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人文底蕴 提升核心素养

涵养人文底蕴 提升核心素养
涵养人文底蕴 提升核心素养

涵养人文底蕴提升核心素养

摘要:核心素养对完善人格,塑造品格,促进人的全面成长具有重要影响。提高学生

的核心素养是当今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也是中国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利用人文课程,

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全面成长。

关键词:人文底蕴,核心素养,语言教育,方法

引言

在全球化,信息时代,经济增长,职业需求,教育质量提高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受到各国前所未有的重视。对核心素养的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的总趋势。教科文组织,欧洲联盟,经合组织等以前瞻性的眼光看待并应对未来的时代和社会。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中,它提出并倡导“核心素养教育”。

核心素养是指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不断培养生活个体,促进个体身心的持续和谐发展。通过知识,情感,意义和行为整合的精神元素和成长基因。核心素养教育提供了思想的地图和生命增长的精神密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为中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建立了六个核心素养(人文科学,科学精神,学习,健康生活,责任,实践和创新)。核心素养是解码个人生活的增长,核心素养教育是“看待生活,通过生活,促进生活,提升生活”的教育。本文阐述了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实施。

一、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内涵

所谓人文底蕴,主要是学习者在学习,理解和运用人文知识和技能方面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来说,它包含人文积累,人文情怀和审美趣味。它具有丰富性和及时性,与语言学科密切相关。人文底蕴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的生存和发展起着指导作用。培养人文底蕴是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学习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2]。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人文底蕴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因此,要了解人文底蕴,有必要将具体的历史背景与特定的文化特征相结合,以区分传统人文底蕴和当代人文底蕴。对于传统文化而言,有必要去其糟粕,并不断改进;对于当代文化而言,要不断创造当代人文底蕴。人文底蕴的基础应包括三个方面:生活理解,人文意识和文化素养。人文底蕴的内涵是每个时代对科学的追求,对仁慈和正义的尊重以及对美的渴望。人文底蕴的核心是人文价值。在当今时代,要把握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内涵,必须把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相结合,处理好两者之间关系的问题。

二、人文底蕴与语文教育的关系

1、语文教育的学科特征符合人文底蕴的目标定位

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学习语言知识和运用语言知识。除了培养实用语言和写作技能的基础外,汉语学科还应进一步贯彻学生思想和价值观的培养和情感

的培养。人文底蕴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学习人文领域的知识,技能和研究方法,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形成科学的价值取向,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课程。语文是人文学科的基础,义务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是整个语言学习系统的基础。语文学科的教育目标也是人文底蕴的目标。

2、语文教育的主体价值符合人文底蕴的价值取向

除了使用价值外,语文学科还具有教育人的价值。教育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纠正学生的态度,丰富综合知识,培养综合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完善人格态度。这些正是人文学科的重要价值取向[4]。

3、语文教育的学习内容符合人文学科的基本方向

例如,在初等教育阶段,语言课堂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拼音识别,读写和写作,简单阅读,初级写作和综合学习。语言素养也是通过学习的五个方面逐步形成的:拼音,读写能力,简单阅读,初级写作和综合学习。因此,语言的学习内容体现了人文学科的基本方向[5]。

4、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实施基础在于母语教学

语文学习的是母语,它也是最基本的学科之一。语文所包含的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运用和提升,艺术的欣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5、人文底蕴的核心素养关键在于树立大语文观

所谓大语文意味着在语文教学方面,我们不仅要建构一个从课堂到课外的大语言观念,还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础思维教育。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6]。

三、.涵养人文底蕴,提高核心素养

1.加强地方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

地方传统文化长期以来是一个地区的精神支柱和文化精髓,反映了地域和民族的魅力和特色。通过在教学中渗透当地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艺术,一方面,学生可以提高对家乡的了解,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另一方面,它也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审美能力,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当地传统文化。以岭南地区为例,有四种地方文化,包括光复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和雷州文化,这些文化丰富了当地的文化资源。如果将这些资源引入课堂,对于涵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的核心素养将是非常有益的。以经典文学作品为主线,以教育为策略,以德育为主体,以综合评价为手段。让学生在岭南地方文化中汲取有用的道德力量,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

