,教学评价:就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采用测量的工具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量化的描述,并对量化的结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它是教学各环节中不可少的一环,也是教学设计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5,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传输介质把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在通信软件(网络协议\网络操作系统)支持下实现计算机之间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和协同工作的系统.

6,多媒体:是利用计算机和相关技术设备对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数字获取、管理、通信、处理,并能通过和用户的交互对话向用户提供所需信息的新一代的计算机集成环境.

7.协作式教学策略:是一种既适合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的教学策略。

三、简写名称解释

1.CBE:计算机辅助教育,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统称。

2.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用计算机帮助或代替教师执行部分或全部教学任务,传递教学信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直接为学生服务。

3.CMI;计算机管理教学,计算机在学校管理中的各项应用。

4.CSCL: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

四,简答题

1.简述学习资源的三种分类方法

(1)按学习资源的来源分为两类:设计的资源和可利用的资源。设计的资源是指为教学目的而专门设计的信息产品,也称教学软件或媒体教材,如教学录音带、录像带、投影片等;可利用的资源是指那些本来并非为教学目的而设计但被发现具有一定教学利用价值的资料,也称教育信息资源,如电子百科、软件工具、影像资料等

(2)按学习资源的表现形态分为两类: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硬件资源是指学习进行过程中所需要的机器、设施、场所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设备。软件资源是指各种媒体化的学习材料(如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影像带、教学投影片、幻灯片等)和支持学习活动的工具性软件(如认知工具、交流工具、问题解决与决策工具、效能工具)。

(3)按学习资料所涉及的人与物的关系分为两类: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促进学习者学习的人,包括教师、同学、学习小组以及通过网络接触的世界各地专家等。非人力资源是指由教育信息、学习媒体以及学习场所所构成的资源。

2.简述基于资源学习的优点

(1)强调优秀的、丰富的学习资源

(2)强调学习的灵活性

(3)强调学习的自主性

(4)强调学习设计的全面性

(5)强调学习设计的一致性

(6)强调以学习为主

3.简述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局限性

(1)信息资源分散,数量庞大

(2)有价值信息不免费

(3)信息加工深度不够

(4)实质性信息少

(5)灰色信息过度

4.简述多媒体教室的基本构成(P107图7-2)

(1)校园网-计算机-中央控制系统

(2)闭路电视+录像机、展示台、VCD、录音机-中央控制系统-投影仪+银幕、话筒+功放+音箱、控制面板五,论述题

1,论述教育技术与教学改革的关系

【1】教育技术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而教育改革也有利于推进教育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二者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2】教育技术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规定了教育改革的方向。

A.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了新的教育观点,现代教学观、现代师生观、现代人才观和学习时空观等现

代教育观点不断指导着现今的教育改革。

B.教育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知识的迅速增长,直接推动了教学内容的变革。

C.新的教学技术的运用改善了教学环境,各种媒体的科学结合成为现代教学环境的强大技术支持。

D.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个性化的教育成为可能,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式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流。

E.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教学方法更加丰富多彩,远程教学、个别化学习等新的教学模式已经出现。

F.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在内容范围上不断扩展,一种新的、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教育体系和教育制

度成为未来教育改革目标的重要部分。

G.教育技术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强

大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

【3】教育改革反过来推进了教育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以及教育制度的推广,使教育技术在反复运用中得以改造和完善,教育改革直接推动了教育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使得教育技术的运用不断与时代接轨,与国际接轨。(此题为一家之言,详见课本P33-36)

2,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的具体步骤以及根据此系统自选课题设计一节课的课堂教案(作业)初一下学期历史第四单元第二节”清朝康熙帝在位时期统治”课堂教案

一,对学习者的分析

(一)学生为初一学12-13岁,对历史故事有一定的了解,多数学生喜好看历史剧,对历史科目有所偏爱. (二)学生课前已对上节课内容做了回顾,对本节内容做了预习,知识水平差距不大.

