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

§2—5光的色散

诸冯学校王洪梅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教案背景

1.□小学

2.学科:物理人教八年级上学期

3.课时:1

4、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

(1)、查询百度网站收集与本节课有关投影片、视频以及有关知识资料

(2)、完成课前预习

老师课前准备:

(1)、准备实验材料

(2)、查询百度网站收集与本节课有关投影片、视频以及有关知识资料

二、教材分析

本节学习光的色散。学习本节内容需要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学习因不同单色光折射本领不同引发的光的色散现象、三原色光和物体的颜色之谜。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各种颜色,而对彩虹类的现象见之不多,对其成因较难理解。用百度搜索引擎[https://www.360docs.net/doc/7d14220211.html,]在网上搜索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用百度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7d14220211.html,)上搜索下载彩虹的成因动画视频,让学生有深入理解,。

通过小组实验、讨论,交流,用百度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7d14220211.html,)上搜索下载光的分解和合成实验,知道有复色光与单色光的区别,并尝试解释彩虹形成原因,体会三原色组合应用,通过百度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7d14220211.html,)在网上搜索一些物体颜色混合的图片,了解物体的颜色之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2)知道光的三原色。

(3)知道物体的颜色成因。

(4)初步学会观察与光的色散有关的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把白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实验探究。

(2)感受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

(3)经历研究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色散的各种事实,了解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体验研究“白光分解”、“色光混合”和“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实验过程,萌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白光的色散、三原色光。

难点:色散的原因。

四、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手电筒、装有水的圆形烧瓶、三棱镜、玻璃砖、彩色透

明纸、三色陀螺、计算机等。

2、演示实验器材:强平行光源、三棱镜、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白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等两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关于彩虹传说的flash动画和探究小实验为基础,以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引入白光的色散现象。通过“探究三原色光的混合”等学生实验,建立“三原色光”的概念。最后通过“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和“不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等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得到物体颜色的成因。

本设计要突出的第一个重点是白光的色散。方法是: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实验现象两方面信息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实施教学时,创设情景引入,利用传说导入彩虹现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并鼓励他们利用现有的器材设法找到类似彩虹的彩色条纹,活动中让学生在没有框定的情况下以多种方法去探索寻找,从而全方位释放学生的思维活动,体验活动中的愉悦及成功的满足感。紧接着在同学间交流中加强协作,扩大视野。通过播放录像和动画等多媒体信息让学生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七彩光复合成白光的实验对环境和实验器材都要求很高,为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这一现象,在课前可将这一实验过程拍成录像,教学时播放这段录像信息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然后运用多媒体动画解释彩虹形成原因,作好知识的首尾呼应。

本设计要突出的第二个重点是三原色光。方法是:先让学生观察电脑显示屏,引入三原色光。然后通过感受三色陀螺(颜色比例不同)旋转时的不同颜色,体会三原色的组合应用。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对色散原因的理解。方法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转为直观的图像信息,以解决初中物理知识中没有提及折射率概念、学生难以从理论上理解的问题。

本节课考虑到多媒体能为学生展现不能直接和明显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提供生动活泼的直观形象思维材料,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故选其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

六、教学过程

情景Ⅰ视屏

播放关于彩虹传说的flash动画,提出“为什么天空中会有彩虹呢?”,引出课题

土豆网在线视频

https://www.360docs.net/doc/7d14220211.html,/programs/view/gKLBqWyhnyU

情景Ⅱ演示实验1

利用强平行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三棱镜上,在天花板上显示一条彩色条纹。

活动Ⅱ学生实验2

利用放大镜,观察电脑显示屏的颜色是由哪几种单色光组合成。

活动Ⅲ学生实验3

利用给定的实验仪器,探究三原色光的混合。

活动Ⅳ学生实验4

利用给定的实验仪器,研究透明体颜色的成因。

情景Ⅲ演示实验2

在暗室中将白色光源照射在三个物体上,物体呈现出红、绿、兰三种颜色,分析讨论不透明体颜色的成因。

三原色光是怎样组合出各种色光的呢?

(4)学生实验3

做法:用剪刀和彩色贴纸,改变陀螺表面的红、绿、蓝三色的面积大小。

观察:先观察陀螺不旋转时表面呈现的颜色,然后观察陀螺旋转时表面呈现的颜色。

结论:通过改变陀螺表面的红、绿、蓝三色的面积大小,使其旋转时得到不同颜色。

红、绿、蓝三原色按不同比例组合,能混合出各种颜色。电脑显示屏和彩电的荧光屏上有成千上万个密集的红、绿、蓝小色点,它们亮度比例不同时,荧光屏上该部位发出的颜色也不同。我们改变三原色光的强度,也就是改变三原色每次参与混合的(比例)从而得到各种色彩。

4.物体的颜色

百度文库

https://www.360docs.net/doc/7d14220211.html,/view/1ccadf523c1ec5da50e270c0.html?from

=rec&pos=1&weight=2&lastweight=1&count=5

https://www.360docs.net/doc/7d14220211.html,/view/40d2ba3443323968011c922c.html

(1)问题

生活总是色彩斑斓,窗外的绿树红花,色彩艳丽的服饰,彩色的透明纸,物体为什么能呈现出各种色彩呢?