2.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

古人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实际上,阅读将以一种微妙的方式提高一个人的语言素养。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能力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的状态,学习内容浅薄,缺乏自制力。很难保证在课后进行足量的阅读。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中,多元文化主义正在影响着传统的文化体系。而在现有的多元文化主义方面,质量参差不齐,优雅与庸俗共存,本质与渣滓融为一体。年轻人往往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我们的老师应该将选定的作品带给学生[7]。

3.进行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

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虽然理论知识很重要,但语文教育在任何时候都不仅仅是以学科知识的形式存在,而是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为了有力地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仅依靠课堂上的文化渗透是不够的。在生活实践中,提升气质,培养情操,提高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

4.以课堂有效教学为基础

虽然丰富的生活实践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不可或缺的,但就小学生的现实而言,让他们去社区与陌生人交谈并了解社会是不现实的。因此,有必要把重点放在以课堂为重点的有效教学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豪迈情怀; 只有当生命有足够的积累时,才能充分考虑文学才能真正理解“在菊花下,你可以悠闲地看到南山。”的情怀。虽然传统的课堂教学有其不足之处,但完全背离传统课堂已经动摇了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基础。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模式不同于模拟课堂,不能遵循“采取主义”或“教条主义”。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本质规律,适用于特定场景。每种教学模式都需要以科学和现代的理念为指导,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使语文课堂的质量得到不断发展,不断提高,实现有效的教学。

5.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教师自身的文化和气质比教学方法和技巧更重要。从事教学多年的教师将有这样的经历,时间准时的概念对人的素质非常重要。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师应该反复强调守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重要性,而是通过言行以这种方式灌输他们。例如,当你在课堂上时,你应该尽量准时,不要蚕食学生的上课时间,也不要迟到。当你在课堂上时,只要按铃,即使内容没有完全完成,只需留下一两句话就可以离开,永不折腾。这其实是用行动在告诉学生:“我尊重你们的时间,希望你们也要尊重我的时间。”慢慢地,学生们也从老师的行为中认识到守时的重要性。这样的言行很容易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同样,学生应该愿意自发地培养人文底蕴的核心素养。

6.完善语文教育学科评价体系

只有通过评估,才会有积极的反馈和负面的反馈,鼓励学生采取主动。在建立语文课程评价体系时,要高度重视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评价,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在评价结果和评价语文教育过程中,我们不应忽视文化遗产的调查,逐步实施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评价。例如,对于小学语文课程,应建立综合评估机制。评估内容可涵盖四个基本测试领域:语言基础知识,综合阅读能力,基础写作和日常使用。

总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语言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原则是根据学生的教学能力来教学。教师需要不断提醒自己,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让学生独立学习,学会学习,使他们对世界和历史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让学生有机会形成独立完整的人格。让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现代人才。此外,学生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了培养健康的身心,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人民网,2017-01-4

[2]李荣冉,轩颖.人文底蕴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落实途径[J].基础教

育论坛,2017(10): 9-10.

[3]尹保云.人文底蕴与学术创新的关系[J].史志学刊,2008(4): 127-133.

[4]韩建琴.大语文教学观下重基础素养[J].学苑教育,2017(1): 42-42.

[5]史秋爽.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之“人文底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

实现[J].神州,2017(1): 82-82.

[6]周玉丽.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落实与有效策略[J].中外交流,

2017(26): 12-13.

[7]赵腾达.如何让孩子们拥有”获得感”——”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课程微

创新[J].湖南教育旬刊,2017(5): 32-34.