(三)学生多喜欢听生动故事或者看视频的学习风格。

二,学习需要分析

(一)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较低,理解知识浅显

(二)学生课堂反应速度和听课效率有所差异

(三)需要学生达到所期望的学习水平

三,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计

课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与讲授,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康熙帝及其统治

四,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一)回顾清朝前期的几位帝王世系,介绍康熙帝的生平与登基

(二)系统讲述康熙帝智擒鳌拜,平撤三藩,收复台湾的历史事件

(三)引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评价康熙帝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一)使用PPT课件展示课堂主要内容与图片

(二)运用多媒体,播放有关课堂内容的康熙帝的电视剧片段

六,教学策略设计

(一)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兴趣与动机

(二)回顾上节内容以便讲授新课

(三)讲授本堂内容

(四)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主要内容的总结

(五)布置课后作业检查上课效果

七,教学系统设计结果评价

(一)问卷调查或访谈学生,让学生反馈对本节教学的认识与建议

(二)自我总结,根据学生的反映情况作出改进

教育法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教育法学 一、填空和选择 1、了解世界最早、美国最早的、我国第一本教育法学著作是什么人编写的,书名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世界最早: 汉斯·赫克尔与希普教授,于1957年合著的,《教育法学》; 书的主旨是倡导教师在教育上的自由,由三编构成; 美国最早: 诺尔特和林恩于1963年编写出版的,《学校法——教师手册》; 以判例为主要素材编写的 中国最早: 米桂山、龚有明为北京市各类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班编写的教材,《教育法概述》 第一本以教育法学命名的专著——张维平《教育法学》,阐述教育法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2、了解我国教育法学产生和发展的四个基本阶段。P14 1.问题提出阶段,20C 70S末——20C 80S中。这一阶段在反思了以人治教的种种弊端的历史教 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法治校的主张; 2.体系探索阶段,20C 80S中——20C 80S末,这一阶段以我国颁布了对全国人民教育生活产生 重大影响的义务教育法为契机,开拓了教育法学研究的新局面; 3.学科基本定型阶段,20C 80年代末——20C 90S初,专门阐述教育法规的专著终于在我国出 版 4.教育法学理论深化发展阶段,1993年以后,这一阶段某些专题研究获得较为充分的展开 3、了解教育法规的本质特点:阶级性和公共性。P33 1.教育法规是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阶级性,这是教育法规最根本的本质特性; 2.教育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具有社会性质。 4、了解教育法规的目的价值和工具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38 ●目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保障教育的平等与效率和教育的自由与秩序上; ●工具价值体现在分配与确认,指导与评价,规范与保护等方面。 5、了解我国教育法规的纵向形式,了解各层次教育法规的主要制定机关。P43 1.教育基本法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制定并发布实施 2.单行教育法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并发布实施的有关教育某一方面的法律,这一表现形式的规 范性文件一般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制定。(XX法,XX条例) 3.教育行政法规由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我国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机关为国务院 4.教育行政规章是根据宪法、法律和国家行政法规的授权,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所属的各业务主 管机构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制定,并在一定范围内发挥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国务院所属各部,各委员会发展的教育行政规章有由教育部单行发布的,也有由教育部和其他部委联合发布的,根据规范对象的性质而定 5.地方教育法规,由地方权力机关制定,只在其行政区域内生效 6.地方教育行政规章,地方政府有权制定,主要由省级和计划单列市地方政府制定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 一、选择题 1. 现代教育技术在研究、设计学习过程时,着重利用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 ) A.系统方法 B.直观方法 C.科学抽象方法 D.理想化方法 2. 下列各物体中,不属于教育传播媒体的是( ) A.习题集 B.录像带 C.教室环境 D.教科书 3.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有两个对系统资源进行管理的程序组,它们是“资源管理器”和() A“回收站”B“剪贴板” C“我的电脑”D“我的文档” 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CPU能直接读取硬盘上的数据 B CUP能直接存取内存储器中的数据 C CPU有存储器和控制器组成 D CPU主要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 5. 在Prowerpoint中的哪种视图方式下,可以将所有制作的演示幻灯片以页的形式显示() A)普通视图B)大纲视图 C)web视图D)幻灯片浏览视图 6. 下列哪个不是INTERNET上的安全标准 A. S-HTTP B. SSL C. HTML D. SEL 7. 计算机病毒最其本的特征是: A. 自我复制 B. 破坏磁盘中的文件 C. 引起用户注意 D. 减缓CPU运行速度 8. 在E-Mail系统中常常遇到的“邮件炸弹”的是: A、一种炸弹 B、一种病素 C、一种软件名 D、一个邮件 9. INTERNET上的声音、图象、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是:() A. 模拟信号编码 B. 二进制编码 C. 音频信号编码 D. 视频信号编号 10. 通常所说的现代教学媒体是指( ) A.黑板,教科书,图片等 B.教室,校园,周围社区等 C.班风,校规,校纪等 D.投影,录像,录音,电子计算机等 11. 银幕上投影的图像画面出现"上窄下宽"的几何失真,这是由于( )造成的。 A.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前倾斜 B.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后倾斜 C.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左倾斜 D.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右倾斜 12. 录像机放像时不能正常放像,指示窗口出现"d"指 示,则表示录像机( ) A.有机械或电路故障 B.录像带坏 C.处于自动保护磁头状态 D.太热 13. CAI的课件是属于( ) A.CBE软件 B.系统软件 C.游戏软件 D. 课本 14."发现学习法"就是要求学生在学科的学习中( ) A.自己发现规律 B.有所创造发明 C.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并作出发现 D.培养学习和探究的态度,推测和解决问题的态度 15.不属于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内容的选项是()A终结性测验分析 B 学习需要分析 C学习者分析 D 学习内容分析 16.不属于学习者分析的内容是() A学习者分析 B 学习风格 C年龄特征D信息加工分析 17.下面提供的关于教学设计构成的四个基本因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学生、目标、策略、评价 B 教学媒体、学习需要分析、形成性分析、学习目标 C 测验、调查、教学形式、教学媒体 D 评价、决策、规划、教学内容 18.学生的特征分析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学生的年龄、学历、初始能力 B 学习的一般特征、初始能力、学习风格 C 学习风格、初始能力、学习兴趣 D 学生的社会环境、初始能力、一般特征 19.下述关于教学设计的提法中,错误的说法是()A教学设计的指导理论是关于人类学习心理的学习理论,及在其基础上建立的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一般教学理论和人类传播活动的科学理论 B从性质来讲,教学设计是一种具有规划,研究,决策性质的操作过程 C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建构能获得更高的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和优化的教/学活动,实现教/学活动的最优化,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D教学设计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不用总结性评价. 20. 多媒体组合教学就是( ) A.在一堂课中使用了不止一种媒体 B.传统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结合,构成优化的教学媒体群 共同参与课堂教学过程,达到教学过程优化 C.多种媒体同时对同一情景展示的课堂教学 D.必须是视听结合才行 21. 对于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之间的关系,下述说法 正确的是( ) A.教学目标完全不同于教学目的,两者无相互关系 B.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是类似的 1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 附答案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2017-2018年电大专科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一--------,其作者是捷克教育家-------一。 2.学前教育效益指的是学前教育发挥_的表现和结果。3.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家庭经济条件、家长学历等。 4.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和---------两个方面。 5.从幼儿园特点的维度进行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一------------和------------- 6.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包括-----------、---------、和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A.南京鼓楼幼稚园B.劳工幼稚园 C.香山慈幼院D.江西实验幼师 2.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 A.溺爱开放专制放任 B.溺爱民主专制放任 C.溺爱民主强权放任 D.溺爱开放强权放任 3.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指的是()。 A.发展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