(2)学生实验4

做法:将三种不同颜色的透明纸分别蒙在手电筒上,让手电筒的光透过透明纸,照到天花板上。

观察:观察天花板上光斑的颜色。

百度文库

https://www.360docs.net/doc/7d14220211.html,/view/1ccadf523c1ec5da50e270c0.html?from

=rec&pos=1&weight=2&lastweight=1&count=5

https://www.360docs.net/doc/7d14220211.html,/view/40d2ba3443323968011c922c.html

讨论:透明体颜色的成因。

结论:透明体颜色取决于能透过它的色光的颜色。

(3)演示实验2

做法:在暗室中,将白色光源照射在三个物体上(物体在白光下呈现的分别是红、绿、兰三种颜色)。

观察:三个物体呈现的颜色。

讨论:不透明体颜色的成因。

百度文库

https://www.360docs.net/doc/7d14220211.html,/view/1ccadf523c1ec5da50e270c0.html?from

=rec&pos=1&weight=2&lastweight=1&count=5

https://www.360docs.net/doc/7d14220211.html,/view/40d2ba3443323968011c922c.html 结论:不透明体颜色取决于它所能反射色光的颜色。

(三)知识应用

5.游戏:你能分辨出每一色球原来的颜色吗?

(1)做法:播放flash动画,暗室里有五只不同颜色的小球(不透光物体),在各种颜色的灯光下,小球会呈现不同的颜色。要求学生通过推理得到每一色球原来的颜色。

(四)巩固练习

百度文库

https://www.360docs.net/doc/7d14220211.html,/view/952a301bb7360b4c2e3f64e1.html?from=r ec&pos=0&weight=2&lastweight=1&count=5

(五)小结

百度文库

https://www.360docs.net/doc/7d14220211.html,/view/40d2ba3443323968011c922c.html

【教学反思】

《光的色散》这节内容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本节教材的编写意图是将物理知识融于观察实验中,本节课的重点是:光的色散现象;光的三基色及颜料的三原色;物体的颜色。一堂课终于完整地按预定计划完成了,我自己的感觉是过于仓促,时间较紧。在对学生的提问上,再注重有效性,同时应该多方法、多角度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过程。通过互联网搜索,看视频、动画、图片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很好。

光的色散知识点(试题复习)

光的色散1.色散:白光分解成多种色光的现象。 2.光的色散现象: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这七种色光从上至下依次排列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如图甲所示)。同理,被分解后的色光也可以混合在一起成为白光(如图乙所示)。 光的三原色及色光的混合 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是光的三原色。 2.色光的混合:红、绿、蓝三种色光中,任何一种色光都不能由另外两种色光合成。但红、绿、蓝三种色光却能够合成出自然界绝大多数色光来,只要适当调配它们之间的比例即可。色光的合成在科学技术中普遍应用,彩色电视机就是一例。它的荧光屏上出现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三原色色点组成的。显像管内电子枪射出的三个电子束,它们分别射到屏上显不出红、绿、蓝色的荧光点上,通过分别控制三个电子束的强度,可以改变三色荧光点的亮度。由于这些色点很小又靠得很近,人眼无法分辨开来,看到的是三个色点的复合.即合成的颜色。 如图所示,适当的红光和绿光能合成黄光;适当的绿光和蓝光能合成青光;适当的蓝光和红光能合成品红色的光;而适当的红、绿、蓝三色光能合成白光。因此红、绿、蓝三种色光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

物体的颜色:在光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被物体吸收,不同物体,对不同颜色的光反射、吸收和透过的情况不同,因此呈现不同的色彩。 光的色散现象得出的两个结论: 第一,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第二,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色光的混合:不能简单地认为色光的混合是光的色散的逆过程。例如:红光和绿光能混合成黄光,但黄光仍为单色光,它通过三棱镜时并不能分散成红光和绿光。 物体的颜色: 由它所反射或透射的光的颜色所决定。 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的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能留下红色,说明其他色光都被红玻璃吸收了,只能让红光通过,如图所示。如果放置一块蓝玻璃,则白屏上呈现蓝色。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不到彩色光带,只有被红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如果把绿纸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知识点讲解和习题练习