中国六大核心素养

六大核心素养 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 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 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 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 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 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 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 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主要表现 那么,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具体包括哪些要点呢?小编也很好奇。仔细一看,原来六大素养还具体细化为人文积淀、国家认同、批判质疑等18个要点,各要点也确定了重点关注的内涵。 文化基础——人文底蕴 1、人文积淀 重点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2、人文情怀 重点是: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3、审美情趣 重点是: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文化基础——科学精神 1、理性思维 重点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2、批判质疑

孙双金语文核心素养

谈语文“核心素养” 一、对几个概念的理解 要谈“语文核心素养”,必须厘清几个概念。 什么叫“素养”?素,可以理解为本色、本质;养,可以理解为修养、教养、培养。素,侧重先天的内在遗传基因,个性特征,性格倾向;养,侧重后天的外在教育、文化熏陶、生命历练。“素养”,就是指个体在遗传基因的物质基础上,受后天教育、培养而获得的能力和修养。 什么叫“核心素养”?这是一个崭新的概念,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即:“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核心素养”分解为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我认为所谓“核心素养”一定是最基础、最主要、最本质的素养,它是具有生长力的素养,是种子素养。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语文核心素养”可提炼为语言能力和人文修养。 语文关键能力就是语言能力,一个人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语言生动,感染力强,我们就可以说此人具有很强的语文素养。就像鲁迅先生所说:“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思维能力可整合到语言能力中,因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载体。如果一个人语言条理性强,语言深刻犀利,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此人思维具有条理性和深刻性。如果某人语言混乱,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我们就可以说此人思维混乱,没有条理。语言是思维的表现,是思维的外在特征,它们俩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可整合为人文修养。如果说语言能力是语文关键能力的话,那人文修养就是语文的必备品格。人文修养为语言能力导向,为语言能力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 二、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是什么? 人文修养包含三个维度: 其一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看一个人语文核心素养,首先要看他(她)喜不喜欢语文,对语文有没有兴趣。有了兴趣,有了爱好,他(她)就会乐此不疲,其乐无穷。钱理群先生说过:“兴趣使人优秀,任务只能让人合格。”冰心先生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有了爱,就有了动力,就有了乐趣,就有了时间,就有了积淀,就有了底蕴,就有了生长,就有了成就…… 价值观为能力导航。所谓价值观,通俗地讲就是是非好坏的判断与选择。国家现在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对原先没有价值判断或混乱价值观教育的纠正。有一阵子,教育界提倡多元价值,甚至是没有价值取向,结果导致学生是非不分,好坏不分。譬如老人倒在马路上,年轻人不敢去扶起;以为赚到钱的就是成功人士等等,这些错误价值导向对青少年贻害无穷。中国几千年语文教育强调“文以载道”,这里的“道”就是价值观。我们可千万别把老祖宗优秀的传统丢弃了啊! 其二为,审美情趣。审美情趣,是审美主体欣赏、鉴别、评判美丑的特殊能力,包含审美知觉力、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和创造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什么是美,却见仁见智。在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首先要让学生分辨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不能以怪为美、以奇为美、以俗为美,更不能以丑为美。那什么是美呢?我以为“真”是美。真善美,真是前提,如果失去真实、真诚、真理,美就没有了基础。一切假的东西都不是美的!“假作真时真亦假。”当今社会假货泛滥,假唱为荣,以假充真,假话连篇,怎么得了?真是底线,是美的保证。善也是美。一切善举皆为美行!善良是美德,培养一个善良的公民,胜过一百个高分数的“精致的利己主义”,我们要为学生点滴的善行点赞,同情弱者,公平正义,见义勇为,怀有恻隐之心,不献媚,有风骨的好人都是美好之人。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培养孩子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如果人人具有美的眼睛,美的心灵,美的双手,那我们的世界将是多么美好! 其三为,文化底蕴。一位具有语文核心素养的人,必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是个大概念,就语文学科来说,所谓文化底蕴,就是一个人对古今中外一切经典文化的积累程度。作为一名语文人需要什么文化底蕴呢?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导练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导写及4篇范文点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李岚清) 2.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等六大要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3.人文底蕴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4.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丢掉了人文精神,就会失去未来。(《中国社会科学报》) 5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的精神。(《中国社会科学报》) 6.科学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巴斯德)。 当代中国学生需要何等素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读了上面六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材料简析】本次作文属于组合材料作文,其中1、6两句是名人名言。2、3句来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4、5句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的名言警句。第1句是李岚清的讲话,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提高国民素质”,第2句明确了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即“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等六大素养,这两句谈教育的本质: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发展核心素养,都要培养国民应具备的品格;第3句谈“人文底蕴”包括的基本要点: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第4句用假设复句强调“人文精神”对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发展的作用,这两句谈人文素养,从正反两方面强调人文素养的重要性;第5句揭示科学精神的内涵,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的精神”,第6句用巴斯德的名言讲科学的重要作用,这两句主要强调科学精神的本质和意义。材料提供的六句话从不同侧面都强调当代中学生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这些素养实际上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具体要求,也是教育要“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具体体现。这六句话具体谈到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两大素养,这就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应该双向并举,齐头共进,二者不可偏废。 其中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弄清这些基本内容,写作的方向就清楚了。 同学在具体作文时要注意,根据题干指向“当代中国学生需要何等素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以其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立意,并合理引用”等要求,如果你选2、3、5句,就可谈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既要有科学精神,又要有人文底蕴,科学和人文一个都不能少;如果你选2、3、4句,就可强调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人文素养是中学生素养的底色,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若选2、5、6句,就谈科学精神的重要作用,科学精神又是学生探索未来、飞向未来的翅膀,直接影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无论如何选择,人文和科学都可谈论,但一定要选好立足点,要扣住材料,不能脱离“中学生需要何等素养”这个中心。 【例文点评】 人有素养国威壮