C.参与性原则D.配合性原则 4.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入园儿童年龄为()。 A.1-2岁B.1-4岁C.2-3岁末D.0-3岁末 5.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 A.课堂B.游戏C.环境D.教法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育功能2.个体社会化3.同伴互助4.家长学校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 2.简述实施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3.简述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的设计的标准。 4.列举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方式。 五、论述题(13分) 你认为应该如何为学前儿童创设游戏条件? 六、案例分析题(15分) 新学期开始,李红和张霞担任幼儿园大班教师,她们认为大班幼儿马上就要进入小学学习了,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学前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她们采取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如教学内容以算术和写字为主,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等,学前儿童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等。 请你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该大班两位老师的做法。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1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母育学校》夸美纽斯 2.学前教育功能 3.家庭教养方式 4.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会性的教育发展学前儿童个性的教育5.保育环境’教育环境 6.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2017-2018年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一--------, 其作者是捷克教育家-------一。 2.学前教育效益指的是学前教育发挥_的表现和结果。 3.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 --------------、家庭经济条件、家长学历等。 4.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和---------两个方面。 5.从幼儿园特点的维度进行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一 ------------和------------- 6.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包括-----------、---------、和 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 A.南京鼓楼幼稚园B.劳工幼稚园 C.香山慈幼院D.江西实验幼师 2.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 A.溺爱开放专制放任