4.5 光的色散 1.白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可以复合成白光。 2.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 3.光谱: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颜色的光,它们按一定顺序排列,叫做太阳的可见光谱。 4.红外线 (1)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有一种看不见的能量辐射叫红外线。 (2)任何物体都可辐射红外线。 (3)热作用强是红外线的主要特征。此外,红外线还可用于红外遥感等。 5.紫外线 (1)在光谱上紫光以外的部分存在一种看不见的能量辐射叫紫外线。 (2)紫外线有较强的生理作用,此外,紫外线还有荧光效应等。 知识点1:光的色散 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牛顿使太阳光发生色散,才揭示了光的秘密。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白光)照射到三棱镜上,通过三棱镜偏折后照到白屏上,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色光带 这个现象的产生表明:第一,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第二, 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实验中红光偏折的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的程度最大。各单色光偏折的程度从小到大按照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 【例】一束白光经过三棱镜后,不但改变了光的,而且可分解成七种单色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 知识点2:色光的三原色 人们发现,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不同颜色的光,如图所示。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例】彩色电视机荧光屏上呈现出的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基本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基本色光是( ) 知识点3:看不见的光 如图所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成按顺序排列的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不同颜色的光,叫做太阳的可见光谱。在红光和紫光之外的部分都存在一种人们看不见的光,红光之外的部分称为红外线,紫光之外的部分称为紫外线。红外线和紫外线都属于不可见光,而且红外线能辐射热量,说明红外线具有热作用;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初二物理光的色散知识点

初二物理光的色散知识点 物理的学习需要的不仅是大量的做题,更重要的是物理知识点的累积。下面就和丁博士一起来看看初二物理光的色散知识点,希望对广大考生有帮助!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要求会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的光路图)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4、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6、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 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青、黄,三原色混合是黑色;

3八年级物理上册4.5 光的色散教案

4.5 光的色散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2、过程和方法 探索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亲身的体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与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探索的积极性。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①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物体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 ②学生探讨:光线是如何传播的? ○3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4生活中有哪些光的折射现象? 进行新课: 1、光的色散现象:彩虹现象 实验:三棱镜分解太阳光 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 2、光谱中红光偏折程度最小,紫不偏折程度最大 3、物体的颜色: (1)、试验:光的色散……说明什么问题? 结论: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后会变成其他颜色。不同颜色的光分散的过程叫光的色散。 (2)、颜色之迷:不透明物体: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 透明物体:由透过的色光决定。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7.1 《力》 【教材分析】 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 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新课 一、什么是力 通过这几幅图“人推.车人拉.弹簧起重机提.重物压路机压.路面”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

光的色散练习题含答案

光的色散 一、笔记: 1、光的色散概念 2、色光的混合: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3、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不透明物体: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二、同步练习 1、雨后的天空,有时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关于“彩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是光的折射现象 B、是光的色散现象 C、是光的反射现象 D、是由于空气中悬浮有大量的小水珠而形成的 2、商场里的花布的图案是有无数种的颜色拼排而成,各种颜色均是由三种原颜料调和而成,这三原颜料的颜色是() A、红橙黄 B、红绿蓝 C、黄红蓝 D、红白蓝 3、下面是色光的混合,混合后的颜色正确的是() A、红色和绿色混合,得到靛色 B、蓝色和红色混合,得到黄色 C、绿色和黄色混合,得到橙色 D、黑色、绿色和兰色混合,得到白色 4、透过蓝色的透光玻璃,进行下列观察,结果是() A. 观察黄色物体,呈现绿色 B. 观察白色物体,呈现蓝色 C. 观察红色物体,呈现红色 D. 观察任何颜色的物体,都呈现蓝色 5、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小孔成像 B.水中月亮 C.雨后彩虹 D.海市蜃楼6、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形成这种现象是由于()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D.凸透镜成像7、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A.全身呈蓝色 B.全身呈红色 C.上衣呈红色,裙子呈蓝色 D.上衣呈红 色,裙子呈黑色 8、在各种色光中,被称为三原色光的是() A.红、绿、蓝 B.红、黄、蓝 C.红、黄、绿 D.黄、绿、蓝9、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蓝的,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光穿过大气层中,除蓝光以外的其它色光都被大气层吸收掉了 B.太阳光穿过大气层中,除蓝光以外的其它色光都被反射回去了 C.空中漂浮着大量的微小物或小水滴,太阳光通过大气层时,太阳光遇到这些微小物或小水滴发生散射, 太阳光中的红光等色光散射较小穿过了大气层,而蓝光散射较大 D.以上说法都正确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黑纸上写红字,在红色的灯光下很难辨认; B. 白纸在黄色灯光的照射下看起来仍然是白色的; C. 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绿、蓝三种颜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D. 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青;