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底蕴核心素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d14534329.html, 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底蕴核心素养 作者:王蕾 来源:《教育》2017年第30期 2016年9月,历时3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它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其中,文化基础部分包含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小学语文低年段识字教学,对于小学生“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如何根据小学低年段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趣味十足的识字教学?如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人文底蕴核心素养概述 笔者认为,在对学生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培养中,语文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小学低年段的识字教学,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小学语文课标指出: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且不说课标其他要求,单就识字方面的要求对于刚刚步入小学生活的儿童来说,真可谓是“步履沉重”,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甚至是“难于上青天”!对于教学低年段的语文教师来说,识字教学的高效性也是“小语届”亘古不变的话题与难题。 笔者认为,识字教学中,只有依据低年段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创设“趣味横生”的教学过程,教学中能以“趣”导学、以“趣”促学,学生才能凭“趣”想学、以“趣”自学,“趣味性”是提高小学低年段语文识字教学高效性之王道。哪些教学方法可以让教学变得有趣呢?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课前激趣之“预习趣味卡” 预习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如何提升预习“趣味性”,让学生能“爱”上预习,主动预习?“趣味预习卡”也许能为您揭开这层面纱。 低年级学生爱玩,喜爱新鲜、有创意的东西。据此,我们备课组设计出趣味十足的预习卡,让学生在课前圈一圈、画一画、读一读,就这样,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对所学知识有了初步认识,在第二天的学习中,新知识就“自动” 化繁为简、变难为易,学习效率事半功倍。 课中促趣之“字理识字法”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是重中之重,让每个生字植根于班级学生的脑海可谓是语文课追求的“终极目标”。有无一些“便捷工具”,可让儿童在语文课堂上尽快通往识字彼岸,是语文教师在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一:人文底蕴 1、人文积淀 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 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2、人文情怀 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 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3、审美情趣 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 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 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 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素心素养二:科学精神 1、理性思维 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 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 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2、批判质疑 具有问题意识; 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 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3、勇于探究 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 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核心素养三:学会学习 1、乐学善学 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 2、勤于反思 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 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3、信息意识 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 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核心素养四:健康生活 1、珍爱生命 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 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2、健全人格 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 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3、自我管理 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 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 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 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核心素养五:责任担当 1、社会责任 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 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 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 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 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 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2、国家认同 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 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 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 3、国际理解 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 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 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核心素养六:实践创新 1、劳动意识 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 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等。 2、问题解决 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 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 3、技术运用 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 具有工程思维,能将创意和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等。