B.溺爱民主专制放任 C.溺爱民主强权放任 D.溺爱开放强权放任 3.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指的是()。 A.发展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 C.参与性原则D.配合性原则 4.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入园儿童年龄为()。 A.1-2岁B.1-4岁C.2-3岁末D.0-3岁末 5.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 A.课堂B.游戏C.环境D.教法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育功能2.个体社会化3.同伴互助4.家长学校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 2.简述实施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3.简述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的设计的标准。 4.列举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方式。 五、论述题(13分)

教育学期末考试题重点

一、名词解释 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会制造工具,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 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侠义是指一门学科,广义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 学科课程,是指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立,它打破学科逻辑系统的界限,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系列而编制的课程。 教学是在一定的教学目标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有计划地组织与引导下,能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简言之,教学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 班级上课制: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的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优点:效率高,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注重集体化、同步化、标准化。缺点:不能照顾个别差异、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发展他们的个性 “人的发展”有两种释义:广义: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各方面发生的一切变化,是个体潜在素质变成现实特征的过程。狭义:个体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儿童的发展 学校教育制度概念 1.定义:即狭义的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填空 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他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一代人的成长。

教育技术学期末考试资料完美整理剖析

教育技术学考试范围 一、名词解释 1. 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即远距离教育,指学习者在时间和空间上与教师处于分离状态,利用媒体进行有组织的系统学习的教育方式。 2. 教育技术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1994年对教育技术定义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3. 专题学习网站(P162) 专题学习网站是指在互联网络环境下,围绕某门课程与多门课程密切相关的某一项或多项学习专题进行较为广泛深入研究的资源学习型网站。它通常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组成部分:1.结构化知识展示。2.扩展性学习资源。3.网上协商讨论空间。4.网上自我评价系统。 4. 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可以理解为学习者学习发生的地点和空间及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的各种支持条件,也可以抽象地理解为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即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 5. 超文本和超媒体 “超文本”是用超链接的方法,将各种不同空间的文字信息组织在一起的网状文本,是由若干信息结点和表示信息节点之间相关性的链构成的一个具有一定逻辑结构和语义关系的非线性网络。 “超媒体”是超级媒体的缩写。超媒体是一种采用非线性网状结构对块状多媒体信息(包括文本、图像、视频等)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技术。简单地说:超媒体=超文本+多媒体。超媒体在本质上和超文本是一样的,只不过超文本技术在诞生的初期管理的对象是纯文本,所以叫做超文本。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兴起和发展,超文本技术的管理对象从纯文本扩展到多媒体,为强调管理对象的变化,就产生了超媒体这个词。 6. 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微格教学创始人之一,美国教育学博士德瓦埃.特.爱伦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微格教学实际上是提供一个练习环境,使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得以精简,并能使练习者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它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摄像机、录像机、全程录音系统、视音频遥控系统、视音频切换机等,对学生进行某项专门训练,使学生掌握某种技能技巧的小规模教学活动。 7.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8. 微课

教育学期末复习题2

《教育学》复习(四)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一项教育法,标志着中国已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该项法律是【 B 】 A.《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2.被誉为“科学教育学之父”的德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哲学家的是【 C 】 A.弗兰西斯.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杜威 3.以下哪个功能不属于教育的文化功能【 D 】 A.传递功能 B.选择功能 C.交流功能 D.创新功能 4.中国古代的“六艺”教育主要培养统治阶层,主要包括“礼”、“乐”、“射”、“御”、“书”和【 A 】 A.数 B.文 C.算 D.武 5.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进步教育之父”之称的美国教育家是【 C 】 A.马斯洛 B.罗杰斯 C.帕克 D.涂尔干 6.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亦称【 B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7.下列哪项不属于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 C 】 A.本科化趋势 B.多元化趋势 C.时代化趋势 D.信息化趋势 8.学生发展的规律包括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和【 B 】 A.均衡性 B.差异性 C.渐进性 D.跳跃性 9.下列哪项不属于课程目标的功能【 D 】 A.导向功能 B.激励功能 C.测度功能 D.指导功能 10.有一种课程的目的在于调动地方参与课程改革与课程实施的积极性,这种课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一、单选(15个/30分) 1、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是神话起源论;法哲社家利托尔诺和英教家沛西·能提出生 物起源论;心里起源论的代表是美教家孟禄,其在《教育史教科书》中判定教育应 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论也称社会起源论,代表观点:马哲。 2、古代埃及教育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特征:“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代 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政治家和商人;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军人。古罗马 帝政时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演说家; 3、《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被称 为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 4、最早提出“教育学”概念的是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其将教育学作为一门 独立科学单独列出来。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大教学论》,被称作西方 教育思想史上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5、“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是德国教育理论家赫尔巴特,其在 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在教学理论上将教 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等四个阶段,被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康德。 5、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 A ) 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陶冶法 6、传统教学的“三中心”指( D ) A.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生活中心 B.学生中心、社会中心、实践中心 C.教师中心、实践中心、生活中心 D.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 7、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C ) A.后勤工作 B.管理工作 C.教学工作 D.科研工作 8、美育的直接功能是( C ) A.育德 B.促智 C.育美 D.健体 9、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B ) A.赫尔巴特 B.裴斯塔洛齐 C.杜威 D.夸美纽斯 10、人的身心发展是指( A )