八年级物理光的色散测试题

五.物体的颜色 [知识提要] 1.色散:一束太阳光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做色散。 2.色光的混合: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3.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来决定的。 [分级导练] 双基园地 一、填空题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如果用一个白屏承接,颜色依次是红、_____、黄、______、蓝、______、紫。 2.色光的三原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等比例混合后为______色光;颜料的三原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等比例混合后为___ _色。 3.戴一头金黄色假发,穿一件白上衣的歌唱演员,在屋顶上挂一盏红色霓虹灯的大厅里演出,在这盏灯的照射下,我们会看到她戴的假发是_______色,上衣是_____色。 4.我们将白光通过_________,会看到白光并不是单纯的光,而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这种现象是光的________。 5.白光通过绿色玻璃照在绿色的菠菜上,菠菜呈____色,照在白纸上,白纸呈_______色,照在红纸上,红纸呈_______色。 二、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看起来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B.太阳发出的光是白色的,也是最单纯的光 C.月亮是一个自然光源,而通电的电灯是人造光源D.蓝色的玻璃片只能通过蓝光 2.彩色电视机显现出的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基本颜色混合而成的,这三种颜色是() A.红、绿、蓝B.红、绿、黄C.红、绿、紫D.红、黄、绿 3.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 A.日食B.射击时的瞄准要领是"三点一线" C.雨后天空出现彩虹D.人不能看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东西 4.我们在银幕上有时会看到电影的慢镜头,慢镜头是由于拍摄速度和放映速度不同而造成的一种影视效果。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每秒鈡拍摄24张,放映12张B.每秒鈡拍摄数百张,放映24张

第五节光的色散5知识点

第五节光的色散 【基础知识】 1、色散 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这七种色光从上至下依次排列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同理,被分解后的色光也可以混合在一起成为白光。 这个现象的产生表明:第一,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复合光;第二,不同的单色光通过三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例1】自主探究 在深盘中盛上一些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镜子的下部浸入水中。让一束阳光水面下的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墙或白纸上。观察白墙或白纸上的反射光的颜色。即可看到彩虹。 原因是:太阳光照射到斜放在水中的镜子时,斜放的镜子和水相当于一个三棱镜,将白光分解为七色光。 2、色光的混合 红、绿、蓝三色光中,任何一种色光都不能由另外两种色光合成。但红、绿、蓝三色光却可以合成自然界绝大多数色光来,只要适当调配它们之间的比例即可。色光的合成在科学技术中普遍应用,彩色电视机就是一例。它的荧光屏上出现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三原色色点组成的。显像管内电子枪射出的三个电子束,分别射到屏上显示出红、绿、蓝色的荧光点上,通过分别控制三个电子束的强度,可以改变三光荧光点的亮度。由于这些色点很小又靠得很近,人眼无法分辨开来,看到的是三个色点的复合,即合成的颜色。 适当的红光和绿光能合成黄色;适当的绿光和蓝光能合成青色;适当的蓝光和红光能合成品红色的光;而适当的红、绿、蓝三色光能合成白光。因此红、绿、蓝三种颜色被称为“三原色”。 【例2】如图为色光三原色的示意图,图中区域1应标色,区域2应标色。 3、物体的颜色 在光照射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被物体吸收,不同物体对不同颜色的光反射、吸收和透过的情况不同,因此呈现不同的色彩。 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的其他颜色的光都消失,只留下红色光。这表明,其他色光都被红色玻璃吸收了,只有红光能够透过。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只呈现蓝色光。 所以,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 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不到彩色光带,只有被红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它地方是暗的;如果把绿纸贴在白屏上,在屏上只有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 这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例3】戴蓝色镜片的人看红色的纸,看到的颜色是() A、红色B、蓝色C、黑色D、白色 【例4】在无其它任何光源的情况下,如果舞台追光灯发出绿光照射到穿白上衣、红裙子的女演员身上,则观众看到她() A、全身呈绿色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红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4、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 自然界的色彩种类繁多。人们可以用红、黄、蓝颜料调出其它色彩,而不能用其它颜料调出这三种色彩,因此,红、黄、蓝称为颜料的“三原色”。颜料的混合从体质上说是色光的相减。例如,黄色颜料是从白光中减去了蓝色而留下了红色、绿色成分;紫色颜料是从白光中减去了绿色而留下了红色和蓝色;当黄色和紫色颜料混合在一起时,就只剩下了一种都不吸收的光――红色,因此颜料的混合是运用了减色法。颜料的合成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

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学习光的色散。学习本节内容需要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学习因不同单色光折射本领不同引发的光的色散现象、三原色光和物体的颜色之谜。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各种颜色,而对彩虹类的现象见之不多,对其成因较难理解。通过小组实验、讨论,交流,知道有复色光与单色光的区别,并尝试解释彩虹形成原因,体会三原色组合应用,了解物体的颜色之谜。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动手乐趣及学习活动中的实际操作,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能力层次,感受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感悟观察、实验、推理对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2)知道光的三原色。 (3)知道物体的颜色成因。 (4)初步学会观察与光的色散有关的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把白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实验探究。 (2)感受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 (3)经历研究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色散的各种事实,了解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体验研究“白光分解”、“色光混合”和“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实验过程,萌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白光的色散、三原色光。 难点:色散的原因。 四、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手电筒、装有水的圆形烧瓶、三棱镜、玻璃砖、彩色透明纸、三色陀螺、计算机等。 2、演示实验器材:强平行光源、三棱镜、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等。 3、自制模拟演示PPT幻灯片。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白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等两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关于彩虹传说的flash动画和探究小实验为基础,以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引入白光的色散现象。通过“探究三原色光的混合”等学生实验,建立“三原色光”的概念。最后通过“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和“不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等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得到物体颜色的成因。 本设计要突出的第一个重点是白光的色散。方法是: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实验现象两方面信息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实施教学时,创设情景引入,利用传说导入彩虹现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并鼓励他们利用现有的器材设法找到类似彩虹的彩色条纹,活动中让学生在没有框定的情况下以多种方法去探索寻找,从而全方位释放学生的思维活动,