六大核心素养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 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 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 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 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 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 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 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 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主要表现 那么,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具体包括哪些要点呢?小编也很好奇。仔细一看,原来六大素养还具体细化为人文积淀、国家认同、批判质疑等18个要点,各要点也确定了重点关注的内涵。 文化基础——人文底蕴 1、人文积淀 重点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2、人文情怀 重点是: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3、审美情趣 重点是: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文化基础——科学精神 1、理性思维 重点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2、批判质疑

核心素养之社会责任

核心素养之社会责任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核心素养之社会责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意见稿提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其中社会责任排在第一,可见其重要地位。 我个人愚见,社会责任就是培养责任心。 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能够听到的是各种各样的借口:“我可以早到的,如果不是下雨。” “我没有在规定的时间里把事做完,是因为— “我没学过。” “我本来会的,可没有足够的时间”。 “如果不是粗心,我一定可以……” “是别人先讲话的……” 通道上有垃圾,你也说不是你扔的,我也说不是我扔的,从来听不到说是我扔的。 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呢? 1.学科渗透法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想像,引导学生在感知、感受、感动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同时借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情绪体验,对学生来说课程的渗透与延伸是对责任心的培养最好途径。 2.活动熏陶法 开展少先队活动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感悟,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做好自己的事”大讨论、“做好每一件

小事,争当优秀中队”、“争当责任心小明星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讨论会、辩论会、故事会和主题队会,让学生讨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人人为集体争光,培养学生们的集体责任感。 3.情绪感染法 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心,首先必须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热爱自己的集体,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与学生建立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同时,以同样的感受去爱别人,我们用爱心发掘学生的隐匿心理,诱导潜在情绪,深化自我责任心。 最后,跟大家玩一个小测验。有一个小男孩用力将球扔了出去,你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 A.皮球撞到墙壁后又弹回来。 B.皮球自然掉落了,什么意外的事情也没发生。 C.皮球打到了一户人家的窗户,玻璃立刻应声而碎。 选择A的人:你是一个比较有责任心的人,总会坚持自己的意见,有时候别人和你有不同的看法,你肯定会为此争论到底,以证明你的说法或者做法是正确的。当然你可能是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才这样的,但是你想过没有,其实每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你应该放开心胸多接纳不同的声音,才能让自己的责任感表现得更加完美。 选择B的人:很不幸,你是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你生性自由,不喜欢受拘束,同时也还害怕失败。因此一看到不易解决的事,就会立刻采取回避的态度,这是典型的缺乏责任感的表现。生活中的你唯有鼓起勇气面对现实,才能开创美好的前途。

涵养人文底蕴 提升核心素养

涵养人文底蕴提升核心素养 摘要:核心素养对完善人格,塑造品格,促进人的全面成长具有重要影响。提高学生 的核心素养是当今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也是中国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利用人文课程, 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全面成长。 关键词:人文底蕴,核心素养,语言教育,方法 引言 在全球化,信息时代,经济增长,职业需求,教育质量提高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受到各国前所未有的重视。对核心素养的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的总趋势。教科文组织,欧洲联盟,经合组织等以前瞻性的眼光看待并应对未来的时代和社会。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中,它提出并倡导“核心素养教育”。 核心素养是指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不断培养生活个体,促进个体身心的持续和谐发展。通过知识,情感,意义和行为整合的精神元素和成长基因。核心素养教育提供了思想的地图和生命增长的精神密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为中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建立了六个核心素养(人文科学,科学精神,学习,健康生活,责任,实践和创新)。核心素养是解码个人生活的增长,核心素养教育是“看待生活,通过生活,促进生活,提升生活”的教育。本文阐述了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实施。 一、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内涵 所谓人文底蕴,主要是学习者在学习,理解和运用人文知识和技能方面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来说,它包含人文积累,人文情怀和审美趣味。它具有丰富性和及时性,与语言学科密切相关。人文底蕴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的生存和发展起着指导作用。培养人文底蕴是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学习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2]。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人文底蕴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因此,要了解人文底蕴,有必要将具体的历史背景与特定的文化特征相结合,以区分传统人文底蕴和当代人文底蕴。对于传统文化而言,有必要去其糟粕,并不断改进;对于当代文化而言,要不断创造当代人文底蕴。人文底蕴的基础应包括三个方面:生活理解,人文意识和文化素养。人文底蕴的内涵是每个时代对科学的追求,对仁慈和正义的尊重以及对美的渴望。人文底蕴的核心是人文价值。在当今时代,要把握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内涵,必须把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相结合,处理好两者之间关系的问题。 二、人文底蕴与语文教育的关系 1、语文教育的学科特征符合人文底蕴的目标定位 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学习语言知识和运用语言知识。除了培养实用语言和写作技能的基础外,汉语学科还应进一步贯彻学生思想和价值观的培养和情感