教育技术学期末复习资料

2015级《教育技术学》重点内容 一、重要术语或概念 1)教育技术(AECT1994)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包括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 (2005)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技校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2)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 3)教育传播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它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4)多媒体素材媒体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edium”,意思是两者之间。是指传递信息的中介物,主要有两重含义:一个指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实体,如书本、画册、报纸、幻灯片、投影片、录音带、电影片、录象片、计算机软件以及相关的播放设备等;另一个是指表现信息的载体,如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及视频影像等。 5)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 6)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和技术手段三方面动因简单的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所谓教学策略,是以一定的教学观念和教育理论为指导,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对影响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化的总体研究,最终形成可以操作的整体化实施方案。7)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安排在任务之前与新的学习相关的、包摄性较广的,最清晰最稳定的引导性材料就是所谓的先行组织者。 8)学习需要一个系统化的调查研究过程,这个过程的目的就是要揭示学习需要从而发现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并辩明教学设计是否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合适途径; 9)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10)学习风格是指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的或偏爱的方式,换句话说,就是学习者在研究和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 11)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 12)CAI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简称CAI)是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 13)学习情景学习情景的本质是生动的生活事件,其中包含与教学内容相应、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学习情景既是事件,同时又是问题,单不是知识本身。 14)评价量规评价量规是一种结构化的定量评价标准,往往是从与评价目标相关的多个方面详细规定评价指标,具有操作性好、准确性高的特点。在信息化评价中,量规是一种具有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考点及

《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 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广义的教育指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它包括有计划的和偶然的教育、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教育、有固定场所和无固定场所的教育等等。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培养出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要求,它规定了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有广义跟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师专业发展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两个方面。其中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达到作为一门专业所要求的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个体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熟,并逐渐从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即为狭义的教师发展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学科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 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的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有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设置的课程,各门课程开设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期末考试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期末 考试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1---6:对对错对对对 7、请分析教育信息化与信息化教育的相互关系。 答:信息化教育,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形态。教育信息化则是实现这种教育形态的过程。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科技和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社会的建立,教育领域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广泛应用,网络交通工具迅速普及,网络教学平台飞速发展,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极大的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改变着教育学的关系,提高了人们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 教育信息化给信息化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开辟了广阔前景,改变了教师和学习者的关系,转变了教学的重心。 8、请分析信息化教学媒体资源选择的依据。 一、选择原则: 1.目标控制原则 教学目标是贯穿教学活动全过程的指导思想,控制媒体类型和媒体内容的选择。 2.内容符合原则 学科内容不同,适用的教学媒体也不同;即使同一学科,各章节的内容不一样,对教学媒体的要求也不一样。 3.对象适应原则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认知结构有很大差别,教学媒体的设计必须与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相适应。