物理中考光的色散 知识讲解

光的色散(提高) 【学习目标】 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色光的三原色、颜料的三原色; 2.掌握透明物体与不透明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 3.利用色散知识解释常见现象。 【要点梳理】 要点一、光的色散 色散:牛顿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 要点诠释: 1、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由色光混合而成的。彩虹是太阳光传播过程中被空气中的水滴色散而产生的。 2、一束太阳光照到三棱镜上,然后从三棱镜射出的光分解为各种颜色的光,这一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光线由空气进入三棱镜后,发生了光的折射,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红光偏折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程度最大。 要点二、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其中也包括白光。 2、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三种颜色颜料按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各种颜色,其中也包括黑色。 3、光的三原色与颜料的三原色的混合规律: 要点诠释: 色光混合一般是由光源直接发出的。多一种颜色就使光线更加明亮,所以复色光的亮度要大于单色光的亮度。如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的色彩,就是由三原色光按照不同的亮度混合而成。 要点三、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通过什么色光,呈现什么颜色。

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此物体颜色相同的光,而吸收其他颜色的光。因此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要点诠释: 1、无色:如果透明物体通过各种色光,那么它就是无色的,如:空气、水等能通过各种色光,它们是无色的。 2、白色、黑色:如果不透明物体能反射各种色光,那么它是白色的,如:白纸、牛奶、白色光屏等反射各种色光,它们是白色的。如果不透明物体几乎吸收各种色光,那么它就是黑色的,如:黑板、黑色皮鞋等吸收各种色光,几乎没有反射光线进入眼睛,所以看起来是黑色的。 3、光是一种波,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依照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它们的波长依次变短。 4、大气对光的散射,波长较短的光容易被散射,波长较长的光不容易被散射。雾灯的光不应该被空气散射,这样才有较强的穿透作用,才能让更远处的人看到。雾灯选择不易被空气散射,人眼比较敏感的黄光。 5、天空是蓝色的是因为大气对太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散射的较多。 要点四、红外线紫外线 1、光谱:把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这是可见光谱。 2、红外线: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也有能量辐射,不过人眼看不到,这样的辐射叫红外线。 3、紫外线:在光谱的紫光以外,也有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 要点诠释: 1、红外线的特点及应用: (1)红外线的主要特征是热作用强,可以用来加热食品、浴室的暖灯、红外线理疗仪等。 (2)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也比较强,使用对红外线敏感的底片可进行远距离高空摄影、也可以在没有光线的夜间摄影、红外线遥感仪等。 (3)红外线还可以用来遥控,电视机的遥控器。 2、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促进钙质吸收、杀死微生物(紫外线灯杀菌)、荧光物质发荧光。 【典型例题】 类型一、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了各种颜色的光,这说明() A.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三棱镜中有各种颜色的小块

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太阳光的光谱。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感悟和体验,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物体的颜色。 【教学难点】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及其混合规律的不同。 【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三棱镜、档光板、白光屏。 学生:玻璃板、白纸板、盛水的碗、光碟、三棱镜、手电、各种颜色的颜料和透明光屏、调色碟。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太阳光和我们息息相关。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与太阳光有关的光的色散。 2.将学生分成男、女两组,比较哪组表现的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二进行新课 1、光的色散 提出问题:太阳光经过三棱镜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教师演示(或通过课件演示)光的色散。引导学生观察自屏及彩色光带上颜色的排列顺序。 光通过三棱镜会发生折射(或两次折射);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可能向尖端也可能另一端;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出现彩色的光。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光。 2、色光的混合 启发学生思考彩色光带再经过三棱镜后,又将怎样? 教师演示(或通过课件演示)七色光的混合。引导学生分析两次实验现象,讨论归纳实验结论:太阳光(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演示实验:用手摇转台装上红、绿、蓝三色盘进行演示.调整三色比例,旋转时就看到三色盘呈灰白色.对于红、绿色光的混合,可调整三个色盘,使其只露出红色和绿色部分,改变各色比例,旋转时就会观察到随着红、绿比例不同,会依次出现橙红、橙、黄和绿黄几种颜色.各种色光的混合不必都给学生演示,只演示其中几个即可,其余可由学生在课下完成.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光的色散和光的混合。彩色电视机里的各种颜色是怎样产生的? 指导学生利用实验探究三基色(课本图4—37)。认识红、绿、蓝被称为三基色。

八年级物理上册4.5 光的色散教案(1)