中学生六大核心素养与高考作文

中学生六大核心素养与高考作文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事关今后的课标修订、课程建设、学生评价等众多事项,因此也被誉为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标的 “源头”、中高考评价的“风向标”。而这其中的六大素养甚至可以看作是2017年高考作文必考的六大“母题”。 一、人文底蕴 什么是人文底蕴?一般来说,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包括人文景观、人文科学、人文精神三个方面。而底蕴则包含着三层含义:文明的积累、蕴涵的才识、深刻的含义。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1.人文积淀 重点: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指向很明确,有意识地去做就可以了。 “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中的“认识”是指了解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实践”是指用实际行动改造世界和社会。这两点需要我们拿出自己

的智慧,并做到长期坚持训练自己。 2.人文情怀 重点: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情怀是指充满着某种感情的心境,而感情是指对人或对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我们培养起了对人文领域的一切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拥有人文情怀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3.审美情趣 重点: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审美是体味品评人、事物或艺术品的美;情趣,则是指人的性情和志趣、情调和趣味。当我们知道这里的艺术领域主要包括文学、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后,有意识地坚持用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等方法去体味品评,即可培养起健康的审美情趣。 真题解析 1.2015年高考浙江卷作文试题 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六大核心素养

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 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

浅谈核心素养之人文底蕴:用书香构筑完整人格

浅谈核心素养之人文底蕴:用书香构 筑完整人格 用书香构筑完整人格 ——浅谈核心素养之人文底蕴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仁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长郡滨江中学的马江杜。能够站在如此大的舞台上,向各位长郡名师汇报我有关于”核心素养”的浅见,我倍感荣幸,却又诚惶诚恐。恳请各位能多加批评指正。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用书香构筑完整人格——浅谈核心素养之人文底蕴》。 ”素质教育”曾是新世纪初期的流行词汇,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发展,”核心素养”一词成为教育领域的主流思想。长郡滨江中学作为长郡教育集团的新成员,在百年长郡厚重的人

文底蕴的熏陶下,秉承长郡”朴实沉毅”的优良传统,确立了”培养完整的具有核心素养的人”的育人理念。作为一位一线青年教师,我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经历、体会发现,不论是素质教育还是核心素养,其内涵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关于大写的”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道和人文的教育,也是培养完整人格的教育。《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文将人文底蕴排在首位,人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文底蕴的构建目的,也是指向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人,最终使其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我认为,在不断丰富中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其完整人格的过程中,书籍是最重要的工具!接下来,我将从三个层面进行阐述。 一、激发阅读兴趣,构筑人文之本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老夫子告诉我们,让一个人心甘情愿去做一件事情,最根本的就是对这件事情本身产生乐趣。因此,让

学生自主阅读,首先要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的兴趣与习惯。中学阶段的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初中的孩子,稚气尚未褪去,心理发展处于幼稚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具体形象思维大于抽象逻辑思维。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格外注意学生的这个特征,有时甚至加以”利用”.我在课堂上发现一个现象,课前十分钟和后十分钟学生的注意力明显要更加集中。因为前十分钟我喜欢在课文导入中加入一些历史轶闻趣事和时事新闻热点,上完一篇课文以后,后十分钟我会从课内知识拓展到课外的名著作品。学生们很喜欢听故事和趣闻,于是他们会在这种兴趣被激发的情境当中自觉主动去阅读,通过激发学生的主观阅读愿望,让他们明白,通过阅读,我们不仅能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更重要的是,还能够解决疑惑和问题。 二、注重日常细节,夯实人文之基 然而,并非所有的”激趣”都能起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阅读中,关注日