4.最小代价原则 最小代价原则就是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选择教学媒体时,要根据能得到的效能和需要付出的代价来作决定,力求做到以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收获。5.共同经验原则 选择的教学媒体,它所传输的知识经验,同学生已有的经验,必须有若干共同的地方,否则,学生是难于理解、掌握的。下面两个圆圈,A代表教学媒体传输的知识、经验,B代表学生已有的经验,其间重叠的地方,便是他们的共同经验,是他们可以传通的地方。 6.多重刺激原则 选择的教学媒体,应是从不同角度、侧面,去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 7.抽象层次原则 设计和选择的教学媒体,它所提供的信息的具体和抽象程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年龄、水平、智能状况),分为不同等级、层次。如图所示。 二、选择依据: 媒体选择的依据1.依据教学目的;2.依据教学内容;3.根据教学对象;4.依据教学条件。 9、请分析教育技术94定义和05定义的异同。 答:教育技术AECT94定义: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AECT)对教育技术作了全新的定义:——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AECT05定义: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776年,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2.德国的梅伊曼拉伊是近代教育学实验派的代表。 3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作用。 4 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是壬寅学制。 5 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在复习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6 教育目的主要包括身心素质和社会价值两部分。 7 根据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 价、总结性评价。 8 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实现的。 9 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强烈的示范性、独特的创造性、空间的延续性和时间 的连续性。 10 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二.(判断只写出对或者错不必说明理由每题1。5分共15分) 1.世界最早的教育专着是《学记》。(√) 2 信息论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整体的运动过程当作信息的输入传递和转换消解过程来研究。(×) 3 社会主义教育最先提出教育普及的口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4生产力的发展影响教育的速度和规模。(√) 5 “六三三”制又称壬戌学制,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 6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的基本部分是说明部分。(×) 7赞可夫在小学做了“教学与发展”的实验证明:学生的发展远没达到极限,主张高速度高难度教学,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同时论述了教学过程的结构。(×)8老师教学质量除与业务水平有关外,还与教学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 (√) 9班主任制定班级目标是要高标准难度大,激励作用才明显。(×) 10 热爱学生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三.简答(共37分) 1.教育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有哪些?(6分)P61~63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2.怎样理解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规律?(10分) 从总体上看,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这不同的发展任务,当然,不同的发展阶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上一阶段影响着下一阶段的发展,所以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对于人的发展来说,不仅具有本阶段的意义,而且具有人生全程的意义 3.怎样认识教师主导性?(9分)p215三个层次 4.怎样评价班级上课制?(6分)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效率,但不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集体教育,但不利于因材施教。 5.怎样开展德育工作?(6分) 德育内容上要更新;德育方法要改进;从小事做起,由近到远,由小到大,注重实际效

国开(中央电大)《教育学》十年期末考试论述题库(分学期版)

国开(中央电大)《教育学》十年期末考试论述题库(分学期版) 说明:试卷号:1291。 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0.联系实际阐述德育教育中如何贯彻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 答: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德育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按照生活准则和品德规范等严格要求他们,通过两方面的结合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有其建构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必然要求,它即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也是制约德育效果的两个相辅相成的必要条件。 这一原则在实践中要注重的主要问题包括: 第一,要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 第二,要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信任,热情帮助学生完成要求。 第三,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严格要求固然不可缺少,但应注意:爱要得体,严而有格,严而有方。 结合实际论述部分:11分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0.联系实际阐述德育教育中如何贯彻长善救失的原则。 答:德育教育中如何贯穿长善救失的原则: 所谓长善救失,就是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是教学过程要不断发现并利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其消极落后的一面,因势利导、促其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要注意把握几个问题: (1)教育者应客观、公正、全面地分析和了解学生,恰当、准确地判断学生的所长所短。 (2)德育工作不仅要知道学生的长短,更要能抑其所短,扬其所长。 (3)引导学生自觉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形成自我教育能力,实现其主体作用的发挥。 结合实际论述部分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0.联系实际阐述德育如何贯彻长善救失的原则。 答:德育教育中如何贯穿长善救失的原则: 所谓长善救失,就是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是教学过程要不断发现并利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其消极落后的一面,因势利导、促其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要注意把握几个问题: (1)教育者应客观、公正、全面地分析和了解学生,恰当、准确地判断学生的所长所短。 (2)德育工作不仅要知道学生的长短,更要能抑其所短,扬其所长。 (3)引导学生自觉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形成自我教育能力,实现其主体作用的发挥。 结合实际论述部分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0.结合实际论述你是如何理解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答:我国本轮“新课改”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置于突出位置,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改变原来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强调学生参与学习,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社会实践等活动,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 (1)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言的,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的过程。 (2)合作学习,强调小组合作学习,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有助于弥补一个教师面对众多有差异学生的教学弊端,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强调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3)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其基本特征 1