名 师 优 秀 教 案 执教者:xx 时间:20xx年

4.5光的色散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了解色散、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光谱、紫外线和红外线。 2过程和方法:通过自学及教师适当讲解获取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 1重点:了解色散、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光谱、紫外线和红外线。 2难点: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问题导入:白天我们看到的光从何处来?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 明确: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白光是最单纯的光,不能分割,到17世纪英国的科学家牛顿通过一个实验发现了一种极为奇妙的现象,让人们对于上述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那么大家想知道他的实验是怎么做的吗?白光到底能不能分解呢? 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 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是色散? 2 色光的三原色是什么? 3 什么是可见光谱? 4 什么是紫外线?紫外线有什么特点? 5 什么是红外线?红外线有什么特点? ?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知识梳理 1 色散 情境介绍: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光是最单纯的颜色。知道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这才解开了光的色彩之谜。牛顿是怎样让太阳光色散的呢?我们一起来做一下。 (1)出示三棱镜让大家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点评:透明的,有三条棱。 演示: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调节,另一边用白屏承接,引导学生认识观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了什么? 在黑板上画示意图。 结论: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会被分解成个钟颜色的光,如果用一个白色的光屏来承接,在白色的光屏上就形成了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青)、紫。 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青)、紫集中颜色叫做色散。 (2)根据光路的可逆性,被分解出来的其中色光如果逆着原来出射的方向入射到三棱镜上,将会出现什么现象? 点评:七种色光逆着原来出射的方向入射到三棱镜,会复合成白光。 (3)拓展:雨后的彩虹是怎么形成的? 明确:下雨过后,空气中有很多小水珠,由于重力的作用,它的下半部分比较大,上半部分比较小,近似于一个三棱镜。太阳光经过水滴后也会发生色散,空气中有很多水滴聚在一起,正因为如此,我们在雨过天晴会看到彩虹。 2 色光的三原色 (1)白光色散后的各种色光混合后又复合成了白光,那么其中单色光中的任意两种或几种混合后又将得到什么颜色呢? 有条件的话播放色光的混合视频。没条件的时候进行口述讲解。 明确:人们发现,把红、绿、蓝三种能产生各种颜色。因此把红、 绿、蓝三种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

初中物理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光的色散 【教析分析】 教材的特点、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物理光学部分的首节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光的色散、色光混合与颜料的混合的对比和光具有能量。教材内容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一是突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二是强调了研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声现象和光现象两章的学习,已经初步探索新知的能力和探究过程的体验,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和思考讨论的习惯,但对光现象的认知比较浮浅,学生去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有如何设计实验探究,实验时对仪器的使用和调整及实验条件的控制等,教师要适时指导。 课程标准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太阳光谱。?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 ?知道光具有能量。 2.过程与方法?探究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试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进一步探求颜色之谜的兴趣,使学生领略色彩世界的缤纷多彩,感受到热爱自然,

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教学重难点】 重点:光的色散和色光的混合的探究。难点:光的色散的探究。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器材】三棱镜、光源、投影器、光屏、红、绿、蓝玻璃纸、红、绿、蓝蜡光纸、电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什么是光的折射?为什么会“潭清疑水浅”? 2. 雨过天晴,一条美丽的弧光带悬挂在天空,十分壮观。彩虹是怎样产生的?二、讲授新课 (一)光的色散师:太阳光是白色的,是最单纯颜色,白色光是单色光不能分解,那么是否是单色光呢?而彩虹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 猜想:太阳光可能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或课桌上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猜想是否正确,比较各组的实验方案,并进行修正。 进行实验:学生根据修正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学生观察各种色光的排列次序。 归纳结论:白光是由红、橙、黄、绿、靛、蓝、紫七种色光混合组成的

光的色散研究_(完整)

评分: 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 实 验 报 告 物理系 大学物理实验室 实验日期:200 9 年 12 月 4 日 实验题目: 光的色散研究 班 级: 姓 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24 《光的色散研究》实验提要 实验课题及任务 《光的色散研究》实验课题任务是:当入射光不是单色光并且入射到三棱镜上时,虽然入射角对各种波长的光都相同,但出射角并不相同,表明折射率也不相同。对于一般的透明材料来说,折射率随波长的减小而增大。如紫光波长短,折射率大,光线偏折也大;红光波长长,折射率小,光线偏折小。折射率n 随波长λ又而变的现象称为色散。 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并在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找资料,设计出《光的色散研究》的整体方案,内容包括:写出实验原理和理论计算公式,研究测量方法,写出实验内容和步骤,然后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做好数据处理,得出实验结果,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也可按书写科学论文的格式书写实验报告。 设计要求 ⑴ 通过查找资料,并到实验室了解所用仪器的实物以及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书,了解仪器的使用方法,找出所要测量的物理量,并推导出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写出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⑵ 选择实验的测量仪器,设计出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要具有可操作性。 ⑶ 掌握用分光计测定三棱镜顶角和最小偏向角的原理和方法,并求出物质的折射率。 ⑷ 用分光计观察谱线,并测定玻璃材料的色散曲线λ~n ; ⑸ 应该用什么方法处理数据,说明原因。 ⑹ 实验结果用标准形式表达,即用不确定度来表征测量结果的可信赖程度。 实验仪器 给定分光仪、平面镜、三棱镜、高压汞灯、钠光灯 实验提示 最小偏向角min δ。与入射光的波长有关,折射率也随不同波长而变化。折射率n 与波长λ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色散曲线。本实验以高压汞灯为光源,各谱线的波长见附录。用汞灯的光谱谱线的波长作为已知数据,测量其通过三棱镜后所对应的各最小偏向角,算出与min δ对应的n 值,在直角坐标系中做出三棱镜的λ~n 色散曲线。用同一个三棱镜测出钠光谱谱线的最小偏向角,计算相对应的折射率,用图解插值法即可在三棱镜的色散曲线上求出钠光谱谱线的波长。 教师指导(开放实验室)和开题报告1学时;实验验收,在4学时内完成实验;