中国学生六大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六大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热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了当前教育教学的重点。因为,只教知识的教育,亏折的是“教化育人”目的,没有核心素养,教育的改革就缺了精气神,缺少灵魂。 我国当前“核心素养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经验上,成果上还在探索。 千呼万唤始出来!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标的“源头”、中高考评价的“风向标”,当前教育界最火爆的“热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今天正式出炉。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起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相比今年2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正式版本的核心素养体系明显“瘦身”,更加体现“核心”的价值。征求意见稿共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9大素养、25个基本要点。此次发布的核心素养则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18个基本要点,从总体数量上来说减少了3大素养,基本要点也减少了7个。 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今后在学校教育中到底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课题组相关负责人表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今后将通过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落实。 比如,今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成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核心素养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六大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总体框架 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代表等参加了会议。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为方便实践应用,将六大素养进一步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并对其主要表现进行了描述。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 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社会参与

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

千呼万唤始出来,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标的“源头”、中高考评价的“风向标”,当前教育界最火爆的“热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9月14日正式出炉。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起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相比2016年2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正式版本的核心素养体系明显“瘦身”,更加体现“核心”的价值。征求意见稿共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9大素养、25个基本要点。此次发布的核心素养则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18个基本要点,从总体数量上来说减少了3大素养,基本要点也减少了7个。 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微博]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今后在学校教育中到底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课题组相关负责人表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今后将通过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落实。 比如,今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成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核心素养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 教育研究: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解读 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

基于核心素养 丰厚人文底蕴

基于核心素养丰厚人文底蕴 摘要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 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人文底蕴 语文素养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学识修养和人格 修养。它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 能力、人文素养等,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由此,语文课程不仅 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 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 到培养。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润物无声。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自然而愉快地接 受知识,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1、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精彩的导入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课堂角色。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 认知程度选择激趣、谈话、故事、猜谜语等导入方法。如:在教学一年级教材 《小蝌蚪找妈妈》时,我采用了创设情境导入法。我先在黑板上画一群小蝌蚪, 学生睁大好奇的眼睛看着。我让学生观察画的是什么,学生齐声说道:“小蝌蚪!”我借机引趣导入:“小蝌蚪一生下来就没见过自己的妈妈,它们多想妈妈呀!我们现在就去帮他们找妈妈好吗?”教师板书课题,很快地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情境导入还可利用多媒体、游戏、学生表演等形式,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学识见识 去设计。实践证明,开课时抓住学生心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使课堂充满人文色彩。 2、精心设计预习作业。学生对未知的知识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设计作业时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例如我在教学《古诗两首》时,让学生收集 描写春天和月亮的诗句;学习《观潮》时,让学生收集写景状物的经典散文,在 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课上请学生诵读并展示。这样的作业既能培养学生收集、甄选资料的能力,又能极大地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学生的中国古代优秀文 化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文修养。 3、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在创新课堂教学实施中,要让每节课都焕发生命色彩。如:教学《荷叶》时,我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带上小鱼、小青蛙、小蜻蜓等头饰,表演这些可爱的精灵舒服惬意的样子,学生在美的意境中感 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再如学习《搭石》一课时,我采用了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体 验的方法,在讲台上放上几张白纸作为搭石,让几个学生与我一起提脚、落脚, 走搭石,体验村民之间的默契与和谐,感受到村民心灵之美、民风淳朴之美。我 还常常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教材,在教材使用过程中融入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 生活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这样的学习,生动活泼,很自然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人文修养 和情怀。 二、注重积累,丰厚底蕴。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单以课堂教学为主的课上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