最新财政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复习过程

财政学 第一章财政学对象 财政的本义: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1.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2.财政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3.市场失灵:外部性效应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4.财政学两个基础概念: (1)公共物品 1、公共物品含义: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2、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个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3、免费搭车: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2)公共需要 1、含义:社会的公共需要 2、特征: (1)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为维护市场经济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2)公共需要时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的共同享用的需要,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 (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如缴税或付费),但这里的规则不是等价交换原则,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谁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不享用 (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所以,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 3、地位:共同的、历史的、特殊的 4、范围:(广)包括政府执行其只能以及执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包括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风险产业的投资广义上:还包括政府为调节市场经济运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各项政策提供的服务,等等 第二章财政支出概论 1.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共同点:财政一手付出了现金,另一手相应地购得了商品和服务,并运用这些商品和服务实现了国家职能。 2.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考试题

综合了老师的考纲和别的学院做出一份排版比较好看的,有些题目(特别是运用题那里,没有答案的就空着了)老师讲过但是不知道笔记抄在哪里了,这份资料只能估计涵盖到80%,希望大家能够帮忙补全。 一、名词解释(4题20分) 1、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是采用多媒体技术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并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表达某一课程或若干门课程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表达特定教学内容,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学程序;是一种可以用来存储、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允许学生进行人机交互操作,取得反馈,并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适当评价的教学媒体。 2、网络教育资源 网络教育资源是指专门为教学目的而设计的或者能被用于教育目的服务的各种信息资源,它蕴涵了大量的教育信息,能创造出一定的教育价值,并且是以数字信息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 3、信息化教学设计 在综合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 4、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是指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总和,包括按一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网络教学环境3个组成部分。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是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5、教育技术 通过创设、利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6、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交叉综合学科,它引进应用了许多学科的应用成果,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其理论基础主要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 7、数字化学习资源 数字化学习资源就是经过数字化处理的学习资源,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课件和视频等。 8、多媒体 指信息表示媒体的多样化,它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张以上不同类型的信息媒体技术,这些信息媒体包括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与视频等。 9、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目的不具有(B) A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C调控功能D评价功能 2、教育评价的核心是(B) A价值判断B价值引领C客观描述D增值探索 3、下列教学方法中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是(A) A讲授法B演示法C实验法D研究法 4、教学活动的本质是(D) A课堂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认识活动 5、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B)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赞可夫 6、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B) A教学活动B沟通C教劳结合D协调 7、我国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C) A个别教学B复式教学C班级授课D分组教学 8、“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 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C) 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9、“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C)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 10、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C) A经济收入B良好的公共关系C学校绩效D政治影响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广义教育包括____、____、____。(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2、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____,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质量规格标准) 3、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___、___、___(家庭,学校,同辈群体) 4、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环境、学校文化、个人经历、自我更新) 5、教学是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6、____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 7、教师的素养包括_________(思想品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8、教育评价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根本上说是两大功能____和____。(教育功能、管理功能) 9、____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专业情操) 10、____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思维起点,也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核心依据。(课程性质)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学:教学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互动活动。 3、教学原则:教育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的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大学选修课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范围

大学选修课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范围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萌芽阶段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着,已初步具备了“教育学的雏形”。《学记》辑于《礼记》之中,作者不祥,一般认为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作。 《学记》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末期,全篇1229字,篇幅虽短,内容却涉及教育的作用、学校教育制度、教育教学原则、方法等许多方面,是对先秦时期教育教学第一次从理论上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总结,奠定了我国古代教育的理论基础。 苏格拉底及其后继者们的教育活动,都孕育了较为丰富而系统的教育理论。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被认为是启发式教学法在西方的渊源。 古罗马着名演说家、教育理论 家昆体良(Marcus Fabius Quintilianus 约35—95)被公认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教育理论家。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也成为西方第一部系统阐述教育理论的着作。 二、独立形态时期 三、发展多样化阶段 四、理论深化阶段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探讨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确立教育价值、优化教育艺术的一门科学。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是把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教育作为自己专门的研究领域。它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教学现象和教育问题。 二、什么是教育 广义:一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狭义:学校教育,即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的对象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中西教育可以从词源上看到两者区别: 中国的“教育”有“外铄”的渊源 西方的“教育”有“内发”的传统 教育在形态上的发展 教师的含义 广义: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语。 狭义:指学校的专职教师,是在学校中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的专职人员。 二、教师的社会地位 (一)教师的专业地位(二)教师的经济地位 (三)教师的政治地位 (四)教师的职业声望(二)学生 1。学生的本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