初二物理《光的色散》微课精讲+知识点+课件教案习题

重点知识: 1、光的色散: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白屏上出现从上到下红、橙、黄、绿、蓝、靛、紫依次排列的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三棱镜的色散实验使白光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该实验证明了:白光不是单一色光,而是由许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等比例混合后为黑色。(2)没有黑光的存在,白颜料也不能由其他颜料调配出来。 3、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2)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3)白色的不透明体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的不透明体吸收各种色光。 4、早晨和傍晚的太阳为什么是红色的?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其中颜色的单色组成。如果射入人眼的光少了几种,我们感觉到的光的颜色就是由剩下的那几种光混合而成的颜色。地球的大气层厚达几十千米,大气中漂浮着无数的尘埃、小水滴以及各种气体分子,阳光穿过大气层时,黄、绿、蓝、靛、紫等单色光在碰到大气层中的尘埃和小水滴时容易被散射开,而红色、橙色光则不容易散射掉。太阳升起或落下时,太阳光斜射入大气层后再斜射到地面,太阳光中的黄、绿、蓝、靛、紫等单色光几乎都被散射掉了,所以看上去太阳光是红色的了。 5、光谱太阳光通过棱镜时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这七种颜色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6、红外线(1)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看不到。(2)红外线的功能①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物体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②红外线的主要特性——热作用强;③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较强;④红外线具有可见光一样的特征,沿着直线传播,被物体反射。应用于加热物品、取暖、摇控、探测、夜视。 7、紫外线(1)紫外线在光谱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2)紫外线的功能①紫外线的主要特征是化学作用强;②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强,能杀菌、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 D、照射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③利用紫外线的荧光效应可以用来进行防伪,鉴别古画等。(3)紫外线的来源 ①炽热物体发出的光中都有紫外线; ②地球上的天然紫外线来自于太阳光,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层阻挡了大量的紫外线进入地球表面。 8、光的散射 (1)光是一种波,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光具有能量,就像水波能推翻渔船一样。 (2)大气对光的散射有一个特点:波长较短的光容易被散射,波长较长的光不容易被散射。 三、经验之谈: 本节中我们要多看书,早自习、做作业时都拿出来翻一翻。因为本章中记忆的知识非常多,多看几遍牢记于心,学习物理如果你理解了其中的奥妙,你读物理课本比读小说还有劲。 精品课件:

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光的色散 知识点总结

光的色散 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51加速度学习网整理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内容较简单,同学们多看几遍记住重点知识即可。 二、知识要点 1、光的色散: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白屏上出现从上到下红、橙、黄、绿、蓝、靛、紫依次排列的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三棱镜的色散实验使白光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该实验证明了:白光不是单一色光,而是由许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 (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等比例混合后为黑色。 (2)没有黑光的存在,白颜料也不能由其他颜料调配出来。 3、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2)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3)白色的不透明体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的不透明体吸收各种色光。 4、早晨和傍晚的太阳为什么是红色的? 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其中颜色的单色组成。如果射入人眼的光少了几种,我们感觉到的光的颜色就是由剩下的那几种光混合而成的颜色。 地球的大气层厚达几十千米,大气中漂浮着无数的尘埃、小水滴以及各种气体分子,阳光穿过大气层时,黄、绿、蓝、靛、紫等单色光在碰到大气层中的尘埃和小水滴时容易被散射开,而红色、橙色光则不容易散射掉。太阳升起或落下时,太阳光斜射入大气层后再斜射到地面,太阳光中的黄、绿、蓝、靛、紫等单色光几乎都被散射掉了,所以看上去太阳光是红色的了。 5、光谱 太阳光通过棱镜时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这七种颜色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6、红外线 (1)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看不到。 (2)红外线的功能 ①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物体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 ②红外线的主要特性——热作用强; ③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较强; ④红外线具有可见光一样的特征,沿着直线传播,被物体反射。应用于加热物品、取暖、摇控、探测、夜视。 7、紫外线 (1)紫外线在光谱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2)紫外线的功能 ①紫外线的主要特征是化学作用强; ②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强,能杀菌、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照射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 ③利用紫外线的荧光效应可以用来进行防伪,鉴别古画等。 (3)紫外线的来源 ①炽热物体发出的光中都有紫外线; ②地球上的天然紫外线来自于太阳光,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层阻挡了大量的紫外线进入地球表面。 8、光的散射 (1)光是一种波,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光具有能量,就像水波能推翻渔船一样。(2)大气对光的散射有一个特点:波长较短的光容易被散射,波长较长的光不容易被散射。 三、经验之谈: 本节中我们要多看书,早自习、做作业时都拿出来翻一翻。因为本章中记忆的知识非常多,多看几遍牢记于心,学习物理如果你理解了其中的奥妙,你读物理课本比读小说还有劲。 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51加速度学习网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光的色散》提高训练

《光的色散》提高训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0.0分) 1.(10分)如图1是用红外照相机拍摄白兔得到的照片,而浙江大学柏浩研制出一种神奇织物,给白兔披上该织物后,如图2所示,红外相机下的兔子身体“隐形”了,这是因为该织物() A.呈洁白色B.隔热性好C.导热性好D.密度较小2.(10分)关于光的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B.彩色电视机画面上丰富多彩的颜色是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光组合而成的 C.医院和食品店常用红外线进行消毒 D..电视机遥控器通过发射红外线来遥控电视机 3.(10分)下列现象与雨后彩虹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镜中的“我” B.树荫下的光斑 C.汽车后视镜

D.水中“断”笔 4.(10分)小明用装有滤色镜的照相机给一株绿叶白花的郁金香拍照,在洗出来的照片上看到却是黑叶蓝花,那么滤色镜玻璃颜色可能是() A.绿色B.蓝色C.红色D.紫色 5.(10分)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人眼看不到的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传播一定需要介质 B.红外线能使荧光材料发光 C.医院经常使用红外线灯灭菌消毒 D.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 6.(10分)下列光现象与彩虹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水中“倒影”B.水中筷子变弯 C.后视镜中的景物D.凿壁偷光7.(10分)“白纸黑字”这个成语同学们都耳熟能详。从物理学角度看()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 B.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的眼睛 C.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D.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人的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8.(10分)验钞机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光”,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器等。对于它们发出的“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遥控器和验钞机发出的“光”相同 B.验钞机发出的“光”可用来杀灭细菌 C.验钞机发出的“光”具有热效应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光的色散教案

物理学科培训师辅导讲义 讲义编号 学员编号年级八年级课时数 2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物理学科培训师 学科组长签字教务长签字 课题光的色散 备课时间:2013-11-23 授课时间:2013-11-24 教学目标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知道光的三原色 知道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不可见光 重点、难点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 红外线、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防止紫外线过量照射给人们带来灾害 考点及考试要求白光的色散、三原色光认识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和知道光的三原色 教学内容 1、光的色散 (1)、单色光:不能分解为其它颜色的光,称为单色光。 复色光:由若干种单色光合成的光叫做复色光。 光的色散:把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结论: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 和紫七种颜色的光。如图所示。 (2)、正确理解光的色散: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阳光发生了色散,揭开了物体的颜色之谜.: 同一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白光进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紫光偏折程度最大,红光偏折程度最小。 “彩虹”是常见的一种色散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太阳光被悬在空中的许多小水珠色散而形成了彩色光带。 2、物体的颜色: (1)、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它们可以混合出各种色光;红、黄、蓝是颜料的三原色。彩色电视机、电脑显示器、室外的大屏幕的色彩是利用光的三原色合成的。

(2)、色光的相加混色: A、红+绿=黄; B、红+蓝=品红; C、绿+蓝=靛; D、红+绿+蓝=白。 (3)、物体的颜色: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通过的色光决定,透明物体能使与它相同颜色的色光通过,吸收其他颜色的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3、红外线和紫外线: 太阳发出的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纸屏上形成彩色光带,叫做光谱。 彩色光带的颜色按顺序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表明,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成的。 在红光、紫光外还有人眼看不见的光,分别是:红外线,紫外线。 (1)、红外线: 一切物体不停地发射红外线。1800年,美国物理学家赫歇耳在研究各种色光的热效应时,发现了红外线。红外线的波长范围很宽,人们将不同波长范围的红外线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区域。 特点: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 红外线的热作用强,各种物体吸收了红外线后温度升高; 红外线的穿透能力比较强。 用途: 医学上用装有对红外线敏感的胶片的照相机给人体拍照,有助于对疾病作出诊断;步枪瞄准器上的红外线夜视仪;电视机等的红外线遥控器。 (2)、紫外线: 太阳光是紫外线的主要来源。1802年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在可见光谱地紫外部分发现了紫外线。 特点: 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强,很容易使相片底片感光; 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强,能杀菌; 荧光效应。 用途: 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有助于骨骼的生长; 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可以用紫外线灯来灭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